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科学化

2024-08-11

设备管理科学化(共12篇)

设备管理科学化 篇1

科学化管理影像中心大型医疗设备,充分发挥这些设备在临床中的效能以取得最佳诊疗效果和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摆在影像技术人员面前新的课题。同时,也需要培养一批懂医学、懂理工、懂维修、懂管理的新型影像技术人才。我院影像中心自1951年起相继增添了全身CT、DSA、MRI、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和PACS系统,通过科学化管理,使影像中心的建设和临床医疗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

1 科学化管理的宗旨在于目标管理,而关键在于把好两关

1.1 把好“选购、安装、验收”关是目标管理的先决条件

一个医院疾病诊断符合率的高低与设备的多少、先进与简陋有着直接的关系,医疗设备先进,诊断符合率就高。而影像中心引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千万元,是医院重点投资的科室,选购好医疗设备必须要有利于医院长期发展的规划;有利于临床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影像中心要做好医院领导和设备科的参谋和助手。

1.1.1 选购。

做好添置和更新大型医疗设备的可行性评估报告;提出设备引进的技术实施报告;推荐质量好、正式投产的新产品;综合评价、合理布局、力求科学性,避免因为判断上的失误而造成资金的浪费;掌握好购机的时机,防止错购、重购,价格要合理,售后服务要优良;选择好购置设备的安装环境、水电配备、配件供给、维修迅速等最佳保障条件。1.1.2安装。安装前影像中心技术人员要配合设备科做好器材开箱检验,逐一清点核对并做好注册登记;安装中要密切配合做好一切辅助工作,记录好安装的关键部位和调试的一切数据;询问一切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及常规处理方法,如果发现安装配件锈斑、破损、缺少要及时向厂商提出。

1.1.3 验收。

安装调试结束后,影像中心要会合设备科和厂商按调试大纲进行逐项验收、试运转检查病员直至正常开机;所有的调试数据、验收报告、配件清单整理后须由各方签字归档,由文档室保管。大型医疗设备安装运转正常后,要及时投入使用,不要搁置,以便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使用率以每月不低于120h,设备的完好率以每年每台不低于300工作日为好。

1.2 把好“培训,操作,使用”关是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

在选购大型医疗设备实施的同时要同步组建由影像中心诊断医师、技术人员、护士、维修工程师等人员组成的班子,并进行岗位培训。要挑选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优秀人员进入班子。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交接班制度。大型医疗设备必须实行定人操作使用,定人专职保养,定期检测维修。只有坚持“二严三定”制度,才能操作使用好大型医疗设备,保证临床诊断的需要,为伤病员和患者服好务。

2 科学化管理的根本在于组织管理,而关键在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影像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必须依靠全体技术人员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是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益的前提,而根本在于组织管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⑴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由具备技师职称资格,思想好,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来担任,同时要配备精良的专职维修人员和兼职维修人员。维修人员要有独立的判断故障能力和良好的维修水平,能抢时间争速度迅速排除突发故障,始终保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⑵要稳定医技人员队伍,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实行适当的待遇倾斜政策。

⑶要加强专科业余学习,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市内、院外、科内组织的学术活动。还要不断提高技师队伍的综合业务水平,为了跟上影像技术的发展,提高放射技师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提高入科时的学历门槛及引进专业人才外,更重要的是对在职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成人继续教育,我科在这方面受益匪浅。成人教育使放射技师经历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这样不但使他们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更新,技术更精湛,而且提高了他们具有积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继续教育,改变了我科放射技师队伍人员结构,提高了影像技术人员的档次,对今后放射技师发展有重要意义。

⑷影像中心各专科技术组实行技师负责制,技师要带领专科技术人员完成好日常工作,做好各种扫描、造影、暗室、照片评片质控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⑸成立影像技术专业学会,指导影像技术工作的开展。影像技术的管理人员应把职权纳入到行政管理工作范畴内,才能加强对影像中心技术工作的科学管理,促进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逐步做到与国际影像技术接轨。

3 科学化管理的措施在于经济管理,而关键在于实行责任承包制

影像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的选购、使用、保养、维修等一系列科学化管理,目标是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最终是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病员。因此,从影像中心的每一位领导到操作技术人员都要承担风险责任,要与经济挂钩,无论是专机专用,还是专管共用的大型医疗设备都要把使用、保养、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发现人为造成的故障要追究操作者的责任,引以为鉴。

摘要:本文介绍我院对影像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的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影像设备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占永平.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2-28.

[2]黄娟娟.PACS综合效益的评价研究医[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48-52.

[3]孟伟,如何加强影像科大型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1(5):38-38.

[4]朱险峰,卜祥义,邓卫红.如何做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7(6):6.

[5]周忠义,周智,等.加强影像设备的使用与管理[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2,7(10):44-45.

[6]郑玲,等.医学影像科综合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7(10):76-77.

[7]龙莉玲.构建PACS/RIS,为全面实现数字化放射科而努力[J].广西医学,2005(7):955-957.

设备管理科学化 篇2

1 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的购置制度

1)完善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医院应成立医疗设备委员会,制订《医疗设备委员会工作制度》,对医疗设备及器械的购买、使用、保养、维修以及报废等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坚持做好每年的设备购置计划必须经过医院设备委员会的论证,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确定购置项目,以减少医疗设备的闲置。

2)在选择购买医疗设备时应注重所选购的医疗设备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效用和适用性问题:医疗设备的选择要以满足医院医疗的需要为基础,在注重试应医疗和科研同时,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对一些使用率偏低的设备可以采用借用和协助合作等方法解决,提高医疗设备的合理性、适用性水平;(2)选择技术成熟型的可靠性医疗设备,性能是否可靠,市场占有量,应保证应有的精度、部件耐用,使用安全可靠等;(3)售后:售后影响到该设备维护维修的及时性和费用,以及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是否需使用耗材,如需使用耗材则应注意该耗材是否为封闭式或是否供应及时;(4)配套性:使用设备必须配套,设备装备要结构紧凑,操作灵活;(5)节能原则:医疗设备尽量要使能源利用和耗材消耗处于最少状态;(6)绿色环保:医疗设备要尽量使用环境污染小、噪音小的设备,还应该对设备匹配治理“三废”治理的附属设备。

2 完善医疗设备的验收制度

医疗设备的验收制度是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全过程中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引进的设备质量安全使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验收制度,加强设备的现场点验和技术验收,建立起由工程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验收工作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在保证医疗设备购销合同顺利执行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医院利益。

3 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使医疗设备发挥它的最大效能

1)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落到人、责任到人;

2)做好设备的使用登记备案制度,严格医疗设备操作规程;

3)加强统计设备使用情况整理和监督,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应根据使用情况开展使用效益分析,为医院相关领导和主管部门了解设备情况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效益分析的方法是:首先确定使用效益分析的内容,然后收集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计算使用率,再将统计数据列表分析,最后根据综合分析写出设备使用情况报告,并提出提高使用率的建议;

4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制度

1)建立各种维修制度,完善维修登记制度,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2)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1)在设备的日常保养方面,要保持设备表面的清洁和机械部位的紧固和润滑; (2)一级保养方面。要清除机器内部灰尘,做好电路板脚的氧化层清洁工作,光学医疗设备及其相关电位器的清洁也要注意保持;(3)二级保养:应由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联系该医疗设备的厂家,请厂家派专业维修工程师定期到场对该医疗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预防设备因小故障而产生的大故障。

3)采用预防性维修和事后维修等多种维修手段,针对不通的医疗设备制订相关的维修方法,努力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程度,做好设备的保养维护,使得医疗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物质寿命得以延长,切实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4)加强医疗身边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对外技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各种形式,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技艺精湛的医疗设备技术队伍。

5 建立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有据可依,有理可查,化解因医疗设备而产生纠纷矛盾

1)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纳入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并设立相关部门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专人负责。

2)做好设备档案管理的分类,保证设备档案的齐全。将一套完整的设备档案,如设备申购报告、可行性分析论证报告、设备购销合同、设备装箱清单、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相关资质证件等,如设备为进口还应提供相关设备的报关单。

3)做好医疗设备相关数据的统计收集,如设备发展现状、产品动态信息等,为更好的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决策的一手资料信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高精尖且价格昂贵的新型医疗设备不断增多,使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对有关医疗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整理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存入相应档案。

6 规范医疗设备的报废制度

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医疗设备物质寿命和技术寿命程度,正确的对一些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维修成本高等负面影响大的医疗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建立设备的报废制度,对符合设备报废条件的,由医院相关使用科室提出报废申请,再由固定资产报废鉴定小组鉴定后报上级单位审批,确定通过后方可报废及残值处理.

