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俄语人才(共10篇)
旅游俄语人才 篇1
一、大连城市旅游文化特色优势
1. 地域优势
大连作为花园城市和森林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近些年来, 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国际会议, 扩大了大连城市影响力。在“举办国际会议最多城市”排名中大连进入前三甲, 仅次于北京、上海。为何主办方举办国际会议除北京、上海外, 首选大连市, 这与大连城市会议设施良好、气候怡人、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以及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鼎立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大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坚持对外开放、引领发展、品质第一的发展战略, 强调科教兴市、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此外, 随着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等, 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增多, 更多有大连情结的俄罗斯人来大连参加文化交流、商务洽谈及各类会议等。当然, 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包括了投资方对美丽大连的更深层次的城市文化底蕴的了解。
2. 俄罗斯人的大连情结
要把大连打造成国际旅游胜地光靠美丽的风景是远远不够的。据俄罗斯媒体报道, 作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大国, 大连已成为俄罗斯人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 俄罗斯人, 特别是中老年人, 不知道大连这座城市的很多, 但没有人不知道“旅顺” ( 俄译:Порт-Артур) 。1945 年苏军进驻旅顺后, 有两千多名苏军士兵和家属的遗骨被安葬在那里。
2010 年9 月俄罗斯总统德·梅德韦杰夫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 拜谒了大连市旅顺区苏军烈士墓并敬献了花圈。近些年来, 不断有苏军烈士遗属或亲友前来凭吊烈士的亡灵。他们或专程前来, 或受人委托代为扫墓。扫墓者当中也不乏慕名而来的俄罗斯普通游客。
与上述良好的发展形式相比较, 高层次的俄语口译翻译对大连旅游文化的了解尤显不足。我们的课题紧密结合大连旅游文化, 丰富俄汉口译的课堂教学方法, 为研究俄语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翻译之手推开大连美丽之窗, 吸引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大连、喜爱大连、投资大连。
二、景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课题组成员在俄罗斯人最喜爱的景点当中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点, 进行了暗访。
1. 大连市苏军烈士陵园
位于大连旅顺口区的苏军烈士陵园是1945 年苏军进驻旅顺后, 在原沙俄公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外籍公墓。1989 年, 该墓地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军陵园部分为1945 年苏军进驻旅顺后扩建。1 323 座墓座, 安葬着2 030 人, 其中1 408 名军人, 622 名家属。墓碑上刻着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大部分曾镶嵌着死者的遗照或制作精致的瓷像, 留下生前的音容笑貌。
陵园门前广场矗立着一座高39.9 米的苏军纪念塔, 塔基正面上方手执冲锋枪、高达5 米苏军战士铜像威武壮观。该塔于1999 年由大连人民广场 (原斯大林广场) 整体迁移至此。纪念碑是1955 年苏军撤离旅顺前修建的。碑文用中俄两国文字写着“为苏中两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在各级主管部门和一些民间热心人士的积极倡导下, 近几年陵园得到了修缮。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退休教师张大贤老师不仅参与了墓碑俄文碑文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还主动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苏军烈士遗属来连寻访亲人的墓碑, 给我们讲述了许多他所了解的动人的爱情故事、感人的亲情故事。大连许多主流媒体对此都有专题报道。
自2010 年9 月俄罗斯总统德·梅德韦杰夫拜谒了苏军烈士墓并敬献了花圈后, 有更多的苏军烈士遗属或亲友前来凭吊烈士的亡灵。许多来连旅游的俄罗斯游客也不时光顾此地。
为方便俄罗斯游客, 建议推出红色旅游路线, 以苏军烈士陵园为中心, 周边可包括旅顺口日俄战争遗址 (东鸡冠山北堡垒、望台炮台) 等景点。
2. 俄罗斯风情街
截至2012 年, 大连市政府“为市民办16 件实事”中由市旅游局、西岗区政府负责的俄罗斯风情街整合改造项目进展顺利:俄罗斯风情街区域整体规划和商铺牌匾橱窗更换、步行街楼体立面粉刷等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已完成。
个别商铺牌匾上还存在俄文店名不规范等问题, 如有的牌匾上的俄语字母粘反、存在文法错误等。牌匾上的俄语让俄罗斯游客或懂俄语的中国人会有一种亲切感, 但必须保证准确无误。
各家店内所售商品都差不多那几样:套娃、望远镜、巧克力、紫金、纪念币等。针对货品单一问题, 可帮助经营商扩大商品经营目录, 引进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商品, 如用白桦树皮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 首饰盒、记事本皮, 玫瑰花等。还可增设出租俄罗斯民族服装拍照等业务, 吸引中外游客。
3. 大连森林动物园
(1) 路标。经课题组成员实地考察发现, 大连森林动物园绝大部分路标使用汉语或英文书写, 仅动物园门口的“大连森林动物园导游图”中包含了俄文字样。
(2) 游园路线及指南。走进动物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森林动物园游园路线及指南。旁边的路边上赫然写着“大连森林动物园导游图”。最上面一层放置的是英文导游图, 中间是日文导游图, 最下面是俄文导游图 (Карта для туристов) 。由此体现出动物园为俄罗斯游客的顺利游园提供了必要的指引与方便。
(3) 景物介绍。动物园内, 每进入一个展区, 都会看见该展区的景物介绍。但这些介绍均使用中、英文对照书写。譬如展区“百鸟园”:上面是用汉语描述的园内景观, 下面是对应的英文翻译。在为俄罗斯人准备的俄文导游图中, 没有针对各个景区的俄文介绍对俄罗斯人来说, 掌握英语的人数远不及掌握法语、德语等外语。对大多数不熟悉汉语、英语的俄罗斯人来说, 会为他们对园内展区的理解造成不便。倘若在每个展区介绍中加进俄语译文, 定会加深他们对动物园的了解和喜爱。
