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案

2024-10-23

阅读方案(共10篇)

阅读方案 篇1

从可读的互联网到可写的互联网, 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被改写, 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以信息为中心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 取而代之的是以关系为中心的社会化媒体。从“堆”到“搜”到“得”, 阅读领域也正进行翻天覆地的革命, 新兴的数字阅读方式出现, 以个人兴趣为中心、互动分享为传播核心的社会化阅读开始重构我们的阅读习惯。

一、社会化阅读的概念

社会化阅读是以读者为核心, 强调分享、互动、传播和社交的全新阅读模式, 它更加注重人, 注重阅读的社交 (关系) , 倡导UGC、共同传播和共同盈利。 (1) 在这样一种情境下, 阅读这一静默过程的价值在人与书、人与人的互动中得到凸显。这不仅仅是从印刷到电子的改变, 更是对整个阅读生态的重构, 它开放了阅读的入口, 使知识进一步民主化;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推动了读者的参与分享, 使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推进文学公共领域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 阅读已经超越了个人化的静默的行为, 读者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个性化的内容, 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如巴尔特认为的“可写性文本”一样, 社会化阅读使文本从“作品”变为“创作”, 内容在关系链的传播中不断增殖, 这使阅读从作者或者作品本身回归到读者。可以预见的是, 社会化阅读正在成为阅读的未来。 (2)

二、社会化阅读的兴起背景及发展

近年来电子书阅读器的热潮, 加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迅速普及, 数字阅读强势崛起。今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 这一数字在2013年为50.8%, 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平板阅读率已达49.4%。 (3)

同时, 社交这一人类基本精神需求也早已渗透到互联网应用中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到2014年6月, 我国社交网站网民已达到2.57亿, 网络服务提供者也正在借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发展壮大。 (4)

数字阅读需求的日趋旺盛, 社交网络的持续繁荣, 加上移动终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 使社交化阅读成为阅读的新前景。早在2010年, Flipboard就开启了社会化阅读的改革, 《时代周刊》评选它为2010年50大发明之一, 阅读由此超越了人与书的交流, 而延伸为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此后, 在国外Zite、Currents、Livestand等社会化阅读应用试水成功的同时, 国内这一进程也随之拉开, Zaker、网易阅读、鲜果联播、豆瓣阅读、腾讯爱看、指阅等社会化阅读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三、社会化阅读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 社会化阅读应用从内容生产到传播都与传统阅读较之不同, 一般说来, 社会化阅读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内容生产来看, 社会化阅读应用一般自身不生产内容, 它更多扮演的是信息聚合及整理者的角色。但从某种程度上这种信息的选择和呈现带有生产者的性质:尽管不是原创, 但却将特定的新闻、话题汇集到特定频道, 用户只要“订阅”就可集中获取此类信息。如Zaker手机客户端打开界面的“头条热点”、“科技频道”、“财经资讯”、“汽车频道”等模块。

从内容上来说, 社会化阅读应用内容都是系统默认推送加个性化定制的模式。系统推送内容便于初次使用者快速了解和适应此类应用的使用和阅读习惯, 不会造成用户打开APP里面一片空白, 所有内容都需要手动添加订阅的不知所措感。而且其默认的推送内容符合大众消费口味, 如“今日看点”和“娱乐八卦”, 这有助于吸引用户, 鼓励用户继续使用。同时, 个性化定制把浩瀚的资讯海洋按照读者个人兴趣分流聚合, 实现深度个性化, 如微博、微信等社群化互动分享功能。这是社会化阅读最吸引人的地方, 增加了应用使用率和用户粘性。

从传播渠道角度来说, 社会化阅读应用本身作为一个内容聚合的平台, 还向各社交网络辐射和延伸, 与社交网络的互联互通使信息产生了二次传播的价值, 而这能带来大量的流量。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魏武挥认为, 社会化阅读应用中公共账号作为整理者角色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路径, 原本沉默的信息被重新拎出来进行二次传播, 理想中的阅读客户端应该做到少数生产者, 多数整理者, 海量消费者。 (5)

从传播效果层面上看, 社会化阅读应用模糊了作者与读者、传者与受者的界限, 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 每一次转发和分享都是无声的表态和交流。阅读从封闭走向互动, 用户掌握了主动权。

四、社会化阅读应对用户需求

近十年来互联网和媒介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 倍增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 任何一种阅读方式都存在两个明显问题:如何发现信息以及如何应对信息过载。淹没在海量的内容中, 读者常常不知道看什么, 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 有些重要的信息仍然无法获取, 有些获取到的却不是读者想要的, 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成本越来越高。信息过载的问题是目标内容过多, 读者看不完而产生焦虑, 如Google Reader的1000+。因此, 对于阅读读者实际上的需求是:发现, 整理, 与分享。如何发现高质量的内容, 如何帮助用户整理这些内容, 用户如何与别人分享并产生互动。

针对读者需求, 社会化阅读顺势而为, 它用一种新的方式组织和呈现个人的社会化信息, 渗透到阅读行为的全过程。

(1) 过滤信息噪音

这里不得不提到徐志斌《社交红利》中信任背书的概念, 他认为人们会因为对好友或专业人士的信任, 而信赖他的推荐。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 信源总是人们判断信息的标尺之一。人们总是首先信任强关系 (亲友、同学同事) , 然后是同行或朋友的朋友, 他们可能发生联系而变成强关系, 最后是陌生人。QQ空间的数据显示, 绝大多数用户会考虑来自好友之间的推荐, 当好友推荐商品或是游戏, 直接转化会在50%以上。 (6) 这其实就是一个筛选与过滤的过程, 人们关系网中的好友成了一个可被信任的把关者, 加上与之相似的生活背景或共同的兴趣, 朋友认为的好的选择很多时候对我们也同样适用。在一个社交关系网中, 人们更容易对在此获得的信息表示出认可和共鸣, 阅读也就靠朋友间的相互推荐而维系下来。不仅是朋友和专家, 其他没有联系的普通人也能够帮助信息发现, 用户读到好的内容自然而然就会想与别人交流分享, 而网络时代使这一过程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用户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作为最新的信息散布出去。一个好的社会化阅读应用, 应该能够通过推荐以及来自好友的分享发现信息、用搜索功能和内容的标签化整理信息, 对自己以往的内容进行二次梳理和加工、通过笔记功能, 批注功能等分享传播, 以此建立起一个信息不断分享、不断流动的阅读生态模式。

(2) 增值信息价值

社交网络对流量有巨大的引导能力, 信息在关系链中的流动使信息不断增殖。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分享信息, 引起朋友关注、点击、查看、回复等互动行为, 这些行为最终汇聚出巨大的流量与能量, 实现信息的放大与增值。

