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精选12篇)
中国蔬菜 篇1
近期中国蔬菜协会发出通知, 将在全国开展优秀蔬菜生产商评价活动。
通知指出, 为促进全国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助推蔬菜生产商做优做强, 促使其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蔬菜, 中国蔬菜协会决定开展优秀蔬菜生产商评价活动。通知希望从事蔬菜种植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 (含个体生产经营者) 、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踊跃申报, 中国蔬菜协会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并将于2014年5月9日在江苏省常熟市举办的中国蔬菜产业大会上发布第一批优秀蔬菜生产商名单。
通知表明, 获得优秀蔬菜生产商的生产经营者, 将成为全国蔬菜生产标准化、专业化的示范典型, 其产品将成为优质安全蔬菜的代表, 优秀蔬菜生产商将在行业内和社会上享有高度的荣誉, 中国蔬菜协会也将向蔬菜采购商和消费者优先推荐优秀蔬菜生产商及其产品。
通知说, 中国蔬菜协会经过广泛调查研究, 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 并在充分征求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制订了《优秀蔬菜生产商评价实施规则》和《优秀蔬菜生产商综合评价指标》, 已经公布实施, 并按此规则和指标进行第一批优秀蔬菜生产商的评价工作。这个规则和指标通过实施过程的实践, 今后将不断修订完善。
中国蔬菜协会希望志愿申请参加优秀蔬菜生产商评价的生产商, 提交《优秀蔬菜生产商申请表 (基本条件调查表) 》, 并准备其他所需详细资料, 接协会通知后再提交专家评审组评审。
通知申明, 优秀蔬菜生产商评价是中国蔬菜协会的公益性活动, 不向参评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中国蔬菜 篇2
拟投稿《中国蔬菜》,格式已经按照期刊要求修改好。
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对番茄促长作用的研究
车建美
刘波* 郭慧慧
刘国红
葛慈斌
刘丹莹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3)
摘 要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喷施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的菌体、发酵上清液及发酵液喷施的番茄幼苗叶片数明显增加,茎长和茎粗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经菌体处理的番茄幼苗茎最长,为24.18 cm,叶片数最多,经发酵液处理的番茄幼苗茎最粗,为4.78 mm。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还可以促进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其中,发酵上清液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04.5%、136.0%和102.7%。
关键词
番茄
短短芽胞杆菌
生长
叶绿素
Effect of Brevibacillus brevis FJAT-0809-GLX on promotion of Tomato Plant Growth Che Jianmei, Liu Bo*, Guo Huihui, Liu Guohong, Ge Cibin, Liu Danying(Agricultural Bio-Resour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jian Fuzhou, 350003, China)Abstract A p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revibacillus brevis FJAT-0809-GLX on the growth of tomato pla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s of leaves were much increased using the bacterial cells,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 and fermented liquid, respectively.Both the stem length and stem diameter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The stem of tomato plant treated by bacteria cells was longest and the numbers of leaves were most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 groups.Brevibacillus brevis FJAT-0809-GLX significantly enhanced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s contents.It was showed that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s contents were highest treated by th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 groups.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chlorophyll a, b and carotenoids contents were increased by 104.5%, 136.0% and 102.7%, respectively.Key words Tomato,Brevibacillus brevis,Growth,Chlorophyll
近年来,随着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大量不可再生能源浪费、土壤板结、农作物品质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及农田有机质不足等[1]。进而出现了提倡使用生物肥料、作物轮作、作物秸秆、畜禽粪肥、豆科植物、绿肥、非农业有机废弃物及机械耕作等保持土壤生产力的有机农业[2]。微生态肥料是指由单一或多种特定功能菌株,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的能为植物提供有效养分或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微生物制剂[3]。研究者们一般认为其可通过产植物激素、非共生固氮及拮抗作用等促进植物的生长[4-6]。以往的研究表明,根际接种微生物或是结合叶面喷施可刺激苹果、高灌木蓝莓及覆盆子等水果的生长,并增加其产量[7-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370059),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2014J060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2GB2C400218),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重点项目(2011-G25)
作者简介:车建美(1977-),女,山东省乳山市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物技术、微生物保鲜。Tel:0591-87882571;E-mail:chejm2002@163.com。
*通讯作者:刘波(1957-),男,福建省惠安县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物技术与农业生物药物。Tel:***;E-mail:fzliubo@163.com;
论文手稿,尚未投稿,网络修改,请勿转载
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是从芽胞杆菌属分立出的一个独立的属,该属细菌细胞呈杆状,(0.7~0.9)µm×(3~5)µm,革兰氏阳性或可变,以周生鞭毛运动,在膨大孢囊内含椭圆形芽孢,菌落平整、光滑,无可溶色素[11]。其具有分泌蛋白能力强、胞外蛋白酶活性低等优点,是分泌表达蛋白较理想的宿主[12]。另外,其在环保、生防、化工、食品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如可作用于原油,通过氧化过程将高碳原油烃降解成低碳烃,提高原油的采收率[13];可抑制尖孢镰刀菌、香蕉枯萎病菌、棉花立枯病菌及黄萎病菌等的生长[14-17];可诱导烟草的系统抗性,增强烟草的抗病能力[17],但其作为微生态肥料的应用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为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菌株,试验表明该菌株对不同植物和动物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18],同时,该菌株对龙眼、枇杷等果实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18,19]。为观察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是否具有其它用途,拓展其应用范围,本研究采用叶面喷施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菌体、发酵液及发酵上清液于番茄幼苗植株上,观察其对番茄幼苗生长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田间叶面喷施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为本实验室保存。供试幼小番茄幼苗植株和土壤均从厦门如意生物科技公司购买。供试培养基:每升培养基中含牛肉膏0.5%,蛋白胨0.3%,蔗糖1%,酵母提取物0.5%,氯化钙0.5%,可溶性淀粉1%,pH7.0。试验所用乙醇及碳酸钙粉末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1.2.1菌株发酵
从冻存管中取10 µL菌液于NA平板中,划线,30 ℃培养24 h。用灭菌牙签挑取单菌落于50 mL液体培养基中,30 ℃、170 rpm培养24 h。以1%的接种量向装液量为200 mL的1 L三角瓶中加入上述发酵液,30 ℃、170 rpm培养48 h。1.2.2番茄幼苗的处理
从厦门如意生物科技公司购买大小一致的番茄幼苗(品种名:金石王),于室内种植7 d后,进行喷施处理,期间每两天浇一次水。共5个处理,分别为菌体(稀释100倍,1×108 cfu/mL)、发酵上清液(稀释100倍)、发酵液(稀释100倍)、培养基(稀释100倍)及无菌水。每个处理10盆,每盆3株番茄幼苗。1.2.3番茄幼苗生长性状测定
喷施14 d后,测量茎长、茎粗、根长及叶片数。采用直尺测量茎长及根长,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茎粗。
1.2.4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测定
取喷施14 d的新鲜番茄植株叶片,剪碎(去掉中脉),混匀,称取0.25 g,分别放入研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及2-3 mL 95%乙醇,匀浆,再加乙醇10 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 min,过滤至25 mL棕色容量瓶中,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 mL,摇匀;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于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分别在665 nm,649 nm,470 nm下测定吸光度A665,A649,A470。参考张彦研究中的公式计算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mg/L)[20]。结果与分析
2.1 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对番茄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 2.1.1 对番茄幼苗茎长的影响
经菌体处理的番茄幼苗茎最长,为24.18 cm。随后依次为上清液、发酵液、培养基和无菌水处
论文手稿,尚未投稿,网络修改,请勿转载
理组,茎的长度分别为21.20 cm、20.32 cm、16.18 cm及15.06 cm(图1)。经DPS v7.05分析,在5%显著水平下,经菌体、发酵上清液及发酵液处理的番茄幼苗茎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基和无菌水处理组)。
a
a
a
b
b
图1不同处理番茄幼苗茎长生长情况
2.1.2 对番茄幼苗叶片数的影响
