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社团(精选12篇)
体育健康社团 篇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覆盖面广、全面而复杂的基础性工作, 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 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具有重大的贡献, 关注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 尤为重要。身体素质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 当今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因客观环境的影响、自身因素的影响, 体质状况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身应从各个方面提出对策,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有的研究中, 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日益增多, 研究的内容、领域也在不断的丰富。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旨在发挥高校体育社团作用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使大学社团成为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 成为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参与运动、培养意志, 充分运用体育运动去强身健体的实践平台。
1、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因与发展研究
1.1、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因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影响因素是一个多方面构造的多维度体。它的形成受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身的影响。从家庭的方面分析, 主要总结为家庭积极引导的作用未能发挥, 对家庭环境、健身意识的方面。从学校的方面分析, 归结为体育与其他课程的冲突、体育自身设施条件的缺失、学校教学观念的偏重。从社会的方面分析, 社会层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不良诱惑、社会体育设施缺乏。从学生方面的分析, 学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缺乏性指导和不良的诱惑, 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健身意识与健身实践。综上所述,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成因是多方面的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1.2、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研究概述
随着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增加,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增多。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研究, 除了形成因素以外, 主要集中在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对现状的研究包括全国性, 地区性的研究, 代表性的是反映了一个大学具体现状的研究。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对策的研究, 根据成因主要从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与理念、改善生活方式、建立参加运动的心理研究的宏观干预以及丰富的体育项目的引入, 如健美操等, 改善营养, 实施体育管理以及体质健康信念维度创建等等。
综上所述, 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研究趋向于多方面的整体化的研究, 然而, 在研究的过程中, 一方面, 未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时效性的解决方案, 单纯从“运动”讲“运动”, 缺乏其他的借鉴, 未能建立相应的联系。另一方面, 具有体质健康相关的“运动”之外的联系, 不能很好的藕连与嫁接。
2、大学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
2.1、大学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藕连的可能
大学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运动能力的开发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方面。第一, 大学体育社团的形式多样且地区普及广。如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健美操、健身跑等及一些项目的协会、俱乐部社团、还有一些裁判协会、单项体育沙龙等等。不仅包括本校所有院系学生, 而且跨院系, 跨学校。社团辐射面广, 社会影响大。第二, 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广泛。由于社团成员来源广、交流多, 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 速度快, 在同学中更容易被接受。这些大学生成员将成为大学生社团的二次媒介, 既是参与者, 更鼓励了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第三, 意志品质和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中对规则、规程等的运用, 培养大学生体育相关的在顽强参加运动时的行为方面约束。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社团, 亲身体验, 自己动手组织参与等方式增强了感性认识, 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健全的性格, 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至关重要。
2.2、融入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大学体育社团模式的建立
大学体育社团模式的建立确实以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提高体质与健康为宗旨进行。主要包括基本建设和特色化建设两个大的部分。
(1) 大学体育社团的基本建设
大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的基本建设包括:规范化的管理;组织建立竞技体育、娱乐与体育教育两个不同的分社, 如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考虑, 可以将每个分社内分为长期坚持或短期坚持不同的群体;设立会员、干部队伍、核心骨干的分工;根据社团内的不同分工采用不同擅长的相对应管理、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专业人才;社团活动的数量与质量的保障;因针对提高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为宗旨, 采取“一年2次校内大活动, 一次校际交流, 一次社会实践, 每月一场集体比赛”等。在项目选择中, 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为主要目标, 项目选择传统的操类及新奇项目, 如韵律类项目, 以及适当的娱乐项目, 增加大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
(2) 大学体育社团的特色化建设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特色化建设, 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为主题进行的专门化建设。主要包括:数字智慧体育运动中心建设、学生体质检测标准模拟中心建设以及互联网影响下的社团特色建设。数字智慧体育运动中心建设是对大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数据化的统计与记录、分享相关的运动的知识与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的建立的集合。学生体质检测标准模拟中心建设是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内容进行的专门性的测试的部分, 分为单一项目的集中提高方面、同类型项目的延伸与提高方面、专门化的标准测试模拟与提高方面。互联网影响下的社团特色建设, 创建学习专区、交流专区与分享专区。从互联网中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及运动记录, 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大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中向教练及其他体育教程的网上视频进行学习, 方便快捷。在交流方面, 开通大学体育社团的QQ群、微信群、官方微博等加强社团内部成员的交流。对运动进行记录,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体育社团的活动及每个成员参加的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三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 共同协作, 辅助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的大学体育社团的特色化建设。
3、结论
(1) 大学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应加强对大学体育社团促进大学生体育健康进行研究,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 融入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大学体育社团模式的建立, 有利于在大学体育社团通过运动链接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具体的对策。
(3) 对于大学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有待在实践中验证。
参考文献
[1]胡景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吴键.健康第一创新发展:高校体育科研新主题——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评述[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10.
[3]倪伟, 索红杰, 徐海朋, 董海军, 柏杨.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社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 01.
体育健康社团 篇2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阳平二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一、学校简介:
阳平二中创办于2007年,占地79.4亩、环境优美、设施一流。2015年5月底,学校以全优成绩通过了灵宝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验收。
10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构成了“享受工作、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良好办学传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名誉。学校7次蝉联市文明单位。学现为灵宝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回顾及特点创建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为切进点,力求将每位学生塑造成贤人,让学生个体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积极的自我意识和适度的情绪调控能力,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格,鲜明的爱好特长。具体工作以下:
(一)、创设条件,营建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学校自2010年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进课程体系,在三个年级同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辅导教师,成立了心理健康领导小组。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配备了专用电脑,为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障,搬进新校以后,学校投放了大量资金,配备了环境幽雅的心理专用教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松弛室、心理资料室,购买了心理丈量仪器,近几年来,每一年都添置了大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同时又培养出了自己的心理专业教师,同时鼓励班主任、心理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各种专责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水平得到很快的提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专业保障。校领导也身先垂范,积极吸取外校宝贵经验,亲身指导本校的工作实践。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校本培训,请专家、学者、心理教师为教师、班主任、学生开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构成了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2012年,学校被评为市中小学先进集体。
(二)、全覆盖、全方位,分年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我校多数农村学生独有的朴实但拘束,有主见但缺少自信的心理特点。我们把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三个年级全部开课,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重视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程成为学校的重点建设的校本课程。2014年着手汇编了《中学心理辅导方案》。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和选择辅导内容:侧重新生的适应性题目,指导学生知道并继续心理品质修养的良好传统;感受体验学校育人文化,让学生学习现代贤人的修身养性知识和技能,并配合以适当学习心理的辅导,帮助他们正确定位,自省中学生活,积极自我调适,使学生对整个中学生活布满信心,为身为二中的一名“学子”而自信、自豪。学生的心理辅导则较多地侧重于人格辅导,指导学生明白当代青年心理品质修养的内涵,初步把握当代青年心理品质修养的技能,使学生学会积极探索人生,锻炼自己的意志与品质;晓得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格辅导还试图通过自我意识、情感发展、人际沟通、价值澄清和作决定与题目解决五个维度的辅导,到达帮助和增进学生悦纳自我、社会适应、人格发展、潜能发挥、完善自信自尊人格的目标。九年级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定位为:指导学生自觉践行当代青年心理品质的修为,熟习使用当代青年心理修养的技能,增进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熟悉自我价值,选准自己的发展前程与人生目标,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正确自我防范和自我化解学业压力、考试焦虑等心理题目;并能纯熟地应用所学技能自我调理考前情绪,成功完成中学阶段的最后冲刺,信心百倍地迈进中招试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除此以外,我们开设心理拓展课,每星期两节课进行同质性团体辅导(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心理活动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三)、重视开展心理教育的科研课题
