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实施安全性(共11篇)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篇1
摘要:在人类世界发展的过程中, 人口过快的增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不管是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是提高社会经济的实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 什么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它的两面性, 我们不光要看到计划生育政策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的因素, 因为这些不利的因素对于我国的和谐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关键词:计划生育,成果,困惑
在人类世界发展的过程中, 人口过快的增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自1973年公开信的发表提出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各级政府和人民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生育政策, 以至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不管是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是提高社会经济的实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 什么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它的两面性, 我们不光要看到计划生育政策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的因素, 因为这些不利的因素对于我国的和谐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的看待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成果和出现的问题。
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成果
1. 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由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加之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也随之改变,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育水平不断下降, 有效地抑制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2. 初步建立起长效机制的计生工作。
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我国的计生政策经过几次改革, 使计生工作法制化, 这为我国的计生工作奠定了长期有效的机制基础。实现了由单纯的行政手段向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转变。
3. 计划生育使人民群众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导方针, 以各种婚育文化为载体, 让计划生育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新的婚育观念得到普及, 使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和家庭现念得到转变, 以前那些重男轻女、多子多孙的传统观念已经被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男女一样的新观念所替代。
4. 计划生育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计划
线条刚劲锐利, 一气呵成然而又刚中有柔, 流畅自然。与圆月一般的眉毛相得益彰, 眉眼之间距离较大, 眼角似乎含笑又似乎充满威严, 这种种情绪, 都在线条微妙的抑扬顿挫间显现无遗。我们从以上佛像上, 可以看到线条是怎样用精炼而且简洁的方式来把复杂的各类物象进行规律化单纯化的处理。线条极具装饰性和表现性。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富有精神内涵的个性表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造型更多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及精神内涵、审美个性与气质。
无论是北魏时期清雅矍铄的佛, 或是隋唐时期圆脸胖腮的佛, 他们都是在中国本土创造的佛, 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和审美观念塑造的佛。把握住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 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的精华, 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 是优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我认为是心灵、是意境改造着形体, 设计文化的依附性在这里凸现出来, 它离不开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能透过这些佛像造像去追寻那独有的文化情致吗?我想只要我们特别注意一下他们那静谧的五官与眼神, 答案是肯定的。
生育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十几年来, 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各种家用电器已经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里, 这除了改革开放等因素外, 计划生育的功劳功不可没, 因为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我国的人均生产总值就会增大, 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应的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5. 计划生育的实施解放了妇女, 提高了我国的人民素质。
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改善和提高了妇女地位, 广大妇女摆脱了频繁的生育和繁重的家务劳动的负担, 使妇女同志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同志的社会、家庭地位。同时, 我国不但要控制人口数量更要提高人口素质, 极力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各种公共事业, 为提高我国的人民素质不断的努力奋斗。
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困惑
1.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陷入困惑。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这样社会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长辈对孩子疼爱有加, 以至于达到溺爱的程度, 孩子在生活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而且孩子的性格变得自私、孤僻。这对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极为不利。所以我们必须对计划生育做到客观的认识,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的社会。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进, 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 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由于我国尤其是农村受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束缚,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所以对女孩的关注程度不够, 女孩的生长环境极差, 女婴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使得我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 男多女少, 如果在这样发展下去, 以后将对适婚人群的婚姻问题造成严重的影响, 也将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总而言之,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它带来的负面的社会问题, 我们计划生育工作者只有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 及时地做好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的修正工作, 加强对人们生育观念的正确引导, 为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年3月版.[2]张光福.《中国美术史》.知识出版社, 1982年版.
[3]青州市博物馆编:《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9年11月刊.
[4]温玉成.《中国石窟与文化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年8月刊.
[5]青州市博物馆.《山东青州发现北魏彩绘造像》.《文物》, 1996年5期。
[6]李静杰.《石佛选粹》.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1995年版.
[7]青州市博物馆编.《青州龙兴寺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9年11月刊.
