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

2024-08-13

电气专业(精选12篇)

电气专业 篇1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是职业中专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主干课程。能否学好对本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 而如何上好专业课, 更是专任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今时代, 汽车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在汽车控制技术上的应用, 使得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控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得到很大提升, 并使得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得到控制。汽车电气设备和电子控制装置的故障维修日益复杂。当今的汽车维修业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然而对于基础较差的职校学生来说, 电子学的抽象思维和机械学的形象思维之间的巨大差异, 导致他们对本课程产生畏惧心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 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本课程的具体要求以及本人多年来的授课体会, 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职校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不好、底子薄、质量差, 在原学校多年来已养成厌学的习惯, 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已不起作用。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 只谈老师的“教”而不谈学生的“学”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因此,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能主动地进入角色, 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上课伊始, 我并不是从讲授课本知识开始, 而是拿出很多车标图片, 让学生说出车的名字、生产厂家、售价几何等, 在纠正学生回答错误的同时, 介绍诸如发动机排量、功率、扭矩、0~100KM/h加速成绩、理论油耗、实际油耗、前后悬架等基本概念。有时带领学生到公路旁, 让学生指认驶过的每一辆车。并经常带学生参观车展, 让学生与汽车亲密接触, 近距离观察汽车的外形、发动机外观、底盘悬架等, 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如什么叫发动机纵置、横置, 各自有什么特点?什么叫前置前驱、前置后驱, 分别运用于哪些车型上等等,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就会带领他们去进一步探寻汽车。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教学中授课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 要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合理地安排利用好时间和内容。对所授课程按知识点分为若干个以利于学生掌握的课题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不断地改进或调整教学方法, 以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专业课程中专业名词多、理论原理复杂, 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肯定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应当针对每个知识点, 通过换位思考, 将复杂的理论知识通过形象的生活常识导入, 帮助学生理解。在课堂上运用图片、模型、挂图、多媒体等手段, 将汽车电气系统的结构、线路布置等展示给学生。如教材绪论中谈到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由于学生此时对整车不易理解, 而对于教室、住宅的电气线路相对比较熟悉, 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就地观察教室的电气线路并绘制方框图, 然后映射到汽车的电气系统中。通过对比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形成概念。在学习点火系统中, “离心提前装置”和“真空提前装置”是该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按照教材中所述, 离心提前装置保证点火提前角随发动机转速上升而增大, 真空提前装置保证点火提前角随发动机负荷增大而减小。如此苦涩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 而该概念又是学习发动机点火时必须掌握的。为此我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 在实验台上设置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工作, 分别演示当点火提前角固定不变及随着转速和负荷变化时, 发动机的不同工作效果, 再结合FLASH动画演示, 使学生加深理解,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的建立

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外, 对专业思维模式的培养更为重要。在科学技术更新如此迅速, 新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 学生拥有了专业思维模式将有助于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自学迅速掌握新技术, 而这种专业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在教师日常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课题来锻炼形成。教师在讲课之前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使学生去发现新知识。比如在学习起动机的结构时, 一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实物拆装或者多媒体教学告诉学生起动机中电磁操纵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这种教学方式平淡无味,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 思维得不到锻炼。另一种教学方式是从手动操纵机构开始, 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发现问题, 进而利用原有理论知识设计出单电磁线圈的电磁操纵机构。当学生自以为找到合理答案时, 又抛出疑问, 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电路的工作过程, 让学生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出和产品实物一样的双线圈的电磁操纵机构。通过利用学生已掌握知识点, 层层推进逐步完善, 在学生掌握起动机电磁操纵机构的组成基础上, 学生的应用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加强实验教学, 强化操作技能

采用实验渗入理论教学, 借用项目教学法, 精心选择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 以该实验的设计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 逐步深入, 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过程中, 曾经发现“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往往回答成“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前照灯”等零部件, 这说明学生没有建立起专业的知识框架, 脑海中的知识是零散的, 不系统的。这种后果直接导致学生在实习时对系统故障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 分析电路头头是道, 但连接一个电路系统往往不会查电路图, 不会选零部件, 不会连电路。可见, 把实验渗入到教学活动中是势在必行的, 这样就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教学改革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蓄电池”时, 让学生观察破损蓄电池, 清楚内部结构,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蓄电池的充、放电试验和用高率放电计检验蓄电池容量及存电程度。使学生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见加强实践活动, 多开设实验课, 并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指导他们通过实验现象, 把握科学规律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实践目的上要有所拓展, 不能仅仅为了证明课本上的理论和结论而实践, 应该拓展到发现课本以外的理论上。

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 而考试则是促进学习的方法之一,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脉络和重点,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热情。进行章节测验和记录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情况,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利用下课前的5分钟~10分钟时间, 出一些该课堂的重点知识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不好, 就要有计划性地进行课后辅导。同时应建立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情况的记录表, 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到了期末考试后, 根据平时表现, 给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加入相应的成绩, 这样就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在每一章学习结束后, 把本章的知识点作为测试内容来测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根据测验情况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由于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汽车电气系统不断换代升级, 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专业课的授课难度也越来越大。只有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合理地设计教学单元,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抓住思维训练这根主线, 通过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课三个教学环节, 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实际需要为目的, 才能达到最终的理想效果。

