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手术治疗(精选10篇)
综合手术治疗 篇1
随着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 痔疮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1,2], 我国痔发病约40%, 而且逐年上升, 但是人们对于痔疮并不重视。痔疮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治疗痔疮有很多方法, 如果治疗不当, 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3,4]。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痔疮患者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 能使创面恢复快, 并发症少, 复发低的一种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肛肠科治疗痔疮的患者224例, 年龄16~71岁, 平均年龄54岁, 其中男性患者88例, 女性患者62例, 病程:l周~32年;内痔54例, 外痔81例, 混合痔51例, 环形痔38例。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诊断暂行标准》。痔核304个, 内痔Ⅱ度40个, Ⅲ度36个, Ⅳ度26个, 外痔90, 混合痔70个, 环形痔42个。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 观察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用开塞露10mL注入肛门诱导排空大便, 清洗会阴及肛门部位, 患者取左侧位屈曲双膝, 充分曝露出肛门, 备皮, 常规消毒铺巾, 局部先用碘伏消毒, 然后使用0.5%盐酸布比卡因5mL+2%盐酸利多卡因5mL溶于注射用水10mL, 分别注入两侧坐骨直肠窝麻醉, 扩肛后, 充分暴露痔核。
1.2.2 内痔的治疗
采用组织钳提起内痔核, 然后用血管钳夹住痔核基底部用7号丝线作8字贯穿缝扎, 对于较大的痔核, 在不同平面进行反复钳夹, 直至把痔核夹扁或用剪刀修整残端。
1.2.3 外痔的治疗
用组织钳夹住外痔核根部, 不要夹到肛门括约肌层, 然后用刀先将外痔根部的皮肤呈V型切开, 稍做顿性分离后, 用刀进行修整切除。
1.2.4 混合痔的治疗
先用组织钳提起混合痔的外痔处, 然后用刀呈V型切开外痔部的皮肤, 做顿性剥离到齿状线上0.5~1cm处, 用血管钳夹住痔核基底部, 取7号丝线作8字贯穿缝扎痔核基底部, 进行修整创缘。环形混合痔按同样方法处理其他痔, 但要保留一定皮肤、粘膜桥, 尽可能保留肛管皮肤, 防止肛管狭窄。
1.2.5 对照组
采用综合治疗仪治疗电刀切除外痔、电凝内痔、混合痔内电凝外电切术治疗。
1.2.6 术后处理
术后充分休息, 避免重体力劳动, 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服用抗生素、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等药物, 术后第一次排便后每天用中药坐浴液外洗坐浴, 将药物倒入沸水后, 先用蒸汽熏洗肛门, 等药液稍凉后使肛门全部泡在药液中, 坐浴15min。用痔疮栓塞入肛门, 外敷痔疮膏至痔核脱落, 创面愈合。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0年制定的《痔诊断暂行标准》进行评定的标准。 (1) 痊愈:患者症状消失, 创口皮肤愈合, 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 (2) 好转:患者症状改善, 创口皮肤黏膜愈合, 痔核消失或萎缩不全。 (3) 无效患者症状未改善, 痔核未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痊愈106例 (94.64%) , 好转5例 (4.46%) , 无效1例 (0.89%) , 总有效率为99.11%。对照组患者痊愈97例 (86.61%) , 好转10例 (8.93%) , 无效 (4.46%) , 总有效率为95.5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即可出院, 住院时间2~5d。治疗后随访, 观察组部分患者术后大便有轻微出血, 肛门有轻度的坠胀感, 但是15d内症状消失, 无感染、尿潴留、大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对照组部分患者术后有明显疼痛、出血明显、肛门坠胀感严重, 部分出现水肿及伤口愈合延迟, 20d症状消失, 术后1例患者发生大出血。
3 讨论
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 虽然手术时间较长, 并且操作相对于综合治疗仪复杂, 但患者组织损伤少, 创口愈合快, 继发性出血少;综合治疗仪利用高频电容场产热对痔疮组织进行碳化切割原理治疗痔疮, 导致热传导, 热损伤周边组织, 如此, 实际创面增大, 表层坏死组织脱落后易引起大出血, 这种情况往往在术后两周左右出现,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甚至危及生命;焦痂脱落之后创面才开始愈合, 因此愈合时间大大延迟。综合上述比较, 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是基层医院治疗痔疮的最佳手术方式,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宁.中医药综合治疗痔疮52例[J].中国中医急症学, 2010, 66 (19) :1037.
[2]臧圣彬, 王同山.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痔疮26例[J].临床医学, 2010, 30 (10) :101-102.
[3]陈飞, 姚海东, 高妮娜, 等.地奥司明、普济痔疮栓合用治疗痔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 24 (7) :212-213.
[4]彭军良, 姚向阳, 沈东晓.自动痔疮套扎术合麝香痔疮栓纳肛治疗混合痔3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6 (7) :596-597.
[5]李胜龙, 尹廷宝.痔疮揭秘[M].中华杏林健康文库, 2005.
[6]李风华.ZZ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痔疮382例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 4 (2) :147.