除了各个展区介绍中没有俄语提示, 园内动物介绍也仅使用汉语和英语。俄罗斯游客无从知晓它的全名、产地、生活习性、具体特征等, 使他们对园内动物无法详细、清楚地了解。
(4) 警示语。此外, 一些路边的环保标语也未使用俄语提示。例如:“禁止践踏草坪 (Don’t step on the grass) ”“勿乱扔杂物 (No Litter) ”“禁止吸烟 (No Smoking) ”“请勿拍照 (No Photos) ”“禁止鸣喇叭 (No Honking) ”等仅使用中英文提示。对于大多数看不懂标语含义的俄国人, 他们可能会无意识地对公园的环保造成破坏。
当然, 最重要的是一些警示性标语未使用俄文提示。例如危险性动物 (老虎、狮子、猎豹、豺狼等) 或危险场所附件的标语“请勿靠近! (Keep Away) ”“危险! (Danger) ”“游人止步 (No Vis-itors) ”“禁止入内 (No Entry) ”等。倘若俄罗斯人不能理解这些标语的含义, 将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特别是连接动物园一期和二期的空中索道, 在游客乘坐注意事项中未见俄文提示。如果患有高血压、恐高症或心脏病的游客乘坐会加重病情直至危及生命。
三、旅游文化口译课堂教学策略
笔者自2009 年在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首次开设了口译课和旅游俄语课, 在师生中反响热烈。近几年来, 课题组成员一直在关注并研究大连旅游文化与俄语高级口译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和资料的搜集、分析和整理。
我们从大连旅游文化作为切入点, 深入研究高级口译人才培养策略。口译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其教学流程复杂, 内容多变, 教学难度颇大。我们在俄语教学法理论和口译理论的指导下, 紧密结合大连旅游文化, 借助多媒体技术, 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切实提高了学生口译综合实践能力。
1. 前期调研
(1)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目前高校中的培养模式是否存在不足? 我们培养的翻译人才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人们对大连旅游文化方面了解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有何改进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在企事业单位俄语翻译、在大连高校俄语专业教师和学生、俄罗斯留学生等。
(2) 针对问卷中的问题设计教案, 利用PPT课件授课, 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 通过教学实验探讨大连旅游文化口译课堂教学模式, 提出大连旅游文化与俄语高级口译人才培养研究方案。
2. 教学主要特色
(1) 从网上筛选并下载与大连旅游文化相关的主题材料, 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编排, 组织学生模拟介绍大连旅游文化。要求学生每人选择大连一旅游景点, 提前用个人电脑利用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做好PPT, 自己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并编写解说词, 统一在多媒体教室轮流展示。
(2) 在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模式。学生自我拍摄模拟过程并进行针对性分析部分, 利用DV拍摄并回放。师生一起逐个分析每个人的优缺点, 最后评出最佳解说词、最佳PPT制作、最佳俄语导游等, 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3) 组织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大连”、“喜爱大连的N个理由”、“我为大连旅游发展献计献策”、“如果我是大连市旅游局局长”等俄语主题演讲活动。题目也可自选, 但必须与大连旅游文化相关, 并且是学生的心里话, 避免泛泛的大话、空话。演讲稿在教师指导下提前写好。
四、结语
我们以上所做的研究有助于培养俄语高级口译人才, 加强学生对大连旅游文化的了解并积累大连旅游文化知识等, 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俄语口译教学实践, 并对俄语专业本科生、本科翻译专业和翻译硕士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满足了师生的教与学的需求, 使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推介大连。
概括总结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推出红色旅游路线。以苏军烈士陵园为中心的, 包括其周边的旅顺日俄战争遗址 (东鸡冠山北堡垒、望台炮台) 等。
2. 推出高校-旅游局联合培养俄语导游模式。把俄语导游课的内容与导游证考试相结合, 使学生在修学分的同时轻松拿到导游证。
3. 旅行社、旅游景点与高校联合建立俄语导游实习基地。既可以解决学生实习问题, 又可以缓解旅游旺季导游人手不够、翻译短缺的问题。
4. 完善、细化大连旅游网 (俄文版) , 使俄罗斯游客在出发前就能对大连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5. 组织大连旅游文化俄语竞赛活动, 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连的热爱之情, 也可邀请在校俄罗斯留学生参加。如果可能, 建议由大连市旅游局牵头, 各高校、旅行社、大连电视台参与, 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大学生、导游、翻译、俄罗斯留学生, 在大连工作、生活的俄罗斯人进行相关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 以宣传大连旅游文化, 扩大影响。
希望我们所做的研究有益于大连旅游文化发展, 有助于提升具有大连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大连城市旅游文化市场的调查,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讨论了俄语高级口译人才的培养策略。该研究有益于大连今后旅游文化的发展, 红色旅游路线的设计将会更有助于提升大连在俄罗斯游客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旅游文化,红色旅游,俄语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同举.ПутеводительпогородуДалянь:大连自助游[M].刘萍, 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2]彭会安.大连导游[M].大连:大连出版社, 2002.
