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契机(通用6篇)
市场契机 篇1
《Z理论》的作者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 一直深受广大企业重视, 文化的不同特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企业的发展也很重要, 全球重量级的汽车企业——丰田、大众、通用、现代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如具有开放和包容的企业文化, 目前这样的全球型本土化公司, 做得最好的是雀巢和诺基亚。
现在我们几乎找不出一家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 可以不夸张的说一家企业成立之初可能没有产品, 没有战略, 但是企业的决策者肯定早已有他所倡导的文化理论。虽然说现在国内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十分粗浅, 有些华而不实, 但是文化的氛围已经形成。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大多是贴在墙上或是印在印刷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上, 一些类似散文诗歌或是排比口号式的文字, 读起来是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从广义上说, 企业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但是通过对很多企业文化进行剖析和研究,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企业文化之所以“出名”, 竟是因为企业具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即“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文化,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以关注员工需求为基础, 尊重员工的想法, 从而使员工的行为与公司的制度达成很强的一致性。如我们很熟悉的日本企业的5S管理, 它首先就是在为员工建立一个“温馨的家”。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 员工便很自然地了解了企业的创业动机、传统、使命和目标, 也就自然产生一股向心力。
人性化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越来越受大家的推崇。如果我们把“人性化管理”分开看, 就会发现人性化管理其实是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对内管理, 是为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管理制度服务, 以严格的公司制度作为管理依据, 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前提下讲人性化管理, 目前普遍认可的是强调在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味”, 让管理不再“冷冰冰”。对于此方面, 有很多的现代企业在人性化管理中做出了积极探讨和实践, 特别是一些品牌企业给我们很多成功启示。
另一方面是对外, 主要是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出发, 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服务。市场战略如何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在这方面国内很多企业涉及不深, 立足点还是围绕以产品为中心, 从产品质量, 亲情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强调人性化管理, 其实这远远还不够,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这一直是很多企业所追求的的管理方式, 事情做好了说明企业的管理体系到位了, 可是对于客户方呢?客户方不仅是关注此事情的结果, 应当还有后续的感受和需求期望值。
企业的组织体系靠员工建设, 但企业的生存还是要靠客户认同。近年来众说纷纭的医药保健品会销模式虽说是以“一对一服务”名扬于世, 但是也有不足不处, 说一个现象, 笔者参观过很多的会销公司的会场, 在公司内并没有看到与消费群体 (主要中老年消费群体) 相关的“服务配套”, 前台依然很高, 座椅依然很硬, 会场内更多的是销售氛围的包装, 都是公司科研的历史, 光辉的荣誉, 产品的性能, 但是涉及到人性化的设计很少。如笔者问过十家会销公司, 在会场上是否有公司专为老年顾客提供老花眼镜, 九家公司都是表情愕然。
这是必然还是偶然?企业完成工作是对规范的管理负责还是对这件事所承接的受众群体负责?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多企业没有搞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会销公司多年来一直强调亲情服务, 可是亲情服务都是表现在以产品销售为前提如何让消费者掏银子, 人性化不是非要准备急救包, 非要准备把人送到医院。
《市场营销理论》认为, 现在的市场需求已经从以产品为需求中心转向了以客户为需求中心, 个性化, 定制化和小众市场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这都为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契机。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 企业只做两件事:一是创造客户;二是创新。如在日本企业中最多、最优先研究的课题之一是:“消费者的期待是什么?”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总是反复探讨这样的话题。日本企业管理中重视的是激发全员的工作激情, 让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动客户、为企业尽心尽力。
“创造客户”还在努力的路上, “创新”还做得不是很好, 我们的企业文化还没有意识到创新与对客户进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国内企业的创新实践主要关注于对产品、模式等自身管理的变革, 但我们要知道创新的结果是为了谁?企业的任何创新都是要取得市场需求客户的认同。
