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体育能力

2024-10-05

军事体育能力(精选12篇)

军事体育能力 篇1

摘要:为提升军事体育教员职业素养, 促进军事体育教员专业发展, 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定法对军事体育教员的职业能力展开研究, 探索出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由教学能力、身体素质、技能素质、知识理论、思想素质、创新能力6个一级维度构成, 共涵盖21个二级维度,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前言

军事体育教学与训练不仅是院校教育基础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手段。军事体育教员肩负着加强军事院校基础教育训练的重任。着眼于“能打仗, 打胜仗”的强军之要, 新形势下军事体育教员业务能力素质提升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 本文从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构角度进行研究, 希望能为我军军事体育教员的职业培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为我军官兵的军事体育素质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1 相关概念界定

“职业能力”即是指在一定工作领域内, 能有效区分优秀与一般工作绩效的个体心理特征, 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人特质与动机等变量。在本研究中“职业能力评价”是指在军事体育教员这一特定任务角色下一名军体教员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 该评价为军体教员提供了一个成功模板, 反映了在这一岗位上胜任的个体所应具备的行为, 知识和技能。个体采用该评价进行自我评价, 能够帮助自己分析在实际工作所要达到的层次、自我的优势、需要改进的方向、职业成长的目标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根据军体教学的实际情况, 本研究在设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时,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根据军事体育教学的职业特点, 对17名军事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 设计出了首轮专家咨询表。

3 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遵循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任何指标体系的建构均应构筑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每一项指标的选取与确立都有其特殊的属性和内涵, 因此要保证指标选取的完整性及相对独立性。本文首先明确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的定义, 然后根据其职业的特殊活动特点, 遵循能力及职业相适应的准则, 经过专家访谈和系统分析, 经过反复筛选, 最终确定为6个模块。

3.1.2 发展性原则

研究职业能力结构的意义在于促进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的提升, 为达到这一目的, 应淡化单一模式的终结性评价, 对军体教员职业能力的评价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充分调动军体教员主观能动性。

3.1.3“战训一致”原则

军事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是贴近实战展开教学, 一名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的建构应摒弃体能与军事相分开的错误认识, 军体教员具有职业能力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应将军事体育训练与军事技能训练紧密结合, 在实战化的基础上提升军体教学质量, 处理好备课、上课、考核、训练、辅导等基本环节的衔接。

3.2 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分层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 在最初选取职业能力评价指标时, 根据军事体育教员的职业特点及教学实际情况, 对17名军事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 最终将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评价划分为:教学能力评价、身体素质评价、技能素质评价、知识理论评价、思想素质评价、创新能力评价6个基本的维度:

3.2.1 教学能力评价

军事体育教员的教学职业能力涉及的范围广泛主要体现在课堂组织, 训练组织, 竞赛组织等方面, 评价的筛选既能突出军体教员的教学工作中心, 又要具备可量化, 易执行的特点, 本研究结合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的特点, 采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作为教学职业能力的评价评价。

3.2.2 身体素质评价

根据军事体育教员的职业特点,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军体教员的必要条件, 结合运动训练学相关理论, 着重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对身体素质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3.2.3 技能素质评价

军事体育教员在授课时的最大特点就是要亲力亲为, 做到对每个技术动作的示范讲解, 因此教学技术动作示范能力是一名优秀军体教员的必要能力, 同时还应具备扎实的专项素质能力, 能完成各种专项运动技术动作。在军事体育活动中常常会展开各种形式的运动竞赛, 这要求军体教员应具备各种运动比赛裁判执法能力。

3.2.4 知识理论评价

一名合格的优秀军体教员应用有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更能促进学员对运动技能的学习, 能有效减少不合理训练所带来的损伤, 优秀军体教员应具备运动学理论知识, 教育学理论知识, 军事学基础知识以及基础学科知识。

3.2.5 思想素质评价

军事体育教员不仅应具有专业的技能与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 还应该具有更坚定的思想素质与健全的人格, 由于教学对象特殊性, 一名优秀军体教员应有区别于地方体育教师的不同之处, 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 其次面对学员时应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端正态度, 同时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 从言行举止中使学员感受到教员所具备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 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员, 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2.6 创新能力评价

军事体育教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大量实践表明, 新的训练方法往往能调动学员训练的积极性, 减少训练运动损伤。因此应不断探索研究与军事体育教学相关的新技能, 新知识, 学习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应积极观察总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主动思考解决方法, 结合知识的不断更新, 为自身学术科研的发展提供动力。

3.3 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权重确定过程

由于涉及指标较多, 为显示诸多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要给予不同的加权系数, 即构建权重体系, 为确保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真实性、科学性、准确性, 本研究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定方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初设指标进行评估, 建构出军体教员职业能力两级指标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

(1) 运用模糊数学分析对类指标及次项指标进行重要性对比分析, 得出评价因素判断矩阵及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利用乘积平方根的方式计算出评价指标向量近似值:

同理:W’2=2.26, W’3=0.83, W’4=0.28, W’5=0.69, W’6=1.00.

