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品牌

2024-10-10

蔬菜品牌(共4篇)

蔬菜品牌 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 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 消费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不仅要求蔬菜品种丰富多样, 淡季不淡;而且要求安全卫生、营养保健、风味独特、色泽鲜艳, 对蔬菜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 由于商场、超市和连锁店等现代流通终端的迅速崛起, 大中城市的蔬菜销售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 蔬菜逐步作为商品摆放在柜台和货架上, 为了方便消费者选购和区分同类产品不同品种和产地之间的品质差别, 品牌就成为识别不同品种的标志。因此,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对品牌产品提出了客观的要求。那么, 如何推动品牌蔬菜产品的健康发展?这是各级领导和广大菜农普遍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有关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品牌产品与一般的产品区别

根据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研究生院国际营销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的解释: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 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 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 并使之与竟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那么, 品牌农产品应该是:指生产经营者或企业通过取得相关部门认证, 取得相应的某种名称、标记、符号或图案商标所有权, 并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类产品。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存在品质方面的差异, 消费者会对某些品牌形成一定的偏爱, 不同品牌产品之间会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因此, 在市场上品牌产品排斥非品牌产品的销售, 而名牌产品也排斥一般品牌产品的销售。

2品牌蔬菜产品的内涵

品牌, 不仅仅是商标或标志的差别, 它更是企业或生产者的一种象征。对消费者而言, 品牌代表着一种安全感, 它是企业或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手段, 保证了企业或生产者对消费者信息的准确传达;同时, 对企业或生产者自身来说, 品牌意味着一种文化和纪律, 它规范了企业对外传达的信息渠道, 上升到企业竞争力方面, 品牌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品牌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标志和信誉。标志是诸如商标、文字、图案等表现方面的因素;而信誉则包括品牌承诺和在承诺方面的表现。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品牌的两大主题, 只有达到这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品牌才能最终成功确立。所以, 一个品牌产品决不是简单的申请认证、注册, 取得名称、标记、符号或图案商标所有权的简单过程, 而是需要对品牌产品进行不断培育和打造, 不断提高品牌产品的质量, 才能长期保持品牌产品的生命力。

3品牌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的品牌蔬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曾经到过不同品牌蔬菜产地考察, 现将问题归纳如下:

3.1重眼前利益、轻长远效益, 今年挣钱, 明年一哄而起, 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产品滞销, 一哄而散。生产基地不稳定, 缺乏市场调查和论证, 没有培育和打造品牌的长远规划。

3.2重品牌申请、轻品牌培育, 在申请认证品牌方面表现比较积极热情, 在培育和打造品牌方面缺乏决心和信心, 生产规模小, 甚至产品时有时无, 有牌无品。

3.3重生产宣传、轻技术培训, 发动群众搞生产初期, 过分夸大经济效益宣传, 生产中服务不到位。沿用传统生产技术, 现代管理技术没到位。如:胡萝卜生产撒播不间苗, 大小粗细不一致, 侧根太多。番茄供水不均匀,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造成大量裂果等等, 产品合格率低下, 经济效益不高。

3.4缺乏商品生产和市场竞争意识, 产品收获时, 没有严格分级, 做到优质优价, 而是混装混买, 光想搓大堆, 好坏一锅端。

3.5产品质量和信誉观念不强, 同一批产品规格不统一, 内外、上下不一样, 不注意维护产品质量和产地信誉。

4几点建议

4.1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当前交通、通讯网络设施覆盖全国, 商品交流渠道通畅, 我国已经步入了大市场、大流通时代。蔬菜生产和供应也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局面。那么, 在新形势下, 蔬菜生产怎样才能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呢?笔者认为:蔬菜生产首先是规模化种植, 这样才能克服小生产造成的品种千差万别, 采收时间早晚不一的弊病。其次是标准化生产, 只有统一生产标准, 产品的规格、品质才能一致, 才具备品牌农产品的特征。品牌农产品才有可能被经营者认可, 消费者所接受。