[8]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清理简报》.《文物》.1998年2期.
[9]国家文物局教育处编.《佛教石窟考古概要》.文物出版社, 1993年11月出版.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篇2
所以我决定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和同行进行分享交流。
一、认真总结,归纳提炼课题成果。
二、提高认识,明确课题成果推广的正确思路。
课题研究不仅仅是结题完事,而应是重在成果推广用。
基本思路就是,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再提炼,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识谱教学方法与策略。
三、合理推广,坚持课题成果推广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结合该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在实践基础上升华,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在推广研究过程中,把推广工作植根于广泛而扎实的教学实践的土壤之中,凸现成果推广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课题成果推广过程中,我坚持贯彻点面结合的原则。
对于学校而言,一方面,注重整体性。
另一方面,注重全面性。
必须面向全体教师、所有班级,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实施推广,最大限度开辟本课题推广应用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整体识谱素质。
3、边推广边总结边修正的原则。
在推广课题成果的同时,要不断对课题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高效性等进行反思,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以成果推广为先导,在推广的同时不断修正、优化课题研究成果,使之更合理、更完善、更有实效性。
因此,我们就以这个课题成果推广作为突破口,边推广边总结经验,为全校课题成果推广积累可操作性的经验和模式。
四、课题成果推广的措施
1、推广课题研究思路,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
2、推广课题研究成果,首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推广,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其次在同组教师中推广,使得同组教师都能具备识谱教学意识和理念,改变无识谱教学状态;最后尽可能的在全校推广,提升全校教师的识谱意识和理念,以及独立唱谱的能力。
五、今后努力方向
要使学生对音乐识谱产生兴趣,成为自觉的要求,不感到负担,不感到厌倦,就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的性,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无味的音乐识谱课上成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课。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篇3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工集团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现状,分析部分研发成果未实施转化的原因,建议研发团队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加强技术互补,市场拓展,使研发创新思路得到拓展,推动研发成果尽快实现转化。
关键词:科研项目;研发;成果;应用;转化率
0 引言
目前油田企业单位之间和专业领域,既有分工和合作,也有各专业领域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以此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油田丰富社会。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生产、销售、服务于长庆油田分公司的一个二级单位,既有服务于油田生产建设的责任,又有自己独立创新发展的潜在需求。科研开发中通过信息共享,研发出满足生产需求的产品、推动科技成果实现转化,意义重大。
1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情况
化工集团2008-2013年累计共开展了68项科研项目任务,根据研究结果,验收了56项,研发成果实现转化了32项。按照项目专业类别统计,图示如下:
■
图1-1 化工集团2008-2013年科研项目立项数量、
完成数量、转化应用数量图示
2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情况分析
2.1 科研项目开发完成情况
68项科研项目任务中,完成了研发任务的有56项,完成了科研项目立项任务的82.4%。其中压裂酸化类23项,完成率95.8%;采油集输类16项,完成率76.2%;钻固井类6项,完成率66.7%;提高采收率类10项,完成率83.3%;软科学项目2项,当年完成率50%。
2.2 科研项目开发完成后实现成果转化的情况
从项目完成后实现成果转化情况统计可知, 56项科研中,平均实现成果转化率56.14%,其中压裂酸化类69.6%;采油集输类37.5%;钻固井类33.3%;提高采收率类70.0%;软科学项目完成1项,形成了项目研究总结报告,能够对外技术合作有指导意义。
3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和实施成果转化效果分析
3.1 采输类项目
采输助剂的21项科研项目立项任务中,完成了研究任务的有
9项,完成率为81.8%,而实施了成果转化的只有1项,转化率
为11.1%。
3.1.1 采输类科研项目开发不理想原因分析
使用方需求少、影响了开发潜力。从长庆油田分公司对采输类油田化学助剂的需求分析,目前的采输类油田化学品基本能够满足油田生产需要,潜在的新需求不大。同时,使用方成本控制、影响了开发新产品。长庆油田分公司对各采油厂生产成本实行费用总量考核控制,使用量减少,影响了新的油田化学品的开发。
3.1.2 采输类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不理想原因分析
长庆油田分公司为了加大对油田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所有产品办理“三新”准入证,采输类的“三新”办理流程多,影响了新研发产品成果转化时效。
3.2 钻固类项目
3.2.1 科研项目开发不理想原因分析
近年来,咸阳石化公司技术人员匮乏,技术开发保障不足,影响了新产品开发进展。另外,钻固类现场技术服务是一种被动的模式,造成产品研发也是一种滞后的模式,影响了技术开发。
3.2.2 研发成果转化不理想原因分析
从技术层面分析,钻固井助剂成果只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小改进,没有更大的技术突破,部分产品性能改进后,对方执行标准提高,又成为了落后技术,无法实现成果转化。
3.3 压裂酸化类项目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和实现成果转化中,压裂酸化类的项目开展得比较好,树立了标杆作用。分析原因,主要是压裂酸化业务技术人员能够围绕油气生产建设需要,积极与目前国内外同行业单位学习,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发展方向,收集最新技术和市场信息,开展适销对路产品研发。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通过对外建立与油气工艺研究院、川庆井下工程技术处紧密的合作外。另外,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使得一批批科研项目能够得到研发成功,并实现试生产。
4 建议
4.1 加强对外联系和沟通,确保立项信息来源
服务于长庆油田分公司和川庆市场,掌握市场需求意义重大,因此,每年更多地与甲方接触,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提前掌握项目研发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开展项目研发。
4.2 加大成果转化考核力度,推动项目尽快实现转化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篇4
举办学校研究性学习答辩会, 能完善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管理, 提供学生展示自我和与他人交流的平台, 是研究性学习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能弥补文字报告的不足。研究性学习答辩会可以是班级、年级、学校级别的, 也可以是县、市、省或全国级别的。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校级答辩会没有举办的现象比较普遍, 而举办的各种级别的答辩会, 评委都是教师, 他们以绝对权威的身份来评判学生小组的活动成果, 学生缺少自我评价和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 我校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探索。我们确立了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多元评价和主动参与, 参评小组负责人 (学生) 将从筹备工作、程序安排、评分量表制定、人员选择、时间择定等环节全程参与答辩。
一、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的程序设计
为了使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能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设计了答辩的基本程序, 如图1所示。
(一) 制定答辩评分参考表
一般由组织者初步拟定评分参考表和相关层级的要求, 再复印分发到参评小组负责人手上, 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 (如一个星期) 提交书面意见, 然后由组织者汇总、平衡、筛选、确定, 同时向各负责人解释理由。
(二) 培训评分者 (参评小组负责人)
