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低碳城市建设(共4篇)
湖南低碳城市建设 篇1
一、湖南省建设低碳城市的优势
1. 风电产业集群正在三湘大地崛起。
目前全省风力发电厂建设方兴未艾, 2003年城步县委、县政府及南山牧场开始建设的南山风力发电厂是湖南省开发的第一家风电场, 南山牧场多数地方都可以安装风机, 风力资源可开发近30万千瓦, 是全省最理想的风电场所。此外, 2008年元月临湘市与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黄盖湖风电场建设动工;2010年10月20日, 株洲县政府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 由后者投资25亿元, 在该县修建一个风力发电厂, 建设装机容量200兆瓦的风电机组。项目建成后, 预计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
2. 长沙和株洲的低碳城市建设和实践已初见成效。
长沙从能源入手推动低碳发展。目前长沙已启动低碳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实施新增项目能源审核制度。示范城创建工作从大河西先导区先行先试, 将“能评”纳入项目立项审理批程序目录, 放至与“环评”同等重要的位置, 工业项目成“能评”重点, 实施“能评”制度与淘汰落后产能有机结合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目前, 先导区已经完成了坪塘老工业基地的13家高污染企业的关闭。株洲也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实现低碳转型。一是倡导低碳理念, 广泛宣传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二是开展低空污染防治三年的行动全面推行电动化的行动计划;三是大力推进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
3. 已出台了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
湖南作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 已颁布实施了《湖南省节约能源条例》, 编制出台了《湖南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湖南省节约能源“十二五”专项规划》,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湖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湖南省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 为湖南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4. 湖南高新区具有低碳发展的聚集优势。
湖南拥有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国家高新园区、产业基地等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高新园区和核心区域, 承担着建设湖南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的重大历史使命。这些核心区域积极进行生态型园区建设, 推动低碳产业链条集聚, 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
二、湖南省建设低碳城市的不足
1. 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 服务业比重较低。
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 全省工业重型化趋势仍很突出, 高耗能行业占比仍然较大。2009年, 全省轻工业比重为32.8%, 比2005年下降2.4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为67.2%, 比2005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5.5%, 分别比湖北、安徽高2.7个和8.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医药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规模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仅为2.2%和1.2%。2009年, 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9%, 比2005年下降2.8个百分点。这与劳动力比重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变化情况极不相称。此外, 湖南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 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不高, 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发达地区都存在较大差距, 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
2. 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化石能源比重仍然过高。
2006年湖南全省煤碳资源总量为41.42亿吨, 约占全国的0.08%, 而同期湖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84%, 可见湖南人均煤碳资源量是非常低的, 而且煤种构成不理想, 无烟煤所占比重为71.5%, 烟煤仅占28.5%, 焦煤更为短缺。这一特征, 决定湖南烟煤产量低, 须依赖外省调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更加匮乏, 完全依赖外源。到目前为止, 湖南省境内尚未正式发现油气资源, 所有原油和天然气均需进口或从省外调入。2007年, 全省从省外调入原油451.72万吨, 进口原油201.78万吨;从外省输入天然气5.84亿立方米。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存在能源安全问题, 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带来了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等后果。
三、湖南省优化能源结构、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
1. 规划引领, 从战略高度规划低碳城市发展, 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
目前, 湖南虽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但还未明确提出发展低碳城市的目标与工作举措, 需要根据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与省情特点, 尽快制定“湖南省低碳城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进一步系统研究, 明确低碳城市建设的工作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机制等, 重点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是要把低碳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和生态功能区建设相结合, 努力打造“生态湖南”。二是要把低碳城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大力推动新能源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 建立低碳产业体系。三是要把低碳城市建设和节能减排相结合, 运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传统产业节约和替代石油等传统能源消耗, 改变碳排放密集型发展模式。四是要把低碳城市建设与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开发相结合, 以引进先进的碳捕捉和封存技术为重点, 不断增强湖南碳减排和固碳技术支撑能力。
2. 理顺组织机制, 切实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
为了统筹全省低碳城市建设, 建议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或者省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增挂省低碳城市创建直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由政府行政长官任协调小组组长, 牵头负责低碳城市发展的各项工作, 审批专项创建方案, 协调建设重大问题:成立低碳城市规划小组, 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对低碳城市进行高起点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自始至终贯彻低碳理念, 研究全省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组建高层次的专家咨询机构, 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政策。
3.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产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 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 中国需要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 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 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 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 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 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不断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改造和升级零售、餐饮、生活服务等传统服务业,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业、软件信息产业等资源能源消耗少的现代服务业, 促进低碳服务产业的发展。
4. 发展清洁能源, 改善能源结构, 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政策支持。
尽管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依靠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完成工业化, 但面对气候变暖的现实, 各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 并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湖南也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加快发展核电, 广泛应用世界先进的核电技术, 加快益阳核电站的建设进程, 积极谋划衡阳等后续核电站的建设。在城市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供热水工程, 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 积极扶植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着力加强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燃料电池、生物质能、风能、地热和沼气等的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积极接纳省外电力输入,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 不断提高替代能源在全省电力工业中的比重。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财政补贴、税收、土地和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陆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垃圾发电、地热能等的开发与规模应用, 积极探索海上风能、潮沙能、海水温差能等能源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逐步建立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多元消费结构。同时, 发挥湖南省畜牧业发达和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 重点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 (热) 工程、秸秆秤发电工程、秸秆压块成型燃烧等生物质能项目的实施。加快农村、农业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扩大农村非碳基能源消费比重。
5.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 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 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 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 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 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 这是由湖南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 切实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应持续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 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推进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节电等节能项目建设。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鼓励企业技术改造, 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鼓励并扶持专业节能服务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摘要:提高能源高效利用, 发展绿色GDP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湖南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发展低碳的相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战略高度规划低碳城市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改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 倡导低碳消费模式, 形成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湖南省,低碳城市,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李军.青岛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研究[J].管理学家, 2011, (4) :291-292.