我校本着以科研促教的原则,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改和教研工作,重视开展心理教育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作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我校心理教育实验课题《提高中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实验研究》已完成所有研究工作,本课题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问题,对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哪些方面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重视心理咨询工作,注意收集典型个案。我校的心理咨询室于2012年创立以来,各种设备设施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员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规范的工作方式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咨询室运作基本正常。由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3:00—6:00定时开放,由一名专职教师负责值班,部分兼职教师在级组协助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做好辅导工作,以学校专职心理辅导员为主,形成“学校主管领导—专职辅导员—年级德育领导小组—年级组长—班主任”这一多维辅导网络,全员参与的运作方式扩大了心理辅导的覆盖面,做到整体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发现、早辅导、早转介。
心理咨询的形式除面谈外,还有心理信箱、网上邮件咨询、校讯通、微信咨询、电话咨询等,向全校师生公开咨询电话和手机号码。
从2012年9月至现在,经心理咨询中心个别辅导过的学生达700多人次,并对部分典型个案写成辅导个案(论文)。另外,在心理辅导中有不少辅导成功的个案,例如,2014届一名男生 某某,平时思想行为怪异,常产生幻觉,在尖子班学习压力很大,成绩不稳定,严重偏科,基本无心学语文,与语文老师关系很疆,独来独往,人际关系差等。经几次辅导,初步诊断他患有轻度的精神分裂症,经过进一步跟踪辅导、治疗和转介工作,他在中招考试中,以600多分考上省重点高中灵宝一高,且原有症状基本消除。再如,2017届尚某,一直以来表现出乐观积极的心态,但是由于家庭和父母的婚姻问题,从小学到现在一直对他有很大的打击,人前乐观,人后悲观的性格导致他有很强的心理冲突,学习压力大,成绩不稳定,在高三后期的几次联考和模拟考中都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经过几次辅导后,在最后一次模拟考中考出了理想成绩,考出了541分的好成绩,如愿以偿的考上了理想高中。
(五)、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档案
从今年秋季高一新生开始,在以后每年新生入学前对全体新生(15个教学班,约660余名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掌握我校新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心理测试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加以跟踪辅导。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并分别对测试年级的所有教师和学生作测验结果的分析报告,让教师们了解学生总体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学习状况,让同学们将自己的测试结果与同年级学生相比,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更好地完善自己。
(六)、创建“心理家园”
2014年2月学校创建“二中心理家园”网站本网站界面温馨,内容丰富,包括有网上心理咨询、心理知识、心理测试、相关心理新闻和信息、趣味心理图片等等。开设有青春课堂、学习天地、应考专题、教师园地、父母沙龙、校园文化等栏目。网站不断在建设、更新,访问人数多,直到目前访问人数达2152人次。
(七)、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 设有专职心理教师1名,兼职心理教师14名,每年派出教师参加省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现有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1人,并利用我校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通过校本培训及编辑相关学习资料等途径,以达到”全民育心”的目的。
2012年10月至2017年9月举办校本培训“青年教师德育工作培训班”,该班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分两学期完成,第二学期的培训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讲座、学习资料、观摩课等形式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学员们写出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59篇,课例设计21个,心理辅导报告6篇,并从中选送了11篇论文参加市第二届心理学年会评选,其中一等奖1篇,并在大会上交流,二等奖4篇、三等奖2篇。
本学在全校班主任范围内举办“青春健康使者”培训班,培训内容以青春期性教育和青少年生活技能为主,以讲座、互动式培训、观摩课及自学材料等形式进行,以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每位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特点及学校的指引举办相关的主题班会,而且学校政教处规定,各班每学期必须至少有一个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主题班会,将青春期性教育落到实处。
高校体育社团现状调查 篇3
摘要: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作为第一课堂补充形式,已经呈现生机和存在价值。目前虽然由于一些原因而使体育社团工作处于困境,但是,只要抓住体育社团特点,找准体育社团位置,及时研究,认真寻找对策,就能够促进体育社团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对策
体育社团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习惯、发展学生体育能力、扩大学生交往、丰富学生业余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个性、健全人格方面都能发挥积极而重要作用。体育社团的健康活动方式,不受教材约束,学生可以按自己的主观愿望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体育能力。在学校中学生可以自由的加入体育社团,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在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中,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可以掌握从事终身体育活动所需要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能力,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
一、高校体育社团概念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指高校中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体育需求的学生自愿组成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非营利性的学生体育组织。
二、高校体育社团产生的背景
体育社团的发展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观念的更新,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高,健身娱乐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心理需求基础。同时“体”作为全而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日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很难满足人学生强身健体的需求,寻求全面发展素质的需要激发了他们寻求一个组织很好地释放自己体育热情的愿望,这就为体育社团的出现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制约社团发展的因素
(一)参与率低
体育社团的参与率是反映学校体育社团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体育社团参与情况来看,只有30%的学生参与了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有70%的学生没有参加,这表明体育社团的参与率还比较低。虽然学校体育社团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同时,有50%的学生有参加学生体育社团的意向,这也表明体育社团在高校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如何将这部分学生吸纳到体育社团活动中来,将是高校体育社团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社团经费短缺
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由会员缴纳会费,社团成员都是由学生组成,大部分会员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交的会费很少,大部分体育社团收的会费是20元左右/人,收取的会费上交学校,开展活动时学校返回部分供活动使用。这样仅靠收取会费,很难维持社团的正常活动。体育社团经费来源的第二个途径是学校拨款,对于校园内学生的活动,学校拨款主要是对学生会组织的校内大型的全院型的活动,而对社团提供的资金支持很少。社团要想争取到学校的支持,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且即使得到支持,获取的金额也很有限,对社团活动帮助也不是很大,而且在争取过程中还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三个途径是拉赞助,由于体育社团活动的规模小,影响力小,很难取得到资金的赞助,偶尔碰到机会会拉来一些,也是杯水车薪。在拉赞助时,赞助商提出的条件往往与学校内其他利益相冲突,或许出与安全的考虑,学校经常阻止拉赞助行为。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体育社团的活动规模、活动质量、体育社团的发展都受到经费不足的严重影响。
(三)社团活动单一
从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看,尽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档次不高。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品位偏低,缺少科学性、艺术性、情趣性和文化底蕴。而社团活动内容的品质直接影响着社团成员的内心品质、思想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社团活动虽多,但由于缺乏整体策划,没有加强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规范性,有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不多。另外,社团活动也缺乏老师的指导,各高校体育社团的教师指导力量主要来自体育部,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有专业人士介入的社团,还是由团委教师一力包揽的杜团,其指导力量都显得薄弱。同时还有一个机制性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杜团工作一般是义务从事的,担任指导教师并没有固定的劳动报酬,这可能也是导致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的关键所在,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在低水平徘徊。
四、体育社团发展对策
(一)加强社团活动宣传
体育社团活动、校园体育竞赛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宣传。一方面可以参考部分高校社团联合会的做法,可以编制本校《社团指南》形式的宣传小册子,对本校校级体育社团的历史和目前情况做简单介绍,并在社团招新、新会员中发放,会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体育社团对一学期或一年的社团大型活动作好规划与宣传工作,最好是普及面广,能吸引更多的社团外成员积极参与,这样能使社团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形成传统,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对体育社团的发展壮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强化体育社团建设
积极营造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改善物质条件为基础。一方面,学生社团要精打细算,使用好有限的会费资金。另一方面,学校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投入,每年要有固定的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专款专用;要创造条件建立“社团之家”,为学生社团提供稳定的办公、集会场所,要在社团活动的开展、场地的使用、指导老师的聘请等方面为学生社团开方便之门,营造学生社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要健全和完善,让体育社团活动“有法可依”是体育社团有秩序、规范化活动的保证。学校要制定社团管理制度来指导和规范活动的运行。各个体育社团也必须有正规的运行机制,包括宗旨、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奖惩制度、选举制度、考核制度、会员制度等。在完善的规章制度下,体育社团才有“章”可循,才能保证体育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提高学校重视
指导教师在体育社团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对提高体育社团活动的质量、活动水平,对体育社团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都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部要向体育社团配备指导教师,并开展专项培训班,提高体育社团专项化水平,促进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经费和场地条件是体育社团开展高水平活动的首要条件,有关部门要提供社团活动的场地和经费,这才能保证社团活动正常进行和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香,陈丽波.高校教师自发性体育社团的组织与管理[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03):94-95.
