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人才培养

2024-07-06

俄语人才培养(通用12篇)

俄语人才培养 篇1

摘要:高校俄语专业培养法律俄语人才符合中俄两国法治化建设的需要,对促进两国多领域合作、满足社会对法律俄语人才的需求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专业设立的法律俄语方向为例,探究与法律俄语人才培养相关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

关键词:俄语专业,法律俄语,法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发展进入21 世纪以来,伴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渗透,全球化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中国和俄罗斯是全球化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俄语人才成为我国高校俄语专业的首要任务。自20 世纪80 年代,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为培养俄语人才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20 世纪90 年代,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 现为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俄语专业提出“按照实际需要培养俄语人才”,将俄语专业改为“俄英语外事翻译班”[1]以适应广东省对外贸易对俄语人才的需要; 20 世纪末,为适应21 世纪社会发展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北京外国语大学汲取莫斯科语言大学的经验,提出,走“外语加宽广的人文学科知识”[2]之路,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俄语人才,他们强调低年级应加强言语技能训练,高年级在学习语言中增加社会人文知识,包括学习汉语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进入21 世纪后,我国高校从更为广泛的视角研究如何培养俄语人才。中国人民大学以本校俄语专业改革为例进行“跨学科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推出“‘俄语﹢知识产权’、‘俄语﹢国际政治’、‘俄语﹢工商管理’的‘3 ﹢ 2’跨学科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3]; 黑龙江大学确立了“1 ﹢ 2 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门专业知识 ﹢英语 ﹢俄语”[4]。在2013 年10 月20 日召开的“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外语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 第二阶段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主流; 第三阶段也就是目前至以后若干年,是以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外语人才为目标的外语教学改革时期”[5]。在研究以往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多方调查、论证,依靠本校的教育资源提出在俄语专业基础上增设法律俄语方向,并对开设该方向所涉及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法、专业实践等进行系列研究,探寻法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法律俄语人才培养意义

伴随中俄两国法治进程的发展,特别是两国加入WTO后,经贸合作必然要走向正规化、法治化的道路,这就要求我国高校俄语专业培养的俄语人才不仅具有俄语交际能力,还要了解中俄法律制度,能够阅读理解俄语的法律文献,对经贸领域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为培养符合这一社会需求的俄语人才,我们于2008 年在俄语专业增设法律俄语特色方向。法律俄语人才的培养对促进中俄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符合当下培养多元化、高素质俄语人才的教学改革目标,特别是对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法律俄语人才培养目标

法律俄语方向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的言语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俄语的基本技能,对俄罗斯原文法律文件及学术论文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了解俄罗斯及独联体相关国家的国情、文化知识,掌握民商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中俄两国的主要法律制度和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公约,能根据中俄两国的法律规定和国际条约起草、审查中俄贸易合同、合作协议,避免损失,减少摩擦,能够从法律的视角分析、解决贸易及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贸易持续发展。法律俄语人才既具有俄语实践能力,又了解中俄法律,适合从事翻译、经贸、法律等工作。

三、法律俄语方向的课程建设

根据法律俄语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法律俄语方向的特点,除了俄语专业需开设的必修课、选修课之外,还需开设与法律相关的系列课程,如法学概论、合同法、国际经济法、法律俄语、俄罗斯法律原著选读、法律文书写作、当代俄罗斯问题、电子商务俄语、经贸俄语、外交俄语等课程。

法学概论课程涉及法理、民法、行政法、刑法、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律制度,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上对法律有所了解,逐步形成公平、正义、权利、义务等法律观念,养成良好的法律思维习惯。

合同法课程从法律的层面介绍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担保、合同违约的救济措施以及社会经济活动中常用合同中当事人的主要权利与义务。法律俄语方向的学生在未来对俄贸易中,主要审查企业商业报价、商业询价、贸易谈判、国内、国外合同所涉及的商业文件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避免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学习合同法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对俄贸易工作将十分有利。

国际经济法课程主要介绍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税收、解决国际经济争议等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规则和制度。开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国际经济活动中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培养学生运用相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法律俄语课程通过使用以俄罗斯法律为载体的原文语言材料,使学生掌握1000 余个常用的法律术语,熟悉法律文本中的俄语句式结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俄语法律文献的能力,用俄语学习俄罗斯的司法体系、主要的民商法律制度和中俄共同参加的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使学生在学习俄语的同时学习相关法律。

法律俄语原著选读课程是在学完法律俄语课程的基础上、在更广的范围内阅读俄罗斯法律条文和法学文章,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法律俄语,该课程是对法律俄语课程的补充和延续,并能够使学生了解法学界的前瞻性法律思想。

法律文书写作课程介绍如何用俄语起草起诉状、答辩状、仲裁申请、委托书、合同等法律文书,培养学生用俄语拟定法律文书的能力。

法学概论、合同法、国际经济法、法律俄语、法律文献原著选读、法律文书写作课程的开设,标志着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专业法律俄语特色方向课程体系基本建立,为该专业方向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目前,我们已经有两届法律俄语方向的毕业生,他们普遍反映,在校所学的法律俄语、合同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实用性强,课上所学内容可以直接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法律俄语方向还开设有俄语语言国情学、俄罗斯概况、俄罗斯文化史、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概观等课程,以便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俄语人才的目的。

四、法律俄语教材建设

2006 年,法律俄语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法律俄语教材,我们使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原版教材、俄罗斯法律文件、著名法学家的著作、文章等一手材料编写了法律俄语课程讲稿,以该讲稿为基础,结合教学经验,于2009 年出版《法律俄语》教材,自此法律俄语课有了规范的教材。《法律俄语》教材共有20 课,全部以俄语原文为语言载体,确保教材语言材料的准确与纯正,内容涵盖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私法等俄罗斯现行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教材将1000 多个法律术语和专门的法律表达以词组的形式译成汉语,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总结归纳俄语法律文献中常用的俄语句式; 每课后均有针对课文内容编写的相关练习,以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课的法律术语和专门的法律表达,同时用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部分课文还配有参考译文,并对中国学生较难理解的俄罗斯法律文化背景知识做了必要的介绍。教材着重培养学生阅读俄语法律文献的能力,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教材不仅供俄语专业法律俄语方向的学生使用,还可以供法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法律俄语》教材的出版是我们设立和完善法律俄语方向的重要内容。

为拓宽法律俄语人才的知识视野,我们还把与法律俄语相关的《民法》( Гражданское право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Е. Суханова. .М.ВолтерсКлувер,2004) 、《国际私法 》(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ечастное право М. М. Богуславский.М..Юристь,2004) 、《民事诉讼法 》( Гражданскийпроцесс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М. К. Треушникова. М.Городец,2003) 等俄语原文教材列为学生的阅读书目。

五、法律俄语教学方法

法律俄语教材内容涉及广泛,专业性强,术语多,句式复杂,讲授和学习法律俄语都有很大难度。为此,我们选定在三年级开设法律俄语课程,上学期每周四学时,下学期每周二学时。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俄语法律文件和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并就一般法律问题进行言语交流的能力,我们改革传统俄语教学方法,着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 第一,根据课文难易情况和学生的俄语水平,教师规定学生在课前阅读一定数量的课文内容,对所遇到的生词、句式、法律问题先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努力解决,鼓励小组学习、研究,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在课上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 第二,教师按课文内容给出相应题目,要求学生整理课文语言材料,写材料作文; 第三,我们相信,只有学生能写出的内容,才更易于口语表达,因此,要求学生在课上复述所写作文,以此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第四,要求学生课下背熟带有常用法律术语、法律文献常用句式的句子,让学生在句子中记法律术语和常用表达; 第五,在课堂上,教师以学生记忆的句子为语言材料做听、说复用练习。

六、法律俄语方向实习基地建设

为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与涉俄企事业单位合作,协同培养俄语人才,共建实习基地。目前,已与俄罗斯乐狐网运营中心、哈尔滨俄语网络电视台、哈尔滨北方丝绸馆、哈尔滨果戈里宾馆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高法律俄语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同时也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也为法律俄语方向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近两年,学生作为自愿者参加了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为大会邀请客户、书写广告、担任谈判翻译等工作,同时还在会上熟悉国内外企业、搜集贸易资料,为今后就业以及从事对俄贸易做好必要准备。

七、法律俄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法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尝试和总结,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探索,也需要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法律俄语人才培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既要学好俄语,又要学好法律的关系”。众所周知,利用本科四年时间学好一门外语并非易事,同时又要对法律有所了解,这更增加了学习难度。为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应当适当减少与法律俄语方向关系不大的课程,教授法律课程力求学生理解法律基本原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避免面面俱到,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处理好上述关系,可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俄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国章.按照实际需要培养俄语人才[J].中国俄语教学,1993(2):63.

