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价值

2024-08-21

患者价值(共11篇)

患者价值 篇1

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整体的护理模式。将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每天成效护理做标准值, 使用图表向患者提供连续、主动的护理服务, 是中新型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能够规范诊疗的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结肠癌化疗患者, 在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路径以后, 取得了不错效果, 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有28例, 女性有22例, 年龄在35~75岁之间;观察组:男性有29例, 女性有21例, 年龄在34~76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化疗方式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方法如下。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案:由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主治医师、科主任组成CNP委员会, 在制定方案的时候, 根据护理标准以及患者特点来制定表格, 然后根据实际的需要来不断完善、修改、补充表格。在制定方案的时候, 要从患者利益的角度出发, 其内容要包括患者入院时接受的入院指导、医师对患者的检查检验、住院期间的饮食管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化学治疗、出院指导等, 将这些内容以表格形式编辑成护理路径手册, 发放到每位患者手里, 由责任护士进行保管、记录。在方案制定完毕以后, 对全科护士、医师, 进行相关培训。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全科的每位工作人员要完全掌握好护理路径知识, 在患者入院以后要询问好患者的详细情况, 比如说病情、身体情况、家庭情况、经济情况等。化疗前期: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 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注意事项、相关知识、配合要求;同时告知患者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 向其介绍预防性用药的作用、名称;介绍静脉置管的优点、意义、目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等。化疗期间:向患者介绍化疗方案以及用药的效果、作用、名称, 告知患者药物所具有的毒副作用和处理对策, 对患者的休心理、息、饮食、康复训练进行指导, 让患者明白要想康复出院就一定要坚持治疗。化疗以后:此时患者肌体的抵抗力是很低的, 所以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 监测好患者的体温、血压情况, 定期的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象情况;对于治疗以后外貌上的变化要让患者明白这是暂时的, 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对于出院患者则要做好出院指导[1]。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1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当P>0.05时, 则没有统计学意义, 如果P<0.05, 那么就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用t进行检验。

2 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护理以后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的少于对照组, 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的医疗改革中, 临床护理路径是有可行性、必须性的, 在国外的很多国家都应用了临床路径, 而且很多报道都证明了, 在临床科室护理路径是有很重要作用的。我国是个医疗大国, 所以制定出临床护理路径就是很重要的, 这不光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治疗, 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有些时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 所以我院就针对某些问题采取了入院预约、电话回访等方法, 从而不断的完善临床护理路径, 这也使得我院的医疗纠纷事件得到了明显控制[3]。在本次研究中, 对结肠癌化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 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 而且健康知识评分、生活自理能力、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 因此这就说明了临床护理路径所具有的重要性, 所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云珍, 张元秋, 王国英.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6) :3164-3165.

[2]耿红梅, 高天霞, 杨巍.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0) :212-213.

[3]陈小慧, 周作霞.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2) :123-125.

患者价值 篇2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胃出血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的对应值;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胃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诊胃出血抢救优质护理

急性胃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胃疼、呕吐、消化道功能紊乱等,暴饮暴食、长期使用刺激性食物、饮食过冷过热或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引发该病症[1]。对胃出血患者实施适宜的护理手段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有重要影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护理能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法,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是一整套科学的护理方案[2]。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120例,按照对其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1:29;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1.24±3.64)岁;其中,7例胃癌、19例消化性溃疡、34例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51.38±3.17)岁;其中,8例胃癌、20例消化性溃疡、32例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况等一般资料,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案

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其方法主要包括为患者止血、抑制患者胃酸分泌、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止血护理:为患者止血时,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体位,抬高下肢,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由大量呕血导致患者窒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迅速止血,采用粗大血管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处理,以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在止血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腹痛、恶心等情况,要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处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观察患者有无再次出血的现象。若患者出现精神状态萎靡、意识不清、嗜睡等症状时,说明患者的病情较危险,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对其进行治疗。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先向患者宣教胃病的相关常识以及疾病治疗的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其情绪。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用激励的语言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保持患者愉悦、乐观精神状态的方法,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并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巧、护理舒适度等。85分以下为不满意;85~95分为基本满意;95~100分为非常满意,0~100分范围内,分数越高则表明满意程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将所有统计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x2检验,采用率(%)表示,若检验结果为P<0.05,表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7.59±5.21)h,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26.47±6.32)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5)。详见表1。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习惯的转变,急性胃出血疾病的发生概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在治疗急性胃出血患者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模式成为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制造舒心的治疗氛围不仅能为实现早日康复的目标,还能促进护患之间和谐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7.59±5.21)h,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的(26.47±6.32)h;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患者价值 篇3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中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09-02

脑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疾病,常发于老年人群体中,而且脑中风很难根治,如果患者已经得过一次脑中风,则就很容易复发,而且每次患者的脑中风复发一次,病情则会加重少许,多次发作,患者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伤残,会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卧病在床,患者如果长期卧病在床,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患者突然发病则会可能导致患者猝死以及休克等[1],笔者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近年来对常规的护理方法在改善中老年脑中风的临床效果与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做了研究与对比,得出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中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61±1.3岁,13例患者属于第一次发病,23例患者属于低二次发病,14例患者属于第三次发病,脑出血患者23例,脑梗塞患者27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2±1.4岁,14例患者属于第一次发病,21例患者属于低二次发病,14例患者属于第三次发病,脑出血患者22例,脑梗塞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13小时内送入医院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情以及其他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脑中卒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如随时要保持病房的清洁,要保持通风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护理干预,具体的方法如下:(1)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要和患者主动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因为大多数中风的患者基本都会丧失少许沟通能力,甚至还会出现心理障碍,不愿与别个沟通[2],因此护理人员要慢慢疏通患者的心理障碍,消除患者焦虑、恐慌、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和睦地与患者相处,尽量地帮助患者敞开心扉,鼓励患者勇敢面对此病,稳定患者的情绪。(2)护理人员要每天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头痛程度以及出现的其他并发症等,特别是在晚上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如果有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同时还要做好其他病症出现的准备,在平常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患者口腔以及鼻腔内的分泌物,避免分泌物回流以及冻结,影响患者的呼吸[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判指标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包括了10个项目,每个项目10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行为能力越好。(1)显效: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命体征有所好转;(3)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出现加重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根据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13.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的评分,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组别n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5012±1.313±1.7治疗后5036±1.779±1.5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均出现了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为34.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8.00%,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组别n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总计对照组503(6.00)5(10.00)9(18.00)17(34.00)观察组501(2.00)2(4.00)1(2.00)4(8.00)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6.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502(4.00)16(32.00)32(64.00)36.00观察组5012(24.00)23(46.00)15(30.00)70.00注:P<0.05

