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精选12篇)
调查研究 篇1
生涯教育一词,由美国的马兰德于1971年提出[1]。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始于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 90 年代中期传入我国[2]。 生涯规划是指有系统的引导生涯选择,以展现个人的生涯自主和增进生涯适应[3]。在国内,生涯规划和生涯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医学研究生的生涯教育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1 研究方法
舒伯(Super)认为:生涯成熟是指人在既定的生涯发展阶段,对环境和机体需要的准备程度[4]。根据其生涯发展理论,把调查定为六个维度:自我认知、职业探索、个人调适、职业决策、生涯元认知、生涯教育需求等[5]。经试测、修改、专家审阅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中发放问卷400份,涵盖所有专业,回收有效问卷358份。数据分析采用SPSS14.0软件系统,量表采用4点量尺计分法,对调查内容是完全正向肯定的记4分,比较肯定的记3分,不太肯定的记2分,完全否定的记1分。经过分析,得出结果。
2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样本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4%和56%。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为25岁。
2.1 自我认知程度高,职业探索存在不足
从图1中可以看出,医学研究生对自我的了解得分较高,相比较而言,对职业世界的探索略显不足,特别是对就业政策及法规的了解度更低。对职业探索的滞后客观上是由于一年级研究生在院本部而不是在医院学习,对以后主要的就业市场——医院的了解途径受到限制;主观上由于还是一年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了解还没有到很迫切的程度,而同时管理部门也没有提供相应的途径帮助学生了解。对于法规、政策的淡漠说明医学研究生法律意识还不够强。
2.2 个人调适有待提高,就业信心较为乐观
如表1所示,入学以来,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是很高的,学习压力总体比较居中,学习计划性和未来生活的规划处于水平位置,对于目前的学习状态,表示不满意的学生略占上风,但未来的就业信心还是比较乐观的,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也比较清晰。对于医学院校来说,高度的专业性和较大的市场需求使在校学生对就业表示出一定的信心,而专业发展路径的定向性也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清晰。
2.3 职业决策导师影响最大,性别影响就业得到认同
如图2所示,各种社会关系中,对于职业决策影响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导师、父母、恋人、朋友和同学。导师在学术上的地位、对本专业的了解、在本行业的人脉等因素都是导师影响力的重要来源。
对于“先就业后择业”观点的认同,得分为2.62,说明学生总体上对此观点还是认同的。对于“性别影响就业的认同度”得分高达2.85,目前的研究生大都经历过本科就业,因此对就业的现实情况有一定了解,就业过程中的男性性别优势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2.4 生涯规划元认知较差,生涯教育需求大
如表2所示,学生们对“生涯规划的含义”认知程度不是太高,而另一方面,又认为生涯规划很重要。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未来发展存在职业困惑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给我们一个不小的警示:并非是读到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就没有职业困惑了。有职业困惑愿意求助专业人士的学生和愿意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学生很多,说明生涯教育与咨询存在很大的需求,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 相关分析
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职业规划状况与研究生的个体属性,如年龄、考研身份、性别等都表现出相关性。(注:**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2-tailed).)
3.1 性别与生涯成熟相关
表4示,男性比女性在生涯规划的很多维度上表现出优越性。在生活规划、就业信息搜集、就业信心等方面优于女性。在遇到职业困惑时,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求助专业人士,女性也更愿意参与生涯规划活动,这说明男性即使碰到问题,也比女性更少愿意求助专业人士。
3.2 年龄与生涯成熟度相关
如表5所示,年龄越大,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了解自我、职业探索、就业信心等方面都越好,对生涯规划元认知也更好,相应地,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困惑就越少,生涯成熟度越高。
3.3 考研身份与生涯成熟相关
如表6所示,按应届毕业生、待业考研、辞职考研、在职考研的顺序,对自我的认知、职业的探索和生活规划的程度呈递增的趋势。这表明,总体上越是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生涯成熟度越高。
4 结论及建议
4.1 研究生生涯教育应引起重视
在开放题中,有81位学生表达了希望开展生涯教育的意愿,其中有5位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生涯教育,表达了想了解的强烈愿望。有学生说,“希望多开展生涯规划的讲座和培训,因为即使读到硕士、博士阶段,很多人仍然还是迷茫的。”数据显示医学研究生对未来的就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不乏困惑,因此,广泛开展医学研究生生涯教育和生涯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应引起重视。
4.2 生涯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开放题中,学生们对生涯教育的内容比较关注。有17位学生说“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 多位学生建议要多提供往年的就业去向等信息,让低年级研究生对未来有更多了解;也有几位学生建议邀请医院、科研机构、公司等的职业人士来介绍各行业的情况。的确,医学研究生对职业探索的不足,在生涯教育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4.3 生涯教育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
不少学生建议采用生涯教育讲座的形式,有多位建议开展个别咨询,有2位学生建议把生涯教育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在信息时代,生涯教育也应有更广泛的载体,这也是调查中学生们表达出的意见:有学生建议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考虑开通咨询热线等。生涯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同时需要有丰富的形式作为支撑。
4.4 生涯教育应尽早实施,贯穿所有年级
有9位学生建议生涯教育要尽早开展,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生涯发展是连续的、动态的、前后影响的,学生的生涯教育不是仅仅毕业生才需要的,生涯教育要实现全覆盖,贯穿所有年级。
4.5 生涯教育应由专业的生涯教师实施
联合专业的咨询机构,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咨询和辅导,这是几位学生所特别提出的。这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实施生涯教育的队伍还不够专业化,多是由思政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等进行,由于缺少生涯教育的专业背景,教育效果也难免受影响。
综上所述,医学研究生的生涯困惑并不少,生涯教育需求也很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医学研究生中及早开展行之有效的生涯教育。让我们呼唤:生涯教育的时代早日来临。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生涯规划的现状和生涯教育的需求。方法问卷调查法。结果分析发现医学研究生生涯规划有如下特点:自我认知程度高;职业探索存在不足;个人调适有待提高,就业信心较为乐观;职业决策导师影响最大;生涯规划元认知较差,生涯教育需求大。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考研身份都与生涯成熟相关。结论医学研究生存在很大的生涯教育需求。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生涯规划,生涯教育,生涯成熟,调查
参考文献
[1]Edwin L.Herr,Stanley H.Cramer著,余鑑译.终生之生涯辅导与咨商[M〗.台北:国立编译馆,1999:38.
[2]魏晓华,程春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刍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65-366.
[3]林清文.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12.
[4]Nadene Peterson,Roberto Cortez Gonzalez著,时勘等译.职业咨询心理学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09.
[5]甘寿国,蔡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高教探索,2007(4):121-125.
调查研究 篇2
进行调查研究和撰写调查报告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功。各行各业要搞好工作都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有效的调查报告。特别在当前,群众文化工作要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以使主管部门决策计划和工作,制订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所以调查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事。调查是写调查报告的前提,没有调查,就不可能写出调查报告,写调查报告前又需要经过一个研究的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在谈如何写作调查报告之前,先得谈谈调查研究问题。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
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础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调查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还未开化的人类为了向大自然作斗争,同森林原野动物争生存,就会简单地开始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从西安“半坡遗址”的古人泥洞屋古迹中也可看出这一点表现,一片地下洞屋中,最外面是濠沟,(为了防止野兽袭击和山水淹冲),地下房洞四围中间是一个大房洞,据说这就是当时古人的“家族会议室”,头人要经常在此间大房子内召集会议,根据大家报来的野兽和大自然变幻情况进行研讨,定出对策。很多古装戏中的清官、如包公、七品芝麻官等,断案正确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擅长使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古装戏中两军开战,曾会有探子拿着小旗,大喊一声“报!”将帅听了探子调查来的军情,才决策如何开战。当然,那时候的调查研究是非常简单的,发展到当代,调查研究在搞好工农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它的地位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所以,当代名人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任何人要成为大专家就必然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说:“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列宁同志说:“马克思主义的真髓和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斯大林同志说:“要想预见,先要调查。”一些民间谚语也能充分体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如:“裁衣先量体,修桥先测水。”“问遍万家是行家。”“上山方知山高低,下水才知水深浅。”等等。历史上的兵家名人,也深感调查研究的重要,如孙子兵法,孙武就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曹操说:“欲攻敌,必先谋。”唐代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自古至今,调查研究方法广泛为人们所利用,以求得人类历史的发展,调查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党和一切工作部门一贯坚持的科学的、根本的工作方法之一,也是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础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就是对变化发展中的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了解,从中摸清真实情况,占有事实材料。研究,就是对调查所获取的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出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和综合,从中找出各种情况的相互关系,引出其中固有的规律。
调查认识事物的现象,研究认识事物的本质;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深入,两者相辅相成。
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是,它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通过对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中涌现的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有计划的认真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制定对策,为各级领导者、管理者确定计划、政策、原则、制定规划措
施提供依据,使党和政府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使群众文化事业随着新的形势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群众文化调查研究工作有它独特的个性
文化部在1985年5月6日的《关于群艺馆当前几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群艺馆的六点主要工作任务中的第5条就是“调查研究群众的需求和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并指出:“群艺馆应设立业务辅导、编辑、调查研究、经营管理等部门。”随后,省群艺馆和市(地)群艺馆相继地成立调研室,调配调研工作人员,开展群众文化系列中这一学科的工作。当然,群众文化调研工作在此以前,文化部门也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这一工作,但作为正式学科,指令性任务的提出是在这次文化部的通知后。可是,至今有的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还未将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未设调研室,没有专职的调研工作人员,这可能是由于领导人没有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所引起的。忽视了调查研究工作,其他业务工作均会出现盲目性,也未见能取得好的效果。
群众文化调查研究工作,它具有和工农业、商业、科技、教育、军事等系统调查研究共同的性质。
群众文化属于文化系统范畴,它因为带有群众二字,所以它调查研究的对象就比工农业生产等系统的调查研究更为广泛、更为复杂。它的对象包括工农兵学商,老年、中年、青年、儿童均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凡属群众之列,均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也就是群众文化调查研究的对象。
现时的群众文化内容较为广泛,说、拉、弹、唱,电视、体育、游艺、科普、园艺、广告、服饰、装璜、摄影、健美表演、业余教育等活动均包括在内。逐步形成了各种名称,如: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街道文化、家庭文化、茶室文化、旅游文化、广告文化、老年文化、园林文化、服饰文化、装璜文化、饮食文化等。这多种多样的文化,寓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在其中,融教育、科普、娱乐为一体,盛名叫“大文化”,又称社会文化,实在的说,它还是群众文化。因为社会还是由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文化、年龄结构,不同经济,政治地位的群众所组成。
群众文化调查研究不同于工农业生产等行业的调查研究,其主要点就在于它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在于它调查内容不是物质第一性的,不是有形的,而是精神的、心理上的,无形的。现时的群众文化工作和活动,是否适应现时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心理需求,群众文化部门开展的众多的活动,其予精神文明建设给群众潜移默化的精神道德风貌的教育效果究竟如何,我们该如何来改进工作,拓宽改革路子,给精神文明建设作更大贡献等等问题,应该是我们群众文化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调查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调查主要可分为两个相对的五种类型:
(1)宏观调查与微观调查
1、宏观调查。受调查的范围大,单位多,调查的问题关系到事业全局和远景的重大课题。
通过宏观调查,能够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地区或系统制定宏观战略规划,做好全局性的部署,为确立长远目标提供决策的依据。
开展宏观调查,投入的力量要多,时间较长,一般应由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的首脑机构主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协调进行。
2、微观调查:调查范围比较小,调查对象比较单一,通常都是以一个单位为调查对象。如一个文化站,一个文化馆,一个工厂的企业文化等。微观调查牵涉的面较窄,调查的课题
一般都是局部范围的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并通过综合分析,为解决局部和微观问题,为制定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战略、战术性决策提供依据。
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是相互联系的。有些宏观调查往往要以微观调查作基础,而宏观调查的结果,也反映着微观活动的普遍性,通过宏观调查所作出的决策,对微观活动具有全局性的指导含义。
(2)战略调查与战术调查
1、战略调查:是着眼于长远的调查,对调查单位进行全面的历史的考察,调查其历史发展的沿革过程,分析其现实状况,研究总结其发展变化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向。战略调查是为制定该调查单位全局性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长远目标提供依据。
2、战术调查:是着眼于眼前的调查。侧重于调查单位当前情况的了解以及对个别性、临时性、实发性事件的调查。所调查的问题相对独立,并呈现相对静止的状态,通过调查,迅速弄清情况,拿出能够尽快见效的具体办法,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3)专题调查与综合调查
