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制度

2024-06-12

音乐制度(精选4篇)

音乐制度 篇1

唐代音乐的重“艺”忽“德”, 侧重音乐的欣赏性和娱乐性, 设立音乐教育机构的目的主要在于为宫廷娱乐活动提供服务, 并参加典礼祭祀活动, 因此培养的乐工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表演水平。唐代以前的音乐教育机构所培养的对象多以贵族子弟即国子和世子, 而唐代是以培养专业乐工为主。就乐工来源而论, 一是来自民间比如永新、张红红等;二是是乐户, 包括曾为前代宫廷服务过的大批艺人的子弟;三是外来民族的艺人, 如李龟年、胡腾儿。他们都集体在宫廷中由专门的乐官负责进行学习各种音乐技能。所以, 盛唐音乐教育规模之大是其他学科教育都不能比及的。

一、唐代音乐机构

太常寺是唐代礼乐之司, 是掌管礼乐的最高的行政机关, 位列九卿之首, 政令仰承尚书礼部, 下属有两京郊社署、太乐署、鼓吹署等八署四院, 由太常卿主管, 太常少卿负责诸事。“太常卿之职, 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以八署分而理之”。大乐署是太常寺的主体机构, 主要教育内容是燕乐和雅乐, 是统治阶级祭祀享乐的音乐。而鼓吹署是教习和表演专门礼仪中鼓吹音乐的机构。

唐代建朝之初, 设立了内教坊, 作为专门管理教习歌舞音乐、领导艺人演出的机构, 属于宫廷内部的音乐教育部门。唐玄宗曾于蓬莱宫侧设置内教坊, 设有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 同时还在长安设置了左右教坊, 吸取民间乐户, 培养乐舞人才。歌舞演出多以女性为主, “右多善歌, 左多工舞”, 将歌唱与舞蹈两个专业分开, 使训练项目内容更加具体、集中, 利用不同乐工不同特长主攻一个音乐门类, 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更加专业化, 也有利于不同类别音乐的传承。

梨园是由皇帝亲自组建的并经常由皇帝亲自组织排练的, 内容多数是法曲, 吸收宗教音乐文化, 调和佛道, 其演出主体多为男性。除了宫廷内的梨园以外, 还有洛阳的“梨园新院”, 梨园新院的乐工可以“旋抽入教坊”,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不同的教育机构中不仅存在着专业技能上的差距, 还有明显的等级升降空间。此外, 梨园中还设有“小部音声”, 是由三十多个15岁以下的小孩子组成的一个幼年班。

二、唐代的音乐教育与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乐工的质量, 在唐代还有严密的乐工考核制度, 乐工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自己的收入, 考核成绩越高, 所得的酬劳也越高, 可以说是真正的优胜略太、赏罚分明。宫廷音乐的专业考核被称作考绩制, 是与经学的考试制度相一致的。唐代官学基本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专科学校则以专业技能的教学为主, 考试名目有旬试、月试、季试和岁试四种, 学校每次定期考试之后, 根据成绩实行奖惩。乐工通过音乐训练和考核后, 必须登记于簿籍之中, 仔细地核实他 (她) 的排名, 分别替换其原来的位置。这种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程度的做法一直被我们沿用至今。

据《旧唐书·职官三》六志记载:“凡习乐, 立师以教。每岁考其师之课业, 为上中下三等, 申礼部, 十年大校之, 量优劣而到涉焉。凡乐人及音声人应教习, 皆著薄籍, 吸其名数, 分番上下。”[1]专业音乐上的考绩制不仅仅激励学生而且也起到了督促教师的作用, 通过对教师的考核评出三个等级, 之后向礼部申报, 十年校订一次, 按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他们是升级还是降职。随着学生训练时间的增加, 程度进一步深人, 要求有与水平同步的练习与之相适应, 这就迫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前面说考绩制度时提到, 专业技能越高, 薪水和职位也随之提高。严格的考核制度、乐工之间的竞争和唐代音乐的总体水平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微妙关系。例如, 坐部伎本来就是宫廷燕乐中专业水平最高的一级乐部, 唐太宗为了使法曲的演奏更加精妙, 从坐部伎中再挑选出三百人加入到梨园的演奏训练中专习法曲, 这样以来对于乐工演奏技能要求就更高了。在这样层层挑选, 批批淘汰, 竞争激烈的艺术环境中, 各个专业里都涌现出很多实力派“新秀”。

唐代音乐教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育体制, 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能高超的专业音乐人才, 极大的促进了音乐活动的开展。它创造了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史上的一次高峰, 这次高峰不仅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传承、发扬的作用, 而且对后世甚至今天的教育制度有很大的启发, 也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旧唐书·职官三·六志

[1]《旧唐书·职官志三》[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1975.