7 医疗设备的计量治理

医疗设备的计量治理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积极协助和做好计量检测部门对医疗设备的力学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电子计量、电离辐射计量检定工作。

对那些陈旧老化、超过使用年限、经计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应进行报废处理;对超过使用年限,但计量技术指标仍然合格的设备应缩短计量检定周期,确保使用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医疗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乏技术管理和效益管理的双重性,只有在坚持医疗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原则下,才能有效的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种银保,王义辉.现代医疗器械管理使用手册.

[2]陈乙尤,陈冠,苟秦渝.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模式 的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5):45-46.

设备管理科学化 篇3

关键词: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科学化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我们有紧密的联系,这项工作做得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人事档案管理者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情况,创新管理理念,使档案管理的范围、内容和方式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完善和改进档案管理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档案管理者对档案管理这份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简单的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档案抄写和管理的过程,不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观念的产生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直接导致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低下,为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1]。

(二)档案交接过程不谨慎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所以在档案交接的过程中没能严格的按照规范来进行,使得档案管理的内容不健全,管理手续不齐全,造成责任不明。此外,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档案的交接工作只是钥匙交接的过程,对档案管理内容的认识不全面。

(三)管理水平低

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科班出来的,没有经过严格、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对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掌握不熟,所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要求认识不足,没有较强的管理意识,使得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会直接影响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利于以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此外,还存在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所以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对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的进行检查和补充,使得档案材料不能充分的展现个人的真实情况,最终导致人事档案的内容不完整。

(四)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甚至未进行宣传,进而导致管理人员和个人对档案中缺少的内容不能及时的补充和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导致他们不能充分的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内容和新技术,不能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意识

1.要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个人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创新宣传的渠道,使群众充分的掌握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档案对个人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2.要加强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其中包括收集、整理和鉴定等过程。最后,要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一旦发生档案缺失的现象,要及时的补充,最大程度的发挥档案的价值。

(二)严格遵照档案交接的程序

人事档案在交接的过程中要求手续严谨,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第一,要定期的对档案进行清理,并做好记录;第二,对于借出的档案要做好记录,并及时的催还[4];第三,对没有整理的档案要分类存放,整理后及时的归档;第四,对于归还的档案要认真的检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在交接时要记录好归还的时间,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人事档案交接过程如图1所示:

(三)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借出、归还、转入、转出等方面的制度,用制度来制约管理人员的行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操作的规范性,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全面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学习,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加大宣传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从而促进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更新档案管理理念 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107-107.

[2] 王巍.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117-117.

[3] 付立红.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J].华章, 2012(27):267.

血站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 篇4

1 血站设备管理的概况

1.1 血站关键设备的特点

随着业务和科研的发展,血站的设备如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血细胞分离机、辐照仪等,这些设备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精准度高,操作简便,更新周期短,设备的安装和工作环境要求高。

1.2 血站设备管理的概念

血站设备管理是以血站各项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而开展的一系列组织与计划,包括对设备的选择、采购、使用前确认、使用、维护、维修、直至报废处理工作过程的总称。

例肝总管与胆囊壶腹粘连并向胆囊侧移位,即使已离断胆囊管,但该粘连仍会造成假象,切不可把它当成脂肪窗进行分离,应该从胆囊壶腹处自下向上沿胆囊壁解剖,多数需要做胆囊浆膜下剥离跨过胆囊壁与肝总管的粘连。如既往有反复急性发作病史或严重发作病史,Calot三角区粘连致密度及局部组织韧度会显著增加,可试行解剖,如发现其为纤维致密粘连成冰冻状,不可强行解剖,也无需马上中转开腹,可行胆囊次全切除术或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两种术式均需取净结石,尤其不要忽略了胆囊颈管内嵌顿的小结石。对于胆囊次全切除术者,应剥除或电凝烧灼其残壁黏膜,见到能冒胆汁的胆囊管开口者只是少数,应予以缝扎,不见胆汁者为多数,无需刻意找到胆囊管开口,更不能盲目试探和缝合而破坏本已发生炎症纤维性狭窄或闭锁的胆囊管,也无需每例都缝合封闭胆囊残腔[5],问题的关键是引流管一定要放置妥当,引流管近端要置于胆囊残腔内,并借助厚韧的胆囊壁固定之防止其滑脱至他处,文氏孔处要另置一引流管,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遇有胆囊十二指肠内

1.3 血站关键设备管理的意义

这些设备相对集中在血液检测、成分血的采集和分离、血液贮存等三个关键部分,设备能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全站业务工作能否正常有序运行,一旦有故障发生,轻则降低工作效率,重则危及临床用血安全。因此,重视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可以保证设备为血站各项工作提供最佳的技术状态,是各科高效率、高质量工作的前提。

2 血站关键设备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处理关键设备异常报警

目前血站的大多数设备为进口产品,几乎全是英文界面、全电脑操作,工作人员在常规安装使用中能够完全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稍有变化或操作出现异常报警时,操作人员大多数为医疗、检验、护理专业的人员,几乎没有能够完全精通设备的血站工程技术人员,有时一些小的技术问题也要和厂家联系,因此耽误时间而影响工作效率。

2.2 缺乏对关键设备的正确维护

由于血站设备多,原理不同,维护保养的要求不同。业务科室只是使用,并不能够按要求对设备进行正确的维护保

瘘者,可一期行十二指肠瘘口缝合术,并将游离的大网膜覆盖固定之,笔者曾按此法处理2例,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Calot三角病理改变种类多样,其综合病变与既往病史及急性病程有关,是影响术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正确辨认和合理解剖Calot三角,是成功实施LC的关键。对于Calot三角区无法解剖的病例,在腹腔镜下施行胆囊次全切除术或胆囊切开取石及胆囊造瘘术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6-550.[2]胡三元.腹腔镜临床诊治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1-82[3]胡三元,亓玉忠.腹腔镜外科手术彩色图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4:17-19.

[4]陈训如,田伏洲,黄大熔.微创胆道外科手术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

出版社,2000:186-189.

[5]孙友俊,李高岩,苏忠,等.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不闭锁缝合胆囊残端

的可行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4):334-335.

养;另外,人们的观念里往往把维护和修理混为一谈,设备维护往往成为一个盲点,各血站普遍存在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重视的问题。

2.3 缺乏对关键设备的有效控制

血液从检验、制备、贮存等所有环节都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血站对先进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对可能影响到血液质量的所有设备应进行校对[1],特别是血液检测设备如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以及冰箱温度、大容量离心机转速等。国内应对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等设备进行鉴定校准,有些观点认为设备开机时通过自检便可放心使用,不需要进行鉴定校准工作,使一些关键设备处于半失控状态,这个问题应引起血站的高度重视。

3 血站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措施

3.1 建立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我站质量体系文件中,已明确将其纳入体系管理,制定了关键设备台帐并有专人负责,各科室建立本科室的关键设备目录。建立与相关厂家和经销商签订维修保养协议,设备发生故障后,由维修部门及时查找原因,可通过厂方电话指导、电子邮件等方式完成简单的维修工作,如需要更换配件、进行周期校准的,也由维修部门和厂家沟通联系。规范各科室关键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严格执行自查、互查、抽查制度,常规检查与动态考核结合,已逐步形成了从制度入手、稳定有序的局面。

3.2 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

血站设备种类多,原理不同,结构不同,对一些大型关键设备,如检验科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酶标仪、大容量离心机转速等,可委托厂家专业工程师每年对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并注意保存好测试校准报告;对常规计量设备应按照计量仪器要求由当地计量部门进行强制性周期鉴定,如温度计、血压计、采血秤、体重秤等;属于非强检的加样枪对实验影响较大,应按强检仪器进行检定;另外多与厂方沟通,了解设备特点、校准方法等,通过仪器自检、类比测试、标准品测试、高精度对低精度等方法[2],使用被确认的设备和方法对设备进行控制,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安全。

3.3 使用中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随着仪器设备越来越专业化,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对延长仪器寿命,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记录,使用完毕后及时进行记录;出现故障后,要详细记录故障形成的原因及维修的过程,形成自己的维修数据库。对需要进行日维护、周维护、月维护的关键设备由科室指定专人按要求进行。实行定机到人、定期检查、定时保养,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设备性能、使用方法和保养要求,并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有上岗证方能使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关人员职责分明,保证各种设备处于稳定的良好运转状态。

3.4 建立关键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是血站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设备购入后,随机携带的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说明书、操作安装规程、使用维修手册等材料均上交档案室统一保管,需要时可临时借出,使用完毕后及时归还档案室。对利用率较高的说明书及操作规程的可将资料复印件留在科室,而原件由档案室保存。