旅游偶过俄语瘾 篇2
第一次是去参观停泊在海边的前苏联“明斯克”号航空母舰。航母舱内原汁原味儿的俄罗斯歌舞与魔术表演引人入胜,令游客完全陶醉。几十分钟的小型演出结束后,我仍在台下观看演员们卸台,那个久在心里盘旋的念头促使我登上了不高的舞台,走到变魔术的俄罗斯小伙子跟前用俄语说:“您好!演出非常好!”小伙子惊讶地看着我礼貌地回答:“您好!”我们交流了几句,知道这个小伙子叫安德列,来自乌克兰。在交谈中,安德列还微笑着友好地纠正了我一个单词的发音。这时,几个刚下舞台的俄罗斯姑娘从幕后卸完妆走出来,我紧走几步用生硬的俄语邀请说:“请你们合影。”两个女演员愉快地点头,随我一同走到舞台上灯光的照射处。妻子赶快按下快门,记下了这一难忘的瞬间。
几天后,我正在街头一个小饭馆里吃快餐,外面走进一个30多岁的白皮肤外国人,坐在我对面,要了一份快餐吃起来。我的瘾又上来了,心想碰碰运气,或许是个俄罗斯呢!于是友好地向他点点头用俄语说:“您好!”不料居然让我碰对了,他马上和我交流起来,我问他:“午饭怎么样?”他连说:“哈拉少,哈拉少!”我对身边的老板说,这个俄罗斯人夸你的午饭味道好。老板听了也很高兴。
第三次,我去深圳展览馆参观 “国际珠宝展”。在一个波兰人展位上几个外国人忙着招呼顾客。我脑子一热,心想或许这几个波兰人懂俄语。我又鼓起勇气走到摊位前问好。那个30岁左右的波兰人高兴地看着我回答:“您好!您会说俄语!”当我离开时,那个波兰人友好地用俄语跟我再见。
旅游俄语人才 篇3
自从2009 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海南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蓬勃发展,尤其是以酒店业的发展最为具有代表性,海南的岛外游客甚至说外国游客的数量越来越多,海南酒店的涉外性得到凸显,酒店行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酒店行业的工作岗位对外语技能要求的程度有多高,具体都需要哪些外语语种,上述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都是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过程中衡量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考量。
2 海南酒店业现状
海南酒店业具备很多内地酒店所不具备的特征,比如在酒店的地理位置布局上,海南的酒店就和内地的酒店差别较大,比如在内地一些星级酒店尤其是一些高星级酒店大多分布在规模较大或者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比如省会和一些地级城市,而在海南很多高星级酒店不仅仅分布在海口、三亚两个知名度最高的城市,在很多二线城市也都分布着很多星级酒店,有些还是全球( 全国) 知名酒店品牌。
酒店布局的分散造成了人才尤其是外语人才的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对于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酒店是很需要的,而学习小语种的毕业生对酒店来说就更抢手,因此,任何酒店对于优秀的外语人才都不想与之失之交臂。但是,对于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来说,很多外语或者小语种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去一些县级行政单位去工作,对他们来讲无论从职业发展潜力还是收入水平显然大城市更有吸引力,因此,对于很多处于二三线城市的酒店来说想招聘到称心如意的外语人才是难上加难。
3 海南酒店业外语语种需求分析
在来海南旅游的外国游客中根据母语国家不同来进行划分,其中排名第一的当属俄语,因为海南尤其三亚一直是俄罗斯游客出国度假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如果旅游目的国是中国,那么凡是到中国来旅游的俄罗斯游客中首站一定会来到三亚。
去过三亚的人可能会发现,在三亚的很多商店的招牌都是用三种至四种外语进行书写的,其中有一些商店只有一种外语那就是俄语。购物尚且如此,到了酒店尤其是涉外性较强的高级酒店,俄语标示的出现就更是司空见惯了。由此可见,三亚酒店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达到了极其渴望的程度。
根据国家旅游局和海南旅游委的调查数字,海南( 三亚) 已经成为了俄罗斯游客的第一境外旅游目的地,而俄罗斯也成了海南第一境外客源国。
4 海南酒店行业岗位俄语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海南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南酒店入住的外国游客( 以俄罗斯游客为主) 越来越多,如何与这些俄罗斯游客进行无障碍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对于酒店的人才使用和储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调查发现,在酒店的各个岗位之中( 在所有需要的专业技能之中) 最重要的技能莫过于与俄罗斯游客的沟通能力,也就是俄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于一般的酒店员工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俄语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是不可能掌握的。
那么酒店业都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岗位、哪些岗位需要俄语( 口语) 技能,经过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岗位一: 客房服务员岗位。对于酒店来说,满足客人( 游客) 的住宿要求、给客人以家的感觉是酒店业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所以客房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酒店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作为从事客房岗位的酒店工作人员来说主要的职责就是打扫客房卫生、整理和及时补充房间内物品、检查客人是否有物品遗失,由于客房服务员在打扫卫生包括提供客房服务时都需要与客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因此,该岗位对于俄语水平有一定要求,但是不高。
第二,岗位二: 前厅服务员岗位。前厅服务员主要工作职责是接受客人的咨询、房间预订、退房、办理业务、票务、商务等纷繁复杂的工作。但是,前厅服务员工作岗位是酒店的门面,更是客人到来以后对酒店的第一印象。客人一来到酒店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酒店大厅( 大堂) ,因此客人来到酒店以后最先见到的人就是前厅服务员( 大堂服务员) ,在接待客人的过程中语言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大堂服务员来说对外语水平熟练程度的要求也较高。
第三,岗位三: 餐厅服务员岗位。饮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店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了解我国国粹的重要方面。对于餐厅服务员来说要主动向客人介绍菜单上的种种美食,尤其是给外国人介绍菜品,对于餐厅服务员的外( 俄) 语水平要求极高,因为餐饮中所用到的很多词汇都是生僻词,如果只是介绍菜名还好,如果客人询问这道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是用什么原料做出来的,想用俄语描述清楚餐桌上的美食对于从事餐饮工作的服务员来讲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四,岗位四: 康乐服务员。酒店的职能除了为入住的客人提供日常的饮食起居之外,还应该有休闲娱乐场所等设施。对于涉外酒店来说大多数都是给客人提供休闲养生场所。比如很多俄罗斯游客到中国来对一些( 高档) 酒店的理疗设施很感兴趣,因为中医养生在俄罗斯人看来非常神奇,也非常具有吸引力,极大地提升了这些俄罗斯游客的兴趣,但是作为康乐部门的员工来说讲解中医的道理就要颇费一番周折了,因为涉及的医疗方面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并不是经常用到的,如果不是有很好的词汇积累是不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的。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对于酒店企业来说无论是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康乐服务员还是前厅服务员基本上所有岗位都需要具备一定外语技能的员工,尤其对于具有大量俄罗斯游客的海南来说,对于俄语人才的需求更多。
5 实现校企俄语人才的对接建议
对于酒店与学校之间的俄语人才的供需矛盾,也正是目前校企供需矛盾的缩影。学校想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而酒店也想为自己招揽到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好、忠诚度高的员工。因此,如何在学校和酒店之间架起一座俄语人才引进的桥梁是学校和酒店企业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酒店订单班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酒店业对于俄语人才需求的困境。对于酒店来说可以在学生刚一入学就按照酒店的用人计划来设置订单班,该班级无论从企业文化学习到专业技能的开设都可以按照企业的思路来学习,学校要做的工作主要是两项: 第一负责提供学生学习的场所; 第二负责培养学生扎实的外语功底。对于酒店来说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来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的,因此酒店愿意和学校联合开设订单班更看重的是学校对学生俄语能力的培养。
6 结论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助推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外国游客纷纷来到海南,在所有的境外游客中俄罗斯游客的数量是最多的,大量的俄罗斯游客也凸显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俄语人才的匮乏,同时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俄语专业人才也急需拓宽就业渠道,酒店也急需俄语人才,二者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海南俄语人才还不能稳定的高质量的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于该语种人才的需求,如何合理地解决供需矛盾是酒店和学校共同研究的课题。
摘要:海南国际旅游岛自2009年至今已经将近6个年头了,在这几年间海南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旅游业无论从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酒店业在这一过程中发展的速度更快,酒店规模的扩张对人才尤其是能满足酒店涉外需要的外语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结合海南是俄罗斯第一的境外客源国(省)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了俄语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海南,涉外酒店,俄语人才,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秦美卉.浅谈如何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J].外语,2010(7).
