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破裂型

2024-08-05

非破裂型(精选8篇)

非破裂型 篇1

异位妊娠也被称为宫外孕, 指的是在妊娠过程中, 受精卵在子宫腔体之外的着床, 是比较常见的妇产科疾病, 最为常见的就是输卵管妊娠, 大约占据了异位妊娠的96%。传统的治疗方式为输卵管切除术, 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 阴道超声技术在输卵管妊娠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方便, 并且能够保留患者的生殖能力, 易于被患者接受[1]。本文研究了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120例, 年龄23~36岁,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纳入标准: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确诊为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符合保守治疗的条件, 患者有异常阴道出血史, 下腹带有疼痛感, 各项生命体征无异常, 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为阳性, 患者无肝肾功能障碍、凝血障碍等, 并且对本次研究使用的药物无禁忌。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1片/次, 间隔12 h服用1次, 连续服用3 d, 要叮嘱患者在服药2 h前后严禁进食;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甲氨蝶呤治疗[2], 单次剂量为50 mg/m2, 肌内注射。两组患者在研究治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活动, 多休息, 严禁性生活, 保持大便的通畅等。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 及时的调整药物使用剂量, 对于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并且详细的统计。

1.3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反应, 若患者的腹痛、出血情况正常, B超检查盆腔肿块消失, 血β-HCG检测为正常水平, 为痊愈;症状缓解, 肿块缩小, β-HCG水平趋向正常, 为有效;若患者的症状加重, 肿块继续增大, 出血症状加重等, 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或是其他方法治疗, 保证患者的健康。并观察分析两组治疗的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痊愈23例, 有效33例, 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7例, 有效30例, 无效1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8.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腹部疼痛, 实验组治疗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药物治疗相对于手术治疗是一种保守治疗的方式, 能够减少患者在治疗中承受的痛苦, 减少盆腔的粘连情况, 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容易被患者接受, 对于有生育需要的年轻妇女或是没有明显病变的患者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方法[3]。在对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治疗中, 早期发现, 确定患者的治疗指征是保守治疗能够成功的关键, 医疗人员在诊治过程中需要提升对于疾病的认识。随着临床的发展, 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其手术费用比较高, 手术中的操作技术要求高, 难以在基层医院治疗中推广, 因此研究有效的药物治疗, 对于妇产科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甲氨蝶呤是现阶段比较有效的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药物, 其药物治疗机制如下:MTX能够与人体细胞中的氢叶酸还原酶进行结合, 使得胎盘中的绒毛出现变性或是坏死,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4]。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 本次研究采用肌内注射方法比较简单, 药物能够迅速进入体内, 药效好, 并且没有不良反应出现, 临床应用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 可以促进绒毛的变性, 加速黄体的溶解, 让胎囊坏死, 与甲氨蝶呤配伍治疗能够加快胎囊坏死的速度, 从而治疗效果好[5]。需要注意的是, 在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时候, 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浓度[6], 只有药物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 才会让输卵管妊娠缺少孕激素, 从而终止妊娠。

综上所述, 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治愈率高, 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甲氨蝶呤 (MTX) 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实验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3%, 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患者未出现异常反应, 安全性比较高, 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纪新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 23 (5) :45-46.

[2]张蒲映, 蔚春苗.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实用医技杂志, 2014, 10 (4) :1277-1278.

[3]陈红, 余韬.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实用医学杂志, 2014, 17 (5) :508-509.

[4]杨丽.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分析.中外医疗, 2013, 22 (9) :106-108.

[5]莫艳芬.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3, 56 (3) :64-65.

[6]李云, 许茵, 王玉洁.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临床探讨.青海医药杂志, 2013, 10 (1) :7-8.

非破裂型 篇2

【关键词】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诊断;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87-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而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在临床上也并不少见,因其相对于普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症状重、手术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应引起骨科临床医生的重视。现统计我院自2008年1月以来收治6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均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5例,女22例,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40.5岁。本组均为复发性腰腿痛病人,病程0.5-10年,平均2.5年。突出节段:腰3/4椎间盘突出2例,腰4/5椎间盘突出41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24例,单间隙突出59例,占88%,双间隙突出8例,占12%。

1.2 手术方式及术中所见 本组17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摘除髓核,23例行双侧扩大开窗减压、神经根管减压,14例行半椎板切除减压,13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中均见有椎间隙后纵韧带破裂口,切除突出椎间隙残存的椎间盘组织,同时亦取出大块或数块游离于椎管侧后方的髓核组织,且大多与硬膜或神经根粘连,细心剥离止血,发现神经根水肿、增粗无光泽。

1.3 疗效标准 疗效评价依据改良的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1]进行: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良,偶有疼痛,能做轻工作;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能工作;差,疼痛无改善,需手术治疗。