3.5 加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与学习

通过参与设备的培训与学习,要扭转业务人员只干业务工作不管维护,维修人员又缺乏业务知识的这种局面,要培养全方面人才,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学习新技术,尤其是在电子、英语、计算机等方面。对新引进的设备从前期论证、安装调试、培训维护,业务人员和维修人员都应全程参加;要更新观念,积极参与设备的管理工作,制订管理控制程序,使设备管理维护、维修规范化,这样可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血站工作的要求。

3.6 及时更新设备、避免“超期服役”现象

血站有些设备实际使用年限已经进入了逐步更新阶段,虽然经过良好的维护保养可以增加设备使用寿命,但对于超过使用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而又无法修复的,以及未达到国家计量标准而又无法校正和修复的仪器设备应给予及时更新。

4 建立预防维修制度

4.1 探索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激发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加强设备使用维护的培训,根据设备说明书及设备状况和特点编制预防性维修计划,将设备的自主保养和维护、维修结合起来,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4.2 设备管理和维修数据化

关键设备的微机化管理可编写设备管理系统,做好维护计划[3,4],对设备的原始资料、资产、计量、故障维修等实现动态管理,不仅提高了血站设备的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查询,对预防维修进行不断的调整,为血站的发展计划提供科学决策。

4.3 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体系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血站设备是现代化血站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提升血站科技含量的必备条件。只有对关键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根据不同的设备与相关的厂家和经销商签订维护保养协议,参加年保、定期维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维护保养体系,“防患于未然”才能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有效地监督控制,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保障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摘要:目的:加强血站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保证血液质量安全。方法:对血站关键设备的使用现状、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化的管理措施。建立规章制度、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校验、建立设备档案、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完善预防维修制度等。结果:通过对关键设备的有效控制,将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维修纳入血站质量体系,保证了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论:只有对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才能提高设备的良好状态,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关键词:血站,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大桂,朱佑民,续立垦,等.血液标本集中检测的实施及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82.

[2]申喜叶,张瑶婵,潘斌.血站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2):150-151.

[3]范锴,张敏.浅谈血站设备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1):28.

社会管理科学化 篇5

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途径。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大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二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保障。着力完善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完善信息网络综合管理格局,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诚信制度,完善重点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等,逐步建立起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三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重点。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培育基层社会管理主体,努力在基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网络。四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要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电力企业档案科学化管理 篇6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从而给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同时也把电力企业的发展推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下大力度改进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档案管理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电力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改进档案管理机制,建立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剖析,提出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从而使电力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必备的资料与密卷。密卷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非常珍贵,这是因为电力企业的密卷里面包含着电力企业重要的机密文件,对电力企业的战略规划及发展策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对密卷及资料的整体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资料及密卷完好无损,这就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养成定期整理电力档案的习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档案资料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因此必须对档案文件进行定期的整理。除了要加强档案定期管理的制度外,还要对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详细的文案采集工作,从而使企业能够准确掌握最新的信息动态,进而做出最科学、最合理的判断。

谨慎保管电力档案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力公司的文档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缺陷。众所周知,一份象征国家历经沧桑的资料有多么的宝贵,这代表着国家富强繁荣的宝贵经验及历史文化。同样,企业的档案也代表着这个企业的历程,包含着企业一路走过来的坎坷经历及宝贵经验,因此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可见档案的残缺给企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企业以及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应该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企业的档案管理,像珍藏一份文物一样的去保护它、珍惜它,从而使它能够保留的时间更久远。

电力档案安全风险的有效评估

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电力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电力档案安全风险的评估工作,要对电力档案进行必要的监督,督促电力部门认真落实电力档案安全工作。电力部门在部门之内组成一个专门的评估小组,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要经过严格筛选,要保证评估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意识都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要保证评估小组对电力档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时候认真负责。评估小组在评估的时候要通过所有人进行分析讨论,把评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安排好,把每一个人的工作都要落实到位,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评估标准。评估小组在电力档案评估过程中,需要做到有法可依的评估标准,评估工作就必须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只有根据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工作才能保证评估的科学合理性,评估小组在制定评估工作的标准的时候要依据我国的法律和行业的要求进行,例如评估小组在制定电力行业的档案保管安全的时候,评估小组需要按照我国电力档案安全管理原则进行制定,电力档案资料在保护和保管的时候,都要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对基础设备和环境进行严格的要求。电力部门要想构建一个良好的档案安全体系,就必须依据我国的法律和法规制度合理的有效措施,达到保护电力资料档案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电力档案评估标准。

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需的时候要进行科学化和信息化,企业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就是建设企业档案管理的资源网络管理体制,所以企业就要加强电子档案的资源网络管理体制的建设。建设企业资源网络管理体制的是要对企业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要对不同的档案进行明细整理,为了使以后档案查询更加方便快捷。建设企业资源网络管理体制需要企业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要对管理程序进行完善,让网络管理的流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加大企业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建设企业资源网络管理体制的需要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责任进行明确,可以加强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发挥出员工在企业当中最大的作用。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需的时候要进行科学化和信息化,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业要跟紧时代的发展,加强企业的档案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只有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加长远,企业才能有效的利用电子档案的资料,让档案资料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以及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企业档案管理需要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这样才利于促进企业的长久的发展。

采取合同方式逐渐达到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治制度成了社会保障,在法治社会当中企业的档案管理业需要实现法治化,档案法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签订合同,所以企业档案管理要利用合同手段,实现企业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企业档案管理要利用合同明确个人和单位之间的义务和责任,合同可以让企业对员工进行更好的管理,也让员工通过合同得到了自己的权利。企业档案管理要用合同明确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为企业之间的交易的合法性得到了保证。企业档案管理可以有效的利用合同,让企业的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让企业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要充分的利用档案管理的作用,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档案的时候要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当中的档案管理要结合新时代的需求,充分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实现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利用更新的档案管理理念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医疗设备采购的科学化管理 篇7

采购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医院设备引进的主要关口。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资金, 采购到性价比较高的设备, 是医疗设备采购中着重考虑的问题。采购行为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采购计划需要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 对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性、先进性、经济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全面考核。同时还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自从2013 年医院自行采购设备以来, 我院完成了四千多万元的设备采购任务, 通过实践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

1 确定采购计划

医疗设备价格昂贵、结构复杂、品种繁多。除部分通用设备外, 大多数设备因应用专科的不同而各具特点。所以要充分尊重使用科室和专家意见[1]。

1.1 由科室提出初步计划, 由设备科汇总并与现有设备进行对比分析, 站在全院设备整体规划高度, 对同一学科、同类设备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与科室充分沟通取舍, 避免重复购置。

1.2 设备科召集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对计划进行论证。听取各方意见, 将论证结果汇总分析排序后, 提出初步建议呈院长办公会审议、筛选, 确定采购计划。

2 确定技术参数

2.1 设备科组织临床科室和财务、纪委等部门到相关医院现场考察, 进行市场调研, 广泛收集市场信息, 了解同类主流产品的市场情况, 包括性能、配置、技术参数的对比及其他单位以往成交价格等。

2.2 科室根据需要提供参数初稿, 设备科做适当补充调整, 技术要求应该尽可能符合实际要求, 要求过高会导致投标设备配置高于实际需求而带来功能闲置和资金浪费, 要求过低可能导致投标设备不能达到实际临床使用要求[2]。

2.3 按学科邀请院外专家对参数进行论证, 主要考虑确保参数至少兼容三种品牌规格, 避免歧视性条款, 以保证招标时具有竞争性、公正性。

3 选择招标代理机构

在医院网站上发布公告, 邀请具有相应资质以及在西安市财政局备案的社会招标代理机构报名。组织纪委和财务等相关部门人员登门对各代理机构进行考察, 然后采用院内招标的形式选择了一批招标代理机构, 并与选定的代理机构签订委托协议。

4 采购招标

4.1 明确需求, 科学制定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投标过程所遵循的法律性文件, 是投标和评标的依据, 是构成合同的主要组成部分。投标人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写投标文件, 招标文件一般由技术条款和商务条款两部分构成, 技术参数已经在前期工作中确定这里只介绍商务条款。

首先, 要对投标厂商及所投设备的资质文件有明确要求。投标人应首先按要求提供齐全的资质: 如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 (或经营) 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及附表、税务登记证、企业法人授权投标人的授权书等。另外, 若投标人不是设备生产商, 还应核查代理经销的产品是否有生产厂家的委托授权书。