怎样才能实现规模化种植, 标准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 品牌化销售。依靠个体农民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可能的, 只有发展农村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 把分散的个体组织起来, 按照现代生产标准要求, 统一组织进行生产, 才能实现产业化经营。因此,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是品牌蔬菜建设的组织保障。

4.2制定优惠政策, 引导品牌品种生产

在农业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进程中, 发达国家不断地调整农业政策和管理体制, 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 促进农业发展。现在普遍采用的政策有现金补贴、减免税收、小额信贷等。在经营方式上主要依靠大型农场、农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等进行规模化经营,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4.2.1政府应该组织农业推广、科研、教学有关部门, 根据各县当地的气候条件, 地理特点, 因地制宜地规划具体品种的最佳区域, 发展名、特、优品牌蔬菜产品生产。

4.2.2帮助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 实施规模化经营, 推广标准化生产, 优化具体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 精心打造和培育品牌蔬菜产品。

4.2.3扶持农产品粗加工、精加工、包装、运输等一系列商品化处理过程, 提高蔬菜产品营销能力。

4.2.4对认定之后的产品, 各市县应该抓好与品牌农产品生产相关的各项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生产者基本素质, 努力打造一批自己的品牌。

4.2.5把培育、打造品牌农产品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必须有主要领导干部负责, 年初财政预算列出专项经费, 专款专用, 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

4.3增加科技投入, 组织技术攻关

目前, 产品营销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同质化就是缺乏差异性, 其根本在于缺乏创新。众所周知, 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业产品,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质量, 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要求, 必须具有强大的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

因此, 增加科技投入, 组织技术攻关, 分期分批地把我市不同品牌品种与土壤改良、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和采收、分级、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生产技术进行集成配套研究, 总结出不同品牌品种集成配套生产技术。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 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需要, 开展优良品种引进、选育、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为培育和打造新乡市品牌蔬菜产品质量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提供科技支撑。

蔬菜品牌 篇2

夏洪密

南村镇蔬菜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它以优质的质量、良好的信誉、著名的品牌逐步增加了省内、省外蔬菜市场的份额,特别是南村蔬菜中的主导品牌——姜家埠牌蔬菜已打入国际市场,为南村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以及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南村蔬菜生产的基本情况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南村蔬菜生产只限于一些零散地种植,设施简陋、品种单

一、分散经营、加工落后、就地供应、菜价起伏大、淡旺季现象明显。近年来,随着优化种植结构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全镇蔬菜生产发展较快,不管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数量和质量都在大幅度地提高,而且贮运、包装、加工、营销体系的也在不断地完善。从2000年到2008年蔬菜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都呈现逐年扩大、上升的趋势,并且不断的向区域化、基地化、商品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为了全镇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南村蔬菜生产中的主要特点。

1、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南村无公害蔬菜品牌。南村镇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崖头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现占地1100亩,有高标准冬暖式大棚550个,总投资1300余万元。现在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保护地栽培1.1万亩,蔬菜种植年收入2.3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8%,其中设施保护栽培总收入达到1.5亿元,占蔬菜总收入的66%。为了让广大菜农种“放心菜”,镇党委政府自2000年相继投资2000余万元,开拓了占地300亩,各项设施比较齐备的南村蔬菜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山东省第二大产地批发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年成交量达8亿公斤,成交额10亿元,产品通过市场销往二十多个省市,形成了基地促市场,市场带基地的良好局面。

2.规范蔬菜种植、营销协会建设工程,促进蔬菜经济和谐发展。今年,南村镇进一步引导菜农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把单个菜农都吸收到现代化蔬菜产业发展的生产系列之中,从而大大促进了菜农的企业化经营、基地化经营和定单蔬菜发展,充分发挥了地域的蔬菜资源优势。目前,全镇蔬菜种植协会和营销协会已达到了7000余人,各类农民技术员360人,其中有职称的40人。