2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0.5-3年,全部病例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恢复行走功能,马尾神经功能恢复33例,3例遗有小便费力、鞍区感觉麻木,小腿肌力部份减退,2例病人足下垂未恢复,总体疗效优良率92.5%。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可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后纵韧带下)、脱出型(后纵韧带后)、游离型,其中后三种属于破裂型。近年来,也有学者将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后纵韧带间型、后纵韧带后型及神经根纤维膜内型,临床分型为术前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及术中操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合理应用CT与MRI,对诊断十分重要。CT扫描解剖结构显示好,对不同组织密度的差别有不同分辨率和较高的空间分辨能力,可清楚地显示髓核组织的部位和范围,对术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破裂型突出物CT显示形态不规则,可呈双峰状,带蒂条状,三角形状,突出范围较大,可在多个扫描平面上看到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较深,密度增高或浓淡不均,同时CT能提示中央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或黄韧带肥厚,提供术中参考。当CT扫描出现不在椎间盘高度的椎管内阴影,或者CT检查阴性与临床阳性体征不符时,应该常规选择MRI检查,而且MRI检查对于手术方案的确定有明确的指导意义[2]。MRI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成像,表现为低信号的突出物影,在椎间隙同一平面或高或低于此平面突破后纵韧带突入椎管,在T2加权图像上诊断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高达97%。本组病人有49例经MRI检查确诊。

手术时机与疗效,从本组资料分析不难看出,及早诊断,及时减压去除椎管内游离髓核组织,避免马尾神经加重损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髓核组织直接的机械性压迫和释放化学性物质的刺激,往往临床症状较重,常可造成神经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并有导致马尾神经瘫痪的危险,因此临床上有典型椎管狭窄,同时根性痛明显者,不应一味盲目推拿按摩,首选手术治疗[3],而一旦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则提倡骨科急诊手术。

术式选择的临床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原则是彻底减压解除椎管内造成神经损伤的因素,又要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稳定性。随着下腰椎手术的广泛开展,出现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报道越来越多,对本型病人的术式选择,应根据术前详细检查及影像学分析,既要有满意的显露,避免术中过分牵拉脊髓,加重神经损伤,又要兼顾术后脊柱稳定性的需要,防止出现前述的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对CT或MRI图像作详细分析,判断游离髓核位置,术中根据后纵韧带破裂口位置,决定行扩大开窗、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以期达到摘除髓核,取净游离块,同时解决合并的椎管病变。本组有40例行开窗减压摘除髓核,避免行全椎板切除,显露满意,创伤小,又保持了术后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瘢痕粘连。另外MED(后路椎间盘镜)也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4]。术后可以早期下地和进行功能锻练,恢复快,特别对年龄轻,重体力劳动者更有益,随访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MacNab I Nagative dsi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nerve-root: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J].Bone Join surg(Am),1971,53:891.

[2] 张生,孟艳平,王海蛟.CT和MRI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中外医疗,2011年,第19期.

[3] 朱俊琛,刘德春,周忠良,等.31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非破裂型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 均符合《妇产科学》中有关未破型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2]。入选条件:生命体征平稳、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无明显腹痛或腹腔内活动性出血、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0 cm、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500 m IU/m L、无其他急慢性器质性疾病、无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的禁忌证及其他药物治疗史;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免疫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保守治疗的条件, 均有生育要求, 同意采取保守治疗, 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 年龄22岁~35岁, 平均年龄 (29.93±1.85) 岁, 孕周38 d~75 d, 平均 (45.89±2.65) d;观察组30例, 年龄24岁~33岁, 平均年龄 (29.11±1.94) 岁, 孕周39 d~77 d, 平均 (45.45±2.83) d。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住院采取抗炎、止痛、止吐、止血等对症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上给予米非司酮 (规格:25 mg/片, 国药准字H20033551, 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每次12片 (300 mg) , 1次顿服;甲氨碟呤 (规格:2 m L/50 mg, 国药准字H20090206,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肌注治疗, 25 mg/次,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 (处方:当归12 g、丹参15 g、赤芍12 g、红花10 g、桃仁10 g、紫草20 g、败酱草20 g、天花粉20 g、牛膝30 g、木香6 g、厚朴10 g、茜草18 g、三棱10 g、莪术8 g、甘草3 g、蜈蚣2条) 治疗, 每日1剂, 早中晚3次服用。2组均以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 密切注意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变化, 每周B超检查1次, 观察异位妊娠包块变化情况。同时每周采用静脉血2次, 检测血β-HCG水平, 直至降至正常水平。若采用药物治疗1疗程后, 患者血β-HCG水平下降<20%, 则继续治疗1疗程, 病情稳定、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 可出院随诊。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β-HCG转阴时间 (d) 、阴道出血时间 (d) 、包块大小 (cm) 、包块消失时间 (d) 、包块缩小时间 (d) 、住院时间 (d) 、不良反应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关于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治疗疗效标准进行[3], 显效: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 B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消失或下降到原来的1/3, 血β-HCG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 B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明显缩小, 血β-HCG下降到原来的1/2;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 B超检查提示包块不缩小反而增大, 血β-HCG水平不下降或有所上升。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β-HCG转阴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包块大小、包块消失时间、包块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大多数为输卵管妊娠[4], 对于输卵管异位妊娠的治疗可通过手术切除患者输卵管或行输卵管开窗术, 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生育能力会造成一定影响。临床上, 对于早期还未出现破裂的输卵管异位妊娠建议保守治疗, 其治疗方式大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6]。米非司酮具有抗着床、使绒毛变性, 促黄体生成素 (LH) 下降, 黄体溶解, 胚囊坏死的作用, 是一种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7,8]。甲氨蝶呤属于抗代谢类的抗肿瘤药物, 能使四氢叶酸形成障碍, 干扰脱氧核糖核酸 (DNA) 的合成, 快速抑制滋养细胞增生, 使胚胎组织坏死、吸收[9,10]。祖国医学认为异位妊娠因少腹宿有瘀滞, 冲任不畅, 导致胎孕位置异常, 属于少腹血瘀之实证, 故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消癥止痛[11]。本组结果显示, 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的患者, 治疗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的患者, 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示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 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转阴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包块大小、包块消失时间、包块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显著, 副作用少。

