舞台美术材料

2024-11-15

舞台美术材料(共12篇)

舞台美术材料 篇1

镜头一:在校平常的美术绘画课。课前检查:这个忘带材料,这个带这个没带那个,这个材料不见了,这个材料没有了,这个爸爸妈妈不肯买……结果:作业好差明显。原因没材料或没带全材料的学生首先在心理方面感受就不好,其次没东西当然做不出效果。这样有些学生乐了,有些学生哀了,老师无奈了。

镜头二:美术绘画公开课。上课前课桌上老师已为学生准备了或多或少的美术媒介材料,有些还是非常齐全(全套设备):从画纸到绘画工具到参考资料还有的甚至连裱装作品的框架也弄好了。结果几乎全班作业效果都非常好。原因材料丰富了,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即使是平常不会画画的学生,稍挥动几笔一裱装,作业效果也很不错。这样“老师苦了,学生笑了”。

两个镜头可见美术课前美术媒介材料的准备是多么的重要。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呢?假如所有课,老师都像公开课一样准备,就得练就孙悟空的本领———要能变出很多个自己,还要能变出很多的材料。可想而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说,学生在准备媒介材料的过程也是笔者能力提升的过程。笔者们老师干嘛要累了自己还误了学生呢!笔者认为解决农村美术课堂美术媒介材料匮乏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早了解、早沟通、早准备

学生的媒介材料老师早了解、早沟通、早准备,“早”字当头为课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早了解:孩子没带美术材料来上课,其实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方面: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当的差,不是丢三落四在家里没带,就是使用后不注意材料的保管,像水彩笔、颜料之类的干了就没用了,或是没放好找不到了;家长方面:其实农村还是有部分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的,无法满足孩子对美术各种各样材料的需要。更有很多家长至今还是不理解艺术教育,认为学习艺术是没用的,不愿花这个“冤枉钱”。还有些家长是理解艺术,愿意培养孩子也愿为孩子花钱买材料,但在学校附近却买不到想要的材料。

早沟通:沟通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润滑剂,是消除隔膜齐心协力帮助孩子的桥梁和纽带,有了它,笔者们的工作会更好地开展。学校重视美术教育,学校把美育的重要思想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对艺术的认识,鼓励家长尽可能地为孩子多添置一些基本媒介材料,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关注身边的美术媒介材料,多给孩子鼓励和引导。

早准备:培养学生有提前准备的意识,一般老师可以把本学期需要的材料在开学第一课时告之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一些身边的媒介材料,像树皮、鹅卵石、鸡蛋壳、废旧衣物、废旧挂历等等。具体上课前几天再让课代表提醒学生带材料,避免时间不够而无法准备齐全。

美术课堂中养成好习惯:美术课前(课间)能事先准备好材料等待老师过来,发现忘带及时向其他班级借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经常忘带的学生,老师要有一定的惩罚教育。比如,可以让学生站在边上看同学们在那里快乐地操作。课堂中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材料后放回原处的好习惯。有些容易变干的材料注重保管,像水彩笔、水彩颜料、水粉颜料、记号笔之类的要求用好之后马上盖好盖子。课后注意整理安排好自己的工具材料。习惯成自然后,美术媒介材料的使用率会高很多。

注重合作组的精神,鼓励合作组在不合作的时候也要互相帮助,组内成员万一没带材料能互相借用,有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资源利用,低碳环保

1.废旧物品再利用。

纸品包装盒:纸盒(牛奶、果汁等饮料外包装大盒,吃完后的小盒、各类其他食品包装盒、喜糖盒、鞋盒、衬衫盒、牙膏盒、肥皂盒、药品盒等)、废旧报纸、旧挂历纸、一次性纸杯、纸质手提袋等。

瓶瓶罐罐:塑料瓶类(各类牛奶、饮料瓶为主)、易拉罐类、玻璃瓶类(保健品、酒瓶、罐头、调味酱、蜂蜜等包装瓶)。

纺织纤维:废旧衣物、零碎布料、旧毛线等。

2.自然资源像笔者们夏履的竹子、竹笋、草本、土地、果实、石头等。

3.特有的资源像个人的兴趣收藏(收集的邮票等),笔者们夏履的无纺布,夏履的纸板厂,有些学生家特有的布资源等等。

三、巧用媒材,低碳课堂

向自己的生活要一些材料。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笔者们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身边的美术媒介材料。平时就会对材料进行收集和保存,减少对美术材料的花费。运用身边的不起眼的媒介材料创造出精彩的美术作品,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使美术课堂变得更为积极自主。

在笔者的引导下,在学生的学习下,美术媒介材料结合课堂巧妙运用的实例。

雕刻:《砖石上的雕刻》课堂上学生才发现自己的陶泥干了,他马上用自己的橡皮顶替陶泥进行雕刻,其他学生没陶泥的提前准备了南瓜、胡萝卜、土豆等。

取景:一生无意间发现自己的纸上有了竹叶的影子,并且发现这影子在纸上的构图非常好,他借助竹叶影子完成这次课的作业。

涂色:写生课,一生抓了一把地上的草在纸上磨。他要用草的自然色来上色。

画纸:《装饰纹样》课堂上,学生作业画在了餐巾纸上,画在了纸杯上,画在了不要穿的衣服上。

画笔:《向齐白石学画蔬果》课堂上,发现一生用手指在那里画樱桃而且效果非常好,时而用餐巾纸擦一擦画面。走近才发现他的毛笔还浸在水桶里,是全新的还没去胶。

取材:《在流动的风景线》制作车子里,一生拿来了好多营养快线的瓶盖,当笔者再次走到他身边时发现他用了八个盖子当车轮。

通过对身边媒介材料的发现,孩子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了美术,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课前的准备不再是件痛苦的事情。他们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如今的他们时不时给笔者惊喜,他们已经有了发现美的眼睛。

小小媒介材料引发这么大的效益,使得美术课堂也走上低碳环保之路,为世界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笔者对农村小学美术课前媒介材料准备的浅见。

摘要:媒介材料是学生上课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美术课前没有准备好需要的媒介材料,学生的美术活动过程则好比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的课设计得再精巧也无济于事。新课改下的美术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很多美术媒介材料。如果这些媒介材料全靠买,对农村的家长而言有些为难,也有些是想买也买不到的。这就要求美术老师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术媒材资源,并尝试将这些媒介材料结合教材合理地运用在课堂中,既省钱又低碳。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媒介材料,准备

舞台美术材料 篇2

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能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因此美术教学任务已圆满完成。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工作中出现一定的失误和缺点是在所难免的。我就是从边学边教的路程中走过来了,并且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向先进个人和教学经验丰富之人士学习,互补有无,取长补短,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明白美术与文化课的关系,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学生,之所以忽视美术学习,是他们认为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了,美术课学好与否无所谓。其实,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与其它课紧密相关。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美术获得。

2、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我认真地分析小学学段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懂得了小学美术必须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素描、色彩、工艺的练习。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地备教材、专心地备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穿插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我的美术课成为学生的受欢迎课。

加强了课后辅导工作,培养了一批美术带头人。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且没有接触过此类的专业训练,故训练必须从零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还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从中获得大量珍贵的课堂第一手材料,从中收益非浅。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让废旧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焕发光彩 篇3

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124-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兴趣取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生活化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关键在于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为了让幼儿更加积极愉快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我园结合课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从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上进行了简单的探索和尝试,使得美术活动从以往强调教师的“教”转为幼儿的“学”,构建了特色园本美术课程,提高了美术活动的质量。

废旧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合理地利用它们,让它们凸显价值呢?