被“乔布斯、时尚、生活方式”包裹, 被“创新、华尔街以及商业理想主义”化妆之后的苹果以及“苹果主义”为什么会成功?《苹果公司年度报告》指出, 苹果公司致力于通过创新的硬件、软件、外部设备、服务以及互联网服务带给客户最佳的用户体验。
“苹果的客户体验是最好的”。从消费者角度而言, 用户体验至上意味着既要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 又要考虑顾客的承受能力。苹果对客户体验的重视 (从外观、款式、画面、系统、应用软件) 、专一生产的优势 (只生产一款产品) 、差异化体验 (独特的苹果操作系统) 的提供, 都是其制胜的法宝。在这个客户体验至上的时代, 苹果手机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
作为一个电子消费品企业, 始终坚持不变的是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 不断推出能更好满足消费者体验的产品。对市场客户人性化的热爱, 以至于偏执, 这才是苹果能够坚持到今天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下, 侧重哪一种人性化管理并不重要, 我们只需要明白一点, 企业的生存来源于市场, 只有时刻应对市场需求, 把服务客户的精神落到了实处, 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落脚到实处, 企业才有前途。
《市场营销理论》认为, 现在的市场需求已经从以产品为需求中心转向了以客户为需求中心, 个性化, 定制化和小众市场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这都为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契机。
市场契机 篇2
中国的药厂有6000多家,药品品类有近0种(其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进口药品)。以治疗偏头痛的药品为例,就有100多种。患者选择吃哪种药,是自愿选择,还是有一定的消费规律性呢?其实多数患者对医药知识知之甚少。经过多年的市场观察,本人认为居民消费类型大致可归为这四类:一是、自我参考型。患者通过药品广告宣传了解的,结合自己的症状去药店购买的;二是、药店导购型。药店营业员通过观察和探询病人的病情,进行心理诱导而购买的;三是、重复购买型。患者的消费习惯或者朋友介绍购买的;四是、医生指导型。患者到医院看病,医生根据诊断患者的病情开处方,也就是医生指定患者购买哪一种药品的。根据上述药品的消费规律和习惯,可以归纳出下面四类营销模式:
一、 媒体广告引导模式
药厂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密集式广告“轰炸”,大规模的广告突围和多层次花样翻新的广告来取悦消费者,向消费者宣传推广药品功效和品牌概念,以达到拉动销售的目的。上世纪90年代,老百姓过上温保的生活后,逐步有了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一些药厂花巨资投向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吗丁啉、东阿阿胶、汇仁肾宝等广告药品销售火爆,这些药厂个个挣得盆满钵溢。
但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上销量好的广告药品被其他药厂争相仿制,他们派驻店促销和底价供货形式去拦截广告商品。例如,***品牌由于广告力度大,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保健药品,不过药店卖它没利润,一些仿制它的产品药厂给药店派驻促销员,药厂付工资,药店的利润空间大,药店给予很好的陈列面位置,而广告产品却因为利润低而“流放”在角落里!这样广告药品的销售就下滑的很快。一、两年之后,一些药厂广告做的少了,转而投向驻店促销员导购方式。
二、 OTC导购模式
我把OTC市场分为连锁药店和单体(私人)药店两类市场。其中连锁药店为OTC市场的主体,占OTC市场份额的60%,这几年连锁药店发展快,未来有垄断OTC市场的趋势。OTC导购方式有以下4类:
1、药厂驻店促销导购方式:
促销员为药厂直接招聘、培训,并支付薪资报酬,由药店和药厂双重管理,促销员主要工作为促销药厂产品,
药店促销员的薪水为底薪+提成,药厂需向药店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进场费、柜台费等。在一些大医药商超里驻店促销,有助于药厂增加销量,提升品牌形象,不过适合驻店促销的药店并不多,占总药店数量的5%以下。多数药厂想在医药商超驻店促销,竞争激烈,药店借机抬高费用,这样很多药厂无法承受,逐渐的放弃了驻店促销。
2、药厂派OTC代表跑店方式
几年前,很多的药厂招聘OTC代表派驻到全国各地,负责本厂药品在各地区的销售推广。哈药、汇仁,白云山,等知名药厂都不下几千人的OTC代表队伍,每个县就派1至2名OTC代表,跑药店,建客情,促使药店去医药公司进货,又通过与医药公司业务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把药品推销到药店,采用的是推拉相结合的办法。
这种方式持续了10多年,很多药厂挣了不少钱。但是近几年来,人力成本的急剧上涨,以及药厂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利润下降,多数药厂不得不撤出代表,让产品走自然销量(自然销量指的是厂方不做任何形式有助于产品销售的工作,仍有固定的习惯消费市场),甚至退出部分市场。
3、 产品订货会营销方式
前几年,比较盛行药品终端订货会,药厂借助某地医药公司的OTC网络,召集药店老板到某个酒店开会,厂方代表向药店老板宣传药品,并以适当的政策,激励药店集中采购,以此达到销售推广的目的。这种方式对刚上市新品在药店的推广铺货是很有效的,但对成熟产品而言,重复开产品订货会等于浪费资源,起不到效果,反而给药店造成一种依赖,会上有政策,会下没有,何不等到订货会进货,以至于造成产品断货,达不到持续销售的目的。
4、连锁药店主推导购方式
连锁药店和单体药店经过多年的行业竞争,为求生存与发展,避免与单体药店正面竞争,连锁药店选择经营主推产品(也称自营品种、A类品种或PTO品种)。通常连锁药店采购主推产品有几个途径:(1)、低价招商采购,(2)、连锁药店贴牌生产,(3)、药厂低价直供,(4)、PTO联盟采购(PTO为中国的一个药店贸易联盟组织)。主推产品的特点是:供应商的产品在当地区域专供连锁,单体药店断供,连锁药店优惠价采购,连锁药店可在国家最高零售价限额内自主定价,保持高毛利经营。
为保证主推产品销量,连锁总部会给予门店一个激励政策,一般为主推产品零售价的10%奖励门店。由于连锁药店在一个地区比较密集且数量众多,主推产品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荐,就会形成一种品牌效应,而且能达到持续稳定的销售量。
三、 消费习惯或引见模式