关键词:异位妊娠,输卵管,非破裂型,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中药

参考文献

[1]胡丽娜, 王登风.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4) :195.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2-158.

[3]宋鸿钊, 耀洁.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244.

[4]任利军, 王晶.异位妊娠高危因素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7, 24 (5) :503-505.

[5]丘茜.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 2008, 36 (3) :336-338.

[6]张润玉.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体会[J].右江医学, 2009, 37 (3) :296-297.

[7]徐美玲, 蔡华忠.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14) :88-89.

[8]ROZENBERG P, CHEVRET S, CAMUSL E.Medical treatment of ectopic pregnancie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methotrexate+mifepristone and methotrexate+placebo[J].Human Reproduction, 2003, 18 (9) :1802-1808.

[9]DARAI E, BENIFLAL J L, NAOURI M.Transvaginal intratubal metho-trexate treat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Report of 100 cases[J].Hainan Reproduction, 1995, 11 (2) :420-424.

[10]HIRAKAWA M, TAJIMAL T, YOSHIMITSU K, 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along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methotrexate for cervical ectopic pregnancy:technical and clinical outcomes[J].Original Research AJR, 2009, 192 (6) :1601-1607.

末破裂型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 篇4

关键词:未破裂型异位妊娠,超声检查诊断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器官或组织中着床发育的病理现象。异位妊娠包块长大到一定程度后会破裂大出血、威胁孕妇生命, 对异位妊娠应尽早准确的诊断。宫外孕是早期妊娠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期确诊异位妊娠对实施保守治疗提供可能, 避免输卵管的切除。

异位妊娠分为孕囊型、异位妊娠流产破裂型、陈旧型。95%的异位妊娠出现在输卵管。异位妊娠在流产或破裂前会有少部分病人阴道流血, 破裂后以剧烈腹疼为主, 血HCG滴度一般比正常宫内妊娠低。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的超声特点, 妊囊型异位妊娠表现:在附件区可见孕囊, 囊内见胚芽及胎心搏动, 但在停经6周前很难看到典型的孕囊。宫腔内见假孕囊、内膜“三线征”、附件区见囊性包块或囊实性包块及包块旁血流等, 多数根据这些表现来判断宫外孕。宫外孕时子宫体积轻度增大。宫外孕子宫内膜与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声像图改变相似, 呈“三线样”改变[1], 诊断宫外孕准确率为80.8%。子宫内膜蜕模样反应与内膜增生、水肿可能为子宫内膜“三线样”改变声像图的病理基础, 而宫内孕卵在子宫内膜着床后, 由于滋养细胞植入内膜, 从而破坏了由内膜蜕膜样反应与内膜增生、水肿造成的子宫内膜“三线样”改变声像图[2]。早期宫内孕时受精卵受精形成桑色胚在第天进入宫腔, 囊胚在宫腔内游离约3~4 d开始着床。

异位妊娠时宫内为积血和蜕膜组织, 两者相包绕形成假孕囊。正常的宫内早孕有双环征。异位妊娠中, 因为胚胎着床位置、激素不同作用以及异位妊娠时子宫与卵巢之间血管分支数量的增多和血管分支的广泛吻合等因素子宫动脉阻力指数高于正常妊娠[3]。大多数子宫动脉不扩张。宫内早孕子宫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频谱值增高, 其阻力指数值低于非妊娠状态, 子宫血流增多,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呈“落雨征”。