3 讨论

脑中风是老年人群常发的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这种病起病快,预后慢,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由于患者中风后,丧失了行为能力,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自由活动,长期的卧在床上,从而导致了患者的肺部扩张受阻,影响了痰的排除,就会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5],护理人员在夜里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以及及时清洁患者鼻腔和口腔的异物,预防了患者被异物堵住的可能[6],护理干预是一种处处为患者着想的护理方法,把病人的一切放在首位,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7],在笔者的试验中表明,优质护理方法在改善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明显由于常规护理的效果,值得临床的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娟,何晓英,李洁等.护理干预对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27-1428.

[2] 周慧.护理干预对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841-842.

[4] 文细玲.护理干预对老年中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6):134-135.

[5] 刘汉德.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分布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0):1885-1886.

[6] 韓淑静.护理干预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32,(4):612-613.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 篇4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检验

糖尿病常常会出现血脂异常的情况,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并发最多的一种并发症,由于患者出现高血糖症状,大多患者体重过重,因而导致机体内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同时激发LPL的活性,从而引发血脂发生异常,血脂指标发生紊乱,不仅会增重患者病情,而且易引发患者并发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1]。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加强血脂检验,对其病情的有效治疗和其他病症的预防均有重要价值。 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52例进行血脂检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糖尿病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5±11.5)岁;糖尿病病程2.5~17年,平均病程(10.5±3.2)年;将其列为观察组, 并将重症肝肾功能衰竭、心脏损伤或痛风等患者排除。 另外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52名, 列为对照组, 其中男28名,女24名;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4.5± 11.9)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人员均需进行血样抽取做生化检验,检测其各项血脂指标,血样抽取前12 h两组人员均需禁食,待第2天清晨进行静脉血液抽取,抽取的血样及时送检, 进行离心,血清分离后,使用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对两组人员的血液进行血脂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 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胆固醇(TG),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各项血脂检测结果。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2例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为(5.42±1.27)mmol/L, 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为(2.82±1.08)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1.36±0.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 (3.42±1.13)mmol/L。 52例对照组人员,总胆固醇水平为 (4.01 ±0.82)mmol/L, 甘油三酯 胆固醇水 平为 (1.57 ± 0.68)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 (1.42±0.7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2.58±0.87)mmol/L。 两组对比,观察组的TC、TG、LDL-C水平均明 显高于对 照组 , 而HDL-C水平稍低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会发生明显的异常情况。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内分泌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因其发生抵制而引起机体代谢发生紊乱的一种病症,主要的特征为血糖不断升高。 其病发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功能失调等;并易引发肾、眼、心、血管或神经功能损伤等多种并发症[3]。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水平的不断改变,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糖尿病的病发概率逐渐呈上升趋势[4],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发生紊乱而造成糖代谢出现异常,从而会增加患者并发血管病变的概率,引起各种并发症, 其中导致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硬化的概率比较高, 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病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血脂异常的情况 ,而血脂发生异常也会影响糖尿病的病情。 两者出现互相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高血糖症状,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发生抵抗均会造成LPL活性的下降,推动甘油三酯浓度的增加,甘油三酯水平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并提高CETP的活性,从而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增加,同时减少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从而影响患者的血脂指标。且有相关报道证明,糖尿病患者近有40%者并发脂蛋白异常血症[6], 说明糖尿病易导致患者血脂发生紊乱。而且,患者若体重过重、饮酒、吸烟、不爱运动等,均会增加血脂异常的概率。 而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的主要指标就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 每一项血脂指标发生异常均会引起相关病症而增重糖尿病病情。 总胆固醇水平的检查是血脂检验中对患者病情确诊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每个人的总胆固醇水平都不一样,其检测值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出现水平值下降的情况;尤其对于性别来说,一般女性的总胆固醇水平会低于男性,但当女性绝经以后,与同龄的男性相比较其总胆固醇的值会升高[7]。 若患者出现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或高脂蛋白血症等病症,其总胆固醇水平会出现升高的情况;若患者饮酒吸烟、精神紧张或处于妊娠期等,总胆固醇水平也会增加,但总胆固醇升高会引发高血压等病症,从而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水平则会受到患者年龄、 性别或生活习惯等的影响,一般患者大量运动、或饮食不规律导致饥饿状态、或营养吸收不良或出现梗死等情况,会引起甘油三酯水平的下降;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或病发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或服用避孕药等[8],则会导致甘油三酯水平的不断升高,TG水平升高会引发高脂血症等,从而增重糖尿病病情。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会受年龄增大、热量高、精神紧张或运动量少等因素影响,从而增加其检测值,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会增加患者并发冠心病或动脉硬化的几率, 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危险;但若低密度脂蛋白一旦出现检测值低于正常范围值一半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或肝硬化等病症。 在血脂检验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则与病情呈负相关性[9], 它受患者饮食习惯 、 年龄、体重等影响,若患者病发冠心病,则HDL-C的水平会比较低,若HDL-C的水平高出正常值则需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价,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发生异常,若出现检测值较低的情况,则会加重冠状动脉硬化的病情,从而影响糖尿病病情。 说明,糖尿病与血脂指标发生异常是互相影响的,而且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也可看出,糖尿病组的患者,其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检验者, 而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略低于健康者, 证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指标均会随病情的原因发生异常。 而血脂发生紊乱, 则会增加患者病发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从而增加糖尿病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因此,临床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的重视,及早对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确定患者病情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从而采取及时的降糖治疗,并加强对患者血脂水平的控制和治疗,从而减少其并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

