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思想

2024-09-17

分组思想(精选12篇)

分组思想 篇1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下简称“思政课”) 教学的压力仍然非常大。许多教师普遍认为, 自己备课非常辛苦, 但是学生并不“买账”。很多教师把这种现象归因于“思政课”内容的严肃性和政治性, 归因于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归因于学生不重视公共课, 等等。不过, 我们也发现, 在“思政课”教学领域, 也有很多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这给我们“思政课”教师一个重要的信息:学生对“思政课”是接受的、欢迎的。因此, 我们要对“思政课”教学充满信心。

据调查发现, 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方法目前需要改革的占41.29%, 认为教学思想需要改革的占36.18%。因为学生直接观察和感受到的是教师的授课方法, 如果他们不认同授课方法, 会直接地推测这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问题。由此可见, 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定义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指在班级授课的国情下,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就高职“思政课”教学而言, 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诉求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

二、分组分享教学的具体操作

1. 分组

高职“思政课”课堂学生人数大多在100人左右, 对这样的课堂规模进行授课和管理相对是比较困难的。那么, 对这么大规模的课堂进行分组分享教学, 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分组法, 而引入“团队”的理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瓶颈。

学期第一次课, 教师可以提前10分钟左右到教室, 请每个小班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 这样便于课间对他们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 按小班分成若干小组。

为了凸显教学效果, 小组的数量可以不限。至于每组人数,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人数较多的课堂, 每组人数最多不超过10人。因为人数较多的话, 不能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特别是一些讨论。

为了使每个小组真正发挥作用, 需要每个小组的成员选举出一个组长, 负责小组的领导和组织工作;选举一个“财务”, 负责统计本组的积分;为小组取一个组名, 制定小组的口号以及纪律。

组长、“财务”等职位, 笔者建议让非学生干部担任。因为学生干部平时有锻炼的机会, 一般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相对比较少。那么小组的组长、财务等职位, 可以为那些有领导潜力的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 也可以为那些想得到锻炼的学生提供一个机会。

组名、口号由各小组民主制定, 基本要求是要积极向上, 能够突显本组精神风貌和凝聚力。组名、口号, 是小组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增强小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制定小组纪律, 主要是为上课服务的。关于小组纪律的制定,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必须说明, 纪律条款不能和“学生守则”基本精神相违背。可以建议各小组制定“五准”、“五不准”等。让各组制定小组纪律的最主要目的, 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分好小组之后, 具体上课过程中教师组织小组参与课堂教学以及对小组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分组分享教学法成败的关键之一。

2. 分组后的组织和控制

教师对小组的组织和控制, 是开展分组分享教学的关键。

用评分的办法组织和控制个小组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小组给相应的加分, 违反课堂纪律的相应扣分, 这样可以对各小组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控制。但必须说明的是, 加、扣分情况必须提前考虑周全, 形成文字条款, 在课堂上公布, 最好能够每个小组打印一份。为了避免以后在加、扣分方面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可以让各小组对加、扣分的各项规定讨论、修改, 最后形成一个各个小组都相对比较认同的加、扣分规定。

当然, 即使这样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扣分的小组会显得士气低落, 特别被扣分学生的压力会比较大。这方面也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比如可以只是加分, 不扣分。每次上课, 对全部到齐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 而对有组员迟到、旷课的小组则不扣分;对于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给本人及所在小组加分, 等等。

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及教师对小组的控制和组织, 都是为顺利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服务。

3. 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理论讲授、讨论、角色扮演、辩论、演讲、讲故事、学生讲课等

“思政课”教学, 采用最多的授课方式是“理论讲授”, “讨论”也被经常使用。但是, “理论讲授”占据了绝对的地位。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分组分享教学法”恰恰可以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有效地开展“思政课”教学。

如果说分组是形式的话, 那么“分享”就是核心。即使“理论讲授”, 也是教师把一些理论知识“分享”给学生, 讨论、辩论、演讲、学生讲课、角色扮演等方式, 更是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观点、才华“分享”给其他同学。更为重要的是, 在分享的同时, 学生也得到了锻炼。

讨论。在讨论式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其他同学, 最终总结形成本组的观点。小组再推荐“发言人”, 把本组的观点“分享”给全班同学。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应用, 是通过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再现一些社会现象、历史场景等, 为说明某个重点内容, 立体化再现论据支持。如“一国两制”部分, 可以让学生以文艺小品的形式再现1982年9月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问题的对话, 这比单纯地使用视频资料或者文字资料效果要好得多。可以把这些视频资料或者文字给参加表演的学生, 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找这些资料, 把这个历史场景再现出来。