1、专题调查是对专门问题进行的调查。它的特点是;以特别是当前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为调查对象,而不是以个人或单位为对象。但人和单位,凡是与所要调查的问题有关的,都要进行系统周密的了解。
2、综合调查是对某个单位、部门、地区或某一系统的多科性的全面调查。目的在于掌握这些单位、部门、地区或系统的全面情况,并通过分析调查对象各方面、各种问题间的相互联系,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全面的有利全局的系统方案。
(4)典型调查与普遍调查
1、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进行深入的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由此及彼地认识所要调查事物的总体情况和发展变化规律。
选择典型,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一般有先进典型,后进典型,一般性典型,特殊性典型和全面性典型五种。典型调查的结果,具有说明一般,指导全局的作用,可以出情况,出经验,出办法,可以为制定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也可以检验政策和策略实践的效果,还可以用来作为推算数字的依据、作为预测未来趋势的依据。
2、普遍调查:又称全体调查。是指在五定的范围内,把所有的单位(个人)都作为对象,全面进行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统计调查法、访问法、问卷法等。
(5)“热”调查与“冷”调查
1、热调查是正面总结经验性的调查。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交流推广,以点带面,指导全局。同时还可以此证明政策、方针、措施、条例的正确与成功。
2、冷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弄清问题的发生原因,发展程度,影响范围及危害情况,经过分析研究,找出症结,提出措施;二是为制定某项目标、方针、政策、规定、条例等预先进行调查,以便为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三是就某项决策的执行情况对执行单位进行调查,以检验决策的正确与否。
四、调查办法
(1)会议调查法
1、开调查会(集体访问法)。调查者依据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项目提出问题向与会者进行调查。
调查会7—8人为宜。调查者应持平易近人的态度,善于启发引导,把握调查中心,不要轻易表态,注意认真记录等。
2、利用各种会议调查。
(2)观察法
观察法是调查者深入到调查区域,与被调查者一起生活,按照调查的主题,对调查对象进行直接观察。
(3)书面调查法
书面调查法分收集法和问卷法两种。
1、收集法:即收集书面资料法。调查者通过收集现成的书面材料,查阅各种历史档案,进行调查研究。此法应该注意收集到第一手材料加以引证。
2、问卷法:即用书面文字、表格的形式(如调查表)进行调查。此法优点是可使调查标准化,易于进行定量分析,所需人才、物力和时间较少。
(4)个别访问法
个别访问法是调查者直接向被调查者单独询问需要调查的有关情况。
(5)通讯调查法
通讯调查是调查者在离调查地点较远、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利用邮寄、电话等通讯手段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6)统计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统一的报告制度,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搜集,并对所获得的资料(主要是数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的调查方法。
(7)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法,就是从所要调查的对象总体中,选择抽取一定数量的部分单位(样本)作为总体代表进行调查,并以其结果推断出调查对象总体一般情况的调查方法。
该法分随机抽样调查和非随机抽样调查。
随机抽样调查即每个调查单位(本)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
非随机抽样调查即是调查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或对偶然遇到的调查对象进行抽样,然后对样本进行调查。
(8)民意测验法
民意测验法是目前全世界通行的一种社会调查方法。
民意测验法的最大优点是不受任何压力和干扰,民众可以充分自由地反映自己真实的意见。
(9)追踪调查法
追踪调查法也称反复调查法,是指对同一调查对象或同一专题,围绕同一内容或同一样本,在不同时点连续多次地展开调查。
此法可以找出调查事物的发展变化轨迹,发现因果联系和某些规律性的问题。
五、研究方法
(1)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认识的辩证思维方法。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和“重点论”的观点。还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
(2)系统分析法:就是对调研的整体进行系统分解,找出它的结构、层次及其要素。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每个过程、要素和细节。并要把它放在整体的背景中去,从它和其它问题及其各个方面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去认识它的性质、地位、作用,以便找出症结,提出措施办法。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
(4)比较分析法:就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5)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者说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表现为一定的量,事物的量表现一定的质,弄清其两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
六、调研工作
(1)调查前的准备:
1、确定调研题目。
调查题目必须有针对性、开创性和可行性。
选题应注意几点:
①服从党和政府的总目标任务,围绕当前各项工作的重点和要求,选择那些具有普遍意义能指导、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性课题。
②要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
③不同单位不同特点,掌握不同的选题角度。
④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捕捉新事物。
⑤还要注意题目的大和小的问题,题大问题重要,题小但问题不一定小。
2、选择调研对象。即调查地点、单位、范围、被调查人员等。
3、选配调研人员。
4、学习相关知识。
5、搜集和研究相关材料。
6、编写调研大纲。包括目的要求、对象、项目、方法、人员组织分工、实施步骤。
7、设计调查表格。
8、向调查对象联系,事先有准备,以便顺利调查。
(2)调研工作应注意的几点要领:
1、要有端正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为解决实际问题,为探索规律而进行调查研究的思想。要记住“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
2、要注意如实反映情况,坚持讲真话。
3、要注意选择有效的方法,以取得最佳的调查效果。
4、要找适当场合,掌握谈话技巧,注意控制误差。
5、要遵守调查纪律,尊重当地领导意见,注意保守秘密。
(3)资料整理:
1、数字资料的整理:对调查来的数字如实记录,不作加工。
2、文字资料的整理:对调查来的资料要加以描述整理,要注意审查和补充。归纳分类,摘要、编整加注等。
六、关于调查报告的写作
(1)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就是针对当前工作中发展变化的情况、问题、倾向、趋势、通过调查研究,以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树立典型,掌握规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原则、方法、措施的书面报告。
(2)调查报告的总类:
按性质可分政策性、学术性、事务性三种。
按内容可分综合性、专题性、典型性三种。
按体例可分独立式、组合式、系列式三种。
(3)调查报告的结构:可分标题、开头、正文和结尾四个部分。
标题可只有一个标题或附加副标题。
开头是调查情况的简要介绍。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干,这一部分有成绩、有分析、有问题、有议论、有观点,也可包括一些调查表格或问卷。要注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结尾一般是结论或建议,是调查报告的总结。
(4)写作过程:确立主题,确定标题,取舍材料,拟订提纲,写作报告,修改报告。
七、调研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2)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
(3)要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全面的群文专业知识。
(4)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
(5)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6)要有唯实求实的品格。
(7)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的实际生活经验。
(8)要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较好的文字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9)要有谦逊和蔼的态度和诚实质朴的品德。
医患关系调查研究 篇3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纠纷;和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on the cau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improving methods.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some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an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by using the relevant data analysis methods. Results The tense situation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elated areas of Henan Province indeed exist, but not as bad as the media reports. Dispute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 are from doctors, patients, society and the media these four aspects.Conclusion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giving a feedback to the relevant hospital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and give a solution, in order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establish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Key w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medical disputes;harmony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80-02
一.调研背景 当今社会,医患纠纷的频发已把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哈医大杀医事件,10.25温岭袭医事件, 28岁的河南南阳儿科女医生张娟因为不堪患者家属和医院的双重压力,写下遗嘱服药自杀,以死自证清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著名医院管理专家、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称,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医生遭杀害最多的国家。
二.调研方法 通过对安阳市人民医院,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新乡新华医院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内容包括:患者对目前医患关系的整体看法,患者及医务人员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对结果进行统计并制作图表,结果如下:
大多数患者认为目前的医患关系还是基本和谐的,这就有异于之前媒体的夸张报道,媒体的导向性在医患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过多的负面报道会造成医生工作热情下降以及医患关系的紧张。
三、调研结果
1.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 通过统计调查结果制作出了如下图表:
可以看出,医疗体制不佳、媒体负面报道、相关法律不健全是双方公认的几个主要原因。而横向比较,我们又可以看出,在涉及院方和患者责任方面的选项上,医患双方选择答案的比例相差较大,在医院就诊流程不合理和院方服务质量不佳这两项上,患者明显比医生选择的多,而患者素质低下和患者缺乏理解两项上,医生选择的则远远多出患者。也就是说,医患双方都认为对方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一结果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将在综合分析这些原因,我们便可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
患者方面 1.患者总是认为医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对检查、药物、治疗方案都持怀疑态度,极度不信任医生,如果此时缺乏沟通,将激化矛盾;2.缺乏医学知识,由此对医生的很多治疗行为不理解,在治疗出问题后,不分青红皂白便将责任全推给医生,医生的失误是难免的,需要患者的理解,但是缺乏理解往往产生医患纠纷;3.追求金钱利益,很多医闹事件无非就是因为“钱”,患者不想花钱就想达到看病效果,或者花了钱后又舍不得,所以想尽一切办法要钱,在医院耗上十几天目的只有一个“钱”,“专业医闹”由此而产生。
医生方面 1.部分医生缺少对患者的同情心,患者是弱势群体,疾病本身就让他们很痛苦,如果医生态度冷漠,不能将心比心,会使患者情绪不满,容易产生纠纷;2.较多医生对薪酬不满,认为工资分配不合理,降低了工作热情,将不满带到患者身上,激化了矛盾的产生;3.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相当一部分矛盾的产生与溝通不当有关,双方相互之间的不理解会由此加深;4.极少数医生医德缺失,唯利是图。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如果草菅人命是会遭社会唾弃的。
社会方面 1.医疗制度有待完善提高。为什么会频发医患纠纷呢?其根源在于我国医疗制度的不完善,患者觉得看病难、看病贵,但是医生并没有赚到钱,政府是否需要为双方的利益解决构建更好的桥梁?2.医保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的医保体制近些年虽随着新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90%的人已经站到了医保这把大伞下,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在老百姓身边,使得医疗纠纷成了社会心理、社会矛盾的表达处和转嫁点[1]。3.应对医疗事故的相关法律与体制欠佳。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医患纠纷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解决:自行协商、行政解决、司法裁决,而由卫生行政部门裁决的方法很难起到实质作用。“公了”的弱化造成了“私了”的盛行,继而会出现“私了”的异化。
媒体方面:媒体在群众中的宣传起了导向性作用,一些媒体的夸大、不真实报道加深了患者对医疗行业的误解,从而更易引发医患纠纷,也使得患者在处理医患纠纷时采用不当方法。
四、调研结论
分析调查结果,医患关系产生的根源为:
根源1.医疗领域信息不对称
患者就医,医生问诊,这实质上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交易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有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而这正可以用来解释这个问题[2]。由于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普通患者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医生便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医生便很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而陷入道德风险,“看人问诊”、“小病大治”便是这样的例子。同时,由于患者认为医生有欺骗他们的可能性,这种态度会使他们始终选择以这种心态面对医生,这种怀疑便埋下了矛盾的隐患。
根源2.医疗市场混乱
法制不健全 法治社会绝不应只是一个口号。国家的法律制度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医患纠纷问题。而通过调查中了解我国目前关于此问题的法律制度的确差强人意。一方面,我们对医院的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的要求,医生的收入制度,讲评体系,全凭院方决定,医生受利益驱动,便向病人开刀,天价药方,“锦上添花”的昂贵检查,病人成了他们攫取经济利益的源泉。另一方面,医疗事故发生后,我们又没有合理的责任追究制度,纠纷处理
办法问题重重。医患纠纷发生后,患者可以选择“公了”和“私了”两种解决途径。“公了”有行政解决和司法裁决。行政解决是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依法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而如今卫生行政部门“无利不作为,有利乱作为,无利严管理、乱管理,有利轻管理、不管理”的调节方式早已让它失去了实质作用。公了弱化,私了随之盛行。“自行协商”往往就演化成各式各样的医闹和医疗暴力。由此观之,法律欠完善,是问题的又一根源。
怎样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呢?首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必须从化解双方矛盾入手。医生与患者是同壕的战友,二者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的维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受到第三方的影响。要达到这一效果,我们有以下几点意见:①从利益入手,解决根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医患矛盾实际就是利益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国家应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一方面对医生的收入与奖励制度进行正式规定,让他们拿到与自己的努力相匹配的薪酬,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真正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②从道德感的培养入手。从医生的角度,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医德医风建设不应只是一纸空谈,医院应紧抓医德医风建设,从深处培养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与道德感,发生因医生玩忽职守导致的纠纷时应严肃处理,起到警示作用。患者方面,要设身处地地为医生着想,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不要过于求全责备,更不能为了索取赔偿便无理取闹。③加强沟通,提高医疗过程透明度。无论患者还是医生,他们大多都有着正常的是非观,但很多情况下由于沟通不畅产生的误解却将双方都拖入医患纠纷的泥潭中。调查中了解到,日本国内很少有医患纠纷案件,正是因为其诊疗过程的极高透明度,日本的手术是完全“透明”的,当病人要进行高风险手术前,医生会用很长时间仔细地与患者和家属说明、对话,患者及家属在术前一般就已对手术了如指掌。NHK电视甚至曾直播一场心脏手术。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政府部门在学生的初级中学阶段就应当加强全科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医疗常规的普及教育,提高人们的医疗基础知识水平[3]。
