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模式

2024-09-08

土地改革模式(精选12篇)

土地改革模式 篇1

我国人均的土地资源的数量不足, 尤其是耕地的资源更为短缺。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普遍的出现侵占耕地和扩展建设用地等现象。就在北京等4个省市的相关调查而言, 现有建设的新村已经大多通过侵占耕地从而扩大了面积。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加以重视, 我国就会出现新一轮耕地的流失高潮。

一、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现状

农村当前的建设用地 (其中包括村庄的用地和农村的集体工矿用地) 的占地比例都已经过高, 超标准的用地现象严重, 且土地的利用其实效率很低。据查, 北京市的村庄用地人均达到289平方米, 是国家标准 (≤150平方米) 的1.93倍, 农村的集体工矿用地其人均达到198平方米, 二者合计共487平方米。以22%的人口却占用64%的城镇村等的建设用地, 竟然也仅仅是创造了10%的第二、第三产业产值。

其他省市类似情况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所以, 农村建设用地仍然是我国目前最有开发和利用潜力的国土资源。土地整理和复垦, 是目前我国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相应城镇建设的用地的最主要出路之一。

二、优化土地管理模式的探索

最近几年,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我国在农村土地的整治的过程之中, 不断的优化土地的管理, 发展了一套有效的模式, 有利于广大农村用以参考借鉴。

(一) 选址踏勘

在野外踏勘基础上, 形成了每一个项目的详细踏勘报告。

(二) 项目入库

以论证会等形式, 按照以下项目的入库原则以及条件来确定入库项目。

(1) 项目选址要符合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 (2) 突出重点, 强化示范效应。 (3) 统筹兼顾原则。 (4) 适当规模原则。 (5) 项目入库和项目所在的国土部门、地市县政府及乡镇的领导都应该重视项目区的收益群众所期望的程度。

(三) 规划设计

在确立入库项目之后, 由政府的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进行组织设计相关单位的土地招投标工作。依照设计单位的详细设计经历、设计业绩和设计资质来选定设计单位。

(四) 实施整理

政府的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进行监理单位相关招投标的工作, 经由市县的土地整理中心进行施工单位的部分招投标工作。

三、推进农村土地整理的建议

土地利用的规划是合理的利用土地的一个重要基础。尽管目前中央一再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应该规划先行, 但是各地在进行的土地规划时, 大多只组织设计村庄建设规划, 缺少了对土地利用方面的详细内容, 难以真实的保障土地合理的利用。为此, 提出如下建议:

(一) 重视耕地的流失问题。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 认真做好土地的利用规划, 把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当作是衡量新农村建设具体成效的一个主要考核的指标。

(二) 加大土地的整理和复垦力度。

针对农村的居民点和集体独立的工矿用地具体开展土地的整理和复垦, 这是补充耕地以及新增的建设用地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家需要加大投入, 使其成为工作的重点。土地整理投入很高, 这就需要创新机制, 拓宽投资的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要引导, 鼓励并积极吸引社会的资金投入, 农民与集体经济的组织都有参与的一个多元投资的模式。

(三) 树立村庄建设新思维, 创造新模式。

实现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达标, 这是土地整理的一个重点任务。在目前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发展的前提下, 应该逐步的改变独栋房屋并加封闭大院这一传统模式, 提倡修建新型的公共绿地和娱乐、健身场所, 修建连栋楼房或平房, 扩大公共的空间, 缩小院落的面积, 紧凑房屋建设, 美化环境, 农户之间也应该更加开放、增加交流, 建立新型农村社区, 促使土地实现更集约的使用。

(四) 加强政府参与, 完善制度。

农村土地的综合整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牵涉面广, 政策性强, 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稳定。只要各级政府能够高度重视, 各部门和各方面都密切配合, 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 就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1、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机制。

我国政府应该成立农村土地综合整理的领导小组, 由政府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分管农业农村和国土资源工作的领导则担任副组长, 国土资源、建设、发改、财政、农办、审计、林业、水利、农业、监察、交通等部门负责人是成员。

2、建立项目实施责任机制。

为了充分的调动县、乡、村的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 解决好“有责无权、有权无责”等问题, 把项目实施责任和权利实际统一起来, 县级人民政府是土地综合整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 应该切实的加强统筹和协调, 确保项目实施时步调统一, 整体推进。乡镇也要抓好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之中的宣传和发动、组织的协调、矛盾的调处等工作。国土部门等主要从规划的设计、资金的预算、工程的质量等多方面加强具体指导, 形成县乡是责任主体、业务部门作指导、村组以及群众都积极参与的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责任机制。

3、建立考核监管机制。

农村的土地综合整理工程的资金投入很大、渠道众多, 很容易出现所谓“跑冒滴漏”等问题。因此, 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职能部门、基层群众和监理单位三位一体且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 确保农村土地规划设计的科学、资金使用的依法合理、群众权益的不受损害。

总结

土地整理的目标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其中还包括提高耕地的质量、增加耕地的面积、降低生产的成本、改善生态和环境以及明晰产权等关系。将公众参与始终贯穿于土地整理的活动全过程, 土地整理在立项决定、土地整理方案、土地估价成果、权属调整方案, 都应该向社会公告, 征求广大参加者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参加者应该自始自终参与到决策中去, 把自己的愿望真实的纳入决策中, 在建立完善土地整理的有效机制, 优化土地管理模式中, 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庆、李春鹏、刘兴春、陈明华:《土地整理项目探析:效益、问题与对策——以山东省苍山县大仲村镇为例》,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06) 。

[2]宋纪东、王忠民:《成武县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支持新农村建设》, 《山东国土资源》, 2007 (02) 。

土地改革模式 篇2

在谈及社会结构的变迁时,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旧结构有其惯性,而新结构不是现存的,需要有人发明、试验,才能被众人接受,进而完成社会变迁。在这新旧交替之际,是一个无所适从的时期,这时产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出办法,制定模式,引导人们走出窠臼。

在当前中国的大转型时代,是否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敢为人先的引领经验呢?

发展不再惟GDP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共识,但这种共识尚未成为普遍的行动,惟GDP思维仍在不自觉地主导着我们的发展观。这时,我们看到了北京的突破,在行动上的突破。发展不再追求绝对的高速度,而是追求发展的质量,追求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完满和谐。在这种实际行动的追求中,产生了本报暂且为之命名的“北京经验”。为此,本报陆续在医改、住房、文化、交通、商业和环境等领域全面剖析北京经验,以期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前途提供一份有分量的梳理和思考。

通过院长公开竞聘、绩效考核制,实现管办分开;通过完善的财政补偿机制,设立医事服务费,取消医药加成,进而试水公立医院改革核心——医药分开;同时,通过医疗保险调节机制等措施,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7月1日起,随着友谊医院正式实施医事服务费,北京市乃至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范本也正式宣告全面启动。这个以“管办分开、医药分开以及建立法人治理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为核心的“两个分开,三个机制”将正式挑战被喻为医改最难啃的“硬骨头”的公立医院改革。

财政补偿机制护航医药分开

“请问能不能预约7月1日的专家号?”“不好意思暂时还不能,我们马上要进行医药分开改革试点,挂号费用会有一些变动,建议您最近密切关注我们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昨日早上8点半,友谊医院的门诊大厅人头攒动,医院前台前站着一个20多岁的年轻导诊护士,在她的身边围满了四面八方来的患者,很多是咨询7月1日以后如何挂号。

原来,根据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友谊医院将成为北京第一个试水“医药分开”的公立医院:即取消15%的药品加成,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

“医药分开,就是药品在医院实行进价销售,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有了以药养医,药品进到医院之后,有一个批零的加价,大概在药品上加价15%左右。现在实行医药分开,通过这种做法,切断了医院和药品的利益关系。友谊医院西药品种1000种,中药200多种,所有的药品通过医药分开,全部实行进价销售。”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刘建告诉记者,目前在北京的医疗机构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但在香港,这一数字仅为8%,这已经成为“看病贵”的重要成因。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就是为了医院收益从原来的依靠药品,转向依靠医疗服务的技术、能力、水平,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鼓励医院提高医疗质量。

医事服务费的具体标准将按照医师的职级确定,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具体为: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次40元,医保患者每人次个人支付标准为普通门诊2元,副主任医师20元,主任医师40元,知名专家门诊60元。与此同时,友谊医院原先的挂号费、诊疗费将全部取消。

“15%的药品加成取消之后,对医院的收入确有影响,过去医院的收入是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财政支持,一部分是医院自身开办,从医疗服务中收取一部分,第三部分是药品批零加价。”刘建透露,去年友谊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是1.26亿元,这部分取消后确实对医院收入有一定影响,所以这次政府采用取消药品加成以平移的方式,以医事服务费的方式收取。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也透露,为了确保公立医院改革顺利进行,将在试点医院建立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补偿调控机制,合理减轻医院运营资金压力,促进医院加强管理、规范行为。首先,政府对试点医院将落实六方面的投入政策,分别在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方面予以补助。在此过程中,政府将严控公立医院的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防止医院盲目扩张以及出现过度检查等现象。同时,在试点医院将建立与服务量和绩效考核挂钩的财政补偿机制。记者了解到,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偿方式是按照“人头”给医院补助基本经费。今后,财政部门将首先核定医院成本并确定补助标准,然后结合服务量的多少进行补偿,同时建立一笔“考核奖励资金”,与绩效考核的结果相挂钩。此外,财政补偿调控机制中,还将包含对医药价格的调控。试点医院将探索“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即市医管局不仅负责统一采购医院需要的药品、耗材,还负责物流配送,同时引入价格谈判机制。

“根据反复测算,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减少的收入,将能够通过设立医事服务费得到补偿,医院改革前后收入基本能够达到平衡。”韩晓芳表示。