(3) 汇聚群体智慧

阅读本身就是社会化的, 只不过以前是离散的, 而现在越来越凝聚成形。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 社会化阅读可以使个人的社会化关系形成一个自己的投影, 他帮助我选择我最需要读的, 这个投影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快速直接的传递给我。社会化关系对于阅读的帮助本质在信息传播分享, 实际上是群体智慧的表现, 可以反过来帮助阅读本身。好的社会化阅读产品, 应该是帮助找到兴趣相同的人, 再使每个人把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分享出来, 形成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式的互联网共产主义阅读。

五、社会化阅读的未来

尽管目前社会化阅读的前景看起来一片大好, 但它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过度依赖传统媒体、信源真假难辨、开发平台限制、版权问题、碎片化阅读、回声室效应等问题依然需要解决。在未来的发展中, 社会化阅读产品必然要完成从工具-渠道-平台-入口的转变, 但无论信息如何重组和展示, 其终极目的都是:把对的内容交付到对的人手中。社会化阅读, 阅读才是本质和最终目的。

摘要: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阅读方式被颠覆, 以个人兴趣为中心、互动分享为传播核心的社会化阅读开始重构我们的阅读习惯。本文通过介绍社会化阅读的概念、兴起背景、发展和特点, 分析社会化阅读如何解决读者对阅读的需求。

关键词:社会化阅读,特点,用户需求

注释

11 杜建华.移动阅读发展趋势及当下对策[J].中国出版, 2013 (22) :48-51

22 马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化阅读应用与传统媒体合作发展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2013

33 中国出版网.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http://www.chuban.cc/yw/201504/t20150420_165698.html, 2014, 4

4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W020140721559080702009.pdf.2014, 7

55 郑依菁.没有社交的移动阅读注定失败[N].东方早报, 2013, 10 (B02)

66 徐志斌.《社交红利》[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8

阅读方案 篇2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报效祖国。把他们培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步骤

今年开展《放飞梦想》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大体上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_年3—4月为宣传动员、订购读本、制定方案阶段。认真学习宣传中关工委【_】18号文件,提高开展《放飞梦想》主题读书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加大读本征订力度,不断扩大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的覆盖面。

第二阶段:_年4—6月为学习辅导阶段。要把主题读书活动纳入学校德育教育规划,根据读本内容,制订出读书时间、阅读重点、活动内容、组织实施责任等方面的具体安排,培训好读书督导员,组织青少年参加读书教育活动。

第三阶段:_年7—10月为开展活动,深化教育阶段。广泛开展“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和“老少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学校条件,大力宣传“放飞梦想”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提高教育效果。在寒暑假及节庆纪念日等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专项服务实践活动,围绕《放飞梦想》主题开展征文和演讲活动。

第四阶段:_年11—12月,为总结表彰阶段。认真搞好全年总结工作,评选读书积极分子、书香班级。

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的措施

1、要深化对《放飞梦想》主题读书教育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要以_“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通过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教育青少年从实事小事做起,从小养成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用之才。

2、要把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德育教育规划之中。结合“放飞梦想”读本内容,继续与“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和“我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主题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从实际出发,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开展各种各样寓教于乐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

3、深入开展“老少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在读书教育活动中,注意发挥“五老”作用,发挥他们独特的优势和智慧,邀请区关工委老同志到学校进行“放飞梦想”报告,大力宣传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思想基础。

4、加强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的领导。成立学校主题读书教育活动领导机构。

组长:_

副组长:_

成员:_ 各班主任

5、进一步加强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站、主题班会、黑板报等途径大力宣传主题读书活动主旨、内容和意义,营造有利于开展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的氛围,不断提高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阅读方案 篇3

关键词:语文阅读;中学;新课标;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成败得失、积累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研究是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能力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价值在于促进教师将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教学方案的研究使教师处于一种反思状态,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行动,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教师通过看课、评课提高教学方案的实效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总之,教学方案研究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方案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对具体教学方案中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深刻反思和客观评价。本文首先论述了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说明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方案的相应策略,为中学语文教学方案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新课标下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应该突破过去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学科的局面,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让阅读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应该强调学生主体建构、自主探究,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尊重师生的个性和作品的个性,体现现代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应该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重视学习结果但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特别要努力做到把以教为主的过程变成以学为主的过程。

二、新课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特点

1.师生角色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从角色定位来看,教师不是知识的输出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将教学内容的合理分解,使得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查找资料,从而做好课堂交流。而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逐个环节进行集体交流,教师总结时点出需要识记和重点掌握的知识,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信任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竞赛研讨,又应不放弃指导的职责,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时效性强。

2.现代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一是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内容要立足于课文又不局限于课本,如搜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等的相关资料,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二是指教学形式开放性。学生分组竞赛与教师参与归纳总结相结合,既不按部就班,又不放任自流,课堂充满生机。三是指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在查找资料、分组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辩论,无疑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特征

在教学中采用自学、竞赛加老师点播、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所得,学生有思考的权利和精神自由。师生的学习和思考成果就会成为课堂上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不是将教师的观点或者教师用书上的结论强加于学生。

三、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方案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张扬师生的自主与创造精神。阅读教学必须开发丰富多彩的行动策略,这是新课标的精神,也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方案研究中重视以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策略为参照研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研训练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课标倡导多种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方案应采取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阅读教学策略。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等,在方案制订时,应做到:(1)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提出并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发展各种学习和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2)教师认真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范围,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3)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保证充分的阅读、思考。

2.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就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沟通、交流获得知识、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方案设计应做到:(1)以问题为主线。“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中要解决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又成为要解决的新问题;(2)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3)有多维交流的空间。

3.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个体调动全部的心智和情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从而对作品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的教学方法。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尊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倡导阅读实践的探究性,承认阅读结果的差异性。

4.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

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诱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个性特征的前提下,涵泳、体味思考作品,读出自己或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及结论。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5.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教师激励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与作者、与学生自己、与他人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汲取作品营养,提高语文素质的教学活动。

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学方案之中是教改的当务之急,应加速这种落实与转化。只有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方案的研究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树林.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与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121.

[2]王琴.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对话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2011(4):111.

[3]冯岩.新课标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建[J].社科纵横,2011(10):166-167.