[2]朱峰, 王庆.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理论学刊, 2010, (3) .
[3]林宏.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省的建议[J].政策瞭望, 2009, (8) .
[4]刘学敏.低碳发展之路需要经济和能源结构双重转型[J].中国科技投资, 2009, (7) .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 2009, (8) .
[6]朱有志, 罗波阳, 方向新.低碳崛起:湖南科学跨越的新路径[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7]刘志林, 戴亦欣, 董长贵.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6) .
[8]辛章平, 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 2008, (4) .
湖南低碳城市建设 篇2
随着英国2003年明确提出低碳经济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从不同程度上探索低碳发展的道路。但是,低碳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践行主体的行为选择。政府和市场(包括企业和公众),作为实践低碳发展的两大主体,其主体行为都具有两面性——低碳选择与非低碳选择,他们的行为也就直接影响着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与效果:政府在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的选择,企业在利润增长和生产方式的选择,公众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选择,都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低碳发展的成败[1]。换而言之,发展低碳经济主要取决于政府推动低碳经济的力度与政策、企业的低碳生产与低碳产品的推广、全民的低碳生活意识与生活方式,即各个主体的低碳发展能力。
1 经济活动主体低碳发展能力界定
由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行为选择具有两面性,当主体选择低碳行为方式时,其行为就会促进低碳经济的正向发展;反之,当主体选择非低碳行为方式时,其行为就会阻滞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朝反向的“非低碳”方向发展。 所以,基于对主体行为的分析,本文提出主体低碳发展能力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政府与市场这两大主体对促进低碳经济正向发展所具备的现有条件和禀赋。
2 经济活动主体低碳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2.1 构建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主体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所具备低碳发展能力的客观评价,其构建要根据主体本身现有条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贡献程度,换而言之,就是主体现有条件与低碳经济的正关联程度,某主体现有条件越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则它的低碳发展能力越强,所以我们选择正关联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1) 政府低碳发展能力的关联因素——政策环境
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来说,政策制度起着指令性、指导性、指引性的重要作用,政府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也就直接体现了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力度和决心。
政府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宣传与普及低碳经济知识;制定并执行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低碳经济技术标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低碳的发展战略规划、资源和能源价格机制、排污权交易制度和市场、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和资源节约机制[2]。政策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贡献作用,所以政策环境与政府低碳发展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那么,衡量政府低碳发展能力就是测评政府是否已经建立和完善并执行了这些低碳经济政策和制度。
(2) 市场低碳经济发展能力的关联因素
①能源利用
能源利用情况是衡量企业低碳生产的一个标准, 相应的能源利用技术、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结构紧密相关,能源利用效率受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的约束, 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能源总消耗中的比重,决定了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效率和数量,决定了农村地区沼气的开发、建设和利用力度。能源利用技术水平越高,能源利用率就越高,在一定的生产规模下所需能源和碳排放量就越少[2]。所以能源利用与市场低碳发展能力之间也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呈正相关关系。
②产业结构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其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能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低碳产业转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低碳产业就是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根据产业结构的宏观构成,按照不同产业结构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低碳化,构建低碳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3]。因此, 低碳产业体系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低碳产业体系健全、低碳技术先进、低碳产值占比大,则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高,否则,低碳经济发展的程度就较低[4]。
③消费方式
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要体现为消费活动,因而一切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在根本上都是受到全社会各种消费活动的驱动[5]。低碳消费方式是消费者根据低碳的消费理念,选择低碳消费品的一种消费方式,是一种消费结构低碳化的生活方式,是低碳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的生活方式。市场上提供的低碳产品越多,公众的消费观念低碳程度越高,则消费方式的低碳程度就越高,市场低碳发展能力就越强,就越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目标,所以消费方式的低碳度与市场低碳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2.2 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以上不同主体关联因素的分析,选取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分别构建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的低碳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表2)。
(2) 指标标准值(理想值)
