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贸易型企业

2024-09-26

国有贸易型企业(通用5篇)

国有贸易型企业 篇1

国有企业, 即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在中国, 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我国国有企业通常分为特殊法人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等。相对于其它企业 (私营等) , 国企规模多为大中型, 且多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和建材等重要产业。

1 我国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分类

(1) 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 按交易商品的形式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3) 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分:总贸易、专门贸易;

(4) 按交易的方式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5) 按贸易货物的运送方式分: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路贸易、邮购贸易。

2 国有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因素

2.1 有利因素

(1) 外部有利因素。

首先,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 有利于企业进行进出口贸易。其次, 世界经济环境不断开放, 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平台。再次, 人民币币值稳定且略有上升, 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 尤其是进口贸易。最后, 我国在加工、制造等方面长期以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有利于进行转口贸易。

(2) 内部有利因素。

首先, 国有企业涉及行业多为石油、化工、电力等垄断行业, 在发展对外贸易时, 竞争对手较少, 压价、恶性竞争等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其次, 国有企业相对有其他企业而言资金、人力资源丰富, 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再次, 国有企业在进出口商品时, 受到较少的贸易管制, 因此更方便进行进出口贸易。最后, 国有企业规模较大, 有利于应对在复杂的国际市场。

2.2 不利因素

(1) 外部不利因素。

首先, 世界经济环境仍存在众多风险, 因此对外贸易风险相对较大。其次, 我国产业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再次过程中, 如服装出口等行业的出口受到一定冲击。再次, 人民币多次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出口贸易。另外, 国际、区域间仍存在贸易壁垒, 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 对外贸易在很多方面仍受到管制甚至禁止。最后, 非经济因素干扰仍明显存在。

(2) 内部不利因素。

首先, 国企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 还有许多其他职能, 因此在进行对外贸易过程中, 不得不更多规避风险, 也因此减少了盈利的机会。其次, 某些国企自身存在“尾大不掉”的问题, 不利于进行复杂的决策。最后, 国企内部部门设置复杂、部门间相互制约, 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快速便捷完成对外贸易中各项程序。

3 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

3.1 直观盈利及亏损状况

每吨LNG国内市场价约为5600元。6万吨LNG售价约达到33600万元。若6万吨LNG全部及时出, 售价高昂。但中海油为公布进口价格及履行合同的附加费用, 且多则信息指出, 中海油LNG价格到多、南浔下游买家。因此, 没有证据表明巨额进口为中海油带来直观盈利。

3.2 收益周期长短

对外贸易中, 从前期准备至最终旅行合同, 往往耗时较长。此次中海油进口6万吨LNG, 花费时间较长, 因此, 收益周期较长。

3.3 对企业内部产业的影响

中海油以形成了LNG勘探开发、野花、贸易、接收站、也太分销、销气管网、燃气发电、车船加气、城市燃气、卫星站、冷能综合利用等完善的产业链, 且为方便接收进口, 还在沿海地区建立了LNG接收站。因此, 长期、大规模进口LNG促使企业内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3.4 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首先, 进口LNG可以为陶瓷业、玻璃、钢铁及公交车、出租车、渔船、渔政船等提供清洁能源及绿色动力。其次, LNG的进口, 使得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管网等需求量增大, 带动相关产业例如钢铁、机械等的发展。第三, 中国海油甚至运用数字管道系统、气量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 在运用电子技术的过程中推进其发展。

3.5 对周边经济、环境等的影响

为方便进口LNG的接收, 中海油在福建简称并投产了LNG接收站, 拉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每吨LNG热值相约当于1.5吨原油、1.86吨标煤。1.86万吨标煤燃烧会产生约141290吨二氧化碳、1903吨二氧化硫。由此可见, 进口6万吨清洁能源LNG, 有利于保护周边环境。

4 结语

总之, 国有企业需要不断革新,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现状, 同时也不放弃自身根基稳定, 资金较雄厚, 政策大力扶植的优势, 更努力完善国有企业文化这一潜在财富,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新道路。

