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精选10篇)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 篇1
目前人们对细菌的耐药性备受关注, 因其耐药率正渐上升[1], 从某种程度上本科为解决上述问题, 于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40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40例, 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中,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60~80岁, 平均70.6岁。其中COPD、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18例, 肺癌并阻塞性肺炎2例, 支气管扩张6例, 慢性支气管炎性发作期9例, 支气管炎并感染4例, 气管插管1例;对照组40例中, 男19例, 女21例, 年龄62~85岁, 平均69.8岁, 其中COPD、肺心病合并俩部感染16例, 肺癌并阻塞性肺炎1例, 支气管扩张8例,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8例, 支气管炎5例, 气管切开1例, 白血病1例。
1.2 方法
治疗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静脉滴注, 2次/d, 加硫酸阿米卡星0.4 g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是曾报道[2]治疗下呼吸道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静脉滴注, 2次/d, 加硫酸奈替米星0.2 g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均为10~14 d。从用药开始至停药1周内禁酒, 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生素。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拍胸片, 痰培养, 检查肝、肾功能, 血尿常规, 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以上四项中有一项未恢复正常;③进步:病情无明显好转, 实验室检查至少一项检查恢复正常;④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加重, 实验室检查无指标恢复, 以痊愈+显效计算有效率, 统计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25例, 显效10例, 进步2例, 无效3例, 有效率35/40 (87.5%) 。对照组:痊愈28例, 显效8例, 进步3例, 无效1例, 有效率36/40 (90%) , 两组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细菌学疗效及药敏试验结果
80例患者均留痰作培养, 共培养出病原菌65株, 细菌培养阳性率81.25%。其中治疗组34侏, 对照组31株, 治疗组清除菌株31株。清除率31/34 (91.18%) ;对照组清除29株, 清除率29/31 (93.55%) , 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出现耳鸣, 3例出现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对照组有1例出现恶心, 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 其余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讨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头孢哌酮钠与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钠按1:1组成的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 是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舒巴坦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因而可保护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遭受水解破坏, 两者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硫酸阿米卡星属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许多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 不会为此类酶钝化而失去抗菌活性[3]。临床分析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 安全性好。
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40例,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静脉滴注, 2次/d, 同时给予硫酸阿米卡星0.4g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40例,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静脉滴注, 2次/d, 同时给予硫酸奈替米星0.2g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均为10~14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相当, 两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40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 安全性好。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戴臣英.实用抗菌药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7-18,
[2]何光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替米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广西医学, 2005, 27 (4) :521,
[3]王兵松, 王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治疗学杂志, 1996, 1 (2) :85.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 篇2
关键词 老年人 下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耐药性
材料和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5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其中男74例,女36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内感染诊断标准[1]。从患者合格的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0株。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应用梅里埃公司VITEK32仪及配套鉴定卡(GNI,NFC,GPI),药敏卡(GNS-KI,GNS-GA,GPS-101)进行试验,按NCCLS标准判断药敏结果。
结 果
原菌种类:从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3株(84.5%),革兰阳性球菌17株(15.5%)。110株细菌分布:克雷伯菌属28株(25.4%),假单胞菌属25株(22.5%),不动杆菌属14株(12.7%),葡萄球菌属16株(14.5%),肠杆菌属9株(8.2%),大肠埃希氏菌9株(8.2%),沙雷菌属2株(1.8%),枸橼酸杆菌属2株(1.8%),其他:变形杆菌,摩根氏菌,溶血巴斯德菌,嗜水气单胞菌,粪肠球菌各1株。
细菌耐药情况:由表1可见,金黄葡萄球菌中75%系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MRSA,MRCNS)中多数菌株对头孢唑啉、红霉素、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等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讨 论
我院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4.5%),与国内文献[2]报道的80.0%~88.5%是一致的。主要的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大肠艾希氏菌。
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监测结果显示,94.5%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约有70%的菌株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耐药。在15种抗生素中,抗菌活性最好的是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分别可以抑制88.6%和79.8%的革兰阴性杆菌。
本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是除亚胺培南外,肠杆菌属对其余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另据文献[3]报道,下呼吸道非发酵的分离率正逐年上升,并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是不动杆菌。这两种菌可导致老年人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并对许多常用抗生素耐药,但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则多敏感,对奈替米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也较低。因而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可采用上述药物联合用药。目前,嗜麦芽食单胞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常见菌,该菌可产生金属锌酶,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但其中部分菌株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仍很敏感。
总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较严重,而在临床上滥用抗生素则是导致病原菌变异、耐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医院的综合管理,定期监测细菌的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尤其是对老年住院患者,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有效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穆魁津,何权赢.肺部感染.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563.