旅游俄语人才 篇4
关键词:民办高校俄语应用型培养模式
一、 俄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俄语专业毕业生有六大就业方向:1.旅游业。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近几年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增长,来我国旅游的俄罗斯游客日益增多。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第二大旅游客源国。2.翻译类。近几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天然气开采等方面与我国密切合作,催动了国内公司的驻外项目建设,需要俄语人才从事翻译工作。3.公务员类。中俄两国政府的接触频繁且密切,因此政府部门对于俄语专业毕业生也有需求。受公务员稳定的工作待遇和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少数毕业生加入了难度甚比高考的“国考”大军。4.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教师行业也是俄语专业毕业生的较优选择, 工作及待遇相对稳定并且日趋提高,每年也能吸引大批毕业生的目光。由于该行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许多俄语生从学习之初就朝着这一方面培养与发展。5.新闻编辑。新闻编辑需要各个语言专业的毕业生,其中当然也包括俄语。新闻编辑工作稳定,社会地位很高,这也成为毕业生一个不错的选择。6.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和电子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消费者的目光由实体购物转向网络购物。这不仅活跃了国内电子商务,也激发了中俄跨境电子商务的潜能。
目前,在2014年5月的中俄由于天然气合约的签订,为中俄两国长期友好发展奠定了基础。中俄贸易往来频繁、在天然气、经贸等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前景,俄语主要依托地缘優势,对俄贸易频繁的区域,如北方城市大连、威海、绥芬河、黑河等北方城市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但南方城市三亚,旅游业的发达,俄语导游级翻译人才需求量大。另外,国家部委、各省市政府机关对俄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所以应用技术型俄语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未来俄语教育的发展趋势。面临高校改革和转型的重大时期,各高校都在积极探求和寻找确实有效的高效发展之路。
二、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措施
1、探索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新模式
作为外语类院校,如何在转型期成功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做到无缝对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面临民办院校转型契机,许多高等学校都把专业方向调整为应用型或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具有牢固外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掘、培养一技之长,使其具有“外语+专业”能力的特色人才。学院积极开展以企业需求人才为导向的“外语+专业方向”教学模式改革,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等研讨,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应具备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提升学生能够从事就业岗位的技能。我院一直在积极的探索一种全新的、体现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切合我院实际的教学模式。
2、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校企合作体系
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自主设置新专业的机制,建立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试点高校要按照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设置专业,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章程的重要内容。
3、根据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进行课程设置
学院多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与制定,派专业学科带头人下企业、行业调研、到各类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探知所需岗位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充分掌握就业市场对各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职业能力方面的需求,根据多次、反复调研商讨后全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计划。加强学生赴企实习实训,创造大量赴企实训机会。提高技能,培养专业素养。构建以“外语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
4、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试点高校要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
5、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创业需要的技术,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为师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指导。
三、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1、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俄语教学效果
在网络信息与资源遍布全球的信息化时代,语言的学习途径及资源借助于音频、视频资料、网络互动学习、微课堂等获得。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进行辅助俄语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已经进行外语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微格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微课堂、联合国模拟大厅、同传翻译实训室等各种实训设施。
2、适应新课改,组编新教材
我院探索试行由中教和外教分学时同授一门课程,在试行的两年教学实践中,已经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改,新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技能要求,传统的教材已不能适用于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需由中外教、教育部门、用人单位共同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实用性强的外语教材。我院推行教师假期赴企实习,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所需人才技能要求,为教材的编写积累最新鲜的素材。
民办高校对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校企合作、中外教共同授课、编写新教材也是本课题的重要部分,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模式,不断改进、创新,使之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之需。培养企事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晓琳.培养外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思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2]包一君.关于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前沿,2007(5).
