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

2024-12-11

急性ST段抬高型(精选9篇)

急性ST段抬高型 篇1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危急的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及致残率。有效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挽救濒死心肌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治疗的关键环节。心肌梗死后2h,尤其是1h以内,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内实现心肌的再灌注,挽救的心肌数量和生命数量是最多的,2h内达到再灌注是STEMI治疗的关键。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尽早施行急诊PCI可以使STEMI患者病死率至少降低25%以上,但是有相当STEMI患者首次就诊的医院并没有实施急诊PCI的条件,对这部分患者尽早转运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急诊PCI。到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后,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已经超过20min。超过美国心脏协会(AHA)或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批南推荐的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小于90~120min的建议。随着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增加,急诊PCI带来的降低死亡绝对危险的获益明显减少,每延误10min,获益减少1%,当PCI相关的时间延误长达62min时,患者的病死率与溶栓相当,超过62min,就降低病死率而言,PCI带来的获益不及溶栓。单独强调进行转运可能会丧失溶栓的最佳时机,从而失去溶栓带来的获益。

1、溶栓后PCI的再认识:对于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溶栓是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溶栓不再是STEMI治疗的终点,而是再灌注策略的起点,成为STEMI再灌注策略的一个启动部分。在不能开展急诊PCI的医院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溶栓后尽快转诊至PCI中心进行直接PCI,可以使患者比单纯溶栓治疗或等待溶栓失败后再转诊进行补救PCI获益更多,溶栓联合PCI可能成为STEMI发病后2h内无条件接受直接PCI患者最理想的治疗策略。

2、溶栓后早期PCI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是,溶栓后PCI的最优时间窗如何把握?在接受全量溶栓和普通肝素后1~3h内行PCI的STEMI患者,其30d病死率显著高于仅接受普通肝素行PCI的患者。

STEMI患者如不能在首次就诊后2h内行PCI (或75 岁以下的大面积前壁STEMI患者不能在90min内接受PCI),则需立即溶栓,然后转运至可行PCI的医疗机构,在首次就诊后3~24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

3、近年有大量研究表明,溶栓后早期PCI作为上述特定情况下急诊PCI的替代策略给STEMI患者带来了益处。那么溶栓后早期PCI是否可以完全替代急诊直接PCI呢?

目前对于溶栓后早期PCI治疗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溶栓后PCI的最佳时间窗,最佳的溶栓及辅助药物治疗方案,溶栓后早期PCI与直接PCI的优劣等,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回答。再灌注的获益程度首先取决于时间,无论采取的方式如何,快速、持续、尽早地恢复梗死区域的动脉血供对于减少心肌损伤、改善临床预后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溶栓可以补偿PCI相关的时间延误,为患者赢得早期持续再灌注的时间,而PCI可以提高再灌注成功率和持续再通率,弥补溶栓治疗成功率不高及再闭塞率较高的不足。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尽早溶栓与早期PCI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实现较为理想的优化的早期再灌注,为STEMI患者带来益处,值得广泛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急性ST段抬高型 篇2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45~75岁。其中STEMI50例,变异型心绞痛2例。STEMI的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4例,前间壁3例,局限前壁9例,前侧壁4例,下壁18例,右心梗死2例。其中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3例,低血压6例。

尿激酶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依据《内科学》第6版的标准[1]。

治疗方法:住院30分钟内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氧化钠100ml中,半小时内滴完。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口服,3天后改为100mg,每日1次。溶栓治疗6小时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鈣5000U,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泵衰竭、低血压及心律失常者,给予相应的治疗,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

冠脉再通的指标: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大于50%;②胸痛在2小时内基本消失;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以上①或④加其他任何1项以上即可判定为冠脉再通。

结果

50例STEMI患者,再通41例,再通率82%。死亡4例,均为溶栓未通患者,且合并心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例变异型心绞痛经溶栓治疗1小时内胸痛完全缓解,未出现不良反应。

溶栓不良反应: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占73.4%,主要为室性心律失常,多为暂时性,少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给予对症治疗。鼻出血1例,牙龈出血1例,未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及大出血。