“增量阅读”的评价方案与实施 篇4

在“增量阅读”实验中, 我们坚持整体性、多元性、发展性、创新性的原则,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手段, 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量、阅读面、阅读效果等为主要内容, 采取个人定期自检、观察记录分析、多种形式测试、大型活动展评以及调查问卷座谈等评价方式,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健康有序发展。

这一评价具有经常化、系列化的特点, 从日志、周检、月展, 到期测、年评, 哪里有阅读, 哪里就有评价, 我们会对每一个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 将阅读学习的结果融入到总的学习成绩中。

一、日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但也需要一个适当的环境。我们以四个人的学习小组为载体, 建立了由学校统一配发的“阅读活动日志”。每天早上, 组员碰面的第一件事就是相互交流前一天课外阅读的情况, 主要包括阅读内容、阅读进度、阅读效果, 同时, 也关注各自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然后由值日组员记录在册, 以此种形式提示和促使个人的阅读按计划进行。表1是灵宝市第一小学五 (3) 班第2组的一份记录表。

记录人:杨诗语

二、周检

周检放在每周星期五进行, 由学生本人参照日志内容, 对自己一周的阅读情况进行回顾反思, 然后分五项进行记录打分, 由家长签字后, 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结果记录在“阅读活动日志”上,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并调整阅读策略,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保证结果的真实可信, 不流于形式, 不走过场, 我们针对学生个人的自检, 小组进行集体评估, 结合小组阅读日志的记录结果, 给每个人进行评价, 符合一项记一颗星, 最多记五颗星。下面是河滨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周检记录。

我的课外阅读周检

(1) 我每天坚持阅读了吗? ( )

(2) 我阅读时的态度端正吗? ( )

(3) 我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了吗? ( )

(4) 我进行阅读积累了吗? ( )

(5) 我积极参与阅读交流了吗? ( )

自检分数: 姓名:

评定等级: 组长:

三、月展

利用“‘月’读展评”课型, 我们每个月都举行一次学生自由阅读的成果展评会, 一般是两节课连上。月展的主要形式是围绕特定主题, 择优选派学生代表展示, 结果作为集体的分数。我们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在相互学习和评价中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质量。按展评规模的大小, 我们分三种形式: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小组展示, 二是以年级为单位的班级展示交流, 三是以学校为单位的年级展示。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 每次活动都有特定主题和展示形式的建议。下面是有关五年级“经典少年”擂台赛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评选年级“经典少年”。

参加人员:每班2人, 共20人。

展示内容:小学生必备古诗及校本读本《百家诗词》的部分内容。

展示形式:分三轮, 淘汰制, 每过一关将获得30元图书两本, 最后评出前三名, 分别奖励200元、150元和100元图书。

第一轮:一展风采。选手自由选择序号, 看清题目后, 面向观众背诵古诗, 题目出示后10秒内选手必须开始, 否则淘汰出局。

第二轮:王者PK。选手按由低到高的序号自由选择对手, 首先出题让对方回答, 接着回答对方的出题, 答错者将被淘汰。双方三轮回答都正确时均晋级。选手有一次向家长求助的机会。

第三轮:谁是英雄。主持人会从《百家诗词》中出题, 选手按序号轮流作答, 答错者被淘汰, 直到决出前三名。

四、期测

我们的期测包括期末综合测试和平时的分项测试, 利用传统的定期测试试卷形式, 渗透或增加课外阅读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并从反馈的信息中获得自我激励。

1) 综合测试

每学期期末, 我们都要组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测试, 主要形式为笔试。根据“增量阅读”的需要, 我们在充分调研并周密论证的基础上, 对现有的考试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 主要包括内容的选定、题型的设计、分值的分配等因素, 切实做到让考试为阅读开绿灯, 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开展。我们取消了死记硬背课后习题的试题, 淡化对课文深挖细究的内容, 循序渐进地扩大阅读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第一学段的阅读及积累的内容已占到40%左右, 第二学段占到60%左右, 第三学段则占到80%。每份试卷中的课外阅读内容为两篇, 选择北师大版以外的其他版本的课文, 主要从对课内阅读方法的使用方面来命题。同时, 习作方面还特别向课外阅读倾斜。下面是近年来我们面向全市学生测试卷上的部分内容。

三年级:曾卓在《小小的书橱》中说:“我结识了多少朋友, /海的女儿、快乐王子、孙悟空……/我有多少尊敬的老师, /鲁迅、冰心、爱迪生……”你在读书中结识了哪些朋友或者尊敬的老师, 请把他介绍给大家。

题目:《我的》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或者是朋友, 或者是老师, 然后说说你是在哪里结识他的, 他为什么值得你喜欢或尊敬。

五年级:《我的一次书中旅行》

提示:重点写通过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了解到自己从未去过的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学习运用描写的方法写事物, 尽量用上好词佳句, 来给你的文章增色加分。

六年级:《对我童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提示:在小学阶段, 你一定读过许多好书, 请选择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写写对你有影响的内容以及影响的结果。不少于400字。

2) 分项测试

每学期组织一次分项测试, 具体时间由学校或班级根据教学进度自主决定, 内容因学段而有所不同, 主要有课外经典美文的朗读、默读及口语交际等, 结果实行等级制, 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档次, 对待合格的学生给予二次机会, 以后一次为准。

如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分项测试评判准则:

学生抽到题目后, 准备3分钟, 可以自拟发言提纲, 口头表述。能围绕话题, 面向组内其他成员, 做到自信大方且有层次、有重点地发言, 内容准确, 语言通畅, 表达完整的定为优秀;发言有主题, 重点比较突出, 内容比较准确, 语言比较通畅的定为良好;有主题, 内容较为准确但语句组织不好的定为合格;发言不自信, 表述不清楚的定为待合格。

另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相互检查阅读量、积累的篇目和阅读笔记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学生自报数量, 并拿出阅读的书籍和笔记, 由师生进行抽检。

举行分项测试时, 我们实行跨年级或同年级学生的自我检测, 即抽取优秀学生或高一年级的学生做检测负责人, 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年评

我们根据平时的学生自检、观察记录及测试成绩, 再加上向家长和学生社区伙伴发放的调查问卷, 对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效果、个人藏书、读书笔记等方面进行汇总和分析, 然后对照《灵宝市小学生阅读等级评定办法》, 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给学生评定出相应的等级。

评定阅读等级时, 由学生对照小书虫、小书童、小书王、小书圣四个等级的标准, 个人申报, 如实填写相关内容, 然后由师生分层负责验收评定。“小书虫”由学生集体评定, “小书童”由语文教师负责评定, “小书王”由年级组长负责评定, “小书圣”由学校教科室负责评定。我们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不断取得高一等级的称号。对获得相应称号的学生, 学校给予认定并统一佩戴徽章, 以示鼓励。

我市小学生阅读等级评定标准, 以初级的“小书虫”和最高级的“小书圣”为例, 各有六项标准:

小书虫——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完成必读书4本以上;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以上;累计背诵优秀诗文50篇 (句、段、首) 以上;坚持写日记, 累计数量达到5000字以上, 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个人藏书不少于10本。

