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中心

2024-08-20

设备管理中心(共12篇)

设备管理中心 篇1

1 前言

目前, 我国的国有煤矿企业大多都是大型综合性企业, 拥有数百种大型设备, 如运输提升装备、综采综掘设备、安全监控装备等。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 极大地提高了煤炭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促进了煤矿企业的现代化进展。由于设备的技术含量高, 结构复杂, 也给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综机装备集电气、液压、光电通信等技术于一身, 使整个采掘系统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 需要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要保证煤炭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 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设备利用效率为生产经营目标保驾护航。另一方面, 煤矿综机设备的价格高昂, 购买和使用成本用占整个企业生产成本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 因此提高井下综机设备的使用效率, 延长其使用寿命已成为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和降低煤炭生产成本的必要选择。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煤矿井下综机设备种类多、运行环境具恶劣、设备维修水平不高、设备老化加速等原因使得煤矿综机设备管理非常困难。总之, 提高综采综掘机械的使用、调配、和维护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已成为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重要举措。

作者结合大屯煤电公司综机设备管理的特点,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设计一套专用的煤矿综机设备管理系统, 实现了煤矿综机设备的采购、验收、租赁、检修、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也就是实现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了综机管理业务流程, 提高了综机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加了煤矿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2 系统涉及的主要内容

煤矿综机设备管理系统涵盖设备采购到设备淘汰或报废的整个过程, 其以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 结合煤矿生产中对设备管理的实际需求, 具备设备采购、入库、使用、维修、报废的统一管理, 具备配件库存、设备报废、维修期限、等预警功能, 实现了设备从计划、采购、使用、上井、维修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 设备采购、入库管理:在采购时, 要根据要求选型, 通过有效连接查询所选购产品的主要参数、生产许可, 以便做出选型决策、采购审批流程, 审批后进入招投标、合同、供货、台帐、验收和安装调试流程管理。

(2) 设备使用管理:进入使用后, 将对设备的主要参数动态监视记录, 及时记录配件的更换、设备点检、故障维护、备品备件的动态数据。

(3) 设备预警管理:实现设备配件、设备润滑周期、设备维修期限、等信息预警提示功能, 并能根据不同的具体设备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从而达到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使用成本的目的。

(4) 设备后期管理:设备进入老年期, 要采用特殊的管理方式, 除继续使用阶段的管理内容外, 还要对其使用的安全性、成本进行计算, 以便给出更换时间。

3 综机设备管理业务流程设计

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设计出综机设备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该流程实现了综机设备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闭合管理, 能够有效实现对综机设备的统一采购、统一使用、统一维修的目标。

4 系统架构设计

煤矿综机设备管理系统的落实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等先进技术, 实现某物流中心综机设备管理的优化管理。系统开发采用B/S模式, 如图2。

本系统采用的B/S模式, 用户不需要安装特定的软件, 可以通过浏览器 (如IE) , 实现对所管理设备信息的浏览、查询、修改、统计、分析等功能, 使操作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简捷快速;服务器端负责整个系统业务逻辑实现、数据集中存储、统一认证权限。

摘要:根据我国煤矿企业物流中心对综机设备管理的现状, 设计一套基于B/S构架的煤矿综机设备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综采机械装备设的采购、使用、检修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综机设备,管理系统,B/S构架

设备管理中心 篇2

财富管理中心的设立和管理,可以借鉴一下私人银行运营的模式,现行的私人银行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发展轨迹和经营模式不同,大体可归纳为五类:

(一)持牌经营的总分部专业化模式(工行)。私人银行部定位为总行直属机构(总行一级部室级),对内参照总行一级部室管理,对外作为总行经营性直属机构运作。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业务单独核算,在授权范围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二)总行主导管理推进、分行主导业务发展模式(建行)。私人银行部在总分行均为一级部室,总行重点负责业务组织管理,主要依托各分行进行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

(三)总行二级部建制、分行一级部+独立的服务网点拓展模式(中行、招行)。两家行均在总行个金部下设私人银行二级部统一管理推进,分行设立一级部室实施管理推进职能并利用独立的私人银行服务网点和专职队伍开展直接营销和经营。

(四)中外资合作推进模式(中信银行)。总行设立私人银行部(准一级部室)负责全行35家分行业务推动,下设北京、上海和深圳3家独立核算的分部专业经营。积极探索与西班牙国民银行以股权划分形式建立独立的私人银行公司。

世界财富管理中心的变迁 篇3

自从有了人类,就自然有了财富管理。确切说,在金融出现之前,就有了财富管理。而金融系统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服务行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为专门打理财富而存在的。由此可见,财富管理可谓历史悠久。比较专业的财富管理是中世纪末期欧洲的银行为贵族提供的个性化私密服务,19世纪后期流传到北美并得到了较大发展,20世纪后期逐渐在亚洲得到发展。在瑞士,财富管理这一专业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而财富管理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产业,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是20世纪末期以来的事情。财富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全球财富的总体增长,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金融创新的不断进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高度发达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欧洲早期财富管理的发展

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德美蒂奇家族设立的银行已开展了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是为当时的欧洲贵族提供财产打理和世代传承服务。16世纪,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兴起,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瑞士日内瓦,并将随身携带的大量金钱交给当地的银行家保管。16世纪末,随着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脱胎于伦敦“金匠业”的银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成立于1672年的Hoare ﹠ Co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私人银行,历经十多代人继承发展,开创了私人银行业务的王朝。17世纪,由于欧洲大陆贵族之间彼此征伐混战,家中的财产则由留守的贵族代为管理,久而久之这些留守贵族就成了私人银行家。

瑞士财富管理中心地位的确立

18世纪中叶,日内瓦的经济由于长期商业贸易的发展而空前繁荣,银行业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发展,银行家这时已声名鹊起。随着货币兑换业务向资金融通及资产管理转移,出现了专门为高端个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金融服务的私人银行,成为近代私人银行的起源。18世纪末,瑞士的私人银行已经在主要的外国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私人银行的数目一度达到200多家。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瑞士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的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和银行管理人员,为了躲避战火纷纷云集瑞士,给瑞士带来了庞大的资金和先进的金融管理技术以及大量的金融人才。二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犹太人,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难以生存的犹太人又纷纷秘密地向国外转移资金,由于瑞士的中立国地位,大多数犹太人都将钱存入了瑞士的银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瑞士银行业发生了持续的大并购,银行数量锐减。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私人银行业的国内员工数量大幅增加。在此期间,主要为瑞士境外的客户提供离岸金融服务的瑞士私人银行,也开始向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大力拓展在岸业务。

美国作为金融霸主财富管理的综合发展

财富管理虽然起源于欧洲,但真正的发展壮大还是在美国。美国也是当今世界财富管理市场最大、最成熟、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美国的财富管理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从保险业开始,保险产品包括投资规划、收益分析、代办手续等。二战以后,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和金融霸主地位的逐步确立,一方面国民理财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也日益丰富,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开始开展理财服务,并逐渐发展成为规范的经常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财富的强劲增长,而财富管理领域也日益规范并不断突破,逐步成为一项主流业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迅速发展,私人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对冲基金、结构性金融产品成为财富管理的主要产品。财富管理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各金融机构塑造品牌价值、培养客户忠诚度、增加业务收入的重要支柱。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崛起

中国香港金融业在20世纪初就已经成为主要产业,但其发展成为全球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重要金融中心,主要还是得益于亚洲特别是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新加坡于20世纪60年代独立,当时并没有把金融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1987年、1997年两次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的金融体系已经完全成熟。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以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在政府强力推动下,以瑞士为榜样,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行业,并确立了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中国香港地区财富管理的客户,主要来自中国内地,而新加坡的财富管理客户,相当大的部分是来自东南亚的华人华侨。

群岛离岸金融中心的兴起

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列支敦群岛等,大都是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离岸金融中心。它们以“避税天堂”著称,主要通过极其优惠的税收制度安排,吸引全世界大量的财富。同时,它们还凭借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旅游等,促进了财富管理的发展。

