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通用8篇)
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篇1
摘要:“市场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不仅关系到我院环艺专业的教学质量, 而且关系到本专业人才的素质层次。同时, 在我院环境艺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就业特色培养, 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和做事能力, 引导他们走上独立思考与广泛借鉴相结合的设计道路, 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独具优势, 是每一位教育者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就业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市场
怎么能让我们独立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市场就业竞争力。怎么能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怎么能让我们的独生一代的学生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根据大连艺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要求和精神, 于2007年10月, 我们申请的教学改革项目《关于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报告》经学院同意, 报请大连艺术学院教研处审批合格, 成为校级一般课题正式立项进行研究。
培养学生的市场就业能力, 不仅关系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而且关系到本专业人才的素质层次。同时, 在我院环境艺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就业特色培养, 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和做事能力, 引导他们走上独立思考与广泛借鉴相结合的设计道路, 在未来社会市场竞争中独具优势, 是每一位教育者共同的责任。
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与学习, 课题小组两名成员分别从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彻底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总结, 以大连地区为主, 调研了全国各大高校关于环艺专业相关的教学教育材料, 并且进行学习;并于2009年01月发表了《关于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报告》一文, 受到学院中期教研检查的好评。
关于本次教学研究立项的成果有三, 分别是:
成果一:培养应用型的合格+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的研究成果。经初步调查2005级75%以上的学生有意愿继续从事本行业。根据分析结果在教学执行计划中我系每年都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并且由系主任带领召开全系教学执行计划研究制订大讨论。2009级明确了新的专业培养定位;2008级部分专业课程方向整合。
成果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作业成绩考核方法的研究成果, 改变传统艺术类学生作业考核形式, 变教师主观评定成绩为主客观成绩评定结合, 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 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及努力程度给50%的成绩, 模拟项目甲方根据项目需要对学生的制作项目成果给出50%的客观成绩 (其中包括学生拟定项目的市场情况分析、拟定出发点设计、学生的项目设计陈述与答辩过程) 。这样既保证了成绩给予的公正性, 也保证了学生设计目的的明确, 将市场模拟带进课堂, 让学生以实际项目的感受去做设计, 使学生尽早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操行。
成果三:项目式教学方法与内容的研究成果。课程作业布置以项目形式出现, 以团队合作完成, 团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项目设计与制作分工, 学生根据项目内容有的放矢的学习相关理论及技术知识, 必要时带队外出调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业成果也以项目成果形式体现, 实现把课堂搬到社会, 让企业走进课堂, 最后模拟竞标, 让学生熟悉整个设计作业过程在市场环节中的作用与体现。
关于本次教学研究立项的创新点方面:
首先是艺术类学生成绩考核评定方法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直以来学生作业的质量与成绩, 全都是任课教师主观评定, 即使是集体评议一名学生的作业, 说到底还是教师的主观评定, 而通过成绩评定的改革, 客观评价占总成绩的50%, 这个客观评价让学生发现一个设计作品是为目标客户设计, 这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与职业行为。课程的客观成绩评定是项目最后以竞标形式出现, 所有学生都要在模拟竞标环境下陈述自己的设计理由, 这样加强了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市场的节奏。教师在项目设计制作中担任顾问和理论技术支撑的角色, 在学生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或需要帮助时担任解决问题或提示的角色。这样改变了学生怕老师或为老师、为学校做作业的习惯, 真正创造出每一名学生实效学习的良好氛围。
其次是以团队管理的方式增加学生协调合作及沟通的能力。传统的教学管理单位是班级, 但是现在在环艺专业课的课堂上的组织形式是以工作组或工作室为单位, 4~5个人为一组, 每个工作组模仿公司或工作室的运作模式, 每个人在工作中担任不同的角色, 如:策划、设计、文案、预算、市场调研等。经过这样的调整, 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特长, 很快在工作中树立了自信心。致此把原来的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学生的自身学习动力, 就连平时对作业不闻不问的同学也都积极参与进来。
最后, 在完成项目目标的过程中导入学习内容, 理论联系实践。课程作业的布置以项目形式出现, 如命题招标、市场调研自行命题, 这样学生会根据项目内容有的放矢的学习相关知识, 以06级《展示设计》课程为例:项目主题为自行命题某商品展览展示设计, 项目的惟一要求是具有经济性, 因为无论我们的设计做的如何, 最终被甲方、被市场认可, 这就是“好设计”。学生因项目驱动, 主动寻找相关知识去学习, 按项目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因为是主动需求学习, 这样会使学生的知识记忆牢固, 处理事务的综合能力加强, 为成为合格的职业设计师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的教学成果和创新点我们均在05级学生的《室内课题设计》和0 6级学生的《展示设计》课程中有所运用。
本次课题研究成果都是以我院环艺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分析为目标而进行的, 今后我们的工作一直会继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本科职业人才为目标, 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科研、教学并行的原则, 以“成果促立项, 以立项促教改, 以教改出新成果”的思路, 不断取得教学的新成果。教改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最后, 相信大连艺术学院在转设成功之后, 在独立院校办学的目标和要求下, 务实创新、与时俱进, 一定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需要的有特色的职业本科人才!