[2]张建华.新型俄语学科的真正确立是培养21世纪俄语人才的前提[J].外语学刊,1999(1):7.

[3]钱晓慧.跨学科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08(1):12.

[4]李石.论区域性俄语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J].外语学刊,2009(4):127.

[5]未来的中国与中国的英语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3-11-18(8).

俄语人才培养 篇2

摘要:本论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多角度诠释“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一部分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梗概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就其深远影响展开透彻分析。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分别从经济发展和外语政策两方面深入探讨。第三部分则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内容,从教学、学习方式以及合作交流两个角度提出俄语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字:“一带一路” 新疆 俄语 人才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1、“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虽然不是一个实体和机构,但是它强调指出合作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是依靠与周边国家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作为一个有效的平台,并且借用“古丝绸之路”这一区域合作的历史符号,高举发展和平的旗帜,积极发展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建立政治互信、经济一体化和多样文化相互包容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起自中国,贯通中亚、南洋、东南亚、西亚和东欧,“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是“互惠互利、共同安全”,主要内容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要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这一战略目标与我国一贯秉承的睦邻惠邻、合作共赢的周边友好外交政策一脉相承。“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体现在经济领域、国家利益和安全领域、人文交流领域。在经济领域,“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是我国的“走出去”,这包括资本、剩余产能和技术的“走出去”。“一带一路”的人文意义体现在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和教育交流上。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路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在新时期,“‘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把“加强民心相通”作为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他指出,“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通过文化交流、学术往来、教育交流、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等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规划的人文交流内容非常丰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第一,教育方面:互派留学生,开展合作办学,提供政府奖学金;第二,文化艺术方面:“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第三,共同申遗:“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第四,深化人才交流合作。

2、“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中“中国威胁”的声音愈演愈烈。建设“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对外做出的郑重承诺:中国的崛起不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前提的。区域合作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合理化,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和美好追求,各方经济体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模式,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发展战略对接互联项目将推进对接和耦合,沿着国家发展战略,探索区域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各族人民通过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承加强相互学习。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当前世界全球化格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它将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海”或“西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战略以合作为基石。中国与各国在交通运输、贸易、投资、能源开发等领域全面合作,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创造一个共享的世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逐渐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1、经济发展扩大俄语人才需求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相关各方参与的愿望非常强烈,不仅“一带一路”沿途相关国家反应积极,而且国内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也行动迅速,希望搭乘此次跨区域重大经济合作的顺风车,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促进新疆对外开放》课题研究小组,就新疆期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方向、战略重点、应对措施等展开深入研究,为推进新疆段建设献计献策。国家发改委已经规划了涉及欧亚大陆桥以及新丝绸之路的多条铁路,其中包括从中国东部到达欧洲需要途经哈密、将军庙的北线,以及陇海线、兰新线或者经由库尔勒到达格尔木的线路;商务部正在积极研究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为积极推进中国与相关各国互联互通、推动双边贸易、扩大双向投资绘制宏伟蓝图;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深化能源国际合作,以能源合作带动上下游产业、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业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战略构想与时俱进,恰逢其时。在世界版图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东向西延伸开来,沿线60多个国家面积已达3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7亿。它以古代的丝绸之路为基础和主干,东起西太平洋沿岸、西到波罗的海,横贯亚欧大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漫长、最具发展潜能的经济走廊和文化纽带,成为中国与西部世界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陆路通道。从5个次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来看,除了以油气能源生产和出口为主、能源经济相对发达的伊朗、伊拉克、约旦、叙利亚、沙特、土耳其等国以及阿富汗、巴勒斯坦和印度等国之外,其他3个次区域均与俄语有关,俄语人才发挥作用的有利区域。3个次区域内的12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俄语使用区域,以俄语作为国语的俄罗斯不言而喻。其他11国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有着70多年的俄语历史传承,作为国语的俄语培育和造就了整整几代人,其巨大的影响力至今挥之不去。苏联解体之后,这些国家在获得独立国家地位的同时,纷纷致力于本民族语言的建设,强调其作为国语的重要性,努力消除俄语在本国的影响,采取一系列去俄语化措施。例如,要求从上到下,所有政府官员在正式场合必须讲国语,所有的官方文件必须使用国语,从幼儿园到高校一律用国语授课等等。这些措施意在培养民族意识,强化国语教育,巩固独立国家地位,其用意无可非议,在情理之中。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的几代人都是自幼接触俄语,在俄语学校长大成人,许多人甚至不懂本民族语言,或者只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口语,既不会读也不会写,其中不少人在国家独立后才开始学习本民族语,其交际水平可想而知,更何况这些独立国家均属于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的居民占据不小比例,他们一般都不懂所在国的民族语言,只能用俄语进行交际。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条件和需求,未来的经济带实际将包括若干专业“带”,如交通运输带、能源供应带、信息交换带、科技合作带、商品贸易带、农业开发带、旅游发展带、安全保障带、政治互信带等。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约五分之一的12个俄语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作为交际工具的俄语无疑成为“香饽饽”,其语言主导地位短时期内难以动摇,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势必与日俱增。

2、外语政策提升俄语人才培养水平

面对急速发展的新形势,国内高等学校必须强化优势学科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协词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牢固树立为国家、民族、社会全面服务的意识。因此,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层次结构、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定型、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成为当务之急,要求尽快培养适应中俄战略性伙伴关系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俄语人才是其中培养目标之一。外语政策作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着国际社会发展和相关外语使用的最新动态。随着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应重新确定包括俄语在内的新的关键语言,提高关键语言的社会影响力,并制定基于关键语言的国家外语能力行动方案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长期外语教育规划,改变国内外语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语言教学定型。有鉴于此,从大的方面来说,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广开渠道,开发各种可利用资源,为更多的中国人提供学习俄语的机会,重点培养更多通晓中俄战略性伙伴关系以具有“一带一路”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俄语人才。

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全国范围内的俄语教学正在进人悄然变化阶段,其中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对区域研究和国别研究的分量在增加,一些髙校的俄语专业开设了国别文化学的课程。2003年11月,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经济大学一并牵头的中国一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成立正式成立,中俄院校各有13所,双方将依托自身的学科特色,搭建两国高校学术合作交流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教师互换、科研合作等多个领域深人合作,培养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俄语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以适应中俄经济贸易日益深人发展的市场需求。根据国内俄语教学发展与变化状况,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刘利民教授提出了“大俄语”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俄罗斯区域学概念,从广义上讲,就是斯拉夫学概念。具体来讲,该概念应该以俄语为基础、为中心,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向着人文合作的各个领域,向着经济贸易合作的各个领域,向着更大的地域和空间延伸和发展。刘利民教授认为,具有这种理念的俄语专业院校一定会有更光明的前景,培养出的新型俄语人才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三、“一带一路”战略中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对策

