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培训

2024-11-01

电力企业培训(共12篇)

电力企业培训 篇1

电力企业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势必要涉及“营销”问题,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电力营销实现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影响电企的健康与稳定。因此,电力营销管理就要备受重视。但是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与市场需求渐渐脱节,也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探究新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保证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1 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调研不够科学与充分

在计算机普及率较高的现代化社会,电力企业中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也占有很大比例,但现实情况却是我国很多电力企业营销方式落后,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电力营销的信息化水平偏低,企业市场调研没有章法,不但对用户造成了各种不便,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在未来的发展上也很不利,造成营销战略失误。

1.2 营销管理意识过于薄弱

说起电力营销意识问题与电力企业的领导层息息相关,如果电力企业领导层充分重视电力营销问题,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进行电力营销,相信电力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但事实却是多数电力企业过度重视电力产品的研发,供电服务质量的提升,虽然这两点也很重要,但是电力营销的缺失直接导致很多电企在市场中没有地位,急切需要采取措施缓解电力需求,解决需求与销售业绩不好的问题。

1.3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落后

当前的电力营销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在诸多弊端中,操作失误、操作违规与技术中遇到的难题比较常见。操作失误是指的是一种不当操作的情况,一般操作人员是维护员与信息系统操作员,这两者的过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和操作失误相比,违规操作是一种个别现象,个别的工作者利用系统中存在的纰漏或采用不为人知的手段对系统数据进行窜改。技术问题有关科技研发能力,在管理系统设计方面没有做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因为这样的问题而造成不稳定等。

2 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对策

2.1 做好市场调研,努力开拓市场

加强市场调研,确定好营销方向,建议市场营销方向侧重市政单位与商业的用电,与此同时,对于工业用电市场也不能忽视,市场营销的多元化可为电企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加强市场调研的同时需要加强电力宣传,利用电能自身具备的环保绿色的优势,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对于用户来说认识到电能的优势,改变传统的认为电能只为自己提供便利的思想,做好宣传就是为电力营销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对于开拓市场十分有利。

2.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道理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真理。如果电企想要发展得更加迅速,获取的收益更多,就必须以科技作为营销的导向。首先,营销方案的制订很重要,市场瞬息万变,根据市场的变化调节营销管理方案,对于传统的营销观念中滞后的部分一定要抛弃,这样才能让电企在竞争高压下稳步发展。第二,电企需要建立先进的电网系统,要具有稳定性同时高效,为用户提供的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也要越来越好。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计算机通讯技术十分珍贵,它可使运营效力提升同时减少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想要增强电力系统营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上述几点,还应“走出去”,多看看同行是怎么经营的,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做到企业文化的创新。

2.3 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

电企加强电力营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险评估,凡是企业的发展都要注重风险评估这个环节,利用专业人员做好相关预案,监控电力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建立安全可靠的预警机制,将可能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第二,查漏补缺,做好风险评估之后就要进行“实战”,查漏补缺,保证电企营销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第三,技术推广,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于技术这一重要环节,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减少人工操作,实现自动化管理。

3 结语

目前,电力企业营销中存在市场调研不够科学与充分、营销管理意识过于薄弱、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做好市场调研,努力开拓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与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加强电力营销管理的措施,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发,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会越来越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生活生产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这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满足对电力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电力企业也为此进行了公司制的改组、进行商业化的运营,在管理方面提倡法制化管理,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力市场化的发展。电力营销作为电企的最核心业务,其质量直接影响电企的发展进度。对此,本文对加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提出一些看法,分析电企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措施,让我国电力企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电力营销,开拓市场,信息化建设

电力企业培训 篇2

本文首先从电力市场营销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电力市场营销的目前状况和存在的理由并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前景预测,提出了电力市场营销的策略,最后对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理由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倡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市场营销;营销策略;实施措施

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行业之一,电力行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电力市场的营销活动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

本文将对电力市场营销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概述。

一、电力营销的内涵和目标

营销是指市场需要组织生产产品,通过销售手段把供给需要的客户。

营销学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

营销学用来辨识未被满足的需要,定义、量度目标市场的规模和利润潜力,找到最适合企业进入的市场细分和适合该细分的市场供给品。

电力营销是指在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中,以电力客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供求关系,使电力用户使用安全、可靠、合格、经济的电力产品,并得到满意和周到的服务。

电力营销的目标包括:对电力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实时满足客户的电力需求;在帮助客户节能高效用电的同时,追求电力营销效率的最大化,实现供电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提供优质的用电服务,与电力客户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打造供电企业市场形象、提高终端能源市场占有率等等方面。

在电力管理中,一定要以电力区域性效益的实现,来促使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目标实现,并且电力营销要以区域发展定向,确定电力营销目标,主要包括:方位性定位、措施性定位、强化电力管理等方面。

由于区域发展的经济性和结构性不平衡,造成区域间的用电量以及行业间的用电量差异性大,而在现代市场逐渐消费化的趋势来看,电力营销不仅要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立足于社会效益的实现,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以全面性的市场调查定位为基础,通过实施方位性和措施性的方式,来构建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电力营销目标。

二、电力营销的特点

电力营销兼具其他产品营销“传播某种观念,销售某种文化,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及效用”的特点,由于电力产品及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电力营销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供需双方的平衡性。

因电力产品的非储存性,要求电力产品的供求必须时刻保持平衡,然而电力需求量的变化较多,电力供给的变化量较少,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的正常生活需要,一方面要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供需双方的平衡性至关重要。

(二)产品种类方面。

区别于一般产品的多种类、多规格特性,因电力产品的非储存性,造成电力产品的同质化,按照用电用途等因素的不同,采用区别定价。

(三)产品生命周期方面。

因电力产品的公用性,使得电力市场具有不可放弃性,造成电力产品不具有一般的产品生命周期,而受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四)产品的定价方面。

区别于一般产品定价受市场供求关系主导,目前电力产品的定价主要政策限制,定价繁复且缺乏灵活性。

(五)产品销售的间接性。

区别于一般产品可以直接满足某种需求,电力产品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型用电器的开发和使用。

(六)产品销售的区域性。

电力产品的物流特殊性,决定了电力产品的销售必须依托电网的发展,电网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用电结构和一次能源在电网中的分布,电网规模及电网结构造成了销售市场的区域性。

三、电力营销存在的理由

(一)营销人员意识及素质不足

部分营销人员综合素质不足,责任心不强、服务不规范、业务不熟练、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甚至个别员工存在畏难和抵制情绪,这些就直接影响到电力公司的电费回收、故障报修、客户服务等环节,进而影响了供电服务水平,影响了客户满意度;同时部分营销员工文化程度较低,自身素质不高,与客户交流时缺乏合适沟通策略和技巧,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