其次, 进口产品要提供货物进口证明, 以保证货源的可靠性, 防止假冒伪劣、无证经营现象[3]。另外, 采购部门对公司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例如厂商的生产规模、经营业绩、资信状况、技术力量, 甚至厂商名称、地址是否真实等, 只有通过资质审查, 其投标的产品才能进人第二阶段的技术条款和商务条款的评比。商务条款中, 应该要求投标厂商对所投标产品的售后服务承诺做出详尽描述, 例如承诺免费保修期、维修响应时间、保修期外维修费用标准、软件免费升级、主要零配件价格、交货期及付款方式、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培训计划等[4]。

4.2 公正评标

按照政府采购法和西安市财政局的相关规定, 评标委员会专家成员由医院委派一名专家和抽取的专家组成四名专家组成。专家由招标代理机构和医院同时派人, 招标当天在政府采购专家库中抽取, 密封打印, 双方签字确认, 在评标现场拆封, 核对到场的评标专家。在评标前除了专家收到系统的语言提示和短信告知以外, 没有人知道评标专家是谁。严格的保密措施, 杜绝了人情关系的干扰, 保证了评标过程的公正性[5]。

评标时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上规定的评标办法, 逐条核对分析技术参数和商务条款的响应情况进行打分, 需要澄清的内容由招标代理机构请来投标商代表予以澄清。各位评委分别打分后汇总排序, 有评标委员会组长统一签署意见, 推荐第一、第二等顺序中标人。大家意见不统一时进行讨论形成统一意见, 个别不同意见注明保留。评标结果经医院确认后按规定公告一周。

5 签订合同

我院编制了统一的合同模版, 同时还有一套严格的合同审定程序。招标结果经一周公告无异议后, 发给中标人合同模版, 由中标人依照投标文件详细填写具体内容和配置清单。再由医院相关部门审阅, 不同意见与中标人磋商完善, 最终确定签订合同。

6 严格验收, 确保设备安全使用, 性能稳定

医疗设备的到货验收是设备采购过程中重要一环, 我们成立了由设备科牵头, 由纪委、财务和使用科室专家组成验收小组, 按照医疗设备安装与验收管理办法组织实施[6]。验收设备时要求供应商代表在场。验收分为外观验收和技术验收两个环节。

6.1 外观验收首先是确认包装箱无破损的情况下, 进行设备安装前的实物接收清点及存放管理协调工作[7]。如发现包装破损、实物缺损等问题, 立即停止开箱, 做好记录, 并及时通知设备厂商及物流公司等相关部门解决。对于直接通过外贸海关进入的设备, 开箱前要请海关商检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时详细填写开箱情况报告单, 严格按照合同及投标文件, 对照装箱单清点包括主机、标配件、选配件、专用工具、说明书、光盘等在内的所有物品。从设备外包装到拆箱后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如发现异常, 必须在验收单上做详细记录[8]。

6.2 技术验收从安装开始, 设备安装由使用科室、设备科工程师及设备厂商工程师共同参与。厂商工程师负责安装设备, 医院参与人员负责协调协助, 注意了解和监督设备安装工作进程, 学习安装技术。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质疑, 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方案。

设备安装完成后, 由厂商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设备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 由使用科室确定各种功能配置齐全, 工作正常。设备科召集验收小组成员对照合同合投标说明书对设备的实际性能和配置进行验证、核实, 责成使用科室妥善保管各种附件, 验收完毕后各方签字。

7 付款及售后

按照合同要求, 完成设备验收后付款, 留一定比例的尾款作为质保金, 以确保售后服务和相应的技术支持。

8 资料归档

设备科设专人负责医疗设备档案的归集和管理。设备档案包括论证档案、采购档案、验收档案三部分, 论证档案应包括:设备申请报告、论证报告、立项批复。其中论证报告应由立项部门撰写,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拟购置设备名称、技术参数及配置、预算金额、临床应用范围、社会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 (是否为独立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预计使用年限、设备年收人、年维护费用、是否使用一次性耗材及消耗品价格) 、技术先进性分析。采购档案包括:厂商招投标材料、产品资质、其他书面承诺资料、采购协议和外贸合同、委托代理协议、招标技术及商务打分记录、价格谈判记录等。验收档案包括: 产品合格证、验收单、安装调试记录、培训记录、固定资产登记、设备发票复印件等[2]。

9 结束语

医疗设备采购的政策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 不仅涉及到国家的政策法规和设备的性能指标等客观因素, 还涉及到供应厂商、主管部门和使用人员等人为因素。为了有效地利用资金, 提高投资效应, 必须制定科学的采购制度和合理的流程规范以及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临床实际需求, 采用最合适的采购方式。由于医疗设备技术的复杂性和市场的多元性, 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既要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 还要了解市场, 熟悉政策法规。作为医院的设备采购管理部门, 必须是站在医院的立场上实施采购行为。保障医院的商业利益, 但绝不是坑害供应商, 而是利用一个科学的流程规范采购行为, 确保在公正公平的情况下, 依法完成采购任务。

摘要:本文讨论了医疗设备采购科学化管理和具体实施步骤, 通过对采购计划的论证、招标采购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 采取灵活采购方式, 综合考虑选择最优设备, 实现引进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招标采购

参考文献

[1]王西民.如何提高医疗设备投资效益[J].中国医学装备, 2010, 26 (7) :21-32.

[2]赵洋洋.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7 (12) :74-75.

[3]黄鑫.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的科学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9 (9) :82-84.

[4]王西民.如何提高医疗设备的投资效益[J].医疗装备, 2011 (5) :45-46.

[5]桂福如.医疗设备招标采购需注意的几个环节[J].中国医学装备, 2006, 3 (3) :15-17.

[6]王西民.医疗设备应为提高投资效益服务[J].中华医学论坛, 2003 (2) :25-26.

[7]邓其辉, 王人可.浅谈医疗设备验收的基本步骤[J].医疗装备, 2012 (5) :37-38.

进行科学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篇8

临洮县现有道路运输客货运输企业120家, 维修企业300家, 二级客运站2个, 三级客运站1个, 货运车辆1100辆, 出租车383辆, 客运车辆208辆, 其他非经营性车辆500辆。就涉及业务方面的车辆机务档案来说, 运管行业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为车辆新增、转出、转入、退出营运市场的车辆办理各类手续。具体的工作中, 车辆档案要求一车一档, 分类管理, 按大类分成货运、客运、出租、零担、非营运几大类, 大类又分小类, 这样才便于查找和统计、应用。新增车辆需要及时建立档案;转入车辆需要接收异地原有档案, 再与新办手续材料合为一档;转出车辆需要将本车档案同时转出, 退出营运的车辆档案需要提出封存。车辆数量总是在趋近一个大致的水平线的基础上呈波浪形变化。这些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临洮县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另外, 近几年, 为积极响应省、市关于搞好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精神, 临洮运管局先后实施了6个客货运站场建设及国家“村村通”乡、村客运站项目建设。而这些科技 (基建) 档案, 也需要专人专管, 集中管理, 因为它是基建项目验收、日后维修、改建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凭证, 也是单位遵循科学发展观搞好行业工作突出业绩的重要体现。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 具有手工台帐、表册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计算机的功能。例如:在管理车辆基础档案时, 首先需要建立的是各企业的许可档案, 其次是所属企业的车辆许可档案, 每辆车又有单车基础管理档案, 其中包括了车辆从办理营运证到每季一次的车辆二级维护合格证、车辆年审记录、经营人变更、驾驶员基本情况、营运证丢失补办记录、更新车辆记录等内容, 全部要归入该车档案。柜中档案排列以营运证号依次排列时便于档案工作人员平时的装档、管理、维护, 但要在未携带营运证时横向查询某个企业、某个单位下面的某辆车办证情况, 就不太方便了, 浪费查询时间, 虽然档案排列方式很多, 但各有利弊, 要在纸质档案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推行计算机网络化数据库管理手段, 就可实现迅速检索、方便查找、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效果, 还可实现部分信息的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运管行业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运管行业成立时间短, 档案管理起步晚, 经验不足,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但建设运管单位档案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1 建设临洮运管分局档案管理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1.1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

就全县各单位来看, 2000年以后各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 并纷纷着手建设各自的局域网, 临洮运管分局也不例外。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 为建设单位档案馆 (室) 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1.2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的建设

目前市场上自动化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层出不穷。许多档案馆 (室) 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 (室) 的服务手段, 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 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1.3 道路运管部门运用数据库管理的探索

甘肃省运管局耗资为各分局开通了局域网, 创建了道路运输标准协同式四级录入操作平台和省、市OA办公自动化操作平台, 大大地提高了数据、档案的有效查询速度, 涵盖了运管分局全部业务, 为工作人员腾挪出了很多时间。

