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

2024-10-25

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精选10篇)

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 篇1

摘要:从介绍朋辈心理辅导入手, 对影响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实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不足,对策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经过短期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在我国, 朋辈心理辅导最先发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 而内陆地区朋辈心理辅导开展较晚, 最早可说是2004年天津大学提出并建立的“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形式, 随后这种形式迅速在各个高校中普及。朋辈心理辅导员已成为当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一支重要力量, 它增强了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弥补了目前我国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缺乏, 有效地控制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展。

但是, 我们同时也看到, 虽然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已开展朋辈心理辅导, 但是其预期的效果还没有达到,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在工作实践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其实效性的发挥, 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角色定位的不明晰导致工作职能的混乱。

一些人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是个闲差, 无非就是向老师打小报告, 在背后反映情况的“间谍”角色;也有一些人将朋辈心理辅导员仅仅理解成为关心困难同学, 与之谈心的“解心人”角色;甚至也有个别人将朋辈心理辅导员看作是让别人把心理垃圾倒进去的“心理垃圾桶”角色。显然, 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这些角色认知都是不正确不全面的。在高校中, 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当是一个担负着多种角色的职位, 它扮演着四种角色:一是班级同学的知心伙伴;二是班级同学的心理观察员;三是班级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四是学生与老师的心理信息传递员。

2. 培训力度的欠缺导致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方面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欠缺,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主要表现为培训的时间过短, 有的高校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只有几个学时。另外, 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 导致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 心理学知识匮乏, 助人技巧差, 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低。在专业水准、咨询的问题、目标方法以及要求等方面与专业的心理辅导都有很大的差别, 所能做的工作, 只能是同学中一般心理问题的互助, 不能做到科学规范地去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

3.组织机制的不规范导致工作实效性差。一些高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没有严格按照特殊的角色要求和一定的程序产生, 而是按照一般班干部选举产生, 或由其他干部兼任, 不能保证其基本素质;大部分朋辈心理辅导员在组建班级之初就已经选定, 很难具备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同时, 作为学生干部一员要经常换届, 导致培训和开展工作十分困难。可见当前多数高校没有形成一套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 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和督导, 导致开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朋辈心理辅导员形同虚设。

针对以上朋辈心理辅导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就增强朋辈心理辅导实效性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1.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对其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和方法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产生要有一定的筛选程序, 一般要经过“自愿报名, 班级推荐, 辅导员考察, 咨询师面试”的方式产生, 在选拔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时, 应明确除须具备普通学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外, 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责任心强、交往能力好、观察敏锐、个人心理健康普查结果较为理想、综合素质较高等。

除此之外, 高校要对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原则等要做出明确规定, 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 将朋辈心理辅导员参加培训情况、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评指标。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的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针对性、保密性使得在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合格与否时需考虑和衡量多方面的因素。同时开展评优活动, 对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 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机制。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能只是形式, 走过场而已。培训内容、课时都应有统一规范的要求, 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培训。培训的理论内容不能过于抽象, 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从学生在实际生活之中容易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入手, 多用案例分析, 结合有关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 坚持问题化取向, 使培训内容做到有可感性和可操作性。培训形式应当灵活多样, 采取多种方式, 例如讲授法、研讨法、案例研究、行为示范、工作轮换、角色扮演、管理游戏和现场观摩等, 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当中积极参与, 体现出自我探索, 强调体验和感悟, 互助与自助相结合, 从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另外, 培训的安排要有持续性和时效性, 既要有岗前培训, 又要有在岗培训。总之, 培训既要达到目标, 使朋辈心理辅导员获得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也要考虑到学校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3. 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运行机制。

首先要健全朋辈心理辅导的规章制度, 要明确规定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职责、工作运行程序和相关制度。如, 工作例会制度、学生危机事件报告制度等, 增强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另外要加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与专业心理咨询一样, 在朋辈心理辅导中, 也会出现来自工作的烦恼和困惑, 所以指导教师要根据每一个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情况进行督导和培训。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只要我们能掌握其工作机制, 就能够有效地扩大高校心理服务的受益面, 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 篇2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高校;建设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和助人技能的人员,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朋友开展的心理疏导和助人过程。朋辈即是朋友或同辈,年龄相仿并有机会经常在一起的人,在时空上容易接触对方,了解对方的困惑。如果能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对方排忧解难,这是非常值得倡导的事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中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但是高校能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教师资源有限,因此非常有必要利用学生中的自身资源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

1、弥补学校辅导资源不足,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我们国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高校逐渐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关注起来,伴随大学进入扩招后,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国家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学校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服务。于是高校陆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老师。但是,许多地方高校普遍只有3个左右专职教师,而学生数量都超过1万,满足不了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事实上,学生中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群总是存在,每个人都会遇到成长性的问题,随时会遇到负性事件,遭受挫折等,学校几位咨询老师提供的心理帮助非常有限。有了朋辈心理咨询,各个学院各个班级都覆盖了心理服务,可以辅助老师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2、基于原有情感联系,愿意接纳心理帮助。人遇到烦恼,都有找熟悉的人倾诉的欲望。据相关调查报告表明,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首先选择的倾诉对象就是朋友,占总数的80%左右,其次才是选择向同学、父母倾诉,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非常少,仅占3.2%。所以开展朋辈心理咨询有很大的优势。朋辈其实就是周围的同学、朋友,会选择作为倾诉对象的,一般原来都有一定的交往基础,情感上能接纳对方,遇到困惑时也希望对方能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具有时空优势,方便提供心理服务。同学们在校园里朝夕相伴,平时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如果哪位同学遭遇到生活的不幸,碰到应激事件,出现了较大心理症结,找学校心理咨询老师不一定方便,学生白天有课程任务,晚上不一定能预约到老师。现在很多高校的新校区都在离市区很远的地方,想找教师面对面交流非常不方便。有朋辈心理辅导群体在,方便随时随地为同学提供服务。