(二)营销体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逐渐形成了“重发电轻供电不管用电”现象,这反映出电力营销体制的严重缺位。

电力营销缺乏协同性。

电能是具有产供销用一体化、连续性、瞬间性、一次性完成的特殊性商品,其中涉及设计、施工、调度、送电、变电、保护、检修等职能部门。

传统的电力营销理念,将电力营销工作局限于抄、核、收、扩等营销部门,尚未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尚未将电力营销工作明确为电力公司的核心工作,缺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大营销视角,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作、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尚需加强。

(三)宣传沟通力度不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客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越来越重视,同时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公众对电力营销服务的便利性要求日益增加。

一方面不健全的沟通机制,使得电力公司对客户的用电情况、需求信息掌握不足,导致服务质量降低、客户满意度下降;另一方面,沟通形式的单一简单化,如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等工作策略已不能满足客户深层次的要求,尚缺乏与客户之间的更详细和更专业的沟通方式和手段。

(四)电价形成机制不科学

电价是电力市场的核心,也是电力企业进行杠杆调节、开拓电力市场的工具,直接影响着电力供应和电力销售。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的发展,反映出现行电力销售电价形成机制的缺陷。

电力企业培训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创新理念;管理模式;经济效益

当前,随着国内经济的企稳回暖,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正快步前进,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管理理念也正在不断的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全国的电力建设资金投入的加大,电力企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起“大电力、大服务”的理念,经营管理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提高管理意识、创新经营思路,提高经济效益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电力企业要实现效益增长目标,在管理和机制改革上就要多下力气,就要观念创新,治理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创新电力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电力企业虽然不直接面对市场,但它却是电力市场发展的源头。所以电力企业要树立起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和管理理念,克服“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只抓电力建设、抓安全生产、抓设备维护,而忽视机制的改革和经营模式的提升,以此来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而只有把握好管理工作,创新管理理念,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电力企业的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清电力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发展的规划上要准确定位,要使一切生产活动服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需要。并且必须树立“大管理、大服务”的理念,实现全局一盘棋,以市场为导向,对内规范管理流程,完善激励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从而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新电力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是极其重要和复杂的,但也正因为这种原因,电力企业更要努力而扎實地做好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动。这就要管理部门全力做好管理的细化工作,制定相应的组成部分及管理细则,同时管理工作要实施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此过程。这种过程管理工作要在健全制度上下足功夫,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同时对每个环节实行限时办理制度,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化。例如各个部门要加强工作质量考核,规范内部业务凭证的处理,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规范内部管理模式流程,实施过程控制是加强管理的核心,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大管理模式的建立力度,开展管理工作的稽查与考核制度,把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和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作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动力,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3.创新电力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手段

在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中,现代信息管理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手段,但是电力企业只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信息化,而在管理模式上却没有广泛应用。这在管理上就造成了投入大而效果差的现实情况。电力企业是集成化成度高、协作性强的行业,生产工艺高科技化,因此,对于员工的管理是必须要加强的。要在各个部门建立起信息监控,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建立起网络系统,就可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这样,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做到24小时对工作人员的监控管理,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新的管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的效益提高。

4.创新电力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

电力企业创新管理模式,不只是为了把人员管好,而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个以满足人员需要为核心的主动的管理服务体系,做好人员变化的跟踪分析,提高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正确引导人员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求。要做到“以人为本”,从职工的人性化出发,为职工更好的工作提供方便。同时,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加强科学生产。作为管理者,要清楚地意识到,信息化的管理是为了更好的调度人员,提出更科学、更细化的调整生产方案,做好事故应急预案,在电力设备运行发生事故和异常情况下,可以及时地调整设备运行方式,排除故障或减少损失。因此,电力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必须从人员发展的需求出发,把人员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从而提升企业发展的潜能。

电力企业是高科技产业,对于企业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要优质、高效地完成这一系统工程,不仅要以企业的发展为导向,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狠抓管理机制的建立,提高人员的技术素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更要打破陈旧观念、深化改革,又要“以人为本”为根本,造就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曹伟,曲萍.电力行业信息化改造.www.ateam.org,2003.

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探究 篇4

一、当前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 我们对此必须高度认识, 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营销的需求是分不开的, 我们必须服从市场以及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电力销售主要受产品、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二) 营销管理机制与信息化相矛盾。

营销管理机制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保障机制, 如:企业内部营业资料、客户档案、人员信息等, 如果这些相关资料不全, 那么势必会导致一些相关文件及资料传递不及时或不全, 那么在整个公司内部网络上就会在业务上脱节。而信息化的主要特点就是方便、快捷, 高效率, 但是由于受到行业类型的限制, 许多电力企业业务流程都是要在电力企业营销体制下制定的, 出现程序复杂、环境多的问题。

(三)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与不足。

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 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 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二是误操作风险, 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三是违规操作风险, 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 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 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二、提高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办法及几点建议

确立新的营销观、建立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营销体系是电力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首先, 强化全员营销观念的树立、合理设计营销组织体系, 保证各项营销策略落到实处。其次, 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 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 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 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第三, 坚持“电网是基础, 技术是支撑, 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 强化电力营销策略的落实。充分利用目前城网、农网改造的大好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 建立现代化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 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 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当然, 要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 光有市场营销理念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针对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 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 建立新型的营销管理体系。

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营销管理体系, 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 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公共关系与用电咨询、抄表收费与电费电价等方面, 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条龙服务, 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二) 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 具体可以表现为开展调查研究, 可以准确的自我检查出本企业的信息系统中的各类问题, 通过查找出的问题, 抛砖引玉, 对在电力市场中出现的风险及顾虑做深入的研究和判断, 以便未雨绸缪, 准备相应的防范措施。其次, 可以建立预算机制, 具体的细则可以落实到某个人员, 主要是负责营销管理系统的安全, 以便在有超支了能提出预警。最后、要充分预计到风险的问题, 要开展试故演练, 能够使电力营销企业在关键时刻临危不乱, 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 加强服务管理, 深入市场调查。

电力企业要明确当前供电区域的经济发展形势, 准确估算电力需求状况。严格规范电力维护工作流程, 坚持报装环节的技术考核。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电力企业的营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要想长期建立和维护一个富有发展及潜力的电力市场,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抓住机会和市场新形势,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使员工的综合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只有这样才能带动电力营销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带来更优的收益, 从而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服务社会。

摘要: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核心。然而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模式仍比较单一, 缺乏有效的营销管理创新能力, 其管理制机制、市场化水平与国际先进的电力企业营销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强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制, 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真实导向, 早已成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本文笔者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基本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 并提出加强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几点个人建议。

