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本期导读(共7篇)
精彩本期导读 篇1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其认知障碍、语言和社会交流障碍通常可持续一生, 且近年来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需要密切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为此, 本期特约请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丽杰教授撰写述评文章, 并组织了一批专题研究论文。由于孤独症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 需要长期高强度的康复训练, 给儿童家长造成了很大压力,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个性特征比较》、《孤独症患儿家庭环境及父母生存质量分析》调查了孤独症对儿童父母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和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孤独症患儿236名家庭疾病负担状况调查》探讨了孤独症给家庭造成的巨大经济压力;《孤独症患儿236名就诊及康复情况调查》、《孤独症患儿45例短期综合训练疗效观察》, 为更好地开展孤独症患儿康复、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提供了依据。孤独症儿童是一个有着多重障碍的特殊困难群体, 其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武丽杰教授撰写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及影响因素》一文, 阐述了孤独症预后的好坏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早期语言发育状况、儿童智力水平、伴发疾病及教育和治疗干预时机和程度的关系。值得细细品读。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明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张平、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岳颂华、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梁凤华等撰写的《福州地区高中生焦虑敏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大学新生孤独感与人际关系自我和谐及疲劳感关系分析》、《广东省城乡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分析》、《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分析了不同群体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承德医学院心理系李宇彤和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刘敏岚等撰写的《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和《以自信心为主题的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实验研究》, 则对采取何种干预及治疗措施进行了探讨。要把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需要准确评价这一群体的生活事件, 安徽医科大学陶芳标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胡燕撰写的《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国家863计划课题) , 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了适宜的研究工具。
艾滋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正从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 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尹姗姗和蚌埠医学院刘新平等撰写的《某高校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对应分析》、《滨州职业学院2006-2008年新生艾滋病知识调查》, 分析了不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以及知识与态度之间的关联。由于艾滋病既无治愈药物, 也无有效疫苗, 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最有效途径。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孔文琦主治医师撰写的《北京市东城区2所中学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山西医科大学姜峰教授指导本科生魏梦晓等撰写的《山西省6所高校学生艾滋病宣传自主教育实践及实施策略》, 分别介绍了不同形式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
健康危险行为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 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石荣兴、天津市安宁医院王玉芬等撰写的《丰台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和《天津市青少年饮酒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分析》, 分别分析了吸烟、饮酒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小鸣教授撰写的《未婚怀孕青少年综合干预效果分析》就如何减少青少年不安全性行为的综合干预策略进行了研究。健康危险行为和伤害密切相关,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郭巧芝等撰写的《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揭示了溺水与高危行为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陈天娇讲师撰写的《中国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则为制定大学生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 由于生理发育水平的突飞猛进、心理发展的急剧动荡和变化以及性知识的极度匮乏, 不免产生极大困惑和不解 , 迫切需要对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但采取何种形式, 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直是广大健康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王平等撰写
的《医院与学校联办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网络拓展》, 介绍了网络环境下, 医院与学校联合, 通过校内局域网、班级QQ群、班主任博客、医生信箱等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经验。借助校园网络空间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家长、青少年乐于接受, 经济可行、方便快捷,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从中借鉴。
高校医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医疗模式之一,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 高校医院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并准确定位, 是高校卫生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校医院王毅撰写的《高校医院在医疗改革中定位的几点思考》一文, 从准确定位, 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社区服务内涵;倡导全科医学, 立足基层医疗服务3个方面, 对高校医院如何准确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期向您推荐的文章有:河北大学医学部闫冰教授撰写的《太阳镜镜片颜色深浅对大学生立体视觉影响的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戴太阳镜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人们在选购太阳镜时, 往往容易忽略镜片颜色对立体视觉的影响。闫冰教授通过调查发现同色系颜色深浅不同的太阳镜对大学生的立体视觉影响不同, 为选购太阳镜提供了参考。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张海丛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毛荣建等撰写的《视力障碍大学生挫折感类型与特点分析》、《北京某高校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现状分析》就身体有某方面功能障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探讨, 对关注有功能障碍青少年的学校卫生工作者很有借鉴意义。
本期导读 篇2
2007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 为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尤其是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潘勇平, 结合多年从事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从3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发展机遇和策略, 选登为本刊的开篇之作, 敬请品读。
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成立较晚, 但发展速度较快。近几年来, 该所除了完成自身的职能工作外, 还积极参加和承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项目, 培养了一批研究型专业人员。本期特此为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开辟专版, 集中报道该所在所长麦锦城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撰写的7篇文章。选登的7篇论文涵盖了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和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4个方面, 论文资料详实, 统计分析准确, 结果、结论可靠, 是各地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开展工作以及专业人员撰写论文的典范。