4、应对突发心理问题,反应及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是良好的,但总有一定数量的人因为本身个性、身体和环境等原因,会出现比较大的心理症状。如抑郁症,报告显示,我国得抑郁症的人数越来越多。如果学生本身有抑郁症等病史,加上突然遇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情绪非常低落,可能出现自杀想法或行为。这时朋辈群体就发挥很大的作用,他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对象,一方面向学校咨询中心报告,另一方面在老师做出反应之前,先进行干预。这些工作看起来不觉得怎样,但可以有效预防重大心理事件发生。

5、开展工作、形式灵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面谈咨询有一系列要求,要预约,咨询要登记信息,必须在固定的心理咨询室进行,下次还需咨询时,还是要预约等。很多同学本来很想去咨询,但想要这么繁杂,也担心去咨询中心引来别人异样的目光,就没有去。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开展非常灵活,有困惑时,可以相约在宿舍空闲时、在草坪上休憩时、在湖边、小道上漫步时都可以。时间不限,随时可以中断,有空时再聊。

二、新时期如何加强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建设

参加朋辈心理辅导的都在校的学生,只要心理学爱好者或有辅导能力同学都可以参加。鉴于开展心理服务的现实要求,朋辈心理辅导队伍要进行选拔,组织培训,开展交流,加强督导,适当激励,通过这些措施来不断加强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建设,确保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有序开展,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朋辈辅导员的招聘。为了构建覆盖全校的心理工作队伍,朋辈辅导员应争取每个班级都有,便于及时了解同学动态,发现问题,化解危机。在招聘中,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学院推荐的方式,即学院辅导员根据班级管理需要,结合学生个人的能力素养,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从班级选出来参加朋辈心理辅导队伍。二是由学校心理教育教育中心进行公开选拔,在校园内张贴招募海报,注明工作内容、性质、意义等,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参加,收到同学填写的报名表后,心理老师组织面试,选拔适合参加朋辈辅导的同学。选拔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招聘时间,从新生入校2个月左右进行招聘,此时新生对大学生活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好招聘适合人选;②招聘对象,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尽量多考虑大二、大三同学,学生在学校呆久些,不仅知识经验丰富些,与同学的人际基础也更深厚,而且遇到周围同学有心理症状的概率也高;③个人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为人和善、亲和力较强,积极乐观、情绪稳定,沟通能力较强,乐于奉献等。

2、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因为心理辅导工作专业性较强,遇到的各种情况很复杂,所以很有必要组织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培训时间,安排3-5次培训,一般在星期二下午,该时间为全校活动时间,一般没有安排上课,每次培训2节课;②培训内容。了解心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使其认真负责的对待心理咨询工作;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及心理工作职业道德,为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奠定基础;学习必备心理知识和咨询技能,具体包括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心理辅导原则与伦理、心理咨询工作实务、常用心理咨询技巧、团体辅导方法等;③培训形式,根据培训的目的灵活多样开展,可以进行知识方法的专题教授,可以组织观摩心理咨询案例,可以开展现场模拟咨询,演练咨询技术、利用真实案例交流,讨论咨询方案等。

3、朋辈辅导员的业务交流。朋辈辅导员在实践工作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也会遇到一定困惑,所以需要有平台让朋辈辅导员进行业务交流。案例讨论是常见的交流形式,每个月进行一次,由于案例交流不适合参加人数太多,可以各学院派代表参加,事先要相关同学准备2个左右经典案例,在讨论会上进行分享,然后组织大家进行分析。大型的业务交流应该组织心理沙龙或邀请外面的心理学专家来学校,让朋辈辅导员听听心理专家的观点、学习实践经验、了解最新的方法技术,并跟专家现场互动交流。

4、朋辈辅导员的督导。做好朋辈辅导工作有很大的挑战性,面临对象不同、问题不同、症状程度不同等,在实际咨询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在咨询中遇到比较难缠的心理问题,朋辈辅导员虽然做了很多努力,尝试了多种方法,但还是没什么效果,这时就需要和督导沟通。督导一般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当朋辈辅导员遇到咨询困惑时,要及时提供帮助。朋辈辅导员本身专业咨询知识有限,咨询实践不多,咨询技巧应用不是很熟练,需要督导提供技术、方法指导,另外,朋辈辅导员在咨询工作中,受咨询对象的感染,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性的东西,也需要督导帮助排解。

5、朋辈辅导员的激励。要让朋辈辅导员持续进行工作,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使学生乐于参与该项工作。首先是让朋辈辅导员认识到这是一项助人助己的伟大工作,如果当事者在他的帮助下能够解开心结,度过心理危机,这是多有意义的事情;其次,把朋辈辅导工作一门选修课,计算学分。朋辈心理辅导得参加培训学习、业务交流,开展辅导工作,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按照一些学校公选课的课时是16节计算,朋辈辅导工作化的时间要多得多;最后,学校评选各类荣誉时可以加分或优先,如工作积极且成绩突出者,优先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奖学金时给予加分,颁发学校心理志愿工作者证书等。(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倩倩.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2(4).

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 篇3

1. 朋辈互助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

朋辈互助 ( Peer helping) , 在我国最早兴起于香港、台湾等地, 多应用于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指由经过一定专业培训的非专业人员 ( 互助者) , 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的心理辅导。

近年, 随着朋辈互助的模式被拓展到大学生思想教育等其他领域, 以及取得的良好的成效, 国内有关学者对朋辈互助的概念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朋辈”含有 “朋友”和 “同辈”的意思, 通常指同年龄者、年龄相当者或生活境遇相似者, 他们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 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历、经验、生活方式。

2.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中面临问题的现状分析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开展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力量。建设一支优秀、专业、高效的辅导员队伍, 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 是维护校园稳定, 构建优良校风的坚实基础, 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主要的问题是: 大部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事务性管理阶段, 与职业化有相当大的差距; 当前辅导员不能随学校的发展而发展, 不能随学生工作的转变而转变; 辅导员的自我成长模式缺少创新, 以固有模式为主; 辅导员政治理论素养不齐, 学历结构不齐, 技能不齐; 辅导员所处工作团体的环境不同, 提升的动力和外部条件也不一样; 辅导员自我成长缺乏外部指引和协同培养。