2 建设单位档案馆 (室) 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化水平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 建设单位档案馆 (室) 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 (室) 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 机型五花八门, 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 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 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 数据不完整, 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 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 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

2.2 数据库建设滞后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 各单位不同程度地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 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 标准化程度低, 类型单一, 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 数据无规范化控制, 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 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

2.3 岗位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普遍不高

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 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 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 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 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 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 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 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 配备热爱档案工作、业务熟练、能熟练操作微机并参加过档案业务培训的专 (兼) 职档案工作人员, 把馆员培养成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 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逐步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2.4 档案管理设施设备不健全

建成标准的档案室,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为网络化管理奠定实体基础。创建标准的档案室, 要有独立、集中、安全、适用的档案库房, 并配有防盗、防火、防水、防潮、防光、防虫、防鼠等安全保管设施;存放档案、资料全部使用铁质档案柜架;档案资料全部使用无酸纸制作的档案卷皮、卷盒, 确保档案的永久保管。同时, 入柜上架, 建立系统、准确、完善的检索体系, 利用方便;制定文件材料的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为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准备。

3 建设临洮运管分局单位档案室科学化建设的构想

3.1 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组织协调机构

建议由市档案局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室网络化协调机构, 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 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 以对全市创建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 协调行动, 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 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 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3.2 严格制定保管范围期限, 加强自动化标准化建设

要依据本系统行业特点制定本单位档案保管范围和期限表, 进行整理、分类、保管, 因此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应召集有关专家, 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 并根据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 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单位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 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 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 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 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 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3 开发馆藏资源优势, 加强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 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家标准为依据,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 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 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 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 增加数据库容量, 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 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3.4 培养适用的计算机档案管理人才

档案馆自动化的发展, 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 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 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更新其知识结构, 提高其业务水平, 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 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 跟得上档案管理新的要求和步伐。

3.5 建设既符合标准又具行业特点的档案室

就运管分局而言, 档案管理工作分几大块:文书档案、许可档案、财务档案、机务档案、执法文书档案、基建档案。文书档案是上下级、平级之间传达精神、解决问题的往来文件;许可档案是运管部门对客运、货运、维修企业、客货运站场、车辆市场准入等进行行政许可时建立的备查资料;财务档案是单位财务记帐类凭证等;机务档案包括了所辖区域各类车辆的单车档案;执法文书档案是运管部门在日常执法工作中执行一般程序时填写的凭证类执法文书;基建档案就是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施工、监理等档案资料。建立档案馆 (室) 要按照查阅次数的多、少来确定档案室布局, 遵循档案室 (馆) 建设“上不顶天、下不立地”的原则, 选择2~3楼作为档案管理用房, 布局由浅入深, 最靠门的柜摆放查询比较频繁的档案, 如机务档案、许可档案, 然后依次深入分别设大类摆放基建档案、执法文书档案、机关文书档案、财务档案。档案室设办公区, 实行专人专管, 做到平时勤通风、勤检查、勤收集, 做好防霉、防虫、防潮、防盗工作。便于单位档案的完整保存, 也能体现单位整体工作的严谨性。

临洮运管分局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 必将大力进行档案室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研究, 为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 使档案室的管理和服务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马志洁, 吕发成.基层秘书手册[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2.

设备管理科学化 篇9

护理队伍占医院总员工的33%,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多次为医院争得荣誉。作为卫生部首批“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以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科护理专业项目”单位,全体协和人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完成政府重托,为老百姓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医院实施一把手工程,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不断加大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并带领全院护理人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2011年医院被评为“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8个病区获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也是北京市获“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最多的医院。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了医院100%的普通病房,目前已向门诊、急诊等部门延伸,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进步

2011年在建院90周年之际,医院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患者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新理念。该理念高度概括了医院的服务精神,细化了医院的服务要求,为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指明了方向。

护理工作从优化流程、细化服务、加强护士培训、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着手,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满足患者身心需求,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改善广大患者就医感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医院每季度开展的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患者的满意度持续提升,由原来的94.5%提升到98%,并在卫生部开展的77所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

为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工作热情,医院不断加大投入,提升临床一线护士各项待遇。例如,医院给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护士津贴每年达500万~600万元;每月给在重症监护、感染控制、化疗等特殊岗位上工作的护士发放300~500元的特岗津贴;2011年年底拿出274万元奖励上夜班多的护士等等。这些举措使临床一线护士每月平均增加了1000~2000元的收入,充分肯定了护士工作的价值。同时,医院设立了百人计划与全员培训,在经费和名额分配上给予护士倾斜,为护士职业成长创造机会,仅2011年就派出30余名护士参加出国出境培训,2012年又拟派出50名护士参加各级学会的专科护士认证培训,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同时,也帮助护士完成自我职业提升。

2 以分层管理为切入点全方位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护理队伍不断壮大,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与社会需求不断凸显,护理管理亟待由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变,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我院自2006年开始探索护士分层管理,至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框架,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稳定一线护士队伍、贮备护理人才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工作中,本着“合理使用、科学考评、保障质量、促进发展”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医院设置了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教学岗位3种岗位,并分别进行分层管理,为护士构建较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2.1 技术岗位分层管理

2.1.1 护士层级的划分及基本任职条件。

依据护士的能力、职称、学历和年资将护士分为4个层级,即N1~N4,其中护士的工作能力是层级划分最主要的参考依据。N1级护士为成长期护士,主要由工作3年及以下的护士和轮转护士承担;N2级为熟练期护士,主要由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和低年资护师承担;N3级为专业精通型护士,主要由高年资护师和主管护师承担;N4级为最高层级的护士,相当于临床护理专家,主要由高级职称的护士和专科护士来担任。通过护士层级的合理划分,构建了科学的护理人才梯队。

2.1.2各层级护士的职责与使用。

与责任制整体护理相结合,制定每一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同层级的护士依据其能力的不同承担病情轻重、复杂程度不同病人的护理,充分体现了各层级护士的价值。N1级护士主要负责病情较轻病人的护理、一般专科护理和病人的健康指导等;N2级护士主要负责较重病人的护理,完成特殊专科护理,进行病人健康指导,参与危重病人抢救等;N3级护士主要负责重症病人的护理、危重病人的抢救、专科护理指导、临床带教等;N4级护士主要负责危重病人专科护理,咨询会诊及专科门诊,临床专科指导,危重疑难查房,护理科研,持续质量改进等工作。

2.1.3建立护士分层培训体系。

为了满足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和发展需求,医院制定了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内容,并采取不同的课程设置,以多种培训形式,多种培养途径落实相应的培训计划,保证了培训效果。N1~N2级护士培训的重点在于稳固基础,培训内容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培训的形式主要为理论学习与科室轮转;N3~N4级护士培训包括个案护理、循证护理、疑难重症护理等,采用固定科室培养以及专科护士岗位培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重点帮助他们扩宽知识面,提升专业度,胜任专科、专家角色。为了给护士提供更多的培训平台,医院不断地拓宽护理人员培训途径,形成了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医院在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急救、肿瘤、血液净化等多个专业培养了近百名专科护士,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了病人和护士的双受益。

2.1.4 细化各层级考评及晋级标准。

科学绩效考核、工效挂钩考评机制是实现公立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在护士的绩效考核方案中,为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将护士的工作表现、工作质量、工作量、患者满意度、岗位风险等纳入为考核要素。同时,由于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的不同,为全面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不同层级护士的绩效考核过程中,为不同的考核要素设置了不同的权重比例。考核结果与晋级、晋升、学习机会和评选优秀挂钩,充分发挥了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同时,医院还制定了不同层级护士晋级标准,各层级护士在达到相应层级的基本年资、完成相应的培训和教学科研要求,通过相应级别的理论操作考试,并通过同行及各相关部门的综合评定后,便可以晋级上一层。这种晋级标准,以护士的能力作为主要的考核因素,有利于促进护士不断成长进步,形成合理护理人才梯队。

2.2 管理岗位及教学岗位

2.2.1 制定各岗位任职条件。

医院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在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管理经验、教学水平、外语水平等多方面制定并公布相应的任职标准,使各岗护士在晋升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保障岗位管理科学有序的进行。

2.2.2 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

医院护理部为各岗位护士设置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包括临床教学教师职责、病房护士长职责、总护士长职责、护理部副主任职责、护理部主任职责等。各岗职责内容涉及临床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绩效考核、协调沟通、质量控制等多角度,以使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切实履行职责,落实每项工作内容,扎实推进护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3 采用分层次培训体系。