取消挂号费、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会不会意味着老百姓左手掏钱换成右手掏钱?对此,刘建特别澄清:这里边的意义不一样,今后医院使用药品,使用多少不再和利益发生关系,这是第一层意义;其次,过去社会有一个共识,医生的劳务部分、医疗服务部分,特别是医生的知识、技能的收费有很多是不合理的。这次以医事服务费的形式收进来,即医药分开了,又能够体现医生提供劳务服务知识应该得到的社会承认。医院用药多少不再和收入挂钩,又能让真正献出技能、知识的医生的劳务价值得到认可。“考虑到双重意义,我觉得这样的安排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法人治理推进管办分开

由于血糖偏高,为了避免发展到糖尿病,35岁的李燕荣昨日像往常一样到友谊医院取未来三天的降糖药,但与以前必须经历挂号、划价、收费多次排队不同,这一天李燕荣只需一次排队便完成了上述所有流程。原来从6月14日起,友谊医院正式启动挂号收费通柜服务,患者在门诊各层的任一挂号收费窗口排队,均可实现挂号与交费的一次完成。

“我血糖高,两三天就要来一次医院,以前每次来必须要重新挂号,重新检查,其实就是为了拿个药,但是得前前后后排四五次。”在李燕荣看来,自己病情很稳定,每次开药并不需要三番五次的检查和挂号,如果确实因为病情具有浮动性,医院也可以一次性地帮自己把挂号单、检查单子开出来,省得自己每次到这里挂号都要排很长的队,现在有了这个通柜服务,自己的排队环节减少了,由于资源整合,腾挪出了更多可以挂号交费的窗口,单次排队的等候时间也大大减少。

事实上,通柜服务只是近期友谊医院推出的16项便民服务之一。作为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法人治理机制”的试点医院,友谊医院启动了外界常说的“管办分开”,即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实行理事会制度、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医院“扁平化”管理。此前成立的市医管局将决定任免理事长,并选聘、解聘理事。医院理事会须执行医管局的决定,接受医管局的考核、监督。同时,医管局还将成立监事会,派驻监事对医院运行管理和院长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此外,试点医院的院长还将探索实行公开竞聘和年薪制。院长须同理事会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实行和任期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院长工作评价、薪酬确定、职务任免的依据。普通员工方面,将会重新确定编制数量,然后由医院在编制控制额度内自主定员、设岗。医院员工将实行合同管理的“聘用制”。

而根据此前发布的《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市属医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对于友谊医院这类启动试点的公立医院,其考核指标体系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各100分,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以百分制计算,定量考核占70%,定性考核占30%。定量指标中社会满意度占56分,具体包括患者满意、医疗费用控制、预约就诊率等具体项目。“这一考核体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医院绩效的最重要标准,10项核心指标中体现社会满意度的指标有7项,旨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安全‟等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

对此,作为刚刚公开聘任上岗的刘建和他的团队在上任伊始便推出了16项便民措施,其中包括建立门诊医疗服务中心;开展窗口通柜服务;加强临床药师的用药咨询指导;检验标本当天进入检验流程,及时出具报告结果;推行“日间病房”、“一日病房”;24小时窗口预约挂号等等。

除了上述通柜服务外,为方便每日近800名患者能及时抽血化验,缩短排队时间,友谊医院护理部进行了护理岗位的动态管理,即在临床工作两年以上、每年静脉穿刺在1000例以上的护士,在完成本岗工作、合理调配好时间的前提下,如果有精力,均可以报名参加抽血岗位的工作,多劳多得。自3月底这项尝试开始后,全院已有近400人报名参加抽血岗位排班,每个班4小时。在原有6个抽血窗口的基础上,新增了4个抽血窗口,将病人的等候时间由原来的90-12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平均15分钟。参加的护士收入也提升了10%-20%。

预付费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50多岁的延庆县人杨莲蕊,自4月21日做完肾移植手术后,每个月都要定期到医院做化验、看结果,光是药费,每个月就得花1500元左右,至今已经花了2万多元。“我觉得挺贵的,但是贵在哪里,我说不清楚,医生开什么药,让做什么检查,我们患者大多数就是按照医生的吩咐做。要是能在看病前给套方案就好了。”杨莲蕊的这一愿望即将在友谊医院得到实现。

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的安排,友谊医院将启动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其中包括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两项改革内容,总额付费即事先给医院设定一定量的医保付费限额,超过这个限额部分,由医保和医院共同承担,而按病种付费的改革则将病种组分为108个,定额支付标准依据医保定点大医院平均费用等因素确定。

由于总额预付费设立了上限,那么会不会出现医保超标往外推病人的情况?对此韩晓芳坦言,总额预付的“总额”如何确定非常重要。一方面总额的确定须考虑医院现实和增长需要,另外超出的部分不会全由医院买单。目前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规定,总额是以试点医院上年发生的实际费用为基础,适当考虑增长因素,确定医保定额管理指标。

“总额付费是众多的付费方式之一,其他城市也出现过实施总额付费之后,医院不看病的,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在北京我们不会,政府对这个事特别关心,财政支持力度也很大,而且现在虽然实施这个总额付费,但是付费不止是总额付费这一项,我们还有按病种付费等方式,不会出现因为总额付费不给病人看病的现象。”刘建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没钱不给看病”,“防止推诿病人”目前已写入北京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医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将通过建立监督考核体系,对医院进行监督。

对于这样一个好消息,杨莲蕊非常赞成,“如果是按照病种组、总额预付的付费方式,那么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就要掂量掂量了,开多了药,不但没有更多的利润收入,而且医院还要为患者的医疗费用买单”。商报记者齐琳吴园园

商报面对面

在综合医院试水更有意义

对话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刘建

商报:您个人认为为什么会把公立医院的改革重点放在友谊医院?

刘建:北京友谊医院是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我们知道医院的类别不同,使用药品的量也是不一样的。综合医院比专科医院的用药比例大,很多病人到综合医院看病,用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像友谊医院这样的综合医院药品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60%。所以试水医药分开,就要找用药比例相对高一些的比较大的医院。因为医药分开对这样的综合医院影响比较大,将来推广的意义就比较大。

商报:改革之后,是否担心友谊医院的患者更多?

刘建:大医院资源的合理使用,我们也在研究方案,现在我们住院的病人急性期过了之后还在三级医院,本身对三级医院医疗资源是一种浪费,因为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你住了,其他需要住三级医院的病人就住不进来。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将来对于恢复期的病人,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能够发挥作用,更好地帮着我们分流。我们刚刚跟周边的10家社区医院开了联席会议,商量开展区域医疗合作。

商报:7月1日,友谊医院将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最为核心的内容——医药分开,在此之前您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老百姓说?

刘建:医改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任务,从医改的一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号召医改要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医改没有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没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成功不了的,我希望通过我们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有序和谐的就医环境。

顶层设计

两个分开三个机制

以“管办分开、医药分开以及建立法人治理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为核心的“两个分开,三个机制”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部内容,也是友谊医院试点的全部内容。

根据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儿童医院5家大医院分别进行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试点、医保总额预付试点、医药分开改革试点等,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其中友谊医院作为全国医改的“范本”成为了此次改革试点中惟一试水所有改革项目的医院,未来它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同时,北京还将在友谊医院首次试水“医药分开”,即取消15%的药品加成政策,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具体标准将按照医师的职级确定,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与此同时,友谊医院原先的挂号费、诊疗费将全部取消。

试设医事服务费制度之后,友谊医院还将废止目前15%的药品加成,变原本医院收入的三个渠道:药费、医疗收费、财政投入,为医疗服务费用和财政投入两个渠道,从而实现“医药分开”。这表明,以后友谊医院的药品将实行进价销售,会比其他医院便宜。

土地改革模式 篇3

【关键词】“互联网+”;聚土地;农地抛荒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城乡工农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使得农地抛荒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从长远看,这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甚至于国家的安全问题,对经济、社会、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危害性。

2014年3月,淘宝聚划算平台推出 “互联网私人订制农场”的项目,就是把农村闲置的土地流转到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再把土地流转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获得土地上的产出,并通过网络可以及时监控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及产出情况,还可以获得农地旅游免门票和免住宿的待遇;同时,农民可以从每亩地上获得流转资金,并且农民可以再次耕地获得劳动报酬,这一项目被称为 “聚土地”。这种模式与传统交易形式相比,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及时、丰富,有良好的交互性。该项目一经推出后,各大媒体纷纷对此做出了正面的宣传报道,认为其开启了“互联网+农业”新模式,促进了农村土地的利用,劳动力的回流,带动了山区农业发展。我们实践小组亲自到该地进行访问调查,探究该模式是否如媒体报道般解决了农村土地闲置的问题,又是否给农民收入带来提高了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模式有能否解决农业产业链上的土地抛荒问题呢?

二、文献综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我国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不利于农村经济利益的稳定发展。

从丰富的调查文献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土地抛荒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诸多复杂因素造成,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从土地和农民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土地细碎化和劳动力外流。

土地细碎化导致土地生产率降低,土地无法进行规模经营。过细及高度分散的土地经营方式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抑制农民收入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非农业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土地经营的机会成本增加。这就造成劳动力质量急剧下降,更加无力经营细碎土地。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实行土地流转,但是运行缓慢。从制度上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不完整是全国性的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无法内生的制度原因(邓大才,2002)。周飞(2006)则认为,是因为缺乏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信息机制,是结构性的流转供需矛盾造成的流转缓慢,农村土地承包方缺乏沟通的渠道。从市场角度分析,王守智(2009)指出,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中介组织欠缺,难以为本来就相对封闭的农村社会提供畅通的流转信息渠道;另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较少,使得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难以获得及时的指导,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资源配置。姚洋(1999)认为,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差,没有高效的土地租凭市场,土地除了有生产属性外,本身还具备保障功能是农民缺乏流转热情的根本原因。冯应斌(2008)认为,理性的土地流转各主体在判断是否参与流转土地的出发点在于土地产生的流转收益预期和机会成本,从而推迟了参与土地流转的时机。

三、实践调查及结果

在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湖村,我们对“聚土地”项目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农业收入较低,村里的年轻人都纷纷进城打工了,村里面大部分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由于老年人身体条件有限,村里面大多的耕地都被撂荒了,得不到耕种。在农民参加“聚土地”项目前,以前一年的收成大概也就一亩800斤,能有个七八百元钱的利润。两亩地也就1600元收入。现在,流转一亩地,一年能从庙山专业蔬果合作社領到700元—800元的租金。同时,反聘来耕作的农民每个月还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最重要的是,参加“聚土地”项目后,使得村里撂荒的土地得到重新利用。“聚土地”项目将原来细碎、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耕种,形成了土地种植的规模经营,统一管理,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展开对土地的规模投资。

同时,我们测算了一期结束后绩溪当地农民的收入,从原本的每亩300-500元,上升到现在的4000元—5000元,增长了9.6倍。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开发农业市场,弥补了传统农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短板。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的互联基础设施相对较薄弱,农民拥有电脑的比例不足30%,因此要大力加强我国农村互联网建设。

2.强化农村物流配送:产品通常具备易腐、易损等生鲜特性,它对运输过程及时效性要求都比较高,因此物流配送问题也成了影响“互联网+农业”全面迅速落地于农村的现实挑战之一。因此,我国必须大力推进现代型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才能大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庆,田士超,徐志刚,邵挺.农地制度、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83-92.