1、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十年来,我国的俄语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双基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俄语人才,为世界俄语界所公认。但是,面对21世纪的时代要求,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代经济发展大潮,我们需要积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及时思考、探索和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应以问题(任务)为导向,以情境为基础。这里,情境是广义的,可以是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现实情境,也可以是语言情境、观念情境、文化情境,以问题情境为标志,做到虚实结合,有利于走出课堂,进人社会。通过情境创设,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国际视野、爱国情怀等融入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嵌人式的渗透、嫁接式渗透、阶段性渗透和整合式渗透,使语言学习活动成为一个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融合的有机过程,一个提高俄语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过程。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努力发挥俄语学科对学生发展的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俄语作为典型的屈折语,形态变化丰富,语法关系严密,作为文化符号,是俄罗斯文化、科技、艺术等的重要载体,是国际事务中重要的交际工具。区域研究、国别研究,即从对俄语语言文学的研究转向对某个国家或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外交等问题的研究,将带动俄语学习,促进俄语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语言学习不是自娱自乐的个人行为,语言首先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传递思想观念、表情达意的重要符号。我们必须乘“丝路经济带”伟大构想的实施的东风,用语言服务社会、语言服务经济的新理念,引领俄语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对俄语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启示。在新的时代,语言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从部分到整体的分散的知识点的学习和操练,而是应该建立整体观,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整体,从广度和深度延展;利用学习情境、任务类型和迁移程度,改变俄语素养上的量性指标,形成学科素养上的质性变化;建立发现性学习、建构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基于真实的情境,基于具体的问题,积极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整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科学的结构化的知识系统,成为有扎实语言基础,有缜密的思维能力,有灵活的学习方法,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有积极入世的服务意识,有高质量的语言本领的俄语人才。

2、建立合作机制、拓宽人才交流渠道

从长远来看,培养俄语人才仅仅拘囿于国内高校显然是不行的。要拓宽广阔的国际视野,见识真正的语言环境,切实提高俄语和经贸专业水平,就必须选派俄语教师、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去使用俄语的国家学习和交流,以派往俄罗斯为主。这就需要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部门与俄罗斯相关部门及时沟通,获取更多的选派资源为国内各个学校建立更为广阔的输送留学人员平台。与此同时,各校自己也积极联系相关对口院校,建立更为广泛的校际联系,加大交流框架和外派力度,选派尽可能多的师生去俄语国家留学,也通过校级交流或者正常招生渠道,吸收更多的俄语国家的师生来国内高校工作和学习,为国内俄语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搭建信息交流与知识获取平台。俄语人才的培养需加强与国内其他外语语种的横向联系,汲取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推移日益彰显出来。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唯有积极应对,深入研究,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挖掘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及对策。一个优秀的俄语人才应该多掌握几门外语技能,才能做到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考量大,能力超强。

参考文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俄语人才培养探究 苏州大学周民权

杜桂枝,当代俄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及趋势[J],《中国俄语教学》,2013年第3期,1一8页。

周瑞敏,浅谈基础语法教学的纠错式反馈法[J],《中国俄语教学》,2012年第1期,58—61页。

论“丝路经济带”构想对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华中师范大学 刘永红习近平.中巴人民友谊万岁[N].人民日报,2015-04-20(3). 孙志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1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R/OL]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R/OL]. 郑永年.“一带一路”中国有能力搞好[N].中国经济时报,2015-04-27.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R/OL].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R/OL].

俄语人才培养 篇3

关键词:旅游俄语;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本论文为“省社科联2012年度黑龙江省俄语学会立项课题” 编号为12-12的规划课题《中俄边境地区旅游俄语人才培养研究》结题论文。

中俄两国在贸易、能源、旅游等各个方面合作不断升温,中俄旅游业发展迅猛,两国在“国家年”、“语言年”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旅游年”的新活动。这为旅游俄语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俄语人才成为当前开设旅游俄语专业的各类高校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俄语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

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校企合作办学,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等模式对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双元制”,就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一元是职业学校,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负责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美国的“合作教育”是新生先在大学里学习半年,然后在企业实践,到毕业前半年集中在校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设计。日本的“产学合作”为产业界向高校提供资助或捐赠,企业与高校的人员进行交流;委托高校搞科研项目;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在大学建立“共同研究中心”。通过对国外合作教育经验的借鉴,我国开展了众多试验,形成了多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校企合作办学形式,如 “工学交替”式、“2+1”式、“订单”式、结合实际任务式等。“工学交替”式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校学习学期,一个到企事业单位实践的工作学期,是一种学用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2+1”式是常用的一种校企联合形式,即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订单”式是一种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与培养期限,高职院校按照协议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

二、旅游俄语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建立

针对当前对俄旅游市場中俄语人才的现状,我院教师通过多次深入企业调研、走访,通过分析得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首先,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遵循俄语教学的特点,第一年主要在校内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其基本具备运用俄语进行日常交际、沟通的能力。第二学年,围绕本专业的就业方向,除了继续对俄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外,加大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并安排学生在周末及寒暑假进入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第三年在岗实习与预就业相结合,校企共同建立就业资讯共享及沟通制度、学生实习劳动保障制度、校企双方考核制度、学生轮流在岗实习管理制度等。

其次,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由行业骨干、高校专家、学者和本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进行专业设置、调整,提出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技能训练大纲、教材编写计划、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标准与方法等,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本专业提供就业指导及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方案。保证校外基地“实践育人”的功能。

再次,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开发岗位能力标准,引入职业素质教育,由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对旅游、酒店、外贸等行业的涉外服务岗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开发出岗位标准,确定教学模块、内容,完善课程和技能标准;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在学校营造良好职业氛围。

三、构建模式实施的长效机制

为了与企业的合作更加长久、有效,真正实现产学的紧密结合,应构建以下长效机制,即:利益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评价机制;情感机制。

本专业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去合作酒店、企业顶岗实习。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对企业员工、干部进行语言培训,和企业一起进行市场开发、营销策划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会强化长期合作的意愿与动力,帮助专业履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责,实现资源互惠与利益共享。

为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发展合作的成果,专业与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激励机制,采取校企双方相互兼职的方法,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丰富实战经验的工作人员为学校特聘教师等;专业教师也可进入合作企业从事相应工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其知识、技能结构。

有激励就有约束,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产生合作上的分歧,以此规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及行为,保证校企合作关系的稳定发展。

专业与企业之间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与方法进行评价,合理规划人才培养的数量、效益以及合作企业的成本、产值等,以此不断检验、改进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为了推动校企合作,应加强双方信息的交流和沟通,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升华彼此关系,召开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校企合作情感机制得以顺利形成和巩固,也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得以顺利进行。

迄今为止,我院已多次安排旅游俄语专业学生进入一些俄罗斯人聚集的知名企业、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使他们提前进入角色,培养职业技能。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复合型”的俄语人才,从而为经济发展添加助力。

参考文献

[1]李睿.从旅游行业的发展看旅游外语教学改革[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马瑛.旅游外语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3]刘欣.浅析俄罗斯入华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及开发[J].技术与市场,2007,(1)

[4]周丽霞.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J].新东方,2010,(3)

外贸俄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篇4

我国高校的俄语教学进入低谷始于20世纪50年代, 该时期由于中俄贸易的滑坡, 俄语招生一直处于萎缩状态。作为俄语基础生源的大省———黑龙江省的俄语院校招生也出现了危机。俄语从原来的“大语种”变成了“小语种”。社会需求的变化是高校俄语专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情况渐渐好转是在2000年以后。特别是许多院校开始招收零起点的学生以后, 俄语专业的发展出现了转机。目前, 不断有学校增办俄语专业。据资料显示, 到2008年上半年, 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已经遍及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全国俄语院校已有100多所, 其中有10所是民办学校。东北三省、北京、山东和新疆等地是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共有53所高校, 几乎占了全国俄语院校的53%。目前, 我国俄语院校可以分为师范院校类 (如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 、综合大学类 (辽宁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 、外语院校类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 和专门用途大学类 (石油大学、军事院校、新闻传播大学等) 。

俄语专业可分为教育和非教育2种, 这是根据培养出的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来划分的, 有的院校也称为师范类或非师范类, 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 当然教育类所占比重并不大。由于目前中学开设俄语的学校很少, 再加上社会对俄语教师需求数量的有限, 本科生进入高校从教起点又太低, 所以单纯俄语教育专业并不多。即使是师范院校也都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培养方向, 开始两条腿走路。有些院校开始招收师范教育和国际贸易2个层次的学生。有的师范院校则在教育专业中增设经贸、旅游、法律等课程, 目的是扩大学生知识面, 拓宽今后的就业渠道。现在, “俄语十专业”的模式已经被许多俄语院校采用, 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俄语教学的改革目标。