国有贸易型企业 篇2

一、对国有股权转让法律政策变化及产权交易所法律定位的评析(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48条规定“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可以转让其持有的股份,也可以购买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这是国有股权可以转让及公司控制权市场可以形成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根据不同时期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及国有股权转让及公司控制权市场形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法规政策时紧时松,最新的变化是越来越宽松。

重要的国有股权转让法规政策有以下几个。1997年3月24日,《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股东行使股权行为规范意见》(原国资局和国家体改委发布,国资企发[1997]62号),对国有股股东转让国有股权做出了具体规定。如:向境内、外法人和自然人转让,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要求;转让股份的价格必须依据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值、净资产收益率、实际投资价值(投资回报率)、近期市场价格以及合理的市盈率等因素来确定,但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值等。(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2000年5月19日,《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发布,财管字[2000]200 号),这是财政部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后出台的关于国有股权的最为严格的规定,也是目前国有股权协议转让的最直接依据之一。该《通知》对省级财政与中央财政部门的审批权限进行了详细划分,规定:地方股东单位的国有股权管理事宜一般由省级(含计划单列市)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国务院有关部门或中央管理企业的国有股权管理事宜由财政部审核批准。对于发行外资股(B股、H股等),国有股变现筹资,以及地方股东单位的国家股权或发起人国有法人股权转让、划转、质押担保等变动(或者或有变动)的有关国有股权管理事宜,则须报财政部审核批准。最严厉的时候,如2000年8月,财政部以口头形式命令地方暂停国有股权向非国有股东转让的审批工作。

 2002年9月28日,证监会发布,发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002年1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加以规范管理。

 2003年5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第378号令:《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在该条例的第二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其中,转让全部国有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这一规定把十六大报告中“国家所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更加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实际上变为:国家统一管理、分级产权,让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委有转让国有股权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资委目前正在抓紧制定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逐渐实现从条例到法律的转变。李荣融并且肯定时间不会太久就可以做到国有股权受让主体可以是个人,但要规范地到个人。

新的国资委成立后首次批复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批文已经发布。2003年6月11日西藏明珠股份有限公司(*ST明珠,证券代码:600873)董事会发布了国资委对公司国有股转让有关问题的批复公告。受让国有股权并获得控制权的山东五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11个自然人股东出资设立的公司。显然是民营企业重组收购ST上市公司借以买壳上市。尽管从时间上来判断,这不可能是国资委设立后新接新批的国有股转让事项,肯定是从原财政部移交来的国有股转让审批事项,但转交后很快得到正式批复,其意义不言自明。目前,负责国有股权转让批准事项的国资委产权局职能机构和人员已经到位,国有股权转让工作可望正常启动。

从这些国有股权转让法律政策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国有股权转让法律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其转让速率有加快的趋势,呼唤国有股权转让交易平台的依法诞生。

目前,很多人都认为,我国产权交易所担当国有股权转让平台的法律政策是空缺的。全国性的《产权交易法》至今未出台。现在各地产权交易机构可以说都是“私生子”,必须要靠法律正名。产权市场主要的障碍是无法可依。产权市场虽有20年的历史,但还只有地方政府的规章,没有全国统一的法规,造成产权市场定位模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产交所只作实物交易,有的只作股权交易,有的只起到履行程序的一个象征性环节,市场功能并未真正发挥。

事实上,我们还是可以间接性地为产权交易所担当国有股权转让寻找到法律政策依据的。如《公司法》第144条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这里的证券交易场所不一定理解为证券交易所才是进行股份交易的唯一场所。证券交易场所应该是指包括证券交易所的依法设立的多层级资本市场交易平台,当然包括产权交易所。在结合后来的《证券法》有关条款的理解就更清楚了。《证券法》地32条规定:“经依法核准的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因此,把两个母法相关条款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经依法核准的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在依法设立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主要是产权交易所进行。

综上所述,无论从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部门的政策法规,都为国有股转让大开政策绿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的国资委职能部门的到位和国有股权转让审批工作的正常展开,国有股权转让必将加速,产权交易所在其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必将大大加强。

