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浅析

2024-10-25

运行浅析(通用12篇)

运行浅析 篇1

1 电网安全运行的常见事故和发生原因

一般来说, 如果电网出现较大的事故就会直接影响整个地区的正常供电, 甚至造成大范围的停电事故, 可见涉及面非常广、影响也非常大。除此之外, 变电站停电、单母线停电以及发电厂全停大都是受电网的影响, 都是电网的常见故障。通过对全国电网运行故障的统计, 其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结构不合理或电网运行方式薄弱, 在某种故障下致使一条或多条线路过负荷, 从而造成自动装置不正确运行而扩大成电网事故; (2) 继电保护的非常规动作也会反过来造成大负荷的转移, 引发连锁反应, 最终演变成为系统事故。这个就是由电网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

2 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一般方法

2.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要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首先就要有一个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管理人员要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 包括电网管理流程、电网运行流程等方面;当然这只是制度的制定方面, 另外在制度的推广方面可以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这些制度, 从而使这些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的思想中, 明确其责任。这样一来, 电网运行中发生事故时就可以快速的找到事故相关人, 从而有效的处理电力事故。除此之外, 管理人员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2 提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电网工作一般都有较强的专业性, 所以对电网工作人员的要求一般比较高, 而且在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中, 电气设备更新速度较快, 新问题也不断涌现, 从事电网工作的人员就要进行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 在具体的工作中来进行学习。要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效率就必须提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这样其才能更好地进行电网相关工作。员工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才能使客户认可相关的工作。除此之外, 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关的总结, 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 以备下次运用。

2.3 开展反事故性质的演习活动

反事故演习是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网安全运行方面, 必须针对常遇到的电力事故进行科学的预想并展开相应的演习活动。一般来说, 电力事故并没有什么大小之分, 对其的演习活动一定要全面展开, 最忌讳的就是为了应付国家或上级的安全工作检查而进行作秀, 这样只会浪费时间和资源而且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要进行反事故演习就一定要达到其效果, 就一定要有益于安全生产。

2.4 有效的利用并发挥传媒的作用

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就要保证生产方面以及员工个人方面的安全。安全生产意识需要深刻存在于每一位电力职员心中, 这就需要发挥社会舆论宣传的作用,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来把安全生产意识潜移默化的进入每一位员工的脑海中。深化奖惩机制, 对不负责任以及违章违纪的工作人员加以惩罚, 从而督促每一位员工的安全工作, 并以此来促进电网的安全运行, 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效率。

3 电网安全运行的相关措施

3.1 提高继电保护工作

继电保护工作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 在保护电网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较为有效的保证电网很好的运行就必须在继电保护方面进行一定的投入研究。当继电保护器处于良好的工作运行状态时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对电网造成较大的影响, 继电保护器可以暂时保证相关工作的有序稳定运行, 从这就可以看出继电保护器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对继电保护器的管理与保护也是提高电网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

对于继电保护器的管理一般是:首先要对压板进行严格的维修和检查, 还要对各类保险设施和保护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电网运行出现问题时继电保护系统中的设施就可以及时并准确的进行工作;然后要对继电保护器在停电和送电状态中运行的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查, 也要在电力设备发生问题时自动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然后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我们要对继电保护工作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查和分析, 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对其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查看指示灯和各个接点的状态, 从而有效的保证继电保护器的工作。

3.2 加强对变电设备的管理, 建立管理体制

要建立健全设备的综合管理机制首先就要对自动化的装置进行综合的优化改进, 这样就需要工作人员随时了解并掌握监控设备以及其运行的状况, 当然还需要对电力部门的综合自动装置进行逐步的改进;除此之外, 还需要对电网内部的设备进行综合的治理, 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由于设备老化而带来的电网相关设备运行隐患的目的;另外还要定时对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 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电网设备的运行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按照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制定设备处理方案并做好相关的整改处理工作。当然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 例如损坏设备暂时无法更换问题, 这样就需要对设备进行直接的维修、预试以及检查工作, 依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来改进生产计划并划入修理处理。

3.3 提高电网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从对电力事故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 极大多数电力事故的发生都是由违章指挥以及不当操作引起的,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由习惯性错误操作引起的电力事故。追究这些电力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能够发现操作人员的不认真工作以及自我安全意识薄弱直接促使了电力事故的发生。所以,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事故就要从操作人员下手, 着重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这需要注重实际效果, 要加强监督与管理, 坚持预防重于检修的工作原则, 以达到提前控制电力事故的效果, 从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每一位员工都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都需要履行安全责任制度。在配电的安全运行过程中, 其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实施一些合理的激励奖罚制度, 要做到对每一位员工公正、公开、公平, 从而有效的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 还需要电网企业、班组以及个人之间的有机结合, 三者之间要严格把关, 从而促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进而达到各尽所能、各尽其职的理想效果。

3.4 提高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水平

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行方式, 所以我们可以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控制, 依据实际情况对多种电网运行方案进行有效的分析, 从中选取最为科学的方法, 所选择的运行方案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经济性和科学合理性。除此之外, 在每个方案中还可以对各个电力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相关的设定, 从而保证电网运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一开始技术人员要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保证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保证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然后就要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规范的管理工作, 针对电网运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后要进行一系列的防范工作, 在正常的电网运行管理过程中进行相关的事故演习, 以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4 结束语

电网事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电力事业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 所以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相关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电网安全管理效果的好坏对电网的运行有直接的影响。现在电网的运行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要想进一步推动电网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其安全运行与安全管理的研究, 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摘要:电网作为电力市场的载体, 是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设施, 关系到国计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就要对电网运行进行科学的管理。本文基于此对电网运行管理和电网的安全运行进行了探究, 首先阐述了电网运行的常见事故和原因, 然后说明了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方法, 最后对电网安全运行进行了系统阐述, 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电网,运行管理,安全运行

运行浅析 篇2

一、以生产为中心的内部管理

“外部以市场为中心,内部以生产为中心”,这是企业所倡导的管理理念。但是,要员工不但知道这一口号,而其深层次的理解,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回答。首先,这是一个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问题,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似乎不涉及这样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带来更细和更专业的分工,这也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沟通和协调,其实任何组织机构的设计都是规模和效率的平衡,不考虑这种平衡而盲目设计的组织结构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是低效的。为什么要提以生产为中心,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个中心来统一行动。其次,以生产为中心不是指以生产条线或生产部为中心,更确切的理解应该是内部各条线、各部门全部统一到以生产为中心的认识和行动上来,而生产部门在其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发挥更多的作用。最后,应该明确以生产为中心的具体内容就是订单任务的执行和执行过程中的高效和低耗。这些工作不是任何一个部门所能单独完成的,需要内部共同的保障和良好的计划。

二、电力电缆的工程施工管理

电力电缆的工程施工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前期构筑物施工,二是电缆敷设施工,三是电缆附件安装施工。