[2]王守智.湛江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分析及建议[J] .现代乡镇, 2009( 8) : 30-34.

[3]王兴稳,钟甫宁 《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J] .中国农村观察.2008.4 :29-34.

[4]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4-19.

[5]夏文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03,(7):5-6.

土地改革模式 篇4

模式一:主动介入闲置土地调查与认定,避免被认定为闲置土地

是否为闲置土地,需要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照法律程序、法定条件予以调查、认定,土地使用权人须未雨绸缪,主动介入、提前介入,依法、依规,充分说明事实,避免被认定为闲置土地。

(一)充分提供“动工开发”的资料并予以详细说明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2条规定的闲置土地的认定标准之一是“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其核心要件有三:一是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二是动工开发;三是满一年未动工开发。

1.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

如果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中的约定或规定是清晰的,也就不存在争议,但是,如果未规定、约定,或者规定、约定不清晰时,该如何处理呢?《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因特殊情况,未约定、规定动工开发日期,或者约定、规定不明确的,以实际交付土地之日起一年为动工开发日期。实际交付土地日期以交地确认书确定的时间为准。”

2.动工开发

在新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发布前,由于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号)没有“动工”状态的具体标准,管理者经常遇到用地者以“围墙”为动工标志的现象,不利于闲置土地的认定和处置。但2012年7月后,动工开发有了具体的界定标准:“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后,需挖深基坑的项目,基坑开挖完毕;使用桩基的项目,打入所有基础桩;其他项目,地基施工完成三分之一。”

3.满一年未动工开发

提请土地使用权人注意的是,不是满一年未开挖土石方或开工等,而是满一年基坑未开挖完毕、基础桩未打入完毕、地基施工未完成三分之一等,土地使用权须主动提供如上工作已完成的资料、说明等。

(二)充分提供“投资额”和“开发面积”的资料并予以详细说明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2条规定的闲置土地的认定标准之二是:“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中止开发建设满一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对此,土地使用权人须注意两个核心要件:一是投资额;二是开发面积。

1.投资额

对于投资额,土地使用权人须慎重两件事:第一,在项目立项审批备案时,因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动力下,要求土地使用权人超额申报投资额,土地使用权人须慎重;第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划拨价款和向国家缴纳的相关税费不能计入投资额内。

2.开发面积

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须在规划设计阶段,土地使用权人做好统筹考虑,避免后期法律风险。

(三)避免超期提供资料和说明

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接到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送达的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及时按照要求提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闲置原因以及相关说明等材料。

模式二:主动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协商,争取最有利方式盘活土地

一旦被依法认定为闲置土地后,土地使用权人须认真分析导致闲置的原因,并在满足特定条件下,积极主动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协商,争取对土地使用权人最有利的盘活方式。

(一)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土地使用权人才能协商

1.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行为

如未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期限、条件将土地交付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依法修改,造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能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用途、规划和建设条件开发;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需要对约定、规定的规划和建设条件进行修改;因处置土地上相关群众信访事项等无法动工开发;军事管制、文物保护等无法动工开发等。

2.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

按照《合同法》第117条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二)争取以最有利的方式协商盘活土地

在因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行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情况下,根据《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12条、第13条的规定,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与土地使用权人协商,协商一致后,拟订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因此,土地使用权人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如下方式中,选择最有利的方式去协商。

1.签订补充协议、延长动工开发期限

土地使用权人协商签订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动工开发期限。但是,需注意的是,从补充协议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起,延长动工开发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2.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

一般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依法修改后,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重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但是,改变用途后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3.交由政府安排临时使用

待原项目具备开发建设条件,土地使用权人重新开发建设。但是,从安排临时使用之日起,临时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当然,交由政府临时使用,可以协商使用费用事宜。

4.置换土地

置换土地的前提条件较为严格,只针对已缴清土地价款、落实项目资金,且因规划依法修改造成闲置的土地,可以为土地使用权人置换其他价值相当、用途相同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

模式三: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因自身原因导致闲置的土地

由于土地使用权人自身资金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等,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将被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将被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因此,在未被政府无偿收回之前,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闲置土地,避免被无偿收回。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债权融资;二是股权融资;三是债权加股权融资;四是工程总承包加包销。

(一)以债权融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

债权融资的方式,从担保方式来分,一般有:自身信用或第三人信用融资;自有资产或第三人资产抵押融资;自有资产或第三人资产质押融资。从融资对象来分,一般有:商业性或政策性银行;信托、基金、理财;担保公司、财务公司、个人等。当然,还有其他如代建、项目管理、BT、施工单位垫资等融资方式。

(二)以股权融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

虽然根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时,并未要求竞买人一定是公司,自然人也可参与土地出让竞买。但是,对于通常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一般均成立项目公司来具体运作、经营、管理特定地块的房地产开发。而土地使用权人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可以以股权融资的方式实施。

股权融资的方式,一般通过两个路径切入:一是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二是采取股权转让的方式。股权融资相对于债权融资来说,战略投资者因作为股东进入,享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对房地产项目公司的原有股东,在决策上形成较大的冲击,但是,对于债权融资来说,却不存在。

(三)以债权加股权融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

此种操作模式,在使用基金、信托等的资金时,房地产项目公司、基金公司或信托公司、商业银行之间,往往设计复杂的交易结构,采取债权加股权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闲置土地。

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融资方式,均逃不出两个核心点:一是以债权融资;二是以股权融资,万变不离其二。但是,以下即将分析的方式,却有不同之处,当然,应用得也较少。

(四)以工程总承包加包销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

房地产项目公司,可以将整个项目以工程总承包的方式承包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同时将包销的权利义务也授予工程总承包单位。对于工程总承包,国家予以鼓励和推广,且已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等予以支撑。

如果房地产项目公司采取工程总承包加包销方式,可以提前让具备施工实力和包销实力的单位进入,解房地产项目公司资金之渴。但此种方式,需具体结合房地产项目的实际实施。

模式四:在特定条件下转让土地使用权,全身而退

虽然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和第39条的规定,闲置土地不得转让,但是,如果项目土地满足特定的条件,土地使用权人可以以三种方式转让,全身而退:一是将持有的房地产项目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第三人;二是将土地全部转让给第三人;三是将土地全部有偿交由政府收回。

(一)将持有的房地产项目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第三人

对于此种方式,如果房地产项目公司下的土地属于闲置土地,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土地转让的目的,存在涉嫌违反《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而导致股权转让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因为闲置土地,国家法律是明确规定的,不准转让。

因此,房地产项目公司,可以采取“模式三”中的众多方式之一,将闲置土地盘活之后,再行股权转让,方可控制此等风险。当然,在股权转让之时,如果房地产项目公司为国有公司,转让的股权为国有股权,须遵守国有产权转让的系列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将土地全部转让给第三人

前文已述,闲置土地,不得转让。但是,房地产项目公司,在以“模式三”中的众多方式之一盘活闲置土地后,在满足《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和第40条的规定的前提下,视土地为出让土地或划拨土地,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转让。

(三)将土地全部有偿交由政府收回

对于此种方式,其前提条件如模式二所说,必须是因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行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才可以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协商一致,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政府有偿收回。如果是因为土地使用权人自身的原因导致土地闲置,土地使用权人无此权利,甚至有可能被政府无偿收回土地。

在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交由政府有偿收回时,可以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将土地使用权人视为被征补人,由政府有偿收回。但土地使用权人须注意的是,在政府收回的文件中,必须体现“收回”的字眼,因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政府收回土地,土地使用权人无须缴纳营业税。

十大改革“滨海模式”) 篇5

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滨海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基本完成了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今年,新区将全面推进‚十大改革‛,并以此为抓手,制定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新的三年计划,以改革促开放,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争创改革开放先行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新区政府、各管委会、各街镇之间的权责关系,建立责权到位、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实现‚新区的事在新区办‛。探索统一的财政预算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支出结构。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推动集中审批和现场审批,加快建设街镇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运行机制。

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的有效形式,完善土地交易市场运行机制。

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完善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和分配机制,扩大覆盖范围,增强保障能力。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医疗重组计划,推行大医院整合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推进金融创新改革。搞好股权、排放权、金融资产交易所等金融市场建设,引进培育金融控股公司,促进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加速

聚集,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人民币境外投资等改革试点,吸引更多融资租赁、保理机构落户。

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国际船舶登记、离岸金融、意愿结汇等试点规模,建设航运交易所和配套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与国际自由贸易港区通行做法相衔接。

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二元并轨,稳妥推进撤镇建街和撤村建居。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改革。围绕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建设,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推进国企改革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建立国资监管政策体系,加强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管理,推进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整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着力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瓶颈,引导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支持非公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中华民营经济园区开发建设进程。

“十大战役”彰显“滨海速度”

天津滨海新区总投资1.5万亿元高起点开发建设十大区域,今年前三季度多项经济指标增幅超过20%

深圳商报记者 王永长

塔吊,意味着建筑。

塔吊的多少,决定着一座城市未来的繁荣与否。

驱车奔驰在天津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满眼皆是高高矮矮的塔吊,繁荣发达的未来滨海新区似乎呈现在人们眼前。