[2]《新唐书·百官三·四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1975.

[3]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上册) 》[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4]孔义龙.《“立师以教”以“习乐”从宫廷音乐看唐开元年间的职业教育》[J].黄钟-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5.

[5]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音乐制度 篇2

1、音乐教室教学时间禁止带入一切食物和其它无关书籍、物品。

2、爱护音乐教室设备物品,如遇损坏,立即通报音乐组负责人并上报相关部门解决。

3、音乐教室设备未经负责教师允许,其它教师、学生不得使用。

4、任课教师要爱护和负责保管音乐教室内所有公物,不得随意外借和转移,如有损坏要及时查清原因,并令其照价赔偿。

5、保持室内清洁,不准随地吐痰,不乱扔物品。

6、学生进入音乐教室时,脚步要轻,不拥挤,不大声喧哗。上课时,不做与音乐课无关的事。

7、授课后,学生应有秩序地离开教室。做好卫生清扫工作,教师检查,确定公物,设施无损,环境整洁,关好门窗,方能离开教室。

8、音乐课时间音乐教室进行音乐活动由任课音乐教师负责,不得借用为其它教学或活动。

土家族土司制度与土司音乐文化 篇3

一、土家族土司制度

通过明史、清史相关史实详细记录, 元代、明代、清代都有过模拟流官制度的历史记载, 其具体执行是聘用少数民族领导人物承担“土司”职责, 运用监管控制、制约平衡、废弃官员以及减弱官权等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将地方权力统一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 从而形成土司制度的初步成长。实际上, 土司的“土”即本地人, 实质上是指本地少数民族各地方中的大大小小官员首领, “司”则代表地方土司官员, 总体上来说“土司”即中央王朝直接委任的边界地区少数民族人员担任各部地方首领的制度。真正规范意义上的土司制度开始于元朝, 但就实质上土家族所属地带来说, 土家制度形成于各地首领确立各自领地时期开始, 其时间大概就在元朝五代年间, 已经开始有了土司制度的萌芽, 后来在宋朝得到生存和发展, 只到元朝才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建立了更加健全的土司制度。元朝在通过建立完备土司制度的前提下, 通过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有效管辖, 实现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规划。

土司制度的制定是建立在土家族羁縻州的基础上形成的, 自从新隋朝政权成立后, 全国开始实现统一, 但是由于隋朝统治者政治荒唐, 从而导致国家政权不稳, 经济开始逐步萧条。根据隋朝历史记载, 隋朝每个州县所管理的地方不到三个群县, 而里面很多群县只统治两个或者更少的县城, 导致官多于民的局面, 造成大量政府财政的输入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隋朝文帝杨坚实现裁减机制, 通过把州、群、县合并且统一改为州县两种地方体制。后来到了唐朝地方上开始普遍实行羁縻州制度。宋朝年间, 中央政权开始在南方各州延续前期王朝所制定的羁縻州制度, 通过对不同少数民族种族进行分类, 总共设置263个州、22个县、11个峒, 然后分别任命其地方首领为刺史、知史等, 实行分散集权的地方制度。随着历史不断前进的脚步, 土家族开始不断与其它民族加强联系, 羁縻州制度的实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 封建制度下的统一王朝加强了对地方权力的控制, 从而逐步在地方上开展土司制度, 使得土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历史文件得知, 就全国上下大多数地方具体情况而言, 土司制度基本上是开始于南宋, 流行于元朝, 发展于明朝, 直到清朝末年开始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从另一个角度而言, 由于土司制度的世代延袭, 从而使得土家族文化可以得到完善保存, 在一定基础上促进其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发展, 形成中国历史上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二、土司音乐文化

从五代十国到清朝末年总共一千多年间, 土家族地区一直处于土司制度管制之下, 封建社会统治王朝为有效实现对于土司政权的掌控, 对其实施了强制性的文化政策, 即采取各种手段, 有效加强文化教育的建设, 从而使得土司人民能更好的接受汉族文化, 帮助其更好实现科举制度的改革以及汉族文人文化的形成。对于过去历代土司统治者在政治上都是实施独裁体制的, 对其土家族人民开展暴力治国, 从而使得大部分土司人民逼于无奈隐蔽在深山老林中, 断绝了与外界世界的联系, 导致其语言音乐文化都与汉族发生混乱。自古以来, 土家族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具有悠久民谣歌曲的民族, 虽然其统治集团相对凶残, 但是在在封建文化的激励下, 其世代子孙开始延续了从事音乐的特殊活动, 土家族人们乐于参与音乐创作, 使得其音乐无论在创作形式上还是创作题材上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他们根据祭祀活动和民间风俗习惯为核心,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下, 土司文化得到了高速发展。