在评分表制定过程中, 要对学生评委 (参评小组负责人) 进行第一次培训, 等评分参考表确定后, 再对所有评委进行一次培训。
(三) 参加评分
答辩会适合在有多媒体的教室或会场进行, 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汇报后, 学生评委和专家评委分别对小组进行提问。一般小组汇报时间在5分钟之内, 提问时间一般为3~5分钟, 但不作严格限制。评委现场打分。
(四) 检验评分得出结论
根据评分参考表, 检查各评分表的评分是否符合要求, 包括有没有满分表、基础分给了没有、二级目标每项最低分有没有低于3分等。然后将有效评分进行统计、排序。
二、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级评分量表
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级评分量表 (如表1所示) 是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的核心内容, 它的形成和运用直接关系到答辩的价值取向。
(一) 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级评分量表的制定原则
1. 一致性原则
评分目标要紧靠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
注:二级目标每项最低得分为3分, 1~9为参辩成果的序号。
2. 多主体原则
参与制定各级目标的人员, 应该是和研究性学习有关的人员, 包括学生、指导教师 (或专家) 、家长和相关管理者。
3. 激励性原则
参加答辩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本身就是从大多数成果中挑选出来的, 已经比较优秀, 所以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在制定量表时, 设定参加答辩的基础分为20分, 16个二级目标总分为80分, 每个二级目标的最高层级为5分, 评分时每个二级目标应不低于3分。所以只要参加答辩, 就能获得68分, 一般情况下学习成果都能获得80分以上。这样就能使大部分人都能获得一等奖, 体现激励性原则。
(二) 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级评分量表解读
本量表一级目标有4项, 二级目标有16项, 每个目标分5个层级, 从高到低, 分值分别为5分到1分。以“方案的制定及其实施”为例, 各层级的要求如下:
5分:方案制定非常科学、合理, 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清晰, 活动过程真实可靠, 活动记录完整有序, 全面地收集相关材料。
4分:方案制定比较科学, 解决问题思路比较明确, 活动过程真实, 有记录, 收集了大量材料。
3分:方案制定科学, 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完整, 活动过程还真实, 活动记录不完整, 收集的大量材料与主题关系不大。
2分:方案制定不详细, 问题解决思路有些混乱, 活动过程不真实, 活动记录没有, 收集材料的途径不清楚。
1分:没有制定方案, 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 活动过程缺失, 记录没有, 收集材料的途径不清楚。
三、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 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的实施步骤
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会的举办涉及一系列工作, 根据时间和人员的参与度, 可以分三个阶段: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答辩。
1. 前期准备
我校研究性学习前期准备工作由教学处负责, 首先确定和筛选参评小组, 再联系校学术委员会, 由学术委员会提供教师评委, 确定答辩会时间和地点等事务性工作。
2. 中期实施
当答辩会初步方案出来后, 课题组成员、评委、主持人、计时员和组织者等相关人员就进入答辩状态, 课题组成员准备汇报材料, 制作PPT;评委的主要任务是参与评分量表的制定, 其他人员布置会场, 设计答辩会现场程序。
3. 答辩
在现场答辩会开始前, 各小组通过抓阄决定汇报顺序, 学生评委也以循环形式参与其他小组的评分和提问, 主持人做好答辩现场的衔接工作, 计时员严格掌握汇报时间, 组织者维持现场, 并做评分检验和汇总工作。
(二) 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主要环节的掌控
1. 评委人选的确定
评委人选主要来自两类人物:一类是学生, 即参评小组负责人;另一类是专家团。学生评委来源比较简单, 即所有参评小组的负责人。目前, 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始阶段, 还没有得到广泛 (如社会和家长) 的支持, 专家团评委基本来自校内教师, 他们是校学术委员会成员, 或热心于研究性学习课程, 或在课题研究领域有特长, 但他们必须不是参评小组的指导教师, 这也是为了答辩程序的公正。
2. 时间的选定
答辩时间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答辩日期和时间段的选定, 另一方面是每组汇报及提问时间长短的决定。全校性答辩要考虑各班级的教学安排, 再根据参辩组的数量决定选几节课的时间。一般情况下, 10项左右的成果两节课比较理想。为了公正, 汇报时间要进行限制, 以打铃为准, 超过5分钟的汇报将被强行停止。问答时间可以略有弹性。
3. 参辩组的产生
先根据各阶段的成果评价结果进行第一次筛选, 筛选出每个活动阶段都达到合格的成果, 再进行年级段联评, 对要进入答辩的小组的成果进行真伪甄别, 最后根据优胜程度的高低确定参辩组。
四、问题与讨论
(一) 需要建立规范化的答辩制度
组织答辩会, 工作量很大, 需要撰写可行性方案, 制定答辩评分参考表, 组织、培训学生评委, 选择学生和教师适合的时间, 选定和布置场地, 确定主持人、记录员、计时员, 等等。所以, 每年一届的答辩制度需要规范化、制度化, 组织者和教师评委应该有固定的人群, 活动时间应该是充裕的, 活动场所应该是有保证的, 参评组的产生应该是合理和公正的, 校方资源应该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等等。
(二) 学生评价工作的质量与他们在答辩评分量表制定上的参与度直接相关
通过对我校两届四场答辩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 在评价工作的质量上, 经过培训的学生评委比没有经过培训的高, 负责人比非负责人高。
当所有学生评委都是负责人, 都参与答辩评分量表的修改和制定的时候, 他们在评分表上打出的分数就比较符合要求, 且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执行, 他们在情感上能客观对待同学的劳动成果, 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也能达到深层次的理解, 能在比较中准确地找出差距, 分出等级。所以, 答辩评分量表的出炉, 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
(三) 多主体的评价能发挥答辩会的多方面功能
读书成果报告会实施方案 篇5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为了将读书活动推向报告会,促进校园读书风气的进一步形成,打造文明、和谐、书香校园。拟于10月25日举行4、5年级读书报告会,具体安排如下:
一、筹备:
1.以年级教学组为单位,每个教学组推选一名学生参赛。
2.以年级为单位,于10月24日前将参赛选手名单及参赛稿件报送教务处。(4年级8人;5年级7人;六年级5人)
二、实施:
1.2010年10月25日(周四)下午七、八节课在楼前广场召开“读书让我成长”校级读书报告会。
2.从五年级选男、女生各1人担任报告会主持人。
3.聘请处室部分人员担任本次比赛评委。
4.评奖办法:
一等奖二人;(四年级1人,五年级1人)
二等奖六人;(四年级3人,五八年级3人)
三等奖七人。(四年级4人,五年级3人)
参赛选手均颁发奖状及奖品,并以教学组为单位给组内班级加分:
一等奖加4分
二等奖加2分
三等奖加1分
5.比赛时先进行四年级后进行五年级,同台报告分开评比。
2010年10月19日
附:
读书报告会评分标准
分报告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四部分对报告选手进行评分,按年级衡量标准。
满分为10分。评委打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汇总后取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若出现同分,则精确到后三位,依此类推。
一、报告内容:4分。要求报告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二、语言表达:3分。要求脱稿报告,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讲究报告技巧,动作恰当。
三、形象风度:2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下场致意,答谢。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篇6
一是高度重视,落实到位。各产煤市、县(区)政府高度重视大检查工作,多次组织煤炭行业管理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检查等形式多样的大检查活动,并通过加强机构建设,提高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能力。永春县政府落实“一崗双责”,组织挂片的县处级领导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进行明察暗访;武平县政府采取人才引进、公开招考等形式,为县煤管局增加6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
二是行动迅速,铁腕执法。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态度,狠抓严管,采取不打招呼和明察暗访等方式,直奔现场,及时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大检查期间,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立案11起,经济处罚70多万元。三明市煤管局开展明察暗访5次,对2家煤矿予以立案查处,实现了行政处罚“零突破”;永定县煤管局深刻吸取“7·13”透水事故教训,对全县煤矿开展全方位检查,对5家煤矿予以停产整改。