指标标准值具有相对性, 目前也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标准。 再加上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其发展 具有阶段性特征, 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中国家, 与处于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发达国家相比, 不 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会导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所以就更加没有 “一刀切” 的国际标准。 因此, 本文的指标标准值得确定, 是采取文献法和德尔斐法, 一部分是 借鉴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 一部分是立足我国国情, 根 据各省(直辖市)目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20名专家对各指标标准值的赋值或评价, 再以平均值或评价值为基础得出指标标准值。 确切地说, 这里的指标标准值是 20位专家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各个主体行为的心理期望值和主观评价值, 或者说是理想值,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另外,理想值是依据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而确定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理想值要随之加以调整;同时又由于具有一定的期望性、标准性,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指标理想值又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引导性和方向性,有可能成为各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衡量标准或追求目标[2]。
(3) 权重
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对各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 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是整个方法的核心环节。 确定指标权重虽具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但由于各指标对低碳综合水平的作用和影响程度不同,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将使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指标权重确定是比较复杂的,本文采取德尔斐法依据20名专家对各指标权重赋值,再以平均值为基础得出指标权重[6]。
2.3 经济活动主体低碳发展能力定量评价模型
(1) 指标赋值
指标赋值是相对指标标准值而赋予的分值, 参照指标标准值,采用专家百分制打分法。 首先,根据项目组的调研结果和指标体系评估政府与市场主体的现有条件或禀赋, 再对比标准值给该项指标打分赋值, 最后取平均值。
(2) 总评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指标赋值,主体低碳发展能力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量化计算:
式中:P——主体低碳发展能力,且0≤P≤100;
Mi——各项指标赋值;
Qi——指标权重系数;
i——指标序号。
根据计算值,将主体低碳发展能力划分为4个层次:
①当80≤P≤100,能力评价为强;
②当60≤P<80,能力评价为一般;
③当40≤P<60,能力评价为弱;
④当0≤P<40,能力评价为很弱。
3 湖南经济活动主体低碳发展能力评价
3.1 湖南政府低碳发展能力评价
湖南借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在2009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2010年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 “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7,8,9]。 这两次重要会议的召开与决定, 正式标志着湖南启动了低碳经济的试点工作,为湖南发展低碳经济正式拉开了序幕。在随后工作中,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技术标准、战略规划和普及宣传上推出了大量实质性举措。《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就为发展低碳经济明确了具体的方向和措施。
《规划纲要》关于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方面明确地量化了低碳的相关指标:到2015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8.5∶42,森林蓄积量4.74亿立方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6%和1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减少8%,氮氧化物、氨氮排放累计分别减少1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减少8%~10%,铅排放量减少10%,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市州城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
《规划纲要》提出,政府要实行政府投资向结构调整和“绿色增长”倾斜,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采用技术性节能、制度性节能和10大重点节能工程等重要手段节约能源使用;大力倡导文明、绿色消费,强化全社会节约环保意识,鼓励购买使用节能环保型产品。
除开《规划纲要》,2007年印发了《湖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004年颁布了《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地州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和保障,如《长沙市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等,这些都为湖南发展低碳经济指出了方向,提供了最有利的政策条件与制度条件。
但就现有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来看,目前还缺乏一套健全完善的低碳经济政策、法规和体制,尚未建立覆盖全省的节能监察体系[10],政府在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工作上做得还不够,还不能有效示范低碳榜样。
综合政府现有举措和不足,结合专家现场打分,得到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主体政府能力评价的各项指标值及综合值,如表3所示。 目前,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府能力估算评分为69.6分,评价等级为一般。
3.2 湖南市场低碳发展能力评价
根据调研数据和《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湖南统计年鉴》的参考数据,可以计算出二级指标值和标准值的估值,如算得全国单位GDP能耗的平均水平为0.81吨标准煤/万元,标准值为低于20%,即0.65吨标准煤/万元,测算湖南省单位GDP能耗的平均水平为0.93吨标准煤/万元。 限于篇幅,其它指标的计算就不一一赘述。 这些实际估值与标准值为现场专家打分提供依据,最后平均现场专家打分,逐项估算各分项的评分,如表4所示。目前,湖南市场低碳发展能力估算评分为69.7分,评价等级为一般。
整体上来看,湖南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企业能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消费方式等方面的低碳发展禀赋和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的培育和加强,但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方面, 2010年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7∶46.0∶3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62.3%和34.2%,明显呈现“二三一”格局。尤其是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5%,贡献率为56.1%. 可见湖南的工业比重较大,是全省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结构技术层次整体较低[11]。2010湖南百强企业中, 制造业企业占46家,总营业收入超湖南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一半[12]。2010年度湖南省私企百强中,多集中于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58家,建筑业10家,从事第三产业入围榜单的企业相对较少[13]。 可见,湖南第二产业比重大且还呈逐步提高态势,表明全省经济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级化还处于较初级阶段。
