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清除术(通用9篇)
病灶清除术 篇1
摘要:探讨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选取子宫疤痕妊娠患者23例, 其中采用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采用腹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与血HCG水平复常时间的差异。两组治疗有效率与血HCG水平复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平均手术出血量67.15±6.92ml, 对照组平均手术出血量157.26±26.31ml,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有助于显著降低子宫疤痕妊娠患者的手术创伤程度,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渐增加, 子宫疤痕妊娠发生率呈明显增高的倾向[1]。 目前, 对于子宫疤痕妊娠尚未统一的治疗标准, 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2]。临床对于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研究较为罕见。 本研究探讨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用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旨在为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子宫疤痕妊娠患者23 例, 其中采用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18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采用腹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5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标准[3]。 观察组年龄23~38 (28.58±5.21) 岁, 1次剖宫产史13 例, 2 次剖宫产史5 例, 阴道不规则出血16 例, 下腹痛3 例;对照组年龄24~37 (28.49±5.09) 岁, 1 次剖宫产史4 例, 2 次剖宫产史1 例, 阴道不规则出血4 例, 下腹痛1例;两组年龄、剖宫产史与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证, 完善术前准备。 对照组采用腹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观察组采用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 具体步骤如下:取膀胱截石位,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常规消毒铺巾, 排空膀胱, 充分暴露阴道与宫颈, 采用宫颈钳钳夹宫颈上唇, 并缓慢向下拉, 充分暴露阴道前穹窿, 宫颈3、9 点缓慢注射垂体后叶素12U, 分离膀胱宫颈间隙, 横行切开宫颈钳夹处上2cm区域, 将膀胱向两侧及其上部推开, 充分暴露子宫峡部, 切开疤痕组织, 彻底清除妊娠组织物。 负压吸引管自疤痕切口处进入宫腔, 搔刮整个宫腔。 采用连续扣锁缝合切口, 局部止血后连续扣锁缝合阴道壁, 留置引流条, 填塞碘油纱布, 手术结束24h后取出碘油纱布, 常规留置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参照相关文献[4], 根据术后B型超声、血HCG水平下降程度评估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χ2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 (18/18) , 对照组为100.00% (5/5)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 P>0.05) 。 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
2.2 两组平均手术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20~200 (67.15±6.92) ml, 对照组为80~550 (157.26±26.31) ml,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3.65, P<0.05) 。
2.3 两组住院时间与血HCG水平复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血HCG水平复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子宫疤痕妊娠诊断困难, 子宫疤痕妊娠主要采用多次复查B超以明确诊断。 与腹部彩色B型超声比较, 阴道彩色B型超声具有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5]。而血HCG水平监测有助于评估临床疗效[6]。 本研究采用阴道彩色B型超声结合血HCG水平检测用于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 同时, 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用于治疗子宫疤痕妊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得以证实[7]。 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主要优势为: (1) 术后无任何疤痕, 手术创伤程度低, 手术出血量少, 明显缩短手术时间[8]; (2) 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 只需简单的医疗器械, 手术耗材较少, 治疗费用低廉, 住院时间短[9]; (3) 技术条件成熟, 只需简单熟悉即可开展手术, 无需浪费手术医师进修资源; (4) 具有安全性较高, 直视下手术有助于确保有效与快速止血, 降低手术出血量; (5) 有助于减少误诊导致的创伤, 由于子宫疤痕妊娠主要依赖于B型超声诊断, 部分妊娠囊位于子宫下段则增加诊断的难度, 若盲目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则容易导致创伤, 如采用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则在发现误诊时直接转清宫术, 不增加手术创伤[10]。但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子宫疤痕妊娠患者, 其中对于病灶直径2~6cm, 病灶位于子宫肌层内则具有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适应证。 若病灶过大, 超于子宫肌层或怀疑周围组织侵蚀则应及时采用腹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11]。 在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期间, 应确保上推膀胱动作轻柔, 避免导致膀胱组织受损, 同时, 应确保彻底清除陈旧性疤痕组织, 缝合牢固, 彻底止血, 避免缝合不慎导致宫颈管关闭。
