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人才

2024-06-20

快递人才(精选5篇)

快递人才 篇1

摘要: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服务的便捷性和快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快递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外快递加入中国快递市场形成了快递业的激烈竞争。而竞争的一个重要成功因素不仅在于技术的应用, 更在于人才。快递人才的市场需求巨大, 但是在培养和社会认可方面跟不上市场的需要。针对快递人才匮乏现状, 提出解决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快递业,快递人才,职业技能,建议

一、物流快递人才的需求现况

(一) 物流人才奇缺, 各类人才需求参差不齐

从2003年以来, 物流业成为热门行业, 物流人才的需求在物流业迅速的发展过程中变得“迫切”起来。由于物流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 涉及社会的多个领域, 物流人才的需求在各岗位、各层次、各类企业中有一定差异, 但随着物流在中国的深入发展, 物流人才的缺口从量上来说是巨大的。据相关部门预测, 2010年中国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 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左右。

近几年, 随着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快速发展起来, 快递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对相关的物流快递人才需求也相应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支柱。

(二) 快递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才匮乏

1.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快递业的急速发展。

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是网络信息时代中两个发展密切相关、业务互为支撑的行业。据了解, 2008年中国个人网上购物销售额达到1320亿元, 约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其中, 仅“淘宝网”的日交易规模就达到300万笔, 其中75%的交易商品需要通过实物递送到客户手中。北京正望咨询发布《网上消费者购物满意度和投诉行为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 2009年中国网上购物持续高速发展, 有1.3亿消费者共计在网上购买了2 670亿元的商品, 比2008年实现了90.7%的增长。这些网购业务中90%的用户选择了邮政普通包裹或快递服务。随着电子商务推动快递业务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快递物流与百姓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 快递物流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了[1]。

2. 快递人才的匮乏。

目前快递业分为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 从国际快递来讲, 世界四大快递巨头已经先后进入了中国市场;国内快递业、尤其是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巨大推动下, 对快递人才的需求急速上升。在某些岗位上可以说“一将难求”。其中比较集中就业的是基层的快递派送员, 集收派快件于一体, 工作要求比较简单;中高级快递物流人才尚未获得相关人士的青睐。

二、快递人才需求分析

(一) 目前快递业务员的职业要求

2008年8月11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邮政局联合颁布了出台的《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快递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出了相应要求。快递业务员是使用快递专用其所长工具、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 按照快递属性要求, 从事快件收寄、分拣、封发、派送等工作的人员。本职业共设置有初级快递业务员 (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五级) 、中级快递业务员 (国家职业技能资格四级) 、高级快递业务员 (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三级) 、快递业务师 (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二级) 、高级快递业务师 (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一级) 五个等级。不同等级对从业人员的学历、相关工作从业经验有不同的要求。其中职业工作要求分为快件收派件和快件处理两部分。两部分的工作由于职业等级不同, 职业技能要求上也有差别。

以基础快递业务员的职业技能要求为例[2]: (1) 快件收派件要求在快件收寄、快件派送、客户服务三方面符合职业技能要求。例如, 收寄工作中, 能向客户说明寄递快件的服务范围、资费标准、时限、运输方式、保价和赔偿的相关规定, 后续处理和准备工作中, 能尽快完成与后续环节的交接。 (2) 快件处理则要求在快件接收、快件分拣、快件封发等方面符合职业操作的基本要求。例如, 针对到件快件, 能及时验视, 能按要求卸载快件, 能拆解进站总包, 并核对快件清单和实物是否一致。

而中级快递业务员则对是否能够开展国际快递业务加入了海关清关常识、快递合同知识和业务英语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级快递业务员又加入了保险、快递产品分析、路线设计规划与设计、客户类型分析、有关单证制作和管理、外汇知识、调度基本方法、应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和单据基础知识等。要成为快递业务师或者高级快递业务师则需要具备市场营销、成本管理、统计学、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根据《标准》, 各等级快递业务员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方面的要求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在理论知识比重中, 职业等级越高, 对于客户服务、快件处理、快件统计分析和处理、培训指导的知识要求就越高;职业等级越低, 对于快件收派的基础知识要求就越多。在职业技能比重中, 职业等级越高, 对于客户服务、统计分析和快件收派处理、培训指导的技能要求就越高;职业等级越低, 对于快件收寄和派送的技能要求就越多。由此可以得出, 快递人才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 不同职业等级的快递人才能够给快递业务提供的服务和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二) 快递人才匮乏的原因