随着中俄经贸往来的扩大, 俄语的社会需求比较好, 这是可喜的一面, 但是高校俄语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从数量层面上看, 每年毕业生只有五、六千人, 加上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和留学回国的, 最多也不超过万人。这显然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社会对俄语教师的需求很有限, 绝大多数人要以俄语为工具进入非教育部门工作, 如科技、商贸、旅游、军事、通讯等领域。这些领域需要俄语毕业生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掌握该方面的行业术语。学生往往又缺乏某些专业知识。高校俄语毕业生类型单一, 高端翻译人才少而又少。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加强俄语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势在必行。高校要精心设计课程, 加大对实践课程经费的投入, 改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的现状。尽管有些学生上过经贸课, 但实际场合中发挥能力还很欠缺, 适应贸易环境还是困难重重, 这样质量的“人才”即便岗位再多, 也会面临就业危机。随着中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中俄已经上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中俄合作领域更加广泛, 未来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复合型、多样化趋势, 俄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 作为培养俄人才的高等院校, 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 及时做好专业和课程设置调整。

2. 完善外贸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目前高校外贸俄语人才的培养应根据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课程设置合理化, 培养目标明确化。

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高校外语教育的任务, 教育目标必须瞄准市场, 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 才能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外贸型专门人才是外贸俄语专业培养的目标, 这就要求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外事外贸、经济往来、旅游等领域的工作。学生必须有较高的俄语水平, 掌握基本的外贸知识。专业中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 课程建设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应放在重要位置, 这样才能实现培养目标。所以,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基本的语言课程外, 应当增加单证与报关、国际商法、商务写作、计算机、合同、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外贸课程的比例。

(2)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加强实践环节。

采用圆桌式讨论、设计主题发言、模拟辩论会、情景再现等,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真实情景再现的机会, 培养外语应变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状况, 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 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化实践性教学, 加大实训课的比重, 打造特色专业, 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大学生都是从高中进入大学, 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 他们对社会了解知之甚少, 缺乏对社会实际的体验, 还不能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间的差距。因此要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外贸公司, 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知道自身差距, 为今后的学习找准努力的方向, 通过实践, 接触到社会各个方面, 对综合素质提高也很有帮助。

(3) 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实践教学的提高离不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意义重大。作为从事外贸俄语教学的教师来说, 仅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功底是不够的, 还应具备相应的外贸实践经验, 特别是与行业有关的丰富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即懂俄语又懂外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近年来中俄经贸发展形势生机盎然, 随着贸易领域的不断扩大, 中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 加大了相互投资合作的力度, 迈开了深度贸易的步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复合型的外贸俄语人才成为高校俄语教学的重任, 探索具有特色的俄语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俄贸易,外贸俄语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郑英魁.中国俄语人才培养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 2012 (1) .

[2]李含平, 赵秋野.高校俄语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 2010 (4) .

[3]孙丽珍.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思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 .

[4]马晓婧.深化本科俄语人才培养的策略[J].教育探索, 2012 (12) .

俄语人才培养 篇5

文献综述

杨帅

2016/11/13 关于中俄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国内商务俄语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

 杨帅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电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贸易交易额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在“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下,中俄经贸合作频繁,迎来了中俄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时期,本文就目前中俄两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国内商务俄语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贸易跨境电商俄语人才培养

引言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下,中俄经贸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下,中俄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两国经济合作全方位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中国已跃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俄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深,俄语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经济背景下,精通俄语和电子商务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然而,目前国内俄语人才的现状及其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在中俄跨境电商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相形见绌。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俄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完善与调整商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有所裨益。

一、中俄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设备的广泛应用,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多家国际电子商务巨口进驻俄罗斯市场,2014年,全球速卖通、淘宝、亚马逊、eBay等已成为最受俄罗斯人欢迎的在线购物平台,俄罗斯跨境电商销售规模和消费者数量均呈上升趋势,而俄罗斯目前也已成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海外市场。中国电商进入俄罗斯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有1.45亿人口俄罗斯有8000万居民使用互联网,其中4000万人是网购用户。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到俄罗斯电商交易总额的28%,其中一半以上的业务往来都是和中国开展的。2010年以来,中国电商、中小型企业通过官方网站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等陆续进入俄罗斯市场,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电商在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稳步增长,其销售额已占俄罗斯外国电商销售总额的70%。在诸多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中,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卖通已成为俄罗斯第一大电商网站,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2016年6月29日俄罗斯远程贸易协会驻上海代表阿纳斯塔斯亚·科瓦洛娃在“第六届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论坛”上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大力发展外贸电商,而他们认为中国是最合适的市场。”阿纳斯塔斯亚·科瓦洛娃表示,俄罗斯与中国的跨境贸易以每年50%的增幅增长,而根据俄罗斯电子贸易平台协会的预计,今年中俄的跨境交易量将达到25亿美元。值得高兴的是俄罗斯的电子商务市场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发展外贸电子商务,中国同样是一个重要市场。由此可见,未来中俄跨境电商依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二、国内商务俄语人才培养现状

2005年以来,随着俄罗斯政治稳定和经济好转,我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经贸、文化联系不断发展。在众多利好形势下,要大力发展对俄跨境电商业务,人才是关键。中俄贸易的飞速发展不仅为两国带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俄语人才的培养远远无法满足对俄贸易的需要,2015年中国南京GMC全球电商联盟总裁峰会在南京软件谷科创园举行,据峰会业内人士透露,仅2014年全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就达180万人左右,所以培养大批俄语应用型人才是未来我国俄语教学的当务之急。跨境电商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得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外语知识。目前国内缺少既懂商务外贸知识又擅长俄语的综合性复合人才,缺乏具有实践性的跨境电商复合人才。另外,高校俄语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环节脱节,懂俄语的学生不懂电商,懂电商的学生不会俄语。

目前,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俄语专业毕业生估算仅仅有2万人,中学学俄语的人数在急剧减少,因此后背力量不足。(哈尔滨日报2015年12月9日第2版)这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境电商业形成巨大的反差。因此培养具有跨境电商技能的俄语人才是我国各类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采用有效的俄语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专业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十分必要。

对俄贸易,人才先行。培养人才靠教育。我国俄语人才培养要抓住中俄贸易发展的契机,各个高校要肩负起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重任,促进中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持久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俄语人才培养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俄语应用型培养模式

一、 俄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俄语专业毕业生有六大就业方向:1.旅游业。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近几年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增长,来我国旅游的俄罗斯游客日益增多。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第二大旅游客源国。2.翻译类。近几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天然气开采等方面与我国密切合作,催动了国内公司的驻外项目建设,需要俄语人才从事翻译工作。3.公务员类。中俄两国政府的接触频繁且密切,因此政府部门对于俄语专业毕业生也有需求。受公务员稳定的工作待遇和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少数毕业生加入了难度甚比高考的“国考”大军。4.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教师行业也是俄语专业毕业生的较优选择, 工作及待遇相对稳定并且日趋提高,每年也能吸引大批毕业生的目光。由于该行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许多俄语生从学习之初就朝着这一方面培养与发展。5.新闻编辑。新闻编辑需要各个语言专业的毕业生,其中当然也包括俄语。新闻编辑工作稳定,社会地位很高,这也成为毕业生一个不错的选择。6.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和电子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消费者的目光由实体购物转向网络购物。这不仅活跃了国内电子商务,也激发了中俄跨境电子商务的潜能。

目前,在2014年5月的中俄由于天然气合约的签订,为中俄两国长期友好发展奠定了基础。中俄贸易往来频繁、在天然气、经贸等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前景,俄语主要依托地缘優势,对俄贸易频繁的区域,如北方城市大连、威海、绥芬河、黑河等北方城市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但南方城市三亚,旅游业的发达,俄语导游级翻译人才需求量大。另外,国家部委、各省市政府机关对俄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所以应用技术型俄语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未来俄语教育的发展趋势。面临高校改革和转型的重大时期,各高校都在积极探求和寻找确实有效的高效发展之路。