[2]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体育健康社团 篇4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中学生大都处于13~18岁的青春期阶段。青春期是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情绪很不稳定,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中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如下:
青春期孩子情绪的两极性表现的十分突出;情绪表现有极端化倾向,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表现强烈;自我意识强而不稳定,独立意识增强,一旦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独立意识受到阻碍,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极度反感;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人际交往带有明显的自主性、自锁性。
二、体育社团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社团把有共同志向、爱好和需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作为学校课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其他形式的体育教育密切配合,能积极地促进中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身心健康,提高思想素质。
(一)体育社团帮助中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中学生在社团中以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易形成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这个特定的课堂社会中,个人之间,集体之间发生着频繁而激烈的思想和行为交锋,使参加者会经常碰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性格内向学生比性格外向学生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需要可通过体育社团活动得到满足。可见,体育社团活动中的交往,不仅仅满足了成员的活动需要,而且对中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增长人生经验、培养集体意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体育社团有利于中学生体验运动的快感,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疾病与人长期情绪低落、烦躁、压抑等有关,但是通过体育社团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的不良反应。体育社团成员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觉地来参加体育活动,没有考试的压力,往往可以获得到很多在体育课上无法得到的快乐,中学生们也就更容易体验到运动的快感,进而使自己身心愉悦。中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参与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会不自觉地陶醉于其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益,对缓解压力有良好的作用。
(三)体育社团帮助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
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育社团组织的体育活动或比赛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吸引着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比赛一般具有激烈、对抗、竞争等特点,它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强烈的情绪体验的活动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获取进取精神的有效手段。因此,通过参与体育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培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这些品质能够迁移到平时学习工作中去,进而提高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中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关键。
(四)不同类别的体育社团对中学生的心理效应
体育社团活动都具有缓解焦虑、调节情绪的积极作用,但不同的体育社团活动对中学生所起的心理效应是不同的。如球类项目能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健身健美运动具有审美、成就、移情与发泄效应,体现中学生追求健美的同时注重心理的最佳效应;体操、武术类项目可以培养人沉着、果断、自控力和毅力等品质。
学校的体育社团的开展既能在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积极的影响,对中学生不良的心理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摘要:本文在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一步探讨体育社团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帮助中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体育社团计划 篇5
育社团活动计划
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今后学习及培养体育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体育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体育社团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体育社团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及运动技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活动要求:
1、每周四、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操场集中。
2、体育社团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在体育室不准大声喧哗,在操场不准做与体育学习无关的事,应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保证体育过程中的安全。
3、爱护体育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4、努力学习,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体育常识知识,(体育项目、体育设施、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各种田径运动项目。)。
2、以集体训练为主,以个人练习为辅,以培养技能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4、进行体育游戏,培养体育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5、进行体育竞赛,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体育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体育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身体素质较高、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社团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两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体育活动。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检验学生的训练成果。
2013-2014白勉峡镇九年制学校体
育社团活动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每周周3周5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以“体验新课标、新课程”为重点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的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具有自觉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能既满足各自需要,乐意参加,又确实增长见识,有所得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期的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五大原则。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分成低段组(1—3年级)、中段组(4—6年级)、高段组(7—9年级)同时开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课程设置如下:
1.体育游戏 2.跳绳 3.障碍赛跑 4.跳橡皮筋 5.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比赛。
二、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三、指导教师职责: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2.按《大课间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3.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4.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6.及时做好活动记录,随时接受各级督查。7.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不能做聊天、乘凉等活动。.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它用,并确保活动安全。
四、安全措施
1、要求体育老师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学生上课及活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体育老师对兴趣小组成员情况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活动安全。
2、要组织学生召开《加强体育课运动安全》的会议,使学生们了解运动安全知识、运动安全技巧,明确安全运动的重要。
3、每次体育社团活动,都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五、体育社团组织机构 组长:周燃
成员:各年级体育老师,各班体育委员,身体素质良好的各年级学生(从三至九年级选拔)
六、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活动主题:开学各项工作
1、学生报名注册,完成学生开学体育社团教育;
2、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总结学生暑假体育实践工作;
3、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新学期体育社团大会,启动新学期体育各项制度,完成体育各项工作计划。十月份:
活动主题:秋季运动会
1.各年级学生报名积极参加运动会的各个项目。2.各运动会鼓号队、彩旗队进行训练。3.举办运动会。十一月份:
活动主题:羽毛球比赛
1.对参加比赛的同学进行分组,分别分为1—3年级、4—6年级、7—9年级 2.组织学生在体育课及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十二月份:
活动主题:课间操比赛
1.每天在规定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做课间操。2.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进行比赛。一月份:
活动主题:学期工作总结
1.《守则》、《规范》书面检测。
2、体育社团各项工作总结、资料归档。
3、布置寒假体育实践活动。
三月份:
活动主题:新学期总体规划
1.检查社团成员寒假体育实践活动情况。2.为本学期体育社团的活动进行总体规划。3.对社团工作进行安排与实施。四月份:
活动主题:春季运动会
1.制定比赛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2.对各个项目进行分组,集体项目提前进行训练。3.举办运动会。五月份
活动主题:爬山
1.组织学生参加爬山活动。2.活动期间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六月份:
活动主题:乒乓球比赛
1.鼓励学生主动自愿积极参加比赛。2.将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分别进行比赛。七月份:
活动主题:学期工作总结 1.2013-2014白勉峡镇九年制学校体
育社团活动总结
这一学期我们的体育社团活动有序的开展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喜悦,学生们在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另一面。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们天真、活泼好动,很喜欢体育社团活动。利用体育社团活动的有利时机,为学生身心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体力,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二)、任务完成情况:本学期的体育社团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体育社团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三)、主要经验和体会:我校体育社团活动内容多样化,有针对性地组织体育活动。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体育健康社团 篇6
摘 要 校园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扩大学生体育人口,发展学生运动才能;促进学校场馆设施、器材设备建设;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本文对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加以阐述。
关键词 体育社团 高校体育 素质教育
一、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
当前,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加快,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增强,追求体育健身与娱乐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原来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等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因而,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应运而生,它拥有独立自主的决策权,不需要体育职能部门的干预,靠大学生的兴趣自发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并产生广泛积极的影响。
由于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在学校体育中产生积极影响,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校体育社团都由学校领导、主任主管,建立了较系统的组织领导机构模式,加强社团及其会员管理,注重强调社团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提高,积极为社团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使社团得到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二、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
1.体育社团种类的多样性和社团成员的广泛性,扩大了校园体育的内涵
由于社团成员来源广、交流多,所以体育活动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因此,这些社团成员将成为大学生社团的二次媒介,把体育活动乃至其他先进文化的信息播撒在学校举办的各种体育活动的非社团成员的人群中。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培养了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健全的性格,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至关重要。
2.社团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活动目的的多样性,繁荣了校园体育活动
社团活动是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社团体育活动,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利用体育社团形式多样、层次多样的文化活动优势,可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生活具有非常积极、健康的作用和意义。
3.参与体育社团的自主性和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营造了和谐的校园体育活动氛围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社团活动的内容、时间和频度,能够按个人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争取、创造各种满足个体需要的机会。体育社团组织开展活动是以各单项体育社团为群体,自筹自办,自我管理,具有形式多样、实施灵活的特点。体育社团参与的自主性和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使体育社团成为一个较为宽松的团体,有大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有教师适当的指导、有不同形式的小型竞赛,而且是在平等自由的气氛下进行的活动。
4.体育社团成员的高层次,提高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品位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主体是文化素养较高的大学生群体,这就决定了校园体育活动有着较高的层次。实践证明,学生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只是满足于简单、传统形式的体育活动的重复,而是企盼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组织活动,创造出崭新的体育精神产品和活动内容,以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5.起到加强校际交往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以前学校参加的各类运动项目、不同规模的校内外体育竞赛都是由专门体育职能机构来组织的,能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外乎是校代表队队员,学校的一般学生很难有机會参加比赛并获得其中的一切体验。而校园体育社团却能为一般学生创造机会,通过不同学校社团之间交往,促进相互了解与认识,增进不同学校社团会员之间的友谊,同时在交流中互递信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6.发展学生运动才能,为高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
学校运动代表队有一部分队员是在体育社团中发现并挑选出来的,而且这部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相当不错。体育社团通过组织各类运动项目、不同规模的体育竞赛,使广大学生得到实战锻炼,使学生体育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可见,体育社团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才能,为学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1.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丰富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成为沟通系际、校际间的中介,为学校运动队提供了人才资源。
2.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应给予充分重视,要系统的将体育类社团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同时学生体育社团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社团活动筑牢经济基础。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专业技术指导,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应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配备专业指导人员,对社团成员的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观,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参考文献:
[1] 张伟.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3).