1. 快递行业发展还不成熟。

快递行业兴起和快速发展, 不过短短几年。行业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不够完善和成熟, 相应的企业管理和操作流程不够规范, 监控和客户服务保障措施还不到位。使得许多人对于快递业务的及时性、可靠性、便利性等还存在着较大的疑虑。同时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先进, 对货物的监控保障有限, 网络布点上局限于一线、二线城市, 没有渗透到城镇和乡村。

2. 快递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低。

(1) 作业技术含量低, 从业人员众多且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快递行业在引入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使得依靠人工来完成快递业务成为快递业务实现的主要手段, 作业技术含量不高, 基层快递从业人员多为体力劳动者, 人数众多但是文化素质不高。有时在作业过程中与客户接触形象有待改善, 使得社会对快递从业人员的认可度不高。 (2) 行业发展迅速, 但收入差别大、人才普及度尚有待认同。在物流业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模式的推动下, 快递业呈现出每年递增超过20%的快速增长态势, 但在快递的不同类别、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之间的收入存在着一定差别。如有些民营快递公司人手少, 老板兼员工, 旺季月收入能突破五六千元;而一些较大规模的快递企业摊子大, 分工细, 基层快递业务员收入仅有一千多元。加上快递行业近年来价格竞争激烈, 导致行业内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3. 快递成本的影响。

成本是制约快递业走向大众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四大快递巨头纷纷落户中国, 抢占国内的快递市场, 而国内民营企业也风声鹤唳, 硝烟弥漫。快递成本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一直成为价格战的源头, 油价上升、人力资源成本上涨等因素, 使得许多快递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为此在人员成本上的付出也谨慎了许多, 老板兼快递派送员的例子在民营企业中并不少见, 使得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市场受阻[3]。

三、解决快递人才匮乏的有关建议、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 健全法律法规[4]。快递市场的不规范和无序竞争让许多快递人才对该行业望而却步, 也让大众对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偏见颇深。例如, 电子商务中的网购投诉中, 一个居高不下的缘由就是快递的服务问题。这种纠纷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由于快递人才的职业素养造成的, 更多地是由于快递市场的不规范, 例如, “货到先签收还是先验货”, 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消费者、快递公司、商家等各自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只有健全快递业的法律法规, 实质性地推动市场秩序的规范运作, 才能对快递企业的良性循环起到促进作用。建议组织各快递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院校专家对快递业缺乏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尽快提出解决方案, 更多地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 来推动快递业的快速发展。

2.加强对快递人员的培训。尽管国家对快递业务员出台了相关的国家标准, 但是这些考核标准和对应的职称岗位并没有在社会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报关员、报检员的考证培训比比皆是, 而对快递从业人员的培训仅局限于快递企业的自身培训, 使得原本成本压力就很大的快递企业又承担了一个重要的培训职能。假如这部分培训能够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相关学科中完成, 将对快递行业人才职业技能的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目前, 除了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国际快递专业方向外, 其他高职院校尚未对快递人才的培养有相关方案。也使得快递人才的培养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需要。

3.合理控制快递成本, 转向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工作重心。一味地压缩快递成本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最终会导致快递企业自身的危险处境。只有充分认识到快递活动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才能对快递业的良性循环建立起正确的发展途径。快递人才的培养也才不至于受到快递行业的残酷竞争而夭折。

4.发挥快递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联系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除了重视快递行业的学术研究外, 更应加强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为快递业的和谐发展在法律法规上、人才培养上、解决企业实际业务难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更快更好更多地制定相关有约束力的行业规范来配合中国快速发展中的快递业。

参考文献

[1]黄君发.电子商务:物流助推器[N].小康.财智, 2009-08.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邮政局联合颁布.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Z], 2008.

[3]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发展分析[EB/OL].中国快递网, 2009.

[4]黄海华.快递行业发展迅速, 法规滞后纠纷增多[N].解放日报, 2006-05-08.