一、选择材料,激发兴趣

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美术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为幼儿美术活动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生活中一些随手可得的石块、蛋壳、纸箱、竹筒等,都是幼儿既熟悉又新奇的材料,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被幼儿所喜欢,可以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欲望。例如:我们平时盛饭用的饭勺,可以用来进行彩绘装饰,让幼儿在饭勺的正面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在饭勺的背面画上一些长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饭勺娃娃就诞生了。盒子也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活动前发动幼儿一起收集各式各样的纸盒,在活动时引导他们大胆地在盒子上进行想象添画,幼儿在玩中体验了盒子的乐趣,想象力和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手脑并用,变废为宝

幼儿对于自己参与收集的废旧材料会特别珍惜,也会更加喜欢探索。在美术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利用这些废旧的材料,在上面涂涂画画,“变废为宝”,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使其乐于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例如:我们组织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的瓶子,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瓶子上进行装饰,幼儿自由发挥想象,不同的造型就出来了,非常逼真;组织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的光盘,引导幼儿在上面进行涂画,一只只可爱的小蜗牛就出来了;收集平时吃过的贝壳,清洗后进行装饰添画,成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通过对各种废旧报纸、木块等进行想象装饰,幼儿感受了动手创造带来的乐趣。

三、自主学习,大胆创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不再满足于模式化的活动形式,一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慢慢显现出个性化的表现和创造性思维。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就需要教师把权力交给幼儿,让幼儿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创作。此时,教师需要进行材料调整,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废旧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推动幼儿的创作能力发展。例如:在关于夏天的活动中,幼儿对冰激凌的了解比较多,教师就设计了冰激凌商店的美术活动。幼儿对奶油很感兴趣,教师便在工具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挤奶牛式的工具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新鲜感,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双手配合,一只手紧握袋子,另一只手进行挤压,挤压的力度还需控制,挤压好奶油后,要进行花纹、图案的装饰创作,这就对幼儿已有的技能进行了巩固,同时锻炼了多种能力。

四、形式多样,获得自信

美术活动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适合他们的兴趣和认知水平的自由宽松的环境,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大胆表现。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能够突破材料的局限性,任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蔬菜变变变》的活动中,活动刚开始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我们选择了能自然成型的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活动工具和材料,同时准备了胡萝卜、菜椒、莲藕等蔬菜,并将这些蔬菜切开,鼓励幼儿用菜根进行印画。当一幅幅蔬菜印画作品呈现出来时,孩子们感到非常开心和惊奇,没想到平时被扔掉的一些菜根也能变成这么漂亮的作品,他们不仅体验到了快乐,更感受到了美。

总之,如果能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不但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资源可回收和再利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拓宽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得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发展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但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做个有心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将我们平时生活中丢弃的废旧物品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开发成幼儿喜欢的美术材料,让我们的美术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幼儿更加快乐地发展!

舞台呈现过程中材料的合理运用 篇4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戏剧演出中出现了新材料的使用, 种类繁多的自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面貌登上舞台;从而在艺术上扩大表现的范围, 使舞台技术各个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补充, 那些传统的布景制作方法在使用新材料的布景、新工艺面前不免相形见绌。新材料不仅提供新技术, 而且扩大了美感欣赏的效果范围。各种材料的色彩和质感不同, 有些材料色彩阴暗, 纹理粗糙, 在舞台上使用适合造成悲剧气氛, 有些材料色彩明快、文理细腻, 就使用于喜剧;《玫瑰战争》 (1963年英国的约翰—布里设计) 的设计整个舞台上网格子用钢铁作成, 造成一种战争的肃杀之气。1967年英国伯明翰演出《皆大欢喜》布景用白塑料做成, 这些材料的运用加强了喜剧意味。随着材料在舞台运用中范围的扩大, 许多新技术在舞台上也得以发挥。从1965年《哈姆雷特》 (明克斯设计) 开始利用投影到现代的斯沃博达的多屏幕投影, 舞台演出中造型手段和环境的塑造也在日新月异, 给人以更好的视觉满足。在舞台上一切材料都是可以用的, 而且要总是选择廉价的材料、轻便的材料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今天, 舞台设计师在他手头已有范围广泛的材料可以用于解决他艺术上的要求, 不论这种要求是属于审美上的或技术上的”。 (阿根庭设计师贝那文特) 舞台上自从出现了布景, 就有了布景材料的问题, 舞台设计者可以利用自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各种性能来丰富舞台演出。从技术上来说, 有些材料牢固度较高, 象钢材、钢管等, 可以用来搭建复杂的构架;而那些轻便的材料如: (铝合金、泡沫塑料等, 可以制作成轻便的景物。这些材料一旦用在舞台上, 它们不同的外观、色彩和质感等可以激发观众不同的情绪联想和想象以达到演出的效果。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 现代产品的应用使舞台美术的体现手段得到了加强, 透明多彩的塑料制品又使灯光的投射找到了极好的载体, 从而开创舞台美术创作和舞台布景、道具制作的新领域。随着电视艺术的发展舞台设计到了90年代出现了以装置为主的表现手段, 泡沫、聚乙烯板等新材料的使用, 更加丰富了舞台造型的表现空间;巨大的山石, 凌空飞架的桥梁, 人们的雕塑群像都比过去的木料等材料要轻便易行的多。我们现在所提到的新材料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只是相对而言, 实质上材料是没有新旧之说的;就拿木料来说, 从最初使用在演出中为演出服务开始到现在舞台上使用的木料我们根本就无法定义木料的新还是旧, 进一步说很多材料的使用方法在不断的更新变化, 老材料可以有很多新用法,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是无法定义一种材料的“新”或是“”旧。

材料的使用不仅影响着观众的视觉, 还作用于观众的听觉。“1968年匈牙利演出莫里哀的《心病者》, 设计斯齐凯莱, 他在一间室内景的墙片上都定上一种软垫料, 舞台地板也铺上厚毡毯。从视觉上说, 软垫料的房间正好衬托出阿尔岗疑神疑鬼、想把自己保护起来的那种虚弱病态的心理。而绝妙的是在装上这些软垫料和铺上厚毡毯以后, 演员说话和走路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回音, 这就大大加强了喜剧效果。” (《西方演剧史论稿》吴光耀著)

