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作文教学

2024-07-26

看图作文教学(精选12篇)

看图作文教学 篇1

在图像信息充斥媒体的读图时代, 阅读与写作的内容及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视觉图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过去以文为主、以图配文的阅读介质已发生逆转, 图文结合的写作也成为应用写作和日常交际类写作的潮流。作为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正视读图时代对阅读和写作教学带来的挑战, 着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视觉写作能力。中央财经大学刘树勇教授以“古人现代生活画”配打油诗, 在微博和微信上爆红, 且不论他画风的恣肆任性, 也不论他打油诗的幽默调侃, 单从视觉写作角度看, 就符合大众趣味和时代特点, 因此极讨当代读者的欢心。相比之下, 语文教材中的看图作文就缺乏时代感, 大多数的写作练习, 似乎是在一个与时代隔绝的真空里去训练学生的写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技能, 现代的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各种现代元素并没有融入看图作文领域。我们能不能在图文写作中引入七八个小孩头碰头玩i Pad、雾霾、双十一快递爆仓、广场舞、高铁等具有时代感的画面?我们可不可以从美国中学写作强调的艺术连线、跨学科写作中得到启发, 去考虑技巧培训之外写作教学所应具有的更广的教育情怀?我想是可以的。说到具体的图片, 我觉得图表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 图表在小学阶段看图作文中非常少见, 形成图表写作训练的真空;其次, 今天的时代, 是数据时代, 图表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数据统计及传播中, 图表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信息。小学阶段可以练习简单的图表写作, 一方面让学生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 另一方面将图表转换成文字信息。如教师可以选择一幅简单的饼状图, 让学生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也可以提供两幅图, 让学生通过比较推断出结论。这样的看图作文, 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释、推断等综合能力, 简单易行。

看图作文教学 篇2

【教学内容】

1作文题目:妈妈最爱我 2选材范围:看图说话教材

3习作要求:看清图意,讲清图画意思,并完成写话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口诀进行看图说话。

2、对写话有兴趣。

3、在说话、写话中了与运用平日积累的词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这几方面来描写。【难点】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教具准备】挂图 【具体教案设计】

一、课前导入: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运动:好词佳句读读看!自读——师领读。

2、好的词句不但要记住,更重要的是恰当运用,使我们的说话更精彩。

二、整体感知图画内容

1、同学们愿意讲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讲一个什么故事呢?同学们看图。师:口诀告诉我们一看…… 生:一看题目记心上 师:这幅图的题目是? 生:《妈妈最爱我》。

师:掌握了题目的方向,我们就可以进行说图了。口诀又告诉我们二看…… 生:二看画面正中央,主人公在画中央 师:说说图上的主人公在做什么?

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每幅图画的是什么? 生:第一幅......第二幅……

师:同学们说得很完整了,怎样才能编完整生动的故事呢?歌诀是我们的好帮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和妈妈,在看图说话的时候,要抓住他们的……

(一)1、仔细观察: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小明此时心情怎样? 过渡:小明的妈妈在给小明穿衣服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二)小明听了温暖的话语,感受到了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想想我们的妈妈每天为了我们都付出了哪些?

(四)小明想了这么多,他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师:主要人物能导航,次要人物也要讲。看看途中还有没有没被我们关注到的人物?

师:口诀又说事件起因交代清、时间地点不能忘。看看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你能不能展开大胆想象,把时间,地点加一加?把这两幅图变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使静止的画面变个样?小组内交流交流。

1、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同学们来评价评价吧?他说的好在哪?还有需要提醒的吗?

中年级看图作文教学浅论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中年级    看图作文教

看图作文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它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写作需要素材,这些素材就是由观察得来的。然而观察不止是“看”,还要会“想”,要能从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和联想。小学生进入中段语文的学习后,在作文练习方面将由以前简单的看图写话向看图作文转变。能否让学生顺利转型,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质的飞跃,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有目的地加强观察和联想事物的指导、练习,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十分重要。现以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习作三》为例,加以阐述。

一、体察入微

联想有赖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真观察。(苏霍姆林斯语)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从看图作文上看,联想的唯一依据是画面上的事物,因此,还是要指导学生从观察画面入手,体察入微。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越细致,在脑子里的印象就越深刻,反映在作文中才可能具体、生动。但指导的方法上要有所更新,不能按低年级看图作文的指导方法——扶着走,甚至拖着走,越俎代庖。要善于诱导,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习作三时就侧重训练学生的观察,我是这样启发观察的。

1.复习观察事物的顺序

白板展示习作三的图画后,我不急于让学生叙述画面上的内容,而是先提出“我们过去学过观察图画,有哪几种观察的顺序?”的问题,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罗列出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上至下,由下而上,从远及近,由近到远等观察的顺序。接着要求学生统观习作三这幅图,并提出第二个问题:“画面上主要画的是什么?”“根据画面的主要内容,按什么顺序观察,才能把画面上的事情说好?”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思路开阔了,觉得这幅画内容比较丰富,提出了从上到下、从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认识,观察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诱导观察事物的特点

习作三这幅画中有:天空、远山、树林、草地、小溪、野花等。我在指导学生写景物时,先让学生观察景物,然后抓住景物的特点说,例如,(?摇?摇     )的天空,(?摇?摇     )的小河,(?摇?摇     )的树林,(?摇?摇     )的野花,再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景物连起来说,鼓励学生把几句话连成一段话。

达尔文曾对自己做了如下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在小学看图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浮想联翩

语言有了想象才有文采,生活充满想象才快乐,故事有想象才有趣味。可见孩子的习作也需要“撒谎”,合理的想象能为作文加分。从观察得来的画面,只不过是一个骨架。如何使其形象丰满起来,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满足于观察到的轮廓和表象,还要展开合理想象,联想出画面上所没有的东西。

要引导学生联想,首先要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懂得看图作文的联想是怎么回事。看图作文的联想,就是从画面上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物想到彼物,以点想到面,以现在想到过去和将来的思维活动,简言之,就是要透过画面而浮想联翩。单幅图的联想,也可以认为是补充画面必然有而没画上的事物,想到这幅图的前后还有几幅与之有关联的图画。习作三,我就是采用以观察一副画想出多幅图的联想方式进行引导的。

1.根据画中的白云、远山、树林、草地、小溪、野花,以追溯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出春天或秋天的图景。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出大森林、原野、山谷等美景。

2.习作中要求添几种小动物,仿照例文写写。我以回忆的方式,引导学生想出小动物的样子及活动的情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以观察单幅图,诱导学生再现与之相关的情景,并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既能收到好的效果,又能让学生从中领悟联想的一般规律。

三、顺理成章

观察和联想之后,我们不能立即让学生动笔写文。因为学生对从观察和联想获得的众多的素材还要加以组织、安排,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的过程,即布局谋篇的过程。指导好布局谋篇,学生表达才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增强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根本途径。所以我指导《习作三》时,要求学生把观察和联想的材料罗列出来。接着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材料理成结构提纲。之后,叫一位语文程度中等的学生,详细口述,教师稍加评讲,再让学生下笔。

例如在描写景物这部分时,孩子是这样写的:“春姑娘来了,一缕缕阳光洒向大地,显得那么温暖明媚。微风迎面吹来,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河岸边,青青的小草正探着身子张望地面的春色呢!那颗颗露珠点缀在叶尖上,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出了它的奇光异彩。抬头望去,只见条条发青的嫩枝上有斑点,是红色的露珠,还是未落的果实?不,都不是,那是一个个含苞欲放的桃花花蕾。你看那花蕾顶尖已经裂开一条缝儿,一丝花蕊正使着劲向外钻呢,好像要迫不及待地看看这大千世界。”

又再如描写小动物时,有的孩子这样写道:“小河里,一群小鸭子在水中游玩,瞧,这只小鸭子正在‘洗头’呢!它把头伸进水中,屁股和小鸭蹼翘得老高,好可爱啊!小河边,小羊在散步,它边散步边吃草,显得那么悠闲,有时还闻闻野花散发出的清香,‘咩咩’地叫着,好像在说:‘好香!好香!’”

