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能教育

2024-09-01

德能教育(共5篇)

德能教育 篇1

2014年10月22日下午,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黄埔卫校”)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弘扬德能教育专题文艺展示”。来自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各大医院、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公益机构、职业院校的嘉宾们共3000多人观看了演出。

此次展示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艺展示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提高国家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

黄埔卫校是一家以培养护理卫生人才为主的省部属公办中专。校长欧阳焕文在2007年开创性地提出了“德能”的概念和“德能教育”的理念、理论、内容、模式、方式方法、步骤和目标,把过去的思想品德教育创新为“德能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做人做事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

德能教育是传统德育的创新和突破。“德能”是道德的能力和能量,是做人做事的观念和能力。德能教育,就是做人做事观念和能力的教育,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道德素质及做人做事能力的教育,是开发和汇聚大众和社会正能量的教育。德能教育着重“两抓三为”,即:抓理念,抓根本,以“孝道感恩”为入手,以《弟子规》为抓手,以礼仪为外化,培养学生具备“行孝、感恩、奉献、利他”的道德品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德能教育在黄埔卫校经过七年践行,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和知名教育品牌,深受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好评。德能教育不但适合在国民教育中推行,也适合各行各业和男女老少等社会人士修身立德之用。

因为推行德能教育,黄埔卫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招生工作连续七年排在省属中专前列,成为省属最热门的中专。在校生人数从2005年的520名发展到现在的6300多名,增长了11倍。目前,到黄埔卫校考察和参观学习的大中小学、科研机构、企业等有关机构已超过500家。黄埔卫校向社会公开的报告会、公开课、展示培训、讲座达500多场。

伴随德能教育品牌而打造出来的“德能教育文艺展示”也已成为社会公认的品牌,七年来,黄埔卫校展示活动以文艺为主线,运用LED屏上的大量文字图片,台上台下的互动,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展示德能教育理念、理论、做法和震撼效果,深受社会的喜爱和好评,产生了震撼的教育效果。

德能教育 篇2

三尺讲台,树起了教师高高的形象;两尺教鞭,挥洒着教师美丽的人生;一生的信念,诉说着教师奉献的故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教师的工作不仅历尽艰辛,而且默默无闻,一生清贫。“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为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过得却是清苦的生活。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是为人师表的体现。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孺子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奉献者之歌。

廉洁文化进校园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反躬自省,我们的身份是人民教师,做的是教书育人的事情,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我们更应始终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

因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做到: 一 坚定信念,树立正确道德观

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没有显赫的声名和地位,有的是实实在在的教书育人,当我们眼看着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感,一种成就感。这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是物质金钱换不来的。

农村教师胡安梅老师,她在父亲病逝后,继承父亲的遗愿,义无返顾地当上了民办教师。她一家住在四面透风的土房中,没有条件改善生活。她虽然家境贫寒,但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极少的工资捐献出来,为学生交学费、买书本。长期以来,她有无数机会走出大山,到大城市里去挣钱,但是她舍不得孩子们,她不想让山里娃世世代代都是文盲!孩子辍学,她就跑遍大山的每一道山梁,每一个角落,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让孩子们上课,用一片赤诚之心换来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辛勤地浇灌着下一代。

像胡安梅这样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她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她身上闪烁着师德光辉值得我们学习。二 以身作则,关爱孩子

俄国教育家、美学家东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一种什么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爱国之志。教育学生无私奉献,教师首先要献身于教育事业。教师要襟怀坦白、淡泊名利,热诚待人,朴实做人,以此来感染学生。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工作,以诚恳的态度面对学生,没有这些,就谈不上塑造孩子美的灵魂。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决不能因学生性别、智力、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尤其体现在对待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耐心。只要我们用爱心、宽容、理解、人文关怀去善待孩子的每一个错误,适时表扬、鼓励,交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取得成功。

我们班上有30多位学生,这些孩子都是可爱的。当他们思想困惑了,我会和他们谈心;学习上有了疑问,我会的热心讲解;生活上有所困难,我会倾心帮助。因为,这是我的职责,奉献,其乐无穷,精神的富有比什么都能使人快乐,让人崇敬。三 廉洁从教,自我约束

廉洁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作为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情况,我们始终都要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在当前情势下,我们老师要遵守职业道德,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在他们清泉般的眼神里,更多的是对老师的执着和无比的信任。我们要以自己高尚品行和聪明智慧,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从小就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逐步懂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