舞台上材料的使用还要考虑的就是光线这一重要的因素, 从材料的外部质感来说, 例如镜面用在舞台上时就要考虑到它对光线的反射, 来安排好布光的位置, 从它的色彩来看要结合灯光的色彩, 考虑到色彩的合成因素在里面。

“材料使设计师增加了可以运用的手段, 唤起了他们的想象, 丰富了演出。德泥·巴博莱在谈到材料是当代戏剧演出中的一种独特造型语言时说, (它们) 暗示了诗意的气氛、戏剧的万千世界或社会风貌———材料在戏剧人物与布景元素之间制造一种充满活力的联系, 通过它们的共鸣可以造成围绕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气氛, 有时还能说明人物的处境。” (《西方演剧史论稿》吴光耀著) 这段话非常明确的说明了材料在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到19世纪末的时候, 木料早已成为制作布景的主要材料, 20世纪初戈登·克雷曾实验过软木、铁、铜及其它金属材料, 现阶段出现了许多新材料, 分成金属材料、玻璃材料、塑料、合成材料等九大类;每一类又列举了许多种, 例如金属材料就是黄铜、紫铜、马口铁、金箔、铝皮、铁管等, 所有的材料不能包揽全部, 但是它们反映了当代的布景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方法和范围。这也同时要求我们需要对舞台上的用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加以利用。

美术素描课件材料 篇5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形象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静物素描的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通过对物象结构的分析来深入对于空间的自我感受(诸如对形体观察与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间的运动作用,直觉的空间判断,心智的推理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素描对于艺术创造的这些隐性作用,使学生从某一确定的描写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的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

1.掌握素描临摹中的步骤与方法。

2.单个物体的造型与画面的整体效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单个物体的造型特征与画面的整体效果之间的关系。

学生教学准备:铅笔、小刀、橡皮擦、纸、橡皮、胶带、橡皮泥……

教师教学准备:课件、签到本、纸、灯光、摹本、静物台……

教学过程:

一、作品欣赏:两至三张的静物素描优秀作品欣赏

二、要点解析——静物素描临摹的注意事项

素描静物写生是基础素描训练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一步学习头像写生和石膏像写生,乃至更复杂素描课程的基石,也是色彩静物写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基础素描写生主要指写实性素描,包括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调子素描为的是锻炼初学者对于客观物象全方位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而结构素描则是为了加强对形体结构的充分理解所进行的一种素描训练方法。调子素描强调全因素:包括比例、透视、色调层次、结构体感、空间感、质感、情调等等。而结构素描只注重对形体的结构分析,研究形体的组合与构成关系,造型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是用线造型。当然二者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理解与表现的互补。如何画好素描静物呢?下面谈一下训练是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

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绘画写生中,整体概念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是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当然,我们不能把整体概念庸俗化和绝对化,一味的强调整体而忽略局部也是错误的,没有局部整体无法依存。整体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观念。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物体组合一般较多,我们必须确立从整体出发的观念,整体认识、整体观察、整体把握。画苹果想到陶罐,画方的想到圆的,画桌面想到背景。在整体的框架之内,局部的表现空间十分巨大,没有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将失去存在意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深入局部,刻画局部,只要始终遵循整体法则,贯彻主次关系,局部画法是大有可为的。

四、观察与表现的关系

有的初学者面对静物写生经常说不会画,似乎表现技法独立于实物之外,这是一种极端的误区。古人说:“师法自然 ”,自然即老师。作为写实性素描,就是在“师法自然”。不是不会画,而是不会看。面对一组具体存在的物体,眼睛不会观察,看不到整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看不出局部的细微变化与互动,而是一味的讨要方法,实在是写生的大忌。观察不外乎整体对比:大和小的区别、高和矮的区别、平和斜的区别、黑和白的区别、硬与软的区别等等,找出相互的差别就是整体对比。没有整体对比的观察方法,局部孤立的表现永远是错误的。

五、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面对一组静物中所有的物体,我们是否要面面俱到,照搬照抄呢?艺术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照相写实有一定的局限性。尊重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是艺术的最终法则。如何处理表现与再现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初学者需要注意的。确立整体观念,概括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前后关系、虚实关系、空间关系等,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六、结构与调子的关系

对于初学者,理解结构有相当的难度,而训练调子要容易的多。是调子重要还是结构重要呢?对于绘画艺术而言,结构更是本质,而调子则是表象。调子素描如果失去了色调的层次感,则很难达到具象的目的。当然没有结构,调子素描则失去内在的构造和骨架,是画面成为“表面文章”。结构素描抛弃调子因素,注重形体的构建与组合关系,倒是抓住了本质,忽略了表面,因此也更“艺术”。因此说,忽略调子尚可,而失去结构则永远不可。

七、分阶段学习。

第一步:确定整体比例形

第二步:勾画基本平面形

第三布:上色调

第四步:整体调整

八、作业点评:

1、表扬主动举手或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学生

2、表扬造型准确的同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

3、表扬构图漂亮的学生。引导学生有构图意识。

4、表扬有风格的作品。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作品。

5、下节课安排。记下上课人数填表。发放星星。依次放学。

九、课后反思:

经验:授课思路条理,使学生较容易理解;

训练步骤清晰,使学生较容易驾御。

不足:学生对如何由形转化为体的认识不熟练;

舞台美术材料 篇6

[关键词]美术专业 绘画教学 绘画材料

[作者简介]李建军(1974- ),男,山东博兴人,滨州学院美术系讲师,在读硕士生。(山东 滨州 256600)

[中圖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90-02

一、材料研究是绘画实践的根本

在绘画作品最终完成后,材料审美和属性就被画面整体语境和精神属性掩盖,材料作为绘画表现媒介在绘画语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被隐藏起来。绘画作品虽然承载了很多思想和内涵,但它最终是物质的,是通过物质的形式展现出来,画家表现的思想、内容、审美取向也是通过组成画面的材料媒介来实现的。虽然材料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被绘画精神属性掩盖的事实,为教学中材料研究制造了困难,但材料作为绘画语言形成的根本,在教学中对材料进行讲授和研究是使学生成功走向绘画实践的重要开始。

材料以媒介形式存在是绘画得以形成的基础。这里,材料作为绘画作品的媒介,它承载了所有绘画语言,并通过材料的不同存在形式,展现了材料作为媒介对画家意图的描述。正是由于画家的意图和目的,材料才成为画家利用的手段,成为通过画面传递某种意义的媒介。然而,材料要在画面上体现画家的意图和目的就必须将材料转化成画面需要的绘画语言元素——造型元素。这些造型元素包括:色彩、结构、肌理、线条、形状等。它们都是材料的各种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承载了画家的表现目的和意图。