经过归一化处理后, 计算出评估因素权重向量:

经查询平均随机一致性检测指标RI值, 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值, 若CR值低于0.1则认为评价指标权重判断矩阵成立。

λ1=5.97,

同理:λ2=5.97, λ3=5.86, λ4=6.55, λ5=6.08, λ6=6.27。

λmax==6.11

CI值为0.02, 当m值为6时, RI值为1.24, CR值为0.02, 符合矩阵成立的条件, 具有满意一致性。同理推导出各项二级指标权重。

(2) 根据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评价标准, 将一级与二级指标的评估划分为A, B, C, D, E五个级别, 即[A, B, C, D, E]=[95, 85, 75, 65, 55]。

综合上述步骤, 统计整理出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评价评价体系权重分配表, 权重赋值采用相对赋值的方式, 各二级指标加权和均为1, 如表1所示:

4 结论

本研究在根据军事体育教员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定法与德尔菲法, 将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划分为:教学能力评价、身体素质评价、技能素质评价、知识理论评价、思想素质评价、创新能力评价6一级指标, 21个二级指标。该评价体系可为军事体育教员职业能力的评价提供有效的指导:对于教员来讲, 该评价体系可以帮助规划职业生涯, 有利于教员个人职业成长;对于军事院校主管单位可用该评价体系测评军体教员的业务素质, 也可以作为选拔、任用、考核教员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袁俊.军队院校军体教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 2014, 33 (4) :101-104.

[2]李利等.军校教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J].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 2014, 37 (3) :103-107.

[3]李洪川等.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41 (12) :74-78.

[4]汤静.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 2012, 34 (1) :67-70.

[5]葛新, 王华倬.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结构模型构建与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 38 (9) :81-87.

[6]黄为根.实战化视域下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策略[J].军事体育学报, 2015, 34 (1) :40-43.

军事体育能力 篇2

摘要: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通过身体锻炼来促使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锻炼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锻炼的原则、方法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从而达到终身锻炼身体的目的。而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交换意见、协调各种活动以达到互相了解相互交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语言,这与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对事物的感受、对教材内容及其技术掌握程度分不开,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合理的语言艺术,提高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力,科学合理地完成好体育教育任务。

关键词:语言应用能力;体育教学;肢体语言

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能力

许多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沿用旧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突出,也就难于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体育教改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位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求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体育能力是指完成体育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体育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体育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体育能力包括:一般身体活动能力,独力进行锻炼的能力,审美能力,自我医务监督与评价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形成的,也就是说体育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途径,我们体育教师应将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把常规教学和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一、一般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般身体能力除包括身体的基础活动技能(走,跑,跳,投,攀蹬,爬越)外,还应包括对动作的判断,分析,理解,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只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改造和单纯的传授知识、技术,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反过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我们体育教师应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心理品质融汇到教学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的作用。

1. 利用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2.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过去教学中的“要我学,要我练”改变为“我要学,我要练”。使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从而养成自觉的、经常锻炼的习惯。

二、独立进行锻炼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上课完全依赖教师,课堂教学始终都是按照“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错,五提高”进行,学生至始至终都在按照教师的意愿行事,使学生离开教师就不知该怎样进行锻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并不等于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我们不应过多束缚学生,在把各种技术方法传授给学生后,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活动,并在练习活动中得到提高。

1.教师传授了一定的技术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按照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活动。比如,学生掌握了篮球投篮的各种方法之后,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对各种方法的理解进行练习,教师督促指导。

2. 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整理部分可让学生轮流带。

3. 课外活动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组织。

三、培养审美和自我监督与评价能力

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理,发扬善性,增进健康,从而促进人的各种素质的提高。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净化人的心灵和陶冶人的心性。

体育教学通过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塑造健美的形体,培养学生养成站、立、行、走等良好的身体姿态。通过竞技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通过各种不同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千姿百态的人体运动,使学生不仅会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使自身的各种动作正确而富有美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应注重知识性与健身性相结合,在理论课上既能让学生掌握运动文化知识,又能掌握运动原理和运动保健方法。也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在锻炼中进行自我监督与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锻炼中运用医务监督的习惯。