辩论。关于辩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李迎安已撰文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课程中一些有争议性的观点, 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 比如: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 更为重要、解决台湾问题宜采取和平 (非和平) 的手段, 等等。

在运用此法时, 可以提前把论题布置给参加辩论的两个小组, 告诉他们在下节课进行辩论, 时间大约是20分钟。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国际大专辩论会, 根据需要也可以简化其具体环节, 只保留陈述观点、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等。

演讲。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个教学重点进行演讲活动, 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就可以组织一次以“理想”为主题的演讲。

讲故事。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时, 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部分, 可以组织学生讲述伟人的故事。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毛泽东、邓小平的传记资料, 选取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全班同学。这样, 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伟人的故事。

学生讲课。部分章节内容, 可以组织几个小组进行讲课比赛。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准备, 在规定的时间内讲述完毕。当然, 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授课技术咨询, 比如, 课件的制作、授课技巧等。

三、给教师的建议

在应用“分组分享教学法”的过程中, 如果涉及到小组竞赛的部分, 评委最好由学生担任。由其他未参赛的小组各推举一人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分, 教师提前制定好评分标准, 在比赛开始之前 (不是上课之前) 分发给各位评委。

采用“分组分享教学法”, 融合多种教学手段, 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精心备课, 更要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安排和控制。而对每个环节的时间的控制, 是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都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 所以, 一次课 (思政课时) 融合两到三种授课方法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太多, 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如果有条件, 可以看一些管理培训方面的书籍, 或者视频资料。如果能够争取到学校的资金支持, 可以去参加一些管理方面的培训或者拓展训练, 掌握游戏控制、过渡和分享的技巧, 等等。

同时, 在上课进行一段时期后, 教师应征求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根据学生的反馈, 及时调整和改进某些不利课堂教学的方面。

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但所有的探索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 要不断地“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 优化教学手段”, 真正“实现立体化教学”。

分组分享教学法的理念,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诉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 .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3]潘浩龙, 欧文英.论分组分享教学法.试教通讯.2005, (24-25) .

[4]邓朝宏, 彭前生.高校“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10, (5) .

[5]李向阳.高职教育“思政课”效益现状调查研究.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1, 5 (6) :57.

[6]李迎安.谈辩论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 (26) :158-159.

[8]张秀峰.浅析“思政课”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11, (11) .

[9][美]约瑟夫·罗曼.掌握教学技巧 (第二版) .洪明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5, (1) .

分组思想 篇2

一组:张宏霞肖立慧

二组:王丽娜张明阳

三组:杜明静张舒涵

四组:孙超尹丽楠

五组:巴秋燕程艳琪

1、播音时要保持安静,禁止嬉闹、喧哗。

2、播音完毕后,要在播音登记册中登记,将稿件等收拾工整,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3、保护广播室财物安全。禁止无故将非本室成员带入室内,禁止将广播室钥匙交给非本室成员。若有损失,相关人员须照价赔偿。

累人的分组作业 篇3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都习惯独自完成作业吗?Most students have spent years of their education working independently. 这一期我们聊的“分组作业”group project,和一般的家庭作业不同哦,分组作业需要组员在课外合作,Group assignments require collaboration outside the classroom. 一起合作完成作业,会比作业本身更有挑战性,Working together can be far more challenging than the assignment itself.

老师给了我们五个题目让我们挑。

The teacher gave us five projects to choose from.

我们要选哪一个好呢?

Which project shall we choose?

对于我来说,每个题目的难度都差不多。

It looks to me as though they’re all pretty equal in degree of difficulty.

我们投票决定吧。

Let's vote on it.

决定好题目之后,我们就要动手做了。

首先,我们要把这个作业分开几步来完成。

We need to break the project down into steps.

然后我们每人负责一个步骤。

Each person in the group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one of the steps.

“我们可以下课后就马上开会吗?”

“Can we meet right after class”?

我们很难决定什么时候集合做作业。

We are having a lot of trouble deciding when will be a good time to meet and work on the project.

真讨厌,为什么最后变成我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

Why do I 1)end up doing all the work by myself?

那么我们多久碰一下头,讨论作业?

How often should we meet?

我想我们至少要每个星期聚一次。

I think we should meet at least once a week.

这个星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会讨论作业呢?

When can we meet for our project this week?

我的两个组员却立即说:“我今天不行!”

“I can't make it today!”

我问他们:“哪一天对你比较方便呢?

“What day of the week is convenient for you”

教授要求报告一定要用电脑写!

The professor requires our papers to be written with a word processor.

怎么办呢?我对电脑一窍不通啊!

