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关节炎

2024-08-26

反应性关节炎(共12篇)

反应性关节炎 篇1

膝骨性关节炎作为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以非手术治疗方式为主,其又以药物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1]。随着中医学在医学界的地位不断上升,中药热敷包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可有效缓解患者局部症状,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2],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然而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关节功能不良、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引起了中医药工作人员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梧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致不良反应患者103例,均符合美国风湿院制定的股性关节炎分类标准中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均因中药热敷包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患者、恶性肿瘤者、精神类疾病者及不愿配合本次治疗者。其中男43例,女60例;年龄37~88岁,平均年龄(57.2±2.8)岁;病程1~22年,平均病程(14.1±2.2)年;病变部位:股髌骨性关节炎37例,全膝骨性关节炎35例,股胫骨性关节炎31例;病变程度:Ⅰ度(关节间隙变窄)21例,Ⅱ度(关节间隙消失)29例,Ⅲ度(关节端轻度骨磨损)32例,Ⅳ度(关节端中度骨磨损伴发关节吻合失衡)14例,Ⅴ度(关节端严重骨磨损伴发关节半脱位)7例。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改善微循环疗法,并增加关节滑液,给予对症治疗。然后给予外用中药热敷包,热敷包使用宽筋散(本院制剂室生产制剂),组方:三七、龙血竭、琥珀、自然铜、乳香(制)、没药(制)、桃仁各8.25g,泽兰、红花、土鳖虫各6g。具体治疗措施: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将上述中药材纳入医用纱布袋内,取田七跌打酒(本院制剂室生产制剂)250ml,将药袋置入其中浸透30min,再加热30min后取出药袋后搁置冷却至60℃,以不烧伤皮肤为治疗原则。使用毛巾妥善包裹药袋敷在患者膝盖上,热敷15~20min,直到患者感觉温热且不烫皮肤为止。每个药袋可反复加热使用3次,1剂/d,2次/d,连续使用。14d为1个疗程,共坚持治疗3个疗程。

治疗注意操作事项:操作前为患者详细介绍治疗过程、目的和意义等,调节好治疗室温湿度,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充分暴露患者局部皮肤,将药袋用干净毛巾包好后敷在患关节,并在床上铺好治疗巾,避免药液污染被褥床单。完成中药热敷治疗后,使用温水轻柔擦洗患者局部皮肤,避免烧伤患处。

1.3 观察指标统计患者出现的具体不良反应和男女构成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情况

103例患者中,出现皮肤红疹、瘙痒、水泡,膝关节疼痛、红肿等皮肤过敏67例(65.1%);出现皮肤水泡、灼痛、剥脱烧伤等皮肤烧伤26例(25.2%);出现关节功能轻度受限等关节僵硬10例(9.7%)。皮肤过敏发生率高于皮肤烧伤发生率及关节僵硬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过敏经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后全部治愈;皮肤烧伤经抗感染、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后完全治愈,其中1例患者留下瘢痕;关节僵硬患者中膝关节功能加重2例,对症治疗后改善,但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其中1例患者因久病卧床、年龄较大而未见显著改善。

2.2 性别分布103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皮肤过敏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男性患者比较,*P<0.05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又称为退行性、肥大性或增生性关节炎[4],因其是一种缓慢的病理进展过程,代表关节逐渐衰老[5],好发于老年人群,因而又称之为老年性骨关节炎。有研究结果显示,人体关节中负重量大、运动量多的关节最易致病,如腰椎、髋关节、颈椎和膝关节等[6]。其中,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关节,具有稳定下肢和负重的作用,其活动量最大,致病后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也相对较大。同时,根据相关骨科研究文献报道显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率在人体各骨性关节炎中约占31%;就年龄而言,50岁左右患者中约80%有X线影像学病理表现,60岁患者中约有90%,而70岁及以上患者则有100%,而存在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有20%~30%,致残率高至53%。膝骨性关节炎起病迟缓,以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肿胀和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7],其作为非炎症性退行性关节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僵硬、疼痛,尤其是长时间运动后,常会累及负重大、操作多的关节,开始为单发,进展至晚期时则表现为多发[8]。膝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变形,负重区域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形成骨赘、关节间隙狭窄,骨赘脱落可形成关节内游离体,晚期产生滑膜增生和变形。

中药热敷包属于中医学中的中药湿敷法,其作为中医学疗法,在《内径》中称为“熨”,包括湿敷法、干敷法两种,均要求通过热力、药力协同作用于患者患处,从而促进局部皮肤微循环,自表至里于温热中发挥治疗效果[9]。中药热敷包有通经止痛、活血祛瘀、强筋健骨、温经散寒和局部消肿之功效,不但可缓解患者骨性关节炎导致的疼痛症状,还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同时,中药热敷包还有助于排除体内湿、寒、风邪,发挥化瘀、活血、散寒功效,因而可有效缓解骨质增生、关节炎等疾病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10]。中药热敷包适用于各类慢性膝关节炎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扭挫伤、虚寒性等痛症[11]。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较舒适,治疗方法较简单,因而其临床应用也相对普遍。然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影响中药热敷的疗效和患者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因中药热敷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03例患者中,以皮肤过敏为主要不良反应,其中以女性为主,可见不同人群的不良反应具有代表性。女性皮肤过敏发生率高于男性,原因可能为女性属阴,且皮肤娇嫩,处方中的川草乌和桂枝属温热药物,热敷下容易出现皮肤过敏反应[12]。同时,中年女性雌激素降低,不宜使用大温大热药物。因此,对于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若应用中药热敷包进行治疗,则建议其去除川草乌,或可考虑加用甘草、干姜,从而克服川草乌的热毒作用。对皮肤烧伤患者而言,大多是在治疗期间,中药热敷包温度过高,或将药袋直接接触皮肤所致,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需保障热敷包的温度适宜。同时,热疗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可使患者感觉温暖舒适,因而患者容易在热敷期间进入睡眠状态,导致肌肉放松,知觉、感觉功能暂时削弱,从而增加烧伤发生率。另外,本研究中有10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硬反应,部分患者是皮肤烧伤未愈所致,部分患者是在治疗期间没有辅以有效活动所致。此外,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可知,在中药热敷包治疗中,还有出血和感染等不良反应,但极不常见。