1. 通过学科类教学,让学生深刻的认识体育的意义及身体全面发展的作用。

2.生物、健康、卫生方面的知识。

3.运动营养、医疗保健知识。

4.运动原理,运动文化,科学锻炼的方法,原则,规则裁判知识。

5.自我医务监督与评价的方法等。

总之,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能力和技能是概括化和类化了的知识,知识是能力和技能的经验总结和基础,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能力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知识的吸收,消化和迁移,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扩展和运用。正因为这种关系,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体育能力,才会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良好行为、自觉支用医务监督自我保健的习惯。在教学中将知识、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的统一起来,冲破传统的框架,建立一种体力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乐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军事体育能力 篇4

1.1、军校学员意志品质培养的紧迫性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许多人从小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影响, 缺少艰难环境的锻炼,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之现在的学员多是独生子女, 社会的影响, 家庭的娇惯, 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惯, 意志薄弱, 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认识不充分, 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 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素质差, 处理问题不够冷静沉着, 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 丧失信心。如此下去, 不能不令人感到担忧的同时, 意识到加强意志品质培养的紧迫性。

1.2、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化军队的建设对军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 标准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学员在校就加强应变能力的适应性, 以及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锻炼, 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军事体育教学能锻炼学员的身体, 提高学员的体质, 磨练他们的意志, 而现代化军队的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坚强意志品质的军事人才。

1.3、如何培养学员的意志品质

一是让学员明确学习的目的、动机,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只有让学员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多的军事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 增强体质, 将来成为合格的军事人才, 才能激发学员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二是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员的意志品质。首先利用竞赛法。它能使学员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其次, 还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员的意志品质。学员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掌握和运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 培养机智, 灵敏和独立创造能力,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自觉遵守纪律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2、观察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 教员会常常发现有学员学得快, 学得好, 有的学员学得慢, 学得差。他们接受能力的快慢, 在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观察能力。这是因为有的学员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善于从观察中对比, 从对比中找到症结所在, 因而能够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员来说, 则是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在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自然不会有高效率, 高质量。这时教员就要抓住这两种学员的特点, 处处留心找机会启发学员的观察力在军事体育的课堂上, 教员在教完动作后, 可选出几名两种类型的学员一起来做, 让别的学员在一旁观察、比较、鉴别, 从而可取他人之长, 弥自身之短。这种对比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可大大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学员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首先加强重要性教育, 明确学员的锻炼目的, 在教学中教员要不厌其烦地教育学员, 提高他们对军事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让学员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和锻炼转化成学员自觉的行为。其次, 要密切师生感情, 确立教员的主体地位。军事体育教员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 多与学员交流做学员的知心朋友。当学员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的时候多关心他们, 鼓励他们, 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与此同时, 教员还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工作中为人师表, 处处表现出一位军事体育教员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让自己的饿言行举止于不经意间感染学员,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久而久之, 学员就会视教师如朋友, 教员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员行为的指南、准则, 教学思想就会被学员自觉地接受, 学员也就会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 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再次, 要实施目标管理, 提高学员的锻炼兴趣。当前, 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 各地随之实现了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在军事体育教学过程中, 军事体育教员应重视目标教育, 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 提高学员的锻炼兴趣。最后, 应重视信息反馈, 激发学员继续训练的热情。教学中, 教员应及时了解学员的训练情况, 对学员的训练态度、训练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员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总之, 作为军事体育教员, 应充分调动学员自我锻炼的积极性, 尽职尽责地为学员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 营造气氛, 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员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自我锻炼能力, 以实现军事素质教育中军事体育教学的目标。

军事体育教学中, 作为军事体育教员, 在培养学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同时, 培养意志品质、观察力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把技能培养和素质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提高军事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也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这也是目前军事体育教学的又一发展方向和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探求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能力培养与高考3+x研讨会.中国教育学刊[M].2003.01.[1]探求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能力培养与高考3+x研讨会.中国教育学刊[M].2003.01.

[2]王军, 杨伟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急需理论指导.中国教育资讯报[M].2003.12.[2]王军, 杨伟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急需理论指导.中国教育资讯报[M].2003.12.