能源消耗方面, 湖南是人均能源匮乏的内陆大省, 一次性能源尤其缺乏, 常规一次能源只有煤和火电, 全省能源消耗总量一般每年在一亿吨标煤以上,一次能源自给率仅为57.24%[1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目前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还很低,具有很大潜力[14]。湖南的发展基本上还是走着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和道路,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大,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较低[15],规模工业企业能耗消费结构比较单一,能源消费以高污染、高排放的化石燃料——煤炭和电力为主,对其依赖程度 非常高,对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才刚起步。湖南2010年度百强企业中, 按营业收入排名的前十五大行业主要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能源、矿产等传统重工业领域[12]。2010年,湖南全省消费能源14852.24万吨标准煤。其中,煤品燃料、油品燃料等高污染、高排放的化石能源,消费量合计为10989.8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74.0%,但消费增幅有所下降,低于同期的全省能源消费增幅13.9个百分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等新型清洁能源消费量合计为1936.32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量比重为13.1%,高于同期的全省能源消费增幅45.8个百分点[16]。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湖南大力提倡使用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目前,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新型清洁能源消费增长加快,煤炭和油品燃料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幅趋缓。
企业能耗方面,湖南工业生产中的高耗能产业和高耗能规模企业所占比重很高,全省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6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9个行业,占到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90%. 2010年,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20.7%,比全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快7.2%. 工业增长对高耗能行业的依赖度依然较高,高耗能行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1%. 高耗能行业个数占全部大类行业的15.8%,但高耗能行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4.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6%[17]。从发展趋势来看,高耗能行业产值及能耗增速相对放缓。2010年,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94%. 2011年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7.3%,比规模工业增速低3.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能源消费3330.08万吨标准煤,增长9.1%,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4.8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耗能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7.2%,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6.0个百分点[18]。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2010年湖南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2.3%. 2010年度湖南百强企业中,仅有16家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产业,而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零分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营业收入为681.79亿元,仅占到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10.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产总额为1004.71亿元, 仅占到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的12.8%; 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利润额为60.48亿元,占到百强企业利润总额的20.2%[12]。从发展趋势来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高。2011年上半年,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4.9%,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增速达33.6%,比规模工业增速快13.2个百分点。
生活消费方面, 一直以来, 湖南人重视消费, 消费信心指数较高,消费市场活跃,同时也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经济一直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2009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75亿元,增长19.3%。2010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5.26亿元,增长19.1%,其中汽车类零售额423.17亿元,占零售总额的7.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19.18亿元,占零售总额的2.06%. 这种消费现象,一方面说明湖南目前的主要消费方式还停留在非低碳模式上;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活跃的消费市场为湖南践行低碳消费提供了信心、动力和基础。其一,湖南人目前还比较注重面子消费,追求便捷消费和奢侈消费。以汽车为例,全省汽车类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例最高,至2010年年底,全省民用车(汽车、电车、摩托车、拖拉机、挂车和其他类型车等六类车)拥有量为677.41万辆,比2009年年底增加94.16万辆,增长16.1%;全省民用轿车拥有量达到100.13万辆,增长32.8%,在各类型载客汽车中增长速度最快。其中省会长沙每100人拥有汽车9.8辆,拥有私家汽车8.6辆,其中私家汽车占到了全市机动车总数的57%,高于苏州的48.7%和武汉的40.2%. 其二,居民对低碳消费的认识不深,以至于低碳消费意识不强。低碳消费其实就是要求减少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但湖南大多居民在消费生活中还普遍存在几个认识的误区:①低碳消费降低了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②低碳节约消费与国家刺激消费相冲突,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消费节约与否纯属个人偏好问题[7]。其三,湖南本土低碳消费品不足。低碳消费品的主要内容就是节能产品。但是,湖南节能产品市场上属于湖南本省企业生产的节能产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不足。以最重要的建筑节能产品为例,在湖南省建筑产品生产企业中,有很多著名钢材、铝材和玻璃生产厂家,但在节能建筑产品市场上,很难看到“湘军”的身影[7]。