I'm computer 2)illiterate!

倒霉!电脑死机了!

It crashed!

我忘记把报告存在软盘里了!

I forgot to save it on my 3)floppy disk!

当我又重新写一遍,要打印的时候,却发现

打印机的墨盒没墨汁了。

The cartridge is out of ink.

换了墨盒后,打印得好完美啊。

The print-out is perfect.

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完成了,我还要确定其他组员都按部就班。

I will make sure everyone else is staying on track.

做好分组作业后,每一组还要上台做一个口头报告。

Each group will do an oral presentation.

上台做报告时,我太紧张了。

我忘记要说的话了……

I forget my line?

我派发报告摘要。

I am passing out a presentation handout.

这个口头报告的分数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分组思想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分组教学,改革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2014)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同时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强化思想引领。无疑,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育教学有效性,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并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是一个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直面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探索和总结贵州师范学院在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上进行的积极做法和有效经验。

一、分专题分组教学的意义

(一)分专题教学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世情和国情进行基本概述的一门公共课, 是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专题教学,是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以提高这一课程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种种矛盾,进而提高教学与育人效果。

第一、分专题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当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是育人的需要,因而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分专题进行教学,可以发挥教师的专业所长, 从而促进教师向更深更专的研究领域发展,从而节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实现其专业教学技能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第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分专题进行教学,特别是专题实践教学,通过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关注、思考并分析社会重点和热点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第三、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分专题教学由于专题内容丰富多样和教师组团授课, 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模式的诸多弊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第四、有助于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统一编写的教材,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难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重点肯定存在差异,因而,教师需要结合世情、国情、校情以及学科特点, 结合教材大纲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容,在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与挖掘,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增强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与实际效果。

(二)分组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降低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公共课,考虑到课程性质、课程特点以及教师配备等情况,教学任务相对较重,特别是一些学校所设置的大班教学, 增加了教师维护课堂纪律的压力与困难,而实行分组教学,教师只需借助班长和各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便可以轻松实现更加高效的课堂纪律管理,从而有助于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转移到教学上来。

第二、有助于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文化基础、天赋、性格、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通过分组教学,有利于弥补每个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不足,真正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原则和精神。

第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因此,学习在本质上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以实现扬长避短的过程。可见,“分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给了学生一个团队合作的机会。”[1]当然,除了合作之外,这种分组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热情,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兴趣”[2],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可见,通过分组教学,不但可以降低管理难度、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合作与竞争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最终实现育人质量的提升。

二、分专题与分组的具体做法

(一)分专题

为了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必须把教材体系转化为可具体操作的教学体系,结合实际把教材理论转化为教学具体内容, 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此,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8月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具体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结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和校情学情, 提练形成了若干个既体现教材重点内容又兼具特色且与时俱进的专题。 (参见表1)

提炼与整合专题后,根据各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教学特长,对上述专题内容进行选择与分配。 (参见表2)

经过这一过程,教材内容就转化成了各个教师的专业和特长,使得每一个专题的教学都更有针对性专业性,有助于教师主动地钻研专题内容和组织教学,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特长发挥和师生互动,使每一个专题教学都可能成为备受学生欢迎的精彩课堂。

(二)分组

为了更好地对班级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 这是实现科学管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小组规模上,一般每个小组5~8人,可根据各班的实际人数、专题任务、性别、性格、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标准进行灵活规定,以实现分组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各小组建立后,由其成员集体讨论和协商,推选出该组组长。组长根据该组成员男女生比例以及各自的性格特点等情况,组织大家创制积极、健康、向上的组名和学习口号,负责对该组成员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通过分组,化大班教学为小组教学,化教师对班级的个人管理为小组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这一分组模式涉及到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包括班级环境卫生、课堂纪律、课堂参与、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班级管理的优化,为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时间、纪律等方面的保障。下表列出的是贵州师范学院2014级统计学专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分组的具体情况,以供参考(参见表3)。

三、课程班长制

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增强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在班级教学管理中推行课程班长制。课程班长制是指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班级教学管理过程中,在上课班级推选或者指定2名学生作为本班本课程代理班长,负责本课程的辅助性教学任务。

推选或者指定的2人作为本课程班长,需分工协作。其中一名班长只负责本班同学平时课堂分数、社会实践分数、读书笔记等数据的记录工作(即记录班长),接受上课老师的指导和本班同学的监督,确保记录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课程记录要求,每次分数记录需由课程上课教师签字确认。

另一名班长(称为管理班长)负责本课程课前的多媒体、粉笔等教具的准备以及实践报告、阅读心得等作业的收发;同时,告知本班同学上课的专题、教师以及需要阅读的有关书目,并组织各小组讨论等相关教学辅助性工作。