全球财富管理的主要发展模式

从国家层面看,全球财富管理的发展主要有瑞士模式和美国模式两种。群岛模式可以算作半个模式。

瑞士模式

瑞士模式是小国模式,卢森堡、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属于此类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从服务主体看,私人银行是主导力量;从服务方式看,离岸业务是主要方面;从服务市场来看,其一直是面向全球;从等服务对象看,传统上以服务贵族和皇室为主,后来逐步扩大到各类富裕人士。瑞士的财富管理主要依托私人银行,瑞士的私人银行在全球最为发达,既有瑞银和瑞信这样的综合性大型集团,也有众多的小型私人银行以及家庭办公室。同时,瑞士的多个城市都是世界著名的财富管理中心,如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等。但这些财富中心从根本上都具有相同的特点。瑞士的财富客户主要来自于国外,这就决定了瑞士的财富管理一直以离岸业务为主。离岸业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所谓的“避税天堂”。同时,由于瑞士是一个小国,市场容量十分有限,几乎从一开始,瑞士的财富管理即把重心放在了国外,并逐步走向了世界。瑞士模式属于特殊的现象,其发展道路是极不寻常的。作为一个小国,瑞士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到今天,是由种种特殊的历史因素促成,特别是宗教迫害、战争等。

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是大国模式,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都属于此类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财富管理的服务机构以大型金融集团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为主,比如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高盛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等。财富管理以在岸业务为主。相对于瑞士等离岸金融中心,美国的税收优惠并不明显。虽然以国内市场为主,但美国的财富管理早已随着其大型金融集团的全球化经营而走向了全球,这既是为了占领财富管理市场,也是为了帮助客户进行全球资源配置。但是,美国的大型金融集团大多在瑞士设有专门的财富管理机构,这种设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分享瑞士的财富管理市场,而是为了借助瑞士在财富管理其他方面的综合优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瑞士在全球财富管理领域的独特地位。纽约是美国的财富管理中心之一,是全球的金融中心。除纽约外,美国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金融中心,如芝加哥、旧金山、迈阿密、波士顿等,这些城市作为财富管理中心具有极强的功能互补作用。

群岛模式

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列支敦群岛等,相对于瑞士等国而言,其离岸金融中心的情况是极其特殊的,多数国家无法学习和仿效。其主要特点在于具有离岸中心的政策优惠,是相对于瑞士模式的显著优势。群岛主要起到注册的功能,运营还需要在其他地方完成。

设备租赁中心管理模式 篇4

当前,在医院的设备管理和使用中都普遍存在着设备闲置、购置重复等问题,造成了医院资源的极大浪费。我院的设备管理采用的是科室“自管自用”的传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端:①设备只能随本科室的危急病人情况需要不定时地开机,相当长的时间内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使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设备效益;②由于各科室拥有的设备数量有限,许多科室尚未能配备呼吸机、监护仪等,一旦有危重病人急需用呼吸机或重症监护时,借调设备困难,协调时间长,而且科室之间互相借调常发生机器故障、零配件丢失损坏等纠纷,既影响科室感情,又延误对病人的救治;③我院的医疗科室相对独立,临床科室小而全,如果分散配置,全部满足,必然造成设备的重复引进,资源浪费;④医院实行成本核算,购买的医疗设备要扣除折旧费,无论设备的使用率如何,在每月的成本核算中都要在科室支出中扣除,这样设备闲置无形中就给科室增加了负担。

针对上述现状,参考其它医院的成功案例,我院拟成立设备租赁中心,对一些小型通用的医疗设备采用“专管共用”的模式,即除了把专用性强的设备配置到科室中,对多科室通用的高价位的、常用的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心电图、除颤仪、血糖仪、褥疮垫等设备归租赁中心管理,使用科室需要时去租赁中心租借,根据使用时数交纳一定租赁费,用后及时归还,不耽误其他科室借用。这样,既能满足不同科室的使用需求,又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综合效率和效益。

1 设备租赁中心的管理模式

(1)管理范围根据我院实际医疗设备配置情况,设备的使用率和需求状况以及租赁中心现有人员的配置,租赁中心的管理范围为(除急诊、ICU、CCU外)各临床科室配置的呼吸机、血氧仪、输液泵、注射泵、除颤、监护等,以后再逐步扩大到各科室通用和便于搬运的设备都归租赁中心管理。

(2)工作流程①使用科室持租赁申请单(科室负责人或当班护士签字)来租赁中心借仪器。②租赁中心工作人员与科室人员当面共同试机,双方认可后签字借出。③科室使用完后将仪器及时归还租赁中心,并带医嘱单,由中心工作人员负责登记仪器使用时数,并对仪器验收,各项一一登记在案。④中心配有一名夜间调配人员,白班人员每日将仪器租赁情况和备用情况进行登记,下午5点前交到夜间调配人员手中。⑤送回的设备按照要求进行消毒、试机,完毕后放入存放室,供其它科室下次借用。

(3)管理制度为了加强租赁中心的设备管理水平,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租赁中心现已制定了《租赁中心仪器使用规章制度》、《租赁中心工作人员职责》、《服务公约》、《差错登记制度》、《消毒制度》、《租赁中心设备使用评估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更好的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服务。

(4)收费制度制定合理的租金收取原则是促进租赁工作延伸发展的润滑剂,我院按小时为单位收取租赁费用,科室租赁设备的收入及租金计算如下:

收入=每小时收费价格×租赁时数

租金=每小时的设备折旧费×租赁时数

其中:每小时设备折旧费=某种设备的平均价格÷折旧年限÷12个月÷31天÷24小时×(1+50%),50%包括:维修费、材料费、维护清洁费、管理费等。

租金从租赁之日起收取,到设备退回验收交接完终止,凭医嘱单计算租赁时数,按月结算租金。租赁期间丢失和非正常损坏的零部件,由科室按价赔偿。

(5)人员配置及工作职责我院租赁中心设在医学工程科,设备的调配、维修、维护由医学工程科配备一名护士和两名对设备较熟悉的人员负责。工作内容为:①设备的日常租赁、登记工作;②建立中心的设备档案,填写各种机型的账、卡;③掌握中心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参数的设定、警报的解除等,制定操作规范,指导临床科室使用,杜绝违章操作;④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完好率;⑤对科室还回的设备认真验收,检查机器的完好以及零配件是否完整;⑥对科室送回的仪器,按要求进行消毒,防止因消毒不妥而造成院内感染;每日下使用科室巡视,观察仪器设备的使用及运行情况,查询临时医嘱单,核对记账情况;⑦登记每日仪器的租赁情况及备用情况,供夜班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调配;⑧做好每月仪器设备的使用核算、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月报表的填写,上报医学工程部,由医学工程部备案后上报院经济核算办公室;⑨听取临床科室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做到合理调配等。

2 租赁模式的优势

(1)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成立租赁中心后,设备的闲置时间显著减少,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做到了物尽其用。

(2)盘活医院存量,优化资源配置采用设备租赁的方法,可杜绝科室和个人独占医疗设备,减少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使医院的医疗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

(3)减少科室支出,增加医院收益租赁中心对科室按时计费,列入科室成本,科室把病人使用机器费用记入病人医疗费账户,由于管理完善,减少了错漏收费,加上机器使用率的提高,机器使用寿命的延长,增加了医院的收益。

采用设备租赁前,设备无论是否使用,科室都要全部负担设备的折旧费,采用设备租赁后,科室只负担租赁时间内的设备折旧费,成本支出大幅减少。

(4)减少机器故障率,降低设备消耗租赁中心由专职工程师全面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对设备的结构、性能熟悉,工作责任心强,机器使用正确、规范,势必会降低机器故障率,减少设备损耗,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5)可以提高工程人员的积极性使工程人员的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平时就注意仪器的使用保养,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常规仪器拿来就能用。

3 发展前景

设备租赁有利于提高医院设备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浪费,有利于加强技术协作,提高医疗质量。它以经济手段为杠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强化设备的现场管理,促进维修秩序的完善,掌握设备质量状况,由于设备状况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责任明确,提高了设备管理与维护人员的积极性,专款专用,同时通过租金收取可以解决部分设备更新、大修费用的不足,可加快设备的更新。

设备租赁将是医院设备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我院现以医院内部租赁为主,根据辖区特点,将来还要面向社会开放租赁业务。朝阳区一级医院和社区医疗点较多,社区医疗点有2000多家,卫生局直属一级医院50多家,民营医院1000多家,但这些医疗点的设备都存在不足和落后,与二级三级大医院的设备形成相当大的反差,有些大医院淘汰的设备这些医院还没使用过。除此之外,家庭病床和临终关怀的病人也可以租用医院的医疗仪器来提高医疗质量,取得与在医院一样的治疗效果。因此,面向社会开放租赁业务,前景也应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徐松.谈医院设备的租赁[J].医疗卫生装备,2003(3):37-38.