患者价值 篇5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缓解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手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实验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外伤护理干预,实验组加行认知、行为、心理等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分级情况。结果:实验组轻度疼痛率为47.22%,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P<0.05);实验组重度疼痛率为19.44%,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外伤;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36-02

疼痛属手外伤术后常见症状,是机体组织损伤与修复的复杂过程。术后疼痛不仅可增加患者心理压力,还可影响患者睡眠及术后康复进程。如何缓解术后疼痛是外科护士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中,选取我院72例手外伤患者,实验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手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实验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4~57岁,平均(37.89±6.42)岁;手术类型:1例残端修整术,3例清创术联合内固定术,5例清创术联合肌腱吻合术,7例清创术联合带蒂皮瓣术,9例清创术联合血管吻合术,11例手部离断术。实验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6~61岁,平均(38.15±6.69)岁;手术类型:1例残端修整术,2例清创术联合内固定术,4例清创术联合肌腱吻合术,8例清创术联合带蒂皮瓣术,10例清创术联合血管吻合术,11例手部离断术。两组年龄、性别、术式等基线资料对比(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外伤护理干预,即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及生命体征,定期换药,耐心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若患者主诉疼痛则给予对症处理。实验组加行认知、行为(物理镇痛及药物镇痛)、心理等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下列几点:(1)改变患者错误疼痛认知。研究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病人应忍耐疼痛”、“术后疼痛不应抱怨”等陈旧观念,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属正常现象,以减低患者应激水平;护士还应指导患者如何评估疼痛,耐心讲解合理应用镇痛药物、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增进患者对疼痛及镇痛的了解,改变患者对疼痛的错误认知。(2)多样性镇痛。在常规药物镇痛基础上,术后,护士应定期为患者进行手部、手臂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进患者舒适度。此外,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冷敷(可通过减低患者神经末梢灵敏度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或者热敷(可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达到缓解肌肉疼痛的目的,适用于初期化脓性感染患者)。(3)心理干预。护士应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加强与患者交流,主动关心患者,充分尊重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此外,护士还应鼓励患者倾述心理及生理感受,部分患者因担心影响手部功能而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采用术后患者现身说法(术后患者完整经历了术后疼痛过程及缓解过程,更了解患者心理,可为患者提供心理、生理支持,也更具说服性)、针对性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分级情况。从患者术后2h开始,每隔30min采用FLACC量表[1]评估患者疼痛程度1次,共进行10次评估,取10次评估平均分为患者最终疼痛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按照患者最终疼痛评分,将疼痛程度分为3级,即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两组疼痛分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实验组疼痛分级情况:轻度疼痛17例,中度疼痛12例,重度疼痛7例;对照组疼痛分级情况:轻度疼痛6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15例;实验组轻度疼痛率为47.22%,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χ2=7.730,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重度疼痛率为19.44%,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χ2=4.189,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手外伤属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一般以骨折、皮肤撕脱、裂伤、缺失,神经及肌腱损伤、局部疼痛、出血及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是机体防御性紧急信号,它既是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病理提示,也是机体对手术及疾病所致组织损伤的复杂心理、生理反应。手外伤术后疼痛发生机制为[2-3]:机械性损伤使机体神经末梢产生伤害性感受,诱导机体释放5-羟色胺、乳酸、缓激肽及组胺等致痛物质,这些物质刺激机体游离神经末梢产生痛觉感受。这种持续性疼痛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又进一步加剧患者疼痛感受,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系统化、科学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疼痛护理干預,即改变患者错误疼痛认知、多样性镇痛及心理干预等。改变患者错误疼痛认知有助于增进患者对疼痛的了解,减低机体应激水平;多样性镇痛可丰富镇痛方式,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强化镇痛效果,更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降低患者疼痛阈值。实验组轻度疼痛率为47.22%,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P<0.05)。

综上,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家秀,陈广琼,汪和应,等.心理护理在手外伤患者术前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17):3545-3546.

[2]黄玉香,沈瑞子,叶红萍,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价值[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34-236.

患者价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研究的对象共计12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疝气手术患者,入选时间2010年1月一2015年12月。入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确诊符合疝气诊断标准,自愿接受手术治疗,且配合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男48例、女12例;年龄40-77岁,均值58.6±5.6岁;病程2个月-5年,均值1.2±0.6年。观察组:男50例、女10例;年龄40-79岁,均值58.9±5.3岁;病程1个月-5年,均值1.5±0.3年。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术后按照常规护理处理,术中多为全麻处理,为此术后清醒前采用去枕平卧位,头稍微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当患者清醒后,协助他们取头部高位,便于呼吸功能恢复;术后合理吸氧,避免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发生[2];仔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看有无出血、阴囊血肿等,若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指导患者用健侧位排尿,避免切口感染。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护理干预,改良护理干预要求术前与术后都要对患者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根据年龄与性别安置病房,其中伴有其他慢性病与年龄较大者则采取安排单间处理,这样可减少交叉感染或相互影响。对于年龄较大的换应采取加压腹带对手术切口进行加压包扎,并在老年病房内设置防滑措施等。为了便于老年患者活动及促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可加强健康教育,解释病房环境、医院情况及主治医师与护士等情况,打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更好地配合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合理身心需求,及时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术后要加强饮食干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一般以易于消化的粗纤维食物为主,这样可避免便秘,也可减少疝气复发。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情况,并对比分析。其中术后疼痛评分采取VAS评分处理,总分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组间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上比较,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2.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1例尿潴留、1例牵拉痛及2例伤口感染,而对照组则发生3例尿潴留、5例牵拉痛及5例伤口感染,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疝气是男性常见疾病,在小儿或中老年人群中好发,前者主要是身体器官与机能发育不完全,尤其是腹壁发育异常使得腹压过高所致,而后者则主要是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改变、腹部肥胖及用力排便等所致。疝气好发于下腹部,以腹股沟疝气最多,可能会引发阴囊肿痛、小腹肿痛等,若放射腰部与背部等,甚至还会有剧烈疼痛与四肢厥冷等症状。手术治疗疝气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案,但术后康复是探讨的热点课题。