讨论

临床上ST段抬高的ACS病例多为STEMI,少数为变异型心绞痛。STEMI主要因血小板和凝血酶被激活,导致富含纤维蛋白的红血栓完全、长时间闭塞冠状管腔,引起心肌缺血坏死[2]。早期使用溶栓剂可溶解红血栓,从而使冠脉再通。冠脉再通率与溶栓治疗窗有关,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建议在患者入院30分钟内溶栓,以挽救更多缺血的心肌免于坏死。本组治疗再通率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与早期溶栓有关。

溶栓治疗后,还需进行抗栓治疗,这是因为大剂量溶栓剂在溶解血栓同时也激活了凝血系统,可使溶栓再通的冠脉再梗死。我们采用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抗栓治疗,有效地抑制了再梗死。

变异型心绞痛早期心电图不易与STEMI鉴别,本组2例变异型心绞痛溶栓治疗后1小时内胸痛完全缓解,抬高的ST段在2小时内降至基线,未出现病理性Q波。考虑冠脉痉挛和红血栓使冠脉闭塞是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机理,故溶栓治疗有效。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6.

急性ST段抬高型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2010年诊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98例,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42~79岁,均符合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42~79岁,平均64.7岁,病情严重程度:低危11例,中危28例,高危1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43~78岁,平均64.3素,病情严重程度:低危10例,中危29例,高危1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今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于入选后72 h内接受早期PCI治疗。

1.3 观察指征

治疗前后分别做12导联心电图一次。有心绞痛发作时,即刻做12导心电图检查,症状缓解后复查心电图。记录每位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情况,测量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及T波变化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血糖等的变化等。参考文献[1]判定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血糖均无特殊变化。两组病例在用药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治疗组出血发生率为2%。

3 讨论

非ST段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以冠脉斑块裂隙、糜烂和 (或) 破裂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继而使斑块表面黏附、活化和聚集,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血栓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的早期介入治疗由于术中损伤内皮,使内皮下胶原暴露,促使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增加围手术期血栓发生的危险。替罗非班通过精氨酸-甘氨酸-门冬氨酸序列占据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交联位点,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介导的血小板聚集[2]。可减少病变部位血栓负荷,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内皮功能,有效防止、减轻远端微循环栓塞,增加形迹灌注,岁小心肌无再流区域及梗死面积,使心功能得到改善[3]。本结果表明:非ST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前72 h应用替罗非班可未见出血并发症的增加还有所下降,及减少病死率,能显著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说明非ST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术前一贯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本文见于参考病例有限,时间较短,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实验证明。

参考文献

[1]陈可冀.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11-318.

[2]Ivandic BT.Tirifiban optimizes platelet inhibition for immediat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tion in highrisk acute coronary sydromes.Thromb Haemost, 2008, 100 (4) 648-654.

急性ST段抬高型 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79-02

目前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中,已从第一代进入到第二代,很快进入到第三代溶栓药物,目前广泛应用的瑞提普酶(通用名: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为采用基因工程改良的天然溶栓药物,我们就其临床应用结果进行分析,以提出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STEMI患者73例,其中女性17例,年龄从32-92岁之间,按以下标准入选:①STEMI症状出现12h内,心电图两个胸前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mV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②STEMI症状出现12-24h内,而且仍然有缺血症状以及心电图仍然有ST段抬高[1]。排除标准:①出血性卒中或原因不明的卒中;②6个月内的缺血性卒中;③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或肿瘤;④近期(3W内)的严重创伤、手术、头部损伤;⑤近期(1个月)胃肠道出血;⑥主动脉夹层;⑦出血性疾病;⑧难以压迫的穿刺(内脏活检,腔室穿刺)[1]。共入选35例患者,其中女性5例,年龄从32-76岁,>75岁3例,1例主诉为胸闷、气短,周身乏力2小时,另一例主诉阵发性胸部不适10天,加重伴胸痛1小时,其余皆为心前区疼痛,1例胸痛持续14小时,其余发病时间皆<12小时本组发病时间为1.5-8小时。既往:冠心病4例,其中3例为陈旧心梗,高血压病(包括现在发现)15例,其中12例为3级高血压病,溶栓时均以达到或控制到<180/100mmHg,2型糖尿病8例,既往脑梗赛(>6月)5例,个别患者同时患2-3种疾病,无上述疾病史15例,占43%梗死部位:前间壁2例、前壁8例、广泛前壁2例、高侧壁1例、前侧壁1例、前壁+右室2例,广泛前壁+下壁1例、下壁5例、下侧壁7例、下侧壁+右室2例、下壁+右室4例。患者合并房早4例,室早4例,室速2例,室颤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其中室速、室颤均转律成功,Ⅲ°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控制在60次/分左右,心功能KillipⅢ级(心源性休克)2例,KillipⅡ级3例,其余30例为KillipⅠ级。