根据患者在中药热敷包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原因,可总结处理措施如下:首先,治疗前需了解患者用热习惯、过敏史和热疗经验,尤其需注意高龄患者,由于其反应较迟钝,在更换毛巾时注意观察其热敷位置皮肤色泽和耐受程度,一旦发生皮肤过敏需立即暂停治疗,并局部外搽维肤膏等药物,对于女性患者则注意去除川草乌。其次,治疗期间应加强巡视。告知患者如觉烫热,应立即取下药袋,并做进一步散热处理;同时,避免毛巾滴水,并折叠平整;此外,对于热敏感患者需先外搽凡士林再进行热敷治疗。最后,对于关节僵硬患者,需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在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增加沟通,鼓励并协助其在治疗期间进行主动关节活动,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肯定,但在治疗期间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同时,对于易发不良反应患者如女性、高龄患者等,应予以特殊考虑,并做出相应处理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梧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致不良反应患者103例,均应用中药热敷包治疗,评估其出现的具体不良反应情况及性别分布,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103例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以皮肤过敏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患者皮肤过敏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包括热敷温度、性别差异等,医护人员应在治疗期间辅以相应处理措施,以降低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中药热敷包,不良反应,原因,处理措施

反应性关节炎 篇2

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怎么治疗

1.休息受累关节减少压力和剪力,使滑膜炎症消失。大多用于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剧烈和退变加重的情况。在个别关节的急性发作过程,最好把患病关节放在床上休息,以便关节囊和韧带松弛,从而减少关节面的压迫。

2.关节运动为了防止关节囊挛缩,每天关节进行全运动范围的运动几次。大多数剧烈的运动将导致关节面明显受压的可能,必须避免。

3.可由扶拐或人扶避免受累关节持重。

4.可采用采累关节对侧使用手杖减少重力来减少持重关节的垂直负荷。骨性关节炎进行期或双侧关节患病则需双侧手杖、架拐或人扶,应教给病人正确的步态。

5.急性炎症期,尤其对持重关节使用牵引,以防止关节面粘连和关节囊挛缩,一直用到急性炎症消退。

6.理疗按摩和功能锻炼之后湿热疗法。避免强力恢复已丧失的关节运动。对痛性结节使用普通热水或腊疗法是有帮助的。尽管要减少关节应力,但是对于提高肌力来说,主动运动更好。

7.保持良好的力学体位避免不利的体位力学关节,使用鞋垫和进行全关节的分期功能锻炼。

反应性关节炎 篇3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甲氨蝶呤;不良反应;防治;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2.02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RA主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

后[1]。甲氨蝶呤(MTX)是RA治疗的基石,运用于RA治疗近三十年来,在早期抑制炎症反应、持续控制病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和美国风湿病学会均把MTX定位于早期RA治疗的首选用药。MTX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阻止二氢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从而使脱氧胸苷酸合成受阻,DNA合成障碍。MTX通过直接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和滑膜细胞增生产生抗风湿作用;MTX进入细胞后的代谢产物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MTXPG)能够产生后续的治疗作用,同时,MTXPG蓄积会造成相应的细胞毒作用,尤其是有肝肾功能不全、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的患者,其清除率明显减缓,加之个体耐受性和敏感性差异,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近年来,对MTXPG浓度与药物临床疗效和副作用关系,基因多态性与MTXPG浓度的研究越来越多,为MTX副作用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1 MTX不良反应发生率

MTX治疗R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国内外尚无统一数据报道,但病例研究及个案报道并不鲜见。有文献报道,MTX致口腔和胃肠黏膜炎的发生率为20%~25%[2]。Grove等[3]通过对2170例RA患者研究发现,MTX是耐受性最好的慢作用抗风湿药;但长期每周1次的服用方法具有误服或医源性错误的高风险,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胡爱平等[4]报道MTX治疗325例RA患者,有111例(34.2%)发生不良反应,其中43例(13.2%)患者停药,肝酶升高者多见。赵遐等[5]回顾性分析5例运用MTX发生不良反应的RA患者,5例出现口腔黏膜溃烂,2例口腔出血,1例便血,

2例腹泻,1例皮肤破溃、瘀斑,1例全身散在皮疹伴瘙痒,4例骨髓抑制,2例肝功能损伤。

2 MTX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2.1 骨髓抑制 剂量 > 每周20 mg或剂量 < 每周10 mg但长期使用者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或血小板降低,甚至全血细胞降低,引起贫血、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合并严重感染者可危及生命。

2.1.1 血小板降低 应减少活动及碰撞,当血小板计数 < 100×109·L-1时,则停用MTX;血小板计数 < 50×109·L-1时,自发出血倾向风险较大,应及时输注血小板,并加以利血生、集落刺激因

子等。

2.1.2 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计数> 2.0×109·L-1时,可口服生白制剂; < 2.0×109·L-1时,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计数1.0~2.0×109·L-1者MTX减量, < 1.0×109·L-1则停用,合并感染时积极选用广谱抗生素。

2.2 黏膜损伤 口腔黏膜溃疡、口腔炎或肛周黏膜溃疡时加服叶酸片,进行口腔或肛周护理,保持清洁,以甲酰四氢叶酸钙溶于生理盐水局部治疗;出血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或以中药制剂灌肠治疗。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时加黏膜保护剂;胃肠道出血时应禁食,保护黏膜,口服凝血酶,静脉高营养补液,严重出血时输血治疗;胃肠穿孔时积极行外科手术。

2.3 肝毒性 多数肝功能损害在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处理不及时则造成严重肝细胞损伤且不可逆。检查肝功能异常时,予保肝治疗。当AST或ALT <

2 ULN时,可继续服用MTX;AST或ALT <

2 ULN,考虑药物减量;AST/ALT≥3 ULN应停用,并考虑加消胆胺或活性炭冲洗,以减少MTX的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血药浓度,一般停药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2.4 肾毒性 肾功能异常、尿常规出现蛋白尿或潜血,应停药至肾功能、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同时碱化尿液、增加尿量,以防止药物在酸性尿中沉积于肾脏增加毒性;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进行补液和利尿,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注意调节血容量,给予支持治疗;血清尿素氮> 100 mg·mL-1或血清肌酐8~10 mg·mL-1时开始透析。

3 MTX不良反应的预防

3.1 一般措施 医者应仔细交待患者MTX服用方法;餐后服药可减少黏膜损伤;老年患者肝肾及骨髓耐受性低,MTX应减量或选择其他免疫抑制剂;胸腔或腹腔积液患者的药物清除率低,应减量。研究表明,叶酸在减轻MTX胃肠道副作用及肝损害方面有重要作用[4];但剂量宜小,故可于服用MTX后第1,4天口服叶酸片,兼贫血者增加剂量;避免与有肝肾毒性及可使血药浓度升高的药物同用,如乙醇制剂、磺胺类、弱有机酸。临床上,MTX常与具有肝毒性的来氟米特联用治疗RA,研究表明,2药联用增加了肝毒性的风险[6];使用MTX过程中,至少半个月检查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大小便常规,发现异常则积极排查和

处理。

3.2 预防的研究进展 目前有文献证明,MTX浓度与疗效无关[7],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测定MTXPG浓度指导用药剂量、预测临床疗效、规避不良反应[8-10]。许多研究报道了MTX毒性和药效有关的基因,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11];但无统一结论,故基因标记物可能为预测MTX在RA的反应性和毒性提供新方向。

nlc202309040528

4 總 结

MTX治疗RA因疗效确切、价格低廉而成为首选药,但其副作用不可忽视,尤其在联合用药时,更应提高警惕,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同时,医务人员应熟知MTX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及早认识、发现和监测不良反应,对正确有效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

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2]Chabner BA.Anatomy of a joint venture:Dana Farber/Partners Cancer Care[J].Trans Am Clin Climatol Assoe,1999(110):168-179.

