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卫生习惯

2024-06-20

学习卫生习惯(共4篇)

学习卫生习惯 篇1

手是重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如感染性腹泻、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皮肤感染、沙眼等疾病都能经手在人群中传播。洗手作为促进卫生的关键组成部分被广泛地看作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2]。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所伴随的城市化人口增加现象是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新市民”是指那些原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由于国家公共事业建设和旧城改造、商业开发而使他们部分或完全失去土地使用权, 从而使其身份、职业、生活方式、价值观、居住空间等各个方面都发生变化的农民, 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群体[3]。然而个人卫生习惯与新市民的健康息息相关, 本研究通过对新老市民手卫生和口腔卫生比较, 了解该人群的个人卫生习惯, 为在此人群中开展健健教育提供相关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年龄18~60岁绍兴新老市民。新市民是指5年以内城市近郊失去土地的新市民。老市民是指在城市中心区域居住5年以上的城市居民。

1.2 调查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样本市中各抽取4个街道 (其中2个街道作为新市民组对象的来源, 另外2个街道作为老市民组对象的来源) , 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样本街道各抽取1个居委会, 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调查户, 对家庭户中符合调查要求的全部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每个居委会调查200人。

1.3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个人手卫生状况、手卫生与疾病的认识、口腔卫生、口腔卫生与疾病的关系等内容。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有χ2检验、t检验、χ2趋势检验等, 检验水准为0.05。

注:标*采用的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新老市民的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新老市民各400人, 新老市民的平均年龄为39.51和39.83岁, t值为-0.37, 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老市民在文化程度、从事的主要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婚姻状况、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标*采用的卡方检验

2.2 新老市民手卫生习惯的比较

新老市民在吃东西前洗手、上完厕所后洗手、去过医院或接触过病人后洗手、接触钱币后洗手、干完农活或下班回家后洗手、平时洗手时用水情况、平时洗手使用香皂、肥皂或洗手液情况、每次洗手的时间、家人毛巾共用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在对不洗手可以引起的疾病认识方面除不洗手可以引起红眼病外, 对其他疾病的认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3 新老市民口腔卫生习惯的比较

新老市民在刷牙时间、牙刷使用时间、家人共用牙刷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在对不刷牙与相关疾病关系的认识上, 除了对牙齿发黄发黑、口腔溃疡外, 对其他疾病的认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5。

3 讨论

城市化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主题。这样一方面, 新市民难以摆脱传统农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使得他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观念和健康素养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 另一方面, 他们还面临着环境改变、生活和工作压力。然而在居住条件改善后, 手卫生成为新老市民所遇到的经常性问题, 且引起其重视不够。世界各国开展的临床和社区方面的研究证实正确的洗手能够预防包括腹泻和呼吸道疾病在内的感染性疾病[4], 通过正确的洗手可以显著地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菌, 有效地切断接触传播[5]。

新市民在吃东西前洗手、上完厕所后洗手、去过医院或接触过病人后洗手、接触钱币后洗手、干完农活或下班回家后洗手的比例较老市民仍然较低, 可见新市民在何时洗手仍缺乏认识, 有待加强。新市民在洗手的时间、采用流水洗手、使用香皂、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方式上较老市民有待改善, 在新市民的健康教育应加强。新老市民在共用毛巾上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新市民中家人共用毛巾现象较老市民仍较为突出。这些问题出现可能与其文化程度和对洗手与疾病的关系认识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新市民文化程度较老市民低, 而且在不洗手可以引起腹泻、流感、手足口病等疾病的传播认识不足。新市民在刷牙时间次数、牙刷使用时间、家人通用牙刷方面正确认知比老市民低, 新市民在认识口臭、龋齿、牙周炎与刷牙关系上仍有不足。这些亦可能与新市民的文化程度较低、阅读或收听一些有关健康的信息较少, 这与李慧等人研究类似[6]。老市民与新市民均在刷牙与牙齿发黄发黑、口腔溃疡认识上比例仍然较低, 在新老市民间开展手卫生和口腔卫生宣传, 显得很有必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或优势, 开展口腔健康讲座、指导、咨询、义诊等活动, 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口腔健康宣传, 形成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 采取口头、文字、图片宣传教育方法, 有计划、有重点、全方位地开展牙病防治知识[7]。手卫生行为得分随着知识得分的升高而升高, 提示, “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在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健康教育中要注重三者之间的转变关系, 使知识和信念更好的影响行为[8]。因此在我市新市民中开展手卫生和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总之, 新市民在手卫生和口腔卫生方面的知识尚欠缺, 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待进一步加强, 尤其是新市民的手卫生和口腔卫生可能仍是我们以后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鉴于新老市民的目前卫生习惯的状况, 通过多种渠道咨询、义诊、讲座、张贴海报、发放传单等活动, 以增加社区干部、核心人物和新市民的健康意识, 增强社区干预能力, 形成政府领导、健康教育机构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骨干的以社区为平台的干预模式, 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Mariwah S, Hampshire K, Kasim A.The impact of gender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the handwashing behaviou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hana[J].Trop Med Int Health, 2012, 17 (4) :447-454.