其次,纠纷发生后,有关部门的处理是否及时公允,也对医患关系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医疗市场的交易对象涉及生命,有其特殊性,更需要良好的秩序,是一个需要特别监管的市场。前面的分析中也提到,目前在我国医疗纠纷的处理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缺乏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流程与方法做出明确规范,这就造成部分医疗纠纷案件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也就导致医疗市场的混乱。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改变有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解决医患纠纷的行政调解机关的制度,使患者的经济赔偿的有关项目、标准与国家法律规定其他的种类的人身损害标准相统一,最好在县级以上政府成立专门仲裁机构,该机构在性质上属于社会中介机构,仲裁员在社会上实行聘任制,聘任对象為,退休的医生,退休法官,律师以及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中临时随即抽取。由地方人大制定地方规章规定该仲裁机构的办案程序,保持仲裁机关极其具体办案人员的中立性,防止宠医,媚医现象的发生,保证案件及时、客观、公平、公正的处理,使仲裁机关切实做到解决纠纷缓解矛盾的作用[4]。
结合以上两方面,必能对医患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1]黄伟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0,39-41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3]《经济参考报》2009-8-4
调查研究 篇4
2007年7月至9月间, 本调查小组在海南儋州市雅星镇、村王五镇、东城镇、白马井镇及琼海市大路镇等地进行关于“海南农户金融、生产活动情况”的调查。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海南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 从而分析海南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证明, 为农村金融的改革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并提出改革的政策建议。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调查以海南农户为对象, 出于地理因素的原因本次调查主要以儋州为主体。其中发放问卷70份, 收回70份, 有效问卷64份, 无效问卷8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4.28%, 符合有效调查要求。
一、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而金融则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是经济发展的命脉, 要发展农业, 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特别是我国, 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有关专家预测, 我国农业总产值每增长1%, 需要农业贷款增长2.2%。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 三靠投入”。而在相应的政策变动不大的基础上, 资金和技术应该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根据有关专家预测,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来上大约在30%-40%之间。如此高的科技进步率,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作为支持, 那么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而从目前来看, 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国家的政策支持, 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 农业生产主体自身的积累。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来看, 这三方面的资金来源都不能有效促进农业发展。
资金是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血液”。目前, 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而这又离不开金融机构有效的信贷支持。当前, 除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必要的政策扶持外, 农村金融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 改进支农方式, 调整贷款投向, 加大支农力度, 切实发挥金融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二、农户金融活动情况调查
(一) 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
我们分别对海南省儋州市的雅星镇新让村、王五镇粮料村、东城镇长茅村以及白马井镇山花村还有琼海市大路镇的文三村等地进行了调查, 调查人数分别为20、11、12、15、6户。其中有20户黎族和44户汉族。被调查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 平均年龄为37岁。
(二) 农民收支情况
2006年与2005年相比, 主体收入从4777元到5065元, 增加了6.09%, 而支出则从5361元减少到了4929元, 减少了8.76%。由此可见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再看收入的来源时, 劳务收入的比例很小, 相对来讲王五镇的粮料村和琼海的大路镇的劳务收入较多, 2005年平均可以达到380元和200元, 而2006年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了4900元和1600元。由于有这份劳务收入这两个村的收入也要比其他地方的高, 同样支出也是高出很多。
(三) 农户存款情况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农村的借贷情况并不乐观。农民很少有多余的钱存到银行里, 接受调查的人中, 有39人从来就没有存过, 占到了总数的60.94%;有19人是偶尔存, 占29.69%;而仅有6人是经常存的, 占9.38% (见图2) 。也就是说只有不到10%的家庭有可以在满足的日常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储蓄, 而更多的只可以基本满足生活需要, 甚至有大部分是收不抵支。
(四) 借款方式情况
在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较少, 只有1人是经常借款, 16人是偶尔借, 多达47人是从不去借的 (见图3) 。也就是说有73.44%的农户没有在金融机构去借过钱。调查过程中得知主要是因为没有担保、没有抵押等问题。农户主要是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的需要。有的是亲属间的相互帮助, 有的是向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商的赊欠, 还有的是民间的高利贷, 有多达50人, 也就是78.13%的农户选择这种方式。原因多种多样, 有的是因为民间借贷手续简单, 有的是因为没有固定资产做担保。据了解, 高利贷在越是贫困的地方, 利率就越高, 在一些贫困的山区, 甚至月利率达到5%以上。
(五) 借贷资金的用途
调查中被访农户借贷资金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生产设备和生活资料的购买, 分别为63.3%、11.7%、25%。这说明海南农村的基本情况是农户还在为生产资料和生产设备的购置而寻求资金。对于借贷资金用于购置生产设备的这部分农户来说扩大再生产是他们借款的目的, 而他们的资金需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满足, 因为需要这些资金的人往往都是当地比较富裕的人, 他们有资产可以提供抵押。而且, 只要生产设备能赚钱, 金融机构就有保障回收贷款。所以, 农村金融机构更愿意把钱借给这部分人, 这样的贷款需求与现与的农村制度的摩擦比较小。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如果农村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 信贷供给不充分, 那么能否得到充足的贷款就要靠人情关系了。
三、农户金融及生产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
对农村中广大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经济和资信状况, 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起全面、系统的个人信用档案, 无法对农户贷款进行有效评价和连续监控;社会信用观念比较淡薄, 特别是近年来个人和企业逃废债务逐渐增多, 使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惧怕心理加重;缺乏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制度, 贷款风险集中于金融机构, 农民贷款需求中有相当部分不符合贷款条件, 无法得到满足。
(二) 支农资金不充足
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 特别是近年来农村资金大量分流, 加强了农村资金短缺, 邮政储蓄和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回流到城市, 削弱了支农资金实力。农村信用社资金过多投放乡镇企业形成沉淀, 大量资金被积压, 影响对广大农民的信贷支持。
(三) 农村贷款困难
当生产生活中有困难的时候, 农民们是怎么来解决困难的呢。从统计中可知只有14户是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来解决的, 有多达50户的农民采取的民间借贷的方式来解决的, 比例占到了78.13%。而采取民间借贷的原因是有36人认为是方便, 有5人认为是利息低, 还有9人是其他原因 (见表1) 。这方便中不少人是因为在急需资金的时候不能立即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 在18.00%的其他原因里面还有很多是因为没有担保或者是没有抵押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给予贷。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到并不是农民不想贷款不愿意贷款而是贷款的手续太复杂要求太多, 把很多想贷款的农民贷不到款。因为没有资金影响收入甚至因此而去借高利贷。在农业生产中资金不足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据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去年上半年对7个市县、420个农户进行增收方面的问卷调查, 在答题的313户农民家庭中, 有87.2%的农户认为资金不足是实现今年经营目标的主要障碍。
(四) 农业结构单一
受多种因素影响, 海南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尽管近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渔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由1995年16%, 上升为1999年的19%;瓜菜、水果在种植业中的产值比重分别由1995年的27.5%和9.9%上升到1999年的38.0%和12.6%。但必须看到, 目前海南省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社会农业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较缺乏、“三农”服务系统极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从统计中也可以看到在借款后农民主要是投入到种植业中。
四、建议
(一) 加强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性扶持, 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
目前,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促进农民增收, 正引发一场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人民银行要根据当前农村资金的需求情况, 进一步增加支农再贷款的规模, 适当放宽支农再贷款使用的范围和条件, 对涉农企业给予特殊的再贴现措施等, 引导农村信用社适当延长对农业的贷款期限, 增加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信贷投入。要适当调整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政策, 对邮政储蓄存入人民银行的存款要与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同样的利率, 缓解邮政储蓄对农村资金分流的压力, 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创造宽松的环境。另外, 人民银行还要和涉农金融机构大力推进信用乡镇建设, 提高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的信用观念,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为农村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农村金融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 改进支农方式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 农业正逐渐从计划体制下的政策性包袱转变为潜在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农村金融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 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改进贷款管理方式。建立约束与激励相对称的信贷投放机制, 适当降低农业贷款利率等。在贷款投放上, 要由发放生产资料贷款转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 既要满足广大农户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 使贷款投放做到“点面结合”, 扩大贷款覆盖面, 又要满足规模特色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最大限度地发挥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 加大对乡镇企业和农村工商业的信贷支持, 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
实践表明, 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工商业对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快速有效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乡镇企业处于关停状态, 使农村金融资产遭受很大损失。近年来, 农村金融部门为防范信贷风险, 基本上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很少再对乡镇企业发放贷款, 致使一些技术水平较高、效益较好的乡镇企业发展缓慢, 吸纳农村剩余劳力不足, 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减弱。当前, 农村金融部门应重新审视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政策, 对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信誉较好、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支持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升级, 促进乡镇企业进行二次创业, 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力中的作用;同时还要积极支持农村各类服务组织, 支持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建设, 以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四) 增加对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
发展农村小城镇有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当前, 农村金融部门应把支持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作为信贷投放的一个重要内容, 增加对农村小城镇建设以及城镇建设所需的道路、水电、电信等配套设施的投入, 以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五) 建立农业保险减少农业风险
海南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等还在不断完善, 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而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农业保险发展一直缓慢, 到目前仅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南省分公司独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每年收取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不足500万元, 险种也仅有橡胶树风灾保险、林木火灾保险、西瓜种植保险等几种险种。所以建立农业保险有利于减少农业风险。
(六) 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外出务工方面, 农民最关心的是劳动安全与社会保障。希望政府组织劳务输出, 也是农民的一个心愿。劳动力转移, 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单位价值而且可以使人力资源得充分利用。由政府出面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组织输出, 输出到那些对体力要求较高的地区。这样不但可以使农民工的利益得到保障而且可以缓减城市对强体力劳动的需求, 让更多的人充分就业。
(七) 优化农业结构
农村的主要收入是农业生产, 所以进行什么的生产结构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要有多种方式的生产, 不只是海南传统的橡胶种植, 还应该多几种经济作物, 可以是热带蔬菜瓜果种植也可以是鸡猪鸭等牲畜养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受影响就比较少, 收入也会比较稳定。
摘要:农村金融直接影响农户的收入, 文章以海南省农户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社会调查, 搜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研究海南省的农户金融活动情况及其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表明:海南农户储蓄频率低, 劳务支出对收入的影响大, 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困难, 多依靠民间借贷, 这些都抑制了农户收入的增长。
关键词:海南,农村金融,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刘斌, 张兆刚, 霍功.21世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2]、谢设清, 刘士谦, 卓鹏.贷款对农户收入影响的调查[Z].