电力企业企业文化的基石 篇5

什么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什么是企业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内涵基础?我个人认为:员工人格上的平等和出路上的公平应该是较为重要的选项之一。一个从氛围上对员工作为一个“人”生而俱来的人格缺乏起码尊重的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是无法建立起与所处时代相符的现代企业的基本管理伦理的,更谈不到什么“企业文化”了。而员工作为有自我发展欲望的个体,如果在企业内看不到适合自我实现的公平路径,则会像被石头压住的豆苗,绕着圈子钻缝隙生存。这,不但会造成过度竞争的恶果,还导致了大量“潜规则”的产生。我们对“三建设一规范”中的“加强思想建设”怎么理解?对 “以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建设为主导,按照公司企业文化六个子文化体系的基本架构,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用优秀的文化凝聚人心、引领发展、构建和谐” 有着怎样深入的思考?怎样才能为企业奠定坚实的企业文化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作用,使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每个员工的“灵魂”,成为支持一个企业不断壮大的“内在力量”? 我想:这是对我们这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挑战。

共同的价值观能培育信任和团结,也能产生凝聚力并形成统一目标。优质企业文化的特点是内部气氛真诚友好,能够快速高效地谋求共同目标。团体的力量取决于每个成员是否能够遵守共同的规则,如果成员不认同价值,就不会团结一致。而要成员认同共同价值,则首先要承认人格的平等。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这作为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在个别具有浓厚封建人治传统的企业中是天经地义的。但在现代企业中,如果上下级间、同事之间仍无法打破旧官场中的尊尊卑卑、刑不上大夫之类恶习,培养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责任与权利匹配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假如我们时常看到不是上下一心、如指臂使,而是相互推诿、相互指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拿什么去激励员工该努力使自己拥有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该由谁来解这个疑惑、理这个思路、明这个方向,发挥好思想在各项工作中的先导作用?

国网公司倡导“视人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准则。公司善待员工,切实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愿望,保证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什么是人才?我觉得:人才有高低层次之分,但绝对没有高低档次之分!一个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门卫算不算人才?一个业务精通、敬业廉洁的收银员算不算人才?雷锋、邱少云算不算人才?如果一个企业的门卫能理直气壮的注视着路过的老总心想:对这个企业来说,我和他都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算不算是一种优质和谐的企业文化?

同样,我们如何才能“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愿望,保证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每个人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是不可能只有一种价值取向的。我们如何把这千千万万的价值取向归纳到企业的共同价值体系中来?换言之,我们怎么才能让一个想当老总的人和一个只想做门卫的人劲儿能使到一处来?我想:这就需要在广博包容的企业文化中引进和保持公平的竞争机制。因为,在公平的竞争法则确立之前,最可能发生的不

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因为蟋蟀永远会比主人先搬进木屋。

很显然,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公平的多元价值实现体系是无法实现“保证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个理念的。只有当想学技术的人最终可以通过努力成为工程师、想踏踏实实看好门的人可以通过努力成为劳模,大多数人都可以公平的通过不同途径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般的去做管理者,而一旦做了管理者则“一权在手、万事皆有”的这种“只通一窍、憋死无效”的过度竞争,才能保证企业价值得到最广泛认同。

浅析国有电力企业培训工作 篇6

国有电力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提供能源保障和动力支持的重大责任。电力属于上游产业,没有电力产业指供的能源和动力,现代经济和社会就不能发产。当前,国有电力企业已经进入了纵深的改革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飞速提高,我国电力体制的市场化速度也不断加快,这让电力的生产工作、管理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随着电力供需形势的不断改变,电网的建设、改造以及安全运行、经济运行对电力部门的员工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就国有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开展国有企业电力培训工作是适应发展的必要需求

当今社会,随着国有电力企业的飞速发展,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随着高科技,新技术在设备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对于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大部分的职工已经无法掌握高新科技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这就迫切的需要国有电力企业通过开展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出专业的员工队伍,才能适应企业飞速发展的步伐。

二、国有企业电力职工培训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的高速发展和新进电力相关企业非相关专业人才的增多,电力培训迎来过一个发展的机遇期。但电力培训在为电力企业增长技能知识、传递企业文化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的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管理者对职工培训理解不深刻,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要程度了解不充分,想当然的认为培训不能直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却是在耗费公司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培训完全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有的则是认为培训是成本过高,企业的目的就是赚取足够多的利益,而这种把资金用于员工的培训上面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行为。

2.教学内容陈旧,方式落后,培训形式化

在大部分国企内,培训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培训的内容只是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只是一些照本宣科,反反复复的讲同样的知识。对职工培训的成果缺少认真有效的分析、评估、反馈,没有对员工的培训制定良好的计划。实际培训中,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培训也是十分的不重视,在培训方面“临时抱佛脚”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或者只是为了应付领导的突然检查做做表面文章。国有企业在培训工作中基本上都存在着形式化严重的现象,培训往往是用来应付上级的检查来临时办理的,并且完全不注意对每次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总结,没有给员工任何的压力,这样也导致员工培训起来不认真,拉低企业培训的整体效果,这样的培训往往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3.培训监督松懈,不注重沟通渠道的建立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当培训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就需要对培训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调查,实时向讲师和管理层反馈员工的培训状况,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恰恰相反,大都自培训开始的时候便很少有人问津,培训结束之后也都是不了了之,稍微严格一些也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考试来测评一下培训的结果,这样松垮的氛围之下,员工能够提起干劲与激情培训是很难的,培训的结果也都是差强人意的。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之后不注重问题的交流与探讨,一般都是讲师向员工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这样学员有疑问也很少提出来,也不相互探讨,造成问题一直遗留下来,始终得不到解决,达不到培训应该达到的真正效果。

三、电力企业培训的发展趋势

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定了企业内部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来说,企业培训缓解了一部分人才需求的问题,但还存在诸多有待发展的地方。今后的企业培训也会朝着以下几点开始发展。

1.企业培训不断向高新科技迈进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就是生命力,在企业的培训之中多媒体技术也不断的被应用了起来。

2.企业培训的深层次不断深入发展

现代企业的诸多要素,如文化、管理、经营理念等,都有相互贯通的地方,培训工作也会渐渐向方方面面去渗透。还要加强对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崇尚技能和知识,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增强职工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高科技、深层次、社会化、高质量的“学习型企业”。

3.培训方案计划性和严谨性

培训工作不仅要讲究计划性,在培训时期的课程、实践、以及培训总结和培训考核等项目做出相应的计划体系,更是需要保证计划的严谨科学。

四、国有电力企业培训的重大意义

有效的企业培训,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其实是有着重大的影响的,企业的培训也就是提高每个员工的管理能力的过程。事实上,影响企业培训的过程和结果的往往不在于接受培训的员工,而是企业的人资部门,他们对企业培训有着什么样的态度,往往直接反应出企业培训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完善的培训对国有电力企业改善有以下几点:

1.培训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度,进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越认真,培训基础设施越完善,越能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最大化的发挥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从而在创造最大化的收益。

2.国有电力企业的培训能够促进企业内部之间的相互协调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向心力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的灵魂,它是推动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把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困难一起解决,有事情互相帮助,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员工干劲十足,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而增加员工的工作效率。

3.培训能整体的提高电力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为企业持续培养人才,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进步也就是人才的进步。人才,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企业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

电力企业培训 篇7

按照现代公司标准的发展战略目标, 坚持以把握机遇, 建设新机制为中心思想, 认真落实相关政策, 从而有力地促进电力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向创造性、科学性及开拓性方向不断完善, 并在创新中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本文针对某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特点, 对其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进行简单的探讨。

1 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1 职工社会保险意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 虽然国家社保改革步伐加快, 新政策、新规定不断出台, 但矿区范围内从领导到职工, 对社会保险却缺乏直观、全面、准确地理性认识。具体表现为, 领导对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解决的少;单位参保、缴费能少则少, 能拖就拖;一些职工“养儿防老”思想严重;还有一些职工认为自己现在身体好, 不需要参加医疗保险等等。这些模糊认识的存在, 使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难度加大, 进程缓慢。

1.2 多部门分散管理使工作成本高, 效率低

多部门管理, 每个险种都配备一套工作人员和办公设施, 并建立相应的帐表卡册, 使管理的分散和重复性劳动多, 增加了办公成本, 工作效率低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 全局两万多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大型养老保险参保信息数据库已全部建立, 但是由于医疗保险参保数据没有进人本系统, 失业保险是由劳资部门按照单独的模式进行管理的, 从而使现有的数据库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整体效益得不到发挥。

1.3 保险基金拖欠严重, 职工社保待遇难以保障

这几年, 职工医药费用呈连年攀升的趋势, 医药费拖欠重新抬头, 使职工的正常医疗得不到保障, 医改工作陷入困境, 造成了老弱多病家庭及困难的职工生不起病, 住不起院;失业保险费征缴不力, 拖欠较大;生育和工伤保险统筹没有开展, 伤残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有的单位女职工生育后的药费不能及时报销,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 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对企业的生产和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1.4 管理手段落后, 信息传递不及时

矿区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凡涉及职工社保待遇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 基层单位和矿务局不能快速沟通。近年来连续发生多次上访、群访事件, 甚至导致堵塞公路交通干线。此外, 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信息化建设也达不到上级要求, 无法实现个人帐户余额电脑语音查询。

1.5 社保待遇冒领现象增加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 单位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明显不如以前, 加上制度建设滞后等原因, 一些退休人员, 特别是外地居住的人员死亡后仍然继续领取养老金和报销医药费, 给社会保险基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形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2.1 养老保险的改革及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 要依法扩大养老保险金征缴的覆盖面, 提高收缴率, 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拨付, 并尽快实现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险基金是职工的“保命钱”, 绝不能挪用。其次, 要确保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 并代他们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通过不断的改革及完善, 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养老保险得到极大的完善, 表现在:1) 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 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现代化越来越完善;2) 在改革中, 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有力地落实了新型养老保险管理制度, 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负担过重及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问题的解决;3) 面对养老保险改革的难得机遇及挑战, 各级领导更加重视社会保险管理队伍的建设, 通过长期的努力, 从最基本及最需要的工作做起, 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2 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基本医药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整个企业广大职工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让职工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使职工享有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和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群众享有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基本药物。同时也应加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意识。

2.3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运作及落实, 这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及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本电力企业从制度上通过采取建立工伤保险费用与工伤发生率挂钩的预防机制, 消除了不利于企业和谐稳定的隐患;在生育保险方面, 向本企业女职工给予生育津贴, 减少和解决了女职工在孕产等时期由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 并明确了医疗服务和产假, 体现了国家对妇女劳动权益的特殊保护。综上所述, 贯彻落实广大职工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的相关政策, 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3 加强企业基础工作建设的建议

3.1 创新管理观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 我们必须按照企业新的要求、新的定位及新的任务, 明确思路且深入研究,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坚持统观全局, 认清形势, 同中求异的创新观念, 前瞻性地思考和把握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科学合理地运作, 从而促进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的巩固和发展。结合各社会保险阶段的工作实际需求,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全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为主线, 坚持以推动和完善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为目的, 积极引导职工支持及参与, 从而有力推进社会保险体制改革, 为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做出新的努力。

3.2 树立合理科学的观念

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管理与服务并存的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有一支会管理及热爱保险事业的管理队伍, 要转变思想, 树立大局观念, 加强责任心。通过工作人员的创新理念, 巩固职工队伍的稳定。此外, 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及工作作风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树立服务观念。要提升管理水平, 在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于社会保险因其普遍性、强制性及保障性等特点, 运作起来工作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因此, 我们在充分掌握相关政策理论的同时, 还要不断充实业务知识以便提高业务水平。

3.3 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制

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应朝着长期有效的方向发展, 这是平稳、连续执行政策的基础, 是切实维护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关键。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和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的制度, 形成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努力建设高专业素质、高知识层次及高管理水平队伍, 从而为企业的改革创新及维护职工的利益提供有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3.4 夯实及创新管理平台

1) 社会保险体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机制的不断健全, 要求我们管理者要大力培育执行能力,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2) 要加强宣传力度。基于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 为了使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赢得理解和支持, 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

4 结语

由于社会保险在保障企业职工权益, 促进安全生产及维护企业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抓住机遇, 不断创新, 稳步推进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工作, 不断探索及研究新问题, 踏实有效地推进本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金丰.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提升电力企业培训工作实效 篇8

1 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各级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仍是大部分人心目中可有可无的“营养品”, 而不是“必需品”。甚至于有的基层单位和班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被动应付培训工作, 把培训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的思想大有人在。另外, 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 员工愿不愿学、学不学好都无所谓, 单位对其没有相应的激励和约束, 因此造成了培训的工作形式化和学员情绪化。

(2) 忽视了加强培训实施评价与考核是督促培训落到实处, 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的培训思路。因为缺少评价与考核, 培训后的结果往往是培了训了又忘了, 勉强混一个结业证回单位交差了事, 一切万事大吉, 实质上等于没有效果。

(3) 忽视了抓好内部兼职培训师的队伍建设, 以及配套开发培训教材和教育平台。兼职培训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培训工作的得失成败, 只有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而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出现某些兼职培训师一知半解, 经不起学员提问的尴尬局面, 这应该引起重视。

(4) 培训的实效性不高, 培训方式单一, 没有认真进行需求分析。在培训中, 往往没有很好地结合员工队伍的现状和水平高低、不同水平状况授课, 导致有的员工听课兴趣淡漠, 达不到真正的领会和提高。