本研究结果显示, 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与腹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有效率与血HCG水平复常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与腹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比较, 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平均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揭示了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用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显著, 通过直视下止血, 止血效果更佳, 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 从而降低手术创伤程度, 缩短住院时间。 相关文献证实, 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方式, 不仅满足了患者的生育需求;同时通过有效终止妊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 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通过直视下彻底取出妊娠组织物, 避免妊娠组织物残留[12]。 最后, 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通过修补疤痕缺陷, 防止疤痕部位再次形成微通道或子宫切口憩室, 从而预防子宫疤痕妊娠复发。
综上所述, 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有助于显著降低子宫疤痕妊娠患者的手术创伤程度,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病灶清除术 篇2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异位妊娠;甲氨蝶呤;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43-01
临床上将受精卵在子宫体外的着床称为妊娠,俗称宫外孕[1]?子宫体外的着床部位一般有卵巢妊娠?阔韧带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或者是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妊娠是最常见的形式,其危险性是能迅速引起患者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容易引起腹腔大出血,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如何及时诊断?处理是临床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治疗宫外孕的方法很多,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开腹手术治疗以及腹腔镜保守治疗?据资料统计,腹腔镜手术治疗是目前患者的首选[2],虽然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治疗由很多优势,但主术后易出现不孕,甚至出现持续性异位妊娠等并发症?本研究观察了腹腔镜下异位妊娠病灶清除后局部注射甲氨蝶呤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的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住院的异位妊娠患者78例,年龄18-37岁,均龄27.52±3.12岁,入院时间1--44d,所有患者均是确诊为异位妊娠(根据中国妇女手册判定标准),选择实施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35例,对照组43例?生育次数0-2次,入院时平均血清?-hcg2631-5409mol/L.有妇科病史者16例?未婚者20例,已婚者58例,高等学历者(大专以上)两组患者32例,大专以下文化程度46例?在年龄?文化程度?生育次数?体内平均血清?-hcg含量上比较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进行两组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时,均用一次性消毒铺巾,全身麻醉(可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或者是脊髓全麻)寻找左腹部或右腹部的麦氏点,选择好合适位置做操作孔,置入镜头后放操作钳,先探寻腹腔包块的存在位置,如果包块存在的是输卵管宫外孕的常规位置,就不用特殊处理?如果是在峡部的包块必须将输卵管纵向剪开,将包快引流或者直接用器械吸附出来?手术结束后,检查所有操作工具,包括纱布,使用电凝止血的方法,到此地步后,对照组患者则缝合创口,结束手术?实验组则需要配一定比例的甲氨蝶呤药物用器械送入到妊娠部位正下方的肌层内,药物比例为25mg甲氨蝶呤兑5ml0.9%的生理盐水?
1.3两组的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hcg降到正常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数据包,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的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hcg降到正常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由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
3讨论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程度也开始开放,随之而来的还有性生活的开放?青春年少的少女未婚先孕?多次性生活后流产?紧急避孕药的泛滥,都导致妇科病增加,女性的性观念开放导致近些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由于多数患者年龄不大,都属于育龄,希望保留自己生育的能力,对子宫或者对身体的伤害程度能在治疗时降到最低?对妇产科的要求逐渐提升,在这种形势下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立足于78例已经异位妊娠的患者治疗上,发现药物治疗加上保守的手术治疗对于保全女性患者的生育能力,和术后及时恢复回到工作岗位上有积极显著的作用?现代生活节奏较快,很多女性经济上比较独立,很多患者有自己的社会角色,不愿意长时间在医院进行护理和休息,建议医护人员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回常规知道,以便出院后由于照顾不当引起持续性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是异位妊娠的好发部位,也是女性输送卵子的重要渠道,因此保留输卵管的再生能力对于女性的生育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较为安全有效,成功率較高,复发率较低的一种治疗方法,几乎成为女性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该种方法有个弊端,就是容易出现不孕和再次异位妊娠,为了减轻这种并发症,本次研究在腹腔镜手术下给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对于注射的药量要有严格控制,药物比例为25mg甲氨蝶呤兑5ml0.9%的生理盐水?研究证明,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hcg降到正常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甲氨蝶呤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后,阻断其生物活性,阻止其转化成四氢叶酸,拆解胚胎蛋白质,加速胚胎死亡?研究结果表明,在腹腔镜手术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能够有效的减少机体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使其能够很快的恢复身体,并使患者体内的生化指标?-hcg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值?有效的的减少术后不孕的并发症,使患者减少心理恐惧,术后输卵管不易堵塞?