2 孙宝君.老年院内肺炎痰细菌培养耐药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8,8(3):181-182.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3年间收治的年龄>60岁的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48例, 其中, 男性28例 (占58.3%) , 女性20例 (41.7%) , 年龄60~95岁, 平均年龄 (73±6) 岁, 平均住院天数 (36±8) 天, 其中行气管切开者40例 (占62.5%) ;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38例 (占79.2%) ;3个月内使用过抗菌素者21例 (占43.8%) 。
1.2 合并基础疾病
见表1。
1.3 诊断依据
本组48例患者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均为入院48h以后出现咳嗽、咳黄痰症状, 以及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结合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微生物检查, 其临床诊断均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中关于呼吸系统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依据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方筛选入组: (1) 连续2次痰、体液或创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均检出鲍曼不动杆菌。 (2) 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查到鲍曼不动杆菌数≥105cfu/mL。
1.4 方法
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改变、微生物学检查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及构成比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分布特点
48例患者来源于多个科室, 但以各个监护病房多发。见表2。
2.2 临床表现
48例患者均有咳嗽、咳黄痰症状, 听诊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具体伴随症状 (表3) 。
2.3 影像学检查
48例患者床头X线胸片均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具体影像改变 (表4) 。
2.4 实验室检查
48例患者白细胞总数均>10.0×109, 其中, 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80%者45例 (93.8%) 。
2.5 微生物学检查
48例患者均进行连续2次以上痰、体液或创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培养, 通过半定量检测法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其中, 28例同时检出其他多个细菌混合生长 (占58.3%) , 见表5。
2.6 药敏结果
见表6。
2.7 抗感染治疗方案
48例患者均参考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其中, 采用单药抗感染治疗8例 (占16.7%) , 其中7例 (87.5%) 均死亡, 1例 (12.5%) 存活;采用两药或多药联合抗感染治疗的20例 (占83.3%) , 其中死亡5例 (占25%) , 存活15例 (占75%) .其中疗程为7~28d。选择的抗菌素有: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E等药物治疗。
2.8 临床转归
24例痊愈 (50.0%) , 12例好转 (25.0%) , 12例死亡 (25%) 。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人体皮肤的条件致病菌, 医患携带率以及患者体内定植率均很高, 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已经引起广大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最常见部位是肺部, 是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的重要致病菌[2]。本组患者行气管切开者40例 (占62.5%) ;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38例 (占79.2%) , 这种呼吸道的侵入性操作是引起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重要原因。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长时间住院、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素暴露、以及严重的基础疾病等[2]。老年人高龄、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病程长、住院时间长, 侵入性操作多, 以上这些因素均增加了老年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风险。本组患者81.3%来源于ICU病房, 所以加强医务人员管理, 尤其是ICU病房管理刻不容缓。
通过本组患者统计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所致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改变缺乏临床特异性。临床症状中以高热、低氧血症、呼吸困难、感染性休克较为多见。尽早的细菌学检查是及早确诊的重要手段。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者, 常伴有其他细菌和 (或) 真菌感染[2]。本组患者28例检出混合感染 (占58.3%) 。混合感染势必给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使治疗复杂化, 这也是病死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本组患者均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 据报道:国外研究发现多黏菌素E的敏感性最高;多黏菌素E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耐药, 常需联合应用其他抗菌药物[3]我国缺乏多黏菌素E大规模的耐药监测数据, 有研究提示其耐药率最低, 为10.8%, 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2010年中国CHINET监测数据显示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0.7%、米诺环素为31.2%, 其他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均在50%以上[2]。本组患者20例 (占83.3%) 选择联合治疗, 8例 (16.7%) 单药治疗, 但总体上联合治疗的疗效要好于单药治疗, 其中, 在我院使用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3例,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多粘菌素E 3例, 该6例患者均存活, 故显示以头孢哌酮/舒巴坦制剂为基础的联合替加环素或多粘菌素E治疗, 显示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因为替加环素在国内批准的适应症所限, 以及国内没有多粘菌素E, 需国外购药, 以上两种因素限制我们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 导致缺乏大样本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数据.在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E的合理使用这两方面期待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探索。据国外报道:多黏菌素E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耐药, 常需联合应用其他抗菌药物[2,3]。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高、侵袭部位广, 定植率高、耐药性强, 所以, 区分定制与感染十分重要, 要严格根据细菌病原学要求留取标本、送检、培养, 根据药敏结果、感染部位以及严重程度、患者自身病理生理状态以及抗菌素的特点选择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本组患者高龄, 均有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 且具有多种感染该菌的危险因素, 忽略了危险因素的存在, 势必造成在院内局部大范围的流行和交叉感染, 防病优于治病, 医务人员要提高意识, 不要无意间成为鲍曼不动杆菌的“帮凶”和携带者, 要严格管理我们医务人员的手、诊疗物品、医院设施、医疗垃圾。制定严格的监测和防控系统, 严格管理医生的处方, 规范使用各类高档抗菌素, 杜绝滥用抗菌素。认识鲍曼不动杆菌的危害, 提高防控认知意识, 做好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有的放矢的诊疗和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小江, 徐英春, 俞云松, 等.2009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 (6) :441-445.