1.2 溶栓方法 ①瑞替普酶18mg+18mg分两次静脉注射,每次推注两分钟以上,两次间隔30分钟;②阿司匹林300mg口服,肠溶片嚼服,继以100mg/d长期口服;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随后75mg/d口服,至少2周,建议用1年,年龄>75岁不用负荷量;③低分子肝素(因品种不同)可按说明应用8日。

1.3 结果判定 溶栓时观察胸痛缓解时间,每30分钟记录心电图至2h,观察ST段回落程度,并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每2-4h查心肌酶,我们主要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其再通指标:①60-90分钟内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②患者溶栓治疗后2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③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CK-MB峰值提前到发病12-18h内,肌钙蛋白峰值提前到12h内;④溶栓治疗后2-3h內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下壁心肌梗死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伴有或不伴有低血压,上述4项中以①、③最重要,参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1996年急性心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我们采取上述4项中含有2项或以上者为再通,但至少含有①或③中的1条。

2 结 果

2.1 按溶栓再通指标,有32例溶栓再通,再通率91%。含有2项指标7例,其中4例含①+③条,含有3项指标23例,其中19例含①+③条,4项者2例,32例同时含①+②条共25例,占溶栓者71%,再通可信度高,另只含①、②其中1条者(其中含2项指标3例、3项指标4例)共7例,占20%。

2.2 未通者共3例,例1,男,60岁,胸痛14h,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病史,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AMI),溶栓失败,选择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例2,女,62岁,胸痛2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3级,2型糖尿病,脑梗塞(无后遗症),入院时血压120/60mmHg,诊断为急性下壁、右室AMI,Ⅲ°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60次/分,给予溶栓治疗,第二次用药后并发心功能KillipⅢ级(心源性休克),心律40次/分,抢救无效,死于心源性休克。

2.3 其他并发症 例3:女,70岁,阵发性胸痛不适,加重伴胸痛1小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3级,2型糖尿病,脑梗塞(无后遗症)入院时Bp110/80mmHg,诊断为急性下壁、右室AMI,因胸痛持续不缓解,吗啡5mg静注,随后溶栓,20分钟后胸痛缓解,入睡,其间ST段未回落,酶峰亦未提前,溶栓未通。3h后患者醒,神清,失语,无肢体活动障碍,后意识逐渐模糊,7h后昏迷,Bp120/80mmHg,肌力测不清,头CT示右侧基底节可见半圆形低密度影,呈脑脊液密度。左侧基底节区可见多处点状低密度影,脑沟,脑裂部分加深,脑室系统无明显扩大,中线结构居中。诊断:脑梗塞,颅内软化灶,脑白质缺血改变,请神经内科会诊,诊断脑梗塞,考虑心脑卒中,加用奥拉西坦等,患者由深昏迷渐转浅昏迷,意识模糊,并发现右肢体瘫,肌力Ⅲ级,10日后复查CT示:左颞叶大面积低密度影,右脑室受压变窄,其余病变同前,诊断:脑梗塞,颅内软化灶,后患者症状转轻,无心功能不全,出院回当地治疗。

3 讨 论

瑞替普酶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衍生物,是通过DNA技术从无活性的大肠杆菌包涵体内获得,血浆半衰期显著延长(约11-16分钟),可通过静脉直接给药,其与血栓结合相对松散,故明显提高了瑞替普酶对血凝块的穿透力,增强溶栓能力,国内外研究都表明瑞替普酶优于阿替普酶。该药应用简单、快捷,且经济,对于就诊—PCI时间>90分钟,再梗死—PCI>60分钟,都应立即溶栓治疗,有条件者溶栓后3-24h内可冠脉造影,进一步治疗。