“在绘画中实现的造型元素的种类源于材料使用的方式,因为材料具有开放的潜在可能性,每一中材料都可以以一种无限不同的方式得以实现,通过它们,产生的造型元素的种类同样也是开放的。”①绘画材料是画家创造造型元素的工具和物质,而每一种造型元素表现形式的创造必然是绘画材料潜能的体现,是材料价值的审美彰显。材料的开放性为造型元素提供了表现机会,为画家拓展了自由、充分运用材料进行表现的空间,绘画语言也因材料的开放性和审美表现而变得丰富。每种材料作为媒介在造型语言上都存在未曾开发和未曾探知的、潜在的表现可能性,这些都需要通过画家的创作,将材料潜在审美表现开发出来。在绘画实践中,学生只有选择并组织适合其绘画语言的材料,才能通过材料的媒介属性表现对自然、人生、生活的理解与认识。

二、绘画技法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学生为了能够正确表达绘画语言和审美意图,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正确的把握,必须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材料审美属性包括材质美和经过绘画技法表现后形成的形态美。材质美是指材料的质地美感,材料具有不同质地,表现出不同美感。材质美是材料具有表现力的根本,是被选择和应用的前提。如果材料失去其材质美感将不再是这种材料。绘画中材料还具有形态美,画家将材料按照意图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形状、肌理、颜色,表现出不同效果。材料各种表现形态构成了绘画造型元素,画家通过这些造型元素表达自己意图,将材料潜在表现能力开发出来,形成画面或画家需要的形式,形成画面视觉语言。材料审美特性的深入开发和运用成为绘画表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表现形式既是材料形态美在绘画语言中的具体体现,又是画面造型元素的具体存在形式。材料如果失去了表现形态,那么在绘画中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总之,“物质手段是通过显示自己而不是使自己消失,即通过展开自己的全部丰富感性,实现自己的审美化的”。② 绘画材料既要表达视觉形象又要体现材料自身的审美特性,并要将二者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绘画语言。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要体现思想和表现内容,在材料选择和运用中就应当注重并掌握材料的材质美和表现力,通过对技法进行锤炼,使形态美和材质美得到最恰当的体现。

黄宾虹在《画法要旨》一文中指出,“不明笔法、墨法,而章法之间,力期清新,形似虽极精能,气韵难求苍润”。③这说明在绘画实践中,合乎画面语境需要的方法对于材料性能的展现和画面语言的表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绘画语言成功表现的重要环节。绘画技法是材料审美得以体现的手段,也是绘画语言得以成功表现的需要,是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是材料成功转化为造型元素和绘画语言的手段。“画家通过对材料的使用,一个世界展现在他面前,这是一个他开始生活于其中的绘画世界。他的存在的一种新方式发展了出来,并开始实现自身。”④绘画技法在表现世界和审美思想的过程中,将材料的潜在表现力开发出来,使绘画表现和材料审美同时得到实现。技法是绘画材料形成画面整体性表现的需要,成功的绘画作品不是绘画材料简单的罗列,而是材料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的整体表现,是符合画面整体性表现语言要求的。在绘画实践中,学生不但要掌握材料的审美属性和表现能力,而且要将材料表现与绘画语言联系起来,通过技法实现材料与画面表现的完美结合。

三、画面整体性与材料表现整体性的要求

在绘画教学中,对画面整体性把握是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的重要内容。画面整体性表现在绘画语言中材料表现对绘画元素的整体性组合,表现在材料开放性与绘画元素需要之间的和谐关系。造型元素和材料同样具有开放性,绘画元素的开放性表现在绘画语言形成整体语境的需要,绘画意图和审美性差异又要求绘画元素具有多样性;绘画材料的开放性则表现在其表现形态具有多样性。材料各种审美表现共同形成统一的画面语言,是材质美及表现形态综合性的整体表现。画面中每一种材料和其表现形式都必须与其他材料和形式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否则材料审美性和绘画整体性将都不能得到体现。

造型元素在绘画作品中具有开放性,它们体现了画家创作的意图需要。“在每一幅绘画中,色彩、结构、肌理、色调以及线条都通力合作,以形成一个单一的统一整体。……每一幅画都被创作为一个总体,于是每一个造型元素都被重新创作,这样它才适合总体中的其他元素。在每一个情形中,每次的结果都是一个完全一致的总体。”⑤也就是说,在绘画实践中,需要运用适合画面整体语言要求的造型元素完成创作。绘画作品中每一种造型元素的存在、形成,都是以材料作为媒介进行创作,它以其开放性的表现,创造出画面需要的造型元素,形成作品整体所要表现的语境。

材料必须符合绘画语境表达的要求,材料的整体性是影响绘画语言形成和表现的重要因素。一件成功的绘画作品是各种材料之间和谐、统一的整体表现。材料的整体性体现在材料表现的双重性上,一方面它是绘画语言的中介和载体,另一方面又展现着自身质料特性的审美性。材料在绘画作品中如果失去了自身审美表现就不能实现造型元素的审美要求,也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如果过分展示自身审美,而不符合绘画语言要求,必将破坏画面整体,两者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创造出具有整体性的绘画作品。绘画实践只有选择适合其语境的材料表达,才能形成统一的绘画形式和语言。从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可以明显看到材料整体性在整个绘画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形成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特征的审美过程中,画家运用水墨材料的可渗化性、不可覆盖等材料特性形成中国绘画的整体表现语言,成为文人“畅吐胸中逸气”的手段,形成中国画整体绘画语言和特有的绘画语境。

从画面整体性说,造型元素的整体性就是材料审美的整体性,每一件成功的绘画作品都是绘画材料的整体性体现。在绘画教学中,对材料各种属性的研究是学生成功把握绘画整体性的基础。

[注释]

①④⑤(英)尼吉尔·温特沃斯.绘画现象学[M].董宏宇,王春辰,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55,51,73.

②(法)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寒树站,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341.

舞台美术材料 篇7

一、废旧材料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存在问题

(一) 家长的高消费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 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随之改变。 这样的消费观念导致幼儿无法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在幼儿看来, 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一切, 不会将废旧材料利用在生活中, 从而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开销, 也使得环保的观念不能深入人心[1]。

(二) 美术教师缺乏对幼儿的正确引导。 美术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忽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也不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只是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导致幼儿无法形成环保意识。尽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讲解环保知识, 但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所用的语言没有吸引力, 从而无法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无法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美术教师的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无法激发幼儿的教学兴趣, 也就无法将废旧材料很好地应用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

二、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作用

在幼儿园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教学, 可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也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术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物品时, 可以培养的动手能力, 提升幼儿的艺术水平。 幼儿园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墙纸, 并且可以用废旧的材料制作出垃圾箱的模型放在学校的大厅内展示, 这样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内心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废旧材料, 可使幼儿形成动手动脑的能力, 现在废旧材料样式繁多, 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将其分类, 制做出自己喜欢的物品, 这样会使幼儿对废旧物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并且在日后的生活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幼儿园将废旧材料运用都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 可以激发家长的环保意识, 家长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就会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 从而逐渐形成环保意识和观念。 幼儿园可以在休息日开展环保活动, 让家长们参与其中, 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而且培养了家长的环保行为。 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完成, 从而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影响家长的价值观。