经菌体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数最多,为6片。随后依次为发酵上清液、发酵液、培养基和无菌水,平均叶片数分别为5.80片、5.4片、5.2片及4.9片(图2)。经DPS v7.05分析,在5%显著水平下,经菌体、发酵上清液及发酵液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数显著多于经无菌水处理的,而经菌体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数显著多于经培养基和无菌水处理的。
a
ab
abc
bc c
图2不同处理番茄幼苗叶片数情况
2.1.3 对番茄幼苗茎粗的影响
经发酵液处理的番茄幼苗茎最粗,为4.78 mm,随后依次为菌体、上清液、培养基和无菌水处理的番茄幼苗,其茎粗分别为4.51 mm、4.31 mm、3.92 mm及3.83 mm(图3)。经DPS v7.05分析,论文手稿,尚未投稿,网络修改,请勿转载
在5%显著水平,经菌体、发酵上清液及发酵液处理的番茄幼苗茎粗显著高于经无菌水处理组,而经发酵液和菌体处理的番茄幼苗茎粗显著高于经培养基和无菌水处理组。
a
bc
cd
d ab
图3不同处理番茄幼苗茎粗生长情况
2.1.4 对番茄幼苗叶片颜色的影响
处理14 d后,各处理番茄幼苗生长的整体情况和叶片生长情况见图4和图5。经菌体、发酵上清液及发酵液处理的番茄幼苗长的更高,叶片更加浓绿;经培养基和无菌水处理的番茄幼苗长的比较矮小,叶片颜色则偏黄。
菌体
发酵上清液 发酵液 培养基 无菌水
图4 不同处理番茄幼苗的生长情况
论文手稿,尚未投稿,网络修改,请勿转载
无菌水 培养基 菌体 发酵上清液 发酵液
无菌水 培养基 菌体 发酵上清液 发酵液
图5 不同处理番茄幼苗叶片的生长情况
2.2 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对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对于叶绿素a的含量,发酵液处理组为1349.31 mg/g,比培养基对照处理组高689.88 mg/g,提高率为104.5%,发酵上清液处理组为1480.67 mg/g,比培养基对照处理组高821.04 mg/g,提高率为124.5%,菌体处理组为1238.74 mg/g,比无菌水对照组高666.7 mg/g,提高率为116.5%(图6)。
对于叶绿素b的含量(图7),发酵液处理组为525.10 mg/g,比培养基对照处理组高302.62 mg/g,提高率为136.0%,发酵上清液处理组为552.75 mg/g,比培养基对照处理组高330.27 mg/g,提高率为148.4%,菌体处理组为486.47 mg/g,比无菌水对照组高275.45 mg/g,提高率为130.5%。
对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发酵液处理组为281.96 mg/g,比培养基对照处理组高142.84 mg/g,提高率为102.7%,发酵上清液处理组为297.12 mg/g,比培养基对照处理组高158 mg/g,提高率为113.6%,菌体处理组为248.91 mg/g,比无菌水对照组高134.69 mg/g,提高率为117.9%(图8)。
对于总叶绿素,含量而言,发酵液处理组为1919.41 mg/g,比培养基对照处理组高1037.31 mg/g,提高率为117.6%,发酵上清液处理组为2033.42 mg/g,比培养基对照处理组高1151.32 mg/g,提高率为130.5%,菌体处理组为1725.21 mg/g,比无菌水对照组高942.15 mg/g,提高率为120.3%(图9)。
论文手稿,尚未投稿,网络修改,请勿转载
a
a
a
b
b
图6不同处理番茄幼苗叶绿素a含量
a a
a
b
b
图7不同处理番茄幼苗叶绿素b含量
a a
a
b
b
图8不同处理番茄幼苗类胡萝卜素含量
论文手稿,尚未投稿,网络修改,请勿转载
a
a
a
b
b
图9不同处理番茄幼苗总叶绿素含量
总体而言,经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液、上清液和菌体喷施的番茄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总浓度和总含量均大于对照组无菌水和培养基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其中发酵上清液处理的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以及总叶绿素的浓度及含量最高,发酵液处理组次之。讨论
微生态肥料因其具有活化并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调节植物生长、产生抑菌作用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及提高植物抗逆性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1,1]。目前,微生态肥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枯草芽胞杆菌[22]、乳酸菌[23]、酵母菌[22,23]等菌株上,关于短短芽胞杆菌可促进番茄植株生长的研究,目前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冀宇婷等(20??)的研究表明枯草芽胞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乳酸菌、假丝酵母菌单一菌种微生态叶面肥对小麦生长具有促进作用[22];又如张雯景等(20??)的研究表明由乳酸菌、酵母菌、芽胞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组成的微生态叶面肥对翠菊和鼠尾草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3],与对照喷洒水相比,翠菊的叶片长和叶片数较对照组增幅分别达到60%和7%,鼠尾草的叶片长和叶片数较对照组增幅分别达到67%和33%。本试验的结果表明短短芽胞杆菌微生物叶面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叶面喷施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菌体、发酵液和上清液均可促进番茄幼苗茎长、茎粗及叶片的生长;同时,还可促使番茄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发酵液处理后番茄叶片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4.5%、136.0%和102.7%,比李瑞海等(20??)研究的混合叶面肥(混合氨基酸、芸苔素内酯、表面活性剂、微量元素)效果有所提高,在盆栽条件下,喷施不同叶面肥可提高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21],与对照相比, 各叶面肥处理叶绿素的含量增加4.5%~23.4%。
目前对于微生态肥料的作用机理尚不太清晰。有的学者认为植物促生长微生物通过叶施方式作用于植物时,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固定氮气来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产量[24]。另外,有报道认为微生态叶面肥中的植物促生长菌能够调节植物的内源性激素,或产生外源性激素(如乙烯和生长素)[25],从而改善植物代谢、减少病害并促进植物生长[26]。对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促进番茄幼苗生长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当前,随着人们对绿色农业及绿色食品的关注,微生态肥料作为一种有机活体肥料,具有见效快、持效时间长、安全无害和消除农药残留等优点[27],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因而其的开发和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力。本试验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微生态肥料资源,对其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扩大了短短芽胞杆菌的应用范围。
论文手稿,尚未投稿,网络修改,请勿转载
参考文献
[1] 曾玲玲,崔秀辉,李清泉,刘峰,王成,王俊强,张成亮,季生栋.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116-119.
[2] Ahmet E,Hilal E Y,Sezai E,M.Figen D,Metin T,Adem G.Effects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bacteria(PGPB)on yield,growth and nutrient contents of organically grown strawberry[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0,124:62-66. [3] 刘戈,易玉林.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18-3332.
[4] Egamberdiyeva D.Plant-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isolated from a Calcisol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Uzbekistan: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2005,168:94-98. [5] Sahin F,Cakmakci R,Kantar F.Sugar beet and barley yields in relation to inoculation with N2-fixing and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J].Plant Soil,2004,265:123-129.
[6] Lucy M,Reed E,Glick B R.Application of free living plant-promoting rhizobacteria[J].Antonie van Leeuwenhoek,2004,86:1-25.
[7] Karlidag H,Esitken A,Turan M,Sahin F.Effects of root inoculation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on yield,growth and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s of leaves of apple[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7,114:16-20. [8] De Silva A,Patterson K,Rothrock C,Moore J.Growth promotion of highbush blueberry by fungal and bacterial inoculants[J].HortScience,2000,35:1228-1230.
[9] Aslantas R,Cakmakci R,Sahin F.Effect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on young apple tree growth and fruit yield under orchard conditions[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7,111:371-377.
[10] Orhan E,Esitken A,Ercisli S.Effects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on yield,growth and nutrient contents in organically growing raspberry[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6,111:38−43.
[11] 夏尚远.短短芽孢杆菌XDH抗菌物质的发酵、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别[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5. [12] 马桂美,车建美,刘波,史怀,陈峥.短短芽胞杆菌功能基因的研究及其应用[J].生物技术进展,2012,2(2):92-97.
[13] 黄学,伍晓林,候兆伟.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降解原油烃机制研究[J].石油学报,2006,27(5):92-95. [14] 葛慈斌,刘波,蓝江林,黄素芳,朱育菁.生防菌JK-2对尖孢镰刀菌抑制特性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1):29-34.
[15] 黄素芳,肖荣凤,杨述省,朱育菁,刘波.短短芽孢杆菌JK-2胞外物质抗香蕉枯萎病菌的稳定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0,(18):284-288.
[16] 陈莉,缪卫国,刘海洋,努尔孜亚.短短芽孢杆菌A57菌株对棉花主要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最佳液体发酵条件[J].中国生物防治,2007,23(S1):22-27.[17] 朱忠彬,吴秉奇,丁延芹,陈晓明,张长华,杜秉海,王玉军.短短芽孢杆菌DZQ3对烟草的促生及系统抗性诱导作用[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3):92-96.