[2]方幼平.关于建立医疗设备备件调剂中心的设想[J].医疗设备信息,2001(9):39.

[3]于凤山.现代医疗设备的租赁应用之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5(8):46-47.

[4]王拴武.等.建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推进医院的医学工程建设[J].医疗设备信息,2007(5):70-71.

房产管理中心财务管理制度 篇5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财务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财经政策、法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维护财经纪律,根据新《会计法》及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经费开支审核与报销

任何费用开支必须具有合法的、真实的、有效的正式发票,由经手人、股室负责人签字并载明用途,先经财务负责人审核,由分管领导签字,报一把手签字后,方可报销。

二、日常办公用品采购与报销

1、凡股室需购办公用品的,由各股室负责人写出书面申请,100元以上500元以内的由分管领导签字后由财务室统一采购。超过500元的须经一把手签字后方能采购。

2、各股室需购买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须经领导班子研究,由一把手签字后方可购买。并由中心财务室列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防止资产流失。每年由办公室与财务室对资产进行清理盘点。

三、差旅费报销

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考察活动需附上级的通知,报一把手审签,批准后方可出差。结束后三天内按规定报销(差旅费报销参照滑财【2014】119号文执行)。

四、严格执行借款规定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实践 篇6

近几年来,公共卫生问题、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的频率越来越高,为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顺应当前的形势,一定要强化档案基础建设,将档案管理模式进一步稳定,将档案的管理范围进行统一,将档案的处理过程进一步规范,以便促进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管理对疾控中心的作用

疾控中心是政府创建用来进行国家级别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公共卫生技术管理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它的责任是透过对疾病进行预防控制,打造健康的生活氛围,进而完成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提高百姓健康的重任。

疾控中心的创建对于国家和百姓都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医疗物资在采购、应用、储存上都影响到疾控中心的自身利益,所以,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疾控中心而言十分关键。只有将档案管理规范化、合理化,才能够有效降低财务的支出,有利于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合理运用医疗物资,从而降低损失和浪费,预防发生损坏集体利益的问题。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需要对采购进行规划,以确保能够正常供应,充分运用,合理储存,杜绝浪费,严格管理财务,创建出公正、完善、合理、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

二、主要方法

完善组织,明确工作内容。近几年来,在加大疾病控制工作的同时,也把档案管理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同其他工作一共进行组织、部署及审核。每年都将档案管理归入到中心及科室的年度工作审核目标内容当中,组建通过主要领导负责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以及档案鉴定小组,选取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担负中心档案管理人员以及所有科室兼职的档案人员,并通过人事变动进行调整[1]。中心档案人员肩负所有中心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工作。兼职档案人员担负着科室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的工作。所有档案管理人员都要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都要具备相应的疾病控制业务的工作经验,进而构成领导统领、中心档案管理人员为主要力量、业务科室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为辅助力量的管理团队,为档案的整理及归纳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加大投入力度,将基础工作做好。档案是通过信息及载体相结合的物质,是无法再生的资源,并且寿命极其有限,只要遭受破坏就会形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提高档案的基础工作,将档案保护完整,不但具备现实意义,还具备历史意义。近几年来,中心攻克经济困难加大了硬件的投入力度,在办公用房紧张的状况下,通过档案管理的需求扩大办公用房,把档案室移交到新建的大楼中,实现了将借阅、办公、库房分开的办公形式。面对资金欠缺的困境,节省专用经费把原铁皮档案柜变成移动档案柜,进而提高了档案的存储空间。并且,还配备了计算机、灭火器、装订机、除湿器、温度计、干燥剂等一些档案必备的物品,真正实现了防虫、防尘、防潮、防高温、防有害气体、放光、防火、防盗,从硬件角度为档案管理建立了有效的保障,顺应了现代化的管理要求。

将制度完善,将档案管理规范化。档案管理在进行时,需要通过《档案法》以及当地疾病控制档案管理条例、卫生部绩效考核工作标准和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体系的相应标准进行管理,并持续完善原始资料记录制度,对档案归档的范围、程序、整理标准以及借阅制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以保障档案从资料的原始记录到收集、整理、归档、借阅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2]。

对于原始资料的管理而言,疾控中心综合一季一次以及一年一度的责任考核目标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查、管理等工作,对所有科室资料的原始性、完整性进行严格审核,对于出现的问题尽快反馈,落实整改方法,随时进行跟踪验证。对于每年进行的档案材料收集工作,通过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对所有科室归档的材料进行审核,对于没有及时上交或者收集不够完整的需要进行催促,或者透过科室主任进行会议通报。

近几年来,疾控中心没有发生大型档案遗失或损坏的事件,确保了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档案材料的借阅及检索方面,除却具备严谨的借阅制度之外,疾控中心还配备了档案管理系统单机版软件,将近些年的档案信息进一步整理,并输入到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较大的提升了检索速度。并且创建了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管理软件,让疾控中心的档案工作逐渐迈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工作能力。为了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我们通过机构的人事变动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调整,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档案人员业务能力的建设。

细心编研,加大研发运用。档案主要在于研发和运用,档案管理仅仅是一个必要的手段。所以,疾控中心在规划好档案的建档、归档的工作之后,应当综合实际情况,及时将检索工作以及编研材料编制好,将检索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所有材料的查阅和运用,为所有工作的实施、评审同职工科研论文写作以及人才的运用、审查、晋级乃至违法案件处理给予可靠的根据,有效地加快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进行。

三、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发展前景

创建业务档案分级管理的制度。疾控中心的业务档案分级管理指的是由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团队所领导,把疾控业务中构成的技术档案分成中心级、处室级两个级别的管理模式。详细的做法是:把一些体现中心主要业务工作的分析性、综合性、具备相应学术价值并保管期限较长的资料判定为中心级档案,来保障中心保存的业务档案可以从整体上体现和囊括机构业务的活动以及能力[3]。所有业务部门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或者对下属单位执行的经常性疾病控制、常规卫生监测里构成的普通材料被判断为处室级档案,以上材料不但在当年的疫情、监测中可以使用,并且因为疾控业务具有持续性,许多年后也可以作为参考使用。

进行分级管理滞后,能够合理的处理档案存储空间以及业务档案数量之间的问题,并且,不但能够实现业务日常工作的需求,还可以确保中心档案资源的整体水平。

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提到日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运转,尤其是疾控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业务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令档案的产生形式逐步出现变化,令疾控中心的档案归档方式、范围的协调、信息的存储、数字化的处理、收集档案、传递网络化均为必须采取的行动。所以,强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同时,也要加强档案的网络化、电子化建设,丰富档案的运用方式,逐渐展现出档案信息的全面共享。