4 结论
从以上论述来看,我们认为:主体低碳发展能力就是经济活动主体在促进低碳经济正向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现有条件和禀赋,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两大重要因素,主要受政策环境、能源利用、产业结构、消费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影响。据此观点,我们构建了主体低碳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并以湖南省为实证评价了湖南省政府与市场这两大经济活动主体的低碳发展能力,评价结果显示:目前,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府能力估算评分为69.6分,评价等级为一般;市场能力估算评分为69.7分,评价等级为一般。综合两个方面来看,湖南发展低碳经济的整体能力还处于一般水平,还需在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加强低碳经济的培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两个主体能力的评分几乎相等,这说明湖南的政府与市场在发展低碳经济进程中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主体角色处于非常同步和匹配的地位,这为湖南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协同”基础。
摘要:政府与市场是经济活动的两大主体,那么,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政府与市场的低碳发展能力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两大重要因素。本文界定了主体低碳发展能力,构建了评价主体低碳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并据此评价了湖南省政府与市场这两大经济活动主体的低碳发展能力,评价等级为一般。结论显示湖南发展低碳经济的整体能力还处于一般水平,还需要在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培育工作。
湖南低碳城市建设 篇3
低碳农业, 是指在保障社会需求的前提下, 通过科技、政策、管理等措施节约资源、降低投入、减少排放、控制污染, 提高资源的利用与转化效率、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碳汇能力, 实现生产全过程直接、间接排放温室气体最小化的农业生产系统。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新的能源结构, 发展低碳技术、产品与服务, 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与清洁的能源结构, 关键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低碳农业具有经济性、技术性与目标性三大特征。有机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绿色消费观为导向, 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 以高效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联系为主要发展方式, 把高效农业与生态 (有机) 农业结合起来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
低碳农业注重生产过程的资源利用, 更注重生产过程的环境节约与保护;有机农业涉及食品安全的范畴, 低碳农业则未涉及相关内容;有机农业在相关产品方面有一定的质量检验标准, 低碳农业的低碳产品则无固定检验标准;有机农业相比于低碳农业更依赖政府的支持。其相同点主要在于都提及能源节约问题, 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农业生产的高效率, 生产环节的某些具体做法类似, 都需要较高的农业科技支持。从以上可以看出, 低碳农业相比于有机农业其定义更加科学, 内涵更加丰富, 政府在这其中干预更少, 对科技发展水平的要求更贴近现实, 在金融市场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社会福利水平不仅不会下降, 反而会提高, 在实际可操作方面低碳农业更强, 因此低碳农业在现实中将获得更多的支持。
二、农业低碳化模式的机制构建
1、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低碳化的辩证关系
所谓农业产业化,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 通过改变组织方式、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 进而削弱农业自给性, 加强商品性与市场性的发展过程。低碳农业产业化, 是指以农业产业化的形式来发展低碳农业。以产业化形式来实现低碳化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有利于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在产业化中实现低碳化主要表现在: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实现农村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本收益率,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与小城镇建设相互促进, 新的农业引致的需求将会促进地区经济部门升级换代;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 帮助地方吸纳人才, 缓解甚至扭转我国基层空心化的局面;有利于改善地方财政状况, 活跃当地经济。
另一方面, 农业低碳化也需要农业产业化相配套。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提供低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规模经济, 才能大规模应用先进技术;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开拓出低碳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相对广阔的市场;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引起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 获得足够多的支持;只有农业产业化, 才能在减排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避免不必要的无谓损失。
因此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低碳化, 农业低碳化也离不开农业产业化, 二者辩证统一。只有在明晰二者关系的前提下, 才能更好地发展低碳农业。
2、农业低碳化模式
低碳农业产业化要实现最快最好的发展, 不仅需要一个方面因素的支持, 而且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在低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 各因素在不损害任何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 还存在优化的可能, 就还存在着帕累托改进。而这里的改进主要是指政府履行其经济建设与公共服务职能, 用法律、政策、信息公布和引导的手段影响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假定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一个竞争性很强且不同于完全竞争的市场, 其参与者数量众多, 每个参与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产品基本无差异, 但进出市场是有门槛的, 市场信息也是不完全的。该模式可概括为政府—要素—市场模式, 即以生产者为市场主体, 政府通过改善要素与市场条件来影响生产者与消费者, 并最终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结果的模式。政府—要素—市场模式比较直观地介绍了低碳农业产业化发展, 政府与要素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要素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均揭示他们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不可割裂开来看待, 但政府政策会影响着市场与要素的配置状况。
3、农业低碳化模式的构建要素