[18] 车建美,郑雪芳,刘波,苏明星,朱育菁.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菌剂的制备及其对枇杷保鲜效果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1,11(5):6-9 [19] 车建美,付萍,刘波,郑雪芳,林抗美.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对龙眼保鲜特性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9):1632-1640.[20] 张彦.生防菌ANTI-8098A在番茄植株及土壤中定殖特性的研究[D].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21] 李瑞海,徐大兵,黄启为,沈其荣,吴红文.不同叶面肥配施对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8,(6):17-20.
[22] 冀宇婷,刘晨,吴丹薇,尹春华,闫海,马作敏.微生态叶面肥促进小麦生长的效应[J].农林科技,2012,(4):46-51.
[23] 张雯景,冀宇婷,刘晨,吴丹薇,闫海,马作敏.微生态叶面肥对翠菊和鼠尾草生长的效应[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10):47-49.
[24] Esitken A, Pirlak L, Turan M, Sahind F.Effects of floral and foliar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on yield, growth and nutrition of sweet cherry.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6,110(4):324-327 [25] 黄晓东,季尚宁.植物促生菌及其促生机理(续)[J].现代化农业,2002,(7):13-15.
[26] 岳大军,刘觉民,谭周进.多利多生物活性肥在蔬菜上的施用效果[J].湖南农业科学,2003,(1):30-31.论文手稿,尚未投稿,网络修改,请勿转载
中国首次在“太空”种蔬菜 篇3
在地球外建造人类基地,是人类多年的夙愿。虽然达成这个愿望还需要长久的努力,但是人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却在慢慢地积累着。目前中国科学家的一项阶段性成果,让这个愿望距离现实更近了一步。
12月初,中国航天员中心参试乘员唐永康、米涛结束了在密闭试验舱内进行了30天的实验顺利出舱。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试验”(以下简称“生保系统”)获得圆满成功。
太空舱空气百分之百由植物提供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虽然念起来拗口,但是它的内容其实不难理解。生保系统又称生物再生式生保系统,它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方面为航天员提供所需氧气,同时净化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完全实现大气的自给自足。同时,通过饲养动物为航天员提供动物蛋白。通过微生物,将废物转化为可再用物质。
“这套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能实现系统内食物、氧气和水等基本生保物质的全部再生,可大大减少地面后勤补给。”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邓一兵介绍。
在模拟太空环境的密闭舱中,唐永康和米涛呼吸的空气就来自于舱内种植的36平方米的植物,其中包含了生菜、油麦菜、紫背天葵、苦菊这4种可食用蔬菜。这些蔬菜不但承担着为2名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吸收二氧化碳的“重任”,它们同时还担负着向每名航天员提供30到50克新鲜蔬菜的职责。
在这30天的试验中,他们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每晚11点睡觉,与航天员在太空时一样,他们吃的是航天食品,但不同的是还能吃到新鲜的生菜蘸酱。
据了解,在30天的试验中,密闭舱中的所有氧气均来自于这36平方米的植物,舱内大气的闭合度,也就是自给自足的比例达到了100%。而水和食物的闭合度也达到了85%和15%。
在全部由植物制造的氧气舱中,两位航天员生活得很悠闲,在18平米大的乘员舱,唐永康和米涛在这里做了心理学、中医等方面科学实验,在空闲时,他们还会蹬自行车、练拉力器以及上网等。
自给自足是未来目标
目前,人类在地球外活动还处于补给品主要来自于地球的阶段。“像国际空间站这样的高科技云集的航天器,也并没有做到完全系统内的自给自足。他们使用的是部分再生式生保系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告诉记者。
据了解,距离地球350多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虽然补给品等主要来自于地球,但是,比如氧气主要来自于储存在太空舱外的电解水,而电解水所消耗的电力由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而货运飞船、航天飞机也会定期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设备和生活资料。
部分再生和完全再生的意义对于人类向太空发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焦维新教授告诉记者,人们现在仅仅是到了低地球轨道,建立了国际空间站,可以说还没有完全离开地球。一些物资供给还可以继续依赖地球的供应。人类未来长远目的是向月球、火星乃至更深远的宇宙发展。如果还是需要从地球运送物资,人类永远不能真正在太空中走远。
目前把一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到低地球轨道(距离地球350公里左右,国际空间站的位置),就要花费2万美元。若是送到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那么花费还有技术难度更是不计其数,更别提更加遥远的火星。如果还采用从地球补充物资的方式,不管从花费还是技术角度,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焦维新说,所以这次生保系统的试验成功,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后登陆月球,如果仅仅还是登陆,那么就等于重复60年代的美国登月,毫无意义。所以未来的登月,一定是搞月球基地。在这个目的下,这次的实验是很有前瞻性的。因为建造月球基地的基础,就是构建起一个能够全部自给自足的空间。而且这也是为未来探索更远的星球在做准备。
真正应用于太空尚需时日
这次实验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自给自足式空间站的制造能力。“小的地球实验室,和遥远的太空环境是有很大差别的。”焦维新说,实验总是可以在局部小环境里得到,而在真实的太空空间中建造,还有很多路要走。
地面试验是第一步的基础,等到建造了空间站,还要到太空去做实验,观察实验的可行性。地面和太空的环境是很不同的。以植物为例,太空中,在失重环境、震动、噪声、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下,植物的生长不会像地球一样,像在失重环境下,小麦不再是向上生长,而是伸向四面八方。
此外,焦维新坦言,我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太空中,栽培植物用什么营养液合适、什么光照条件以及植物在太空的生长规律等,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都必须要到真正的太空去探索。
“这次的实验会尽量模拟太空环境,但是在地面不可能完全模拟,尤其是失重环境还有辐射等,是不能模拟的。”庞之浩说,先把原理性的东西在地面搭建起来,真正要工程化还是很复杂的。
实际上,人们有三条途径可以保障人类在外空间自主生活,首先是目前常用的地球补给;其次就是现在正在研究的自给自足的生保系统;而更高级的阶段则是就地取材的方式,通过利用当地资源生产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材料。
中国蔬菜 篇4
目前, 彭州市正在建设西部最大的蔬菜科技博览园———“中国 (彭州) 蔬菜科技博览园 (一期) ”。该项目由成都百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 于2008年2月动工, 预计于2009年6月竣工。成都百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生态农业种植、养殖、研发、规模化生产、贮藏保鲜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该公司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签定了长期技术依托及合作研发协议, 并在公司基地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 与台湾、韩国、以色列等国内外先进的农业公司达成了技术合作意向, 确保了公司的产业技术保障和市场拓展的持续性发展。公司于2006年被成都市评为“成都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中国蔬菜科技博览园也被评为“成都市2008年重点现代农业项目”。
博览园分为濛阳核心示范园区和九尺高林纯生产基地, 其中濛阳核心示范园区建设用地800亩, 建设内容包括蔬菜优质种苗智能化育苗车间、蔬菜气调与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研发中心、推广及培训中心、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种植示范基地、现代蔬菜科技示范展示区等, 年产各类蔬菜、瓜果优质种苗3 500万株, 生产绿色、有机精品蔬菜600万kg;九尺纯生产基地3 140亩, 年产优质蔬菜4 000万kg。其中纯生产区高林村, 2007年被四川省农委确定为“一村一品”蔬菜示范点、全省2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 并于2008年3月获得国家认定的“国际良好蔬菜示范生产基地”称号。高林村作为全国著名的蔬菜种植基地, 当地农民具有长期种植蔬菜的传统, 并具备了简易的生产设施, 项目实施仅需对他们进行简单培训即开展现代农业生产。
博览园依托现代农业科技, 实现工厂化育苗、标准化设施栽培和绿色食品生产。园区内的每个蔬菜品种都将进行科学试验认证, 每份产品都有详细的田间管理记载, 并定期开展对生产区农民的技术培训, 以确保精品蔬菜的现代化生产。博览园内兴建的蔬菜加工与现代物流中心, 主要销售地开设的直营连锁店, 能够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买到新鲜的蔬菜, 享受精品蔬菜产业带来的成果。同时, 百信公司还将在博览园内兴建现代蔬菜科技示范区、会展及培训中心、新型农村社区, 形成以“自助乡村游乐”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产业。
目前, 博览园已经进入生产试运行阶段, 首批生产的产品是水果黄瓜, 已于08年8月15日采摘收获上市, 在彭州等销售地获得好评, 后续的番茄、高山娃娃菜、油麦菜也将陆续与消费者见面。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就是:无公害、绿色、优质、高产、卖相好。园区正在加紧建设设施大棚、研发中心、园区控制室、蔬菜加工贮藏气调保鲜库和配送物流中心, 建成之后将成为西部最大的蔬菜新品种展示基地和西部最大规模的现代蔬菜生产科技园区。
中国蔬菜 篇5
专业论文
2013年第四届中国蔬菜新优品种博览会成功召开
2013年第四届中国蔬菜新优品种博览会成功召开
2013年6月16日上午,“2013年第四届中国蔬菜新优品种博览会暨中国蔬菜栽培技术与种子农资连锁经营讲座”在上海浦东新区中国青年蔬菜产业创业就业培训园隆重开幕。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蔬菜产业相关企业、中国园艺学会会员单位、400多家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代表共计1 0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本届会议以“让世界菜篮子丰富起来”为主题,通过田间展示和展位展示相结合,集中展示了我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育种单位的最新科研成果。田间展示面积60 000 m2,展示了全国233家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种业公司的18大类的1 267个蔬菜新品种。展位展示面积5 000 m2,展示了国内120家知名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和农资厂商的最新蔬菜种业科技成果。来自国内500多家蔬菜产业相关单位的800余名代表和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土耳其、埃及、韩国的35家国际知名企业的60余位代表,以及上海市各区县的园艺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共计1 500多人参观了室内展览和田间展示,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洽谈。