3. 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鉴于朋辈互助模式目前在大学生心理成长、思想教育与成长等社会共同体中所产生的功能与价值, 高校辅导员在自身职业能力提升中, 有着同样的需求和有待解决的相似问题。将 “朋辈互助模式”引入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应用与研究中来, 无疑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新思路、新问题。在辅导员之间的朋辈互助模式下, 通过挖掘整合优秀的辅导员资源,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让辅导员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 共同进步, 实现辅导员的自我培养与成长, 起到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通过本研究, 理清 “朋辈互助模式”与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之间的辩证关系, 初步构建出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朋辈互助模式”, 不断发现与之相关的新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 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和相关书籍进行资料整理及分析, 从 “朋辈互助” 的概念和“朋辈互助模式”的发展、研究现状的分析入手, 联系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所面临的问题, 经过资料收集、整理, 归纳出两者之间的关联。利用学校图书馆及网络收集了大量文献,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读, 了解到当前 “朋辈互助”这一外来概念已经非常中国化, 在各式团体及个人成长和发展中, 都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联系实际发现, 在我国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今天, 在辅导员自身和所处的团队成长和发展中, 同事和朋辈也在发挥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但缺乏理论归纳, 以及一个有效的指导模式。

2.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一线辅导员探讨、向资深辅导员以及主管领导的访问, 对题目的研究价值进行分析与讨论。为构建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朋辈互助模式”整理素材。本课题调查问卷共设计19 道选择题、1 道问答题。调查对象为抽样选取的西京学院教师, 以一线辅导员为主。问卷发放时间: 2015 年4 月20 日—2015年4 月25 日。问卷收回时间: 2015 年4月30 日。共发放110 份问卷, 收回109份, 有效问卷106 份, 有效回收率达到96. 4% 。问卷调查的问题主要是: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的职业发展情况, 对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认识, 对朋辈互助概念的了解, 个人职业能力提升与 “朋辈互助”之间的辩证关系等五个方面。

3. 对比研究法与数据分析归纳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 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鉴定, 对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将同类高校、不同层次高校在辅导员职业能力自我成长的朋辈互助模式下, 作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及时、准确地对本课题进行的每一次讨论、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并及时归纳和总结, 严谨缜密地撰写研究报告与科研论文。

三、研究内容与结果

通过个别访谈、文献查阅, 制定了关于 《朋辈互助模式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的调查问卷。结合本研究前期文献查阅和调查问卷分析, 联系实际, 完成了 《朋辈互助模式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措施建构》的研究报告。当前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在内外因共同高度要求下, 建议建立一个 “三维一体”的宏观指导模式和 “六横一纵”的微观实践模式, 使朋辈互助模式在辅导员成长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稳定地发挥作用。 “三维一体”就是指着眼个体职业能力发展, 立足所在团队, 依托互助模式, 走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 “六横一纵”是指在朋辈互助模式应用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中, 以不同发展方向 (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八大方向) 、不同书院和社区 ( 院系) 、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个体成长环境、不同学历层次和教育背景、不同技能特长为六横, 来互相学习和帮助对方, 以学校上层建筑—社区管理—个体奉献与发展为纵线, 将六横串联起来, 从而让“三维一体”活起来, 达到共同、快速成长的目的。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联系实践, 完成了 《朋辈互助模式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中出现的新问题》的研究报告, 发现建立一个 “三维一体” 的宏观指导模式和 “六横一纵” 的微观实践模式还远远不够, 应当朝更细化的目标发展, 即可以再建立一个 “三人行” 模式和“一对一”模式。所谓 “三人行”模式为在某项个人能力提升中, 可以是几个人共同学习和进步; 所谓 “一对一”模式, 是两个人建立一个固定的互帮互助形式, 两者之间互帮互助, 彼此的职业能力在不断的相互影响中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凯, 王倩倩.班级朋辈互助模式下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J].学理论, 2013, (27) .

[2]芦茜.大学校园中朋辈互助的实践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12) .

[3]于秀丽, 杨文新.构建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新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2, (3) .

[4]李刚.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调查分析[J].现代交际, 2010, (12) .

[5]杨明宇.高职教学模式的转变与教师职业能力的转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10) .

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 篇4

关键词:高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

随着心理咨询与学校教育结合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模式层出不穷,改变了以往只有专业心理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旧模式。一切以人为本,坚持人人平等、充分尊重个人隐私的新型教育辅导模式,已经在更多的学校展开,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是这种新型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朋辈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存在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应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迅速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对促进我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的含义和特点

心理咨询是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交流,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改变来访者行为的一种人际关系。心理咨询的特征:(1)着重于正常人,(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朋輩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它可以理解为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

就高校而言,大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主要是指同学之间相互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

二、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的特点

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是由一个群体里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在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交往技巧的基础上,由他们向其他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解决帮助学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1相互性:在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中的助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是通常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助人者与当事人随环境和心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所以朋辈心理咨询具有相互性。

2广泛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与他们年龄相当的同辈,而不是父母、老师或其他人。当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也许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而不是心理咨询员或其他社会工作者。“朋辈心理咨询”在某种意义上比心理咨询所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可以看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

3有效性:在学校中,学生通常以宿舍、班级、社团等集体方式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心理方面相互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有利条件。不受时间、地点场所语言等因素的影响。朋辈心理咨询者通常都是当事人较好的朋友和同学,这些朋友或同学易于接触,其建议和意见容易被接受,从而及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朋辈心理咨询”的同学往往与当事人共同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发现和接触当事人对监督建议的实施以及改善环境极为有利,这些因素都使“朋辈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4自发性:“朋辈辅导员”是同龄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大学生在面临心里困扰而自身无法克服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朋辈心里互助”便自发产生了。

5友谊性:朋辈心理辅导员拓宽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既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也是一种亲情和友谊的表现。学生在困惑时向知心朋友诉说是目前青少年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因为他们在年龄、价值观、经验、情感体验、爱好、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彼此相惜相知,在面临很多困惑的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同时也建立起高低年级学生间的珍贵友谊。