三是多措并举,注重实效。各地立足本地实际,将大检查工作与“保护矿工生命、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紧密结合,督促煤矿认真对照《煤矿安全规程》、《七条规定》等有关规定,采取表格化等方式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省能源集团公司所属煤矿将《七条规定》按照不同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制订岗位“十不准”制度,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到岗、到人。
四是政策扶持,推进改造。针对煤炭市场疲软等情况,各地通过政策帮扶、市场调控等手段,帮助煤矿继续加快安全改造步伐。新罗区加大对煤矿安全改造项目扶持,对全区进行斜井防跑车装置改造的39家煤矿予以补助资金达270多万元,有效推动了全区煤矿安全改造升级步伐,值得各地学习借鉴。(来源:2013年10月8日福建省安监局网站)
相关链接:
福建省要求采取严厉措施防控煤矿事故
9月27日,福建省召开全省煤矿防控事故紧急现场会,要求在10月15日前对各煤矿水害威胁、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分门别类确定区域性防灾抗灾的范围,制定落实预防煤矿水害隐患的有效措施,防控煤矿事故。
针对福建省近期接连发生两起煤矿透水较大事故所暴露出的问题,福建省成立以福建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炎生为组长的煤矿水害治理工作小组,抽调相关煤矿安全专家,马上着手研究煤矿水害防治和采掘工作面合理布局等问题,提出有效防控水害的治本之策。
福建煤监局要求各地要立即对所有煤矿水害情况进行再排查、再梳理,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对各种水害威胁分类型、分区域、一矿一策有效治理,扎扎实实把水害治理工作做细、做好、做实,迅速扭转水害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
同时要求严格技术管理,强化现场核实,督促煤矿企业配齐配足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对采掘动态及时实测填图,逐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论证。严厉煤矿企业提供虚假图纸、虚假工作面、虚假密闭逃避监管的违法违规行为,问题严重的,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严格落实水害防治“八有”。和“八不准”工作要求,完善煤矿防治水基础工作。采取“有疑必停、有疑必报、有疑必探、有疑必治”原则,强化培训教育,让采掘一线工人熟记透水预兆等常识,坚持遇险撤人制度,做到不安全决不生产。对防治水工作不扎实、不到位的煤矿,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篇7
1 技术方案及内容
1.1 技术方案的选择
立足实际, 采用集成技术配套, 设置对比区进行试验分析, 对现有老枣园进行综合改造[1,2]。
1.2 主要技术内容
技术集成配套及技术路线:将强力降高塑形、主枝回缩、刻伤萌枝、施肥、病虫害防治、防雨实施大棚集成配套, 观察对枣花、枣吊、枣果、发育期、枣缩果病、裂果率影响, 通过试验进行推广示范。通过上述措施实施, 观察对枣果品种性状因子的影响。
2 技术实施效果
2.1 强力降高塑形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通过强力降高塑形后, 主干降低至4.0~4.3 m和3.0~3.3m 2 种处理的单株产量均比降低至2.0~2.3 m和对照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以3.0~3.3 m降高处理单株产量最高, 达到24.6 kg, 降至4.0~4.3 m单株产量次之, 对照和降低至2.0~2.3 m的单株产量均较低, 且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综合考虑到便于田间小型机械作业和采收, 选择该高度为示范和推广所采用的改形高度。
2.2 主枝回缩强度对主枝挂果量的影响
2 种回缩长度处理中, 以回缩至1.0~1.5 m的处理平均主枝产量最大, 达到4.8 kg/枝, 回缩至2.0~2.5 m的处理平均主枝产量达3.3 kg/枝, 二者之间差异显著。这2 种处理与对照相比, 平均主枝产量均高于对照的2.1 kg/枝, 且差异显著。表明主枝回缩至1.0~1.5 m的处理对于丰产具有促进作用。因此, 在综合改造中选择该回缩强度效果最佳。
2.3 刻伤促萌芽培养新枝对平均单株挂果量的影响
3 个不同地方处理的平均单株挂果量均比对照高, 其中武家峁村平均单株挂果量为19.3 kg, 高出对照38.4%;牛圈沟村平均单株挂果量为16.8 kg, 高出对照46.1%;小会坪村平均单株挂果量为17.4 kg, 高出对照34.9%。结果表明, 对于缺乏主枝, 主枝空间分布不合理的植株, 通过刻伤萌芽生枝培养后, 该枝条能够在3 年内就成为了主枝, 该枝结果后, 可以提高单株挂果量。
2.4 施有机肥旋耕改土对裂果的影响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老枣园是否施入有机肥与裂果有很大关系。2013 年, 在崖畔村和武家峁村老枣园按2 400 kg/hm2量施入有机肥后, 当年的老枣园裂果率明显较未施入机肥的老枣园裂果率低, 为46.5%, 而未施入有机肥的老枣园裂果率高达68.4%;2014 年在崖畔村、武家峁村和强家村按3 000kg/hm2施入有机肥后, 当年裂果率分别为26.8%、24.6%和21.4%, 而未施入有机肥的对照老枣园裂果率分别达到54.3%、58.8%和53.4%;2015 年度, 上述3 地按3 600 kg/hm2施入有机肥后, 老枣园裂果率分别为19.8%、18.7%和20.2%, 而未施入有机肥的对照老枣园裂果率分别达到43.6%、42.8%和44.8% 。由此表明, 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可以降低老枣园裂果率, 减少因连续阴雨造成的经济损失。
2.5 涂抹粘虫胶对枣飞象的防治效果
3 个处理地涂抹粘虫胶后, 株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 防治效果均可以达到90%以上, 而对照植株的植株被害率达到100%, 被害严重的植株, 出现严重的二次抽枝现象, 从而推迟开花坐果时间。
2.6 设施防雨大棚栽培对枣果裂变的影响
2015 年枣果成熟期遭遇2 场降雨, 大棚外枣果平均裂果率达到43.6%, 而棚内裂果率仅仅为4.8%。表明设施防雨大棚的建设对于枣防裂果具有明显效果。
2.7 综合改造集成技术影响
把以上技术集成组装成沿黄老枣园综合改造技术加以应用, 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
2.7.1 综合改造技术对枣花的影响。 通过综合改造技术措施后, 处理与对照之间有明显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枣花的颜色上, 经过改造后, 花的颜色为黄绿色, 而对照花为黄白色;其次表现在花的饱满度上, 经过技术改造后的植株多数花饱满, 花中的蜜露多, 覆盖整个星盘, 而未经改造的植株花饱满度差, 星盘上蜜露相对少;从成花量上看, 经过技术改造后的植株成花量明显大于未改造的植株。
2.7.2 综合改造措施对枣吊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哪个年份, 处理后的植株枣吊长度明显大于对照, 枣吊平均成果数也高出对照很多, 表明综合技术措施对与枣树植株枣吊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对枣吊长生长的促进作用, 还表现在对枣吊成果的促进作用。
2.7.3 综合改造措施与枣果主要性状的关系。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造的植株上的果实色泽度明显光亮, 而未经过改造的对照植株上的果实色泽度相对较差;从果实大小上来看, 经过技术改造的植株上的果实大小明显大于未经改造的对照植株上的果实;从整株果实的优果率来看, 经过技术改造后的植株优果率大大高于未改造的对照植株。表明综合改造技术可以显著改善植株的外观性状, 提升植株优果率。
2.7.4 综合改造措施与枣果发育进程的关系。 从图1 可以看出, 经过综合技术改造后的老枣园, 植株的果实发育期明显长于未经改造的老枣园的果实发育期, 在对照停止发育后, 处理的植株果实仍然缓慢发育。从发育逻辑斯蒂曲线的指数发育期可以看出, 改造的植株果实发育速度明显快于未改造的对照植株。表明综合技术改造后, 植株在发育期间果实重量增加速度快, 后期发育时间延长, 从而保障了植株上的果实能够得到充分发育。
2.7.5 综合改造措施与枣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关系。 从图2 可以看出, 武家峁、牛圈沟、南河底村处理植株上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在15.0%以上, 而相应的对照植株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5%以下, 差异显著。3 地处理和对照植株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以武家峁最高, 南河底最低, 但3 地植株的差异不是很明显。
2.7.6 综合改造技术与产量的关系。 从图3 可以看出, 在2013 年、2014 年和2015 年连续3 年单产来看, 经过综合技术改造后的老枣园产量均比未改造的老枣园高, 表明综合改造技术对于提高老枣园产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不同年份来看, 3 个试验点上的平均产量各有差异, 总体上讲2015年3 个试验点的产量都比较高。崖畔村、强家村2014 年产量均为3 年中最高的, 而武家峁2015 年产量最高。
2.7.7 综合改造技术与缩果病的关系。2015 年, 崖畔村、 武家峁和强家村经过综合技术改造后的老枣园, 缩果病的发生率分别是1.3%、1.5%和1.6%, 未经改造的老枣园缩果病发生率分别是1.28%、1.45%和1.09%。表明综合技术改造对于老枣园缩果病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2.7.8 防雨设施大棚栽培与裂果的关系。从图4 可以看出, 搭建防雨设施大棚后, 老枣园的裂果现象明显减少, 裂果率大幅度降低, 从而减轻了因连阴雨造成的裂果损失。