[3]Grove ML,Hassell AB,Hay EM,et al.Adverse reactions to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in clinical practice[J].QJM,2001,94(6):309-319.

[4]胡爱平,于子兰,黄丹,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甲氨蝶呤及其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616-617.

[5]赵遐,苏建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中毒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4-16.

[6]Curtis JR,Beukelman T,Onofrei A,et al.Elevated liver enzyme tests among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or psoriatic arthritis treated with methotrexate and/or leflunomide[J].Ann Rheum Dis,2010,69(1):43-47.

[7]Lafforgue P,Monjanel-Mouterde S,Durand A,et al.Lack of correlation between pharmacokinetics and efficacy of low dose methotrexat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J Rheumatol,1995,22(5):844-849.

[8]Stamp LK,O'Donnell JL,Chapman PT,et al.Methotrexate polyglutamate concentration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control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 receiving long term methotrexate therapy[J].Arthritis Rheum,2010,62(2):359-368.

[9]Dervieux T,Furst D,Lein DO,et al.Polyglutamation of methotrexate with common polymorphisms in reduced folate carrier,aminoimidazole 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 transformylase,and thymidylate synthase are associated with methotrexate effec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2004,50(9):2766-2774.

[10]Angelis-Stoforidis P,Vajda FJ,Christophidis N.Methotrexate polyglutamate levels in recirculating erythrocytes and polymorphs correlate with clinical efficac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Clin Exp Rheumatol,1999,17(3):313-320.

[11]Mena JP,Salazar-Páramo M,González-López L,et al.

Polymorphisms C677T and Al298C in the MTHFR gene in Mexica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treated with methotrexate:implication with elevation of transaminases[J].Pharmacogenomics J,2011,11(4):287-291.

收稿日期:2015-08-20;修回日期:2015-11-16

反应性关节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3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84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 男24例, 女18例, 年龄49~71岁, 平均 (62.4±3.2) 岁, 病程6个月~8年, 平均 (3.4±1.2) 年;对照组42例, 男23例, 女19例, 年龄50~73岁, 平均 (61.9±3.5) 岁, 病程4个月~9年, 平均 (3.6±1.1)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标准者;2周内无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史者;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其他类型关节炎患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 具有胃肠道、内分泌系统及血液系统病史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保守治疗, 给予抗感染镇痛药物, 行针灸、牵引、推拿等护理治疗, 并适当补充维生素C、D、E。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297) , 75 mg/次,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联合尪痹片 (辽宁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Z20044066) , 200 mg/次, 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期间,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 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 与对照组的23.81%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退行性病变, 多发于中老年人, 文献[2]报道, 在65岁以上患者中, 该症发病率高达70%。该症主要由多因素作用, 诱发关节软骨丧失及变性, 与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边缘部位骨赘而成, 其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 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肿大, 造成严重功能障碍,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骨性关节炎难以根治, 一般以药物治疗对症状进行缓解, 关节软骨进行保护。目前一线治疗药物, 虽然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但较多存在明显副作用, 可引发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等, 不适于长期应用。双氯芬酸钠属非甾体类化合物, 对于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能有效缓解疼痛, 抑制炎症。但临床观察发现, 该药物可至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如头晕、胃肠道反应、胆红素增高等, 单独用药安全性较低[3]。中医认为骨性关节炎主要因肝亏肾虚、气血不足而致筋脉劳损, 同时风寒及湿邪入侵, 导致经脉不通, 不通则痛。尪痹片由中药提取精致而成, 含有伸筋草、红花、桂枝、骨碎补、续断、防风、羊骨、白芍及独活等多种中药成分, 具有补肾、利肝、通经、活络、祛湿及强壮筋骨之效, 由于其为中药制剂, 因此毒副作用较小, 偶见不良反应。尪痹片与双氯芬酸钠联合运用, 可起到较好协作效果, 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 还能提高患者关节功能, 改善体质, 而联合用药方式, 可减少双氯芬酸钠用量,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李玉英等[4]通过对单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患者与联合尪痹片用药患者进行对比后发现, 后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减少15%~25%。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果与文献[5]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在骨性关节炎治疗中, 采用尪痹片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 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提高治疗安全性, 减轻患者治疗痛苦, 应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陈作桓.盐酸氨基葡萄糖与双氯芬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对比[J].吉林医学, 2012, 33 (6) :1230.

[2]李浩.尼美舒利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 (6) :876.

[3]袁文娟, 周勇.双氯芬酸钠致胃溃疡及肾损害一例[J].中国医药, 2012, 7 (2) :228.

[4]李玉英, 吴俊贤, 郑惠, 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尪痹片中芍药苷含量[J].中国药业, 2014, 22 (11) :43-44.

骨性关节炎如何治疗 篇5

推拿和中药:祖国医学的推拿、针灸治疗在减轻骨关节炎症状方面有明显效果。中药帖剂可活血止痛,有时亦有良效。

物理疗法

蒸汽浴、温泉浴、热疗器等对患者僵硬、疼痛症状有短期缓解作用。针灸及推拿对减轻骨关节炎症状也有一定疗效。

中药外治敷贴法

传统黑膏药的载药量大,渗透力强,能够长时间起效,而且对患者的副作用小。相比治标不治本的西药疗法,疗效显著,功效齐全,使用便捷、安全可靠的优势。中药外敷治疗关节炎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瘀为目的,同时还要温肾助阳,扶正固本,达到强筋健骨、根除关节炎症的目的。

手术法

手术法适用于晚期出现关节痉挛萎缩、畸形、毁损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手术法的创伤面积比较大,由于关节炎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谨慎使用。

辅助理疗:

骨性关节炎 篇6

本《指南》规定了骨性关节炎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软骨骨化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它主要是由于力学、生物学因素造成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的正常退变与合成二者间失去平衡的结果。这些改变包括:水分增加、蛋白黏多糖成分减少、胶原基质改变,上述所有改变一起导致了关节软骨破坏。本病起病缓慢,随年龄增多,55 ~ 64岁的人群中,膝关节炎的发病率达40%,其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部位多在负重关节、小关节、脊柱关节。

3 诊 断

3.1 诊断要点

3.1.1 病史 病程长,多有关节劳损和负重史,多见于老年人。

3.1.2 症状体征

3.1.2.1 疼痛 为骨关节炎最突出的表现,是关节因各种不同的刺激因素(包括机械干扰)所引发炎症性反应的结果。早期多为轻至中度间歇性钝痛,病情加重可呈持续性,最后发展至活动受限。早期疼痛常因某些因素(例如劳累、活动量增加、天气变化等)加重,后期则休息时或夜间疼痛反而明显。