二、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措施

1、探索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新模式

作为外语类院校,如何在转型期成功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做到无缝对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面临民办院校转型契机,许多高等学校都把专业方向调整为应用型或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具有牢固外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掘、培养一技之长,使其具有“外语+专业”能力的特色人才。学院积极开展以企业需求人才为导向的“外语+专业方向”教学模式改革,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等研讨,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应具备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提升学生能够从事就业岗位的技能。我院一直在积极的探索一种全新的、体现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切合我院实际的教学模式。

2、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校企合作体系

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自主设置新专业的机制,建立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试点高校要按照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设置专业,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章程的重要内容。

3、根据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进行课程设置

学院多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与制定,派专业学科带头人下企业、行业调研、到各类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探知所需岗位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充分掌握就业市场对各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职业能力方面的需求,根据多次、反复调研商讨后全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计划。加强学生赴企实习实训,创造大量赴企实训机会。提高技能,培养专业素养。构建以“外语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

4、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试点高校要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

5、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创业需要的技术,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为师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指导。

三、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1、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俄语教学效果

在网络信息与资源遍布全球的信息化时代,语言的学习途径及资源借助于音频、视频资料、网络互动学习、微课堂等获得。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进行辅助俄语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已经进行外语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微格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微课堂、联合国模拟大厅、同传翻译实训室等各种实训设施。

2、适应新课改,组编新教材

我院探索试行由中教和外教分学时同授一门课程,在试行的两年教学实践中,已经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改,新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技能要求,传统的教材已不能适用于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需由中外教、教育部门、用人单位共同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实用性强的外语教材。我院推行教师假期赴企实习,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所需人才技能要求,为教材的编写积累最新鲜的素材。

民办高校对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校企合作、中外教共同授课、编写新教材也是本课题的重要部分,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模式,不断改进、创新,使之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之需。培养企事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晓琳.培养外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思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2]包一君.关于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前沿,2007(5).

[3]张炳阳.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

论成人俄语写作能力培养 篇7

经过修改的成人本科学位俄语水平考试大纲规定了成人本科学位俄语水平考试的重点是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试卷一为客观性试题,60分,试卷二为主观性试题,40分,总分100分。60分通过,但主观性试题不得低于24分。主观性试题中续写句子10分,作文两篇,30分,试题无论从结构,还是分值所占比重,均可见写作的重要性。作文所得分数成为考试能否通过的决定性因素,这对成人俄语教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因此,作文也成为成人学生学习俄语最棘手的、又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从事成人俄语教学的教师,则面临着教学结构的调整、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更新,要从多个侧面、多角度、全方位来提高成人学生的俄语写作水平。

1. 培养成人俄语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1.1 考试、获得学位的需要

成人本科学位外语水平考试无疑对俄语教学起着指导和定位作用。对学生来讲,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能引起他们对俄语写作的重视。只有通过俄语考试才有资格申请学士学位。因此,通过考试、获得学位是其学好俄语、写好作文的主要目的。

1.2 进一步深造的需要

现在的成人学生的年龄与前几年相比越来越年轻化,他们对进一步深造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和规划,大部分都有考研的打算,因此,学好俄语,打下扎实的俄语写作功底,是他们自身的主动需求。

1.3 日常工作的需要

成人学生大部分都有工作,而且在工作岗位上都是骨干力量,诸如晋升职称外语考试、论文摘要撰写、参加学术会议等都需要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写作能力。

2. 写作能力的概念及重要性

写作即写文章,能力即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终身性的,写作能力即写文章的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它需要有一个量化过程、积累过程,一旦形成将伴随人的一生。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言语活动,它不仅检验学生对词汇、语法的掌握,而且检验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语体体裁的掌握运用及各种修辞能力。可以说,写作真正反映人的言语修养。作为语言交际两大方式之一的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当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

3. 成人俄语写作能力现状分析

3.1 成人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总的来说,成人学生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但还是存在差异的。他们的语言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工作、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投入到俄语学习上的精力相对较少。俄语课时少,无专门写作课等。

3.2 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俄语语言水平不成正比

成人学生的汉语思维已经成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然而,由汉语思维转入俄语思维却有障碍,比较复杂的、完整的思想却很难用俄语表达清楚,确实有“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的苦楚。

3.3 写作水平滞后的原因

究其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第一,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薄弱。主要是由于学生词汇贫乏,对短语、惯用语的掌握不够,不会运用,动词掌握不牢。

第二,汉语式俄语现象严重。中国人能看懂,外国人却莫名其妙,不符合俄语表达习惯和俄语语法。

第三,句式单一,枯燥乏味,无变化,不擅长运用复合句。

第四,最基础性的错误: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词形变化错误、动词时态和搭配错误、文章不分段、开头字母不大写等。

4. 成人俄语写作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

4.1 培养写作意识和写作习惯

写作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意识和写作习惯。写作意识和写作习惯的培养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课堂教学,二是利用课外阅读。

首先,应将写作教学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凡是符合学生写作水平的课文应当作范文详解。如题目、篇章结构、固定结构、成语、惯用语的掌握;然后进行缩写训练、续写训练、复述课文、改写课文、仿写课文、背诵课文等。

其次,课下学生应有一定主题的阅读作业,增加阅读量,巩固课上的相关语言知识点,并背诵个别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以利于形成语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

最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辅导,以使学生能够长期不间断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将写作意识和写作习惯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付诸于实际行动,变成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4.2 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训练

词汇量对于写作来说至关重要,背单词是学习外语的基础,但单纯地背单词对于写作帮助不大。对于成人学生来说,领会式掌握词汇不是问题,但要想复用式掌握词汇就困难了,也就是如何才能学会正确使用词汇?因为写文章不是单词的简单罗列,所写的句子应符合外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地道的俄语,不是中文式的俄语。俄语的实践性决定了俄语课堂要以练为主,即在讲解写作原则、技巧、方法的同时,必须配以相应的实例和练习篇章,所以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的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应包括两方面:一是词汇;二是固定搭配和句式。

词汇训练的目的是要会正确使用词汇,所以词汇的搭配关系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其实,词汇的搭配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更改,尤其是动词搭配,因为俄语的词汇大多是多义词,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学生应掌握基本意义,即词的积极义项,在此基础上进行语义联想,其它义项便可以轻松掌握。教师应在一定的语境中讲解词汇,并配备大量的练习,如,翻译词组、句子,完型填空,问答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词汇、使用词汇。

固定搭配和句式在俄语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不无夸张地说,掌握了它们也就掌握了地道的俄语。固定搭配包括: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插入语等。

固定句式即句子的固定表达。如,нетолько...,нои... (不仅……,而且……) ;неуспеть...,как... (还没来得及……,就……) ;слишком+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чтобы...(太……,以致于不能或不可以……);так..., что...(如此……,那么……,因此……)等,可见俄汉语固定句式表达的一一对应性。

4.3 关注预写作文

预写作文是学生写作前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写作质量的保障,所以教师要格外关注,并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如,写命题作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审题,根据题目确定写作体裁,然后列出俄文写作纲要,有了文章的框架,才能使所写文章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教师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句子翻译,复习固定搭配,给出有关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以及联结上下文的插入语、连接词等供学生使用。同时,给出1-2篇范文,供学生模仿。预写作文这一环节做得越细致,学生的作文质量也就越高。

4.4 重视作文批改和讲评

对学生的每一次作文,教师都要认真、仔细地修改,无论是用词,还是句子和篇章结构,最后都要给出总评,分析不足,并给出启发式的评估和鼓励的话语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增强学生不间断写作的信心。教师应把学生每一次作文中的错误,如,句子结构、固定短语等作一总结,在讲评课上讲解,让学生们知道错在哪里,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同时要求学生修改作文。教师应对修改后的作文再次评阅,直到合格为止。

此外,每一次作文讲评课,都要挑选1-2篇相对优秀的学生习作作为讲评的范文,既是对学生的肯定,讲起来也有针对性,比较具体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写作交流方式。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水平定能提高。

对学生作文的评阅过程恰好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也就是说教师评阅作文就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服务的。教师开放性的评语会促使学生修改作文;启发性的评语不仅会提高作文质量,而且会使学生成为更了解自我、对自己写作负责的作者;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会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4.5 利用网络进行个别教学和辅导

利用网络进行俄语写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常适合成人学生群体。如,电子邮件、聊天室系统———可通过文字交流;耳机对讲可视系统———可直接“面对面”交谈,以实现一对一的帮助和辅导。

结语

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正是体现在它的终身性和实用性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目前成人本科俄语水平考试暂未对口语表达作出要求,因此,成人俄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写作能力,那么无论是精读,还是阅读和泛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补充,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因此,教师要树立一种观念: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写作这一目的服务的,从而找到最佳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成人俄语教学质量和成人俄语写作水平。如何利用和开展网络成人俄语写作教学,则是有待深入研究的又一课题。

参考文献

[1]陈伟平.增强学生词块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外国语, 2008, (3) :48-53.