刍议看图作文教学 篇4

小学生一开始学习, 他的语言、词汇积累是贫乏的, 还不会写作文, 不会选材, 更不会谋篇布局, 所以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从看图作文开始是再好不过的啦。让学生带着看到图画的意思 “是什么”的疑问情思, 进入到所看图画的意境当中, 我们教师所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和顺序。

首先, 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画面, 一般要观察一幅画面, 就要按照先做到整体上着眼, 接着再细致观察局部, 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 这样的步骤来进行。具体说来, 我们看单幅图画时, 一般都是这样的: 看多幅图画也是这样的, 看单幅图画要从整体上出发。我们先引导学生将图画总的看一遍, 有一个总体上的印象, 大致上看出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细致地看清画面上的人、景、物, 之后按照一定的顺序, 从上到下, 或者从左到右, 从里到外的看清楚、看全面, 做到心中有数。看好后, 再回到画面的整体上来, 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观察, 看看整体上要表达什么意思。要是看多幅图画, 就要先统观几幅图画, 然后将几幅图画合起来看, 它所表达是什么事, 什么人, 以及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再按照观察单幅图画的办法, 逐图来进行仔细观察, 使之看懂每幅图画的内容, 之后在回归到整体上来将几幅图画联系起来, 进行观察思考, 形成一个经过大脑思维判断概念的东西。

其次, 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画面, 要做到观察有详有略, 有主有次。就是说观察要有重点。一件事情也好, 一幅图画以及一篇文章也好, 它们都有轻重之分, 都有一个主题, 因此, 我们做教师的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 在观察图画时, 必须抓住图画的主要画面情境, 对画面中所反映的事件、人物的举止言谈以及特定的环境做认真具体的观察、分析和思考, 如果能做到这些, 那样的话, 就能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抓住写作者个纲目, 抓住重点, 详略得当, 中心突出。

二、引导学生进入图画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使之触景生情, 用语言文字把画面描写得惟妙惟肖

在看图作文学习过程中, 可以调动孩子的天性, 那种天真烂漫、纯洁无邪的心理特点, 他们富于激情, 善于想象, 正因为这样, 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儿童的才能和智慧。我这里打一个比方:如果有的学生在作文时, 缺少大胆地丰富的想象, 那他的作文就缺乏表现力, 而使得平淡无奇, 枯燥乏味, 就好像是一盘没有油、没放盐的菜, 使人无法接受。由此可见, 我们要使学生在看图作文时, 展开大胆的丰富的想象, 那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原型材料。依笔者看来, 看图作文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力的实用而有效的手段。因此, 我们在进行看图作文教育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想方设法来把学生带入图画中, 以图激情, 使学生产生飞动的想象, 进入到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感情境之中, 做到图文并茂, 在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所渲染的环境, 想象出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在想象出人物音容笑貌, 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 就能使看图作文里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 感人至深。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边看边展开想象, 表现出个性的自我

我们做教师的, 不能低估了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比如, 在进行看图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看图时,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出来, 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这样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说是写的练习, 更是为写作文做下很好的铺垫。而当学生经过大脑思维加工把图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时, 我们教师要做到恰到好处的点拨, 不要对学生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进行过多的要求和限制, 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想象的空间, 使学生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飞动的想象, 各抒己见, 就是有的学生说的不完整, 不生动, 那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使学生都愿意来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大胆地、积极地发言。当然, 为了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 可以采取分组说、同桌说、个人说等多种方式方法来进行, 这样通过一个比较的过程, 从中选出好的可以在全班说, 引领学生来进行正确地说。通过这样的说的训练, 就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看图作文的能力。

四、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才能, 写出富有个性的看图作文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看, 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所以, 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理解、想象和口述出来, 在进行写作训练, 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天性, 一旦把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调动起来, 就会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才能, 并能积极投入到写的活动中, 写出富有个性的鲜活的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朱秀红.“想象”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教学参考, 2013, (04) .

看图作文《胜似亲人》教学设计 篇5

土桥小学

赵培超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爱”是生活中最美的主旋律,是阳光,是雨露;是春天的细雨,是冬天的暖阳。也是第六单元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关于“爱”的《胜似亲人》这一幅图画——《胜似亲人》,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作文。(齐读)

二、读题、审题

1、出示图文,明确习作要求。(默读课文的习作提示)

2、理解“胜似亲人”

(“胜”、“似”都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三、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1、指导看图。

(1)大家仔细看图,看画面上有什么?

(2)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3)小姑娘与老奶奶是什么关系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4)仔细观察画面,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着小姑娘?(5)小姑娘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

2、小组合作:

(1)用上“先„„再„„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把小姑娘洗衣服的经过说清楚。

(2)把小姑娘洗衣服的动作、声音和心理活动等说具体。

3、展示交流成果。

4、当小姑娘洗好衣服,回到院中将满满一篓衣服被单晾好时,老奶奶回来了,老奶奶见到眼前的这一切又会怎么感谢小姑娘呢?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如何?

四、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老奶奶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没有亲人照顾吗?、老奶奶身边没有亲人,生活遇到了困难,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还可能会帮她做些什么事情呢?

3、这么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爱心让老奶奶得到了比亲人还好的照顾,你有什么想法?

五、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1、拟定题目。

2、领悟作文提纲,把握文章层次。

3、学生动笔写作。

板书设计: 看图习作

胜似亲人

观察

衣着、外貌、动作、表情 想象

语言

心理

《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 篇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为学生搭建探索和交流的广阔空间,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注重盘活经验,大胆用活教材,努力激活课堂。教学预设主要体现为“情境为媒——活动搭台——应用唱戏——总结延伸”的过程,注重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主动反思学习方式的渗透,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感悟数学模型,积累数学经验,体验数学魅力,并由此达成“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

一、 盘活生活素材,感受直观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关心我们的学习,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能用表情告诉我吗?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你能在这里添上一笔,来展示你们现在的表情吗?

师:是啊,一张简单的图,甚至简单的一笔就能直观地展现出大家的心情。在报纸、杂志上,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从这些图表中看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更简洁、更直观。请欣赏!

大屏出示各种图表(旅游出境人数统计表、开奖号码走势图、股票走势图等),并伴着轻音乐。

师:这些图表里隐藏着许多的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看图”找关系。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笑脸图”,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初步蕴含“简洁直观”;关注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心理需求,使学习活动具有清晰的目的要求和方向,激发学习热情。

二、 激活生活经验,构建模型

1.画一画。

教师描述自己爬山的过程,让学生尝试用“画线”的方法表示出来。(分别说出“上山下山”“停留”如何表示。)

2.认一认。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它描述的是国庆放假时,淘气坐公共汽车从解放路到商场的情况。请大家先观察这张图,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引导生认识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及横轴纵轴之间的关系。

3.说一说。

师:刚才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表,其实,在这张图表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请同学们试试,能不能用数学方法说说图表中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而后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获得的信息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适时引导):你能在图中找到加速和减速的感觉吗?现在让我们用手势表示一下这辆车的运行情况。

师: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啊,把汽车行驶过程中时间与速度的变化表现得十分形象,而且非常准确!

师:真棒,不但认识了图表,还看懂了它表示的意思,弄明白了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想不想再接受挑战?好,请大家翻开课本61页,回答问题。

4.做一做。

那么你会回答下面这些问题吗?请直接填在书本61页上。

大屏出示:看图回答问题:(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结合幻灯片,逐题汇报并演示。)

5.议一议。

师:大家都知道,淘气和谁是好朋友啊?

师:是啊,这天,淘气打电话约笑笑一起逛商场,笑笑也从解放路上车,到商场找淘气,可是她不是坐4分钟就到商场,而是坐了6分钟。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师:能看懂图表中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吗?谁来介绍一下这辆公共汽车在路上的行驶情况呢?