(一)电力电缆的构筑物施工。目前供电企业普遍使用的中低压电力电缆的主要敷设方式有直埋、电缆沟、排管、架空、桥架、水底等等,而使用最多的是直埋和管沟结合的敷设方式,而本人认为所有电缆工程均应使用管沟结合的,推荐此种敷设方式的原因也是为了便于电力电缆管理部门日常维护管理。

(二)电力电缆的敷设施工。在电力电缆敷设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在敷设过程中发生如外护套或绝缘损伤、电缆线芯进水以及拉断线芯等情况,同时电力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不论以何种方式敷设,电力电缆本体和构筑物都需注意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允许净距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三)电力电缆的附件安装施工。目前供电企业因城市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电缆工程日益增多,已将部分电缆工程的附件安装施工已委托电缆附件厂家工作人员施工,

但是附件厂家的工作人员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较大,因此应特别加强附件厂家的产品施工质量要求和施工质检要求,避免因施工工艺不到位,影响电力电缆安全可靠运行。

三、电力电缆的竣工验收管理

电力电缆的竣工验收是整个电缆运行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包括土建验收、电气验收、竣工资料和技术文件的验收三部分。其中竣工资料和技术文件的验收非常重要,因为电力电缆的技术文件和竣工资料等原始资料的收集是将来电力电缆管理部门电力电缆运行管理的必要保证。

除了工程竣工验收外,工程施工中的中间环节验收是保证电力电缆安全可靠运行不可或缺的一环。强调工程中间环节验收这一环节是因为电力电缆敷设于地下, 是隐蔽工程。电力电缆工程施工一旦施工完毕,施工过程中的很多步骤就看不到了,很难有效验收。单靠竣工验收达不到验收真正的效果和目的,且验收发现问题的返工工程量较大。

四、电力电缆的运行管理

电缆线路日常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满足电网和用户不间断供电的需求,预防各类电缆事故发生,确保电缆线路安全供电。日常维护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线路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缆事故率、缩短停电维修时间和减少维修费用支出等。

(一)电力电缆的巡视工作。巡视工作可分为周期巡视和状态巡视。日常巡视的周期是以电力电缆设备评级结果为依据,分为不同周期开展巡视工作。(电力电缆设备的评级是指电缆线路及其附属设备的评级,是供电设备安全大检查的重要环节,也是供电设备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日常周期巡视工作正常开展是保证电力电缆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保证。而电力电缆状态巡视周期是以电力电缆路径周边施工地段情况而定,巡视周期从一天到一个月不定。状态巡视周期是保证电力电缆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保证。

(二)电力电缆的绝缘监督。目前电力电缆绝缘监督主要通过高压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以及运行情况综合分析,若发现绝缘缺陷,先摸清绝缘老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利于及时消除存在的缺陷,保持设备良好的绝缘水平。

(三)电力电缆的负荷监控。电力电缆的日常负荷监控是一个有效监控手段,对于一些电流重载的电缆需要对电缆进行必要的辅助测温工作,以保证运行电缆的各项运行指标在可控范围之内。

五、电力电缆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提升的必然途径,举个运费控制的例子,你如果只是知道每月运费占发出的比例,你是很难有办法采取措施控制运费的,而你如果能将数据进一步细分,按照距离的远近将发货地点分成几个区,然后算出各个区每月运费占这个区发出的比例,通过对比,我就能知道应该控制的方向在哪里,甚至你可以将满车运输的和非满车运输的进行区分或将不同运输公司的进行区分,进一步找出问题所在和可控制的方向。只有这样针对运费控制的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否则只能看到一个最终的数据而丝毫没有办法。

浅析军费运行过程控制 篇3

摘 要 军费运行过程控制目标是通过实施过程控制所要达成的效果。军费运行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形成最优的保障效果。本文首先谈了军费运行控制的必要性,然后重点对军费运行过程控制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军队财务 军费运行 过程控制

一、军费运行控制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增强财务保障能力。在军费额度不会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这就给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军费使用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对军费运行监控的研究,深入挖掘监控机制的整体潜能,才能增强财务管理保障能力,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二是抵御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规范军费运行秩序。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存在,给军队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监控理念和机制难于应对巨大的冲击。必须深入研究市场经济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有针对性地研究监控对策,拓展监控范围,完善监控机制,把军费运行全过程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促进财务保障效益的提高。三是优化军费运行系统,提高军费分配与使用效益。监控机制是军费运行机制的一部分,在确保军费良性运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军多年实践看,军费运行效益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控机制。如果监控乏力,必然会引起军费使用效益的低下。研究设计科学的军费运行监控机制,加强监督控制,有利于系统机制之间协调配合,优化军费运行系统,促进军费运行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军费运行过程控制阐述

对军费运行的监控不仅要注意结果,而且要关注军费运行的过程。因为只有过程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要使军费按照既定计划运行,必须使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保持一种和谐有序的运动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系统诸要素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相互牵制,以产生最佳的整体效益。而要保持这种状态,就必须有效控制人们的业务操作过程。我认为,军费运行程序化是对军费运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机制。“程”是指规章、制度或形式;“序”是指区分或排列位置。程序是指事物运动的某种次序过程或环节。程序无处不在。凡是运行有序的系统,其中必然存在科学、规范、透明的运行程序,使系统内各要素能够在程序控制之下有规律地运行。建立科学的军费运行程序化机制,能够对军费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首先,科学的军费运行程序,能够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凭,避免“因人而异”而导致的军费运行偏差。其次,公开透明的程序,能有效地控制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克服“暗箱操作”带来的军费流失。因此,设置科学、标准、公开的程序化机制,是对军费运行过程实施监控的有效途径。

军费运行程序的设置要体现三个原则。

第一,科学性。这一原则要求军费运行程序的设置要符合客观规律性,人们按此行为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程序设置的目的和目标要符合实际,在清楚程序的意义和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增强程序的科学性;程序设置要符合客观规律,要在“经济人”这个假设前提下科学设置程序,不能凭主观办事;程序设置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避免程序滞后。

第二,标准化。程序的标准化是对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的前提。一个过程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各行其是、随心所欲在许多场合下都是出错和低效的根源。犹如交通,没有统一规则就会出现交通混乱,并进而影响交通速度。程序的标准化,一方面能够规范军费运行,减少军费运行过程的变异性,从而防止和减少军费运行偏差或效益低的现象;另一方面,重复地进行同种活动将有利于过程的改进,避免工作方法出现因人而異、变来变去的现象,由于标准化而达成的统一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程序的标准化必须要让人们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做”,而不是“不该怎样做”。“该怎样做”是行为集合中的“子集”(如图1),具有明确的限定性;而“不该怎样做”是行为集合中的一个子集的“补集”(如图2),只具有较弱的限定性,不利于对行为的监控。

高层电梯运行方式浅析 篇4

(1) 电梯一直工作正常。

(2) 为了确保电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电梯不会超载。

(3) 电梯从一楼开始运行时是满的。

(4) 每个人等待电梯的可能性相同, 且相互独立。

(5) 电梯运行的速度是一个恒定值, 及经过每一层的时间是一个常数。

2

参数说明 (表1)