3.1.2.2 关节活动受限 早期轻微,仅在晨起和久坐后感觉关节活动不灵活,活动后可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受到限制,并可出现关节屈曲挛缩、关节畸形关节有炎症时,可见关节滑膜肿胀、积液,关节活动时可有交锁感或伴滑膜摩擦音。

3.1.3 常见部位及其特征

3.1.3.1 手 指间关节最常受累,尤其是远端指间关节。肿痛和压痛不太明显亦很少影响关节活动。特征性改变为,在指关节背面的内外侧,出现骨性增生而形成硬结节,位于远端指间关节的结节称为Heber-den结节,位于近端指间关节称为Bouchard结节。这种结节发展很慢。只有少数患者最终会出现远指关节的屈曲或外斜畸形。当第一腕掌关节受累而有骨质增生时就形成“方”形手,这种畸形在中国人中少见。

3.1.3.2 膝 膝关节痛是本病患者就医常见的主诉。其早期症状为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尤其是下楼时为甚,呈单侧或双侧交替出现;平地行走时,可出现关节交锁;后期或关节有炎症时,可出现关节肿大,也可出现关节腔积液;严重者可出现膝内外翻畸形。

3.1.3.3 髋 髋关节痛表现为大转子部、臀外侧、腹股沟等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膝。髋的内旋和伸直活动受限。我国人群中发生髋的骨性关节炎者较白种人为少。

3.1.3.4 足 第一趾关节是病变出现的常见部位。穿紧足鞋和反复外伤是其病因。症状为局部疼痛、骨性肥大和拇外翻。

3.1.3.5 脊柱 椎体、椎间盘、骨突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引起颈、腰段椎体的病变。局部出现疼痛、僵硬。少数严重者因椎体缘的唇样增生和骨赘压迫局部神经根、脊髓或局部血管而出现各种放射性痛或神经系症状。

3.1.4 影像检查 X线摄片检查为骨性关节炎的常规检查,早期多正常,中、晚期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关节面下骨硬化和变形,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及关节面下囊肿和关节腔游离体。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3.2 鉴别诊断

3.2.1 类风湿关节炎 病损关节周围骨质稀疏,关节间隙弥漫狭窄,软骨下散在性、多发性的小囊腔透亮阴影,以关节滑膜受侵犯为主。骨侵蚀最易发生在关节边缘,软骨与骨组织连接部位。两者都累积指关节、膝关节等,然而类风湿发病年龄多为30 ~ 50岁,以近指关节和掌指关节的病变为突出,且关节肿痛、滑膜炎症远较骨性关节炎明显,且多伴有全身症状,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类风湿关节炎为与骨关节炎最重要的鉴别点之一。

3.2.2 银屑病性关节炎 亦易累及远指关节,但X线表现与骨性关节炎不同。患者皮肤有银屑病皮疹。

3.2.3 痛风性关节炎 常表现为偏心性边缘清晰的骨侵蚀,关节间隙通常保留,在病程后期,可看到骨增殖而表现为骨骺端骨赘增大,伴有关节间隙狭窄,类似骨关节炎表现。特别是当有骨组织沉着而掩盖潜在浸润性一侧时更易混淆,X线显示关节软骨面有钙化线,关节液中可找到焦磷酸钙的结晶。

3.2.4 其他类型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这一类病例,可见到骨增生,但在关节边缘往往不清晰,常常表现为关节内骨性连接,骨强直为其特征。这些病种早期阶段,病损往往侵蚀关节边缘,关节间隙狭窄往往均匀,而且以韧带钙化、骨化为特征。

4 辨 证

4.1 气滞血瘀证 关节疼痛如刺,休息后反痛甚,或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4.2 寒湿痹阻证 关节疼痛重着,遇冷加剧,得温则减,伴见腰身重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

4.3 肝肾亏虚证 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4.4 气血虚弱证 关节酸痛不适,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5 治 疗

5.1 治疗原则 骨性关节炎是一个良性、慢性疾病。中医治疗主要消除或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增加关节的稳定性,防止畸形发生。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疼痛症状较重、活动障碍、畸形和关节紊乱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等情况。

nlc202309020047

5.2 非手术治疗

5.2.1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为中医学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放松软组织、松解粘连、缓解痉挛起到疏通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软骨的新陈代谢和炎性物质吸收的作用。采用揉、按、拿、捏手法解除软组织紧与痉挛;点穴减轻疼痛;采用推拿、揉按、旋转以增加髌骨活动度;采用捶法、压法、叩击法以消除膝关节肿胀;采用牵引法增加膝关节活动。

5.2.2 药物治疗

5.2.2.1 中药内治

5.2.2.1.1 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常用药:红花、桃仁、当归、川芎、赤芍、柴胡、乳香、没药、延胡索、透骨草、姜黄、穿山甲、地龙。

5.2.2.1.2 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方:蠲痹汤(《医宗金鉴》)加减。常用药:羌活、防风、当归、炙甘草、赤芍、白芍、制黄芪、姜黄、生姜、苏木。

5.2.2.1.3 肝肾亏损证 治法:滋补肝肾。主方: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常用药: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

5.2.2.1.4 气血虚弱证 治法:补气补血。主方:八珍汤(《丹溪心法》)加减。常用药:人参、肉桂、川芎、熟地黄、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白芍。

5.2.2.2 中药外治 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与内治法在病因、病机、辨证用药上是相同的,一般有中药熏洗、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

5.2.2.3 中成药 可选抗骨增生胶囊等口服;或选用复方南星止痛膏、红药贴膏(气雾剂)等外贴。

5.3 手术治疗

5.3.1 适应证 反复发作的关节肿痛、关节积液,非手术治疗欠佳;关节活动功能已不同程度受限;因先天或后天关节畸形所致的骨性关节炎,症状呈进行性加剧;骨性关节炎伴关节内游离体形成;原发性关节炎及各种疾病所致的继发性骨性关节炎,关节严重损坏,关节功能明显丧失;持续性关节肿痛;X线片显示受累关节已呈晚期改变;严重关节肿痛,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非手术治疗欠佳。

5.3.2 手术方法 截骨术;肌肉松解术;关节清理术;软骨下骨穿透术;关节切除成形术;骨软骨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等。