新契机下如何发展后市场? 篇3
“后市场带来太多想象空间”
“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在过去三年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战略契机。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加速推动了后市场产业的转型。”吴绍明在会上表示,从规模角度,连锁经营汽车快速发展,打造出了一批龙头企业;从技术角度,“互联网+”渗透整个行业,拓宽了渠道、提高了服务质量;从经营主体角度,目前整车、零部件、互联网、售后等企业同台唱戏格局已经形成。
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介绍,目前我国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不断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较完备的配套体系,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规模以上13242家零部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万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93%;占汽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份额的46%。零部件成为我国汽车商品出口增长的支撑。2015年零部件累计出口619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77%;形成六大零部件产业集群: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
机遇与挑战并存。吴绍明认为,虽然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72亿,给后市场带来太多的想象空间,但由于后市场企业领域多、标准欠缺、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处于关键期,需要专注于汽车后市场发展的业界同仁做出更多的努力。
现场,师建华、TNS新华信董事会主席林雷联合发布了《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维修与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随着互联网公司加入,维修业会占据更多的市场格局。谁能为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谁就能成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环节。比如,众多电商利用线下服务,以及集团快修连锁、整车企业主导快修连锁等新力量加入。
行业发展趋于理性的阶段之后,信息和资源共享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开展了大半年的市场调查,发现汽车后市场存在以下四大需求,”上海事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洁总结,“首先,这两年汽车后市场很热,但真正专业和有用的信息并不多;二是汽车后市场发展很快,但基础服务和建设却相对滞后;三是各个行业都需要准确的汽车零部件信息;四是汽车后市场高度竞争和同质化,到了需要出现优胜劣汰的时候。”
多举措共建后市场
根据交通部相关要求,中汽协建立了“后市场委员会信息平台”,它既能发布新闻、信息、后市场活动和动态等,也是宣传平台,共11个业务板块。
关于该平台的规划,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介绍,将以此向维修企业推广原厂配件和中汽协会员零部件的品牌配件,打通从配件生产到修理厂使用的流通环节,为中汽协的汽车生产企业会员和零部件企业会员提供走近社会独立维修厂的服务,也为社会独立维修企业提供原厂件和品牌配件的正规来源和服务。期间将会开展推广中汽协会员零部件企业的品牌配件活动,逐步建立中汽协“品牌配件联盟”。与此同时,还会推广中汽协零部件会员企业的品牌配件,树立自主品牌的配件形象,并通过和汽车专业市场分会建立分销渠道;建立相关质量标准和提供质量保证;建立和推进维修联盟,打通终端需求体系;与汽车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在配件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使用企业(修理厂)的整个链条上开展信用建设,使行业信用建设落到实处。
作为信息平台的服务性能的一个细分内容,后市场委员会还发布了大数据服务项目,实现对车主行为数据监测、移动应用数据监测等,帮助企业整合生态资源圈。
“未来汽车消费市场趋势为C2M模式,大数据应用将促进汽车后市场行业健康发展,它能够有效减少甚至剔除中间流通环节。因为未来市场,企业柔性生产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此项服务将帮助企业整合生态资源。”未来汽车消费市场趋势为C2M模式,大数据应用将促进汽车后市场行业健康发展,它能够有效减少甚至剔除中间流通环节。”许海东分析。
据悉,中汽协还发起了公益性的企业综合能力的培训服务——常青藤计划。该计划将通过参访、调研、集训、沙龙等多种形式,联动社会各界,共同推广中国汽车后市场优秀企业、产品及品牌,并结合政府、协会、企业、专家、用户、媒体等多个维度的行动,来展示中国汽车后市场的中坚力量。
在此次活动,中汽协与美国汽车后市场供应商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与星通汽车共建“车智谷”汽车后市场产业园举行签约仪式。
“车智谷”是一个融“互联网+”与汽车产业集群、企业引擎于一体的生态闭环,计划占地2000亩,总投资50亿元。据悉,这将是中部地区最大智能化专用汽车制造、销售及汽车后市场产业园,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第一个后市场园区落地项目。由星通汽车主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导对“车智谷”进行设计、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双方将共同合作,对“车智谷”的品牌和管理进行推广。
“我们希望将其打造成样板项目,在全国复制、推广、升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
市场契机 篇4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土地集约利用,对策建议