军事体育能力 篇5

3.1 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认识能力

高等师范院校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应当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当前注重术科教学思想影响下,轻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的教育,使学生缺乏对体育正确认识,体育意识淡薄。社会体育需要较强的理论指导,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条件,在原有理论课基础上,向学生传授《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等一系列有关社会学知识,加大课外辅导力度,拓宽理论知识学习面。同时在术科教学中,也应把社会体育知识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全过程。根据大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应加强理论知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社会化功能,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懂得多种运动健身的基础理论。

3.2 强化素质教育,提高运动能力

社会体育内涵丰富,指导社会体育需要有较高的体育素质和文化素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素质教育辅导。高校人才集中,青年学生求知欲强,在利用现有条件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邀请社会各行各业体育专家讲学。使学生了解体育的社会动态,社会热点。在加强术科教学同时,强调体育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注重身体全面发展,避免单一训练的疲劳。加大辅修专业和运动训练力度。结合专业技术教学,延伸到社会体育与本专业有关的体育运动技术,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对体育锻炼的欲望。有目的地加强学生自我训练,自我锻炼,采取定期检测来督促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融人有关社会体育项目,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具备坚实的运动基础,走上社会才能独挡一面。

3.3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除去正常上课和训练时间,学生拥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据笔者对本院92级、93级、94级、95级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调查发现,学生业余时间大都花在看电影录相、打桌球、打电子游戏、看小说、下棋、打牌、跳舞和谈朋友上,只有少数人在利用时间学习。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对于健康娱乐的社会体育有着极强的兴趣,只是苦于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近年来,我院利用业余时间举办舞龙舞狮队、国际交谊舞培训班、学生花环队、体育乐队等等一系列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受到学生热烈欢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利用业余时间培养学生社会体育能力,振出一定的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社会体育热门项目,做为课外辅导任务,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社会体育。

3.4 与社会体育活动接轨

社会体育活动需要专门人才指导,体育师范生应关心社会体育的发展,把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指导结合起来,投入到社会体育热潮之中。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使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社会需要接轨,针对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趋势,应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社会体育活动。走“请进来”和“走出去”路子,把社会体育各项目优秀分子请进校园教授我们的学生,让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工作指导活动和竞赛。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4 结论和建议

高校体育师范生具有一定的专业运动能力,但缺乏面向社会体育的指导能力。从我院每届学生教育实习情况看,突出的问题是在理论指导,社会体育实践活动能力方面存在严重欠缺。体育师范生也渴望在学习期间接受社会体育知识教育。

4.1 国家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应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扩大社会体育内容在教学中的比例。

4.2 高校体育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增加社会体育知识体系。

4.3 体育教学课内课外应注重对学生社会体育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 群众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军事体育能力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育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091-02

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制定体育教学策略。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堂训练,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体育能力的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提升。

一、调动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训练体育能力

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因为高中学业的紧张,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情况以及学生体育训练的要求选择、运用甚至创造相应的身体练习方法进行独立的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调节运动负荷,让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训练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诱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体育训练的成功,感受体育训练的乐趣。教师要结合知识,技术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求,通过不同方式的讲解、示范以及提问组织不同形式的训练,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主动探求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独创性简介,引导学生彼此交流训练方法或者感受。

二、创造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提高体育能力

(一)采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体育训练项目。

高中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能的练习,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参与运动的行为,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爱好,对有体育专长的学生要努力训练学生的体育专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能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相结合的训练点,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族教学策略。如在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球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球类比赛场面,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球类知识的讲解。另外,教师一方面可以在室内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专项体育知识的训练,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训练重点进行室外训练。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

教师不但要进行全班性的体育训练,而且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自主训练。如在体操类项目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单个动作以及成套动作以后,针对动作要点、教学重点以及教学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讲授保护与帮助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训练。但是高中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动作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交流中相互纠正动作,并提高技能。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将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或者让学生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自由结组。其次,学生在体操自主训练期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相互纠正错误的动作。教师要按照教学要求组织安排内容、地点、时间、强度、次数和练习方法,按教材要求、教学要求和所能提供的条件,由学生自行组合协作方式,进行训练。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一)结合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高中体育常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创新学习环境,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高中体育游戏课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游戏的方式,并进一步确定游戏的方法。 教师要确保学生在高中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体育特点进行创新训练。教师还要善于设计疑问情景, 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进行 分析、交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加以鼓励,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在体育训练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训练。而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创新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质疑、解惑。如在人教版高中体育铅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42°而不是45°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不同的角度推铅球来确定最佳角度,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大胆质疑,在尝试中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放在体育训练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结合自己的体育能力確定训练方式以及训练重点。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1]邓万成;浅议高中体育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博览;011年10期.

[2]张宵磊;高中体育教学达标项目训练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3]张海菡;高中学生体育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9期.