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完善,来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管理模式实践 篇7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急救设备在医院配备的数量越来越多, 很多医院在急救设备管理中都存在着设备闲置或重复购置等问题。急救设备在大部分时间里闲置, 造成设备质量下降, 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都较低。这不仅浪费医院的资源, 同时也增加了临床科室的运营成本[1]。此外, 急救患者对某些临床科室来说并非常见, 一旦遭遇患者病情恶化需要使用急救设备时, 科室医护人员难免手忙脚乱、仓促上阵, 这时急救设备的性能状态及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救治的成功率。

急救设备与其他常规设备相比, 具有闲时多、用时急、分布广、风险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 如何减少资源浪费, 充分发挥急救设备的效能, 同时降低设备的使用风险, 是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许多医院为此成立了急救设备调配中心或类似的设备调配部门, 统一管理常规急救设备 (例如呼吸机、注射泵、输液泵、监护仪、除颤仪等) 。

我院根据医院自身发展实际, 借鉴了其他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 制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预案及应急设备调配管理制度[2], 并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5月成立了应急设备保障中心。

1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及调配制度

针对新疆地区突发事件相对较多及维稳任务重的特点, 医院制订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应急预案。预案主要内容包括: (1) 急救设备的选型; (2) 建立急救设备调配绿色通道和协调机制; (3) 制定相应的处突程序及措施。应急设备调配制度则是在应急预案基础上制定的更为详尽的调配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如图1所示。

2011年夏天, 巴基斯坦连遭暴雨袭击, 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为帮助巴基斯坦开展救灾工作, 根据上级部署安排, 我院派遣国家救援队赶赴巴基斯坦洪水重灾区———信德省昆瑞, 实施人道主义医疗救援。

此次救援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院党委根据前方了解到的灾区实情,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我科应急设备保障中心迅速响应, 根据灾区气候特点及当地医疗卫生条件, 对医疗设备及物资进行分类选型, 在1 d内将所有医用耗材和急救设备筹集完毕, 并连夜派专人赴机场协助民航运输系统核对转运物资, 以保障这些急救物资顺利抵达灾区[3]。

救援队于10月20日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出发, 并于11月4日乘包机回国, 历时16 d。不仅为当地灾民提供了急需的医疗救护及疾病防治服务, 还向巴基斯坦军方赠送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医疗物资, 圆满地完成了救援任务。此次任务, 有效发挥了应急预案的保障作用, 充分证实了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并为今后处理类似的突发事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2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设备选型及人员配置

根据三级甲等医院相关规定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 我院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目前仅对4类急救设备实现了应急保障及资源共享, 分别是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等[4]。经过6 a多的建设及发展, 保障中心现有呼吸机4台、监护仪30台、注射泵15台、输液泵10台。

保障中心隶属于医学工程科。在人员配置方面, 中心配备1名调配员, 医学工程科的9名工程师兼管保障中心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心实行24 h值班制, 调配员负责平时的设备登记、保养和验收工作;工程师轮流负责应急设备的调试与维修, 并在必要时指导使用科室人员正确操作仪器,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保障中心运行流程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在接到临床科室的设备租借申请时, 值班人员立即响应, 并详细登记出借设备的名称、型号、设备编码、出借时间、出借科室等信息。双方签字确认后将设备交申请科室使用。设备租借完毕后, 使用科室应即刻返还, 保障中心值班人员对返还的设备进行验收, 并登记相关信息和扣除相应的租赁费用, 双方签字确认。保障中心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4 应急设备的验收与质控

出借的应急设备在每次返还时, 保障中心调配员需对返还的设备进行仔细验收, 检查设备外观及附属配件是否完好, 并开机对设备的主要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测。此外, 由于急救设备的使用安全风险性较高, 需要对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质量控制[5]。我院的医疗设备根据军队医疗设备管理相关规定, 需定期进行计量及质控。为此, 我院成立了医学计量三级站, 每年定期开展医学计量和质控工作。对于保障中心的应急保障设备, 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针对应急设备使用频率高、使用风险大的特点, 我们对保障中心的呼吸机、注射泵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急救设备规定每半年检测1次, 其他设备每年定期检测1次。如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 则需立即对该设备进行维修, 并在维修或更换配件后重做质控[6]。

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6 a多的具体实践, 我院应急设备保障中心已初具规模, 不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发现很多需要完善之处, 运行模式和全程管理等环节均有待进一步探索及改进。

5.1 实现应急设备全程信息化管理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目前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手写记录阶段, 应急设备的所有出借及返还记录都需要手写逐一记录。随着保障中心急救设备不断增多, 原来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临床应用需求。此时需要开发一套数据信息管理软件, 结合成熟的条形码录入技术, 将设备的所有信息 (包括设备的出错、使用、故障、维护、保养、质控、租赁费用等信息) 都自动录入该系统中[7]。这对提高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及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均大有益处, 能真正实现租借设备信息全程化、信息化和自动化, 还能为今后医院设备选型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并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5.2 加强急救设备临床应用培训

急救设备作为临床使用的一类特殊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用时急、闲时多、分布广、风险大等特点, 这就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必须十分熟悉设备的操作和安全规程, 一旦需要能立刻投入到抢救工作中[8]。但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发现除了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科等一些专业科室外, 有些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平时对呼吸机等急救设备的操作并不十分熟练。此外, 由于人员流动频繁, 新上岗的医生、护士很少接受系统的急救设备操作培训。我们在应急设备调配过程中, 经常发现有些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的操作十分陌生, 呼吸机出现报警, 分不清是参数设置的问题还是患者自身的病情所造成的。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救治, 有时甚至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设备的操作培训显得十分必要, 而且在注重培训的同时应结合操作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科室考评挂钩, 使科室充分认识到规范操作急救设备的重要性[9]。目前, 医院已经制订了较为详尽的培训计划, 结合医院护理部每季度举办的护理人员培训考核, 加入急救设备操作培训内容, 并对急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冠心病监护病房等不定期进行抽考, 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科室的绩效考核, 定期公布。

5.3 综合分析合理配置应急设备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运行6 a来, 随着临床科室医疗业务的拓展及对中心认知度的提高, 中心成立之初配备的4台呼吸机逐渐不能满足调配需求。个别科室长期占用保障中心的呼吸机, 造成其他科室急需使用呼吸机时无设备可调, 紧急情况下只能临时在全院范围内寻找空闲呼吸机, 这无疑埋下了医疗安全隐患。这种状况说明保障中心前期设备论证不够充分。对于长期借用呼吸机的临床科室, 说明该科室重症患者较多, 呼吸机使用频率高, 应为该科室单独购置一定数量的专属呼吸机, 而非长期占用保障中心的设备。2014年, 我院在原有4台呼吸机的基础上, 计划增配4台便携式有创呼吸机, 以便充实平时的保障力量,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此外, 保障中心输液泵的租用率很低, 6 a来租借次数仅有10余次,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这说明医院在今后的设备配置论证过程中, 需根据应急设备的使用特点和频率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在2014年年初制订医院设备采购计划时, 经医务部协调, 我中心将部分闲置的输液泵调配到提出相应采购申请的临床科室, 以使该类设备的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5.4 完善应急设备消毒及维护保养措施

由于受到人员配置和办公条件的限制, 我院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的设备消毒及维护保养一直是整个工作流程的薄弱环节[10]。目前采取的消毒措施仅仅是定期对设备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及使用酒精对表面消毒除尘;针对呼吸机所采取的措施是每次使用一次性呼吸管路, 但是对于呼吸机的内部管路及外部附属器件缺乏有效的消毒措施。这些措施都难以满足医院的感控要求, 对保障中心的管理人员也存在潜在的健康危害。不过, 随着医疗安全意识的提高及办公环境的不断改善, 这项工作已被提上议程, 保障中心目前正在制订相应的消毒工艺流程及消毒设备购置计划。

6 结语

急救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应急设备的调配使用也是医院等级评审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的成立不仅提高了急救设备的使用率, 而且可使医院避免重复购置和盲目引进, 初步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6 a来, 我院应急设备保障中心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经初步统计, 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的使用率分别为75%、71%和65%, 输液泵使用率较低, 仅为7%。除输液泵外其他应急设备的使用率都比较高, 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初步发挥出了保障中心的调配效能。

我院的应急设备保障中心尚处在雏形阶段, 很多保障功能尚待开发和完善, 一些在运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 例如设备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加强人员操作培训、完善消毒流程等。相信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急救设备有效管理受重视的程度也会水涨船高, 这些问题最终将会得到妥善解决。

摘要:介绍了一套医院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调配制度, 系统阐述了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的具体构成及运行模式。结合实践经验, 证明了成立应急设备保障中心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提高设备使用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从信息化、应用培训、资源配置、消毒维护等4个方面分析了保障中心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以期提高急救设备的使用率, 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和盲目引进, 初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关键词:急救设备,应急预案,调配制度,保障中心,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蔡玉琴, 曹江丽, 李开元, 等.医院急救设备供应管理实践与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 2014, 35 (11) :131-133.