综合手术治疗 篇2
【关键词】 Haglund综合征;手术;跟骨结节;截骨;铆钉;跟腱钙化灶清除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5.010
Haglund病是指跟骨后上部异常突起,跟骨后上方和跟腱之间的滑囊在反复的机械撞击下产生的炎性症状[1],而Haglund综合征则是在Haglund病的基础上又包含跟骨与跟腱之间滑囊的水肿、疼痛,并伴随跟腱末端钙化、蜕变的一系列症状[2]。本研究采用跟骨结节截骨+跟腱钙化灶清除及铆钉固定跟腱止点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Haglund综合征患者17例(共21足)。男5例,女12例;年龄28~68岁,平均(36.4±6.7)岁;左侧8例,右侧13例;合并跟腱钙化1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跟腱止点局部压痛、肿块,穿鞋时明显,踝背伸、行走时疼痛加重,踝关节背伸及下蹲功能受限。X线证实所有患者均有跟骨后突的畸形;MRI检查证实跟腱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水肿,且撞击试验阳性。排除其他导致后足跟疼痛的疾病。所有患者均经过包括膏药外敷、局部封闭、震波治疗等不同保守方法治疗3~6个月,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2 手术方法
取跟腱止点前外侧0.5~1 cm纵行“J”型切口,长4~7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开筋膜显露跟腱止点,依次切除跟腱表面滑囊和跟骨后滑囊组织。合并跟腱部位钙化者,则要彻底清除跟腱内的钙化灶。于Haglund畸形前方行“V“型截骨,用骨锉磨平粗糙缘,彻底去除跟腱止点周围的骨茬,确保切除所有的骨嵴和突起。踝关节极度背伸位,并辅以后足极度内外翻动作,检查跟腱和截骨处及附近部位是否存在撞击,确保跟骨后间隙充分减压。用可吸收铆钉固定于跟腱止点下,双排可吸收肌腱线缝合、加固经修正的跟腱以防断裂,裸露的跟骨截骨面用胶原蛋白海绵或者骨蜡以封闭止血,术中拍片显示Haglund畸形已纠正,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器械、辅料清点无误,用生理盐水冲洗,依次缝合、放置橡皮条引流,辅料包扎。
术后行踝关节跖屈位小腿石膏固定2~3周,4~6周后改为功能位固定。石膏固定期间指导患者功能康复锻炼以预防患肢肌肉萎缩。6周后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根据个体情况酌情加大负重量,3个月后逐渐弃拐行走。
3 结 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切口附近感觉障碍。术后随访时间为7~21个月,平均15.8个月。末次随访见患足踝关节主被动活动均正常,无足踝部皮肤感觉减弱等相关后遗症发生。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1~98分,平均87.6分。优15足,良4足,可2足,优良率为90.48%。MRI提示跟腱愈合良好,无跟骨后滑囊增生,X线检查跟腱周围无增生,所有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均正常。
4 讨 论
Haglund 综合征的诊断主要结合患者的主诉、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跟骨后方持续性疼痛、肿胀、主被动活动疼痛及撞击试验阳性,是诊断Haglund 综合征的主要依据。常用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减少运动强度、局部封闭、震波治疗、穿高跟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适度轻柔的跟腱伸展运动。笔者认为,在进行局部封闭时应尽量将药物注射入跟腱周围,避免将药物注射入跟腱,否则将有可能降低跟腱的柔韧度,甚至导致跟腱部位腐烂、离断。经正规治疗3个月以上疗效不佳时,可选择手术治疗。也有文献证实,手术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金标准[3]。手术步骤包括清除钙化灶、切除滑囊及跟骨结节畸形骨赘、固定跟腱止点。目前,已经报道的术式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关节镜微创手术,而Jerosch等[4]在对3例合并跟腱止点钙化的Haglund 综合征患者行关节镜微创治疗后指出,跟腱止点已经出现钙化变性属于内镜手术治疗的禁忌症,对此类患者建议采用跟腱中央劈开入路行切开手术,并用铆钉将跟腱缝合固定。Lohrer等[5]认为,对合并跟腱损害的Haglund综合征患者来说,切开手术是唯一的选择。常用手术切口有侧方切口和中央切口,据文献报道,侧方切口通常是在跟腱内缘或外缘大约1 cm处纵形切开,上下延长为类似“J”的形状[6]。中央切口则是起于跟腱止点近端2 cm,向远端延长距跟腱止点4~5 cm[7]。本研究全部采用外侧切口以尽量避免对腓肠神经造成损伤,切开后最主要是完全显露解剖结构,充分切除骨突而又不伤及跟腱止点,截骨的角度常为30°~45°,具体所截骨块的大小不定,一般认为切除骨块体积应大于2 cm×2 cm×5 mm,否则效果不佳。Scheider等[8]也证实,截取骨块应尽可能足够大。但笔者认为,截取骨块体积主要依靠截骨后撞击试验来评估,截骨大小应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直到没有撞击阳性为止。截骨后剥离跟腱止点、清除钙化灶,一般认为由上向下的剥离方法最可靠,剥离跟腱的范围一般小于跟腱止点的70%,置入铆钉应垂直于跟腱走形方向,以获得最强的拉力。术后需预防跟部皮肤坏死以及足背屈时跟腱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nlc202309041737
5 参考文献
[1]Wiegerinck JI,Kok AC,van Dijk CN.Sur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retrocalcaneal bursitis[J].Arthroscopy,2012,28(2):283-293.
[2]van Dijk CN,van Sterkenburg MN,Wiegerinck JI,et al.Terminology for Achilles tendon relateddisorders[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1,19(5):835-841.
[3]Kang S,Thordarson DB,Charlton TP.Insertional Achilles tendinitis and Haglund's deformity[J].Foot Ankle Int,2012,33(6):487-491.
[4]Jerosch J,Schunck J,Sokkar S.Endoscopic calcaneoplasty(ECP)as a surgical treatment of Haglund's syndrome[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7,15(7):927-934.
[5]Lohrer H,Nauck T,Dorn NV,et al.Comparison of endoscopic and open resection for Haglund tuberosity in a cadaver study[J].Foot Ankle Int,2006,27(6):445-450.
[6]DeVries JG,Summerhays B,Guehlstorf DW.Surgical correction of Haglund's triad using complete detachment and reattachment of the Achilles tendon[J].J Foot Ankle Surg,2009,48(4):447-451.
[7]Fridrich F.Tendon-splitting approach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Haglund's deformity and associated condition[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2009,76(3):212-217.
[8]Scheider W,Niehus W,Knahr K.Haglund's syndrome:disappointing results following surgery:a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analysis[J].Foot Ankle Int,2002,21(1):26-30.