一是培训计划制订不合理。没有认真进行需求分析, 没有很好地结合员工队伍的现状, 实施起来员工都没多大兴趣听, 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二是培训方式和手段单一。把培训方式简单的定为集中办班, 没有很好地运用现场培训的手段, 未能结合现场实际工作开展培训。三是差异化培训不够。所谓差异化培训, 就是针对不同水平状况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这种培训方式对于班组特别适用。

2 改进措施及建议

(1) 必须在企业内树立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带出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而队伍带好了, 员工才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工作需要, 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才有保障。

(2) 加强培训实施评价与考核, 是督促培训落到实处, 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一是企业应该将培训工作目标根据需要纳入月度、季度及年度绩效考核, 以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促进培训工作常态化管理。二是加强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 项目成果的应用和落地才是培训的终极目标。

培训机构应多采用座谈和下基层形式, 广泛了解基层所需、所缺。讲他们想听的、想学的、想解决的、能提高的。电力企业是高危企业, 每项工作都要求严谨、细致, 工作的水平、能力、技能……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提高。

(3) 抓好内部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 配套开发培训教材及教育平台。一是制定管理办法, 明确内训师选拔、培养、待遇、工作要求等。二是强化内训师队伍培训, 采用“三给” (即给目标、给方法、给激励) 的方式培养和提升内训师队伍素质, 使其真正做到“能做也能讲”。三是结合各类岗位要求, 配套开发培训教材, 教材的编制要注重工作步骤、关键点、关键点理由, 让学员明白每个步骤要做什么, 各步骤中执行工作的正确方式以及执行的必要性, 让学员不仅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以期更好地提升工作技能。

电力企业培训管理及其开发 篇9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础性行业, 电力企业的发展能够关系到国计民生, 在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电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电力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 各地的电力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对自我专业水平进行了提升, 并对国外先进技术及经验进行了引用,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现阶段, 电力企业对于培训工作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 这不仅在思想上有所体现, 而且还体现在实践工作中。本文重点对电力企业培训管理及其开发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从而为电力企业塑造更高素质水平的专业队伍提供一定的建议, 实现电力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切实有效提高。

2 加强对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的意义

2.1 员工培训和开发有利于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有利于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对于员工未来发展有重要帮助作用, 企业员工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找到自身的位置, 避免被市场所淘汰。因为企业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开发是有利于员工的重要举措, 所以员工对电力企业的忠诚度上升, 从而使企业人才的流动率减少, 有利于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增加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2.2 为企业获得长远发展提供源动力

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已经证明了员工素质对企业素质的影响, 企业对人才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企业培训, 可以让新员工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生产环境当中, 提升老员工的职业技能, 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协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一项长远的投资, 企业员工素质得到提升, 企业的经营效益也会得到提高, 从而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除此之外,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企业培训, 可以让员工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 使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合度得到提升, 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

3 电力企业培训管理及其开发现状

3.1 培训目标不明确

许多企业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将培训员工分为多个小组, 培训者对各个小组进行分别培训, 而由于各个小组的每个组员个体差异很大, 各个组的成员组成差距也很大。因此, 很多电力企业对员工培训只做统一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安排, 而每个员工的个人素质、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都不尽相同, 企业却采取统一的培训内容和方法, 对于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除此之外, 不少企业对于员工培训的目的和内容不明确, 而且企业对于自身企业员工培训要达到的效果和应该采取的手段和内容都不够清楚, 这对于企业员工能力的培训和开发非常不利。

3.2 培训目的、内容、手段不适应实际生产情况

不少电力企业的培训目标与自身企业的发展方向不符合, 除此之外, 很多电力企业采取的培训内容多为理论, 这对于以手工工作为主的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效果不大。不少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也不适合相应的员工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因此, 不少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采取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不够成熟。

3.3 培训规划体系不完整

不少电力企业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时, 缺乏必要的规范性,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不完善。很多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时间和过程都较为分散而没有规律,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的规划不够, 不少企业对于员工培训的基本规划是“临时决定、就地培训”, 导致企业员工培训分散而且效果低下, 浪费企业资源的同时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这对于企业员工培训实现系统化和长远效果非常不利。

3.4 培训的评估反馈机制不健全

不少电力企业培训过后, 对于企业员工培训的效果没有合理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对于员工培训中员工的进步和收获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使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开发的效果不明显, 员工素质的提高没有得到显著的成效。许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没有及时进行整体总结、反馈, 这让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者无法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 也难以针对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评估和反馈机制的缺乏将会大大降低企业培训的效果, 因此, 关于员工的培训工作, 企业还应该做好培训后的评估与反馈工作, 尽量将员工的培训与工作奖惩、绩效、工作晋升等相关因素相挂钩, 实现培训对员工的实际激励意义。

4 电力企业培训管理及其开发的相关建议

电力企业对员工培训的内容、方法和策略设置了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 研究相应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方案和措施, 这对于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的有效进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4.1 明确企业需求, 提高员工培训针对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对企业近期和远期的目标进行分析, 从而在明确企业目标的基础上, 对员工培训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更加具有针对性。相关部门应该对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需求分析报告, 报告尽量体现层次性和科学性, 对于员工培训具有指导性。建立在企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员工培训要尽量结合自身企业和员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 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培训的热情, 提高培训与开发的作用与效果。

4.2 完善企业员工培训方案

在分析企业自身状况的基础上, 对员工培训制度进行合理规划, 企业员工培训计划的长远、完整和系统性对于培训效果的好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 培训方案的制定还要求培训人员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仔细研究接受培训的员工在技能、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特点, 科学地制定培训方案的内容、方式, 并完善培训规划, 从而对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效果进行控制。

4.3 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和反馈体系

对培训后期的评估和反馈不够重视是影响电力企业培训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企业对人员培训工作结果的评估和反馈, 这就使企业员工培训的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时常陷入发展停滞、培训效果越来越低下的状态。因此企业应该让员工培训效果与员工培训的各个参与者利益相挂钩, 比如培训者、培训员工等, 将他们的工资绩效、职位晋升与参与员工培训效果考核的结果相联系, 使员工参与企业培训和开发的意愿增强, 提高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4.4 对培训项目的开发流程进行建立, 并对监督机制及过程管控进行不断地完善

与电力行业的特征以及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相结合来对与本企业培训项目开发相适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制定, 同时对于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具体责任人及要素进行明确, 并与企业年初制定的整体规划与部署相结合来对培训项目开发的时间节点进行确定, 从而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 需要对相应的监督机制进行建立与健全, 项目的开发过程需要由专家进行监督, 并对其提出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从而对项目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项目的某些关键性环节中, 例如立项、验收等, 更需要与特定作业文件相结合, 并按照专家的指导来进行, 从而使员工培训项目的质量得以保证。此外,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 不能对该开发项目进行验收: (1) 项目开发任务完成度不到85%; (2) 未达成预定成果的情形; (3) 相关资料、文件及数据等不准确, 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虚假信息; (4) 未报审批任意修改项目开发中的目标等项目的情形。

4.5 对电力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地利用

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地利用能够对更多员工的声音进行倾听, 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 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汇总与分析, 从而使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及其有效性得以保证。对培训项目的开发方向进行明确, 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来对项目进行合理化的预测, 从而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解与判断;运用电脑来生成可行性报告、计划表等文书, 从而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一定技术方面的保障, 促进培训管理项目开发工作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 对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应用对于项目开发由网络报送到最终开发一系列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 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电力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而言, 培训项目的开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其是否成功能够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直接性的关系。因此, 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者来说, 需要对培训项目的开发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并对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相适应的培训项目开发管理体制进行制定, 从而使培训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得以保证, 进而实现电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斌, 邓红英.县级供电企业班组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36:158~160.