[2]陈佰义, 何礼贤, 胡必杰, 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 (2) :76-85.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 篇4
方法 将68例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病毒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病毒唑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副作用和抗生素药品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左氧氟沙星相同,但阿莫西林/舒巴坦改善症状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阿莫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10-02 中图分类号:R 56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2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1]。如治疗不及时,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较大。笔者采用阿莫西林/舒巴坦+病毒唑治疗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与同期采用左氧氟沙星+病毒唑治疗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病例为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共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58~82岁,平均(61.0±2.6)岁。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7~84岁,平均(62.0±2.4)岁。两组患者均有发热(体温超过38.0℃)、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等症状;检查均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喉部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明显异常。症状和体征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关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本次住院前未用过其他抗菌药物,并与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①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粉针剂3 g/d,溶于100 ml生理盐水分2次静滴(阿莫西林/舒巴坦粉针剂由南昌振华医药科技研究所生产,每瓶规格1.5 g,批号:国准H2000401)。病毒唑注射液0.5 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d。
②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4 g/d,分2次静滴(左氧氟沙星由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注射用粉针剂,每瓶规格0.1 g,批号:国准H20010396)。病毒唑注射液0.5 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天。其他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措施相同。
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品治疗成本费用等情况。
4.疗效判断 参照《实用内科学》中的疗效标准[2]拟定。痊愈:头痛、咳嗽、喉痛、乏力等症状消失,外周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恢复正常,体温正常;有效:头痛、咳嗽、喉痛、乏力等症状减轻,体温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变。痊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相当。见表1。
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抗生素费用和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在体温下降和咳嗽消失时间两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抗生素药品费用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3.不良反应 观察组34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其中1例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症状,1例出现头痛,发生率为5.9%,对照组出现有恶心呕吐3例,皮疹6例,其他1例,总发生率为29.4%。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χ2=6.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亦无菌群失调及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出现。两组不良反应均在停药7天内后消失。
讨论
呼吸道感染在老年人中常见,严重影响老年人呼吸或累及其他脏器甚至危及生命[1]。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一旦患病治疗不及时,极易引起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故在治疗上应尽量选用作用快、排泄快、毒性小的药物。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针对致病菌选择。阿莫西林/舒巴坦是阿莫西林与β-内酰胺酶的复合制剂,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目前国内外已广泛用于多种细菌感染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1.2%和 88.2%,治疗效果基本相同(P>0.05)。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疗程相同的情况下,两组抗生素药品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左氧氟沙星相比,阿莫西林/舒巴坦的治疗费用相对稍高,虽然会增加了患者医疗成本,但因其不良反应率低,多数老年人还是可以接受。笔者认为阿莫西林/舒巴坦是治疗老年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一种疗效良好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陈智龙,汪燕舞,田 青,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260-1261.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8.