小书圣——能阅读不同风格、不同文体的书籍;完成必读书24本以上;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累计背诵优秀诗文240篇 (句、段、首) 以上;坚持写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数量累计达到10万字以上;个人藏书不少于100本。

小学阅读活动方案 篇5

阅读滋润童年,书香陪伴成长。为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增强学校人文底蕴,积极打造翰墨飘香、格调高雅、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

二、目标要求

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逐步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有序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学生阅读活动。通过课内外引导交流,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阅读的快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三、工作举措

(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肖宗泉

副组长:王晓丽周建

成员:肖仁生吕敏婷魏小兰各村小校长

(二)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创设良好读书环境

(1)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学校藏书人均拥有不得少于15本。图书利用率高,日均流量达在校生数的1/30以上。

(2)建设并管理好班级读书角。学校要从藏书中精心挑选书目充实图书角或流动橱窗,并及时更新书目。鼓励学生提供自购图书,相互交流。

(3)加强“大阅读”氛围的建设。要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有关读书的格言和标语。积极向中心小学公众号投稿,报道开展“大阅读”活动、创建书香校园相关资讯。

(4)落实阅读课和课程安排。以语文教师为主,将大阅读活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确保阅读课每周不少于1节。要求各班级利用阅读课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活动。

2.加强学生阅读指导

学校要结合县教体局《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见附件1)、科学、合理地推荐图书,每学期分年级向学生推荐1-2本必读图书以及一批自选读物,并就如何科学阅读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有思考的阅读。每年要按照不同的学段,通过情景剧、读后感、PPT制作、科普问答等各种形式,分别组织若干次活动,引导学生去感悟、去思考。各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规划好学生假期阅读活动,明确学生在假期中的阅读任务(建议设置“课外阅读记录表”,由家长配合监督落实)。倡导师生、同学之间开展好假期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在假期中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手段,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相应的指导。假期结束后通过阅读成果展评,如“阅读体会”、“读书笔记”、“我的阅读故事”、“书评”等方式进行假期大阅读的检查与反馈。

(三)积极开展大阅读系列活动

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和重大节庆日组织主题阅读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大阅读”活动深入人心,形成师生互动、家校联合、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学校读书活动例举如下:

1.“大阅读”论坛。邀请学者或有关人士作专题报告,以互动的形式探讨读书问题。

2.“大阅读”演讲比赛。通过读书演讲比赛,表达对书籍的热爱,畅谈读书带来的启发和感悟。

3.“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以“我与好书”、“书与校园”为主题举办征文比赛。以读书为主题,描述读书的心路历程,抒发对书籍的热爱之情,构筑“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

4.“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广泛发动学校学生共同推荐优秀的书籍、报刊,形成热爱读书、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学校需对教师和学生的推荐书目分别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品读优秀作品,培养高尚情操。

5.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览。在推荐书目的基础上,规定学生定期定量进行阅读,并书写读书笔记(手抄报)。通过读书笔记(手抄报),学生摘录佳词好句、记录心得体会,不断提高阅读深度和阅读品位。学校对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结集成册,进行交流。

6.“与父母(老师)共读一本好书”活动。发动广大家长(教师)参加创建书香校园活动,让学生与父母(教师)亲一起共读一本好书,交流读书的心得,共享读书的快乐。

为促进“大阅读”活动更好地开展,中心小学每学期将选择性组织开展一些全镇性的“大阅读”活动,如:①举办全镇性“大阅读”讲堂,邀请知名专家、教师来作指导和讲座;②举办全镇性“大阅读”演讲比赛,获奖学生将获得荣誉证书,表现突出者还可得到新书;③举办全镇性“大阅读”征文比赛,获奖者作品也将有机会推荐到相关杂志刊物上发表;④举办全镇性“读书沙龙”活动,在“大阅读”进行到适当时候,将结合各学段学生年龄、认知及阅读实践等特征,选择深入学生的心坎、学生愿意读、愿意深度讨论的.书籍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激励学生进行真阅读、深阅读,使大阅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⑤开展全镇性“最美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各校在“大阅读”活动开展中,要加强家校联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要宣传、发动、组织好父母共读(也叫亲子阅读),学校要开展好“最美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中心小学将遴选出镇级“最美书香家庭”(具体通知另行下发)。

四、方案实施

(一)准备阶段(4月10前)各校成立“大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大阅读”活动工作方案和计划。各校各班建立图书角,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有关读书的格言和标语,营造读书氛围。

(二)实施阶段(4月-6月)各校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和计划开展“大阅读”活动。中心小学将在4月底和5月下旬分别开展一次全镇性的“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和“大阅读活动演讲比赛”(具体通知另行下发)。

(三)考核阶段(6月中旬)中心小学将对各校“大阅读”活动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学生问卷等多种检查考核方式对学校进行评估,确定“最美书香校园”学校并予以表彰(奖励资金1000元)。对获得“最美书香校园”称号学校的校长、主任及表现突出的校级指导教师,将分别授予“大阅读先进工作者”及“大阅读优秀指导员”荣誉称号。在学年末对获得“最美书香校园”学校在年度考核中奖励加分。

五、工作要求

1.各校要高度重视“大阅读”活动,充分认识“大阅读”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将此项活动列入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引导全体教师、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中心小学每学期将开展“大阅读”评比活动,各校要相应开展“最美读书个人、班级、家庭”评选活动,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县教体局将继续坚持语文学科期末考试用10分左右的权重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2.要将“大阅读”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大阅读”活动,进一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使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阅读方案 篇6

摘要:教材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但由于英语阅读教材在其结构设计方面的局限性,使得这一被称之为“泛读”的课程除了在题材方面体现了“泛”之外,在阅读量上显得相当不足,加之大量的语言技巧练习,实际上已变成了半个精读。要克服该教材的局限性,应该将导学理念贯彻于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特定主题的研讨来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研究、分析有现实意义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英语阅读学习任务,总结、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培养自身对国内外重大事务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材;教学模式;导学模式

Abstract:Textbook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However, owing to the limitations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Extensive Reading textbook and its emphasis on language skill practice, the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 is more like a semi-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showing its extensiveness only in topics, but not in reading quantities.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the concept of guided teaching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class teaching,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reading activities through research on specific subject in the textbook. Through explor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ssue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tudents complete their tasks in the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 and master the study methods and reading skills, and at the same time, cultivate their awareness to important events and social issues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textbook;teaching model;guided teaching