收稿日期:2015-02-05;修回日期:2015-03-31
综合手术治疗 篇3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综合治疗,疗效
乳腺癌是常见于乳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生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1],是女性除子宫颈癌之外的又一可严重危及妇女生命的恶性肿瘤。但近20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有超过子宫颈癌的趋势,在一些国家已经是发病率最高的妇科癌症[2]。目前乳腺癌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85例,其中有2例为男性患者,其余为女性患者;年龄28~70岁,平均(52.8±3.3)岁,其中40岁以下22例,占25.88%,40~60岁40例,占47.06%,60岁以上23例,占27.06%;病程10 d~12年,平均(9.8±3.5)个月。患者大多来自农村,有75例,占90.59%。采取术中快速切片的方式进行病理诊断,临床症状:乳腺包块59例,乳头内陷及皮肤凹陷17例,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乳头溢血2例,溃烂1例。肿块部位:左侧44例,右侧40例,1例双侧;中央14例,外上象限47例,外下象限5例,内上象限10例,内下象限9例。肿瘤大小:直径<1 cm者6例,≥1 cm且<3 cm者62例,≥3 cm且<5 cm者18例,≥5 cm且<7 cm者4例,≥7 cm且<10 cm者1例。临床分期:根据肿块大小所有患者分为Ⅰ期7例,Ⅱ期23例,Ⅲ期51例,Ⅳ期4例;根据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分为,同侧腋窝淋巴结42例,可活动力31例,粘连固定12例。
1.2 手术方法及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病理分期、肿块部位选择相适应的手术方式。21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保留胸大肌改良根治术9例,保留胸大小肌改良根治术12例;51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8行姑息性乳腺癌根治术;5例行单纯乳腺切除术。范围:沿距肿块4~5 cm的皮缘,上端至锁骨,下端直到腹直肌的上段;向外至背阔肌的前端,向内深入至胸骨旁线。手术结束后冲洗失活组织,于胸骨旁至锁骨上部及腋前线至腋下放置双管引流,术后住院期间48例采用紫杉类药物+吡柔比星(THP)的方案进行化疗,放疗11例,23例给予口服三苯氧胺,3例服用中药。
1.3 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病理检查: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0例乳腺单纯癌,9例乳腺硬癌,3例乳腺高分化黏液癌,3例乳腺髓样癌,乳腺浸润性复合癌1例,导管内癌1例;有36例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2~27枚,平均7枚,无淋巴结转移49例。免疫组化检查:46例行免疫组化,其中ER、PR呈阳性和雌孕激素受体呈阳性者29例,阴性19例;未接受免疫组化检查39例。
1.4 愈合标准[3]
甲级愈合:行乳腺癌术后9~18 d,切口未出现感染、裂开等现象,也无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等状况,且能按期拆线。乙级愈合:术后伴有皮瓣坏死、皮下积液与切口感染、裂开等现象,但并为化脓。丙级愈合:切口裂开,皮瓣坏死,有皮下积液,且已化脓,需行手术切开引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愈合情况
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术后的前3年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每半年随访1次。本组患者甲级愈合者72例,13例为乙级愈合;9例出现皮瓣坏死,8例有皮下积液;10例上肢淋巴水肿,其中轻度水肿者6例,中度水肿者3例,重度水肿者1例;6例患者有肩关节活动受限。
2.2 患者肿瘤大小与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
所有患者在接受10年的随访后,5年的总生存率为70.59%(60/85),原发肿瘤的直径<3.0 cm者,5年总生存率为87.10%;而直径≥3.0 cm者,5年总生存率为26.09%,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0.08,P<0.01)。见表1。
注:与肿瘤直径≥3.0比较,χ2=30.08,▲P<0.01
2.3 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与5年总生存率关系
经病理诊断,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83.67%;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其5年总生存率为35.29%;二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49,P<0.01)。见表2。
2.4 患者年龄与生存率关系
患者中年龄小于40岁者,其5年生存率为36.36%(8/22),多数患者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40岁以上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2.54%(52/63),二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6.75,P<0.01)。
3 讨论
乳腺癌的肿瘤多是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肿块,也有乳头溢液、内陷等临床症状。自Halsted于1894年提出乳腺癌根治的观点后,便成为了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术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一直被认为是乳腺癌的经典疗法[4]。手术治疗可切除局部病灶及部分淋巴结,是治疗乳腺癌的基础,而全身辅助综合治疗则能起到巩固手术效果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年龄等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选择,对可进行乳腺癌切除的患者,手术应做到最大程度地清除局部及区域淋巴结,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最先考虑,之后再对功能、外观等做进一步详细安排[5],不管采用哪种手术方式,都是以根治为最终目的。而术前的准确检查对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也是十分重要,一般多通过X线及B超检查确诊患者的病变部位及类型。有文献报道[6],在乳腺癌的手术过程中,腋淋巴结的清扫是重要的环节,腋淋巴结切除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可为术后是否选用其他治疗方法或选择何种方法及准确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且有效地清扫腋淋巴结还有利于区域性控制肿瘤的发展。因此,充分彻底地清扫腋淋巴结且尽可能的保护胸部外形及上肢的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并能有效通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术后的综合治疗则是加强手术效果,杀死残余的癌细胞和亚临床型转移病灶,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注:与淋巴结转移数≥4枚比较,χ2=11.49,▲P<0.01
本文中,本组乳腺癌患者的病程较长,平均为(9.8±3.5)个月;临床分期晚,多为Ⅱ、Ⅲ期患者;病理类型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患者年龄低于40岁或(和)肿瘤直径≥3.0 cm或(和)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时,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降低,而年龄在40岁以上、肿瘤直径<3.0 cm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则显著较高(P<0.01),且对Ⅰ、Ⅱ期患者行局部切除术加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Fisher的乳腺癌生物学理论,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其传播并不一定只是淋巴结扩散这一条途径,也可能在早期就已通过血行或骨髓进行了微小转移,所以术后进行综合治疗是必要的,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最佳方法,疗效肯定且应用广泛。
参考文献
[1]林燕,孙强,周炜洵.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学报,2011,33(1):80-82.
[2]孙轩,曹旭晨.乳腺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11,39(1):90-92.
[3]郑书楷,黄志华.乳腺癌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68-69.
[4]贾志龙,苏宝霞,孙会群.65岁以上老年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84例[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0):587-589.
[5]沈伟娟,凌立君.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69-71.