会议同期举办了中国蔬菜栽培技术与种子农资连锁经营讲座和蔬菜产业合作洽谈,主要围绕蔬菜科技培训、农资连锁店建设,科技园区建设等事项进行了交流,并分享了最新的蔬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种子种苗农资品牌化连锁经营管理理念,探讨了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机制及蔬菜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新模式,交流了蔬菜集约化育苗等蔬菜产业新技术。
本次会议成果丰硕,会上“上海蔬菜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晓春、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共同为“中心”揭牌。会议达成合作意向200多项,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所长焦定量与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事长刘光基签订了品种合作开发协议等。
本次会议由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主办,上海蔬菜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浦东新区曹路农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得到了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上海市农委、科委,浦东新区农委、科委、科协及浦东新区曹路镇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光联、农业部科教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处长赵耀辉、农业部种植业司经作处副处长李建伟、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杜永臣、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陆晓春、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殷欧、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丛玉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顾晓君、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主任王正泉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中国蔬菜 篇6
中国是蔬菜生产大国,近10年来蔬菜出口增长势头强劲。2013年中国蔬菜出口额为115.8亿美元,同比增16.2%;贸易顺差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日本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的限制,每年需大量进口国外生产加工的各类蔬菜,自然成为中国出口蔬菜最主要的市场。本文以1992-2013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为依据,对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现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
一、中国蔬菜对日本出口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蔬菜对日的出口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伴随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加强,中国蔬菜对日的出口总额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2013年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总额达14.51亿美元,占当年中国蔬菜总出口的1/5,与1992年的4.76亿美元相比,增长幅度高达205%,说明中国蔬菜对日出口额增长幅度较大。2002年以前,中国对日出口的蔬菜总额增长较为平稳;2002年以后,中国蔬菜对日出口额增长速度明显提高,之后各年出口额均突破10亿美元。我国地域辽阔,全国各省蔬菜均有出口,沿海省市如山东、福建、上海等蔬菜出口优势带在2009年的蔬菜出口额约占全国蔬菜出口总额的72.9%。据海关统计,2014年前三个季度,仅山东口岸的蔬菜出口量超300万吨,其中对日出口蔬菜58.8万吨,同比增长12.6%,占蔬菜总出口近20%。
中国对日蔬菜出口额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日本自2006年开始实行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从中国进口蔬菜残留农药的标准,使得中国蔬菜对日出口额出现短暂的下降。另外,中国蔬菜对日出口额占对世界出口额比重整体逐渐下降,尤其是2006年以后,该比重持续下降,说明我国蔬菜在受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下正不断拓展新的蔬菜出口市场和出口渠道。
(二)对日蔬菜出口结构变化不大
根据蔬菜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蔬菜分为加工蔬菜、保鲜蔬菜、脱水蔬菜、冷冻蔬菜以及蔬菜汁五大类。在HS as Reported分类中,加工蔬菜对应的关税号码为0711、 2001、2002、2003、2005;保鲜蔬菜对应的关税号码为0701、0709以及0714;脱水蔬菜对应的关税号码为0712和0713;冷冻蔬菜对应的关税号码为0710和2004;蔬菜汁对应的关税号码为200950、200980和200990。
根据相关统计,1992年-2013年,中国对日蔬菜出口结构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各年基本上是以加工蔬菜、冷冻蔬菜和保鲜蔬菜为主,三者合计基本占中国出口蔬菜总额的80%左右。其中加工蔬菜一直保持最高的出口额,2013年占蔬菜出口总额的40%;保鲜蔬菜从2006年之前的接近30%的比重降至20%左右,说明保鲜蔬菜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最大;冷冻蔬菜增长最为明显,1992年对日出口额仅为0.48亿美元,到2013年其出口额达到6.29亿美元,仅次于加工蔬菜。相比前三类蔬菜,脱水蔬菜和蔬菜汁对日出口额明显较低,尤其是蔬菜汁,其在蔬菜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常年处于1%以下;脱水蔬菜在最初10年对日有较大的出口额,但其出口额增长速度慢,使得脱水蔬菜对日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由1992年的将近30%降至目前的20%左右。
(三)蔬菜出口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013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1/3以上,蔬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是世界上第一大蔬菜生产国。作为蔬菜生产大国,我国蔬菜的生产规模、人均占有量、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出口加工量均位于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一方面,国内政策方针对农业的倾斜使得蔬菜的生产和出口也得到一定的支持,各地政府通过支持地方龙头企业来对分散的农户进行蔬菜生产的引导。如河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工程”,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和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由此提高农户的组织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的多边合作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同世界签订农产品贸易互惠协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蔬菜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四)蔬菜出口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蔬菜既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我国多样的自然气候以及廉价的耕地、劳动力,使得我国蔬菜生产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我国地域广阔,几乎所有的蔬菜品种都适宜种植,能够长年持续性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据统计,我国劳动力的价格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20-1/6,我国蔬菜平均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2-1/5,市场价格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1/8。以洋葱为例,在我国的生产成本为37300元/公顷,美国的生产成本为42300元/公顷,而日本生产成本高达173000元/公顷。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低廉的生产成本,使得我国蔬菜在对外出口中具有国际竞争的价格和利润优势。
二、中国蔬菜对日本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蔬菜出口的主要品种过于单一
通过对中国出口日本的加工蔬菜、保鲜蔬菜、脱水蔬菜、冷冻蔬菜以及蔬菜汁贸易额的对比计算发现,1992年-2013年间,中国对日出口中加工蔬菜占比最大,其所占蔬菜总出口的比重基本接近4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日出口的蔬菜汁,对日蔬菜出口所占的比重持续徘徊在1%。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的蔬菜出口的趋势仍然是集中在对仅经过简单加工、生产的蔬菜,并没有对蔬菜进行深一步的处理。但简单加工蔬菜不易保存,价格低廉,虽然出口量大,单位产品的利润十分微薄。相比经过处理的蔬菜汁、脱水蔬菜等有更长时间的保鲜期,而且价格明显高于简单加工蔬菜,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得,中国对日出口番茄汁单价为9.44美元/千克,而伞菌属蘑菇的单价仅为2.29美元/千克,价格是番茄汁的1/5。所以应不断提高我国深加工蔬菜在出口的比重,改善目前对日蔬菜出口品种过于单一的现状,促进我国蔬菜在出口贸易中获得更高的收益。endprint
(二)蔬菜出口的运输、仓储等环节分配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的流通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蔬菜在出口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类服务体系如运输仓储服务、信息传递服务以及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个体系的构架并不完善;另一方面当前蔬菜在生产、加工、运输、仓储、流通等环节也存在不均衡的分配机制,呈现倒“U”结构,即“两端受损,中间得利” ,处在蔬菜产业链初端也是最底端的菜农,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对所处的市场缺乏灵活的变通,虽投入大但收益小。如2012年底,河北、山东等地的白菜批发价受市场影响从原来的一斤四毛钱降至一斤一毛五,致使菜农个体散户没收益,甚至还血本无归,但市场中的白菜价却依然坚挺。由此可知因各个环节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会挫伤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蔬菜产业长期健康的发展。
(三)出口蔬菜存在较为严重的低价竞争现象