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探究;协作;交流
英语交际性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内容主动修补完善自己的认知感悟,让他们在实践交流体验中获得深刻理解感悟。英语教学中的探究与互动,给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载体,对学生在表达和相互交流中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并且能够流利的使用英语。突出探究与互动,让英语课堂在情趣化的教学中展现应有活力,更利于学生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获得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让英语教学更有动感和活力。
一、预学导思,知晓认知“空白”
探究可以是学生自我预学探知过程,更是他们了解知晓自身空白的重要措施。运用预学导思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预学,能使得他们的探究更有一定明确性和具体性。
在预学指导过程中,可按照学生不同的认知需要创设相应的方法策略。如,在译林版七年级下册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教学指导中,我指导学生就“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从文本中主动筛选相关信息,让学生能够从语篇综合表达运用中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运用笔记圈划的方式,围绕“How do you introduce Sunshine Zoo?”和“What are there in Sunshine Zoo?”建议学生进行筛选勾划,让他们找出自己空白和疑问。
预学导思,使得学生有了更多自我支配学习交流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尝试和运用中找到学习的重点。多给学生提供导学的方案,引导他们就学案中内容主动查漏补缺,帮助他们在知晓自身学习问题中获得有效探解方法。按照阅读教学要求,多给学生提供自我探学求知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搜集相关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学习感知体验。
二、小组探知,鼓励互动“协作”
通过群体学习力量来弥补个体学习不足,给学生更多协作探究的机会,使得他们在互动中产生深刻语言感知。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同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通过小组探知,使得学生互动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things的“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park”教学中,我根据Millie、Amy在公园中的对话,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Do you think there are ghost in the world?”和“How do you tell us about the interesting story?”建议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知晓语篇表达主题大意的基础上能生成更为深刻的感知体验。在学生彼此写作互动交流中,多引导他们就交流中的感想作总结,鼓励他们围绕“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article?”进行合作,让学生从词汇识记、语句表达、语法运用等方面主动沟通,形成更为全面的感知。
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此基础上而且能让他们获取更多的探究与互动的机会。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探知英语的需要,可以给他们提供多元化以及差异性的任务,鼓励大家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展示。尊重学生意见和建议,多给他们相应的策略指导,让他们在主动协作过程中相互补充更为丰富的学习思维方法。
三、平台表现,倡导自由“展露”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不仅可以让他们增强学习英语的激情和主动性,并且让他们有了更多发展创造才能的机会。搭建平台,能使得学生有更多展露才艺载体,能使得学生在充分表演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
自由展示平台的搭建,可以使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我们在译林牛津英语八年级下册的Unit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围绕“What am I going to introduce Hong Kong?”和“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Hong Kong?”进行展示,让课堂成为他们竞相模拟表达的平台。通过平台展示,能帮助学生在主动总结剖析的过程中生成更多的语言表达方法,使得语言运用更加灵活多彩。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尽量多关注学生的表演,即使是初中的学生也要针对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多给他们掌声,让他们在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的过程中发现学习英语的动力和自信心。围绕任务的协作,多给学生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多给他们崭露头角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用多样化的语言主动表达,生成更为丰富的学习思维方法。
由此可观,探究和互动,使得语言表达交际有了更多运动因子,能使得学生跳出单纯以来听讲学习模式,给予他们更多自由表达话语权。作为教师,我们要对情境创设的探究和互动加以重视,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在自由、和谐、宽松的情境中有针对性探究与互动,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更有利于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激情与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虞霞.初中英语新课改中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学周刊,2014(16)
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篇3
一、预学导思, 知晓认知“空白”
探究可以是学生自我预学探知过程, 更是他们了解知晓自身空白的重要措施。运用预学导思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预学, 能使得他们的探究更有一定明确性和具体性。
在预学指导过程中, 可按照学生不同的认知需要创设相应的方法策略。如, 在译林版七年级下册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教学指导中, 我指导学生就“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从文本中主动筛选相关信息, 让学生能够从语篇综合表达运用中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 可要求学生运用笔记圈划的方式, 围绕“How do you introduce Sunshine Zoo?”和“What are there in Sunshine Zoo?”建议学生进行筛选勾划, 让他们找出自己空白和疑问。
预学导思, 使得学生有了更多自我支配学习交流机会, 让他们在主动尝试和运用中找到学习的重点。多给学生提供导学的方案, 引导他们就学案中内容主动查漏补缺, 帮助他们在知晓自身学习问题中获得有效探解方法。按照阅读教学要求, 多给学生提供自我探学求知的机会, 让他们在不断搜集相关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学习感知体验。
二、小组探知, 鼓励互动“协作”
通过群体学习力量来弥补个体学习不足, 给学生更多协作探究的机会, 使得他们在互动中产生深刻语言感知。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 同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通过小组探知, 使得学生互动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如, 在七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things的“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park”教学中, 我根据Millie、Amy在公园中的对话,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围绕“Do you think there are ghost in the world?”和“How do you tell us about the interesting story?”建议学生进行交流, 让他们在知晓语篇表达主题大意的基础上能生成更为深刻的感知体验。在学生彼此写作互动交流中, 多引导他们就交流中的感想作总结, 鼓励他们围绕“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article?”进行合作, 让学生从词汇识记、语句表达、语法运用等方面主动沟通, 形成更为全面的感知。
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 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在此基础上而且能让他们获取更多的探究与互动的机会。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探知英语的需要, 可以给他们提供多元化以及差异性的任务, 鼓励大家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展示。尊重学生意见和建议, 多给他们相应的策略指导, 让他们在主动协作过程中相互补充更为丰富的学习思维方法。
三、平台表现, 倡导自由“展露”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 不仅可以让他们增强学习英语的激情和主动性, 并且让他们有了更多发展创造才能的机会。搭建平台, 能使得学生有更多展露才艺载体, 能使得学生在充分表演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
自由展示平台的搭建, 可以使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 我们在译林牛津英语八年级下册的Unit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的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围绕“What am I going to introduce Hong Kong?”和“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Hong Kong?”进行展示, 让课堂成为他们竞相模拟表达的平台。通过平台展示, 能帮助学生在主动总结剖析的过程中生成更多的语言表达方法, 使得语言运用更加灵活多彩。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我们要尽量多关注学生的表演, 即使是初中的学生也要针对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多给他们掌声, 让他们在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的过程中发现学习英语的动力和自信心。围绕任务的协作, 多给学生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 多给他们崭露头角的机会, 让他们能够用多样化的语言主动表达, 生成更为丰富的学习思维方法。
由此可观, 探究和互动, 使得语言表达交际有了更多运动因子, 能使得学生跳出单纯以来听讲学习模式, 给予他们更多自由表达话语权。作为教师, 我们要对情境创设的探究和互动加以重视, 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在自由、和谐、宽松的情境中有针对性探究与互动, 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更有利于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激情与内在动力。
摘要:初中牛津英语探究与互动是学习灵活使用英语的主要方式, 有效地体现了英语实践性与交际性的融通性。通过预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知, 小组探学引导学生协作配合, 平台展学引导学生积极展露, 对活化英语教学过程和方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探究,协作,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虞霞.初中英语新课改中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学周刊, 2014 (16)
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篇4
记者:在过去的10余年中, Automechanika Shanghai无论是办展规模, 还是办展质量, 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于其取得的成功, 您能否为我们分析一下法兰克福展览在其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办展优势?
鲍思丰:法兰克福展览拥有百年历史, 是全球知名的专业展会主办机构之一。集团在全球设有28个子公司及约50个国际销售伙伴, 覆盖世界各地逾150个国家, 庞大的全球关系网络与丰富的销售、活动推广及媒体宣传资源, 确保了展会的可比性及高质量。
公司旗下的Automechanika品牌, 在全球范围内共举办有14场专业展览会。专业的从业经验与敏锐的行业眼光, 使得法兰克福展览把握住了天时、地利的优势, 选择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阶段, 进入了这一潜力市场。
历经数10年来的成长发展, 享誉盛名的Automechanika系列品牌展览会已在全球范围, 为业内人士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和组织保障。立足于中国上海的Automechanika Shanghai展会, 以华东地区强大生产基地的地理优势为基础, 吸引了亚洲各国及中国各个地区的行业资源。与行业权威合作伙伴——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的强强联手, 使Automechanika Shanghai成了亚洲领先的国际和地区性产业展会及论坛。借助海内外行业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鼎力支持, 法兰克福展览更举办了一系列实用性与影响力兼具的同期活动, 以确保Automechanika Shanghai在汽车行业展会中的辨识度及领导地位。
记者:刚才您提到与中汽国际的强强联手, 成就了Automechanika Shanghai在行业的标志性地位。为了促进其发展,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还整合了哪些优质合作资源?