通过35例STEMI溶栓治疗者的观察,瑞替普酶再通率高,无明显副作用,溶栓药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ICH)出现神经症状变化时要立即停止溶栓、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影像学检查,本观察病例无ICH。未通者,例1,发病持续时间长为14h,溶栓未成功,例2,为老年女性,患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有脑梗塞史,危险因素多,本次发病梗塞面积大,在溶栓过程发生心源性休克而死亡,心源性休克是AMI的并发症,与应用瑞替普酶无关。

例3,溶栓未通,并发神经症状,偏瘫,诊断为脑梗塞,为心脑综合症(心脑卒中),约1/3病例在AMI发生前有左心室血栓(LVT),有LVT的AMI病例较无LVT者发生脑梗塞的危险性高,二者同时发生或在AMI后数小时到数天发生者多见[2]。但例3病程进展缓慢,不符合脑栓塞,符合于脑血栓形成。该药说明书(核准、修改日期2008年3月14日)写明:不良反应表现为各种原因的出血、心律失常、低血压及急性肺栓塞、脑血栓等其它不良反应。该例溶栓后血栓中的凝血酶释放入血,有再次激活凝血瀑布发生血栓的高危险[1],可能是脑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循环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7,233.

急性ST段抬高型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在48-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75±10.21)岁,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在4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0±10.08)岁,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3)排除脑肝肾疾病、全身感染和恶性肿瘤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药方:当归、赤芍药、生地黄、川芎、桃仁、牛膝、红花各10g,桔梗、枳实、柴胡各6g,甘草3g;加水500ml煎取200ml,分两次服用,每次100ml,每天1剂,一疗程为4周,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检查存在异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中医证候评分:按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进行评分。(3)CRP:采用全自动散射比浊仪进行测定。(4)不良反应:检查肝肾功能,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临床疗效上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在中医证候评分上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在CRP水平上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在中医上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主要是由血瘀造成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血管炎症、痉挛和内皮功能障碍等造成的不稳定斑块纤维帽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血[3]。中医认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导致心脾肾气虚为本,水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内生为标[4]。因而在治疗时祛邪扶正是治疗的关键。

血府逐瘀汤中桃仁、川芎、赤芍、红花能够活血祛瘀;生地、当归能够活血养血,祛瘀血而不伤血;枳壳、柴胡能够疏肝理气;牛膝能够破瘀通经;桔梗能够有效作用于血府;甘草能够调和诸药。诸药联合能够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效果[5]。其中的药物有效成分丹参酮、川芎嗪能够抑制血小板集聚,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够解除血管痉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6]。通过本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94.9%vs 79.5%),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且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2.12±0.45 vs 3.15±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府逐瘀汤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状况。

相关研究表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的过程,各种炎症因子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着重要作用,其中CRP是反映机体炎症反映的重要敏感指标,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CRP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高浓度CRP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和前移,促进粥样硬化的形成[7]。通过本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治疗后患者的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且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3.24±2.05 vs 8.19±3.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府逐瘀汤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能够降低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总之,血府逐瘀汤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状况,抑制炎症反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血府逐瘀汤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的稳定性,解除冠脉痉挛,维持心肌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增加心肌供血,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参考文献

[1]袁鑫,卢志坚,刁雄先.中药虎杖治疗高龄老年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223-224.

[2]陈静波.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74-175.

[3]刘东燕,韩凌,苗永国,等.芪参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浆BNP、CRP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1(1):17-18.

[4]郑丽凤.心电图和肌钙蛋白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J].医学信息,2013,1(6):244-245.

[5]王广川,唐杨章,崔杰西.氢氯吡格雷联合冠心舒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LDL-C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3,31(2):107-109.

[6]刘惠霞,靳朴,叶安娜,等.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22):2991-2993.