[2]Pengpid S, Peltzer K.Hygiene behaviour and health attitudes in African Countries[J].Curr Opin Psychiatry, 2012, 25 (2) :149-154.

[3]汤海明.“城市新市民”社区成人教育势在必行——基于继续社会化的社会学视角[J].成人教育, 2009 (11) :17-18.

[4]王艳玲, 赵高平, 王军.银川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规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2) :1615-1616.

[5]谷晓岚.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8) :1757-1760.

[6]李慧, 常慧, 刘懿卿.辽宁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 (2) :125-127.

[7]徐燕, 林潇.健康教育在提高基层大众口腔卫生状况中的意义[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6) :448-449.

[8]俞慧芳, 陈中文, 罗建勇, 等.嘉兴市中小学生手卫生知识和行为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 (6) :651-653.

学习卫生习惯 篇2

社会习惯方面

(1)入厕——小班:能自己入厕,养成每日大便、及时小便的习惯。中班:能自理大、小便。大班:便后能整理衣服。(2)午餐——小班:能用勺独立进餐,餐后会清理桌面。中班:吃饭时不讲话,不偏食、不剩饭菜,会用筷子,保持桌面干净。大班:进餐时不发出声音,养成定时定量进餐、不挑食、偏食、饭后漱口的习惯。(3)午睡——小班:按时睡觉,姿势正确。中班: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

大班:养成早睡早起,坚持午睡的良好习惯,不吵闹、不打搅别人睡觉。

卫生习惯方面

(1)个人卫生--小班:在教师提醒下饭前、便后、手、脸脏时能用正确方法洗手、洗脸、擦嘴

出汗后会用毛巾擦拭。

中班:饭前便后、手脏时主动将手洗干净,会用手帕或纸巾,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大班:能经常保持手脸干净、早晚刷牙的习惯。

(2)外部环境卫生--小班:会收拾玩具,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

中班:手工等操作活动结束后能清理环境,能将果皮纸屑等废物放在指定的地方。大班:保持外部环境清洁整齐,公共场所不乱丢废物,不乱涂乱画,不大喊大叫。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一)榜样法——教师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天性好模仿的幼儿来说,不管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只要是直观形象的,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教师作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首先成为他们最易跟从模仿的对象。

(二)生活体验法——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体验讲卫生的重要性。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社会领域(包括常规习惯的养成)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渗透在一日环节之中。我们十分注意在日常各个环节中对幼儿在盥洗之前、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进餐时提醒他们不挑食,桌面、地面不掉饭菜,保持清洁;饭后记着漱口,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注意动作轻、说话轻,按时睡觉、起床,不要影响到他人,游戏手工时,把碎纸屑扔入纸篓,活动结束后自己整理教、玩具,锻炼后不猛喝开水等

(三)行为强化法——不是在幼儿每一次正确行为出现时才给予强化,而是掌握时机,掌握间歇的适当频率。利用每周不定期检查“教师(家长)观察评估表”进行针对幼儿当前较突出的不良习惯,分别开展“细嚼慢咽不挑食”,“安静进入午睡室”,“不在厕所内玩耍”,“不随地吐痰”,“不撕、拉墙上的贴画”等强化训练

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调查 篇3

关键词:农村幼儿,饮食卫生习惯,健康

幼儿期是建立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能为幼儿的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笔者生活在农村,于是利用假期之便,以鄂西北某镇为例,对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进行了访谈调查。这里的饮食卫生习惯主要包括:不偏食挑食、不喝生水、饮食清洁。调查对象为3-6岁的幼儿。样本选取:采取分层随即抽样法,以鄂西北某农业大市的一个镇为例,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取15名幼儿,一共45名幼儿为样本。初步统计发现留守幼儿(主要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爷爷奶奶作为其监护人)共19名,占42.1%;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占97.2%。

1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1.1 偏食、挑食现象严重

在日常饮食中,有着多种营养成分,幼儿偏食、挑食,则易缺乏某些营养素,不利于身体健康。如不吃全脂乳品、蛋黄、豆类、肝等食物,或不吃胡萝卜、西红柿、绿色蔬菜等,可因维生素A缺乏而致夜盲症。调查发现,92.1%的幼儿存在偏食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就多次一点,不喜欢吃的就不吃。(见表1)其中留守幼儿的偏食挑食习惯比非留守幼儿严重:留守幼儿占55.5%,非留守幼儿占44.5%。(见表2)

1.2 食品卫生质量令人担忧

食品卫生质量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期抵抗力低,辨别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关注幼儿的食品卫生质量尤为重要。

