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自序

2024-11-20

《致青年教师》自序(精选4篇)

《致青年教师》自序 篇1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 感受最深的是:教师本身就是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教育。只要教师在, 教育就时刻存在。

敬畏职业, 有益学生一生成长。吴非老师认为, 教师是一种危险的职业, 因为教师“工作中的任何不慎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认真地对待这门职业, 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用自己内心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吴非老师的学生认为, 是高中的人文教育让她理智地看待社会。而教师对学生的恶意折磨是违背教育规律、有失师德的行为, 会荼毒学生心灵。有敬畏感的教师必会兢兢业业地工作, 慎重地做出某一个教育决定, 为学生在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做有益的事。

尊重学生,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十多年前的学生感慨吴非老师“不以成绩评论学生”。对此, 吴非老师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有了这种认识, 才会尊重学生。如在“怎样和学生谈话”一节中, 令人叫绝的是这样的谈话:“我叫王栋生 (吴非老师原名) , 你叫什么?”在问学生姓名之前, 先向学生介绍自己, 我想, 这也是极少教师能做到的。试想, 一个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在第一次面对新生时, 这样谈话给学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平等!其实, 尊重学生的教师必会自觉地“改造教育语言”, 在交谈中必会自觉地蹲下身子, “表现对学生的尊重”, 所以才有对需要教育的学生做出“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样的邀请。在教学方面, 吴非老师认为, “随意地干预学生写作, 随意地讲评学生作文, 有可能对学生心灵和他的写作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他建议教师评讲作文时应先问学生:“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他认为, 尊重学生也是暗示学生重视自己的权利;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诸如此类的细节, 会给学生以做人的尊严, 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尊重他人。

遵守常规, 让学生学会规范。吴非老师认为, 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要尊重常识, 遵守常识。在师道尊严日渐式微的今天, 吴非老师仍要提醒人们遵守教育伦理。教师拖堂, 会影响学生下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教师的课间纠缠不休, 会影响教师下一堂的上课;迟到的学生随手把雨衣交给教师, 是极端自私的表现……他“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 事实上是在规矩上以身示范, 因为尊重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 不能对学生的不端行为熟视无睹。遵守常规, 是教师的“身教”。教师是要正气凛然的, 是要让心灵麻木的学生向他们学习的。

常说“故事”, 激活学生的思想。吴非老师引导学生想校园当年的种树人, 让学生“所有的眼睛都在闪亮”;他会把山区来信的往事说给后来的学生听, 因为他认为教师的工作“是面对那一双双睁大了的眼睛”;他会在教学中插说孙叔骜埋两头蛇的故事, 因为他认为当时是“信手可得”的“教育机会”。教师有意识地随机说“故事”, 对学生是最自然的、最好的教育。这些教育素材,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做个有心人, 平时注意积累, 会发现校园里到处都有故事。常说故事的教师会被学生认为有“料”, 往往会启发学生思考人生, 也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教师, 就是应该时刻记住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 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发挥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中堂镇实验中学)

《致青年教师》自序 篇2

同时,书中所说的道理并非适用于解答教师们的疑惑,同样适合解决人生中许多矛盾的问题。不妨一读。

不必要求教师采取同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飞翔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徜徉在理性思考的乐园中的。我们没有权力要求所有的人和自己持一样的生活观。坚持自己的追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修养。

在一个教学群体中,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发展自己?我说并不难:能容忍不同的意见,特别是能容忍聪明人,容忍正直正派的人。

无视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

心胸狭隘的人,总会把同行贬得不值一文: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不行”;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有什么意思?”——他从来不肯说“很抱歉,我不懂”“我不会,你能告诉我吗”“不好意思,这本书我没看过”……

不想吃苦,不肯变革,“混”成习惯,也就希望大家“静止”,永远处在同一水平上。

高考折损了许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摧毁了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下降,学科的地位也会下降。