3 问题分析

在实际中, 根据建筑物每层商业运用标准, 来分析建筑使用的总人数为电梯设计为依据。建筑功能的不同, 可容纳人数也不同, 一般可按建筑使用性质及相应的标准或参考值决定。就是全部电梯运送服务的总人数。考虑到一般实际情况, 每层人员分布比较均匀, 并且基本上各层人员数相差不大。楼内人员组织分布在各层, 几乎不存在跨层组织, 所以层与层之间人员流动极少。同时, 上下班期间是电梯运作的高峰, 而下班后或者上班时间内电梯较空闲。最后, 商务大楼内电梯多为群控式, 即当一楼有外召唤时, 群控系统只分配一台电梯响应该召唤, 而其它电梯停在其它楼层等待召唤。消防电梯为单控式, 即公司员工可以称乘该电梯到达任意楼层。

对于电梯的控制方式, 当电梯数量大于1时, 电梯召唤按钮对电梯的控制主要有单控和群控。所谓群控就是多台电梯集中排列, 共有厅外召唤按钮, 按规定程序集中调度和控制的电梯。单控于此相反, 即每台电梯各自接受召唤, 不接受系统的统一调度。当采用单控电梯时, 一般情况下, 客户都会召唤所有电梯, 这样会造成多数电梯的空载, 从而大大降低了电梯的运行效率。因此, 群控是效率较高的一种控制方式。

对于电梯的运行模式, 较常见的模式有:随机运行、分层次运行和单双层分运行。前者指的是将楼层分为多个区间, 不同的电梯分别负责不同的区间段乘客的运送, 这样有效减少了电梯中途停下的次数;后者指的是将电梯分为只在单数层运行和只在双数层以及底层运行两种, 这样可以避免电梯在相邻层之间的运送。同时, 也可设置空中转换层加以辅助。

为简化描述同时不失一般性, 我们假设有两台电梯同时独立运行。电梯运行方案的比较比较有多种标准, 如“电梯最小能耗”、“客户最大满意度”等。这里我们考虑客户需求 (即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最少) , 选取电梯运行时间和电梯停靠次数作为标准, 并利用“比例”原则对常见的三种模式进行描述, 具体比例关系如下:

3.1 随机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假设, 电梯停在每层楼的建筑相同的可能性。因此, 我们得到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小周期时间的周期。然后, 我们得到的基本公式:

其中Ty1为一个周期时间Ttotal为总时间;1N:一个周期内运送的人数;Ntotal为总人数;两台电梯平均运行周期均为

简化后

3.2 单双层运行

该方案中要求两台电梯的其中一台运行时停留在奇数层, 另一台停靠在第一层以及偶数层。在这里需考虑总层数m的奇偶性。

当m为偶数时, 单台最大的运行周期为在偶数层停留的那台, 且为

套用基本公式, 我们得到

简化后, 有

同理当m为奇数时, 单台最大的运行周期为在奇数层停留的那台, 得

3.3 分层次运行

对于该方案, 我们姑且将建筑分为两个区间。第一区间从第一层到第T4= (1.0T1+T2) 层, 由一台电梯在该区间运行, 第二区间则从第到顶层。参照上几式不难得出

区间一:

区间二:

同时, 取它们的最大值

因为Ty3.1为增函数, Ty3.2为减函数。令λ=λ'时, 有Ty3.1=Ty3.2

因此

由此可得, 当

3.4 空中转换层

设置空中转换层, 使得超高层建筑成为可能, 地面与空中厅之间专门的高速电梯连接, 乘客到达空中转换层后再转换高层区间电梯到达目的层。同时, 由于每天会有大量的人流乘穿梭电梯换乘其他区域电梯, 所以设置转换层通常应布置一个大厅供人们短暂停留、休憩, 还会布置一些休闲区域或服务功能供乘客使用。一般建筑层数超过45层以上大楼考虑设置空中厅服务层分区为高层区间, 这使得到达高层目标楼层的期望时间大大减短, 但在实际中, 在高层服务区时, 由于层高的限制, 使高速电梯不足以加速到额定速度就开始减速。同时,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 建筑空间也会占用更多, 降低了整体经济效益。因此, 对于超高层, 还需加以功能分区, 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用的电梯运行方式。

3.5 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是指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 供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电梯, 平时也可以当作客运电梯使用。但是由于其火灾时期的特殊作用, 消防电梯必须能够到达每一层, 因此消防电梯必须在客运电梯运行系统之外, 即它是独立且单控的。在比较不同运行方式的优劣时, 由于乘客选择电梯的随机性, 只需将消防电梯视作对乘客流量的一种分流。

4 结论

电梯在现代城市的各大场所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面。为了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和舒适度, 我们需要熟悉电梯的控制和调度方案。

本文在以采用群控的前提, 主要着重于在合理的假设下, 建立了常见的几种电梯调度的平均运行时间的数学模型。好处是计算比较简单, 计算量也很小, 在实际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文中也存在着很多缺陷, 这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顺.现代电梯控制系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3.

[2]董骊.高层建筑电梯群控调度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8.

[3]金晴川.超高层电梯[J].中国电梯, 1998, 9 (11) .

[4]朱德文, 牛志成.电梯选型、配置与量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运行浅析 篇5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对电力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变电运行在整个电网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电力需求和电网安全有序地运行是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职责。变电运行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农业生产活动安排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然而,目前我国变电运行管理的现状不太乐观,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设备检测制度不完善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笔者从这些问题入手,对变电运行的管理和防范安全措施经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变电运行;现状;安全管理;安全措施

近年来,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工业和农业迅猛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电力的需求,因此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按照上级部门指令正确调度停送电工作,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做好事故防范措施。变电运行管理是整个电网系统安全管理的起点,是人工操作管理的源头,变电运行操作员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变电运行操作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管理,确保每个流程顺利进行。

一、变电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变电运行管理的现状不太乐观,纵观历年发生在各地的电力安全事故,所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无不让人痛心疾首,究其原因,多数是操作失误或管理疏忽等人为因素所致,可见,变电运行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组织结构分布不合理。由于变电站偏僻、工作人员少且分布不集中,变电操作员经常需要长时间上岗,而且变电运行中需管理和维护的设备很多,工作乏味繁琐,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精神不集中和思想懈怠。疲惫上岗使操作员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对工作中的细节容易疏忽,结果往往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其次,管理制度不完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变电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变电运行实际操作中,职责规定不明确,导致工作上出现漏洞;监管制度不严格,对未及时

1检查设备安全而没有发生事故的操作员不追究责任,导致操作员在工作中对违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再次,设备管理不科学。在变电运行的实际操作中,操作员最主要的工作是对电气设备的管理,管理不当会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电气设备从采购到投入使用,到设备的巡检、维修和更新,都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方案。电气设备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各种变电安全事故。