电气专业 篇2

三相五线制用颜色黄、绿、红、淡蓝色分别表示U、V、W、N保护接地线双颜色(PE)变压器在运行中,变压器各相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最大不平衡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 25%。变 压器投入运行后应定期进行检修。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宜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混用。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的额定电压一般为 100V。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在工作时不得短路。因短路时将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有可能烧坏互感器,为此 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二次侧都装设熔断器进行保护。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有一端必须接地。这是为了防止一,二次线圈绝缘击穿时,一次高压窜入二次侧,危及人身及设备的安全。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二次侧接近于短路状况。二次线圈的额定电流一般为5A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在工作时决不允许开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有一端必须接地,防止其一、二次线圈绝缘击穿时,一次侧高压窜入二次侧。电流互感器在联接时,要注意其一、二次线圈的极性,我国互感器采用减极性的标号法。安装时一定要注意接线正确可靠,并且二次侧不允许接熔断器或开关。即使因为某种原因要拆除二次 侧的仪表或其他装置时,也必须先将二次侧短路,然后再进行拆除。低压开关是指1KV 以下的隔离开关、断路器、熔断器等等 低压配电装置所控制的负荷,必须分路清楚,严禁一闸多控和混淆。低压配电装置与自备发电机设备的联锁装置应动作可靠。严禁自备发电设备与电网私自并联运行。低压配电装置前后左右操作维护的通道上应铺设绝缘垫,同时严禁在通道上堆放其他物品。接设备时:先接设备,后接电源。拆设备时:先拆电源,后拆设备。接线路时:先接零线,后接火线。拆线路时:先拆火线,后拆零线。低压熔断器不能作为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熔断器的额定电压必须大于等于配电线路的工作电压。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必须大于等于熔体的额定电流。熔断器的分断能力必须大于配电线路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熔体额定电流的选用,必须满足线路正常工作电流和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对电炉及照明等负载的短路保护,熔体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负载的额定电流。对于单台电动机,熔体额定电流≥(1.5-2.5)电机额定电流 熔体额定电流在配电系统中,上、下级应协调配合,以实现选择性保护目的。下一级应比上一级小。瓷插式熔断器应垂直安装,必须采用合格的熔丝,不得以其他的铜丝等代替熔丝。螺旋式熔断器的电源进线应接在底座的中心接线端子上,接负载的出线应接在螺纹壳的接线端子上。更换熔体时,必须先将用电设备断开,以防止引起电弧 熔断器应装在各相线上。在二相三线或三相四线回路的中性线上严禁装熔断器 熔断器主要用作短路保护 熔断器作隔离目的使用时,必须将熔断器装设在线路首端。熔断器作用是短路保护。隔离电源,安全检修。刀开关作用是隔离电源,安全检修。胶盖瓷底闸刀开关一般作为电气照明线路、电热回路的控制开关,也可用作分支电路的配电开关 三极胶盖闸刀开关在适当降低容量时可以用于不频繁起动操作电动机控制开关,三极胶盖闸刀开关电源进线应按在静触头端的进线座上,用电设备接在下面熔丝的出线座上。刀开关在切断状况时,手柄应该向下,接通状况时,手柄应该向上,不能倒装或平装,三极胶盖闸刀开关作用是短路保护。隔离电源,安全检修。低压负荷开关的外壳应可靠接地。选用自动空气开关作总开关时,在这些开关进线侧必须有明显的断开点,明显断开点可采用隔离开关、刀开关或熔断器等。熔断器的主要作用是过载或短路保护。

电容器并联补偿是把电容器直接与被补偿设备并接到同一电路上,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功率因数的措施有多项,其中最方便的方法是并联补偿电容器。墙壁开关离地面应1.3米、墙壁插座 0.3 米 拉线开关离地面应2-3米 电度表离地面应 1.4—1.8米 进户线离地面应 2.7 米 路,一,二级公路,电车道,主要河流,弱电线路,特殊索道等,不应有接头。塑料护套线主要用于户内明配敷设,不得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暗配敷设。导线穿管一般要求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绝缘层)不大于线管内径截面积的 40%。管内导线不得有接头,接头应在接线盒内;不同电源回路、不同电压回路、互为备用的回路、工作照 明与应急照明的线路均不得装在同一管内。管子为钢管(铁管)时,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在同一管内,不允许一根导线穿一根钢管。一根管内所装的导线不得超过8根。管子为钢管(铁管)时,管子必须要可靠接地。管子为钢管(铁管)时,管子出线两端必须加塑料保护套。导线穿管长度超过30米(半硬管)其中间应装设分线盒。导线穿管长度超过40米(铁管)其中间应装设分线盒。导线穿管,有一个弯曲线管长度不超过20米。其中间应装设分线盒。导线穿管,有二个弯曲线管长度不超过15米。其中间应装设分线盒。导线穿管,有三个弯曲线管长度不超过8米。其中间应装设分线盒。在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筑物的导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即保护导线(PE)应为绿/黄双色线,中性线(N)线为淡蓝色;相线为 L1-黄色、L2-绿色、L3-红色。单相供电开关线为红色,开关后 一般采用白色或黄色。导线的接头位置不应在绝缘子固定处,接头位置距导线固定处应在 0.5 米以上,以免妨碍扎线及折断.板用刀开关的选择 1.结构形式的选择 根据它在线路中的作用和它在成套配电装置中的安装位置来确定它的结构形式.仅用来隔离电 源时,则只需选用不带灭弧罩的产品;如用来分断负载时,就应选用带灭弧罩的,而且是通过杠杆来操作 的产品;如中央手柄式刀开关不能切断负荷电流,其他形式的可切断一定的负荷电流,但必须选带灭弧 罩的刀开关.此外,还应根椐是正面操作还是侧面操作,是直接操作还是杠杆传动,是板前接线还是板后 接线来选择结构形式.HD11、HS11 用于磁力站中,不切断带有负载的电路,仅作隔离电流之用.HD12、HS12 用于正面侧方操作前面维修的开关柜中,其中有灭弧装置的刀开关可以切断额定电 流以下的负载电路.HD13、HS13 用于正面操作后面维修的开关柜中,其中有灭弧装置的刀开关可以切断额定电流以 下的负载电路.HD14 用于动力配电箱中,其中有灭弧装置的刀开关可以带负载操作.2.额定电流的选择 刀开关的额定电流,一般应不小于所关断电路中的各个负载额定电流的总和.若负载是电动机,就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篇3

摘要:专业英语是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从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对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的专业知识覆盖面、专业英语的语法、词汇、翻译和写作进行了研究。提出参与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多样化考核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全面培养学生和科学考核学生。

关键词:专业英语;电气工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00-02

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交流日趋方便和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其地位越来越高[1]。专业外语是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结合,是在学生完成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后,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学习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外语使用技能而开设的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面比较狭窄,与专业知识联系密切。教育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在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中明确了对专业领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要求。

专业英语课程有助于学生扩充专业词汇量,提高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掌握专业文献的翻译技巧,初步具备英语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或进入生产企业,能够具备专业文献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熟练阅读进口元器件和仪器设备的英语手册,使用英语软件及阅读其帮助文件。[2,3]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学生毕业后在从事专业工作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但专业英语存在课时短、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专业英语存在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4]专业英语一般在大三开设,这时候学生都完成了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基本已经通过CET-4,有些学生通过CET-6,学习动力不足。大学公共英语往往会根据学生的英语功底分级教学,但是专业英语不能做到这点,课程教学的时候面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

目前专业英语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的优势是英语功底好,受到良好的英语教学训练,但对所教学生的专业领域知识缺乏,专业词汇掌握不多,不能很好地理解所教授课程。另一类是学生所在专业院系老师,他们专业功底好,甚至在专业英语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是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英语教学训练,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传授方面的能力欠缺。目前大多数院校专业英语都是专业教研室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