[3]、张大龙, 刘爱国.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支农金融服务情况的调查[J].上海会计, 2001 (9) .
[4]、赵咏望.对海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D].海南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 2000 (4) .
调查研究 篇5
关于汽车内垃圾的处理调查研究的题目阐述
首先,我阐述一下我为什么选择这一个题目:在21世纪大部分人家都用上了汽车,但是关于往车窗外乱扔垃圾这个恶劣的行为,我们应该制止。另外,在国内的路上总会有一些拾荒的人,他们不顾路上飞快行驶的车辆穿梭其中捡拾路旁有用的垃圾,比如塑料瓶、废纸等,他们处处隐藏着生命危险。我们开车的时候遇到这些人总会想他们这么穿越车道甚至高速路真不怕死,谈到这我们暂且不说这些拾荒者怎么怎么不对,也不说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让这些人闯到路上来。我想说的是,如果不是我们每一个在路上扔垃圾的司机或者车上乘客乱扔垃圾,他们会穿行公路捡拾垃圾吗?如果我们自己能做到不乱扔垃圾,也就不会存在拾荒者上路捡拾废品,不上路捡拾废品也就不会有惨剧的发生。所以大家务必在车内必备一个小垃圾桶,将自己随手的垃圾扔入垃圾桶里,如果实在不行,就将垃圾在手里多拿一会儿下车
后再扔,车就不会成为垃圾箱。所以,当您下次乘坐汽车时,请不要随便往窗外乱扔垃圾!
女硕士研究生家庭事业观调查研究 篇6
【关键词】女硕士研究生;家庭;事业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文化、经济的基本承载体,它承担着抚育儿童、供养老人、情感满足等功能。在探讨家庭与事业之前,必须研究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恋爱和家庭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恋爱存在于理想之中,而婚姻家庭是现实的艺术。作为社会女性中的精英,当从恋爱走向婚姻家庭生活,女研究生对于婚姻领域的悲喜剧是怎样看待的呢?眼下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必然会对婚姻家庭产生一点的影响。
一、爱情与婚姻
与传统社会婚姻观念不同,现代人们对自己渴望的爱情更加积极主动,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结合成为了社会婚姻的主旋律。然在如此自由的爱情观念下,多元化和愈加开放的爱情观点,使得部分女性不再追求永恒的爱情,利用自身拥有的优势获得物质享受,出现了一些人认为谈恋爱只是“玩玩”、“驱除寂寞”、“谈恋爱和结婚的对象不会是同一人”的思想,大学生被包养的事情屡见不鲜。那么,作为高知女性,女硕士研究生们对于爱情和婚姻是否也如此?
表1 您认为结婚是为了什么
上表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回答“您认为结婚是为了什么”时,83.6%的女研究生选择了爱情自然发展的结果,33.6%的人认为是找个人搭伴儿过日子,17.8%的人是为了生儿育女。想通过结婚来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仅占4.1%,与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相比,绝大部分女硕士研究生还是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继续,丈夫是自己的伴侣、是一生的托付,对待婚姻的态度务实、成熟、端正、积极。
如果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结婚,女硕士研究生又会怎样做呢?是否会执着于爱情呢?下图数据显示,当找不到合适的配偶,30.8 %的人会选择先结婚,感情可以日后慢慢培养,19.9%的人选择了视情况而定,但无论怎样一定会结婚,二者合计为50.7%,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管有没有感情基础,到了适婚年龄选择伴侣的要求会降低,有一半女硕士研究生会走中国传统的“结婚——恋爱”模式。然仍有接近一半(48.6%,期中45.2%的人选择暂时不结婚,等待合适的对象,3.4%的人选择了放弃婚姻,不婚不嫁)的女硕士研究生选择踏出传统婚姻的模式。在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下,这部分女青年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始发现自我的存在、追逐自己的未来、憧憬爱情,而不是以现实为目的而结婚。甚至宁愿以独身或暂时不结婚为代价(3.4%),也要保持爱情的纯洁性。
Rosenblatt发现,夫妻间经济相互依赖性强的社会,浪漫爱情观念较淡化。也就是说,当一个妻子对丈夫经济依赖程度越大,他们的婚姻越可能是非基于爱情的传统型①。女研究生由于接受过高等教育,比社会其他女性找到稳定工作的几率更高,因此在经济上较少依赖于男性,甚至完全独立。以独立的经济作为基础,思想上的浪漫纯洁,不愿为世俗所束缚,是女研究生追求爱情大于婚姻的前提。因此,即使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配偶,大部分的女研究生也不愿“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选择“暂时不结婚”“等待合适对象”。
但是与此同时,有一部分(23.5%)女研究生选择了找个人踏实过日子的,感情可以日后慢慢培养。实际上,浪漫的爱情并非一开始就与家庭婚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工业革命兴起之后,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婚姻才从双方的经济地位变为由双方之间的感情来决定。在中国,传统的婚姻模式是“家长包办”模式,与谁结婚因双方的家庭背景和家族的经济地位来决定。
二、两性观
性别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因性别不同所承担的不同的社会角色,包括不同行为、态度和人格特质等。在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下,传统束缚女性的性别角色观有“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在之前将她们排斥在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大展拳脚,撑起了半边天。随着女性地位的改变和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受到了质疑。这种质疑使得两性的边界日渐模糊,出现了“伪娘”和“假男人”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婚姻中两性相处的方式也悄然改变,男人有“气管炎”(妻管严)、“床头柜”(跪)的自嘲,女人也有“事业家庭双肩挑”的苦恼。作为女性中精英的女研究生,她们在婚姻家庭中该如何定位。从表2所设置的问题进行考察。
表2 夫妻家庭分工模式
统计结果显示,当问到关于夫妻间的家务分工模式时,大部分的人(67.8%)选择了“共同承担起家务”。以前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有了较大的转变。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传统的两性观已受到挑战。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女研究生在处理家庭关系上更民主、平等。
但是也有21.9%的人选择了“家务主要由妻子承担”,可见虽然女研究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平等、民主的意识很强,但毕竟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仍然会对现代社会产生一些影响。
三、事业与家庭
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鱼与熊掌”是否能够兼得?女性中的精英们有着怎样的态度?如表3所示。
表3 女研究生对家庭和事业的态度
调查中,大多数女性(83.6%)选择了“为了家庭可以适当牺牲事业”,可见大部分女研究生尽管会有较好的工作机会,但还是遵循传统,把更多的重心偏向家庭。同时,1.4%的人认为“为了家庭可以完全牺牲事业”。可见,传统赋予女性的角色,在大部分女研究生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如此,也有将近15%的女硕士研究生会为事业牺牲家庭,这是女性权利崛起之后的一大社会进步。
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贤妻良母”定位,把女性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庭。而现代社会更多的认为优秀的女性应“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作为女性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大部分女硕士研究生(83.6%)都希望自己能家庭和事业同时兼顾,并将天平稍稍斜向家庭,“为了家庭可适当牺牲事业”。
社会上总有这样的观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作为女人,女强人再能干,还不如嫁个有钱的老公,当个“阔太太”。那对于事业和家庭都重要的女研究生来说,当家庭和事业上发生冲突,嫁个好老公,是否就胜过事业的拼杀?