鲍思丰: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国际合作, 法兰克福展览自2012年起即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携手, 主办了中国高新汽车国际峰会 (简称“NGA”) , 并与展会同期举行。NGA汇聚了来自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企业决策层、技术及研发高管、政府高层官员和海外专家, 共同探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未来方向, 打造了行业聚焦的互动平台。
来自原厂设备制造商、供应商、代理商、技术创新人员、政府部门和相关院校的代表也各抒己见, 分享商业创意, 运用技术革新推进产业发展, 打造了一个可持续的、高收益的未来。
此外, 我们不断加深了与相关协会和行业组织的合作, 进而提高了各个主题板块活动在展会中的影响力, 并为业内人士带来行业最新的政策方针及信息。我们极力推动这些引领着未来发展趋势的主题活动, 特别是针对新能源和再制造等领域, 与众多实力行业协会携手互动, 其中包括德国电动车行业协会 (BEM) 、汽车零配件再制造商协会 (APRA)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制造专业委员会 (CRRARC) , 以及来自美国的Motor&Equipment Re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MERA) 等。
记者:随着Automechanika Shanghai规模的不断扩大, 参展商与参展观众的诉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沟通需求、贸易需求等, 还包括品牌传播、企业影响力拓展等, 作为展会主办方之一, 法兰克福展览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为参展商提供更精细化地服务?
鲍思丰:为了给参展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通过开展前期的调研、展会现场问卷调查、展后的跟踪回访, 以及持续考察各地产区市场等方式, 力求更多地贴近市场, 向产业上下游延伸, 从生产流通领域到研发环节, 大到产业格局, 小到产品板块等各个角度, 去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 我们还设计了多样化的广告和赞助方案, 配合各类型参展企业不同的宣传预算, 满足企业的推广需求。随着时代与技术发展而开发的线上营销渠道等多种广告平台, 也为参展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去吸引参展观众的目光, 强化其品牌形象, 提升其企业知名度。
记者:中国汽车市场凭借良好的恢复性增长势头, 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此背景下, 您如何看待Automechanika Shanghai的发展潜力?对其未来有何期待?
鲍思丰:目前, 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车市场, 但平均每1000个居民中仅44人有车, 这正体现了中国市场中不可估量的巨大发展商机。
Automechanika Shanghai把握了这一市场的潜力及发展趋势, 逐步确定了战略规划, 使展会从创立之初展览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仅有来自23个国家235家展商参与, 到如今成为业界必然之选的年度行业盛会。本届展会共有来自39个国家逾4906家企业参与, 在22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展示着汽车行业的最新产品及科技;预计本届展会将吸引超过8.6万名海内外观众前来共襄盛举。此外, 本届展会现场已确认有多达38场同期活动, 从技术性到实用性主题, 覆盖了整个产业链。
Automechanika Shanghai的3大产品板块中, 汽车零部件板块已相对稳定, 维修与保养、用品及改装2大板块则在持续发展中。未来, 我们将更注重产业板块的纵深挖掘, 也会投入更多全球资源, 使之成为行业更广、更深的服务平台。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协会组织及政府部门携手合作, 不断推进行业间交流与产业发展;倾听及了解展商与观众的需求, 延伸产业相关领域, 逐步拓展服务产品类别, 进一步迎合产业发展需求并强化产品馆与特定产品专区, 为展商与目标买家搭建沟通桥梁。
在未来的发展中, Automechanika Shanghai无疑仍将成为行业走势的风向标, 其平台服务范围将更广、内容更深入细分。我们希望展会3大产品板块的比例逐渐趋于均衡, 参展商可以向来自全球的与会者尽情展示其创新技术及产品, 分享并获取行业信息。我们将继续为参展企业提供拓展中国市场的最佳途径和开发海外业务的良好平台。
杭叉国产叉车的风向标 篇5
完美收官
2007全年实现叉车销量3.79万台, 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 同比均增长40%以上;出口台量突破万台大关, 达到1.06万台, 创汇突破1亿美元大关, 达到1.41亿美元, 在行业中名列榜首;净利润首超亿元, 同比增长50.57%, 资金回笼率连续三年均为100%,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56.33, 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杭叉在摆脱了从前“沉重包袱”的第八年, 无论是从销量还是在国内外用户中的影响力, 这些都是其日益提高的最好注释。
改制后的杭叉, 叉车的销售量从1999年的2128台, 以每年超过40%的速度增长。数年时间, 销售量增加了十几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八年居叉车行业第一, 是中国叉车行业的排头兵企业、中国机械500强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百强企业、杭州市优势骨干企业, 目前已跻身世界物料搬运设备制造企业前16强。杭叉的奇迹, 曾经一度被行业里称为“杭叉现象”, 由此可见杭叉在国内叉车生产厂家中的重要地位。
扩大产能
经过数年的跨越式发展, 杭叉面临着生产规模与生产设备的制约, 在其产能已经近乎饱和的情况下, 产量却不能跟上销量, 这一点成为制约杭叉继续前进的瓶颈。
为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及效率, 打造叉车先进制造业基地, 提升企业竞争力, 杭叉在石桥厂区扩建的基础上在临安经济开发区又建设了杭叉工业园区。据了解, 工业园用地达517.12亩, 包括新建工业厂房、研发大楼及相关配套设施用房等建筑面积239433平方米, 新增铸造、钣焊、门架、装配、涂装等先进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约420台套, 项目总投资15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建成后, 预计新增销售收入36.4亿元, 新增利润2.9亿元, 新增销售税金1.9亿元, 创汇8000万美元。届时将入驻9个生产型子公司, 建成4条具国际水平的装配流水线、1条整机检测线以及一个具有先进的物流和信息技术装备的配送中心, 成为世界先进的现代化物料搬运设备制造基地。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破土动工, 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地实施中, 预计2009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此次, 工业园的奠基仪式上, 企业没有搞浮华的仪式, 而是将省下来的钱向临安市人民教育基金会捐资30万元助学基金。对此杭叉的赵礼敏董事长解释:“回报社会是企业的宗旨, 也是企业家的责任和义务。”2003年, 杭州市委、市政府号召实施新一轮49100帮扶工程, 作为帮扶集团成员之一, “杭叉”从资金、实物等方面对淳安左口乡及中心小学进行爱心助学, 累计捐款达40余万元;2007年又参加了杭州市“联乡结村”活动, 对淳安梓桐镇捐款10万元。此外, “杭叉”还积极参加“春风行动”、“公民爱心日捐款”等活动, 累计捐款约30余万元。
叉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运用, 2006年全球的叉车需求量约85.5万台, 比2005年增长了15%。订单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 来自中国的需求仅占到全球市场的9%;随着装备制造产业向中国转移, “中国制造”叩开了全球各个产品市场的大门, 而叉车行业面对的将是一个10倍于国内市场容量而又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广阔空间。