电力企业改革下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篇10

电力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电力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它包括电力营销原理、电力市场调研、电力需求分析、电力营销组合等内容。

二、电力企业改革下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力行业由一定的特殊性,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的缺电局面和“以产定销”的做法,形成了售电部门服务消费者的观念淡漠,僵化,市场营销在电力企业管理中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由于处在转轨和市场营销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大量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市场营销体系不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专业网点布局不合理,营销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素质低。

(二)

经营思想没有真正以市场为导向, 仍然习惯于“靠国家、靠政策、靠行政手段”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问题。

(三)

市场经营意识淡漠, 具体表现在市场营销知识欠缺, 市场观念落后于市场规律的变化, 对市场需求研究分析不够, 市场开拓不力, 技术支持系统不能满足信息采集的需要。

(四)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落后,坐等客户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

服务方式和项目远不能适应客户的需求;仍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没有推出适应客户的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不高,“门难进,脸难看”的面孔没有根本改变,距离便捷高效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三、供电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制定营销战略。

电力营销战略,是指电力营销企业确定的在未来的某个时期欲达到的营销活动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预定要采取的行动方案。而营销战术是从属于营销战略,解决营销活动中局部问题的方法。

1、营销企业决策层。

要立足于营销战略的管理,监督营销职能部门把握战略计划的实施,搞好企业内部机构的协调统一,疏通企业外部营销环境。

2、营销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要上对决策层负责,为实现战略服务,下要领导营销岗位人员,主导具体的战术。在战术上应该树立新的观念,比如,不要一味以销售电能产品为出发点,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不要计较每一项短期营销目标的盈亏,既要考虑现实的消费者需求,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潜在的需求,求得企业的长远发展。

3、营销岗位人员。

营销岗位人员是营销战略与战术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必须改变目前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将文化层次高、责任心强、思路清晰的人才充实到营销战线上来,使其具备灵活多变的营销技巧,高效的完成营销战术的任务。

(二)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完善电力客户经理制。

营销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是了解客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据国外的有关调查,如果客户对服务不满意,大约只有5%的人会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沉默。如果在竞争性行业,他们就会在行动上选择“用脚投票”——更换供应商。因此,要想充分了解到客户的意见和需求,就必须主动走近客户,而不是坐等他们上门。当然,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定期召开用电客户座谈会、编辑客户刊物、对客户进行调查、向客户公开办事程序、开展公益活动、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加强企业形象宣传等。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

作为电力营销的实施者,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企业应该感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奖惩机制,而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则是激励机制是否有效的关键。

(四)实施市场拓销策略。

首先,要针对天然气、太阳能、煤油等各种能源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广泛向社会宣传增供扩销政策,逐步引导客户选择在最终能源市场上对电力这一高效清洁能源的消费,抢夺市场份额;其次,要针对国家推进农村电气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电网改造、电价普遍降低创造的良好的用电环境,大力开拓农电市场,通过采取直抄到户、一户一表等手段,为农业、农村、农民的用电在服务、价格、可靠性等营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进一步刺激和引导广大农业、农村、农民用电的积极性,第三,要针对用电全面放开、用电贴费取消,积极培育新增电力市场,大力推动电锅炉、电冶炉等大功率用电设备的推广应用,第四,针对用电峰谷差大,深夜用电不足的实际,大力推广分时用电装置,开拓低谷时市场。

四、结论

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还不成熟,对目前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也急需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找答案。由于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地在调整市场营销战略性的大做文章,才能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于佩友, 电力市场竞争与营销策略林业勘查设计2007/03

[2]、张百纳, 浅谈电力市场营销, 华商2007/17

[3]、周蓉芬,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电力大营销,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电力企业培训 篇11

绪言

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我国的电力企业改革之前,电力部门一直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垄断营销的结果就是卖方市场的形成,一直是等靠市场,被动根据市场需求来改变市场供给,需求增加就马上增加电厂建设和电网建设,但在市场经济急剧好转时,受电力供应能力限制又制约了企业的增加,以至于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1]。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是要求企业要有前瞻性,根据市场变化寻求稳定的规律,保持企业效益的长期化。

总结经验教训后,电力企业开始实施改革,以市场为风向标,加快电厂、智能电网的建设,同时对老旧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使供电能力迅速提高,实现了供大于求的目标,在新形势下,如何拓展电力市场,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使电力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获得先机,是我们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认真分析电力市场,寻找拓展新目标

为加强对电力市场新形势、新情况的前瞻性分析预测,积极应对电力市场变化,牢牢抓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电力客户的“双服务”主线,坚持与政府沟通的常态机制,形成政企联手促发展的良好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超前筹划、主动服务,继续开展电力销售市场开拓活动,大力巩固和拓展电力市场,遏制负荷下滑势头,抓大不放小,拓展新市场[2]。加强与政府部门(如发展改革局项目办等)联系,根据政府部门提供的近两年预计开工的项目筛选项目大、投资意向积极的客户进行了解,及时解决客户用电困难,促使客户及时接网用电。

1.拓展新客户

为做好电力市场拓展,强化电力市场的人为管控,提高电力企业效益,实现电力市场拓展新跨越,首先要制定好《电力市场拓展实施方案》。围绕完成全年拓展目标工作主线,强化市场拓展意识和人为管控意识,拓展存量市场、增量市场及新兴市场,处理好拓展市场与电网安全的矛盾,采取各种拓展措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根据上级提供的近两年《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项目计划表》的明细,向当地政府经委等相关部门了解详细情况,对辖区内的拟建项目进行走访,解答企业用电问题,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协助企业快速办理各种用电手续,使企业提前或按期供电,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截至2013年底,凌源地区新增57个新装、增容在建工程,其中较大工程4项,总容量59220千伏安,这些项目,可带动凌源全社会用电量年增加约7000万千瓦时左右。