5.4 功能锻炼

可坚持做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增强关节周围肌力锻炼;增加耐力锻炼等。

反应性关节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 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关于RA诊断标准[3], 其中男30例, 女60例, 年龄24~58岁, 平均年龄 (38.7±10.6) 岁, 病程0.4~7年, 平均 (3.4±2.8) 年, 临床表现:82例双腕肿痛, 80例掌指关节和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 55例膝关节肿痛, 48例足跟肿痛, 43例腰背部肿痛, 39例足趾关节疼痛, 35例踝关节痛, 18例颈部痛, 12例颞颌关节痛, 4例腹股沟疼痛。同期体检的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8例, 女62例, 年龄23~60岁, 平均年龄 (39.2±11.4) 岁, 病程0.6~8年, 平均 (3.8±2.6) 年。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等。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骶髂关节X线检查, 并记录结果。RA分期: (1) Ⅰ期:X线有骨质疏松征象, 无破坏性改变; (2) Ⅱ期:X线有骨质疏松征象, 轻度骨质和软骨破坏, 关节活动受限但无畸形; (3) Ⅲ期:X线有严重骨质疏松, 骨质和软骨破坏, 关节畸形, 肌肉萎缩; (4) Ⅳ期:具有Ⅲ期征象且发生纤维骨性强直。骶髂关节X线分级: (1) 0级:显示正常; (2) Ⅰ级:有可疑性变化; (3) Ⅱ级:有轻度异常如硬化、局限性侵蚀等, 但关节间隙无异常; (4) Ⅲ级:明显异常如硬化、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等, 部分强直; (5) Ⅳ级:有严重异常, 完全性强直。骶髂关节炎性反应诊断标准是X线Ⅱ级病变以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表示,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A分期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Ⅰ~Ⅱ期为主, Ⅰ期22例 (24.4%) , Ⅱ期55例 (61.1%) , Ⅲ期7例 (7.8%) , Ⅳ期6例 (6.7%) 。

2.2 X线表现

研究组骶髂关节炎性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RA患者X线表现见图1。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 是常见的类风湿疾病,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4]。大部分患者起病缓慢隐匿, 对称性关节受累, 常累及外周小关节, 也累及骶髂关节炎性反应。早期无明显症状, 见全身乏力、低热、食欲下降、关节摩擦音等, 部分患者下腰酸胀、疼痛[5];病情严重后症状加剧, 可出现腰部、胸部、颈椎疼痛及晨僵等, 骶髂关节炎的出现要早于腰椎疾病。如果关节炎症早期不及时诊断和治疗, 会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 晚期较难控制而面临更大的致残风险[6]。虽然新的影像学检查如MRI能早期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征象, 但是X线检查对早期病变具有预见性意义, 且简便、易行, 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早期RA患者X线仅有关节端骨质疏松、关节旁软组织肿胀、部分关节间隙增宽, 病情严重X线征象有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边缘虫蚀样侵蚀、骨性强直、关节半脱位等, 上述X线征象帮助RA与其他疾病如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鉴别诊断。

本文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Ⅰ~Ⅱ期为主, 研究组骶髂关节炎性反应发生率 (78.9%) 高于对照组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并非所有的RA患者都会发生骶髂关节炎, 其中8例患者无X线影像学变化, 20例存在可疑性变化而不能确诊。X线显示Ⅱ级病变患者占大多数, 随着病情进展, 关节面以下的骨质发生硬化变白, 持续进展后侵犯整体关节形成锯齿状关节面破坏, 骨质硬化范围更广泛。Ⅲ期、Ⅳ期患者属于RA病变后期, 关节间隙几乎消失, 出现骨性强直, 可见呈向下方散射分布的粗糙条纹状骨梁。体检健康人群中有11例 (12.2%) 出现Ⅰ级骶髂关节X线诊断病变, 与研究组Ⅰ级病变患者20例 (22.2%)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此类人群具有可疑性骶髂关节病变或者早期改变, 建议临床医生给予进一步检查。

综上所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Ⅱ期为主, 骶髂关节炎发生率较高, X线显示以Ⅰ~Ⅱ级为主。X线不但能够提高对RA的诊断, 还能评估关节破坏的严重程度, 因此临床上风湿科医师应当重视RA患者关节X线检查。

参考文献

[1]陈乐锋, 莫颖倩, 戴冽.关节X线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影像学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3, 7 (10) :4489-4492.

[2]邱霞, 徐燕.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ACCP、RF及CRP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 (4) :474-477.

[3]刘万权.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30例[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1) :701-702.

[4]万萍, 钟兵, 邹庆华, 等.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指标的筛选及鉴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2, 34 (15) :1564-1567.

[5]黄振国, 张雪哲, 洪闻, 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 (11) :1040-1044.

反应性关节炎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RA患者111例, 根据是否合并CHD分为RA组61例和RA合并CHD组50例, RA组男13例, 女48例, 年龄28~60岁;RA并发CHD组男11例, 女39例, 年龄41~70岁。RA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分类标准, CHD诊断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另选择健康对照1组55例、2组50例, 分别与RA组及RA合并CHD组在年龄、性别上相匹配。4组均具备共同条件: (1) 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2) 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3) 无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 (4) 无肝、肾功能异常; (5) 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6) 无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

1.2 血脂分析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试剂由利德曼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仪器为MINDRAY 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炎性因子测定

CRP检测仪器为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WF-0901/Ⅰ免疫荧光检测仪及配套试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RA合并CHD组与RA组和对照组比较, TGLDL-C水平较高, HDL-C水平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但4组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RA组和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RA作为一种慢性炎性疾病, 与AS一样可以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ECD) 等病理基础。大量研究提示, ECDAS关键性的早期改变, 且离不开炎症机制, 还发现IMT不仅能反映颈动脉局部AS进展情况, 也是AS的早期评价和预测指标[3,4]。

本研究发现, RA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 。已发现血清CRP水平与AS斑块大小具有相关性[5]。在RA患者中, 长期持续的高CRP水平对血管内皮有直接的致炎症效应。体外试验表明, CRP可使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 表达增加10倍,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VCAM-1) 及E选择素表达也明显增加[6]。CRPA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由表1可见, RA合并CHD患者的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尤其是对照1组和对照2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TGLDL-C对血管斑块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 TGLDL-C水平又与斑块的形成密不可分, 因此提示TGLDL-CRA发生AS的危险因素。而AS又可使单纯RA合并CHD, 从而使病情加重。如何从单纯RA患者中找到更敏感、更特异的指标以提示AS的发生, 对冠心病进行早期干预或预防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Kvalvik AG, Jones MA, Symmons DP.Mortality in a cohort of Norwegian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followed from 1977 to 1992[J].ScandJ Rheumatol, 2000, 29 (1) :29-37.

[2] Del Rincón ID, Williams K, Stern MP, et al.High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 rheumatoid arthritis cohort not explained by traditionalcardiac risk factors[J].Arthritis Rheum, 2001, 44 (12) :2737-2745.

[3]王薇, 赵东, 厚磊, 等.1331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 2004, 32 (11) :1017-1020.

[4] Yamasaki Y, Kodama M, Nishizawa H, et 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Japanese type 2 diabetic subjects:predictors of progression andrelationship with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J].Diabetes Care, 2000, 23 (9) :1310-1315.