快递人才 篇2

快递公司在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应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来确定,而不适用《邮政法》第47条的规定,“未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3倍;挂号信丢失、毁损的,按照所收取资费的3倍予以赔偿”,即快递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数额可能超过收取资费的3倍以上。

二、快递丢失损害赔偿的案由确定

货物运输合同纠纷。快递服务合同不是《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但双方的权利义务类似于运输合同,是寄件人与快递企业之间缔结的,以快递企业将寄件人所交付的物品快速给特定收件人为内容的合同。

三、关于保价条款的效力

大多数快递公司的合同文本上都有保价条款,即快递单上一般载明,寄件人在寄送快件时有权选择保价服务,未报价的快件毁损、灭失时,或者规定最高赔偿限额或者按照快递邮费的几倍赔偿。是否适用该保价条款,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议较大。

律师认为,应当区分下列五种情况:

第一,如果格式免责条款隶属于的合同为《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无效合同,此时,格式条款必定无效;

第二,若格式免责条款合乎《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无效免责的种类,理当无效;

第三,若格式免责条款指涉失权条款,即免除自己的主要义务或者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此时合同一开始丧失了根基,应当认定为无效;

第四,若格式免责条款涉及到的仅仅是上述以外的情形,但合同显失公平的,应当认定为可变更、可撤销;

第五,若不属于上述五种,应当为有效。

四、快递公司提示、说明义务的界定

合理的提示、说明义务应依据以下因素综合判断:第一,提请注意的方法。以“个别特别提醒”为原则,根据具体的交易环境,快递企业应向寄件人明示其条款或以其他方式提醒寄件人注意;第二,提请注意的时间。免责条款必须在快递服务合同签订之前或合同订立指示出示。第三,明晰明白的程度。“合理”的提示必须是以文字、符号、字体等引人注明的特别标识,在显著位置标出,从而使“寄件人”一眼就能注意到,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

五、如何确定赔偿数额

(一) 酌定赔偿:这个问题是保价条款被撤销或者被确认无效的情况下。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是法官通过对寄件人提交的证据的判断,在内心确认寄件人损失的大概数额,但由于寄件人往往提交的证据不够充分,从而做出一个折中裁定,即酌定赔偿。

(二)可预期损失:《合同法》第113条规定了可预见性规则,即“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遇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银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三)特殊物品的赔偿:特殊物品是指类似于人事档案、毕业证书、相册这样的物品,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其可能一文不值,但是对于它的所有者来确实意义非凡,很难通过客观标准来评估和衡量其价值。律师建议寄件人以侵权为起诉请求主张精神损害。

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篇3

1 快递行业定义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04年报告对快递业进行了定义:(1)快速收集、运输、递送文件、印刷品、包裹和其他物品,全过程跟踪这些物品并对其保持控制;(2)提供与上述过程相关的其他服务,如清关和物流服务。法国快递物流行业研究2008年报告将快递和包裹市场界定为,快递和邮政公司开展限重35Kg以内业务产生的包裹收入及业务量;除开非标准服务运作,它(通常国内)要求在收集后的24小时内完成投递服务;并且不包括文件、信使之类的公司。2007年,我国邮政业实行政企分开,新的国家邮政局重组完成,并履行对邮政业的管理职能,其中的一个监管重点就是快递。因此,国家邮政局颁布的《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YZ/T0128—2007)就成了我国目前快递行业定义的最正式文件,该标准明确指出“快递服务是快速收寄、运输、投递单独封装的、有名址的快件或其他不需储存的物品,按承诺时限递送到收件人或指定地点、并获得签收的寄递服务”。随后,交通运输部2008年7月公布并实施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也沿用了该定义,并明确规定“国家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快递市场的监督管理”。很显然,快递是文件、包裹和物品的快速递送服务,属于物流行业,并因其更高的时间效率和增值服务而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分支和高附加值业态。

在此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我国快递业虽属于邮政业务的范围,但作为一种市场竞争性行业和私人产品,它与政府专营、均一资费,并承担普遍服务义务而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邮政寄递业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业务内容、经营范围、服务对象、服务标准、传递渠道、定价机制、运行规则、监管体制、政策规制等各方面的差异。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邮政企业的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应当分业经营”等,也都能说明这一问题。

2 快递行业发展与人才素质提升

根据315消费电子投诉网(www.315ts.net)接到的快递行业投诉分析发现,2008年共接到快递行业有效投诉10 261宗,比增47.5%,投诉来源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其中广东省的投诉量连续3年位居全国首位。从投诉的主要问题来看,依次是服务态度、延误晚点、物件丢失、物件损坏、代收货款、投递不到位等,其中服务态度、延误晚点、物件丢失占到总投诉的80.53%,这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因此制约我国快递企业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发展。

同时,为规范快递市场经营管理,提升我国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我国快递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对快递行业、企业进行规范、引导。