三、朋辈辅导员在大学中的适用性

1大学生的生活适应心理

朋辈辅导员在大学生活中引导学生积极对待自己与他人,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乐于交往,善于合作,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学会表达沟通和宣泄情绪,培养积极、健康情感。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影响和帮助下,使同学们形成一套自己认同,又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确立负责任的、积极进取又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形成亲和社会的参与型人格。

2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朋辈辅导员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和成效,学会计划自己的学习活动,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型人格。

3大学生自我完善心理

朋辈辅导员可以适度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制的独立型人格。

4大学生生活发展心理

朋辈辅导员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观,正确认识自我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明确升学、择业的人生意义,做好承担社会角色的心理准备,勇于选择、善于选择,形成能积极应对社会变化的选择型人格。

四、进一步做好朋辈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

1要有良好的同学关系和信任关系

朋辈辅导员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信赖关系是相互交流的最大优势,因他们之间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朋辈辅导员能给同学一种安全感,使同学可以从容的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事情经验再作出统合。

2要具备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

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并不是人人都能办到的。在被录取为朋辈辅导员后,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要阅读大量的心理咨询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作模拟咨询,提高心理咨询的技巧,同时常和老师交流,进行案例分析,观摩心理电影、沙龙讨论专家讲座等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相关技能技巧。

3明确心理咨询的原则

在心理咨询中一切的原则就是保密原则,一切的原则都围绕其展开的。朋辈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不得向第三者公开当事人的姓名,拒绝关于当事人情况的调查,尊重当事人的合理要求。朋辈辅导员在需要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时或在向老师和“朋辈辅导员”交流时,不能随意拿当事人的问题跟他人探讨。朋辈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还要做到乐于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4朋辈辅导员地点和时间灵活性

朋辈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宿舍、食堂、教室、操场等各种场所进行,让咨询的人更加放松自如,逐步建立起与咨询人互相信任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咨询模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方式主要是生动活泼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总之,朋辈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在大学班级管理上还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都起到了推进和加强作用,基本实现了助人自助、双向受益的目的。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参与,并加以积极引导多样的朋辈心理互助模式,使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工作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的个性品质,向文明和积极的方向发展。

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 篇5

一、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与优势

1. 内涵。

朋辈可以理解为“同辈”, 在高校就是大学生之间。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准专业心理辅导, 它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心理委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为本校学生提供心理支持与教育的一种辅助心理辅导模式。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用来预防问题的发生, 实施时通常以班级为单位, 人数一般为30~50人。因此, 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理解为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心理委员同时为多个大学生提供的心理辅导。

2. 优势。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兼有朋辈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两方面的优势, 集中表现为以下三点。 (1) 用时短, 受益学生多, 辅导效果明显。心理讲座与团体心理辅导都具有短时间内由少数心理辅导员对众多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前者重视知识的普及, 侧重认知层面;后者除了认知层面的介入, 更需要大量的情感投入, 强调体验、感受, 侧重情感层面, 对组员的启发大、触动深。 (2) 认同度高, 容易建立辅导关系。辅导关系的建立是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 同时也是影响辅导效果的前提条件。在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中, 学生心理委员与新生都是同龄人, 他们在价值观、情感体验, 压力承受、语言表达方式、兴趣爱好、需要满足等方面存在高度的相似性, 容易彼此认同与接纳。 (3) 能从互助中, 减轻焦虑, 增强自信。团体心理辅导强调组员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扶持, 每一个人既是帮助者又是被帮助者, 这种设置容易打破“我是一个求助者”的心理限制, 使学生在助人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从而达到增强自信的目的。

二、新生适应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过程

1. 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与考核。

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合作, 以学院为单位, 在全校范围内征集班级心理委员, 通过学生自主申请、辅导员推荐、心理评估与面试环节, 产生班级心理委员。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学基本理论及团体心理辅导基本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与考核。

2.《大学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计划书》的编制与修改。

应用心理学专业第六学期开设《团体心理咨询》课程, 任课教师要求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按照专业标准并结合西安文理学院具体情况撰写《大学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计划书》。各组组长介绍本组计划书内容, 经课堂充分讨论后形成计划书初稿, 并由任课教师组织现场演练, 根据反馈意见, 多次修改。

团体目标与团体方案。团体目标:帮助新生了解自我,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协助新生明确生活与学习目标, 并进行具体规划;促进新生思索职业生涯发展;提高新生适应能力。团体方案如表1。

3.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员队伍的组建。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员队伍由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及学院班级心理委员构成。其中, 应用心理学大四学生118人;班级心理委员90人, 共208人。分成35个组, 每组5~6人, 组长、副组长各1人, 由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担任。

4. 实施过程。

2014年9月:第一步,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以208名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员为组员, 现场演练大学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整个流程, 再次修改计划书;第二步, 将35个小组分配到学院的各个专业, 根据专业特色, 调整计划书相关内容;第三步, 在专业教师督导下, 分小组演练。

2014年10月:第一步, 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动员大会, 参加者有学生处、二级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相关领导及教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员;第二步, 组长与二级学院负责教师取得联系,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三步, 各组开展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 要求在10月底完成。

2014年11月:反馈与总结。

三、新生适应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效能

1. 纠正认知偏差, 减轻心理防御, 树立心理求助意识。

尽管国家一再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但在强大的高考压力下, 绝大多数中学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认知偏差, 对外界评价及自身认识不到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普测的目的之一就是筛选出需要心理干预的个体, 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偏见。针对全校新生开展的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 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性问题辅导, 其目的是帮助个体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挖掘潜能、自我成长与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 缓解了学生的心理求助压力。

2. 增进自我认识, 探索职业发展方向。

迷茫是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 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高中几乎是空白, 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共同的目标是竭尽全力考取尽可能好的高校, 填报高考志愿时“重学校轻专业”的现象非常普遍, 学生无法把“职业”与“专业”学习联系起来, 导致大学新生目标感丧失。为帮助他们尽快度过迷茫期, 在新生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中, 设计“20个我”“时光列车”“价值观拍卖会”等活动, 通过体验、讨论与分享, 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及专业特点, 这些都是职业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并协助新生对职业发展做一个初步规划。