专业英语存在课时短的问题,南京工程学院是安排32个课时,但是专业课程所覆盖的知识点较多,专业词汇量很大。听、说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大量教授,但专业英语的读、写、译较公共英语的要求有了更大提高。因此,作为一名专业英语教师要合理选取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不仅要覆盖电气工程专业的主要基本内容,而且要成为向学生讲授本专业新技术新动态的媒介。电气工程专业具体宽口径特点,强弱电结合,专业课程包括以电气工程为主结合电子、计算机和控制学科的知识,因此从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输配电、继电保护、微机测控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新能源等方面选择本专业专业英语的授课课文。

专业英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而且要注重专业英语的使用技巧。专业英语相比公共英语有些不同的特点,专业英语知识讲授应包括专业英语语法特点、专业英语词汇特点、专业英语阅读翻译知识、专业英语写作等。

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是客观和准确,具体体现在:被动句多,无主句多;复杂长句多,陈述句多;广泛使用动词非谓语形式;省略句使用频繁;It句型和祈使句使用频繁;后置形容词短语作定语多。专业英语的修辞特点:时态运用非常有限,广泛使用一般现在时;修辞手法比较单调;较多地使用圖、表和公式;逻辑语法词(如连词)普遍(进行条件论述、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需要)。

专业英语词汇专业性强,广泛使用缩略词,组合词和派生词多。在词汇方面,首先要学习词义的选择和引申。在专业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现象非常普遍,要根据词的使用场合(场合、学科或专业)、词的搭配、上下文关系、名词单复数等选择词义。有些词或短语无法直接搬用词典中解释。须根据上下文联系及其逻辑关系对词义引申,有抽象化引申、专业化引申和具体化引申。另外,还有词类转换,是指把原文语言中的某一词类转译为汉语的另一词类,从而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主要有非名词译成名词、非动词译成动词。

有些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词汇,但在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中的句子与段落翻译水平较差,专业英语阅读翻译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语态的翻译。在英语专业文献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以突出所论证或说明的对象,使表述更客观,句子结构更简练。可译成主动句,也可直接译成被动语态。

(2)否定句翻译。英语里表示否定意义的方法与汉语有很大不同,表示否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英语句子形式上是肯定的而实质上是否定的,有的形式上是否定的而实质上是肯定的。英语否定词的否定范围和重点有时难以判断,因此在翻译英语时必须仔细分析,彻底理解其意义及否定的重点,再根据汉语的习惯进行翻译,正确表达。

(3)长句的翻译。长句的特点是并列成分多、短语多(介词、分词、不定式短语)、附加成分多(插入语、同位语、独立成份)、从句多。首先要理解。抓住中心内容,弄清层次、前后联系、各部分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

一篇完整的论文包括标题、作者姓名、单位与联系地址、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应该侧重讲授标题、摘要、引言、正文和结论的写作要点。

三、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讲授法,这是以教师为中心,较注重授课内容的完整以及信息量。但专业英语尤其是课堂上讲解的专业文献专业性强、专业词汇多,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如果仅仅采用讲授法,会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采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实行师生之间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利于学生掌握,并开拓期专业视野。同时要改进考核方式,使其紧紧围绕课堂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参与式教学

按照教学内容,分专题选取专业文献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分组由学生先行从专业词汇、长句翻译、整体大意方面讲述已自学材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精读,让学生掌握论文的翻译过程。材料选取既要有电气工程专业科普性的文章,也要有电气工程专业前沿的SCI和EI论文,利于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通过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加深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在教师讲述文章内容时,应该穿插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实施启发式教学,而且这样也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学生已修过的专业课程,选取目前的专业领域科研热点作为专题由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或者选取专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英文文献,然后提交相关英文文章或摘要,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2.多媒体教学

目前教室基本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其生动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并提供平台供学生锻炼专业外语能力。

选取专业领域的英语纪录片或者权威专家的英语演讲供学生课堂学习,要求学生在观看完后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用英语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锻炼听力、口语和写作等能力。

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如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报告现场,要求学生就某个专业知识点准备英语PPT,然后在课堂上脱稿采用英语进行阐述,组织其他同学进行提问互动,锻炼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并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其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多样化考核

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业达标的依据,因此科学的考核方式对于引导和促进教学都有积极的作用。专业外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外语应用的结合,综合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将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作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律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更科学地体现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素养。期末考试中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从专业词汇量、阅读翻译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上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

四、结论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对于学生日后的深造和就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学生拓展专业视野、更新专业知识、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专业英语的现状,提出了科学选取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贴近电气工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外语使用途径,并就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客观考核学生等方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注重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侯瑞君,等.中国高校专业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27-130.

[2]于宗艳,等.“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

(26):148-149.

[3]任蕾,等.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4):110-111.

[4]张红,等.电信科学专业英语调查问卷分析[J].武漢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58(s2):244-248.

创建中职电气精品专业的探索 篇4

关键词:任务引领,目标教学,双师型,就业导向

1 电气专业人才目标及要求

通过长时间的企业实践,市场调研、各方专家和同行的论证,电气专业主要以培养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

根据人才目标确立电气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与技能:(1)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2)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3)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4)能阅读和理解电气设备的使用说明书;(5)能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安装图;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6)能使用与维护电动机;会安装与调试照明系统;(7)会按图安装、检修和调试电气控制系统;(8)能解决本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具有实施施工能力和进行质量验收的能力;(9)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10)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11)具有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12)取得与本专业工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2 电气专业的课程体系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缺乏技能培训方面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的精神,更大限度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电气运行与控制》的专业标准应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要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设备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专家的论证,依据对人才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分析,新的课程体系为:

专业课程:《电工工艺技术》、《照明系统安装与维护》、《电子工艺技术》、《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机床电气控制》、《传感器与PLC应用》、《电力电子及变频器应用》。

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德育、职业生涯规划、体育。

3 师资队伍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精品专业的师资必定是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师必须争取成为专业的专家。精品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但事实上目前电气专业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能力差距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清现状,把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专业指导能力当作头等大事,通过再培训、再学习,把自己塑造成有师德、有学历、有技能、有教学能力、有教育能力的人。精品专业的建设,对教师必定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动力,这将对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产生一个飞跃。“双师型”教师的判定标准不应只是具有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能力体现。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适应精品专业教学的需求,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2)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们中职教师人人都是精品专业建设主力军,我们已经把精品专业建设当成是自己的一件大事来做,相信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能培养适应当今社会所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师资队伍越来越强大。