二、国有股权转让新形势使产权交易所发展空间巨大

在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好的国有企业具有惜售心理,原因在于一方面出售收入不归地方政府所有,另一方面这些好的国有企业也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具有空前出售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原因在于一方面出售收入较大层面上归地方政府支配,另一方面“好日子自己这一届政府先过”,至于下届政府还有无国有资产出售了则不关这一届地方政府领导的事,由此提出了所谓国有企业出售的“靓女先嫁论”、“棒冰论”、“烂苹果论”等。在这种形势下,招商引资和出售国有企业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在这种新形势下,必将大大促进国有股权转让及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

据财政部会计决算统计,截止2002年底,中国国有资产总量共计118299.2亿元,比上年增加8982.8亿元,增长8.2%。在全部国有资产总量中,经营性资产76937.8亿元(占65%),非经营性资产41361.4亿元(占35%);中央占用国有资产为56594.2亿元(占 47.8%),地方占用国有资产为61705亿元(占52.2%)。面对全世界只有我国独有的10多万亿存量的国有资产出售市场,这从总体上国有股权转让及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十六大以后各级政府纷纷施行的“国资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改革措施,事实上其目的也正是为了把精力和资本集中到少数国有大型企业身上。

目前,新的国资委挂牌运行后,很快明确归自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为196家,随着把中央该管的金融、保险等领域的扩大,最终由国资委所管的企业还会有所增加。2003年2月初,西安国企改制计划被披露,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将“通过挂牌的形式出售近500亿元(499.42亿)工业资产,两年内,西安市属工业国有资本将从竞争性行业中全部退出,只保留少量国有资本,而无一家纯粹的国有企业。”同时向社会推出了第一批60家优质企业。目前西安国有工业资产共1054.36亿元,其中中央直属企业404.53亿元,省属170.4亿元,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约499.42亿元。在退出方式上,西安市拟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的部分产权,在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出让。

在西部的另一城市———重庆,总额高达1000亿元的国资也正在等待着买主。重庆产权交易所获得授权对1000亿元国资进行交易,因此重庆将配套出台《重庆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办法》出台。”根据正在起草中的《办法》,重庆市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的产权交易必须进入重庆市产权交易所交易,从2003年起5年内,1000亿元国资将全部变现。

在国资大规模退出方面,在西安和重庆之前,深圳已经率先施行———该市相比于全国其它地区,国企改革较早,也较为成功。2002年8月,深圳市宣布对能源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食品总公司和公交集团等5家比较成熟的大型企业实行国际公开招标,出售部分国有股权,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而在2003年,深圳将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确定第二批国际招标企业名单,并使国有企业国际招标的范围逐步扩大。深圳市国资办初步考虑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拿出30—50家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到中国产权网上公开挂牌出售。除了首批5家大型国企对外公开招标出售是由政府操办之外,今后的国有取权出售一律通过产权网或产权交易所挂牌进行。另外,深圳市还将制定并实施《深圳市上市公司重组总体方案》,以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改善上市公司质量。“通过2至3年的努力,重点对市属39家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做强做大一批、整合优化一批、出让减持一批、摘牌退市一批,从根本上提高深圳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经济强省江苏,也力图在2003年改变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相对滞后的现状。江苏省的最终改革目标是,将国有大型企业调整到230户以内,只占全省企业总数的1%。江苏省已经制定出了国企改革的方案。原则是:国有经济坚持有进有退;目标是:国资从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中退出,国有大型企业调整到 270家以内—————江苏省国有工业企业共有3322户,其中中小企业2985户,大型企业337户。

上海的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之所以有声有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上海领先全国建立了国有资