调查中发现,幼儿买零食的地方在主要在村小卖部,访谈中发现,几乎7成以上的小卖部没有卫生许可证、个体工商户经营许可证、本人及工作人员健康证。日前,在上海市食品卫生检查人员查出的不合格食品之中,小食品的不合格率最高。小摊贩上的小食品中经常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包括:凉果蜜饯类中的糖精、甜糖素以及色素超标;膨化剂中,致病菌指数、色素超标;肉干鱼干类中,防腐剂、色素、香精超标;果冻类食品中,香精、色素、细菌指数超标(1)……上海市的小食品状况况且如此,那么这些缺少三证的农村食品小卖部的食品质量安全更是令人担忧。

而幼儿用于买小零食的零花钱,留守幼儿平均每月每人花在零食上为36.4元,非留守幼儿为25.7元(见表2),每天每人至少1元钱花在这些小零食上。而这些小零食的质量非常令人担忧,对于过期变质的食品,幼儿本身缺乏辨别能力,更容易受骗。

1.3 饮食清洁习惯养成普遍不好

饮食清洁习惯主要指餐前便后洗手。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幼儿,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不注意清洁卫生,在饮食中,手上的细菌会随着食物进入肠胃,引起幼儿感染细菌,生病。但在调查发现农村幼儿的饮食清洁习惯养成普遍不好,有51.1%的幼儿餐前便后不洗手(见表1),其中留守幼儿占59.1%,非留守幼儿占40.9%(见表2),对幼儿的健康尤其不利。

2 对策建议

2.1 发挥幼儿园的作用,家园结合,共同关注农村幼儿的健康

首先,针对幼儿的偏食挑食情况,一方面对家长普及营养知识,了解食物的营养、营养搭配及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意识上重视幼儿的偏食、挑食;另一方面,向家长讲解幼儿的特点,知道幼儿的饮食喜好,便于做出幼儿喜欢的食物。其次,针对令人担忧的食品卫生质量方面,向家长普及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对幼儿健康的危害,让家长从意识上认识到花钱买零食,并非是对幼儿的关爱。最后,针对不良的清洁卫生习惯方面,要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先让家长意识到清洁卫生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家庭中监督幼儿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

2.2 发挥家长的能动性,重视幼儿的健康

家长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幼儿的健康。在幼儿偏食挑食问题上不要轻易妥协,一方面要循循诱导,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变换食物的烹调花样,调动幼儿的食欲;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上,家长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对农村产品进行初加工,自制可口的零食:比如自制椒盐花生、炒黄豆,爆玉米花等,即卫生又营养;在清洁卫生习惯方面,家长一方面要自我监督,为幼儿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另一方面要监督幼儿,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

2.3 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食品卫生的监管,保障农村幼儿的健康

首先要加强基层农村市场执法力量建设,应有专项经费投入用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其次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村民的消费意识、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促进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健康发展。再次要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切断有毒有害食品流向农村的渠道,确保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最后要发挥村民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逐步构建“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自律、村民参与、行为规范”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

3 小结

总之,幼儿期是建立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需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但目前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的幼儿偏食、挑食、清洁卫生习惯不好,幼儿的食品卫生质量令人担忧。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家长、政府要发挥各自的作用,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农村幼儿的健康,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食品卫生的监管,保障农村幼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黄世勋.幼儿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障出版社,1999.

[2]王芳芳.太原市某小学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46-47.

卫生行为习惯总结 篇4

为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学生明白怎样才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我班每周进行检查,针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衣着干净整洁。学生服装整洁,换洗勤快。

2、大部分学生经常洗头,勤剪指甲,保持指甲整洁卫生,但不能做到经常洗澡,因此应该提醒学生经常洗澡,注意卫生。

3、大部分学生能保证睡眠质量。夏季午休时间充足。

4、大部分缺少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能按时定量进餐,定时进食,大部分学生过多地吃甜食。

5、大部分学生能做到饭前饭后洗手,不在马路上吃东西,不边吃边玩,不贪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水果,生吃瓜果要洗净或消毒等。

6、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早晚刷牙,每次饭后仔细漱口。

7、学生能认识到得了传染病要及时向老师报告,并留在家中休息,直至身体痊愈。在家养病治疗时,不要到处乱跑,以免传染给他人。

8、大部分学生能做到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随身携带纸巾或手帕,将吃过的口香糖、要吐的痰等吐在纸巾里、手帕中。

9、大部分学生能坚持用眼卫生:一双眼睛一对宝,从小就要保护好。读写坚持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沿一拳。走路、躺着、乘车、过强过亮灯光下切莫把书看,长时间读写害处多,作业字小眼疲劳。眼保健操要认真做,长期坚持才有效。教师要争取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因为现在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有的家长不是教育孩子自己动手洗脸、洗脚、洗澡,而是家长代替,替子女洗脸、洗脚、洗澡等。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而且也会使孩子养成一种事事依赖家长的习惯。因此和家长沟通非常有必要。要让家长明白他们在家只是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

上一篇:本构方程下一篇:农机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