三、废旧材料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措施

(一) 利用废旧材料,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 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工艺品或生活用具等物品, 使幼儿在制作时形成独特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制作玩具车》时, 美术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自己用废旧材料做的玩具车, 让幼儿在看到教师做的模型后, 激活对制作玩具车产生兴趣,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让幼儿准备的废旧材料进行教学, 让幼儿根据手中的废旧材料结合课本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汽车, 这时幼儿就会动脑思考, 制作小汽车所用的废旧材料和制作过程, 从而使自身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美术教师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导, 并讲给幼儿汽车尾气给空气带来的污染, 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 废旧材料的运用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无论是什么阶段的教学, 教师都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进行教学, 做到因材施教, 使幼儿充分学到知识。 对于幼儿的教学也是如此, 幼儿园要使废旧材料很好地应用创意美术活动中, 就要在对废旧材料的选材中和教学方法中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对废旧材料的兴趣, 并且形成环保意识。 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的物品, 锻炼幼儿各方面的协调能力。 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废纸, 让幼儿将其撕、揉、搓等动作, 锻炼幼儿的肌肉和眼部协调能力;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教师可以让其利用废纸盒制作出机器人、化妆盒及鞋子的模型等一系列的物品; 美术教师利用废旧的玻璃瓶给幼儿敲打出美妙的音乐,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三) 幼儿园应让家长积极配合对幼儿的教学。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相连, 这样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因此, 幼儿园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沟通, 让家长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之外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幼儿园在周日可以开展一些户外活动, 让家长带领幼儿参加, 从而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可以给家长开展关于环保的讲座, 让家长在家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环保比赛活动, 让每个家庭分为一组, 然后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各种物品, 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使幼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家长和教师都是孩子的良好成长的引导者和示范者。

(四) 在利用废旧材料时, 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在幼儿园利用废旧的材料中, 必然会有一些危险的物品, 因此, 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时, 要适当地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在安全的基础上完成手工制作, 这样不仅使幼儿得到锻炼, 而且会在日后做事情时注意自身的安全。 例如:饮料瓶在剪开时, 瓶子边缘和剪刀都会伤害到幼儿, 教师应教给幼儿如何使用剪刀, 并如何用剪刀剪饮料瓶才是安全的。 在另一些废旧材料的运用中, 教师要先把这些废旧材料改变为安全的材料, 再让幼儿使用。 比如:贝壳、竹子都是幼儿自己不能掌控的, 因此, 教师要将其进行打磨, 使其成为安全的贝壳、竹子, 教师再在教学中使用。

(五) 利用废旧材料布置主题教室,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将教室布置为主题教室, 激发幼儿的兴趣哈爱好, 使幼儿在学习时产生愉悦的心情。 美术教师要在布置教室时采取幼儿的建议, 让幼儿动手参与其中。 幼儿通过自己布置的教室进行学习, 会有良好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 幼儿在布置教室时会与其他幼儿交流研究, 从而使幼儿树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使幼儿明白和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总之, 将废旧材料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 不仅可以美化环境, 而且对幼儿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也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使得教师可以将环保意识有效地灌输到幼儿的心中, 使幼儿在形成动手操作能力时, 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参考文献

舞台美术材料 篇8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准备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创设积极的情境,在有层次地发现和学习成果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积极的情境驱动下做准备。

1. 教师要利用每堂课后面的时间增加新课预习过关游戏环节,设计问题指导预习,激发学生准备的兴趣

如,在预习“规划每一天”中,设计2个问题“猜一猜,课本中的挂历、年历、台历用的是什么材料和工具?”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呢?”“因为台历的支架要厚一点的纸来做才会牢固,每个月的台历用薄一点的纸张就可以了。”是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准备好不一样的纸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准备好不同色彩的纸张。“说一说,你身边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这样的作品?”“老师,我可以用树叶作为每个月的图案。”“老师,我还可以用照片制作呢?”“是的,你们太棒了,有这么多的主意,我们身边的资源,比如,我们已经完成的作业、校园里捡到的美丽的树叶等都可以用来制作一件有趣的作品,相信同学们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完成下一堂课的学习。”在预习过关游戏中,学生对于新课的学习充满期待,自然乐于准备材料工具了。

2. 教师要抓住时机,把示范舞台留给学生

如,在学习”给您提个醒儿“中,有学生用了海绵纸来做提醒文字,这是学生准备的与众不同的材料,教师就请他上台为大家示范怎样把海绵纸变成文字,这位学生在垫板上用小刀仔细地刻出了文字,在教师的导问下,这位说出了因为海绵纸刻出来的字贴在彩卡上比较好看,手摸上去软软的,有立体感,自己很喜欢。学生通过自己的眼、手去感受了材料,并通过这次示范,把新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教给了全班同学。这样的分享和学习,比教师的示范更有影响,学生在悄悄的比赛中,自然会更多地去发现并准备新的材料。

二、指导管理,让学生善于准备

美术媒材及工具的管理,是美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是学习准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者庞国维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材料工具的准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利用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读懂教材,从中得到如何准备材料工具的信息,并帮助学生管理美术工具材料。

一方面,要用好第一堂课指导学生如何准备材料。在熟悉人教版第七册“给您提个醒儿”这课时,从学生作品“吾日三省吾身”这个提醒牌中,通过引导观察色彩、构成、工艺等,得到这是一堂手工制作课,要准备好至少3色卡纸、手工剪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工具材料的结果,再结合笔记,让学生做到对应该准备的材料心中有数。通过例图的观察指导,使学生学会了从作品中分析应准备什么媒材、工具,逐步形成自主准备、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学会管理美术工具材料。教育家蔡元培说:“所谓教育,其实就是为学习提供帮助。”针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师要在多方面进行帮助与指导,并尽量做到简单、好操作。小学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划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又有手工、绘画、国画、综合材料等类型,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中需要准备多种工具材料,但每课所用的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媒材、工具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管理媒材、工具的意识,针对每堂课的不同类型,准备好不同的媒材、工具。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建立“分类包”“百宝袋”的做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分类包”,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如,人教版第七册,根据各课学习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绘画类、手工类、国画、综合类四个分类包,将双头勾线笔、油画棒、水彩笔、水彩/水粉工具包等放入绘画包;将彩色纸张、剪刀、双面胶、固体胶等放入手工包;将宣纸、国画颜料、毛笔、旧报纸、塑料瓶等放入国画包;将平时收集的纸盒、旧纸、瓶罐等放入综合包。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提前熟悉各种材料工具,有利于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与使用。然后将分类包按照每堂课后的布置装到较大的“百宝袋”中,与特别要求的材料一并带到课堂上,在“分类包”的准备和“百宝袋”的整合中,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更多的思考与尝试,逐渐形成美术学习活动的习惯。

三、因势利导,让学生巧于准备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要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材料工具的准备应是与表达情感、思想紧密结合的,是学生利用工具材料和其他媒介有意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开始,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正面评价,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增进学生的自主意识,进而逐步形成准备的习惯。