内外兼收
这几年伴随着国外加工业向中国的转移以及国外市场需求的延伸, 叉车出口量增长大于内销, 拉动了叉车销售的快速增长。为了适应这一需求, 杭叉由过去国内市场为主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的战略转变, 在继续巩固、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 集中优势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杭叉坚持全球市场理念, 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 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努力打造强势品牌。采用与代理商合作的方式, 利用本土优势, 快捷有效地开拓市场。按照“市场分区、客户分级”的原则, 扶优扶强, 已与50多家颇具实力的代理商建立了贸易关系。目前, 杭叉产品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75%登陆欧美主流市场, 出口达到公司销量的30%左右, 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叉车出口基地。自主品牌出口量不断上升, 目前占到了70%左右。杭叉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产品商标已在70多个国家注册或申请注册。
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海外营销、售后服务体系的逐渐丰富, 杭叉叉车出口量逐年递增, 2006年出口叉车6100余台, 出口创汇7567.4万美元, 位于全国叉车行业出口前列, 2007年1~10月实现销售叉车32674台, 同比增长41.7%, 其中出口叉车8818台, 同比增长67.2%, 各项指标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 也是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核心。杭叉凭借30多年叉车生产技术之积淀, 以拥有的浙江省省级技术中心为载体, 通过培养集聚优秀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合作通道、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等, 积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
杭叉产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改进、提高和更新, 尤其是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上不遗余力。凭借三十多年叉车生产技术的积累和省级技术中心的研发实力, 杭叉将领先的科技融入最先进的叉车设计之中, 获得10多项国家技术专利, 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多次荣获全国机械工业大奖及省、市科技进步奖, 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 特别新一代防爆叉车和牵引车的成功开发并投放市场进一步确立了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 在不断改进H系列叉车的基础上, 杭叉以高起点、高标准快速研发了新一代R系列和J系列叉车, 投放市场后, 逐步形成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同时, 杭叉在原有基础上成功开发了新一代防爆叉车和电动牵引车、内燃牵引车, 并取得了防爆合格证和牵引车民航许可证, 进一步确立了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目前杭叉现已形成了内燃平衡重叉车 (R系列、H系列、L系列) 、电动平衡重式叉车 (J系列四支点、J系列三支点、J系列防爆叉车) 、电动仓储式叉车全系列多品种产品结构, 还生产内燃及电动牵引车及各种叉车属具供用户选用。
在不断完善上述产品系列的过程中, 杭叉以“安全、环保、高效、舒适”的开发理念, 将领先的科技融入先进的叉车设计之中, 获得了10多项国家专利, 其中一种叉车机械变速器、组合型铝质管带式散热器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变频交流电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高效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组合型管带式铝水箱技术, 使发动机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采用微电脑控制的符合欧盟EUⅢ和美国EPAⅢ认证的环保型发动机及闭环控制、三元催化等先进的环保技术, 使得发动机尾气排放更清洁, 实现了叉车整机高功率、低油耗的节能配置。自主研发的降噪系统, 使噪音和振动降到了最低。
海滩上的风向标聚焦ABMB 篇6
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已踏入第14年,这个在在美洲的艺术版图里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艺术盛会网罗全世界最富有的高端买家群,逾一半的参展艺廊来自美国或拉丁美洲地区,文化的融合与多样性使得展会的内容具有多层次的观赏性与投资潜力。2015年度巴塞尔艺术展与现当代艺术装置策展项目紧密配合,并展示一系列激发创意的节目,不同层次的艺术作品均取得了优秀的销售佳绩。本年度展会吸引了来自32个国家共267间顶尖国际艺廊参与,在短短五天内,参观总人数接近77000人次,包括重要私人收藏家,以及近200间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团体的总监、策展人、信托人及赞助人。超过110个国家的收藏家到访展会,更有来自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尼加拉瓜、罗马尼亚、多哥及津巴布韦的新兴藏家首次参与。
随着画廊业的蓬勃发展,今年又有29个艺廊加入其中首次参展,包括来自北京的北京现在画廊、东京画廊+BTAP (东京、北京),以及空白空间,和新晋欧洲艺廊Kraupa-Tuskany Zeidler(柏林)、Galeria Plan B (Cluj、柏林)、Galerie Gregor Staiger(苏黎世)及KOW(柏林)也加入进来,而来自美国的新参展艺廊则包括George Adams Gallery (纽约)、Castelli Gallery (纽约)、Essex Street (纽约)、Francois Ghebaly Gallery (洛杉矶)以及Jenkins Johnson Gallery (三藩市、纽约)。
公艺共融(Public)展区是展会的重点项目,纽约公共艺术基金的总监兼首席策展人Nicholas Baume今年更连续第三年担任策展工作,在柯林斯公园(Collins Park)展出27件大型场地指定装置作品,以及26场表演节目,由来自超过11个国家的顶尖及新晋艺术家创作。以「超形式」(Metaforms)为主题,参展艺术家包括:Olaf Breuning、James Capper、Tony Cragg、Melvin Edwards、Sam Falls、Sylvie Fleury、Katharina Grosse、Matt Johnson、Jacob Kassay、Kris Martin、Ruben Ortiz Torres、Athena Papadopoulos、Ishmael Randall-Weeks、Sterling Ruby、Michael Sailstorfer、Tomás Saraceno、Tony Tasset、Rirkrit Tiravanija、Francisco Ugarte、Timm Ulrichs、Marianne Vitale、Ursula von Rydingsvard、Hank Willis Thomas、Robert Wilson、鄢醒及余晓。透过「tc:temporary contemporary」项目,其中逾10件作品将持续展出至2016年2月。连续第五年与巴斯艺术博物馆(Bass Museum of Art)合作,展区于12月2日(星期三)正式开幕,并以Xavier Cha、Ryan Gander、Pope.L及鄢醒的现场表演为展区揭开序幕。