师:猜猜汽车为什么会中途停车?停了多久?(渗透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以“国庆长假活动”为主题的情境串,既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兴趣,又能避免过多情境而导致教学幻化的尴尬,使学生仿佛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让学生经历“画一画”的过程,初步体会“用线条表示事件”的简洁性和直观性,并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起沟通联系的探索桥梁,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画一画”“认一认”“说一说”“做一做”“议一议”等富有层次性的探究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螺旋提升、逐步深化的活动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实现有效数学化;创设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反馈,使他们的自主建构在活动中不断得到自我修正。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逼近数学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用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直观描述学选择。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商场有四层。淘气和笑笑先到三楼看书,然后到二楼挑玩具,接着又到四楼买食品,买完食品又到三楼看一会书,最后回到一楼集合。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个过程?(大屏出示课本62页中第二题的三图。)

师:比较一下:用一段话和一张图来表示,有什么不同?(感受直观、简洁)

2.创编故事促深化。

师:如果下面这张图表表示淘气、笑笑逛商场的情况。你能说说她们是怎样逛的吗?请你根据这幅图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故事情节不要太复杂,请大家简单地写在本子上。(大屏出示图表)

3.开放练习促提升。

国庆放假的最后一天,淘气和笑笑又相约去爬奎峰山,请根据“高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以“直接观察”“创编故事”“开放练习”多种形式的设计,层层递进,既体现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彰显不断提升的数学化要求;既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又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展示创造力的舞台,使其成为知识拓展的有效载体,实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 回归生活现实,增进感悟

师: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用图表来描述事情有什么好处?(简洁,直观) 生活中有很多用图表描述的情况,只要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图表的美、数学的美。

师:同学们,大家应当做生活的有心人。请观察今天下午,自己在学校里所处楼层与时间的关系,或回家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绘制一个图表,把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并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渗透自主梳理、善于反思的优秀品质,强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增强应用意识;引导留心生活,感悟数学价值和魅力,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责任编辑:陈国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为学生搭建探索和交流的广阔空间,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注重盘活经验,大胆用活教材,努力激活课堂。教学预设主要体现为“情境为媒——活动搭台——应用唱戏——总结延伸”的过程,注重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主动反思学习方式的渗透,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感悟数学模型,积累数学经验,体验数学魅力,并由此达成“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

一、 盘活生活素材,感受直观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关心我们的学习,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能用表情告诉我吗?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你能在这里添上一笔,来展示你们现在的表情吗?

师:是啊,一张简单的图,甚至简单的一笔就能直观地展现出大家的心情。在报纸、杂志上,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从这些图表中看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更简洁、更直观。请欣赏!

大屏出示各种图表(旅游出境人数统计表、开奖号码走势图、股票走势图等),并伴着轻音乐。

师:这些图表里隐藏着许多的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看图”找关系。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笑脸图”,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初步蕴含“简洁直观”;关注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心理需求,使学习活动具有清晰的目的要求和方向,激发学习热情。

二、 激活生活经验,构建模型

1.画一画。

教师描述自己爬山的过程,让学生尝试用“画线”的方法表示出来。(分别说出“上山下山”“停留”如何表示。)

2.认一认。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它描述的是国庆放假时,淘气坐公共汽车从解放路到商场的情况。请大家先观察这张图,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引导生认识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及横轴纵轴之间的关系。

3.说一说。

师:刚才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表,其实,在这张图表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请同学们试试,能不能用数学方法说说图表中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而后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获得的信息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适时引导):你能在图中找到加速和减速的感觉吗?现在让我们用手势表示一下这辆车的运行情况。

师: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啊,把汽车行驶过程中时间与速度的变化表现得十分形象,而且非常准确!

师:真棒,不但认识了图表,还看懂了它表示的意思,弄明白了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想不想再接受挑战?好,请大家翻开课本61页,回答问题。

4.做一做。

那么你会回答下面这些问题吗?请直接填在书本61页上。

大屏出示:看图回答问题:(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结合幻灯片,逐题汇报并演示。)

5.议一议。

师:大家都知道,淘气和谁是好朋友啊?

师:是啊,这天,淘气打电话约笑笑一起逛商场,笑笑也从解放路上车,到商场找淘气,可是她不是坐4分钟就到商场,而是坐了6分钟。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师:能看懂图表中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吗?谁来介绍一下这辆公共汽车在路上的行驶情况呢?

师:猜猜汽车为什么会中途停车?停了多久?(渗透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以“国庆长假活动”为主题的情境串,既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兴趣,又能避免过多情境而导致教学幻化的尴尬,使学生仿佛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让学生经历“画一画”的过程,初步体会“用线条表示事件”的简洁性和直观性,并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起沟通联系的探索桥梁,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画一画”“认一认”“说一说”“做一做”“议一议”等富有层次性的探究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螺旋提升、逐步深化的活动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实现有效数学化;创设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反馈,使他们的自主建构在活动中不断得到自我修正。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逼近数学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用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直观描述学选择。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商场有四层。淘气和笑笑先到三楼看书,然后到二楼挑玩具,接着又到四楼买食品,买完食品又到三楼看一会书,最后回到一楼集合。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个过程?(大屏出示课本62页中第二题的三图。)

师:比较一下:用一段话和一张图来表示,有什么不同?(感受直观、简洁)

2.创编故事促深化。

师:如果下面这张图表表示淘气、笑笑逛商场的情况。你能说说她们是怎样逛的吗?请你根据这幅图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故事情节不要太复杂,请大家简单地写在本子上。(大屏出示图表)

3.开放练习促提升。

国庆放假的最后一天,淘气和笑笑又相约去爬奎峰山,请根据“高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以“直接观察”“创编故事”“开放练习”多种形式的设计,层层递进,既体现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彰显不断提升的数学化要求;既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又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展示创造力的舞台,使其成为知识拓展的有效载体,实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 回归生活现实,增进感悟

师: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用图表来描述事情有什么好处?(简洁,直观) 生活中有很多用图表描述的情况,只要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图表的美、数学的美。

师:同学们,大家应当做生活的有心人。请观察今天下午,自己在学校里所处楼层与时间的关系,或回家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绘制一个图表,把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并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渗透自主梳理、善于反思的优秀品质,强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增强应用意识;引导留心生活,感悟数学价值和魅力,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责任编辑:陈国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为学生搭建探索和交流的广阔空间,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注重盘活经验,大胆用活教材,努力激活课堂。教学预设主要体现为“情境为媒——活动搭台——应用唱戏——总结延伸”的过程,注重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主动反思学习方式的渗透,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感悟数学模型,积累数学经验,体验数学魅力,并由此达成“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

一、 盘活生活素材,感受直观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关心我们的学习,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能用表情告诉我吗?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你能在这里添上一笔,来展示你们现在的表情吗?

师:是啊,一张简单的图,甚至简单的一笔就能直观地展现出大家的心情。在报纸、杂志上,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从这些图表中看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更简洁、更直观。请欣赏!

大屏出示各种图表(旅游出境人数统计表、开奖号码走势图、股票走势图等),并伴着轻音乐。

师:这些图表里隐藏着许多的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看图”找关系。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笑脸图”,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初步蕴含“简洁直观”;关注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心理需求,使学习活动具有清晰的目的要求和方向,激发学习热情。

二、 激活生活经验,构建模型

1.画一画。

教师描述自己爬山的过程,让学生尝试用“画线”的方法表示出来。(分别说出“上山下山”“停留”如何表示。)

2.认一认。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它描述的是国庆放假时,淘气坐公共汽车从解放路到商场的情况。请大家先观察这张图,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引导生认识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及横轴纵轴之间的关系。

3.说一说。

师:刚才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表,其实,在这张图表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请同学们试试,能不能用数学方法说说图表中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而后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获得的信息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适时引导):你能在图中找到加速和减速的感觉吗?现在让我们用手势表示一下这辆车的运行情况。

师: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啊,把汽车行驶过程中时间与速度的变化表现得十分形象,而且非常准确!