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善用生成性资源,让准备有激情。对于未能按要求做好准备的,教师要慎用批评,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前准备,学生来上课,不是希望得到批评,而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肯定,不当的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造成学生厌恶和排斥美术学习的心理,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今天我值日”中,学生带了一把剪刀和彩卡放在桌上,“这是一节绘画课,你带了手工的工具材料,你是怎么想的呢?”“老师,我准备错了。”“既然带来了,你能不能让这把剪刀派上用场呢?”……这时,另一个学生脱口而出:“老师,他可以先把人物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贴到值日的场景中啊!他可以和学习小伙伴一起合作。”多么善于思考的一位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带到了这堂课,也为这堂普通的绘画课一下子变得富有新意了,我顺势引导“是的,我们要把值日的同学安排到画面中的适当位置,让画面中的我们变得更突出。”这位抢着发言的学生给了我一点启发,不能让没做好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呆坐,教师应当伸出援手,并引导学生反思和变通。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指导材料、工具的使用及组合,促进学生对材料、工具的使用进行反思,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通过成功体验,不断巩固学生的准备习惯。在教学“会走的玩具”中,学生用白色纸张制作了公鸡的身体和翅膀,教师追问“怎样使公鸡的翅膀更有创意呢?”促使学生使用之前学过的线条知识、色彩知识技能进行美化,把绘画工具材料用起来,用剪贴的形式,让卷、折、剪、贴变得更有层次,组合成有长长的漂亮尾巴的公鸡。通过追问,让学生把工具材料的准备由简单的分类包跨越到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想法,再多准备一样分类包,从而逐步建立起学生因自己的创意而去准备材料的意识和习惯。

从一定程度上讲,教育是培养习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就是培养美术活动的习惯,材料准备的习惯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不失时机地激发兴趣、指导训练、积极评价,使学生乐于准备、善于准备、巧于准备,逐步形成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养成工具材料准备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孙丽芝.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有关因素及其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

[2]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张灵燕.美术课堂学生工具材料准备不足现况之反思[J].基础教育,2012(10).

[4]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舞台美术材料 篇9

一、为幼儿创建出相应的活动场所

幼儿正处于好奇心较强的阶段,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掌握好幼儿的心理特点, 明确幼儿的创造热情, 还要帮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 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在这一阶段具有操作能力, 喜欢丰富多变的玩具。 因此, 教师要为幼儿创建出相应的活动场所, 并保证在这一场所中要具备丰富的人文与地理特点。 从实际上来讲, 在教学中,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的线等组织学生进行编制,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编织技巧, 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 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 此外,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的纸盒等制作小船, 这样对于幼儿来说, 就产生了主动探索的向往, 并积极动手进行制作。

二、帮助幼儿丰富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学习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废旧材料组织幼儿进行创意美术活动, 以此为幼儿的生活增添色彩, 美化幼儿的生活。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如一些旧报报纸和绳子等材料。 对于教师来说, 要具备相应的能力, 这样才能对这些废旧材料进行开发与钻研, 才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 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了解废旧材料的特点, 并对其进行分类与加工等, 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 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科学利用好这些废旧材料, 确保幼儿在学习中的安全。

想要让幼儿进行高效学习, 并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更好地学习与实践, 教师首先要保证幼儿的安全, 这就要求废旧材料是安全与可靠的, 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从实际来说, 一些比较坚硬的物品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 因此在实际中, 教师在引导幼儿利用这些废旧材料时, 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修饰、打磨及去角等操作, 只有保证材料没有尖角等, 才能保证幼儿在使用过程中是安全的。

(二) 分析废旧材料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利用与开发。

每一种废旧材料都是各具特点的,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先分析这些废旧材料的特点, 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首先, 上色上。 对于不同材质的材料来说, 有着不同的上色特点, 在实际中, 教师可以利用水粉、水彩和橡皮泥等材料上色, 这样就可以保证上色的效果与质量。 其次, 造型上。 在对这些废旧材料进行造型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报纸与木胶制作纸浆, 并利用好这些纸浆设计出不同的造型, 这样就可以扩展幼儿的认知, 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到学习的乐趣。 再次, 拼搭上。 在拼搭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的纸盒和海绵块等材料进行拼搭, 并设计好造型, 这样可以发挥出这些废旧材料的优势, 强化幼儿的学习效果。

三、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 以此为基础开展创意美术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只有具备了学习兴趣, 才能主动观察这个世界, 可以说, 兴趣是幼儿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兴趣的引导下, 幼儿可以主动参与到从未接触过的游戏中, 并尝试着完成这些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开展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先掌握好幼儿的学习兴趣, 并利用好废旧材料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这样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教师会发现幼儿园中的氛围十分热闹, 很多幼儿都在与其他同学探讨假期与父母出行的情境, 并展示出旅游的照片。 在这一氛围的影响下,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兴趣, 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创意美术活动, 这样幼儿就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对照片进行装饰, 或是自行设计出自己心中的风景, 这样对于幼儿来说, 就可以有效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四、鼓励幼儿手脑并用, 主动进行设计

对于幼儿来说, 自己动手收集来的材料往往十分重视,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 让幼儿可以主动探索, 并发挥思维能力, 对废旧材料进行开发与研究, 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付诸实际, 这样就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如幼儿利用一些废旧的瓶子进行装饰, 在瓶子的表面进行装饰, 教师在进行适当的引导, 可以让幼儿快速实践自己的想法。 对于幼儿来说, 只有处于轻松活跃与趣味性十足的氛围中, 才会主动学习, 才会提高对这一活动的兴趣。 教师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践, 也可以让幼儿从心理上接受这一知识, 并受到启发与感染, 主动进行思考, 展示出自己的创造能力。

五、鼓励幼儿, 让幼儿进行自主学习与创造

在时代的影响下, 想要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 就必须对传统的美术活动进行更新, 由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 让幼儿自己探索与发展,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 幼儿可以主动进行思考与学习。 如在活动中,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一些包装袋制作作品, 同时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让幼儿保持学习的热情, 这样才能在实际活动中主动进行探索与研究, 并发挥思维, 动手实践。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自身在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让幼儿观察, 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出幼儿的聪明才智, 还可以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实现思维的扩展。

舞台美术材料 篇10

美术馆的金属表皮像是电影屏幕,它接受着南京老城环境与记忆的投影,如图2。设计师选择金属材料是源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是拒绝直接使用历史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用历史的材料跟工艺就意味着是造假的。从国际标准来说,造假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是不能容忍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第二是一个策略性的问题。在南京,工期又比较紧的情况下,如果要让建筑的完成度较高的话,在技术选择上必须要有一个可操作的方式。针对这点,用金属板的可操控性是最强的,因为它相当大的部分是预制, 现场操作会比较少,所以说这是可以控制的,如图3。