二、变电运行的管理与安全措施

由于变电运行的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只有对变电运行各个环节管理到位,才能减少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提高变电运行操作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提高变电运行操作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是电网安全的源头。加强变电运行操作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变电运行操作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关系到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是防范变电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变电运行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需要定期对操作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变电运行操作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讲解电气设备的结构和运作运作流程、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管理和监督、电气设备的维修,详细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设备易出现的问题点,以及对突发的设备故障操作员如何进行处理,出现重大设备故障问题,操作员要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另一方面是对变电运行操作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增强变电运行操作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操作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工作中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变电运行实际操作工作中,操作员要严格按照变电运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修理或更新,确保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二)完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是变电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变电运行操作是高危险工作,如果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操作员管理失职或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疏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电力行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制定完善全面的规章制度更为必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首先,明确变电运行操作员的职责,规定值班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并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玩忽职守的操作员,要实行问

责制,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操作员,要进行奖赏和鼓励,奖惩分明,实现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建立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变电站里电气设备多,运行程序复杂,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值班人员要把安全管理制度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对每一台电气设备,每一道程序按时按量完成各项工作指标,设备巡检后做好点检记录,以便完成值班人员的工作交接。再次,健全变电运行安全监督制度,有利于增强操作员的责任感,规范操作行为。变电单位可以以日常考勤、黑板报、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和总结,安全宣传活动、讨论会议、简报等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监督管理。

(三)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

电气设备是整个电网系统的心脏,只有做好电气设备的建设、检查、维修工作,才能保证整个电网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在电气设备建设阶段,要购买安全性能高的产品,防患于未然。在电气设备的管理检查阶段,掌握变电运行中的设备的健康状况,做好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好记录,并整理保存好这些重要记录。在电气设备维修与更新阶段,发现设备出现操作异常现象,要及时维修,确保设备修理好了,能正常运行再投入使用。那些多次维修,反复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分析原因,否则应该报废处理,及时更新设备。对电气设备的各个环节实行预防式的安全管理,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变电运行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与应急方案

变电运行工作,危险性高,安全事故突发性强,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变电运行安全的管理,减少突发安全事故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必须做好防范工作,建立有效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应急处理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如电闸开关、电气设备开关、灭火器、安全帽、绝缘手套等,保证安全设备齐备和操作性良好。在进行高危险作业前,要做好现场视察工作,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作业时要有现场安全监护,避免操作失误、组织不到位和安全措施不完善而造成电网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在平时的专业素质训练中,要培养变电运行操作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对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安全状况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应对措施,在真正面对突发事件时要镇定,不要慌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事故进行处理,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最重要的是经常实施突发性安全事故的演练,增强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

四、结语

浅析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 篇6

关键词: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措施

配电线路是指从降压变电站把电力送到配电变压器或将配电变压器的电力送到用电单位的线路。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对供电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了电网负荷的不断增加,致使电力系统末端的配电网承载能力在运行中的各方面问题慢慢地暴露出来。配电线路是配电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对配电线路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

一、配电线路存在的问题

1、线路结构及变电所规划不合理

由于电网的不断改造和建设,配电网不断延伸导致线路负荷也在不断增大,尤其是线路首端线径较小容易导致有电供不出,严重时容易出现引线熔断等故障。而且有些分支线路所挂变压器数量过多,促使线路的负荷容量进一步增大,非常容易产生支线负荷过重,引发停电事故。一些新建的变电所由于所处的位置在建设之初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划,高压配电网无法和中压电网进行配合,导致变电站的分布不均,影响供电质量,且容易出现各种线路安全问题。某些线路过长,且缺少必要的分支。这样不但造成了线路损耗增大、线路末端电压降低,影响供电电压质量,当线路出现故障,可能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

2、配电设备的陈旧落后

由于当前的配电线路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所以配电线路也处于不断的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配电线路设备没有及时进行更新。这些设备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所以其较为陈旧和落后,无法适应电网安全及稳定运行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主要体现在传统配电线路中所使用的绝缘材料,由于在使用中影响其性能的因素较多,所以极易发生绝缘性能下降的情况,甚至发生漏电的可能。此外,断路器操作方法的落后,无法远程进行操作;配电网中避雷器质量太差,在承受过电压时容易爆炸;高压熔断器质量较次,经常出现熔断器的損坏等故障。

3、配电线路的损耗问题

大多数配电网存在着损耗较大的问题。配电网的损耗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在雾天或阴雨天气,污秽的绝缘子漏电而使损耗加大。不可忽视的窃电行为也给电网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缺少随器补偿或随机补偿等就地补偿装置,致使线路传输大量的无功电流,加大了线路损耗;虽然经过几年改造,但部分高耗能变压器仍在网上运行,使配电网损耗加大;相当一部分变电站主变压器没有有载调压装置,不能及时调整电网电压,在高峰负荷时电压降低得较多,减少了输送功率,加大了损耗。

4、输送电路的运行维护不到位

输送电网中因为整个网络结构不完善,大多数用户没有备用的电源,有可能造成设备出了问题而没有人维修,或者是一直处于维修;对于输送电力线路上一些需要经常定期巡查的设备,可能因为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不能够完成巡查任务,导致出现了设备故障才去检查维修;有的地方如刚刚规划的地方,完整的电力输送管理工作还没用完全建立好,对提供电力输送的线路和设备的状况不清楚,就不能够很好地指导输送电力网络的维护和改造工作。

5、人们用电安全意识淡薄

人们对用电安全的意识较为淡薄,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及偏远地区,人们利用配电线路晾晒衣服、私接等现象较为普遍。同时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电线裸露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配电线路的安全受到威胁,而对于这些存在的安全问题,相关的机关和部门也没有进行及进的处理和处罚。

二、加强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

1、合理安排变电所的位置及规划配电线路

尽量合理地缩短线路的长度,减少不必要的线路分支,同时降低了线路的损耗,提高了供电末端的电压,为末端客户提供了优质可靠的电能。在一些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比如泥石流或者树木比较繁杂或者地形比较特殊的地方尽量减少线路的安排,一旦在这些地区安排线路,一定要定期并且及时的做好检查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2、加强设备管理

(1)制定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对工作中发现有缺陷的设备必须做好记录,并根据设备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一般设备:对期内不会对线路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如果存在缺陷,那么列入正常的检修计划中进行处理。?重大设备:对于情况相对严重,使得线路不能处于安全运行状况的,但是仍然可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线路运行的,要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要加强巡视。?紧急设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并使得线路运行严重处于不安全状况的设备,要马上消除或采用临时安全技术措施后尽快处理。④用户产权的设备:对巡视中如果发现用户产权的设备存在缺陷,要第一时间通知用户及时整改,并发出隐患通知书,督促用户进行整改。

(2)做好设备检修工作

运行单位应根据线路设备健康状况、巡视检测结果、设备检修周期和反事故措施的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拟定计划检修项目,并报上级部门审批。线路运行单位在检修计划下达后,应认真做好各项检修准备工作,严格按计划执行。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认真抓好设备检修工作,使线路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保证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要检修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停电检修的次数,通过引进先进的检修工具和采用先进的检修方法进行检修。在提高检修质量的同时缩短检修工期,确保检修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3、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