[3]陈勇川,刘松青,王章阳.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药房,2001,12(7):417-418.
(收稿日期:2011-3-23 修回日期:2011-05-10)
(编辑:崔群飞)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 篇5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率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因素, 气道屏障功能减退, 常合并基础疾病等, 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加之自身各种慢性疾病导致其免疫力降低, 长期或者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又使得病原菌更易产生耐药性。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 661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因下呼吸道感染入院的老年患者2 661例, 男1 609例, 女1 052例, 年龄60岁~90岁, 平均年龄 (67.1±5.9) 岁。
1.2 标本的采集和检验
采用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 并尽量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标本。嘱咐患者用清水漱口后深咳痰于一次性痰杯中, 注意有义齿者一定要卸下义齿, 避免真菌污染, 对于无痰或痰量极少的患者可用氯化钠液雾化吸入导痰, 部分标本为无菌吸痰管吸取。采集的标本必须立即送检, 立即接种, 以有效避免口咽部非致病菌过度生长影响致病菌的检出率。
1.3 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
1.4 仪器和试剂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相关药敏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 纸片为英国Oxoid公司提供;M-H培养基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2 661份标本中, 1 410份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 阳性率为53.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020株, 占72.3%;真菌272株, 占19.3%;革兰阳性球菌118株, 占8.4%。见表1。
2.2 病原菌耐药率
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前几位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株数 (%)
3 讨论
本次检验结果显示, 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构成比为72.3%, 与朱红胜等的报道[1]相近。常见G-杆菌的耐药率与赵霞等的报道[2]相近, 可能与我院的标本主要为痰标本, 约占总标本量的70%有关;与朱红胜等的报道[1]差别较大, 说明病原菌的耐药率与用药习惯、地域差别有较大关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因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 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 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复方制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 仍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达到了70%,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复方制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 的耐药率均达到20%以上, 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 为54.0%和72.5%, 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80%, 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
检出真菌占病原菌构成比的19.3%, 高于赵霞等的报道[2], 分离出的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 大多数为混合感染, 或继发于其他细菌感染。可能与老年人反复感染, 反复用药, 同时免疫功能减退有一定的关系。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缺乏下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 而可能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因此应重视对痰标本的随时送检, 同时还要加强对抗酸杆菌的涂片检查, 认真分析检验结果, 以保证早期诊断和合理、及时、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防止耐药菌株产生, 缩短病程, 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朱红胜.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3) :5405-5407.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入选患者45例, 可供评价疗效43例, 男37例, 女6例, 年龄60~89 (70.8±7.7) 岁。其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胸片、实验室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通过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给药方法与疗程:
噻吗灵针剂, 每次2g, 每天2次, 溶于25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中, 静脉滴注, 疗程预计1~2周, 实际5~17 (10.43±3.65) d。
1.2.2 终止疗效标准:
(1) 培养所获致病菌非噻吗灵抗菌谱范围内; (2) 因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被迫中途停药无法评价其疗效者; (3) 治疗3d病情无好转或恶化者; (4) 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抗生素治疗者。
1.3 疗效判断标准
1.3.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通过治疗前、中、后对患者体温、症状、体征、X线胸片和临床化验白细胞计数、分类、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1) 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 (2) 显效:治疗后病情有所恢复, 但不够明显; (3) 无效:用药后72h病情无明显好转或有所加重。治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
1.3.2 细菌学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按消除、部分消除、替换、未清除、再感染进行评价, 并统计细菌清除率。
1.3.3 安全性监测:
(1) 血常规检查:包括Hb、WBC计数及分类; (2) 肝功能监测:包括ALT、AST、TB、DB、AKP、GGT、TBA; (3) 肾功能监测:BUN、Cr; (4) 尿常规检查:尿Pr、尿WBC、尿RBC。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43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治疗前伴有发热, 其中6例>39℃, 噻吗灵治疗 (10.4±3.7) d。有效病例 (3.3±1.7) d体温渐至正常, 症状于治疗后 (4.7±1.8) d改善, 体征于 (7.1±2.9) d改善, 胸片显示炎症消散或吸收。给药前外周WBC﹥10.0×109/L 14例 (32.6%) , 中性粒细胞﹥0.70 33例 (76.7%) , 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至正常。35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4%和97.7%。见表1。
2.2 细菌学评价
本组试验前, 从43例下呼吸道感染受试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15株致病菌, 细菌阳性率为34.9%, 菌种有致病性链球菌4株, 铜绿假单胞菌3株, 臭鼻克雷伯菌2株, 表皮葡萄球菌1株, 洋葱假单胞菌1株, 流感嗜血杆菌2株, 大肠杆菌2株, 噻吗灵对细菌清除率为86.7% (13/15) 。
2.3 安全性评价
临床观察43例患者尿常规治疗前后, 均正常, 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肝功能除1例GPT略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外, 余未见明显变化。另外, 在入选45例除外供评价43例后的2例患者中, 1例发生局部瘙痒, 1例发生面部皮肤发红、皮疹, 停药后消退。所观察患者中无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途停药。
3讨论
近年来, 由于细菌不断产生β-内酰胺酶, 使各种感染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逐渐下降, 在噻吗灵临床研究中分离的感染菌共199株, 产酶菌株达153株占76.9%[1], 噻吗灵作为新型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具有对β-内酰胺酶的高度稳定性。本组研究对象均为>60岁的老年人, 具有反复多次呼吸道感染;咳嗽有效性减退, 肺残气增加, 肺顺应性下降, 肺死区容量增加;T细胞功能减退的特点[2], 加之多数有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 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对细菌的易感性。另一方面, 引起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在社区内常见为厌氧菌, 在医院内常见为革兰阴性杆菌, 本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从开始就要选择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本组观察说明噻吗灵疗效好, 安全性高, 在无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损害的老年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中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验证拉氧头孢 (商品名:噻吗灵) 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45例, 应用噻吗灵治疗5~17d。结果本组患者应用噻吗灵治疗 (10.4±3.7) d, 有效病例症状于 (4.7±1.8) d缓解, 体征于 (7.1±2.9) d好转, 有效率为97.7%, 细菌清除率为86.7%,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噻吗灵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噻吗灵,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李家泰, 陈尔章, 孙永华, 等.拉氧头孢与头孢哌酮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202例多中心临床实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94, 10 (2) :70-81.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 年龄在40~75岁, 随机分成头孢他啶组和阿莫西林组2组。头孢他啶组包括男16例、女14例, 年龄 (56.4±5.7) 岁;阿莫西林组包括男18例、女12例, 年龄 (54.8±4.2) 岁, 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头孢他啶组:1g/次, 2次/d, 肌注;(2)阿莫西林组:0.5g/次, 3次/d。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时评定疗效和安全性。
1.3 效果评价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卫生部颁发) 进行评定, 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但上述4项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 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加重。痊愈率和显效率合计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详见表1;治疗期间2 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往往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阿莫西林[3]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 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 杀菌作用强, 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 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活, 切断了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 使细菌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 菌体终于因细胞壁损水份不断渗透而胀裂死亡。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均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对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和肠球菌等中度或轻度敏感。
头孢他啶[4]是第三代头孢类广谱抗生素, 其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普通的头孢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与增强, 具有抗菌谐广、抗菌作用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 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笔者采用头孢他啶治疗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并与临床常用的阿莫西林治疗做比较, 结果发现2组临床有效率均很高, 并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头孢他啶治疗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佳, 与国内其他一些文献报道[5,6]也相仿。
此外, 在研究中笔者并未发现2组患者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些结果都说明了头孢他啶治疗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佳疗效佳, 而且也安全, 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蓉, 黄英, 王刚, 等.重庆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 2006, 12 (6) :5~7.