穿孔金属板材料带来了丰富的建筑表情,它在不同天气和光线环境下反射出微妙差异的色调,而几种不同的打孔方式所产生的肌理和半透明效果,则让整个建筑虚体同时呈现出坚硬和柔软的视觉特征。在光线的作用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美术馆的颜色与气质截然不同,如图4。

肌理:传统的现代延续

此外,建筑立面仿佛是对江南民居的屋顶景观在垂直方向的抽象重现,类似画家吴冠中的绘画作品——这也正契合了设计者的起思原初,尤值雨季之时,建筑与古屋在雨水浸淋后,融合出的江南水墨般俊秀灵逸之美,如图5。

通过精心设计的与传统砖瓦肌理一致的金属打孔板的应用, 在工业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植入一层半透明表皮,巧妙地调和了两类不同遗产的相互关系,修补了传统街区的历史肌理。在它与老房子间,你可以任意构图,无论怎样都是美的,分不清是它陪衬了老房子,还是老房子应和了建筑,不得不说现代材料已将传统肌理演绎得美轮美奂,如图6。

模数:水乡的平面构成

舞台美术材料 篇11

关键词:综合材料;融入;意义;策略

在距今约3200年前,史前人类开始用天然颜料在岩洞和崖壁上绘画,这是可以查证的人类运用材料进行绘画的开端。今天绘画材料的运用已经非常丰富,绘画材料类型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初的立体派时期,这一时期的画家们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的构图、透视、色彩和笔触,大量的新型材料开始运用到画面当中,突破传统的绘画法则,绘画的创新和创造突飞猛进,百花齐放。

综合材料英文名“Mixed Media”,是个外来词汇的汉译名称,是个兼容并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的名词,用于界定那些打破传统绘画材料的作品。综合材料作品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索性,最早有用报纸、麻袋、金属粘帖于画面再画画,而后发展为各种材料都可以用于绘画创作。“Mixed Media”是“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在绘画上的总称。

一、综合材料融入幼儿美术课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因新材料的运用摆脱了传统的绘画法则束缚,立体派时期绘画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综合材料运用于幼儿美术课程也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幼儿美术教学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具体说:综合绘画材料的生活化易于获取,大量的现成材料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直接创作;多样性易于丰富教学资源,避开幼儿对单一绘画材料兴趣持久性不足的问题;幼儿天生的好奇感对物质性的东西更有好奇心,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综合材料融入幼儿美术课程是符合幼儿探究性学习和多元智能课程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学习的总目标。

美术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培养机制。这更注重于幼儿体验、感悟和表达,关于幼儿美术的培养方式,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从这个角度来说,美术教育的重点是营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体验和表达。因此在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要进行过多地规范和量化的评价,而是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体验和创新的表达。而综合材料课程正好符合这种宽松环境的建立,综合材料融入幼儿美术可以说是完美地组合。

二、综合材料在幼儿美术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幼儿美术课程对于多样材料的运用还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废物利用方面,很多幼儿园都成功地将生活中废弃的物品变成幼儿创新再改造利用的素材,将生活中的剩余物品运用到美术课程中,用来制作绘画材料和环境的创设等,可用的材料如纸工、布艺、泥塑、木材等。应该说这是丰富多样和可喜的,但涉及这方面的幼儿园面不太多,一般都是那些以美术为特色的幼儿园才会涉及。同时很多教师都是将综合材料当作手工课的材料进行操作技能的简单训练,而没有涉及综合材料对开放性课堂和幼儿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高度来看待。

关于综合材料和幼儿美术课程的研究,有相关教师和在校硕士博士发表的研究论文,在中国知网和万方知识服务平台能搜索到的研究,期刊论文有《综合材料绘画:一种新颖的幼儿美术活动》《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综合材料的应用》《幼教综合材料造型活动运用》《综合性美术材料的开发与运用》《浅谈综合材料在儿童绘画创作中的运用》《幼儿美术基础教育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硕士论文有:《幼儿美术基础教育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综合材料课程中融入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等,发表时间为2011~2016年之间。从搜索到的文献可以发现,综合材料在幼儿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都是近些年才逐渐涉及,而且很多研究都是对综合材料课程在幼儿美术中运用的介绍。对综合材料融入幼儿美术课程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剖析及解决策略还少有涉及,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三、综合材料在幼儿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的选择逐渐模式化和固化

现在很多老师在上相关课程时要么就简单地模仿教材或者上网搜索相关视频简单地从技术技能上进行模仿,而忽略了综合材料创新性的第一要务,课程多次反复后就固化为一种简单的技能学习的模式。对于材料的选择逐渐模式化,逐渐固化于常用的那些材料,在不断的规范中相互模仿,这违背了综合材料是个不断开放的外延和内涵的本质,在材料固化和封闭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终止创造性。

综合材料制作区别于其他培养学生社会化课程,最大的区别就是更容易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综合材料课应该比传统的美术课更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不需要模仿和临摹,可以直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材料的特点、属性、造型上进行思维的延展。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或者从教师提供的类型多样的综合材料的造型、特点、属性挖掘,自觉地发现和探究从而运用到作品中;而不是综合材料就是个普通的工具,由教师简单示范后学生简单的模仿。关于这个问题,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二)废物利用没能真正地传递环保理念和达到真正的再利用

废物利用从根本目的上来说是将废弃的东西通过创新的加工改造而变成可再用的物品,而有些相关从业者在给学前教育专业上美术课或者直接给幼儿上课时,变成为了废物利用而废物利用。比如在给学生上树叶印画或者树叶拼画时不是捡拾枯枝落叶,让学生体验感受大自然和观察树叶,而是变成了攀摘花木;又如在给学生上蛋壳画时由于一时间没能收集到那么多蛋壳,而是将生鸡蛋打了只为用蛋壳而造成浪费;或者某些家长为了配合幼儿园完成综合材料作业,为了用衣服上的某个蕾丝花纹而生生地将新衣服直接剪掉,等等,这些个不环保和不勤俭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废物利用的初衷。

(三)制作的作品就是为了制作,而制作没有审美功能和审美培养价值

综合材料课程做出来的东西是否能呈列欣赏或者能否运用于环境创设,有些教师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来统筹和细致规划,大部分教师把课程简单变成一个技能训练,教师示范后学生模仿,复制出太多雷同相似的东西,没有精神性的参与和创造,因而变得没有审美价值和个性培养价值。一大堆相同的东西无处摆放只好做完就扔掉。

(四)制作的作品没有文化的传承和根基

华东师范大学王远教授在该校硕士刘维的毕业论文中提道“综合材料的探究不能只知一味地创新,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去探究。”确实综合材料在幼儿美术课程中的运用除了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在从小熏陶中获得兴趣的增长,并固化为持久的情感。从这个问题上看,综合材料可以与本土民间艺术进行融合,当然“融合”不是在幼儿园专门开设《民间美术》课程,而是与幼儿艺术的美术板块甚至是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