[5] Sun H, Koike T, Ichikawa T, et al.C-reactive protein in atheroscleroticlesions:its origin and patho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J].Am J Pathol, 2005, 167 (4) :1139-1148.

反应性关节炎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 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 搜索引擎( www.baidu.com; www.google.com) 网上查询的方法,收集2009年2月15日前国内外发表的关于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资料。

1.2 文献纳入标准

(1)2009年2月15日以前上述数据库收录的以论文形式发表的对照试验,无设盲要求,且不受语种限制;(2)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分类标准;(3)受试者为中国患者,口服尼美舒利每天2次,每次100mg,疗程4周,无年龄及性别限制;(4)剔除数据不完整的研究,对于重复发表、重复收录或资料雷同的研究只保留其中质量最好的研究,剔除其余研究; (5)试验结果中必须有明确的疗效或不良反应发生率,或者有原始表格,并能通过计算获得上述统计值。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一次筛选: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并从排除的文献中随机抽取10%进行全文阅读,检查一致率,结果为100%。(2)二次筛选:通过阅读全文进行二次筛选,最终根据入选标准决定文献是否被纳入,以上筛选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意见不同者通过讨论达成一致。(3)资料提取:从每篇入选的文献中提取的信息包括:文章名称,作者,刊登杂志,发表年限,研究地点、人群、样本大小,设计类型及结果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4.2 统计软件[3], 首先对纳入的原始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 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求其相对危险度RR效应合并值及CI 95%,最后给出Meta 分析的森林图, 并用漏斗图和失安全系数[4]来评估发表偏倚。

2 结 果

2.1 文献基本情况

Pubmed采用[nimesulide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side effect or side reaction or adverse effect or adverse reaction or safety or effectiveness)]作为检索式,中文数据库采用[(尼美舒利 or 怡美力 or nimesulide or NIM) and (类风湿性关节炎 or 类风湿关节炎 or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不良反应 or 不良反应 or 副反应 or 安全性 or 疗效)]检索式,共检索出77篇相关文献, 其中CNKI 31篇, 万方28篇,PubMed 13篇,www.google.cn 2篇,www.baidu.cn 3篇。经1次筛选排除后,纳入27篇文献;经2次筛选,8篇因与所研究主题无关或不符合纳入标准而剔除,7篇万方和CNKI重复收录,3篇因资料雷同而剔除,最终共纳入9篇文献[5,6,7,8,9,10,11,12,13],文献均标注为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在有关疗效的研究文献中,尼美舒利组436例,对照组422例;有关不良反应的研究中,尼美舒利组462例,对照组476例。见表1,表2。

2.2 Meta 分析结果

2.2.1 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纳入文献9篇[5,6,7,8,9,10,11,12,13],尼美舒利组和对照组的研究例数分别为436 例和422例。异质性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6.90, P = 0.5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的合并(见图1)。结果显示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 95%CI(0.99,1.15),P=0.09]。表明使用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可能与使用其他药物相似。

2.2.2 尼美舒利不良反应分析:

纳入文献6篇[6,7,8,9,11,13],尼美舒利组和对照组的研究例数分别为462例和476例。异质性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0.35, P = 0.07),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的合并(见图2)。结果显示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 95%CI(0.70,1.22),P=0.56]。故使用尼美舒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可能与使用其他药物相似。

2.3 敏感性分析

(1)排除随机分配方法清楚以及分配隐藏完善的低质量试验进行分析:由于纳入试验的方法质量学大多较差,故无法进行低质量研究的敏感性分析。(2)排除未采用盲法评价疗效的试验。由于9个试验中仅2个试验[10,12]提及采用了随机双盲法,1个[11]提及兼采用了随机单盲法和随机双盲法,且部分试验未具体描述盲法的实施方案。故本研究未进行排除未采用盲法的临床试验的敏感性分析。

2.4 发表偏倚的评估

Meta分析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在各个步骤中均有可能产生偏倚,其中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较为常见。本文采用漏斗图以识别有无发表性偏倚[14]。

2.4.1 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由于所纳入的部分文献是将尼美舒利治疗的疗效作为对照组,考虑到可能因此导致发表偏倚,所以本研究对涉及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面的9个试验[5,6,7,8,9,10,11,12,13]进行了“漏斗图”分析,了解有无发表偏倚。漏斗图显示不对称(见图3),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即阴性结果的试验可能未发表。

2.4.2 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不良反应:

因所纳入的部分文献是将尼美舒利作为对照组,并可能因此导致发表偏倚,故本研究对涉及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不良反应方面的6个试验[6,7,8,9,11,13]进行了“漏斗图”分析,了解有无发表偏倚。漏斗图显示不对称(见图4),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3 讨 论

尼美舒利化学名为4-硝基-2-苯氧基甲磺酰苯胺,具有很强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15]。不同研究对于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大小存在一定争议。虽然尼美舒利自投入市场以来,有过多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但欧盟药物评价机构下属机构欧盟药品管理委员会在经过调查后, 认为尼美舒利治疗利益高于风险, 允许尼美舒利产品在市场继续销售[16]。

本文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入选的9篇文献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其中关于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研究9篇, 关于其不良反应的研究6篇。Meta 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可能与使用其他药物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 95%CI(0.99,1.15),P=0.09]。使用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亦可能与使用其他药物相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 95%CI(0.70,1.22),P=0.56]。

Meta 分析本身属于观察性研究,因此其结果可能会受到偏倚、混杂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数据不完整、设计不合格的研究,对于重复发表、重复收录或资料雷同的研究只保留其中质量最好的研究,而剔除其余研究,因此无明显选择偏倚。此外还采用了漏斗图的方法评价发表偏倚的影响,因本研究所得结果不符合使用失安全系数的条件,故未采取此方法判断发表偏倚[17]。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对照的来源无法统一,即对照组使用药物不完全一致,这样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研究结论的普遍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因不同研究对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指标不完全一致,以及部分研究未将其治疗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不良反应分开统计,导致本研究的结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综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 女33例, 年龄42~78 (56.12±1.34) 岁, 病程2个月~21年, 平均13.25±2.14年。其中左膝12例, 右膝14例, 双膝29例, 共84个膝关节。膝内翻畸形者15例, 膝外翻畸形者16例, 半月板损伤者11例, 膝侧副韧带损伤者13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31例, 年龄41~77 (54.24±1.15) 岁, 病程为3个月~22年, 平均14.54±2.31年。其中左膝15例, 右膝17例, 双膝22例, 共76个膝关节。膝内翻畸形者18例, 膝外翻畸形者15例, 半月板损伤者12例, 膝侧副韧带损伤者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对患者进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取患者仰卧位, 使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常规的消毒之后, 在患者的病患膝关节腔内进行穿刺, 如果患者关节腔内有残留的积液, 则需要在抽干净之后进行内注射。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ml, 并外敷无菌创可贴。24小时内避免接触水, 每周注射1次, 5次为一个疗程。同时, 使用抗炎镇痛药内服, 针对膝关节疼痛较剧烈并且对生活和工作具有严重影响的患者, 可以同时内服万络25mg, 1次/d, 连续服用2w。