为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医院护理部制定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各岗位护理人员提供针对性培训。教学老师层面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学方法、授课技巧、科研设计等;对于护士长岗位,围绕病房管理的实际需要,主要进行管理技巧、护理质量改进和循证护理等方面的培训;对于总护士长,从其统筹大科管理的层面,制定了关于领导能力、管理艺术、流程再造等课程。各岗培训项目内容丰富,各有重点,各有特色,循序渐进,落实到位,成效显著。

2.2.4 各岗位绩效及晋升制度。

在绩效考核方面,结合各岗护理风险及责任程度、工作质量、工作量、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执行力及出勤情况等各方面因素,最终进行综合评定。在各岗位的聘任方面,医院采取竞聘上岗的形式以公开公平的方式进行选拔,并每两年进行一次,为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机会。

3 总结

护士分层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改革,是一项涉及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多方位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回顾过去6年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有如下4点体会:

3.1 分级客观公正

在全院公布各层级管理办法,明确分层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促进分层管理办法的落实;另外一方面,公布分层护理管理办法,公示医院对各层级护士工作要求,规范了各层级护士的表现并帮助其明确了努力方向,规划了职业发展路径。

3.2 根据病房情况实施护理人员动态管理

各病房根据其特点配备不同层级的护士,同时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根据每日病房实际情况,通过护理部-大科-病房三级管理有序调配统筹使用现有人力,实现对全院护理人员的动态管理。

3.3 强调业绩能力,绩效分配合理

在绩效考核和岗位聘任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前重年资、重职称的管理模式,以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为主要依据,并通过竞聘上岗等形式,实现岗位聘任,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3.4 与优质护理服务有机结合,推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其内涵是将护士安排在其最适合的岗位,充分发挥其能力与水平。根据护士的能力,让其承担病情严重度相符的病人的护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病人得到最优质的护理,也使护士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提高护士工作认同感。因此,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模式与科学的护理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将是护理事业稳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摘要:护士分层管理是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将护士按能力、职称、学历、年资分为N1~N44个层级,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标准、培训,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方案,从而全方位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医院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论医疗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篇10

1 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的购置制度

1) 完善组织, 健全规章制度, 医院应成立医疗设备委员会, 制订《医疗设备委员会工作制度》, 对医疗设备及器械的购买、使用、保养、维修以及报废等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坚持做好每年的设备购置计划必须经过医院设备委员会的论证, 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确定购置项目, 以减少医疗设备的闲置。

2) 在选择购买医疗设备时应注重所选购的医疗设备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1) 使用效用和适用性问题:医疗设备的选择要以满足医院医疗的需要为基础, 在注重试应医疗和科研同时, 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对一些使用率偏低的设备可以采用借用和协助合作等方法解决, 提高医疗设备的合理性、适用性水平; (2) 选择技术成熟型的可靠性医疗设备, 性能是否可靠, 市场占有量, 应保证应有的精度、部件耐用, 使用安全可靠等; (3) 售后:售后影响到该设备维护维修的及时性和费用, 以及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是否需使用耗材, 如需使用耗材则应注意该耗材是否为封闭式或是否供应及时; (4) 配套性:使用设备必须配套, 设备装备要结构紧凑, 操作灵活; (5) 节能原则:医疗设备尽量要使能源利用和耗材消耗处于最少状态; (6) 绿色环保:医疗设备要尽量使用环境污染小、噪音小的设备, 还应该对设备匹配治理“三废”治理的附属设备。

2 完善医疗设备的验收制度

医疗设备的验收制度是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全过程中重要环节, 也是保证引进的设备质量安全使用的重要保证。因此, 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验收制度, 加强设备的现场点验和技术验收, 建立起由工程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验收工作制度, 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在保证医疗设备购销合同顺利执行的同时, 切实维护好医院利益。

3 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 使医疗设备发挥它的最大效能

1)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实落到人、责任到人;2) 做好设备的使用登记备案制度, 严格医疗设备操作规程;3) 加强统计设备使用情况整理和监督, 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 应根据使用情况开展使用效益分析, 为医院相关领导和主管部门了解设备情况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效益分析的方法是:首先确定使用效益分析的内容, 然后收集各项数据, 进行统计汇总, 计算使用率, 再将统计数据列表分析, 最后根据综合分析写出设备使用情况报告, 并提出提高使用率的建议;

4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制度

1) 建立各种维修制度, 完善维修登记制度, 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2) 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 延长其使用寿命: (1) 在设备的日常保养方面, 要保持设备表面的清洁和机械部位的紧固和润滑; (2) 一级保养方面。要清除机器内部灰尘, 做好电路板脚的氧化层清洁工作, 光学医疗设备及其相关电位器的清洁也要注意保持; (3) 二级保养:应由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联系该医疗设备的厂家, 请厂家派专业维修工程师定期到场对该医疗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 预防设备因小故障而产生的大故障。

3) 采用预防性维修和事后维修等多种维修手段, 针对不通的医疗设备制订相关的维修方法, 努力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程度, 做好设备的保养维护, 使得医疗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物质寿命得以延长, 切实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4) 加强医疗身边技术人员的培训, 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对外技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各种形式, 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 技艺精湛的医疗设备技术队伍。

5 建立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 确保有据可依, 有理可查, 化解因医疗设备而产生纠纷矛盾

1) 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纳入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 并设立相关部门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 专人负责。

2) 做好设备档案管理的分类, 保证设备档案的齐全。将一套完整的设备档案, 如设备申购报告、可行性分析论证报告、设备购销合同、设备装箱清单、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相关资质证件等, 如设备为进口还应提供相关设备的报关单。

3) 做好医疗设备相关数据的统计收集, 如设备发展现状、产品动态信息等, 为更好的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决策的一手资料信息,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 一些高精尖且价格昂贵的新型医疗设备不断增多, 使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对有关医疗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整理和收集相关资料, 进行分类整理, 存入相应档案。

6 规范医疗设备的报废制度

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 结合医疗设备物质寿命和技术寿命程度, 正确的对一些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维修成本高等负面影响大的医疗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建立设备的报废制度, 对符合设备报废条件的, 由医院相关使用科室提出报废申请, 再由固定资产报废鉴定小组鉴定后报上级单位审批, 确定通过后方可报废及残值处理.

7 医疗设备的计量治理

医疗设备的计量治理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积极协助和做好计量检测部门对医疗设备的力学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电子计量、电离辐射计量检定工作。

对那些陈旧老化、超过使用年限、经计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应进行报废处理;对超过使用年限, 但计量技术指标仍然合格的设备应缩短计量检定周期, 确保使用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 医疗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 不乏技术管理和效益管理的双重性, 只有在坚持医疗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原则下, 才能有效的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种银保, 王义辉.现代医疗器械管理使用手册.

[2]陈乙尤, 陈冠, 苟秦渝.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模式的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 2005 (5) :45-46.

电子档案管理步入科学化 篇11

电子文件采集

在全面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形势下,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产物——电子文件大量涌现,要采集并管理好电子文件,就必须了解其特性。电子文件是在计算机系统应用中产生并被处理,其信息形态是数字化的。人们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文档只是电子文件的某种输出形式。在信息系统内部,无论是传输还是存储等处理,电子文件均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在。所以,要完善电子文件信息的采集,就要积极推进档案信息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档案管理作为公文处理的后续环节,二者是统一于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它们基于相同的数据结构,有统一的应用平台,能实现归档信息的交换,档案管理系统可接纳来自公文处理系统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在公文办结时,归入到相应的归档文件目录中,并输入有关著录项内容,进行预归档处理,在各部门将纸质档案移交到档案部门之后就可以进行归档操作。

电子文件(纸质文件须扫描转化为电子文件)可以由文书人员在文件归档目录下进行登记,使用新增功能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添加,储存在档案信息系统数据库。

电子文件存储

优化存储设备。电子文件的不断积累使计算机的存储空间越来越紧张。为了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保管,提供方便、准确的服务利用,可根据电子文件信息量和业务开展的模式,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地建立存储系统,配置网络化存储设备,如磁带库、光盘库等。

更新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当电子文件信息内容记录在磁性材料或光盘等载体后,就不能离开这种生成环境和设备而单独存在,只有采用这种记录电子文件信息内容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逆处理还原、输出,才能识别它的信息内容。目前光电载体的使用寿命保存期只有3年左右,出于安全保密考虑,通过特殊的软、硬件设备人为地进行复杂而独特的编码加密或信息拆分处理,使需要保密的电子文件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被读取。计算机常常只能隔代兼容,对于需要长期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来说,设备依赖性造成的问题会更加严重。一般的计算机设备8年左右就会被更新,而耐久性光盘载体可以保存更长时间。若干年之后,很可能出现保管完好的电子文件载体找不到读取设备的问题。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文件管理需要有技术和设备,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是由电子文件内容而定,而保证电子文件的存在,取决于载体的寿命、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生存周期和载体所载档案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一致性。