军事体育能力 篇7

1 对体育能力的认知

1.1 什么是体育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或者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自我锻炼,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1.2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体育能力

学校体育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人们也对在设置体育课程方面进行了多次探讨并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因为每所学校对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学校使用的教材也大都会受到教学大纲的制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相关学习中。

1.3 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的时候呈现出的身体和心理相互统一的状态。将能力按照性质来区分,可以分成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两个类别,而体育能力就类属于人的特殊能力。体育能力是将一个人具有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的能力、在体育上存在的智慧、在体育上存在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培养,一般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更加了解,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将锻炼变成一种习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对体育进行理解,自己去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从一次次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式,提高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系统地科学教学来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几个运动项目的要点,从而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运动的习惯。学校对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所以学校在开设体育课堂时,应该采用更加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能积极地参与进去,还可以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也应该认真进行备课,并可以将体育器材带到教室中,给学生讲解该项运动的发展史、运动要点和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可以做出示范动作,从而发掘学生在体育上的潜力,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 实现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路径

2.1 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所谓的运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有一定的体育方面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参加多项运动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课堂上讲解体育知识是育人的方法,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是育人的手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对体育教学的方式不断完善,并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中找到几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2.2 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对学生体育上的教育大多学校都采用的是“注人式”,在体育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各种研究表明,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必须得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将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做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灵敏反应能力、学生身体各部位力量、学生的耐力以及学生的运动速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重复一个动作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相反,总是让学生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会使得学生感到无聊与枯燥,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对该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总是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也并不见得有效果,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危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2.3 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

多年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在进行改革,改革的真正意图就是不断寻求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对体育运动有较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培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明白理论知识有多么重要,并给学生讲解体育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健康、未来的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给学生讲述如何正确地进行相关的锻炼,在各项运动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各项运动正确的锻炼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项运动的技术和在运动中存在的技巧,并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 结语

人们在注重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着重于培养学生运动方面的能力。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能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就是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从而可以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熊景辉.终身体育视阈下长沙市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张旭生.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8):137-138.

军事体育能力 篇8

1 体育能力的概述

体育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其内涵及外延极为丰富, 它是人们的一种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现代心理学认为,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掌握知识又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 能力和知识相互促进。我们可以把体育能力理解为:一个人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 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对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操作行为的一种综合能力。体育能力主要有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身体运动基本素质能力、科学锻炼能力、人体审美和体育欣赏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裁判能力、一般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救助能力、体育适应能力、创新训练能力、自学能力、体育社会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是一个人体育综合才能的体现。

2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集中体现为对教师行为的规定与导向作用, 贯穿于教学设计过程。包括教授、辅导、练习的组织与布置等各环节。

2.1 主体性教学原则

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育规律, 倡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2 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面向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 要针对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个体差异, 实施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练中体验完成自己的目标, 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3 创新教学原则

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教法, 注重学生思维多面性、灵活性、变通性、科学性的培养。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中心, 教学中, 教师应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启发、引导、发散学生思维, 把过去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2.4 快乐教学原则

教师应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自身潜能, 提高教材加工能力, 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 使体育教学在快乐形式的教学情境中, 深入教学内容中, 完成教学目标。

2.5 教学多样化原则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教学是一种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获得预期效果的引导性的操作程序, 在这种程序的指导下, 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要求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在改善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结构的同时, 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实施方法

3.1 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提高体育锻炼能力

兴趣作为体育锻炼的内驱力, 与学生的体育需要密切相关, 体育需要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直接的体育需要强调的是体育锻炼本身的吸引力, 而间接的体育需要强调的则是体育锻炼的意义及效果。可见, 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需要, 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运用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 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学生对体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教育。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途径有许多。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增设选项课, 让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 在实践中提高锻炼兴趣以及开设具有休闲、时尚特点的体育课是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关键。另外, 让学生保持体育活动的经常性, 让他们参加到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去, 逐步稳定对某一活动的兴趣, 以致加强成为锻炼身体的日常活动。

3.2 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 掌握运动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 实践目标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诊断、调节和评价等作用。所以, 教学目标确定是否科学, 能否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 是教学成效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 围绕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和提问, 做到难度适宜, 面向全体学生, 使他们全面达标。

3.3 优化体育课程体系, 改变教学形式和方法, 激活体育课堂

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是非常重要, 体育教学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 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 了解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 掌握体育运动发展变化规律。在优化的课程体系中,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和中心, 教学中尽量将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 教师应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启发、引导、发散学生思维,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爱好、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 有选择和创新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进度。要做好高校体育改革的创新工作,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放在首位, 要把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追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掌握动作和锻炼方法的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锻炼和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