本研究针对接诊的120例疝气手术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以常规术后护理处理,而观察组加用改良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疼痛评分更低,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更优。改良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上的进一步延伸,更重视细节处理,通过这种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同时加强积极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患者的身心问题[4]。此外,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恢复情况对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调整,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主要是切口感染、疼痛等。术后咳嗽剧烈或者排便用力都可能造成腹内压升高,对患者康复有不利影响,为此要告知患者术后排便与咳嗽切勿大力,若无法正常排便,可协助其处理。

综上所述,疝气术后患者采取改良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颈在疝气术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疝气手术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疝气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疝气术后改良护理。采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上比较,观察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疝气手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术后改良护理对于疝气术后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疝气术后,改良护理

参考文献

[1]郝悦琪.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2):2204—2204,2206.

[2]高晔,王东.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36—137.

[3]袁丽丽.108例疝气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67—168.

患者价值 篇7

一、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相关概念解释

(一) 精神障碍含义界定

精神障碍患者从古至今都有, 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对其有不同的称呼。在古代时候人们称之为附体、癫、痴、狂、神经病、疯子等。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 人们把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都称之为是精神病。但是精神病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精神病指的是虽然患者的精神活动失常, 但是他们还具备了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 而狭义的精神病则是指患者的精神出现紊乱, 一般的社会能力也丧失。后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精神医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从而把精神病一词进行更加详细的定义。精神病这个概念包含了情感性精神病、妄想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障碍, 而其他种类的精神障碍统统的被归入到“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范围内。

(二) 劳动权利概念界定

劳动权指的就是拥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可以参加社会劳动, 并且可以按照其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获取一定的报酬和收入。劳动权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公民所享有的劳动权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而是包含了公民的就业权、职业选择权利以及获得劳动报酬和待遇的权利。我国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的劳动权利, 已经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劳动权利更是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 精神障碍的劳动者在行使自己劳动权利的时候, 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二、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劳动权利保障的意义

(一) 精神障碍患者地位的特殊性

精神障碍患者我们将其归类为弱势群体, 所谓的弱势群体并不是绝对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可比性。残疾人包含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精神残疾等。精神残疾指的是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持续了一年以上的时间, 患者在履行对社会和家庭应尽的职能时出现障碍。虽然精神障碍的患者并不一定是精神残疾, 但是和其他种类疾病相比, 精神障碍给人带来的危害会更大。在所有非健康的人群中, 精神障碍患者很容易被别人所侵犯和歧视, 甚至还可能会被其他人所虐待。很多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权利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他们的意见和权力也没有被认真的考虑过。

(二) 劳动权利保护是精神障碍患者保护的价值基础

劳动权作为人权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是一个人尊严和价值的表现, 也是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的标准。人权最主要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普遍性指的是不管是社会中的弱者还是强者都享有人权, 另外人权的价值也需要得到普遍的认同。而人权的平等性则是指任何人都需要被平等的对待, 而且人权也是衡量一个人尊严的标准, 是判断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标准。当然劳动权也具备了人权的平等性和普遍性特点, 与此同时还有其特殊性。法律中所规定的人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它不再具备社会所赋予他的各种角色,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的, 人是一个十分具体的概念, 而且每个人的特点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性格、能力以及天赋等都会给他们造成不同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别的存在, 才使得法律没有办法为所有人提供同等的权利。如果法律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平等, 必然会造成结果是的不平等。我们生活中弱势群体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他们进行有差别的保护, 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三、实现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保障价值的具体措施

(一) 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力度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的保护必须要政府作为引导者,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的力度, 改善当前对精神障碍患者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切实的满足精神障碍患者最基本的就医需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是为社会中最为困难的群体提供服务的, 它具备着很强的社会公益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的时间比较长, 疾病复发率比较高, 患者和家庭因为疾病而出现贫困的现象, 因为疾病返贫的现象也是很严重的。当前在对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大多数还都是只对疾病急性期进行相应的控制, 对于患者出院之后的疗效巩固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工作做的不到位。政府可以提高对精神病人的关注度, 通过为其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来确保其劳动权利得到顺利的实施。

(二) 完善和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保障相关的法律制度

精神障碍患者因为疾病, 各方面的权利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他们在实行劳动权利的时候, 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就业的过程中被其他人所歧视和排斥, 这就使得劳动权利的公平性和普遍性受到了挑战。因此必须要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性, 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保护, 比如说可以建立起专门保护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的法律法规, 对于已有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的完善, 切实的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的实现。精神卫生立法就是针对精神障碍患者, 以法律的形式对其合法的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 这在促进精神患者劳动权利保障价值实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让精神障碍患者的劳动权保障做到了有法可依。我国想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精神卫生立法可以借鉴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精神卫生立法原则, 同时也需要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一些内容。在具体的立法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首先需要做到预防为主, 我国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关医疗措施都偏重于事后的处理和补救, 忽略了要以防为主, 这其实会给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的保障造成更大的伤害, 从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最终的效果并不好, 所以必须要注重事先的防范。

其次需要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还是以家庭为主, 而且现在也没有完善和严密的精神障碍患者监护制度, 虽然在《民法通则》中有规定, 但是比较宽泛, 精神障碍患者如果自身得不到有效的监护, 那么他自身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劳动权利的保障就更无从谈起了。

最后, 建立起相关的救济和法律援助制度。司法可以说是权利保护的最重要的保护屏障了, 在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很容易被别人所排斥和歧视, 还有一些违背病人或者家属的“被精神病”现象也很普遍, 所以在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过程中必须要足够的重视。

四、总结

劳动权利作为公民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精神障碍患者本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在实行自己劳动权利的时候会受到歧视和排斥, 对他们的正常权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实行可行的劳动权利保障措施, 可以使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摘要:劳动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进行规定。但对于精障碍患者来说, 他们的劳动权利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本身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如果他们的就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会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的安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建立起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保障体系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保障,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蕾, 彭玉凌.精神病患者的人权保障机制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5:14-18.