“告诉”不好,可是不告诉的话学生要花去大量的时间,那“告诉”一下也无妨。不要急,慢慢来。

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教育者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能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理论家已经够多的了,我们就不必去冒充了。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价值在于实践,教育工作也不是单纯地位了验证理论。同时,教育理论也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向前发展的。对教师而言,他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实践中创新。

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所做的许多事也许没有超过常识范围,但那些过程有你的愉快,那些感悟和发现来自你的实践——那故事是你的!教师的很多工作不过是验证常识,然而那些故事是你的,你的作用,可能谁也代替不了。

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急。

看到有些青年教师因工作出色受表彰,有了“称号”,你感到自己“进步太慢”,因而自卑,焦急。我觉得你这样的情绪可能不适合做教师,更不适宜当班主任。很可能的,你自己还是个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青年,你站得不高,你教育别人的“本钱”严重不足。

为什么要这么急躁?你在追求什么?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

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很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课前紧张是正常的》

优秀的教师,了解青少年思维的共性,了解教学班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知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过程;他善于和学生对话,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找出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那些隐含在教学细节中的备课思路,体现了教师的思维、对话风格,如果照搬照套,很难成功。

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中小学教学中的简单重复导致一些教师的工作技术含量变小。我由此发现了基础教育某些僵死症的病因之一:教育应当是动态的过程,教育者却可以凭静态的知识储备去完成,教师也就会缺乏专业发展的追求。如是,教师的教学完全可能被其他形式取代。

作为教师,你要善于向学生问出有意思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探究的兴趣,他就有可能释放出潜能,以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去主动学习。

我的书包里放着全部可能用到的书和讲稿,还有《新华字典》,因为有不少字我不认识。教师是学习者。在学习上,教师首先要郑重其事,学生才有可能养成敬重学习的好习惯。

常看到青年教师只拿着一本教材往教室去上课,我就很奇怪,即使教学内容已经烂熟于心,这样的“派”恐怕对培养学生习惯没有好处吧。底子厚实固然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炫耀卖弄;万一有疏漏,学生有可能丧失对教师的信任;更糟糕的,是学生也有可能在治学方面少了一种庄重。

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

在一些名校,老教师把带讲稿上课当做是对教学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是很有道理的。相当多的教师也并不把自己的职业看得神圣,他们可以和学生谈最不入流的话题,不怕庸俗。

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是诗,应试教学是馒头,只有吃饱了馒头才能做诗。

你想让学生做什么,不一定要那么急切,时机未到,不如等待。

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好多年,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有种树人那样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

教师的语言要真诚,要能掏出心来,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虚情假意,既非善意的谎言,也不是对待学生应有的态度。面对学生,教师出言也要谨慎。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既会伤害了学生,也会把错误的语言方式传染给学生。

教师的谈话要有点境界。不要用庸俗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因为个别谈话对学生来说是最接近教师的机会,最能直接受到熏陶,如果教师用庸俗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作出判断,那是最危险的事。

家长、教师对他们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而他们由于能力的限制,长时期精神疲惫,实在跑不动了,于是他们干脆坐下,再也不想站起来了。

因为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太想知道事物的究竟,因为想要得到授业解惑,因而凭借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喜欢读的书。这些,都是你想要的东西,求仁得仁,何苦之有?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钱理群

一个能取得学生信任的教师,他在作文批阅过程中,是在与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对话。这种对话有时也是带有私密性的。……情郁心中,需要有个渠道宣泄,他会发现作文是比较好的方式。我认为教师要对得起这样的尊重。

有时候,我们很奇怪,学生的写作为什么放弃了精彩的生活,其实很可能是学生对能否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把握。

随意地干预学生写作,随意地讲评学生作文,有可能给学生心灵和他的写作造成负面影响。讲评作文时,需要读学生的做作文,这时,你能不能先问一句:“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

尊重常识,遵守常识,你在教学中就有可能“无师自通”。有位小学美术教师说过,上静物写生课,只要学生思维正常,坐在前排两侧和坐在正面的学生的作业不可能是一样的。因为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那个茶杯不一样,所以给作业打分时他会看一下班级座位表。小学美术教学法里有这一条吗?没有。是他自己想到的。有位中学物理教师说,他每次布置作业前,都要问学生其他学科的作业有多少,如果已经很多了,他就会适当减一些。师大的物理教学法课上讲过吗?没有。是他在教学中想到的。……这些全是常识,是一名思维正常的教师应当想到的。