近年来,伴随我国蔬菜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蔬菜出口的经营状况也在不断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蔬菜出口企业缺乏较强的整体利益观念,在对外出口中企业各自为阵,竞相压价,造成我国蔬菜出口市场恶化,有市无价,价格长期低迷,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不仅使蔬菜出口企业利润受损,而且严重影响我国蔬菜产业对外出口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国外对蔬菜出口反倾销提供“证据”。我国蔬菜最初是依靠低廉的价格进入日本市场,进而逐渐超过美国蔬菜对日本的市场占有率,我国出口企业一哄而上,对日出口蔬菜数量的增加扩大了我国蔬菜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但是出口蔬菜的年平均价格却大幅度下降,其中保鲜蔬菜下降幅度最大高达41.4%,所以价格低廉的竞争模式严重损害了产业效益,最终渔利于外商。
(四)蔬菜出口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大
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的检疫防疫制度十分严格。对于进口蔬菜的检验是先对蔬菜中所含有的动植物病虫害进行检疫;之后再对具有食品性质的蔬菜从食品角度进行卫生检验。其繁杂的检测项目和频繁的检测频率大大增加了通关时间及仓储、检验等通关成本。而一旦出口的蔬菜不能达到其所规定的要求,将会造成出口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日本从2006年5月29日起开始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对没有设定具体标准的药物残留,一律执行0.01PPM的标准。而在国际上,一般是依据毒理学评价结果,考虑“每日允许摄入量”和“良好农业规范”制定不同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日本对不同食品种类制定“一律标准”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食用情况,其实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中日农产品贸易。此外,日本每年会对“一律标准”进行大量修订,对不同农产品和食品中的各种农残制定具体标准,很多修订后的标准比0.01PPM还要严格。过于苛刻的农残标准使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风险加大,增加了企业产品出口日本的难度。
三、提升中国蔬菜出口日本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标准化的蔬菜生产体系,提高我国蔬菜出口的质量
在国际社会中,ISO14000系列标准为大多数国家所参考。我国的蔬菜生产要树立与国际接轨的意识,根据ISO14000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蔬菜生产加工检验体系。同时也要积极参考、学习国外蔬菜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和规格的制定,加强对蔬菜生产环境监测力度,严格限制农药残留物超标、不合监测标准的蔬菜出口。与此同时,完善物流体系,加快蔬菜产品的周转和流通,保证我国蔬菜在各个环节实现无污染、卫生和安全,由此树立我国出口蔬菜的优质品牌,塑造蔬菜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国外市场对中国蔬菜产品的认可度。
(二)加大投入推动蔬菜出口的深加工
为推动蔬菜的深加工,一方面要加大对蔬菜生产的资金、科研等投入力度,加快培养生产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蔬菜品种,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积极研制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园艺机械,实现蔬菜区域化种植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蔬菜的劳动生产率,实现国内资源优势向生产优势的转换。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的优良蔬菜品种,利用配套技术将其培育为适合本土化,生产的优质品种,再通过精细加工,精致包装环节,提高出口蔬菜的培育、生产、加工环节的档次,加强高新技术在蔬菜的分拣、分级、包装、冷藏、保鲜、运输过程中的应用,实现蔬菜的商品化处理,形成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加工销售链条,增加蔬菜的附加值,提高我国蔬菜在对外出口中的国际竞争力。
(三)冲破阻碍蔬菜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日本为保护国内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限制国外蔬菜等农产品的进口。2012年日本对部分农产品征收高关税,例如冷冻蔬菜6-12%,生鲜苹果17%。为了积极因对国外利用各种手段限制我国蔬菜的出口,我国蔬菜出口企业则必须适时了解进口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外交、磋商等手段,积极争取签订双边、多边农产品贸易协定。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推动下,2014年5月17日《中日韩投资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的实施将有助于逐渐减弱中国蔬菜等农产品对日出口所遭遇的贸易壁垒和障碍。再者,积极引导、鼓励进口国企业以合资、独资、合作等方式我国建立蔬菜出口基地并经营蔬菜出口,由此使进口国企业和我国共同承担出口贸易的责任和风险,共同应对遭遇的贸易壁垒,进而减轻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四)开发多元化市场,降低蔬菜出口的风险
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同时蔬菜易腐不易保鲜,这使得蔬菜出口存在较高的风险。目前东亚、东南亚地区是我国蔬菜出口的主干市场,主要出口冷冻蔬菜、鲜或冷蔬菜的品种,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开发蔬菜进口大国如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的蔬菜市场。一方面,利用我国的气候资源实现蔬菜的季节性互补。如在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向日韩、欧美的冬季市场出口鲜冷蔬菜;或者利用目前各种日光温室,通过生产反季节性的蔬菜产品进行出口,扩大蔬菜出口的途径。另一方面,我国国内可举办不同主题的蔬菜国际博览会(如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利用此平台进行蔬菜的展示展销、招商引资和贸易洽谈,使有地方特色的蔬菜产品得到推广,也扩大我国蔬菜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晓钟,胡卉君,沈潇茹.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增长效应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5).
[2]赵海燕,何忠伟.中国大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演变及对策:以蔬菜产业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3(7).
[3]金缀桥,杨逢珉. 在自贸区框架下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日韩市场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4(5).
中国蔬菜 篇7
一、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概况
(一) 出口总量分析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 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 随着全球蔬菜贸易量不断增加, 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也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作为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 现已成为世界蔬菜出口大国, 且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1 995年至2005年, 我国蔬菜贸易发展迅速, 出口量由21 3.49万吨增加到680.1 9万吨, 增加了2.1 9倍。中国的蔬菜贸易自2001年起进入加快发展阶段, 尤其入世几年来的几年增速迅速, 2001年—2005年期间, 出口量由394.02万吨增长到680.19万吨, 年均增长率为14.53%, 出口额由23.42亿美元增长到44.84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68%。特别是2001年—2003年期间, 蔬菜出口量的增长极为迅速, 2004—2005年期间, 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尽管如此, 蔬菜出口额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说明2004—2005年期间, 我国出口蔬菜的平均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进口量由1.86万吨增加到9.75万吨, 增加了4.24倍;进口额由0.14亿美元增加到0.82亿美元, 增加了4.86倍。虽然, 蔬菜进口上升较快, 但是其基数较小, 所以在我国蔬菜贸易中的地位远远低于蔬菜出口贸易。
(二) 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2006年的研究报告表明, 从我国蔬菜出口金额的区域分布来看, 亚洲居支撑地位。2005年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30.01亿美元, 占总出口额的66.91%, 但是与1 995年的77.08%相比下降了1 0.1 7个百分点, 是我国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唯一下降的区域;其次是欧洲, 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8.23亿美元, 比1995年的2.99亿美元增加了1 75.25%, 占总出口额的1 8.35%, 比1 995年的13.82%上升了4.53%, 是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上升最高的区域;2005年, 我国蔬菜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3.86亿美元和1.35亿美元, 分别占出口总额的8.61%和3.01%, 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63%和1.72%;非洲是我国蔬菜出口金额上升最快的地区, 从1 995年的0.04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0.95亿美元, 增加了2275%。然而, 由于其起始金额较低, 所以在我国蔬菜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依然较低, 2005年为2.12%;大洋洲是我国蔬菜出口最少的区域, 2005年的出口金额为0.45亿美元, 仅占总额的1.00%。从国家和地区来看, 1995~2005年我国蔬菜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64个猛增到176个。上述数据说明中国出口多元化局面逐渐开始显现, 这种出口区域分布的形成是大陆蔬菜出口企业多年来坚持充分发挥价格和地缘优势, 优先占领周边蔬菜输入国和地区市场的重要成果。
(三) 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蔬菜出口产品主要有三种, 分别为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制蔬菜。其中, 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主要蔬菜出口种类。鲜冷冻蔬菜在我国蔬菜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 2005年出口408.4万吨, 同比增长12.63%, 占蔬菜出口总量的60.06%。加工保藏蔬菜237.88万吨, 同比增长1 5.38%, 占蔬菜出口总量的34.98%。但是在2006年, 由于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 两者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尤其是加工保藏蔬菜, 出口量为251.4万吨, 同比增长仅为5.7%, 比2005年降低近1 0个百分点。然而, 干制蔬菜2006年的出口量为37.7万吨, 同比增长11.89%, 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1 5%, 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在现有的发展阶段, 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种类。与此同时, 在国际蔬菜贸易壁垒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附加值高、生产效益好的干制蔬菜必将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 市场需求分析