可以定期派遣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实际操作经验,积累相关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建设设备和检修设备,可以及时的查找出出现故障的线路,缩短维修时间。对于比较落后陈旧的配电线路的材料设备要及时更换,保证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问题。

4、制定交接班及巡查制度

制度值班的工作人员需要按照交接班制度规定的值班方式、时间、程序、内容来完成交接工作。严格执行线路巡视定时、定人、定段的制度,应根据配电线路的具体情况划分责任段,严格按照专人、专责段巡视管理方式组织线路的巡视,并通过交换比对巡视记录和反馈意见情况,促进配电线路巡视质量的提高。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中还存在着由于各部门人员的责任分工不明确,一旦出现状况,部门内部相互推脱。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实行安全责任制度,在配电部内形成主任怀班组长、班组长与班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各级管理网络。各个部门和部门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各行其责。输送线路的巡查制度只有建立和健全配电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保证输送电路安全有序地工作,保证用户能够正常地用上电。

5、加强配电线路安全宣传,增强人们安全意识

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对居民等进行定期的安全意识教育。比如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传播对配电线路爱护,及禁止一些对配电线路造成破坏性的行为,造成破坏行为的将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同时,可以在小区开展宣传活动,发放传单等,对于居民的不合法行为一定要坚决杜绝,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

三、结语

配电线路运行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们只能针对性地制定保障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管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做好配电网各项工作,使之能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军华.浅谈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管理及保护措施[J].低碳世界,2013.

[2]梁军翼.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民营科技,2011(08).

浅析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篇7

关键词: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1 县级电网现状

因历史的原因, 县级电网大多是地方电力通过自我兴建、自我发展形成的。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一是砌块积木式的建设, 缺乏统一的规划, 导致县级电力网络布局不合理二是由于受投资的限制, 电力设备配置相对落后;三是电力施工建设极为不规范, 装置性事故隐患很多;四是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性, 地方经济的发展电源短缺;五是大电网的引入, 地方电网设备、设施不能满足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特别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不能满足与大电网联网运行的要求, 从而威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我们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县级电网的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改造, 充分发挥县级电网的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作用, 将一些局部事故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不至于将局部事故扩大到大面积停电事故。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 大区域电网的互联和电力市场机制的引进, 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电网运行稳定的不可预知性、电网运行在稳定极限边缘的可能性也大为增加。

影响电网稳定性的事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可逆性事故, 即电力系统受干扰后, 能从一种正常工作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稳定或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二是不可逆事故。即电力系统受干扰后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性被破坏, 或电压稳定性破坏即电压崩溃, 或频率稳定性破坏即频率崩溃, 或三者中的任意二者或全部破坏, 导致电网瓦解事故。

1.1 导致事故扩大的原因

A输电线路过负荷或故障跳闸, 引起大量负荷转移, 最终造成一系列线路和电源的连锁反应跳闸。B负荷增长过快, 系统无功不足而导致电压崩溃。C系统元件的保护或自动装置拒动或误动。D大机组跳闸, 引起连锁反应, 最终发展成稳定破坏事故。E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

1.2 电力系统稳定性破坏分析

A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所谓电力系统功角稳定就是要求保持电力系统中所有同步发电机并列同步运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条件是各发电机按同一供电频率同步运行以保证为用户提供统一频率的电能。电力系统失去功角稳定的原因, 是在运行中不断受到内部和外界的干扰, 使电气连接在一起的各同步发电机的机械输入转矩于电磁转矩失去平衡, 出现各发电机转子不同程度的加速和减速, 以及各发电机转子相对功率角的变化, 如果这种变化随时间增大, 则最后将使发电机失去同步运行。由于各发电机的频率不相同, 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将发生很大幅度的振荡, 用户得不到正常供电, 保护装置动作, 一般要断开受影响的发电机、线路等元件有可能使系统解列为几个子系统并不得不切除负荷及发电机, 从而导致全系统的崩溃。失去稳定的现象可能是发生在一台发电机与其余发电机间, 或者发生在几群发电机间, 每群发电机内还是同步运行的。

B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是电力系统维持负荷电压于某一规定的运行极限之内的能力, 它与电力系统中的电源配置、网络结构及运行方式、负荷特性等因素有关。在电力需求不断增加, 受端系统不断扩大, 负荷容量不断集中, 而电源又是远离负荷中心的情况下, 以及输电系统带重负荷时, 会出现电压不可控制连续下降的电压不稳定现象, 即电压崩溃。它往往由于电力系统电压的扰动、线路阻抗突然增大、无功功率减小或节点负荷的增大而诱发, 使大量用户断开和大面积停电。

C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在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下, 全系统的发电机出力和负荷是平衡的, 电力系统频率是一个全系统一致的运行参数。在实际运行时, 当电力系统出现干扰使发电机的总出力和负荷的总功率出现不平衡时, 相应地将导致各发电机转速和频率的变化。在频率变化的初始阶段调速器和调频系统还没有动作, 系统的平均频率将下降或增大, 各发电机问将产生振荡;第二阶段发电机的调频系统以及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 导致发电机有功出力以及负荷的变化,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大, 频率的微小偏移均将发生很大的有功潮流波动和调整, 如果电力系统频率进行的监视和调节不够, 就会导致系统频率的进一步恶化, 这又将导致系统电厂出力的变化以及电动机负荷的变化, 使得电力系统的出力和频率进一步变化, 最终使系统走向频率崩溃, 导致全系统大面积停电。由于电网的系统性特点以及电网不稳定条件存在的客观性, 要真正确保整个电网稳定性, 首先要确保构成这个电网的各部分的稳定性。

2 加强安全生产, 确保电网稳定

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定和要求, 以建设"一强三优"公司为目标, 树立科学全面的电网安全观, 做好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强化管理, 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严格考核, 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坚决克服安全生产在组织领导、安全管理、人员素质、预防和控制等四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超前防范, 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 坚定现代电网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完善科学、有序、规范的安全生产常态管理机制, 建立预警机制, 健全应急机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作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 实现持续改进的要求。坚持动态发展的观点, 建立统筹协调的方法, 落实全方位的措施, 实施全过程的控制, 追求综合管理效率的优化。通过深入持久的实施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贯彻生产设备管理规范、推行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来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 全面提升电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确保实现无人身死亡事故;无特大电网、设备事故;无有人员责任的重大电网、设备事故;无重大火灾、交通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减少一般电网、设备事故, 杜绝误操作等人员责任事故。

重点工作: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 在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供应紧张、电网结构薄弱、安全生产基础不牢、职工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的形势下, 要清醒认识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二是将防止人身事故作全为安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持做好加强工作计划管理, 建立有序的生产工作秩序, 做到工作任务、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安全措施、轻重缓急做到胸中有数、秩序井然, 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三是认真贯彻生产设备管理规范, 提高电网运行管理和设备管理。四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 完善科学、有序、规范的安全生产常态管理机制, 建立预警机制, 健全应急机制, 通过深入持久的实施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贯彻生产设备管理规范、推行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来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 全面提升电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五是强化职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全面提高生产岗位一线工人的基础素质。六是切实做好加快电网发展形势下的基建安全工作。七是加强零散小型工作特别配网和客户工程的安全管理。八是高度重视事故抢修工作和设备紧急缺陷消除工作, 保证重要用户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九是加强治安保卫、消防和交通安全工作, 确保不发生火灾和重大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