急性ST段抬高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门诊及住院部3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5], 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心肺疾病、肝肾疾病以及血液病、溶栓禁忌证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8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男9例, 女9例;年龄36岁~76岁, 平均年龄 (53.4±7.3) 岁。对照组患者男8例, 女10例;年龄34岁~78岁, 平均年龄 (54.4±7.4) 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按照尿激酶2.0万U/kg最大150.0万U加入到100 m L生理盐水中, 0.5 h内滴完, 2.0 h后予以患者0.6 m L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 每天2次, 共7 d。试验组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先给予患者5 000 U肝素推注;随后使用阿替普酶50 mg中的8 mg静脉推注, 1 min~2 min内完成, 剩余42 mg在9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然后再给予肝素800~1 000 U/h泵入, 持续48 h, 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6 m L皮下注射, 每天2次, 共7 d。2组患者均为6 h内给予溶栓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2组患者经治疗以后进行疗效评价, 评定标准为无效、有效、显效。显效:患者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消失, 心电图以及相关检查除了遗留异常Q波外, 其余显示正常, 患者恢复健康;有效:治疗后患者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基本消失, 心电图以及相关检查基本稳定, 血清酶恢复正常, 仍遗留有Q波与T波改变;无效:患者胸闷、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无改善, 甚至加重。冠状动脉再通评定标准: (1) 胸部疼痛或者胸闷感仍在溶栓后2 h; (2) 心电图检查溶栓后2 h内显示有心律失常出现; (3) 心电图检查溶栓后2 h内抬高ST段回降>5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显著比对照组高。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 试验组再通率为88.89% (16/18) , 对照组再通率为61.11% (11/18) , 试验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07, P<0.05) 。

2.3 2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 试验组显著比对照组低。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上升,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以及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 多发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目前, 静脉溶栓治疗仍然是我国各大医院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方法[7]。

有关研究显示[8], 阿替普酶是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药物。阿替普酶可以通过其含有的赖氨酸残基和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结合, 可进一步选择性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 使其转变成纤溶酶, 降解纤维蛋白凝胶。人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是相互依存、密切相联的, 当机体一旦出现凝血反应, 几乎同时激活了纤溶系统, 使得患者体内多余的血栓移去, 阿替普酶对于纤溶酶原具有选择性的激活能力, 可以再通阻塞的动脉。本文研究发现,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恢复。2组患者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 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实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升动脉再通率。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并发症率, 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予以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可提高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 改善症状, 且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是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良好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门诊及住院部3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将患者随机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试验组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组患者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及总并发症率比较, 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且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静脉溶栓,阿替普酶,疗效

参考文献

[1]帅锋利, 宋剑琼, 苏代泉, 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 2011, 17 (12) :72-73.

[2]李翠萍, 李名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93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4 (z1) :176.

[3]伏继伟.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8) :186-187.

[4]胡东旭.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7) :109-110.

[5]陈国琴, 史丹君.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4, 5 (1) :177-178.

[6]刘广军.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9 (36) :24-25.

[7]赵立国.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 2014, 11 (19) :58-60.

急性ST段抬高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7月我院收治的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48例, 女27例;年龄39~74 (54.82±6.17)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2010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关于STEMI的诊断标准, 且STEMI时间>24 h, 并已排除中重度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选取同时期非糖尿病的STEMI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5例, 女30例, 年龄41~73 (53.65±5.88) 岁。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择期PCI治疗, 术前阿司匹林300 mg负荷和氯吡格雷300 mg或替格瑞洛180mg负荷。经桡动脉为冠状动脉造影入路, 采用Judksin法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然后对靶病变行血运重建术。手术成功的标准:术后患者血管腔残余狭窄<30%, 且获得TIMI血流3级。术后, 复查肌钙蛋白I、心电图, 继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或替格瑞洛180mg/d、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降糖药物和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

观察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所有患者自术后起均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 分别在1、3、6、12个月至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 详细询问和记录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 (因缺血再次行介入治疗) 、死亡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组年龄、性别组成、高血压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肌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观察组既往PCI史、高脂血症史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血管病变及支架植入

2组患者PCI手术成功率均为100%, 但观察组病变血管支数、置入支架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PCI治疗及随访结果

观察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率, 随访期间心绞痛复发率和再发心肌梗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组患者术后因再发缺血性胸痛行冠脉造影示支架内再狭窄行PCI病例数、术后病死率差异不显著 (P>0.05) 见表3。

3 讨论

有证据表明,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心肌梗死, 病变多表现为多支、弥漫、闭塞性改变[4]。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病变血管平均为 (3.02±1.31) 支, 明显多于对照组的 (1.98±0.87) 支 (P<0.05) 。目前, PCI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 具有创伤小、不开胸、疗效确切等优势, 但由于糖尿病的多种病理特征, 使得糖尿病合并STEMI患者PCI术后疗效大打折扣。镐振选等[5]的研究显示, STEMI合并糖尿病的病死率是非糖尿病的2倍;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低, 就诊较晚, 同时合并多支病变, 坏死心肌面积大, 并发症多, 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高。本研究中观察组PCI术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 随访期间心绞痛复发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PCI术后冠脉事件 (心绞痛和再梗) 发生率高, 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 造成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舒缩功能异常, 促发血小板聚集、激活生长因子、促进平滑肌细胞和炎性细胞增殖、脂质代谢紊乱, 从而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造成急性冠脉事件[6]。