事实上,这些塔吊是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正在进行的‚十大战役‛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所谓‚十大战役‛,就是天津滨海新区十大区域的开发建设。高起点的规划,大手笔的投资,‚十大战役‛引人注目。

近日,记者参加了由天津滨海新区宣传部主办、滨海时报承办的‚中国开放前沿区域主流媒体滨海采风活动‛,在为期五天的采风活动中,亲眼目睹了‚十大战役‛的火热场面。

在未来的3至5年内,‚十大战役‛预计总投资1.5万亿元。届时,天津滨海新区将建设成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自主创新的领航区、新型服务消费的热点区、绿色经济的引领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

● 开打‚十大战役‛,天津滨海新区争创科学发展排头兵

预计总投资1.5万亿元,在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到北整体布局,由东到西统筹推进。

‚通过实施‘十大战役’,天津滨海新区将逐步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城区。‛谈起滨海新区的未来,天津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张仁刚充满信心。

而天津滨海新区的历史,则要推至16年前。

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滨海新区。

时隔13年,2006年5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滨海新区行政区。

至此,滨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也就在这一年,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滨河新区经过深入调查,做出重大决策:未来3~5年,通过‚十大战役‛的推进,显著提升滨海新区的发展水平。这‚十大战役‛目前正在南港区域、临港经济区、核心城区、中心商务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北塘经济区、西部区域、中心渔港等十个片区全面推进。

‚十大战役‛预计总投资1.5万亿元。在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到北整体布局,由东到西统筹推进,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广泛涉及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功能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涵盖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 滨海新区创造‚滨海速度‛

得益于‚十大战役‛的顺利推进,今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多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在20%以上

‚深圳在成立经济特区时,各项建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滨海新区成立时,由于有深圳及浦东的经验可供借鉴,起点更高,发展更快。‛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阳世昊在介绍滨海新区的建设时充满自信。

阳世昊介绍,‚十大战役‛均取得较好进展:

——南港区域,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中石油百万方原油商储库将于11月竣工投产。轻纺经济区完成投资11.2亿元,年内将建成11万平米标准厂房。

——临港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亿元,增长52.8%。截至9月底,已完成围海造陆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69平方公里。引进项目59个,累计达到161个,新增招商引资协议额255亿元。

——滨海新区核心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新建提升绿化面积76万平方米,立面整修基本完成,新港社区整治工程全面告竣。

——中心商务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其中响螺湾商务区建设加速推进,浙商大厦按期竣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极地海洋动物馆已于国庆节前对外开放,五矿、中船重工和燕赵大厦主体封顶;于家堡金融区招商和项目建设同步推进。

——中新天津生态城,完成投资96.5亿元。招商引资工

作进展顺利,9月份新增注册企业24家,一批知名文化创意企业落户生态城。

——东疆保税港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增长1倍以上。集装箱吞吐量143万标箱,增长77.1%。

——滨海旅游区,起步区开发全面提速。在建项目4个,新增意向项目26个,意向项目总数超过50个,意向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北塘经济区,已完成投资80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加紧施工,总部基地1标段工程全面封顶,特色旅游区将于明年‚五一‛前完工。

——西部区域,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长城汽车天津整车基地加快建设。中航直升机总装基地开始内部设备安装和试生产。

——中心渔港,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及综合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海域部分正在进行港口及休闲渔业区建设,示范冷库主体完工,码头泊位工程及配套航道疏浚工程年底完工。

据悉,得益于‚十大战役‛的顺利推进,今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多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在20%以上。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550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

工业总产值7702.7亿元,增长35.1%。

固定资产投资2372.3亿元,增长35.7%。

地方财政收入434.1亿元,增长36.8%。

实际利用外资50.07亿美元,增长23.9%。实际利

用内资253.3亿元,增长34.7%。

外贸出口175.8亿美元,增长27.9%。

‚‘十大战役’顺利推进,创造了开放发展的‘滨海速度’‛。阳世昊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

● 高起点规划,大项目纷纷落户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三星电子等120多家在滨海新区投资兴建了280余家企业,70多家大型央企相继抢滩滨海。

‚大,太大了。‛当采访车行驶在‚十大战役‛之一的临港经济区内时,采风团的成员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个‚大‛包含了两重意思。一重意思是临港经济区的‚大‛。临港经济区位于海河入海口南侧滩涂浅海区,是围海造地而成的港口与工业一体化产业区。其总体规划达20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达80平方公里。由于是填海而成的土地,一眼望去十分平整,自然会让人感慨其面积之大。

另一重意思则是经济区内各个入驻项目的‚大‛。以2007年入驻临港经济区的中船重工天津临港造船基地为例,其占地面积达3.5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项目建成后,天津新港船厂将整体迁入,造修船能力达300万载重吨,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具规模的造修船基地。

临港工业区工委副书记刘廷国说:‚从生产规模上来说,该基地可以同时开工造两艘航空母舰。‛

其实,中船重工天津临港造船基地只是滨海新区各个经济区引进大项目的一个缩影。由于规划起点高,在滨海新区的各个片区内,均可以见到大手笔的投资项目。

2007年底,总投资45亿元的大火箭项目正式开工,运载火箭实现‚滨海造‛。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目前十几个油气田正在开发建设并将陆续投产,上半年实现投资100亿元。

今年,天津石化10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装置投产,标志着新区石化产业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取得重大突破,其核心工程100万吨乙烯装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单套装置。

2010年9月,铁路和谐型大功率机车天津检修基地在临港工业区建成投产。

……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三星电子等120多家在滨海新区投资兴建了280余家企业,70多家大型央企相继抢滩滨海。

这些大项目的进驻,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纷纷跟随而来。

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是空客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飞机总装线。随着空客总装线项目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成功启动,这里正在成为我国航空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新区已聚集了包括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西飞国

际航空制造天津有限公司等近50家大型航空航天知名企业、零部件及配套企业和相关机构,航空人才教育、航空金融租赁业得到快速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以一汽丰田、长城汽车为核心的汽车整车生产基地。目前,仅天津开发区已有汽车上下游配套企业100余家,形成了包括发动机、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汽车模具、轮胎、涂料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配套产业链,建成了专业新能源汽车企业——天津清源电动车公司。

● 世界级金融区建设起步

金融改革创新率先启动、持续推进,成为滨海先行先试的新亮点,有效缓解了滨海发展资金制约,成为推进滨海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于家堡,世界金融区。‛

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天津滨海新区人正在努力实现的一个目标。

站在于家堡金融区的规划模型前,采风团成员不得不佩服规划者的魄力。

于家堡金融区位于滨海新区的中心商务区内,东、西、南三面环水,占地面积达386万平方米。世界上一些著名金融区的面积比它要小得多。如美国纽约曼哈顿只有180万平方米,法国巴黎拉〃德芳斯120万平方米,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40万平方米。

于家堡金融区定位为全国领先、国际一流、功能完善、服务

健全的金融改革创新基地。以于家堡金融区为依托,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也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

2005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天津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这是国务院特批在天津滨海新区进行试点的我国首个利用国内资金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

2006年2月16日,渤海银行在天津开业,这是国内首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6年12月9日,滨海新区首家注册的法人金融机构——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开全国港口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先河。

2008年3月23日,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正式运营,并与美国博乐、软银赛富、德丰杰和国科瑞华4家国际知名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签署意向书,协议基金规模将达到47亿元。

2009年6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期间,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标志性区域——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与首期进驻企业签约。

今年1月20日,8家知名私募股权基金企业集体入驻滨海新区,使滨海新区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超过212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基金中心‛。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22家基金中,有16家在滨海新区注册。

今年6月3日,我国首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服务平台在位于

滨海新区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投入试运营。

……

金融改革创新率先启动、持续推进,成为滨海先行先试的新亮点,有效缓解了滨海发展资金制约,成为推进滨海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基地,于家堡金融区下大力量积极推动招商引资。

通过参加国内外的金博会、融洽会,到国内外金融区路演推介,于家堡金融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渐提高。包括洛克菲勒、铁狮门、升龙等大批国内外知名金融和商业地产企业、投资商纷纷来区考察,商谈投资意向。起步区一期的9个金融办公楼宇项目都早早确定投资主体,升龙集团、渤海银行等多家金融企业分别与于家堡管理方签署了项目开发协议。

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区初现雏形。

采访手记

震撼之行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形容此次天津滨海新区的采风之行,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震撼‛。

来天津滨海新区采访之前,大部分人只是通过媒体了解到滨海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到滨海新区采访之后,采风团人员才真正了解到‚新的增长极‛的含义。

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碱荒地与浅海滩涂,这在中外大中城市是很少见的。通过吹填造陆的方法,这些盐碱荒地与浅海滩涂成为了一望无际可供利用的土地,为重型机械制造、大化工等对土地要求较大项目的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滨海新区其他自然资源也让人羡慕。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

在地理位置上,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同时,由于背靠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这里集中了约占全国27%的科技资源。

土地改革模式 篇6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理念

课程建设思路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教研科研为中心,以学生职业成才为本”,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企业实战模块、职业拓展模块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第二课堂+企业职场”的课堂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实践辅导、课外自主学习和选修课相结合、企业实践课内外并重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教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使“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二、新模式英语课程的特色

1.教学模式的“一体化”

外联企业职场,设计专业岗位英语技能模块,采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企业职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细化、量化能力训练项目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职业英语课程知识与技能实训模块创新组合,知识与能力合一,教室与实训室合一,通过热身与回顾、导入、讲解、实践、评估、应用六个环节,强化英语技能。

3.教学过程的“职业化”

倡导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生活技能和终身学习合一”的能力设计。学生学程式学习、理论实践阶段均达标,遵循“展示—应用—评价—实战—反馈”的流程。设计学生“兴趣—分析—创新—操作—评价”五阶段教学过程以及“目标—策略—评价”和“活动—体验—表现”两种基本形式,充分体现“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4.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实施“导教、导学合一”的模块式技能教学方式,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探寻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在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强化英语综合职业技能。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行为引导法、情景模拟、导学分层等教学法为引领,贯彻全过程“行为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5.考评体系的多元性