第二届重返展会的艺术史事(Survey)展区呈献14个在2000年前创作的项目。巴塞尔艺术展特别挑选并展出鲜见于艺术展的作品于此展区,包括由Peter Campus独立创作的9件录像作品,其30年来首次联合展示由Cristin Tierney Gallery (纽约)代表展出;Roy DeCarava最大规模的摄影展之一,由Jenkins Johnson Gallery (旧金山、纽约)代表展出;以及Peres Projects (柏林)展出的Dorothy lannone作品回顾展。除此以外,展区内亦带来以下艺术家的作品,包括:DC Moore Gallery (纽约)的Charles Burchfield、Robilant+Voena (伦敦、米兰、圣莫里茨)的Gianni Colombo、Garth Greenan Gallery (纽约)的Rosalyn Drexler、Beck&Eggeling (杜塞尔多夫)的Heinz Mack、Bergamin&Gomide (圣保罗)的Roberto Burle Marx、东京画廊+BTAP (东京)的冈本信治郎、espaivisor(华伦西亚)的Miguel angel Rojas、George Adams Gallery (纽约)的Peter Saul、Castelli Gallery (纽约)的Keith Sonnier、Vistamare (佩斯卡拉)的Ettore Spalletti、以及北京现在画廊的王劲松。
自2005年起便创办的策展角落(Kabinett)展区,今年特设27个策展展览,装置在展会的不同展位之内。重点作品包括:Galerie Jocelyn Wolff (巴黎)呈献lsa Melsheimer的装置作品;Galerie 1900-2000(巴黎)展出Richard Pettibone的早期画作;Jorge Mara-La Ruche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Ana Sacerdote油画作品;GalerieNathalie Obadia (巴黎、布鲁塞尔)的Agnès Varda古早摄影作品;Galerie Krinzinger(维也纳)的Chris Burden作品。限量编制展区的两个参展艺廊今年也参与了本展区的展览:Alan Cristea Gallery(伦敦)带来Michael Craig-Martin的两件作品,而Two Palms (纽约)则呈献了11幅Chris Ofili的线条蚀刻画作品,如若留心观察,便可于其中发现缠绕交错的人体所勾勒的优雅线条。
本年度艺廊荟萃(Galleries)展区的参展名单阵容强大,共有191间蜚声国际的顶尖艺廊参与,重点作品包括佩斯(纽约、伦敦、门洛帕克、北京、香港)展出的Louise Nevelson装置作品;Galería Elvira González (马德里)为Robert Mangold而设的个展展位;Francis Bacon的作品《Man in BlueⅥ》(1954年),由Van de WegheFine Art(纽约)代表展出;AlighieroBoetti的作品《Tutto》(1992年-1994年),由Tornabuoni Art(巴黎)展出。Jimmie Durham的大型作品《Still Life with Xitle and Spirit》(2007年)由Peter Freeman nc.(纽约、巴黎)展出,而Kukje Gallery/Tina Kim Gallery (首尔、纽约)展出层次细腻的单色画则来自河锺贤。参展的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充分反映展会高度国际化的视野,包括由Alexander Gray Associates (纽约)代理的阿联酋艺术家Hassan Sharif、Galerie Krinzinger (维也纳)代表的中国艺术家张鼎,至常青画廊(圣吉米尼亚诺、北京、Les Moulins、哈瓦那)的古巴艺术家Carlos Garaicoa、A Gentil Carioca (里约热内卢)的巴西艺术家JoséBento、Fabiano Gonper、Laura Lima和Maria Nepomuceno。
专门展出定量或印刷作品的限量编制(Edition)展区,今年踏入第三届,共有12间艺廊参与:Alan Cristea Gallery(伦敦)、Carolina Nitsch (纽约)、Crown Point Press (旧金山)、Gemini G.E.L.LLC(洛杉矶)、Pace Prints (纽约)、Paragon(伦敦)、Paul Stolper Gallery (伦敦)、Poligrafa Obra Gràfica (巴塞隆那)、Sabine Knust (慕尼黑)、新加坡泰勒版画院(新加坡)、Two Palms (纽约)及ULAE(湾岸,纽约)。青艺初见(Nova)展区呈献于三年内的创作的新作,参展艺廊共34间,展出艺术家从Freedman Fitzpatrick (洛杉矶)的Tobias Madison及Matthew LutzKinoy,至Take Ninagawa (东京)的Elias Hansen、大竹伸朗和笹本晃。参展艺术家包括:Noga Gallery of Contemporary Art(特拉维夫)的Keren Cytter、Galeria Plan B (Cluj、柏林)的Ciprian Mureşan和Navid Nuur、Galeria Leme (圣保罗)的Luciano Figueiredo、Sandra Gamarra及Mauro Piva、47 Canal (纽约)的Antoine Catala与Gregory Edwards、Labor(墨西哥城)的Nicholas Mangan、mother’s tankstation(都柏林)的Sam Anderson、Phoebe Collings-James和Noel McKenna。本年度新锐探寻(Positions)展区的16间参展艺廊中,共有12间首度参与本展区。代表艺术家包括Francois Ghebaly Gallery (洛杉矶)的Dan Bayles、Marcelle Alix (巴黎)的Pauline Boudry和Renate Lorenz、Galerie Gregor Staiger(苏黎世)的Vittorio Brodmann、Galerie Max Mayer(杜塞尔多夫)的Henning Fehr及Philipp Rühr、Project Native Informant (伦敦)的GCC、One and J.Gallery (首尔)的Jiieh G Hur、ArredondoArozarena (墨西哥城)的Fritzia Irizar、Kraupa-Tuskany Zeidler (柏林)的Daniel Keller、Real Fine Art (纽约)的Andrei Koschmieder、hunt kastner(布拉格)的Jaromír Novotny、Thomas Duncan Gallery(洛杉矶)的Sean Paul、SIM Galeria (古里提巴)的Romy Pocztaruk、Simone Subal Gallery (纽约)的B.Ingrid Olson、Mathew Gallery (柏林、纽约)的Villa Design Group、RaebervonStenglin (苏黎世)的ThomasWachholz、以及空白空间北京(北京)的何翔宇。
本年度光映现场(Film)展区由Daata Editions及伦敦策展,精心挑选出超过50齣由艺术家制作,或围绕艺术家而摄制的电影及录像作品。展会于SoundScape Park内举行四晚免费播放会,在Frank Gehry设计的新世界中心(New WorldCenter)外墙上的7,000平方呎户外投射屏幕播放一系列影片。参展艺术家包括:Ida Applebroog、Anna Barham、Breda Beban、Janet Biggs、Sue de Beer、Rineke Dijkstra、Tracey Emin、Barbara Hammer、Shirazeh Houshiary、Jaki Irvine、Anna K.E.&Florian Meisenberg、Jumana Manna、Howardena Pindell、Cauleen Smith、Catherine Sullivan及Marnie Weber。首度参与巴塞尔艺术展的电影策展人、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学会高级节目顾问Marian Masone挑选了由电影制作人James Crump拍摄的《Troublemakers-The Story of Land Art》(2015年)的长片,在Colony Theatre举行特别放映会。