[2]陈晓棠.大学俄语四级写作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3]侯新伏.大学生俄语写作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6) :33-34.

[4]李清华.英语写作评估理论的新突破[J].外语界, 2007, (5) :53-57.

[5]童丹, 徐红.大学俄语写作高分突破与技巧[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6]王红.如何提高夜大学生外语教学质量[J].成人教育, 2003, (2) :74-75.

[7]王琦.E-mail与现代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0, (2) :39-41.

俄语人才培养 篇8

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人才的组织结构的特殊运行方式,是学校在一定培养目标基础上,为实现目标并且围绕目标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同,随着黑龙江省经济在各领域对俄交流不断深入,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黑龙江东方学院以区域经济发展为载体,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独特优势,结合学院的办学宗旨,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特色,以国际贸易为主体,以俄语语言为依托,创立了对俄贸易专业,培养适应于现今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专门对俄商务人才,从而制定了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目标明确,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为指导方针,中俄两国近年贸易往来良好的发展趋势为基础,并以适应黑龙江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背景,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打开一扇窗户。

为了适应我国对俄贸易发展的需要,黑龙江东方学院对俄贸易专业着重培养能较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并具备专业学习能力、专业适应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进一步深造潜力的有较强俄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高级商务俄语外贸人才。

本专业人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为国内各类对俄贸易企业,从事对俄贸易的实务、管理、营销和策划及市场开拓等工作;也可以在国内外商业企业或各级管理机构从事国内外商业实务、物流管理、涉外联系、市场拓展等工作,还可以在国内其他服务行业从事其实务、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主要以中俄经济发展为依托,结合东方学院的实际情况,突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为特色,即课内实训+外语强化+校外实习三个主要模块。

1. 课内实训

本专业配备计算机并安装了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以实训室为主体培养学生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操作能力。为此,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电脑模拟、外贸单证实务、电子商务、外贸模拟系统、国贸实习平台等课程,为学生提供课内实训的平台。

2. 语言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对俄经济贸易方向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俄语、大学俄语、俄语听说训练、俄语打字、会计学、国际贸易原理、西方经济学;大学二年级开设基础俄语、大学俄语、俄语听说训练、商务俄语、商务英语、俄罗斯国情、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商业计划;大学三年级开设基础俄语、俄语听说训练、商务俄语、经贸俄语阅读、商务谈判、对俄电子商务;大学四年级开设经贸俄语阅读、常用公用文写作及国际商法。

3. 校外实习

培育和发展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国际贸易实践平台。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有沈阳新天地人和公共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新华木业有限公司、哈外贸集团、哈电站集团、哈机械进出口公司、黑龙江粮油进出口公司、金太阳集团等15个单位。同时,鼓励即将毕业的学生到准备就业的单位去实习,为就业做好前期准备。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设定的,以宽口径培养模式为特色,解决适应中俄区域经济发展的紧缺人才问题,依托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东方学院抓住此契机,专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黑龙江独属一家。应用型本科强调的是本科教育的专业性与就业性挂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按照一线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使受教育者具有必要的本科底蕴及一定的职业适应与应变能力”是为就业准备的专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黑龙江东方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俄方向)的人才培养,突出的特色就在于此。

三、结合应用型培养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 采用“3.5+0.5”或者“4+2”的培养模式

四年本科采用“3.5+0.5”的培养模式,即三年半在国内学校学习完成本专业的全部课程(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跨境电子商务、基础俄语、商务俄语、俄罗斯国情等主要课程),利用最后临近毕业前半年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国外相关经济类合作院校学习,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来亲自体验国外俄语教师对经济类相关知识是如何阐述的,俄罗斯人是怎么表达的。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跟俄罗斯人谈判,了解俄罗斯人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为毕业找工作打好基础,使学生们在中俄两国商务活动中能更加熟练的运用自己的商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2”培养模式,即在国内完成四年本科教育的所有课程,毕业后,对于有意愿出国再深造的毕业生们,由本校与国外合作院校接收,再继续学习经济类相关研究方向2年的硕士课程,为学生的毕业以及就业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创造了更宽广的空间,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为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 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黑龙江东方学院已和多家外贸或工贸公司结成互为基地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国际贸易实践平台。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15个单位。近年来由于对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校又与俄速通建立了校企合作,扩展对俄电子商务方面的校外实训平台,这些平台对加强学生对俄经贸实务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并且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挂钩,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统一,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商务操作实训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体系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实现教师队伍的由双师素质型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过渡。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及预测行业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需要的师资要能够驾驭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实现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对俄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因此,有过实际操作外贸经验并具有较高学历及俄语水平的教师,是本专业最需要的“双师双能”型商务俄语教学者人选。为了完善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学校对教师还采取了以“走出去”即到企业去实习,有计划的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实践和实训,来提高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了解目前中俄企业的发展情况,使教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使课堂更具有新鲜感,更有趣,更接地气。

摘要:近年来,对商务俄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对俄语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市场需要,设定人才培养目标。黑龙江东方学院在对俄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以“三位一体”和应用型培养目标,采用“3.5+0.5”或者“4+2”的培养模式,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师队伍转向双师型,培养出急需高水平的商务人才。

关键词:商务俄语,区域经济,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芳.改革俄语教学,培养高级俄语经贸人才[J].教育探索,2009(12).

[2]李德祥.关于“经贸俄语”教学中经贸知识及俄语语言知识的思考[J].中国俄语教学,2010(1).

[3]甘海泉.以区域经济市场需要构建应用型商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

[4]王庆.对高校经贸俄语专业人才模式的探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1).

论培养学生的俄语交际能力 篇9

首先这是俄语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俄语教学大纲是国家对俄语课程提出的总体标准, 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 是俄语教师进行俄语教学的实施规则。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对高校俄语专业教学的目的做出了明确的阐述:“语言是交际工具, 俄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应贯彻交际性的原则, 重视学生的言语结合, 使教学活动尽量符合实际交际的需要。”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为高等教育中的俄语教育确立了教学目的, 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领会教学大纲所提出的俄语教学目的要求, 对交际理论有清楚的认识, 切实地把培养学生的俄语交际能力作为俄语教学的宗旨。

其次这是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经过三年的大学学习, 他们对自身的发展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而自身价值的实现需要以实力为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的俄语交际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俄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交际性原则, 尽可能把课堂变成人为的交际场所, 多给学生使用俄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造出符合交际规律的情景, 用来开展交际活动。通过交际活动, 初步掌握选定情景所体现的各种语言知识, 包括语言形式, 语法规则, 词汇的意义, 语音语调等。在学生初步掌握已学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加强言语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提供情景引导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情景开展应用知识的各种操练, 由单项的机械性的操练逐渐过渡到综合性的, 连贯性的操练, 由模仿性的操练过渡到创造性使用语言。学生也可以自创情景, 按照自己的理解作出反应, 即兴发言。通过训练把习得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能力和熟练技巧, 养成随时随地讲俄语, 用俄语的习惯, 把在模拟的交际环境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 综合应用于现实的交际之中, 使之转化为交际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系统性原则。知识的学习是要求有系统的。在俄语教学中, 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俄语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俄语基础知识, 进而形成学生的交际能力。系统性原则首先要求教学过程是系统的。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工作。每堂课的教学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知识的讲解, 要层次分明, 合乎逻辑性;言语能力的训练, 要由易到难, 逐步加深, 先是模仿套用, 后是复用、活用, 逐步提高。这一切构成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为实现俄语教学目的, 要求有一套系统的练习体系。通过这套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用俄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培养学生得体恰当运用俄语的能力。