国务院2005年第27号文件关于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规定要求对快递等邮政业务实行市场准入。2009年,国家邮政局还将制定《快递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建立快递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实行快递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以上近年来频繁出台的政策、文件始终将促进快递服务发展,提高快递服务质量,规范快递服务行为,维护用户权益等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这对快递企业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为快递行业人才培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 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目标分析

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各类职业教育、在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层次、多种途径来实现。本文主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培养目标及模式。

3.1 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事实上,为适应物流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并不断对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等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从文献资料的检索结果来看,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指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工程人才两方面,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设置则主要是按物流管理的职能领域进行分类设置的,如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然而,快递业虽属于物流业的一个分支,但其相对于上述以运输和仓储为主要内容的一般物流管理来说,在管理的内容、方式、理念及运营模式上又有很大的差别,专门针对快递行业进行专业(方向)设置的高校和相关研究很少。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物流管理(速递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是目前能了解到的开设快递类专业的少数高职院校之一,但从其课程设置来看也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快递这一特殊的行业背景,并且也摆脱不了邮电业出身的藩篱。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是不能满足快递业发展需要的。

当然,基于对快递人才的紧迫需求,业界也开始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06年7月,全国高职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快递方向)课程教学方案研讨会对国际快递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师资和毕业生去向等做了热烈讨论;2008年11月,在新邮政法出台、快递贯标工作有序进行,快递人员资格证即将向社会推出的形势下,国家邮政局在深圳召开了快递服务人才研讨会。通过讨论,包括国家邮政局、快递企业和高校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认为,可通过实施加快职业快递经理人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和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等途径来培养我国的快递人才。尽管如此,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角度来看,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可行的快递业人才培养方案。

3.2 高职院校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职业岗位(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时,目前快递企业从业人员中,从事快件收派和内部处理的人员占该行业一线从业人员80%以上。因此,《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标准》主要是针对这两类人员制订的,并在国家职业标准框架下设置“快件收派”和“快件处理”两个相对独立的职业模块,均设定了5个技能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业务师、高级业务师。

因此,为满足快递行业准入、持证上岗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快递业务员职业标准的“高级”等次要求,可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主要面向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和其他企业快递服务部门的一线岗位,培养具备快递揽收、派发,快递市场开发及维护,快递信息汇总分类及统计分析,快递跟踪、查询及清关处理,快递客户服务与管理等技能,并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快递行业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4 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思考

高职教育近些年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摇篮。教育部[2006]16号文指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则是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根本,也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立足点。袁定明(2008)提出了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如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以及校企互动、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等初、中、高三个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余祖光(2009)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方案中的时间、空间和组织要素的不同组合为依据,将实际中存在的众多模式归纳为学年分段、阶梯分段、半工半读、弹性安排、订单培养、教学工厂、厂内基地、行业主导和职教集团9种主要模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都在各自人才培养的专业、学科、体制、情境下大放异彩,但显然不具有普世价值。

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在全国高职院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甚至开始出现过剩的局面,而高职院校快递专业(方向)则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快递行业人才发展的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才培养的出路问题。快递业虽然属于物流行业,但是从运作内容、模式上看又是一个有别于一般物流管理的相对独立的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特别强,学生就业面相对比较窄。而与此同时,特别是在快递业发展早期,人才需求总量不高且就业区域分散,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快递专业(方向)人才数量与企业需求数量难以实现有效配置。即便是在快递业大发展的今天,从业人员需求总数大幅提升的前提下,也很难让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有足够的勇气开设面向大众需求的快递专业(方向),并保证较高的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为此,在目前难以通过有效途径来整合分散的快递业人才需求以保证人才出路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开展快递专业人才“订单培养”模式将是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既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用性,又能较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的出路问题。

“订单培养”模式是企业按其发展规模,预测人才需求量,提出培养规格或标准后和学校签订人才培养与用人协议,并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将考核合格的学生吸收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产学合作形式。自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训……”以来,“订单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得到大力推广,各类人才“订单班”纷纷涌现;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指出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10-2014年)指出,“积极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递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协作,以委托培养、订单式招生等灵活方式开展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的各类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大幅度提高快递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也强调,“利用长三角教育资源优势,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开设快递专业课程,以委托培养、订单式招生等方式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快递专业人才。”显然,通过“订单培养”模式来培养快递业人才已获得广泛共识,这又需要校企之间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2008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快递服务人才研讨会就达成了三个合作意向,一是在深圳技师学院开设“快递服务高职订单班”,二是在该院建立华南地区首个“快递行业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三是在该院建立“快递业务员鉴定站”。目前顺丰、圆通、DHL、韵达、宅急送等众多快递企业都与高职院校开展了订单培养协议,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邮政局也开展了类似的速递人员培养项目。