[2]吴浙君, 田源, 陈德军, 等.医疗设备管理调配与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11) :81-82.

[3]曹力, 彭碧, 波王藩, 等.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洪灾中的医学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19 (11) :1 043-1 045.

[4]李开元, 祝军, 范军, 等.综合性医院急救设备供应中心管理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9 (9) :34-37.

[5]刘延武, 吕鹏, 王卫东.医学工程质量控制风险评估方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 27 (2) :169-172.

[6]王卫东, 曹德森, 吴昊, 等.医学工程保障中的质量控制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22 (3) :5-8.

[7]张瑶.基于Oracle数据库的急救设备供应中心[J].医学与社会, 2009, 22 (5) :51-52.

[8]胡冬梅, 陈瑁, 王玲.急诊抢救室设备管理方法探讨[J].护理学报, 2009, 16 (12B) :25.

[9]何林政, 多桂芝.谈在基层医院开展急救设备使用培训的体会[J].医学创新研究, 2008, 26 (5) :88-89.

设备管理中心 篇8

关键词:冷链物流,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1 引言

冷链物流具有时效性高、保质期短的特点。食品冷链涉及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多个环节,质量保证难度很大。对于冷链物流中心而言,设备的管理的科学性与完善程度对于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冷链物流中心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设备管理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可以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与经济性,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能,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冷链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2.1 冷链关键设备非正常工作因素分析

本文重点研究的冷链关键设备包括:冷库、运输车辆(冷藏车和工具车)和速冻器三类。通过对设备运转状况、常见故障类型、耗损报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可为设备的购置、保养、维修、零配件更换和使用管理等提供重要数据。

造成冷链关键设备非正常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电力供应因素的影响。

供电不足是冷库和速冻器正常运转的最大障碍。它不仅严重影响冷链产品的温控及质量,还会导致冷链设备的过早损耗和报废;

②冷链设备自身质量因素的影响。

冷链设备自身质量的差异对冷链物流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冷链运输车辆的质量与性能对系统的作用最为明显;

③设备维修能力及零配件因素的影响。

冷链中心现有设备大多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规格型号不同,出现损耗以后,有些零部件的备件不能及时获取,给管理和维修造成了一定困难。随着设备损耗的不断加重,预计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2.2 冷链设备管理的基本思路

冷链设备的质量管理直接影响冷链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加强冷链设备的科学管理,需要采用先进的方法与手段,全面规划、合理装备、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技术改造、更新与报废,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还应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收集与整理设备管理的技术资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改进和完善技术经济考核指标体系,重视经济核算,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的冷链物流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冷链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1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涉及面广,各要素之间依赖性强,与企业其它管理系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冷链物流中心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①快捷性。

在处理速度、处理规模等方面显示其快捷和优越性;

②友好性。

操作简单、使用便利,能适应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

③安全性。

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包括两方面:认证和授权。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能登陆系统;

④集成性。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二者之间应当具有高度的集成性。

3.2 冷链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冷链物流中心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应考虑前期管理、档案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四个方面的主要功能。

3.2.1 前期管理

前期管理主要包括六个功能模块。

①库存管理。

此模块用于设备库存信息的查看。库存信息包括:统一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生产厂家、生产国别、采购日期、启用日期、设备原值、设备净值、技术状态、折旧年限、己提折旧、大修次数、耐用年限、技术状态等。

②市场行情。

确定拟购设备的类型后,按冷链中心的特殊要求对市场行情库进行筛选过滤、查询需要的市场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市场售价、设备年使用费用、外形尺寸以及设备的描述等信息。

③申报编辑。

用于输入、修改、查询和打印拟购设备申报信息。申报编辑菜单的信息包括:申报编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预算单价、采购数量、预算总价、申请部门、申请理由、申请时间等。确定设备采购意向后,对采购计划进行编辑,以便向上级申报。

④合同管理。

企业设备的采购合同包括以下信息:合同编号、合同名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性能要求、交货时间、交货地点、设备单价、购置数量、合同总额、设备生产厂家、卖方名称、卖方代表等。

⑤到货验收。

设备到货及验收的信息包括以下内容:验收单编号、合同编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单价、到货数量、验收地点、验收人员、验收结果、验收记录等。

⑥安装验收。

设备安装验收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安装要求、安装合同编号、安装费用、运输费用、材料费用、工时费用、其他费用、安装技术员、质量检察员、安装竣工时间等。

3.2.2 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卡片、设备台账及设备动态管理中的移装、调拨、租赁、封存、报废等记录。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为设备的动态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从而达到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目标。档案管理包括设备档案、设备台账、设备卡片和动态管理四个基本模块。

3.2.3 运行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由运行记录、故障管理、事故管理、保养管理等模块组成。主要完成设备的各种运行检测、实施动态管理、进行有序的保养,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行。也可通过记录设备故障、事故档案,分析故障、事故的性质、原因,以便编制维修计划对设备的故障及事故进行处理。

3.2.4 维修管理

维修管理是企业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模块从设备维修基本信息中得出大修、小修、中修、保护保养的时间周期;编制设备大修年度计划、季度维修计划、月份维修计划、以及单机维修计划,显示单机维修档案和对设备维修配件的管理。做出设备维修的整体规划,以减少维修费用。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维修基本信息、大修年度计划、季度维修计划、月份维修计划,以及单机维修计划。

4 冷链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系统管理框架设计

基于VS.NET 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网络计算模式,采用图1 所示的三层体系结构,即数据库服务层(DataBase Service)、功能层(Web Service)和表示层(Browser)。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Server,Web服务器为IIS5.0,数据库采用ACCESS2000。前台采用VB.NET,后台采用ASP.NET 技术。

4.2 系统权限设计

根据用户的身份等级授予不同权限,以保障数据的使用级别和安全。系统采用了“用户名—密码”的验证方式,并将用户的口令进行MD5加密,即使管理员也无法看到用户的密码,以确保用户的安全和隐私。为了防止SQL注入,杜绝使用sa用户连接数据库;新建一个public权限数据库用户,并用这个用户访问数据库;去掉角色public对sysobjects与syscolumns对象的根据用户的不同类别,规划出等级递减的四级访问权限:系统维护管理员、部门管理员、注册客户、普通访问者。

4.3 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采用结构化程序方案进行功能模块设计,如图2所示。

4.4 关键技术及系统实现

ASP.NET平台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ASP.NET通过ADO.NET访问数据库,采用标准的XML作为数据交换模式。Dataset和.NET Data Provider是ADO.NET的2个核心子组件,用来实现数据源连接和数据操作。通过SqlConnection对象的connectionstring属性指定连接参数,建立同数据源的连接,利用SqlDataAdapter对象的FillData方法将数据库数据读到Dataset中,对数据的更新、检索、插入、删除等由SqlCommand 对象设置相应的SQL 命令语句来完成。

建立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重要工作内容。系统数据库模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

①设备前期管理。

包括库存管理、市场行情、申报编辑、合同管理、开箱验收、安装验收等。

②设备档案管理。

包括设备档案、设备卡片、设备台账、动态管理(移装、调拨、封存、租赁、报废等)。

③设备运行管理。

包括运行记录、故障记录、事故记录、保养管理、维修管理等。

④设备维修管理。

包括维修基本信息、大修年度计划、大修年度档案、维修季度计划、维修季度档案、维修月份计划、维修月份档案、单机维修计划、单机维修档案、维修配件管理等。

5 结论

冷链设备的质量管理直接影响冷链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所构建的冷链物流中心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旨在保障设备管理与使用的效率,提高设备管理和系统运行的有效性,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冷链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柴永生,吴秀丽,孙树栋等.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2).