四、解决综合材料在幼儿园运用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个幼儿美术课程怎么组织,上课效果如何,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起着主导作用。针对综合材料融入幼儿美术课程的问题,教师需要在理论高度上有足够的认知,不能把课上成材料为主体。技能为内容。要在保证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材料辅助工具作用,全方位提升幼儿能力的发展。

本土民间文化的融入,幼儿情感的熏陶,综合材料作品审美价值体现等都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为此可以通过岗前培训、讲座学习、自主学习等提高幼儿教师的执教理念。同时教师需要互相听课及时总结和交流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和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加强幼儿教师作品评价和实践指导能力

正确地评价幼儿作品首先要树立开放的评鉴观念,同时要了解幼儿思维方式的直觉性、朴实性和跳跃性,不能先入为主地进行量化评判。如: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指导时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先分析造型,然后给出解决意见,而是首先注意观察学生可能的思考和体验,然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表现。这个过程可能未必顺利,学生可能无法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过程中观点很混乱很跳跃,但这都无碍,因为这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同时这个过程中要多用鼓励的语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和了解文化需要多样性。这符合综合性课程的建设视角。

(三)积极拓展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

幼儿的培养如果光有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只有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才能全方位地做好幼儿的培养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新一代的幼儿家长大部分已经能理解美术课程对于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情感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对于如何运用科学的美术教育方法、发展幼儿的创新创造思维,需要幼儿园方面及时对家长进行指导。因此幼儿园需要建立良好的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机制,及时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电话与家长之间建立沟通。

(四)积极开发园本教材和融入本土化课程

幼儿园可以通过积累逐渐开发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品牌,建立多元化的幼儿园文化发展。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罗杰?M?基辛也认为:“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一旦去除了文化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虽然若干政治整合的问题得以解决——就可能会剥夺人类一切智慧和理想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需要建立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特色,同时在幼儿的培养方面也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多样化发展。

五、结语

综合材料融入幼儿美术课程给幼儿的探究性学习、综合课程活动及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了承载的空间,能够很好地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其易于实践操作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综合材料在幼儿课程中的运用还属于逐渐兴起的阶段,相关教师对综合材料的认知和了解还不够,尤其是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还不足、相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等,相关问题还需要从业者和学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希望本研究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之。

参考文献:

[1]陈心懋.综合绘画: 材料与媒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刘维.综合材料课程中融入探究性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4][美]罗杰·M·基辛.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

舞台美术材料 篇12

分析:美术教师都知道一堂“设计”课, 想要在45分钟完成, 是件很难的事。美术课上不是教师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教学密度, 就能为学生省出充分的活动时间, 即使美术知识点讲的言简意赅,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大多数学生作品仍是不能完成作品, 完成了也不算理想, 我在反复思考:学生制作的环节上所浪费的时间, 怎样才能优化呢?

寻求的答案是:从省时省事的美术材料着手。在不违背美术课的目标的前提下, 让学生在美术的课堂上享受“美”的过程, 进行“美”教育。通过上《发现与创作》一课时, 给了笔者优化教学制作环节的启示, 我见学生收集的废弃材料种类繁多, 为他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创作空间, 学生作品完成效果好, 课堂时间容易驾驭。我体会到在美术课的创意设计中, 使用的材料不是只有“买来”的东西, 才能做出美得作品。所以我尝试在设计课上, 经常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品, 慢慢的我与学生从寻求中体验“变废为美”的快乐, 正如雕塑家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大师精辟地的话语中我学到——引导学生去寻找、收集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垃圾是件非常有意义的美术学习活动, 同样废弃物品在美术课上的实施, 使我受益匪浅。

1. 低碳创意, 美术课上少花钱

根据在校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 不能在美术课上提供过多的经济投入。以往上设计课, 让学生课前准备美术用品、工具很繁琐, 如不同色彩的纸、各类颜料等等, 学生在美术课上花销大, 还收不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学具材料的选择一直困扰着我。

经《发现与创作》一课, 在以后教学上逐渐尝试, 合理的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 来优化所有的设计课业。例如:利用漏洞的袜子、手套、布头、扣子制作“吉祥物”“可爱的布娃娃”;用瓶瓶罐罐制作“生活物品”“笔筒”;利用树枝、光盘做“灯饰”;用塑料袋、小珠子设计“服装”等等。美化了生活、增添了情趣。如果不知道的人, 不会相信这些作品是利用废弃材料制作而成的, 可见只要学生精心设计, 就能成为艺术品。正如我国国情所倡导的社会产业“变废为宝的环保艺术”理念如图1图2所示。

2. 节省时间, 感受成功的快感

一节美术课有效标准的衡量, 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根据美术教学的特性需求, 合理地安排时间, 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以一节《贺卡》的设计为例, 我布置学生课下收集废弃的材料, 如:废弃的包装盒、纸兜、线绳、冰棍杆、光盘、笔头、瓶盖等等, 寻找、发现、搜集材料的过程了解材料的特性, 是课前学习的过程, 学生收集过程中, 他们对各种材料质感、形状、肌理感悟,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 为课堂学习打下了基础如图3所示。

课上, 以往采用剪裁—绘制—装饰—上色, 环节繁琐, 一项失误前功尽弃。我一改以往的做法, 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 把“画贺卡”改成“制作贺卡”。现将单一的绘画形式, 转成结合原材料自身美感的基础上, 进行再创造, 在制作中落实、在实践中改进。学生运用的成功之处有:利用包装盒做出装裱的效果、立体的效果;有的是剪下废弃的“花样”做装饰;有的是用线绳造型粘贴;还有的利用“冰棍杆”做成了竹简, 等等。

废弃材料的运用解决了:

(1) 画纹样不规律

(2) 装饰单一

(3) 上色不匀称, 水分不干, 等几方面的课堂制作难题。创设美术设计制作环境, 在活动中资源共享, 我有的废弃材料你需要, 你不用的材料适合我用, 共同解决难题。以上几方面节大大省了制作的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使往往课上完不成的作品, 紧张有序的展示在课堂上, 感受成功的快感。

3. 主动探索, 勇敢创作无负担

我感受到:学生对收集废品的兴趣很高, 能想办法从各种途径收集的废弃材料, 不仅在自己家中寻找, 还将活动扩展到了亲戚家、邻居家、路上等等。为什么“变废为美”的课学生喜欢?原因是符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玩乐中学习, 随意性比较大, 依据所选材料特点, 只要有了大体的构思就可以实施了。不像以往设计出来, 制作不出来;画的是这样, 做出来是那样。

废弃材料的运用使学生多动眼观察事物了, 勤于动脑思考了, 大胆动手操作了, 勇于表述作品创意了, 生活中学生主动的探索学习了。那些平时不自信的学生, 爱说“老师, 我不会画。”“老师, 我做不好。”还有平时交作业困难的学生, 都没有了心理负担, 大胆提出设想, 主动参与制作, 体验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做出了自己想做的作品。

上一篇:电气信息下一篇:注重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