2.拓展老客户新增长点

为落实 “保供电,促增长,助发展”的精神,积极应对电力销售市场低迷、售电量增速放缓的不利形势。按计划对辖区内用电容量在1000千伏安及以上的老工业企业客户、本年计划增容客户进行走访,同时为确保大客户走访活动有序开展,制定出《大客户走访计划》。领导定期走访大客户,了解客户在电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需求,为客户及时解决电力难题,为客户发展扩容提供绿色通道,迅速办理手续,确保老客户新增容量部分提前或按期供电,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凌源市供电分公司今年已走访凌钢、世明、富源矿业等大客户11户,凌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2月底前增容45000千伏安。增容后凌源社会年用电量将增加1200万千瓦时。

3.借助优惠政策拉动客户

为适应社会发展,保护环境,政府鼓励客户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燃煤取暖对空气的污染,物价局出台了《利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制冷、制热用电价格》的优惠政策,电价由原来的平均每千瓦时0.92元,下调至每千瓦时0.65元,如果客户充分利用谷时段用电,电价甚至会更低。经过认真分析用电市场客户情况,寻找电力市场拓展新目标,借助政府新出台的优惠政策,拉动客户废弃高污染的燃煤能源,替代为清洁环保的电能,成立《地下水源热泵取暖》宣传领导小组,对行政办公场所、大型厂矿办公场所等较大的单位进行宣传电价优惠政策及清洁能源的优越性:此项目发展前景非常好,这种方式不仅冬季可取暖,夏季还可以作为中央空调使用,一举两得,建议客户在保證不增加能源支出的情况下改变取暖方式,受到新老客户的一致好评。

截止2013年底,凌源地区利用地下水源热泵取暖客户已增加至15户,用电总容量增加7875千伏安,年用电量增加1655万千瓦时。

二、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1.合理安排有序用电

全面做好有序用电工作部署,坚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供需平衡、留有裕度;有保有限、节能减排”的原则;坚持“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对社会影响面最小、经济损失最小”的原则;坚持“保居民、保重点、保农业生产用电、限制高耗电企业”的原则[3]。

编制《拉闸限电序位表》交由政府部门审核批复,在电力企业供应形势严峻时,需要拉路限电才能保证电网安全的情况下,按照政府批准的《供电线路拉路顺序表》依次进行拉路限电,尽可能减少所限电量,保障客户正常用电,保护电力企业效益。根据供需形势的分析,坚持科学调度,加强需求侧管理,重视引导电力客户有序用电。加强负荷管理系统的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用技术手段保证电力有序供应。

2.保障客户安全用电

每个重大节日前夕,都要对大型商场、超市、大型餐饮、娱乐、洗浴等商业客户安全用电及违窃电进行详细检查,同时对高危用户、重要用户的用电设备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零距离“把脉”客户用电设备,杜绝安全隐患存在、电力事故的发生,保证客户正常生产、生活用电,提高客户“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保障客户安全用电,减少客户停电次数及停电时间,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效益。加强电网安全分析,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保持系统全方式运行,确保电力供需紧张形势下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加强生产值班,做好电力优质服务工作。坚持领导带班,生产运行人员在班在岗,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生产指挥和应急指挥系统运作有效。

凌源市供电分公司每年两次对世明玻璃公司、日兴矿业、市中心医院等高危、重要用户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安全稳定用电;供暖前对市内锅炉房用户计量装置、接线情况进行检查,今年共检查各类用户6.92户。

3.缩短报装时间将缩短业扩平均接电时间作为业扩报装工作的重点,设立客户经理,统一协调客户接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客户工程时时进行跟踪了解,督促工程进度,为客户的业扩报装提供一条龙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加快用户工程建设、对工程质量随时跟踪,加大中间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就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确保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缩短业扩报装时间,保证用户早日用电,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据了解,凌源市供电分公司2013年业扩受理业务:高压新装、增容7户,合计容量17430千伏安,减容、暂停恢复286户,合计容量110695千伏安,这些可带动凌源全社会用电量年增加约2000万千瓦时左右。

4.生产营销齐联手

针对营销部门提供的客户上一年度实用负荷、下一年度预测负荷分布及变化情况,生产部门提早动手,召开电网负荷和运行方式分析会议。针对客户负荷增长热点和集中负荷分布,制定变电所主变负荷调整方案,将负荷分布详细分析到每条线路,根据负荷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网架布局,使供电电源网络和负荷分布均衡,调度部门每天对非正常运行方式的出口电流进行监测、统计,确保电网运行稳定。通过内部协调和配合,实现设备检修、投产调试与客户检修三联动,减少客户停电时间,杜绝反复停电造成有效负荷的损失,努力实现增供扩销。

5.加强电网建设

为加强电网供电能力,提高供电质量,供电部门根据市场调查的远期(两年后要建设)的客户需求,树立科学的电网发展理念,坚持质量、进度和效益并重,合理规划、建设电网,提前立项,解决远期客户的供电瓶颈:调整电网结构,更换导线,增大导线线径,增加变电站及配电出口,为远期客户及时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效益[4]。加强对输、变、配电设备的巡视工作,对重要线路及设备重点检查。

据了解,凌源市供电分公司滚动调整了2013-2020年电网发展规划,做好项目储备,提前开展2014年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确保电网工程的顺利实施。配合市公司完成2000千伏安以上报装容量用户的用电方案勘察工作,完成卅家子省级小城镇建设电力规划投资以及66千伏热水汤输变电工程可研收资工作。新建66千伏河坎子变成功投运,66千伏铜鼎变现已具备验收条件;完成2012年10千伏及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缓解了凌源南部地区及城区供电紧张局面,供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一系列拓展举措,凌源市供电分公司2013年售电量增加7.31亿千瓦时,比同期增长35.58%,使凌源全社会用电量、电力企业效益再创新高。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特性,不断改进经营理念,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为载体,以充分满足各类客户群为需求为目的,开展“你用电,我用心”优质服务宣传,接受社会监督,深化“感动式”特色服务品牌,常态走访大客户,征求意见,及时答复民心网等多种渠道来源的群众关心热点问题,采取多元化拓展电力市场措施,进一步拓展电力市场,吸引客户增加电力、电量消费,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大大提高全社会用电量,最终有效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丹,王道华,聂传奇. 供电企业营销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2.

[2]舒暢. 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问题及建议探讨[J]. 机电信息,2014,03:173-174.

[3]卢红霞. 提高县级电力企业效益的措施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285-286.