师:真棒,不但认识了图表,还看懂了它表示的意思,弄明白了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想不想再接受挑战?好,请大家翻开课本61页,回答问题。

4.做一做。

那么你会回答下面这些问题吗?请直接填在书本61页上。

大屏出示:看图回答问题:(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结合幻灯片,逐题汇报并演示。)

5.议一议。

师:大家都知道,淘气和谁是好朋友啊?

师:是啊,这天,淘气打电话约笑笑一起逛商场,笑笑也从解放路上车,到商场找淘气,可是她不是坐4分钟就到商场,而是坐了6分钟。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师:能看懂图表中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吗?谁来介绍一下这辆公共汽车在路上的行驶情况呢?

师:猜猜汽车为什么会中途停车?停了多久?(渗透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以“国庆长假活动”为主题的情境串,既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兴趣,又能避免过多情境而导致教学幻化的尴尬,使学生仿佛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让学生经历“画一画”的过程,初步体会“用线条表示事件”的简洁性和直观性,并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起沟通联系的探索桥梁,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画一画”“认一认”“说一说”“做一做”“议一议”等富有层次性的探究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螺旋提升、逐步深化的活动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实现有效数学化;创设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反馈,使他们的自主建构在活动中不断得到自我修正。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逼近数学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用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直观描述学选择。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商场有四层。淘气和笑笑先到三楼看书,然后到二楼挑玩具,接着又到四楼买食品,买完食品又到三楼看一会书,最后回到一楼集合。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个过程?(大屏出示课本62页中第二题的三图。)

师:比较一下:用一段话和一张图来表示,有什么不同?(感受直观、简洁)

2.创编故事促深化。

师:如果下面这张图表表示淘气、笑笑逛商场的情况。你能说说她们是怎样逛的吗?请你根据这幅图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故事情节不要太复杂,请大家简单地写在本子上。(大屏出示图表)

3.开放练习促提升。

国庆放假的最后一天,淘气和笑笑又相约去爬奎峰山,请根据“高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以“直接观察”“创编故事”“开放练习”多种形式的设计,层层递进,既体现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彰显不断提升的数学化要求;既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又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展示创造力的舞台,使其成为知识拓展的有效载体,实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 回归生活现实,增进感悟

师: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用图表来描述事情有什么好处?(简洁,直观) 生活中有很多用图表描述的情况,只要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图表的美、数学的美。

师:同学们,大家应当做生活的有心人。请观察今天下午,自己在学校里所处楼层与时间的关系,或回家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绘制一个图表,把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并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渗透自主梳理、善于反思的优秀品质,强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增强应用意识;引导留心生活,感悟数学价值和魅力,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看图作文教学 篇7

一、认真审题,了解图意

在看图作文写作当中认真审题并了解图片大意是关键,因此要求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边观察边思考,在了解图片大意之后再着手写作,确保作文内容不偏离作文主题。

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认真地对图画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不能在看完图片之后就急于写作,需要对图画意思有准确了解之后再下笔,避免写作中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当学生在看懂图片之后就可以对图片描绘的事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会在此基础之上思考画面想要说明的道理。例如,在一篇看图作文当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周末到了,父母都坐在沙发上边吃东西边看电视,同时他们谈笑风生而且欢声笑语不断,而苍老和满头白发的奶奶却在洗衣服,因为劳累一边洗一边擦汗。在写作之前要求学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而不是看图之后就草草下笔和确定文章主旨,只是强调奶奶勤劳而忽视了图片强调尊重老人的主旨。

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图画进行观察。当学生在确定写作主题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再一次有顺序地对画面进行观察,先观察人物,之后再看周围的环境,先从整体着手之后再观察每一部分,并找准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联,通过合理的想象推测出人物的身份和思想动态。在观察环境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对外面当中的景物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彻底了解图画的内容。

二、围绕图意,合理想象

在当学生对画面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并找准图画呈现的主旨之后,接下来要鼓励学生围绕图片的大意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能够展开思维的翅膀,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看图作文当中呈现出的画面往往难以表现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对话内容等,这就需要学生对画外之音进行合理的想象。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对图画内容和含义进行深刻了解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梳理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将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将整幅图画的意思连缀成整体,同时在学生想象之前教师还可以给出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和创新。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猫口救燕》这篇看图作文时,可以在学生观察图画之后让学生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合理想象:图画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小燕子的爸爸妈妈在喂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什么原因让小燕子掉下来了?猫和小燕子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燕子是如何获救的?学生在展开想象时,可以按照教师的提示,同时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大胆创新,将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鲜活的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融进画面当中,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让学生写出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三、理清思路,列好提纲

学生既看懂了图意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合理想象,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让学生能够理清写作思路,并在写作之前列好提纲,按照提纲以及逻辑顺序开展写作。在看图作文教学当中,教师让学生理清思路和列好提纲的原因在于确保学生写作的顺序,避免写作当中出现节奏混乱的问题。如果作文要求当中给出的是单幅图画,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画面之后,认真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跳出画面的束缚,将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详细具体地描写画面当中的细节;如果作文要求当中给出的是多幅图片的组合,那么学生必须采用分段续写的方式,在写作时必须把握住重点和略写的地方,对表现全文主旨的画面进行认真描写,而次要的画面可以一笔带过。这样的写作才能够确保重点突出,准确展现出文章主旨。另外,学生在分段续写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段落之间的连接,确保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在学生根据图画要求列好提纲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对自己的提纲进行评改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同时也能够在小组合作当中让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学生在按照提纲进行写作时,需要边写边动脑思考,在每一个过渡当中都要确保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不能单纯地在丰富提纲之后进行简单的拼凑。另外,学生在写作时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个性化的文字语言丰富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看图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也能够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反思,注重对教学方法和作文训练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并在明确图片含义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在理清思路和提纲之后进行写作。

摘要:看图作文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对图画进行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展开思维的翅膀形成一篇富有生趣和内涵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反思,注重对教学方法和作文训练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并在明确图片含义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在理清思路和提纲之后进行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鲁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蒋美玲.学生命题作文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张斌.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活味[N].江苏教育报,2010.

看图作文教学 篇8

《父与子》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漫画集, 作者用多幅连续性的漫画构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教材编写者从中选了一则作为作文素材, 并给这组漫画起名为《引人入胜的书》。原作共由六幅漫画构成, 进入教材时编者删除了最后两幅, 意图让学生依据前四幅图想象后两幅的内容, 再将其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笔者研读教材后认为, 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定位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就显得浅了些, 可在学生学习运用语言上多花力气。所以我将此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用添加语言描写的方法将一组漫画改写生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写文章时加入语言描写不是新知识, 但要真正将概念转变为能力, 则需要通过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行。为此, 我设计了以下主要教学环节。

1.用一篇文言文和一篇学生改写的趣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引导其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作用。

2.组织学生用几句话描述、想象图意, 最后连句成段。

3.引导学生观察趣文中的语言描写, 复习语言描写的形式, 以及用动作、神态等描写充当提示语的知识。

4.基于漫画素材, 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语言描写指导。指导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 选择第一幅图, 出示句式, 引导学生想象人物语言。

第二步, 把图中人物想象成自己和家人, 再次想象人物语言。

第三步, 学生自选一幅图, 进行语言描写练习, 并交流。

5.学生完成习作。

教学若要有效, 一是教学目标要简明, “切口”要小。二是要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应该由多个步骤组成, 或是“新授、练习、巩固、反馈”, 或是由浅入深, 层次清晰。如此, 教师才能实现细致指导, 让学生从不会到会。基于这些思考, 我进行了看图作文《父与子》的教学。

【课堂实录】

资料铺垫,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大家学过文言文吗?