总之,腹腔镜手术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比单纯的用保守手术治疗的效果要好,能有效的减轻患者书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时回到工作岗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夫妻感情,该方法在临床上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胡昌仙.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5(10):274-275
[2] 李丽.临床护理路径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20):118-119
[3] 徐巧波,顾红红,陈青红.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J].中国性科学,2014,2(23):53-55
[4] 张慧.腹腔镜下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2-44
病灶清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共62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23~69岁,平均56.4岁;单椎体节段结核18例,两个椎体节段结核32例,三个椎体节段及以上1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部疼痛、酸胀或下坠感,合并间歇性跛行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28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2.6年。随机分成两组,即前入路组(31例)和后入路组(31例),术前均常规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腰椎CT检查,部分行MRI检查。两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影像检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系统抗结核治疗,待结核中毒症状减轻、低热消失或体温下降,可以择期行手术治疗。对于合并巨大脓肿者术前予以穿刺引流,截瘫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可尽早进行减压手术。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路采用俯卧位,腰椎后正中入路,逐层切开分离肌肉筋膜,充分显露病椎棘突、椎板、双侧横突,打开椎板,经椎管或椎弓根清理病灶,行椎体间或椎板间植骨。前路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腹膜外入路,逐层游离至病椎进行病灶清除。前后入路均应显露病变节段及相邻健康节段,彻底清除病灶处脓液、肉芽组织、死骨、残留的间盘及硬化骨,脓腔内亦必须反复搔刮直至病变彻底清除,用3%双氧水、等渗盐水反复加压冲洗。清理彻底后植骨。后路采用钉棒系统固定,前路采用前路钢板固定,对于椎体摘除者加钛笼植骨固定,两组植骨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引流量,密切注意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状况,适时拔管,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1.3 观察项目与评价方法
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常规拍摄等比例腰椎正、侧位X线片。分别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血沉(ESR)。脊柱力线采用cobb角测量法[3]评价。骨性融合标准采用Suk标准[4]判断,已融合:融合区有连续的骨小梁;未融合:融合区未见连续骨小梁,可见间隙。如果X线片难以分辨,加行CT检查以鉴别。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两样本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3个月ESR比较
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的比较无差异,前入路组的出血量、术后3个月的ESR优于后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cobb角、骨融合及术后复发情况
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12个月cobb角变化,6个月及12个月骨融合例数,术后结核复发病例数,其中,术后12个月前入路组cobb角及结核复发例数优于后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结核由于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致畸高等特点,一直受到医务人员重视。这是因为脊柱结核多发生于负重大、活动多、易遭受慢性劳损的部位,且血运丰富,血流速度慢,结核杆菌易于滞留椎体骨松质间隙[5,6,7]。脊柱结核早期以椎前软组织肿胀、椎体内较小的溶骨性、虫蚀状改变,可侵蚀椎间盘病变,后期出现严重的椎体破坏,即后凸畸形,俗称“龟背”。大量椎旁肌间隙冷脓肿形成后,侵蚀神经根,破坏了脊柱稳定性,极易造成脊髓压迫形成神经症状。据统计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50%~75%[8],且以青壮年居多。手术病灶清除是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有相当的复发率,文献报道可高达25%,部分患者还可能有截瘫的可能[9]。可见,脊柱结核具有难治性及易复发性的特点,探讨如何治疗腰椎结核、防止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有较大临床意义。
总的来说,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方法经历了单纯病灶清除、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在病灶清除术的同时重建术后脊柱稳定性,避免了植入骨块断裂、吸收、假关节形成、矫正角度丢失等问题。目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原则已基本达成共识[10,11]:彻底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对于如何选择前后入路各家报道不一致。本研究对比了腰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发现前入路手术出血量更少,这和以往观点不一样,原因可能与前入路是经腹膜外间隙进入,对小血管损伤更少,因此出血更少。另外一点,前入路可能损伤腹部大血管,造成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技巧娴熟可避免。随访中发现,前入路组ESR下降速度更快,植骨融合效果更好,矫正角度丢失更小,术后复发率更小。分析原因可能是前入路是椎体间植入,植骨效果更好,且前入路没有损伤脊柱中后柱力线,保护了脊柱稳定性,矫正角度丢失相对较小。前入路对于病椎暴露更彻底,病灶清除更彻底,避免了病灶残留,降低了复发率。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腰椎结核,前入路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矫正角度丢失少、植骨融合快、复发率小等特点。前入路局限性在于椎板减压操作不方便,下腰椎近骶椎段靠近盆腔内大血管,内固定物置入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能采用前入路手术应尽量选择前入路,且腰椎结核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椎板、棘突、关节突和横突结核极少见,因此,前入路手术在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更广泛,应用价值更好。
摘要:目的 探讨前路及后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方法 共收治腰椎结核患者62例,随机分为前入路组(31例)、后入路组(31例),择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血沉(ESR)、cobb角、骨融合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 前入路组的出血量、术后3个月ESR、术后12个月cobb角及复发例数优于后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治疗腰椎结核入路选择有相对指征,但前入路较后入路有出血少、矫正角度丢失少、植骨融合快、复发率小等优点,临床效果更好。
病灶清除术 篇4
【关键词】距骨、骨巨细胞瘤、外固定架
