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硕士(共3篇)
工学硕士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和高层次专门人才。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教育部近几年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并从2009年开始将硕士研究生类型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 以满足社会需要。目前, 专业型硕士招生计划所占总计划的比例已由2009年的约11%增加到2013年的约40%, (1) (2) 学术型硕士所占比例逐年减少, 专业硕士已成为社会建设人力资源的主要部分。但是, 目前绝大多数理工科高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与学术型硕士几乎没有区别, (4) (5) (6) 工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模式不合理, 考核制度不完善, 工学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培养同质化比较严重, 无法实现工学专业硕士技术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的目标。因此, 要培养出合格的工学专业硕士, 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需要, 必须对工学专业硕士的教育培养体系进行改进。
1 工学专业硕士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高校多数工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学术硕士基本相同, 仍然定位在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上, 偏离了工学专业硕士专业技术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
(2) 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对工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定位不准确, 部分高校相同学科或方向的工学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课程设置相同, 甚至两类研究生同班上专业课, “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也一成不变。也有部分学校只是对工学专业硕士增加了很少学分的实习, 但实验、设计等其他实践类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这样就导致了理论脱离实际,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3) 师资专业技能参差不齐, 工学专业硕士导师缺乏。高校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相差悬殊, 有些教师对外服务课题多, 参加过很多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工作, 有的教师甚至是国家级或市级重大工程的评审专家, 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很高的专业技术技能。但大量年轻教师, 他们刚刚走出校门, 虽然有着博士学历、博士后甚至海归经历, 科研能力强, 也发表了很多SCI论文, 却没接触过实际工程, 根本谈不上工程经验和专业技术技能。因此, 工学专业硕士导师缺乏现象普遍存在。
(4) 考评体系不完善。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工学专业硕士的考核体系仍然类同于学术硕士, 基本上还是“三步”考评制:第一步是先修满理论课程学分, 一般在30学分左右;第二步是发表1~2篇期刊论文, 对期刊等级的要求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学院也不一致, 甚至不同导师也有不同的要求。第三步是毕业论文和答辩必须通过专家审核, 特别是要通过专家盲评。第一步主要考核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步和第三步目前主要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第二和第三步中把关的导师和同行专家, 他们还是按工学学术型硕士的科研标准来加以评判, 而对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却无任何规定和标准可循。
2 工学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改进措施
2.1 明确工学专业硕士培养目标
按国家教育部要求, 工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 (或职业) 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胜任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 因此, 各高校必须切实提高对工学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 改变同学术型硕士同质化的培养模式。工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 以促进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为核心, 以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 打造出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视野开阔、具有创新性意识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这才是对工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唯一目标和科学定位。
2.2 建立工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工学专业硕士的培养应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 建立和加强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突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实践教学是专业技术技能提高的主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加强高层次的实践教学是专业硕士培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实践教学应从课堂教学、企业实习、科研基地实践等多方面重视和加强。
2.3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 要切实改变重机理分析和公式理论推导等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模式, 应采用PPT、录像、电影等多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多方面的资料、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交互对接。提出工程实际亟待解决的问题, 构建课堂理论教学、仿真实验教学与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课堂案例教学的多层次、丰富的教学模式, 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2.4 增设企业实习学分
企业实习是工学专业硕士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企业实习不应拘泥于形式。实习的企业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自己联系, 也可由导师推荐或进入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参加导师承担的企业横向课题, 结合课题进行实习, 或是毕业论文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课题展开研究。企业实习应不少于5学分, 时间不少于半年。
2.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根据工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需要建立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导师队伍。加强工学专业学位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革工学专业学位硕士导师遴选机制, 鼓励年轻教师进入设计院、工厂、施工企业, 参与企业的实际课题攻关, 提升专业技能和工程素养。 (2) 从设计院、大型工、矿企业引进具有副总工程师以上职称的高水平的人才, 解决理工院校专业硕士导师资源不足的问题。 (3) 在实习企业聘请研究生导师, 采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 提高全日制工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质量。
2.6 建立新型的研究生考核机制
(1) 专业课程考核。改变以笔试作为唯一的课程考核的方式, 以课堂讨论、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报告和期末论文或设计和实验成果等多种形式进行课程综合考核, 切实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企业实习考核。除了提交实习报告和企业实习证明外, 还应增加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工作业绩考核。学生应提交参加工程设计、施工或实验的成果。为增强学生对企业实习的重视, 将实习成绩作为学生能否进入毕业论文环节的考核条件, 企业实习不合格者, 不能进入毕业论文工作。 (3) 研究能力考核。改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考核方式, 以学术论文、专利申请、实习企业亟待解决问题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加以考核。
2.7 实践性的学位论文选题
工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工程问题, 避免纯理论性的基础研究课题。课题来源可以是导师的企业横向课题, 最好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完成企业内部立项的研究课。这样的学位论文选题既体现工程实践背景, 又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更具有工程应用和推广价值。学位论文开题必须要有本领域的企业高级工程师和校内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参与, 以确保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工程实际, 预期论文成果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评阅及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应区别于学术型硕士, 成员应由工矿企业的高级工程师2-3名与高校的学术权威共同组成。论文答辩应侧重于学位论文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 注重论文的技术创新。这样既保障了论文的质量, 又实现了对工学专业硕士的知识应用、创新和实际专业技能的考核, 从而进一步促进工学专业硕士向应用型高层次技术人才方向快速成长。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国家对于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因此, 必须从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 进一步明确工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不断改进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 完善课程设置和考核办法, 加强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全日制工学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保障教学质量, 实现工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
摘要:目前, 全日制工学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培养存在同质化问题, 必须通过进一步明确工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强化实践课程设置和完善考核办法,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工学专业硕士,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注释
1刘少华.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 2011 (4) :59-60.