土家族音乐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其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展现了土家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追溯土家音乐发展历程发现, 土司音乐的演变, 是土家祭祀互动的独特文化传承。它源于图腾崇拜, 是人类先祖最开始用战争统治的象征, 表达着这一民族勇敢、坚强的民族特色, 是激励一代表又一代青年人拼搏向上的动力来源;是对于自然的崇拜, 是土家民族爱护自然、守护自然的具体表现, 向往清新的最原始史的生活环境:是源于祖先崇拜, 是土家族人们对于祖先的尊重, 他们定期祭祀亡灵, 表现对上一代人的敬畏之情;源于土王崇拜, 土王是土家民族中历代首领的称呼, 是统治其民族发展的历史开创者, 对于土王的崇拜表现了土家人民的忠肝义胆以及对统治者的自然尊崇。同时, 土家族的音乐就好像其它普通民族的歌谣一样, 适用于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中, 根据自由式的节奏, 促进土家劳动生产更加有序的开展, 同时土家音乐多数反映人们日常生活、情感、劳动, 通过大声演唱的方式, 表现了土家人民对于情感的宣泄, 运用这种形象化的山歌式歌谣极大呈现了人们当今社会中土家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土家民族独具特色的歌谣形式。所有这些创作都来源于土家人民对生活中的美好向往, 表达土家音乐在传承自身文化特质的基础上, 更加体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以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结束语

土司制度的建立以及土司音乐文化的发展, 这些都是促进土家族地区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因素, 对于土家社会的进步起到显著的积极效果, 土家音乐是通过土家历代人民所沉淀的文化积累, 土家制度是土家历史发展的有力推手, 这一切都成就了我国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土家文化。

摘要:在中华上下长达八百多年的土司管理统治时期, 对于土家族的音乐文化呈现主要以图腾、神灵、祖先等实现土家人民对其原始种族的基本信仰, 本文将通过对土家制度的深入研究, 开启土司音乐之旅, 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关键词:土家族,土司制度,土司音乐

参考文献

[1]田世高.论土家族音乐之美──乐种、传播、线的艺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1期.

音乐教室规章制度 篇4

一、音乐教室是开展音乐教学的专用教室,不准挪做它用。

二、尽职尽责,凡配备有音乐室钥匙的教师和学生应爱护和保护音乐教室的财物,不允许将钥匙转借和复制给无关人员。

如发现财物丢失或损坏将追究有关事故责任人。

三、进入教室上课的学生应遵纪守法,遵守课堂纪律,不允许在音乐教室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不做危险游戏。

按指定的座位就坐。

四、爱护室内的设备,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动用任何物品。

私自动用室内物品,造成损坏,视损坏程度酌情赔偿。

五、维护室内的卫生,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不触摸墙壁,随时保持室内的干净、整洁。

六、做好课前准备,带齐音乐用品。

七、排队出入教室,不得拥挤,保持安静。

八、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整理器材,检查安全设施,切断电源、关闭门窗。

音乐教室规章制度篇21、学生进音乐室上课,应提前排好队,有序进入教室。下课时依次离开教室,不得拥挤。

2、使用音乐教室,应爱护教室内的公物,不随意动用室内的乐器,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3、音乐室一切设备,教具,未经负责管理的教师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或拿走。

4、保持音乐室的清洁卫生,严禁在室内进食,不得携带食物和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进入音乐教室,不乱丢果皮纸屑。

5、使用音乐教室者,使用后应切断室内,所有电器和电源,关好门窗,方可离开。

6、每次使用后,使用人应在使用情况登记簿上认真登记。

7、其他师生需要使用音乐教室的,须经本室管理教师同意。使用前应由双方验收器材,设备等。使用时,应按本制度要求进行管理。

音乐教室规章制度篇31、不准迟到、早退、随意缺课。有事需向辅导老师请假。

2、保持教学场所干净、整洁,每日按排值日生,垃圾及时清理。

3、不准在音乐教室吃零食,乱丢垃圾。

4、不准在教学场地追逐打闹,聊非专业性话题。

5、不准带非音乐专业同学和他人到音乐教室。

6、不准在上课或练习时间玩手机,发现一律没收。

7、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及时完成授课老师布置的作业。

8、上课时间不准任何学生外出,女生上厕所务必在上课铃声响起前到达教室。

9、注意仪容仪表。不准烫染头发,男生不留长头发,女生不带耳环首饰。

上一篇:宫颈癌放疗下一篇:素材资源、环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