【中图分类号】R73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01-01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左侧踝关节疼痛2个月,加重3天于2013年12月02日入院。4月前不慎扭伤左踝关节出现左外踝疼痛伴活动受限,局部轻度肿胀,后逐日好转,时未引起重视;3天前左外踝疼痛加重伴左下肢跛行,影响日常生活故入院治疗。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左侧内踝前下方压痛(+),局部无肿胀,皮温不高,踝关节跖屈、背伸、内外翻受限,无静脉怒张,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足趾感觉活动及末梢血运未见明显异常。左踝关节X片示:左侧距骨关节面下见囊状低密度影,边界尚清,考虑距骨囊肿,建议CT检查。左踝关节CT示:左侧距骨形态、大小正常,内缘皮质下见一椭圆形透光区,内下侧跟距关节面皮质中段(图1)。考虑左距骨骨囊肿。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血常规均正常。诊断:左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并左距骨骨囊肿形成?积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于2013年12月05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距骨囊肿切除术+髂骨植骨术+外固定架固定术。
图(1)(图2)
(图3)(图4)
手术经过:患者取仰卧位,待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沿左侧髂脊线做长约4cm切口取髂骨,予骨蜡止血,冲洗,逐层缝合。作左内踝下缘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显露内踝,平胫距关节面截断内踝,截骨处作标记(便于术后复位),显露距骨,予止血钳撬开距骨内侧面(轻触骨皮质即破损),见距骨内形成空腔,大小约3.0cm×2.0cm×3.0cm囊内有大量红褐色果冻样组织,无明显包膜,距骨囊腔内皮质未见明显硬化,予刮钥轻触囊内病变组织,无水酒精灭活,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予自体髂骨及同种异体骨置于距骨空腔内,复位截断内踝,予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冲洗后逐层缝合。
考虑到空腔较大,防止距骨塌陷,设计安装外固定架,分别于第一跖骨中段、跟骨正中及胫骨下端分别打入三枚固定针,左下肢保持中立位设计外固定架并固定。术毕。(图2)
术后将少量囊壁骨质及囊内容物一同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左距骨骨组织结构破坏,其内见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及散在单核细胞组织,考虑骨巨细胞瘤Ⅰ级(图3)。术后踝关节隐痛消失,14d拆線,8周后完全负重,12周后拆除外固定架,X线片示空洞处骨痂生长(图4),术后随访1年左踝关节功能正常。
讨论: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具有侵袭性的交界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几乎全身各骨均可发病,最主要发生在四肢长管状骨的骨端(约占70%-80%),好发年龄20-40岁[1]。本例发生于25岁,位于距骨较为罕见。骨巨细胞瘤的主要X线表现为:骨骺处有局限的囊性改变,一般呈溶骨性破坏,也可有“肥皂泡”样改变,其扩展一般为软骨所限。不破入关节,少有骨膜反应,肿瘤范围清楚,初发时病变在骨骺内旁侧,发展后可占骨端的全部,骨皮质膨胀变薄,有的可以穿破,进入软组织。出现上述征象时在术前一般可作出相对准确的诊断。发生于少见部位且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者诊断往往十分困难,如本例未突破关节面、骨皮质完好,内壁不光整,距骨周围软组织未受累,且本例X片及CT未见有“肥皂泡”样改变,表现及临床资料与骨囊肿极度相似,我们以往一般认为骨巨细胞瘤发生于不规则骨的患者相对少见。所以均误诊为骨囊肿。另外术后病理诊断为Ⅰ级骨巨细胞瘤属于良性。但骨皮质中断是骨巨细胞瘤恶变的征象之一,本例发生于距骨,且跟距关节面有明显的骨皮质断裂现象,但病理结果显示仍为良性,这一点可能与发病部位所承受的压力及外伤等原因有关[2]。术中充分暴露病变区域,采取扩大病灶刮除范围,无水酒精灭活等手段极大程度降低了复发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有效防止了术后骨折的发生,为患者的顺利康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田伟、王满宜等.积水潭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871.
病灶清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剖宫产手术切口疤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她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年龄20~38(28.63±3.84)岁,包块大小2.84~5.53(4.08±1.34)cm,停经天数31~90(58.36±18.25)d;对照组年龄22~40(29.22±4.16岁,包块大小2.95~5.46(4.00±1.23)cm,停经天数32~8(57.93±18.1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阴式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具体操作为: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运用宫颈钳与阴道拉钩使子宫峡部完全暴露,于宫颈阴道间隙内注入0.9%生理盐水,便于分离,暴露疤痕组织,用刮匙将疤痕妊娠组织彻底清除,手术结束后缝合子宫切口,充分止血,留置导管,结束手术;对照组:腹式病灶清除术,具体操作为: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腹部进行开腹手术,暴露子宫峡部及宫瘢痕部位包块,将子宫瘢痕切除并完整取出妊娠物,手术结束后缝合腹部切口,充分止血,留置导管,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与治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hCG下降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少,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指受精卵、孕卵或胚胎着床于上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的妊娠[4]。CSP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越来越高,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其发病隐匿,早孕期易误诊,CSP若未能及早诊断或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结局,如子宫破裂、穿孔、严重大出血等,以致为抢救患者生命而切除子宫,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给妇女造成难以估量的健康损害[5,6]。因此,早期诊断,及时、个体化的处理与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具有其现实意义。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方法也比较多,主要有应用MTX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等[7]。药物保守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能避免手术操作引起的子宫进一步损伤,但单纯药物保守治疗仍有大出血的风险;其中手术治疗显效快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得到患者的接受,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也明显,尤其是行开腹手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进行处理,为了减小这种伤害,很多文献对阴式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的疗效进行了报道,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式[8,9]。
本文亦对阴式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发现采用腹式病灶清除术治疗时,血hCG下降恢复正常的时间的时间长,恢复慢,且治愈率不高,如本研究中行阴式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0.58±13.64)ml、手术时间(50.23±5.68min、术后血hCG下降恢复正常的时间(12.38±4.18)d及住院时间(4.62±2.17)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80.37±50.64)ml、手术时间(82.51±10.57)min、术后血hCG下降恢复正常的时间(15.69±5.87)d及住院时间(7.33±2.98d,且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主要是由于行腹式病灶清除术时,手术开口较大,对患者身体、精神的损伤亦较大,对其各方面的恢复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阴式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切口疤痕妊娠患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艳兰.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1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0):53-55.