综合手术治疗 篇4
[关键词] 关节镜;膝关节;软骨骨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25-01
膝关节软骨由于没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一旦损伤难以修复,因此成为骨科领域一个难题[1]。近年来,由于关节镜的应用使得膝关节软骨的临床诊断率及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2],我院自2006年开始对膝关节软骨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下综合手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3例患者均是我院骨伤科自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间收治的病人。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在14-56岁之间,平均年龄(31.1±6.45)岁,病程3-16个月,平均病程(7.4±2.3)个月,左膝者24例,右膝者19例。其中创伤性损伤者28例,非创伤性者15例。软骨骨折部位:股骨内髁14例,股骨外髁18例,股骨滑车1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者9例,十字韧带损伤者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均未进行其它任何相关性治疗。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反复疼痛感及肿胀,伴有行走困难,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及关节活动摩擦感等。
1.3 体征 髌骨研磨试验阳性,伴有不同程度的髌骨边缘及关节间隙压痛感,部分患者浮髌试验及(或)麦氏征阳性。
1.4 纳入标准 签署手术协议者;年龄低于60周岁者;既往无慢性关节炎病史者;无严重手术禁忌症者;术前均经过关节镜检查确认存在骨折;均伴有关节疼痛史;临床关节损伤查体至少存在一项阳性者。
1.5 排除标准 麻醉药物过敏者;年龄大于60周岁者;既往有慢性关节性病变导致关节变形或严重损伤者;孕、产妇;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者;存在其它手术禁忌症者;手术移植患者。
1.6 方法
1.6.1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及前后对比的方法。
1.6.2 研究内容 患者手术前后的HSS评分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
1.6.3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选择常规前内及前外侧入路,观察骨折的部位、损伤范围及合并损伤,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1.6.3.1 关节清理术 0.9%盐水配合0.1%肾上腺素注射液随时清洗关节腔以保持视野清洗,切除关节内的不良增生,修复损伤的半月板,以刨刀、切刀或弯刮匙清理软骨骨折区域,清除松动的软骨,修整软骨下表面及其边缘直至稳定,反复冲洗关节腔,清除软骨碎片。
1.6.3.2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 常规进行关节清理后在过不同的角度使用微骨折锥在软骨骨折区域进行垂直打孔。打孔时应当注意从边缘开始直至中心,骨孔分布应当均匀,其直径、孔间距及孔深要维持在3-4mm左右。关节腔压力降低后可见骨孔出有血液渗出或存在脂肪滴,说明骨孔释放充分,清除关节腔内液体,退出关节镜,结束手术。此术后无需放置引流管。合并半月板损伤者先修复半月板,十字韧带损伤者先修复软骨再进行韧带的重建。
1.7 疗效评价标准[3] 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综合评定,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HSS膝关节评分>85分;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HSS膝关节评分≥60分;无效:和治疗前比较,症狀和功能无明显改善,HSS膝关节评分<60分。
1.8 统计处理 运用SPSS18.0,计量资料以(χ〖TX-*3〗±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43例患者按照HSS评价膝关节功能,优良29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达67.4%,有效率为90.7%,HSS评分由术前的(43.6±4.1)分提高到术后1年时的(86.5±3.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正常人体的关节软骨是由软骨细胞及细胞基质所构成的,由于缺乏直接的血液、淋巴液及神经的供应,一旦出现损伤修复困难。同时,由于成人的软骨主要是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生长的,故而全层损伤后基本没有再生的能力,这也导致其损伤后修复的困难程度。本组患者均为部分损伤患者,无软骨移植患者。
关节清理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情况关节腔内的软骨碎片及其病变组织所产生的炎性介质,故而可以迅速的缓解患者的疼痛表现,但是此不能使软骨得到有效的修复,故而需要进一步的缺损区微骨折术。此微骨折手术能够使缺损区域进行缓慢的自我修复,修复组织中含有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但以纤维软骨为主;其基底部细胞较为成熟,软骨基质产生活跃,说明其软骨形成来源于松质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微骨折使缺损区被含有松质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纤维素血凝块所填充,使局部骨组织释放生长因子,刺激未分化间充质干细胞或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迁移至血凝块中,对软骨的形成和修复起局部调节作用;局部损伤刺激产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与未分化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的受体结,诱导其增殖并分化为成软骨细胞,从而形成软骨组织[5]。
同时,关节镜下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等优点[6],适合于膝关节软骨骨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宇俊,俞广,张树志.微骨折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3-24.
[2] 高云,赵方方.经关节镜膝关节手术的配合[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106,126.
[3] 陈又年,刘莉.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6-7.
[4] 张卫东,杨柳,唐康来.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0,34(7):980-981.
[5] 林朗,王仁忠,杨键.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28例膝关节软骨损伤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9,38(17):2201-2202.
综合手术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37.5岁, 平均年龄 (28.9±2.7) 岁;病程6个月~10年, 平均病程3.4年;体重指数21.6kg/m2~27.9 kg/m2, 平均26.2 kg/m2;临床表现:月经稀发者30例, 闭经者4例, 不孕者26例, 痤疮者28例, 多毛者21例。
1.2 诊断标准[4]
参照2003年欧洲及美国鹿特丹会议中制定的标准:①偶发排卵, 和 (或) 无排卵。②临床表现和 (或) 生化指标等均提示存在高雄激素血症;排除由其它因素致病的可能, 如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分泌雄激素肿瘤、库欣综合征大量使用雄激素等。③卵巢出现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有超过12个直径为2~9 mm的卵泡, 和 (或) 卵巢体积增大>10 mL。符合上述3项中的2项者即可明确诊断。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 均明确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均给予腹腔镜下卵巢激光打孔术治疗, 并配合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1.3.2护理方法
(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准备。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完善理化检查, 如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妇科彩超等;常规皮肤消毒及备皮;指导患者术前合理饮食, 掌握术后恢复的方法;明确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等。
②心理护理。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程较长, 症状明显, 如多毛、闭经、肥胖、不孕等, 且预后欠佳, 加之需要行手术治疗, 对腹腔镜下卵巢激光打孔术缺乏足够的了解, 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及手术对个人的不良影响等, 导致患者术前极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问题, 如紧张、恐惧、担忧、焦虑、抑郁、孤独等[5],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护士应在术前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以调节患者的心态。首先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腹腔镜下卵巢激光打孔术的相关医学知识, 告知其该术式是有效的、安全的,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心;其次,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不断表达出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 能够调整心态;再次, 争取家庭支持, 尤其是患者的配偶, 告知家属对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 使其感受到温暖, 有利于消除其孤独、焦虑等心理;最后, 可请手术顺利、病情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 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手术治疗。
(2) 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 应做好各项护理配合工作, 如严格消毒、执行无菌操作, 并继续给患者以心理安慰, 减少其对手术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指导患者做一些放松动作, 如深呼吸等, 有利于调整心态、配合手术。
(3) 术后护理
①病情观察。手术完成后, 由护士将患者送回病房, 继续给予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心率、脉搏、体温及血压等, 每1小时测量1次, 并详细记录,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如出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置。注意观察手术切口部位是否出现渗血、红肿、疼痛等症状, 如出现则应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减少患者的痛苦。
②饮食指导。手术后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 饮食顺序为静脉营养-流食-半流食-普食, 同时护士需要指导患者多摄入一些高热量、高蛋白、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保证营养均衡, 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告知患者恢复普食后, 亦应注重合理饮食, 不可偏食, 忌烟酒, 减少肥甘厚味之品的摄入[6]。
2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无死亡病例, 总满意率达100%, 住院时间5~8天, 平均6.2天。
3 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危害较大, 腹腔镜下卵巢激光打孔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外科手术方法之一, 但仍有一定的风险, 故而在实施该术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时, 配合护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对于调整患者的心态,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等均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可以促进术后患者病情的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莉, 曾文娟.多囊卵巢综合征采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1) :33-34.