一、国家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目的和意义
针对近期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投机性购房的再度活跃, 今年国家加大调控力度,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办发[2010]4号) 和《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国发[2010]10号) 为指导, 先后出台《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34号) 、《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151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通知》 (建房[2010]155号) , 从强化住房用地和建设年度计划管理、推进保障房建设、加强土地批后监管、严格土地竞买人资格审查、查处囤地炒地闲置土地等方面入手, 对依法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增强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当前房地产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人们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 根据市场供求关系, 通过整合置换和实施储备, 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 调整用地结构、布局, 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而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就是通过加快住房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加强土地批后监管、查处闲置土地行为等措施, 使有限的土地尽快转化为可供市场选择的最终产品, 达到平抑高房价, 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目的。然而, 土地开发利用的结构性矛盾、监管失范等问题仍然是困扰当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1、房地产用地的结构性矛盾影响土地分配
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土地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始终是制约市场平衡发展的主导因素。普通百姓所需要的低总价住宅很少, 而占地面积大、容积率小、绿化率高、单套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别墅或高档住宅在市场上屡屡出现, 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为少数有钱人占有, 普通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问题不能从卖方市场解决, 不但导致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公, 也使市场炒作的氛围更加浓烈。
2、房地产用地处于半开工或撂荒状态普遍存在, 土地利用率低
纵观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用地处于半开工或撂荒状态的情形大致有四种:一是规划因素, 政府城市规划调整导致出让后的土地被动调整;二是拆迁因素, 早期的毛地出让导致开发商自身拆迁难, 拆迁拖延时间越长, 付出的拆迁成本越高, 开发商自有资金占用量越大, 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三是资金因素, 部分开发商资信状况差, 竞得土地后通过恶性透支银行资金遭遇司法查封土地;四是人为因素, 少数开发商故意拖延开工竣工时间, 捂盘惜售囤积土地, 待市场形势转好时再行开发销售, 这种马拉松形式的开发模式导致土地粗放利用, 与国家调控政策相违背。
3、以工商变更登记形式行倒卖土地之实
开发商招拍挂拿地后, 不急于开发, 等到市场转好后, 通过转让股份形式变更法定代表人, 这样就规避了土地转让, 规避了契税土地增值税等。土地转让者轻易赚取转让土地的增值收益, 最终高昂的土地取得成本被层层加码而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致使房价越调越涨。
4、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 从国家层面看, 制约粗放用地、鼓励集约用地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从地方层面看, 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从操作层面看, 实施调控用地总量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缺乏严肃性, 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监督尚需进一步完善。
三、以房地产市场调控为契机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关联最密切的是房地产市场, 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和关键, 也是土地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的联接环节, 更是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协调、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重拳施压下, 房地产市场应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计划和上市计划, 加强地下和地上的空间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大力推进保障房和公共租屋建设等措施, 切实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1、科学编制经营性土地年度上市计划