[2]Kwaśniewska A,Stupak A,Krzyzanowski A,et al.Cesarean scar pregnancy: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a hysterectomy at 13 weeks’gestat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Ginekol Pol,2014,85(12):961-967.
[3]Peng M,Li L,Ding Y,et al.Exploration of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algorithms used in 23 cases of early live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Gynecol Obstet Invest,2015,79(2):139-144.
[4]Kong D,Dong X,Qi Y.Ultrasonography-guided multidrug stratifica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Arch Gynecol Obstet,2015,292(1):143-148.
[5]孙桂芳.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104-5105.
[6]Takeda A,Imoto S,Sakai K,et al.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with prominent neovascularization[J].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14,53(3):385-358.
[7]Gao L,Huang Z,Gao J,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llowed by dilation and curettage within 24 hours compared with systemic methotrexate for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4,127(2):147-151.
[8]陈镘如,梅立.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三种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4):278-281
病灶清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76例脊柱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233例, 女143例, 年龄24~69岁, 平均 (52.6±2.7) 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疼痛、活动受限、低热、盗汗症状, 经CT、MRI检查确诊。结核部位:胸椎结核97例, 胸腰椎多节段结核125例, 腰椎结核154例。CT检查显示椎体呈溶骨性骨质破坏,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脊柱有后凸畸形, 椎体破坏区呈斑片或条索状低密度影, 部分可见有椎旁脓肿壁钙化。血沉<30 mm/h, 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每组188例, 对照组采用复合麻醉,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1.2 方法
手术前均对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进行常规监测, 术前30 min苯巴比妥0.2 g, 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 对照组进行复合麻醉, 以氯胺酮1 mg/kg诱导, 5%葡萄糖200 m L中加普鲁卡因2 g, 氯胺酮200 mg, 0.1%丙泊酚持续静脉滴注维持, 滴数40~60滴/min, 保留自主呼吸, 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停药。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进针, 避开脊柱畸形的部位, 胸椎以病椎或病椎以上1~2个节段的棘突间隙进针, 腰椎以胸椎11~12及胸椎12~腰椎1椎体棘突间进针, 行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 给予2%利多卡因3~5 m L,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5~20 min后无全脊麻征象, 麻醉平面达到满足手术要求, 给予1%盐酸罗哌卡因5~10 m L。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及麻醉效果。
观察患者术前30 min与完成手术后10 min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潮气量 (VT) 、呼吸频率 (f) 、血氧饱和度 (SPO2) 等各指标监测。
1.3 硬膜外麻醉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肌肉松弛度与反应进行评价:优:患者安静无不适, 肌肉松弛度良好;良:患者有轻度不适但可以忍受, 肌肉较松弛;差:患者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牵拉反应时较重, 需给予其他麻醉方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硬膜外麻醉效果
观察组优101例, 可64例, 差23例, 优良率为87.8%。对照组优84例, 可46例, 优良率为75.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AP、HR、VT、f、SPO2等指标变化
经比较, 两组麻醉前两组在MAP、HR、VT、f、SPO2等指标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 两组MAP、HR、VT、f、SPO2等指标变化均下降 (P<0.01) , 观察组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1) 。
注:P<0.01。
2.3 不良反应及随访
观察组出现低氧血症6例, SPO2≤91。9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给予面罩吸氧后纠正。穿破硬膜11例。随访6个月~3年, 未出现1例继发感染及其他部位的结核扩散。
3 讨论
目前, 脊柱结核实施硬膜外麻醉的讨论和争议一直较多, 由于脊柱结核多因伴有后凸成角畸形, 使病变阶段的脊柱稳定性差, 再加上其病变累计多节段, 呈跳跃分布, 使高位胸度呈重度后凸, 同时脊突旁脓肿, 在病灶处可形成瘘, 从而引起病灶处发生局部感染。有些学者认为[3], 在病椎附近实施椎体间隙穿刺会导致结核及炎症扩散, 同时由于部分病例硬膜外腔间隙相对狭窄, 炎症反应导致水肿、增生与粘连加重出现置管困难及异物感, 为硬膜外麻醉增加了难度。国内外文献及麻醉界学者也多认同此类患者禁忌选用硬膜外麻醉[4]。
随着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增加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多采用胸椎脊柱钢板固定或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固定, 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有利于促进术后的康复, 有效解决了脊柱结核因后凸畸形导致稳定性差而不能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5]。进行穿刺时应选择在病椎间隙或病椎上1~2个节段的棘突间隙, 改用旁正中法或侧入法, 穿刺成功后以2%利多卡因3~5 m L做为实验量, 待5~20 min出现麻醉平面后, 可给予1%盐酸罗哌卡因5~10 m L, 并根据手术进程和麻醉效果进行维持。麻醉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术中有无导管脱落或刺破硬膜, 注意患者麻醉不同阶段的体征和SPO2变化。由于患者脊柱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消耗, 患者体质差, 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减小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容易耐受, 而且成功率高, 效果好, 减少副损伤, 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缩短了住院时间, 对有并发肺结核或其他并发症不适合全身麻醉的病例带来了康复的希望[6]。