变电运行监控模式浅析 篇8

1.1 电力监控系统简介

电网智能化:现有电力网络中设备的运行状态是由设备本身的工作指令来实现的,而与电网运行状态无关,此为被动配电网络;当设备的运行不仅由本身的工作指令来实现,还要由配电网络在自我诊断后,再根据电网能力,负荷重要性,发出设备运行指令,按负荷重要性等级顺序控制运行时为主动配电网络。

把一个被动配电网络转变为主动配电网络:要合理地进行电力负荷分配;要把负荷按其重要性分为几个等级(相对的动态的概念);要使电力网有“自诊断”能力;要有负荷的控制和调节功能。

1)正常工作状态:

首先要使系统工作合理,负荷分配合理:充分地消峰填谷;充分利用变压器的过负荷能力;充分地采用各种技术措施节能。储能。

2)发生电力故障状态(如双路电源一路停电,某台变压器发生故障等):

智能系统经过监测。分析,判断,确保一级负荷,有效的控制二,三级负荷。

1.2 电力监控系统特点

系统软、硬件全部模块化,硬件全部智能化。软、硬件设计选择工业级标准,可靠性非常高。如图

整个系统的ICU(智能控制终端)、RTU(远程智能通讯控制器)全部由16位微机组成,这样的集散型监控系统,速度快,实时性好,同机种通讯可靠。

ICU自带CPU,采集周期短,实时性强,系统冗余度高,通讯帧数少,可大大减少通讯误码率。

各系统都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实现了控制的硬件系统模块化,采用总线方式可节省缆线和工程费用。

1.3 本系统构成

控制中心安装的设备:

操作台内有主控机、显示器、打印机、键盘、备用电源、抗干扰电源、UPS、接线端子、报警设备等。操作台上有电源开关、遥控开关、遥控按钮、仿真盘电源、开、关指示灯面板等。

本楼控制主机可在楼内值班室,总控制室在变电所内。传感器信号通过总线传至本楼控制主机及总控制主机。对电量进行遥测、遥信、遥控。

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为ICU,电流变送器,电压变送器等传感器将信号送至ICU, ICU通过RTU与ZTK(智能通讯卡)相连,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送。ICU通过设在配电系统内的接触器来实现预定程序中对电源的控制。每套系统可容纳1024个ICU,使系统有极高的可扩展性。

1.4 本系统设置范围

为保证整个小区供电数据采集的一致性。控制的灵活性及负荷的高可调性,宜在每个单体建筑内装设电力监控系统。

2 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

技术实施方面,采用电力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1)本系统在单体建筑的功能:a.监视整个大楼照明、空调及动力的电流模拟量及开关量状态,并与以计录,便于对整个小区负荷予以统计、分析。b.控制层照明与层空调配电箱间的互投,楼内公寓的照明和空调采用1, 600A封闭毋线供电,每一根封闭母线均负责楼内一半的照明和空调。c.当非故障状态电力不足时,切除部分空调负荷以保证整个大楼的用电安全,同时避免过负荷对上级变电所出线开关乃至变压器的影响。空调负荷投,切时,可采用循环投、切的方式,避免用户长时间无法使用空调。以保证用户居住的舒适性。

2)本系统在变电所的功能:a.根据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变压器本身在有强迫风冷的情况下,输出容量可提高40%~50%。因此在以电力监控系统的调节作为可靠保证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变压器的过负荷能力。当一台变压器电源发生故障或检修时,为保证住户用电的可靠性就需将一台变压器的负荷投切至另一台变压。在充分利用变压器的过负荷能力的前提下,电力监控系统对所测得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如变压器间互投将可能造成正常变压器过负荷及更大的事故面,便切除部分非重要负荷。b.在小区建设初期,由于有可靠的调控手段作为保证,可有依据的降低变压器报装容量,节约大量初投资。相应带来变电所面积减小,设备投资减少等优点。

3 小结

本文针对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监控设备进行分析,包括了简介,电力监控系统特点,系统构成和力监控系统的应用,主要有技术实施方面,分别在采用电力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和系统在变电所的功能介绍。其中电力监控系统特点:系统软、硬件全部模块化,硬件全部智能化,整个系统的ICU、RTU全部由16位微机组成,这样的集散型监控系统,实时性好,同机种通讯可靠;ICU自带CPU,通讯帧数少,可大大减少通讯误码率;各系统都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实现了控制的硬件系统模块化,子系统实现了模块化。系统构成:控制中心安装的设备;本楼控制主机可在楼内值班室,总控制室在变电所内;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为ICU。

参考文献

[1]吴宝财, 李斌, 王维强, 张韬.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设计[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6.

[2]吕志宁, 杨忠亮.变电站直流监控系统的实现[J].广东电力, 1999.

技术转移运行机制之浅析 篇9

自主创新是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并使之产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加大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技术转移维持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在自主创新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创新的成功依赖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又加速自主创新,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自主创新的主要途径是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解决产学研之间的技术转移体制和机制的核心问题,制定和完善技术转移法律、政策及相应的科技计划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大举措。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自主创新是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于2008年7月1日正式施行。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并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对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技术开发与服务活动给予政策扶持。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技术转移机构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2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技术转移机构的工作就是要同企业、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具有知识产权的资源整合形成科技成果并加快转化是提高科技投入、产出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

企业的技术实力可以通过其拥有的发明专利的质量与数量反映出来。而科研成果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专利。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存在技术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严重,许多专利技术得不到开发和应用,造成了技术市场的服务不足;另一方面适宜开发的产业化技术成果严重不足。一些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仍有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实验室及小试阶段,使得实验成果与企业生产需求无法对接,无法形成核心技术。因此,打造基于技术的现代经营理念的技术转移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以技术经营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对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推进产学研合作与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模式,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战略性、深层次、多元化合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现有技术、成果、资源向企业转移和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征集企业对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瓶颈的技术需求,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寻求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解决。

组织实施重大成果转化专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凝练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创新目标,组织好创新队伍进行科技创新,大力扶持新的科技项目生长点,创造条件逐步形成新的优势。

4 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放式、网络化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它整合了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科技成果资源,它具有以下几方面功能:一是管理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具体任务是做好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阶段专利的查询和论证;代理科技计划项目形成专利的申请事宜;资助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专利申请费、维持费等;监管专利技术成果转移到企业的情况,为专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服务。二是通过技术成果供求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为技术交易的供需双方提供集信息扩散和服务共享平台,提高技术交易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行使技术转移中的技术合同的登记审查职能。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各级技术信息平台是疏通技术转移的通道。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只有信息渠道畅通,技术转移才能得以方便进行。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科技会议、科技会展、专业会议、展览会来促进技术信息的传播,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共管及共用,提高技术转移的速度和效率。以太原市为例,太原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为政府、高校、企业、投融资机构搭建交流平台,推动省八大产业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提高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服务,2008年度,技术转移项目成交数量59项,技术转移项目成交金额17 607万元,促成国家公共财政投入计划项目成果转移数量8项,促成国家公共财政投入计划项目成果转移累计金额840万元,重大技术转移项目成交金额6 500万元,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了积极推动作用[1]。