3. 增强目标感, 制定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

远期的职业设想必须落实到现实的学习活动中, 在新生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中, 根据各专业特点及职业要求, 向新生介绍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必须完成的目标、选择完成的目标及目标达成的时间建议。在本专业朋辈心理委员的详细解释后, 每位新生按学期完成了“个人时间管理表”, 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大学生“往哪里走”及“如何走”的困惑,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4. 搭建学校朋辈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开展的平台。

朋辈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由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及各专业学生心理委员具体实施, 相仿的年龄使大一新生对他们有极高的认同度, 比较容易建立信任关系。具了解, 辅导结束后, 一些新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扰时还会向朋辈心理辅导求助, 说明朋辈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一定效用。

参考文献

[1]罗忆南, 宋梅梅.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团体辅导方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2015 (2)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辅导 篇6

1 朋辈辅导的定义和特点

朋辈辅导(peer counseling)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向年龄相当的来访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互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2)其中,“朋辈”一词同时包括“朋友”和“同辈”两个概念,反映了咨访双方通常具备相近的价值观、人生经历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仿以及所关注的问题相似等共同特点。(3)在进行朋辈辅导的过程中,朋辈咨询员主要就来访者在学业、感情以及人际适应等方面遇到的浅层问题给予安慰和支持,而不参与深层和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干预。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朋辈辅导具有下述特点:(4)(1)形式灵活,简便易行。传统的专业心理咨询常需要提前预约固定的时间并涉及固定的咨询场所,朋辈辅导则较少受时空条件的限制。(2)时效性强,对心理危机反应迅速。朋辈咨询员来源于在校学生,他们与来访的求助者一起学习和生活,接触密切。相对于学校的专业心理老师,朋辈咨询员能更直接地了解来访者遇到的学习、生活、情感等问题。此外,来访者对于生活和学习在自己周围的朋辈咨询员更易产生认同感,这为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也创造了条件。(3)自发性、义务性与互助性。高校朋辈咨询员产生于有积极助人意愿的在校学生,他们的助人行为完全是自发的和义务的,没有现实功利色彩。而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朋辈咨询员也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丰富了阅历并体验到了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喜悦,从而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和特质。

2 高校开展学生朋辈辅导的意义

2.1 朋辈辅导是对高校专业心理咨询的有益补充

我国内地高校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建立了正规的心理干预体系,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在校大学生的日益增多,专业心理工作者队伍的扩充已逐渐赶不上需求。将朋辈辅导机制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原动力,是对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和工作的有益补充,可以缓解专业咨询人员不足的困境,有助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

2.2 朋辈辅导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朋辈咨询员与来访的大学生之间在年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等方面相似,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因此,在咨询互动的过程中,朋辈咨询员所给予的心理安慰、鼓励和支持更容易被来访者所接受和内化。

2.3 朋辈辅导有助于促成助人自助的双向目标

高校学生朋辈辅导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与来访者的交流互动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的自助成长。经过培训和定期的督导反馈,朋辈咨询员可以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调节方法和技能,这样一来,他们不单单能为来访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效应的辅导,同时还能以榜样的形式对其他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导向作用。

2.4 朋辈辅导是发现在校生心理危机有效信息途径

一般而言,高校的专职心理老师所能接触到的来访者都是自己主动求助的学生,其信息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窄。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那些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失去自知力(如重性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的学生往往是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的。朋辈辅导则是在同学、朋友之间进行的互助沟通,其涉及范围在理论上可以覆盖全校的学生。朋辈咨询员生活在学生的身边,每天都和同学接触,能最快地了解同学存在的问题和苦恼。通过培训,朋辈咨询员可以辨别和发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并及时反映给专职心理老师,为危机干预赢取宝贵的时间。

3 朋辈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不足与对策

朋辈辅导实践在我国内地高校开展的时间虽然还并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暴露了一些不足。针对现有的问题,研究者正尝试以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对策。

3.1 朋辈咨询员专业性有限,解决问题的程度不深

朋辈咨询员来源于在校学生,他们在经过短期培训后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临床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并用于助人实践。但当求助者的问题更为深层和复杂时,就需要咨询员有更多的相关知识经验。有实践者认为,除了先期的培训外,长期有效的督导机制、朋辈咨询员与专业心理老师的定期沟通机制能最大化地促进朋辈咨询员的专业化水平。

3.2 朋辈辅导体系组织机制的不规范导致效率降低

在建构朋辈辅导体系时,一些高校的朋辈咨询员往往没有严格按照特殊的角色要求来产生,而是按照一般的班级干部选举产生,或直接由班干部兼任,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出于自发的助人意愿而担任这个角色的。思想和态度上的懈怠则往往导致了专业不精,从而使辅导的效率大打折扣。对于这一不足,我们认为应当从朋辈咨询员的选拔方面加以改善:首先,申请者的动机应当是帮助他人和完善自我,而非在班级或学生会担任职务。

3.2 针对朋辈辅导工作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朋辈咨询员在辅导互助过程中的主导动机是帮助他人和完善自我。在朋辈辅导的实践中,不论是来访者还是朋辈咨询员,其自我成长都很有可能是缓慢的或内隐的,因此朋辈咨询员在与来访者的互动过程中会因为长期不能得到积极反馈而导致角色自我效能感的降低,甚至产生“职业倦怠”。针对这一问题,不能够简单地给予安慰或鼓励,而是应当让专业心理老师对那些“效果不显著”的朋辈辅导个案进行督导,帮助朋辈咨询员厘清其中的思路,同时鼓励他们继续进行下去,这样一来,不论个案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转介,都可以让朋辈咨询员在辅导过程中能够获取及时反馈,维持和提升他们的角色自我效能感,使他们保持对朋辈辅导工作的热情。

摘要:朋辈辅导是当前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较为受关注的一种形式。本文阐述了朋辈辅导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在高校开展朋辈辅导的意义,提出了当前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辅导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朋辈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2]王小芳.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3).