电力企业培训 篇12

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迎来SG186工程“决胜之年”。作为电网企业信息化中的重头戏, SG186工程不但作为信息化工作的主线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电网的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而且其倡导的统一化建设的管理理念也给整个电力行业信息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与此同时, 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例如智能电网发展计划的提出, 则是关乎电网和发电企业双方的重要项目, 因为真正“智能化”的电网, 必然对电力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五大发电集团, 还是两家电网公司, 电力企业自身从生产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 都有了新的变化, 他们越来越强调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电力行业的IT建设新策略则必然想着从硬件层到应用层, 都要朝着满足这种集约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实际上, 这些细节恰恰是电力行业整体管理战略的转变在信息化这个具体层面的体现。

在这样的需求下, 电力企业展开了积极的行动。以国家电网SG186工程中“八大系统”之一的营销系统为例, 这个系统建设的目的之一, 就是在国家电网省级公司水平上实现营销行为的统一。而山西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成员之一, 在营销系统平台的建设方面, 走在了前面。

山西省公司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 包括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系统、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几个部分。为确保平台的稳定和可管理, 系统确定地市为统一集中的企业数据中心, 集中应用管理系统。而这个系统的专用性决定了整体方案需要一个相对专业, 稳定可靠以及易于管理的业务平台。如果采用传统PC, 将在管理性上面碰到非常复杂的问题, 由于业务网点分布范围很广, 客户端行为难以控制, 将导致整体的业务前端管理非常复杂, 难以避免大量的客户端使用培训、检查和日常维护。业务网点的分散更加导致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异常艰巨和投入巨大。

为此, 山西电力公司将电力营销系统部署在省中心, 采用核心应用系统集群技术确保电力营销系统的高可用性, 达到数据大集中和应用大集中的要求, 并且采用容灾备份的方式以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而根据系统设计要求, 系统在地市分公司——营业站的终端操作层面采用终端服务器+惠普瘦客户机模式, 在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投资的前提下, 不断利用迅速发展中的计算机技术和产品, 同时本系统的设计具有稳定性、灵活性、适应性、超前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以满足电力系统改革发展的需求。

采用终端服务后, 业务系统的集中程度很高。城市一级作为终端服务器的运行平台, 所有应用程序的发布和管理都集中在城市一级平台上, 不必再担心业务前端的行为难以控制, 而且业务系统的更新可以快速进行。“惠普瘦客户机解决方案非常适合我们的业务需求。它帮助我们构建了一个稳定、可管理、可扩展的电力营销系统平台。非常适合大型业务系统的部署和日常维护”山西省电力公司首席技术顾问这样说。

实际上这种山西电力所采用的这套解决方案, 是惠普于2008年启动的电力行业市场策略的一部分。在惠普看来, 工作站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3个方面:调度及监控应用、电力设计和仿真模拟。其中, 调度及监控应用是当前行业用户最关注的焦点, 是电力行业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基于这样的理解, 惠普提出了在2009年深耕电力行业的市场策略:一是通过全方位合作模式, 深化与电力行业集成商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强调产品与服务并重, 以专享的大客户服务标准以及驻站服务团队来满足电力客户的专业需求。与此同时, 惠普工作站推出了面向电力行业的全新解决方案, 以增强电力管理和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这样的战略, 2009年以来, 惠普针对行业用户的需求, 提出了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2009年4月15日, 惠普推出了革命性全新Z系列工作站产品。作为集20多项惠普设计创新成果的大成之作, HP Z800、HP Z600和HP Z400工作站拥有的特色技术包括从自检电源到完美支持最新英特尔R至强TM处理器等各个方面。

而与此同时, 惠普还基于这些出色的产品建立了完整的工作站整体解决方案。并把解决方案的目标定在切实满足电力行业用户在可靠性、安全性、配置多样性、灵活性、节能性、兼容性和高性价比等在内的7个主要方面上。这些方面的要求体现了电力行业用户对系统的苛刻需求, 但由于电力行业的终端工作站始终得到IT解决方案商技术和服务上的鼎力支持, 惠普公司提供的工作站产品得到行业用户的普遍认可。根据行业数据统计, 在电力行业所采用的工作站中, 惠普产品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安全可靠的高性能惠普工作站

对于每个电力行业的采购专家来说, 工作站的性能和稳定性总是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要求的非常苛刻的, 其庞大的计算量势必决定工作站必须拥有顶级的性能, 并且要为今后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避免频繁升级造成的资源浪费;其次, 电力行业专署工作站的工作环境对普通工作站来说实在是过于苛刻, 大部分普通产品长时间工作于超高压和高磁场环境下, 很容易出现宕机现象, 由此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面向这些实际情况, 惠普在产品的设计、选件、制造和检验方面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在设计阶段采用可靠性、稳定性目标设计方法, 在选件方面严格选件及供应链质量标准, 在制造方面执行严格的质量系统, 最大化消除人为质量因素, 在出厂检验方面, 不同于普通PC执行的抽检方式, 每一台工作站产品要100%的通过质量检测。

人机界面工作站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但是惠普工作站对其做了相对完整的诠释。目前, 我国大部分发电厂、变电站以及电网系统都急需配备计算机监控系统, 相当一部分水电厂还需要无人值班或是少人值守系统。毫无疑问, 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将会大大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针对这一情况, 惠普为监控工作站配备了“五遥监控”系统 (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 。通过对客户端的灵活应用, 电力工作人员可以在远程进行操作, 以实现少人、无人值守, 提高生产效益。HP Remote Graphics (RGS) 是惠普提供的高级远程图控程序, 在普通的PC上安装了该软件后, 用户可以通过TCP/IP或局域网远程控制图形工作站, 处理复杂的2D和3D图像或流视频等内容, 就如同在本地工作站进行操作一样。具体而言, 在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建立监控中心, 惠普工作站解决方案能够对各变电站、通信站的有关数据、环境参量、图像进行监控和监视, 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通信站的情况, 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广泛的ISV合作和性能调优软件

工作站产品是用来运行专业图形和计算应用的工作平台, 因此, 惠普与广泛的独立软件供应商 (ISV) 开展深层次合作, 建立联合实验室, 对软硬件的兼容性进行认证, 并针对特定软件进行硬件优化, 保证最佳的运行效能。通过大量的ISV合作认证, 惠普工作站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此外, 性能调优框架 (PTF) 将提升惠普工作站附加值。在惠普所有的工作站产品上都预装了惠普专门研发的性能调优框架软件, 这款软件能帮助用户根据应用环境自动调整系统硬件参数, 以获得最佳的运行效能。性能调优框架软件是在大量应用测试工作的基础上, 提供给不同领域专业用户的一款工具软件, 针对不同应用调优前后, 系统的运行效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总体来看, 惠普工作站的电力行业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帮助用户提高工作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运行效率, 并通过创新的软件和服务组合, 而且还能为用户实现高性能图形计算外包式全程服务, 使用户更加专注于自身业务。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仍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在电力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变革、提高管理的同时, 有了IT企业提供的量身定制的行业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于惠普

上一篇:胃镜检查临床操作体会下一篇:经历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