[2]曹红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31) :316.
[3]石嵩.经阴道B超引导卵巢间质激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的效果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4) :46-48.
[4]许红红, 马红霞, 陈翠环, 等.护理干预对患者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腹针疗法及心理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9) :130-132.
[5]莫秀琴, 阿茹汉, 莫秀茹.心理护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 2015, 8 (16) :49.
综合手术治疗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CABO手术的患者90例, 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 (n=45例) 和观察组 (n=45例) , 对照组:男32例, 女13例, 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 (60.5±8.7) 岁, 合并高血压30例, 糖尿病22例, 有吸烟史39例;观察组:男35例, 女10例, 年龄41~73岁, 平均年龄 (60.8±8.6) 岁, 合并高血压31例, 糖尿病21例, 有吸烟史36例;两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 对照组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 (1) 术前了解患者心功能、心率、呼吸, 进行常规吸氧;指导呼吸功能及咳痰训练;积极治疗合并症;术前1d备皮、备血及药敏试验。 (2) 术中, 控制室温在24℃, 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 留置气管插管、动脉测压管以及中心静脉测压管等。采取积极保温措施, 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6℃左右, 预防发生低温室颤。 (3) 术后, 带呼吸机期间, 对患者呼吸道定时进行气道湿化、吸痰以及翻身拍背等护理;严密监测循环系统指标;给予引流管护理, 患者引流装置定时进行更换;抬高取血管肢体, 观察切口渗血、肢体末端肿胀情况, 密切观察是否有足背动脉搏;给予会阴部护理, 尿管及会阴部定时进行消毒, 定时更换尿袋;给予全身皮肤护理, 翻身预防褥疮。 (2) 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疼痛知识教育, 术后睡眠和咳嗽护理, 术后心理护理, 创造温馨舒适环境。 (1)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术前最担心手术危险性情况。请手术成功患者亲身介绍, 与患者沟通, 以减少患者手术恐惧感,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优势、威望, 帮助患者建立手术成功的信心。CCU护士向患者介绍CCU环境, 帮助其消除手术疑虑, 了解手术可能发生的问题并熟练掌握预防以及应对措施, 能减轻其术前心理压力。手术医生讲解手术的重要性, 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迎接CABO手术。 (2) 饮食指导:禁烟酒, 低脂、低盐以及低糖饮食, 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以及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3) 疼痛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及掌握疼痛的概念, 学会表达疼痛, 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发生大致时间、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术后镇痛措施, 术后疼痛自我管理方法;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 针对性对患者予以术前手术、疼痛的心理干预, 减轻其术前心理压力。 (4) 术后睡眠和咳嗽护理: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有利于降低耗氧量, 放松肌肉, 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有利于体力恢复和咳嗽;患者咳痰时, 注意保护伤口, 协助咳痰。 (5) 术后心理护理, 创造温馨舒适环境:CCU各种仪器发出的噪音, 会使术后患者精神高度紧张、不安, 尤其在麻醉将醒、大脑未完全清醒时, 易产生错觉, 把听到的声音归于梦境中, 产生幻觉。因此, 护理工作者应尽量保持病房安静, 减少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在患者术后清醒后, 及时告之所处地点、时间、病情好转程度等。护理工作者要多关心患者, 做好生活护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前焦虑评分;采用水银柱袖带式血压计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变化;术后拔除气管后72h开始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包括: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咳嗽以及住院时间。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对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采用t值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焦虑评分、血压、脉搏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评分、血压、脉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注:1mmHg=0.133kPa。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咳嗽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问卷调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CHD患者均有心血管系统衰老性退变, 其储备能力及代偿机能下降, 围手术期出现心肌缺血、心梗的概率为普通患者的2~3倍, 加上病程长、病情大多较重, 加重了CHD患者的心理负担,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 对于CHD治疗不单单只是侧重于手术、药物治疗, 更应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使患者得到全面护理, 以促进术后恢复, 提高手术治疗有效性。CHD患者常因术前内科治疗效果不显著, 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易诱发心绞痛, 再者CABO作为一个重大手术, 可使患者产生严重心理应激, 再加上术前焦虑应激原, 可经中枢神经影响到患者的内分泌以及免疫功能, 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加重甚至诱发CHD症状, 不利于手术恢复, 增加手术并发症[3]。
本文观察组根据患者文化程度, 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 耐心向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心理指导, 讲解疾病疼痛知识, 解除其思想顾虑, 提升其手术成功的信心, 同时予以饮食指导、术后睡眠和咳嗽护理, 创造温馨舒适环境, 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咳嗽以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CABO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 促进术后恢复, 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艳丹.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广东医学, 2010, 31 (20) :2736-2737.
[2]翁丽芳, 胡丽娟, 杨洁芝.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14) :32-34.