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的总产量减去出口量之差与国内供应量之比。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产品自给状况。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各国对农业的保护也逐渐减少, 各国趋向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安排农业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 不适合机械化作业, 加之劳动强度大、工效低, 劳动力缺乏且昂贵的发达国家开始转向从事机械化程度高、规模效应高的农产品生产, 蔬菜生产日渐弱化, 自给率趋于下降。
另一方面, 随着发达国家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 国际上对蔬菜的需求将会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发达国家的蔬菜进口量不断上升, 使世界蔬菜需求量剧增。由此可以看出, 蔬菜的国际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 这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虽然WTO框架下允许的绿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保护, 但受现有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所限, 一方面我国对绿色贸易壁垒所提供的机会的利用能力较低, 另一方面, 部分出口产品因产品质量和包装达不到国际环保标准而被挤出国际市场, 从而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形成重要障碍。目前, 我国出口贸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据中国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的统计, 1999年, 我国对外出口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商品价值高达114亿美元。而这还仅仅是贸易自由化的开始,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 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2006年5月29日, 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初期, 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减少, 成交量明显下降。2006年6月我国对日出口食品企业数量为2392家, 同比下降了11.5%;7月下降7.1%, 8月和9月经营企业家数基本与去年持平。6-1 2月, 对日食品出口企业共4336家, 同比下降2.9%。此外, 我国食品对日出口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从总体来说, 已基本恢复到原有的增长水平。
WTO规则中TBT/SPS协议是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盛行的法律依据, 我国出口产品也经常由于受到TBT/SPS措施限制而被进口国扣留, 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巨大损失: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各口岸卫生检疫所2004年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资料统计, 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及食品中, 由于受到TBT和SPS措施限制而被扣留的食品种类中, 以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类产品扣留批次最多, 分别占扣留总批次的32%和28%, 其次是谷物类产品、油籽类产品和肉类产品, 分别为11%, 8%和7%。油籽、子仁类产品37批次, 其中的花生及其制品29批次。另据美国FDA扣留农产品及食品记录统计, 蔬菜水、果类产品和水产品占据出口受阻品种的榜首。2004年中国出口食品总扣留批次为816次, 其中蔬菜、水果类产品被扣留次数高达440批次, 排在第一位, 占扣留批次总量的53%;其次为水产品155批次, 占扣留总批次的18%;油籽和子仁类产品 (其中豆类产品52次) 81次, 占扣留总批次的10%。
综上所述, 蔬菜产品是我国遭遇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三、扩大中国蔬菜出口的具体对策
针对发达国家设置的趋于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 我国在制定正确的发展蔬菜产业的战略的同时, 应在上述战略思路的指导下, 采取有效而具体的政策或措施促进我国的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 健全完善技术标准法规
首先, 要建立健全蔬菜产业标准体系。这是对农业理念、运行机制、生产手段、经营模式等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 核心就是要形成一整套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一般来说, 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原料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加工过程标准、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标准、食品储运体系标准化、产品召回制度。一方面, 我国应努力提高技术标准的采标率;另一方面, 应当慎重参照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标准和直接采用国际标准, 以免掉入国外标准背后专利陷阱。
其次, 要建立蔬菜技术法规体系。我国蔬菜的技术法规体系还没有建立, 仍以强制性标准代替技术法规, 这与国际惯例, 特别是WTO/TBT协定要求不符。因此, 应加快我国产品质量与管理体系方面的法制建设,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安全, 改善我国蔬菜产业出口结构。不仅如此, 我国还应加快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融合。日本和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正在加快融合, 在技术法规中大量引用技术标准的内容, 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更合理、更具有经济性的法规标准体系。
(二) 规范完善认证制度
认证是由公正的第三方体系认证机构依据正式发布的标准体系, 对企业生产产品和管理体系实施评定。在目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 认证对消费者来说, 是鉴别产品质量、确保自己购买到优质满意产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生产企业来说, 体系认证的结果关系着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如何;对政府部门来说, 认证既是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的依据, 也具有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参考价值。因此, 在国际市场上, 认证已普遍成为顾客选择商品和合格供应商的依据, 某些特定产品的认证已成为许多国家市场准入和政府采购的必要条件而被纳入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 创新农民经济组织
我国蔬菜生产最显著的特点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这种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中, 组织程度低、规模较小, 从而带来农户的生产技术难以统一、成本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首先应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垂直组织系统, 政府在提供支持的同时尽量减少国家干预, 保持组织的独立自治。其次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来看, 我国应注重发展以蔬菜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 使其成为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发展现代蔬菜、扩展蔬菜产业链、实现垂直一体化经营的重要的组织载体。此外, 还应扶持大型龙头企业的建设。按照蔬菜产业化方向的要求选准龙头企业, 从政策上进行扶持, 形成产业开发型科技园区, 使其真正起到带动生产的龙头作用。一般来说, 主要龙头企业为种苗企业、加工企业、产后处理企业等。
(四) 加大科技投入
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支撑力量。要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归根结底需要农业技术的推动, 需要依靠农业技术的创新。例如, 从蔬菜种植业领域看, 更换一代新品种, 可以使蔬菜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提高10%-20%。一项新技术、一种新型覆盖材料的应用, 往往伴随着整个生产技术体系的变革, 可带来30%-50%甚至更多的增产增收的效果。因此, 增加科技投入, 提高科技水平,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对于提升我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
此外, 为更加有效地应对绿色壁垒措施对我国蔬菜产业的出口, 还要实现蔬菜产业精深化、充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加速蔬菜的产业升级, 促进传统蔬菜产业向现代蔬菜产业的战略转变,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蔬菜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真和.我国蔬菜产业的国际化比较[J].中国蔬菜, 2006, 3, 1-5
[2]杨锦绣.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31-32
[3]李琳.从欧盟“绿色双指令”再谈“绿色壁垒”[J].中国标准导报, 2006 (5) :19-21
中国蔬菜 篇8
一、菜博会盛况空前
本届菜博会由农业部、四川省政府主办,成都市政府、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商务厅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31个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农业部门、国内外有关知名专家等嘉宾,四川省级有关部门、市州及蔬菜主产县,以及有关大型蔬菜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代表,共计1000余人参会,参观群众累计超过40万人次。
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作为农业部、省政府共同打造的一个重要农业会展品牌,已成为展示四川蔬菜产业发展成果的窗口、深化行业交流合作的桥梁、促进蔬菜贸易发展的平台,影响越来越大。
二、产品展览及项目推介成果显著