3.4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综合能力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中最重要的形式, 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提倡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启发式学习等, 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体验成功, 在成功中收获快乐, 在快乐中掌握技术。同时, 还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 有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课堂外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多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 成立体育俱乐部, 为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提供高水平锻炼的机会,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3.5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与运动氛围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生习氛围, 良好的教学与运动氛围对提高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时学生也会自觉的参与运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 学生主动的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同时, 以各体育单项为核心的学生锻炼小组出现, 学生之间相互效仿、相互讨论、相互传授、相互纠错、相互交流心得, 以此形成体育互学互帮的学生群, 促进学生各方面体育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4 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关键。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关键在于具有一支 (下转第290页) (上接第268页) 现代化、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4.1 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品德

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较高的思想觉悟, 是人民教师必备的条件。体育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处处以身作则。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以及坚定的志向与毅力。

4.2 体育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体育教师应有较好的文化修养, 精通教育理论专业知识, 懂得教育规律, 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理论等学科知识。

4.3 体育教师应具有专业运动技术知识

体育教师应一专多能, 应熟练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项教材的技术和技能。具有体育教学能力和运动训练能力。在教学中, 能根据教学任务和对象的不同, 运用精炼、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指导体育活动, 做到会讲解、会示范、会组织、会保护与帮助。体育教师还应精通一、两个项目的运动训练工作, 能够组织学校运动队训练, 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训练方法以及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方法。

4.4 体育教师应具有健美的体魄

健美的体魄包括健壮的体格和优美的姿态, 这是体育教师进行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体育教师健壮、健美的体格, 优美的姿态本身就是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鸥.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2]殷光.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学术论坛, 2011, 2.

[3]王勇.论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 2 (21) .

军事体育能力 篇9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误区

1.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 视度不够 。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 是造成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 就不会更新创造新的教学理念;不会划分教学资金购买品类齐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器具;不会聘请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 更不会研究新型的、丰富的教学方法。所以, 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的根源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 要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效果, 学校就必须从思想上改变传统观念, 重视体育教学。

2.过于偏重考试科目训练。现在, 毕节地区的中考体育占50分, 各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进步, 更注重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 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 不少学校出现了一种怪现象, 就是中招体育考试要考的项目体育老师就教, 不考的一律不教、不训练。致使很多学校中招体育考试成绩特别优秀, 但学生的运动技能极不全面, 体育素养 (有的学校连体操、传统武术等项目都没教) 也较为低下。

3.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自 主探究意识的培养 。除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公开课, 目前, 很多体育教师的常规课依然以传授技术为主, 基本上仍然采用“老师辛辛苦苦教, 学生认认真真学”的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在接受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不给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机会, 更没有想过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一学期下来, 教学目的是达到了, 但是体育教师教得苦累异常, 学生也学得索然无趣, 消极被动。

4.教学理念缺乏, 教学方式单一。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时, 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教学方式单一, 也是导致体育教学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 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 或者是完全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指示, 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机制和需求状况。教师滞留于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就得不到提高。

5.担忧安全事故 , 简化教学。 “学生的安全重于泰山”, 这是如今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极为重视的大事。有的学校要求体育教师特别小心有安全隐患的设施与运动项目, 如果出了安全事故, 就由体育教师负全责。于是, 很多体育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 凡是有安全隐患的运动都不教了, 于是, 体育器材室的山羊、跳箱因无人问津而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二、初中体育教学改进建议

1.学校及教师思 想理念上重 视体育教学。 学校对体育教学事业的不重视, 是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优的重要原因,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从思想上改变学校以往的传统观念, 重视体育教学, 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如何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教学? 首先, 划拨一部分的教学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 为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其次, 学校要聘请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 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再次, 学校要保证有足够的体育教学学时, 不能因为其他原因, 被别的课程占用。

2.纠正初中体育教学为考试 而训练的 思想。体育教学的 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而不仅是为了中招体育考试。因此, 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让学生全面地学习初中体育运动技能, 教学内容一定要涵盖田径、球类、传统体育 (武术) 、体操等各方面, 不能仅局限于中招体育考试的单一的“跑、跳、投”上。

3.贯彻新课程下的体 育教学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当然, 体育学科肯定不例外。体育教师要纠正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 学生模仿练习, 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 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等问题。在教学中, 给学生一些权利, 让他们自主选择;给学生机会, 让他们自主体验, 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参加体育锻炼。同时, 给学生一点困难, 让他们自己解决,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牢固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这才是新课程下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育教学。