巴塞尔艺术展的讲座系列的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Conversations)以Trevor Paglen与Jenny Holzer的首场艺术家讲座揭开序幕。Hans Ulrich Obrist则主领名为「艺术家:缓慢之旅人」(The Artist as Slow Traveler)的座谈活动,参与艺术家包括:Shilpa Gupta、Paulo Nazareth、Stephen Shore、Shahzia Sikander以及杨嘉辉。在题为「艺术学院应否为艺术世界栽培艺术家?」(Should Art Schools Prepare Artists for the Art World?)的座谈活动中,András Szántó与Sanford Biggers、Nicolas Bourriaud、Howard Singerman以及Rosanne Somerson一同讨论艺术学校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在12月6日(星期日),艺术家Nicole Eisenman与其代理艺廊负责人Susanne Vielmetter对谈。在沙龙漫谈(Salon)节目中,策展人Stéphane Aquin与艺术家Carlos Garaicoa和艺术历史家Iliana Cepero Amador讨论古巴艺坛。其他座谈主题包括:文献库的角色、艺术广告伦理、声音作品、收藏成为一项政治行动、洛杉矶艺坛的演化、混合艺术空间。
业内评论
「在过去多年来,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已经达到顶尖水平,而今年更再次提升,展出大批优质作品,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晋藏家,令人喜出望外。我们非常高兴能展出带来的所有重要作品,来宾的独到眼光更令我们欣喜。」Thaddaeus Ropac,Galerie Thaddaeus Ropac创办人及总监,巴黎、萨尔斯堡
「我们展位中的作品八成都已售出,真希望我们还带了更多作品来。我们很高兴见到此次画廊的销售,全面地涵盖了历史性及新晋艺术家作品。」
Andrea Rosen,Andrea Rosen Gallery主席,纽约
「这一届展会就算不是最棒的一次,那也是非常出色的一届。我们售出了多件高质量的作品。不止是开幕当日,展会期间我们亦每日销售不断,买家包括新认识的艺术爱好者及再次前来的收藏家。」
Annette Kicken,Kicken Berlin Gallery创办人,柏林
「我们向来在展会的表现都不错,但今年的展会特别出色,开展首日我们便售出了所有作品。收藏家知识丰富、深思熟虑,而且兴趣盎然,这对我们而言,真是个令人振奋的经验。」
Susanne Vielmetter.Susanne Vielmetter Los Angeles Projects创办人/总监,卡尔弗城
「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的表现一年更胜一年,展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部分来访的收藏家会选择艺坛新秀的作品,而亦有收藏家、博物馆与基金会选择价格较高的职业生涯中期艺术家作品及历史作品。来宾都非常专注于展会,并未被外界分心。我多希望所有的艺术展都能达到像巴塞尔艺术展这样高的水平。」
Alison Jacques,Alison Jacques Gallery创办人,伦敦
「一如既往,今年的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在会场内外都非常精彩。我们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周,更有幸能将具有历史性的拉丁美洲艺术家作品和年轻艺术家新作并列展出,这对我们和收藏家而言都别具意义。」
Alexandra Garcia Waldman,Galeria Nara Roesler艺术总监,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我们冒险只带来了历史性作品——录像艺术,但却收到了巨大反响,博物馆对此更是格外感兴趣。许多过去一直忽略录像作品的机构都开始了重新审视。」
Cristin Tierney.Cristin Tierney Gallery创办人/高级总监,纽约
「本年度的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从容、认真而且专注。」
Sadie Coles,Sadie Coles HQ,伦敦
「我们在今年的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上非常成功,开幕后数小时,我们已售出Damien Hirst的重要雕塑作品《The Incomplete Truth》,并在这精彩的一星期内达成了许多不同类型作品的交易。」
Daniela Gareh,白立方合伙人,伦敦、香港
「本年度来宾对我们展位的作品反应热烈,Guillermo Kuitca的雕塑作品更大受追捧。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总是生机勃勃,充满机遇,让我们能接触到许多知名及新晋收藏家。」
Alexandre Gabriel,Galeria Fortes Vilaça总监,圣保罗
「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不但精彩,更让新知旧友能聚首一堂。我们今年取得了重大成功,并很荣幸能在展会的不同区域展示我们的艺术家作品,包括在主场馆展位内的作品,到在公艺共融展区展示的Hank Willis作品,和光映现场呈献的Carrie Mae Weems作品。」
Jack Shainman.Jack Shainman Gallery创办人,纽约
「展会的水平和气氛都是无可挑剔的,更吸引到大批拉丁美洲收藏家。我们非常高兴看见来宾对古巴艺术越来越感兴趣,本展会是我们展示哈瓦那新项目的最佳平台。」
Maurizio Rigillo,常青画廊总监及合伙人,圣吉米尼亚诺、北京、Les Moulins、哈瓦那
「我们在这次展会取得了重大成功,在评价和销售上都收获丰富。Rosalyn Drexler的多件作品成功被主要艺术机构收藏,使她终于获得应有的肯定!艺术史事展区(Survey)让曾被忽略或低估的艺术家能获得重新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艺术生涯至关重要。每年十二月的这五天.展会令国际艺坛不得不聚焦凝视。」
Garth Greenan,Garth Greenan Gallery总监,纽约
「我们非常高兴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展会一如既往地吸引许多对概念艺术充满兴趣的观众,我们在策展角落展区(Kabinett)中的展出,更备受博物馆策展人及收藏家高度关注。」
Jocelyn Wolff,Galerie Jocelyn Wolff创办人,巴黎
「我们非常高兴能成为新锐探寻(Positions)展区的其中一部分,整个展区富有启发性。能展出Henning Fehr与Philipp Ruehr的两小时长作品,对我们意义重大,我们收到来宾的热情回应与浓厚兴趣。」
Max Mayer.Galerie Max Mayer创办人,杜塞尔多夫
「我们非常高兴能首次参展,并在艺术史事展区(Survey)内呈献冈本信治郎的作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
Yukihito Tabata,东京画廊+BTAP总监,东京、北京
「我们今年首次参展,便有幸遇到许多认真而眼光独到的收藏家,也认识了许多新的艺术机构代表,十分欣喜。」
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篇7
记者:我们知道无菌包装技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之后被广泛使用于液体食品包装行业, 据统计,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有超过80%的液体食品在使用无菌包装技术进行生产。可见无菌包装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请介绍一下无菌包装技术包括哪些内容?与传统包装技术相比其优点是什么?
柯贤文:无菌包装是指将流质或半流质食品经超高温瞬时杀菌或高温短时杀菌后, 迅速冷却至30~40℃, 在无菌环境下将物料充入已灭菌的包装容器内密封的一种包装技术。无菌包装主要应用于牛奶、果汁饮料等流质食品的包装。无菌包装技术应该包含无菌包装材料及容器、灭菌方法、无菌包装系统等几方面内容。无菌包装首先应该保证食品本身无菌, 其次是包装材料和容器无菌, 再就是包装系统和环境无菌。
与传统包装技术相比无菌包装具有以下优点:
(1) 无菌包装可以使食品的色泽、风味、营养成分得以完好的保存。 (2) 复合包材和真空状态可以使产品免受光、气、异味和微生物的侵入, 不必添加防腐剂, 运输、仓储的时候也不需冷藏, 并可延长其储存期, 便于储运和销售。 (3) 进行无菌包装的食品和用于无菌包装的容器是分别进行杀菌的, 避免与包装容器发生反应, 减少容器成分向食品中渗透。 (4) 无菌包装产品外形一般呈砖形, 原材料为纸质, 产品的空间利用率高、重量轻, 因此成本也不算高, 用于饮料的软包装成本只有金属罐的四分之一, 装满后饮料占总重量的97%。 (5) 无菌包装符合环保包装潮流。无菌包装材料使用纸质, 易于降解, 有利于保护环境。
记者:在无菌包装技术体系中, 杀菌是无菌包装技术的重要内容, 无菌包装的杀菌方法有哪些?