产管理体制。2003年2月16日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将继续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转向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在这些领域的集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速率在加快。2002年8月20日,方向光电(000757)国有股转让获财政部批准。这是自2000年8月财政部暂停国有股向非国有企业协议转让的审核后,政策为国有股转让重开绿灯。自此以后,财政部批准国有股转让速度明显加快。财政部对国有股转让审批加速。据有关统计,从2002年6月23日国有股向非国有股单位协议转让的审核工作解冻以来,截至2002年12月20日,公告国有股权向非国有单位转让的上市公司共有90家130起;已明确公告转让价格和转让股数的有67家公司96起,转让股数共计40.63亿股,涉及金额约102.22亿元。在90家130起转让中,受让方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共有56家公司,占62.2%,说明受让方收购股权的目的意在控股。在2003年第一季度披露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案例,以股权形式存在的国有资产转让占 92.86%。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动不动就是数亿和数十亿规模的国有股权转让并涉及公司控制权的转移。相关公告显示,在已发生或即将发生控股权变更的上市公司中,东风科技股权转让比例最大,为75%。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有比国外高得多的溢价。据上市公司年报统计,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所占比重为39.0%、法人股所占比重为25.4%,合计为64.4%;在上市公司总量的股权结构中占有绝对的控股地位。或者说,在目前我国1200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就占了80%的比重。这必然导致股市机构性畸型和治理结构的缺陷。在这种特殊股权结构下,使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和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较高。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项实证研究选取1999-2001年间可获取协议转让价格的87宗上市公司大股东(控股股东)发生转移的案例作为样本,研究表明,与发达资本市场一般超过5%至10%的股权转让即意味着控制权转移不同,在我国上市公司购并中为获得控股权,收购方需要购入的股份数量还是很大的,平均达到26.87%,扣除增长预期以后的控制权溢价也达到43.19%的水平。这一现象直观地描绘出大股东为了获得控股权往往愿意支付相当高的代价,同时也揭示了控制权获得者对控制权收益的乐观估计,或控制权转让者对控制权价格的较高要求。此外,样本公司购并过程中的平均溢价总值竟占了股份转让总值的近39%,进一步说明了被购并方的大股东往往在获得一个相当高的回报之后才愿意交出公司的控制权,可以想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权利。超过40%的控制权溢价和较高的相对水平,说明大股东通过购并谋求控制权收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上市公司购并的重要动因之一。

国有贸易型企业 篇3

大中型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已有时日, 监管者早已关注。打造自身核心业务是所有企业的目标, 但这条路行走艰难, 很多企业通过经验教训总结出“自营业务要做, 但在公司可承受的范围内不能放弃融资性贸易这条稳定利润的路”。当前完全禁止不现实, 也不利于发展, 融资贸易业务利导不利堵, 利改不利禁, 抓紧规范操作, 加大转型力度才是当务之急。

一、融资性贸易产生的背景

所谓融资性贸易, 是指以融资为目的、贸易为手段, 放大自身规模的贸易。表面称为代理贸易, 实质为融资性贸易。

由于经济增速下滑, 2012年以来, 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 如果企业完全靠自营业务, 自负风险, 自担盈亏, 在贸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风险敞口不断加大;而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资金呈现整体偏紧状况, 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由于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 这种资金实力的不平衡促进了融资性贸易的发展。

融资性贸易如能正常履行, 每年可从中获取较高的营业收入, 确实能在短期做大公司营业规模, 增加盈利, 拓宽业务渠道。这就使得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明知存在贸易风险的情况下, 也不愿放弃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

二、融资性贸易需严控的原因

通过融资性贸易, 不少国有企业俨然已成为其他企业的“银行”。资金、法律风险伴生, 如果没有对贸易伙伴的细致信用审查, 容易形成巨大风险损失。剖析贸易实质, 不难发现隐含着如下重大风险和不利因素。

(一) 信用风险加大

首先, 融资性业务具有自偿性, 贸易合作方的资金实力、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对融资风险起着关键性作用。贸易合作方的信用风险直接影响贸易资金风险的大小。其次, 虽然国有企业事前对贸易合作方进行了审查, 但无法像金融企业那样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信贷管理、风险控制制度体系来保障, 容易留下隐患。再次, 从贸易模式看, 国有企业没有控制货物, 而国有企业预付的资金已被对方掌控, 资金结算很难在其监管能力范围内, 风险隐患不言而喻。最后, 企业间如果进行相互担保, 虽然降低了贸易风险, 但如果发生系统性突发事件, 就会由于关联关系使风险增大。

(二) 存在资金风险隐患

融资性贸易的核心在负债端和资产端两个部分。负债端要求融资成本要足够低、融资规模要保持稳定;资产端要求第一还款来源稳定且可持续, 第二还款来源变现方便且足额。所以此贸易模式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和风控能力。

很多国有企业在监管上无法像银行一样对账户实时监管, 只能在有限的保证金及部分抵押物的基础上为其他企业提供融资性支持, 一旦贸易出现问题, 资金链断裂, 国企则成为最后支付人, 承受巨大损失。