三、南村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的注册蔬菜品牌和绿色品牌,由于未实行产品分级、包装、贴标销售,拓展市场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基地认证、产品认证速度缓慢;质量监测、检测体系不健全,标准化生产、营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南村蔬菜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品质量仍然不高。南村蔬菜的生产、流通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仍在按照数量规模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还没有完全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品种结构方面,虽然品种多,但是名、特、优、新品种及高档精细蔬菜少,而大宗菜、低档菜多且包装、冷藏和加工数量小,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的拳头产品少,另外大部份地区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因此严重影响了蔬菜产品的质量,降低了蔬菜的商品价值。

3、基地建设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低,加工发展滞后。近些年来,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生产技术落后,始终未能形成集约化生产,其次加工蔬菜的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小,产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比例低,所以说商品蔬菜的保鲜、包装及营销手段都处于初级阶段。

四、对策及建议

1.突破“小而全”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产业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在现行的农业生产体制下,扩大规模只能靠农户的联合或土地的集约经营。一是应按照 “市场定位、突出特色、区域布局”的原则,引导农民重点建设集约化程度高、适度规模的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二是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和蔬菜商品流向,确定骨干品种,逐步形成一村一品、规模化经营新格局。同时,在适度规模的基础上,扶持引导菜农按照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在育苗、栽培管理、营销等方面实行专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突破“胡子眉毛一把抓 ”、“小而全”的小农经营模式。

蔬菜品牌 篇3

生态岛上的现实版“开心农场”

壹亩田充分利用崇明生态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质和干净的土壤三大环境因素,按照有机蔬菜种植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激素和不用转基因的五大原则来精耕细作安全、健康的有机蔬菜,引导传统农业生产从“高产高效”向“优质高效”转变和升级。

创办之初,壹亩田通过公司创业者的人脉网络发展客户,吸收大都市里对有机蔬菜有需求的客户入会,向其提供健康、安全的有机蔬菜,并通过开设“壹亩田企业网站”(www.1mutian.com)建立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无中间环节配送,为市民提供可亲身体验互动的现实版“开心农场”。

在壹亩田有机农场,现代数字技术和有机农业生产被巧妙结合,形成“鼠标+标准农业”的管理模式。通过自主开发的e-FARM软件系统,壹亩田将生产的有机蔬菜都标上唯一的身份追溯标示,客户能够通过一亩田电子商务平台轻松检查到每一棵有机蔬菜的地块、生产者、生产过程信息,这是一个透明的种植互动平台,也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有实用价值的有机蔬菜生产管理平台;同时,壹亩田把现代企业结构、精益生产管理理念、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先进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并和客户需求、生产计划、种植管理、包装配送、客户个性化服务等有机结合,最终让更多的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健康食品。

打造沪上有机蔬菜第一品牌

201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崇明县委书记彭沉雷、县长赵奇的陪同下,来到位于崇明向化镇的壹亩田有机农场。俞书记专门听取了崇明现代农业的领头羊、上海壹亩田企业总裁、中国首家数字化有机农场创始人之一张桓的汇报,并详细了解了壹亩田企业的运营模式、食品安全理念、数字化有机生产追溯系统和发展规划,对壹亩田的理念和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解放日报》2010年12月19日头版将壹亩田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典型在做了全面报道。

壹亩田始终遵循着自然的和谐,每天在最佳的采摘期新鲜采摘,保证最自然的营养和最佳的新鲜度,希望让客户在消费蔬菜上多一份安心,多一份方便,多一份健康。2009年8月壹亩田企业获得国际有机联合会IFOAM和环境保护部OFDC的有机转换认证;2010年9月就获得了南京国环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011年荣获上海市农委颁发的“上海市农业示范合作社”称号;2011年获得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GAP)。如今的壹亩田企业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上,近千亩的土地上按计划生产近150种各类有机蔬菜,全年产能超过800万斤,可长期提供超过80个有机蔬菜品种。