受精着床处绒毛侵及周围组织形成血管网, 血管扩张为血窦, 因此在受精卵着床部位及妊娠囊周围形成滋养层血流, 脉冲多普勒频谱显示为频谱形态增宽, 持续存在较高舒张期血流频谱, 阻力指数低,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示为妊娠一侧较为丰富的半环状血流, 对异位妊娠包块滋养层血流的显示率极高。未破裂异位妊娠在附件区能探查到肿块声像图, 肿块呈“面圈征”, 壁光滑。彩色多普勒可在包块处探及低速环状血流。

超声是诊断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正常妊娠囊经阴道超声检查比经腹超声检出时间早1周左右。阴道超声分辨力较高, 清晰度高, 容易发现较小的包块。但经阴道超声检查范围小, 不够全面。经腹超声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可大大增加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

异位妊娠时应与黄体囊肿破裂、盆腔炎性包块、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恶性肿瘤等鉴别诊断。宫内早孕时黄体血流较丰富。异位妊娠时黄体血流显示率低。黄体血流峰值流速远远低于正常妊娠。盆腔炎性包块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血HCG阴性, 超声表现:包块边缘模糊不清, 与子宫粘连;卵巢囊肿蒂扭转有下腹包块及腹痛史, 无停经史及HCG阴性, 超声检查:盆腔可见囊性包块, 子宫直肠窝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卵巢恶性肿瘤:附件区有实质性肿块, 形态多不规则, 轮廓模糊, 边缘回声不整, 厚薄不均, 呈弥漫分布杂乱光点或呈融合性光团, 后方回声无增强效应, 或有轻度衰减, 有粘连性腹水征。血HCG阴性, 无停经史, 可有其他脏器转移。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未破裂宫外孕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陶, 杨未晓, 王淑清, 等.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及内膜血流对诊断宫外孕的作用[J].重庆医学, 2001, 30 (2) :116-117.

[2]Lavieo, Boleds R, Neuman M, etal.Ultrasonographic“endometrialthreelayer”pattern:Auniquefindinginectopicpreg Nancy[J].JCU, 1966, 24 (4) :179.

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5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32例, 年龄18岁~22岁。其中未婚5例, 已婚27例。文化程度:小学8例, 初中20例, 中专3例, 大专1例。32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 成功率达100%, 无1例发生并发症和死亡, 均在7 d~10 d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往往表现出对出血的恐惧, 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产生焦虑感。护士应在术前简洁明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 并以亲切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有序, 减少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协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

2.1.2 纠正休克, 积极术前准备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尿量, 对于剧烈腹痛并发休克的患者应立即开放静脉, 交叉配血, 做好输血、输液的准备, 吸氧, 按医嘱准确及时给药, 补充血容量, 积极纠正休克。一旦决定手术, 应迅速完善术前检查, 备皮, 留置尿管, 执行术前用药等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按照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去枕平卧6 h, 头偏向一侧,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情况, 必要时吸氧。患者回病房后, 立即给多参数监护仪监护, 切口处置沙袋压迫止血, 妥善固定尿管, 确保尿管及静脉通路畅通, 酌情保暖。

2.2.2 心理护理

及时反馈手术完成情况, 多向患者传达有利信息, 给予鼓励和支持。

2.2.3 切口护理

手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并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2.4 疼痛的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以后至24 h疼痛最明显, 疼痛是术后主要的护理问题。翻身、咳嗽、运动等均会使疼痛增加, 护士应在评估患者疼痛的基础上及时给予止痛措施。要保持安静的环境, 6 h以后腹带固定伤口, 有利于翻身、咳嗽及床上活动, 次晨取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张力, 减轻伤口疼痛;按医嘱给予止痛药, 本组有8例可耐受疼痛, 其余患者均用哌替啶50 m g肌肉注射, 效果满意。

2.2.5 留置尿管的护理

留置尿管一般保留24 h, 术后除按一般留置尿管护理外, 应特别注意观察尿液的量、质、色, 以判断有无输尿管及膀胱损伤。应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 因女性尿道短, 易造成逆行感染, 故应尽早拔除尿管。用0.5%的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 早晚各1次, 并采取术后第1天剩余500 m L液体时夹管, 输液完毕拔管。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尿路感染, 均自行排尿。

2.2.6 营养与饮食

术后的营养和饮食与肠道功能恢复、机体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静脉补充营养的基础上, 鼓励患者进食, 因手术未涉及肠管, 一般于术后6 h进流食, 但应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 以防肠胀气。肛门排气后改为半流食, 排便后过渡到普食。能进食的患者应鼓励进高蛋白、高维生素等含营养素丰富、全面的食物, 以满足术后机体康复的需要。