表4 女研究生对“干的好不如嫁得好的态度”
面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36.3%的女研究生表示比较认同,4.8%的人非常认同,二者合计为41.1%。可见,虽然在经济上不太愿意依赖于男性,但是在感情方面,女研究生们认为嫁个好老公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幸福感,再者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社会对女研究生总带有一些歧视,造成了女研究生就业和工作上的压力,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
对大部分女性来说,“飞上枝头变凤凰”确实令人艳羡,但是如果完全依赖男方,极有可能失去自我,活得没有尊严,万事都唯夫命是从,因此,虽然大部分女研究生承认那句改变女性命运的名言,但当面临具体选择时,接近70%的女硕士研究生(69.9%)表示“无论对方是否有能力养家,我都不愿意当全职太太”。
表5 女研究生对做全职太太的态度
由此可见,对大部分(69.9%)女研究生来说,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学历和能力优势,无论丈夫是否有能力养家,她们都不愿放弃工作,做全职太太。女性的独立意识强烈,因为她们知道,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养家,更是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通过工作,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另外也有24%的女研究生选择了“如果对方有能力养家,我愿意做全职太太”。还是那句话,传统影响难以磨灭,部分人仍然认为“丈夫外出工作,妻子守家”才是天经地义。
综上所述,女硕士研究生的爱情婚姻观是成熟谨慎务实的,不为社会的功名利禄所迷惑,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依然强烈;承认两性差异并为此做出努力,在追求事业的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封建思想的遗留却不为其所桎梏。
【注 释】
①李煜,徐安琪.婚姻市场中的青年择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29.
【参考文献】
[1]]胡素云.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婚恋观调查分析——基于HH大学调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1):231—232.
[2]李煜,徐安琪.婚姻市场中的青年择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29.
[3]朱峰利.女研究生婚恋观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寄生茶村野调查研究 篇7
1生物学特性
1.1寄生茶的根、茎、皮
寄生茶的根部可以深插入到寄主的树皮内部,或者松软的材质中。在生长初期,其根茎能够呈螺旋形状缠绕着寄主的树干或者树条进行生长发育,这与传说中的“世上只有藤缠树”有所不同,是特例。当其在寄主上生长牢固之后,便萌发出呈放射性直立生长的许多枝条。在萌发枝条的部位往往凸隆起一个短而大的粗壮体—“瘤”。在“木瘤体”上萌生出少量向下生长的淡红色气根,气根上有呈纵向排列或不规则分布的淡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皮状凸起,中间是凹形的白色点状气孔,气根能够发展成为“茎”;树枝可以呈二次或三次分丫出一些枝条生长,当其在寄主上吸取到的水分、养料很充足时,便会茂盛生长。在生长初期,枝条的外表皮呈青绿色,后期呈恢白色或恢褐色,成熟期树皮呈灰褐色;木茎革质坚硬脆,易裂断,呈淡红淡白色。
1.2寄生茶的叶、花、果
寄生茶的嫩叶呈嫩翠绿色或淡黄色,老叶呈深绿色,叶全缘,叶中间有一条主叶脉,有3~5对小侧脉,叶基部呈楔形或阔楔形,叶柄长约1 cm,叶呈卵形或长卵形,叶呈厚纸质;花期2—6月,球果形内置花蕊,花蕊呈淡黄色;果期5—8月,小果椭圆形或近球形,长果柄,小果成熟呈淡黄色或橙色,有点像桃金娘果,但比桃金娘果小很多。
1.3寄生茶的传播途径
在自然界中,寄生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鸟类、鼠类等动物吃食了其小果实后,种子不能消化掉,把种子与粪便一起拉在一些树木的不同部位,这些种子通过粪便黏贴在不相同的树木上,由于其溅生溅长的天性,当其种子遇到雨水,有的便开始生根发芽,与寄主树形成一种无害的寄生关系,有的寄主树枯死后,其还能在寄主上继续生长一段时间。
2药用价值
2.1乔木类寄主树上的寄生茶
民间盛传“杨桃救命!”人们普遍使用一些生长在酸杨桃木上的寄生茶,许多人用其根、茎、叶、花和果一起煲水喝,服用3个多月,医治好了大小三阳、乙肝。经B超检查,没有肝病的人食用后,其肝脏能够起到注射过乙肝疫苗的抗性作用;个别人结合艾火,先烧后服用酸杨桃木寄生茶煲的水,医治好了一些妇女的乳腺癌。生长在苦炼树上的寄生茶,在农村有人将其根茎叶与猪肚煲汤水喝,医治好了胃痛病,有的还能治好胃癌。生长在杉木树上的寄生茶,与猪前脚煲汤水喝,能治痛风、小腿抽筋,对咽喉发炎引起的声音沙哑有消炎止痛之功效;生长在松树上的寄生茶,能够治疗瘀积、疏通脑血管;生长在沙梨木上的寄生茶,能够治心脏病、乳腺肿瘤;生长在黄牛木上的寄生茶,能够医治癌症;生长在香樟树上的寄生茶,能够镇静止痛,治水肿;生长在荔枝、龙眼、椎木、方柿木上的寄生茶,能够治黄肿虚弱病;生长在桑树上的寄生茶,叫“桑寄生”。有的人不懂得区分,将寄生茶按原始的分法笼统称“桑寄生”。
2.2灌木类寄主树上的寄生茶
生长在刀枪木上的寄生茶,能治肝癌;生长在漆树上的寄生茶,能治疯癫、心脏病、水肿病,但个别人食用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2.3毒木类寄主树上的寄生茶
寄生茶自身并没有毒,一些生长在诸如“见血封喉”等毒木上的寄生茶有毒,但可以用,却要谨慎利用,可以以毒攻毒,医治一些比较难医治的血管瘤等癌症。
寄生茶性平,吃起来味苦带甘甜或有点儿涩。寄生茶的根茎叶花果,具有同样的药效,因此,可以说其浑身是“宝”。在一些农户的日常生活中,用寄生茶煮水当茶水饮,或者与一些肉类一起煲汤喝,将其作为不用花钱的养生保健品,能够起到护养“五脏六腑”的功效。时常饮用这种“特殊茶水”的人,身体较为健康,因此收到了一些农户的青睐。
3采集加工储存
“寄生茶”,属一年或多年生灌木,全年均可采收,也可以隔年采收,尤以秋冬季为最佳采收期,其根、茎、皮、叶、花和果均可用刀砍下利用,一般摊放在太阳光下晒干,也可以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地方风干。其茎革质部干品呈淡白淡红色,表皮呈灰褐色,嫩叶干品呈淡红色,老叶干品呈黑褐色,可以放置在室内干燥处保存备用,因为它有药性,能储存多年,且不轻易着虫。其干品与鲜品具有同等的药效。
4存在问题
4.1寄生茶的生产采集方法“落伍”
目前,在民间,人们对“寄生茶”的采集和使用基本上都是“等天水”;对于野生的“寄生茶”,一般的群众本着资源共享的目的,几乎都是选择采集一半,留一半在原地方生长,这样资源会得到源源不断的供给,方便下一轮需要的群众能够有希望采集到;个别群众独霸资源,致使资源绝迹。此外,当前“寄生茶”的生产还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生产流程。
4.2寄生茶的重视程度不够
“寄生茶”这一个特殊的“大金矿”,时下正处于一片宁静的沉睡的休眠状态,还没有引起一些生产部门的重视。
4.3“寄生茶”的影响因素
“寄生茶”的繁植,容易遭到一些气候与环境因素的制约,也易受到一些技术与寄主树的影响,要想批量生产,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与风险。
5发展前景
当今社会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是“癌症”,而从众多的草木中筛选出能够攻克“癌症”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药用草木,造福人类呢,是需要林业人共同努力的。“寄生茶”这一棵小树,是否是人们医治癌症的“希望之树”,能否成为“东方神奇之树”,大家在殷切地期盼着。
成人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篇8
1 理论背景
1.1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1]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在学习活动中意义重大, 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成绩紧密相关, 在学习中起关键作用。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支配和维持其学习的重要因素。具有高动机的成人学生会自愿、持续地学习, 相反, 低动机的成人学生会在一段时间后放弃学习。当成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得到激发, 学习就变得更顺利, 学习效果就会更明显。因此, 教师只有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 才能提高其学习效果。
1.2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苏联心理学家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将其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2]。内部动机是指学习者由于自身兴趣引起的动机, 它取决于个体需要, 是持续长久的动机, 比如爱好足球的人对足球的热爱, 爱好旅游的人对旅游的热爱等。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是在外界的要求或作用下产生的, 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强制性, 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奖励, 如通过考试获得奖学金, 胜任工作后获得晋升等。这是短暂的动机, 学习者一旦实现了其自定目标, 动机就会随之消失。
2 调查与分析
2.1 目的
开展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当前成人学生学习动机有何特点? (2)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 对教学有何启示?教师应采取什么策略?
2.2 调查对象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2009级药剂专业本科生共78人。
2.3 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北京丰台区继续教育中心提供的一份学习动机调查问卷[3],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稍作修改。该问卷 (见表1) 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出发, 设计了一个“我参加成人学历班的理由是……”的问卷, 下设22个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学习时可能的动机因素。被调查对象在每个动机因素选项前从5个分级项中选择一种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的分值选项 (1=从没, 2=偶尔, 3=经常, 4=大多时, 5=总是) 。
2.4 调查结果 (见表2、3) 及分析
从表2、表3可以看出, 当前成人学生学习动机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 当前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社会需求及自我发展紧密相关[4]。第21项、第22项和第14项排在学习动机的前3位, 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对成人学生学习动机的重大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学历、强能力及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是否拥有较高学历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其次, 成人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有很强的求知欲。这一点可以从排在第4位和第5位的动机看出。成人学生参加学历班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文凭, 而且他们大多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 学习针对性较强。
再次, 从表2的动机平均值来看, 大多数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社会要求, 属于外部动机, 少数是出于个人爱好。布谢尔[2]指出, 不同成人群体的动机指向分布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青年人 (18~34岁) 的学习重视实用, 是为了追求学历和文凭;中年人 (35~60岁) 学习是为了晋升职位和维持家庭;老年人 (60岁以后) 学习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利用闲暇为社会服务等。因此, 分析不同阶段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既能反映成人的个人需要, 也可反映出社会需要。当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互作用时, 学习动机最强。
3 对成人教育的启示
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激发和培养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适度的学习动力, 努力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 保证学习质量。
3.1 引导成人学生合理调适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5]
应引导成人学生在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进行合理的调适, 以期两者尽可能达到平衡, 从而产生稳定而强烈的学习动机。
3.2 提供可满足成人学生学习需要的教育
要选好教材, 安排好课时。教材的设计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成人学生承担着多种社会责任, 经常为工作忙碌, 且人际交往较频繁, 导致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成人学生大都追求速成学习, 希望能在较短时间内更新知识和能力结构。成人学生迫切的学习需求、强烈的成就动机和对学习效果速成的渴求[6], 决定了其学习需要更加贴近实际状况。因此教师要精简课时, 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3.3 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 精心组织教学
教师应主动和成人学生进行交流, 随时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需求。同时, 在此基础上及时更新知识, 精心组织教学。
3.4 增强成人学生学习信心
成人学生大多学习信心不足。因此教师要在他们遇到问题时, 以朋友、伙伴的身份提供帮助, 进行引导和鼓励, 而不要以权威或领导的姿态对待;要增强学生个性因素中的积极因素对其学习动机的有利影响, 减少其个性因素中的消极因素对其学习动机的不利影响, 提高其自重感。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成人学生, 难度过高或强度过大都会影响成人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久而久之会削弱其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
3.5 及时反馈成人学生学习结果
成人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一定要及时, 以便其实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7]。在使他们看到自己取得成绩的同时, 及时发现不足之处, 克服缺点, 改正错误, 采用适合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 争取更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 学习动机对成人学生的顺利学习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充分认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并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4.