但值得注意的是, 脊柱结核清除术手术范围较大, 对神经阻滞的范围相对较广, 麻醉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 提高麻醉成功率和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 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应用中麻醉效果显著, 而且操作简单, 减少副损伤, 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容易被患者耐受, 而且对MAP、HR、VT、f、SPO2有明显改善, 值得在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76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进行分析, 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复合麻醉,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 硬膜外麻醉优良率为87.8%。两组麻醉前两组在MAP、HR、VT、f、SpO2等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 , 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 两组MAP、HR、VT、f、SpO2等指标变化均下降 (P<0.01) , 观察组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 而且操作简单, 减少副损伤, 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容易被患者耐受, 而且对MAP、HR、VT、f、SpO2有明显改善, 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脊柱结核,应用
参考文献
[1]郜雪慧, 周祥真.脊柱结核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9) :90-91.
[2]周祥真.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询, 2011 (23) :285-286.
[3]张智安.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在胸外手术中及术后镇痛应用的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5 (10上旬刊) :556.
[4]郜雪慧.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8 (4) :98.
[5]沈春燕.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32) :110-111.
病灶清除术 篇7
注:HR=心率, MAP=平均动脉压
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系颈部浅层组织手术, 喉罩作为声门上通气工具已有应用于颈部甲状腺切除手术和喉癌造口术中的报道[1,2,3]。从2010年我院引入Proseal喉罩在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加以应用,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择期行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80例, 年龄 18~65岁, 体质指数<30kg/m2, ASA Ⅰ~Ⅱ级。排除有张口受限, 有增加反流误吸, 有潜在通气困难和喉罩应用禁忌证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Proseal喉罩 (P组) 和气管插管组 (T组) ,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见表1) 。
注:BMI=体质指数
1.2 麻醉方式
所有患者禁饮食8h以上, 不用术前药物。入室后以MEC509B (深圳新瑞) 常规监测心电图 (ECG) 、血压 (BP) 、血氧饱和度 (SpO2) , 开放上肘静脉通路。麻醉诱导:丙泊酚2~3mg/kg, 芬太尼3~4μg/kg, 司考林2~3mg/kg。P组采用英国LMA Proseal型喉罩, 表面涂以水溶性胃镜胶作为润滑剂。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型号, 30~50kg用3号, 51~70kg用4号, 71~100kg用5号。徒手执笔式置入喉罩并充气。置入喉罩位置成功的标准:手控呼吸囊胸廓起伏良好, 无异常气流从口腔发出, 听诊双肺呼吸音正常。T组选择气管导管ID 7.5~8.0, 用直接喉镜进行插管。麻醉机参数调节:V 9ml/kg, 呼吸10次/min, 吸呼比为 1∶2, 氧流量为1L/min。同时用注射泵分别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丙泊酚以0.1mg·kg-1·min-1, 瑞芬太尼以0.2~0.3μg·kg-1·min-1。间断静脉推注肌松剂维库溴铵。根据患者对药物敏感程度调整剂量, 必要时运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1.3 观察项目
监测并记录, 麻醉诱导 (T1) 、气管插管 (置喉罩) 时 (T2) 、插管 (置喉罩) 后5min (T3) 、拔管 (拔喉罩) 前 (T4) 、拔管 (拔喉罩) 时 (T5) 、拔管 (拔喉罩) 后5min (T6) 的心率 (HR) 和平均动脉压 (MAP)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HR和MAP变化比较
P组与T组T2和T5时间HR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组与T组T2、T4和T5时间MAP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2 两组并发症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P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咽喉不适例数明显少于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染血率多于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组降压药使用率低于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3 讨论
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属于体表浅层组织手术, 应用局麻、颈丛神经阻滞常常有疼痛、牵拉反射和阻滞不全现象出现, 因此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成为必然选择。然气管插管、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剧烈, 而临床上已有喉罩应用于颈部手术麻醉的报道, 我院也有喉罩辅助麻醉下行气管切开的案例, 这些均表明喉罩在颈部手术的麻醉中是安全可靠的。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有较强的应激反应, 这是因为气管导管要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内, 对声门和气管黏膜的刺激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 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4,5];加上直接喉镜对咽喉部软组织的刺激, 从而表现为应急反应剧烈。而喉罩置入不经过声门进入气道, 既不刺激声门, 也不损伤气道黏膜, 部影响纤毛运动, 同时麻醉结束时无呛咳。我们的研究显示, 无论喉罩的置入或拔出均相对血流动力学稳定, 甚至患者完全清醒后亦能够良好耐受喉罩的放置。
Proseal是一种能将气管与食管有效隔离的新型生门上通气工具, 其食管引流管的存在是较其他装备的一个突出优点[6]。加上气管导管采用加强气管型设计, 配以通气罩倒套囊比较深, 从而改善了这种周找与有口咽结构的匹配性进而增加了Proseal喉罩的密封压。有研究表明只要气道密封压>20cmH2O (1cmH2O=0.098kPa) , 即能对大多数患者实施有效正压通气[7], 我们体验Proseal喉罩的密封压一般在24cmH2O左右, 从而保证患者通气的有效性。