柯贤文:无菌包装中杀菌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分别是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和巴氏灭菌。超高温瞬时灭菌的杀菌温度一般在135~150℃范围内, 其杀菌时间非常短, 只有3~5s。超高温瞬时灭菌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 所谓直接法就是指杀菌蒸汽和食品直接接触, 包括喷射式和注射式。间接法又包括板式、环形套管式、欧姆杀菌等。巴氏灭菌也称为低温灭菌, 其杀菌温度一般在100℃以下。巴氏灭菌又分为低温长时LTLT灭菌 (条件为61~63℃/30分钟或72~75℃/15~20分钟) 和高温短时HTST灭菌 (条件为85~90℃/3~5分钟或95℃/12分钟) 。巴氏灭菌可以杀灭大多数致病菌, 但对于腐败菌和芽孢的杀伤力不够, 需结合冷藏等其他技术, 主要应用于酸性和低酸性食品的灭菌。
记者:食品物料、包装环境、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杀菌方法中, 食品物料的杀菌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技术发展最快的, 食品物料的杀菌方法有哪些?企业选择杀菌方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柯贤文:目前常用的食品物料灭菌方法有巴氏灭菌、超高温瞬时灭菌和超高温短时间杀菌3种。
巴氏灭菌, 是将被包装物在61~63℃条件下保持30分钟, 这种灭菌方法可直接作用于产品, 亦可将食品充填于蒸煮袋、玻璃罐等, 浸渍于热水中。低温灭菌的缺点是包装容量不能太大, 否则受热不匀严重;食品受热时间长, 营养成分和风味损失大。
超高温瞬时杀菌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无菌包装技术。它将食品在120~140℃的高温下灭菌几秒钟, 并很快冷却至室温, 然后在无菌区内灌装和封盖。牛奶的UHT灭菌参数是在135~140℃下杀菌3~4s。瞬时高温灭菌的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包装材料可以不耐高温, 包装容量可大可小, 受热都是均匀的;食品受热时间短, 营养成分和风味损失较小。
超高温短时间杀菌常用于高黏度液体食品。如包装牛奶、番茄酱、糖酱等食品时, 在一个不锈钢高压消毒容器中, 使牛奶同150℃以上的高压水蒸气混合20s左右, 进行杀菌消毒, 然后进入抽真空室, 把多余的水分蒸发除去, 达到原先的牛奶浓度, 再进入无菌室中, 用无菌包材包装起来。目前, 我国这种牛奶包装膜主要采用15μm左右厚的共挤复合膜, 常温下可放置1个月。共挤复合膜中含有高阻隔的EVAL或PVDC, 则可在常温下放置3个月;若使用铝/纸/塑多层膜包装, 可在常温下放置6个月以上。
此外, 随着技术的发展, 食品物料杀菌还采用了欧姆杀菌、超高压杀菌、放射线杀菌等杀菌方法。
欧姆法加热杀菌技术, 可对黏度较高或颗粒较大的液体食品进行杀菌, 颗粒直径可达到2.5cm。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的预杀菌仍需采用过热蒸汽。因此, 在无菌系统配置时要配成混合式。
超高压杀菌, 它是将产品置于500MPa以上的压力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杀菌, 杀死其中大部分或全部的微生物, 钝化酶的活性, 从而达到保存食品的目的, 由于几百个MPa的压力不会使食品的温度升高, 因此没有色、香、味及营养成分的劣变, 可以较多地保留食品原有的风味。
放射线杀菌是指将产品收入由钴60为原料的放射室中, 由其产生的γ射线进行杀菌。目前,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无菌大包装袋的成批杀菌。由于放射线的方向控制难度很大, 防护技术要求很高, 预计直接用在无菌包装生产线上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科技的发展, 大量新的食品灭菌技术都在不断地研究和完善之中, 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也会逐渐在食品及其他无菌包装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企业在选择杀菌方法时, 应根据被包装对象、杀菌对象、杀菌效率、成本、安全卫生以及包装系统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如包装对象和包装材料的耐温性能, 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初始细菌数量, 不同设备所配备的主要杀菌方式等。
记者:很多人对液体食品低温杀菌抱以怀疑的态度, 也有人认为低温杀菌不但可以将细菌杀死, 而且保证了营养成分不流失。您怎么看待这种杀菌方法?
柯贤文:有些微生物耐高温能力比较强, 低温杀菌不能将其杀灭。如大部分的腐败菌和芽孢的耐温能力就比较强。另外, 低温杀菌时间比较长, 这对食品本身的营养成分的破坏要更多一些, 风味的损失也较大。但低温杀菌对某些奶制品中益生菌的保护是有好处的, 如酸奶的灭菌温度就不宜过高, 并且要在发酵前杀菌。因此, 低温杀菌主要应用于酸性和低酸性食品的灭菌中, 如柑橘汁、苹果汁饮料等。
记者:由于食品无菌包装的特点和效果的要求, 我们必须选用合适的无菌包装材料, 您认为无菌包装材料应该满足哪些特性?
柯贤文:无菌材料的性能要求包括: (1) 热稳定性, 目前加热杀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菌技术, 所以包装材料的热稳定性是其基本要求。在包装材料中金属和玻璃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但玻璃不耐温度的急剧变化, 塑料的耐热性相对较差。 (2) 抗化学性和耐紫外线能力, 使用化学方法或者紫外线进行杀菌时, 包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抗化学性能和耐紫外线能力。 (3) 阻隔性能, 阻隔性能主要包括阻气性和防潮性。由于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如脂类、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这些物质都很容易被氧化而变质, 此外富氧环境也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所以包装材料必须具有很好的阻气性, 特别是对氧气的阻隔性。同样, 包装材料也应具有很好的防潮性能, 防止包装内外水分的过度交换。 (4) 热成型稳定性, 主要针对纸材料、塑料及其复合材料而言, 应具有较好的热成型稳定性。 (5) 机械性能, 包括强度、韧性和刚性, 这是对包装材料机械性能的基本要求。 (6) 避光性, 主要是能遮挡光线中的紫外光, 因为其能加速食品中某些营养成分的腐败变质, 也能促进油脂氧化、油溶性维生素的分解、光敏感性维生素变色以及蛋白质变性等, 所以食品包装材料最好是具有一定的避光性。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在致力于制备可屏蔽紫外线的透明包装材料。 (7) 卫生性, 无毒卫生是食品包装材料最基本要求。 (8) 经济性。
记者:在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 无菌包装作为包装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在无菌包装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在哪里?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柯贤文:差距主要是在设备和包装材料方面。国产包装设备生产效率、运行稳定性、性能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与国外设备存在差距, 技术研发和更新速度也较慢。目前, 国内主流的无菌包装设备几乎都是引进国外技术, 像利乐包、康美盒、艾卡杯等。在包装材料领域, 除了材料应具有前面所述的综合优良性能外, 与包装系统的配套兼容性也是很重要的。
近些年来, 我国对无菌包装越来越重视, 在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无菌包装技术作为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发展方向:
1.向高新技术集成性和高可靠度的方向发展
无菌包装技术是一项对食品及药品的安全性实现综合技术保障的系统工程, 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自动控制、计算机通讯等多项高新技术为一体。为满足产品的安全性要求, 系统本身的每一个子系统无不包含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成果。为了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 每一个子系统从设计到制造, 从运行实验到运行监控, 以及信息反馈与补偿修正都要融入现代质量的理念, 达到设备固有可靠性与运行可靠性相统一。
2.向多个产业的应用领域发展和延伸无菌的概念和要求是医学发展的产物
随着现代微生物学和应用灭菌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控制手段。商业无菌作为评价食品安全性的技术指标为相关行业和市场认同。
3.无菌包装设备向单一高速型发展
发展无菌包装设备无论从技术含量和技术指标要求上都属于包装机械中的高端产品。对于使用厂家而言, 这种技术和资本双重密集性的设备定位必须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方向, 而不同于现代包装机械向多功能和单一高速型两极化发展。从技术层面上讲, 高可靠度的装备向多功能型发展, 将意味着诸多工程技术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出现, 将加大技术上的难度。
4.向以技术创新优化性价比的方向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拐点的风向标 篇8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成通过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在波峰运行了一段时间,向下调整不可避免,最晚明年上半年出现。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对此表示“大家只是在猜测而已,并不能作出判断”,中国经济暂时不会出现拐点。