“俭以养德,廉以养教”,作为教师,“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将时刻提醒自已以“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精神教书育人,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关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心爱生如子,献身教育,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廉洁从教的好老师,用博爱为学生撑起广阔的蓝天。追求进步、完善道德,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让我们一起深刻思考该选择和保持什么样的人生观吧。不同的人生观将会把人引向不同的境界:我们若崇尚孔繁森式的追求,就会不以善小而不为,就能一点一滴塑造出完美的心灵和品格;我们若是羡慕王宝森那样的“潇洒”,则会以恶小而为之,最终一步一步滑向邪恶的深渊。在两种人生观的拔河赛中,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会站到正确的位置加油使劲。

德能教育 篇3

体育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实现德育的重要手段;德育是以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德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需要,通过自觉地运用道德规范去识别善恶、是非、公私、荣辱;正确进行道德评价,并在实践中坚定履行道德义务,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品德。德育在诸类教育中居主导地位,统领着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学中孕育的德能内容

1.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学项目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来完成,例如长距离的耐力跑需要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跳马、双杠需要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等。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通过这些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领悟什么是坚忍不拔、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具备这些精神品质。从而使学生不仅在体力、技术、心理和体能方面有所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往直前,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学习和锻炼中,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既发展身体素质,又增强意志品质。

2.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指对外界活动所作出的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它是产生竞争行动的前提。现代化社会节奏快、效率高、追求质量卓越,工作具有竞争性,所以,勇于竞争的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这一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通过竞赛决定胜负,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或竞赛中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因此,激活学生内在思想动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体育教学德育效能的显著作用。

3.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合作产生的群体力量是个体力量无法比拟的。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体育项目属于群体行为,例如,篮球、排球、足球、接力、拔河等。在这些活动中,除了需要战术和技术的要求外,还需要多个主体的协作配合,这样学生之间会经常发生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微妙关系。要取得最终胜利就要求学生互相配合。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使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员为了集体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搞好团结协作,凝聚成一个坚强的集体,使学生感到集体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这对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将起着极好的推进作用。

4.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约束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活动多是一种群体行为,学生多处在动态之中,教学管理相对比较复杂。所以,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规范性。特别是运动竞赛项目如:田径运动会、各级各类的球类、棋类比赛以及各种集体性比赛项目,甚至各种各样的游戏等等,都要做到有章可循,它要求每位参与者能够自觉自愿地、无条件地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监督规则。所以在较长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各种制度规范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养成一定的组织纪律观念,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和自我的约束能力。

5.体育可以调节学生的身心健康。人作为社会主体,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自然灾害、疾病、烦恼和忧愁等也一直伴随着人们。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使人减轻焦虑状态,缓解抑郁症状,获得运动愉快感、成就感,得到心理需要的满足。换言之,就是体育运动能使人形成一种愉快的心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安排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负荷、采用有新意的组织教法,使学生掌握会“练”、会“玩”、善“练”、善“玩”的体育基础,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能够体会到生理和精神的愉快感受。这种由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变化就能累积起来影响和改变人的性格,从而体现体育的价值。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能的方法及途径

1.树立正确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指导思想。当前,在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德育的倾向,缺乏对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全面认识,往往将相对时间短、见效快的健体和提高运动水平放到中心地位,而周期长见效慢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则往往被忽视。要想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就必须端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摆到应有的位置,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体育与德育互相促进。

2.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体育教师同其他专业教师一样,既教书又育人,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时代的发展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冲击,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发挥体育的德育优势,必须加强学习。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只有好的教员,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另外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好学善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效应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3.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韵律操等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和动作的准确、协调一致的能力。这样,将思想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中,既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4.在体育教法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在体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对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实践告诉我们,同一教材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同一教法也可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其教育效果会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组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把知识、技术、技能、教学、素质练习和德育结合起来。例如,中长跑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特别是女生,对中长跑一般有畏难情绪,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是学生缺乏毅力,怕苦畏难。通过对学生进行中长跑技术的讲解,分析长跑中“极点”的出现及克服办法,并在训练中加以引导和鼓励,就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一畏惧心理。体育教师,必须善于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品德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表扬,把对学生的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

5.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是体育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对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欲望。为此首先要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各种场馆,配备各种器材,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其次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扶持建立各种俱乐部,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竞赛,开办体育知识讲座,设立体育辅导站,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大力宣传体育精神,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发挥体育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使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青春、智慧和才能奉献给现代化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陈立国.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探索.体育文化导刊,2005(9).

[4] 彭涛.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具体化.中国学校体育,2000(5).