创立“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奖励性加分”的多元考评体系,包括“以达标代考”和“以赛促学”的技能展示,以及团队达标、分层达标、分段达标、专项达标等多层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综合能力,采取了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组评价、社会用人单位评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小组到班级再到全院(校)的“贯通式”英语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改革(见右图)。

三、课程内容

1.强化基础模块

使用《新模式英语》教材,编写了《新模式英语辅助教材职业基础英语》校内讲义。

2.突出专业技能模块

配合专业考核,强化商贸专业工作岗位流程英语会话、商贸英语专业词汇等内容。

3.辅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教材模块

引进物流师等物流人员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扩充企业认可的职业英语、旅游英语等内容。

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先进的教学手段

运用语音室、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理论讲解、实例讲解相结合。

2.媒体设备

配备录音、录像、VCD、实物投影仪、普通投影仪、双向视频、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

3.教学形式

开展辅导、导学、小组讨论、实验、多媒体资源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4.教学场所

灵活运用普通教室、大教室、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辅导点(名称)等场所开展教学、学习活动。

5.实训场所

进行英语学习的课外延伸,开发各专业英语模块资源,鼓励学生自主选修英语口语、求职英语等课程。

五、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开拓英语学习俱乐部等实践平台,设立英语口语社、英语晨读社、英语短剧社、英语影视社、英语歌曲社、英语翻译社、英语读书社以及英语杂志社等社团,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第一、第二课堂不间断联动的“浸入式”学习环境。

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就业零距离。倡导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育的5大要素,即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实践要素。以顶岗实习为驱动,加强职业英语实践基地建设。

土地改革模式 篇7

一、国外土地银行设立的背景及意义

《土地科学词典》将土地银行定义为“以土地为抵押的办理长期放款业务的银行”。从有关文献中还可以看到, 一些国家 (包括一些地区) 的土地银行一般是指专门为土地开发利用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主要业务为提供土地抵押贷款和发行土地债券, 主要的服务目标物为农地。

德国的土地银行成立于1770年, 政府设置这个机构是因为当时“普鲁士王朝为了解除高利贷的盘剥, 使大量资金流入农村以振兴农业”。具体运作为:凡意欲用自己的土地作抵押而获得长期贷款的农民或地主联合起来组成合作社, 将各自的土地交合作社作为抵押品, 合作社以这些土地为保证发行土地债券, 换取资金, 供给社员使用。现在, 以土地抵押给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德国土地银行则以贷款协助农民购买土地、开垦土地、兴建水利和道路、平整耕地及造林为宗旨。由此可见, 德国的土地银行从早期以抑制农村高利贷为主要目的, 到近期已成为促进土地改革与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美国的土地银行成立于1916年, 其主要业务是提供长期的农地抵押贷款。政府通过财政购买土地银行的股票来扶持其建立, 目的是利用农户拥有的土地融通资金, 为农业生产和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活动提供长期信贷资金和服务, 且通过信贷活动, 调节农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 贯彻实施政府的农业政策, 对农业实施有效控制, 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土地银行的设立, 美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 对于正确贯彻政府农业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动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成立于1946年的台湾土地银行是台湾真正发挥农地金融功能的金融机构, 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 其经营目标是帮助农民摆脱高利贷的盘剥, 重点发放农业短期贷款和水利建设贷款, 这两项贷款占当时农业贷款总额的90%以上。这主要源于旧台币贬值的经济衰退大环境导致的缺乏长期资金来源, 台币改制后, 又未能发行土地债券。第二阶段为1953~1963年, 土地银行的经营目标转变为服务于土地所有权改革, 主要接受政府的委托办理补贴地价和征收地价业务。这一时期, 由于解决了长期资金来源问题, 土地银行给农民发放了大量长期购地贷款, 保证了“公地放领”、“私有耕地放领与征收”等土地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第三阶段为1963~1973年, 土地银行的经营目标转向城市土地开发和在农村资助工业区、示范农场建设。第四阶段为1973年以后, 台湾土地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转变为商业性的土地金融机构, 但提供协助农户扩大农场规模购地、土地改良、农渔民置产及周转性贷款等各类土地及农业开发资金仍是其非主导业务, 因此, 台湾土地银行是一家办理土地金融和农业金融业务的专业银行。近年来, 台湾土地银行除履行专业银行的使命外, 并朝向多元化、效率化、大众化、国际化的金融领域迈进。由此可见, 台湾土地银行在建立初期, 主要为协助政府推行土地政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以办理农地金融业务为主。随着土地产权改革的完成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其业务重点已转向不动产信贷, 并向综合化发展, 已成为提供长期信用贷款的专业银行。

印度的土地开发银行成立于1920年, 其资金来源于中央银行和发行债券, 以土地抵押的方式为农民提供5~10年或更长期限的长期贷款, 从而使农民能够购买价值较高的农业设备、改良土壤、偿还旧贷款及赎回地主扣押的土地等。

菲律宾的土地银行成立于1966年, 政府持有其86%的股份, 主要为农户提供中长期信贷。

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土地银行所开展的业务和所服务的对象可以看出,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土地银行对农地的流转、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建设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解决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资金的来源问题。

然而, 就目前而言, 我国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土地银行, 刘正山曾详细论述了土地银行这一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认为国外所指的“土地银行”与国内有些学者所定义的“土地银行”是有本质区别的, 并深入探讨了土地银行与土地储备的区别。[1]国内有些学者所定义的土地银行实际上是指的城市土地储备。当然, 也有一些准土地银行, 如浙江省绍兴县在县、镇、村三级分别设立了土地信托服务社, 把它作为一种准土地银行来试点。这些机构以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为目的, 对土地进行余缺调剂, 其中介组织的性质, 使其可以解决土地使用中的供求矛盾。对于在我国设立国家级的土地银行, 却有专家认为还存在技术与资金等问题。王燕就我国农村实行土地证券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国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 但可以选择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农民就业渠道较多、收入较高的乡村作为试点。[2]而向立云还就建立蓄滞洪区滩区土地银行提出了设想。[3]

二、国外土地银行对我国农村改革的启示

1.我国土地银行运作模式之探讨

笔者认为, 在我国设立土地银行只能是逐步进行区域性的试点, 结合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及土地整理来进行。当前, 土地整理在我国广泛开展, 涉及范围广、规模大、投资高。2001年至2004年仅国家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就达1507个, 共涉及1000余个县市, 开发整理了土地94万hm2, 总投资约174亿元。《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0~2010) 测算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总潜力是1340万hm2, 预计到2010年实现补充耕地274万hm2的规划目标, 将投入约3330亿元。为充分发挥土地整理及其巨额投资的综合效益, 高明秀等学者认为, 应以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 树立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土地整理理念, 完善政策导向、公众参与机制, 构建法律、规划和科技支撑体系。但是, 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有机地结合, 提出农村土地整理新的内容、模式、技术方法、管理体制、工程项目运行机制、实施程序及其效益评价, 却没有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及实践验证。[4]张克旺还认为, 从目前农村的现实情况看,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缺乏动力, 只有不失时机地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整理才能顺利推开。为此, 他提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应按照“自愿, 有偿, 合法”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出租、股份制经营或实施“股田制”, 包括发展产业化等, 以加速土地的流转和集中, 为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奠定基础。[5]基于此, 笔者认为, 土地整理和土地银行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所起的作用应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的结合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及农地流转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合我国农村改革的现状及目标, 笔者还对我国土地银行的基本运作模式作了如下 (见图1) 探讨。

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 在我国现阶段, 土地银行还只能是一个中介机构, 或是一个有限功能的金融机构。事实上, 其主要承担土地流转中介的角色, 即农民可以将经过整理的土地的经营权通过土地银行转让给土地的需求者而从中获得收益。或者从银行获取贷款, 作为启动资金在城市创业。一方面, 这样可以解决土地“撂荒”“闲置”问题;另一方面, 还可以充分发挥土地的资产性能给农民带来收益,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 土地银行还可以把土地租赁给有需求的农民和农民企业家, 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由于土地既承担着农业生产功能, 又承担着部分农民社会保障的职能, 因而绝大多数农民都表现出明显的“恋土”情结。而土地银行是以国家信用的形式为土地流转提供担保,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改变的情况下, 重新回乡的农民可以从土地银行中提取土地, 进行耕作, 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来源。

当然, 在创建土地银行时还需要考虑资金的来源问题。由于土地银行是一个政策性银行, 主要是落实国家的农业政策和土地政策, 因此, 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其主要的来源。而上述国家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的经验表明, 土地债券是真正的土地金融建立的重要标志。由于土地具有位置固定、不可移动和稀缺性, 且土地的经营可不断地获得收入、具备还本付息的能力等特点。其特点又决定了土地金融的主要特点是:债权可靠, 比较安全;贷款期长, 将土地债券化后, 就可将土地财产变成可分割和流动的财物, 并可以扩大流通范围, 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在我国, 土地银行运行到一定的阶段和一定的规模之后就可以发行土地债券的方式来筹集更多的资金, 从而有利于“三农”的进一步发展。

2.我国创建土地银行的政策建议

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当人均GDP小于500美元时, 农民以分散的自给自足式经营土地为主。当人均GDP大于1000美元之后, 农村土地的商业运作和市场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表现在土地拥有者有转移土地的强烈意愿, 而土地经营者又有扩张规模的迫切要求, 从而形成土地使用权进行流转的根本动力。我国人均GDP已接近2000美元, 土地流转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而土地银行是承担土地流转最直接的机构, 因而创建土地银行就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 土地银行与土地整理相结合。