[2]李信生, 徐庆珍, 李平, 等.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6, 27 (2) :168~169.
[3]王迎春, 庄伟清, 潘雪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 2006, 10 (1) :17~18.
[4]周云芳, 梁铁美, 邹晓华, 等.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师, 2004, 7 (8) :542~543.
[5]贾三鹏, 戴海生, 王路岩, 等.头孢他啶治疗老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23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01, 30 (1) :57~57.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97例, 男61例, 女36例;年龄60~85 (平均71.5) 岁;全部患者确诊为肺结核并符合1999年全国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按国家标准属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 社区获得性肺炎69例;冬季发病54例, 春季发病25例, 夏秋发病18例。
2 护理
老年肺结核患者呼吸道黏膜萎缩, 纤毛运动不良, 危重患者咳嗽无力, 痰液黏稠, 不易咳出, 分泌物易潴留在支气管、气管, 导致排痰困难, 严重影响通气功能, 引起通气障碍。在排痰护理中, 采用“湿、叩、翻、流、咳、吸”等综合护理措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效果显著[1]。
2.1 湿化气道
(1) 超声雾化吸入法:在雾化器中直接加入沐舒坦15~30mg, 生理盐水20~30mL, 每日4~6次。吸入时嘱患者重复做深吸气, 屏气5~10s后做深呼气运动, 使药液吸入到终末支气管和肺泡[2], 直到雾化液吸完。这样, 药物可随深而慢的吸气沉降于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雾化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出现呼吸困难时, 应停止吸入。痰量多而无力咳出应清除痰液, 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管道专人专用, 每日定时消毒, 雾化药物现用现配。 (2) 氧气湿化法:持续吸入未经湿化的氧气而造成支气管黏膜损害, 从而出现气道干燥, 痰液变稠, 阻塞气道, 将湿化瓶的蒸馏水加温至40~60℃, 这样达到了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作用。呼吸器治疗者有电热湿化, 每日湿化水量不少于250mL。 (3) 补充水分, 根据病情鼓励患者多饮水, 少量多饮, 并给予静脉补液, 以增加机体内水分, 防止气道干燥而不利痰液的排出。
2.2 叩击背部
通过叩击震动患者的背部, 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的痰液松动脱落。系将五指并拢, 掌指关节屈曲呈舟状, 叩击时指腹与大小鱼肌着落, 利用腕关节用力由肺底至上, 由边际到中央拍打腋下、前胸、背部, 必须在呼气时拍背, 呼气时叩击3~5次, 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每小时一次, 每次5~10min。但切忌用力过猛, 以免造成老年人肋骨骨折等意外发生。
2.3 定时翻身做体位引流
根据痰液潴留部位调整体位, 使痰液潴留的区域在上, 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借重力使痰液顺体位流至气管而排出。引流前向患者说明体位引流的目的及操作过程, 消除顾虑, 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每次15~20min, 每日2~3次。引流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如出现头晕、发绀、呼吸困难、出汗、疲劳等情况及时停止。注意引流应在饭前进行, 以免饭后引流引起呕吐。
2.4 有效咳痰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患者取舒适体位, 先行2次深呼吸, 第3次深呼吸后屏气2~3s然后深咳3次, 将痰咳至咽喉部再用力迅速咳出;或患者取坐位, 两腿上置一枕顶住腹部 (促进膈肌上升) , 咳嗽时身体前倾, 头颈屈曲, 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
2.5 及时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排痰。当咳嗽无力时, 站在患者床旁即可听到呼噜声, 表明有大量糊状痰淤积在上呼吸道, 可适时吸痰。神志模糊不清者用吸引器吸痰, 随时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改善痰液引流和通气的准备。必要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注意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吸痰时间最好在10s左右, 不宜超过15s[3]。
2.6 切断传染途径
加强病房环境的消毒和管理, 杜绝外界病原体入侵机体。每天进行空气消毒, 紫外线照射0.5~1h;通风换气, 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避免尘埃飞扬, 必须湿式清洁。痰液排出后要用纸包裹后焚烧, 不可随地吐痰。
2.7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本身患有慢性病又并发下呼吸道感染, 病程长, 心理负担重, 缺乏足够的信心, 抑郁、焦虑紧张的心理不利于痰液的排出, 甚至产生消极抵抗情绪, 不能很好怕配合排痰, 认为这些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我们要耐心说服患者及家属, 需要一定的耐心, 多给予关心支持, 从而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更能积极地配合治疗。
2.8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肺结核及肺结核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知识,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强营养, 增强自身抵抗力, 饮食多吃含有丰富蛋白质、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鱼、肉, 如:木耳、豆腐、银耳汤等, 润肺、益气、和胃。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以尽快控制和治疗肺结核继发感染或减少肺结核继发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排痰进行护理。方法我院收治97例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针对排痰进行护理。结果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排痰护理对治疗老年肺结核有很好的疗效。结论及时的对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对治疗该病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下呼吸道,排痰,护理
参考文献
[1] 翁秀银, 杨斐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感染的排痰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3) :230.
[2] 许聚印.超声波雾化引痰诊断肺癌[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1, 14 (5) :285