综合性原则的应用。综合性原则首先要求俄语教材是综合的, 无论是内容还是练习题的设置都应是综合的, 要充分考虑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俄语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各种活动的综合过程。听说读写既是俄语教学的目的, 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专门的听说读写练习培养起来的。另外, 综合性原则还要求教学过程是综合的。在俄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综合地利用教材, 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地发展。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又可以输出信息, 综合地发展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为最终形成真正的交际能力做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趣味性原则。俄语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并且不无乏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厌倦的心理。如何克服这种心理, 贯彻趣味性原则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趣味性原则要求教材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俄语教材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 为学生提供他们渴望了解的内容。趣味性原则还要求教材中的信息量要大, 学生总可以感到有知识需要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俄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师必须将趣味性的原则贯彻到俄语教学中, 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结语

现在俄语专业学生的俄语交际能力还并不理想, 正是我们认识到了俄语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特点, 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俄语教学的本质属性, 学生的交际能力才有可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彭波:《交际能力与外语课堂教学》.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1月[1]彭波:《交际能力与外语课堂教学》.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1月

[2]杨茜:《论交际语言教学与能力培养》.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9月[2]杨茜:《论交际语言教学与能力培养》.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9月

高职学生大学俄语听力的培养 篇10

一、培养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捕捉主要信息即是抓关键的技巧。所谓“抓关键”,就是抓住关键性的内容,在听话的时候,即使是用第一语言交际,也不是要求每一个词都听得很清楚,一般只需要抓住主要的意思、关键性的内容,有的人说话比较罗嗦,话语中总是夹杂着过多的冗余成分和非实质性的内容,这些冗余成分和非实质性的内容不听也无关紧要,但是关键性的内容不能忽略。所以“听话”的时候要善于抓关键。

根据人们的日常听音习惯,无论是听单句,还是听一个语段,即使有个别词语听不清楚,也不会妨碍主句或整段的理解,因为人们总是被听力语料中的关键信息所吸引,而忽略那些次要信息。这项训练是要训练学生忽略预料中无关紧要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的能力。即在听一段对话后,要能迅速判断出对话双方的人际关系、双方所处的位置、谈论的事件、双方的观点。捕捉主要信息能力要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是关键词的引导。在练习听力的过程中,抓不住要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许多人的通病,其实理解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猜测、估计、预想、想象的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词汇的选择往往都是围绕着主题进行的,它们之间存在音意关联性,从而构成一个统一体,其中关键词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几乎概括了全文的意思,有许多文章并不需要学生逐词逐句的听清楚,只要听懂其中的关键词,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大意,进行预测理解全文内容。听短文时,要迅速听出时间、地点、人物、数字。

二是背景材料的引导。教师要先向学生介绍与录音材料有关的背景材料,因为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手段,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都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所听的对话和短文就会有熟悉感,理解会更深刻一些,甚至能弥补语言基础知识的不足。因此,在听力训练中,熟悉背景材料对提高听力水平非常重要。

二、培养跳跃障碍能力

所谓“跳跃障碍”,就是把不懂的非关键性词语跳过去,即使用第一语言交际,听别人说话,也不一定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听得懂,用第二语言交际更是如此。有些非关键的词语即使听不懂,也不会影响交际。

学生在听音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听不懂的词语,注意力就会停留在那个词语中,无法使自己的注意力回到所听的信息上,因而影响到随后的听音效果。如果遇到某个单词不理解,一定要往下听,不要只想这一单词的词义,而影响对后面内容的收听。有时,根据上下文可以想起某词的意义。通过向学生传授一些方法,训练学生逐字逐句听的习惯,听到陌生词语要有意识地跳过障碍,努力将不相连的各个部分联结起来,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

三、培养联想猜测能力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人在听的过程中并非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边听一边在大脑中对将要听到的内容不断地进行预测,并根据已得到的语言信息,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预测。这样一种积极的听的机制,使得人能够迅速有效地理解有声的自然语言,并使自己的思维与言语者保持同步。联想猜测能力强,听音的效果就好,可以事半功倍。这种能力是靠训练获得的。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一个猜测、估计、想象的积极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学生听力的提高不仅要有词汇、语法概念作基础,还应学会运用联想与预测来达到理解的目的,这是听力理解的基本技能,也是发展听力理解的根本途径。联想是指当听者接受到一个信息后,能很快地跟其他相关的信息建立起联系的一种心理活动,预测则是听者根据已知的信息凭想象对即将接受的信息做出推测估计,预知下文的内容。当听到“不但”,就可以预知下文,要谈的是进一层的意思,听到“而且”,也能猜出与上下文意思相关联的意思。

四、抓细节提高“精听”能力

听者一般遵从“现实”与“合作”的原则,即听者通常相信说话人是从现实出发传递信息的,它所理解的话语总是和具体的人物具体的语境及具体的时间地点联系在一起的。听者已超出对句子的理解,从句群更深入把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人物事件的结果,这是对段落整体的理解。在这一闪即过的时间中,听者不可能记忆全部细节,因此要在听力训练中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防止学生只听不动笔。在听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在不恐慌的情况下猜测生词和短语,用自己掌握的有关主题知识帮助理解,采用笔记或摘要的形式记下重点信息,识别谈话中的一些标识词,了解不同的语音语调,从而推断更深层的含义。

五、培养概括总结能力

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感知材料的主旨,捕捉言语谈话的主题的能力。在进入听话以后,这就成为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要求听者首先要听得懂,并且还要记住。当学生能够概括出所听语言材料时,这说明他们真正听懂了,而且走到了听的最高境界。这是听力训练中高层次的要求,在听录音两遍到三遍后,学生要能把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概括的内容既要有主要信息,还要有事件发生的背景、发生经过以及文章所持的态度。

六、培养适应力和注意力

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有的带有方言,有的冗余成分多,有的条理不清,有的用词和语法不规范,有的语速较快等等,这些都要能适应,这样的适应能力只有通过专门的听力训练才能培养出来,因此平时要多听一些电影、电视的录音,因为电影电视中使用的语言是最鲜活的,最富有时代感的,语速也是最多变的,通过听这些录音能有效地提高对语言的适应力。进行听的训练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以及理解的程度,因此学生在听的时候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强记和进行归纳分析。

七、提高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

听力理解能力反映了该语言使用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包括对语法、词汇的掌握。听力理解过程是由听到声音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等几部分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听话人首先听到声音信号,然后根据词汇知识辨认声音所代表的词汇,最后还要根据语法知识将这些词汇组织成句子,理解其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词汇和语法是听力理解的前提,没有这两方面的知识听的再多也是毫无用处,所以培养大学生俄语听力水平光靠听是不够的,要加强词汇训练,让学生主动的背单词,同时补充语法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随着教学任务从读写转向听说,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轨道上来,所以注重听力技能、提高听力技能就显得极为迫切。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达到乐于听,善于听,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盛言.语言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俄语人才培养 篇11

1. 新疆高职院校俄语教学现状

1.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不显著。俄语教学一门学科,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十分繁杂,可谓是包罗万象,学科体系很难统一。面对这样的一门专业课程,教育者设定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一些院校对究竟应该侧重语言理论的教学,还是侧重口语技能的培养产生了质疑。

1.2师资队伍职业化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具备“双师”资格,具备企业工作的经历,目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我们现在讲授旅游俄语课程的教师基本都毕业于俄罗斯语言与文学专业,即使考取了导游证,但都没有导游经验,所以对学生的指导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职业能力不强。