土地整理作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 解决土地细碎问题,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及景观环境,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技术, 改革土地制度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措施, 已被世界各国看作是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手段而广泛应用于农村建设。但土地整理更多的是体现在工程和技术方面, 通过整理的土地更加适合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当前, 我国土地整理涉及范围广、规模大、投资高, 如何发挥这些土地的效益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6]如果经过整理的土地仍出现“撂荒”“闲置”, 那么, 这些土地的效益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 在我国农村创建土地银行, 促进农地的流转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2) 制定相应的农地金融法律法规。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银行的法律地位, 使其一切活动都做到有法可依。此外, 还应由政府出面成立土地使用权评估机构, 这个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地域特征、耕地肥力等与土地经营有关的多种因素, 对需要流转的土地确定相应的土地基准价格、浮动价格和土地价值增长率。在建立土地评估机构的同时, 制定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交易置换法则, 规范流转行为, 并为之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另外, 还应加快土地制度改革, 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 并通过土地登记、发放土地使用权证书, 使其在法律上得到有效的确认和保护, 从而防止农民土地承包权利的虚化。

(3) 逐步推进土地银行的建立。

由于农地金融制度的建立需要相对发达的农地交易市场, 农地金融制度的发展、壮大也必须以农地制度改革创造的资金、土地需求为基础, 因而没有土地的流动, 农地金融机构就无法生存。基于此, 笔者建议:应先在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试点。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 其农户全部收入中的纯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较小, 农地的保障功能相对弱化, 劳动力的非农化程度较高, 农地交易的规模较大, 对农地金融市场的需求也就更为迫切。

摘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是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而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又显得尤为紧迫。土地银行则可以把土地集中起来, 促进农地的流转, 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极大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土地银行与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经验, 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我国土地整理的现状, 提出了在我国创建土地银行的对策建议和基本运作模式。

关键词:土地银行,土地整理,农村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正山.“土地银行”之考辩[J].中外房地产报导, 2000, (12) .

[2]王燕.我国农村实行土地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J].甘肃农业, 2005, (10) .

[3]向立云.建立蓄滞洪区滩区土地银行的设想[J].水利水电技术, 2007, (03) .

[4]高明秀, 李占军, 赵庚星.土地整理与农村建设的关系及我国的策略[J].农村经济, 2007, (05) .

[5]张克旺.试论农地整理与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J].乡镇经济, 2007, (05) .

土地改革模式 篇8

(一) 土地财政的实质

土地财政的实质是地方政府将土地资源作为一种资本, 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土地批租、收取土地相关税费等方式来增加政府可支配的资源, 增强政府相关调控能力的一种方式。“土地财政”收入分为租、税、费三个部分。土地出让金收入纳入政府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土地出让金等部分, 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结构中税收收入和一些收费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而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预算外收入管理。

(二) “土地财政”的根源

自从1994年政府分税制改革以后, 中央政府把地方政府的财权上收, 事权下放。其内容是中央将财政高度集中, 降低了地方政府所能取得的税收比重;地方大部分收入稳定、税源集中的税种都被归入为中央固定收入或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共享财政收入, 而留给地方政府的大部分是税源不稳定、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的中小税种。所以当地方政府财政无法平衡财政收支的时, 为了解决分税制改革导致的财权与事权不一致而导致的财政收入不足, 地方政府一来会通过一些建设项目寻求转移支付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自然会打财政收入中的预算外收入的算盘。前文提到预算外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土地出让金等部分。近些年来中央政府对行政事业收费的监督与管理愈发规范, 行政事业收费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也随之减少, 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形式。据统计, 2007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13000亿, 2008年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萎靡等影响全国土地收入仍然高达9600亿, 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约为15000亿, 占全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约40%[1]。至此, 土地出让金俨然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土地财政”名副其实。

二、“土地财政”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一) “土地财政”的直接作用

关于对中国房价影响最大的因素, 人们讨论最多的便是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的思维模式下, 填充分税制后的地方财政收入的缺口, 貌似在土地出让金上打如意算盘最为合适, 正因如此, 一场中国式的“圈地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中国指数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 2009年, 全国70个大中城市土地出让金累计达1.08万亿元, 比2008年增长140%[2]。

高额的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无非是抬高房地产商拿地价格的好办法, 当前地方政府通过“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方式, 出价高者得到土地, 在高额的拿地成本、繁多的相关税费的作用下, 房地产开发商在确保拿到土地的同时还需保证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房价由此升高是自然而然的。在税费方面, 按分税制的规定, 房地产开发所得税收全部归地方政府所有, 能够在短期内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房地产业的税种无非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由此获得的税收收入成为了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内收入的主要内容。开发商公布的房地产开发成本清单显示, 楼面地价占到到售价的40%, 人防收费、消防收费、规划收费、建委收费、土地收费、房管收费、评价收费、治安收费等, 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各级行政部门税费占到开发成本的20%[3]。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成本的迅猛增加无疑是房价高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政府导向对房地产市场预期的作用

政府出台的各种相关政策也是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政策给市场带来了某种预期, 开发商在拿地、开发、定价过程中往往根据预期的考虑来做出重要决策, 由此出现了房地产商亏本拿地、囤地、“捂盘惜售”等现象。普通民众也会根据市场预期考虑到银行存款无法抵御通货膨胀、股票基金等投资存在较大风险, 从而进行房地产投资达到买房置地资产保值升值的目的, 因此投资性住房的需求开始过旺, 根据价值规律, 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必然导致价格上涨。房地产商疯狂拿地, 普通民众热衷房地产投资, 政府监管、银行利率调控滞缓, 各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 房价的不断上涨是必然的。

三、房地产税改革对“土地财政”及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一) 房地产税的概念

房地产税收是一个广泛的综合性概念。所有与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收均属于房地产税。在房产税税收方面, 包括一些城市正在酝酿或试点出台的物业税、住房消费税、住房保有税等相关房产税。

房地产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合同盘配套改革中不可获取的地方税体系的支柱之一, 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是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 中央、地方不同层级的政权, 要形成不同的事权和与之呼应的财权, 而财权中最基本的首先是税基的合理配置, 需要形成合力的地方税体系[4]。和我国其他税收一样, 房地产税也发挥着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二) 房地产税改革对“土地财政”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目前中国房地产税收收入只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 并不能成为地方政府持续稳定充足的财政收入, 从而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出让土地的收入。而作为不动产税的一种, 房地产税正是针对土地、房产等不动产征收的、税源税额稳定的税种。此外, 利用税收增加房地产保有环节的成本, 从长期来看也会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产生深远的调节作用。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土地稀缺程度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房地产市场波动对百姓生活影响较大的今天, 此项房产税改革的作用不言而喻。单就此项改革内容来看, 一来可以增加市场上中小户型的需求比例, 从而有利于集约土地、促进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变。“有了房地产税这个稳定的财政来源, 地方政府对于一级市场的土地出让批租的收入依赖就大大降低了, 而更多依仗于做好本地公共服务、改善本地投资环境而使辖区内不动产上升带来的数额日益丰厚的不动产税, 这正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5];再者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已建成房屋的空置率, 有利于提高不动产资源配置的效率,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房价;此外, 也可对不动产投资、投机行为进行降温, 有利于减少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及其导致的市场大幅动荡的可能, 有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期的健康与稳定。

(三) 房地产税改革的要求

房地产税收改革的重点应在于科学的税种设置。目前, 我国在房地产行业在初始开发、流通环节的税费条目多、税费负担重, 而房地产保有环节却税种少、负担轻, 并且一些地区税收优惠对象范围较大。这种现象正是造成前文所提到的不动产资源利用低效率和土地价格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重要因素, 所以可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对二套房、三套房进行增税、限购、贷款限制, 既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均衡政府税收收入, 又使炒房者将手中多余闲置的空房退回市场, 从而保障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健康发展。同时还应降低房地产转让环节和租赁环节的税负, 这样既降低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成本, 稳定房价, 又有利于鼓励将隐性租赁交易纳入正规市场, 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 从而增加税收收入。另外, 在对城市居民拥有的非自住性住房要征收必要的税赋时, 单一的征收房价税和面积税可能力度不大, 因此可以研究征收包括土地资源占用税、住房消费税、住房资源闲置税和住房交易超额利润税的组合税。通过以上税种, 足以在一定程度上集约土地资源、稳定地价房价、有效抑制富有人群的奢侈性住房需求和投机人群的投机性住房需求, 充分发挥我国税收的调节和杠杆的作用, 是经济市场更加规范、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指数研究院: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1.5万亿元.新华网, 2010.1.10.

[2]中国指数研究院:全国70个大中城市土地出让金累计达1.08万亿元.[EB/OL]新华网, 2010.1.10.

[3]房地产成本清单显示:各级行政部门的税费在当中占20%.[EB/OL]搜狐网, http://house.focus.cn/news/2009-07-27/721306.html.

[4]贾康《房地产税出台不可再拖》[J].改革内参, 2010, (22) .