2王晓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2.5.
3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10) :1-7.
4朱永梅, 任家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初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2.27 (5) :118-123.
5赵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旅游教育管理, 2011 (3) :94.
6陈恒, 胡体琴.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88-90.
工学硕士 篇2
个人简历
姓 名:***
性 别: 女
出生日期:1980.3
籍 贯:河北三河
政治面貌:党员
英语水平:六级优秀
电 话:135********
电子信箱:www.yjbys.com/
教育经历
.9-至今 保送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 年级排名:Top 20%
.9-2003.7 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年级排名:Top 3%
实习与项目经历
时 间:.2-至今
单 位: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公司
开发项目:自动络筒机电控系统
开发环境:TMS320C2407 C编译环境
承担工作:完成软件需求分析,方案设计;DSP与电子清纱器和人机界面上位机CAN通讯,实现纱线检测及与上位机信息交换;DSP控制步进电机,实现各个部件的逻辑控制动作协调。单锭联调工作。
项目用途:使自动络筒机在纺织厂实现从喂管纱、接头、卷绕到送出管全部自动化。
时 间:2005.11-至今
单 位: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公司
开发项目:项目文档版本管理
开发环境:Microsoft Visual SourceSafe
承担工作:负责整个自动络筒机项目(软、硬件)技术文档、试验记录、各种报告的收编及文档标准化设计和管理。
项目用途:通过权限管理和密码机制实现单位部门、个人之间的文档分级共享。
时 间:.5-2004.12
单 位:电子科技大学
开发项目:VXI任意波形发生器应用软件开发
开发环境:LabWindows/CVI
承担工作:VXI任意波形发生器波形编辑软件开发完善和测试。软面板完成控制模块产生各种标准或非标准波形的作用;任意波形编辑器完成各种任意波形的产生、编辑和处理等功能。
项目用途:作为敌我识别系统及雷达测试系统的仿真信号发生器。
专业技能
精通C/C++语言;精通DSP(TMS320C2407) C环境,有程序开发的`成功经验
精通LabWindows/CVI,具有虚拟仪器程序开发测试经验
熟悉Protel DXP等硬件开发工具
熟悉硬件设计语言VHDL,具有应用VHDL实现FFT设计成功经验
熟悉各种调试电路仪器的使用
语言及计算机能力
六级80分,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阅读英文资料
国家计算机二级优秀
荣誉和奖励
1999.9 - .7 校二等奖学金
2000.9 - .7 校一等奖学金,“摩托罗拉”专项奖学金
2001.9 - .7 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二等
2002.9 - 2003.7 校二等奖学金,评为优秀学生、优秀干部
评为优秀毕业生,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推荐免试研究生
主修课程
《模拟电路》,《电路分析》,《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虚拟仪器》,《数据域测试技术与仪器》,《电子测量原理》,《自动测试系统》;
《现代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及应用》;
《软件技术》,《数据库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网络体系与协议》,《计算机网络》。
社会实践
在校期间,在校公寓管理委员会担任职务,与老师及其他的干部一起做学生工作,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自我评价
善于与人交往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工作的过程中更增强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能力强,能吃苦耐劳,积极上进,责任心强。
工学硕士 篇3
关键词:台湾地区,应用型硕士,培养模式
2009年3月, 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提出了“积极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加快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逐步发生挑战, 研究生培养从过去的学术性为主转变为应用型为主, 并扩大了应用型专业学位的招生数量。这种培养目标的转型, 标志着我国现有的单一的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发生改变。在政策上, 我国应用型硕士培养的口号早已打响,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字面的转换简单。应用型硕士的培养模式构建, 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社会企业对于目前培养出的应用型硕士也存在较大的质疑。针对应用型硕士培养出现的问题, 本文以正修科技大学工学院为例, 剖析其应用型硕士的培养模式, 从而对我国大陆地区应用型硕士的培养提供建议。