[2]张帆, 卫学莉, 卫学芝.精神卫生法视野下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权益保障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16, 29 (03) :99-100.

患者价值 篇8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晕厥,心律失常

晕厥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 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 其中心源性晕厥多为严重心律失常引起, 可发生心源性猝死。因此, 对于心源性晕厥的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显得尤其重要。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源性晕厥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50例晕厥患者, 其中男68例、女82例, 年龄35~83岁, 平均年龄56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黑蒙、晕厥。

1.2 方法

连续监测患者24h心电变化, 瞩患者尽可能诱发晕厥发作, 并同时记录发作时间, 记录发作时心电图变化。对结果进行回放分析并加以判断与校正补充, 从而确认晕厥是否为心源性晕厥。

2 结果

15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失常45例, 检出率30%。其中检查出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13例, 阵发性心房颤动11例, 房室传导阻滞9例, 室性心动过速6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心电图长R-R间期>3s共90次, 其中有56次晕厥发作, R-R间期<3S1078次, 对应时间无晕厥发作。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 在诊断心源性晕厥方面是可靠的, 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临床价值。

3 讨论

晕厥系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 伴有维持机体姿势的肌张力消失, 但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晕厥依据病因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 其中心源性晕厥是由于严重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及持续时间长的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引起。心源性晕厥发生迅猛, 病情凶险, 常为猝死的前奏或组成部分, 轻者引起阿-斯综合症[1]发作, 重者导致死亡。1年病死率可高达18%~33%[2].心脏供血暂停3s以上可发生近乎晕厥, 5s以上可发生晕厥, 超过10s可发生抽搐甚至猝死。

150例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出有严重心律失常45例, 资料提示心源性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此45例中, 持续快速型心律失常12例, 另33例与缓慢型心律失常有关, 表现为心室停搏>3s说明心源性晕厥原因是以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 与Thomas[3]。等报道相一致。另外, 此45例患者中长R-R间期>3s有56例次, 而长R-R间期<3s1078次, 对应时间无晕厥发作。此种统计学差异说明心源性晕厥的发作与长R-R间期有显著相关性, 且此临界值为3s。

心源性晕厥的发作呈突然性、短暂性应用常规心电图难以捕捉到病因, 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具有安全性、长时性, 能大大提高发作时的检出率, 对心源性晕厥有诊断定性价值, 对部分器质性心脏病有辅助诊断的参考作用。检查结果阴性时也不能完全排除心源性晕厥可能性, 由于晕厥病因复杂, 因此该项检查还应该结合其他检查项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鑫生, 何芝清, 荆人林, 等.高原她赋急性心肌梗死萦魃特点的探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5, 1 (2) :25.

[2]Farwell J, SulIce A N.Does the Ltse of a synope protocol im prove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fiagement of syncope[J].Heart, 2004, 90 (1) :52.

患者价值 篇9

严重的外伤是指多脏器损伤或多处外伤, 常指可能出现致命性损伤的危险, 通常累及头部、胸部、腹部和四肢, 代表着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系统中的15分及更高的状态[1]。这样的患者常需要最快捷、准确地进行损伤情况的诊断, 这也是住院治疗后的首要任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多螺旋CT普及之前, 超声检查是对这种患者进行诊断的首选方法, 它能够获得横断面的影像资料, 而且超声广泛使用、易于操作和价廉的优势非常明显。即使是在今天, 它仍然与多螺旋CT结合使用, 对那些持续性严重外伤患者进行急诊诊断, 尤其是在欧洲这种情况更为常见。本文主要对超声检查严重外伤的作用进行综述, 对急诊检查所使用的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 并分析超声在严重外伤患者中使用的可靠性和缺陷。

1超声检查技术和检查指征

腹部钝伤或穿通伤常使用超声检查进行损伤评估。在大型医院中大约有1/4的损伤程度超过15分的患者会合并腹部损伤, 正因为严重损伤中腹部损伤的比例较高, 且这种腹部损伤常可致命, 所以使用超声进行急诊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外伤及休克的患者在急诊抢救的黄金时间内如出现腹腔内出血, 则死亡率会显著升高, 一般是每过3min患者的死亡率就会增加1%。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且状态不稳定, 超声检查可以在进行进一步的CT检查前就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紧急手术。

腹部超声检查在严重外伤病例中常使用FAST检查法, 即外伤患者重点部位超声检查法,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浏览腹膜腔内情况, 检出游离液体, 因为这种游离液体恰恰是急性出血和内脏损伤的间接征象。该检出方法是尽可能让患者仰卧, 并使超声波穿通透入腹部深度至少20cm, 所以常使用3.5~5.0MHz的凸面换能器[2,3]。其扫查的四个标准试图[4]包括a, 横断面扫查剑突下区域用来诊断心包积液和肝左叶损伤;b, 纵向扫查右上腹用来显示肝右叶、右肾以及肝肾隐窝, 该处在患者仰卧时可能充盈液体;c, 纵向扫查左上腹, 显示左肾、脾和脾肾间隙, 该处可能出现游离的腹腔积液;d, 横向和纵向扫查耻骨上区域, 用来检查膀胱、子宫直肠陷凹 (或直肠膀胱陷凹) , 这个陷凹是腹膜的一个凹陷处, 女性的陷凹位于子宫和直肠间, 男性的陷凹在直肠和膀胱间, 也称为Douglas窝, 和肝肾隐窝一样, 这个陷凹也可能聚积腹腔内液体。除了以上四种标准视图外, 为除外胸腔积液, 需要做左右双侧的纵向胸腔扫查, 由于这种扫查可以很快完成, 所以在伴有胸部损伤的严重外伤患者的FAST扫查中要常规加上这个扫查序列。对于有经验的超声检查医师正确进行FAST扫查一般仅需5min, 但对于部分患者很难获取标准视图, 则检查时间会相应延长, 如果怀疑有出血可能, 超声医师则不应花费过多的时间来获取所谓标准FAST扫查。