[3]傅博娜,张敏,张慧.朋辈心理互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

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 篇7

一、国内高校研究生群体的组织现状

1. 国内高校研究生的特点

在国内高等院校中, 研究生的管理培养模式区别于本科生, 形式更为分散, 研究生在校期间, 大部分时间是以实验室或课题组为组织单位进行科研工作与日常生活。

2. 高年级研究生的群体影响力

在研究生群体中, 同实验室或课题组的高年级学长, 或传统意义上的“大师兄”, 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尤其对于刚入学的研究生, 与同门师兄接触的机会与时间会远高于辅导员或其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传播者。

3. 传统朋辈教育模式应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方面, 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分散性, 使得传统的朋辈队伍选取模式难以覆盖至研究生全体;另一方面, 传统的朋辈教育模式需要对参与者进行大量培训, 而高年级研究生由于科研压力或者个体性差异, 无法满足长时间的相关培训要求。

二、研究生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创新与尝试

1. 构建优秀高年级研究生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优秀研究生朋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关系到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一支优秀的朋辈思想政治队伍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朋辈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 传统的朋辈选拔机制在研究生中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所以在选取朋辈队伍时可以充分利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已建立起的实验室或课题组单位, 挖掘各单位中满足要求的高年级研究生, 建立起与高年级研究生的友好互利合作机制。

2. 重视与朋辈队伍的交流和宣传

在实施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 以及与高年级研究生朋辈队伍的交流与沟通中, 要注意对朋辈队伍的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研究生的个体意识强于本科生, 所以再采用传统的培训与教育模式, 起到的效果较为有限。针对这种情况, 应适当调整与朋辈队伍的沟通方式, 采取更人性化、更高效的交流途径, 了解他们的诉求, 宣传我们的思想。

3. 努力构建完善的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构建完善的朋辈体系是朋辈模式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虽然简化了传统的培训计划, 但是仍需有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包括高年级研究生朋辈队伍的选拔方式等, 这些都是完善朋辈模式的内容。

三、推进基于朋辈模式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与思考

1. 基于朋辈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意义

经过在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院系层面的创新与尝试, 基于朋辈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取得了初步成绩, 经反映, 各研究生实验室与课题组的沟通联系有所增加, 通过茶话会等形式的活动, 与高年级研究生间建立起了良好畅通的交流平台, 并且使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在各实验室或课题组单位得到了比传统方式更有效的传播。

2. 基于朋辈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思考

朋辈模式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所实践与应用,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传播的补充与扩展。但是在研究生范围内, 受限于研究生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尚未得到大量应用。所以, 如何更好地利用朋辈模式是值得广大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思考与努力的。

摘要:高校研究生群体管理方式分散, 一般以实验室或课题组为单位, 弱化班级概念, 传统的集中式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增加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针对这种现状, 本文在传统“朋辈教育”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年级研究生在群体中的影响力,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紧密联系高年级研究生, 采取自上而下, 覆盖全体的学生工作开展方式, 在院系级层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朋辈教育,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5 (1) .

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 篇8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 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转型和不同文化相互撞击的情况下,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这些都给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面临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 其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所以高校的政治辅导工作十分重要。如何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 使其成为高素质的人是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朋辈辅导员的出现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产物。

朋辈:包括“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 “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 而“同辈”是指同年龄或年龄相近者, 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 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朋辈辅导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精心开发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群体的标杆作用, 强化其带动和辐射功能, 以形成良好的共振和扩散效用。

二、朋辈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朋辈辅导员本身就是学生, 有着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而且容易发挥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的优势, 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 有着如下独特的功能:

1、分担咨询辅导的工作。

可以分担专业辅导人员的辅导工作, 使教师及专业的辅导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更迫切的个案, 有助于整体辅导功能的提升。

2、扩展辅导效果。

朋辈辅导员通常是同辈党员或者团员中的楷模。

3、使朋辈辅导员得到良好的成长。

朋辈辅导员在接受任务之前, 需要接受相关的助人训练, 在实际的助人过程中, 他们可以学习如何与人建立关系、协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些有助于朋辈辅导员反省自己、提升主任技巧与领导能力。另外, 朋辈辅导本身就是一项有用的同辈成长方案。

(二) 与专业辅导员相比它的优点:

1、广泛性。

朋辈辅导员与受辅者之间年龄相仿, 体验相似, 容易被受辅导者接纳。同时, 朋辈辅导员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求助者相近, 不会对求助者有专业压迫感。

2、融合性。

青少年时期同辈的说服力与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父母与师长。由于社会的变化太快, 出现代际差异, 成年人往往无法较好的说服青少年。相反, 同辈的观点往往被采纳, 朋辈辅导员管理效果往往相对提高。

3、时效性, 同辈之间在相同的情景中学习与生活, 相互了解的程度高于师长。

三、朋辈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1、缺乏主动性。有些朋辈辅导员将自己等同于一般学生, 不能主动关心学校、班级里的各项事务, 仅仅是在学校、领导布置任务后, 被动的完成工作。这种工作方式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工作完成质量必然不能得到保证。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一些朋辈辅导员对自身特殊身份认识不清, 干部思想意识淡薄。

2、缺乏奉献精神

在我国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浪潮中, 许多人出现了“拜金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高校中的朋辈辅导员都是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年轻人,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因此一些人在承担工作的开始就怀着不纯的动机, 在工作中也经常采取抱怨、拖沓、抵制和偷懒的态度, 他们缺乏一种服务同学、服务学校的奉献精神。

3、缺乏政治理论的学习

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压力较大, 一些学生干部错误地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是软任务, 居于次要地位。而只是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满足于完成学校和老师交给的工作任务。这导致他们不愿意花时间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因而无法理解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不关心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 无法认清当今的世界形势。

4、缺乏优良品质的培养

部分朋辈辅导员认为, 只要工作能力强, 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可以了, 对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够重视。甚至将工作顺利、学业有成、物质条件丰裕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 而不能将个人目标与国家、社会、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5、缺乏专业性。由概念中可以得到朋辈辅导员本身就是学生, 接触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多, 能借鉴和利用有效的理论知识, 不懂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仅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开展工作, 这就在某一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6、缺乏权威性。在高校学生工作中, 朋辈辅导员和广大同学保持最直接的联系, 在维护校园稳定和加强学风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但是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体系中的整体地位较低, 实质性权力小, 学生干部群体内, 他们的地位与其所起到的作用形成鲜明反差。