四、引导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力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常态,并在阅读中思考形成问题意识,课程改革小组把阅读作为本课程考核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学期第一次课,教师在行政班级将阅读书目的相关任务和要求布置给学生。具体任务和要求如下:

(一 )阅读量。在给定的近20本书目中 ,学生任选4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 阅读进度和任务一般为每月一本,看完之后写下读书笔记并上交(注:每月底最后一次课上交读书笔记)给任课教师。

(二 )读书笔记要求。读书笔记不需长篇大论 ,但要有自己的认识、体会和思考,最好能产生问题意识,严禁抄袭;在字数方面,读书笔记的字数一般在300~500字为宜(必须手写稿并采用统一的稿纸)。

(三 ) 考核。阅读并产生的读书笔记将纳入学生最终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即每篇读书笔记为5分,共20分。教师根据学生读书笔记的态度、质量等标准酌情给分,抄袭按0分记。

(四 )管理 。 学生的读书笔记在内容上涉及社会 、道德 、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是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的重要记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管理。 按照任务分工,读书笔记由管理班长收集和整理,由行政教师送给任课教师批阅,在做好评分记录后统一管理。

(五 )参考书目。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使其在阅读中成长成才。要实现这一阅读目标,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向学生提供优秀的书目。本课程改革小组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了一系列的阅读参考书目(参见表4)。

五、结语

分组讨论学习心得 篇5

——如何加强团干队伍的建设

加强和改进团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团组织基层基础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弘扬团的优良传统,培养一支思想成熟、勤勉敬业、开拓进取、自觉奉献的团干部队伍是团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本组于十月三十日在教学楼D419开展了关于如何加强团干队伍的建设的活动主题。期间我们针对“如何做好团支部工作”这一课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内容主要有:

1、如何加强自身学习与引导青年进步相结合2、怎样正面引导、加强教育,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

3、以人为本,真抓实干,怎样加强团支部队伍建设

4、团组织怎样开展工作要有新意

5、团组织怎样开展各项工作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党政的支持和重视

6、怎样做好团的工作以广大团员青年服务的责任心相结合7、怎样做好团总(支)部建设与下层组织的交流

8、怎样做好团的工作以强化团组织的号召力。经过十分钟的分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派代表谈论如何加强团干队伍的建设。团员青年是我们完成各项目标管理任务的主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作用,挖掘其潜力。这就是要求作为青年组织的团支部。要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更好的服务于党政工作,准确把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主动地有创造性地灵活开展各项工作,使团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所以,讨论结果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团

同质分组法 篇6

为了达到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实施区分性评价的目的,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地调查、了解、分析,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这样说,对学生进行分组是我们实施区分性评价的前提,不对学生进行分组,就谈不上区分性评价。那么在区分性评价环境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呢?笔者认为:在区分性评价初级阶段学生分组宜采用“同质分组法”。所谓的“同质分组法”就是将全班的学生按信息素养的高低分成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小组。

一、分组前的调查摸底

要想将学生按“同质分组法”进行分组,首先要对全班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这就需要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充分地调查、了解、分析,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

我们学校现阶段七年级有6个班,我随机抽取了2个班作了走访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2个班共85名学生,有58名同学说他们学校正常或基本正常开设了信息课,占全部人数的68.2%;有11名同学说他们学校只是偶尔给他们上信息课,占全部人数的12.9%;剩余的16名同学回答说他们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信息课,信息课都改上了其他课程,占全部人数的18.9%。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这样的现象:镇中心小学基本上能正常开设信息课程,而村小学基本上不能开设信息课程。

2.家庭具备电脑及是否上网情况

3.分组前课堂观察与记录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前,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袋,花2~3节的时间在课堂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将这些结果都记录在他们的电子档案袋中。最后以电子档案袋的记录结果为基础,结合上面的调查情况,初步评定每个学生已具备的信息技能,为后面对学生进行分组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对学生进行分组

1.分组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分组,首先要明白其目的是将学生按不同的信息素养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实施区分性评价。使评价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相适应,因人而异,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寻求思维碰撞的火花,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2.分组的原则

采用“同质分组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必然要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这样就必然会产生以下弊端:学习小组中高层次的学生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感,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学习小组中低层次的学生;而低层次的学生则明显产生自卑心理,逐步对高层次的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为了尽量克服采用“同质分组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产生的弊端,我们就遵循以下原则:(1)不宣布小组等第。虽然老师已将全班学生采用“同质分组法”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但班上不宣布学生层次,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学生的分别要求。(2)不调整学生座位。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后,不对学生的座位进行调整。