[3]张炳阳.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
旅游俄语人才 篇5
近年来, 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极其迅速。旅游俄语这门课程也走进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俄语专业的课堂。如何将这门课的实用性体现在课堂上, 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真正学会导游俄语的应用, 值得当代俄语教师思考。经过三年的课堂实践, 我们初步探索出了旅游俄语这门课程的突出“应用”方法。
一、启发学生思考个性导游词
教材上给出了导游实务的一些具体对话, 也提供了多处景点的俄语介绍, 然而, 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俄语套话,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 游客也会提出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每节课都应根据课文内容, 让学生独立思考, 编对话, 编写个性化的导游词, 如怎样自我介绍更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怎样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导游词中, 这会让游客感觉更专业, 更亲切。在个性导游词中, 可合理运用俄语成语谚语以及俗语, 还可以引导学生创新的使用俄语绕口令, 俄语诗歌以及俄文歌曲,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丰富的语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渗透。
二、增加课堂实践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适当使用教具, 如导游专用的导游证、胸卡、小旗、帽子、地图、扩音器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根据课时或学生人数安排实践时间, 每课时进行一次或两次俄语导游员向俄罗斯游客现场讲解的情景模拟实践。一组学生以每周为时间单位, 轮流扮演导游角色, 同组其他同学扮演游客角色。学生根据书本内容排演导游情景模拟, 进行接机、入住酒店、购物、参观旅游等方面的模拟介绍。学生们参与课堂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极高, 会自制许多精致逼真的道具, 他们在导游情景模拟的课前准备, 课堂模拟及课后讨论中能够掌握大量的俄语导游用词, 词组以及句型, 锻炼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课堂导游词的改编和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 课堂导游模拟实践能够突出俄语专业教学的“应用性”。
三、增加课外实践内容
在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亲身到所在城市的真实景点做俄语介绍, 并录制成视频交给老师, 作为考试内容的口语测试答卷。学生们均会思考并自主学习导游的相关知识, 如导游应如何着装, 如何注意语气与面部表情, 怎样更具有亲和力, 眼神应如何照顾到各位游客, 同时, 也会注意俄语语音语调是否标准, 清晰流畅, 会注意导游词的运用与提高。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 学生也会重新审视自己, 自己去正视自己的缺点, 肢体语言有何处不恰当, 语音听起来是否让人舒服, 这样即使不需要老师指正学生也会自行改正。课外实践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真实的景点录制视频会有很多陌生人观看注视, 甚至会有俄罗斯人倾听, 这对学生克服羞怯心理, 在陌生人面前展现自己的俄语口语, 增强自信很有帮助。因此, 课外实践是突出外语教学“应用性”的重要途径。
四、增加模拟导游招聘环节
学生只学会导游词汇、语句及导游实务是不够的, 应当教授学生一些导游工作的应聘技巧。可利用2课时时间由教师与班长、团支书扮演旅游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 学生们扮演导游求职者, 用俄汉双语做自我介绍, 做心理测试题目, 并回答招聘者提出的许多问题。在模拟招聘的过程中, 学生们能学会求职方法与应聘技巧, 怎样给公司留下深刻的印象, 怎样发扬自己的优点, 改正自己的缺点等。教师设计一些与课堂相关的就业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俄语课堂教学越来越趋向于实用性, 实践性, 实操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课外实践相结合, 真正成为一名外语过关, 专业性强的合格外语人才。
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课堂教学突出“应用性”是一个体现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教育规律、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和教学需求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实践。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与课外实践性教学环节,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 才能满足社会对俄语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体现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教育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文福.加强应用型旅游俄语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1 (06) .
[2]刘利民.我国俄语专业教学现状及发展思路[A].高级论坛[Z].2009.
外贸俄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篇6
我国高校的俄语教学进入低谷始于20世纪50年代, 该时期由于中俄贸易的滑坡, 俄语招生一直处于萎缩状态。作为俄语基础生源的大省———黑龙江省的俄语院校招生也出现了危机。俄语从原来的“大语种”变成了“小语种”。社会需求的变化是高校俄语专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情况渐渐好转是在2000年以后。特别是许多院校开始招收零起点的学生以后, 俄语专业的发展出现了转机。目前, 不断有学校增办俄语专业。据资料显示, 到2008年上半年, 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已经遍及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全国俄语院校已有100多所, 其中有10所是民办学校。东北三省、北京、山东和新疆等地是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共有53所高校, 几乎占了全国俄语院校的53%。目前, 我国俄语院校可以分为师范院校类 (如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 、综合大学类 (辽宁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 、外语院校类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 和专门用途大学类 (石油大学、军事院校、新闻传播大学等) 。
俄语专业可分为教育和非教育2种, 这是根据培养出的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来划分的, 有的院校也称为师范类或非师范类, 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 当然教育类所占比重并不大。由于目前中学开设俄语的学校很少, 再加上社会对俄语教师需求数量的有限, 本科生进入高校从教起点又太低, 所以单纯俄语教育专业并不多。即使是师范院校也都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培养方向, 开始两条腿走路。有些院校开始招收师范教育和国际贸易2个层次的学生。有的师范院校则在教育专业中增设经贸、旅游、法律等课程, 目的是扩大学生知识面, 拓宽今后的就业渠道。现在, “俄语十专业”的模式已经被许多俄语院校采用, 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俄语教学的改革目标。
随着中俄经贸往来的扩大, 俄语的社会需求比较好, 这是可喜的一面, 但是高校俄语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从数量层面上看, 每年毕业生只有五、六千人, 加上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和留学回国的, 最多也不超过万人。这显然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社会对俄语教师的需求很有限, 绝大多数人要以俄语为工具进入非教育部门工作, 如科技、商贸、旅游、军事、通讯等领域。这些领域需要俄语毕业生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掌握该方面的行业术语。学生往往又缺乏某些专业知识。高校俄语毕业生类型单一, 高端翻译人才少而又少。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加强俄语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势在必行。高校要精心设计课程, 加大对实践课程经费的投入, 改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的现状。尽管有些学生上过经贸课, 但实际场合中发挥能力还很欠缺, 适应贸易环境还是困难重重, 这样质量的“人才”即便岗位再多, 也会面临就业危机。随着中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中俄已经上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中俄合作领域更加广泛, 未来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复合型、多样化趋势, 俄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 作为培养俄人才的高等院校, 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 及时做好专业和课程设置调整。
2. 完善外贸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目前高校外贸俄语人才的培养应根据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课程设置合理化, 培养目标明确化。
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高校外语教育的任务, 教育目标必须瞄准市场, 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 才能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外贸型专门人才是外贸俄语专业培养的目标, 这就要求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外事外贸、经济往来、旅游等领域的工作。学生必须有较高的俄语水平, 掌握基本的外贸知识。专业中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 课程建设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应放在重要位置, 这样才能实现培养目标。所以,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基本的语言课程外, 应当增加单证与报关、国际商法、商务写作、计算机、合同、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外贸课程的比例。
(2)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加强实践环节。
采用圆桌式讨论、设计主题发言、模拟辩论会、情景再现等,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真实情景再现的机会, 培养外语应变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状况, 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 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化实践性教学, 加大实训课的比重, 打造特色专业, 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大学生都是从高中进入大学, 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 他们对社会了解知之甚少, 缺乏对社会实际的体验, 还不能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间的差距。因此要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外贸公司, 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知道自身差距, 为今后的学习找准努力的方向, 通过实践, 接触到社会各个方面, 对综合素质提高也很有帮助。
(3) 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实践教学的提高离不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意义重大。作为从事外贸俄语教学的教师来说, 仅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功底是不够的, 还应具备相应的外贸实践经验, 特别是与行业有关的丰富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即懂俄语又懂外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近年来中俄经贸发展形势生机盎然, 随着贸易领域的不断扩大, 中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 加大了相互投资合作的力度, 迈开了深度贸易的步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复合型的外贸俄语人才成为高校俄语教学的重任, 探索具有特色的俄语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俄贸易,外贸俄语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郑英魁.中国俄语人才培养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 2012 (1) .