[2] 陆军.浅议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体育健康社团 篇7
1 研究对象
江苏省成立体育社团的5所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梳理法:搜集、整理“体育社团”和“高校学生体育行为”有关文献, 了解相关研究进展, 对本次研究的理论根据、研究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究, 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
问卷调查法:在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5所院校中每所学校随机选取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大学生与未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 采取学生当面填写, 现场收回的方法, 现场收回902份, 回收率90.2%, 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885份, 有效率为98.1%。调查对象中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445人, 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440人。
访谈法:在发放问卷的同时, 对调查对象及社团指导老师进行访谈。
数据分析法:使用R语言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对比分析法:对比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和未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群体在体育行为方面的差异, 分析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知识及体育项目的掌握情况
3.1.1 体育知识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体育知识主要为参加体育锻炼前有必要了解的理论知识, 包括运动前的准备、运动量的的控制、运动后的放松与恢复、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调查结果 (表1) 显示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中有89.2%的人基本或系统了解参加体育锻炼有必要了解的理论知识, 部分了解的占9.7%, 几乎不了解的极少, 而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中基本或系统了解的只有66.2%, 有8.9%的人几乎不了解相关体育知识 (表1) 。
差异性检验:利用卡方检验, 判断参与体育社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假设H0=参与体育社团对体育知识掌握程度无显著影响。备择假设H1=参与体育社团对体育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影响。设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R语言运算获得如下结果: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通过运算得出, p值远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0.05, 故拒绝原假设, 接受备择假设, 即参与体育社团对体育知识掌握有显著影响。
3.1.2 体育项目掌握情况
以掌握体育项目数量为要点, 以掌握体育项目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有效指标。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每个学生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调查表明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中有70.1%的人掌握了2项及以上的体育项目, 未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中掌握2项及以上体育项目的比例为54.6% (表2) 。
差异性检验:利用卡方检验, 判断参与体育社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假设H0=参与体育社团对体育项目掌握数量无显著影响。备择假设H1=参与体育社团对体育项目掌握数量有显著影响。设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R语言运算获得如下结果: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P值远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 接受参与体育社团对体育项目掌握数量影响显著。
3.2 体育竞赛参与情况
调查结果:此次体育竞赛参与情况调查的是大学生参与的最高级别竞赛。通过对大学生参加有系统竞赛规则且有裁判执裁的院系及以上级别体育竞赛情况的调查发现: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参与过院系及以上级别体育竞赛的比例为61.1%, 未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该项数据为36.1% (表3) 。
差异性检验:利用卡方检验, 判断参与体育社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假设H0=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竞赛参与无显著影响。备择假设H1=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竞赛参与有显著影响。设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R语言运算获得如下结果:
P值远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 接受参与体育社团对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影响显著。
3.3 体育锻炼坚持性
3.3.1 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
调查结果:体育锻炼频率指的是在特定时长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 本次调查问卷中是以周为基本单位对学生的体育体育锻炼频率进行衡量。根据表4的统计结果, 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中有51.2%每周锻炼3次及3次以上, 而未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只有31.4%。
差异性检验:利用卡方检验, 判断参与体育社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假设H0=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无显著影响。备择假设H1=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有显著影响。设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R语言运算获得如下结果: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with Yates'continuity correction
X-squared=35.21, df=1, p-value=2.959e-09P值远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 接受参与体育社团对学生参与锻炼频率影响显著。
3.3.2 大学生单次锻炼时长
一般认为, 单次锻炼时长在三十分钟以上能够收到不错的锻炼效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中91.2% (406人) 的人单次锻炼时长超过三十分钟, 8.8% (39人) 未超过;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群体中77.7%的人单次锻炼时长超过三十分钟, 22.3% (98人) 未超过。
差异性检验:利用卡方检验, 判断参与体育社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假设H0=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单次锻炼时长无显著影响。备择假设H1=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单次锻炼时长有显著影响。设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R语言运算获得如下结果: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P值远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 接受参与体育社团对学生单次锻炼时长影响显著。
3.3.3 大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比例为79.1% (352人) , 只有20.9% (93人) 的人持续未超过3个月;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比例为60.5%, 未超过3个月比例为39.5% (表6) 。
差异性检验:利用卡方检验, 判断参与体育社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假设H0=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锻炼持续时间无显著影响。备择假设H1=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锻炼持续时间有显著影响。设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R语言运算获得如下结果: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P值远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 接受参与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影响显著。
3.4 体育消费情况
通过调查大学生每年的体育消费情况发现: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消费在400~800元之间的比例最高 (64.1%) , 其次为800元以上 (20.9%) , 不足400元的较少 (15.1%) ;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消费大部分消费不足600元 (76.3%) , 600~800元较少 (17.3%) , 超过800元的非常少 (6.4%) , 具体见表7。
差异性检验:利用卡方检验, 判断参与体育社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假设H0=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支出无显著影响。备择假设H1=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设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R语言运算获得如下结果: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P值远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 接受参与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育消费支出影响显著。
4 体育社团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剖析
4.1 从体育社团活动特点的角度分析
体育社团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和专业, 包括训练、比赛、学术讲座以及高级别的体育竞赛等[2]。体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体育科普等社团活动在体育课堂之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有趣的学习体验, 与指导老师、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
基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社团成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术水平, 体育游戏以及社团成员之间进行的小型比赛大大提升了大学生学习体育项目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性[3]。体育社团组织的竞赛活动包含一定比例高级别体育竞赛, 而且一般都会配备水平较高的裁判, 社团成员在参与体育竞赛过程中比赛适应能力得到了加强。
通过对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特点调查发现, 社团活动举行的频率一般高于3次/周, 单次持续时长一般在60分钟左右。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特点有利于促进社团成员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大学生在参与体育社团活动过程中, 逐渐意识到体育消费的必要性, 对运动装备、体育书刊、专业运动器材及场地等体育消费需求增加, 消费积极性提升。
4.2 从体育社团积极效能的角度分析
丰富校园文化, 满足大学生体育需求。高校体育社团内容丰富、种类齐全、覆盖面广 (几乎包含所有的大众体育项目) , 虽然是一种群众组织, 但是有系统规则、有明确活动目的以及完整组织架构, 从制度建设、社团日常管理、体育精神传播、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各方面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含[4]。体育社团能够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通过体育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 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才能、践行体育主张、传播体育精神、学习体育知识、掌握锻炼技巧等等。
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 促进身心健康。体育社团的日常运营、内部人员调动、各种社团活动的举办都鼓励各方面人才的融入, 倡导成员彼此之间的合作无间, 在潜移默化之中很容易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及锻炼[5]。体育社团的建设以大学生体育兴趣为基点, 虽然社团成员隶属于不同的班级和年级、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 但是因为共同的体育锻炼兴趣, 体育社团往往体现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社团成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训练心得, 碰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和鼓励, 这些行为有助于疏导消极情绪, 避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 对于大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提升有好处,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5 结论
(1) 体育社团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育知识的理解以及体育项目的掌握; (2) 体育社团能够提高大学生体育竞赛参与度、提升大学生体育比赛竞争力; (3)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效果明显; (4) 体育社团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体育消费积极性。大学生体育社团在促进大学生体育行为良性发展方面具备巨大优势, 应对高校体育社团予以重视, 加大扶持力度, 增强对社团的管控,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以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传友, 冯伟.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5 (1) :10-11.