[2]佟丽君, 曲丽娜.成人学习动机理论述评[J].成人教育, 1997, (4) :37~38.
[3]蒋炎富.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报告与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 2005, (11) :55~57.
[4]宣纳新.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的影响浅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42~44.
[5]杜淑敏, 马卫花.成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激励措施[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1, (6) :72~73.
[6]张桂香, 王传永.成人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中国成人教育, 2000, (8) :46~47.
村庄规划调查研究初探 篇9
关键词:村庄规划,调查,研究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乡村聚落也快速地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在这一极佳的背景和形势下, 进行村庄规划调查研究对于完善新农村发展理论体系和指导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研究视角的“内察”
1.1 城市化的冲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由国家统计局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当时城镇人口总数已临近全国总人口数的1/3, 比2000年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由于中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10年底, 中国城镇人口已达到6.6亿人, 城镇化水平经统计已达49.6%。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浪潮不断侵袭, 对其乡村地区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首先, 城镇建设用地区域的不断扩张, 乡村地区被强行压缩, 其表现为城市范围扩展逐渐慢慢向乡村地区推进。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 我国城市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3个增加到了666个, 城市拟建成区面积也由1999年的2.42万平主公里增加到2004年的3.03万平方公里, 6年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40%。其次, 为迅速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 许多农村地区也被加入其中, 开展了大规模的“拆村并点”等工作。根据建设部《历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到2007年未, 全国当前集镇有14168个, 村庄总数264.7万个, 与2006年统计数据相比, 集镇与村庄数量都在逐步缩减 (表1) 。然而, 取而代之的却是传统的乡村居住模式被所谓城市居住“新村”模式所“改朝换代”, 原有的乡村聚落空间地域特色不复存在。再者, 大多数村民对于自身的历史文化环境常常表现出默然的态度, 尤其是一些传统聚落古民居, 面临着被“推倒重来”的命运, 亟待保护 (图1) 。
面对城市化的强烈冲击, 当今的村庄建设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 更新传统乡村聚落, 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而非拷贝城市的发展模式, 是我国当前村庄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资料来源:《历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1.2 严峻的“三农”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都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究其根源在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大国, 其农村社会位于全世界最复杂的社会形态, 村落文化底蕴深厚、人地矛盾堪紧、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体制复杂。从我国当前总的国情来看“三农”, 其主要的特征集中表现为农村、农业、农民欠发达, 现代化程度较低, 城乡收入差距不平衡等方面 (图2) 。其“三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收长增长缓慢, 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不成正比。根据历年中国财政部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 到2010年底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数已由80年代初期的1.9倍上升到了3.4倍, 这一“只增不减”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着城乡收入增长差距过大的社会问题 (图3) 。
第二、财政和金融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有限, 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基础发展滞后。以2004年为例, 当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11452.4亿元, 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34%;各级财政支农支出1671.4亿元, 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5.89%;农业贷款余额9843.1亿元, 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55%。这些支出数据表现, 显然可以看出与“三农”问题在国家的地位不相称。
第三、农村贫困人口仍然“恒河沙数”。据不完全统计, 农村有绝对贫困人口2000多万, 相对贫困人口4000多万, 每年还有因各种灾情产生的7000多万灾民需要救助。这一现象足以让我们看出“三农”问题的严峻性。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 “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善。一直以来, 农业是弱势产业, 农民是弱势群体, 他们的利益很难得到实质的保障, 农民因土地、生活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上访的人数每年都创下历史新高, 这足以说明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1.3 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
中国大多数地区的乡村生态环境总体都在恶化, 只有局部得到恢复和改善。由于快速的城镇化与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和环境保护制度与措施的不完善, 造成了乡村资源被不合理开发与利用, 使乡村生态环境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农田使用面积缩减、土地荒漠化加快、化肥以及农药污染危害加剧和乡镇企业不断增加等等 (图4) 。村庄原生态循环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 传统的乡村景观风貌与自然景观亦渐消失殆尽, 对于今后村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极其不利。
然而, 随着我国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大中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承载能力过大的现象, 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其中生态经济建设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几年来, 我国的农村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比较活跃的发展阶段, 农村城镇化不仅成为缓解我国大中城市发展过程中压力过大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新方向。因此, 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经济建设成为关系到我国健康发展的进程乃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内察”后的方向确立
上述种种问题的产生渊源, 实际上都来自于现代各种极具渗透的“外部力量”, 这一“外部力量”从逻辑关联的层面来看, 它不是与乡村空间内蕴着的各种“自然”逻辑加以交织融合, 而是“试图替代”, 对其主体的积极性漠视。将自己当作成“无所不能”的使作者, 是带来一种脱离村庄、村民的真实需求的“成见”或“偏见”态度来行动, 大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和花架子, 热衷于“盲目性”变新、变样, 不顾实际, 不求特色。针对我国当前村庄规划建设误区的存在, 从认识论及实效性层面来看, 主要是一种针对城市规划主体的认知及其实践的有效性而展开的先验批判经验, 将其得来的经验不加区分地用于村庄中来, 认为建立在此经验基础上才具有“合法性”。这种“看似当然、其实不然”的经验主义, 从而导致对其村庄研究的“背景”缺乏“交代”。村庄是村民的村庄, 而村民是分布在千差万别的各个区域内的深受地方文化浸染的具有地域化特征的具体的个体。为及时纠正偏向、偏见, 走出误区, 需对村庄与村民求得更加贴切的剖析, 由此开展的村庄规划建设, 方能深度体现村庄、村民的需求。
3“人文转向”的村民需求重构及建议
“人文转向”是在村庄建设与发展中, 要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 体现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 着眼于人性, 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为此在村庄人居环境营建中应该营造服务于大众也利于大众使用与需求的空间来强化和满足人们在这些空间中得以尊重与关怀。
村民休闲生活主要是在农闲时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和健身活动, 如北方地区农村村民经常进行扭秧歌、唱大戏等活动, 南方地区村民喝茶、聊天等, 此外还有大众棋牌、麻将等活动。
3.1 生活场所的重塑
在武汉地区大多数村庄都没有广场和公园, 公共生活场所整治的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 如将打谷场、场院或闲置地等, 整治成村民活动的公共场所。村庄的室外公共性生活空间通常是村民闲暇时光聚集、休息、娱乐的场所, 条件好的村庄建立村民中心活动广场或者绿地公园;条件较差的村庄通常可利用本村的村委会或是道路交叉口的空闲地, 成为村民聚集交谈、休息、娱乐的活动地方。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丁店村将废弃农舍改造为休闲功能区。此空间, 在农闲期间“一张方桌、一副麻将、一杯热茶”, 村民十分热衷于此, 其乐融融 (图5) 。
3.2 习惯性场所的吸取
几乎在每个村庄都能发现村民常常聚集的一个相对较为固定的场所, 尽管此空间质量可能不高, 如古树下、水塘边。因此, 村庄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尽量继承和拓展这些空间, 延续已有的场所精神。在黄陂区李集街六家砦村, 生活洗涤塘是一个较好的传统延续, 在规划中针对村民使用村庄右部水塘洗涤的习惯, 对此空间进行了拓展改造。建成后, 村民对此空间延续的建设模式, 认可度普通较好, 时常村民还会定期对此进行一定的维护 (图6) 。
参考文献
[1]宫本宪一.环境与开发[M].林志明, 译.日本:岩波书店, 1992.
[2]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3]郑弘一.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曾菊新.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火灾调查研究及分析 篇10
日常生活中起火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用火不慎--人们麻痹大意, 用火违反安全制度, 或不良生活习惯等都会造成火灾。它包括使用炉灶不当, 用蜡烛等明火照明, 生火取暖, 用蚊香熏蚊不慎, 违章动用电气焊明火修理等。这是因为人们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不知道这小的火种会有大的危险, 或即使知其危险, 但心存侥幸。
1.2电气火灾--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过程中, 违反电气安全规定或者线路老化、短路、乱拉电线等会造成电气火灾。
1.3吸烟玩火--乱扔烟头、火柴梗, 卧床吸烟, 将烟灰缸内的未熄灭烟头倒进纸蒌、垃圾筒等行为容易引起火灾;儿童、老年痴呆者或智障者玩火柴、打火机, 乱放鞭炮等也可能引发火灾。
1.4人为放火--刑事放火、私仇报复放火、骗保索赔放火、精神病放火等。这种有目的的故意行为, 对公众聚集场所危害很大, 易造成重大伤亡和惨重损失。
1.5自然起火--雷击、地震、静电、自燃等引起的火灾, 虽然超出了人的控制能力, 但也应采取积极措施, 尽量减少和避免这种火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如安装避雷针或者采取防静电措施、按规定贮存物品、采取通风散热和温湿度监控等措施。
二、火灾的鉴定
近几年, 电气线路设备故障或违章使用引起的火灾居高不下, 严重危害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 在疑难火灾原因认定过程中, 怎样理解电气起火源和周围可燃物之间的关系,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与起火源之间的关系, 火灾原因认定和技术鉴定之间的关系, 是火调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应该着重掌握的事情, 也是查清事实, 处理责任事故的关键。
1放火火灾鉴定
1.1放火火灾物证:烟尘;易燃液体盛放容器;地面物证, 如泥土、瓷砖、炭化物;尸体及其遗留物等。
1.2放火火灾物证提取:提取起火部位的地面残留物, 主要包括:泥土、水泥地面 (砸取) 、木地板、瓷砖地面 (砸取) 、地毯的残留边缘、残留炭化物、玻璃金属器皿等。提取起火点附近的门窗玻璃、墙壁以及其它物质表面附着烟尘 (用脱脂棉擦取上述物质表面的烟尘, 提取量要尽可能多些) 。起火点或房间内尸体表面衣服、皮肤、头发、鼻毛、气管、肺等表面附着烟尘。
2、汽车火灾鉴定
汽车火灾现场勘查和物证鉴定是我中心特有的技术服务项目。我中心承担了公安部重点攻关项目《汽车火灾现场勘查及物证鉴定技术的研究》, 综合性地开展对汽车火灾的研究工作。在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基础上, 翻译了美国、日本、韩国等有关资料, 同时在总体了解和掌握汽车构造和原理的前提下, 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了汽车电路、油路等自身故障和放火等外来火源方面的专项模拟试验和实际火灾模拟试验。先后购置并烧毁多辆轿车, 从中收集和总结大量第一手素材, 同时经常参与国内疑难汽车火灾现场调查工作,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汽车火灾调查经验, 归纳和总结出汽车火灾现场勘查技术、物证提取技术和物证鉴定技术等有别于一般火灾的规律和方法, 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解决了目前困扰很多消防火调人员经常遇见的有关汽车火灾的难题。