[2]李含平, 赵秋野.高校俄语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 2010 (4) .
[3]孙丽珍.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思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 .
[4]马晓婧.深化本科俄语人才培养的策略[J].教育探索, 2012 (12) .
高校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篇7
事实上, 每年俄语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少, 但真正能满足各行业需求的人才却不多。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在于众高校还继续采用传统老旧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没有考虑到社会对外语从业人员的实际要求, 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不清, 目标不够明确, 最终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为解决社会需求与翻译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被提上日程。本文拟就这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进而提出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的设想及对策。
一、传统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在各高校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不过, 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 各年级所安排的翻译课课时不足。在普通的综合类高校中, 专业翻译课程一般只开设一个学年, 每学期15个教学周, 每周2学时, 一学年共60学时。要培养翻译能力, 学生学习和练习时间还远远不够。
第二, 翻译教学内容乏味、单一。以往, 在翻译教学中, 文学作品的翻译很受教师的认可和喜爱。这就直接导致教师们分析的翻译作品、讲解的翻译实例以及布置给学生的翻译作业, 内容大多都是文学方面的, 如此无疑使其他各种素材都被忽略了。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 文学翻译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更多需要翻译的是各种实用文体和某个专业领域方面的内容。
第三, 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现在, 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侧重教师对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讲授, 而学生缺乏大量实践、锻炼的机会, 直接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很多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慢慢适应、习惯, 已经无法自己动脑去思考, 也无法独立完成一项翻译任务了。
第四, 缺乏两种文化对比方面的教学。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更多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一旦离开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就无法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成功转换。然而, 现在的翻译教学在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方面更为侧重, 却完全忽略了中俄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教学。缺乏文化背景的翻译都是“中国式”的译文, 很难令翻译对象明白翻译内容, 进而引起共鸣。
第五, 翻译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目前, 在一些高校中从事翻译教学工作的教师本身并不是专业学习翻译出身的, 他们翻译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系统, 也没有受过专门的翻译实践训练, 缺乏丰富的翻译工作经验, 所以很多教师能做的就只是照本宣科。因此, 要培养高水平的翻译人才, 就更需要有更高层次的专业翻译教师。
二、对翻译教学提出的建议和改革的策略
(一) 科学设置翻译课程, 构建以培养翻译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翻译课程的设置应讲求科学合理。在一些基础课程中增加翻译练习的比重, 如阅读, 听力, 口语, 写作等, 以此培养学生扎实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同时增加翻译专业课程的课时, 可以从开课一个学年扩展至两个学年, 增加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的时间。并注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专业翻译能力。
一方面, 在课程内容和材料的选择上, 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翻译策略与技巧及翻译理论方面知识的掌握上, 以此来确定课程的相关内容, 并最终落实在材料上;另一方面, 确定课程实施方法, 这是整个翻译课程设置的核心。比如:具体的教学安排、具体的教学目标, 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与非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都要详加考虑, 要尽最大努力发展学生翻译能力。在这方面, 教师应充当主导, 引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且在最终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与综合性的评价。
(二) 改善教学方法, 注重实践
翻译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要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 就必须侧重实践教学。首先,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 在实际操练中消化运用所学到的翻译理论、技巧。其次, 结合课堂上所学到知识点, 布置不同类型的翻译材料作为作业。鼓励学生在实践练习中锻炼自己敏锐的判断力和思辨能力, 从而提高翻译能力。最后, 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参加校外社会实践的机会, 锻炼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 构建情境性教学模式
教学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 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翻译教学最好在模拟实际的翻译环境中进行, 这样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供学生学习的翻译素材, 应是真实的用于交际的语言材料, 所涉及的内容也应当尽量广泛。
(四) 强化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首先, 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尽力为任翻译课程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及学习、深造的机会, 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翻译理论素养。其次, 任翻译课程的教师, 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和科研能力, 才能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五)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教师讲授者的作用, 传统教学的课堂也基本都是教师“一言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不再是翻译理论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变“教”为“导”, 转而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 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发现者, 转变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成为知识的主人。对于学生而言, 传统模式是教师“要我学”, 而现在新的模式则是“我要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 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 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获得”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 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六) 培养学生扎实的俄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基本功
在翻译课的实践环节中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翻译句子时, 每个词的词义学生都能正确地理解, 但是要让学生整篇翻译的话, 却总觉得文理不通, 这是因为俄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句子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 翻译教学应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基本功, 使学生能够熟练驾驭俄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使译文翻译得更加准确、地道, 最终达到翻译的最高境界“信”、“达”、“雅”。
此外, 高校也应加强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应多开设文学类选修课。对于学生的翻译训练, 教师要在翻译理论的基础上, 选取一定难度的习题, 加大学生对不同文体、不同体裁语言材料的翻译练习, 同时提供多种译文答案, 逐步让学生获得翻译规律。
(七)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将网络手段引用到翻译教学中来, 这是教师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全新的探索, 这完全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网络中拥有大量的翻译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运用, 达到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 培养学习者运用各种资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穆雷, 杨冬敏.从翻译企事业员工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
[2]寇鸽.从社会需求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外资, 2012.
[3]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 2002.