综合手术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6例, 女14例, 年龄31~65岁, 平均49岁。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小细胞未分化癌, 其中4例肿瘤组织存在非小细胞肺癌成分, 无淋巴结转移21例, 有淋巴结转移19例;低分化34例, 中高分化6例, 3例合并有类癌等小细胞成分;临床分期Ⅰb期5例, Ⅱb期10例, Ⅲa期25例。全组中单纯手术3例, 术前及术后均未化疗和放疗, 手术与化疗放疗相结合即综合治疗者37例。
术前诊断明确的SCLC 29例均接受EP方案的新辅助化疗:1周期10例, 2周期19例;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行化疗后再视病情放疗, 化疗方案:EP方案 (4~6个疗程, 每次间隔半个月) , 放疗与化疗交替进行, 术后放疗一般为40~50Gy, 本组均无预防性头颅照射。
2 结果
本组中心型为27例, 周围型为13例。全肺切除患者29例, 肺叶切除术7例, 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术4例。术后并发症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 切口感染1例, 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3 讨论
目前, 对于SCLC是否应该手术治疗, 仍有争论, 虽然化疗对SCLC的近期疗效肯定, 有效率达80%~90%, 但患者仍有较高的复发率, 化放疗后的局部复发率可高达30%~70%。外科手术的适应证问题目前仍有争议, 但由于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 随着综合治疗措施日益成熟, 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患者生存期较前明显延长, 近些年关于外科参与SCLC的综合治疗的报道较多, 而且效果好, 外科治疗在SCLC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多数学者认为[2,3,4], Ⅰ、Ⅱ、Ⅲa期无围手术期死亡危险病例患者均适宜手术治疗。近年国内外进行了大量放化疗辅助手术的临床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强调SCLC治疗应采取手术前化疗术后放化疗, 术前化疗可使肿瘤缩小, 提高切除率, 并可消灭远处的亚临床转移灶, 预防手术和术后因机体免疫功能受到削弱而导致的病变扩散;手术能切除化疗后可能存在的混合细胞中对化疗不敏感的细胞成分;也能切除化疗后残存的癌组织, 术后继续放化疗的目的是预防复发和转移, 明显提高肺癌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 我们以为, 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Ⅲa期内SCLC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TNM分期是决定SCLC生存长短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综合治疗小细胞肺癌 (SCLC) 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胸外科1997至2002年治疗的40例SCLC进行分析, 其中术前诊断明确的29例术前化疗1~2周期, 手术后再化疗或 (和) 放疗;手术后病理确诊11例, 8例术后进行EP方案化疗或 (和) 放疗, 另外3例术后无化疗和放疗, 单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TNM分期5年生存率Ⅰb期为80%期;Ⅱb期为32%;Ⅲa期为16%;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为0。结论 有手术参与的综合治疗对SCLC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肺癌,燕麦细胞,外科手术,化疗、放疗
参考文献
[1]张湘茹, 孙燕, 黄镜, 等.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的远期结果分析 (附65例报告) [J].中华肿瘤杂志, 1997, 19 (2) :137-139.
[2]何枝生, 阴兵林.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87例报告[J].山东医药, 2007, 47 (36) :11.
[3]李兰芳, 王华庆.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第10讲 (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 [J].中国医刊, 2008, 43 (5) :8.
综合手术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2月—2012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5例患者, 其中男性65例, 女性40例;年龄38~75岁, 平均 (53.2±3.1) 岁, 40岁以下者27例 (25.7%) , 40~60岁者49例 (46.7%) , 60岁以上者29例 (27.6%) ;病程12 d~12年, 平均 (9.7±4.2) 个月。术中快速切片进行病理学诊断, 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乳腺包块者73例, 乳头及皮肤内陷者21例, 腋窝处淋巴结肿大者7例, 乳头溢血者3例, 乳头溃烂者1例;病变部位:右侧49例, 左侧54例, 双侧2例;中央17例, 内上象限12例, 外上象限58例, 内下象限11例, 外下象限7例;肿瘤大小:1 cm以下者6例, 1~3 cm者77例, 3~5 cm者22例, 5~7 cm者5例, 7 cm以上者6例;根据患者肿块大小进行分期:Ⅰ期9例, Ⅱ期28例, Ⅲ期63例, Ⅳ期5例;淋巴结上分布情况:同侧腋窝淋巴结52例, 粘连固定13例, 可活动40例。
1.2 手术与综合治疗方法
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病变部位以及病理分期, 综合考虑后选择对象适宜治疗方式。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42例, 其中保留胸大小肌行改良根治手术者23例, 保留胸大肌行改良根治手术者19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63例。
乳腺癌改良术:手术过程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 首先将喙锁筋膜切开, 彻底暴露腋静脉, 同时按照腋静脉的走向从内至外将静脉周围的脂肪及淋巴进行清扫。在第二肋与胸小肌外侧缘后方的交界处可见一长为2 mm的横行琴弦状神经从交界处穿出, 沿着外侧向腋窝组织行走, 通过背阔肌浅面进入上臂, 该神经极为肋间臂神经。沿肋间臂神经表面从内至外的走向将周围的脂肪组织剪开, 同时进行完整的解剖, 并将其保留, 再将残留的腋窝淋巴脂肪进行清扫。切除范围:在距离肿块4~5 cm处皮缘做切口, 向上至锁骨, 向下至腹直肌上段, 向外至背阔肌前端, 向内至胸骨旁线。
根治术:方法同上, 切除整个患病的乳腺连同癌瘤周围5 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大小肌和其筋膜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整块淋巴结。根治术结束后对失活组织进行冲洗, 在胸骨旁到锁骨上部和也前线到腋下处置放双引流管。术后59例患者应用紫杉醇 (国药准字H20043045, 135~175 mg/m2) 加吡柔比星 (国药准字H10930106, 一次20~25 mg/m2, 1周1次, 连用2周, 3周为1周期) 进行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16例 (5 d为1疗程, 1疗程结束后间隔2 d进行下1疗程, 共治疗5个疗程) , 口服三苯氧胺 (国药准字H10940050, 10 mg/次, 2次/d) 者28例。
1.3 疗效判定指标
术后2年内随访, 并参照金俊超等[2]学者制定的愈合标准分级对患者愈合情况进行判定:①甲级:术后9~18 d, 手术切口未出现开裂、感染、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情况, 且可按照预期时间拆线者;②乙级:发生不同程度切口感染、开裂、皮瓣坏死以及皮下积液等情况, 但无化脓现象;③丙级:上述情况包括化脓现象均有发生, 需再行手术进行引流。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该组患者2年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分析
研究显示, 无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数量为1~3枚的患者, 两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数量4枚的患者。见表1。
注:#表示与淋巴结转移数量在4枚及以上的患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该组患者2年生存率与肿瘤大小的关系分析
结果显示, 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两年总生存率更高。见表2。
注:该组肿瘤<3.0 cm及≥3.0 cm患者在2年总生存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患者年龄和生存率
该组研究中年龄<40岁者大部分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 2年生存率为37%;年龄>40岁, 2年生存率为82.1%。见表3。
注:该组年龄<40岁和>40岁者在2年总生存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该组患者愈合情况
术后随访显示, 该组105例患者中甲级愈合患者89例, 乙级愈合患者16例。患者相关不良症状, 见表4。
3 讨论
乳腺癌肿瘤往往是进行性增长得无痛性肿块, 有时也有乳头内陷、溢液等临床症状发生。临床治疗技术是应用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切除局部病灶, 为提高临床治愈率、巩固手术效果, 还应对患者进行全身性辅助的综合治疗, 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扩散。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肿瘤分期、病例类型等情况后, 针对性选择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而无论何种方式, 最终目的都是根治肿瘤, 所以在手术切除乳腺肿瘤时, 应最大限度地清除患者局部或者区域性淋巴结, 同时应首先考虑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时间, 其次再考虑功能、外观等方面[3]。
1894年Halsted提出应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 不仅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术式, 且直到现在乳腺癌根治术仍然作为治疗乳腺的一种经典方式[4]。术前考虑患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手术方法应注意以下两方面:①对于乳房偏小且肿瘤处于Ⅰ期者, 应给予肿瘤局部切除术, 即在肿瘤边缘作梭形切口, 同时应避免切除皮肤, 确保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和腺体组织, 做好标记, 将切除组织冷冻切片后送检, 确定是否有肿瘤细胞存在;②对于乳房大小正常, 且肿瘤为Ⅱ期、Ⅲ期的患者可行完全切除手术, 可将肿瘤作为中心作梭形切口或弧形切口, 并将肿瘤表面皮肤一同切除。术后针对患者情况给予紫杉类药物与吡柔比星行化疗治疗, 该组59例患者术后均行化疗, 术后愈合情况较好。术前准确的检查对于临床确定手术方案也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常应用X线、超声等影像技术对乳腺癌患者病变部位以及类型进行确诊[5]。