4.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理念, 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 既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又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丰富教学活动, 改变以往单一的“放羊”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做到每次体育教学, 都要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曲线式教学”为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 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 也为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5.克服“安全”外在因素。 当前 , 学生安全问题 , 一直困扰着许多体育教师。其实, 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运动项目, 只要我们课前仔细检查运动器材及设施, 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课中做好对学生的安全保护, 像山羊、跳箱、单双杠等项目一样可以教学, 而且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军事体育能力 篇10

一、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

1.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课外练习

世界教育史上,不管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特,不管是凯洛夫还是布鲁纳,这些教育家们提出的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不仅得不到发展,就连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争取不到。从以往乃至当前学生的体育能力变化上,不难看出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热衷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或过分强调“达标”的体育项目检测,忽略了大众体育意识的培养,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2. 上海体育学院对上海市6所大中专院校的体育锻炼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同时又有86%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

体育应首先要让人感到身心愉快,但简单的一贯制的体育教学内容丧失了体育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结果导致学生们对体育课产生不了兴趣。80%的学生不会自主锻炼身体,也不会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因为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很少会欣赏体育比赛,以体育能力而言,不少人还是“体育盲”,结束学校生活等于结束体育生活,甚至从此与体育无缘。

二、体育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1. 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

体育能力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是运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力,使之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

2. 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将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拓宽了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三、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1. 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

人的任何活动一般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我国体育心理学教授马启伟指出:“动机是指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体育教学必须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心向、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

(1)创造外部客观条件激发学习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有许多外部客观条件吸引、激励、诱发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动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形式,设置情景和目标,建立信息反馈,合理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加入个人竞赛和团体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内部心理因素,转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产生与存在,不仅需要外部条件的激发,还需要内部心理因素的转化。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培养那些能直接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如对体育学习的需要、愿望、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情感、信念、理想、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责任心、义务感、荣誉感等。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培养相关的这些心理因素。

(3)强化各种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相互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可通过合作教学的模式来培养

合作教学模式是前苏联80年代以来的革新家们———合作教育学的倡导者创立的教学模式,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如将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练习中培养相互合作、相互辅导的能力。具体做法是通过—段时间的教学或测验,按学生成绩将学生平均分为三组,并根据小组最终的测试成绩作为衡量每个小组成员成绩的一部分。这样鼓励技术好的学生积极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小组的利益积极学习。同时班集体形成了你追我赶团结友爱的氛围,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2)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它对于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对前人已有的体育理论和技战术要大胆质疑,勇于发现。即使有些发现是错误的,有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应从正面加以引导、鼓励、帮助,而绝不能挫伤学生这种求异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种独创性思维的轨道上,吸取必要的精神力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如当学生学习篮球比赛有关规则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自己设计战术,并通过演示让大家一起讨论,或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配合时,教师设定一些变化以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种各种基础配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练习方法,减少“你这样不对”,应该怎样怎样的态度,以免剥夺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结论

1. 高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最为关键的阶段

高校体育教学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因此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2. 体育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迫切性

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需要,是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人口素质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

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近年来,各国纷纷以此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3]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军事体育能力 篇11

一、中职体育对终身体育的重要作用

1.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从终身体育看,学校体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而且要解决将来的发展和延续问题。中职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更是终身体育的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中职生走出校门即意味着走上工作岗位,学生时代结束,也意味着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时代的结束。而处在同一年龄阶段的高中生,则可以走进大学接受更为全面、专业的体育教育。因此,中职体育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校时期的体育教育,更要从体能和技能上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在年龄阶段上,中职生大多为15~18岁,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发育速度很快,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骨骼、肌肉的快速发育,形成强健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甚至发展成特长,也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上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2.是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大多是生产、管理一线的实操岗,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相对较为艰苦,因此学生必须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此外,坚韧、顽强、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也从心理上激励着学生对工作、对事业不断追求,以帮助其实现人生梦想。

二、中职体育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就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三、中职体育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业余时间较充分

中职学生和高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大致相同,但高中学生更强调的是课程理论知识的积累,为升学做充分的准备,而中职学生则更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为就业做准备。主要目的不同,学习紧张程度也不同,高中学生整天被成堆的试卷压得疲于应对,生活就是“教室-餐厅-寝室”这单纯的三点连线,而中职学生的课程安排则相对轻松一些,除了正常体育课不被挤占以外,每天还有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这使得他(她)们有充分的时间学习、练习、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能力基础。