2腹腔内损伤的检查

文献中有很多关于FAST检查序列和常规超声检查对于严重外伤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 其中多数列出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但由于超声检查设备、使用方法、操作者熟练程度和评价标准的不同, 这些数据的差距也不小。但对于严重损伤情况下的超声检查, 其主要目标, 尤其是FAST扫查序列的主要目的就是检出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聚积以及脏器损伤的特征性表现。

腹腔内游离液体聚积处最常见于肝肾隐窝、脾肾隐窝和Douglas窝。30%~40%的育龄妇女的Douglas窝内会出现50ml左右的液体, 这常常是生理性的, 而超过100ml则被认为是病理性的, 但生理性积液的机制并不清楚。多数研究报告认为FAST扫查序列对于腹腔内游离液体的检出敏感性是较高的, 在0.64~0.98间, 而特异性则更高, 达到了0.86~1.00, 这些数据的区间较大是因为不同研究组中的超声检查者水平和评价标准有所不同所造成的。FAST扫查序列是否能够检出液体的聚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液体聚积的绝对量值, Branney[5]等认为200ml液体的聚积是所能检出的下限, 且液体量越大, 检出的敏感性越高。由于腹腔内液体聚积的分布情况受解剖结构和病理情况的制约, 如术后出现的瘢痕和粘连会影响液体聚积的分布, 所以若不能对所有液体聚积部位全部进行检查, 那么FAST检查的敏感性就会下降。

对实质脏器的检查是超声诊断外伤患者的又一重要目的, 并因此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和介入手术。而且对于一般状况稳定且不需要紧急介入手术的患者, 如果最初的超声检查质量有保障, 则无需进行下一步的影像学方法的检查, 这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 避免进一步的X线辐射损伤是很重要的。虽然FAST最常用于严重外伤的患者中, 但它的诊断作用实际上是有限的。很多报道表明在没有合并血腹的情况下, 实质脏器损伤的损伤常被FAST扫查所遗漏[6,7,8]。

外伤性的肝损伤表现多种多样, 肝实质撕裂的超声表现从低回声到高回声都可出现。一般来说, 肝脏撕裂成为低回声表现或囊性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多种多样的回声表现使得超声诊断肝裂伤变得相对困难, 尤其对于超声新手更是这样。同样在急性肝损伤时为检查细微的肝实质异常则可能花费更多的检查时间。另外, 如果肝脏出现弥漫型病变, 如脂肪变、肝硬化等就会使肝脏损伤的检查更为复杂和困难。

腹部钝伤中, 脾是最常见的受累脏器, 可以占到全部腹部损伤的30%, 由于在吸气时脾和左下肺出现重叠, 所以脾常不能被全部显示清晰, 来自于足侧的肋骨也会使脾的可显示性受到影响。脾的损伤最常见的是包膜下血肿和脾实质的撕裂, 后者和肝脏撕裂表现相似, 并无特异性的回声形式。从技术上讲假性动脉瘤是可以在彩色多普勒上诊断的, 但并不是使用FAST方法检出, 故类似这样的损伤有可能被漏诊。脾损伤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栓塞止血和手术。确定损伤的确切范围才能制定出适当的治疗方案。在FAST检查法的国际标准统一会议上并没有结论认为超声检查能够独立进行器官损伤的分级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这仍需更为成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核实。

肾脏的损伤不像肝脾损伤那么常见。右肾常能很好的显示, 而左肾由于肠管内气体的重叠或肋骨的干扰在FAST检查中有时会显示不清, 而且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做到让患者采取俯卧位来采集其他角度的视图。和脾损伤一样, 只有明确的损伤范围, 才能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累及集尿系统的肾破裂和输尿管的损伤不易被发现, 因为尿外渗很难被检出。在强化CT检查中对比剂注射后10min的肾盂排泄期图像上则可明确显示从集尿系统和输尿管溢出的对比剂, 从而确定破裂的位置和范围。多数研究认为肾脏损伤的检出率要低于肝脾损伤的检出率。

腹部外伤中胰腺损伤的发生率较低[9], 常小于2%, 但由于其病变严重程度较大, 且致死率较高, 所以快速准确的诊断势在必行。由于肠气的影响, 胰腺的超声显影有些困难, 而且常规FAST检查不包括胰腺, 所以细微的挫伤和小的破裂常被漏掉。同样对于小肠、肠系膜的显示超声也有一定困难, 一般仅能显示肠壁增厚、气腹和局部游离液体。由于FAST检查会漏检腹部的大部分, 所以仅使用该法进行这些部分损伤的检查是远远不够的。另外, 也没有文献报道使用超声评价膀胱损伤, 腹膜内膀胱破裂会造成Douglas窝积液, 但积液量的确定要靠损伤前膀胱的充盈程度来确定, 腹膜外的膀胱破裂不会产生液体聚积。由于膀胱壁完整性的评估只能在膀胱充盈时进行评价, 所以有必要时可以使用尿管逆行性充盈膀胱来完成评估, 但插管后膀胱内积气会影响超声图像的质量, 给评估带来困难。

穿通伤更易于造成心脏的损伤, 大的损伤可导致出血而死, 细微的心包闭合性损伤和隐匿性心脏损伤的患者看似状态稳定, 但因心包积液而致心腔内压力增大时, 患者的状态常会急剧恶化, 这时需立即进行减压。经心包的采集视图对于检出心脏损伤的敏感性很高, 所以常规FAST检查要包括心包扫查。