(1) 低碳金融和碳税的内外联系。在该模式中, 低碳金融是低碳农业产业化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经济行为主体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损失, 即负外部性, 个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另一方面给社会带来该行为主体享受不到的福利, 即正外部性, 个人边际收益低于社会边际收益。第一种情况会使社会总福利减少, 第二种情况由于该行为主体得不到额外的补偿, 所以其实际发生的行为低于社会所期望的行为, 社会总福利也未实现最大化。在低碳经济中, 有些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碳数量较多, 为此使全球温室气体量过多, 让全球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但并未为之付出排碳的代价;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改良生产环节, 使排碳量低于平均水平, 为社会带来额外的福利, 但社会并未因其减排而给出额外的补偿。当出现这种情况时, 依靠市场是解决不了这种损害的, 即所谓“市场失灵”, 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解决这一问题。庇古认为, 通过征税和补贴来解决, 科斯则认为可通过产权交易的方式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常情况下,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农业碳排放限额和征收碳税等办法把这些成本内部化, 借此对农民的生产决策实施影响。通过征税, 提高高碳产品价格, 加重高碳生产者和高碳消费者的负担, 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在保证物品质量高的情况下, 迫使市场优势向低碳化生产和低碳消费转移。通过制定碳排放限额, 鼓励农民以团体的形式加入碳交易, 规范碳交易程序, 依靠碳交易市场这个平台, 使交易成本减少,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农业科技与经营人才的内外联系。低碳农业产业化具有高技术含量、专业性和集约化的特征, 这就决定了在低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懂技术、善策划、会经营并熟悉本地情况的农业技术人才的加盟。而现实中, 由于农业技术工作收入低、工作辛苦、生活质量不高、工作地点偏僻等原因, 导致农业技术人才缺乏, 农业技术的普及难度大, 低碳经济难以发展。农业技术人才带来的不仅是低碳减排技术, 更带来了经营理念、经济市场信息和社会关注的目光。唯有拥有较高的技术和众多的农业科技人才, 企业才能在低碳经济产业化上跨出从理论到现实的重要一步。
(3) 小城镇建设的内外联系。小城镇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城镇建设的问题, 它还涉及了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流动、资源集聚、经济产业布局、政治资源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小城镇建设化自然村为建制镇, 促使人口集中与土地流转, 避免了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分布分散的情况。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 小城镇建设唯有资源集中才能实现低碳农业产业化, 带动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维护社会稳定。
(4) 农村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低碳农业的产业化离不开农村合作组织的服务, 通过这一组织可以有效保护农民和农业工人的利益, 促进低碳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农业, 小农经济不再是世界的主流, 低碳农业产业化追逐的就是规模经济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单个生产者在市场中未免势单力薄, 由农村合作组织来提供信息与服务, 是必要的。
三、衡阳低碳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1、衡阳低碳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总体而言, 当前衡阳农业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公司型农业企业的发展势头不错, 但与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其大多农业产业化企业没有体现出低碳化的趋势, 究其原因主要有:农药喷洒与化肥施用不科学, 基本上以经验为主;传统锄草等低碳农业方式逐渐被喷洒锄草剂取代;山塘、水库年久失修继而逐渐被灌溉取代;薄膜大量使用改变了植物的自然生长周期。总而言之, 衡阳低碳农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
2、衡阳低碳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建议
(1) 破除体制障碍以促进衡阳涉农学校规范有序发展。对现有农业技术学校和涉农专业进行规范, 使其发展更为有序, 加大扶持力度,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从而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对现有农业技术人力资源进行综合, 将地方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技站和农经委的资源合五为一, 使其在扶持低碳农业产业化方面技术力量更雄厚, 科研水平更高。
(2) 规划并逐步推进衡阳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政府、各方主体长期投资和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政府应该对全国农业资源、农业人口分布、地区农业技术水平、农业资源利用的条件和农业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普查, 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资源与发展信息系统, 进而推进小城镇建设, 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是衡阳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衡阳是一个农业与人口大市, 小城镇建设涉及多边利益, 唯有谨慎规划才能维护农业、农村的稳定。
(3) 规范衡阳碳交易市场。衡阳当前需要对农业生产方式碳排量进行调研、规范与标准界定, 根据农业资源所有与使用情况, 在将来条件成熟时发放可交易的排碳许可证, 依靠碳交易市场来调控农业碳排量水平, 使采用了先进技术和科学生产的农业生产者获得额外的补偿, 使高碳生产者与消费者受到惩罚, 以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设置低碳交易专项基金, 吸纳社会资金, 增加低碳农业投资, 帮助低碳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扩张。
(4) 加强对衡阳低碳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引导。衡阳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市场信息, 制定低碳农业产业规划, 对低碳农业产业化实现方向引导, 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无谓损失;通过碳税实现价格调控, 价格作为市场信息也会反馈给消费者;通过公布市场价格水平、其他地区低碳农业产业扩张水平、市场供给与需求价格预期, 帮助生产者规避市场风险;对消费者在消费方向上实现全方位影响, 教育、公益广告、标语、讲座、报纸、网络都是有效方式。
摘要:本文在低碳农业内涵界定的基础上, 指出了低碳农业是有机农业的发展, 并建构了促进低碳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分析了此模式各要素的内外联系, 提出了基于衡阳低碳模式的农业产业化对策。
关键词:低碳农业,碳交易市场,外部性,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谢琼瑶:低碳农业——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6) .
[2]柳翠菊: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途径探析[J].中国产业经济, 2010 (7) .
[3]邓子基:低碳经济与公共财政[J].当代财经, 2010 (4) .
[4]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0 (7) .
[5]马晓春、宋莉莉、李先德:韩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启示[J].农业技术经济, 2010 (7) .