综上所述, 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CI治疗的预后较非糖尿病的STEMI患者差, 严格掌握PCI治疗适应证, 积极给予健康宣教, 按冠心病二级预防同时使血糖达标, 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 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7月医院收治的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 并选取同时期非糖尿病合并STEMI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 均给予择期PCI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高血压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肌酐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观察组既往PCI史、高脂血症史高于对照组 (P<0.05) , 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PCI术中病变血管支数、植入支架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PCI治疗后, 观察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率, 随访期间心绞痛复发率和再发心肌梗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但术后因再狭窄行PCI病例数、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结论 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CI治疗的预后较非糖尿病的STEMI患者差, 严格掌握PCI治疗治疗适应证, 按冠心病二级预防和血糖有效达标对改善预后有帮助。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术,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预后

参考文献

[1]赵向东, 卢海龙, 连美玲, 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35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 (4) :413-415.

[2]曹禺, 贾绍斌, 董晓亮, 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38例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 18 (1) :35-38.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 (8) :675-690.

[4]王上, 徐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J].山东医药, 2008, 48 (32) :112-113.

[5]镐振选, 刘洋, 王丹利, 等.入院血糖对经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价值的Meta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5, 31 (5) :491-496.

急性ST段抬高型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住院符合下列临床表现之一的90例极高危女性NSTE-ACS患者, 无严重合并疾病, 冠状动脉病变符合PCI: (1) 严重胸痛持续时间长, 无明显间歇或胸痛>30 min; (2) c Tn T显著升高 (>0.1 g/L) ; (3) 心电图示ST段显著压低 (≥2 mm) 持续不恢复或范围扩大; (4)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5) 有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 (LVEF<35%) , 新出现或恶化的二尖瓣反流; (6) 严重恶性心律失常; (7) 既往PCI或CABG史。排除标准: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 主动脉夹层; (3) 凝血功能障碍; (4)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5) 未控制的高血压 (血压>180/110 mm Hg) 。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 年龄40~86 (63.2±12.5) 岁。

1.2 治疗方法

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口服, 以桡动脉为穿刺径路, 穿刺成功后经鞘管内注入肝素3 000 U, PCI前加注肝素8 000 U, 术中每延长1 h鞘管内追加肝素2 000 U。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 PCI操作按标准PCI术实施。两组患者出现无复流后均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100~400μg, 观察组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10μg/ (kg·min) , 3~5 min注射完毕, 随后以0.075μg/ (kg·min) 剂量维持静点24~48 h。对照组PCI术后按上述方法给予替罗非班。替罗非班为武汉远大制药集团生产的欣维宁,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165。

1.3 观察指标

(1) 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 记录患者PCI术后30 d内MACE, 包括任何原因的死亡、新发的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靶血管重建等; (2) 两组患者30 d内出血情况 (根据TIMI试验和PRISM-PLUS试验定义大出血和少量出血)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PCI术后30 d内观察组MACE (5例, 10.9%) 明显低于对照组 (15例, 34.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30 d内出血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情况, 观察组30 d内小出血 (4例, 8.7%) 与对照组 (3例, 6.7%) 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NSTE-ACS的病理基础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血小板聚集粘附,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闭塞[2]。因此, 对于NSTE-ACS的治疗, 除了紧急PCI, 还需要加强抗血小板治疗。

女性冠心病的特点是冠状动脉细小, 且往往为多支病变[1,3], 尤其对于高危患者PCI术后血栓负荷重, 因此在PCI治疗的同时配合强有力的抗血小板治疗尤为重要。

替罗非班是强效血小板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 能够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结合, 还能抑制血小板之间的聚集, 从而抑制血栓形成[4]。以往的研究多为PCI术中血栓形成再应用替罗非班, 或者PCI术后出现无复流或MACE时再应用, 但往往会影响替罗非班的效果。