吸烟现象在青少年中仍然屡见不鲜。如何有效控制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这一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许多学者已做过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董志隆硕士对《影视剧吸烟镜头对青少年吸烟态度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该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大量吸烟镜头充斥荧屏的情况及其所带来的公众效应, 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 并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从4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危害的措施, 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此外, 本期还选登了《江苏省2008年与2005年青少年吸烟行为比较》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辛崇萍副教授等撰写) 、《邯郸市338名男大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副主任护师左慧敏等撰写) , 以期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 而青少年也是毒品的主要受害人群。据调查, 我国20岁以下人群中的吸毒者占9.0%, 中学生毒品尝试率为1.0%~7.8%。本期选登了滨州医学院 (烟台校区)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贾改珍讲师和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刘增龙副主任医师的2篇文章:《烟台市某医学院学生毒品尝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保定市中学生对毒品及其危害性的认识》, 供读者阅读。
手机等通讯工具及计算机的日益普及, 使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与人交流等方面发生改变, 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手机依赖症”、“网络游戏成瘾”等。本期选登了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本科生黄靖茵的文章《广东省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其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以及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院余祖伟副教授的文章《广州市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其与游戏行为的关系》, 探讨了广州市中学生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游戏种类及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视力下降给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期选登了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智勇主任医师的文章《眼肌结构与学生防近眼操解析》, 从眼肌构成的角度介绍了多种防近眼操来预防近视的发生。还选登了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主治医师黄小明的文章《温州市小学生立体视觉异常状况调查》, 指出在小学生视觉普查中增加立体视项目, 有利于提高对近视、远视、屈光参差、弱视、斜视检出的准确率。此外, 相关视力保护的文章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视光部周红星副主任医师和大连市长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宁时涛的2篇文章:《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的研究》、《辽宁长海县城市与渔村中小学生远视力比较》。
伤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和影响是沉重的, 如何界定伤害、预防伤害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话题。本期选登了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刘伟佳的文章《中小学生人群2种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的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2种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此外, 还选登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曹若湘的文章《北京市儿童家长对汽车安全座椅的认知与干预研究》, 提出可以通过推行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来预防儿童道路交通伤害。
本期导读 篇3
艾滋病是当前社会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愿意接受并尝试各种想法、观念和行为, 其中也包括一些与 HIV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行为, 如性行为和吸毒等, 因此特别容易受到艾滋病的侵袭。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读硕士石朝凯撰写的《昆明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分析》指出, 大学生危险性行为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控制艾滋病最主要的措施是预防, 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则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读本科生郑棒的研究证实, 同伴教育和艾滋病相关知识多媒体大型讲座均可有效提高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且同伴教育对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行为的教育效果要优于大型讲座, 并撰文《云南省高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护理人员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起重要的作用, 实习护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医务工作者, 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从事AIDS护理的成效和质量, 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蔡雯讲师撰文《维吾尔族实习护生艾滋病知识及护理意愿》, 提请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者阅读。
健康危险行为不仅直接危及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 还可产生潜在危险, 导致成年期疾病高发, 甚至引发社会问题。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王倩在读硕士撰文《深圳市中学生药物滥用危险因素分析》指出, 学习成绩差、父母滥用药物、亲戚朋友滥用药物、同学滥用药物及吸烟、饮酒均是中学生药物滥用行为的危险因素。交通伤害已成为中小学生伤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高仙主管医师对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骑车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 并撰文《北京市西城区部分学校中学生骑车行为调查》。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尤其对青少年影响深远。浙江省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辉主管医师撰写的《宁波市小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希望可以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及早干预提供参考。
述情障碍严重影响着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在读硕士顾晨龙运用团体辅导和团体箱庭的方式对青少年的述情障碍进行干预, 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并撰文《团体辅导和团体箱庭干预青少年述情障碍效果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青少年自杀行为已逐渐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山东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在读硕士陈洁撰文《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焦虑与自杀意念关系结构模型》, 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路径进行分析指出, 家长、学校和社会积极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特征可有效降低自杀意念的发生, 为预防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提供了参考依据。由于近年来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 加上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上海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张芝讲师撰文《新入校理工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 可为高校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一直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刘洋讲师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中学生自我和谐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并撰文《中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提请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手足口病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河北省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立副主任医师对手足口病“重灾区”5岁以下儿童及其监护人的肠道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撰文《赞皇县幼儿及监护人手足口病流行期肠道病毒携带状况》, 希望可以为预测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提供科学依据。儿童是铅中毒的主要受害者, 铅中毒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学习记忆能力和感觉功能均可产生不利影响。安徽省合肥市妇幼保健所傅苏林主任医师撰文《合肥市2005-2011年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指出, 要控制儿童血铅水平, 需加大对易接触物品的监管力度, 并提高家长的防铅意识。希望可以为儿少卫生工作者进行相关研究, 以改善儿童健康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期导读 篇4