湖南低碳城市建设 篇4
成立于2012年的创化是一家高起点、高要求的创新型企业, 它以长沙高新区为依托, 集合了一批高学历或高级职称的高级人才, 他们因为“创化环境, 美好生活”的共同目标走到一起, 是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年轻队伍, 一直致力于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研发和推广, 并换来了十几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二十几项实用新型专利。
高效换热器及实现中央空调采暖制冷一体化热源塔技术
创化以先进的科技理论为基础, 敢为人先, 通过多年努力, 突破性地研发出多种高效换热器和高效热能回收技术;独创引领行业技术的热源塔技术, 可从空气中获取巨大的水汽潜热与显热, 并且不受纬度和湿冷空气影响, 并显现出这一技术的优越性。因为该技术采用空气换热器轮流化霜, 而主机无须停机或待机, 都可以一直源源不断地为房间提供热量, 这不耽搁制热时间, 不影响采暖温度, 化霜时主机继续制热工作, 而且化霜的热能来自空气中的热能, 这不只是对保护机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大有裨益,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最大化制热化霜控制方法。他们还发明了微通道逆流蒸发器与冷凝器, 不仅适用于小规模制冷或制热, 而且可以实现大规模制冷制热时采用微通道逆流换热技术。当今微通道换热器在空调领域里无法实现逆流换热方式, 也只是采用错流方式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也很难实现规模化制冷制热, 因为空气换热系数比水的换热系数要小得多, 用于和空气换热的微通道蒸发器和微通道冷凝器是难以比及采用液体进行换热的微通道蒸发器及冷凝器的。作为他们制冷采暖空调系统所研发的核心技术之一的微通道逆流蒸发器和微通道逆流冷凝器不仅体积非常小, 而且换热效率非常高, 极大提高了机组整体性能, 加上可代替现行空调末端的板翅式逆流细通道表冷器与散热器, 由此形成三大核心技术内容, 必将形成当今世界先进的、高效的制冷制热空调整体技术。若采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以迎合微通道耐高压特性, 它将会颠覆现有采暖空调之现状。因为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它是非常环保的制冷剂, 再加上其优良的热力学特性和较高的冷凝温度, 并与逆流微通道水冷式冷凝器相结合, 这就开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二氧化碳制冷空调新时代, 同时也是开创了微通道换热器规模化应用的新时代, 而且可以真正实现大规模的采暖空调与大规模制冷空调一体化, 使锅炉采暖成为历史, 并辅之以廉价的卫生热水生产, 从而达到最大平均制热量控制化霜的目的。这不仅可以节约能源, 还可以节约水资源, 可以实现真正放弃锅炉采暖的传统, 这对于缓解环境压力, 消除雾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司总经理刘小江对公司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信心满满, “从换热器项目、提高火电厂和核电厂发电效率的项目、高效率海水淡化技术, 再到一种高效热源塔制冷一体机的研制, 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技术比较优势明显, 且原创性非常强。”
目前, 人类所使用的能源有80%以上是需要通过热能进行转换的, 而能量转换过程不可或缺地需要利用各种换热器。换热器在许多行业和许多领域都会见到它的身影。从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电器产品到工业生产它无处不在, 可见换热器是节能减排最为关键的设备。创化发明的高效换热器, 在换热器行业具有领航意义, 它不仅高效而且坚固, 其坚固性可与管壳式换热器相媲美;其高效性超过了板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
该技术应用范围广泛, 不仅可以应用于小规模换热领域, 如家用空调。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大规模换热领域, 如热电厂、核电厂、石油化工等所需换热工艺中。它将我国节能减排首席科学家过增元教授所研究发明的场协同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创造性地发明了蜂窝逆流式换热器和板翅式逆流微通道或细通道换热器。它吸取了现有微通道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所长, 结构紧凑, 采用了微通道和细通道的结构形式, 同时也吸取了板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优良特性, 尤其在流体分配技术上对于其他各类换热器来说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该技术可以做到换热器内部每一细小通道的流程和阻力是相等的, 从而使换热器横截面流速均匀一致, 在逆流换热情况下使温度梯度场与流速场的余弦夹角趋于零, 使得换热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实践证明了场协同理论的正确性, 创化有力地把这一理论应用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他们开发的一款板翅式逆流细通道散热器, 在相关检测机构进行了相关数据检测, 检测结果让所有在场专家同仁们为之惊叹, 该领域里有多少科技工作者为之奋斗了一生都很难做到把换热器换热效率提高10%, 而创化能够做到几倍地提高确实难以让人相信。当今高性能的散热器一般是很难超过80w/℃·m²的。而湖南创化所发明创造的板翅式逆流细通道散热器居然可以实现300w/℃·m²以上的换热系数。若能推广开来, 可为我国减少十几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节约标准煤数亿吨。减少一半以上的我国雾霾天气发生率。
创化发明的多个高性能的换热器必将会开创换热器行业一个新时代, 可应用于轮船飞机、汽车水箱和空调、轻纺造纸、电力生产企业、电力能源输送、机械冶炼、医药化工等各领域。用于汽车中冷器可以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市场前景不可小觑。