严格电子文件形成过程控制。在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建立并执行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从每一个环节堵塞信息失真的隐患。电子文件的管理不仅注重每个阶段的结果,也要重视流转过程,并把这些过程一一记录下来。

涉密电子文件信息的储存。涉密电子文件处理应在经物理隔离的单独计算机上完成,涉密电子文件必须加密保存在脱机载体上,标明密级和编号,单独保管。

综上所述,电子文件信息的存储安全必须得到重视,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作保障;采取相对可靠的办法来解决存储安全。

电子信息共享

全面实现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共享,适应档案业务的发展,充分体现档案的利用价值。就要统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标准,这是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电子文件的运作、管理要建立在一套标准化体系之上的。其严格程度和对系统性的要求,均远远超过纸质文件的标准化体系。

首先要致力于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和电子文件的采集、档案全文数字化信息查询、系统内部信息共享、正确处理好档案安全保密与方便利用的关系、堵塞危及档案安全的漏洞、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在整合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加强网络建设、构筑一个档案流转的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档案电子化查询管理功能,提升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实现系统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简化跨系统档案借阅手续,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其次要着手解决归档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真实性。综合采用查阅内部以上密级类别档案权限、电子身份确认、电子印章、数字符合等各项技术手段实现安全保障。

电子文件管理

为了保证各单位产生的归档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须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管理。

设备管理科学化 篇12

1 儿科病房情况

儿科病房为综合性病房, 收治对象为出生28天后至14周岁以下患儿, 主要收治呼吸、神经、血液、肾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各系统疾病患儿。按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分为三个区域:普通儿科病房 (感染组、非感染组)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旧模式管理, 床位47张, 科学化管理后, 为优化病房环境, 将一间6人间的大房改为活动室, 现有病床41张。旧模式管理, 2008年收治3045例患儿, 2009年, 实行科学化管理, 减少6张病床, 收治3350例患儿。

2 科学化管理方法

(1) 优化病房环境; (2)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业务知识水平; (3) 连续性层级排班和弹性排班; (4) 加强人性化护理; (5) 加强健康教育; (6) 提高各级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效果

(1) 环境人性化, 使患儿及家属心情舒畅; (2) 缓解护患关系; (3) 提高护理质量; (4) 缩短等待时间, 减轻疼痛; (5) 护理安全, 纠纷少, 投诉少; (6) 减轻护士压力; (7) 降低医院感染率; (8)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家属心理及经济负担, 提高患者满意度。

4 产生效果的原因

4.1 环境优质化

面对焦虑的患儿及家属, 流畅的居住空间, 整洁的床单位和方便卫生的设施, 给其带来流畅感和韵律感, 使人赏心悦目[5]。优质病房设置为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 每间病房有单独的洗手间, 生活设施齐备, 床单元改变医院常用的白色, 取而代之的蓝色格子床单、被套, 床帘为绿色, 床头柜及床为浅蓝色, 走廊及活动室的墙壁上贴着各种儿童喜欢的卡通画, 活动室内有小木马, 供病情稳定、没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玩耍, 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置身其中, 使人心情舒畅。

4.2 加强护士素质及业务知识的培训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必须德才兼备, 业务棒, 既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 娴熟的业务技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 强健的身体素质, 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加强儿童心理学、儿童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的学习, 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全方位需求。护士长每年根据护理部工作目标和科室的特点制定科室的工作计划, 按计划组织本科室护士进行专科技术操作训练和专科业务学习。病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 改进工作程序, 减少各项事故的发生, 并提出持续改进方案, 定期组织新技术、新知识的讲座和学习, 使护士不断获得新信息。护士长尽可能发挥每个护士的长处, 针对每个护士的心理需求、工作能力、知识结构、健康状况、性格志趣、爱好等采用不同的方式领导她们, 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树立人人是主人, 人人关心科室, 爱护医院的思想, 自觉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使病区护理工作变得高效率、高质量。

4.3 连续性层级排班及弹性排班

连续性层级排班即三班制, A班08:00~15:30, P班15:00~22:30, N班22:00~08:30, A班保证有3人, P班保证3人及N班为2人, 职称较高, 技术过硬的主管护师以上人员免夜班, 上治疗班及办公班, 设班组长 (每个班有一个组长) , 即08:00~12:00、15:00~18:00, 加强白天力量, 主管护师以上人员与年轻的护士长值二线班, 病房有突发事件或抢救时, 随叫随到, 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 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得到家属的肯定及主任的好评。这种合理化的排班制度, 保证每班有足够的人员为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交接班清楚, 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护士长根据工作进行人员调整,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做到忙闲均衡, 保证工作质量。

4.4 加强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 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6]。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诊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很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要加强人文关怀知识的学习, 强化人文服务理念, 逐步完善自我的人文修养, 使人文服务理念贯穿于儿科临床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7], 一切从患者的需要出发, 想患者所想, 急患者所急, 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变“患者等我”为“我迎患者”, 儿科护士担任姐姐、阿姨、姨妈、妈妈多种角色, 形成最高境界的亲情式“人文服务”即“儿女式”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坚持热情接待、主动帮助。如有些患儿来自农村, 家属不熟悉这里的环境, 患儿生病, 家属心里着急, 出门走得急, 未带生活用品来住院, 我们主动帮其买, 一位患儿只留一位家属, 当家属需要上洗手间、洗衣服时, 我们主动帮照看患儿, 虽然是举手之劳的事, 但家属很感动, 尊重和信任我们。护理过程中重视患儿及家属对服务的感受, 注意激发患儿的潜在意识、动态。发现患儿的潜在需求, 鼓励患儿及家属参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过程, 从多方面来满足患儿的需求, 细心体会患者的心理感受, 以达到护理服务实践活动中对他人情感的建立是发自肺腑的自然流露, 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增进了护患关系。高尚的情操是建立在对生命的高度尊重、热爱对患儿的高度责任感, 对患儿的高度同情心、爱心, 为患儿尽职尽责的最基本的道德义务上, 把向患儿个体尽义务提升到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对患儿满腔热枕的服务和“慎独”的境界, 以真诚的良知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 使护理人员的价值真正在为患儿服务中不断得到升华, 在创“护理品牌”的竞争中, 医护人员以“优质、优价、优心”的“三优”标准实践“儿女式”服务[8], 不断满足人们身心护理、康复护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护理要求, 使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不断地融入医疗护理服务中, 是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准[9]。

4.5 缩短等待时间, 减轻病痛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对于疼痛所下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主观的, 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历学会了表达疾病的相关词汇, 无疑这是自身局部或整体的感觉, 而且也总是令人不愉快的一种情绪上的感受[10]。儿童对疼痛性操作的感受常伴随着大量的恐惧和焦虑[11]。当患儿听到“打针”会产生一定恐惧, 在心里上对注射已经存在一种对客观现实采取主观强求态度[12]。在等待“打针”过程中, 患儿心理压力大, 焦虑、恐惧、哭闹, 精神紧张而导致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心慌、出汗, 特别是学龄前儿童 (3~6岁) , 在等待“打针”过程中会哭得比扎完针后厉害。哭闹即可反映疼痛, 又可反映恐惧和焦虑[13]。儿童哭泣行为也是疼痛行为评估的重要因素, 哭闹情况可以很好地反映疼痛程度[14]。研究发现, 在等待痛苦来临时, 人的神经处于极端紧张的状态, 这种状态使得人们选择提早结束痛苦的经历。儿童在等待“打针”过程中会哭得比扎完针后厉害, 科学家通过实验找到了答案:大脑神经中有一块痛苦感知区与专注力神经相连, 从而使大脑中的痛苦感知区与即将来临的痛苦而联系起来使患儿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连续性层级排班及弹性排班, 保证每班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患儿服务, 加上护士服务理念的提高, 当医嘱开出后护士及时转抄, 双人核对, 配制药品, 执行治疗, 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如病情允许, 在等待期间带患儿到活动室玩耍, 分散其注意力, 提高机体痛阈值, 接受无痛注射。无痛注射法已成为我们护理的操作目标之一, 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 减轻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4.6 加强健康教育, 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实行连续性层级排班及弹性排班, 确保每天下午有1~2名护士到病房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儿刚入院就可以享受来自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科室根据不同病种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实施评价标准, 使健康教育有规定可依, 有标准可行, 有内容可做。儿科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学科,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 必须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 才能全方位地做好健康教育。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 护士要掌握患儿的诊断、治疗、护理、饮食、检查结果的情况等, 全面评价患儿, 尤其家长的社会背景、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心理状态、接受能力, 找出患儿存在的问题[15]。在实施健康教育时, 掌握沟通技巧, 开放式提问[16], 有一部分患儿来自农村, 我们更多了解地方情况, 风土人情, 地方语言, 用地方语言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 根据不同对象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沟通[17]。在沟通过程中, 与家属保持适当的距离, 面带微笑, 语言轻柔, 态度和蔼, 以博得患儿及家属的尊重和信任[18]。在听取患儿及家属的回答或诉说时, 总是用肯定或鼓励的语言或微笑注视其表情, 营造一种交流氛围, 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尽量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 必要时重复重点内容, 直到其理解, 适时使用非语言交流, 如抚摸、拥抱患儿, 帮助其梳头、洗脸、系鞋带、一起做游戏、看书。让患儿及家属从心里上接受和信任我们。要保证健康教育效果, 每个患儿的健康教育计划必须切合实际, 不能千篇一律, 要注重个性化、实用性、针对性。如新入院的患儿及家属要使其尽量熟悉环境, 消除陌生、恐惧心理, 了解病区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热水开放时间、如何订餐等, 了解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 以及如何配合各种检查, 需要空腹检查的项目, 要提前告知患儿及家属, 使患儿入院后第一时间内得到全面检查, 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耐心倾听家属所关注的问题, 及时作出详细回答, 直到听懂为止。另外, 定期开展全科室的健康教育讲座, 由一名经过培训的主管护师担任, 进一步丰富健康教育的内涵。通过健康教育, 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减轻患儿尤其是家属的心理负担, 增加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提高护理质量, 以利于早日康复;对护理人员来说, 健康教育拓宽了护理专业的服务范围, 增强了护士对公众健康的责任感, 同时提高了护士自身的知识水平, 使护士学有所用, 学有收益, 增强了事业的成就感[19]。