1.2.2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综合性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 具体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下。首先, 中药内服。自行制定主治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处方, 处方成分有丹参30g、地龙、桑寄生、杜仲各15g、当归、川牛膝、威灵仙、海桐皮各10g、细辛3g。使用水煎服, 每天1剂, 早晚各服1次, 6周为一个疗程。其次, 中药熏洗。采用我院制剂损伤洗方外用熏洗, 提取该药末50g, 放置于盆内, 冲入沸水1500ml并搅拌。将要敷在患者的膝关节上, 先用药水蒸汽外熏, 等到药物降温之后敷在皮肤上, 使用小毛巾浸取药水放置在患者膝关节上, 并反复多次的外敷。如果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 可以将冷却的药水加热后使用同样的方法重复多次。每天外敷2次, 每次外敷30min, 6w为一个疗程。同时, 需要告知患者进行适当的膝关节锻炼。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5点口述分级评分法 (VRS-5) 对患者病情进行成评估[3]。显效: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感均消失, 关节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肿胀基本消失, 身体技能明显得到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5%,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18%,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其中原发性关节炎和患者的年龄具有紧密的联系, 常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另外, 继发性关节炎通常是由于创伤、关节畸形、关节病变等造成的膝关节过早发生严重的退行性病变。其中创伤主要指的是膝、骨、半月板、膝关节脱位等创伤, 关节畸形指的是膝内翻或者外翻, 关节病变指的是炎性关节病变、缺血性坏死和内分泌紊乱等。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是发生在中年以后的慢性关节病, 针对多累以及负重关节、膝关节比较容易发生该病。在临床上主要以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受限制为主要特点。中医认为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痹”范畴, 认为人到中年的时候, 肝肾不足, 气血失调, 筋骨就会失去营养, 同时加上外部损伤的影响, 使得身体机能受到影响导致发病。

对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言重在预防, 目前, 还不能够完全预防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但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 减少以及延缓该病的发生。首先, 针对女性患者, 需要减轻体重, 尽量不穿高跟鞋, 确保关节不受到损伤。其次, 针对所有患者需要避免超负荷的活动和劳动, 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如果伴有半月板、膝关节韧带损伤等疾病必须要及时治疗。针对膝关节周围有畸形的需要及时矫正。在治疗该病的时候, 中药外熏具有活血祛瘀、舒松筋络、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解痉镇痛等作用, 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中药内服主要是以治疗肝肾为主, 强筋健骨为辅, 并同时进行活血化瘀, 祛风通络。在处方中当归、丹参和地龙等主要具有养血活血通络、增加微循环的功能。其中杜仲和桑寄生主要是起到补益肝肾的作用。另外, 威灵仙和海桐皮等药物至祛风通络的功能, 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的作用, 是膝关节的引经药。同时, 西药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 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其中玻璃酸钠具有较强的粘弹性和渗透性, 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 使得骨膜细胞和相邻的神经末端形成粘弹性屏障, 从而对关节疼痛的敏感性减弱。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0例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后,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5%,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18%,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 中西医综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应该以综合性治疗为主, 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显著提高治疗效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5例, 对照组西医治疗, 观察组在西医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综合性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5%, 对照组为78.18%,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应该以综合性治疗为主, 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显著提高治疗效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参考文献

[1]吕厚山.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 2011, 15 (5) :229-233.

[2]刘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中医正骨, 2012, 14 (1) :51-53.

[3]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154.

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 篇11

何谓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它多有遗传因素和家庭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于拇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足踝部与足部关节。

临床表现,典型的首次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多为单关节炎,以第一跖趾及拇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膝、肘、腕、手及足部其他关节。急性期多起急骤,常在夜间突发,可因疼痛而醒并且彻夜不能入睡。病情反复发作,则可发展为多关节炎,或游走性关节炎。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可伴有发热、寒战、疲倦、厌食、头痛等症状。一般历时1—2周症状缓解。局部皮肤红肿转为棕红色而逐渐恢复正常。有时可出现脱屑和瘙痒。慢性期尿酸钠在关节内沉着逐渐增多,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受累关节增多,疼痛加剧,炎症不能完全消退,出现痛风石,痛风石以关节和肾脏较多见,外耳的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等处也会出现痛风石,随着痛风石的不断沉积增多,导致关节肥大、畸形、僵硬、活动受限。

痛风性关节炎是怎样形成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当它的代谢发生紊乱后就会引起痛风。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叫尿酸。尿酸在人体里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1/3由大肠排出。体内的尿酸是在不断地生成和排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导物炎症反应。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关节周围瘀斑、结节、并发痛风性肾结石、痛风性肾功能衰竭;痛风性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泌尿系统结石等。因此,得了该病要及时治疗及长期性预防;以上伍某患者两次“痛风”发作就是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所致。

痛风性关节炎药物治疗在急性发作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越早越好。

1治疗期间不食高嘌呤食物(动物的心、肝、肾、脑、小肠);

2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早期用“秋水仙碱”,成人首次剂量0.5~1毫克,以后每小时0.5毫克,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胃肠道症状后停用。缓解后用0.5毫克,每日1~2次维持量(90%患者于口服48小时内疼痛缓解)。需定期检查白细胞,以防白细胞减少。必要时用强的松10毫克,每日3次;或消炎痛等。

3发作间期和慢性期应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成人剂量100毫克,每日2~3次;维持量为每日100毫克。近来有人主张别嘌呤醇可以每日一次用药,效果与分次用药相同。有反复痛风发作者,切忌饮酒及过度劳累,应避免高嘌呤饮食,多饮水。

急性痛风症饮食治疗1限制嘌呤。病人应长期控制嘌呤摄入。嘌呤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尿酸是细胞核的基本成分嘌呤的代谢产物,主要来自肌体代谢(约占80%),外界食入约20%。急性期应选用低嘌呤饮食,如精白米、富强粉、玉米、精白面包、馒头、面条、通心粉、苏打饼干;蔬菜类的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甘蓝、西红柿、萝卜、土豆等;此外还有蛋类、鲜奶、炼乳、奶酪、酸奶;各种水果;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小肠、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小虾、鲤鱼、鲈鱼、鳝鱼、扁豆、黄豆、浓肉汤及菌藻类等。