2.8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过对老枣园的综合改造, 新增纯收入5 个乡镇分别为: 朱家畖镇681.2 万元, 佳芦镇242.9 万元, 木头峪镇454.2 万元, 坑镇734.5 万元, 螅镇690.3 万元, 5 个乡镇共新增纯收入2 803.1 万元。枣果平均裂果率由31%降到7%, 缩果病率由3.1%降到1.8%, 优果率由20%提高到70%, 果实发育期延长7~14 d, 平均产量大幅提高,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项目实施可稳定农村劳动力, 提高枣农科学管理水平, 促进枣园丰产稳产, 重振枣农管理枣园信心, 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此外, 项目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 对于保护山地枣园、改善生态, 促进生态平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天福.低质低效枣园高接换优改造技术要点[J].甘肃林业, 2014 (4) :36-37.
[2]郭燕.陕北低产枣园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6) :124-125.
[3]邱新泽, 王振军.阜新地区枣园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2) :35.
[4]刘改招.低产枣园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 2012 (6) :150-151.
[5]高椿翔, 邓国胜.荒枣园改造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 2000 (4) :16-17.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篇8
关键词:科研项目,研发,成果,应用,转化率
0 引言
目前油田企业单位之间和专业领域, 既有分工和合作, 也有各专业领域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以此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油田丰富社会。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生产、销售、服务于长庆油田分公司的一个二级单位, 既有服务于油田生产建设的责任, 又有自己独立创新发展的潜在需求。科研开发中通过信息共享, 研发出满足生产需求的产品、推动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意义重大。
1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情况
化工集团2008-2013年累计共开展了68项科研项目任务, 根据研究结果, 验收了56项, 研发成果实现转化了32项。按照项目专业类别统计, 图示如下:
2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情况分析
2.1 科研项目开发完成情况
68项科研项目任务中, 完成了研发任务的有56项, 完成了科研项目立项任务的82.4%。其中压裂酸化类23项, 完成率95.8%;采油集输类16项, 完成率76.2%;钻固井类6项, 完成率66.7%;提高采收率类10项, 完成率83.3%;软科学项目2项, 当年完成率50%。
2.2 科研项目开发完成后实现成果转化的情况
从项目完成后实现成果转化情况统计可知, 56项科研中, 平均实现成果转化率56.14%, 其中压裂酸化类69.6%;采油集输类37.5%;钻固井类33.3%;提高采收率类70.0%;软科学项目完成1项, 形成了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能够对外技术合作有指导意义。
3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和实施成果转化效果分析
3.1 采输类项目
采输助剂的21项科研项目立项任务中, 完成了研究任务的有9项, 完成率为81.8%, 而实施了成果转化的只有1项, 转化率为11.1%。
3.1.1 采输类科研项目开发不理想原因分析
使用方需求少、影响了开发潜力。从长庆油田分公司对采输类油田化学助剂的需求分析, 目前的采输类油田化学品基本能够满足油田生产需要, 潜在的新需求不大。同时, 使用方成本控制、影响了开发新产品。长庆油田分公司对各采油厂生产成本实行费用总量考核控制, 使用量减少, 影响了新的油田化学品的开发。
3.1.2 采输类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不理想原因分析
长庆油田分公司为了加大对油田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要求所有产品办理“三新”准入证, 采输类的“三新”办理流程多, 影响了新研发产品成果转化时效。
3.2 钻固类项目
3.2.1 科研项目开发不理想原因分析
近年来, 咸阳石化公司技术人员匮乏, 技术开发保障不足, 影响了新产品开发进展。另外, 钻固类现场技术服务是一种被动的模式, 造成产品研发也是一种滞后的模式, 影响了技术开发。
3.2.2 研发成果转化不理想原因分析
从技术层面分析, 钻固井助剂成果只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小改进, 没有更大的技术突破, 部分产品性能改进后, 对方执行标准提高, 又成为了落后技术, 无法实现成果转化。
3.3 压裂酸化类项目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研发和实现成果转化中, 压裂酸化类的项目开展得比较好, 树立了标杆作用。分析原因, 主要是压裂酸化业务技术人员能够围绕油气生产建设需要, 积极与目前国内外同行业单位学习, 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发展方向, 收集最新技术和市场信息, 开展适销对路产品研发。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通过对外建立与油气工艺研究院、川庆井下工程技术处紧密的合作外。另外, 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使得一批批科研项目能够得到研发成功, 并实现试生产。
4 建议
4.1 加强对外联系和沟通, 确保立项信息来源
服务于长庆油田分公司和川庆市场, 掌握市场需求意义重大, 因此, 每年更多地与甲方接触, 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 提前掌握项目研发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开展项目研发。
4.2 加大成果转化考核力度, 推动项目尽快实现转化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篇9
甘肃省武威市地处西北地区, 干旱少雨、水资源相对短缺,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旱作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 旱作农业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适用技术体系和生产方式, 概括起来主要有4点, 即修梯田、打水窑、铺地膜和调结构。通过铺地膜可以有效蓄住天上水、保住地里墒, 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水资源, 发展农业产业。近年来, 农业科技人员经过不断总结和反复试验, 对普通地膜覆盖技术做了大的改进和革新, 总结创造了全膜覆盖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把蓄墒技术和保墒技术相结合、传统抗旱技术和现代抗旱技术相结合、农机和农艺相结合, 变单一的抗旱技术为综合的抗旱技术, 从而提高了旱作农业的水平。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 在武威市启动实施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项目, 该项目核心通过调整种植结构, 压缩高耗水农作物种植, 减少农业用水份额, 提高用水效率, 在项目政策指导下, 采用起垄覆膜种植方式是最佳选择, 农业部制定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 》已将甘肃省玉米、马铃薯列入产区大力扶持, 同时武威市委、市政府制订了《武威市全膜垄作旱作农业发展规划》等配套政策, 因此, 开发起垄全膜覆盖农机具具有良好的机遇。为配合这一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010年9月27日,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批准立项。立项代码:10C26216205248, 批准文号:国科发计字[2010]543号文件, 甘肃武威兴旺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灌区农作物起垄覆膜机具的研制开发与成果转化”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公司农机生产企业针对起垄全膜覆盖技术, 研制开发了一批灌区玉米和其他农作物起垄全覆膜机具, 在灌区进行推广, 取得了一定成果, 为西部大开发、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大田节水和旱作农业探索出新的模式。
2 存在的问题
(1) 农机生产企业研发力量薄弱, 产品单一, 新、特起垄全覆膜机具品种较少。武威市农机企业规模较小, 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技术力量薄弱, 对于新农机具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解决起来有一定困难。技术落后, 主要依靠农民在作业过程中提出的典型功能需求作一些简单的改进, 难以研制出先进、高效且具有竞争力的农机产品。现有产品单一, 只能配套少数几种类型的拖拉机, 没有形成系列化产品。
(2) 农机生产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够。农机生产企业对新研发的产品技术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企业领导对此重视不够, 导致产品推广到市场后, 被其他企业仿制、假冒, 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 农机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现有成果转化困难。由于我市企业资产规模较小, 最大的农机生产企业资产总额才三千多万, 新产品研发资金按比例投入总额也就较少, 对现有的科研成果转化资金投入缺乏, 导致新产品、新技术难以推广转化为生产力,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 企业对起垄全覆膜机具推广宣传方式落后。农民对先进适用的新起垄全覆膜机具与技术了解少, 对新的机具的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新的机具只有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我市企业主要以印刷传单的传统方式宣传远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传播工作。