2.2.7 活动与休息

术后及时止痛, 让患者安静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同时应注意动静结合, 麻醉作用消失后, 鼓励患者在床上翻身、进行肢体活动, 在止痛的前提下, 尽早下床活动。因下床活动能增加血液循环,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增加肺通气量, 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避免肺部并发症, 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活动以逐步增加活动量为原则。

2.2.8 健康指导

术后应注意休息, 加强营养, 纠正贫血, 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外阴清洁, 禁止性生活1个月, 1个月后门诊复查。另外, 由于输卵管妊娠约有10%的再发率和50%~60%的不孕率[2], 因此我们须告诫患者, 下次妊娠时要及时就医, 并且不宜轻易终止妊娠。

3 讨论

腹部剧痛是异位妊娠发生破裂的征兆之一, 尽早手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孕育是预防异位妊娠的重要环节[3]。因此我们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对病情变化严密细致的观察和预见性处理能力,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精心护理及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 对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非常重要。

摘要:目的 总结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2例异位妊娠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 积极纠正休克及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结果 32例均治愈, 无1例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结论 良好疗效的取得与术前及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密不可分。

关键词:异位,妊娠,破裂型,护理

参考文献

[1]冯炜炜, 曹斌融, 李勤.近10年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 (7) :408-409.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7-111.

非破裂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成急性期手术组33例, 非急性期手术组29例。急性期手术组男15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54.8±3.7) 岁, 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9例, Ⅱ级7例, Ⅲ级8例, Ⅳ级9例, V级0例;非急性期手术组男15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56.3±4.2) 岁, 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8例, Ⅱ级6例, Ⅲ级6例, Ⅳ级9例, V级0例, 所有患者均有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症状。两组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急性期手术组患者在发病0~3 d内进行手术, 非急性期手术组在发病3 d后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出血超过两次的患者, 如果两次的时间间隔在2周内, 则以前一次破裂出血的时间计算分组, 若两次出血时间间隔超过2周, 则按照后一次的出血时间计算分组。均给予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采取病变一侧的翼点或者纵裂开路, 根据具体情况降低颅内压, 将大脑前动脉、中动脉、颈内动脉以及载瘤动脉充分暴露, 最后夹闭动脉瘤颈, 术后给予尼莫地平以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情况以及完全夹闭率和两组患者的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率以及完全夹闭率的比较

急性期手术组和非急性期手术组患者的术前再出血率分别为3.03%和24.14%, 完全夹闭率分别为87.88%和65.52%, 两组术前再出血率和完全夹闭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急性期手术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与非急性期手术组预后情况相近,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位置在颅内动脉壁的内弹力层, 该处结构受到损害, 导致其发生瘤样的异常隆起, 临床研究表明, 由于动脉瘤破裂导致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85%左右, 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其中多数的患者有死亡的危险, 而仅有少部分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可继续生存[3]。在脑血管意外疾病中,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病率排在第3位, 发生率仅仅低于高血压脑出血以及脑血栓脑出血, 该病一旦发生, 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对患者的生活治疗以及健康状况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是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达3.6%~6.0%[4]。临床上根据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与非急性期, 在外科方面正在不断的发展, 有传统手术方法治疗, 也有介入栓塞的治疗方法[5]。临床上在对于该病的治疗, 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非急性期治疗, 而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是否有差异, 该研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急性期手术组和非急性期手术组患者的术前再出血率分别为3.03%和24.14%, 完全夹闭率分别为87.88%和65.52%, 两组术前再出血率和完全夹闭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手术组患者与非急性期手术组预后情况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开颅夹闭术时可能有动脉瘤在术中会发生破裂出血, 破裂的位置主要在瘤顶位置, 由于瘤顶比瘤颈壁更薄, 所以分离在操作过程中夹闭动脉瘤颈时, 易发生出血。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 则立刻给予1~2个大号的吸引器将血液吸干净, 使用阻断夹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或者颈内动脉处理, 一般时间不大于15 min, 然后在使用合适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颈妥善夹闭。若有较大的出血量, 则可立即使用双通道输血治疗, 如有必要则进行加压输血处理[6], 该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 为了避免再出血的发生, 对伴有颅内血肿的患者应进行急性期手术治疗, 有效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因此只要患者家属同意, 我们建议对于此类患者需要进行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能明显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 由于临床资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该研究的观点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综上所述, 选择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对降低患者术前再出血率有积极作用, 增加完全夹闭率,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适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道奎, 曲秉坤, 王寿先, 等.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 (8) :826-828.

[2]李占龙, 张磊, 马选鹏, 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2, 11 (3) :255-256.

[3]邓其峻, 廖旭兴, 钟伟健, 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J].广东医学, 2011, 32 (1) :90-92.

[4]李国彬, 杨海英, 孟庆海, 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37) :62-63.