生:学过“杨氏之子”。

师:先请大家看一则文言文, 大家边看边听我读。 (学生站着听)

鸭子捉兔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 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 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 投于地。又再掷, 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 杀而食之乃其分, 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 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 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 可以搦得他兔否?”

师:只看懂一两句的同学可以坐下。 (几个学生坐下) 只有一两句看不懂的可以继续站着。 (大部分学生都坐了下去) 请大家把掌声送给这几位自信的同学。请一位同学回答, 看懂了什么?

(生概述文言文大意, 略。)

师:真棒, 只是听老师读了一遍, 就把这则文言文的大意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有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 将这则文言文改写成了一个故事, 我再为大家读一下。

鸭子捉兔

以前有个人想去打猎。出发前, 他到集市上买鹘。可他不认识鹘。在一个小摊前他对小贩说:“我要去打猎, 帮我挑一只好一点的鹘。”“好嘞, 亲!”小贩一边答应, 一边心想, 给他一只凫。他这么二, 肯定不会发觉的。

那人兴高采烈地带着“鹘”去了郊外。突然一只兔子跳出草丛。“走你!”他扔出了“鹘”。可是可怜的小鸭怎么会飞呢?它“啪”一声掉落在地上。那人赶紧再扔, 一次, 两次, 三次……小鸭实在hold不住了, 叫道:“我的天啊!我只是只小鸭, 被人吃进肚子才是我该做的事。你扔什么扔啊?人家很痛的!”“什么?”那人叫起来, “鸭子?可小贩说你是鹘啊, 可以抓兔子啊, 怎么会是鸭子呢?”“啊?嘎嘎、嘎嘎……”小鸭举起了小脚, 说:“你看看我的脚脚, 明显是游泳的料, 怎么可能抓兔兔嘛!亲……”“太过分了, 回去我要给他一个差评!”那人愤愤地说。

师:刚才大家在听的时候笑了, 为什么笑?

生:因为文章里有很多网络语言。

师:这是网络上流行的“淘宝体”。再请一位同学说———

生:语言里用了叠词, 所以很好玩。

【点评:本板块的教学为后面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有趣生动的语言进行习作奠定了基础, 且妙趣横生!】

欣赏漫画, 想象结局

师:用了叠词, 句子就会显得很可爱。大家可以看到, 在写一个故事时, 加入有趣的语言, 能让文章变得很生动。读有趣的文章让我们发笑, 看漫画也会让我们发笑。 (出示漫画书《父与子》的封面) 《父与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漫画之一。今天老师选了一组给大家欣赏。 (出示漫画《引人入胜的书》) 这组漫画共有六幅, 老师先给大家看前四幅。请大家用一句话归纳第一幅图的图意。

生:妈妈发现儿子不在餐桌边, 就让爸爸去叫。

师:说得好。 (将句子板书) 第二幅图呢?

生:爸爸叫儿子。

师:叫儿子干什么?把话说完整。

生:爸爸叫儿子吃饭。

师:第三幅?

生:儿子走出房间, 爸爸看起了那本书。

师:第四幅呢?

生:儿子到了餐桌边, 妈妈发现爸爸又不见了。

师:谁能说得更简练一些?

生:等儿子来到餐桌边, 爸爸却不见了。

师:接下来, 请大家猜猜最后两幅图的内容。

生1:妈妈去叫爸爸吃饭, 妈妈也被书吸引住了。

生2:儿子去叫爸爸吃饭, 结果儿子又看了起来。

生3:爸爸拿着书来到餐桌边, 全家人一起看书。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虽然结果各不相同, 但都紧扣住了题目———“引人入胜的书”。

(出示原作, 让学生与自己想象的结果作比较。)

【点评:根据漫画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为习作铺垫了合理的思路, 又为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语言的推敲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细致指导, 练写对话

师: (出示依据漫画写的故事, 请学生自读。略。) 你喜欢看漫画还是喜欢看改写的故事?

生1:我喜欢漫画。漫画没有一个字, 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很清楚。

生2:我也喜欢漫画。漫画能让我们产生很多联想。

师:这是因为漫画画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既然这样, 我们能不能把这篇小文章修改得好玩一点呢?加入动作、神态, 更重要的是加入漫画中没有的人物对白。修改之前, 请大家再看一下那篇“淘宝体”的小文章。 (出示《鸭子捉兔》, 把对话部分标红。)

师:观察文中红色的句子,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红色部分是对话。

师:对话的形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是的, 在写对话时, 变化提示语的位置很重要。 (把提示语也标红) 请大家再观察, 发现了什么?

生:红色的部分是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师:这说明提示语可以由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充当, 这样组合, 语言描写就更生动了。 (把描写语言部分全部标红) 请大家继续观察, 发现了什么?

生:红色的部分全是与语言描写有关的句子。

师:是的。文章的大半部分都被红色占据了, 说明描写对话是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好办法。接下来请大家看第一幅图, 图下有一句话:布朗太太便让布朗先生去叫小彼得吃饭。大家能否将它改成对话的形式?

【点评:用前面的范例引路, 教学重点便化难为易了。】

生:布朗太太对布朗先生说:“儿子怎么还不来吃饭?快去叫他。”布朗先生说:“好的, 我这就去叫。”

师:这就是一组完整的对话。能不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的语言?

生:妈妈对爸爸说:“哎呀, 这孩子大概又在玩电脑, 快去把他叫来吃饭。”爸爸回答:“好的。”

师:这样的对话真是充满了生活气息。下面就请大家任意选一幅图, 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图意。

(生写对话, 师巡视。)

师:请几位同学交流。

生1:妈妈生气地对儿子说:“你爸怎么搞的, 凭空消失了啊?快去叫他来吃饭。”儿子回答:“我就去叫。”

生2:“唉, 又要吃饭了。这本书太精彩了, 我真想看完再吃饭。”小彼得说着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间。布朗先生看了一眼地上的书, 说:“咦!这本书很有趣啊!”

师:这位同学写得真精彩, 开头就是语言描写, 先声夺人。

生3:爸爸对儿子说:“小祖宗, 这都几点了, 你妈妈都等急了, 快去吃饭吧。”

师:写得真好。你和前一位同学写的是同一幅图, 但是写法不一样, 所以效果也不同。下面请大家将这六幅图写成小故事, 第一个要求是加入人物对话, 让读者感到有趣味。第二个要求是可以用第三人称写, 也可以把自己放进故事来写。

【点评:选择学生的优秀范例进行即时点评, 既有助于学生的相互借鉴, 又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语言积累。】

(生写作)

交流习作, 点评提升

师:现在请三位同学交流习作。

生1:该吃晚饭了, 妈妈端着香喷喷的饭菜说:“老李同志, 你去把小李同志叫出来吃饭。”“好的, 老婆大人。”爸爸走进我的房间, 催促道:“你就知道看书, 赶快去吃饭。”“噢。”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房间。爸爸看了一下我的书, 不禁说:“真是一本好书。”就趴在地上看起来。妈妈见只有我一个人出来, 说:“你爸呢, 快去叫他来吃饭。”我连忙走进房间对爸爸说:“妈妈叫你吃饭。”于是, 爸爸拿着书来到桌边, 边吃边看。这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啊!

师:这位同学用第一人称写, 使文章读来很亲切。她的故事结尾与漫画里的不同, 写出了自己的想象。

(生2读, 略。)

师:这位同学也写出了与原作不同的结局。儿子去叫爸爸吃饭, 发现爸爸在看自己的书, 于是就和爸爸一块儿看起来。真有趣!大家觉得这位同学的故事有什么优点?