3 对策建议
(1) 通用产、学、研项目开发方式, 增强企业研发力量。在农作物起垄覆膜机具产品开发方面, 以公司技术骨干为主要力量, 聘请国家科研院校及和政府农机化综合服务部门、农机局和科技局等技术专家, 组建技术开发小组, 围绕省、市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覆膜种植技术开发新特农机具, 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科研开发力度, 决心立足市场, 坚持经济、实用、引进和研发相结合的原则, 开发新农机具产品。
(2) 通过申请专利, 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现有技术成果申请专利,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强化知识产权意识, 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农机具为基础, 以引进先进技术产品为突破口, 进行成果转化, 提高公司生产规模, 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加大销售力度, 完善售后服务, 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整合公司技术资源, 成立新产品开发小组, 优化企业生产、销售和开发结构, 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
(3) 企业通过申请国家基金扶持, 加快成果转化。通过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成果转化基金等项目资金支持, 依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推广政策扶持, 加大对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资金投入力度, 改进生产工艺, 提升产品竞争力, 研发一批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起垄覆膜种植技术的相关配套机具, 增强企业活力。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篇10
1 明确研究方向
安全性:安全性是保证数据中心运转的基础和第一要素。在技术方案中应采用“体系安全策略”, 不仅仅是纯粹的安全技术, 也不是简单的安全产品的堆砌, 必须紧密结合具体应用, 严格遵照国家相关规定, 制定恰当的安全策略, 保证应有的安全预算, 配置相应的安全设备, 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 以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
稳定性:稳定性就是指无故障提供服务的能力。研究影响网络中应用系统的稳定因素。
高效性:高效是业务高峰期稳定提供密集服务的能力。研究影响高效性的因素。
先进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专题研究要有前瞻性, 要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速度、目标相一致。同时, 要充分考虑具体实际, 既要技术先进、符合主流, 又要结合实际, 实用优先。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信息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短, 要充分考虑到将来的技术发展需要, 选择较先进的技术与产品, 采用国际或国内标准, 建设具有一定先进性的网络和应用系统。
2 研究符合数据中心特点的存储安全
数据存储通常方式为带库或磁盘阵列, 辅以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服务器、通道卡、光交换机、大型数据库系统、迁移软件等。在未来新部署或开发的应用系统中, 采用数据加密措施、数字签名与电子证书等来保障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不受到破坏, 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 根据采用的完整性防护措施对信息进行恢复。数据的违规越权操作、恶意入侵必然导致机密信息窃取泄漏, 但事后却无法有效追溯和审计。对于高价值数据, 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安全风险大大增加。为了解决数据库信息安全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及业务逻辑层面的安全问题和审计需求, 数据库审计与风险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
3 研究符合数据中心特点的网络安全
3.1 结构安全。
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应具备冗余空间, 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网络各部分的带宽保障高峰期需要,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 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 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 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 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 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3.2 边界完整性。
应满足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准确定位, 对其进行有效阻断;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测, 准确定位, 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3.3 入侵防范。
在网络边界处应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等;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 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 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3.4 恶意代码防范。
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4 研究符合数据中心特点的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及机房、环境安全。除遵从A、B、C级机房相应的标准外, 还应着重在如下几个方面得到加强:
4.1 物理位置选择。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 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4.2 物理访问控制应满足: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 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 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 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 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 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4.3 防盗窃和防破坏应满足:
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 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 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应对介质分类标识, 并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4.4 防雷击应满足: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应设置防雷保安器, 防止感应雷;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4.5 防火应满足: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 并自动灭火;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 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4.6 防水和防潮应满足:
水管安装, 不得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 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4.7 防静电应满足:
主要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4.8 温湿度控制应满足: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 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4.9 电力供应满足: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 至少满足主要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
4.1 0 电磁防护应满足:
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 避免互相干扰;应对关键设备和磁介质实施电磁屏蔽。
5 开展符合地质行业特点的数据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研究