[5]张华, 马江红, 陈谦学, 等.模拟翼点入路3D-DS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 (9) :876-879.

阴道B超对未破裂型宫外孕的诊断 篇7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检查,宫外孕,未破裂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近年有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有年轻化倾向[1],其中未破裂型因为症状不典型或无明显症状而常误诊或漏诊。因此,提高未破裂宫外孕的诊断水平,是妇科临床超声诊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在我院行阴道超声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未破裂型宫外孕9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声像图特点,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年龄19~42岁,停经时间32~50d,经产妇86例,初产妇4例。不规则阴道出血者62例,伴不同程度腹痛者23例,无症状者5例。全部患者血HCG升高,87例为输卵管妊娠,3例卵巢妊娠。

1.2 方法

采用Medison-6000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为6.5MHz。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臀部稍垫高,将套有避孕套并涂有藕合剂的探头置于宫颈及阴道穹窿不同部位,掌握好深度,推、拉并旋转探头柄,做多切面扫查获取最佳图像,测量子宫大小、内膜厚度、附件包块性质及盆腔有否游离液体等。

2 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查的90例中,子宫轻度增大41例,正常大小49例,子宫内膜厚0.9-1.9cm,平均1.4cm;发现假孕囊26例;盆腔积液75例。附件包块87例(左侧41例,右侧46例)包块声像表现分为两种类型:胚囊型27例,于子宫旁或卵巢周围见孕囊结构,囊壁呈高回声,囊壁较厚(输卵管环结构),囊内可见卵黄囊或胚芽,10例原始心管搏动,22例见卵黄囊;不均质型60例,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型混合性包块,边界欠清,无包膜回声,内部回声多种多样,以不均质强回声为主或强弱回声相混杂,亦可呈不均质中低回声。无包块3例,2例有停经史,1例月经不规律有少量出血,内膜厚度0.8-1.6cm,平均1.2cm,宫内均未见妊娠囊。

3 讨论

临床上常将宫外孕分为二大类型:即破裂型及未破裂型,破裂型临床症状典型,通过常规检查及经腹超声探查容易确诊。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是指未发生破裂结局的输卵管妊娠,也包括输卵管流产,其流产过程与宫内妊娠流产相似,但孕囊剥离面出血除部分通过官腔排出体外,大部分通过输卵管伞端排人盆腔内[2],对未破裂宫外孕由于经腹超声探头频率低,同时可能受肠气、腹部脂肪、癜痕或子宫后位的影响,声像图往往显示不满意,经阴道超声高频探头分辨率比用腹部二维超声强,图像清晰;检查途径在阴道,更接近盆腔器官,不受肠腔气体干扰,不受腹部脂肪和疤痕的影响;不需要充盈膀胱,缩短了就诊时间,因此经阴道超声检查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本研究附件包块检出率和与手术结果符合率达97.2%,和文献报道-致[3]。

经阴道超声检查未破裂宫外孕声像图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①宫外孕中约半数左右(45.6%,41/90)子宫增大,内膜增厚,宫内无典型的双环状妊娠囊,但由于子宫蜕膜反应所可引起假性妊娠囊,文献报道在手术证实的15例宫外孕中有7例宫内显示单环状暗区即假性妊娠囊[4],本组资料中有26例显示假性妊娠囊。②超声诊断宫外孕阳性率最高的声像图表现是附件区包块,本文87例能在附件区探及包块,包块中如能看到原始心管搏动或卵黄囊回声,可确诊宫外孕。因此,临床怀疑宫外孕时,应该耐心细致地寻找附件区包块至关重要,应在子宫两侧多切面探查,寻找盆腔内除外子宫、卵巢、肠管外的包块,尤其对肠管,可通过观察肠液、肠气或短时间内固定探头,观察其有无蠕动加以鉴别,如能看到典型的“甜圈圈”征,结合病史、HCG阳性、宫内无孕囊,高度提示宫外孕[5]。对无明显停经史或隐瞒病史,且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者,超声于附件区探及包块,结合HCG阳性也不排除宫外孕诊断者,应密切观察下短期内复查。

总之,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运用,可以为早期诊断未破裂型宫外孕提供了条件,并为临床保守治疗提供了依据。但异位妊娠囊未破裂时,病灶较小且隐蔽,而且阴道超声探测范围较小及检查的不细致不全面也可能造成漏诊,应通过垫高患者臀部辅加下腹部按压、调节显像深度、结合腹部B超检查发现一些较隐蔽或离阴道探头较远的病灶,经仔细检查,若在宫内外均不能发现异常,但又高度怀疑宫外孕者,需结合临床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

[1]陈拉妮,李维强,周琼,等.宫外孕相关因素探讨(附80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5,7(3):403-404.