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情况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与大陆地区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大陆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也是分为高等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学术性专门人才, 学生可由中学一直读到博士学位。技术与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科学与技术的实用专业人才, 包括高级职业学校、五年制专科、二年制专科、二年制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四年制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 学生完成职业技术本科教育后, 可进入研究所攻读硕士班, 如若继续深造, 还可以继续读博士班深造。以上两种类型, 上下衔接, 左右贯通, 形成一个渠道多样、体系完整、交叉互通、具有畅通升学未来的职业技术教育一贯体系。台湾地区高等教育, 是两个相互平行的教育系列, 学生有权利选择普通高等教育, 开展学术研究, 也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学习, 完成博士学位, 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台湾地区应用型硕士, 等同职业技术教育的硕士阶段。笔者以台湾地区正修科技大学工学院土木与工程资讯系为例, 了解其应用型硕士的培养模式。
二、正修科技大学工学院土木与资讯系应用型硕士培养模式
( 一) 科系简介
正修科技大学工学院土木与资讯系成立于1965年, 曾名正修工专土木工程科, 1989年增设夜间部两年制, 1999年改制为工程土木系, 招收大学部及进修部, 2006年成立营建工程研究所, 2007年更名为土木与工程资讯系。土木与工程系课程规划: 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题, 以电脑应用为辅, 并注重专业课程之实务教授以培育具有专精技能的现代土木技术人才。
( 二) 入学要求
1. 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大学或独立学院有关系毕业, 取得学士学 位者。
2. 符合教育部认定标准之国外大学或独立学院有相关系毕业, 取得学 士学位者。
3. 合于以同等学历 ( 报考大学同等学历认定标准———第三条) 报考硕 士班之规定者。
从上可以看出, 其入学要求有其特殊性。由于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双轨制的存在, 其硕士招考范围较大陆地区高校范围广, 含有大学本科毕业生及职业技术类本科, 专科 ( 含工作经验、资格证等) 均可以报告, 参与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申请。大陆高等教育没有达到双轨制的教育系统, 在招生上达不到台湾地区的招生灵活性、范围广泛性特点。
( 三) 课程方面
其课程体现了正修科技大学工学院与资讯系课程特征。从2013年的课程要求中, 对于应用型硕士生课程的学分要求都差不多保持在30学分以上。研究生一年级上学期, 有海外研习。这一点在大陆应用型硕士培养过程中很难看到。从其课程开设情况看, 其开设的课程立足与实际生活、社会所需, 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效用。
( 四) 学制特点
所有硕士均为2年学制, 这点和大陆地区全日制工程硕士部分2. 5年的不同。大陆地区高校一般都是采取先开设课程, 然后实习加硕士论文撰写, 毕业。正修科技大学工学院土木与资讯系中营建工程研究所课程中, 其课程与硕士论文处于同期, 研究生二年级仍有课程需要学习, 另外, 也开展了硕士论文撰写。
( 五) 建教结合模式
正修科技大学在建教结合方面较强的优势。原因有: 台湾地区教育政策, 随着台湾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台湾地区不仅在《大学法》中明确规定大学要与政府机关、事业机关等进行产学合作, “教育部”还颁布了《建教合作实施办法》, 对建教合作的内容、经费、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及签订的契约内容进行详细规定, 从法律上保障了产学合作的实施。正修科技大学荣获“教育部”典范科技大学示范基地, 拥有7个产学研发中心。一方面, 解决社会所需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 给予研究生以实际接触真实世界的基地, 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其应用型硕士的实践能力。
三、启示
首先, 从入学要求上看, 正修科技大学应用型硕士的招考要求, 较大陆高校应用型硕士招考有一定的灵活性、侧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等。这种做法, 在招考中扩大了学生生源的数量, 有利于学生入学的公平性, 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 应注重课程的实际性, 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社会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的解决上, 注重课程实际效用性, 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再次, 优化课程安排, 兼顾硕士论文写作。台湾模式, 课程与硕士论文同时开展, 一方面, 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课程知识; 另一方面, 无形中也会促进硕士论文的写作。论文写作中的疑惑还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 有利于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工学硕士】推荐阅读:
工学硕士研究生答辩流程11-26
(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会议决议07-03
工学06-15
工学合作06-21
工学教育08-25
工学融合08-30
工学结合10-25
工学互动11-25
感性工学01-26
电工学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