[2]张戈, 吴洁, 钱俊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的研究——基于社会生态模式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 01:59-74.
[3]赵伟.从社会学习理论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运动技能的相关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6:94-108.
[4]潘秀刚, 陈善平, 张中江, 程春凤, 刘丽萍.大学生体育社团参与现状及其影响作用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5, 05:130-134.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初探 篇8
社团,又叫协会等,它们都是指按一定社会关系而结成的集体。广义上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指在高校内出现的任何以学生名义组建的集体。它除了包括上述狭义学生社团组织外,还包括各级官办组织(例如学校各级学生会)和各类形式松散的学生组织。狭义上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指存在于高校内,由具有一定统一倾向性或某种共同偏好的学生自发形成的,在行政上不隶属于学校任何机关和部门,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责权的学生自治团体[1]。
笔者认为:体育社团是由具有共同体育需求的人以自愿的方式结合而成的非营利性服务组织。本研究中所指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指高校中为体验体育的娱乐性,掌握高水平的运动技术,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体育需求的学生自愿组成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非营利性的学生体育组织。
2 国内外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相关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是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而发展的,在高校学生社团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使其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发展,拥有了一些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如《社团章程》、《社团管理制度》、《社团工作条例》等。近年来随着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壮大,体育社团活动自身的特点日益显现,吸引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目光。
通过检索获取的资料中可以看出社团在国外发展的较早、较成熟,特别是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更是如此:社团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种类繁多,经费充足,从申请建团到具体运作都有严格的规定,表现出严格的规范性;体育社团多采用民主管理,表现出社会化和法制化特点,其发展与社会环境高度契合,有很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很多高校已经取消了体育课,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体育社团,体育社团已经成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承担了学校的体育活动,这为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社团起步较晚,对社团的研究相对滞后。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对社团的研究比较多,对体育社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在全国性体育社团的层面上,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研究更少。
3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产生背景
3.1 产生的社会背景
体育社团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社会的角度来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客观上需要有一些非营利的、非政府的和带有志愿性质的社会团体来从事社会发展活动,以填充企业与政府都力所不能及或不适于进入的那些领域。“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确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和社会领域频繁出现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使人们开始反思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社团等组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体育社团的发展还是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体育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体育需求就会产生多样化。为了满足社会对体育的多方面需求,体育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实现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标,仅靠政府作为惟一的主体难以实现。社会对体育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使体育政府机构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众多群体的不同需求,而政府改革恰恰是要对社会多元需求做出回应,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各种不同需求。政府在满足体育多元需求方面的缺陷,恰好是体育社团组织的优势。在全国性各类社团特别是体育社团空前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出现及发展,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3.2 产生的学校背景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作为我国社团及体育社团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也离不开高校发展变革的小环境。高校的体育改革、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及高校内部各类社团的发展都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背景与环境。
首先,体育社团的发展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部2002年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为实现体育课程日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这种全新的将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对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不仅如此,体育社团的发展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观念的更新,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高,健身娱乐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心理需求基础。同时“体”作为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大学生强身健体的需求,寻求全面发展素质的需要激发了他们寻求一个组织很好地释放自己体育热情的愿望,这就为体育社团的出现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其它社团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体育社团的发展。目前国家的社团组织不计其数,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分制的逐步实施以及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也异军突起。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泛涉及思想政治、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文化娱乐、社会活动等诸多领域,这都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效应分析
4.1 教育效应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重点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和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都有助于健壮学生的体格,增强学生的体质,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2]。但学生体育社团与体育课相比,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接近素质教育的目标。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形式是固定的、统一的,学生是处于被动、消极的接受状态,而学生体育社团的内容、形式均来源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组织,突出了学生参与的自主性,活动的实践性和组织的社会性,更具有实践和实践教育的功能。体育课的空间相对封闭,一起上课的都是同专业、同年级、同班级的同学,而社团的空间是开放的,参加社团成员专业的交叉性、年级的层次性、兴趣的共同性,更具有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功能。同时,增加了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更能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学生在活动、竞赛中承担了决策者或服从者、组织者或被组织者、指导者或被指导者、优秀者或落后者、成功者或失败者、裁判员等角色,而各种不同的角色恰如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角色的“模拟”。学生在活动中将会逐渐体会,认识和理解各种角色的地位、作用及其相应的权利、职责和义务。这种预演式的角色承担,对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作用十分突出。
4.2 社会效应