3超声检查在严重外伤中的限度

超声检查在严重外伤患者中很常用, 但它仍有一些较明显的限度。如前所述, 在腹部实质性脏器的检查中FAST的诊断价值不太稳定, 主要涉及检查设备的差异和检查者的经验差别。在多组不同经验的医师间进行的超声检查对比研究中发现诊断准确率出现明显的差别, 这也是超声检查中所谓的检查者高度依赖性的缺陷。

另外在严重外伤情况下, 给超声检查者可操作的空间较小, 如果患者没有被完全去除衣物, 检查者甚至很难接触到被检部位。患者在检查中出现躁动也会明显影响诊断效果, 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其腹壁运动幅度较大, 则很难得到满意的图像。同时被检部位如被血液、脏物所污染也会影响图像评价。被检部位的皮下气肿会使该部位不能进行诊断[10]。

综上所述, 超声检查在严重外伤患者的诊断中有很多积极的作用, 在一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但在复杂情况下也会出现一定的限度,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仍需多螺旋CT的诊断进行验证, 更多的经验仍需大病例组的积累。

参考文献

[1]Poletti PA, Wintermark M, Schnyder P, et al.Traumatic inju-ries:role of imag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olytrauma vic-tim (conserva-tive expectation) (J) .Eur Radiol, 2002, 12:969-978.

[2]Farahmand N, Sirlin CB, Brown MA, et al.Hypo-tensive pa-tients with blunt abdominal trauma:per-formance of screeningUS (J) .Radiology, 2005, 235:436-443.

[3]Lee BC, Ormsby EL, McGahan JP, et al.The utility of sonog-raphy for the triage of blunt abdominal trauma patients toex-ploratory laparotomy (J) .Am J Roentgenol, 2007, 188:415-421.

[4]McKenney MG, Martin L, Lentz K, et al.1, 000consecutive ul-trasounds for blunt abdominalrauma (J) .J Trauma, 1996, 40:607-610.

[5]Branney SW, Wolfe RE, Moore EE, et al.Quanti-tative sensi-tivity of ultrasound in detecting free intraperitoneal fluid (J) .JTrauma, 1995, 39:375-380.

[6]Brown MA, Sirlin CB, Farahmand N, et al.Screening sonogra-phy in pregnantpa-tients with blunt abdominal trauma (J) .J Ultrasound Med, 2005, 24:175-181.

[7]Poletti PA, Mirvis SE, Shanmuganathan K, et al.Blunt ab-dominal trauma patients:can organ injurybe excluded withoutperforming computed tomog-raphy? (J) .J Trauma, 2004, 57:1072-1081.

[8]Nural MS, Yardan T, Guven H, 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the evaluation of blunt abdominal trauma (J) .Di-agnInterv Radiol, 2005, 11:41-44.

[9]Doody O, Lyburn D, Geoghegan T, et al.Blunt trauma to thespleen: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J) .Clin Radiol, 2005, 60:968-976.

患者价值 篇10

【关键词】电话回访、治疗进展、脑梗塞、出院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90-02

脑梗塞是一种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塞患者也在日益增多,脑梗死塞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电话回访强化患者出院护理工作,以下研究电话回访在脑梗塞患者出院后应用的价值,进行综述。

1脑梗塞 脑梗塞,又称脑中风,临床表现为猝然昏迷、不省人事,或出现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行为特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2电话回访脑梗塞出院患者 电话回访是经济、便捷的,且易于使病人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就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电话回访, 增加医患沟通,指导患者在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降低患者复发几率。

2.1脑梗塞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的优势 对于电话回访的优势,胡萍、滕建燕[1]等人指出,电话回访出院患者,可以提高出院患者的遵医行为,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同时也可以形成一个延伸护理服务,了解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同时曹党年[2]指出,通过电话回访,可以有效解决与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身心健康问题,总结电话回访在基层医院出院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对出院脑梗死患者在出院1~2周内采取电话回访方式,可以深入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同时也可以针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提供指导。

2.2电话回访的意义 裴晓娟[3]指出,通过电话回访可以督促患者出院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来院复查,并可以及早发现病情恶化,采取有效抑制措施,提升患者治病疗效。郭乘达[4]指出,脑梗塞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电话回访可提高患者出院后治病疗效。聂卫莉[5] , 聂燕芳指出,出院后电话回访可以方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治病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3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电话回访的具体方法

3.1建立患者出院回访档案 在脑梗死患者出院时,由护士建立出院患者回访登记本,填写患者的详细资料,对患者的姓名、年龄、联系人电话、电话回访时间等进行记载。

3.2电话回访技巧 电话回访中,选择临床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责任护士,应该选择合适的电话回访时间,避免在睡眠时间打搅患者,并应该尽量避开节假日;同时在电话回访中,接电话后先弄清楚接电话人员身份,与患者交流时语气要亲切,态度诚恳。电话回访中,了解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指导患者可以正确进食。

3.3电话回访内容 首先,患者出院后第1周内进行第1次回访,询问患者生活习惯,并能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其次,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为患者耐心讲解药物对疾病的影响,能够使患者开始重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可以按照医嘱按时来服药,并可以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障身体健康。还有,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使患者可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日常多以清淡饮食为宜;指导家属可以协助患者进行运动,提升患者治病疗效。

4、脑梗塞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的价值 王艳敏 , 张红霞 , 刘根立[6]指出,通过电话回访,对脑梗塞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半年,可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同时,陈爱珠、胡其秀、马红明等人[7]指出,电话回访在出院患者中应用,在患者出院后1周和第3周末,采用电话回访方式,可以了解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与遵医情况,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在对脑梗塞出院患者回访过程中,可以动态地了解脑梗塞患者病情变化[8],从而可以及时就医,通过电话与患者进行交流,有助于提高护士的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沟通交流技巧,提高护士素质。黄娟[9]指出,电话回访对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会产生一定影响,采用电话回访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治病疗效。方瑞红[10]指出,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6个月的电话回访,可以确保患者在出院后能够按时复诊、按时服药。