另外, 如果是以贸易业务的形式向贸易合作方提供投资性资金, 则面临短贷长投的风险。贸易企业不是银行, 融资的规模不够大, 融资的余额不稳定, 无法承担长期、大额的短贷长投风险。当融资和投资在时间上严重不匹配时, 负债率不断上升, 资本结构愈加脆弱。贸易合作方的投资标的的收益风险不可控, 一旦出现异常, 第一还款来源基本无望, 公司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致命风险。因此,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都告诫我们:不要短贷长投, 不要贸易业务投资化。

(三) 客户资源占用过度集中

融资性贸易业务为提高利润率, 内在的要求大客户、大业务模式, 因为每一笔业务的“风控”等费用是一致的, 单笔业务的规模越大, 每单位的经营费用就越低。但是单个客户资源占用的集中度越高, 风险也就越大。所以追求收益与控制风险的左右互搏, 让融资性贸易企业在大客户面前不停摇摆, 难以抉择。

(四) 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贸易, 从中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合作经营活动国有企业始终处在配角的位置, 市场销售的实现依靠的还是合作方。从长期看, 业务单一, 客户集中, 容易造成国有企业过多依赖这种贸易方式, 同时大量的资金信用被其他企业占用, 荒废自身主营业务, 不利于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三、开展融资性贸易需注意的事项

(一) 杜绝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贸易

现阶段融资性贸易业务不是完全不能做, 但一定要把风控放在第一位, 只做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贸易业务, 强调控制力, 以专业能力打造采购或销售平台, 要追求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 可以提供资金, 但不能被借鸡生蛋。打造核心企业比较艰难, 但不得不走。严禁开展与主业无关、存在垫资风险、低效益甚至无效益的融资性贸易业务。

(二) 做好资信调查, 落实保证抵押

对贸易合作方及担保人的资信要进行详细调查, 调查不仅发生在事前, 还包括事中和事后。事前要全方位掌握他们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还款能力、主业盈利能力、关联企业情况、业务的风险偏好、资金使用及管理水平等, 贸易合作中要严格审查他们提供的各项资料及单据, 对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以确保对贸易融资资金流的控制。还要不定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检查, 定期核查报表, 对质押物进行检查。

进行融资性贸易的企业除按要求交足保证金外, 还应提供足够的抵质押物, 国企在对抵质押物市场价格进行合理评估后, 应根据业务风险和抵质押物的不同, 采取一定折扣办理确实的抵质押手续, 落实价值充分的担保措施。如果不能落实抵质押登记手续的, 应要求客户提供资信能力较强的信用担保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三) 严格监控业务期限

企业应严格监控大宗商品特别是转口业务期限与业务周期是否匹配。在充分调查合作方及业务贸易背景的前提下, 合理匹配融资期限。可在银行开立应收账款回款专户, 确保应收账款提前回笼。对采购融资业务, 业务期限须根据企业生产和贸易周期合理计算。对销售融资业务, 销售方应在申请授信银行开立订单项下货款回款专户。对企业在到货和完成生产后办理的融资业务, 应控制融资期限, 严防质押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四) 加强监督管理, 控制业务占比

开展融资性贸易, 应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 持续对客户的资信优劣、抵押资产质量、业务的风险程度等进行监督管理, 确保业务在可控的范围内操作。

另外, 应严格控制融资性贸易规模, 避免单个或几个客户资源占用的集中度过高, 同时也应控制融资性贸易业务占主营业务的比重, 不要将风险集中在此项业务或某个客户身上, 合理调配各项业务占比及客户所占份额。当客户出现违约或回款速度、金额下降时, 应加大催收力度, 与客户重新制订详细回款计划, 启动应急措施, 并视情况适时采取法律程序, 最大程度保障权益。

融资性贸易对当前暂时不具备核心业务, 市场竞争力不够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除了加强风险意识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外, 必须转换经营理念, 认识到融资性贸易无法长远发展, 应加快业务转型发展的步伐, 积极挖掘自身核心业务, 尽早摆脱对融资性贸易业务的依赖, 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月龙.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 (1) .

[2]陈莹霞.浅谈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3, (5) .