2.较为丰富的竞赛形式提高了中职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

中职学校的课程特点和管理特点使得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学生在课余体育锻炼或体育比赛中的优异表现,同样能博得师生的表扬甚至是崇拜,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中职生体育参与的兴趣和不懈努力的热情,激发了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运动参与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意识、习惯方面的基础。

3.中职体育中的德育、审美教育等让学生终身受益

中职体育课堂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课堂,还渗透着德育和审美教育,如体育游戏中的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体育课堂上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体育竞赛中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体育道德风尚等,不仅让中职生从终身体育中受益,还让他(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终身受益。

因此,中职体育更应该重视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中职体育不是从事体育实践和接受体育教育过程的终结,而是终身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阶段,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掌握自我锻炼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充实体育课堂有效提高能力 篇12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 学生大都喜欢上体育外堂课, 基本能力的考试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如何让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呢?体育与健康这一学科特点就是从实践中得出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

一、系统学习体育项目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

1. 体验动作, 总结理论

体育项目丰富多彩, 包罗万象, 但归纳起来有田径、球类、体操等。每类中的每一项具体项目在外堂课的学习时, 要让学生去练习、去实践, 比如说足球, 学习脚背正面踢球, 动作要领需要几分钟才能记下来, 让学生一脚踢出去, 所有的感觉都有了;还有基础的田径教学, 基本动作系统地安排到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去做, 动作技术实践得多了, 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就全面牢固了。

2. 学习运动项目, 延伸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习篮球运动的同时不单学习技术、战术, 篮球的起源、发展, 相关的裁判法, 中外篮球明星等与篮球有关的文化, 也让学生了解掌握, 加上惊心动魄的篮球实践活动, 学生对整个篮球运动的学习就比较全面具体;学习投掷铅球时, 铅球的比赛规则、丈量方法同时学习, 再进一步延伸到整个投掷类项目, 甚至所有的田赛项目的比赛规则, 告诉学生田赛运动比赛时预决赛取最好成绩。现场教学, 现身说法。每一节课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验动作的同时总结学习理论, 学生学习有兴趣也会记忆深刻。

高一、高二这两年, 我们把基本的运动项目都让学生学习体验, 学生对动作技术都比较熟练, 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也比较全面, 充实了知识, 增强了能力, 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学生还会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二、体育实践活动带动健康课程的学习

高中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大多数也是与体育有关的健康教育, 所以利用体育外堂课学习的项目带动健康课程的学习, 比单纯记忆理论知识效果要好, 学生印象深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加明显。

1. 运动项目与营养的教学

在外堂课上学习田径运动项目的同时, 可与营养结合起来, 告诉学生发展肌肉耐力多摄取定位食物中的肉碱, 心肺耐力多食含铁高的食物, 力量和速度多食高蛋白, 一切体育运动多食糖类。学生跑完后, 会感到肌肉酸痛, 可以告知学生哪些食物利于恢复体力———多食豆类、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中和体内乳酸, 缓解疲劳, 多喝淡盐水保持体内平衡。学生会记忆深刻, 比单纯在内堂课上说效果要好许多。

2. 运动项目与预防疾病的教学

一切中低强度的耐力项目对人的心肺健康都有益, 耐力项目还能治疗肥胖, 轻松体育可以治疗糖尿病, 有氧操的练习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治疗作用等。

3. 运动项目与心理健康的教学

体育课上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参与运动情况, 更容易了解学生性格特点, 发现学生的心理状况, 或者说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告诉学生, 锻炼哪些项目有利于治疗或缓解哪些心理问题, 如练太极拳可以培养自制能力, 防止急躁;多参加球类运动, 可预防自卑和孤独等。

三、课前一分钟积累知识点

用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知识在正式上课前用一分钟的时间告诉学生, 如世界环境日、艾滋病预防日、奥委会成立日期等, 重要人物如顾拜旦以及和他有关的事迹等。

还有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环境保护, 避免生活恶性等章节与体育的联系相对较少, 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由准备的时间学习知识点, 告诉学生, 酸雨区、环境污染原因及种类, 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一并告诉学生。日积月累, 学生知识储备就会越来越丰富了。

学生高中几年的体育课上完, 感觉比较充实, 系统掌握了各项运动技能, 锻炼了身体, 增强了能力。如果外堂课上“放散羊”, 内堂课死记硬背, 学生即无兴趣, 也不利于基本能力的学习, 更无法提升素质!即使以前不考基本能力, 我也坚持这样上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增强学生健康, 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况且给予是一种幸福, 将自己所学、所会、所能给予自己的学生, 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上一篇:低碳指标下一篇:雷米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