[3] 孟爱凤.高龄原发性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5) :26
[4] 王淑珍.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治疗63例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36) :44.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篇9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医务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对于原发病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有效的、全面的护理。
结果:本组27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及全面有效护理后,治愈出院。有1例患者由于年龄大,合并症多,未见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
结论: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症状分析,给予有效治疗,并辅以全面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这样才能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 预防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43-02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和最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患者在住院或者术后48小时~72小时后发生的下呼吸道感染,除了肺炎之外,还涉及到支气管炎以及肺脓肿等,而感染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1]。为了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預防与护理措施,开发针对性的护理工作,降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就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38岁~79岁之间,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0例。具体的病因如下描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3例,肺炎患者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感染患者1例,支气管哮喘继发感染患者3例,肺结核继发感染患者2例。本组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胸痛、心悸,甚至出现下肢浮肿以及肺部湿啰音等症状,有几位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发呼吸衰竭以及上消化道出血。
1.2 方法。医务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对于原发病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有效的、全面的护理。
2 结果
本组27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及全面有效护理后,治愈出院。有1例患者由于年龄大,合并症多,未见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
3 讨论
首先,医院要加强医护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的认识。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控制院内感染的有关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强检查落实,使医护人员对患者每完成一项护理操作程序都必须要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规范护理行为。使医护人员深刻地认识到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是提高临床整体医疗水平的关键[2]。
再次,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再加上合并症比较多,就会产生对疾病的恐惧感,继而出现失落、烦躁等情绪,医护人员应该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尽可能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焦虑以及忧郁等情绪,以饱满积极的状态配合治疗。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经历发现,空气传播是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之一。医护人员应每天对患者所在的病房以及走廊进行空气消毒,可选择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加强病房内的通风换气,保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以及湿度(一般相对温度20~22℃,相对湿度60%~70%)。
再次,患者使用的相关治疗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比如:氧气湿化瓶和对应的输氧管道应该人均一套,医护人员应每天对湿化瓶进行消毒,可采用84消毒液进行浸泡后再冲洗晾干。输氧管道则至少每周更换一次[3]。雾化吸入设备在每次使用后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可先用毛刷清洁,再用84消毒液进行浸泡清洗后备用;对于一些危重病人以及老年患者,医护人员更要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可以给予碳酸氢钠指导患者漱口,定期监测患者口腔、咽部以及痰液等微生物参数指标,一旦发现感染应该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避免造成肺部霉菌感染。同时,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者呼吸道插管后,必须进行认真的消毒洗手,杜绝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扩散。
此外,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均存在咳嗽症状,医护人员要教会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以腹式呼吸为基础,进行深呼吸,并在呼气大概2/3时进行咳嗽,可根据情况反复进行。如果患者痰液比较多,又如一些老年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再加上长期患病,导致无力咳出时,医护人员可以安排护工进行吸痰,但吸痰也存在感染的潜在因素,故尽量鼓励患者自行咳痰为佳。若进行吸痰的话,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一旦感觉遇到阻力,应该将吸痰管后退并放开负压,避免对患者的气管黏膜造成损伤。
4 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与护理学密切相关的,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掌握各项护理知识及技术,针对每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细致周到的护理,这样才能真正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代育林,伍凤元.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构成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9,(06)