四、改进朋辈辅导员工作的几点对策

针对高校朋辈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特点, 本文提出下面几点对策建议:

(一) 建立和完善高校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和更新机制

通过建立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班子, 确定选拔的竞争原则, 确定其范围和标准, 建立科学选拔考核的程序, 并对入选的朋辈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在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上实行竞聘制, 按照民主集中制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采取推荐、自荐等不同形式, 通过竞聘演说、现场答辩等形式, 选拔那些政治思想过硬、综合素质较高, 有威信, 踏实能干的同学充实到朋辈辅导员队伍中来。并可以吸收低年级学生参与协助工作, 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 使队伍能够不断加入新鲜血液, 做到顺利的更新交接。

(二) 建立和完善学生干部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委托代理关系中保障委托人利益的最重要的机制, 在高校朋辈辅导员中的激励机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对朋辈辅导员进行物质激励。

学生干部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 为工作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应该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作为激励。物质激励包括发放优秀个人奖金、提供职务晋升和毕业优先推荐等措施。

2、对朋辈辅导员进行非物质激励。

非物质激励是激励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对优秀学生干部颁发奖状、发放聘书、树立为标兵等进行荣誉上的奖励。

(三) 建立和完善高校朋辈辅导员的监督机制

1、建立定期的汇报与调查制度。

通过学生对学校的汇报以及学校在学生间的广泛调查, 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朋辈辅导员而产生的学校与学生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建立定期的民主生活会制度。

通过民主生活会这样一个比较宽松的会议形式, 促进开诚布公的交流, 化解朋辈辅导员由于工作原因而造成的在工作方面的一些误解、冲突与矛盾纠纷, 从而增进团结, 推动学生工作的发展。

3、建立定期的座谈会制度。

通过组织学校领导、朋辈辅导员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定期座谈会, 从而加强各个方面的信息沟通, 进而为学生工作相关问题的解决搭建良好的平台。

4、建立朋辈辅导员的量化考核制度。

朋辈辅导员的考核工作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考核的内容包括参加会议的出勤情况、完成任务的优劣情况、工作总结的认真情况和自身的学习情况等方面, 根据其表现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档制。对不合格的朋辈辅导员勒令其辞职, 对考核优秀的朋辈辅导员在多方面的评比中优先考虑。

(四) 加强朋辈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 篇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朋辈辅导;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效果也不尽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应提高重视程度、转变观念、丰富形式和结合实际,并可以将朋辈辅导运用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

一、朋辈辅导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朋辈辅导”是指“是具有相同背景的人在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等方面,通过分享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高校的朋辈辅导,主体一般是高年级的学生,客体则为低年级的学生,前者向后者传授学习经验、分享在校心得等。在校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和学习接受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及沟通技巧,因此大学具备了开展朋辈辅导的具体条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两个重要环节: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其中,前者是后者的重要保障,而后者则是前者的最终目标。因此,朋辈辅导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观念引导和实践指导两个方面。

1.朋辈辅导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塑造与培养

由于主客体的身份、年龄相近,朋辈辅导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与老师、专业咨询规划师的辅导不同,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同感性、义务性,在辅导过程中更可能建立起轻松、平等的良好关系,也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观念和意识。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朋辈辅导可以起到塑造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积极作用。

以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的“科技班主任”队伍为例。自2011年起,该学院每年在院内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在读硕士担任科技班主任,为刚入学的本科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每位科技班主任对口辅导一个班级,通常会利用周末的时间为新生们开展学术讲座或深入到学生寝室中答疑解惑,平时则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渠道与大一新生们交流。除此之外,针对个别对科研创新有着较大兴趣的同学,科技班主任会有倾向性地指导他们参加科技类竞赛、参观专业实验室。经过五年的摸索和改进,科技班主任工作已日渐常态化和规范化,学生对于科技班主任的认可程度普遍较高,朋辈辅导效果显著。自科技班主任设立以来,该学院深造读研、参加学术课题研究、取得学术类竞赛奖项以及开展创业的本科生比例逐年上升。根据2016年3月对该学院各年级本科生的调研,95.82%的学生认为科技班主任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具有正面影响。

由此可见,朋辈辅导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培养是具有正面意义的,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学长的帮助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大学适应期的迷茫,这个时期所灌输创新创业的知识理念能对学生在校期间和步入社会后都产生重要影响。

2.朋辈辅导能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种普遍式、通识性的教育模式,尤其对于有具体创新创业规划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的是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许多高校都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但在此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难题,在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导师相对有限的条件下,朋辈辅导能为其个性化引导提供重要的补充。

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在校园里开辟了专门的场地给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如孵化园、创业街区、创客空间等。将志同道合的学生团队聚集到一起,不仅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形成校园创业的区域优势,更能营造出相互促进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各团队间的交流学习创造便利。笔者走访过成都几所主要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并接触了部分学生创业团队。学生们大多表示,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问题比之前策划预想要更多,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除了会向学校相关部门、指导老师寻求帮助,也会向创业经验更为丰富的学长讨教取经。对于他们而言,朋辈更能理解自身在创业中遇到的困境,能给他们提出最合适的建议,同时朋辈交流也是信心提升、眼界提升的过程。由此可见,朋辈辅导对于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同样有着正面和积极的意义。

二、通过朋辈辅导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具体途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朋辈辅导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朋辈辅导的运用比较碎片化,更多的是个体自发行为,缺少对朋辈资源的整合利用。为了能更好地将朋辈辅导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将朋辈辅导深入课堂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课堂是获取专业知识、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阵地,因此,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作为载体。2014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創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但根据笔者了解,目前仍有院校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已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中,也存在着课程效果不理想、授课内容难以得到学生普遍认可、选课人数较少等问题。为了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笔者建议在专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还可以邀请优秀学长、杰出校友走进课堂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这一方面能把课堂内容与身边真实案例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可理解;同时,利用课堂进行朋辈辅导还可以充分发挥辅导主体的引领作用,并能同时覆盖到较多的学生群体。