生:她写得很细腻。

师:大家在听别人交流习作时, 要学会从“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两个角度评价习作。

生3:一天晚上, 布朗太太在准备晚饭, 她看见只有布朗先生在餐桌边, 就问:“咱们的宝贝儿子在哪儿?怎么不出来吃饭?你去叫一叫吧。”“好的。”布朗先生答应着。他走进房间, 看见儿子在看书, 说:“妈妈命令你去吃饭, 就现在。”小彼得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间。布朗先生扫了一眼地上的书, 自言自语道:“好像很好看啊, 让我翻一翻。”于是就看了起来。布朗太太见布朗先生一直在房间里, 就说:“儿子, 快叫你爸来吃饭。”小彼得见父亲在看书, 就凑上去一起看。布朗太太见两个人都没有出来, 只好自己去叫。走进房间, 见两个人都在看书, 也看了起来。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啊!”

桌上的饭菜也很好奇, 什么书这么好看?真想去看看, 就大叫:“让我们也看看。”于是三个人就把书放在桌上, 和饭菜们一同看。

师:这位同学的故事和其他同学有什么区别?

生:她把饭菜写成人了。

师:说得对。不过遗憾的是, 这样精彩的结尾作者没有读好。下面老师来示范读一下。 (师范读) 哪位同学表扬一下我?

生:你的朗读太生动了, 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许多饭菜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书。

师:谢谢你的表扬。可见, 我们不光要写得好, 还要读得好。今天我们用添加语言的方法把一个小故事改写得具体有趣, 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方法。下课。

看图作文教学 篇9

关键词:理论依据,实施程序,激发兴趣

在低年级的看图作文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把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应用于看图作文教学中,逐步形成了“创境激趣———指导观察———口述作文———打写成文———评议修改———检测评价”的看图作文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构建多媒体环境下低年级看图作文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拓宽想象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注重个性发展,是消除写作神秘感,奠定作文基础的需要。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还能按照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因而对于深化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二、模式实施程序

1. 创境激趣。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的画面,让学生“看景讲述”或“看景写话”。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更能激发学习口语、习作的兴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去。

2. 指导观察。

看图作文的材料首先是从图画中来,因此认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观察呢?(1)按照顺序观察。观察图片要按照从总体到部分再到总体的顺序,才能形成对图片内容的准确认识。看图写话通常包括单幅图和多幅图两种类型。观察单幅图,首先要让学生在画面中找到四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形成整体的印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细节进行认真观察,写景状物的按方位顺序观察,每一个方位有什么,一个方位一个方位写过去,借助多媒体按顺序逐一呈现;写人叙事的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借助多媒体把细节放大,以便学生仔细观察。最后回到整体画面上,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形成整体性的了解。观察多幅图,首先借助多媒体连续放映的技术,像看动画片一样浏览全部图片,弄清楚几幅图连起来描述了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整体的内容。再按照事情发展或时间的先后顺序逐张图片进行观察,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还要引导孩子比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最后把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明确这几幅图画讲了什么内容。(2)抓住重点观察。在孩子懂得了按一定顺序观察后,还要教会学生抓住重点仔细观察。看图作文一般按照题目或提示性关键词确定观察的角度,要能在图上众多事物中,找出主要事物;在图中许多人物中,找出主要人物,对主要事物或主要人物要仔细观察,这也就是在文中需要进行具体描写的地方。教师在观察指导上要突出细节剖析,用“放大镜”等多媒体工具把经典的细节凸显,如图中的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等,避免平均用力。在观察多幅图的画面时要注意不能每一幅图写得一样长,重点画面要写详细。多幅图一般来说,它描绘的事情较完整,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其中描绘经过的图就是重点。要学会从几幅图中确定哪一幅或哪两幅是重点,然后把这一两幅重点图的画面看仔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重点画面写详细。其他几幅画面,不必都写得十分详细,有的可以简略地写,做到有详有略,才能重点突出。(3)展开想象观察。图片是静止的,画下的总是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即使是多幅图,图片与图片之间也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指导学生观察,就要利用这些空白处,想象几种不同的经过,不同的结果,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单幅图:单幅图只有一个场面,要想象出这个场面之前发生过什么事,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也就是想想这幅图的前因后果,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画”出几幅图来,想象前因后果要合乎事理,顺理成章;观察多幅图:虽然有比较完整的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但它总是挑事情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几个场面画出来的,一幅图与另一幅图之间有时会留下一段“空白”,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想一想:两幅图中间还发生过什么事情?要在自己脑海里画一幅没有出现的画面,有了这幅画,就可以把前后两幅图连起来,使故事更完整、更连贯。在低年级看图作文阶段,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动画演示,或看着图片配音,或补上必要的生活场景,使静止的图像在学生的头脑里像动画片一样有形有声有色地放映,让图片传递出更加丰富的信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

3. 口述作文。

新课程标准称第一学段的写作为“写话”,其目的是强调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口述,是检查构思,促进构思深入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目的除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外,另一个主要作用是促进构思的深入,帮助学生较顺利地从思想观念向书面文字表达的转化。在口述作文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能有条理地、准确地口头表达简单的思想和感情。(1)词义辨析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读写学过的词语并能运用;使学生能正确辨析学过的近义词与反义词。(2)用词造句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词语造出通顺、流畅的句子,以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3)连句成段能力:教会学生把相关联的句子组成段落,以表达较复杂的、完整的意思,使学生能正确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4. 打写表达。

指导观察、口述作文这两个环节之后,学生已形成符合主题要求的、比较完整、丰富的表象,进一步,把表象所反映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以内部言语形式保存下来,完成写作构思过程,通过“想打”方式,把想写的一段话或想写的一篇短文,用键盘在屏幕上打出来。这样手脑并用,人人参与建构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化资源能记录、储存大量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搜集与本次写话相关的好词好句制作成资料库辅助学生写作。同时,在学生口述过程中,利用写字板等输入工具,及时记录下学生现场生成的精彩词句,及时添加到资料库中,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参考。打写作文应遵循“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存储功能、交互功能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教师通过网络监控功能,对中差生及时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打写表达。

5. 评议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打写好作文初稿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求学生轻声朗读,边读边改。修改好的作文发送给教师,教师利用网络监控功能,进行个别学生的作文指导。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传递信息方便快捷,便于操作的优势,由学生参与评议和修改。教师利用网络监控和广播功能,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评议和修改,实现人机互动交流,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因而能收到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6. 检测评价。

看图作文最大的不足是图片限制了同学们的思维时空,教师指导得越是细致,越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表达,这样指导出来的作文容易出现众人一词、千人一面的现象。新课标特别重视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看图作文的评价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师指导的那一幅图的写作上。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因此,在学生完成一种类型的看图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另外安排几张与本次写话训练点一致的图片检测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应该利用网络平台尽可能多地搜集各种类型的图片,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图片打写表达,才能真正地检测出学生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体会

《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 篇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 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 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 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 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 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为学生搭建探索和交流的广阔空间,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注重盘活经验, 大胆用活教材, 努力激活课堂。教学预设主要体现为“情境为媒———活动搭台———应用唱戏———总结延伸”的过程, 注重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主动反思学习方式的渗透, 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感悟数学模型, 积累数学经验, 体验数学魅力, 并由此达成“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

一、盘活生活素材, 感受直观

师:同学们,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关心我们的学习,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能用表情告诉我吗?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你能在这里添上一笔, 来展示你们现在的表情吗?

师:是啊, 一张简单的图, 甚至简单的一笔就能直观地展现出大家的心情。在报纸、杂志上, 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 从这些图表中看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更简洁、更直观。请欣赏!