真正稀缺的不是土地, 而是缺乏一套合理有效利用的年度土地上市计划。当前土地粗放低效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如何让有限的土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就必须通过建设用地年度土地计划来控制土地市场的供应总量, 调节用地需求。一是要坚持净地上市, 即在处理好土地产权、安置补偿等法律经济关系的前提下, 完成必要的前期开发, 在拆为净地的情况下, 按照国土资源部《限制项目目录 (2006年增补本) 》关于商品住宅项目规定的“宗地出让面积不得超过小城市 (镇) 7公顷, 中等城市14公顷, 大城市20公顷的规定”的标准分宗出让土地, 以缩短开发周期, 形成有效供给, 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二是要坚持环保优先, 环评不通过的地块, 一律不得列入计划。三是要坚持深入挖潜存量土地, 对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地块优先确保土地上市计划;对于新增土地, 无特殊情况不得轻易改变和突破上市计划, 以维护计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促进土地一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合理确定住房建设规划, 并落实到具体地块
稳定房价、地价, 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是当前土地市场调控的目的, 要科学合理编制住房建设规划和计划, 并按照要求将确定的保障房、公共租屋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年度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
3、严格审查土地竞买人资格
在竞买人参与土地竞买的过程中, 从严审查:一是对因企业本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或非法倒卖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其本人及其控股股东禁止参加土地竞买;二是对欠缴土地出让金的单位, 以及其开办、投资、入股的企业或其他组织禁止参加土地竞买, 欠缴土地出让金单位的开办人、投资人、入股人也不得参加土地竞买;三是竞买人在提交申请时提交不出竞买保证金不属于银行贷款、股东借款、转贷募集资金的承诺书及商业金融机构的资信证明的, 禁止参加土地竞买。多渠道、多方位制约不良开发商的拿地行为, 从源头上净化土地市场。
4、建立项目保证金制度, 强化房地产用地的合同监管
开发商竞得土地后, 在向有关部门申请项目开工时, 按土地成交价的15%缴纳工程开工竣工及容积率超标履约保证金, 其中:5%考核项目按时开工;5%考核项目按时竣工;5%考核容积率超标。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和监管系统, 根据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土地面积、用途、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开发面积套型、品质、价位、供应对象等要求, 对已供房地产用地的开竣工建设条件执行情况进行实地巡查, 发现有违出让合同约定违规建设的, 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 上交市财政。对一些开发商违规收取预售房屋全款后潜逃导致最终容积率超标无法补交出让金的, 可直接从预收的5%履约保证金中支付。
5、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实现土地效用最大化
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在土地出让时设定地下空间开发内容, 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并建立地下空间权属登记制度。地下空间权属归政府, 利用人要取得使用权必须缴纳一定期限的土地出让金。地下空间除用于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外, 用于经营性收益的, 必须缴纳土地出让金。
6、加强部门联动, 促进消化闲置土地
清理闲置土地处置一直是国土部门工作的重头戏, 但由于闲置土地认定难、处置难, 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一是建立规划、建设、国土、发改委、房管、金融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协作联动机制, 实现对土地开发建设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全程跟踪, 变事后查处为监管前移, 明确清理时间、范围和要求, 将闲置土地的单位列入黑名单。二是以本轮调控为契机, 进行拉网式清查, 对政府原因导致闲置的, 由政府有偿收回重新出让;对司法查封的, 由政府国有公司进行委托土地评估后收回补偿并办理解押土地交国有公司进行土地储备, 待时机成熟推向市场。三是对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尚未动工造成土地闲置满一年的, 按出让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并按国家规定征收增值地价, 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收回的, 市、县政府应当在半年内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收回闲置的土地, 重新安排使用;依法不能收回的, 要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临时使用、纳入储备等多种办法, 及时盘活利用。
7、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完善相关法规
地方人民政府应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分析和分类指导, 强化规划建设国土纪委发改委等部门的联动机制, 形成调控的合理, 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制定集约用地的责任和考核机制, 以制度管人。完善倒卖土地的执法监管机制, 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必要时追究法律责任, 让倒卖土地者付出高昂的代价。
参考文献
[1]中国土地编辑部:闲置土地处置妙方[J].中国土地, 2008 (5) .
[2]陈秀欣:缓解用地供需矛盾的两个突破口[J].中国土地, 2010 (5) .