我国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存在的问题仍然是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中西部贫困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学生健康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在本期中,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所魏学燕在读硕士的《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沈秀华副教授的《广西云南贫困县小学生饮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指出,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率很高,小学生营养知识缺乏,应通过关注妇婴营养、加强营养保健知识宣传、充分发挥国家专用补助资金的作用等来加以干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顾昉副主任医师的《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况》通过调查,提出了及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增加肥胖者体力活动时间和强度等建议;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周细琴副教授的《政府公共服务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的干预》认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的关键是加强学校饮食环境管理和开展学生身体活动支持环境干预。
高校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以及存在错误饮食习惯有关。南京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莫宝庆副教授的《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现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中德实验班唐瑞怡的《临床医科大学生营养知识及膳食摄入状况》、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秦浩讲师的《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现况》均对高校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了研究,可供高校开展饮食健康教育时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也较为缺乏,应加以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餐式”食品、“垃圾食品”大量进入我国,并赢得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莹娟在读硕士的《某高校医学生食用方便面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和重庆文理学院中地共建认知与心理健康实验室向晋辉讲师的《小学生购买“垃圾食品”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均认为,应加强对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与广告的规范制约,并呼吁尽快出台儿童青少年零食分类管理政策,希望能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目前,全球结核病疫情有蔓延的趋势,我国面临的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场所,也是肺结核病的高发区域。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秋萍医师的《长沙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山东省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洁主管医师的《青岛市2007—2011年学生肺结核发病特征分析》、浙江省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跃强的《一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感染疫情分析》,对不同地区学生人群肺结核发病进行集中报道,可以为我国结核病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开展健康教育和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是结核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再平主管医师的《贵州两县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孟繁文的《桂林某高校医学生肺结核知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两篇文章,可以为相关院校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国家对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重视。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杨孝永副教授对安徽省所有高职高专院校体育部门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大多数被调查学校对该标准比较重视,但对测试结果的关注不足,在具体实施上处于被动状态,并撰文《安徽省高职高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状况》。希望各学校加以重视,尽快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细则,配齐相关人员和器材,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为学生健康服务。
本期导读 篇5
2、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 则如何对其准确测量将是非常关键因素。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刘元元、王一前、孟利锋同志《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测量指标分解及分析》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 从知识流转过程的角度将知识管理能力分解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能力及知识增值能力三个方面, 并对三种能力因素进行了详细解释和分析, 从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3、近几年来, 河北省部分地区出现明显降水减少,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加强河北省水生态治理意义重大, 同时, 面对国家加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给河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实现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正确面对治理水生态可能遇到的突出问题,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沈承红、殷永桥、王杰、赵志明同志《融资模式在河北省水生态环保方面应用探索》采用科学的调研方法, 全方位掌握河北水生态的具体情况, 利用统筹方法, 本着“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 要更新理念, 选择科学的融资方式, 建设全新的河北省“人水和谐”的水生态。
4、目前电网企业物资管理水平评价已有较大发展, 但不能满足全面物资管理水平评价的要求。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经济与管理学院姬烨、杨淑霞同志《基于组合权重的省级电网企业物资管理水平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在供应链环境的基础上, 从物资管理评价指标和企业综合管理评价指标出发,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电网企业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引入指标组合赋权方法以及罗马尼亚选择评价法, 对五个电网企业物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5、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世界500强企业都很重视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海石油 (中国) 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李军同志《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分析》以石油企业为切入点, 首先论述了企业文化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接着论述了开展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遵循和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然后剖析了开展文化建设的一般步骤, 最后提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重点环节。