3.实施分组

有了分组前的调查提底,对班上的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基本上了解后,遵循分组的原则,我们就可以采用以下表格对学生进行分组了,分组后如有什么特殊情况可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4.分组后组员的动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肯定有部分学生进步了,有部分学生退步了,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分组组员不能是长期固定的,而是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经过在实验班的实践,笔者认为这一动态的周期长短应保持在3~4周内,也就是说学生经过3~4周学习后,我们需要对每个层次的学习小组的组员进行调整,将进步的学生调整到更高一层次学习小组中去,将退步的学生调整到低一层次的学习小组中去,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处在“最近发展区”,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同质分组”带来的问题

1.在处世心态方面,高层次小组的学生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感,瞧不起低等级组的学生;低层次小组的学生逐步对高等级组的学生产生仇视心理。

2.在人际关系方面,高层次小组的学生合作精神很差,不愿意帮助别人;低层次小组的学生合作精神强,愿意帮助别人,但却不愿和高层次组的学生接触交往。

3.在学习态度方面,高层次小组的学生明显产生骄傲情绪,低层次小组的学生明显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同质分组法”本身存在着一定弊端,笔者认为它只适用于区分性评价的初级阶段,随着区分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这一弊端会体现的越来越明显,那么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

分组思想 篇7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以煤气为燃料,日常生活烧水、做菜、做饭,都少不了煤气,如何才能使得用气最少?以下就以烧一壶水为例,分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二、学生探究

各小组讨论并发表意见:烧水过程煤气的用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组1:煤气燃烧时与热效率有关,热效率是指它对水直接加热的能量与在空气中消耗的总能量的比值,比值越大说明热效率就越高,还可以说和燃烧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热效率越低,时间越短热效率越高。

组2:是否是完全燃烧,与水的初始温度有关;还和水的多少有关。

组3:与水壶的效率有关,水壶的保温效果好,那么散热少,水烧开就快,煤气用量相对来说就少。

组4:和当时的大气压强有关,还和煤气的质量有关,质量好的煤气当然用量就会少。

教师分析:假定在一个理想的条件下,相同的一壶水,相同的煤气质量,而且保证水的初始温度一样,相同的一个外部环境,排除上面这些因素的干扰,那么这时候问题就转化成煤气灶的旋钮要转到什么位置时烧开这样的一壶水煤气的用量最少?会是火很大还是火很小呢?

三、确定实验方案

各组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讨论选择最合理方案进行实验。

组1:取两个水壶一样,控制水的质量、初温一样,分别放在两个燃气灶上加热,旋钮旋转不同的角度观察哪边先烧开。

组2:取一个水壶,放上一定质量的水,使水的初温一定,加热至烧开,测量水烧开的时间是多少,接着把水壶水倒掉,让水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再加入相同质量、温度的水,这时将旋钮转到不同位置,记录水烧开所需要的时间。

组3:设计方案分三次来进行,假设每次所用的煤气是一样的,然后分别将旋钮转到大火、中火、小火的位置;待到预先设置的煤气用完,分别测量水温升高了多少,进行比较,得出效率,就可以判断出来什么火时是最节省煤气的。

组4:方案是在组3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设计,用到了煤气表的读数,我们分别取五个不同位置的角度180、360、540、720、900进行实验,控制相同的条件下使水烧开,分别记录燃气表开始时和水开时的读数,通过对比,就可以判断出来旋钮旋转到什么位置时是最节省煤气的。

四、实验

根据小组讨论确定的实验方案,选取五个不同角度18°、36°、54°、72°、90°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为了更形象地反映数据特征,我们以旋转角度为横坐标,所用燃气为纵坐标作散点图如下图。

五、实验结果检验

从散点图的趋势来看,各小组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归纳、对比学过的函数图像中,一元二次函数图像与之最相似,故学生认为可以用一元二次函数近似地表示这种变化,于是问题就转化成研究二次函数;我们先假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根据函数解析式我们可以算出当旋钮旋转到什么位置时,煤气的用量最少,最少是多少的问题。

为了确定a,b,c三个常数的值,在选取点方面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组2:取最低点和最高点,还有中间一点,也就是第二、三、五个点。

组3:我们组讨论认为第三个点在函数图像中应该算是误差点,如果是画图像的话,第三个点可能不在图像上,所以排除第三个点,选取第一、二、五个点。

1. 拟合函数。设函数y=ax2+bx+c,取(18,0.130),(36,0.122),(90,0.172)代入函数得方程组

2. 求最少用气量。求解得燃气用量最少时旋钮的实际位置是:

3. 检验分析。学生们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

组1认为:分别在39°和另外取一角度80°烧同一壶水,再记录煤气表的用量。

组4认为:代个数字进去,代刚才五个量里的一个,除了误差点那个,即第四个点。

学生总结:组1的检验方法是错误的,因为比较时不能就取两个值,关键是这个不能比较,就是不一定能试到最小的,这样比较的没有代表性;而组4的检验方法比较合理,它直接刻画这个数学模型是否符合实际问题。

六、实验反思

分组思想 篇8

测量的目的是确定被测量的值。由于测量工作的不完善以及人们对被测量及其影响的认识不足, 致使被测量的观测值每次往往是不同的。而且, 在测量前对观测值也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在每次测量实验报告中, 均应指出测量的不确定度以及被测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在测量实验中, 经常会遇到计算两个量之间相关参数的问题, 常见的形如y=a+bx.y=a+bx+cx2,y=a+bx+cy+dxy, 以及y=Asin (ωx+μ) 等等。其中求直线y=a+bx的直线拟合参数a, b是较为常见且应用较广的。如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中, 当取得多组测量值x, y进行直线拟合g=2b便可得g值[1], 以得到最佳直线拟合参数a, b。在组合测量数据后期处理过程中, 常用的方法有分组计算法与分组求差法, 但是二者均会涉及到大量繁杂而冗长的数据计算, 本文将基于数学软件Mathematica分别介绍如下。

1. 假设实验数据

用下列数据 (如表1所示) , 分别就上述两种方法, 分别进行拟合并求出拟合参数a, b的值。

2. 分组计算法

测得的n组 (x, y) 数据带入方程均可形成方程yi=a+bxi+εi (为误差项) , 并得到了一个方程组。当n为偶数时, 便可将方程组分为两半 (均有) 个, 当略去误差项εl, 即可由两部分对应的二方程分别得到n/2个a和b的值。再求出a, b的平均值, 以及a, b的标准偏差。

2.1 处理程序

2.2 执行结果及分析

所以。分组计算法引入线性方程组用于求解实验数据的拟合参数,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不高的实验, 处理简单, 易于理解, 但是要求测量次数必须是偶数。

3. 分组求差法

在分组计算法中方程组的基础上, 将两部分方程分别求和:

3.1 处理程序

3.2 执行结果及分析

, 最终得知, 。前面的关于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数据求和以及的平均值亦可得出作为验证和纠错的依据。分组求差法是利用误差求和会产生互相抵消的效果, 以使得明显变小, 已达到拟合直线参数计算的目的。但是, 与分组计算法法类似, 同样要求测量次数必须是偶数。

4. 两种处理方法的比较

4.1 共同点

分组计算法与分组求差法均是由所得n组数据, 由建立n个方程, 从方程组出发以拟合出a, b的数值;两种方法均要求测量次数n为偶数, 才能实现平均分组;在进行测量数据拟合a, b值的过程中, 均假设测量值xi的误差对a, b值的影响远小于yi的误差影响;拟合值a均与b有关, 这也是由方程的结构所决定的。

4.2 不同点

在误差项的处理上, 在分组计算法中是直接将二方程中的误差项忽略, 得出的是含有误差的和值;分组求差法是利用误差求和将会相互抵消的性质, 使得误差项的绝对求和变小;在值的不确定度的表示上, 分组求差法未能计算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5. 结语

由于测量的的定义不完整、方法不理想、设备不完善、环境不确定、人员的技术差异等等。在实际测量中, 要提高值的精确度关键在于测量本身。分组计算法与分组求差法只是提供了给我们在实验数据处理后期对组合测量数据分析和相关系数拟合的一种方法, 而且两种方法拟合相关系数的数值也有一定的差别, 在具体的实验中, 因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最终采用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树武.普通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2]丁大正.Mathematics5在大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6

分层分组教学反思 篇9

首先,学生自私自利的现象减少。要知道现在的这届高三学生,在家是独生子的居多,家中提供条件也好。所以,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非常自私。而自从实行了分层分组教学后,每个学生都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为了不落后于别的组,学习好的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解决问题,相反基础差的学生也力所能及地帮助对方,双方都把班级当成了一个大家庭,成员之间就像兄弟姐妹,谁有困难都会出手相助。这样时间久了,学生的心理都慢慢地起了变化,心中装着对方,不再像以前那么自私。

其次,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分层分组后,对于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遇到问题时都可以获取其他人的帮助,学习成绩自然慢慢提高了。如果说之前有些学生觉得自己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不敢出头,那么现在他们也变得大方了,遇事不再唯唯诺诺放不开手脚,敢去做了。而对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更进一步地复习了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拉近了和其他学生的距离,由此产生的自豪感会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去学习。