高校学生以共同的专项兴趣和愿望形成团体,加之这种社团的非营利性、民间性、教育性、自治性等特征,会员相互之间容易接近、交流,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的团队环境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同时也积极推动了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3]。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不同于课堂、书本这些抽象的社会,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要真实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人力安排上,对社团成员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动员;在活动场地、设施的使用上,要与校团委、大学体育部以及相关的部门进行很好的沟通与协商;在资金的筹集和媒体的宣传方面,要直接面对社会与政府机构、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还组织成员走出校园,到兄弟院校、到社区、到共建的机关、企业交流技艺,增进友谊。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将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拓展,也使他们在不断地努力和挫折中对自身评价进行重建。在这种交流与反馈、行动与思考中,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提高。
5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目前,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高校,大多数体育社团基本都有固定的名称,名称多为“xx 俱乐部”、“xx 协会”、“xx 社”,会员人数不一而同,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但社团种类较少、类型单一,而且趋向于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娱乐性较强的运动和对场地没有过高要求的运动[4],如足球社团、篮球社团、武术协会等。
5.1 体育社团成员概况
社团成员中以其中男生成员居多,大约为女生的两倍。从学历结构来看,社团成员中研究生虽占一定的比例,但为数不多,社团成员以本科生为主。从年级构成看,大一新生参与的积极性最高,人数过半,大四最低。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成员人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跟大一新生刚进大学校门对一切都新鲜好奇有关;跟大四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无暇参与社团活动有关,同时也与高校体育社团自身的运行状况不尽人意,缺少吸引力有一定的关系。从学科构成看,理科学生数量过半,同时,通过调查表明会员、会长及体育部长的年龄呈递增式,年龄较大者以负责人或骨干的身份出现;而入学时间呈递减式,表明社团的领导者皆为高年级学生,这符合骨干力量培养的规律。但是,根据调查表明,成员中一年级学生比例最高、二年级学生人数开始成倍减少的,三年级出现大幅度下降,四年级只有少数学生继续参与社团。这种社团成员数直线下降的趋势,直接造成了社团干部梯队结构“脱节”的现象,不利于社团自身的发展。
5.2 体育社团活动项目分布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项目主要分布在18个单项运动之中,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棋牌排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和网球。在棋牌类社团中,围棋、中国象棋占主要部分,这些社团经常开设各类讲座,分析棋牌局,组织开展比赛,因其投入不多,所需场地不大,得到多数学校的欢迎。在技击类社团中,以武术、跆拳道等协会为主,尤其是一些全国招生的学校,有较好地组织这类社团的基础,也满足了学生以强身防身的需求。在健美舞蹈类社团中,健美操和体育舞蹈方面的社团占绝大多数,其次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健美爱好者协会等社团。这些社团成为参与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比赛的重要参赛队伍,为丰富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审美情趣打下了一定基础。
5.3 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途径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途径依次是:已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朋友的介绍、张贴海报、通过体育教师介绍、校报的广告宣传、分发传单、以及网络,其中同学朋友的介绍(31.2%)、海报(23.4%)是目前高校体育社团使用率最高的二大宣传方式[5]。
调查数据表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吸纳学生参与社团的方式多样、覆盖面较广,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宣传还比较薄弱。实际上网络宣传具有更广泛、更便捷、更直接的特性,应注意开发这一重要的宣传资源。
5.4 体育社团的办公、活动场所器材情况
场地设施是体育社团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前提,缺少这一条件体育社团的活动将难以展开。许多学生社团很注重自身包装和宣传,平时社团骨干之间,指导教师与成员之间也需要召开会议等,这些准备性、学习性、交流性的工作都需要社团具备一定的可支配的办公场所。但据有关学生体育社团场地设施的调查显示: 大部分高校体育社团没有稳定的办公场所;很少部分高校有主管部门提供的公用办公室或活动室。只有室外篮球、足球、排球的场地相对充足,能基本保证社团活动的需要;而室内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活动场地相对缺乏,不能满足社团活动的需要,况且有的学校室内场地开展经营活动,室内场地就很难向社团提供,制约了这些项目的社团发展。办公场所也是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平台,特别是有的专业体育社团,经常会举行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学校应为提供较方便的学习、交流场所。体育社团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场地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校的支持。对于体育社团来说,没有活动场地就像鱼没有水一样,学校应保证学生有场所和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以进一步促进高校群体活动的发展,满足社团发展的硬件需求。
5.5 社团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工作情况
指导教师是确保社团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调查显示,只有少数的学生社团有指导教师且经常指导;大部分的社团有指导教师但不经常指导社团,指导教师一般由社团创始人联系相关专业教师出任,但是真正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的寥寥无几,学校对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不予计算和无激励性措施是影响其指导积极性的重要原因。高校应该出台针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政策,在经济上、荣誉上给指导教师以鼓励,从而推动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5.6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
大学生体育社团相对比较松散。尽管社团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但是,社团负责人普遍缺乏对体育社团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绝大多数体育社团没有必要的管理章程,相对比较松散。大学生体育社团缺少工作延续性。往往在社团换届时,新老负责人缺乏思想上的沟通,新上任的负责人多数推翻前任负责人制定的计划、目标和管理办法,造成社团发展和内部管理低层次的重复,缺少延续性。
体育社团以单项运动形式为主。体育社团的业余训练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对于有些项目,学生参与意向虽强烈,但受场地、设施和训练指导的条件限制,难以开展。如拳击、体育舞蹈、武术、游泳、网球等项目,一时难以满足学生愿望。绝大部分社团为男性社团。经过笔者在一定范围的调查,只有极少的体育社团是女性社团,这些社团主要以健身操和热舞为基本运动形式,且存在时间较短;体育社团几乎没有理论和技术的必要指导,运动水平普遍不高,女性社团尤为明显;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层次不高,对高年级学生不具有吸引力。
5.7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经费现状
经费问题是社团活动和发展的保障,甚至成为制约社团发展的瓶颈。目前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由学校拨款,二是由会员交纳会费,三是寻求企业赞助。现实情况是学校关于校园文化的投入,大部分集中于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而针对社团的资金支持只在特殊的条件和环境下拨款,而且受此惠及的社团和拨款的数额有限;会员的身份都是学生,大多数同学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交的经费很少,仅靠收取会费,难于维持社团的正常活动;由于各个单项体育社团活动规模、影响力较小,又很难争取到企业的赞助。基于以上原因,体育社团的经费不足已成为影响社团发展和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社团应该在活动的规模和立意上扩大和创新,大胆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寻找发展空间,体育市场化将引导高校体育社团走进市场,各体育社团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市场需要制定出一些活动方案和政策方针。各单项体育社团应联合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关部门,负责与市场联系,做好活动前、中、后的组织、宣传工作。活动的主题应明确、有意义。高校也应支持社团利用人力、场地资源开展一定的创收项目,如对外的一些营利性培训、帮助性志愿服务活动等。在社团的财务管理方面,各个学校不尽相同。一般由社团内部负责人管理,也有高校的社团经费由社团管理协会统一管理。社团要发展,正规是前提,特别是社团引入商业赞助以后,社团主管部门应在有自由度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
参考文献
[1]李晴慧.体育社团与体育体制改革[J].体育学刊,2003,(3):44-47.
[2]李浦豪.高校体育社团的德育载体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5):19-23.
[3]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33-36.
[4]崔丽丽,叶加宝等.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4):42-45.