大屏出示各种图表 (旅游出境人数统计表、开奖号码走势图、股票走势图等) , 并伴着轻音乐。

师:这些图表里隐藏着许多的数学奥秘呢,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研究“看图”找关系。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笑脸图”, 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初步蕴含“简洁直观”;关注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心理需求, 使学习活动具有清晰的目的要求和方向, 激发学习热情。

二、激活生活经验, 构建模型

1.画一画。

教师描述自己爬山的过程, 让学生尝试用“画线”的方法表示出来。 (分别说出“上山下山”“停留”如何表示。)

2.认一认。

师:看,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它描述的是国庆放假时, 淘气坐公共汽车从解放路到商场的情况。请大家先观察这张图, 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引导生认识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及横轴纵轴之间的关系。

3.说一说。

师:刚才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表, 其实, 在这张图表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请同学们试试, 能不能用数学方法说说图表中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而后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获得的信息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 (适时引导) :你能在图中找到加速和减速的感觉吗?现在让我们用手势表示一下这辆车的运行情况。

师: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啊, 把汽车行驶过程中时间与速度的变化表现得十分形象, 而且非常准确!

师:真棒, 不但认识了图表, 还看懂了它表示的意思, 弄明白了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想不想再接受挑战?好, 请大家翻开课本61页, 回答问题。

4.做一做。

那么你会回答下面这些问题吗?请直接填在书本61页上。

大屏出示:看图回答问题: (给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结合幻灯片, 逐题汇报并演示。)

5.议一议。

师:大家都知道, 淘气和谁是好朋友啊?

师:是啊, 这天, 淘气打电话约笑笑一起逛商场, 笑笑也从解放路上车, 到商场找淘气, 可是她不是坐4分钟就到商场, 而是坐了6分钟。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师:能看懂图表中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吗?谁来介绍一下这辆公共汽车在路上的行驶情况呢?

师:猜猜汽车为什么会中途停车?停了多久? (渗透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以“国庆长假活动”为主题的情境串, 既贴近学生实际, 激发兴趣, 又能避免过多情境而导致教学幻化的尴尬, 使学生仿佛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让学生经历“画一画”的过程, 初步体会“用线条表示事件”的简洁性和直观性, 并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起沟通联系的探索桥梁,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画一画”“认一认”“说一说”“做一做”“议一议”等富有层次性的探究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在螺旋提升、逐步深化的活动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 实现有效数学化;创设交流平台, 通过交流、反馈, 使他们的自主建构在活动中不断得到自我修正。大胆放手, 让学生在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逼近数学本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用活生活实际, 解决问题

1.直观描述学选择。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商场有四层。淘气和笑笑先到三楼看书, 然后到二楼挑玩具, 接着又到四楼买食品, 买完食品又到三楼看一会书, 最后回到一楼集合。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个过程? (大屏出示课本62页中第二题的三图。)

师:比较一下:用一段话和一张图来表示, 有什么不同? (感受直观、简洁)

2.创编故事促深化。

师:如果下面这张图表表示淘气、笑笑逛商场的情况。你能说说她们是怎样逛的吗?请你根据这幅图发挥想象, 编一个小故事。故事情节不要太复杂, 请大家简单地写在本子上。 (大屏出示图表)

3.开放练习促提升。

国庆放假的最后一天, 淘气和笑笑又相约去爬奎峰山, 请根据“高度和时间”的关系图,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以“直接观察”“创编故事”“开放练习”多种形式的设计, 层层递进, 既体现浓厚的生活气息, 又彰显不断提升的数学化要求;既满足基本教学要求, 又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展示创造力的舞台, 使其成为知识拓展的有效载体, 实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回归生活现实, 增进感悟

师:这节课, 你学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用图表来描述事情有什么好处? (简洁, 直观) 生活中有很多用图表描述的情况, 只要用心去观察, 你会发现很多图表的美、数学的美。

师:同学们, 大家应当做生活的有心人。请观察今天下午, 自己在学校里所处楼层与时间的关系, 或回家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绘制一个图表, 把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 并与同伴交流。

交际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看图写话;交际;形式;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06-02

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提出的目标是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和“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要落实课标对“写话”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与之紧密相关的“看图说话”“口语交际”和“写一写”。

从上表看出,教材中看图写话份额在减少,口语交际与写话份额在增加。实际教学中,多数语文教师仍然选择通过更多的“看图”推进口语交际教学,由此形成交际性看图写话的课题研究,以下五种策略有助于实施交际性看图写话教学。

一、搭建看图说话写话与阅读教学的桥梁

掌握一定的看图方法,学会按一定的顺序看图,是低年级看图写话的前提。面对一张图,从何看起,有何顺序,怎样抓住重点,是低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观察方法。执行现行教材,需要教师“将阅读教材与口语、习作训练联系,找准彼此呼应的能力训练点”[1],教师要在阅读教材与看图、口语交际中搭建起联通的纽带。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图画,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如一年级上册拼音复习四有一幅图“山林田园”图,配有文字,“远处一座座山,近处一块块田。左边一片树林,右边一座果园。”这样的图画配文,强烈地传递两种看图的方法,即看图有顺序,可以从远至近,也可以从左到右。同时潜藏着的另外两种看图的方法是从近到远、从右到左。又如一下《棉花姑娘》,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文时,学会观察多幅相似图,找出图中的不同之处进行对话训练,为园地看图写话做铺垫。

低年级语文教师要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特点,将图、文紧密结合,把看图与说图能力的培养分解到日常语文课中,使学生能在长期、反复的学习中得到锻炼。教学时,可以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的什么事物”“看了有什么感受”。也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再看图,并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图上都有谁,在做什么事等。在日复一日的学文与看图中,学生的词语积累与对事物的认识会同步增长,看图能力与表达水平也会与日俱增。

二、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

教师提供给学生观察的图画有写实类的、想像类的,一般分为社会生活图景、大自然图景、动物及童话图景。面对图画,学生常会有陌生感,不认识图上事物,不了解图上所表达的事件。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保证看图与口语交际的有序开展。

1、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名称和特点

通过教师告知、学生帮助等方式,让全体学生认识图中事物名称,解决表达上的困难。如二下语文园地七的“爸爸的朋友来了”,学生不仅要了解待客之道,还要知道当大人不在且有陌生人来访时,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2、拉近学生与图画情境的距离

“学生只有在有意义的真实情境中使用语言,才能学会语言”[2]。 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情境,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情境概念。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呈现了三个游戏,分别是“老鹰捉小鸡”“盲人画像”“丢手绢”,学生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建立相应游戏的概念,才能说好图意。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游戏,将学生与图画情境内容建立链接,使学生有话好说。

3、构建口语交际的话语场

构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的话语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有话可说,促进看图说话写话能力的提升。常用的话语场的构建方法,有补充、重复说(复述,练听)、修改、模仿、求新等。

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许多学生在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中体会到成就感。在学生结束看图说话后,“说说你有什么补充的”“还有什么他没说到的”等类的语言,都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激励用语。

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重复性的述说,有利于同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自主看图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效果较好。“请你像他这样说一说”,可以让更多同学得到提高。

三、构建看图说话写话的内容体系

选准说话内容,是看图说话写话的关键。面对一张张图画,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点,容易出现观察重心偏移,导致发言时聚焦度不够,教师要及时引导,使看图说话写话呈现一定的内容体系。

1、呈现序列性

低年级学生的看图说话写话要以说句为主,从说好一句话开始,逐步过渡到两三句话,体现学习梯度折渐进性。在能说清有何事物、发生什么事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心情、想法,以使表达更生动。一年级上学期有三次看图说话活动,“猴子过桥”“有趣的游戏”“小兔运南瓜”,由单幅到多幅,由简单到复杂,体现的就是序列的变化。

看图说话写话序列性的体现,“能让学生恰当使用新学语言的表达情境,使学生保存在记忆库中的词句得以调遣和运用”,“序列化的教学让学生没有望而生畏的学习难度,每位学生都能站在已有的新的阶梯上去学习新的内容。”[3]学生在看图、说话、写话的过程中,运用新学的词句,能体会成长的喜悦。看图说话写话序列的构建,可以从观察、表达、运用入手,帮助学生找到表达抓手,促使学生乐于表达,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致于出现过早分化的现象。