德能兼备 方能圆梦 篇4

一、师德

(一) 师爱之心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做善”,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最终达成向善的教育目标, 这需要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正如邓小平同志早在1989年强调的, 教师要有为教育献身的崇高品德, 要做到“教人先正己, 自尊、自爱、自强, 热爱本职工作, 用自己的情操和思想去影响学生”。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 对社会有用之人, 首先自己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修养。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 他必须是“爱岗, 敬业、有理想”的人。对教育事业有理想的教师才会尊重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从教的学校、热爱与自己的职业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生, 只有炽热的爱心, 才会有爱的贡献, 才能做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 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以与学生平等交往为乐趣, 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 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把这个教师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因此, 教师需要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率先垂范, 做出表率, 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 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和爱护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有行为偏差的、有性格障碍或遭遇过特殊变故的学生, 更需要加倍细心地呵护与关爱。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实际效果,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进而“乐其道”。

教师的爱是一种特殊的爱, 它既不同于母爱, 母爱往往容易变成溺爱, 而师爱是公正无私、理智而有分寸的爱;也不同于友爱, 友爱有时尚求回报, 而师爱却是不求回报的主动奉献;更异于情爱, 情爱则求专一兼自我, 而师爱却是博大而无私的。爱心是成为好教师的前提, 每一位称职的教师都是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学生的, 面对学生时, 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流露着满满的爱。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 是每个学生, 尤其是那些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偏差的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要。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我认为不爱学生的人, 根本就不适合当教师, 哪怕他业务再精、专业再强, 都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又谈何育人、树人呢?

(二) 良好的形象和文明的行为

《论语》有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而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 决定了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学生总是把自己尊重和喜欢的教师当作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而其对教师的审美情感必然会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行为, 首先, 教师自己要先做到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必须是良好的、规范的, 既要有自己的风格, 又不脱离相应的专业职业礼仪, 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正能量。尤其是职业学校, 不同的专业, 具有不同的专业特色, 专业教师更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 教师应该从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和职业形象等方面, 体现自己的文明行为, 带给学生正面的影响, 同时展现当今职业教育工作者特有的风采。

二、能力

1.知识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的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所言, “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才有可能在教学中, 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完成教师工作的基本任务。然而, 面对当前的信息化时代, 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日益多元化, 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 作为一名教师, 那桶水已经不能永远是那桶水, 一成不变了, 否则, 原有的那桶水将会腐化, 成为后时代的人。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努力提升自身的学识魅力, 更新知识, 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掌握最新的专业职业动态,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武装自己,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绵延不绝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自身的专业成长, 才能在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做到与时俱进, 不被淘汰, 并受到学生的欢迎。

2.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现育人、树人的条件。即使教师“学富五车”, 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也只有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 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智慧, 能够流利、生动、自然并且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 能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讲解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既能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又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能够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好奇心, 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而职业学校, 还要求教师具备教会学生“会学习、会做事”的能力的同时, 更要具备教会学生“会做人”的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 毕业即就业, 教会学生“会学习”, 能让学生毕业离开老师后, 有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成为一个上进的人;教会学生“会做事”, 能让学生进入社会后, 能做自己该做的工作, 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成为一个有潜力的职业人;而教会学生“会做人”, 才能让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 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他人协作, 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对一个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最高评价, 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求知若渴的表情, 流露出崇拜和佩服的眼光, 他们不仅喜欢听你讲课, 而且还希望你下个学期能够继续给他们上其他课程, 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就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3.学生管理能力。教师的教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工作, 也就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是一个好教师所不能或缺的素质。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体现在教师的抗压能力和凝聚力上。较强的抗压能力能使作为班主任的教师承受学校在工作上施加的各种压力, 能够很好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任务, 同时还能承受学生因出现各种问题而造成的压力。当遇到有关学生的突发事件时, 能够冷静、客观地处理并及时解决问题, 更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和处理学生之间产生的问题。凝聚力是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 通过对学生真诚相待、对学生关心与尊重、对学生理解与宽容和对每个学生的全面了解而形成的。它不仅能使作为班主任的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 也能使学生的心中有他,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能够因为班主任的关怀、体贴而振作精神, 鼓起勇气克服困难。教师只有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 做有心人, 且用心谨密, 做事细心, 对学生仔细观察和详细了解, 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 引导学生好好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 多做好人好事, 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立意识与能力, 坚定自我成才的信心和勇气,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使育人、树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 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 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 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4.身体能力。阿拉伯有句谚语:有健康的身体, 即有希望, 有希望, 即有一切。健康的身体是教师实现一切的前提, 教师要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要实现教书育人的梦想, 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 否则, 一切都是空谈。有了健康的身体, 才有传授学生知识、进行教育教学的可能。有健康的体魄的同时, 还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 才会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热情洋溢、充满活力, 才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情趣, 能不断地听到学生的欢声笑语, 达到一种“教师乐于教学, 学生乐于学习”的教育境界。教师也是社会中平常的一份子, 生活在与他人无异的同一个社会里, 而人生在世, 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不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但是,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 都要笑着面对学生, 从容工作, 笑面人生,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用之才。