[3]舒红.冷链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09,(03).

[4]陈冬生.关于如何利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33).

配送中心管理优化探讨 篇9

一、库存信息的准确率较低

库存信息准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单据信息的录入严重滞后于业务发生时间, 造成了实际物流与信息流的差异。

目前WMS系统中得到的货物进出数据, 主要是接收小组和库管小组录入WMS系统, 其中接收小组只负责货物进入环节的系统录入工作, 库管小组负责货物出库单据的录入, 以及退货和返修入库的录入。当各小组实物操作完成后, 所有单据才汇集到办公室统一录入系统, 所以这就存在着较长时间的延迟, 很难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库存信息准确率低、实时性差为配送中心的物流运作带来了较多的问题, 例如:

1. 库存管理、库存预警等工作大都需要以实物清点的数据作为依据, 而无法由系统自动生成, 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差错。

2. 配送中心各存储区为了保证配送及时性, 安全库存MIN、M A X值设置偏大。

二、问题货物信息不易追溯

现有状况下, WMS系统中无法提供货物的追溯功能。随着客户对配送中心要求的不断提高, 需要系统从货物进入配送中心开始到离开配送中心的所有状态信息均能及时、准确的跟踪。例如货物由集装箱送至配送中心开始, 到最终出配送中心, 随着存储状态的变化, 货物的资料信息里就必须记录它所属的集装箱、托盘、订单、原包装、标准包装等等信息。

三、库存先进先出 (FIFO) 的控制问题

库存的先进先出是客户的现实要求,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的一些问题:

目前, 配送中心主要靠手工作业, 将先接收的货物放置在取货口外面, 而后接收的货物放置在取货口的里面, 通过这样做来保证货物的先进先出。但是人工操作易出现差错, 较难保证所有货物都能严格按先进先出的顺序取货。

由于对某批次货物的质量有怀疑, 暂时将其转至待处理区, 但后来这部分货物排除了质量问题, 待处理状态被解除, 这时候货物出库的先进先出顺序已经被打破。

四、当前WMS系统中不可控数据的管理问题

这里的不可控数据是指现在WMS系统没有这类功能, 但实际运作中需要管理的数据。

1. 托盘、周转箱使用过程管理。

现有状况下多数配送中心的托盘、周转箱的管理只有在接收小组的入库管理, 但没有托盘、周转箱的使用过程的管理, 在使用托盘、周转箱的其它小组中, 托盘、周转箱的使用数量基本上是靠人为经验来判断, 这就容易造成托盘、周转箱在使用过程中因无法预期使用量而造成一些问题。

2. 发运单据的自动生成。

在现有状况下, 很多配送中心发运单不能由系统自动生成, 只能手工记录;人为参与的工作出错率较高, 而且现在很多客户要求发运遵循一车一单原则, 这又增加了人工操作的难度。

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考虑:

1.技术方面。主要是使用条码管理技术, 例如采用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条码管理系统。

条码管理系统前台应用手持式条码扫描器, 条码打印机, 打印机 (用于打印出、入库单) , AP连接后台数据库;构建局域网, 所有手持终端通过无线AP接入局域网, 连接后台数据库;为了确保通讯的通畅, 服务器端专为每个终端开一个通讯端口, 每台终端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 这样可以防止数据通讯出现混乱。

条码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功能模块:

(1) 货物入库。

(1) 可追溯货物扫描。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后, 显示同型号同批次的不同货物条码, 主要功能:追溯问题货物。

(2) 返修货物入库。由手持终端申请入库单号并扫描返修包装条码后, 系统返回该货物数量, 输入准确数量确认后入库。主要功能:完成返修包装货物入库。

(2) 货物出库。

(1) 正常出库。由手持终端扫描或申请出库单编号后, 扫描包装条码提交系统出库并打印出库单。主要功能:完成正常出库并提交系统。

(2) 返修货物出库。由手持终端扫描出库单及包装条码后, 经过系统的确认, 货物出库。主要功能:完成返修货物的出库。

(3) 计划外出库。由手持终端申请或扫描出库单编号后, 扫描包装条码后输入计划外出库数量并提交系统出库。主要功能:完成计划外出库并提交系统。

(3) 库存货物管理。

(1) 货物上货架。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和货架库位编号, 经过系统核对后提交并记录货物状态。主要功能:核对货物上货架是否正确并记录货物状态。

(2) 货物进入待发区。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 标识货物进入待发区。主要功能:记录货物在待发区的状态。

(3) 货物剩余数量确认。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 返回其剩余数量, 经核对货物数量后提交。主要功能:标注该货物的出库完成并剩余的数量。

(4) 再包装计划下载。由手持终端扫描再包装计划单号和托盘号及货物条码后, 返回该货物的数量, 确认该数量后提交系统保存。主要功能:按计划单要求对货物进行再包装, 并确认货物数量。

(5) 拼箱。由手持终端申请或扫描拼箱号后, 扫描原包装条码提交系统。主要功能:完成拼箱工作并提交。

(6) 拼箱内取货物。由手持终端扫描拼箱号后, 扫描货物条码提交系统取出拼箱内货物。主要功能:完成取出货物并提交系统。

(7) 盘点。由手持终端扫描盘点单号和货物条码, 传回该货物的默认数量, 如果已启封输入盘点数量。主要功能:根据盘点单号完成盘点任务。

(8) 货物数量修改。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 返回货物库存数量, 经过核对后输入新的库存数量并提交。主要功能:修改货物库存数量。

2.管理方面。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可以从硬件上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率, 而信息平台从软件上为配送中心提供大量的管理数据信息, 用以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自动设备和技术与信息平台的集成极大的提高了配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信息获取的实时性。

但是, 除了先进的物流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与优秀的信息系统平台之外, 还必须有规范的管理为依托才能发挥作用:

(1) 针对库存信息准确率较低的问题, 可以将系统的单据录入工作下放到各个小组, 由他们自行完成实物交接和数据录入工作。这样做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实物的流动信息可以尽快地在系统内得到体现。

(2) 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库存变化的信息, 自动处理安全库存等临界状况。

(3) 库存控制小组对数据控制的重心也可以转向单据审核和业务数据分析等方面。

(2) 针对货物信息不易追踪的问题, 除了信息系统实现及时、完整记录可追溯信息之外, 要真正做到信息的可追溯性, 对管理方面也要有严格的要求。

跟踪货物信息不光需要系统记录货物变化的每一个状态, 而且要求在每一个状态变化时, 操作人员在实物操作时必须对应准确的货物。例如:操作人员一次开了三个托盘, 这三个托盘中的货物都是同一种货物, 但因为这些货物出于不同的托盘, 所以货物的托盘来源信息就不同, 在录入系统时就必须按不同来源货物分别下账, 否则就会出现实物和系统数据的不符, 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在开托盘后填写反馈记录, 必须按货物、托盘的对应关系如实填写, 并且在取货时, 也需要按要求的货物信息取货, 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下账的正确性。准确的实物操作和正确的系统信息跟踪是快速响应货物追溯的保证。