在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 汽车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带来了大量的汽车尾气排出, 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目前, 涡流增压发动机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强的动力, 原因之一是其燃烧效率更高。降低进气温度是提高燃烧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数据表明, 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 增压后进气温度每降10℃, 发动机功率可提高3%-5%。中冷器的作用是降低发动机中空气的进气温度, 以提升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只是现有中冷器采用的是错流换热的换热方式, 并且是空气对空气进行换热, 其换热效率相对空气和液体换热效率要低。
由于逆流换热有较大的平均温差, 换热效率高, 水的吸热能力也远远大于空气。于此, 创化推出了一种可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 并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及方法通过提高发动机进气密度、降低进气温度, 提高了发动机做功效率 (10%以上) , 并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氮氧化物排放减少24%以上) ,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达到了绿色环保的目的。
火电厂、热电厂降耗技术, 提高节能环保能力
目前, 我国火电发电量约占全部发电量80%以上, 然而火电厂、热电厂是两大耗能场所, 其释放的气体也都严重污染着环境, 如果能够找到降低火电厂、热电厂能耗的先进技术, 对环境保护将具有非凡的意义。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2015年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10%, 新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氮氧化物排放限值标准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要求所有火电厂于2014年7月1日前达到该标准。可见, 火电厂是我国污染物减排的重点领域。
而热电厂和核电厂的发电效率都在35%左右, 即便使用超临界锅炉, 其发电效率也很难突破45%。大部分热能散失到发电厂周围的空气或江海湖泊里, 既浪费了热能, 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然而, 超临界锅炉虽是迄今世界最先进的热电技术, 但过高蒸汽温度和燃烧温度不仅需要消耗较多的昂贵耐高温金属材料, 而且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酸性胶溶性气体NOx, 这是造成雾霾最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另辟蹊径, 采用降低凝汽器的温度办法来提高发电效率, 似乎已是不二选择, 怎样才可以实现呢?采用现行的技术, 哪怕是降低0.5℃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创化所研发的换热器以及散热器不仅可以应用于热电厂的风冷装置, 还可以代替现行的凝汽器。大家都知道逆流换热方式平均温差是最大的, 温差才是换热的动力, 而现行的凝汽器采用的是错流换热方式, 这无疑是无法实现高效冷凝效果的, 其端差也是无法实现最小化的。
采用创化所研发的换热器技术替代现行的凝汽器, 可以使蒸汽冷凝速度加快, 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因为该技术是采用纯逆流方式进行换热, 并且蒸汽侧采用翅片形式而不同于现行的管式, 其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 蒸汽流动阻力小, 冷凝的水侧采用细通道, 其换热效率高, 越接近分子运动自由程, 其换热速度就越快。
创化低碳技术可以实现冷却水采用全封闭式方式, 水垢产生几率小, 而且可以减小循环泵30%的功率, 因为封闭循环不存在压头损失, 循环冷却水也会减少许多。风冷装置采用了逆流换热方式, 风的利用率高, 减少了风机30%以上的输出功率。大大减少了热电厂对水资源的消耗量, 同时提高了发电效率, 减少了二氧化碳和NOx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了节能、降耗、增效, 确保机组长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乏汽, 指的是释放出热势能推动汽轮机做功, 从汽轮机下部排汽口排出的蒸汽。创化低碳经过多年潜心研究, 突破性地发明了乏汽潜热循环利用技术, 开创性地研究出怎样解决热电厂60%以上热能浪费和对环境热污染现象。采用一种两级喷射吸收热泵可以把乏汽潜热差不多60%以上热能重新反馈给凝结水, 可把凝汽器后段热能循环利用起来。该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热力循环效率, 并且非常机巧地把郎肯循环与逆卡若循环结合起来, 以达到提高煤的单耗发电效率目的。
该发明专利技术会使热力发电系统向环境排热量大大减少, 而且以比较经济的手段来散热。因为散热源与环境温差比现有技术要大许多, 实现大温差小热量方式来散热, 不仅可以节约冷却水循环量, 减小循环泵功率, 而且可以使散热风扇功率大大减小。
新型海水淡化技术, 增加淡水来源
我国水资源丰富, 但是人均淡水占有量极少, 且分布不均。海水淡化是解决目前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创化研发的一种全新的、高效率的海水淡化技术, 采用了两级喷射吸收热泵原理:一级喷射直接引射水汽, 同时也用作冷凝水汽的冷源;二级喷射把海水热量转移至高温处, 并将其热量反馈给后面流进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的海水, 使之提温后进入真空环境里的蒸发器内蒸发, 蒸发了的水汽经温度较低的喷射冷凝水 (循环淡水) 引射和冷凝, 与该喷射引射水一道, 进入淡水循环箱内。
实践证明, 射流泵比蒸汽喷射泵更节能, 引射效率更高, 因而采用喷射吸收方式进行热泵循环有着显著的优势。这种全新的海水淡化技术, 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循环泵少、中品位热能温升高且转化率较高, 喷射吸收在喷射过程中不仅在传质, 同时也在传热, 它可以把吸收循环热100%传入发生器内。该技术可将海水淡化成本降至2元/吨以下。它不仅适宜规模制取淡水, 也特别适用于潜艇、轮船、海岛及我国西部水质较差的地方。对人类的饮水健康具有极大的意义。
【湖南低碳城市建设】推荐阅读:
湖南津市城市宣传片策划文案09-24
创新型湖南建设06-13
建设湖南企业家队伍07-04
湖南省和城乡建设部09-04
湖南省怀化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11-09
低碳城市的城市规划05-26
低碳城市建设论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