旅游俄语人才 篇8
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 是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 中俄两国语言年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中俄两国各个领域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扩大和加深, 给学习俄语专业的大学生以很大的学习、深造和发展的空间, 增加了很多实习、实践和就业机会。创新型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中“2”是指, 学生在国内高校俄语专业进行2年的全方位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2年后学生通过“专业四级”, 获得去国外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第一个“1”是指, 学生被派往国“外”, 也就是俄罗斯国家相关院校继续学习, 修满学分, 完成本科课程学习和语言实践, 使听、说、读、写、译五项专项技能得到强化训练。
第二个“1”是指, 学生去国内或国外与俄语有关的企、事业部门, 包括:公司、旅行社、外事办、外语学校等从事翻译、导游和教学等工作实践。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国外语言实践和各领域工作实践, 强化专业技能和工作技能, 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掌握与劳动就业有联系的相关专业知识, 成为一名新毕业的“老手”, 为毕业后的正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的优势
校企外合作培养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 (Coopera-tlve Education) 演化发展来的。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教育的成功范例, 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四年国内和学校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学习外语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 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没有语言环境或者语言环境较少都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在国内高校俄语专业进行“2”年的全方位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后, 2年后通过“专业四级”。然后, 学生被派往国“外”, 也就是俄罗斯国家相关院校继续学习, 在俄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中完成本科课程学习和语言实践, 使听、说、读、写、译五项专项技能得到强化训练, 学生的专业素质显著提高。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学生能更早地接受职业理念, 进入职业角色, 在不同工作环境的实习和实践中, 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锻炼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 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 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2 有利于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
外语专业学习如果只局限于校园四年内, 未免太狭隘与闭塞了。实施国内专业学习与国外语言环境实践学习模式, 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 解决“语言环境”缺乏、教育资源贫乏等实际问题,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企业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兼职师资力量, 不仅缓解了学校教师课时过多的现状, 而且还加速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企业的信息输入和师资培训, 可以促进校园专业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更新, 使其了解专业人才就业的最前沿信息, 能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生未来就业都大有裨益。
2.3 有利于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校企合作是高校对外交流的途径, 高校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桥梁, 可以通过他们联系更多的企业和行业相关组织, 扩大了信息接收范围, 在使企业和学校都得到宣传的同时, 既为学生就业拓展了渠道, 也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效益。
3 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中的几个问题
3.1 国内两年专业学习质量问题
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中“2”是指, 学生在国内高校俄语专业进行2年的全方位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2年后学生通过“专业四级”, 获得去国外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学生在国内的“2”年专业学习, 是给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的重要阶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要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要认真负责,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全面教授语言基本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严格把关, 要求学生2年后必须通过“专业四级”, 否则无法获得去国外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国外学习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
3.2 学生国外学习院校的合作问题
高校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和为学生服务的原则, 对俄罗斯国家高校进行充分地研究和考察, 选择教学质量优秀, 人才培养理念先进, 与国内高校开设专业能衔接上的正规国外留学院校。并就学生的学费、食宿费、培养费、学习内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师资运用等相关事宜进行细致、全面的协商, 为学生开辟优良的国外语言实践环境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修满学分, 完成本科课程学习和语言实践, 听、说、读、写、译五项专项技能真正得到强化训练和显著提高。
3.3 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问题
我们要明确, 企业是高校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 可争取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实践教学中。由高校的教务处或者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出面, 通过友好协商, 在双方互利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与企业签订建立实践基地的合同或协议。实习、实践基地范围要广, 涉及到学生就业的各个领域, 包括:企业、公司、旅行社、外事办、外语学校等, 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职业技能训练, 最大限度地使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专业实践教学中。要想办法使他们支持各种校外实践教学, 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及毕设计等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孙志春, 孔凡菊, 蒋卫东, 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圈, 2007 (14) .
[2]宋旭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旅游俄语人才 篇9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素质 俄语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逐渐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广泛认可。新疆作为实现该战略的“桥头堡”,担任着建立“核心区”的艰巨使命,亟待新疆高校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俄语人才。
2014年5月28日,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中央明确表示,以通道建设为依托扩大新疆对内对外开放,立足区位优势,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建设“核心区”的建设为新疆高校提供了巨大的人才输出市场,时代的浪潮促使新疆俄语教学动力实足。但目前“急功近利”式的培养模式使教学质量日趋下降,学生在社会各岗位的认同度也随之降低。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只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新疆要扮演好“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的角色,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具备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俄语人才。对此,我们就高校教师如何在建设“核心区”大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俄语人才提出几点建议。
一、认清时局,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为新疆建设核心区域,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能。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俄语较之其他外语发展态势有着独特的优势。时代的浪潮将俄语人才推向发展的前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承担、去改进、去创造。作为高校俄语教师,我们要摒弃旧念,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改变教学策略,重新理解“专业”二字究竟能给学生带来多少实际性的帮助。例如,将词汇进行分类,对于生僻、过时的词汇对学生不作过多要求。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语法知识点可略讲。此外,通过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平台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习兴趣放在教學首位。
二、适应社会,适度渗透文化教育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涉及各国间的经贸合作,而且涵盖更高层面的文化往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文化符号的构建,希望更多的国家能够了解和认同,在此基础上彼此的合作领域才能进一步扩大。在学科建设上建议适度渗透文化思想教育,做好“分层管理”。例如,口语课程一般都是外教授课,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要求外教讲授关于俄语国家的文化、历史、民俗等知识,通过他的视角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再者,商务俄语课程的精髓在于实践性。以往的商务俄语课程只是一味地讲授书本知识、背诵词汇、编练对话等,未从市场角度对于俄语人才的需求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词汇的基础上,商务俄语教学应以时事新闻、财经报道甚至是以“一带一路”“亚欧博览会”为主体教学,以教材为辅助教学,融入交互式教学、任务型教学及情景教学等策略,帮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全面升华俄语技能。
三、迎接挑战,积极加强自我修养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俄语人才培养带来契机。与此同时,俄语学科传统的培养模式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当今时代是信息高速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教师应摒弃自己曾经学习俄语的套路,改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深造,丰富专业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是宽广的,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途径来了解相关专业知识。面临信息化时代的冲击,高校教师应积极探索机会进行深造。不仅要深入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应拓宽视野,了解交叉性学科知识,积极与其他专业的教师、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借助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平台等新型教学手段全面提升自我修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俄语人才。
总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具有强劲的经济辐射力和深远的国际地缘政治影响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强化西部沿边建设十分重要。这需要新的视野和思维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目前,俄罗斯、中亚国家及蒙古国都积极与中国新疆开展经贸、旅游、人文合作。新疆高校俄语教师应抓住时代契机,以全新的视角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学科建设、丰富师资队伍,为新疆的“核心区”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俄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依托丝路建设 创新俄语教育”专栏[J].中国俄语教学,2015(03).