(3) 针对库存先进先出的控制问题, 操作人员必须按单据上所标明的出厂日期或保质期取货。

(4) 针对当前WMS系统中不可控数据的管理问题, 需要在系统中增加条码对周转箱、托盘使用过程的管理, 同时各个小组也需要良好的协调和密切的配合。

应用条码系统管理后, 配送中心能够准确记录库存信息, 条码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配送中心对问题货物的追溯, 另外, 条码系统取代了原先手工取货的环节, 在库存先进先出的控制上也更加严格。当然同时离不开配送中心的规范管理, 条码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摘要: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 配送中心广泛出现在零售、邮政、公用事业、工业制造、烟草、物流配送等不同行业。但是由于配送中心业务的快速发展, 采用条码系统, 优化内部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配送中心,条码系统,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储雪俭:物流配送中心与仓储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设备管理中心 篇10

关键词:胃镜,健康管理中心,护士,职业素养

随着胃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健康意识的迅速提高, 胃镜检查已经成为体检内容中较为普遍的项目。随着“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在我院建成, “无锡市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在我院落户, “金钥匙-五心服务”在我院开展, 健康服务模式随之转变, 中心护士的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工作责任远远高于传统医院护士[1]。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护理模式、新形势下健康管理要求, 健康管理中心胃镜中心的护士需要具备更全面的职业素养。

1 护士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

1.1 护士职业素养的含义

护士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主要表现为护士遵循护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体检中心胃镜中心护士需要根据体检中心胃镜室所制定的规范和要求, 在胃镜检查前、胃镜检查中、胃镜检查后、胃镜消毒过程中表现出严格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行为习惯。

1.2 护士职业素养的核心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职业过程中, 包含职业形象、职业能力、职业安全、职业技能等方面[2]。

2 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

2.1 重视职业形象的提升

由于胃镜是一种侵入性操作, 而大多数体检人员对胃镜检查知识缺乏, 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多数体检人员会感到紧张、恐惧以及伴有恶心、血压升高等躯体应激反应。良好的职业形象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检人员的不适。胃镜中心护士良好的精神面貌、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对对方恰当的称呼, 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接待体检人员时仪表美一点:胃镜检查室护士着白 (粉) 色工作服简洁温馨, 胃镜消毒室护士着墨绿色防护服沉稳端庄。微笑真一点:微笑是沟通的最好语言, 真挚的微笑建立美好的第一印象。言语暖一点:检查前给受检者信心“您请放松, 配合好2min~3min就可以完成”, 检查中不断鼓励“您配合得真不错”, 检查后亲切地问候“您还好吧”“现在已不太难受了吧”。观察细一点:检查中轻抚受检者背部、面部鼓励, 也可握住受检者的手让其有可依赖的感觉。帮助多一点:检查完成后递一块纸巾协助擦一下嘴角, 帮助年老体弱者下检查床, 递上一杯温开水漱口。体检人员大多怀着紧张、恐惧的心情来到对他而言陌生的环境中, 要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 更需要建立良好的检查环境胃镜检查室每日紫外线消毒, 胃镜检查前调节室温24℃, 湿度50%~60%[3], 检查床铺一次性床单, 放下遮光帘, 保持检查室清洁、恒温、恒湿、安静、私密。

2.2 重视职业能力的提升

职业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反复训练得到的, 其效果主要通过符合护理工作要求的作风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来体现, 贯穿于整个护理行为中。护士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举手投足都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体检中心胃镜诊治过程相对短暂, 护患之间沟通有限, 护士掌握病人信息相对欠缺, 对病人的心理需求容易忽略。在有限的时间内胃镜中心护士应同受检者、胃镜医生全方位配合。我院胃镜采取预约方式, 由前1d夜班护士告知检查者当天20:00以后至检查前禁食、禁饮、禁服药物, 以免检查时引起呛咳等不良反应。检查当日晨胃镜中心护士同胃镜医生一起了解检查者的病史资料, 如有无高血压、心脏病、传染病等及之前的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检查前护士告知检查者口含麻药时头要抬高, 以便咽部得到最好的麻醉效果;协助其正确摆放体位, 松开裤带, 取下围巾、眼镜和义齿, 左侧卧位, 头下垫枕, 下肢半屈膝, 颈部保持自然放松位置。检查时护士告知检查者应全身放松, 轻轻咬住放置嘴中的口垫, 千万不能吐出, 以防损坏胃镜;用鼻做平稳呼吸, 切忌屏气或频繁打嗝;如有口水应自然流出, 不要吞咽, 以防流入气管引起呛咳。胃镜插入咽喉部时, 检查者应配合做一个吞咽动作, 胃镜即可顺利通过咽喉部进入食管。如感恶心, 可轻轻呼气即可缓解;不能用舌头用力顶镜子, 以免擦伤口咽、喉部引起出血。检查结束后护士协助检查者擦去嘴边黏液并协助其下床以免摔伤。未做活检者, 检查后1h进软食易消化的食物。做活检者, 检查后2h方可进食温凉米汤或稀饭、面条, 胃镜中心护士会通知餐厅备好食物。胃镜室也备有咽喉片、草珊瑚含片等缓解咽部异物感。

2.3 重视职业安全的提升

胃镜中心护士承担胃镜设备保养及消毒的重要任务。普通胃镜及超细胃镜因其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导致用后的消毒灭菌难度大、保养责任重, 若不重视内镜及其附件清洗消毒灭菌规范, 就会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同时各种消毒剂清洗剂对人体及环境的损害也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常用的集成内镜洗消站虽然能有效预防内镜的再次污染, 但是护士暴露在有害的清洗、消毒剂中对人体健康损伤较大。胃镜中心护士职业安全的培养既包含胃镜消毒效果判断标准的学习又包含标准预防技术的提高。胃镜消毒效果判断标准: (1) 定期采样, 鉴定细菌种类检测致病菌, 每件细菌总数<20cuf, 无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 胃镜消毒时护士未闻到刺鼻酸化水气味。 (3) 将消毒好的胃镜放置在集成洗消站的干燥台, 连接专用灌流器, 使用干燥台上的注气装置, 检查胃镜前端各孔道无水汽喷出为干燥合格[4]。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罩等基本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在胃镜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为了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5]。

2.4 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

胃镜检查是“被检查者-检查助手-检查者”相互配合的动态诊疗过程。胃镜下取病理活检组织术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护士是其中的重要角色。胃镜检查前护士完善操作前准备及心理护理, 检查中进行娴熟的护理配合, 检查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 可以消除病人恐惧, 提高病人配合度, 缩短检查时间, 确保取病理活检组织的准确性。首先提高检查前沟通技能, 耐心解答病人提问, 消除顾虑。准备好胃镜下取病理活检术所需用物。其次提高检查中护理配合技能, 配合医生取病理活检。根据不同型号胃镜选用不同型号活检钳。严格无菌操作, 根据病灶部位、大小、可能性决定夹取标本数量。夹取过程中听从医生指示, 掌握好开合、夹取时机, 避免损伤内镜, 同时准确夹取标本。取出标本时, 用止血钳夹住事先准备好的硬纸片在活检钳上取标本并立即放于标本瓶中。同一病人不同部位取材应放于不同标本瓶内并做好标记。最后提高健康宣教的技能, 护士应当告诉行胃镜下取病理活检组织术的体检人员2h后进食温凉、少渣、软食, 同时观察有无腹痛、黑便[6]。护士通知餐厅保留早餐。做好病理登记、标本外送工作。检查结果第一时间通知检查者本人。

3 小结

职业素养形成是观念意识树立、思维方式建立和行为习惯养成三类过程相辅相成的结果。提升健康管理中心胃镜中心护士的职业素养需要从提升职业形象、职业能力、职业安全、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着手。健康管理中心胃镜中心护士需树立积极为体检人员服务的意识, 强化使命感及责任感。建立创新、发展的护理思维模式, 利用“无锡市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两大品牌优势, 提升职业素养, 注重人文关怀, 在护理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袁红, 李俊, 张丽华, 等.新形势下健康管理中心护士素质与多元化角色[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17 (1) :77-79.