安全保密工作作为当前信息工作的头等大事受到国家层面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安全保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定“安全体系”时我们将从研究法律法规入手, 结合地质行业中信息安全工作实情, 通过充分调研, 摸清全国范围内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大致情况, 展开地质行业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汉宁, 房鼎益, 陈晓江, 汤战勇.基于透明加解密的数字内容安全防护系统[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 .
[2]罗洪中.数据库加密技术的研究[J].网络财富, 2009 (11) .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篇11
1 高校科技工作中知识产权管理地位日益重要
目前我国拥有2263所(含民办独立学院322所)大专院校,本科院校1079所,专科院校1184所。据统计,高校科研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总量一直呈稳定的增长趋势,从2003年的62.0万人增长至2007年的69.2万人,其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从2003年的33.8%上升至2007年的35.6%。高校发表的学术论文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03年至2007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总数从38.7万篇上升至61.1万篇,其中国外刊物的发表数量从4.2万篇持续上升至10.4万篇,增长幅度超过150%。高校科技经费总量从2003年的253.3亿元上升至2007年的545.3亿元,实现了115%的增长。高校科技工作已经由我国科技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逐渐发展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
自1984年专利法实施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03年申请专利10216件,共获授权专利3389件;2008年申请专利45145件,共获授权专利10265件,其申请专利增长幅度341.9%,获授权专利增长幅度202%。从1986-2008年底,全国高校共申请专利178684件,共获授权专利78929件。专利权已作为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具有独特的人才优势,产出的专利已经成为我国专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生长点与辐射源。
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 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内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防止专利申请流失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对知识产权缺乏认识,对专利法理解存在一定偏差,片面地认为只有成形的实物如电灯、电话等才是发明,才能申请专利保护,而新方法、新技术方案等无形财产则不是发明,不能受到保护。实际上我国的专利法明确指出专利包括三种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表明,高校在1986年-2008年中发明专利申请占68.5%、实用新型申请占24.7%、外观设计申请仅占6.8%。随着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知识产权的新类别相继出现,现代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已从传统的专利、商标、版权扩展到包括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品种、商业秘密、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元对象。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是发明人的一种技术思想,不管发明以何种形态表现出来,发明的实质是一种观念、知识,属于精神范畴,且不要求达到直接应用于工业的程度。只要具有将来实现的可能性,技术方案相当具体,便可申请专利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迫在眉睫,一些高校科研人员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学术地位,在不经意之间发明创造的细节已经公开,从而丧失了新颖性,失去了申请专利的时机和条件。有些科研人员在取得一项科技成果后,不是先申请专利保护,而是急于发表论文、作技术鉴定、申请各种科技奖励等等;当其准备进行专利申请时才发现由于自已的过失已失去了新颖性,才知道专利保护的首要条件是申请专利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必须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因此,若想在科技竞争中始终把握先机,就必须增强专利意识,明确专利申请必须符合“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对其保护也要有特殊的方式和手段,高校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密意识、法律救济意识的缺乏,使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我国高校虽科技成果累累,近30%的高校均有科技成果流失现象。
因此,主管领导应充分认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开展全校教职工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活动。一是开设知识产权公共课程;二是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或系列讲座。通过培训,增强高校各级领导、科研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这样通过知识产权选修课或有关讲座、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让科研人员全面学习和掌握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知识,由被动保护变成主动、自觉保护知识产权。
2.2 改革科研管理模式,力争知识产权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机构
大多数高校的知识产权归属于科研管理工作中仍采用行政管理模式,知识产权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机联系,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据“2008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调查问卷”在被调查的“211高校”中,目前已制定知识产权管理专门规章制度的占87.8%;已制定知识产权专项战略规划的占25.6%;在其它科技规划中涉及知识产权战略的占43.2%;已成立知识产权专职管理机构的占53.3%;未设立知识产权专职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其它机构监管的占42.2%;已安排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的占62.2%;无知识产权专职人员,但指定了监管人员的占35.6%;已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且效果良好的占66.7%;未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但已有书面计划准备设立的占7.8%。高校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应上升到关乎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保护学校知识产权作为学校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形成职能较全面的科研管理模式。
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存在重课题申请,轻课题管理;重成果报奖,轻成果转化的不均衡现象,这导致高校教师普遍对专利申请认识不深,往往为申请而申请,造成专利质量不高。目前,科研人员只有经过公开鉴定的成果或公开发表的论文评定更高的职称,才能获得相应的待遇。在这种机制下,科研人员忙于争取课题,进行成果鉴定,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论文,不太重视科研成果的保护和市场转化。这种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驱动机制,造成科研与产业脱节,限制了专利申请的积极性。科研人员的课题不是来自市场,具备申请专利条件的成果少;同时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成果只作为论文发表,没有申请专利。不少具备条件的技术成果不去申请专利,而是到国外去发表论文,意味着将这些成果无偿地“奉献”给世界各国,形成了国家科研投入的巨大浪费和无形资产的严重流失。
因此,高校应在战略性的知识产权意识指导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科研管理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把技术创新和专利有机结合,在学校研发计划中增加专利战略和策略的内容,从项目申报开始就定位于市场需求。使其与经济、科技发展相适应,促进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机构,该机构应具有独立性与全局性,机构的主管者应该具有独立的权力与责任。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宽,科研、法律、财产等因素无所不包,必须加强管理中的协调与合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种知识产权管理的运行机制。