[4]В.Г.Костомаров.О.Д.Митрофанова. Методическое руководство для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ей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иностранцам [M] М. : Русский язык,1998.
旅游俄语人才 篇10
一、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特色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3]而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大家所公认的、独特的、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没有特色就没有活力, 没有活力也就没有发展前途。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这种特色将影响学生学业规划的具体实施, 以及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影响办学特色的指标包括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师资队伍。
自从2001年教育部提出《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后, 一些院校的俄语专业积极着手构建自己的办学特色。中央民族大学俄语专业依托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从2002年开始“将原来单一的只学俄语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为学习‘俄语+一门中亚语言+俄罗斯、中亚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 遵循‘厚基础、宽口径、注重能力培养、特色培养及协调发展’的原则, 所设课程除了俄语专业传统课程之外, 还开设了一些特色课程, 包括哈萨克语、乌孜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土库曼语等中亚国家语言特色课程, 以及俄罗斯民族、中亚民族、俄罗斯宗教、中亚宗教、俄罗斯研究、中亚研究等提高素质与能力的特色课程”。[4]
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七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均排名全国第一。该校俄语专业依托本校的办学优势, 从2005级开始试行跨学科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与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商学院合作, 推出了‘俄语+知识产权’、‘俄语+国际政治’、‘俄语+工商管理’的‘3+2’跨学科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5]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以航天特色为主, 拓宽通用性为准则, 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形成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的理工科院校。其俄语专业的特色是开设数学、物理及化学、《科技俄语》等课程, 并从2008年起对俄语专业所招收的理科考生, 入学后实行五年制“俄语—航空航天”双学位培养方案。作为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 经、管、哲、文、法、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全校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 19个省级重点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反馈, 俄语专业的办学特色定位在立足于机械学科的科技俄语上。
二、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文件中指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 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的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6]目前“所采用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俄语+专业方向;俄语+第二外语;俄语+辅修专业;俄语+非外语专业 (跨学科双学位) 。这些模式在各高校有的以单独形式设置, 有的则多种形式并举”。[7]但无论哪种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定位于俄语专业的。因此, 俄语教学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特色是用于锦上添花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按照现行的《高等院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 根据各校俄语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在此,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俄语专业为例, 着重探讨“俄语+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俄语专业的特色是科技俄语。该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结合社会需求与自身的办学条件, 培养“宽口径”人才;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培养机制。方案设计的依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指导思想》, 社会对俄语专业人才的需要及本专业向用人单位调研的情况。专业定位是:重点为科技类外向型企事业单位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俄语翻译, 兼顾其他行业对俄语应用人才的需要。
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版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是采取“平台+方向+实践”的课程体系, 突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注重专业方向模块内涵的建设, 尝试建立分层次、分阶段、重整合的立体化能力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总学时2600学时, 除去占整个培养方案总学时29.6%的通识课, 即公共基础课 (472学时) 和人文素质课 (298学时) 以外, 学科基础课 (1410学时) 占据了54.2%的大部分学时。学科基础课由7门必修课 (基础俄语, 高级俄语, 俄语会话, 俄语视听, 俄语听说, 俄语阅读, 俄语实践语法) 和3门限选课 (俄语语音语调, 影视作品欣赏, 俄文报刊选读) 组成。方案特色的第一部分是专业平台课 (240学时) , 占总学时的9.2%, 开设6门课程:俄苏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俄罗斯概况, 俄语笔译, 俄语口译, 俄语应用文写作, 经贸俄语。第二部分是专业方向课 (180学时) , 占总学时的7%, 目的是为学生择业学习提供模块化教学服务。科技俄语方向学生的职业定位是科技俄语翻译, 以理科生为主。开设3门必修课 (工程概览, 科技翻译和科技阅读) 和3门选修课 (其中一门是限选课———工程识图) 。此外, 各学期都安排了相应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设计、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学年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形式多样, 内容紧密配合相应学期的理论教学内容, 并重视各项言语技能的承接性。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平台课、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环节几方面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结构, 共同促进培养目的形成。相对于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并有其丰富性和现实性。
三、调整师资队伍及其知识结构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高效实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高校俄语教师大多数是俄语专业出身, 其优势是精通俄语, 但往往由于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涉猎不够, 对专业方向课的教学力不从心, 因此很难胜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任务。要想改变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 必须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有三条途径:第一, 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 拓宽学术视野, 即鼓励俄语专业教师跨学科、跨专业进修;第二, 积极聘请具有其他专业知识的俄语人才承担教学工作;第三, 聘请具有非语言专业学位的外籍教师, 利用其语言上的优势和所学的专业特长授课。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俄语方向课程目前由两部分教师授课, 科技翻译、科技阅读和两门选修课由俄语专业教师讲授, 而工程概览和工程识图则由从白俄罗斯取得副博士学位归国的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师讲授。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曾有聘请白俄罗斯国立大学非语言专业的外籍教师培训工科出国留学人员的经验, 且教学效果颇佳。建立一支语言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能力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使学科队伍的人员结构得以均衡协调发展, 多途径建设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 寻找和确立专业特色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生存求特色, 特色促发展。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得以顺利、高质实现的保障, 而高水平师资队伍则是使培养方案得以有效实施的主体。构建具有理工特色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时代及社会对理工科院校俄语专业的需求, 更需要反复地实验和论证。
参考文献
[1]郑体武.质量、效益、特色——谈俄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俄语教学, 2009 (1) .
[2]李石.论区域性俄语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J].外语学刊, 2009 (4) .
[3]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4]张娜.依托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 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J].中国俄语教学, 2007 (4) .
[5]钱晓蕙.跨学科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 2008 (1) .
[6]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外研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