1.3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单一化

在传统的俄语教学中, 教师授课主要以课堂为主“,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传统式教学模式”读课文、背单词、讲语法、翻译句子等,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较为突出的也就是有个别学校有模拟实训条件的就用模拟实训室,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制约了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1.4教材内容繁杂、陈旧目前已经出版的俄语教材版本很多,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教学内容普遍繁杂,且陈旧、老化,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能反映當前外贸发展前提下的发展现状,已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有必要建立比较统一的教材参考体系,从而评价学生整体外语水平及教学质量。

1.5学生学习旅游俄语兴趣缺失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我们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兴趣、信心、学习情绪、态度、意志力等这些因素对高职学生学习旅游俄语有着不可忽视的抑制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学习活动来说,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俄语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学生,对俄语的兴趣较淡。这一点在学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很多学生在旅游俄语训练中很少积极参与, 大多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敷衍了事,被动应付,造成抵触情绪愈发高涨,学习兴趣愈发低落,俄语语言水平当然很难提高。

2. 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改革目标在于加强实用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俄语综合实用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俄语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要看实践教学做得如何。因此,需要根据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状态和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进行旅游俄语教学改革。

2.1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教材的选择上,一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材;二是教材应该尽可能的与国际接轨,内容力求新颖,也可借鉴采用一些发达国家在旅游领域内使用的教材,包括外文原版教材,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外文期刊、网络文摘等资料来阅读。

2.2改革教学方式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 走出课堂, 提高学习兴趣。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习者个体活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合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学习者的行动空间,提高个体行动上的角色能力,对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要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任务书, 将学生分成小组,把有关的学习材料交给学生进行加工整理。其次,要走出课堂, 将学生带到酒店、旅游景点和饭店根据任务步骤进行具体的操作。第三,课后以组为单位,学生要将此次课程进行总结,其余各组和教师要给予相应的评价。同时,行动导向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将帮助各方面能力较差的同学,视为整个活动中特别重要的因素,加以了解并接受这一事实。

2.3将文化教育引入俄语教学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俄语的教学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文化教学在外语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俄语教学中应导入中外文化。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的文化,包括建筑物、服饰、食品、用品、工具、社会规范、典章制度、风俗礼仪以及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等;精神层面的文化包括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学生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外语技巧,而且必须具备较广博的中外历史、地理、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是使学生在接受有关旅游方面的字、语句训练时,深入了解中俄文化知识,而不仅仅是强调语言知识的运用。

2.4提高教师队伍职业化程度

要培养出应用型俄语人才,对教师队伍要求相对较高。鉴于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专业知识应侧重俄语专业教师从专业方向、学历、职称以及年龄等方面进行合理化建构及培养培训,并配备外籍教师。而业务方面的操作,则可聘用旅游公司乃至酒店从事相关业务多年的一线工作人员承担讲解。学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实践”,实质是理论操作,是理想化的情景模拟,教师能够操控的恐怕只能局限在语言(俄语)领域之内。而聘请来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是真正的业务专家。他们把多年的工作经验,接触、处理过的各种案例,突发性事件的应对等等这些“生活化的事实带进课堂,实质就是在带领着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技能操作。这些实践知识对学生将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是极其重要且宝贵的。坚实的理论知识结合丰富的实践知识,对学生而言,工作起来会得心应手,增强自信和干劲;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样的职员俨然已接近于成手,完全可以独立工作,这是应用型俄语人才的真正风采。人才培养模式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合系统。

2.5校企合作, 聘请企业专家授课, 共同建设旅游俄语课程

校企合作的目的——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教育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合作模式。在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学生在企业实训,了解该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工作的流程,毕业后就可以在该公司工作, 让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不再徘徊。外贸公司还可以利用自己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合作的优势安排一部分学生带薪实习,条件许可甚至可以安排赴境外实习,让他们既获得了收入,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主要应与外贸公司、涉外酒店、西餐厅、各旅游景点等俄罗斯游客较多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经验以及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讲解,使学生能更真实全面的了解外贸俄语这个行业,了解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需要企业的兼职教师全过程的参与旅游俄语人才的培养全过程,为本门课程和学生的职业化程度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俄语人才培养 篇12

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 是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 中俄两国语言年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中俄两国各个领域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扩大和加深, 给学习俄语专业的大学生以很大的学习、深造和发展的空间, 增加了很多实习、实践和就业机会。创新型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中“2”是指, 学生在国内高校俄语专业进行2年的全方位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2年后学生通过“专业四级”, 获得去国外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第一个“1”是指, 学生被派往国“外”, 也就是俄罗斯国家相关院校继续学习, 修满学分, 完成本科课程学习和语言实践, 使听、说、读、写、译五项专项技能得到强化训练。

第二个“1”是指, 学生去国内或国外与俄语有关的企、事业部门, 包括:公司、旅行社、外事办、外语学校等从事翻译、导游和教学等工作实践。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国外语言实践和各领域工作实践, 强化专业技能和工作技能, 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掌握与劳动就业有联系的相关专业知识, 成为一名新毕业的“老手”, 为毕业后的正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的优势

校企外合作培养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 (Coopera-tlve Education) 演化发展来的。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教育的成功范例, 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四年国内和学校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学习外语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 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没有语言环境或者语言环境较少都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在国内高校俄语专业进行“2”年的全方位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后, 2年后通过“专业四级”。然后, 学生被派往国“外”, 也就是俄罗斯国家相关院校继续学习, 在俄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中完成本科课程学习和语言实践, 使听、说、读、写、译五项专项技能得到强化训练, 学生的专业素质显著提高。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学生能更早地接受职业理念, 进入职业角色, 在不同工作环境的实习和实践中, 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锻炼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 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 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2 有利于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

外语专业学习如果只局限于校园四年内, 未免太狭隘与闭塞了。实施国内专业学习与国外语言环境实践学习模式, 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 解决“语言环境”缺乏、教育资源贫乏等实际问题,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企业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兼职师资力量, 不仅缓解了学校教师课时过多的现状, 而且还加速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企业的信息输入和师资培训, 可以促进校园专业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更新, 使其了解专业人才就业的最前沿信息, 能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生未来就业都大有裨益。

2.3 有利于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校企合作是高校对外交流的途径, 高校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桥梁, 可以通过他们联系更多的企业和行业相关组织, 扩大了信息接收范围, 在使企业和学校都得到宣传的同时, 既为学生就业拓展了渠道, 也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效益。

3 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中的几个问题

3.1 国内两年专业学习质量问题

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中“2”是指, 学生在国内高校俄语专业进行2年的全方位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2年后学生通过“专业四级”, 获得去国外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学生在国内的“2”年专业学习, 是给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的重要阶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要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要认真负责,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全面教授语言基本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严格把关, 要求学生2年后必须通过“专业四级”, 否则无法获得去国外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国外学习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

3.2 学生国外学习院校的合作问题

高校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和为学生服务的原则, 对俄罗斯国家高校进行充分地研究和考察, 选择教学质量优秀, 人才培养理念先进, 与国内高校开设专业能衔接上的正规国外留学院校。并就学生的学费、食宿费、培养费、学习内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师资运用等相关事宜进行细致、全面的协商, 为学生开辟优良的国外语言实践环境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修满学分, 完成本科课程学习和语言实践, 听、说、读、写、译五项专项技能真正得到强化训练和显著提高。

3.3 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问题

我们要明确, 企业是高校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 可争取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实践教学中。由高校的教务处或者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出面, 通过友好协商, 在双方互利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与企业签订建立实践基地的合同或协议。实习、实践基地范围要广, 涉及到学生就业的各个领域, 包括:企业、公司、旅行社、外事办、外语学校等, 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职业技能训练, 最大限度地使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专业实践教学中。要想办法使他们支持各种校外实践教学, 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及毕设计等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孙志春, 孔凡菊, 蒋卫东, 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圈, 2007 (14) .

[2]宋旭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经营性国有资产下一篇:分析与防范计算机犯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