有研究表明这种“端对端”的密封机制出现过预后不良的反流误吸并发症, 以及手法操作导致悬雍垂坏死脱落[8]。我们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与严格把握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有关。针对拔管后出现的声嘶不适比例气管插管组明显多于喉罩组, 可能系导管直接接触声带所致。而罩体染血率明显高于器官组原因系罩内压力对咽喉部压迫有关。
综上所述, 在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中, 应用Proseal喉罩行全身麻醉有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病员耐受良好等优势。但其作为新型通气工具, 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防止预后不良型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晓明, 黄俊梅, 蒋晓东, 等.喉罩通气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对应激反应和通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3) :220-222.
[2]张双菊, 肖维, 口箐秀.双管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26 (5) :450-451.
[3]夏舒萌, 蒋晓东, 黄俊梅, 等.喉罩通气在侧卧位微创面神经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26 (4) :320-321.
[4]米娜瓦尔·热扎克, 古少斯坦·阿力口.喉罩在喉癌患者喉造瘘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4) :348-349.
[5]张维娥, 邵雪梅.喉罩通气全麻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6) :536-537.
[6]王开祥, 邓燕, 张志平.不充气喉罩及气管插管对子宫切除全麻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7) :601-602.
[7]冯洁华, 李朝阳, 董涛栋, 等.双管喉罩与标准喉罩用于妇科及腔镜麻醉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7) :600602.
病灶清除术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22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每组各11例。对照组的11例患者, 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为 (31.3±5.3) 岁, 停经天数30~90 d, 平均停经天数为 (58.6±10.4) d, 包块大小2.9~5.1 cm, 平均直径为 (3.8±1.2) cm, 血β-HCG值为350~10660 IU/L;而观察组的11例患者, 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为 (30.6±5.1) 岁, 停经天数35~85 d, 平均停经天数为 (56.9±10.1) d, 包块大小2.8~5.3 cm, 平均直径为 (3.9±1.1) cm, 血β-HCG值为360~11060 IU/L。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质性病变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 无显著差异, 不含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于对照组的11例患者, 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MTX药物治疗法, 即运用MTX 50 mg+0.9%NS 40 m 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1次/天, 再运用6 mg四氢叶酸钙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 1次/天, 3 d为1个疗程, 治疗1~2个疗程。而观察组的11例患者, 则运用阴式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术前, 患者排空膀胱, 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后, 取截石位, 对手术区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运用阴道拉钩使阴道前穹隆、宫颈充分暴露, 将1∶1000肾上腺素注入宫颈阴道间隙内, 对其进行水压分离, 将阴道横沟作为切口, 使宫颈膀胱间隙分离, 将腹膜打开, 于子宫峡部将子宫剖宫产瘢痕组织水平切开, 用刮匙将瘢痕妊娠组织清除, 并将剖宫产瘢痕彻底切除, 然后运用2-0薇乔线对子宫切口进行连续缝合, 完成止血后, 对阴道壁和腹膜切口进行缝合, 留置导尿管, 结束手术。
1.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 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关注, 其中包括血β-HCG值变化、治愈率、阴道流血时间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等, 并认真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阴道流血时间、治愈率、并发症、β-HCG值下降比值以及治疗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讨论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CSP)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子宫肌层妊娠类型, 也是异位妊娠一种比较罕见的类型。由于剖宫产瘢痕使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陷或者缺乏, 受精卵在此处着床后往往容易出现底蜕膜缺损, 滋养细胞直接入侵子宫肌层并持续生长, 子宫肌层与绒毛粘连, 甚至将子宫壁穿透, 使子宫明显破裂, 严重的情况下, 甚至还会导致大出血[2],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时, 有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 如介入治疗、清宫术以及MTX药物治疗等, 治疗效果也各有千秋。单纯给予MTX药物治疗, 病灶吸收缓慢、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 β-HCG值下降速度慢, 治疗时间长, 治疗期间, 仍然存在浆膜层破裂和大出血的危险, 并且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 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表明, 局部病灶清除术是治疗CSP的一种有效、安全方法[3]。经腹手术具有出血多、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以及风险高等缺点, 同时对手术实施者的要求较高, 不利于基层医院开展, 并且术后并发症多, 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而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则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 观察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阴道流血时间短, 治疗效果显著。由此可见, 临床上运用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进行治疗, 不仅手术时间短、不良反应小,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具有一定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习风英.姚娟.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3 (11) :24-26.