该组研究显示, 淋巴结未出现转移、转移1~3枚与转移数量4枚以上的患者在2年生存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 患者生存率明显更低。而Pacelli等学者经研究后认为[6], 乳腺癌根治术过程中, 彻底清扫腋淋巴结属于重要环节, 而切除后对其进行病理学诊断, 可为术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同时有效对腋淋巴结进行清扫, 尽可能保护胸部胸部外形以及上肢活动功能, 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说明淋巴结清扫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 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7]。术后针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可显著增强手术效果, 清除残余癌变细胞及转移病灶, 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8]。根据乳腺癌的生物学理论可以知道, 乳腺癌作为一种全身性病变, 其传播途径并仅仅是淋巴结扩散这一单一途径, 可能在患者患病早期癌细胞已通过骨髓、血行等发生微小转移[9]。该组研究对象病程相对较长, 平均达 (9.7±4.2) 个月;临床分期多数患者为Ⅱ期、Ⅲ期;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年龄<40岁、肿瘤直径超过3 cm以及淋巴结转移数量>4枚时, 患者2年总生存率显著降低, 而年龄>40岁、肿瘤<3 cm以及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2年总生存率显著更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临床诊断时对淋巴结进行清扫, 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选择适宜手术方案和综合治疗方式,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对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 由于其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 且恶性程度也高, 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手术治疗或综合治疗, 才能整体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采用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03年2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分析、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及总生存率。结果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年龄>40岁、肿瘤直径超过3 cm以及淋巴结转移数量>4枚时, 患者2年总生存率显著降低 (37.0%、25.0%、36.4%) , 而年龄>40岁、肿瘤<3 cm以及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2年总生存率显著更高 (82.1%、87.0%、83.3%) ,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该研究选取的乳腺癌患者多数为中晚期, 淋巴结转移率高, 患者生存率低, 预后差, 临床应针对患者病情确定最佳手术方案联合适宜综合治疗, 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综合治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亚国, 钱军.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48例疗效及美容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9) :1345-1347.
[2]金俊超, 孙毅, 李丙立, 等.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3) :35, 37.
[3]李成志.43例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51) :103.
[4]付芬芬, 邹静.局部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5上旬刊) :2248-2249.
[5]金俊超, 孙毅, 李丙立, 等.以保乳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4) :83-84.
[6]Pacelli R, Conson M Cella L, et al.Radiation therapy following surgery for localized breast cancer:Outcome prediction by classical prognostic factors and approximated genetic subtypes[J].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 2013, 54 (2) :292-298.
[7]李瑾, 胡廷辉.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6) :213-214.
[8]孙光亚.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24) :3775-3777.
综合手术治疗 篇9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肺大疱;循证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95-01
肺大泡常是肺实质内的异常含气囊腔,发生在肺气肿基础上,由于小支气管活瓣性阻塞,产生气体滞留促使气泡逐渐自发膨胀,导致肺泡壁破裂后互相融合而成[1]。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患者的综合效果,具体护理措施及效果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6月行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患者96例为本次探讨对象,其中男74例,女22例,年龄范围为25-73岁,平均年龄为(42.8±3.2)岁;病程为3周-6年。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术前经血常规、大小便常規、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及CT检查等常规检查以了解胸膜有无粘连及双肺综合情况,结合检查结果选择手术路径,对高龄患者需做肺功能检查以了解肺功能。将9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循证问题
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全面评估患者及对肺大疱、胸腔镜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认知,围绕多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循证护理措施。
1.2.2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肺大疱往往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对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详细介绍胸腔镜手术的目的及优点,多介绍手术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顾虑。
②术前护理,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以增强患者的呼吸功能,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对咳痰患者观察痰液的形状和咳痰的量。
③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颜色,警惕是否有胸腔内出血;术后每2h拍背一次,持续低流量吸氧,指导正确的排痰方法,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指导患者多做深呼吸,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深呼吸能保持气道通畅,有效促进肺复张;拔除引流管后可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④对症处理,若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时要指导患者排尿以避免过多尿液潴留;若患者合并糖尿病时要加强监测血糖指标,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呕吐的症状;若合并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患者,治疗上要控制输液的速度,加强心电监护。
⑤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受凉,严格戒烟酒,3个月内定期复查,若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到院就诊。
1.3疗效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时间,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胸腔镜手术之所以代替传统开胸手术成为肺大疱的首选方法,是因其具备创伤小、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然而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对整个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2]。循证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一种全面综合护理模式,促进医患交流,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满足患者需求[3.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达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0.8%),护理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大大缩短,并发症发生率(10.4%)低于对照组(37.5%)。综上所述,对胸腔镜治疗肺大疱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科室护理质量。可见,循证护理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患者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爱丽. 循证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患者的综合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2,24:78-79.