体育健康社团 篇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随机抽取上海体育学院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排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特奥团、志愿者团和公关广告创意协会六个协会,调查对象为上述社团注册成员及社团主要负责人共167人(男96人、女71人)。以社团为单位,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73份,回收率为96.1%,其中有效问卷167份,有效回收率为92.8%。
2 结果与分析
2 . 1 上海体育学院运作模式及赛事功能的比较
上海体育学院术科类社团包括排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和篮球协会。学科类社团包括特奥团、志愿者团和公关广告创意协会。
在赛事功能方面,术科类社团基本一致,大致表现为赛事策划、秩序册编排、赛事组织及赛事裁判安排等几项功能。此外,排球协会曾经承担过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亚洲男排俱乐部室内锦标赛志愿者招募任务。
学科类社团功能各异,例如,特奥团主要功能为开幕式表演,志愿者团曾承担ATP大师赛、钻石联赛等志愿者招募任务,公关广告创意协会主要是为学校体育赛事进行宣传、海报制作、赛事播报及赛后成绩公布。因此,术科类社团和部分学科类社团在高校体育赛事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和影响力,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 2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影响因素
从表1看出,学生选择社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兴趣(术科类社团更为明显)、声望(如特奥团)及宣传力度(如志愿者团)。而历史悠久已经不能作为主要因素影响学生的选择。这说明,学生选择不同的性质社团时会受到不同的外界影响。因此,高校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提升创新能力,在社团理念的指引下,根据会员的需求谋求社团特色发展,充分发挥社团的能动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2 . 3 术科类社团对学校赛事的影响力
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了解排普杯的学生相对最多(86/51.5%);其次是篮普杯(78/46.7%);不了解3VS3篮球赛的有48人,约占28.7%,其次是羽毛球社举办的羽毛球新生杯,有36人,约占21.6%。在对参加社团体育比赛的情况调查中(见表3),本研究发现,参加过羽毛球新生杯学生最多,为41人,约占24.3%,羽普杯次之,而参加过篮普杯和排普杯的学生相对较少。这说明社团赛事了解率与参与率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在与篮球社、羽毛球社等社团负责人的交流中得知一些技能比赛对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有资格限制,如篮普杯对队员技能要求较高。因此,许多比赛只有少部分人符合参赛资格。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社团举办体育赛事的满意率较低,不足50%,学生不满的社团赛事排普杯最高,为17.3%,这说明社团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结合对部分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就排普杯而言,院系报名名额的限制、比赛中裁判执哨水平和比赛时间段的安排存在不足之处。如每个系只能报一个队,不能超过12个人,很多学生由于水平有限没能争取到机会;裁判主体为大二排球专项班学生,比赛之前没有对其裁判能力进行系统训练,只是进行短暂突击,心理和技术上均与专业裁判有一定差距,执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显得不够专业,容易引起争议。
2 . 4 学生对学科类社团的认知情况
总体来讲,学科类社团很少参加学校体育赛事,相比之下,公关广告协会和志愿者团参与频率相对高一点,特奥团较少。通过与公关广告协会负责人的交流了解到该社团积极参加学校排普杯、篮普杯等重大体育赛事,在赛事中主要充当赛前宣传、赛中播报以及赛后结语等角色,是学科类社团积极参与学校体育赛事的榜样。志愿者团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在上海市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的志愿者服务,学校方面也有参加,但相对较少。特奥团主要活动是下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活动指导,为阳光之家的智障儿童开发合适的体育游戏,基本上不参加学校体育赛事。由此说明学科类社团对体育赛事的敏感度较低。
2 . 5 上海体育学院不同类型社团参与校内外体育赛事影响力比较
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影响力比较的研究,术科社团对学校体育赛事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学校竞技类社团,如腰旗橄榄球、龙舟及脚斗士等社团,通过每年参加各种规格的全国性比赛不但提升会员的技术水平,也优化了社团内部管理结构。这种影响在显性方面以龙舟社为例,自2011年至今,该社团累计参加各种大型比赛30余次,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从前期的无场地训练到现在每周均有两到三次的训练机会的转变,及技能比较突出的队员的兼职机会突升极好体现了这点。隐性方面,主要体现在社团荣誉提升上,连带着社团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信心。集体荣誉感对于竞技性社团来说非常重要,而荣誉最直接的来源便是比赛成绩。
2 . 6 制约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的因素
研究发现,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1.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较低;2.社团运作受到场地、社团活动积极性和社团管理层活动安排三个方面的影响;3.学校对社团的关注度有待提高;4.指导老师对社团的重视程度非常低,缺乏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阻碍。
3 结语
(1)术科类社团对学校体育赛事的影响更加直接,学科类社团利用学校校园网、海报、微信公众平台为比赛造势。因此,术科类社团在举办学校体育赛事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科类社团的能动作用,学科类社团要主动参与到比赛的宣传等相关工作中,互相配合,共同办好学校体育赛事。
体育健康社团 篇10
1访谈结果及分析
1 . 1访谈一: 对篮球社团小林的访谈
小林是一名体育学院大三的男生,他的运动专项是篮球。
结果分析:小林最开始加入社团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要发展自我并发挥自身的篮球特长,并是自己从中获得实践经验,使自己得到发展和成长。他起初对社团的活动和状况很满意,但后来由于其他社员的离开使小林内心产生了波动。除此之外,据小林回答所得之,大多社团成员都是由于一时的新鲜感才加入社团的,所以社团活动如果不能满足社团成员好奇和新鲜感的需求时,他们必然会离开。另外,社团成员中好多都参加了学校其他的学生组织,所以组织活动时间冲突是他们离开社团的最根本原因。对此,正如小林所提议的那样:“社团应根据当前情况选择适应学校氛围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提高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并设立合理的考勤和管理制度,对其社员应该有些约束性,以便管理”。本人认为,由于社团成员是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织在一起的,正是由于社团有这样的特殊性,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加深社团成员对社团的归属感是“留住”社员有效的方法之一。
1 . 2访谈二: 健身俱乐部的小张
小张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二年级的一名男生,他看起来比较清秀,略微有些瘦弱,这或许也是他参加健身俱乐部的原因之一吧。
结果分析:根据对小张同学的访谈得知,小张加入健身俱乐部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增强自身的体质,使自己更加健壮一些。而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活动,可以达成小张想要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是活动内容和练习的负荷量使小张难以适应。在对小张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小张是有对身体锻炼的意愿的,但是他对参加身体锻炼的毅力不足,并且社团其他成员并没有注意及理会他的这种不适应,依然照常活动,最终小张由于无法适应活动内容而放弃了健身活动,退出了社团。如果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社员及时的注意到他的情况,给予他鼓励与支持,激励他继续坚持,并根据他的状况独特的安排练习计划以适应他的身体素质状况,他可能就不会离开健身俱乐部了。
1.3访谈三: 网球协会的小颖
小颖是一名经济工商管理学院大二的一名女生,她爱好体育运动,很喜欢观看各大比赛赛事及转播,她除了参加了网球协会以外还参加了其他的体育类社团,如:篮球社、羽毛球社等。
结果分析:通过访谈得知,小颖同学好奇心比较强,有些从众心理,比较喜欢“赶时髦”,对活动参与的兴趣比较强烈,爱好也非常多。但是,她缺乏毅力,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很难长时间从事一种活动。她除了参加网球社以外还参加了篮球社和羽毛球社等,最终因时间冲突退出了网球社团,在与她的访谈中提到,她对网球社团的满意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参与网球社团活动的人也比较多,但是也暴漏了一些问题。每次活动的时候人多场地少,导致场地器材不充足,从而使得活动的质量不高。而且社团活动的频率不高,每周只活动一次,所以也有出现时间冲突的问题。对此,小颖对此现象提出的建议是:“每次选定活动时间前应先了解社团成员的常规的作息时间,此外可以通过增加每周活动的次数避免时间冲突,也可以采用分批活动的方法以满足场地和器材需求”。
1 . 4访谈四: 自行车协会的小郑
小郑是历史学院一名大三的学生,“90后的年轻人都有一个旅游梦,但是又不想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旅游,所以才出现了骑行天下。骑行自身十分具有挑战性,还可以收获到沿途的各种风光,十分符合90后群体的特点。”小郑对自行车协会如此评价道。
结果分析:因为自行车协会的活动非常频繁,每周都会组织活动。所以平时会让会员签署安全责任书并购买相关保险。暑期会有青藏线和环青海湖等路线,而寒假一般会进行环海南岛的活动。如果是这种远行活动,自行车协会会要求大家必须出示家长亲笔签名的同意书,否则全部劝退,不可以参加协会组织的远行活动。然后会组织所有参加远行的队员进行行前集训,内容有体能和技术两个层面,其中,技术培训包含了急救训练和自行车知识两个层面,而且确保所有成员必须参加,使他们能够独立解决有可能碰到的问题。
轻松愉快的协会氛围,让大家有了回家的感觉,以及行程丰富的长途骑行和严格把控的安全教育,成就了自行车协会。大家不仅仅是在路上发挥骑行精神,而且把这种力量融入进日常生活中去。虽然可能还没有做到十分完美,但是他们对骑行的热爱及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推崇和学习的。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社团成员流失的成因多种多样,比较广泛,不易总结与归纳,以下分析和总结是针对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类社团成员流失成因研究中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但仍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对于该次研究结论如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学校学生组织繁多,使得社团活动与其他学生组织活动时间冲突。
第二,与其他学生组织相比,社团管理体系的不够完整。
第三,社团无法满足社团成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第四,社团活动内容的整体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
第五,社团成员无法适应社团活动内容及安排,如:社团活动内容难度过大。
第六,社团活动场地及器材的不充足,制约了社团的活动质量。
第七,社团活动的时间及频率过低,达不到社团活动的预期效果。
第八,活动单一无趣,难以激发社团成员参加社团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第九,社团的活动经费匮乏,导致社团活动要通过社团成员集资的方式汲取活动经费以保证活动照常的举办。
2.2建议
第一,社团活动时间应事先与全体社团成员商议,活动时间要取得社员的认可才行,并且可以采用分批活动的方式解决场地资源匮乏、活动时间冲突等问题,社团的活动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
第二,加强社团内部建设,设立较完善的社团管理体制,以及社团成员管理章程及办法。
第三,社团活动内容的整体普遍性与个体差异性相联系,既满足大部分人的活动需要,也要满足个别成员的活动需要,这样也可以避免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内容不适应这一现象。
第四,活动形式多样化,以调动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为主要目的,使社团成员在活动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第五,培养社团成员的归属感,确保社团成员个人发展得到实现,促使他们愿意主动的参加社团活动,并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社团成员的数量,而且还可以增强社团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竞争力。
体育健康社团 篇11
【关键词】高校 体育社团 大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体育社团在我国迅速发展。《2005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中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体育工作的延伸。
1高校体育社团性质及意义
1.1高校体育社团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在高等院校内部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并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学生自发的社会组织,具有同一性和互益性,是大学生中的非正式团体。