设有蔬菜鲜品展馆、蔬菜加工品展馆、蔬菜生产设施设备展馆、蔬菜生产资料展馆及雨润集团农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展馆等5个展馆,面积达2万平方米,共有400多个标准展位、25个特装展位,360家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比首届增加了144家。在项目推荐暨签约仪式上,共签订投资合同协议37个,金额近70亿元。
三、“菜篮子与民生”研讨会主题鲜明
四川省农业厅任永昌厅长就“打造千亿蔬菜产业,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了主题发言,来自国际种子科技联盟、亚洲-太平洋种子协会(中国)、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外专家,蔬菜生产流通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菜篮子与民生”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研讨会对于“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培育打造千亿蔬菜产业,推动四川省蔬菜产业的建设与提档升级具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四、菜博会再次唱响了四川蔬菜品牌
中国蔬菜 篇9
2015年10月18日, 四川省农业厅在成都召开第六届中国·四川 (彭州) 蔬菜博览会新闻发布会,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涂建华出席会议并发布展会主题。第六届中国·四川 (彭州) 蔬菜博览会将于11月1~5日在彭州市举行。届时, 北京、上海、辽宁等13个四川蔬菜主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国内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等代表将参加展会, 预计人数将超过30万人次。“中国·四川 (彭州) 蔬菜博览会”是四川省唯一由国家农业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一个重要农业会展品牌, 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 并成为全国蔬菜产业名副其实的“绿色峰会”。该会不仅是展示四川蔬菜产业发展成果的窗口, 也是促进行业交流合作、贸易发展的平台, 对推动四川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有效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给, 加快农民增收发挥着积极作用。
与往届相比, 第六届菜博会规模更大, 展览展示更具特色, 活动更加丰富有趣, 总展示区共400hm2, 其中核心展示区70hm2左右。本届菜博会将坚持“节俭、务实、隆重”的原则, 围绕“质量、高效”, 继续推行“田园办会、展销一体、群众参与”模式, 紧紧把握“绿色、生态、健康”主题, 并特别凸显“中国菜篮子绿色嘉年华”这一亮点, 依托天然生态的高标准蔬菜基地、蔬菜主题公园和现代农业科技, 全面展示四川 (彭州) 蔬菜产业的发展路径、全产业链营销模式, 以及助农增收、促进产村相融的显著成果, 同时推出了更多趣味十足、时尚好玩的活动, 吸引广大城乡居民参与。
(四川省农业厅)
中国蔬菜 篇10
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的方智远, 同年8月份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 从此便与农业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在蔬菜遗传育种研究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他曾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所党委书记, 现任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此外, 曾兼任全国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国家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 科技部“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农学会副会长, 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 园艺学报主编,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多年来, 方智远院士一直致力于甘蓝遗传育种研究, 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并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技术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 使这一先进技术在国内首先获得突破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发现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 带领课题组在上世纪90年代突破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技术, 实现产业化开发, 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方智远院士凭借着在蔬菜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丰富经验, 先后主持或参加科技部、农业部、北京市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项科研课题, 包括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和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农业部科技重点项目、948项目、北京市科技重点项目等, 并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立项、咨询、评估、成果的评审。
同时, 方院士笔耕不缀, 先后主编或参编科技著作10余部, 主要有《甘蓝栽培技术》、《中国蔬菜抗病育种进展》、《蔬菜优质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蔬菜学》等。先后在《Euphytica》、《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中国蔬菜》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生20余人。
如今, 方智远院士的努力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先后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励11次, 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明专利4项;1988年和2001年两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5年10月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获人事部杰出人才一等功奖励;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4年荣获全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之一。
那颗闪光种子的培育者
甘蓝, 是我们当代人所熟知的一种蔬菜, 几乎每个普通家庭的餐桌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并且一年四季都能食用到。然而就是这种普通的蔬菜, 却是花费了方智远院士等老一辈蔬菜遗传育种科研工作者几十年心血的成果。今天我们看来极其普通的一粒甘蓝种子, 在方院士的眼中却是那样闪闪发光。
方智远院士介绍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四月份是‘春淡’时期, 到五六月份菜又特别多, 七八月份温度太高也没菜。品种少, 总量也不够, 老百姓要买菜都要赶早排队。‘萝卜白菜半年菜’, 就连大白菜也是定量供应, 大家抢着去买。”菜少成为那个年代的显著标志, 与此同时, 国内种业发展的滞后, 也让蔬菜产业捉襟见肘。
而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蔬菜主要品种之一的甘蓝, 新品种基本上依赖从国外引进, 除了价格高, 种子质量和数量都难保障。“当时有一个名叫‘黄苗’的品种, 种子靠国外进口。1967年, 两广、福建等地方将近100万亩黄苗甘蓝, 百分之六七十都开花了却不结球。那老百姓都掉眼泪了。”当时, 方智远跟着研究所的老同志连夜赶到了广东, 地里一片一片抽薹的甘蓝, 让方智远看在眼里, 痛在心里, 同时让他深刻体会到, 只有自力更生, 研发自己的蔬菜品种, 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吃菜难问题。
也是从那时起, 方智远立志要在蔬菜育种领域找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于是, 在很多人包括农场工人们都忙着搞运动的时候, 他却和同事们到农村去, 在农民的地里搞研究。住大队部, 吃大灶, 干农活。经常骑自行车奔波在家与试验田里之间几十公里的道路上, 仅一年时间自行车车胎就被磨平了。
条件虽然艰辛, 但当时人们的科研热情却让方智远为之感动, 他回忆说, 为了能够尽快繁育出国内生产的种子, 北京、泰安、天津、大连等地的研究人员组成了协作组, 谁有好的育种材料就拿出来大家一起用。按照当时山东农学院李家文先生提出的“南选北育”思路, 有效提高了选育速度。如今谈起那段时光, 方院士的眼中总是闪现着熠熠光彩。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正是在这种艰苦而充满激情的状态下, 方智远等人于1969年选育出了可以同国外种子相媲美的国产“黄苗”甘蓝种子, 并且逐步在数量上满足了生产需要, 为方智远实现梦想打开了一条通路。但是,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黄苗’是个常规甘蓝品种。当时国外已经大量使用杂交种。杂交种有杂种优势, 产量高, 抗性好, 但不能留种, 所以我们必须要搞自己的杂交种。”方智远说。
永不言败的追逐者
要想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甘蓝杂交种, 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方智远没有退缩, 重任在肩的庄严使命, 念兹在兹的报国之心, 让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困难之中, 并一步一步地攻坚克难。1970年, 他和课题组开始着手甘蓝一代杂交种的研究工作。没有种质资源, 他就到处写信, 寻找好的种子, 一点一滴地积累了一批珍贵的原始材料。有了材料, 他又一头钻进了试验田, 整地、播种, 弯着腰, 低着头, 一棵一棵地给甘蓝授粉, 为了更准确地筛选优良杂交组合, 他们每年培育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达到几百个。
最终, 方智远与贾翠莹等人于1973年在国内率先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 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品种“京丰一号”, 从而结束了我国甘蓝新品种长期完全依靠从国外引进的被动局面, 并很快在大江南北推广开来。
然而, 由于“京丰一号”属于中晚熟品种, 到六七月份的时候容易烂, 方智远又开始考虑研究不同熟性的品种。于是, 他们紧接着陆续育成了适于春秋不同季种植的报春、双金、秋丰等6个早中晚期配套的优良品种, 从而使甘蓝在市场上能够四季常见。
在相继解决了老百姓吃菜问题和品种配套问题后, 他又带领课题组解决蔬菜生病问题。他说:“菜多了容易烂, 不容易储存, 品质也不好。办法还是从亲本开始, 通过杂交的办法, 搞抗病的品种。”
在1985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及其配置的系列新品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前后, 国内首批甘蓝抗病品种“中甘8号”、“中甘9号”和第二代春早熟甘蓝新品种“中甘11号”、第三代春早熟甘蓝新品种“8398”在方智远的主持下相继培育成功。这些品种具有很明显的优质、丰产、抗病、抗逆等特性, 比原来的主栽品种平均增产10%以上, 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进入新世纪以后, 为了提高杂交种的纯度, 方智远又带领课题组进行了甘蓝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和生物技术育种。使得杂交种的纯度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还解决自交不亲和系长期以来存在人工授粉成本高等的问题。2014年, 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是他们团队第四次获国家级成果奖。