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的憧憬,因为他的工作对象是人。

我们的社会,要想获得真正的精神快乐,你就必须作出相应的牺牲,你不可能什么都轻易得到。

及时地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愤怒,是一种教育。

直面困惑与诱惑——再致青年教师 篇3

我认为, 当下青年教师最大的困惑, 莫过于以前从教科书上获取的知识, 到了现实中就没用了———不是书本说错了, 是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特色”让他应接不暇, 无法辨识, 从而造成困惑。

还有另一种可能, 他在接受大学教育时, 已经在他的思维中存在两种教育模式: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现实的教育。他也曾对改变现实的教育状况抱过希望, 然而他缺乏面对困难的能力, 无法逃避恐惧。特别是在当下, 当“就业难”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时, 坚持个人见解、按教育常识办事, 真是一件难事。

刚开始教学的三五年, 极为重要。这个既要看大环境, 有时也要看小环境。青年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 往往就会接触鄙俗, 进入一个“非教育”的氛围, 从事形形色色的”反教育”, 如果青年教师的自制力不强, 很快就会被同化。人抗拒环境影响的能力不太一样。有些青年教师工作的激情只有那么三五年, 比较脆弱, 遇上挫折, 面临诱惑, 如果缺乏精神支撑, 他就有可能避难就易, 选择放弃。

曾有一位很优秀的学生, 在她高中时代, 教师就看好她, 以她的成绩考任何一所名校应该都没有问题。意外的是, 她主动选择了一所师范院校。她说, 她的最高理想是回母校教书。后来, 一切如她所愿。刚开始的那三年, 她克服了各种困难, 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做得很好。没想到有一天, 一件事情让她全面崩溃了。因为她批评了一名违纪学生, 学生家长不讲道理, 利用权势背景, 告到学校, 提出更换教师。而校方也没有明辨是非、坚持原则、维护教师应有的权益。这令她绝望:这可是母校啊!她并不知道, 在她当学生时, 除了所看到的那些纯洁神圣的爱以外, 教育界还有虚假丑陋的一面。因而, 在她成为教师后, 对社会的假、恶、丑就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她全身心爱着学生, 有理想, 有责任感, 然而, 却有人将她那颗赤热的心扔进冷漠和庸俗中。后来, 她离开了学校。我理解她的选择, 我憎恶那些践踏青年教师纯真梦想的权势。

曾经有青年教师对我说, 报到前, 我清楚地记得您告诉我们的———保持职业纯洁, 除了工作, 不要和家长有其他非正常来往。可是刚上班就遇上教师节, 一个家长请吃饭, 班主任、年级组长和校长全都出席了, 我不敢不去, 心里却很难过。听了他的话, 我无言以对。我知道, 以他的资历, 还不太可能有勇气像我这样, 不仅拒绝, 而且敢于批评。但我相信, 只要他敢于坚持原则, 只要三五年时间, 他就能说“我不想破例”, 并一直说到退休。

我想, 面临以上这些问题, 青年教师关键是要有职业的自信和自尊, 先把自己当人。有一年, 大家普遍认为新来的校长官气太足, 竟规定教师不经申请不得随便去他的办公室。一天, 我正在开教学研讨会, 他派办公室主任通知我“下午三点钟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我当即请主任转告:“我的办公室在一楼, 如果他有事找我的话, 请在四点钟我下课后来。”———没有人认为我有什么“架子”, 我只是觉得必须提醒校长学会尊重教师。校长来后, 我对他说:“这是学校, 不是官场, 对任何人都不可以那样吆三喝四。”同时告诉他:在学校里, 遇到人, 你要先向教师问好, 向每一位职工问好, 因为你是校长……这些话, 校长听着不一定舒服, 但我必须说出来, 因为我热爱学校, 校园内必须有平等和尊严, 我不愿学校变成庸俗社会的游乐场。很多人说:在当今体制下, 要做到这些很难, 很多教师仅仅因为遵守教育常规就遭诬告, 遭打击报复。一些原本优秀的教师在这种体制和风气下, 不得不选择放弃, 磨平棱角, 屈从于落后和平庸。然而, 我也在很多学校见到了勇于坚守的老师, 他们在学校不“掌权”, 他们也没有获得过什么称号, 但他们在老师和学生中有很高的声望, 学校离不开他们。