2.3 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配备高素质事务管理人才,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当前仍是沿用原来科技管理体制中有关科技成果的管理机制,与现代知识产权蓬勃发展、积极保护的要求不相适应。建立知识产权激励保障机制,改革成果鉴定、奖励、考核、晋职等制度,为专利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彻底改变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重学术论文,重成果鉴定,轻专利的旧观念。使发明专利在奖励、评定技术职称、工作业绩考核、定岗定编等关系个人切身利益时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让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在各方面都感受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通过激励机制,完善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对为学校知识产权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员,学校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奖励,特别是对于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重奖,从而提高创造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保护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目前,大多数教师和专利科技人员还不熟悉申请专利的程序,这就需要专利服务人员为他们代理,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专利申请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同时还要进行专利申请前的咨询,申请后的跟踪、转让,侵权纠纷的处理等。因此,建议高校配备高素质熟悉专利法的、专门的专利管理人才来担任知识产权事务管理工作,其工作人员须具有深厚的法律知识,并执有律师、知识产权工程师执照。对内工作人员为科研项目组提供专利情报检索与分析;负责专利挖掘、申请、维护及专利转让;从事专利、软件著作权或商标等相关项目的申报工作;负责定期监视新公开的专利或公告的商标以及专利申请状况等,协助办理知识产权侵权及诉讼等事务;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研发,形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负责编写各类基金/项目报告书;负责各类基金/项目的申报、协调和验收工作;负责各类基金/项目的相关外联等其它工作事项;科技成果鉴定、备案、申报等;对外又能行使知识产权纠纷的法律诉讼职能,很好地维护学校与成果人的合法权益。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体系,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不少高校在科研处下设专利事务所或知识产权办公室,随着高校科研项目与专利申请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知识产权纠纷也呈日益增多现象,设置专门机构管理知识产权是高校杜绝知识产权流失的有利措施。高校逐步建立出台符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符合科学发展客观要求的,可操作的,规范性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做好科技保密和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量化时,增加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所占的权重,强化突出知识产权这一指标等。
3 增强知识产权制度运用,加强校企产学研结合,建立技术转移机构
据统计,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总实施率已达35.3%,但在专利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中试资金(占22.5%)、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占15.4%)、高校技术超前、工程化能力不足(占14.7%)。高校专利技术开发利用途径仍显不足,如高校专利主要由教职工自行开发使用(占45.5%),缺乏有效的专利实施指导和开发利用;而且仍有33.0%的高校还没有统一的做法。高校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的方式主要为委托校外专业服务机构方式,但仅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使用、作价投资入股时评估(占51.1%)。有34.0%的学校没有对知识产权进行资产评估,在专利实施过程中对专利的价值没有客观正确的评价,无法有力保护专利。因此,高校应该继续增强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将知识产权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尤其是加强与企业科技合作是高校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科技合作方面与相关企业界紧密联系,企业提供开发研究经费或高校在企业进行中试生产,而高校出技术出人力承担开发研究任务。学校技术支持与企业的资金共建项目实现效益与成果共享,这也是科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参与技术转移的主体主要有高校、企业、政府、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以面向市场企业化运作为指导方向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以专利实施为目标,深度挖掘专利资源,实现知识资本化,推动知识产权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转移工作,在技术合作涉及专利技术转让时提供法律支持和负责谈判。建立科研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科研资源库,提高成果转化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学校知识产权和相关科技成果向社会辐射。
4 结束语
近年来,知识产权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的力度,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在更加积极地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得到较大提高。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形成并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总量不断增加。但高校在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和运用等方面才刚刚起步,在科研成果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高校专利战略的实施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提高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探索新时期高校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建议采取措施促进科研成果及专利向生产力转化,吸引和培养一批专业经纪人队伍,推进学校所拥有的技术向社会扩散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民祥.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6):59-62.
[2]查之玲,蒋润书,刘福华,等.对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思考[J].软科学,2001(2):47-51.
[3]王宏韬.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院,2007(4):371-373.
[4]李晓春,林瑞青.试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05(1):17-18.
[5]李惠智,李向上,曾柯.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J].中华医学院管理杂志,2006(6):352-353.
[6]甄晓惠,陈欣,孙月琴.浅谈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07(2):26-28.
[7]李玉清,田素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5,2(2):37-39.
【成果的实施安全性】推荐阅读:
成果汇报演出实施方案12-26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10-19
关于印发《四川省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10-06
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实施细则08-03
实施细则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08-28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11-04
华宁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06-29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09-28
班组安全建设成果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