对于“订单培养”的具体操作模式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限于篇幅,本文不做探讨。但这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几对矛盾必须在此进一步强调并引起注意:第一,“订单培养、定向就业”使人才培养针对性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选择余地和发展能力,造成企业所需技能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二,“订单培养”追求的短期效应与人才培养周期性之间的矛盾;第三,“订单培养”中途“断单”与学校专业持续发展的矛盾;第四,“订单培养”的包销与毕业生“双向选择”政策之间的矛盾。“订单培养”模式是适应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需求而产生和推广的,如何正确处理和平衡三方之间的利益是“订单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5 结束语

快递行业作为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人才技能需求和培养目标上是有别于一般物流管理人才的。在我国快递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国快递企业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有义务、有能力紧贴快递市场人才需求特点,科学设置专业,合理设定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系统开发课程,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人才有效供给。而从快递行业自身的特点来看,“订单培养”模式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必要注意处理好几对矛盾,来保证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各自的利益诉求。

参考文献

[1]赵玉敏,张洪斌.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6(34):2-24.

[2]魏小琳.对“订单培养”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8(4):45-47.

[3]王育培.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热”的“冷”思考[J].职教论坛,2008(8下):27-30.

[4]王又军.构建多层次物流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3):72-73.

[5]袁定明.校企合作形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63-64.

快递人才 篇4

一、快递人才供需现状

1. 快递人才需求现状

截止到2012年全国邮政管理部门共核准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达到7500余家。无论是新的电商快递阵营还是民营快递企业都在一面紧锣密鼓的增加营业网点一面通过涨工资、提高福利等策略在实施一轮又一轮的快递业“抢人大战”。据统计显示, 2012年7月快递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已增长120%。2011年12月国家邮政局在《快递服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 到2015年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以上, 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00万。快递企业在招聘派件员、分拣员等一线员工时, 主要要求是健康勤劳, 能看懂汉字会讲普通话等要求, 在对于中转场经理、营业部经理等高素质的快递运作管理人才却出现“一将难求”的状况。

2. 国内快递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响应快递人才需求:

第一种形式是校企合作“订单式”。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与快递企业采取“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如2010年山东淄博职业学院与上海圆通速递有限公司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方法共同打造的“圆通速递学院”。2012年申通快递与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成都铁路运输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开设“申通干部培训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顺丰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开办的一个个“订单式”的“顺丰班”。这种模式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培养快递及邮政行业一线收派人员、分拣员、仓管人员、客服人员、销售人员。

第二种形式是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式”。教育主管部门目前还未开设快递专业的招生目录, 部分本科或专科院校响应快递行业人才需求, 在物流管理专业下开设快递物流方向, 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工程系的物流管理专业下设置快递方向, 海口经济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下设置速递物流方向。目前开展这种模式的院校比例较小, 还在探索期, 主要是培养企业基层和中层经营运作管理人员。

第三种形式是对邮政和快递行业在职人员的培训。这种形式主要是各省、市、自治区的邮政管理部门依托各地方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站 (中心) 。这种形式主要对企业在职人员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后考试通过后取得快递业务员证书, 这是取得国家邮政管理局在快递行业推行快递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形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快递物流方向人才培养目标

按企业职能层次可将岗位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 对应快递行业的岗位人员分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市场策划经营类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揽收、投递、客服、仓管和分拣等操作人员。

应用型本科院校快递物流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合快递及邮政行业的中层经营运作管理人员, 这些人才具有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 熟悉快递行业营运流程及工作规范、熟悉各种快递的中转场或枢杻的运作模式和管理, 具备快递及邮政企业市场开拓和内部运作管理能力, 具有国际视角的企业运作规划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也可进入各类轻工业产品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及流通企业从事物流工作。

目前、快递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成了制约快递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人才战略成了各企业抓住快递行业接下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机遇的重要战略, 企业可以通过人才战略优化管理团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从而带动快递行业机构升级。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描述。的它回答的是需要哪些课程才能完成培养目标设定。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与时俱进原则。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就业为导向符合行业发展, 当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教学模式和手段变化时, 快递物流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也应随调整, 做到与时俱进。