[2]林小影,朱才义.郝洁、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8):821-823

[3]邵建兰,王琦.经阴道超声在输卵管妊娠及放射介人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12):67.

[4]房世保,刘吉华,王志斌主译.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163.

非破裂型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均为破裂型前交通动脉瘤,男32例,女24例;年龄20~72岁,平均55.6岁,其中首次出血入院病例45例,二次出血入院1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入院时按Hunt-Hess分级:Ⅰ级:13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Ⅳ级:6例,Ⅴ级2例。排除标准:入院后未行手术自动出院的病人;因病情重,住院24 h内死亡的患者除外。

1.2 影像学资料

该组病例首次头颅CT均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单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前纵裂、鞍上池为主)46例,伴脑内血肿10例,脑室积血6例,脑积水4例。32例病人仅单纯行头颅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3D-CTA可明确诊断,并且能够确定瘤颈方向,瘤体大小及周围主要穿支,可为夹闭动脉瘤提供足够信息。16例动脉瘤患者因为单纯3D-CTA检查诊断不够明确,进一步行头颅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以明确诊断,而8例患者因为3D-CTA显示周围血管不满意,又再次行了3D-DSA以协助制定手术计划(如图1A、1B)。

1.3 治疗方法

(1)手术方法全身静脉麻醉后50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其中右侧28例,左侧22例),6例采用前纵裂入路。翼点入路时结合术前3D-CTA采取优势供血侧,常规开颅后以蝶骨嵴为中心弧形剪开硬脑膜,在手术显微镜下打开外侧裂池、颈动脉池和视交叉池,尽量减少脑牵拉、尽早暴露载瘤动脉近端,显露双侧A1段和双侧A2段。将瘤体及瘤颈与两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向后发出的下丘脑穿通动脉、视神经、嗅神经等结构分开。夹闭后尽量清除脑池内血肿。(2)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监测使用蔡氏荧光手术显微镜,将融于生理盐水的吲哚菁绿经外周或者中心静脉快速注射,注射后10~20 s后通过荧光造影观察有无瘤颈残留,载瘤、穿支动脉是否通畅等。(3)神经电生理监测[3]。术中采用Epoch XP监护系统,夹闭动脉瘤前后连续采集诱发电位的波形图;监测动脉瘤夹闭前后诱发电位变化。(4)超声监测。术中使用微型多普勒超声仪(CompanionⅢ),探测载瘤动脉远、近端及相关的分支的血流情况。

1.4 术后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结果评定

患者术后均行CT(1~3 d)和3D-CTA或者3D-DSA(3~7 d)复查有无脑梗塞、动脉瘤颈残余等(如图1C),出院时及术后3~6个月对患者恢复效果采用Glasgow预后评分评定。

2 结果

2.1 手术完成情况及并发症

术中动脉瘤直接夹闭49例,动脉瘤切开再夹闭3例(3例患者均是因动脉瘤破裂出血在外院行DSA并栓塞,再次破裂后于该次手术切开动脉瘤取出弹簧圈重新夹闭,术后恢复良好),4例患者为复杂动脉瘤,占位效应明显,切开并切除一部分动脉瘤后夹闭动脉瘤。术后脑积水患者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后脑积水缓解,并发偏瘫的3例,脑内血肿2例,昏迷并发肺部感染的5例。

2.2 随访及预后

通过电话或者病人来院复查随访,出院时按照Glasgow预后评分,良好41例,轻中残8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状态及死亡患者入院时为H-H临床分级为Ⅴ级,其中1例术后植物状态生存,另1例患者术后神志深昏迷,并发肺部感染,5 d后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获随访病例53例,随访时间为3~6个月,按照Glasgow预后评分,良好43例,轻中残6例,重残4例。

3 讨论

3.1 破裂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术前检查

Dehdashti AR等[4]对22例破裂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进行了3D-CTA检查,分析3D-CTA对破裂型前交通动脉瘤个体化手术的影响,认为3D-CTA能够为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提供充分的资料。国内学者王真等对110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前使用3D-CTA模拟手术入路的方法,发现3D-CTA可确定开颅方向,术中所见动脉瘤、瘤颈朝向以及与周围血管的空间架构与术前3D-CTA图像完成吻合[5]。而该组病例中,32例(57.1%)患者仅行3D-CTA后直接行动脉瘤夹闭术,说明在部分病例中,3D-CTA可以替代头颅DSA。但是3D-CTA也有些不足,在该组病例中,有24例(42.9%)患者因为动脉瘤偏小或者因为颅底骨质的影响,3D-CTA显影不满意,进一步行头颅3D-DSA检查,而通过头颅3D-DSA检查,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和周围重要血管信息,为成功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提供了关键的影像学信息。因此,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的术前检查,3D-DSA仍然是金标准,但是需要个体化,因为3D-CTA扫描时间短,可快速明确动脉瘤的位置,部分病例中可替代3D-DSA。