[2] 何翠华.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原因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3)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 篇10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 商品名称:拜复乐) 是喹诺酮类抗菌剂, 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为观察莫西沙星对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AECOPD) 、肺炎、支气管哮喘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笔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呼吸科住院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4例, 男34例, 女10例, 年龄60~84岁, 中位年龄68岁。病种分布: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6例, AECOPD 18例, 肺炎12例,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4例, 支气管哮喘并感染4例。全部病例符合以下条件: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 经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 中重度感染需静脉给药者。对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排除: (1) 喹诺酮类药品过敏; (2) 48h内已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并且有效; (3) 全身衰竭; (4) 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5) 有精神、神经系统病史者。
1.2 给药方法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250ml, 静脉滴注, 每天1次, 疗程7~14d。治疗期间不与其他抗生素同用。
1.3 观察内容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结果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出现, 逐日观察并记录。项目包括:治疗前后痰细菌培养,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胸部X线检查。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分为: (1)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4项恢复正常; (2) 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但上述4项有1项未完全恢复; (3) 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 但不够明显; (4) 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 或有加重者。痊愈及显效合计为有效, 据此计算有效率。
1.5 不良反应
用药后如出现与该疾病无关的主诉或阳性体征, 按与药物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无法评价等实情填写。肯定有关、可能有关计入不良反应, 治疗好转后实验室检查异常者也作为不良反应计算。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44例观察病例中, 痊愈24例, 显效16例, 进步4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7%。见表1。
2.2 细菌学结果
本组44例患者进行痰培养, 阳性35例 (79.5%) , 细菌种类及治疗后清除情况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本组治疗中不良反应5例 (11.3%) , 其中消化系统4例, 表现为恶心、隐痛、上腹部不适, 谷氨酰氨转肽酶增高;中枢神经系统1例, 轻微头晕, 采用对症治疗均可改善, 能继续治疗。
(例)
3 讨 论
莫西沙星是新型第4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 具有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在临床治疗中重度细菌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得到充分肯定[1]。它在保留早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的同时, 增强了对革兰阳性菌、非典型致病原的抗菌活性, 治疗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2]。本组应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为97.7%, 显示其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肯定。本药对细菌的清除:铜绿假单胞菌2株, 清除1株, 提示本药对呼吸系统难治性感染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本组此类细菌例数不多, 有待进一步观察。
安全性历来受到医学界重视, 尤其是老年人。在高龄人群中体内内环境的变化, 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因此老年人的抗生素的应用, 对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3,4]。本组观察中不良反应5例 (11.3%) , 以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为主, 但均不影响继续用药, 说明本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适合老年人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鹏, 刘丽琼, 张凌, 等.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江西医药, 2012, 47 (4) :329-331.
[2]曾峰, 林雅, 肖靖华, 等.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1) :1667-1668.
[3]陆卫光, 盛泽波, 刘璇.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7) :1335-1336.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论文】推荐阅读: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08-01
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01-09
老年呼吸道感染10-25
老年呼吸衰竭08-03
处理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肠梗阻护理的论文12-30
老年呼吸系统06-03
老年病人医院感染护理07-16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05-09
老年感染性腹泻10-03
老年急性Ⅱ型呼吸衰竭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