1.2高校体育社团的性质
1.2.1同类相聚性
体育社团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在高校,喜欢某一种运动项目的大学生自主组成一个团体,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参与这一项目,并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切磋,已达到提高运动技能、娱乐、相互交往、增强身体素质等目的。
1.2.2组成自愿性
高校体育社团的成立是基于学生的自愿和互利的需要,社团章程由会员制定、修改。社团的活动与管理以志愿参与为主,社团的经费以自筹为主、学校拨款为辅,主要来源于社团成员所交纳的會费、或来自于社会赞助。
1.2.3内部互益性
大学生体育社团把满足成员的需要,为成员提供服务作为首要的目标,成员加入社团的目的是想通过社团获取其在班级、年级甚至院系所无法满足的有关成长成才与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要。社团成员要在所组织的活动中取长补短,互利互惠。
1.2.4非盈利性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一种非赢利组织,是基于成员利益的需要相聚而成的,是以互益为基本宗旨的,既使有进行任何收费和开展赚取利润的活动,那也是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服务,投入到组织的宗旨所规定的活动中去,而不是在组织管理者之间进行分配。
1.3高校体育社团的意义
1.3.1增强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开展的课外活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参加社团体育活动促使大学生身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和趋优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现代大学生将面临专业选择、学业考试、考研、就业等多方面的竞争,很容易产生沮丧、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经常参加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可使紧张情绪缓解,焦虑反应降低,改善不良情绪状态。
1.3.2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在高校体育社团中,对内、对外的各方面联络和组织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己负责,社团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需要他们与社会进行交流。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通过联系、组织比赛,开展体育知识竞赛以及各种形式的辩论赛,请体育名人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座谈,组织社团成员观摩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的筹集资金方面等,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有助于大学生们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1.3.3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社团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自愿和主动,社团成员都是基于对某项体育项目的极大兴趣,自主选择参与的,它完全屏弃一些体育课中出现的学生被动现象。随着在社团里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过程的不断推移,学生们的运动技术和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也亲身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之所在,并对这一运动项目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对某项运动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形成自身固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把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养成一种良好的终身体育运动习惯。
2体育社团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现
2.1突破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传统
传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有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课余训练、校运会等。这些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是学校统一安排、组织,在时间、内容、和形式上单一、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体育社团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弥补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缺陷。体育社团活动具有公开化、群体参与性高的特点,组织比较灵活,形式变化多样,他们更了解学生,组织活动与方式更符合学生的特点,活动时间更加灵活,项目可以自由选择,完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深受学生欢迎。因此,学生愿意参加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
2.2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有了延续性
2007年5月国务院《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学生体育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群众性组织,这种组织管理方式使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定期、高频、有效的开展。大学生这种在负责人的组织下按照章程有计划的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方式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有了延续性,并且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因为有些社团的活动范围之广常涉及其他学校、社区以及校外的单位或团体。学生体育社团的这种方式使高校教育积极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落到了实处,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学校体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3结论
高校体育社团因其性质和意义使自身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社团组织下有效开展。体育社团组织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突破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传统,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有了延续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氛围。体育社团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是目前和今后高校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向。有关部门及高校应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体育社团发展,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体育社团物质上的支持。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因积极引导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开展活动。
参考文献:
[1]吴敏,王东升.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特征与功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崔树林,穆益林.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J].体育学刊,2008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对策 篇12
1、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社团人员的流失、高校学生对体育社团活动的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体育意识,因为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体育专业还是非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大都侧重于具体的实践活动,而关于体育理论的课程内容十分有限,导致高校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匮乏。学生的体育意识的淡薄,进而深层次的影响到学生对于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热情。对此作者认为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体育意识,应当从日常的体育教育开始着手。高校体育老师应增加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对于此我国的大学体育课程应当适当增加相关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2、加强体育社团的激励、引导,提高体育社团的水平
体育社团要想能够长足的发展,其社团的组织的管理是社团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体育社团的管理直接关系到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及社团活动所带来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健全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体系,应当与学校的体育职能部门联合设立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委员会,并制定有效可行的社团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学校层面上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对学生体育团体的活动开展实施有效地调控和帮助,使各社团之间以及社团内部都能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下,顺利而有效的开展体育社团活动。
学生体育团体应当加强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尽可能地减少社团中存在的人治因素,使得学生体育社团能过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可以深度的保证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秩序化、日常工作的严谨化。然而目前高校学生体育团体在目前的制度上存在诸多的漏洞,其制度建设上依旧不够十分的完善。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使得体育社团逐步走上法治而非人治的发展道路,提高社团的科学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3、学校转变对体育社团的认识,提高对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
3.1、学校帮助体育社团解决经费问题
任何一个成功的体育社团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当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经费匾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资金是体育社团得以规范发展的重要物资先决条件,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无法离不开活动经费,同时社团活动开展的质量与层次更直接依赖大量的经费投入,因此筹集资金在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中占首要的地位。
一方面,需要目前相关的校级领导的主管部门如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知道体育社团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大对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经费的支持力度,以便学生体育社团的日常活动能够真正的步入常规化的道路上来。另一方面,学校上级领导除了给予学生体育社团一定经费上的支持外,更加注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校园上、社会上的影响力及号召力,从而帮助学生体育社团吸取更多的社会上企业的赞助。并成立专门的外联部,将社会上获得的企业赞助的资金得到有效的统一分配,使得体育社团能够更好地从社会上获取相应的活动资金。同时在学校层次上尽可能保证所有活动的赞助商的广告都能够准时准确在校园所有体育比赛活动中都向广大学生老师展现出来,从而保证每一位赞助商的利益,良好的信誉和市场反映也就可能在社会上吸引到更多的企业资金对学生体育社团的大力支持,从而进一步保障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充足。
3.2、学校帮助体育社团解决场地器材问题
国家教委体卫司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体育场馆、器材配备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体育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物质资源。然而现实的情况十分严峻,各高校社团都面临着器材配备短缺的问题,因此学校需要在体育场地和器材方面提供更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