除了专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高校各类专业课程也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方面的引导,并充分利用朋辈校友作为桥梁,为在校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实践提供条件,真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2.搭建高校朋辈辅导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三元交互决定论”,指出“行为、人的内部因素、环境影响三者彼此相互联结、相互决定。”基于这一理论可以看出,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校园环境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创业意愿的培养提高以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行为的最终形成。

朋辈辅导正是营造这一校园环境氛围的重要因素。高校创新创业往往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学长的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在校大学生,在学生内部形成创新创业的兴趣“圈子”。因此,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创新创业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依托各类校园组织,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搭建校园BBS、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以及社团、兴趣小组等线下平台,将有创新创业想法和具备相关经验的在校学生聚集起来,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朋辈辅导。

3.组建朋辈辅导队伍,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个性化指导

从上述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科技班主任”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朋辈辅导对于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实践指导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在高校中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建立朋辈辅导队伍,定期开展交流指导活动,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具体来说,高校相关部门或各学院学生工作组可以在高年级群体中选择一批思想政治端正、专业知识扎实、学术创新能力突出或者具备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学生,组建成辅导低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朋辈导员”。朋辈导员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并在創新创业实践中予以指导。为了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不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为朋辈导员制定合理的选拔机制、明确工作目标与职责、规定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完善考核激励办法。

【参考文献】

[1]郑有珠.国内朋辈辅导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14年第2期,第34-36页

[2][美]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李伯黍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第20页

高校朋辈辅导模式研究 篇10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 上世纪末广泛推行于欧美;20世纪70年代在港台开始逐渐兴起, 90年代中后期引入大陆, 作为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补充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至2009年, 全国已有超过60%的高校建立朋辈辅导员制度。经过全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多年积极地实践检验, 充分证明了朋辈心理辅导的价值。

通过CNKI查询, 2002年以来, 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论文越来越多, 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赵霞等[1]在2014年采用16PF人格问卷对232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发现, 护士心理健康问题较医生更为突出。张斌[2]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年轻的护士心理健康比年资高的护士差。针对此问题, 国内学者在论文中提出了各种护理心理的干预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年轻大学生上的成功实践, 同样可以在临床低年资护士心理干预上起到重大作用。

1 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朋辈心理辅导符合低年资护士的心理需要

据李美艳[3]调查研究表明82%的低年资护士心理压力或思想困惑时找朋友倾诉。而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等特点, 恰恰符合临床低年资护士的心理需求。

1.2 朋辈心理辅导可以相互鼓励, 共同提升心理素质

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心理互助中, 不仅仅帮助他人缓解职业压力, 解除心理困扰, 给予情感的支持;同时可以认识他人, 反省深化认识自己,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1.3 朋辈心理辅导是医院专业的心理干预的重要补充

临床的低年资护士长期轮流值夜班, 工作强度大, 临床技能考试和培训繁多, 很难抽出时间参加护理的心理辅导。即使低年资护士参加有限的护理的心理辅导, 而辅导教师由于角色、地位、年龄、经历、价值观等方面与护士存在差异, 很难真正走进低年资护士心里, 从而流于形式敷衍了事。而朋辈心理辅导员为低年资护士同事, 有共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排班, 心理沟通随时随地进行, 干预效果显著。

1.4 朋辈心理辅导可以配合科室护士长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

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近距离的接触和观察同伴, 及时了解同伴的心理动态, 发现个别护士的严重心理问题 (如离职倾向、工作委屈等) , 及时向护理长反应, 积极地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的事件。

2 构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切实提高实效

2.1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

朋辈心理辅导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培训和朋辈辅导的效果。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经过“自愿报名、面试筛选、认真培训, 合格上岗”的流程, 把好选拨、培训和考核关。报名中必须保证公开和自愿的原则, 选拔心理健康、乐于助人、业务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的护士, 有计划的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设计并模拟丰富的心理辅导案例, 不断改进科学简单的考核的内容和办法。

2.2 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途径

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主要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咨询工作, 如个别会谈、网络平台等。

1) 个别会谈:与专业咨询相比, 朋辈心理辅导不受时间、场地等因素影响, 及时的给予有心理问题的护士同志相应的帮助。在平时的沟通交流中, 朋辈心理辅导员运用所培训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咨询技巧潜移默化的排除同事心理困扰。

2) 网络平台。QQ和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 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进一步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更好的及时的解决护士的心理问题, 使得朋辈咨询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进行进一步的扩展。

2.3 朋辈心理辅导的管理

医院首先要建立医院-护士长-朋辈心理辅导员三级管理机制, 健全朋辈心理辅导的规章制度, 成员接受护理部的定期管理。管理部门对其表现, 及时反馈, 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3 朋辈心理辅导需要注意的问题

朋辈心理辅导虽在高校取得巨大成功, 但在临床低年资护士心理辅导上还处于摸索阶段, 在实践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心理辅导过程中, 心理辅导员的自身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很重要。管理部门要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业务指导和道德培训。

2) 心理过程中, 注意遵守保密原则。遇到困难情况及时经过当事人同意进行小范围的转介, 不能随意拿当事人的问题和他人探讨。

3) 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是思想沟通, 而非心理分析, 主要帮助低年资护士将不良情绪或者心灵创伤得到了宣泄和抚慰。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明确科室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助人一自助一互助”的功能和作用, 补足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缺陷, 为创建和谐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朋辈心理辅导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入中国, 在国内众多高校多年成功的实践证明其在青年学生中心理辅导的重要价值。调查表明临床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相比高年资更加严重, 存在心理辅导需求。讨论了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临床护士心理干预措施之中, 论述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详细讨论了构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 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途径, 朋辈心理辅导的管理措施以及辅导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赵霞, 王道先, 贺志莉, 葛永玲.232名医护人员16PF人格特征调查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 2014, 12:139-141.

[2]张斌.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 2008, 08:76-78.

[3]李美艳.工作压力对精神科新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 11:1383-1384.

[4]郑慧, 郑园全, 夏开堂.构建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02:11-12.

[5]苏英姿.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4:174-177.

[6]李明忠.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08:4-8.

上一篇:免检制度论文下一篇:带位置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