综上所述,在在脑梗塞患者出院后,應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可以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身体状况,促使脑梗塞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胡萍 , 滕建燕 , 陈胜苏.电话回访在脑梗塞患者出院后的应用 [J].中国健康教育, 2010, (08), pp.632-633

[2] 曹党年. 电话回访在基层医院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3), pp.3650-3651

[3] 裴晓娟.电话回访在化疗患者出院后复查行为中的效果观察 [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1), pp.115

[4] 郭乘达.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S-100B蛋白水平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D].河北医科大学 2012

[5] 聂卫莉 , 聂燕芳.出院后电话回访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效果观察 [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23), pp.761-762

[6] 王艳敏 , 张红霞 , 刘根立.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医药产业资讯, 2012, (20), pp.127-128

[7] 陈爱珠 , 胡其秀 , 马红明.电话回访在妇产科出院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 2009, (12), pp.1056-1057

[8] 王淑平. 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03), 209-210CNKI

[9] 黄娟. 电话回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28), pp.130-131

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CT诊断价值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男41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为(67.4±3.3)岁。所有患者都为单侧发病。其中21例患者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有长期饮酒史,平均每日饮酒量为300 ml;37例患者为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过往都有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病史。所有患者都有患侧肢体大腿前部、腹股沟、髋区等处明显疼痛的表现,并伴有内旋、外展、内收、屈曲活动功能明显受到限制,25例患者甚至出现跛行的临床表现。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笔者所在医院CT型号为西门子单排螺旋BALANCE。对所有患者进行骨头横断面扫描,进行扫描的层厚为5 mm,5 mm的层间距,300 HU的窗位,2000 HU的窗宽,320×320的矩阵。

1.3 观察指标

找出所有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部位,并对各部位进行分期评价。依据Fmberg等[2]研究的分期标准对所有患者的CT结果进行分期,分为0~V期。(1)0期:正常;(2)Ⅰ期:骨小梁星芒结构增粗、扭曲变形及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区或(和)骨疏松;(3)Ⅱ期:斑片状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骨小梁星芒结构消失;(4)Ⅲ期:在Ⅱ期基础上出现“新月征”及轻度骨碎裂和关节面微陷;(5)Ⅳ期:明显骨碎裂及关节面塌陷致股骨头失去完整性;(6)V期:合并股骨头肥大畸形,髋臼缘增生及关节间隙狭窄。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CT检查结果显示,共71个部位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个为Ⅰ期,患者CT检查主要显示为骨质疏松、变形及斑片状骨硬化、股骨头星芒结构增粗等影像表现;25个为Ⅱ期,其中有加囊状透度区及骨硬化影像表现的患者有15个位置,有囊状透亮区及星芒结构消失并骨硬化影像表现的患者有10个位置;34个为Ⅲ期,患者CT表现除有Ⅱ期的影像表现外还表现为关节面微陷、轻度骨碎裂及“新月征”的影像表现。因患者都为高龄患者,故均进行手术治疗,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均符合CT表现,CT诊断率为100%。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关节部位活动受限、关节部位疼痛等表现,患者过往都有酗酒、长期应用激素、外伤等疾病病史[3]。

对此疾病确诊多应用X线、CT、MRI、骨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对患者进行骨活检可见患者骨小梁空陷窝>50%,且有骨髓坏死等表现。但骨活检对患者有创伤,故临床多应用X线、CT、MRI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进行辅助诊断。X线检查的病变影像学显示方面明显低于CT检查。X线检查只可以对患者骨矿物质的影像有所显示,故其对早期疾病没有影像学表现。CT检查不但可明确患者疾病病灶的结构、边界、位置、大小等,且可很明显地发现关节面塌陷、骨小梁微细骨折等情况。MRI检查的影像学检查要高于CT检查,但MRI检查的价格要明显高于CT检查,患者接受度不高,故临床多应用CT检查对此疾病进行辅助诊断检查[4,5,6]。

患者疾病早期CT检查可见有骨质吸收区、斑点状骨质增生硬化、骨小梁增粗、星状征异常等影像学表现。患者疾病晚期CT检查可见塌陷变形、股骨头碎裂、片状增生硬化、星状征消失等影像学表现[7,8,9]。本组患者均根据Fmberg等研究的分期标准对所有患者的CT结果进行分期,共发现71个部位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个为Ⅰ期,25个为Ⅱ期,34个为Ⅲ期。因患者都为高龄患者,故均进行手术治疗,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均符合CT表现,CT诊断率为100%。这表明,通过CT检查可早期发现患者缺血坏死部位,其诊断的符合率很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总之,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其可在疾病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部位。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并对CT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CT检查结果显示,共71个部位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个为Ⅰ期,25个为Ⅱ期,34个为Ⅲ期,因患者都为高龄,故均进行手术治疗,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均符合CT表现,CT诊断率为100%。结论: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其可在疾病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部位。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CT,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春图.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28例影像学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45-49.

[2]刘吉华,高振华,徐爱德,等.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对比研究及检查途径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3):19-21.

[3]李秀红,李雯,李德勇,等.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对比影像学诊断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6(2):65-67.

[4]杨尚玉,王恩普.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的影像学诊断6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57-58.

[5]侯昭才,韦树长,李炳灿.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5):9193.

[6]史永惠,赵熙,左敬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8):62-63.

[7]党国际,高再荣.X线、CT、MRI及SPECT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对比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6-10.

[8]司道广.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比较与分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2,8(2):120-124.

【患者价值】推荐阅读:

失眠患者10-15

出院患者10-16

斜视患者10-17

胃炎患者10-19

高龄患者05-08

患者满意05-11

患者体验05-14

候诊患者05-18

产后患者05-21

患者体温05-31

上一篇:法学生毕业论文下一篇:出入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