二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原则。快递物流方向的专业实践性很强, 实践性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应占有重要地位。应以“夯实基础、注重技能、突出应用”原则的建立课程体系, 既要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打好基础,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力, 通过实施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学分并重等方式来体现理论和实践并重原则。

三是“管工结合”原则。“管工结合”是指管理学相关课程与物流工程或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但不是要求管理类课程与工程类课程平分秋色, 而是有所倾斜, 如按7:3的比例分配。因为本科快递物流方向是培养企业中层运作管理人员, 需要学生既要懂得管理方案的制定, 也要懂得管理方案的落实和解决。

四是职业技能证书融入学位教育原则。国家邮政管理局在快递行业推行快递员职业资格证书, 并将企业拥有资格证书的人员比例作为考核快递企业的一个指标。职业技能证书内容融入学位教育原则是将快递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正常课程体系的完成和考核及格后, 给学生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这样的模式, 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可以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对于学生来说, 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快递行业。对于学校来说, 加深了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这是一举多赢的模式。

四、构建快递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

1. 基础阶段

在基础教育阶段, 分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两块。在专业基础模块方面, 主要是对物流行业及快递行业的历史发展、快递和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认知。电商企业是快递行业的主要客户之一, 快递是使电子商务得以实现的方式, 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紧密。对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的安全和电子商务法等有更深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2. 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阶段分两大模块三个部分。企业市场运作和企业运营管理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营能力的模块。第二模块是企业战略管理模块, 是本科快递物流方向的高层次模块, 属于拓展能力培养课程设置。

在企业市场运作主要是培养市场开发能力, 对业务和客户分析能力、以及营销策划、客户谈判及市场拓展、推广能力。企业内部运作管理能力主要是掌握快递行业营运流程及工作规范、各种快递的中转场或枢杻的运作模式和培养团队管理能力。因快递物流是物流的分支, 从学科上来讲属于物流学、管理学、信息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 故在开设课程时设置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物流专业课程。

快递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是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颁发的证书, 共设五个等级, 分别是初级、中级、高级快递业务员、快递业务师和高级快递业务师, 大学本科生经过审核可以直接报考高级快递业务员证书。表2和表3中划分中级快递员和高级快递员的依据是国家邮政局对快递业务员的职业培养要求。初级快递业务员主要培养目标对快递业有总体认知和能在快件收寄、派送及客户服务的操作流程。中级快递业务员是在初级的基础上增加国际快递业务的知识和技能, 高级快递业务员是在中级的基础上, 增加了快递市场开拓包括路线设计规划与优化, 客户分析、产品市场分析, 企业调度运作管理以及各类单据制作和管理。而更高两级的则需要具备成本管理、战略管理、统计分析、国际快递运作管理等多方面知识。

3. 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课程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对快递行业的真切认知、提高动手能力。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从认知性实训——体验式实训——综合性实训的过程, 也是从点到面的过程, 同时这个过程中也是快递员职业资格证书从中级到高级的过程。

五、落实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

1. 师资

师资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师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一方面聘请快递企业的资深管理人员授课;另一方面, 鼓励教师流动。专职教师应适当去企业做好挂职锻炼, 通过挂职或者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对快递行业的了解。也要通过做好快递行业内的研究项目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2. 教育教学资源

(1) 教材资源。

目前适合本科院校快递物流方向的教材不多, 符合国家教育部指导意见的教材用书较少。一方面应翻译外国的快递书籍和鼓励快递行业内专家和学者共同著书。另一方面, 在先有教材体系不足的情况下, 可建立以某一教材为主, 以快递行业的专著、科研论文、项目资料为辅的立体式教学教材体系, 从而规避单一教材不适合的问题。

(2) 教学软件和实验/实训基地资源

教学软件建设非一日之功可成, 在短时间内, 可以通过与快递企业软件和各类物流和电商仿真软件作为短时间内教学软件上的缺乏问题的过渡。再逐步的去建设适合的教学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在实验、实训基地资源上,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平台, 努力为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提供条件。

3. 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改进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而不是注入式的满堂灌方式。在教学理念上, 每一门课均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 应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而不是公式的推导。

参考文献

[1]林婕.为何快递人才“一将难求”[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0)

[2]邓汝春, 罗中.校企双主体的快递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现代商业, 2011 (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2011年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http://www.spb.gov.cn/folder108/folder2600/index.html