本期导读 篇6
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不仅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受限制,还会对其认知和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张宝平护师撰写的《新疆维吾尔族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提示,可从生理、心理及家庭等多方面制定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干预措施,保护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青少年发生腰背疼痛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对大多腰痛患者来说,腰痛很难诊断,病因错综复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冯强硕士撰写的《青少年学生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状况》发现,减少青少年每日静坐总时间和及时改善视力状况可能降低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发生。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动的重要标志,初潮年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当地的经济水平,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月经初潮年龄越早。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教研室王雅斐在读硕士应用生态学研究及对应分析法探索月经初潮年龄的地区差异以及与体脂指标的关联,并撰文《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关联的生态学研究》。以上提请广大读者重点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和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式快餐、零食等消费行为越来越普遍。江苏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姜云在读硕士对南京市3 个区的中小学生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撰写了《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对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发现消费行为对营养状况存在影响,油炸食品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人体体重在正常范围内,而脂肪比例超出正常范围,称为隐形肥胖; 隐形肥胖较易被人忽视,对身体危害较大。体成分是决定和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改变体成分。韶关学院体育学院范锦勤讲师撰写了《不同运动方式对隐形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的影响》,说明选择有效科学地锻炼方式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为学校进行体育干预提供参考。
近些年来,随着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多方面压力的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及行为。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巢传宣副教授撰写的《班集体活动对大学生班级环境及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评价》一文表明,班集体活动对班级环境及自杀意念有积的干预作用。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2 级妇幼卫生专业在读本科生窦连杰撰写的《重度抑郁高中生自杀行为认知功能分析》,发现抑郁引发自杀行为可能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以上提请心理卫生工作者关注。
儿童伤害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骨折是儿童伤害发生中较为严重的类型。骨折不仅对儿童身体上造成巨大伤害,还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雪在读硕士撰写的《淮北市2009—2011 年儿童伤害病例特征分析》与汕头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研究中心杨昆鹏在读硕士撰文的《深圳市中小学生骨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分别探讨了儿童伤害的发生特征及骨折的影响因素,可为儿童伤害的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提请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者关注。
本期导读 篇7
目前我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且存在膳食不合理、缺乏体力活动和静坐时间过长等问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系王楠在读硕士通过对北京、湖南、宁夏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撰写的《学龄儿童青少年闲暇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显示,儿童青少年屏前静态行为与超重肥胖的发生存在关联,建议尽早开展针对静坐行为的干预。重点高中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重,比普通高中学生存在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杨巧红在读硕士的《重点高中学生强迫症状流行特征及其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表明,重点高中一至二年级学生强迫症状总检出率较高,且强迫症状与抑郁、焦虑症状相互作用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健康,建议加强对强迫症状表现的宣传,提高青少年对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健康公平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我国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表现之一。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杭蕾在读硕士的《基于身高变化的中国7~12岁儿童健康公平性研究》一文指出,经济水平与儿童身高存在正相关,且2010年后我国健康不公平程度有所下降,建议加大医疗改革力度,确保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以上为本期“重要论著”文章,提请广大读者予以重点关注。
学生时期的营养状况是个人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兴旺的保障。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吕文沛在读硕士的《宁夏中小学生2014年营养状况评价》、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杨云娟主管医师的《云南傣族中小学生2000—2014年营养状况变化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薛晓蕾在读硕士的《青岛市南区小学生营养现状及干预效果》分别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为评价我国学生营养摄入情况提供基础数据。为学生提供在校营养餐是改善学生膳食结构,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期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张倩研究员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供餐模式学校2012和2013年食物供应比较》和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国莉主管医师的《上海市长宁区小学生午餐营养素摄入状况》,均建议适当丰富食物种类,尤其是增加鸡蛋、豆类及其制品、奶类供应量,希望营养餐制定与管理部门予以重视。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学校需要重点防御的疾病之一。浙江省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天池副主任医师的《宁波市2005—2014年学校肺结核流行强度与发病特征》、贵州省务川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晓林主管医师的《务川县寄宿中学生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陕西省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曾令城主管医师的《西安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对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和防治知信行进行集中报道。可以为学校开展相关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大学生自杀事件对同班、同宿舍以及相识者心理上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对相应人群开展干预刻不容缓。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秦喆助理研究员撰写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发心理危机的哀伤团体干预案例分析》一文建议,应畅通学校危机事件的信息渠道,强化学生工作队伍心理危机识别与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建立心理健康信息网络和完善危机干预机制。可以为高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所借鉴。
【精彩本期导读】推荐阅读:
本期主题送别06-01
本期工作重点范文10-03
秘书处本期总结11-23
文传系青年志愿者分队本期总结10-07
精彩生活 精彩语文11-16
精彩绽放作文精彩绽放07-28
精彩观点05-14
精彩赏析06-30
精彩导入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