5 人才是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的关键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而技术转移过程中,除技术受方、技术外,还应该有技术中介机构。技术中介机构运作好坏,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国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职业技术经济人,主要负责转移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咨询工作;二是兼职咨询专家,由技术转移机构聘请,这些人员往往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能够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成果选择、专业知识等方面提供咨询。因此,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应将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引导和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对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人员,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给予奖励。同时应积极鼓励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人员,以各种方式进行培训学习。

总之,构建新型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探索有利于技术转移和扩散的运行机制和有效途径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将技术转移成效逐步纳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纽带作用,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县域电网调控安全运行 篇10

1 县域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

对县域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 根据电力系统本身的特性可将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自然灾害因素, 如县域一般多洪水、雷雨、风暴等。

2) 人为的因素, 如调控人员的误调度、误操作, 人为的破坏等。

3) 电网网架比较薄弱, 输变电设备陈旧, 主变容量小, 供电线路长、线径小, 供电能力不足。

4) 电力系统一、二次设备缺陷、管理维护不当, 如断路器拒动、通信系统不稳定导致传输的信息缺失等。

5) 运行方式不合理, 没有充分考虑损耗、潮流、电压的变化。

2 电网调控存在的风险因素

电网事故通常有突发性、意外性和影响面广等特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对调控人员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智能性劳动, 这不单单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 还要具备丰富的运行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并且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稍有不慎, 就会对电网、设备、人员构成很大的威胁。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 县域电网调控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调控人员责任心不强, 高度依赖自动化系统的预警和信号, 监控不严谨细致, 不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和故障。

2) 调控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调度规程、安全工作规定, 凭经验主观判断, 拟写指令票错误, 下达逐项命令漏项、擅自加项或跳项, 造成误调度。

3) 调控人员业务水平低、心理素质差, 对电网运行方式、设备承载能力、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不熟悉, 面对突发事故慌乱、不知所措, 延误事故处理或扩大事故范围。

4) 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接事项不清晰, 未完全掌握电网设备运行状况, 导致误指挥、误操作。

5) 班组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安全活动会和安全培训不正常开展或流于形式, 班组对于一、二次资料管理不到位, 在工作中缺少参考依据。

3 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措施

3.1 提高调控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责任感和执行力

要坚持定期开展安全活动,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调控人员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将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要经常学习事故通报, 对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汲取经验教训, 做到警钟长鸣, 提高执行者的安全意识。电力企业关于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程、制度, 都是以往生产经验中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 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养成自觉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的好习惯, 坚决反对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 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按照“严、细、实”要求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指令票制、复诵指令制、监护制、录音记录制等操作制度。遇有外来干预调度运行, 以《电力法》、《安全工作规程》和《调度规程》为准, 按照“三公”原则, 不讲私情。

3.2 调控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 能妥善处理电网异常和事故

3.2.1 加强技术培训, 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

县级调控一体化后, 调度运行和监控运行业务相互融合, 调控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增加, 责任加重。同时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 县域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调控员应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提高业务技能, 以胜任本职工作。因此, 调控人员必须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 即熟悉本地区电网的一次系统图、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调控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工作原理;熟悉本地区电网的各种运行方式的操作和事故处理及本岗位的规程制度。三能, 即能正确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正确投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能运用自动化系统准确分析电网运行情况;能及时准确判断和排除故障, 尽可能缩小事故范围。

3.2.2 经常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

平时不但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多积累处理异常和事故的经验。要多沟通多交流, 多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 要熟悉各种预案, 比如有序用电序位表、大面积停电预案、黑启动预案、重要用户和高危用户的保供电方案等。调控员只有苦练过硬的本领, 才能在处理事故时, 做到处变不惊、沉着冷静、考虑全面、程序得当。

3.3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岗位工作标准。加强调控工作危险点的分析与预控, 做到每项工作都要有危险点分析,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电网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加强应急体系及应急预案的建设, 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严格交接班制度管理, 落实交接班责任。健全班组各项技术资料, 完善各项原始记录, 对各类规程、预案、图纸等进行规范归档, 做到事事可追溯, 时时可监督。加强民主管理, 切实解决调控员的实际困难, 使之以饱满的精神和工作热情投入工作中。

3.4 加快县域电网建设, 完善电网结构, 优化运行方式

依托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不断完善和优化县域电网的网架结构, 做好电网的发展规划, 逐步减少单电源、单主变的情况, 满足输变电设备的N-1要求, 可将符合条件的35k V变电站升压改造为110k V变电站, 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应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 加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提高电网安全可靠供电水平。加快对老化、重载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 使电网的硬件装备水平逐步得到提升, 降低电网运行的安全风险。

4 结束语

保障县域电网的安全运行, 应加快电网升级改造, 消除供电瓶颈,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调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 遵循电网安全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贾玲, 李虹;电网调度与电网安全运行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24期

[2]刘煜;浅论调度安全风险控制[J];企业文化;2013年第5期

浅析美国城市现代警务运行模式 篇11

(一) 美国的分权型警察管理体制

美国是典型的实质型联邦制国家,即联邦与州在管理国家、社会事务上实行分权。联邦、州、地方政府与警察机关的关系表现在:联邦政府管辖的事务范围内,联邦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设立了诸多警察机关来执行其特定的职责,如在联邦司法部设立了联邦调查局、缉毒署与移民规划局,在财政部设立了安全勤务局、烟酒火器管理局,在邮政管理总局设立了邮检局等等。这些联邦警察机关由所在的联邦政府部门管理、指挥,相互间没有隶属关系。联邦政府中不设统一的、全国最高的警察首脑机关。“警察权力”是各州专有的保留权力,因此,各州警察机关都由州立法机关立法建立并由州政府全权管理、指挥,联邦政府不得干预各州的警察管理及警务活动。

(二) 美国的警察组织机构

1.联邦警察组织。联邦政府各部门设置有70多个警察机构,其中重要的有联邦调查局、移民规划局、缉毒署、特工局、烟酒火器管理局等。各联邦执法机构之间互不隶属,其职责通常都非常具体,并由联邦法律加以规定,也不向公众提供普通警察服务。

2.州警察组织。美国各州警察机关的名称、任务和组织机构差异很大。从作用和任务的角度看,州警察机关可分为两类,一类被称为公路巡逻警察局,其警务仅限于或集中于同交通、车辆和公路有关的活动。另一类称作州警察局,州警察局负责全面的警务。

3.市镇警察组织。市镇警察局是美国警察系统中最庞大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到了美国警察系统3/4的警力。市镇警察局规模、辖区差异很大,组织结构也都大不相同。市镇警察局局长是由市镇长或市镇权力机关任命的,他们对市镇长或市镇权力机关负责。