[2]陈玉琴, 王忠华.护士职业素养要求及培训对策[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6) :3258-3259.

[3]张丽静.心理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 2011, 9 (2B) :415.

[4]王玉敏.集成内镜洗消工作站与全自动洗消机互补性研究[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4 (4) :113-115.

[5]程玲莉.标准预防在胃镜中心护士职业防护中的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9 (6) :545-546.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疾控中心就是疾病控制中心,是国家卫生部所属的疾病预防机构。主要的工作范围是全面管理国家的疾病预防、控制以及一些卫生监督工作,也承担一定的疾病预防方面的科研工作。疾控中心在自身专业优势的形式下,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 它对社会的职责决定了它在社会的健康卫生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稳步提升,而且群众对疾病预防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从这点来看疾控中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疾控中心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疾控中心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疾控中心应该审时度势地从财务工作入手,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1.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简述

1.1财务管理的目标

疾控中心主要负责的是控制和预防大范围的疾病暴发和传播,对象是人民群众。所以作为国家的一个职能部门,它需要把社会的利益摆在首位,单位的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社会的利益。所以说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很多的约束条件。尽管有很多的约束条件在其中,疾控中心还是要通过一定的合理的手段创造利润维持自身正常运营。这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有出售药品及疫苗等,以及科研成果的转让活动。总体来说,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利益。

1.2财务管理的重点

疾控中心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有三方面的重点,即成本控制、账款管理以及疫苗等的资产管理。其中成本管理是最重要的,它关乎到疾控中心自身的效益。 对于成本的管理,要做到核算及分配明细,在事物的管理中采取责任制。 同时,对于成本耗费的工作要仔细分析。 但是对于成本的控制也必须是针对那些不影响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中,坚决不能因为降低成本而影响人民的利益。其次,账款的管理也比较重要,主要是保证应收账款在疾控中心流动资产中的比例达到 40%左右,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财物损失及风险。疫苗等的资产运作也是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一个重要的业务。当前形势下,由于这项业务中涉及到很多的利益问题,很多疾控中心对此项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

2.当前形势下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院疾控中心的财务,大都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支持和拨款。可是大部分的疾控中心都没有明确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很多的疾控中心无限制的对国家进行申请拨款,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就没有安全的财务管理办法。

2.1于财务预算的管理,不具备科学性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良好的财务管理秩序以及合理的财务资金管理是保证疾控中心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可是很多疾控中心,在财务管理上,完全不具备科学性。设置的一些预算机制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缺少实际工作。另外很多医院在预算上,只是简单的控制,流于形式,对于事前和事后的控制,没有做到切实落实。

2.2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

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器械的购置,是非常重要的。可很多的医疗机构或者医院疾控中心,在购置医疗器械时,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认识不足,具有盲目性。有些医院,过于追求器械的高端化,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自身是否有能力可以正确使用相关器材,这就导致了出现盲目采购的现象。另外很多医院在使用医疗器材的时候,都是注重维修而不是保养,从而导致机器使用较快、使用寿命较短、投入资金过多等问题。

2.3控制制度的缺失

由于政府对疾控中心的财政只拨而不参与管理与决策,只是通过预算这一项来给予微弱的约束。 而这导致很多的疾控中心在财务方面一味通过增加预算来争取更多的财政,但是对于财务的管理制度不够重视,财政的管理制度很不健全,内部的管理制度会因为重心的不够明确而很难很好地服务于财务目标的实现。

3.加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对策

3.1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制度建设落到实处

这一要求实际上就是对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人员的具体要求。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职业素质,制定准确而真实的财务报表。对于医院的一些财务状况有经常性的排查,对于医疗器械的采购有明确的要求和管理,绝不允许盲目性的资金投入。

3.2全面实现财务预算管理

我们提到的全面预算,实际上就是对财务状况有科学、明确的预算管理。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财务的全面预算。首先,应该自觉的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和价值规律对市场的作用,购入医疗器械和进行大型投资时,必须有明确的价值规律作为引导,使资金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其次,就要建立比较合理的经费标准。因为疾控中心的财务来源大多都是财政拨款,制订了比较合理的经费标准,就可以更好的节省开支,将资金都用在合理的地方,这样既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疾控中心带来了经济效益。最后一点,相关的财务人员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来执行预算。财务管理人员不可以随便的进行财务支出和报账,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资金和财务预算的有效性。

3.3必须将投资目标明确,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率

这一要求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公款的挪用,谨防贪污现象的产生。这就需要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定期的对医院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进行排查,坚决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切实的保障报账的真实性。当发现固定资产发生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向上级领导反映和汇报,保障财务的安全性。

3.4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便提高整体素质

在新时代的引导下,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对于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这种培训不仅仅局限于对工作人员技能的培养,也要不断的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培训,结合着道德素质的要求,可以培养出更加具有整体素质的从业人员。第二,要不断的进行交流。多开展一些技能讲座或者是交流论坛會,使得人与人之间加强沟通和学习,在交流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的进行改善和提高。第三,要进行绩效考核。定期的绩效考核或者是年终的绩效考核,可以更好的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激发财务管理人员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不断的对知识进行更新,从而更好的完善自身。

4.结束语

面对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疾控中心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医院疾控中心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切实保障财务安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将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邱锦异.加强疾控中心预防性生物制品财务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9(05).

[2]孙玉林.强化疾控中心疫苗财务管理的现时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6).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篇12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资金是企业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血液”, 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的“流动”, 如果资金不流动, 企业生产就不可能正常发展, 企业的生产经营、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都是以资金为纽带, 从起点到终点, 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资金流量指标已经成为企业信誉评价、发展潜力、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 只有搞好集财、理财和生财, 提高资金使用率, 才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 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也是一种客观必然。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运营效益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 企业管理乱, 首先是财务管理不规范, 企业效益不好也和财务管理有直接关系。现在, 一些企业管理乱, 效益差,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重要的是与企业财务管理乱和差是分不开的, 一是认识不到位。对企业管理中心的地位的认识不够,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 财务管理只是单纯的服务工作, 理解成为只写数字和资金收付的工具。二是部分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思想观念落后, 管理意识不强, 没有树立财务工作的责任意识, 跳不出事后核算的圈子, 信息反馈能力差。三是财务约束机制不健全, 资金的投向, 投量和利益分配等缺乏约束, 为财务管理乱, 提供了条件。四是监督不够有力, 有些企业为了某些私利而搞“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使财务管理机制起不到应有的调控作用。

二、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是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 使企业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是统一管理调配使用资金, 加强对企业现金的管理。为防止资金的体外循环, 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企业对自己的财务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对各部门实行备用金制;严格分公司开立银行账户的管理:“收支两条线”, 所有收入都统一上缴企业总部统一划拨, 防止管理漏洞的产生, 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 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转。

三是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 有计划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等完整系统的规范化程序, 形成与企业生产营销等市场信息相融相伴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 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是以资本保值增值为宗旨, 建立资本金管理制度, 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 维护企业所有者的的合法利益。

五强化业务管理效率, 加强对往来款项和存货的管理, 加速资金的周转。控制现金的流出, 增加现金的流入, 尽量减少资金占压时间:加强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管理;加强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管理;加强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的管理;加强存货的管理;严格企业收款责任制, 加快现金的回流, 减少和控制坏账的比例;同时尽可能利用商业信用, 合理利用客户的资金。

六是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不断更新观念。财务管理中人的因素很关键。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各种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 强化对市场经济理论和会计理论的学习,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 而且要谙熟企业生产营销方面的基本知识,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 摈弃陈旧的管理方式, 以较高的人员素质来保证实现较高质量的财务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七是强化费用管理, 大力增收节支, 以资金运筹为基础, 讲求生财、聚财、用财之道, 做到投入小, 产出大,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八是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约束机制, 从体制、机制等方面消除单位滋生腐败现象的条件。坚持依法理财, 逐步健全法制,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上一篇:材料作文的材料价值下一篇:五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