土地改革模式 篇9

一、“湛江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统筹覆盖“城镇+农村”,惠及城乡居民

湛江市政府于2009年1月实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建立起城乡居民统一参保的全民医保体系。截至2009年11月末,全市已有85%以上居民参保,保险企业累计承担医疗保障责任2500多亿元。

(二)缴费拆分为“管理+经营”两部分,放大保障效应

在政府财政支出和个人缴费标准不变下,个人缴费85%继续用于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其余15%用于购买保险公司大额医疗补助保险服务,保障限额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3.5万元和6.5万元,服务范围扩大至城乡所有居民和多元化健康管理。

(三)推进“基本+补充”一体化管理,降低运行成本

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建立以基本医疗为主、大额补助为辅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保险公司参与基本医疗和补充医疗管理服务,对基本医疗和补充医疗业务进行一站式业务受理。

(四)实施“信息+资金”全程监控,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市社保部门、医保定点医院和人保健康的合作机制以及风险防范机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参保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监控,对定点医院采取“总量控制、按月预付、年终结算”的“三位一体”医疗风险控制。

二、对“湛江模式”的评价

(一)提高保险公司工作效率

商业保险公司,在经营时往往出现由于基层业务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导致的核保效率和质量的“双低”问题、理赔定损的不客观问题;由于理赔报批层级过多,导致违反法定理赔期的问题等。“湛江模式”是由政府主导、商业保险企业负责具体事务的一种模式,为了使与政府的对接、沟通和配合有效率,保险公司要提高其业务能力,更要思考如何正确解读政府文件、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缩减办事程序、如何从行政化走向市场化、如何在竞争的环境下谋求自身发展等问题。

(二)保险公司取得可观盈利

保险公司拥有庞大的资金规模、强大的投资实力、广泛的客户群体,拥有巨大盈利空间,但许多国有保险公司出险亏损,这是费用率过高、保费设计不合理、投保核保漏洞百出等原因造成。

在“湛江模式”中,保险公司首先通过部门合作,达到了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人保健康与湛江市各级社保部门协同工作,在各级社保部门办公大厅,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由人保健康向参保人员提供基金征缴、凭证审核、费用报销等各项服务;还设立了专线电话,提供医保政策咨询服务。此外,人保健康和社保部门共同开发医保管理信息系统,共享费用结算信息,共同完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统一政策、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运作模式,从业务上的合作增广至财务上的合作,大大降低了财务成本。

(三)合理的客户定位

2009年1月,湛江市进一步实现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并轨运行,将农民、城镇居民合并为城乡居民,建立了城乡统一参保的全民医保体系。在此期间,人保健康公司又中标承保了城乡居民医保大额医疗补充保险,使得人保健康与政府的合作范围从30多万公务员补充医保扩展到湛江市600多万城乡居民,“湛江模式”实现了一个巨大跨越。

“政府为主导”并不意味着“湛江模式”只能以“公务员福利”的形式使公务员受益。群体特征过于相似可能引发经营风险,导致保险公司的盈利出现较大波动,保险的功能就是分散风险,如果所有的风险单位都是一类群体,保险的社会功能就会非常狭窄。人保健康斥巨资培植客户群体的做法,不仅使他们在以后享有更大的盈利空间,也使整个“湛江模式”能够可持续发展。

(四)增强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

在中国,保险在社会救济方面发挥的作用太过弱小,一方面是由于全国总体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远不足以覆盖风险,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并不到位,导致保险发挥的功能过于偏向投资。而“湛江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做到了改进和突破。截至2009年11月,人保健康经办的医保项目覆盖湛江全市11个县市区,累计承担医疗保障责任2500多亿元,承保人数64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85%以上,提高保障范围。

“湛江模式”还强调管理、经营双管齐下的治理理念,放大了保险保障效应。在政府财政支出和个人缴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缴费档次的不同,湛江城乡居民的保额限额提高了数倍,人保达成了它的预期目标。此外,理赔之外的各项保险服务也在同步开展,丰富了保险的作用,增强了保障程度。

三、“湛江模式”的质疑与思考

“湛江模式”在推行的同时面临了很多质疑,一是湛江市把基本医疗保险中个人缴费的15%拿来购买大额补充商业医疗保险,以提高保障水平,被质疑违反了医保基金管理的规定。根据规定,新农合基金需“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实行基金封闭运行,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和利息全部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助”,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也只能“用于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

事实上,湛江市把城镇医保与新农合合并,本身即是一项创新。新医改方案提出“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因此,湛江市政府的做法并不违背医保基金“专款专用”的本质,符合国家新医改的大方向。

二是湛江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参保人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购买补充医疗保险,这种做法体现了当地政府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医疗保障改革的迫切愿望,却有强制保险之嫌。

事实上,根据美国医保改革经验,强制性医疗保险在所难免,从长远计,利大于弊。因为在强制保险的体系中,根据保险的“大数定律”,赔付率会限定在一个可接受、可预测的范围内,保费的费率水平也会趋于稳定。政府的干预,会减少保险公司从中牟取暴利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保费的上涨。

参考文献

[1]王梦云.关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有效融合的探讨:基于“湛江模式”的分析.投资与合作,20132013(6)

土地改革模式 篇10

一、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

1.含义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是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指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企业工作岗位的生产 (工作) 过程为基础,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基本意义是:结束传统学习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参与这样的被动学习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是学生, 教师扮演组织者与协调人的角色。学生接到工作任务后要按照7个步骤来完成任务, 分别是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建立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使学生的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最大限度地接近, 以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

2.实施与应用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 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和相关行业及其企业, 培养能够从事汽车检测维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本文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角度,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中的情境教学法谈谈体会。

(1) 情境的确定

学习情境内容讲究“必须、够用”,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情境是以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过程为基础, 再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学校的条件进行设定。如《轿车维护与检修》这门课程:

该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思路是改造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对具有学科体例的汽车维修课程进行分解, 抽出汽车维护和检修方面的内容, 去掉章、节、段结构, 根据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和典型轿车3万km维护周期及其作业内容, 结合汽车维修企业和“4S”店的轿车维护和检修作业的典型工艺和技术规范, 设计本课程的学习情境。

(2) 情境设置

汽车的维护、视情修理、性能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作业项目, 作为本课程校内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的载体。

一个学习情境含有多个子情境 (实训任务) , 在学习情境设计中, 例如《轿车维护与检修》课程除了必须做的轿车二级维护项目 (子情境) 之外, 还有根据送修车辆可能存在的故障和损坏程度而增加的视情修理项目 (子情境) 。这些教学内容的课时不计入本课程总课时之内, 而是根据实际选做的情况另外添加的。学习情境之间载体不同, 每个学习情境相对独立, 每完成一个学习情境就可以获得一项或多项技能和知识。

在做好课程标准之后, 还要针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对应地设计一份实训指导书, 主要告诉学生做每个任务的操作方法、流程和技术参数等。每一份实训指导书对应设计一份实训报告体例, 以便学生在做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完成原始记录及事后写出实训报告。

为了保障本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境和子情境按照教学实施的时序划分成课程单元, 进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般将2~4小时分成一次课, 设计一个课程单元, 每个课程单元含有1~2个轿车维护和检修作业任务。

首先要准确叙述本次课程单元的能力目标, 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 从文字上讲每次课都要设计一个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表, 其中要选定每个课程单元能力训练的任务, 确定每个任务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学生活动形式和时间分配。

教师先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式, 课程中必需的理论知识穿插在相应的工作过程中, 在学生动手做时, 教师规范学生的动作和程序。每位同学都必须严格按照本次任务的实训指导书中给出的工作步骤和技术要求, 动手做完规定的作业。

(3) 情境教学法案例

【情境】维护和检修离合器。

【工作任务】

以轿车车辆二级维护或3万km维护中的离合器维护为载体, 在汽车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情境教学。按照典型轿车离合器维护工艺设计了视检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连接、密封和检查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状况;视检储液罐液位、油质, 加注或更换制动液, 管路排空;用直尺检查、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踏板高度和工作行程等3个任务。

【能力目标】

1) 能检查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连接、密封和工作状况。

2) 熟知离合器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3) 能检查储液罐液位、油质, 加注或更换制动液, 管路排空。

4) 能检查、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踏板高度和工作行程。

【实践知识】

1) 视检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连接、密封和检查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状况。

2) 视检储液罐液位、油质, 加注或更换制动液, 管路排空。

3) 用直尺检查、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踏板高度和工作行程。

【理论知识】

1) 熟悉典型轿车离合器的组成及其主要部件构造。

2) 熟悉典型轿车离合器维护工艺。

【情境资料】

《维护和检修离合器》实训指导书及其空白实训报告。

【教学设备】

车辆、膜片式离合器总成实验台、制动液、打气筒、透明塑料管、容器、直尺、扳手、起子、钳子、棉纱等。

【项目小组】5~6人/组。

【学习计划】 各组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等步骤, 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各个流程。

【评价标准】

1)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学习情境里面的体现主要是同学们共同完成一项维修作业时参与程度和互相协作的关系。

2) 能检查液压制动系统是否漏油, 油管是否变形、损坏, 软管是否老化、起泡、磨损、破裂及其安装状态等, 视情维修或更换。

3) 能检查、调节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踏板高度和工作行程。

4) 能检修真空助力器、主缸、轮缸、制动压力调节器、制动器和轮毂。

5) 工作总结报告的内容和条理。

评价:形成性考核和教师点评。以实训报告的方式将学习内容交给学生, 例如, 维护和检修离合器实训报告。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1.建立仿真4S店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汽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中心, 主要是以汽车各系统或零部件为实体的学科实训场地为主, 教学设备主要满足了学生对汽车构造的认识、工作原理的理解、拆装检修技能训练, 但是对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的培养是有所欠缺的。其次, 由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社会经历欠缺, 对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的认知薄弱, 对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工作运作认知抽象, 这样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 有必要建立起具有鲜明工作特色, 并符合汽车维修实际情景的教学场所———仿真4S店, 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特色的实训场地,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也经历工作的过程。形成自身独有的工作经验及关键能力, 给企业输送更多高质素的职业人才。

2.实施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在汽车维修企业中, 汽车维修的实际工作过程是:发现故障———判断故障性质———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方案———维修质量检验———维修总结等一系列活动。这使得维修人员在行动过程中, 构建出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经验及工作知识体系。但是,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是以汽车系统结构认识、工作原理理解、汽车故障排除思维训练、汽车部件拆装检修为主的平行学科知识储备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经验及工作知识体系。

因此, 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应围绕企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设置教学项目, 通过在仿真4S店实训场所, 真实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指导学生掌握关键的操作技能、维修技巧及关键知识以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构建属于自身独有的工作经验及工作知识体系。

3.编写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材料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所以教师就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材章节讲授课程知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明确企业工作岗位任职要求的前提下, 按照相关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来编排教学材料,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 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材料。包括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单元设计、教材、实训指导书及实训报告。

基于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材料编排, 应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的特征, 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的行动知识体系进行编排, 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 避免编写出的教学材料只是工作过程的顺序而已。

4.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 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例如某院就与力帆集团进行校企合作, 开设“力帆出国预备生班”。为力帆集团海外生产企业提供一线管理者及技术人员。该班人才培养方案是由力帆集团与某院共同制定并实施。