2012ESC荟萃分析指出, 对于NSTE-ACS, 上游使用替罗非班能够减少心肌损害, 降低死亡率。2012ACC/AHA UA/NSTEMI治疗指南亦指出, 计划行PCI的中高危UA/NSTEMI患者, 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 可以静脉加用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

该研究采用上游治疗, 即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极高危女性NSTE-ACS患者, 强效抗血小板治疗, 能够改善内皮功能, 有效预防无复流。与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相比, 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 且没有增加出血并发症。

但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出血风险[5], 尽管该组没有出现大出血病例, 笔者在抗血小板治疗特别是强效抗血小板治疗时注意病例的选择, 并随时监测。

该研究样本较小, 今后还需要大样本长期观察, 进一步了解替罗非班治疗女性NSTE-ACS的疗效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女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 的效果。方法 符合条件的90例极高危女性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6例) 和对照组 (44例) , 观察组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 对照组术后应用替罗非班, 观察两组PCI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 及出血情况。两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情况相同。结果 PCI术后30 d观察组MACE (5例, 10.9%) 明显低于对照组 (15例, 34.1%) (P<0.05) , 两组未见大出血病例, 观察组小出血 (4例, 8.7%) 与对照组 (3例, 6.7%) 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较术后应用明显减少MACE, 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盐酸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事件

参考文献

[1]臧敬.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0) :59-60.

[2]Lefebvre CW, Hoekstra J.Approach to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2 ment:risk stra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Hosp Pract (Minneap) , 2010, 38 (2) :40-42.

[3]张玲玲, 李小娜, 耿小红, 等.81例女性冠心病病人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 (10) :1255-1256.

[4]杨昌林, 刘昌红.国产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10) :1192-1193.

急性ST段抬高型 篇9

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NSTEAMI) 多见于高龄人群, 患者常存在残余濒危心肌, 且预后较差[1]。本研究将59例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NSTEAMI患者, 与59例仅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NSTEAMI患者118例, 按照不同用药方案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9例。观察组男女比例30:29, 年龄45~82岁, 平均 (63.50±0.21) 岁, 31例前壁梗死, 20例下壁梗死, 8例其他部位梗死;对照组男女比例31:28, 年龄46~85岁, 平均 (65.48±1.32) 岁, 30例前壁梗死, 22例下壁梗死, 7例其他部位梗死。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方法:全部患者均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首次剂量150 mg/d, 随后改为75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d;两组均连用8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观察标准与判断标准: (1) 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恢复正常; (2) 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逐步恢复正常; (3) 无效:症状、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无效[2]。比较两组患者肌酸激酶 (CK) 、同工酶 (CK-MB) 、肌钙蛋白T (c Tn T) 水平。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组内或组间比较均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 (%) 表示, 以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心肌损伤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CK、CK-MB、c Tn 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针对低危的NSTEAMI患者, 临床多采用肝素、阿司匹林治疗, 中危和高危患者则多予以介入治疗[3]。本次研究数据显示, 经治疗后, 观察组仅报告3例无效, 比对照组的10例少, 由此可知,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于NSTEAMI的疗效优于单一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考虑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在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其能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 (ADP) 与血小板受体结合, 阻断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Ⅲb/Ⅲa复合物活化, 从而实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而观察组加用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酸性非甾体药物, 除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效用, 其还可以阻断患者机体血小板中环氧化酶物质的合成, 进而减少血栓素A2含量, 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合用有助于加强抗血栓效果[4]。胸痛、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升高均是NSTEAMI疾病的临床表现。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CK、CK-MB和c Tn T水平均比治疗前更低, 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降幅优于对照组, 提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减轻NSTEAMI患者心肌损伤方面的效果更佳。推测其主要是因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合用后, 有助于加速减少观察组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 改善其内皮功能, 进而稳定斑块, 促使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恢复正常[5]。

注:本组与治疗前比较,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综上所述,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NSTEAMI的效果良好, 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 具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莎, 高宇平, 吕吉元, 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9 (12) :1073-1074.

[2]廖威.波立维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1 (7) :176-177.

[3]李明玉.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6 (19) :65-66.

[4]白润爱, 师冬晓.波立维和阿司匹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 2012, 27 (33) :5889-5890.

上一篇:阅读鉴赏下一篇:微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