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语阅读课程是属于专业技能模块,顾名思义也就是技能训练课程。由于受到前苏联以《精读》和《泛读》为核心课程的传统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强调语言技能训练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要求中强调的重点是一直是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上近年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需求,在英语教学中技能培训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多数英语专业的阅读教材在其编写、设计方面也尽力迎合这种需要,这使得多数的英语阅读教材不能较完整地体现该大纲所提出的培养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典型的英语专业阅读教材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课堂教学效果。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英语泛读教程》为例,其主要结构为四个部分:(1)课文;(2)阅读技巧;(3)快速阅读测试练习;(4)课后阅读材料。在练习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部分:阅读理解练习;词汇练习;问题讨论。从该教材选材方面来看,它是满足了教学大纲关于培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人才的要求,该教材所选材料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地涉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但在其练习设计方面几乎全部是技巧训练。该课程的周学时一般也就是两个学时,加上课后阅读材料每单元总共也就是两篇文章,怎么看也感觉不到英语专业学生在泛读方面阅读了多少东西。如果没有机会进行广泛、大量的阅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技巧实际上是没有机会在实践中运用的,也就很难有所提高。而由于对相关阅读材料所涉及的主题不做深入研究,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无从得到锻炼,对阅读教程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的问题了解也极为肤浅,难以对相关主题进行阐述,更不用说提出独特的见解了,其思辨能力也不可能有机会得到训练。

但是如果我们看看教学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教材与大纲人才培养要求的差距。在教学大纲培养目标部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我们的泛读教材恰恰缺失了这方面能力培养的东西和必要的指导。学生需要阅读的东西都在书本上,涉及的内容太广、提供可阅读的东西太少,而针对性的练习又主要是考查是否理解课文内容和词汇意思。这样的课程与其说是泛读,不如说是半个精读更为贴切。

在教学原则方面,教学大纲强调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但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教材可以限定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范围。如果学生阅读的材料局限于课文和课后阅读这两篇材料,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仅仅围绕课本、阅读资料和相关练习展开,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只是一句空话。英语泛读教材在量方面的局限性和对学生阅读指导活动设计方面的缺失显然形成了一个瓶颈,它不仅限制了教师也限制了学生。

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如果按照该教材的设计进行教学就很难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课前学生预习(有一部分学生预习),课堂上教师进行课文背景介绍(学生感觉很有收获,书本上没有的),课堂上教师提问(可能有50%的问题能答上),教师课文讲解(学生很高兴,轻轻松松学知识),对课文理解和词汇问题解答题进行讲解(对答案,学生做笔记)。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四年下来学生除了在英语技能方面得到了一些训练以外,在思想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在学习中发现了什么,又在学习中研究了什么,还都值得商榷。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阅读教材在设计上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许多英语方面的专家、学者也意识到了有关问题的严重性,也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黄源深教授曾经尖锐的指出了外语人的“思辨缺席”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想。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真正的自主学习是通过“阅读—讨论—写作”这一基本学习模式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思考能力,即围绕某一专题阅读相关的英语参考书(多本),用英语记下自己的心得,或收集材料自制PPT,接着是参加有关这一专题的讨论(seminar),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乃至加入由此引起的争论,最后就是这一专题用英语写一篇短论(paper)。(黄源深,2010)

黄源深教授所提出的围绕某一专题所展开的‘阅读—讨论—写作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中是可以借鉴的。如果我们在该模式上增加对学生学习指导部分,形成围绕课文所提取的特定主题的“指导—阅读—讨论—写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许能够找到克服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局限性之路。在此,笔者更倾向于把它称之为“导学模式”。这种“导学模式”或许对于今后英语专业阅读教材的编写的结构调整和教师目前更有创造性地运用现有英语阅读教材,发挥其长处,克服其局限性有所启示。

之所以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导学模式”是因为以这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从语言知识、技巧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这一教学模式所遵循的教学理念是维果茨基的支架(scaffolding)理论和“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在此不做详细论述)。该理论所涉及的教学活动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探索尝试、独立探索(excursions)、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它属于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其中强调了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支架功能),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进入情境、探索尝试),使学生形成各方面的能力(独立探索),最终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撤去支架)。

如果在我们分析了英语阅读教材设计方面的长处和局限性之后,再探讨一下“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涉及的主要环节,或许能够看到该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可能带来的帮助。

既然英语阅读课程被称之为“泛读课”,那么在阅读课程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设计方面必须符合其课程特点,即涉及主题的广泛。在“导学模式”中学生阅读活动的主题(或专题)设定是指导学生阅读活动开展的首要环节。英语专业的阅读教材本身涉及的题材就很广,它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有些课文主题明确,也便于指导学生展开相关阅读活动,如涉及环境、人口、妇女运动、食品安全问题等,但有些课文主题并不是很明确,个别课文还可能很难提取出有意义的主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必要的取舍。笔者认为英语泛读课强调的重点应该是专题阅读、研究、阐述和讨论,而不是技巧训练。如果一篇课文所涉及的主题无研究、探讨价值,学生不感兴趣,或很难与学生的自主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就应该学会放弃。在英语专业的阅读教材的编写设计中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为学生设定有研究、探讨价值的,符合学生心理的主题,以避免英语学生只注重课本中的语言训练而对教材中所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思想、观点不加思考地被动接受的现象。

英语阅读课程除了涉及主题的广泛之外,另一个特点是较大的阅读量。有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可进行深入探讨的主题之后,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自然就成了一项可以开展的活动了。学生为了参加课堂讨论和专题讲解必须阅读更多的资料,而课文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要,这就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阅读活动空间。此时,教师的功能也就发生了变化,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研究、探索活动的指导者。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或指定部分相关的阅读资料和课堂示范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数据库、数字期刊、数字图书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资料查阅、整理、分析、综合,对设定的专题展开研究性阅读。这样的阅读活动克服了英语阅读教材阅读量方面的局限性,又联系了课文内容主题,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性的锻炼。学生此时不是简单地考查自己是否读懂了课文,而是在研究相关问题的同时展开更广泛的阅读,更多地接触了相关专题的语篇和词汇,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关的英文句型、单词的用法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在英语专业阅读教材的编写中,专家、学者们也可以考虑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涵盖其中,把局限于课本的英语阅读变成课文学习和网络阅读相结合的真正意义上的泛读。

在“导学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设置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加以督促、进行检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对相关专题进行讲解、阐述,发表其见解,进行思想表达的机会。实际上该环节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讨论,而是涵盖了学生对已收集的相关主题资料的整理、归纳、总结,小组分工合作、PPT制作、专题讲解等方面的课内外学习活动。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批判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其思想观点的平台,进而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并促使学生自然地将英语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此时英语已不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深入研究某专题、参与课堂讨论活动的手段。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核心内容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目前英语专业的阅读课程泛读不像泛读、精读不像精读的尴尬局面。