除此之外, 某院还与珠海市珠光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 并开设了“珠光班”, 同时提供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 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 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 与市场接轨, 与企业合作,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5.建立评价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能停留在一维模式, 这样不利于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应建立三位立体的评价模式。

首先评价不再只有教师主导, 而是包括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

其次评价应冲破只对学习结果评价的藩篱, 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团队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作为考核。

最后, 不单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对学生的工作能力作出评价, 例如完成工作项目的方法是否合理科学、维修方案是否周全、操作是否符合职业规范等。

三、总结

改革“一行三会”监管模式 篇11

这有优势,也存在明显弊端,主要有:一是多头管理,监管效率低下。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监管部门较少对金融的风险状况和具体风险事件的处理进行合作监管,这为金融事件的处理等提供了暗箱操作的空间。

二是难以协调,监管缺位。虽然通过签订监管机构之间谅解备忘录和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形成了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但由于缺乏立法程序和相应的实施细则,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其发挥作用有限。

三是角色不清,职责不明。我国各个监管部门都充当着监管对象的“上级主管功能”和所有者的角色。凭借这种关系,监管部门可以直截了当地干预监管对象的内部事务,包括向其派遣管理人员。很多时候,说不清监管部门是从监管的角度还是所有者的角度施加影响,也难以检验其监管政策和行为的真正效果。

四是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我国现行“一行三会”都是部级机构,彼此互不隶属,难以整合有限的金融监管资源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外,这些监管部门还担负着促进各自行业的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这些任务,与金融监管的核心职能也具有内在的冲突和矛盾,导致各监管部门只关心所监管行业的风险,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无暇顾及。

目前,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推进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首先,应理顺金融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使其保持独立性。

从中国推动金融改革以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基本上都源于金融体系成为政府落实政策的一个工具。也就是说,金融企业承担着保持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这就使得大量的金融资源无法按照市场规则来配置。

我国国有金融企业在整个金融业中有很大比重,政府通过利用金融体系来实施广泛的政策目标。如政府要加快经济发展,国有金融企业则扩大信贷规模,这会导致信贷快速扩张,资产泡沫集聚,乃至通货膨胀上升。因此,我国要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理顺金融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促使其保持独立性,基于市场化目标来做出自主的借贷决策。

其次,建立金融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行使国有金融企业的所有者权利。

金融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理顺国有金融资产产权关系,统筹人权、物权和事权,统一规划金融战略,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国有金融资产的运行效率。届时,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所持中央级国有金融资产划拨至金融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央行也将逐步从管理出资人职责及部分金融监管职责中退出,而“三会”应当从出资人角色中逐步退出,集中行使金融监管职能。

再次,建立金融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测、预防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应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在现有金融监管部门的框架基础上,建立金融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于国务院,专司监测、预防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功能。

现在的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变成金融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下属部门,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央行仍然担任部分金融监管职能,即央行除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外,还负责监管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这样形成金融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与央行共同进行金融监管的格局。

建立金融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既可以把国务院从繁重的协调任务中解脱出来,又可以让金融行业监管部门专心致志地改善微观审慎监管,还可以清除目前金融监管部门之间以及与央行之间协调与信息共享的障碍,全面分析、监控所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企业、产品、工具、市场和交易行为。金融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还应有开发和建立宏观审慎的工具、标准、指标,并且对改善微观审慎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要求的职能。

(作者系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声乐教学模式改革 篇12

历来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都是教学的重点课程之一, 在不断改革探索和实践中, 高等师范声乐教学已打破传统一对一的单一授课教学模式从而转变为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只改变教学模式而不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 不去更新旧的观念, 仅靠授课形式的变化是不会产生创新和飞跃的。

1.声乐教学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声乐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 使之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 从学生的嗓音条件、理解能力等方面入手, 找到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方法。要重视学生在发声过程中的体验, 也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而不是以自己的方法、经验为核心。要与学生勤沟通、多交流, 让学生谈体会、谈感受, 然后反馈到教师并以此为依据, 来调整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许多学生在入学时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但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对路”, 导致学生学习被动, 无积极性, 以致产生不愿上声乐课的情绪, 只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发声, 而不去注重学生歌唱心理的发展, 不去探究学生的歌唱感觉与体验, 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课上缺乏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课堂氛围。这也是目前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尊重非专业的学生差异

非专业的学生存在差异就是承认学生发展中的独特性, 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特点, 鼓励非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好的发展。

在学校开展非专业学生声乐教学中, 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嗓音特点, 考虑教学的特殊性, 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条件和悟性是参差不齐的,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发音生理结构, 如:各人共鸣腔体的大小, 声带的长、短、薄、厚等都不一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案。以女高音为例, 就可分为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等, 每个声部的音色不同、音域到达的程度不同、适合演唱的曲目范围也不同,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 帮助学生找到各自最佳的歌唱音域与音色, 找到最能发挥每个学生演唱特点的作品。另一方面, 作为声乐教师, 一定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 要客观地去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学生的本质音色是什么, 而不是主观地要求学生去唱出老师喜欢的音色, 反而连自己的最佳音色也失去了。“以审美为核心,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 并使他们从中收益”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基于此, 音乐教师将为学生的发展承载巨大的责任。因此, 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声乐教学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3.合作性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教师与学生探索知识的活动过程, 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可以一起练习探讨声乐问题.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 教学不再是单向传授, 学生不再是教师复制出来的“统一产品”。在声乐教学中, 师生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接纳、相互理解, 课堂上轻松、民主、平等的氛围, 师生间良好的沟通等等, 都是声乐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4.舞台艺术实践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近几年来学校开展艺术实践舞台练习就是引导学生由被动体验转变为主动体验,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自我教育, 体验到舞台获得发展的一种成就感。这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 发展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其健康积极的人格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 每个月举行一次各种类型的独唱、重唱、等类型的音乐会、演唱会, 并进行现场录音、录像, 演唱完毕,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录像找到自己的优缺点, 以便指导自己的努力方向,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舞台实践中体验到获得进步的感觉, 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增加舞台实践能力, 从害怕、紧张、发挥不正常, 到不紧张、放松, 甚至超常发挥, 获得好成绩, 这是每个人所必经的歌唱实践之路。它可以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 从而充满自信地走上工作岗位。

5、声乐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合作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遵循培养人才的目标前提下,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高等音乐教育是音乐学与哲学、美学等学交叉的一门复杂的学科。它的宗旨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研究艺术与人、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的声乐教学模式的适用, 关键在于在于培养目标的层次和规格要求, 教学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教学中能够渗透多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围绕研究性教学, 应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 .从知识化教学到人性化教学

我们现在提出的研究性合作模式的声乐教学, 其中对课程的认识与研究经历了一条由知识化到人性化的认识发展, 也就是说, 现代研究性课程观是建立在对传统课程观不断改革与反思基础上的。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 这种人性化的课程观不同于知识化的课程观, 那种只强调课程知识本身的、完整、系统和权威性, 而忽视学生在声音训练时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可取的。而人性化的课程观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把学生的理解、感觉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这种建立在学习者本身基础上, 以学生为学习本体, 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态度, 突出声乐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经验相联系, 突出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联系的新型课程观, 是指导高等师范声乐课程改革建设的基本理念。

(2) .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能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提出新问题, 不断提出新的质疑。因为声乐教学的对象有着各不相同的缺点, 如:有的学生只有真声没有假声, 有的学生只有假声没有真声, 有的学生撑着嗓子唱, 有的学生挤着嗓子唱, 有的学生声音空、散, 没有力量.有的学生声音尖、亮等等问题, 所以很难设想能用一种歌唱训练方法去针对所有的声乐学生。20世纪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有多少歌唱者, 就有多少种歌唱方法”。这就是说, 教师的经验、心得体会必须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通过师生的互动、讨论、交流, 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找出真正适合学生自己歌唱方法的.通过声乐教学中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使师生有一个好的交流机会, 学生的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哲人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声乐教学这门具有不确定性的特殊专业, 教师的教学主导思想、声音概念、教学方法, 加上学生对声乐概念的认识、对声音的理解以及学习的态度, 决定了声乐教学的成败。如果教师心中的声音模式和学生追求的声音模式对不上号, 师生之间的感觉、认识不统一, 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当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自己的想法时, 哪怕是错识的, 也要鼓励。面对学生的提问, 不要马上肯定或否定, 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又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方案, 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好习惯。

(3) .让学生充分发现自身的优点

从学生自己的声音状态中找出符合声乐要求的好声音, 在练习过程中找到最佳状态时要多重复练习并牢记当时的感觉, 这样学习学生最容易理解, 也容易做对, 容易记住。这种做法的理论基础, 就是承认和利用学生自身在声音训练时各声区、各种字、音、技术掌握的不平衡性, 调动榜样的力量, 使学生整体歌唱技术得到提高。我们要以科学、民主、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立足于中华传统和现代音乐文化的根基, 汲取世界音乐文化的精华, 使学生获得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 同时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的。

(4)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精选音乐教材, 使教材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先决物质条件。2.巧妙地利用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心理因素, 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 引导学生与集体合作, 与他人合作, 并得到赞赏, 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3.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尤其是培养音乐志趣, 务必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乃是人类精神生活之必需的道理。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有些教师不耐烦学生的提问, 常说的一句话是“按我说的练就行了”, 使声乐教学师生关系出现许多问题。还有些教师出于自己对某种音色的偏爱, 不管学生的本质音色特点, 而硬要学生去唱出教师喜欢的音色, 结果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 不但使学生丧失了自己原有的声音特点, 而且教师希望得到的声音也没有训练出来。

总之, 高校音乐教育应将音乐置于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下审视, 使大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认识、理解事物, 从哲学、历史的高度认识音乐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重要价值。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使我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音乐教育这个学科的崛起经历了百余年几代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它必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 作为高等教育的声乐教师, 我们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敢于实践, 勇于创新, 才能把高等教育的声乐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意大利]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108页。

[2].陈玉琨、程振响《研究性学习概论》,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

[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

上一篇:习惯培养是育人的关键论文下一篇:抗代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