国有贸易型企业 篇4

一第1~2学期, 主攻英语四、六级, 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动

由于通过高考的学生, 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这时应趁热打铁, 通过教学、开展活动等方式提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方面既可以让他们尽早取得四六级证书, 减轻今后的负担, 又可以慢慢消除三本学生的自卑心理, 调动其今后的学习积极性。

为达到该目标, 建议开设如下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听力、口语 (外教) 、英美影视赏析, 定期 (周期由短至长) 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开展单词竞赛、英语演讲大赛等。

当然, 还可以定期开展游艺活动, 比如校园歌手大赛、书法大赛、运动会、羽毛球赛、排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组织跆拳道俱乐部、舞协等比赛, 一方面可以发现文娱人才, 另一方面又可让精力充沛的学生学习之后有所放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学前就告诉学生:大一结束后, 要是英语四级没有过的, 减0.5个籍点, 相反, 若是大一结束时英语六级过了的话, 加0.5个籍点。贯彻该措施的过程中, 必须有“压力就是动力”理念。这样才能改变一直以来三本学生的过级率一直低于5%的尴尬境地。

二第3~4学期, 引导学生初步确定毕业后的去向, 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主攻相关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

通过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 学生逐步适应了学校, 逐渐从一名离不开父母的高中生转变成为一名独立自主的大学生了。这时可通过开展诸如请名师、成功人士、师哥、师姐等人的座谈, 在第二年的开学初, 让学生初步确定自己毕业后的去向, 如是直接就业, 还是考研、出国继续深造……然后针对不同的选择方向, 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踏实学习, 稳步成长。

建议这一年, 开设诸如高数、概率、线性代数、C语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等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这期间鼓励学生考计算机2级、3级。英语未过四级者必须再考, 实行大四上学期结束时, 还未过四级者, 再扣0.5个籍点的政策。对于英语已过六级者, 可以鼓励其考商务英语资格证书等。

三第5~7学期, 主攻专业课, 积极带领学生从事社会实践, 培养其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学好一门专业课对学生而言, 是其学生今后谋生的一个技能, 因此, 为了学生在今后有能力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诸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外贸通关实务等专业课, 同时, 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国际金融实务课程设计等实践课, 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常,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抓好实训环节的: (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营造学生实践环境, 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高速的网络以及金融、贸易教学软件和其他硬件设备, 让学生多接触与工作相关的东西, 对个别环节要求学生亲自动手。 (2)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使学生直接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相关软件进行实务训练, 熟练操作企业业务流程。不但要加强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 还要加强软件建设, 构建金融、贸易模拟平台, 进一步提高国贸专业实训技能的基本要求。 (3)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学校自主寻求相关企业合作的同时, 利用部分学生的家庭背景, 由其家长增加提供一些相关的实地训练机会, 让学生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 深入锻炼。这不仅能强化动手操作技能, 还能辅助深化理解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到相关企业去实习, 如到具有外贸经营权的进出口公司, 通过锻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从另一方面讲, 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 还可以随时了解到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知识结构、开展商贸遇到的问题等, 并且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这一年半里, 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措施, 鼓励学生考一些从业资格证, 如报检员资格证、审单员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书等, 以此增强学生从业的竞争能力。

四第8学期, 整复待理, 直奔主题

这是一个检验收获的季节, 学校应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和积极营造实战环节, 以便让学生具备商务沟通协调能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 相信经过如此千锤百炼的学生定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摘要:国有民营二级学院是一种创新性的办学模式, 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产物。如何使新生环境中的学生因地制宜地得到培养, 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国有贸易型企业 篇5

一、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 我国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增长, 对外贸易总额已达到上亿美元, 与中国刚刚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相比, 其贸易额数已经得到了翻倍增长, 整体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态势, 这是我国经济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除此之外, 由于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国民经济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从而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时代要求、贸易方式及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我国原油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交易需求;另外, 国际贸易模式的改变也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创新融资方式, 尤其是要重视融资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这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 迫在眉睫。除此之外, 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我国融资产品与国外融资产品发展之间的差距, 为此, 我们只有加快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增强我国融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才能与当今时代、国际贸易的要求相适应, 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机制的转型, 才能带动我国融资业务的发展, 扩大我国业务量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占据的份额, 使我国金融、贸易相辅相成, 实现我国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