最后的写作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强化和扩展,是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问题,将自己的思想、认识、观点有逻辑、有条理地、通过文字展示出来的过程,也是学生将已学到的英语用于真实环境的过程。目前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写作任务,与英语阅读课程相关的主要是小说阅读和读书报告撰写。读书报告的撰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活动之一,但如果学生几年的高校生活中仅仅局限于对几十年前的小说中的思想进行分析研究,他们的思想势必会与社会脱节,会对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反应迟缓或漠不关心,更难说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了。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巴以冲突、人口红利、气候变暖、转基因食品、次贷危机、多哈会议等方面的问题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我们的教学能够说是成功的吗?如果在英语阅读课程中减少一些读书报告撰写,同时结合阅读课程相关主题增加有关当今重大事务的专题写作,将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思辨能力、批判精神都会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在编写教材中把英语写作活动与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的对相关专题的研究就可以更加深入,知识也更加系统,认识更加深刻,分析能力会更强,对相关问题也会更有主见。这也正符合了教学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从以上对英语专业阅读教材局限性的分析和对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对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材结构设计进行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英语专业的阅读课程不应该仍然是基于一本教材的阅读教学活动,而应该是以教程为指导的、主题鲜明的、基于网络的、较为深入的阅读和研究活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泛读”。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05.

[2]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外语界,2010(1).

[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余震球,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阅读方案 篇7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阅读是一种享受,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我们尝试师生共读, 进行板块式阅读指导, 及时练习阅读批注方法, 写读后随感, 走近作家, 感悟作家人格魅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冰心, 通过阅读《寄小读者》感悟作者冰清玉洁的人格力量, 体会冰心热爱儿童、关心儿童成长、热爱生活的情感。

2.指导学生精读片段, 感受“冰心体”清新率真的文笔, 练习写阅读随记, 培养边读边思、用心读书、用笔交流的习惯。

3.了解书信体文章的特点, 尝试写书信。

教学过程:

一、走近冰心, 铺垫情感

1.谈话导入:世界上有许多孩子, 天天都在盼望着自己长大, 然而有一位世纪老人天天都在想着当小孩儿, 她说:“从前我曾是一个小孩子, 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她就是著名儿童作家冰心。 (板书:冰心)

2.能说说你对冰心奶奶的了解吗?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

(1) 冰心原名叫谢婉莹, 她的笔名叫冰心, 是来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想做一个冰清玉洁的人。

(2) 许多人都是读着冰心的作品长大的, 如《小桔灯》《寄小读者》等, 可爱的小桔灯照着一代代在阅读的路上前行的人。

4.你还知道冰心有哪些作品。

5.教师小结:她非常爱小孩, 把小孩看作是“最神圣的人”。她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寄小读者》就深刻表达了她对小朋友的爱。她一辈子, 时刻在想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凝聚着冰心一辈子守着童心、守着爱心的书吧。

二、走进文本, 感悟童心

过渡:莎士比亚曾说:“我热爱阅读, 就像初生的婴儿眷念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读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 读书就是和一位知心的朋友交流。”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读书的方式, 感受这位世纪老人的伟大。

(一) 欣赏封面, 了解序言

1. 拿到一本新书, 我们先欣赏一下封面, 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 学生交流。

3. 教师小结:是啊, 春天来了, 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 喜鹊登上了梅花枝头不停地唱着, 小燕子从南方赶回来, 加入这春天的盛会。读一本书, 首先可以欣赏它的封面, 一定会有美的享受。

4. 让我们轻轻地翻开它的序言读一读, 你又会读懂什么呢?

5. 投影出示:

我在墙头小山上徐步, 土湿如膏, 西望玉泉山上的塔, 和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排云殿等等, 都隐在浓雾之中, 而浓雾却遮不住那丛树枝头嫩黄的生意, 春天来了!小朋友, 冰心应许在这一春中再报告你们些幼稚的欢乐, 天真的眼泪, 虽然她也怕在生命花刺渐渐握满之后, 欢笑不成, 眼泪不落……

小朋友, 记住, 春天来了!

这是《寄小读者》序言中的一段文字, 用心地读读, 你读到了什么? (春天美丽的景色是挡不住的, 春天来了, 冰心把她的欢乐和忧愁告诉大家。)

6. 投影出示:

这书中的对象, 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她最初也是最后我所恋慕的一个人。我提笔的时候, 总有她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7. 小结:从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猜想冰心在她的信中一定有描写伟大母爱的情节。不少同学打开一本新书就迫不及待地读内容, 老师认为不妨先读一读“序”, 这样整本书的阅读方向就会更清晰了。

(二) 阅读目录, 整体感受

1.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这本书分为几个部分? (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一, 再寄小读者二, 三寄小读者。)

2. 你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分吗? (是按照时间段来分的:“寄小读者”写于1923年到1926年, “再寄小读者”写于1946年到1960年, “三寄小读者”写于1978年到1979年。)

3. 冰心与世纪同龄, 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 一直跟着时代的脚步, 坚持写作了75年。她始终没有忘记给小读者小朋友写信。从年轻时23岁, 到年老了80岁, 一直与孩子相伴, 即使身患重病, 也不能让她放下手中的笔。她曾这样说过:“生命从80岁开始。”

(三) 阅读内容, 边读边思

导入:《寄小读者》的内容可丰富了, 有的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 有的歌颂广博的母爱, 有的抒发了纯洁的童真。怎样读一本书才会更有效果呢?

1. 冰心歌颂母亲, 歌颂童真, 歌颂自然。面对沉默的自然万物, 她捕捉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要边读边思考, 随时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受。老师阅读了这些文字后留下了一些感受。

2. 投影出示:

爱的信念

有一次, 幼小的我, 忽然走到母亲面前, 仰着脸问说:“妈妈, 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 用她的面颊, 抵住我的前额, 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 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 从她口里说出来, 何等坚决!她爱我, 不是因为我是“冰心”, 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 唯一的理由, 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旁批:母爱是无私的, 不需要问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多么真切动人的话语。不需要华丽词藻的修饰, 读着这样的文字, 我们的心怎能不被吸引, 我们的心怎能不变清、变纯呢?

真的童心

小朋友, 我有一个建议:“儿童世界”栏是为儿童辟的, 是儿童写给儿童看的。我们正不妨得寸进寸、得尺进尺, 竭力占领这方土地。有什么可喜乐的事情, 不妨说出来, 让天下小孩子一同笑笑;有什么可悲哀的事情, 也不妨说出来, 让天下小孩子陪着哭哭。只管坦然的, 大人前无须畏缩。———小朋友, 这是我们积蓄的秘密。大人的思想, 竟是极高深奥妙的, 不是我们所能以测度的。不知道为什么, 他们的是非, 往往和我们的颠倒。

旁批:冰心是爱小朋友的, 她是在和小朋友谈心, 而且谈的是小朋友的心里话, 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长者, 语言是那么亲切。冰心说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表达的是自己心中真实的情感。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也应该学习用笔来交流, 用文字来记录心情。

3. 学生在自己感受深刻的片段旁留下批注。

4. 学生交流。

(四) 掩卷回忆, 读有所悟

1. 一本书读完后, 整理一下自己的阅读过程, 读了这本书, 你有收获吗?你有哪些收获呢?有哪些感想或者启发呢?