一、中国经济运行出现拐点的风向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严重的经济过热及严重的通货膨胀,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轮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见表1)。2008年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又一个拐点,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2002年以来的这一轮持续、快速增长,其核心与动力是以房地产为主导的新一轮投资热潮。由于土地的国家所有及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管制与整和聚集,不仅在短期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房地产的产业运动,而且带动相关50多个产业的快速增长。虽然近几年无论对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对房地产的调控,政府的政策从来就没有松懈过,但大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并没有停步,带动整个市场价格全面上涨,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是这一轮价格上涨的最后一端。当国内食品价格出现全面快速持续上涨时,预示中国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正是这一轮以房地产业为主导的投资热潮强力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并引致经济走向过热。之所以说房地产业应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拐点的风向标,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判断。
1、房价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使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占经济比重越来越高。
除房地产业本身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外,房地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都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直接和间接与房地产业相关的行业(部门)达50多个、约5万多个品种。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字模型显示,每100元的建筑住宅投资可创造相关产业170~220元的需求;每销售100元的住宅,可带动130~150元其他产品的销售。仅房地产与建筑业两大项的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近三分之一,在目前的增长态势下,这个比重只会加强而不会弱化。
2、银行贷款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程度日益加深,银行实际承受了房地产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由于房价快速上涨,房地产开发利润空间大导致银行进入房地产的资金并没因宏观调控有所收缩,反而增幅越来越大。2007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银行贷款占30.7%。如果考虑到施工企业垫资中的银行贷款、预售商品房个人住房按揭、自筹资金中关联企业使用的贷款等因素,银行资金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在60%以上。据上海银监局《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显示,2007年各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已有27.5%投向了房地产业,至2007年12月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高达32.2%。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3、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成为炒房的利益共同体和大赢家。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满足GDP的高速增长高价出让土地,并和开发商走得太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二者成了利益共同体和大赢家。不少城市从出售土地、房产交易中得到大笔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依赖也在增长。北京市地税局2007年7月7日公布了市上半年地方税收情况,表明房地产和金融对税收贡献最大,地方财政中房地产比重较高。受要素瓶颈的制约及宏观调控的影响,地方财力的增长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而政府的支出通常是刚性的,一旦房地产进入调整期,地方政府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尴尬。
4、房地产周期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互动关系。
当宏观经济复苏后,房地产投资与开发也随之上升,但物业开发的时滞效应使得房地产复苏稍晚于宏观经济的复苏。在房地产经济开始复苏后,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房地产需求不断上升,但由于房地产供给短期刚性,加上在保值增值心理影响下,随着房地产价格上升,房地产开发商资产相应快速膨胀,在银行提供大量按揭的情况下,经过投资乘数等作用,导致房地产经济周期比宏观周期更快进入繁荣阶段。由于房地产周期的繁荣期更早来临,加之没有宏观经济那种各行业之间相互消长的综合影响,因而房地产业通常比宏观经济先期进入衰退。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后,房地产经济出现更为猛烈的下降过程,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房地产交易也大大降低,房地产商品空置率明显提高。经过明显的产业紧缩之后,房地产经济进入相对持续时间较长的萧条阶段,直到宏观经济缓慢复苏,才慢慢走出萧条期,重新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从经济周期来讲,房地产拐点出现早于宏观经济出现拐点,但一旦宏观经济出现拐点,房地产经济下降速度将更快。
选取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FDC作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指标,选取1986—2004年的年度数据,对GDP和FDC取自然对数,得到LNGDP和LNFDC后,绘制时间序列图。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不仅具有较强相关性,且增长趋势一致。
5、高房价是CPI上涨的源头。
2008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已达7.1%,从根源上说,这一轮CPI上涨的源头是房价快速上涨。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导致了要素价格的重估,生产品价格指数(PPI)创几年来的新高。有研究表明,国内PPI传导通道已经打开,国内CPI上涨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加上要素价格的重估及国际市场上的大宗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必须从根源上采取有效方式让国内CPI降下来。
二、股市和汇率不会是中国经济运行的风向标
有观点认为股市应是中国经济运行风向标。一般说来,二者是正向联动的关系,但我国宏观经济与股市却频频出现“经股背离”的现象。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2005年曾直接指出不太赞成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功能定位问题和中国股市的未来走向有待进一步思考。证券市场的早期设计者之一刘纪鹏也认为,中国股市的几个功能暂时没有发挥作用。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连动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中国资本市场十年来始终是一个政策市,股市暴涨暴跌,非理性气氛浓厚,过度的涨升及过高的市场平均市盈率透支了经济成长的前景,股市起不到风向标的作用。
还有观点认为汇率是中国经济运行的风向标。汇率的调整往往是一种政府的规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曾强调以自主、可控和渐进原则来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就是说,我们掌握了中国汇率浮动的主动权。但2006年8月28日以来中国政府规制人民币汇率浮动的主动权却受到了严峻挑战,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浮动走势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预期,也加剧了国家汇率风险预期。因为在这一天,全球最大的金融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CME)推出了一种金融衍生品: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日元的期货和期权交易。由于CME的创新可能会使境外人民币远期报价对境内报价产生一定影响,而不是境内影响境外,由此可能会造成人民币远期汇率取决于境外市场而不是央行的意愿。或者说,市场相对于央行可能具有更大的定价话语权。美国和欧盟持续通过政治压力、经济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从未间断过,汇率制度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汇率在受到多方的压力的权衡下可能偏离中国经济的现实走势。
三、宏观调控的两难选择和未来经济展望
花旗集团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在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拖累中国内地出口表现的阴影笼罩下,内地未必会推出新一轮打压楼市的调控措施;调控放松的状态可能会在2008年下半年出现。建设部一位副部长近日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接下来又说:“总的原则是既要防止房价过高过快上涨,也要防止过快过猛下降。”反映出政府既担心楼市过度下滑带来经济萧条,又希望持续楼市对于拉动内需的合理贡献以保障宏观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房地产调控立场出现摇摆,显示宏观调控的两难性。
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我国的宏观调控在方向和力度把握上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管得紧就会出现经济通缩,管得松又抑制不住经济过热。未来经济走势如何,科学把握调控力度成为关键。宏观调控要充分发挥熨平经济大的波动的作用,才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经济增长拐点已经显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23.
[2]李命志:“狼”为什么没有来[N].中国证券报.2007—7—20.
[3]郎咸平:2008年中国面临八大危机[N].大公网.2007—11—16.
[4]马婧好:中国经济是否面临“拐点”引激辩[N].上海证券报,2007—6—25.
[5]袁永君:中国股市为何不是经济晴雨表媒体点评四原因[N].人民日报。200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