[2]刘毅. 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临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6:1386.
[3] 张文君,杨波涛.循证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患者的综合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524.
综合外鼻美容手术治疗的方法探究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外鼻美容手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6例,重点从鼻美容手术患者的鼻尖角、鼻长宽比、鼻唇角和额鼻角等美学指标出发来矫正患者的鼻部外部缺陷等,综合设计和手术方案,其中研究组外鼻患者男性有8例,女性患者有48例,年龄区间在21-37岁,平均年龄为30.6±1.9岁,抽取的研究对象按照2008年WHO制定的《外鼻美容整形治疗方法与判定标准》排除了严重脏器受损与精神异常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且研究对象在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上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P<0.05)。
1.2 手术设计与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鼻背部高将患者分为三组,患者鼻背部高度较高或者呈现类似驼峰鼻,则需要将驼峰鼻的鼻背部和鼻背较高区域去除,行鼻背部去除美容术,弱鼻背部高度较低则需要隆鼻,行硅胶填充隆鼻美容术治疗[3];若患者之前已行鼻驼峰美容术与隆鼻美容术使鼻背部高度适中,满足美学比例要求,或者本身患者的鼻背部高度满足美学标准,则无需进行矫正。
手术术式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美容项目进行,可以选用的手术包括外鼻整形+驼峰鼻整形、隆鼻修复+鼻翼整形+鼻尖整形、驼峰鼻修复+鼻背部假体取出、驼峰鼻整形+鼻中隔矫正、隆鼻修复+鼻尖整形、隆鼻修复、鹰钩鼻整形等方式[4]。
综合外鼻美容手术操作:解剖鼻翼软骨-注射局部麻醉药、生理盐水-剥离-根据情况选择去除鼻翼软骨-缝鼻翼软骨-调整鼻翼软骨+中隔软骨。
2 结果
所有抽取的研究对象均通过综合美容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3-10个月,无其他并发症产生,且6例患者需要通过二道手术修复完成,达到满意效果。对抽取的56例研究对象行外鼻美容手术治疗后,其中51例患者较为满意,满意度占91%。
3 讨论
鼻部美容是当前临床医学整形美容术中最为常见的手术,且多发于中青年人员中,女性居多,鼻部美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在美容过程中根据患者自身的脸部特征与鼻之间的比例进行协调,外鼻美容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分析患者鼻翼、鼻尖、鼻小柱与鼻背部的宽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明确患者自身对美的理解和追求,重点分析患者鼻唇角、鼻额角、鼻子的高宽之比,同时要分析患者鼻尖角和弦等指标[5],设计完指标后就要根据这些指标和要求制定合理的鼻美容手术方案,合理的选择切口,设计切口的大小和形状,假体的材料、假体的雕刻形状、手术术式的选择,每一个步骤都会关系着外鼻美容的效果与质量,以及后期是否会引发不良反应、并发症,切口是否能够顺利愈合,是否会留较大疤痕等情况。
手术过程中的治疗方案并不是一锤定音,而是需要根据手术治疗进展适当调整,但美容整形的宗旨是尽量在一次美容手术中将美容工作进行到底,达到外鼻美容的效果。手术进行过程中可能需要综合多个手术术式,但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避免杂乱无章的进行,例如在隆鼻手术过程中要考虑患者鼻长与鼻宽,如果要进行鼻翼成形,患者鼻背部较低则需要先进行隆鼻手术之后再行鼻翼成形,鼻尖成形要在鼻翼成形之后进行[6]。不同患者其外鼻的形态各异,若患者鼻部高度适中行鼻翼、鼻尖和鼻小柱手术也应该根据美学比例进行设计,综合疗法。(1)手术时间较长,注意在手术过程中避免细菌与病毒侵袭,避免炎症反应的加剧、手术完成后要做好鼻部固定,避免受到压力后鼻部为变形和倾斜等[7,8]。(2)手术切口的大小与形状需要根据手术的数量与方式选择,若手术较多则选用直线切口,避免瘢痕收缩明显。(3)外鼻美容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相关内容包括医学、物理学、没学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并分析患者的基本状况,设计针对性的美容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消除手术后鼻部倾斜、切口未愈合等不良影响,提高美容效果。总而言之,针对鼻部美容需要综合考虑,合理的选择鼻部美容手术方法和材料,同时要考虑鼻部填充材料的优劣、填充的硅橡胶的雕刻形状能否适应于患者的鼻腔内环境,多分析影响因素,提高美容的整体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外鼻采用综合美容手术疗法治疗的效果与特点。方法 从我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外鼻美容手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6例,重点从鼻美容手术患者的鼻尖角、鼻长宽比、鼻唇角和额鼻角等美学指标出发来矫正患者的鼻部外部缺陷等,综合设计和手术方案,分析抽取的鼻外形美容手术患者手术美容后的效果与特点。结果 对抽取的56例研究对象行外鼻美容手术治疗后,其中51例患者较为满意,满意度占91%。结论 临床上针对外鼻美容手术患者采用综合外鼻美容手术疗法效果较好,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案能够弥补患者鼻外形缺陷,提高治疗效果,达到美容的目标,值得被广泛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外鼻,鼻翼整形,鼻尖整形,驼峰鼻
参考文献
[1]张洁,李东,李健宁,等.综合外鼻美容手术的美学设计与探讨[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2):97-98.
[2]赵亚平,支蕾,雷云霄等.综合外鼻美容手术方法探讨[J].河北医药,2007,29(10):1128-1129.
[3]嵇宪生,高岚.鼻美容整形术相关问题及新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6):884-885.
[4]赵绮,闫秀丽.80例鼻部美容整形综合手术临床治疗方法分析[J].健康前沿,2016,23(4):215.
[5]郭树忠,易成刚.鼻美容整形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2):81-82.
[6]王旭彬,林勇,邱焕标.硅橡胶隆鼻美容术并发症诱发因素分析及其处理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8):1849-1851.
[7]陈树林,高纪文.硅橡胶隆鼻美容术83例并发症分析处理[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