2. 学生互相交流读了这本书的感受。

3. 老师读了这本书, 也禁不住写下几段文字和大家分享。

投影出示《寄小读者》读后感片段。 (略)

阅读方案 篇8

我设计的这套活动方案, 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展开, 旨在能有效地开展科普阅读社团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激发学生的科普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科学, 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 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 以点带面, 在学生中形成爱读科普书的良好风气,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科普阅读活动, 使学生学会科普阅读的方法, 促进学生的科学知识更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使学生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三、活动实施

(一) 充分做好宣传工作, 让学生对科普阅读社团活动感兴趣

在社团创建初期, 组织者要利用好学校的广播站、宣传栏等做好宣传, 让全校的孩子、老师甚至家长都了解这个社团, 乐于参加这个社团, 在孩子们决定参加前可以用动手实验、观看科普视频等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从而产生科普阅读的需要。

(二) 有固定的阅读场所, 创设良好的科普阅读的氛围

与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协调, 开辟科普阅读室, 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把科学实验室或科学探究室适当改进, 在室内布置一些阅读名言, 建立一个图书信息角, 社团成员、老师可以把自己掌握的图书资料信息用卡片公布, 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 (这个有别于图书角, 不把书直接放在书架上, 避免一些珍贵图书的遗失, 另外信息量也大一些, 便于管理) 。另外建一个生物角和一个自制实验器材角, 可提供学生上网查询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 开展多元化的科普阅读, 教师适时做好指导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籍的阅读,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网络阅读、视频阅读等。比如霍金的有关宇宙空间理论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深奥, 可是给孩子们看相关的视频, 学生就比较乐于接受, 这种视频阅读也许在不经意间就给孩子种下了一颗探索宇宙的种子。

教师的指导, 主要是引起兴趣, 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有关科学家故事的作品, 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可操作性强的作品, 可以展示其中的操作;知识丰富的作品, 可以摘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科普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的, 可以指导理清情节, 评论科学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 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实验方法, 进行验证;可以指导做活页卡, 写上自己的感想或阅读后的奇思妙想, 然后把这些活页装订成册, 社团成员之间共同分享, 也可把这些资料上传到学校的网站, 千万不要让学生做无用的摘抄, 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看视频资料提供的内容, 指导写观后感, 等等。对于科普阅读指导, 教师同样需要精心备课。

(1) 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 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 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 使用网络查询;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 敢于对书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培养学生阅读反思的习惯等。

(3) 读后实践课。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读科学变为做科学, 通过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探索、实际操作, 亲自获取知识和经验, 并且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解决周围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锻炼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 也是科普阅读课指导的重点。因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种实践课并不是单纯把阅读的实验内容重复做一下, 而更主要的是敢于对问题产生质疑, 对实验进行改进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4) 交流评论课。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 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四) 科普阅读的组织与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低、中、高三个科普阅读的社团, 每个社团根据各个年级段的特点, 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不仅给孩子阅读科普知识类的读物, 更重要的是要普及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 形成科学技能。如果只建立一个社团, 可考虑用复式班的教学模式。各社团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 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 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 以督促学生完成。

各社团设立一本《读书成长册》, 每个成员的阅读情况单独成页, 以随时记录学生的读书情况。

(五) 科普阅读的时间安排

固定每周两节课的科普阅读时间, 是保证科普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 如果阅读成为孩子们的需要后, 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会充分利用。

(六) 科普阅读的检查评价

(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对学生科普阅读的内容有所了解。

阅读方案 篇9

1 EGP和ESP简介

当代英语语言教学主要有两大分支, 即通用英语 (EGP) 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学。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也称GE, 即General English) 指典型的语言教学课程,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5项基本技能, 即掌握英语的共核。语言的共核指的是讲某种语言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使用的那部分语言, 不受地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等的制约, 在词汇、语法功能方面差异也不大。其实我国从小学 (甚至幼儿园) 到高中, 以及各大高校开设的英语课都属于语言共核, 即EGP教学范畴。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指专门用途英语, 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家之间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应运而生的, 是一门使学习者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的应用型课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满足了高职高专学生在未来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实际需要。

显然, EGP讲授英语语言的普遍现象, 训练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 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而ESP则从语义、语法、语用、修辞和语篇等角度, 探讨和分析英语各种功能语体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帮助学生逐步具备以英语为媒介进行某专业学科交流的能力[1]。一般认为, EGP为ESP的学习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ESP则是EGP与专业知识结合的升华, 学习ESP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也深化了EGP的学习[2]。对基础不扎实的学生, 主要还是学习基础英语;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应在听、说等基本能力方面无休止地操练, 应当尽快让他们进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学习[3]。从以上分析看, EGP+ESP是培养懂英语的较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一种理想模式。高职高专学生经过EGP学习打好语言基础, 做好准备, 再进入与本专业相关的ESP阶段的学习, 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这种课程设置模式既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 也符合专科教育规律, 所以值得推广。

2 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2.1 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广泛阅读专业英语, 帮助学生扩大专业词汇量, 熟悉专业应用文的英语书写格式和习惯, 提高阅读速度,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相应级别的考试, 以满足国内外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2.2 阅读教学的宗旨

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 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 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 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不是旁观者, 也不是“陪读”, 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 一个有效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决不能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而应激发、引导和帮助学生顺畅地理解文本。

2.3 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1) 重语言知识, 轻语境能力培养。长期以来, 英语教学遵循文章学阅读教学法, 即主要从文章结构入手分析文本, 从积累语言知识入手整理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法知识。此种教学法不重视对阅读信息语境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的只是“什么是标准答案”。“授人以鱼”而没能“授人以渔”。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文化, 离不开语境, 任何文本都是语境的产物阅。读是对文本的解读过程, 因此,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语法分析、释义或翻译, 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带入语境中。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句子意义, 却不能理解话语含义, 因为他们没有把文本和语境联系起来。

(2) 重问题设计, 轻创造能力培养。随着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 阅读教学虽然摆脱了以往“学生阅读—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模式, 但精心设置课堂提问似乎又成了阅读教学的金科玉律。这种设计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提炼一些问题。但这样精心设计的问题可能与学生遇到的问题不相符合, 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错位, 破坏学生阅读的完整性, 抑制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扼杀学生阅读的创造性。