4.县警察组织。美国的县警察机关主要是由县行政司法长官领导的县行政司法署,美国约有3000多个县行政司法署。其中大部分县行政司法署长官既是县警察首脑,又是县法官,还是县监狱长,服务于整个刑事司法系统。

二、美国社区警务理念主导警务运行模式

(一) 把预防犯罪作为社区警务的终极目标

目前,美国大多数城市实施了社区警务。其中预防犯罪被视为社区警务的根本目标,其他目标都是服务于犯罪预防的。与此相适应,在考核评估中,美国警方除了继续采用快速反应速度、破案率、逮捕率等传统指标之外,还增加并侧重于有利于控制、减少犯罪和无秩序现象的一系列评价指标。

(二) 建立社区警民协作组织,动员居民参与犯罪预防

在美国,由社区成员、各部门和警察共同组成的辖区管理小组、社区警务行动队构成警民协作组织。他们的职能是:在社区内找出治安问题,确定重点任务。为了预防和减少犯罪,美国的社区行动队实施的联防措施主要包括:邻里守望计划、商户守望计划、电话报警计划、防止枪支滥用计划、安全天堂计划、青少年俱乐部计划、安全校园计划等。

(三) 增设社区警察机构,改革勤务方式

美国设立了专门从事治安防范的社区警务所,摒弃了过去以打为主的警务方式,先发制敌,防患于未然。社区警察一般将7成的时间花在处理社区内的日常事务和犯罪预防上。通常采取下列主动服务式的防范措施:实施邻里步行巡逻计划,以提高警察的出现率,减少犯罪机会;组织社区反应小组,减少居民对犯罪的恐惧感等。

(四) 做好重点群体工作,控制社会死角

在欧美国家,重点群体主要是指青少年、租房住户和少数种族群体等。他们既是易受骚扰和攻击的对象,也是影响治安、引发犯罪的重要因素。面对黑人和亚裔少数种族群体社会地位低下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警方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加大少数种族聚居区巡逻的行动,二是同该少数族区首要人物建立联系,借助这些人的影响和力量,共同维护社区的治安秩序。

针对美国大量存在的租房住户,美国当局普遍重视治安隐患较多的重点场所的管理工作,社区警察一旦发现社区治安死角,就会主动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尽快解决社区存在的住房、环境和卫生等问题,达到清除犯罪死角和治安隐患的目的。

三、美国基层单位以警察巡逻勤务为主

(一)美国警察巡逻勤务组织及形式

巡逻是美国警察部门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基层实战单位,如地区行动分局,他们高度重视巡逻,注重打防结合,衡量他们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便是能否降低犯罪率和公众的犯罪恐惧感。美国的警察巡逻勤务与其他业务一样,在各级各类警察组织中呈现出不同的做法。除联邦警察机构外,其他地方警察机构都开展巡逻警务。

(二) 警察巡逻勤务的方式

美国警察巡逻一般有徒步巡逻、自行车巡逻、摩托车巡逻、汽车巡逻、骑警巡逻、船只等特种工具巡逻。20世纪60年代,自美国犯罪率上升、警察与社区关系恶化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对传统警察实践的思考,美国警方重新定位巡逻工作模式,采取了多样化的巡逻方式。目前驾驶汽车巡逻是运用最为广泛的,美国警方采取了一警一车、两车一组的巡逻模式,这种车巡方式比过去两警一车的模式更有利于降低警察机构的成本,提高反应速度。

浅析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管理 篇12

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的对象主要是在机场降落和起飞的每一个航班,指挥体系开始于飞机进入机场的上空或者是乘客开始办理登机手续,结束的标志就是乘客下机离开机场。在这样一段时间之内,协调统一指挥各个不同的部门按照相应的程序完成相应的工作,包括机场组织、协调以及指挥。同时预防和及时的处理各种突发的事件,使得整个过程可以安全、有序的进行,这样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就叫做机场运行指挥体系,其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机场的运行指挥体系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而是和其他的很多的政府相关部门、相关的保障以及检查部门都是相关联的。对外方面需要和包括海关、联检在内的诸多机构有联系;对内主要就是和几乎所有的一线保障部门都有联系,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管理的内容

根据上文提到的相关概念分析,一般可以将运行指挥体系管理分成几种,主要包括停机坪管理、候机楼管理以及飞行区管理。如果纵向来看也可以分成分级调度管理、运行指挥管理以及作业的保障管理等等。

2.1 全局管理

由于机场的运行管理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管理工作,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系统性、整体性以及全局性的管理理念,将其看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对于管理的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程序,节省可用的人力和财力来加强核心的环节,同时精简的流程更加的有利于管理。

2.2 区别管理

不同的部门的工作重点不一样,其特点也不一样,进行管理时就需要有所区别。对于部门工作单一,而且规律性较强的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来将相关的程序进行规范和具体;对于那些工作较灵活的部门,需要进行灵活的处理,不能限制的太死,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同时在工作当中还需要注意对员工的应变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

3 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管理的要点

3.1 与机场的战略目标相适应

机场的战略目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分析机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确定的。机场的运行指挥体系必须要符合机场的整体战略目标,要很好的服务于机场的战略目标。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吸收国外以及国内优秀的管理经验,综合分析机场的相关情况,合理的加以应用,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以便适应现代的变化。

3.2 与机场的人力资源水平相匹配

机场的工作也是属于服务行业,服务的对象主要就是旅客,对于机场来说,除了固定的资产投资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的建设。机场的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合作,因此机场人员的素质直接就关系到了机场的管理水平。机场运行指挥体系会涉及到机场很多的保障部门,但是不同的部门对于员工的要求确实不同的,因此整个机场运行指挥体系人员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岗位需要进行特别的培训才可以上岗。因此要想做好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建设,尤其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岗位,通过提高招聘门槛以及后期系统的培养来提高人才素质,进而可以更好的提高整个机场的运行指挥体系管理的水平。

3.3 考虑机场实际状况和管理水平

在进行选择时我们还需要综合的考虑机场实际的状况和管理的水平,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系统都是每个机场所渴望的,但是引进这些先进的设备和系统所花费的代价却不是每一个机场可以承受的。因此首先必须要综合考虑机场的实际情况,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然后考虑机场引进相关设备和系统之后带来的收益情况,对于那些没有必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强行的引进只能是一种浪费。

4 结语

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需要涉及到的部门很多,不仅仅需要通过整体管理对管理的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同时好需要区别对待各个不同的部门,同时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的管理还需要综合考虑机场的整体战略目标,人力资源情况以及机场实际的管理水平等,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提高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确保机场安全、高效的运行。

摘要:随着我国民航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机场的运行指挥管理体系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作为机场整体战略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好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的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要。文章主要在阐述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管理

参考文献

[1]杨东.机场应急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强调的先进指挥理念[J].空中交通管理,2008(8).

[2]李必旺.生产指挥系统在厦门机场的实现与应用[J].福建电脑,2007(11).

上一篇:团结奋进下一篇:广义发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