[4]网易财经.快递行业人才需求量大增月薪涨至5000元起.http://money.163.com/12/0716/22/86IMV1CF002540BQ.html

快递人才 篇5

十三五期间, 中国经济改革全面驶入快车道, 这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应定位于帮助大学生驶入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快速完成学生向员工角色的转换;校园环境向社会环境的适应;专业向职业的对接”。因此, 建设一个围绕第一课堂, 延伸、拓展第一课堂, 有效地将专业引向职业、在一课堂和社会需求之间搭建一座紧密相连的桥梁, 加快大学生人才成长的全新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基地是专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理论依据

教学方法通常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知识积累方面有着快速、高效、准确等特点, 但对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则作用不明显;实践教学则主要是通过较好地利用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认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要能将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相关能力培养上发挥显著的作用, 必须在实施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照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 个性化教育理论

个性化教育理论要求施教者打破统一僵化的教学模式, 重视因材施教, 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来设计教育内容、模式、方法和制度, 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充分发掘学生个体的聪明才智和个性才能, 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升其自身的整体素质, 从而培养出更多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二) “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这三方面的能力构成的统一体。其中, 创造性智力是“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可以产生新异的问题与想法的能力”, 分析性智力是“用于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判定思维成果质量的能力”, 实践性智力“帮助我们将创造性的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的能力”。该理念认为, 个体要获得成功, 则必须使“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及 “实践性智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最为有效。

三、快递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 建设目标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跃发展, 近几年我国物流市场尤其以淘宝、天猫、唯品会等为代表的B2C下的快递行业呈超高速发展趋势。由此可见未来物流业中的快递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 但快递行业作为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人才技能需求和培养目标上是有别于一般物流管理人才的, 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在快递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应重在依照快递市场人才需求特点, 充分考虑快递行业的各个实际环节和相关行业标准, 合理设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达到人才有效供给的目标。

(二) 建设思路

由于快递人才培养重在依照快递市场人才需求特点, 充分考虑快递行业的各个实际环节和相关行业标准, 因此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采取 “引企入校”模式, 在校园引入一家市场上实际运营中的快递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中的校企合作单位, 由该快递企业负责提供快递业务 (产品) ,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负责该快递企业在校园内的相关业务的具体运营。该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改变以往让学生实践概念的“游戏型”和“演示型”实训状态, 而是提供一种学生能够实际参与的真实市场环境, 让学生直接体验快递企业的经营过程。

(三) 建设内容

该实践教学基地既要体现快递企业固有的盈利性质, 又要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功能,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既应注重其市场运营的安全问题又应注重其作为教学的实用性。鉴于此, 可以将该实践教学基地按快递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功能区域划分, 并聘请校企合作的快递企业工作人员为实践校外指导老师, 针对涉及市场运营安全问题环节的区域实践时由该校外指导老师专业指导完成, 其他区域可以由校内实训指导老师指导完成。

综合大多数快递企业的主要业务, 大致包括:收件、单据填写、存放、派件、信息处理、代收款、异常处理等。因此, 该实践教学基地应分为接待收件实训区、快件滞留处理实训区、快件处理分拣实训区、快件派送实训区、快件业务异常处理实训区、信息处理中心实训区等6个功能模块。对应的快递人才培养实践课程如表2.1所示。

(四) 方案布局

配置清单

1.前台接待区:办公桌椅一套, 电脑一套, 两把客户椅;打印机一台。

2.收件处理区:电子秤一台;托盘2个;平板货架一组。

3.快件滞留区:智能货柜一组;托盘3个;平板货架一组;白板一块。

4.理货发货区:手推车一台;分拣阁架一组;平板货架一组;托盘三个;叉车一台;理货容器4个。

5.信息处理区:办公桌椅一套;电脑一套;包括快递业务全套流程的快递管理软件一套;条码打印机一台;配合快递管理软件使用的RF手持终端一个。

四、总结

本文对基于第二课堂的物流管理专业快递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提出了基地建设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相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每个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各异, 希望各位同行在建设本校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一概而论。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人才结构性短缺越发凸显, 第二课堂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发显得独立而不可替代。本文基于第二课堂, 探讨物流管理专业在培养快递人才方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问题, 从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方案布局、软硬件配置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为各高职兄弟院校在同专业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快递人才,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董振宁, 赵习频, 等.基于第二课堂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 (07) :305-307.

[2]李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12) :62-65.

上一篇:人工血管移植术下一篇:艺术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