3.2 手术入路

随着显微技术技巧提高及各种辅助手段技术的更新,人们越来越追求更为微创和美观的手术方式。Figueiredo EG等[6]通过改良翼点入路成功对102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结果77.9%的病人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改良翼点入路与传统的翼点入路对比不仅效果确切而且更符合病人美观需要。该组病例中50例(89.3%)的病例采用了改良翼点入路也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该组病例中总体良好效果的病例为73.2%,考虑到关注的都是破裂型的前交通动脉瘤,该组病例的手术效果是比较理想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患者动脉瘤的特点,个体化的手术通路对于显微手术相当重要,不能为了一味追求微创,忽视动脉瘤本身的特点,该组病例中而对于瘤顶朝向前或下及合并A2段动脉瘤的前交通动脉瘤,为了暴露和更为安全的分离瘤颈放弃了采用改良的翼点入路而采用纵裂入路,手术效果良好。

3.3 术中辅助手段的应用

术中DSA检查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辅助手段,但是受条件限制,该组病例中主要采用微血管超声及荧光造影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等手段。该组患者中,6例(10.7%)患者通过术中辅助检查,对夹闭后的动脉瘤夹进行调整,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恢复良好,特别是微血管超声,可以检测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判断是否有穿支动脉被误夹或者动脉主干是否存在狭窄,对于患者术后的效果判断有直接的帮助。但是,这3种辅助手段本身都有局限性[7],而且频繁调整动脉瘤夹有撕裂瘤颈的危险,因此术前周密的设定手术计划对于成功夹闭动脉瘤至关重要。

3.4 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致死、致残,如何妥善的处理或者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至关重要[8]。破裂时要冷静,不要强行压迫脑组织和盲目分离瘤颈,根据破口部位再行处理。如果破口不位于瘤颈,阻断后夹闭动脉瘤颈;如破口位于瘤颈,应区别破裂口位于瘤颈上还是载瘤动脉上,若位于瘤颈,应尽量在靠近载瘤动脉侧放置瘤夹,如果破口位于载瘤动脉上,可采用明胶海绵或速即纱压迫止血。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缺血是前交通动脉瘤最常见的并发症[9],术中尽可能打开蛛网膜下腔,冲洗积血,术中夹闭后可能罂粟碱或者尼莫通冲洗,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重要方法,而对于术后的“3H”疗法,我们持谨慎态度,根据病人基本状况而定。术后足量,全程使用尼莫地平对预防脑血管痉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该组病例出院时疗效良好的为73.2%,轻中残的为14.3%,随访期间疗效良好的为81.1%,轻中残的为11.3%,说明显微治疗破裂型动脉瘤可以得到理想的预后。该项研究由于病例数较少,未能对重症前交通动脉瘤的患者显微手术特点进行分析,今后将通过增加的病例做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破裂型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治疗的手术策略和预后,为破裂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破裂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诊疗经过,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 5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直接夹闭49例,动脉瘤切开再夹闭3例,4例患者为复杂动脉瘤,占位效应明显,切开并切除一部分动脉瘤后夹闭动脉瘤。获随访病例53例,随访时间为3~6个月,良好43例,轻中残6例,重残4例。结论 显微治疗破裂型前交通动脉瘤疗效确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合理使用辅助设备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荧光造影,运动诱发电位,手术

参考文献

[1]Sekhar LN,Natarajan SK,Britz GW,et al.Microsurgical management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J].Neurosurgery,2007,61(5 Suppl 2):273-290.

[2]Lindekleiv HM,Valen-Sendstad K,Morgan MK,et al.Sex differences in intracranial arterial bifurcations[J].Gend Med,2010,7(2):149-155.

[3]梁日生,魏永,杨卫忠,等.神经电生理和微血管多普勒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44(1):50-54.

[4]Dehdashti AR,Chiluwal AK,Regli L.The implication of Acom complex rotation and 3D CTA findings in surgical approach to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J].World Neurosurg,2016,25.

[5]王真,曹生龙,祝向东,等.三维CT血管造影对急诊处理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选择的指导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6):693-695.

[6]Figueiredo EG,Welling LC,Preul MC,et al.Surgical experience of minipterional craniotomy with 102 ruptured and unruptured an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s[J].J Clin Neurosci,2016,27:34-39.

[7]Bacigaluppi S,Fontanella M,Manninen P,et al.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prevention of procedure-related ischemic damage in aneurysm surgery[J].World Neurosurg,2012,78(3-4):276-288.

[8]Yamamoto,J.Clipping of posteriorly projecting large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 via transsylvian anterior temporal approach[J].Neurosurg Focus,2015,39.

上一篇:语用因素下一篇:大学文科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