时至今日,壹亩田已建立起覆盖全上海的配送体系,在生产、包装、销售、配送、服务、系统开发、品牌运作等方面形成稳定的管理团队,工作流程日趋完善、高效,并稳步提高。在企业规模快速扩张阶段,壹亩田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积极吸收了著名企业的高管,集中一批销售精英、IT专家、农业技师等人才,现有员工近200名,农场的面积从原有的500亩发展到1000亩,合作社也吸纳了100多个当地农民进行有机生产,基地配置了一百多种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储备,培养了一批有机蔬菜种植人才,建成了有机蔬菜生产追溯系统和配备100个席位的“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截至2012年一季度,沪上已有超7000户家庭成为了壹亩田的年度消费会员,超100000个家庭享受到壹亩田的贴心服务,并共同分享这种最先进的健康生活方式。壹亩田的日配送能力已超过2000单,“壹亩田”已经成为上海市民选择有机蔬菜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上海和全国最有活力的有机农业企业。

现代都市有机农业样板户

壹亩田的经营理念目前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关注,东方航空、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建设银行、宁波银行等机构相继与壹亩田开展食品安全、健康产品、休闲养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并多次在一亩田有机农场召开会议或者举办活动。

壹亩田采用最新的电子商务平台来管理客户关系,满足不同客户之间的差异化需求,让客户享受到“一对一”的专享式服务。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蔬菜产品品种、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选择配送时间、根据自己家庭人数选择套餐类型。另外,壹亩田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统计分析来安排生产种植计划,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文化。同时,配合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壹亩田开展形式多样的客户体验活动。

客户体验是电子商务的最佳补充,2011年生产基地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1000人次,如非受到基地硬件限制,一亩田有机农场必将成为崇明生态旅游重要景点。壹亩田还在沪上社区展开崇明岛生态宣传和有机蔬菜宣传,累计场次超过350次,最大的活动如浦东碧云社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500人。壹亩田还接待了来自以色列、匈牙利、日本、意大利、台湾、北京、深圳、重庆、山东、陕西等国家和地区的大量客人。仅2011年就接待国内外农业企业间的技术交流近60批,几乎每周都有技术交流团队前来交流和学习一亩田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壹亩田的宣传和带动,崇明蔬菜也在上海广大市民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这为崇明绿色蔬菜大举进军上海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壹亩田还将其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农业模式广为宣传,积极传授给崇明当地的农户和会员,通过经验复制,让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农业在更多人的生产生活中生根发芽。壹亩田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不懈努力,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生产体系一定会在祖国大地繁衍、成长、开花结果。

蔬菜品牌 篇4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和《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 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正式启动。云南蔬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最早受益的产业之一。根据“早期收获计划”, 2003年10月1日我国与泰国取消了两国之间的108种蔬菜和80种水果的贸易关税, 率先启动“零关税”, 这极大地鼓舞了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和云南蔬菜出口, 据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 自2003年10月1日起, 我国在当年第四季度对泰国出口果蔬高达8.2万吨, 而2003年前三个季度的总出口量才不过4.9万吨, 2003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更是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达到了近127亿美元, 同比增长48%, 之后每年云南蔬菜出口呈高速增长态势。2009年12月30日根据与泰国签署的协议“蔬菜换成品油”项目顺利启动, 38吨“云菜”换回7.6万升成品油。该项目加大“云菜”出口量和交易额。预计2010年, 30万吨蔬菜将换回20万吨成品油, 贸易额近34亿元人民币。今年年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意味着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它是目前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面对这样商机无限的贸易区, “云菜”是机遇更是挑战。虽然我省蔬菜在东盟市场很受欢迎, 每年交易量和交易额都在不断地攀升, 但在市场中我们的品牌产品却少得可怜。我们这样一个蔬菜外销量占了全省总量七成的大省, 叫得响品牌的蔬菜种类仅有山东省的百分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市场竞争其实就是品牌竞争。笔者认为, 我省应向美国、日本、泰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学习, 在发展蔬菜产业化的同时, 应重视和开展品牌营销。通过品牌营销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提升云南蔬菜企业的形象, 提高产品竞争优势和附加价值, 增强企业竞争力, 加速产业化进程, 谋求云南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2 品牌营销