4 教学主体

精品专业的教学主体也是普通的中职学生。精品专业当然希望进来就读的学生个个都是好学生。但目前的事实刚好相反。我们面对的多是“问题”学生,对于这点,笔者认为:目前学生出现的种种现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其中牵涉了社会导向、家长观念、企业待遇等等诸多因素。因此要强调学生的德育教育,本着“育人先育心,诸育皆归心”哲学思想,达到“德育为先会做人,技能为本会做事”的育人目的。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实施“全员管理”、“半封闭管理”,每天升、降旗仪式和“劳动周活动”等措施,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

(2)建立学生电子信息档案,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方位、全天候进行跟踪,实行德育分评定制度,作为学生奖惩、推荐就业的依据。

(3)抓班主任管理网络,通过评选文明班级、示范班级和文明标兵班级及文明寝室等各种评比活动来推动和强化学生管理。

在我们调查发现目前全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在锐减,那是不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就业分配难所以才会萎缩?根据学校市场部的数据及其他兄弟学校的反馈数据显示:电气专业的学生实习“销路”很不错。那么导致萎缩的原因在哪里?我们调查的结果是“电气专业,涉及面广,几乎深入到每一行业,而各个行业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因此学电气很难、很辛苦。现在的学生吃不起苦,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去吃苦。去年劳动保障鉴定中心对所有鉴定工种按人数进行排名,维修电工位列第四,可见市场上还是很需要电气专业的,只要新标准的实施能紧贴需求,适应市场,培养的学生肯定是供不应求的。”为了吸引生源,尽快与市场接轨,建议把“电气运行与控制”这个专业名称改为“电气自动化与控制”。

精品专业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学生。出精品学生的专业必定是精品专业。就电气专业而言,目前我们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先把学生吸引进来,再用富有实效、贴合学生素质、符合企业需要的教育教学培养他们,除了取得中级工证书,更要会“干活”,杜绝培养的具有中级工证书的学生连家里的电灯开关也不会修等名不符实的现象。最后依靠市场的力量把学生推向合适的岗位,以岗位、行业的认可来验证我们建设出的是精品专业。

以上从四个方面谈了有关中职学校电气精品专业的一些设想,力求突破职业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尽快适应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鉴于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发展之迅速,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的新情况、新经验、新知识不断涌现,更好的教学模式有待于我们开发,我们深感职业教师责任之重大,道路之漫长,更为从事职业教育事业而感到自豪。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家祥.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电气专业介绍 篇5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过程检测及仪表、运筹学、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辨识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导论、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自动化概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PLC原理。

相近专业: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技师”培养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高职技师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47-01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生产第一线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一流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懂得在实际技术操作方面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运营生产全方面的管理。针对电子自动化专业的“高级技师”的培养,我们的教育也在逐步适应着这些变化。通过探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高职技师”的培养方案。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

在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技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专业人才,能够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正是操作型实用人才。其次,要开展岗位职业的未来发展分析。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不一样,一般来说要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而顺应做出改变,对于人才素质所提出的要求,科技进步所产生的新的需求有明确的培养模式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最后是明确工作任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依据用人单位所提出的高职生就业岗位以及能力的要求,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培养模式,确定未来岗位需要的人才要求,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规范并合理安排培养目标和方向。

二、“高级技师”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应更加注重于学生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尤其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日常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当综合强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形成更加合理有据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而“高级技师”的培养也离不开这样的培养目标。总体来说,“高级技师”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1.以电类科目为主体

对电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所有的课程建立在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条件下, 避免在实验课上出现重复现象,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为未来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联系当前制造业整合机械项目

从理论的源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领悟能力,通过为学生传授较为复杂的《机械工学》和《CAD基础课程》,帮助高职生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机床运作原理,通过数控维修实训,将机械和电气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高职技师”。

3.着重培养职业素养

在培训体系中,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要相应提升职业素养。在后期的社会工作中,职业素养是会随着在岗位中培养和锻炼后逐步提升的,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同学们传授关于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迅速地融入到自己的岗位中去。

三、强化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技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措施

目前,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传统化,缺乏创新性,难以体现专业高职学生的就业技能的要求。对于“高级技师”来说,更为注重的首要是技能实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改革:

1.变革实践教学

通过积极施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投放入实验中。“高级技师”的课程充满挑战性和实践能力环节的要求,在日常实验中,需要通过划分教学大纲,帮助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立足于项目教学,强化对专业知识的汲取,通过不断实训和实践操作的累积,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来提高技能。

2.依靠机械专业知识加以辅助理解帮助实验实训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有很多共同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更加注重于强电,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则是将电气和机电进行了有机结合。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依靠实践获取实践能力,需要通过了解机械专业的部分条件,从一个异于电气专业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对“高级技师”来说,日常处理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了解了不同专业的共性才有能力拥有控制电气方面的突出技能,并逐渐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

3.积极合作交流,帮助“高级技师”找到自我定位,提升职业能力

开展不同高校,不同专业间的交流,锻炼“高级技师”的职业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专业趋向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身兼数职,一个优秀的“高职技师”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汲取能量,增强其就业能力,时刻投身于校企合作的项目中去,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实践能力,从而在培训岗位上发挥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和企业要长久地构建起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为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高职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本文通过分析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模式,探讨了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有关电子自动化专业“高职技师”的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同时强化了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亚娜.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4,No.13906:214-216.

[2]黄宽,纪静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3,No.26102:46-47+53.

电气专业项目化教学探索 篇7

中职学校的学生目前现状是基础知识薄弱, 对学习有抵触和反感情绪, 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快慢差别很大, 学生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有初中刚毕业的, 有的初中没毕业, 有的上过高中, 有的已在社会上参加工作好几年。这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以统一的方式开展。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 使大多数学生难以接受, 反感情绪严重, 教学效果差, 教学过程难以进行, 无法适应当前提出的职业教育的需要。经过我们多次教学研究, 应该根据大多数学生接受情况, 以满足职业需要和便于后续课程教学为目标, 开展项目教学法。让学生从动手操作同时从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中心”, 学生在一种团队环境下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 使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并达到“应知应会”底线。

二、注重项目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项目化教学打破了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内容,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 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在设置项目课程过程中以产品、工作对象、操作程序、设备或系统的结构、岗位、典型工作情境等为逻辑线索而展开。例如本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结合工作实际选择了四个项目作为教学载体, 每个项目都是经过调查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岗位所选定的。对其每个项目的控制对象进行任务分解, 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

我们通过项目教学法用四个步骤完成教学, 为了更好地说明, 我们用三相异步电机Y/△降压起动控制项目举例说明其实施的流程如下:

(一) 明确目标

1. 在三相异步电机Y/△降压起动控制项目中:

触动启动按钮SB2后, 电机先作星形连接启动, 经延时6秒后自动换接到三角形连接运转;触动停止按钮SB3后电机停止转动。

2. 明确重点和难点:本次项目的重点在根据电路图连接硬件电路, 难点在梯形图程序编写。

(二) 项目实施

1. 理解任务, 制定方案

将学生以3人为一组分为小组并定好组长, 在教师的带领下用已学知识完成:

(1) 项目分析

a.硬件电路分析;b.动作过程分析;c.定时器的应用。

(2) 制定方案

a.输入/输出分配表;b.输入/输出接线图;c.梯形图程序。

2. 确定方案, 师生交流

a.各小组讨论确定输入/输出引脚的选用, 完成输入/输出分配表绘制;b.根据已确定的输入/输出分配表完成输入/输出接线图, 便于实际连接电路不出错;c.根据输入/输出分配表, 结合电路的控制要求编写梯形图程序。

3. 项目实施, 完成任务

a.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确定的方案, 根据接线图连接硬件电路, 将梯形图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转换, 写入PLC, 最后运行;b.首先在不带负载的情况下运行, 通过程序监控并对照I/O分配表及接线图验证程序是否正确性;c.程序运行正常后连接负载, 观察电动机运行情况是否满足控制要求;d.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情况, 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尽量不主动提出, 让他们自己通过讨论发现, 必须确保线路连接正确后才能通电调试。

(三) 项目检查, 组组对比

a.各组之间相互检查, 对于没有运行成功的小组, 其他各组一起帮助检查出错原因。

b.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同时对于在各组检查讨论后但项目实施任然没有成功的小组, 教师找出运行失败的原因, 同时对典型问题给予全班同学进行讲解。

(四) 师生交流, 评价提高

教师再次强调项目实施中学生常犯的错误, 同时评价学生表现, 对各个小组中程序最简洁, 线路连接最美观的小组进行表扬, 对存在不足的小组提出改进意见。

三、改变评价方式, 引入“三评合一”评价模式

传统教学成绩评定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片面性, 用理论考试的成绩, 决定学生成绩的优劣, “应试”痕迹明显。而项目教学法, 抛弃单一的总结性评价, 通过项目过程评价, 每个项目、任务都由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等三方面组成。评价标准:立足社会需求, 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协调一致;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对接, 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紧密切合企业实际;社会反馈与用人单位对接, 使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得到社会认可。评价主体:不仅有学校和教师, 还有学生、企业、社会。评价过程: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 更要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 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最终, 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

电气专业 篇8

近些年来,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促使目前的就业市场的需求方向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市场需求由对低工资、低技术的体力劳动者逐渐向着技术型人才转变, 这种趋势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对很多企业来讲, 都是一个招聘热门, 目前, 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 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将是未来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重点。就目前来看, 我国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航空工业企业生产现场, 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2.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改造等方面的工作;3.科技开发公司, 从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产品的开发以及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4.电气设备、工控设备生产厂家或代理公司, 从事电气设备, 工控设备的营销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或者利用本公司的设备进行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所以中等专业学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及形势需要,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为中等职业教育树立模范。

2 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2.1 基础性专业学习与学生主体学习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工作主要分为基础性教学、专业性教学以及专长教学和专业实习这几个方面。其中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是基础性教学, 传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 以及最新的发展动态, 使得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没有打好坚实接触, 在后期的实践过程中, 就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 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 学生应该正确的对待这一阶段的学习。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之后, 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入教学, 这个时期的教学工作, 与学生的未来工作联系更为紧密, 并且, 实用性也大大增加。无论是基础学习还是专业学习, 都离不开实验教学, 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到知识的价值, 并且, 在将来的实践中, 能够尽快的融入其中。

其次是主体学习阶段。在这一学习阶段, 主要由两个实习期构成。头一个实习期主要是在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实际的操作, 教师负责从旁进行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并且, 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 很多企业都是与学校合作, 组织这类的实训课程, 这样, 学校可以大大降低教学成本, 企业也可以为将来储备人才, 企业和学校达到双赢。第二个实习期, 学生与现实更加的贴近, 其要直接进入到真正的生产车间, 到企业中进行自主学校, 这个时候, 教师并不会给予从旁指导, 完全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这样, 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未来工作, 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 并且, 能够在困难中, 奋发图强, 提升专业技能, 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选择企业的时候, 务必选择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 对将来的职业规划才有意义。否则, 只能是浪费时间, 其三年的专业学习价值也得不到体现。

2.2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课堂上的实践教学给予学生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课堂上趁着刚学完理论知识的余热, 如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 不仅能让学生们更好的熟悉机械的工作原理, 而且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勤动手, 勤于动手实践的好习惯。一方面, 让学生亲自动手, 培养的是学生做实验, 热爱实验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老师当堂的指导很有针对性, 没有偶然的存在, 可以让学生们第一时间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

在实践教学中逐渐的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意识, 不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参加工作以后也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外实践小组的实践教学提供的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也给学生想搞科研发明提供了平台, 这种科研性质的实践教学的确可以成为中专实践教学的新发展和新方向。

2.3 提高教师技能、增加实验课程

加快建设具有合格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确定定点培训基地, 实施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此外要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可建设远程实验室, 使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站的方式进行远程实验, 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实验室紧缺问题, 确保学

生毕业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技能考核要求。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低利润的重工业生产企业已经不再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 在国家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低碳环保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并且, 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局面。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的中职院校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相关的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已经成为中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技术人才, 现有的中职院校做出了重大的教育理念改革,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并与相关企业联合培养, 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技能, 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 都在快速的增长, 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的加入, 并且, 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好坏, 因此, 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 在国家的大力扶植下, 重新发挥出巨大作用。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学生很难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造成就业和需求均难的状况。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对中等专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等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盛.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现代商贸工业, 2012, 05

[2]马建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制造业自动化, 2012, 06

高职电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篇9

目前, 高职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应用知识掌握技能, 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科学, 实践教学单元太小、太零碎。为了突出能力培养, 应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模式。具体说, 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 通过合理配置, 构建成以技术应用你能力培养为主体, 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 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也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基地, 地处经济快速发展的环渤海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 “黑 (胜利油田) 、黄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蓝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完美交汇于此, 凸显了东营市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特殊地位, 区域优势突出。

东营市地处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及石油化工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东营职业学院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高度重视胜利油田开发建设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 学校明确提出了“为区域经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为地方建设, 并进一步开拓国内外电气行业人才市场, 推动我校电气专业人才走向更大的市场打好基础。