3、自燃化工爆炸火灾鉴定
3.1自燃火灾涉及的物质, 多是易氧化放热、吸水放热与分解放热等热不稳定性物质。不论在车间生产、仓库储存或运输过程中, 当周围环境条件具备时, 都会发生自燃着火。
3.2化工爆炸火灾主要也涉及热不稳定性问题:3.2.1生产条件控制方面, 如反应速率过快、升温失控、违反操作规程、投错物料等, 均有燃烧爆炸的可能性。3.2.2运输过程中违反规定, 受高温、撞击、摩擦、受酸性物质影响、受潮等, 会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三、火灾事故调查程序
1、管辖划分:
1.1、一般火灾事故的调查由火灾事故发生地的县 (市、区) 公安消防机构进行;
1.2、重大火灾事故的调查由火灾事故发生地的县 (市、区) 或市 (地) 公安消防机构进行;
1.3、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由火灾事故发生地的市 (地) 或省级公安消防机构进行调查;
1.4、跨行政区域的火灾事故调查, 由最先起火地的公安消防机构进行, 相关区域的公安消防机构予以协助。
1.5、上级公安消防机构必要时可以对下级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的火灾事故进行复查。
2、火灾事故调查程序:
2.1、火灾发生后, 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 进行火灾调查。
2.2、公安消防机构在查明火灾原因, 确定火灾事故责任后, 应出具《火灾原因认定书》和《火灾事故责任书》, 并于作出之日起7日内送达有关当事人。
2.3、当事人对火灾原因、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
可在收到法律文书之日起15日内向火灾事故发生地主管公安机关或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申请重新认定;对省级公安消防机构作出的火灾原因、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向省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
2.4、火灾事故发生地主管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在收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 应当在两个月内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2.5、重新认定的决定做出后, 应当制作《火灾原因重新认定书》和《火灾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书》, 分别送交申请人和原认定机构。火灾原因、火灾事故责任的重新认定决定为最终决定。
四、案例分析
汽车火灾原因鉴定问题。
1汽车放火案研究
汽车放火案, 主要涉及车辆保险赔偿问题;其次是车主与放火嫌疑人之间引发的矛盾。这一类火灾全国逐年增多。汽车火灾一般多发生在深夜、中午及荒郊野外, 而且多数放火者以车厢内作为主要放火目标, 尤其骗保放火更为多见。因为车厢内可燃物较多, 其次是车头发动机部位, 汽车四个轮胎和油箱, 不论在什么部位放火, 燃烧后都会遗留下明显的不正常的燃烧痕迹特征。
2电气系统火灾
汽车上各种电气, 线路较多, 尤其自动化, 智能化的汽车更多, 由此而引起的火灾也较多。防止车辆发生电器线路火灾的几条措施:
2.1使用过电流保护装置与漏电显示, 及时检查线路故障;
2.2电缆外皮尽量采用耐热性、耐酸碱性、耐候性、耐磨性、及阻燃性好的特制塑料或其它材料;
2.3将电缆套上一层护套并固定位置, 以防止相互摩擦与碰撞;
2.4要注意电缆线电容量选择要正确适中;
2.5电缆要具有较好地防水性;
2.6要注意电缆线尤其PVC材质要远离高温排气管及温度较高的部件。
这些注事高项也正是我们查找电气故障的重点内容。
3排气系统火灾
车辆的高温排气管是汽车火灾中主要着火源, 占整个汽车火灾中很高比例, 造成的火灾很多, 但往往不被人们重视。
预防措施:
3.1将点火装置由机械按点式改为电子式;
3.2采用自动报警装置监测排气管过热温度, 或采用隔热板将排气管与周围可燃物分隔开来;
3.3采用不锈钢作排气管, 可解决因腐蚀、生锈形成排气管的漏孔;
3.4用电子控制的燃料喷射装置代替过去化油器, 这样可以较好地控制进入气缸中的燃料油量, 防止形成第二次燃烧;
3.5停车时避开地面堆放可燃物或干草等易燃物质;
3.6油箱加油时, 不可将汽油、柴油混合加入油箱中, 防止点不着火在排气管内造成第二次燃烧, 引燃排气管附近可燃物;
3.7在车辆检修时, 注意千万不要将油棉纱, 布类等可燃物弃忘在发动机附件上, 以免开车振动时油棉纱, 布类可燃物落在高温排气管上, 引起火灾事故。
以上防止措施, 也正是查找汽车由于排气系统及其相关的故障重点要素。
4燃料油系统火灾
由燃料油而引起的火灾案例也较多, 但汽车司机对此很了解也十分重视, 同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尽管如此, 由此而引起的火灾比例仍然很大。
汽车上有许多易燃物, 如:汽油、蓄电池等, 这些易燃物在使用和维护作业中, 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火灾。所以, 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1忌漏油、漏气
油箱、汽油滤清器及气门室垫、排气管垫应无漏油、漏气现象。
4.2、忌线路短路
在单线制的汽车上, 如果输送电流的绝缘体导线搭铁或电器搭铁都会造成短路, 严重时会引起火灾。所以一旦发现电流表指示大电流放电, 闻到胶皮臭味或见到仪表盘内和发动机罩盖缝隙处冒白烟时, 应立即切断全车总电源, 及时查找原因, 排除故障。
4.3忌就车进行点/气焊作业。
五、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
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方针。
5.1各单位消防工作应指定专门领导负责, 制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的防火工作计划。组建基本消防队伍, 绘制消防器材平面布置图。
5.2消防器材管理要由保卫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 并进行登记造册, 建立台帐。
5.3明确防火责任区, 将防火工作切实落实到车间、班组、作到防火安全人人有责, 处处有人管。
5.4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杜绝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若发现隐患, 应及时整改, 并在安全台帐上作记录。
六、基本灭火原理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 当其中一个条件被去掉时, 就不能发生燃烧。由此归纳出四种基本的灭火原理。
6.1冷却灭火
冷却灭火主要是喷水或使用其他有冷却作用的灭火剂。由于可燃物质着火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灭火时, 将具有冷却降温和吸热作用的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体上, 以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当其温度降到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以下时, 火就熄灭了。也可将水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质上, 使其温度降低, 防止将火源附近的可燃物质烤着起火。冷却灭火方法是灭火的常用方法, 主要用水来冷却降温。一般物质如木材、纸张、棉花、布匹、家具、麦草等起火, 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
6.2窒息灭火
窒息灭火就是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不让火接触到空气, 让氧气与燃烧物隔绝使火熄灭。根据着火时需要大量空气这个条件, 灭火时采用捂盖的方式, 使空气不能进入燃烧区或进入很少。常用方法:6.2.1向燃烧区充入大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助燃的惰性气体, 减少空气量。6.2.2封堵建筑物的门窗, 燃烧区的氧一旦被耗尽, 又不能补充新鲜空气, 火就会自行熄灭。6.2.3用石棉毯、湿棉被、湿麻袋、砂土、泡沫等不燃烧或难燃烧的物品覆盖在燃烧物体上, 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6.3隔离灭火
隔离灭火就是将燃烧物与附近有可能被引燃的可燃物分隔开, 燃烧就会因缺少可燃物而熄灭。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6.3.1灭火时迅速将着火部位周围的可燃物移到安全地方。6.3.2将着火物移到没有可燃物质的地方。6.3.3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 减少和中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6.3.4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 形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6.4抑制灭火
抑制灭火是将化学灭火药剂喷入到燃烧区, 使之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 而使燃烧反应停止。一般用于扑救计算机等精密仪器设备、家用电器、档案资料和各种可燃气体火灾。但灭火后要采取降温措施, 防止发生复燃。以上四种灭火方法, 既可单独采用, 也可综合使用。
参考文献
[1]GBJ16-87, 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GB50261-9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编.防火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GB50045-95.现代汽车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5]GB20461-96.现代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与施工
高职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篇11
关键词:问卷;高职学生;学习状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28-03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功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高职学生正在处于增长知识阶段,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是高职学生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为了研究高职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同学们找到快速学习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我们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调查目的
1.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现象。
受到学生生源的影响,我们的学生有的想学习,但不会学习;有的根本不爱学习。针对那些想学习而不会学习的学生,根据他们在学习当中存在的困难,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此次调查的重点。
2.高职学生教学组织有一定的困难。
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而且大部分高职学校是由中专升为高职的,在专业、课程等的设置上要么沿袭中专,要么照抄本科,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所以还需进一步研究;加之部分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选择专业盲目性大,对所学专业课程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普遍感到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教学管理和组织难度很大。
3.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精神萎靡,占用学习时间上网现象经常出现。打架斗殴,夜不归宿也常有发生。到了晚上,有的教室空无一人,图书馆内也是寥寥无几。学生去了哪里,为什么不愿意在教室里学习,这些是此次立项研究的一个间接原因。
4.高职学生就业不平衡,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褒贬不一。
高职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降低,人们开始怀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质量。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在部分地区出现一种尴尬现象,部分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理论水平不及本科生,职业技能与中专学生无异,而在同等情况下,宁愿选择中专学生,减少工资成本。许多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理论水平不高,而后天学习能力低下,动手能力也不高,因而高职学生的就业面临很尴尬的局面。
二、调查方法和步骤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有效问卷400份。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 态度)、自学能力、学习目标、学习生活、教师的教法和教育教学中的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沟通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调查问卷附后)
1.受访学生性别:
统计表明,学习自动化相关专业,女生占29.2%男生占70.8%,女生相对男生较少。符合工科专业男生多的特点。
2.受访者对学习的感受是?
数据显示,对学习的感受一般占46.8%,非常有兴趣的占8.4%,对学习比较有兴趣的占34.4%, 10.4%对学习没有兴趣。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学生们缺乏学习目的,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理解。
3.受访者的学习的态度。
调查表明,主动学习的占35.7%,被动学习的占42.8%,不想学的占13.6%,学不学无所谓的占7.8%。这说明,被动学习的占将近一半,说明学生有学习的主观意愿,但是缺乏自控能力。
4.你如何记课堂笔记的?
调查表明,照抄老师的占19.5%,按照自己理解的占33.1%,记重要的知识点占40.9%,课后再借同学抄的占6.5%。这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能够正确分析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学生有选择的记课堂笔记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拥有明显的学习态度的一种表现。照抄的同学约占五分之一,说明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只是照抄,少数学生不记笔记,課后再补,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自我意识较差,学习目的、态度都不明确,不懂得学习的方法。
5.受访者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
调查表明,积极参与的占51.3%,被动参与的占31.8%,基本不参与的占15.0%,不参与的占1.9%。这说明,课堂上能够积极和教师互动的学生超过了一半,说明高职的学生还是主动学习的较多,被动参与的接近三分之一说明学生不管如何都是愿意在上课学习的,不参与的微乎其微,说明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愿意在课堂上学习接触新知识的。
6.你预习的情况是怎样的?