市场契机 篇5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2014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第一章2014年中国保险业运行概况2
第一节2014年保险业重点产品运行分析2
第二节我国保险业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3
第二章2014年保险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6
第一节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6
第二节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7
第三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8
第四节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9
第三章保险业行业2014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12
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2
第二节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13
第三节国内保险业行业政策分析14
一、行业具体政策14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17
第四章2014年国际保险业行业发展分析22
第一节世界保险业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22
第二节2014年世界保险业市场存在的问题23
第二部分保险业重点产品2014年走势分析
第五章我国保险业行业供需状况分析27
第一节保险业行业市场需求分析27
第二节保险业行业供给能力分析28
第三节保险业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29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29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31
第六章保险业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35
第一节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35
第二节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36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36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38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41
第七章保险业行业竞争绩效分析46
第一节保险业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46
第二节保险业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47
第三节保险业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48
第四节保险业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49
第五节保险业市场分销体系分析50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50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53第八章保险业行业区域分析58
第一节我国保险业企业区域分析58
第二节山东省保险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9
一、山东省保险业行业产销分析59
二、山东省保险业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山东省保险业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山东省保险业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三节广东省保险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广东省保险业行业产销分析68
二、广东省保险业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广东省保险业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广东省保险业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四节江苏省保险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江苏省保险业行业产销分析77
二、江苏省保险业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江苏省保险业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568 70 73 7577 79 80
四、江苏省保险业行业营运能力分析82第五节浙江省保险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86
一、浙江省保险业行业产销分析86
二、浙江省保险业行业盈利能力分析89
三、浙江省保险业行业偿债能力分析9
1四、浙江省保险业行业营运能力分析92 第三部分保险业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第九章我国保险业行业投融资分析98
第一节我国保险业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98第二节我国保险业行业外资进入状况99第三节我国保险业行业合作与并购100第四节我国保险业行业投资体制分析101第五节我国保险业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102第十章保险业产业经营策略分析105第一节总体经营策略105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106
一、细分市场及产品定位106
二、价格与促销手段109
三、销售渠道111第三节行业品牌分析113
第十一章我国保险业行业重点企业分析116第一节我国保险业行业重点企业.A116
一、公司基本情况11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1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21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2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24
第二节我国保险业行业重点企业.B127
一、公司基本情况12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2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3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3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35
第三节我国保险业行业重点企业.C137
一、公司基本情况13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39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4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42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45
第四节我国保险业行业重点企业.D148
一、公司基本情况148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5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53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5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56
第五节我国保险业行业重点企业.E159
一、公司基本情况159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6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62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6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67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前景及竞争预测
第十二章我国保险业产业消费量预测172
第一节我国保险业消费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2
第二节2010-2014年保险业需求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保险业需求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保险业需求总量预测结果175第十三章我国保险业产业供给预测178