我院电气专业主要面向电气设备设计、安装、维修、操作和销售等岗位, 能在中小企业从事电气设备、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楼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销售管理等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思路

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面向石油装备制造与石油化工行业, 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目的, 特制定以下实施措施: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积极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校企共同构建“一主线、两向双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岗、证、课相融合, 完善“双支撑平台+分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 进行专业课程开发, 创新“学校+井场”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把专业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紧密、实训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社会声誉良好的龙头专业。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 校内实践教学部分由职业公共平台课程、职业基本能力平台课程、学习领域课程、职业延展课程四课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 与理论环节构成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以学校指导教师为实施主导, 负责教学组织、企业协调和职业取向指导等, 以企业和企业指导教师为实施主体, 负责实施、管理、考核、技能指导等。针对地域特点, 我院电气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主要是石油装备制造行及石油化工类企业, 主要从事维修电工、电气控制等的实习。

3.1 企业参观见习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 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到石油行业企业参观见习, 使学生对石油行业有一个宏观的初步了解和认识, 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对将来工作岗位的信心。

3.2 企业认识实习

在第二学期, 带领学生到石油钻井、油气开采企业进行为期一至两周的认识实习, 使学生对石油钻井、油气开采领域的企业和岗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较进一步的认识。

3.3 行业市场调查

在第三学期, 根据学生的实习认识和就业意愿, 将学生分成石油钻井、油气开采两个主要学习方向和石油装备制造延展方向。专业指导委员会分派指导教师, 分别与东营区域内的石油钻井、开采、装备企业沟通协商, 然后将学生按学习方向分成3部分, 每部分学生又分成多个调查小组, 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到东营区域内各职业领域的典型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市场调研, 使学生对石油钻井、油气开采、石油装备等领域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为将来企业生产实习奠定基础。

3.4 企业生产实习

在对石油行业分领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在第四学期, 根据学生自愿选择和企业接收的原则,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四至六周的生产实习, 通过生产实习, 学生对将来的顶岗实习岗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对岗位操作技能有初步的掌握。

3.5 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顶岗实习, 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理论知识, 增强感性认识, 掌握钻井、采油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 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际, 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从而,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树立干事创业的创新精神。最终, 以过硬的职业综合素质, 提升学生的就业、择业和市场竞争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 均需按规定的要求的格式提交实习报告, 并在总结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4 小结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 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 必须具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的实践能力。对于电气专业主要面向知识、技能密集的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从实践到实践与理论相融再到实践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课程教学目标, 开发实践性强的学习任务、实训项目, 提高学生胜任工作的能力。

为适应我院的教学改革要求, 需要认清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不能过分追求绝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学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实践教学为主线, 深入到具体的课程之中开展高职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电气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实践研究, 探索建立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中职生电气专业课教学分析 篇10

作为电气专业的一线教师, 在完成自己教学的同时, 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亲密接触, 了解到电气专业的学生现状, 他们不仅在专业理论上匮乏, 更重要的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让人感到忧虑, 下面就目前电气专业课程学习状况加以分析。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存在的问题

作为电气专业的学生, 学习本专业近两年的时间, 却还存在这样的问题:

1.1.1 专业理论知识知之甚少, 甚至有的同学对所学课程的内容都不知道, 这些源于学生基础不牢固、不扎实, 对专业理论学习毫无兴趣, 加上缺乏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 将大部分课余时间投放到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 玩物丧志, 故上课睡觉、讲话或心不在焉。

1.1.2 专业技能差, 现在的二年级学生连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不具备, 不会使用万用表或不能正确读数, 二极管、三极管与电阻分不清楚, 更谈不上判别管脚极性和性能好坏的测试, 电路的分析也无从谈起。导致后续《电机与电气控制》、《工厂供电》等专业课很难开展, 很多关键的专业技能无法掌握。

1.2 教师存在的问题

1.2.1 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经常抱怨学生素质差, 有的教师在上课时, 注重的是将教材的内容传授下去, 而学生对知识的内容领会程度却不做分析, 有的理论对于学生来说过于高深, 有的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加以演示, 导致学生认为老师讲的很抽象、难以琢磨, 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清楚老师再说什么。这种忽视学生接受能力的做法是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 更应该注重因材施教, 把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与统一。

1.2.2 在教学执行过程中消极的对待, 认为实习实训条件是学校给予, 抱怨条件有限, 实验课只是选做一些, 认为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就算不错了, 至于实习实训效果, 知识是否前后衔接, 就不作过多的考虑。

1.2.3 因为生源质量差, 则忽视自身的提高, 不注重知识的更新。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知识的淘汰更新很迅捷, 很多知识不只是单一一门学科, 而是多门学科的综合。抱着陈旧的知识和观念授课, 即使教的好、学的好, 也是学无所用。在根据学生的实情,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情, 找准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的切入点上没有花费更多的心思。

2 解决的办法与措施

2.1 学生方面

2.1.1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要与学生讲清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的侧重点, 作为电气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小到日常用电的联接与维护, 大到工厂供电、电气线路运行与维护等专业知识。以至于每一门专业课学什么, 怎么学, 达到什么程度, 让学生有思想准备与心理准备。

2.1.2 让学生打下好基础, 要使学生处于一个专业的氛围中, 可以在教室与实验室悬挂与张贴常用电子元件的符号、图表及其相应的参数, 摆放一些线路模型, 让他们时刻能看到、感受到, 对常用的符号和线路做到熟练掌握。

2.2 教师方面

2.2.1 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要根据生源质量作出适当的调整, 哪一部分详讲, 哪一部分略讲。所教的内容哪些学生容易理解, 哪些难理解, 哪些不理解, 哪些先讲后练, 哪些先演后讲, 注重理论为技能做铺垫, 技能训练应摆在首位。

2.2.2 要各有拓宽技能训练的渠道, 不要只局限于学校的实训室, 局限于课堂内的几个小时, 要将其拓展为既可以在实训室进行, 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 安排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 假期部署学生实践调查, 让学生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程度, 以此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2.3 课改不仅是专业课的事, 基础课同样可以改革, 如《电工基础》这门课, 讲述电阻、电容、电感三大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 教师讲得再好, 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莫不如用几个元件, 将其在电路板上焊接, 接上电源, 再用仪表对其进行测量, 对于学生来讲直观、有效, 同样使学生练习了焊接, 认识了元件, 学会了晶体管的测试与管脚极性的判断, 学会了仪表的使用, 认识了电路以及学会了电路的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更何况后续专业课程均是以这个为基础的呢?专业课程的改革有了基础课改革基础就更好解决了, 组织学生进行半导体组装与维修, 电动机的大修, 照明电路的安装, 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连接与故障排除。