为民献力的践行者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转化成生产力, 为了将好的品种推广到农民手中, 方智远和同事们经常下农村, 办培训班, 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跟农民共享。同时, 他们将相继育成的20余个不同类型的甘蓝新品种, 在全国30余个省 (市、区) 广泛推广, 种植面积一度达到甘蓝主产区栽培面积的50%。累计推广1亿亩以上。
近年来, 随着国外种子大举进入, 方智远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表示, 振兴民族种业, 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结合很重要。为此, 他与河南、内蒙、云南、河北、天津、福建有关企业合作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借助企业推广自己的技术;并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倾囊授予自己的学生和年轻科研工作者。他甚至将获得的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奖金10万港元全部捐给研究所作为科技奖励基金, 以表彰那些在蔬菜花卉领域有所贡献的人。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水培蔬菜技术 篇11
传统的露天生产蔬菜完全受自然条件所制约,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低,又因部分蔬菜不能连作导致土地利用率低,遇上恶劣天气和酷暑严寒常常减产减收,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也无法避免,市民很难吃到真正意义的“卫生”蔬菜。
与常规意义上的土壤栽培相比,水培蔬菜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首先,可以防止或减轻由于土壤连耕连作而发生的障害,对于某些特殊作物,则可以任意高度的多茬栽培、连续生产、均衡上市,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省去了中耕、除草、土壤消毒等作业,因此可以大幅度的节省劳力。第三,由于可以最大限度地人为满足作物对温度、光照、水分及养分等的要求,生产出的蔬菜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洁净、鲜嫩,无污染、无公害,是纯绿色食品,可以提高产品档次。此外,因其使用的营养液可以循环使用,除去被蔬菜的根系吸收和自然蒸发外,水的消耗量很低,从而具有节约用水的优点。
无土栽培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首先,在设施栽培中无土栽培能栽种出高产、优质产品和错季节产品。尤其是利用无土栽培可以克服土壤栽培中的连续耕作灾害,减少病虫害,生产出无公害污染的“绿色食品”,应用前景更广,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应用无土栽培可以在大型工矿区、滩涂、沙漠、盐城地、严重退化土壤地区等一切不宜农业耕作、无产低产地区和太空农业、海上及水下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受地方限制。第三是应用无土栽培,生产蔬菜、花卉和高档瓜果供应特需,反季节栽培,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1.产量高,效益大。产量高,效益大,是无土栽培技术的一大优点。一般农作物如蔬菜、中草药、粮食作物等采用无土栽培的产量比农田产量高出几倍、十几倍。无土栽培合理调节水、空气,养份的供应,特别是能妥善解决土壤栽培中水和空气的矛盾,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得更加协调,所以能充分发挥其生长潜能,取得高产。
2.品质好,价值高。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颜色鲜艳,外观好看,味甜,维生素C和A的含量高。无土栽培可以有效避开土壤微生物、大气、农药等污染源,因而可以生产出质量好、价值高的蔬菜及其它农作物产品。
3.不受地方限制。无土栽培可以用于一般农业或园艺不能生产的地方,规模可大可小。大则可以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小则可以一家一户,一坛一盘,或是利用家庭的楼台、阳台、走廊、庭院等进行无土栽培花卉、蔬菜等作物,既可美化居住环境,又可物有所收。
4.减少病害。无土栽培可以有效地减少由土壤细菌传播所引起的一些病害,从而减少为防治病害而喷施的农药,进一步提高蔬菜的卫生质量,从而将会得到更多的市民欢迎。
5.节约水分和养分。土壤种植时灌溉的水分、养分大量流失、渗漏、浪费很多;无土栽培可以避免养分水分的流失和渗漏,充分被作物吸收和利用。
蔬菜种质资源的保存与蔬菜育种 篇12
1 我国蔬菜种质资源保存概况
1.1 种质资源的引入
近年来, 从国外引种已经成为丰富我国蔬菜遗传资源的有效途径, 其实早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始, 就已经从国外引种, 如豌豆、蚕豆、西瓜、甜瓜、黄瓜、瓠瓜、菠菜、胡萝卜、芫荽、芹菜、大蒜和莴苣等, 通过海路也引进了不少品种, 如番茄、甘蓝、菜豆、南瓜和马铃薯等, 此种方法具有投资少、回报率高和见效快等特点。
我国现已从40多个地区或国家引入了14科48属72种 (含变种) 11 410份蔬菜种质资源。其中20余种种质资源为国内稀有蔬菜, 有抗根腐病、可作砧木的黑籽南瓜;高淀粉含量的马铃薯;高含固形物、耐热、果炳无离层番茄;抗白粉病及雌性系黄瓜等各种蔬菜的优良种质约150余份[3]。筛选40余个品种优良的种质在生产上直接进行推广利用, 使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1.2 我国独特的蔬菜地方品种资源分布
我国蔬菜品种资源分布广, 品种多, 特色各异。有的具有地方特色被广泛利用的种质经久不衰。如湖北的水生蔬菜, 如茭白、藕、慈菇、荸荠等;新疆的哈密瓜;安徽的薄皮甜瓜也称为香瓜;陕西的食用百合;重庆芥菜类的根芥、叶芥、茎芥、孢子芥;河南、山东、河北的大白菜;江苏的不结球白菜、乌塌菜。
1.3 我国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
从“七五”开始,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一直以一种传统的方法 (常温木柜、瓦罐或干燥器) 和分散的形式 (各省农业科学院、所) 进行着。在自然条件下, 种子的活力是不断下降的, 需要不断更新繁殖, 否则将会造成种质的丢失。为此国家建立了一个面积3 200 m2, 贮存量在40万份以上, 寿命50 a以上, 相对湿度小于57%的种质长期库。随着“七五”全国蔬菜种质资源繁种、鉴定、入库工作的进行, 我国农业科学院建立了一个面积25 m2、容积75 m3、温度4~8℃的中期库[4]。此后, 地方院所也纷纷建立起了中、短期库。
根据统计数据, 现已保存的214种蔬菜种质资源共35 580种, 其中有性繁殖种质资源为133种 (变种) 33 280份、水生蔬菜为12种1 533份、无性繁殖和多年生蔬菜种质资源为70种762份, 总量列世界前茅。其中, 国内资源约占87%, 来自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或直辖市 (包括台湾) ;而国外资源占13%, 分别来自63个国家或地区。
在“十五”期间, 国外资源的占有量由原来的不足5%提高到13%。更为突出的是, 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启动使一批即将消失的资源得到了保护[5]。
2 蔬菜种质育种
2.1 我国蔬菜育种经历的几个阶段
随着市场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片面追求高产, 突破自交不亲和杂交制种;到80年代追求高产、抗病, 再到90年代的优质高产, 到现在的新目标——追求优质、耐储运、适于温室、大棚和加工等专用, 提出大规模使用雄性不育制种的新阶段。
2.2 蔬菜种质育种技术
2.2.1 常规育种技术的使用
常规育种技术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 此技术易掌握, 且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力。如 (1) 雄性不育它有100%的杂交率, 即植株雄性器官不能产生正常有活性的花粉或花粉不能正常释放的现象, 具有核不育与胞质不育两种类型, 其流程是原始材料→自交系→不育组合→不育系, 但具有其不可回避的局限性[6]。 (2) 自交不亲和, 即植株自己的花粉和自己的柱头授粉不能结实或结实率很低的现象, 一般应用在甘蓝类、菜花、白菜类等品种, 缺点是受环境条件及植株生长状态等影响的不稳定性, 亲本繁殖需要人工蕾期授粉, 繁种困难, 成本高, 不能保证100%杂交率, 以及亲本多代自交易发生生活力退化。 (3) 单性结实利用, 胚珠未经授精, 子房正常发育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 (茄子、番茄) 其优势在于, 提高产量 (低温下坐果率高) 、果实品质 (果实无种子) 及低培成本 (不施激素) 。
2.2.2 细胞育种技术
小孢子培养和花药培养技术, 作为产生单倍体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现已经得到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并且在许多作物的育种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小孢子培养技术及花药培养技术育成的蔬菜品种很多, 单就这一方面而言在世界上是比较先进的。
植物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 去除原有细胞或抑制新生细胞后所得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对渗透敏感的细菌, 其中革兰阳性菌是最容易形成原生质体的, 现在在番茄、豆类和马铃薯等作物上已经取得巨大成功, 并且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产生的杂种植株的案例越来越多了, 其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类蔬菜。
此外就是异源多倍体、附加系、易位系、多倍体、2 n配子技术构成的染色体工程技术。
2.3 我国蔬菜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蔬菜育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资源创新能力薄弱, 部分作物资源缺乏;其次, 在温室长季节专用品种, 耐热、耐未熟抽薹品种及加工专用品种的育种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明显;第三, 育种规模小、效率低、程序规模化和系统化不够;第四, 研究力量过度分散, 投入严重不足;第五, 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力的保护。
今后发展趋势首先应逐步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关相适的育种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体系。其次, 提高育种的技术水平、效率和种子质量。第三, 开创育种工作新局面。最后, 有效加强蔬菜种子管理、净化种子市场, 使我国蔬菜育种工作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廉华, 马光恕.蔬菜种质资源的作用及其创新方法[J].吉林农业科学, 2002, 27 (5) :47-51.
[2]董玉深.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999 (2) :38-42.
[3]廉华, 马光恕.园艺植物育种及良种繁育学[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6:33-40.
[4]李锡香.中国蔬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C]//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2:24-27.
[5]王素, 徐兆生, 钟惠宏, 等.国外蔬菜遗传资源的引进、研究与利用发展[J].园艺学报, 1998 (3) :24-26.
【中国蔬菜】推荐阅读:
中国蔬菜发展现状12-11
十三五(2016-2020年)中国蔬菜育苗行业供需现状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目录)05-15
2018-2022年中国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08-11
蔬菜 蔬菜06-05
黄骅市蔬菜种植协会力促有机蔬菜产业化10-02
棚室蔬菜01-17
蔬菜产业01-18
蔬菜市场05-18
蔬菜园区06-02
寿光蔬菜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