调查表明,老师布置预习的占14.9%,偶尔预习的占42.9%,自觉的预习的占11.0%,不预习的占31.2%。这说明高职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不预习的大约占三分之一,这部分学生是被动的,目的不明确的,三分之二的学生还是知道预习的,总体来讲学生还是有意识的进行课前的学习的。
7.你是怎样预习的?
调查表明,阅读教材的占52.6%,解决课后问题的占14.9% ,找出重点、难点的占,查阅资料的占13.0%。采取阅读教材的方法来预习的学生超过一半,这一方面表明学生除了依赖课本以外,没有更好的预习方法,另一方面也提醒高职院校在课外开放实习实训场地的必要性。
8.对于自学的态度。
调查表明,偶尔自学的占22.7%,自学的占14.9%,跟老师学的占44.2%,无所谓的占18.2%。统计表明,再一次说明学生还是想学习但是找不到方法。
9.你是怎样做作业的?
调查表明,先看书后做的占29.8%,先做后看书的占23.4% ,抄答案的占9.1%,边做边看书的占37.7%。
统计表明,抄答案的不到十分之一,说明学生还是能自主完成作业的,也说明学生有自主完成作业的能力,同时说明学生还是想学习的。
10.你是如何复习的?
调查表明,把书看一遍的占29.2% ,按照老师的笔记的占35.1%,先复习再做题的占19.5% ,先做题后复习的占16.2%。
统计表明,复习这一块呢还是跟着老师复习的比较多,但是自己看书的也占将近三分之一,总是说明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还是有的,就是方法适当调整。
11.你每天学习和做作业的大致时间是?
调查表明,1小时以内的占57.1%,2小时的占22.7%,3小时的占7.8%,4小时以上的占12.3%。
统计表明,平时作业较少,建议教师增加作业量。
12.如果你有不懂的问题,你会?
调查表明,直接抄答案的占6.5%,问老师的占29.2% ,问家长的占2.6%,问同学的占50.6% ,自己解决的占11.0%。
统计表明,说明同学们还是愿意互相学习,互相合作,这里同时也说明了教师的作用,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是选择问老师,极少数问家长,这也表明,高职学生如今学的知识大部分家长已经解答不好了。
13.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你会怎样安排你的时间?
调查表明,继续做其他习题的占10.4%,复习、预习的占20.8%,看电视的占13.0% ,阅读课外书籍的占24.0%,玩手机的占13.0%,上网浏览网页、玩游戏的占18.2%,上网查资料学习的占5.8%。
统计表明,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在有选择的学习的,选择不学习的占不到五分之一,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是在不同的方法中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的。
14..你现在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可多选)
调查表明,自主学习的占30.5%,合作学习的占53.2%,探究学习的占21.4%,接受学习的占40.3%,基于问题学习的占24.7%,基于实践学习的占16.2%,基于网络学习的占16.9%,情境、体验式的占14.9%,过程、活动式的占5.8%,发现、探索式的占8.6%。
统计表明,合作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占大多数,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自己学习的方法,还是在寻求帮助,建议教师除了教知识以外,再加一些方法。
15.你觉得采用哪些学习方式能有效学习(可多选)
调查表明,自主学习的占30.5%,合作学习的占57.8%,探究学习的占33.8%,接受学习的占24.0%,基于问题学习的占25.3%,基于实践学习的占26.0%,基于网络学习的占22.7%,情境、体验式的占26.0%,过程、活动式的占21.4%,发现、探索式的占22.1% 。
统计表明,高职学生渴望的适合做,这也正表明高职学生将来的企业观,这是有力于学习的。
16.现在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可多选)
调查表明,老师讲解,学生听记的占77.9%,师生共同探讨的占39.0%,组织学生动手讨论交流的占23.4%,让学生上台讲的占9.0%,组织学生动手活动的占17.5%,让学生上网学习的占13.0%,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占23.4%,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占9.7%。
统计表明,讲授式在课堂上还是占大部分,对于高职学生,需要尽量的调整方法。
17.你觉得老师采用哪些教学方式能使你有效学习(可多选)
调查表明,老师讲解,学生听记的占39.6%,师生共同探讨的占44.2%,组织学生动手讨论交流的占45.5%,让学生上台讲的占14.9%,组织学生动手活动的占33.8%,让学生上网学习的占23.4%,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占24.0%,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占13.0%。
统计表明,高职学生渴望师生共同探讨以及组织学生动手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来学习,这也是我们将来教学的发展方向,所谓教学就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发展。
18、你对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有什么建议:
此项调查基本为空。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生的学习这方面有这样几个为题可以探讨。
1.学生学习的基础。
我院學生总体状况比较特殊,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讲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主招生的学生,第二部分是单考单招的学生,第三部分是统招的学生,这三部分的学生各有特点,各有特色,还可以江我们的学生分成北京的和外地的两部分,总之,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甚至于有些学生的养成教育还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所改变不了的,只能从现在开始,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2.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意愿。
我院学生虽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对于他们来讲还是发自内心的想把学习成绩提高,虽然在学习上比较迷茫,但是还是知道作为学生是应该学习的,高职学生还是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预习的角度看大部分的学生还是知道预习的,总体来讲学生还是有意识的进行课前的学习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找资料学习,课上的表现,总总迹象都可以说明高职学生还是在努力寻求自己的学习的方法的。
3.学生上课的状况。
做这个调查之前很是担心,但是做完后,发现高职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主动学习的几乎占一半,被动学习的占超过三分之一,不学习的较少,让我感到很高兴,高职的学生还是很渴望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知识的,他们希望学习,或许他们可能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这样但是他们的内心还是有种渴望的。
4.学生学习的方法。
高职学生在学习上,大部分的同学是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自我学习的思想与能力,在这里建议同学猛能够将时间合理的分配,课上、课下、同学、老师分配合理,这样更有助于提升自我的成绩,同时总结出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我想说,学习方法既是固定的又是灵活的,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需要自己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高职院校的学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路坎坷不平,但还要坚持的走下去。
附:
关于高职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感谢你在百忙中抽时间做这份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是调查你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方便老师以后有针对的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我们的调查问卷仅作为内部资料,绝不对外公布。希望你能配合,谢谢。
请你先填一下基本情况,然后仔细阅读每一条,并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在符合你的情况的条目字母前划一个√。
学校:_____ _ __ 年级:____ ____ 专业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你现在对学习的感受是
A.非常有兴趣 B.比较有兴趣 C.一般 D.没有兴趣
3.你现在对学习的态度是
A.主动学 B.被动学 C.不想学 D.学不学无所谓
4.你如何记课堂笔记的?
A.照抄老师 B.按照自己理解 C.记重要的知识点 D.课后再借同学抄
5.你上课的学习状况是
A.积极参与 B.被动参与 C.基本不参与 D.不参与
6.你预习的情况是怎样的?
A.老师布置预习 B.偶尔预习 C.自觉的预习 D.不预习
7.你是怎样预习的?
A.阅读教材 B.解决课后问题 C.找出重点、难点 D.查阅资料
8.你喜欢自学还是跟着老师学?
A.偶尔自学 B.自学 C.跟老师学 D.无所谓
9.你是怎样做作业的?
A.先看书后做 B.先做后看书 C.抄答案 D.边做边看书
10.你是如何复习的?
A.把书看一遍 B.按照老师的笔记 C.先复习再做题 D.先做题后复习
11.你每天学习和做作业的大致时间是
A .1小时以内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以上
12.如果你有不懂的問题,你会?
A.直接抄答案 B.问老师 C.问家长 D.问同学 E.自己解决
13.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你会怎样安排你的时间?
A.继续做其他习题 B.复习、预习 C.看电视 D.阅读课外书籍
E.玩手机 F.上网浏览网页、玩游戏 G.上网查资料学习
14..你现在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可多选)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接受学习 E.基于问题学习 F.基于实践学习 G.基于网络学习 H.情境、体验式 I.过程、活动式 J.发现、探索式 K
15.你觉得采用哪些学习方式能有效学习(可多选)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接受学习 E.基于问题学习 F.基于实践学习 G.基于网络学习 H.情境、体验式 I.过程、活动式 J.发现、探索式 K??
16.现在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可多选)
A.老师讲解,学生听记 B.师生共同探讨 C.组织学生动手讨论交流 D.让学生上台讲讲 E.组织学生动手活动 F.让学生上网学习 G.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 H.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K
17.你觉得老师采用哪些教学方式能使你有效学习(可多选)
A.老师讲解,学生听记 B.师生共同探讨 C.组织学生动手讨论交流 D.让学生上台讲讲 E.组织学生动手活动 F.让学生上网学习 G.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 H.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K
18、你对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有什么建议:
调查研究 篇12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习策略是帮助学习者更有效、更开心、更有目的性地学习语言的行为。
Oxford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而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社交策略是学生通过与他人互动学习语言。语言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因而语言学习活动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学习者之外的其他人。所以, 社交策略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社交策略共分三小类:提问、与他人合作和产生共鸣。
提问可帮助语言学习者更清楚地了解他人的话语含义, 一共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要求说话者重复、解释或放慢速度等行为得到解释和确认;二是要求他人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二类社交策略是通过与他人合作来提高语言能力。学生主要通过和同学或者教师合作来运用这类策略。
产生共鸣指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从而更好的理解对方。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国外的文化和关注对方的思想和情绪来达到产生共鸣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在2014年5月对国内某大学40名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受试对象均为女性, 其中大部分都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测试。
研究工具共有两种, 一是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二是关于受试对象英语学习和语言学习策略运用的访问。
问卷发出后共收回有效问卷40份, 并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讨论
如表1所示, 社交策略运用频率的平均值为3.333 (处于2.4到3.5之间) , 这说明本研究的受试者使用社交策略的总体频率不高, 在英语学习中只是偶尔会运用社交策略。
如表2所示, 社交策略中所包含的6项策略中, 策略1和策略6的运用频率较高 (处于3.5到4.4之间) , 说明受试者经常采用这两项策略。而剩下的4项策略均值全处于2.4到3.5之间, 运用频率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通过结合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 对影响英语专业研究生社交策略运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首先, 根据采访本研究发现, 受试对象普遍反应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无法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学校里的外教和留学生少, 学校也很少举办对外交流活动, 造成了他们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不足, 难以经常有机会运用社交策略。对此问题,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为英语专业研究生创造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而学生自己也可以在生活中或网络上主动寻找机会运用社交策略, 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其次, 调查还发现受试对象的表层学习动机不足造成了社交策略运用少的情况。通过访谈, 我们发现英语专业研究生大都对英语感兴趣。但由于研究生期间他们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术研究, 所以他们的表层学习动机相比本科时下降。因此, 他们有时会因表层学习动机不足而放弃运用社交策略学习的机会。但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必须意识到, 社会现在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所以他们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 还应该多花时间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四、结语
综述所述, 英语专业研究生运用社交策略的频率并不高, 英语学习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一方面, 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同时, 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 英语专业研究生要认清自己的学习任务, 强化自己的表层学习动机, 通过更多的运用社交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 House, 1990.
[2]陈志宏, 王雪梅.基于需求分析探索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J].外语世界, 200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