2.2.4 针对生源质量差的问题, 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很多学生对说教师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 作为专业理论课教师就要及时拓宽知识面, 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 对课堂教学采取多样化, 运用多媒体、课件、观看录象或在实习场地现场教学, 这样既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也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的直观易懂, 提高了学习效率。

2.2.5 建立与健全实训的检查与考核制度。规定实训课时的开出量, 并将其列入教学考核内容。对学生的实训技能要进行全面的考查与考核, 评出等级, 同时对教师所开出的实训课程进行定期检查, 突出对技能训练的高度重视, 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中职生对电气专业课内容学习领会的程度, 及对专业技术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直接决定了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生, 也直接影响就业动向是否理想, 因此, 作为为社会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 提高办学声誉, 拓宽就业渠道的重点就是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上,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专业课教学措施是办学的关键。

摘要:电气专业的中职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素质及习惯等种种因素, 往往存在专业课学习的障碍, 现针对这种状况开展分析, 找到原因, 并提出相应措施。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篇11

【关键词】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70-03

【作者简介】吴德平,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徐州,221011)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类教育。

江苏省新一轮课程标准开发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系统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的背景下展开的。现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要点和实施注意事项进行一些个人解读。

一、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要点

(一)课程性质编写要点

课程性质主要阐明该课程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以“电力拖动与控制”为例,其课程性质为: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PLC应用技术”“变频调速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的编写,首先要确定该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电梯运行与维保”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某一门课程在一个专业中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而在另外一个专业中可能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确定某一门课程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还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可以查看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者分析该门课在该培养目标中的作用等。其次,要简略说明该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并指明其关联。再次,简述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分析、计算、安装、检测和故障排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指明该课程是选修还是必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开发要点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首先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说明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其次,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以教学实施的不同阶段,说明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最后,应通过对学习目标、主要内容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交代课程结构。

课程设计思路要考虑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模式:一是基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点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点为目的,知识和技能点的选取着眼于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解决职业岗位的技术问题。课程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逻辑顺序进行序化。课程评价则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点的多少来评定。二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标准。它以典型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为课程实施流程;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课程考核依据。三是基于项目的课程标准。即以一个真实项目作为一个学习单元,整个课程包含一个或几个项目,以完成项目为课程目标,学生主要以团队工作的形式,围绕项目开展自主性学习。无论是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还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其通识课程和专业入门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标准采用同一种模式是不合适的。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可能同时包含上述两种或三种模式的课程标准。某个课程标准究竟采用哪一种模式取决于课程的性质和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比如:“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以传感器典型应用案例为教学项目,各项目以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制作与调试过程为路径;“电气CAD技术”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电力拖动与控制”以生产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设计课程结构。

(三)课程目标开发要点

课程目标是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是完成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之后,学生将要达到某一确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规格要求。课程标准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方面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

本次课程标准的开发将课程目标具体为“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首先,从岗位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去表述;其次,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角度进行表述,如具有查阅资料、分析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要从时代价值观等方面去把握,如具备安全生产、节约用电的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四)课时内容与要求开发要点

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是课程目标、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需要与身心发展水平等,除此之外,还要兼顾专业对应培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技能的要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课程内容需要按照工作程序和认知规律进行组织,呈现出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螺旋式上升趋势。要尽可能采用动宾结构(如“能用……”)来阐述学生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所应达到的目标。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因素的有序编排。

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也是本次课程标准开发的要求之一。课程内容衔接要注重实用性和个性化,合理划分结构和层次,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向学生提供宽泛的面向专业群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迁移能力。开发中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课程目标衔接。有效的课程目标要说明学习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学生要想达到要求必须做什么,怎样知道学生行为何时已经达到了要求。中高职课程目标在设计和描述时应特别注意连续性、顺序性。二是课程内容衔接。主要对课程的性质、总课时、知识要点以及课程内容进行对比。三是职业能力衔接。这需要对照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职业能力的要求加以分析。

(五)实施建议开发要点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要提出教学主要方法,如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教学建议应对教学设备配备的底线进行简要说明,对学生分组等也可交代。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也可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如“电气CAD技术”中提出“在突破识读电气图的教学难点方面,教师可有意识地绘制错误的线路和不规范的元件供学生查找、更正,以提升学生对电气原理图的理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采用贴近生活的作品制作、趣味实验等方法。

评价建议。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课程标准在评价上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的导向性、过程性、有效性和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学目标设定后,评价手段应该及时跟上,这样才能确保目标的有效达成。

评价内容应多元化,评价内容应重点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如“电气CAD技术”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包括识图、绘图的质量、学生口头表述、笔试、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练习的成绩等。小组评价包括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态度等。学生的自评包括自我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按时完成任务情况、按要求完成准备工作情况、阶段性实习总结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操作、提交项目任务书或学生工作页、成果演示、作品评价等进行定性评价,结合笔试、课堂提问、答辩等完成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依据课程标准,优先选用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教材。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体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的应用过程;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中积累的知识和方法。教材内容选择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意反映本专业该门课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节能、安全、经济、环保,并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贯通,注意应知应会的有机体现,内容排序突出工作过程导向。

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编排时要符合中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应体现科学性,要符合本课程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写应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空间。编写的教材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如培养工匠精神、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教学等,突出教材的先进性。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开发教学录像、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配套软、硬件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资源充实课程内容。

课程资源的利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课程网站、在线学习,借鉴已有的资源或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微课、微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开展辅助教学。购置相关仿真软件,利用仿真系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标准的实施

课程标准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同时学校应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完善,具体要点如下:

(一)教学管理者实施要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会带来不适应性,需要学校组织由教务处、系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等人员来督导标准的执行、评价标准执行效果以及解析标准执行中的疑难问题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标准的顺利执行与长效实施。

学校应对课程标准实践工作进行立项管理,严格进行评审考核,建立课程标准具体实施方案三审制:系部初审、学校审核、修改后复审。专业系部作为课程标准建设的具体实施单位,要认真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建设立项,成立课程团队、确定课程首席教师负责制,实施过程管理。系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课程标准的内涵、功能、基本框架等课程标准基本知识。当然,各校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如校企合作的企业、面向的行业不同,应结合自身实际,修订或完善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适用、实用。课程标准制定完成后,要严格按课程标准制定教师授课计划,通过教学实践,及时发现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原则修订课程标准。