2、与教材同步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后,不仅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还要激励学生运用新词、新句式来表达,使看图说话与阅读文本同步,降低看图写话的难度。如一上复习四的“猴子过桥”,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上《登山》一文的“去”“到”,说出“小兔去上学”“走到桥边”等短语。这样的例子在低年级的教材中较常见,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寻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会用,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3、关注语言形式

关注序列自然会“体现从内容到形式的要求递进”[2]27。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首先要针对的是“脱离语文而进入人文的现象”[4]的漫延。“脱离语文而讲人文,与过去的脱离语文而讲 ‘思想、讲‘政治,其实是同一个路子”[4]5。低年级作为语文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学好语言,培养良好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关注语言形式,可以使学生的看图说话更为生动有趣。实践证明,教师在看图说话时的有意引导往往能起明显的作用。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续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单元课文,用上“啊”“呢”“吗”“呀”等语气词,用上“边飞边说”等动词,让给松鼠和兔子起个有趣的称呼。拟人化的语气,童话般的语言,对丰富学生的语言形式有较好效果。

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低年级看图写话需要把握的重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种表达形式并存

自由说,即学生通过独立看图,独立完成口语表达。自由说能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不必在乎他人的看法,只在乎是否开口,这是学生主动交流的前提。自由说能体现思维的过程,说错了可以重来。

合作说,即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不是嘲笑,不是旁观,而是通过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使学习小组的成员基本都能将图画内容清楚地表达出来。

发表说,即完成说话指导环节后,学生在自我修订的基础上,做完整的“发表”。此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要提醒学生倾听,“你喜欢他这样说吗?为什么?”“你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等话语,都是教师要挂在嘴边的。

2、多种表达内容共生

说好句子是基础。不管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都要让学生把话一句一句地说清楚。如一下语文园地八的“猴子捞球”第一幅图,会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如“一群猴子正在河边踢球”,“一群猴子正在河边快乐地踢球”,“一群猴子正在河边踢球。他们踢得很开心”。学生的表达由简单到复杂,由画面内容到人物心情,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

说清重点是关键,低年级学生常会因看图不全面,无法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表达。如一下语文园地八的“猴子捞球”,学生常会忽略第四幅图与一、二幅图的关键区别,即图的右下角的木棍在第四幅图不见了。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再观察图画,再思考,“小猴们拿木棍做什么事了”,引导学生把小猴们捞球过程说清楚。

把几句话说完整是目标。让学生通过说几句话,把画面的主要内容说完整。如一上复习四的“猴子过桥”,可以在说完难点“小兔子遇到什么问题,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的基础上,由学生完整地说一遍。

3、会倾听、会交流,使口语交际落实到位

教师可以从学生发言交流的“前、中、后”三个维度,对学生的交际状态进行干预。在学生开始交流看图收获时,提前确定倾听任务,提醒学生“请同学认真听他的发言好在哪里”。在学生发言过程中,适时地表扬若干个表现较好的同学,促使其他同学向这些同学学习。教师组织好每一次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敢交流,是有效进行看图、说话、写话的重要保证。

五、形成积极评价

学生从呀呀学语到看图说话写话,从口头表达变为书面表达,需要克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需要克服认识上的缺陷,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其过程经历不亚于一场重大的改变,其行为和结果都值得肯定。

1、呵护学生的说话、写话热情

当前教师普遍采用“当场评价”“自我展示”“学生互评”[5]的方式,对学生的看图写话进行评价。但不论采用什么评价手段,教师都要呵护好学生的写话兴趣和热情,要从学生个人纵向表现上对比,给学生予激励性的评价。当学生说话卡壳、难以为继,班级出现嘲笑、讽刺现象时,教师要控制好局面,为受嘲笑、讽刺的学生撑面子,给予帮助,使其有尊严地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师要与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认识,不以成年人的水准来评判学生稚嫩的写话成果,对学生稚嫩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的每一次写话,都能接收到正面的评价。

2、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虽然低年级学生大多数的看图说话写话水平较一般,不具备通过正规渠道出版、发表的可能性。但是,教师可以帮学生在有限范围内“出版”“发表”,让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形成积极的心理期待。第一种方式是读出来或说出来,说给同学、家长听,这是口头上的发表。第二种出版方式是将写话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如张贴在学习园地,将写话作业给同学、家长看,将个人的写话作业收集成册等都是出版。将个人的看图说话写话成果“出版”“发表”是对学生相关学习活动的最好肯定。

交际性看图写话,体现为看图写话的教学过程能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口语交际又能反哺看图写话,使看图、说话、写话得到更好的落实。两者的良性结合,对落实低年级语文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叶福泉.实施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备课的策略[J].南充:读与写杂志(教育教学版),2014,11(02):199-200.

[2] 董蓓菲.课程标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以美国母语《写作内容标准》为例[J].临汾:语文教学通讯,2007(10):9-11+27.

[3] 施惠贤.小学低年级语文说话写话序列的研究[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5):120-124.

[4] 王荣生.语文课程改革与小学生“双基”的培养[J].太原:小学语文教学,2005(03):4-7.

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初探 篇12

一、精选图片, 激发兴趣

善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低年级的教科书里每一课都配有漂亮直观的插图,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 学生看着图片,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印象更为鲜明、深刻。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 让学生乐于朗读课文, 记忆课文内容, 并且能够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或书面表达的方式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春笋》一课中, 利用书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然后再对照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了解春笋的外形特征和春笋的生长特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选用课外读本中的图片。除了从教材中获取看图说话写话的资源外, 绘本中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 也是训练写话的好材料。现在新课标要求每个学段的孩子有必读的和选读的课外书目, 在教师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时, 把图画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孩子看, 并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 让孩子通过阅读图画, 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 这对孩子永远有着一股无法抗拒的魔力。例如在带领一年级孩子读《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时, 我就设计了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1.故事讲的是谁? (学生观察封面, 说一说) 2.小灰兔对大灰兔说了几次猜猜我有多爱你的话? (观察图, 联系自己说说会说几次) 3.小灰兔每次都会说些什么呢? (再次联系自身, 进行合理想象) 4.大灰兔会怎样回答小灰兔呢? (引导学生想象用爸爸妈妈平时对自己的语气说话) 在阅读完本书后, 又为孩子们的说话写话寻找材料, 小灰兔对大灰兔的爱有多爱呢?大灰兔又是怎样爱小灰兔的呢?这些教学设计, 意在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精致生动的图画, 让孩子在听动人的故事情节的同时, 不仅让孩子们经历了“习作之旅”, 还引导学生感悟到亲人对自己的爱。

二、教会看图, 学会观察

观察是口述和笔述的前提, 没有细致而又准确的观察, 怎能说好话呢?在指导学生习作时, 牢牢把握以兴趣为起点, 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入手。让小狗会说话, 让小兔会撑蘑菇伞, 让小熊会骑自行车, 让布娃娃会旅行等等趣味性, 生动性的图片, 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融进“我”的思维触角, 让“我”的语言、行动、思想代替了图中的小动物、小植物们。“我”和他们共命运, 同呼吸。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童话之旅”, 又诱发了他们说的欲望, 静止的东西有了动感, 同时, 也教会了学生看图的方法。

在观察画面的同时, 注重学生关注的地方, 适时点拨,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既要看出画面上的内容, 又要想象出画面外的内容。看图写话要求中常常会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什么人, 他们在干什么, 小朋友在观察图画时就要从图中现有的一些场面来推测。例如在看图写话《小兔运南瓜》这幅图的内容是这样的:小兔种了一个大南瓜, 怎么搬也搬不走, 最后看见小熊猫骑着自行车过来, 小兔便把南瓜滚回了家。1.图上画了谁?它想干什么?2.正在小兔犯愁时, 它看见了什么?3.它想到了什么?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说一说, 演一演, 通过引导, 把与画面相关的细节、想法及情感也融进了画面。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活跃了, 画面丰富了, 写出的话也生动了。

三、从说到写, 提倡口语先行

上一篇:分类经营下一篇: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