第一节我国保险业生产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8第二节2010-2014年保险业生产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保险业生产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保险业生产总量预测结果181第十四章保险业相关产业2014年走势分析184第一节上游行业影响分析184第二节下游行业影响分析185第十五章保险业资金运营分析188第一节保险业资金运用状况188
一、国外保险资金运作模式188
***0
二、全球保险资金运用比较分析190
三、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简况193
四、2014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达5.8%195
五、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达12%196
六、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状况分析198 第二节保险资金入市情况及运用渠道分析20
2一、2014年保险资金入市可达3000亿20
2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市场影响20
5三、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渠道拓宽207 第三节保险资金有效管理的建议209
一、保险资金运用定位精细管理分析209
二、构建保险资金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浅析21
1三、保险资金高效运作机制建立的途径21
2四、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措施214 第五部分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十六章保险业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221第一节保险业行业生命周期分析221
第二节保险业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222第三节保险业行业集中程度分析223 第十七章保险营销分析226
第一节保险营销的基本概述226
一、保险营销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26
二、保险市场营销的作用229
三、传统保险营销与现代保险营销方式2
31四、保险业电话营销初探232 第二节中国保险市场营销分析23
5一、保险营销市场发展情况235
二、中国保险营销及营销模式浅析236 第三节保险服务营销分析239
一、保险服务营销概述239
二、保险服务营销三重特征240 第四节保险网络营销分析243
一、网络保险营销的特点2
43二、网络保险营销的优势244
三、中国保险网络营销的尝试246
四、网络保险营销策略与建议249 第五节中国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252
一、保险公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
52二、保险公司市场营销制约因素2
54三、保险网络营销的缺陷257
四、浅析中国保险营销的理念误区259 第六节保险行业的营销策略261
一、培育中国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理念的对策26
1二、保险业营销的创新思路26
3三、中国保险业营销策略分析26
4四、保险业营销渠道的整合分析266
五、保险市场转型过程中营销策略269第十八章保险业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74
第一节2015-2019年保险业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274第二节2015-2019年保险业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275第三节2015-2019年保险业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276第十九章中国保险业竞争分析279第一节保险竞争状况分析279
一、保险竞争格局279
二、中国保险市场竞争分析280
三、保险竞争格局的发展变化282
四、保险业市场竞争认识的深化和发展285 第二节保险业竞争力分析288
一、保险业竞争力的横纵向对比288
二、中国保险业竞争力弱势分析及发展建议290
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前瞻293 第三节保险竞争环境分析296
一、保险竞争的宏观和微观环境296
二、保险业竞争的政策环境探讨298 第四节提升保险业竞争力的策略302
一、民族保险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分析30
2二、提升中国保险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30
5三、提高保险业竞争力的途径307
四、提高保险市场竞争力的政策措施308第二十章保险业产业投资风险313第一节保险业行业宏观调控风险313第二节保险业行业竞争风险314第三节保险业行业供需波动风险315第四节保险业行业技术创新风险316第五节保险业行业经营管理风险317第二十一章保险业前景及趋势分析320第一节国际保险业趋势分析320
一、未来国际保险业发展展望320
二、国际保险业六大发展趋势32
2三、欧洲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325 第二节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预测及趋势328
一、中国未来保险业发展预测328
二、中国保险市场八大发展趋势330
三、中国保险业经营环境发展趋势33
3四、保险业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335
五、直面殴债危机 保险业发生深刻转变336
第三节中国保险业主要产品发展趋势339
一、中国保险产品发展趋势339
二、理财保险发展趋势分析340
三、中国健康保险业的发展趋势342 第二十二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47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47
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48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 附录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附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 附录六:失业保险条例
附录七:健康保险管理办法
附录八:保险许可证管理办法
附录九: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 附录十: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市场契机 篇6
记者:作为被国家商务部核准为“双百市场工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请你谈谈东莞市信立国际农产品贸易城的基本概况。
蒋总:东莞信立国际农产品贸易城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为信立农产品批发中心,地处市内东莞大道旁,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是当时东莞最大的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东莞“菜篮子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2004年6月,为支持东莞市政府城市规划建设,顺应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信立实业有限公司启动了市场搬迁新建工程,并在2005年底顺利实现了市场的升级改造。信立国际贸易城规划占地70万平方米,分设蛋品、粮油、调味品、副食品、土特产、冻品、生鲜等交易区,配套有加工区、仓储区、冷藏中心等交易区。目前市场完成投资总额接近7亿元。
信立国际农贸城的产品货源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30多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范围辐射珠三角地区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2006年市场实现交易量290万吨,交易额约49亿元。目前市场内从业人员近1万人,覆盖农户超过50万户,带动农村从业人员约10万人。信立国际农贸城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服务“三农”,丰富市民生活发挥了应有的社会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市场服务功能,构建和谐市场、诚信市场,建设食品安全机制,信立国际农贸城以“双百市场工程”为契机,从2006年开始按照市场规划和商务部要求,有步骤地实施市场标准化建设。计划用2-3年的时间把市场建设成管理比较规范、布局比较合理、能够集“展示展销、采购交易、物流配送、信息发布、检测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流通服务平台。
记者:据悉,2006年信立国际农贸城有3个项目申报“双百强市场工程”,这3个项目具体完成情况如何?