第三,分层分组使学生的课堂效率提高了。如在背书的时候我利用小组竞赛的性质进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在作业的设置上,学习好的我鼓励他们多自学、挖潜能,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成绩差的降低难度,作业当面批改,逐一订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达标要求。考试后,根据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层次调整, 促进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形成你追我赶和主动进取的氛围。

最后,班级的凝聚力加强了。这个班本是一个特殊的班集体, 它是由两个班级合并而来的,所以班级自然就形成了两个小团体。其中,无论是哪个团体中的成员出现问题,其他的就会兴奋不已。如果遇到集体性的活动,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引发矛盾,更谈不上荣誉的事了。自从实行分层分组教学后,每个成员都从本组中受益,都逐渐认识到团体的力量。再加上我的教育,他们的行动也逐渐趋于一致,都自觉地从班级利益出发,不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了班级这个向心力,学生劲儿往一处使, 荣誉来了,自豪感增加了,凝聚力更强了。

体能分组教学尝试 篇10

一、调查摸底, 切实划分体能小组

我们地处乡镇中心, 学生成分相当复杂, 体能参差不齐。一半学生是镇驻地, 而另一半却来自四邻各村小,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随父母从东北转迁回来的。他们不仅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同, 而且年龄差也大, 对体育课的运动量和难易程度, 有着不同要求量和适应性。所以, 要实行体能分组, 首先要调查摸底。每逢新学期, 我们针对各班学生实际情况, 通过调查、访问、考试、比赛等手段, 将各班划分出男女四个体能小组, 特别注意把年龄小、体质差、运动成绩低及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划为一组, 其他视班级人数多少, 按强、中、弱自各划分三四个小组。训练时, 有时也可根据具体内容, 临时改变体能组:如训练短跑时, 我们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把学生分成75分以上、60-74分、45-59分、44分以下四个不同小组 (男女各四个) 。因为小学生好胜心强, 在各小组水平相当的情况下, 都想争第一, 这样既能互相促进, 又能全面锻炼普遍提高。

二、区别对待, 精心安排体能训练

体能分组之后, 我们根据各年级教学内容、计划, 参照各组运动水平差异, 制定出具体的课时教学计划。特别是定好每个组在每个作业点上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 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强度, 决不为单纯追求密度而提出过高的要求, 而总是以学生生理特点出发, 设计训练内容、方式、方法。拿长跑训练说:小学生心肺机能较弱, 肺活量小, 呼吸频率高, 所以耐久力训练是身体素质自然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因而, 要加强耐久力训练。为此, 在训练中, 我们就先从间歇的中强度练习开始, 不同体能小组, 分别提出不同要求。然后逐步延长各组运动持续时间, 对体能好的小组要求训练时间长一些, 差的组要求训练时间就短一些。各小组跑速也分别定好, 体能差的组要求跑与走结合, 体能强的组要求做变速跑, 这样交替进行, 既体现了学生体能差别训练,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了身体练习对机体所起的作用, 达到了既锻炼身体, 又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选好组长, 抓好体能训练落实

进行体能分组教学, 小组比较多, 要求又不一, 所以要发挥体育小组长的骨干作用, 让小组长协助体育教师组织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能否培养使用好小组长, 充分发挥组长作用, 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选好小组长, 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 而且有助于传、帮、带, 互帮互学。在教学过程中, 为培养使用好体育小组长, 课前我们常常先召开小组长会, 给小组长“吃小灶”,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的一种表现, 也可以使小组长在明确教师的意愿的情况下, 能自觉主动地去组织小组活动, 使各小组计划顺利完成, 同时, 小组长可以随时记录组员训练成绩, 及时向教师汇报, 这样又便于教师掌握情况, 及时调整改进训练计划的方式方法。如我们组织立定跳远时不少小组反映, 学生跳不远。怎么办?立定跳远关键是人给地面作用力大小, 学生对此不容易掌握。于是, 我们修改计划、分解了立定跳远训练内容, 一组:原地跳起摸高 (场地边树间悬挂一些物体) 各小组悬挂物高低不同。二组:跳台阶 (操场边戏台台阶) , 各组跳次不同。三组:连续跳越跑道上的障碍物体 (各组障碍物间的远近距离不同) 。四组:试跳及格线 (各组及格线长度不同) 。这样三至五分钟后交换一次, 组长分别记录成绩, 一节课下来,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基本技能技巧, 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 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