4.7 提高护理安全, 减少纠纷及差错的发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0]。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 是医院生存的根本, 在医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安全是患者选择医院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护理的发展, 新的医疗差错处理条例的颁布, 人们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迅速提高, 人们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已渐成常识。护理过程中稍有不足或差错, 便会引起纠纷, 直接影响科室及医院的经济、荣誉。患者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尽管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有了明显改进, 但有关数据表明, 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仍有增高趋势[21],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22], 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如下: (1)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造成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23]。增强法制观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护士长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列》、《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以及医院组织的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强化意识, 使护理行为合情、合理、合法。 (2)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实践证明, 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关系, 是维护护理安全最重要的基础。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疑点、难点时, 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确保患者的安全。 (3) 加强人性化服务, 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4) 加强健康教育, 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据报道, 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 而是由医疗服务引起的[24]。 (5) 连续性层级排班及弹性排班, 保证护理质量。 (6)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护士长加强制度教育, 在确保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 健全各种制度。护理工作制度是保障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的重要法规。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输液卡一式两份, 一份贴在输液瓶上, 一份挂在患儿床头。输液卡执行四签名, 即转抄者、核对者、加药者、执行者。执行者在执行治疗时, 核对无误后, 在患儿床头的输液卡上签名。患儿床头挂一份输液卡, 即方便家属了解患儿要输几瓶液体, 输的是什么药, 又方便执行者再次核对, 避免差错的发生。在配置特殊药物时, 如化疗药, 加药时双人反复核对药名、剂量无误后方可加药。抢救物品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检查, 定期维修和随时补充, 保证急救药品、器械的完好率达100%。带教护士实习生、见习护士, 做到放手不放眼。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把好每一个环节, 严格照章办事, 准确无误, 才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4.8 减轻护士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工作压力是指在某种职业压力下宏观需求与主观反映之间失衡而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压力, 以及不能满足需求而引起相应的功能性紊乱[25]。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护理职业的期望值不断提高, 护士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尤其是儿科护士。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潜能, 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导致身心疲惫, 甚至出现身心疾病, 影响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26]。国内外学者早已认识到压力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护士职业压力问题仍然严重[27,28]。国内压力管理专家张西起[29]认为:很多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 接受压力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 不可避免的观念和现实, 压力源不可能消除。实行有效的压力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解决压力的对策[30]。有效减轻压力措施为: (1)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 以高尚的思想素质、高超的护理技术服务于患儿, 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2) 加强健康教育, 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 树立良好的形象, 赢得患儿及家属的认可, 争取患儿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及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针对儿科护士压力, 对其进行减压训练, 使护士认识压力对自己工作的影响, 采取适当的方式, 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当护士出现负性情绪时, 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 以释放消极情绪, 升华积极情感。 (4) 连续性层级排班及弹性排班, 保证足够人力资源, 新老搭配, 有效减轻了护士的压力。 (5)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 也是减轻压力的手段之一。 (6) 运用“以人为本”原理, 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重视护士继续教育, 加强科室间的交流与沟通, 科室间彼此配合的满意度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缓解护士压力, 减少身心损害。同事间关系融洽, 团队协作精神强, 互相补漏、补缺, 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提高了, 心情舒畅了, 压力自然就没有了。

4.9 提高各级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 降低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必须采取有效控制对策: (1) 对各级工作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包括新上岗人员及清洁工、护工等非医护人员, 使大家树立正确的感染概念并正确使用消毒剂、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 (2) 做好病房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病房有患儿及家属在时, 空气净化系统持续开启, 保持空气菌落数≤500cfu/m3, 空气净化系统定期由专业人员清洗, 每2年更换一次, 做好病房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桌、椅、门、窗、各种仪器表面每天湿擦, 保持物体表面清洁、整齐, 抹布使用一次性的。地面每天湿拖2次, 平时随脏随拖。地面被血液、体液污染时, 用0.1%有效氯消毒液湿拖。拖把有标记, 厕所、病区、办公室、用餐室的拖把分开使用。 (3) 做好床单元的消毒:每日晨间护理时, 用一次性床刷套湿扫, 床上用物, 如床单、被套、枕套定期更换, 患儿服每天更换, 平时随脏随换。床头柜使用一次性方巾湿擦, 患者出院后, 做好终末消毒。 (4) 规范一次性医疗物品的使用, 使用前检查是否密闭, 在有效期内使用, 实行一人一用, 治疗时执行一人一巾一带一消毒, 医院感染控制科不定期到病房取物体表面、空气菌落数、医护人员手标本送检验科培养, 发现不合格者, 积极找出原因, 及时整改。 (5) 严格无菌操作:不管有人无人在, 执行无菌操作时, 均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6) 合理使用抗生素, 制定抗生素的使用制度, 现配现用, 注意配伍禁忌, 以达到最高疗效。 (7)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垃圾, 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放置, 锐器放锐器盒, 防止锐器伤, 病区做好交接登记, 专人专车专送。 (8) 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已不容置疑。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最为常见, 其中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医护人员在繁重的医疗护理工作中, 手的微生物污染严重, 其中革兰阳性杆菌携带率为20%~30%, 并分离到黄色葡萄球菌等, 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时的手带菌率高达100%[31]。在通常情况下[32],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约50%人员在未洗手下从事医疗护理活动, 洗手后用白大衣内边擦手的人数也不少, 造成手的再污染。由于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细菌传播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33]。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基本环节, 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 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34,35]。有效措施: (1) 完善手卫生设施, 治疗室、办公室均设有流动水洗手池, 感应式水龙头, 配备洗手液, 一次性擦手纸巾。治疗室、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夜, 接触每一位患儿前后, 均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手。 (2) 加强手卫生的专项培训:每年对各级人员进行手卫生的规范化培训, 使大家掌握洗手指征, 六步洗手法、手卫生用品正确使用方法及护手措施, 提高并不断强化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使其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对洗手和手部消毒的依从性, 使手卫生制度变为自觉行为, 形成手卫生的医院文化。 (3) 加强健康教育, 使患儿及家属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提高对疾病的预防意识, 不共用或挪用他人物品。保护患儿不串门, 不到活动室玩耍, 具有传染性患儿不到活动室玩耍, 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1 0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满意度

(1) 环境优质化, 使患儿及家属心情舒畅; (2) 加强护士素质及业务知识的培训, 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 (3) 连续性层级排班及弹性排班, 保证护理质量; (4) 加强人性化护理, 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5)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患儿及家属预防疾病的意识; (6) 缩短等待时间, 使患儿及时得到治疗; (7) 提高护理安全, 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减少患儿痛苦; (8) 降低医院感染率, 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综合措施, 使患儿及家属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加强疾病预防意识, 促进患儿身体早日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患儿痛苦, 减轻家属心理及经济负担, 提高满意度。

上一篇:军事科技英语词汇特征下一篇:相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