2.1 增强品牌意识

在现代经济中, 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品牌意识是品牌建设的精神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 品牌创建才能成功。但品牌意识的树立和强化, 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参与, 只有把品牌意识真正扎根于人心, 创品牌工作才会落到实处。目前蔬菜作为云南支柱产业之一, 在各种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 在东盟自由贸易区激烈市场竞争中, 要想迅速培养和创建“云菜”品牌, 需要企业的努力, 也需要政府的宏观治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还需要消费者品牌观念的形成和消费行为的成熟, 以及相关组织、媒体的参与监督和其他企业竞争者的良性参与。

2.2 采用多种经营模式, 提升蔬菜产业链价值, 促进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有利于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是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杨晓玲

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⑴扶持和壮大蔬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市场和经纪人队伍, 充分发挥他们纽带和桥梁作用, 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 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 提高我国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2) 积极推广“企业+基地”、“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通过多种经营模式, 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 实现蔬菜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 加强蔬菜产业协会建设, 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在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产业及其业主利益等方面的作用。

2.3 加强基地建设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产品竞争力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 产品是营销组合中第一个或者是最重要的要素。产品质量建设是品牌建设的核心, 是品牌生命源泉。 (1) 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 (2) 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与管理, 建立生产示范基地区和加工出口专业化基地, 逐步建立无公害蔬菜产加销全过程的质量追溯制度; (3) 积极引进和研发蔬菜优良品种, 加强蔬菜先进生产工艺研究与推广,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4) 建立企业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5) 加强蔬菜采后分级商品化处理以及贮运、保鲜、冷藏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提高商品化处理率和处理水平, 改善产品外观质量。

2.4 利用区域优势和气候优势, 优化产品结构, 打造多种蔬菜品牌

随着“健康的”、“绿色的”、“生态的”消费等现代消费时尚潮流在世界逐渐掀起, 我省应积极利用区域优势和气候优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对产品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逐步减少低端、低质蔬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发展具有高效、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蔬菜产品, 增加产品线中有机蔬菜、特色蔬菜等高质高价产品的比例, 打造高品质的“高原品牌”、“绿色生态品牌”和“地方特色品牌”, 并根据不同地方和市场条件进行品牌营销整合, 提高品牌整体效应和知名度, 在促销的同时增加产品出口力度和竞争力。

2.5 实施行而有效的品牌营销组合策略

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市场。企业在市场应注意研究市场变化和需求, 面向市场、面向竞争、面向消费者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营销组合策略。 (1) 是在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采用SWOT分析等方法对所处市场环境进行与评价, 制定科学的产品开发计划; (2) 认真研究竞争对手, 找准市场定位, “知已知彼”,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3) 科学、合理地制定产品价格和价格策略, 加强行业自律, 避免恶性竞争; (4) 加快农产品信息化建设, 搭建网络化交易平台, 扩大销售网络, 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 设计合理商品供应配送中心和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 缩短流通环节, 降低物流成本; (6) 设立“云菜”品牌产品专营专柜或产品销售公司, 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 (7) 搞好品牌促销工作和宣传工作, 如

摘要:本文通过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云南蔬菜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合目前云南蔬菜品牌发展现状, 对云南如何实施蔬菜品牌营销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影响,品牌营销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文化与营销策略[J].中国质量与品牌, 2005.

[3]自由贸易区网[EB/OL].http://www.cafta.org.cn.

上一篇:盐碱地与园林绿化下一篇:工业自动化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