(二)教师使用要点

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充分熟悉授课内容,还要充分理解、领会各项标准,以缩小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差距,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是课程开发小组共同智慧的结晶,任课教师应优先采用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教学。

任课教师应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将教学反思视为自己的一种职业需求,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教学反思,自觉地、主动地并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不断增强教学反思能力,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努力提高课程标准的实施水平。

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 篇12

关键词: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技交流越来越频繁, 电气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各高等工科院校都将电气专业英语列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其设置目的是为了强化巩固基础英语并进行实践应用, 从而掌握科技英语技能。最基本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 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前沿的最新动态, 并具有一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它既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 又是基础英语与专业教学的结合与实践, 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 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目前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 重视不够, 教与学目的不明确。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不够重视该课程的现象: (1) 是学校重视不够, 对专业英语学习成果没有硬指标要求, 有些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有些即使安排为必修课也存在学时少、学分低的现象; (2) 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大纲中, 往往对教学目标与要求不明确, 教师认为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是阅读和翻译相结合, 教学重点就是翻译; (3) 学生也不够重视。学生普遍重视考试课和专业课的学习, 忽视考查课、学分低的课程, 并且专业英语教学既不同于普通英语教学, 学生没有通过四、六级等考试的压力, 也不同于专业课学习, 因此这门课程也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1.2 教材内容单一, 与专业课进度不协调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 在教学中起到保证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主导教学方向的作用。但现有教材很少涉及专业英语本身的基础知识, 仅仅是专业文章的内容组合, 这既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的规律, 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往往在讲授本课时, 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还没学过, 或者是同步开始, 所以本课不能很好的传授, 也使学生不能更好的理解吸收。

1.3 教学方法和模式有待改进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 目前很多教师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采取的模式是:专业知识介绍+翻译。课堂教学形式较单一, 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专业英语失去兴趣, 上课过程简单机械化, 教学效果一般。

1.4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专业英语课程多由专业课教师担任, 而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虽很强, 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和口语训练, 又缺乏语言教学经验。且他们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 也缺乏英语教学方法, 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学生虽然基本掌握科技文献的阅读, 但听、说、写等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得不到提高。

1.5 考核方式不规范

由于本课多是必修课或选修课。代课教师以任意的方式给出成绩,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给定一篇科技文章进行翻译或者是写一篇论文摘要。这对学生平时学习没有太大的压力, 也不能很好的衡量学生听说读写译及运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

为提高电气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电气专业英语的特点及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2 电气专业英语的实践与探索

2.1 重视专业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兴趣

针对上述重视不够的问题, 学校要重视专业英语大纲等方面的制定和建设, 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师需要加强责任心, 充分认识专业英语对学生将来工作或继续学习的重要性,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对各个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电气专业英语已经成为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工具, 对将来就业及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首先选用的教材应满足三个方面要求: (1) 介绍专业英语的基本概念、文体特点、翻译理论和技巧; (2) 专业内容涵盖面较广; (3) 反映专业的新内容、新研究成果。其次,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 还应参阅大量资料, 关注最近的学术动态及最新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 编写教学补充材料, 使学生了解专业动态, 提高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再次, 教学进度的安排, 应该首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方面, 将该课程设置到专业基础课之后, 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 具体进度应由教师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生刚开始接触时的初级阶段, 教学进度要慢,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英语水平, 选择与学生已学过的专业知识相关、生词量所占比例不大的阅读材料, 做好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与过渡;第二阶段是学生逐步了解掌握专业英语的特点、句子结构以及一些基本的专业词汇后, 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第三阶段是学生基本适应学习模式和熟悉教学特点后, 加快教学节奏, 主要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 合理选取教学辅助内容、精心安排教学进度,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使用英语获取和表述专业知识。

2.3 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具有语言简练、结构严谨、不重虚文润饰等特点。语法上科技文中大量使用一般现在时和被动语态、广泛使用非谓语形式、复杂长句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考虑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针对专业英语的特点, 需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词汇及固定句型的学习。词汇是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基础, 专业英语中, 专业术语、半专业词汇、合成新词及缩写词多。教师可通过合成法、混成法、词缀法等构词法以及文章上下文中专业信息帮助学生准确记忆词汇, 对词汇构成规律的理解。如派生法semi-构成的词有23 0个以上, mic ro-构成的词有30 0个以上。固定句型如It句型等都可归纳记忆。其次, 阅读理解与翻译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应精泛相结合, 突出重难点。精讲常用句式结构、专业词汇的构词法、结构复杂的长句以及难以理解的专业概念, 泛讲常见的固定搭配以及文章大意。专业英语学习的重点在于专业词汇、句子、翻译技巧等的掌握, 难点在于专业词汇量大、句型复杂。对一些学生很难着手分析的长句, 将这类句子的结构、语法现象及核心内容等进行划分、讲解, 通过译例的分析, 使学生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和步骤, 再对文中出现的长句和难句进行练习。对于复杂句型, 我们先分析句子成分, 掌握主干结构, 然后再将各类附属成分加到所修饰的对象上。通过对于这些重难点的分析, 引导学生做到触类旁通。再次, 听说能力的培养。专业英语注重语言实用性, 要注重培养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获取与交流的能力, 上课时不要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应加强课堂的讨论与互动, 如采用分组讨论、角色表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法,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互动式的学习, 帮助他们在反复运用和操练中提高英语记忆与表述的能力。

2.4 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灵活使用

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这样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既能调节教学气氛又利于学生理解,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将电力系统运行情况、设备图片等呈现在课堂上配合电气专业英语教学, 能够使学生在视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 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 与学生互动交流, 也可直接链接一些著名的高校、电气公司的官方网站, 选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 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专业英语资料, 开拓视野,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最大限度获取新的技术和理论的能力。使多媒体教学真正起到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的作用。

2.5 提高教师素质

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功底和专业课程教学经验, 又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及相当高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 教师应刻苦钻研,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注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选择适当的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应在英语语言能力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同时, 教师应大力开展有关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规律的研究和探索, 根据教师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 灵活地组织和安排教学, 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6 科学有效的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学生的考核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生讲授等组成, 加权处理后约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为开卷方式的笔试占总成绩的70%, 考试题型应该多样化, 由填空、选择、计算、简答、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组成。综合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听、说、写、译的水平, 充分考核了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知识的情况。

总之, 实践出真知, 只有不断的练习, 在教学中不到的尝试和总结, 得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规律, 才能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一定专业英语水平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雪丽.电气工程专业英语[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陈凡, 王曼.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48.

[3]王建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27.

上一篇:人力资源计量下一篇:计算机教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