2蛋白质和脂肪。适量供给,标准体重时蛋白质可按0.8~1.0克公斤体重供给,全天在40~65克,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鸡蛋;因牛奶、鸡蛋无细胞结构,不合核蛋白,可在蛋白质供给量允许范围内选用。尽量不用肉类、禽类、鱼类等,如一定用,可将瘦肉、禽肉等少量(不超过120克),经煮沸弃汤后食用。脂肪可减少尿酸正常排泄,应适当限制,控制在50克/天左右。

3维生素和矿物质。供给充足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多供给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蔬菜1000克/天,水果4~5次。吃碱性食物时能提高尿酸盐溶解度,有利于尿酸排出。再则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尿酸盐溶解。

4多喝水。食用含水分多的水果和食品,液体量维持在2000毫升/天以上,最好能达到3000毫升,以保证尿量,促进尿酸的排出;肾功能不全时水分宜适量。

5不要喝酒。因酒精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慢性痛风症饮食治疗适当放宽嘌呤摄入的限制,但仍禁食含嘌呤较多的食物。瘦肉煮沸去汤后与鸡蛋、牛奶交换食用;限制脂肪摄入,防止过度饥饿;平时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少用食盐和酱油。从中医的角度痛风患者尽量不要吃寒凉食物如螺蛳、蚌类、香蕉、西瓜、甜瓜、杨桃、甘蔗、苦瓜等,宜食性平食物如生姜、韭菜、洋葱、大白菜、土豆、包菜、红枣、桂圆。

痛风性关节炎56例临床分析 篇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 诊断标准共确诊56例痛风性关节炎。全部为男性, 年龄29岁~77岁, 平均发病年龄为 (50±16) 岁;病程3 d~35年, 平均病程 (9±14) 年。其中, 干部30例, 商人12例, 工人8例, 农民6例。平素常饮酒和喜食肉、鱼虾者为18例 (占32.1%) ;超体重者10例 (占17.9%) 。发病的主要诱因为高嘌呤饮食和 (或) 饮酒48例 (占85.7%) , 其次有劳累和受凉分别4例 (占7.1%) 。

1.2 临床表现

以足第一跖趾、跗骨、踝和膝关节炎为首发表现者分别为38例 (占67.9%) 、10例 (占17.9%) 、6例 (占10.7%) 、2例 (占3.6%) 。发作时仅累及1个关节者22例 (占39.3%) , 累及2~4个关节者30例 (占53.6%) , ≥5个关节者仅4例 (占7.1%) 。有痛风石者20例 (占35.7%, 含5例肾结石) , 痛风石出现的平均时间为发病后15年。未控制饮食者20例 (占35.7%) , 多数患者未正规治疗 (占89.3%) 。发作时血尿酸升高者38例 (占67.9%) 。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脂肪肝者分别为8例 (占14.3%) 、16例 (占28.6%) 、8例 (占14.3%) 和18例 (占32.1%) 。无以上并发症者10例 (占17.9%) 。

1.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者10例 (占17.9%) , 血尿酸升高者38例 (占67.9%) , 血肌酐升高者6例 (占10.7%) , 肝功能损害者8例 (占14.3%) 。尿液pH值均≤5.0~5.5。出现手、足穿凿样或虫蚀样骨缺损4例 (占7.1%) , 病程均超过15年。

1.4 既往诊治情况

不规范使用秋水仙碱者4例, 其中2例长期使用;用促进尿酸排泄药或抑制尿酸生成药者30例, 其中规范使用者6例, 控制饮食者20例, 平素注意饮水者6例。有12例 (占21.4%) 患者误诊为蜂窝织炎及丹毒8例, 类风湿关节炎2例, 骨关节炎2例。

2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食物中含高能量、高嘌呤类物质显著增加, 痛风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据估计, 约占我国人口的10%。痛风关节炎首发关节部位一般是足第一跖趾关节, 本文56例病例中有38例首发于该部位,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 当病变累及踝、膝关节时, 往往被忽略, 而易误诊为其他方面的疾病, 于关节滑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可确诊并利于鉴别。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 因关节及其周围红肿, 常被误诊为蜂窝织炎或丹毒。前者多有进食高嘌呤食物或有饮酒史, 多在夜间发作, 疼痛在几小时可达高峰, 在几天内自行缓解。后者以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较为突出, 局部皮下软组织肿胀明显而关节无疼痛、肿胀和触痛, 不经治疗症状不会自行消失, 对秋水仙碱无效, 可与痛风性关节炎相鉴别。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因可累及手的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易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要点是前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 多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史, 有发作诱因如受凉、饮酒、进高嘌呤饮食等, 可有血尿酸升高, 受累关节多为单侧, 在身体特定部位可见痛风石。后者以女性多见, 无上述诱因, 生化检查无血尿酸升高, 类风湿因子多呈阳性, 受累关节多3个以上, 且多对称, 以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受累常见, 伴晨僵。此外, X线表现有明显不同, 前者X线表现为关节边缘偏心性半圆形骨质破坏, 轻者似虫蚀状, 重者形成穿凿样缺损。后者X线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侵蚀、软骨下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关节融合或畸形。因此, 提高内科医生X线阅片能力是减少误诊的一个重要方面。

骨关节炎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多以负重关节受累如膝关节, 表现为活动时加重, 上下楼尤为明显, 休息后减轻, 体检可有膝关节压痛、骨擦感, 合并关节积液时可有浮髌征阳性, 血尿酸不高, X线为髁间棘变尖, 关节间隙变窄, 发作时不具备典型的痛风发作特点, 临床不难鉴别。

通常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升高, 但也有不高者, 这是因为在急性发作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促进尿酸排泄[1]。在本文观察56例中有38例血尿酸升高, 占67.9%, 另有18例不高。血尿酸不高不能排除痛风, 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并定期监测血尿酸, 以指导临床用药。

血尿酸在正常情况下, 1/4~1/3是由大肠分解的, 大部分则由肾脏排出, 肾脏每分钟尿中排出尿酸约为总滤过量的6%~10%[2], 因此, 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量, 促进尿酸的排泄, 本文5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只有4例注意饮水, 这是痛风反复发作的一个原因。同时, 为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 促进其排泄, 防止肾结石形成, 应予碱化尿液。本文患者尿液pH值均在≤5.0~5.5, 均予碱化治疗。

痛风常并发糖尿病, 常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相伴随, 这些因素对尿酸及糖代谢均有影响, 如肥胖时摄入能量较多, 嘌呤合成加速致血尿酸增高, 同时肥胖者对胰岛素不敏感, 需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而发生糖尿病。部分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两者并存可互相影响, 糖尿病可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 痛风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过高的血尿酸可损害胰岛β细胞, 而诱发糖尿病。

由以上分析来看, 痛风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年男性, 以单或多关节急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以足第一跖趾关节最常受累。其发病可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 并常合并代谢综合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诊治该病的前提, 重视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不但关系到本病的预后, 也与心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要重视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

参考文献

[1]蒋明, 朱立文, 林孝义.风湿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482

上一篇:经济引力下一篇:泛读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