体制不佳, 环境不好, 教师的个人品质是不是就可以打点折扣?作为个人, 的确没有能力克服体制之弊,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必须尊重这种体制呢?是不是意味着个人就可以随波逐流而无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呢?我认为, 教师要对自己负责, 对得起自己职业选择, 对得起接受过的教育。

对照国家的教育方针, 现今学校很多教育行为是违法的, 而它的影响又将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被带到久远的将来,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忧。至少, 我们对现状要有自己的思考, 并能在适当的时机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 我在一些地方看到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关于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理想教育”之类的文件, 我也有些困惑。依我浅见, 如果相关部门能秉公行政, 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能依据法律法规保障教师权益, 依据教育规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我想, 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会安心工作, 甚至不劳你去“培养”。

以我的学养, 我还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我无意鼓励青年教师去重复我们那一代人付出的代价, 也不敢诱惑他们去碰运气。我们不能对青年教师有过高的要求, 我只能寄希望于社会和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以及风气的好转。2004年, 我应约把自己的教育随笔结集出版, 取名《不跪着教书》。没想到, 近10年来这本书加印了多次, 至今还有很多读者。我原以为这种书会”速朽”, 却没想到这么多年, 教育生态非但没有本质的转变, 应试教育哺育出的一代教师又已经稳稳地站在讲台上了。

同时, 我们又不能坐等体制和环境的变化。我也看到, 一些同行在比较好的环境和管理制度下, 仍然比较消极。特别令我难以理解的是, 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想所言, 和教师的职业追求相距甚远。我在一次会上批评现在的风气不好, 说到有些教师业务上没有追求, 却用大量的时间来陪校长打牌、打球、喝酒。会后, 有老师委婉地告诉我:”今天会场上至少有一小半人感到不自在, 因为你说到了他们的痛处。现在很多人就靠‘陪’, 现实的诱惑太多啦。”

我高兴的是, 在我的面前, 毕竟还站着更多有教育理想、有工作激情的青年教师, 他们并不因为环境恶劣就苟且, 面对困境就退缩。我认识的很多青年教师, 在经历了一番曲折后, 找到了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 在平凡的工作中, 他们仍然保持着教育的激情, 他们生活简单朴素, 唯一追求的是读书思考不怠。这些教师, 像一盏一盏亮着的灯, 照亮了自己, 也照亮着学生前行的路。在未来的岁月, 当曾经的学生也遇上各种各样的困惑和诱惑时, 他们回顾所受的教育, 会欣喜地发现, 那些少年时代和青春年代照亮过他的灯, 仍然亮着。

致青年教师 篇4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曾被这句名言鼓励过、激励过,可也一定受挫过。虽然我的教龄尚短,可也深深体会过。看了《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从中也让我重拾了一些信心。书中这样说到“教育本身是科学,既是科学,就不可能有绝对„„既是科学,它也将允许失败。”从事教育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人就允许有差异,是人就允许有不同。既然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为何还要用一条死规紧紧扣牢老师呢?同样如果把这句话用来鼓励医生“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那不是要大乱了,这天下没有人会离开,地球也没有地方让人待了,因为全是人了。所以当有教不好的学生时,人民是否可以客观一点,单纯的批评教师没把所有的孩子教好,这真的是对教师、对教育的苛求和误解。当然教师也不会拿这一点作为自己偷懒的辩解,我相信教师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为一个学生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这份浓浓的责任,使得我们时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努力工作,认真负责。

上一篇:客观健康下一篇:收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