二、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融资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

就目前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办理形式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办理方式, 其整体流程虽然简单易操作, 但是明显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调查, 对其业务挖掘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很多国有商业银行都鼓励创新产品、业务, 但只是做足了表面工作, 很多员工依然仅仅忙于平日的具体操作, 忽视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商业银行办理的业务也单单包括进口开证、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和商票融资[1], 对其他产品业务还没有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工作, 尤其是一些高难度、高控制性的贸易业务, 因商业银行难以掌握其运行风险, 所以类似于这样的产品业务少之又少。虽然就近几年的形式来看, 有些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 逐渐开始开发一些新的融资产品, 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 员工缺乏相关贸易知识, 不同的员工对业务理解存有不同程度的区别, 由此他们的工作操作也是不一样的。就拿出口商提供的商业发票来说, 有人称之为出口商业发票押汇, 有的人还称之为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等等。所以, 不同的商业银行有着不同的实行标准, 总体而言, 我国应当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进行统一的规划, 确立融资产品标准, 使其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 供应链融资环节单一, 体系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除了对融资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 融资品种比较单一之外, 其供应链融资也主要集中在一个环节, 整体服务能力较差, 操作服务还未成熟。另外, 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还处于初级阶段, 难以清晰传递资金、货物流动的相关数据, 不能实现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的同步运行, 使之难以匹配起来[2]。因此, 我们要正视商业银行中这些问题, 加大对融资产品新品种的研究, 扩大复杂多样的融资业务, 提高对融资产品的控制力, 防止风险发生,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完善供应链融资体系, 提升整体操作服务的能力, 建立并健全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 及时传递动态信息数据。

三、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发展的策略

为了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发展, 我们要全方位、全系列地创新融资产品, 明确交易市场的需求, 加大市场研究, 以便能够开发出满足大家需求的新产品。

(一) 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达到上亿美元, 并逐年呈上升的形式;另外, 由银行调查可知,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额数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 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因此, 商业银行应当重视应收账款融资, 创新融资业务, 以便扩大融资规模。其中, 保理、福费廷、出口商票融资业务是创新应收账款的必要条件, 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实现应收账款的创新, 就需要做好以上三方面的业务工作[3]。对于一些融资风险过大的产品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采用第三方买断、风险参与、再担保等其他方法来降低风险值, 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 避免经济损失。

(二) 同业合作联盟。

商业银行在开发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时候, 要注意和同业之间展开合作, 尤其是要重视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就目前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办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经验还比较少, 很多问题还不能应付自如, 尤其是一些风险大、资金大、周期长的贸易业务, 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信息接收能力以及资金周转能力还不能满足融资需求;而外资银行在这方面肯定要比商业银行成熟, 因此, 商业银行要多与外资银行合作, 通过合作来增强其融资处理能力, 借鉴外资企业先进的处理经验。

(三) “物流银行”是未来贸易融资的一个发展方向。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呈大好趋势, 当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人民币左右, 预计今后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5%[4]。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对外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我国物流银行将进入一个巅峰时代。物流银行的出现能够满足市场交易的需求, 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银行业务的进程。虽然我国的物流银行仅仅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但是它是金融领域的一次突破。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各方面的需求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实现物流、资金流服务创新, 从而开拓物流银行的服务类型。

四、结语

为了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要明确当前创新融资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研究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大力开发融资产品的新类型和新品种, 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并且主动与外资银行达成合作关系, 借鉴外资银行和国外银行处理融资业务的方式, 同时还要关注物流业和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 结合物流市场需求, 进行新产品开发。

摘要: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我国的出口产品日益增多, 贸易方式和贸易体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 为我国进出口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就目前来看,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的国际贸易产品业务量在国际总贸易量里占据的比例还比较小, 因此亟需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本文首先介绍了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接着又论述了我国融资产品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并提出了创新融资产品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融资产品,国家贸易,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清香, 李艳丽.供应链管理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 2007, 3

[2].薛锦辉.银行贸易融资创新与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3] .张耀麟.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上一篇: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控下一篇:卫生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