三、结束语

德能勤绩廉 篇5

德:思想品行。能:能力。勤:工作表现。绩:业绩(成绩)。廉:廉洁。

一、德为首、为纲

德,即品德、道德。概括地说,德的内涵是指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品德以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情况。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标准,但不论哪个阶级都把“德”作为考核和用人的首要标准。

现阶段对工作人员之“德”的考核,主要是看其是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否忠于国家,是否遵纪守法,办事公道、行为廉洁,品德是否高尚。具体的说,“德”由四个方面构成:

1、政治品德。即指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建立在这个世界观基础上的政治立场等。具体表现为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廉洁奉公、办事公道、品德高尚等方面。

2、伦理道德。即指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的思想品德。包括大公无私、牺牲精神、相容性等。

3、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用高尚的道德指导本职岗位职业活动的具体实践。包括职业上的原则性、事业心、责任感、政策性等。

4、心理品德。是指个性心理倾向、动机、兴趣、理想品德是否高尚。包括:行为动机、性格特征、志趣爱好等方面。

在考核工作人员之“德”过程中,关键是考核其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二、能为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能,即能力或才能、才干、本领。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能力是有效的认识、改造和控制客观世界的综合力量。能力是对工作人员的才识和业务专业技术水平方面的要求。能力决定了工作人员是否承担得起某项工作任务的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的能力组成。

1.一般能力,是指各类工作人员完成一切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①分析判断能力(准确性、周密性、敏感性、预见性、.果断性、条理性、灵活性);②基本工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归纳能力等);③身体能力(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2.特殊能力,是指为适应一定活动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专业和综合特征的能力。包括:①业务专业技术能力。②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能力等)。③创造能力(管理工作及高层次的职位人选、尤其需要具备创造能力)。④执行能力(执行力的好坏对工作的成功推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⑤经验能力。经验是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管理实践和业务专业技术工作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能力。在考核工作人员之“能”的过程中,关键是考核其本职岗位的业务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运用和发挥.业务专业技术提高情况和知识更新情况。而且重要的还在于,即使一个人具备了适合其岗位的能力,并且发挥了,然而还要看其能力运用的目的性是否明确、得当,手段方式是否合理、规范。

三、勤为担负工作的基本要求

勤,指的是工作尽力尽责,勤奋不怠,甘于奉献。古语说“勤能补拙”,从某种意义上是说,勤奋的工作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勤是工作态度的基本体现。也是一个人有没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体现。

勤是由组织纪律上的勤、工作态度上的勤、工作积极性上的勤、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勤奋敬业和出勤率等方面组成。或者说勤包括积极性、纪律性、责任心和出勤率四个方面组成。具体地说,勤是指工作人员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事业心;工作中是否一丝不苟;平时是否肯学肯钻、任劳任怨,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出勤率。

勤的内涵是比较好理解的,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勤。通常人们用“勤勤恳恳”四个字来评价工作人员在“勤”上做得好的人。

在考核工作人员之“勤”的过程中,关键是考核其工作态度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勤奋敬业精神和劳动工作纪律情况。

四、绩为工作优劣的集中体现

绩,指的是一个人的工作实绩.是综合反映个人工作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的一个标志,是业务活动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

绩一般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1、工作指标上的绩。即在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时质量好、数量多。这就是工作质量指标成绩和数量指标成绩。

2、工作效率上的绩。即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和机械效率高。

3、工作效益上的绩。即完成工作任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时间效益等方面的效益好,取得的成果绩效就好。

4、工作方法上的绩。是指采取了什么样的好方法、什么样的好措施、什么样的好手段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实践证明、绩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绩的大小与德、能、勤成正相关关系。

2、绩的表现形式不同。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别的工作岗位,有各自的绩的表现形成。

3、绩受复杂多样的客观因索的影响。在考核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对绩的影响,才能正确评价工作人员的真正才干和作用。

在考核工作人员之“绩”的过程中,关键是考核其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数量、质量、效益、成果的水平等情况。

五、廉是工作的道德操守

古语说:“公生明,廉生威”,又有“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主要讲的就是道德操守对于人的重要性。

廉洁奉公、严格自律,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能否保持廉洁, 关系到人心向背, 关系企业的成败。一个单位工作状况好坏与工作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 对于领导人员来讲清正廉洁,对于普通干部来说应该珍视自己的清白。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考核中要加强考廉, 既是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需要, 又是坚决、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要求。

上一篇: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下一篇:公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