四、强化手段, 不断提高学生体能

语文分组教学浅见 篇11

关键词:分组教学 学生参与 教师捕捉 放开收拢

要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而且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安静的课堂,就意味着这是一堂好课?NO!课堂上,有比安静更重要的,那就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而实施分组教学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使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做学习的主人,就是达到这种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分组教学,为学生提供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努力追求的一个教学高度。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要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而且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

对于探讨的问题,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的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而应当使所有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比如,在教每一篇新课文之前,要求同学提前在网上找有关课文的资料,课上分组研讨时,每组同学中,有负责归纳的、有筛选重点的、有记录的、有最后汇报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课堂实质上就变活了。

二、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应当认真倾听,待学生汇报完毕后,找出核心问题,对问题作深入研究和思考。比如,在学生汇报《论语》十则资料时,提到这十则有谈学习方法的,有谈学习态度的,教师就引导同学判断哪句谈学习方法?哪句谈学习态度?在合作中探究,课堂教学动得有序,不是热闹场面,不是杂乱无章,动中体悟文章的精妙。

三、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不要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鼓励提问,允许插嘴。但那种课堂热热闹闹,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以为戒,极力避免的。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课堂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分组思想 篇12

第十一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盐。 分为三类盐。第一类是食盐, 第二类是碳酸盐, 第三类是化肥中涉及的钾盐、钠盐、铵盐。 由于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因此盐的检验主要是特殊离子的检验。 在这堂课中, 通过粗盐提纯情景的延续, 使得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和应用在实验与分析中加以巩固, 最后铵根离子的性质通过语言技巧, 让学生自行回忆。 就事实而言, 复习课还是比较枯燥的, 因为复习课缺少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学生没有代入感。 基于这个考虑, 我选择将粗盐提纯的实验进行延续, 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以期减少复习课的枯燥, 提高复习效率。

当然, 必须承认, 粗盐提纯实验的延续, 起因是我来不及进行学生实验的后处理。 我在与其他学校化学老师交流中知道, 有一部分学校和我校一样, 没有专业的化学实验员。 一般是由某一位化学老师兼任实验员, 有的时候真心忙不过来。 阴差阳错, 我索性留下粗盐提纯后的样品, 作为复习课使用。 这样学生会觉得, 他们做过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化学和生活一样, 总会有些意外的事情发生。 利用好这些意外会很有趣。

课堂纪律很重要, 在实验室上课, 如何维持课堂纪律是很头疼的事情。 刚工作的头两年, 我对课堂纪律的维持毫无办法。 我想要活跃的课堂, 师生平等的交流, 但不是乱。 或者说“乱”也可以, 但人心不能散。 后来我发现, 在电影院看电影, 遇到精彩的片子, 观众们总是全神贯注, “纪律”很好, 遇到烂片“纪律”就很差。 电影精不精彩就看情节好坏。 好的情节就是这么重要。 电影院没人维持“纪律”, 好的情节, 就会有好的“纪律”。 我尝试在化学课堂建立科学的足以吸引学生的情节。 好的情节可以带来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本来不是教学上的说法。 但是学生真的是在体验课堂, 权且当他们是用户。 就我对化学学科的体会而言, 化学实验本身就足以带来最好的用户体验。 尤其是学生分组实验, 我在最近一两年里, 会增加一些基础实验以外的, 但是又能帮助教学的实验, 比如粗盐提纯的后续实验。 学生只有上手做了实验, 才谈得上真实体验, 有了真实体验, 才会掌握真实的知识。 陶行知说:“在做中学。 ”

模块化整合学生分组实验的三类形式。

第一类, 按照实验类型与仪器类别整合。

比如, 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不管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是氢气, 我在开学的时候就把仪器和药品全放在一个分组实验盒中。 分组实验盒不是塑料水槽, 我以前把塑料水槽当分组盒, 发现放不了多少器材。 后来出去学习, 看见有的大学校专业的实验室老师, 用了更大的盒子, 能放很多器材, 我回来就琢磨着改过来了。 这样, 我这三个单元的实验, 只要准备一次, 就可以用至少3年。 而且三个单元学习完, 所有仪器与药品全都呈现在学生眼前, 让学生自己分析对比总结, 不但效果好, 而且省了我不少口舌。 当学生把这个分组实验盒里面的每一样都弄明白了, 那么南京中考的第16题 (气体制取填空题) 就不需要再过多练习了。

第二类, 按照课程内容与课程顺序整合。

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水的净化—溶液的配制—指示剂的简单制备—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粗盐提纯; 另一个是金属材料的性质比较—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类, 基于微课的实验延伸。

上一篇:玉米选育经过下一篇: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