[2]程春霞.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保守性治疗:附20例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9 (6) :1281-1283.
[3]张祖威.陈玉清.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J].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11, 12 (5) :124-127.
阑尾周围脓肿病灶清除的体会 篇9
1 临床资料
5例中男性1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7岁,发病到手术时7~15d,10d以上3例,5例均于发病第2天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因害怕手术或经济困难拒绝手术,而转归成阑尾周围脓肿,术前根据病史,查体(右下腹有约10cm×13cm~11cm×15cm肿块),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2 治疗方法
2.1 阑尾周围脓肿无局限而有感染扩散趋势,无明确的手术禁忌证,有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硬麻醉,右腹直肌旁探查切口12~15cm。
2.2切开腹壁达腹膜时;选腹膜与包块无粘连处进入腹腔,以防止损伤包块上的重要脏器,湿纱布保护切口,充分显露整个包块,探查所见:大网膜,回盲部与前腹膜形成脓腔2例,大网膜,回盲部,小肠形成脓腔3例,腔内50~100mL乳白色,恶臭味脓液,阑尾位于脓腔中央2例,阑尾为部份脓腔壁3例。阑尾长4~6cm,粗1~2cm,阑尾充血,水肿,黑白相间色,阑尾根部穿孔3例,中段穿孔2例,回盲部水肿严重,质脆。
2.3 手术方法是充分显露肿块,辨清各组织间关系,用手指靠腹膜或大网膜,仔细轻柔分离进入脓腔,吸净脓液,用甲哨唑冲冼后再将整个脓腔壁完全分开,理顺各组织间关系,分离时尽量远离肠管及后腹膜,以防损伤肠管及腹膜后的输尿管及骼血管,此处严禁粗暴操作,若有困难不可强行,切除炎症重及失活的大网膜,以减轻粘连及中毒症状。靠近阑尾可靠分束结扎阑尾系膜[1]阑尾根部结扎2例,根部切断全层间断缝合3例[2,3],试行回盲部浆肌层内翻间断缝合,均用阑尾系膜及邻近肠脂重覆盖阑尾残端上,并缝合固定,此缝线应无张力,以防肠瘘,用热纱布止血片刻,清洁检查无出血,无肠瘘,无腹膜后脏器损伤,右髂窝置烟卷一根,从切口旁引出以引流渗液,大网膜覆盖创面,缝合切口,用甲哨唑冲洗切口,手术时间1~1.5h。
3 结果
术后用Ampnc 5.0/d,Amk 0.4/d,甲哨唑200mL/d,6~7d,术后第2天拔出烟卷,术后无出血,肠穿孔,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7~8d拆完伤口缝线治愈出院,5例均随访30~60d无异常,疗效满意。
4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转归的一个病理类型。以前我们处理是沿用教科书及手术学介绍的方法,即行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缺点是难以一次性切除阑尾,要置2~3根引流条,术后5~7d逐渐拔出,炎性肿块消退慢,疼痛持续时间长。部分患者待2~3个月后行根治性阑尾切除术,增加了病员痛苦及经济负担。优点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比较安全。近年来医疗纠纷有增多趋势,切开引流仍为基层医师喜欢的手术方式。我们行阑尾周围脓肿病灶清除术的优点是:一次性手术,住院时间6~8d,节约经费,手术比较安全,效果好,患者易接受。其缺点是手术时间1~1.5h,术中出血稍增多,100~150mL,可能出现肠瘘,肠系膜,输尿管髂血管的损伤等并发症。我们的体会是:只要在直视下,仔细、轻柔,稍远离肠管及后腹膜,钝性分开整个脓腔壁,理顺相邻组织关系,特别强调耐心仔细,严防粗暴操作,术中处理阑尾残端及系膜如前述,我们连续作5例,均无术后肠瘘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随防1~2个月无异常,所以行阑尾周围脓肿病灶清除是可行的,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国虎,周庆贤.难以结扎的阑尾残端技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1(8):487.
[2]外科手术学[M].2版.5篇38章6节824页,阑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