3 EGP+ESP方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构思

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各种语境中的语言潜势, 成功地理解和创作各种语篇, EGP+ESP方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构思也将相应地沿两条线索进行, 即语境和语言。这两条线索是紧密相连的, 语境可以看作是较广泛的线索, 而语言可以看作是英语中各种可用源泉更具体的线索[4]。

3.1 阅读中的语境教学

语境反映出影响语篇和语言的各种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这些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通过英语文化中的各种体裁体现。语境分析就是对语篇体裁的探讨[5], 主要包括语篇的社交环境、社会功能或目的、体裁结构, 并比较本族语言文化与英语文化中该体裁在以上各方面的异同。

语场指语境的内容, 即话题或活动。将要涉及的各种语境中的语场范围由学习内容决定。这些不同内容的语场在技术性方面有所不同, 如语篇是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为患者制订护理计划。

语旨指语境中的人际关系因素。这些关系因素由特定情景中语言的使用者决定:作者和读者, 说者和听者, 制片人和观众, 医生和患者。这些语言使用者受到他们彼此之间关系的支配, 如他们的地位、接触的频率及其感情投入程度。通过语旨分析, 学生可以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同时能提高语言选择恰当性意识。如在医患沟通中, 语言技巧策略尤为重要, 在用词和句式选择上要十分小心, 采用合适的语气和情态达到交际目的。

语式指特定情景中交际的媒介。交际的媒介影响语篇的组织要素。语式可被看作是从口语逐渐过渡到书面语的一个连续体。语篇由作者写给未知的读者,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同时, 各种交流技术的使用, 包括信息和计算机技术, 将对语言与交流技术一起所起的作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带有流程图说明有别于不带任何可视语篇的说明;同样的信息, 出现在带有图片语篇、动感、声音和色彩的网页上与写在纸张上的效果会有很大不同。

3.2 阅读中的语言要素教学

语言这一线索分别与体裁、语场、语旨和语式这4个成分相对应。语言用于表达语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意义。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重语境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言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3.2.1 体现体裁的语言教学

体现体裁的语言教学包括以下项目: (1) 掌握从时态判断所学语篇体裁, 如说明体、叙事体等。 (2) 分析小句结构和语篇信息, 如复合句中的从属连词:as, if, since, whenever, after等。 (3) 明确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因素, 如连接句子或段落的连词:however, there;表示指称的代词:Tom said he’d do it;还有省略、替代等。

3.2.2 体现语场的语言教学

体现语场的语言教学包括以下项目: (1) 日常词汇。如表示各种过程的动词;表示与过程相关的地点、时间、方式等短语;词的多种意义等。 (2) 专业技术词汇。如vitamins, because of high sugar levels等。 (3) 动词词组。包括短语动词, 如put off, put across, put out等。

3.2.3 体现语旨的语言教学

体现语旨的语言教学包括以下项目: (1) 非语言人际交往因素。身体语言、手势;语言和词的音量、语调、声音、节奏。 (2) 表达人际关系意义的实词。表示立场和情感投入的词, 如the Governor’s residence而不用house或shack;颜色、声音和影像在英语文化中的特定意义:She was dressed in black. (3) 委婉语和幽默:He passed away.

3.2.4 体现语式的语言教学

体现语式的语言教学包括解说体裁中各步骤之间的连接, 包括语篇的引入部分、各段的主题句、语篇中各句子的开头和语篇的结尾之间的连接;文字语篇与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声像的共同使用, 如制作网页, 用箭头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指向某一特定的项目, 或表示流程图中的序列。

以上对EGP+ESP方案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构思进行了探讨。该教学方案从探讨语篇的语境开始, 在与语篇的语境相联系中进行语言要素的教学, 从语篇的宏观教学到微观教学, 从理解句子意义到理解话语含义, 系统地阐述了EGP+ESP教学方案的应用特点、注意方向。通过此教学方案, 学生可了解不同体裁语篇的结构模式, 积累大量的语篇结构知识, 为构建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语篇打下基础。同时, 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文化蓝图和文化资本时, 他们使用各种语篇模式的信心也会增强, 并能根据需要调整、组合语篇的模式, 在文化语境中做出有效的选择, 以达到单一或复杂的交际目的。该教学方案注重实践教学, 使学生不但获得语言规则的知识, 而且获得语言在交际中使用的规则,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水平, 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静.ESP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学院学报, 2004 (12) :79~82.

[2]张林华.浅析ESP教学与EGP教学的不同[J].南昌高专学报, 2001 (3) :56~58.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 (2) :22~28.

[4]尹丽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疯狂英语, 2007 (4) :24~27.

阅读方案 篇10

1.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效”意味着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包括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等)要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从而达到“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的效果。

教学实效性的实质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人们通过活动来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多样性需要,需要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的,手段与活动目的的关系,集中地表现为这种活动的有效性。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符合规律性。效果、效率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事物发展规律的制约,经济活动不遵循经济规律所造成的损失已给人们深刻的教训,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物质部门生产活动的独特活动——育人活动,更应当实事求是,尊重教学规律。任何违背育人规律、育人宗旨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本课题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试图探索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求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在150万字左右。

综观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遍存在电视替代书籍的慵懒阅读行为,浅尝辄止的敷衍阅读行为,只爱口袋书、漫画书的偏食阅读行为,只读作文选的功利阅读行为,随波逐流的盲从阅读行为,以及无“法”可依的浮躁阅读行为等。课外阅读的管理、引导滞后,使得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效率很低。

学会阅读是当代主要的教育主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从科学认知的角度,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1)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只有确立大语文教育观,尽快掌握恰当、高效的阅读能力,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2)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小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正处于记忆、积累的黄金时期,课外广泛阅读,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思考、感悟人生,能使他们生活视野开阔,文化修养加强,个性心理健全。

3.国内外研究概况。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

近年来,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老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本先生等对“小学生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以上论述,对于我们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所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二、课题依据和假说

本课题“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是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阐述了课外阅读,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其中的“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及其阅读实效性

2.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订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修正、完善,以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调查法。

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

(3)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

(4)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四、研究目标

1.学生目标:

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外阅读量的指标,正确引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达到5万字,第二学段达到40万字,第三学段达到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2.教师目标:

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课外阅读指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3.学校目标:

初步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预计突破:

本研究力图探究学生阅读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探索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并致力于从中探寻出可以遵循的一般客观规律,从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

五、研究内容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内容、方法、评价等进行研究,并努力让学生在以下方面获得进步和成长。

1.掌握方法,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

2.培养语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3.感受熏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情感道德、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4.丰富积累,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5.形成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六、保证措施

1.加大领导力度。在教研室的领导下成立课题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聘请教育专家作为本课题研究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3.加大课题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提高生理教学水平下一篇:韦努蒂翻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