蒋总:是的,2006年信立国际农贸城申报“双百市场工程”3个项目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和安全监控中心,其中市场基础设施和安全监控中心两个项目获得商务部核准。
市场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万吨冷库、生鲜交易大棚,是市场新建项目。冷库完成库体建筑面积6480平方米、配套建筑设施1580平方米、高层货架8016个架位、冷库专用作业叉车14辆,总投入超过4000万元。水果交易大棚完成建筑面积82630平方米,总投入超过14000万元。两项基础设施项目已在2006年底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安全监控中心按照“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可扩展原则”进行建设。安全监控中心面积90平方米,配备监控摄像机300台、数字硬盘刻录机20台、19寸彩色显色器8台、21寸彩色监视器10台,数字视频光传输机30套、视频矩阵1套及市场公共广播系统,总计投入资金567万元。监控中心安装报警系统,能够支持报警触发录像和预报警自动录像,可以实现监控图像远程传输,视频监控信息可保存15天以上。项目在2006年底通过验收并已投入使用。
记者:“双百市场工程”是否是信立国际农贸城加强市场管理与运行标准化建设的一个契机?
蒋总:是的,信立国际商贸城在建设“双百市场工程”项目的同时也实施了以下3个项目。一是建立检测检验中心。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信立国际农贸城在实施“食品准入制”的同时,与市农业局合作在市场内设立了动植物检验检疫中心,对进入市场内的冻肉和水果实行检验检疫;二是设立网络信息发布中心。为构建现代服务平台,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与信息交换,信立国际农贸城建设了100多平方米的网络信息中心,配置服务器6台、工作组交换机10台、台式计算机100多台,安装了物业、冷藏、财务等专业管理系统,组建了市场局域网,建设了信立国际农贸城网站。总计投资超过500万元;三是开发建设智能物流配送平台。该项目旨在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开发平台,集成已有的各专业管理系统,实现市场商户、业主与经营的可视化管理,并通过实时、动态的统计与分析为市场的管理者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为经营商户提供具有最佳方案与路线的配送服务。目前这个平台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智能物流配送平台投入运营后,信立国际农贸城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加强。
记者:目前,信立农贸城在实施市场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蒋总:首先,市场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雏形已初现。信立国际农贸城通过实施市场标准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自身发展,目前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较为齐全、配套较为完善的综合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具备了市场现代综合服务平台的雏形,为进一步打造市场服务品牌和实现市场纵深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市场安全保障性得到了加强。安全监控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全方位24小时监控,监控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监控室可现场指挥处理突发事件。安全监控中心在加强市场管理、提高市场交易安全、活跃市场交易、扩大农产品安全流通等方面的左右正在显现。
第三,食品安全监控作用日趋显著。信立国际农贸城建立的监测中心,对进入市场的水果和冻肉的实施检测,每天对入场水果进行抽检,合格率达到99.5%,有效的加强了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控,防止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
第四,信息指导作用日益明显。市场信息中心建立以后,市场农副产品价格行情和供求状况通过互联网及时公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价格信息指导经营和引导消费的作用,为实现信立国际农贸城物流职能化配送业务的一体化服务、实现由对手交易向电子商务转变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记者:回顾信立国际农批市场升级改造的经历,蒋总有哪些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共享?
蒋总:首先我觉得农批市场的升级改造要以现代化服务业经营理念来指导。搬迁前的信立农批市场是个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市场,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市场服务功能跟不上,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董事会在启动市场搬迁时就认识到思路决定出路,决定发展,要用新的、现代化服务业经营理念开发建设市场,把市场建设成较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但农批市场本身具有的社会公众服务性与产业服务性,决定了它只有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前提下才能实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觉得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信立国际农贸城一直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市场建设。2005年完成一期工程,完成市场搬迁,形成新市场基本格局;2006年二期工程完成冷库建设;三期工程完成安全监控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建设;四期工程完成生鲜市场建设;2007年五期工程将重点建设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和发展冷链物流。
再次,我觉得市场升级改造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在建设有形市场的同时要注重无形市场的建设。在建设有形市场的同时充分考虑无形市场的建设,运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为经营户和采购商、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批市场技术结构和服务理念的升级。
最后,我认为只有立足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市场的标准化管理才有的放矢。信立国际农贸城几十年来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农批市场向上承载着千万农户的生活、生产与致富梦想,向下面对社会公众的日常消费,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只有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对公众负责的思想,才能把市场的标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
记者:目前,信立国际农贸城在实施市场建设过程中碰到哪些问题,对此你有何建议?
蒋总:我们在实施市场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农批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社会的民生工程,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农批市场的开发建设占用土地面积多,投资大、回收期长,兼容着大量就业人员,企业承受着较大负担。因此建议政府部门能从土地、税收、资金、政策方面尽可能给予支持与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