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保险发展问题

2024-06-06

小额保险发展问题(精选9篇)

小额保险发展问题 篇1

摘要:近年来, 国内多家商业保险公司在中国保监会的组织与推动下, 积极调研并启动了农村小额保险市场, 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 理论界也形成了众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梳理小额保险从产生到取得初步成效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重要文献, 寻求理论界在小额保险经营模式等方面达成的共识, 为小额保险业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与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村金融,小额保险,低收入者

国际经验表明, 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金融扶贫手段, 小额保险在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险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组织都在积极研究和推广小额保险, 理论界也给予其诸多关注。我国学者主要从国际借鉴、经营模式、制约因素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在政府支持、制度完善、多主体合作、宣传推广、产品创新等方面达成了共识。本文将梳理小额保险从产生到取得初步成效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重要文献, 寻求理论界在小额保险经营模式等方面达成的共识, 为小额保险业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与发展思路。

1 国外经验的借鉴及启示

小额保险的核心特征是以低廉的价格、多样化的服务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丰富多样的保险保障。目前小额保险在国际上100多个国家的实践中已经初见成效,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较大的支持和追捧, 在组织经营模式、营销渠道、推广等方面为我国小额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从运作主体来看, 小额保险的发展受到了非政府组织或社区互助组织的关注, 例如, 斯里兰卡的亚斯如互助小额保险项目、孟加拉国的农村妇女健康保险组织等;从渠道创新来看, 一些国家创新了小额保险营销员模式, 比如, 印度塔塔友邦公司开办了小额保险营销员模式的开发, 建立了团队和个人两种营销方式;从展业方式来看, 国外小额保险的展业方式主要有四种, 直接和间接营销渠道均有涉及, 其中主要的提供者是商业保险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在经营模式的选择上, 大部分国家都有固定的组织经营模式, 但部分国家小额保险的发展并无固定的推广模式, 如孟加拉国的小额保险主要靠民间健康维护组织和小额保险组织开办, 通过门诊网络销售的形式推广小额保险。

围绕小额保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国内理论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在小额保险推广方面, 刘如海、张宏坤 (2008) 借鉴国际经验, 从农民经济能力有限、保单有效性出发, 建议将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事故发生率等因素纳入保险产品研发中来, 通过扩展现有金融服务, 开发更多保费低廉、保障适度、支付方式灵活的保险产品。在营销渠道方面, 张宗军 (2009) 通过对国外小额保险运作主体、业务种类及风险状况进行分析, 从重视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加强小额保险产品的开发、加大与农村消费品商的合作力度三方面阐述了构建一个多样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体系的重要性。在政府责任方面, 刘妍、王健 (2012) 将国际经验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 得出启示: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积极提供政策支持,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并正确处理好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 切实做到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必要的风险保障,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现有文献为我国政府完善小额保险监管体系、配套服务设施、产品设计与宣传推广提供了理论借鉴, 揭示了在多元化经济格局下, 有必要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商业保险提供辅助支持、多主体参与监督管理的社会管理体系。

2 小额保险经营模式的探讨

由于各地区、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价值观及制度环境的不同, 小额保险经营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我国小额保险经营模式的探讨, 众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肖明迁、陈孝劲 (2009) 根据经济社会和保险发展的现状, 比较分析不同小额保险发展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认为我国小额保险发展前景广阔, 基于小额保险其社会性和商业性的考虑, 以政府引导下的半商业模式为主, 保险公司主导的商业模式为辅, 探索多种主体合作的发展思路将更适宜我国小额保险的发展。然而, 从国内外各地小额保险的实践来看, 我国小额保险虽然经历多次实践, 目前依然存在保险意识淡薄、支付能力有限、运营成本偏高等多方面的不足, 刘妍、卢亚娟 (2010) 基于可行性分析, 认为当前我国小额保险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政府扶持, 故应当首先着重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小额保险经营模式。刘婷婷 (2010) 则从我国小额保险的半公益、半商业特点出发, 认为在经营发展初期, 有必要建立政府、商业保险公司、经融机构等多主体广泛参与的合作模式, 以促进小额保险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陈立、李林和冯源 (2011) 认为利用基层组织的社会影响力进行推广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销售渠道, 凭借代理模式和直销渠道的辅助, 不仅减少了经营成本, 扩大了市场影响力, 还推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综合现有文献, 更多学者认为我国小额保险业务各项配套设施还未跟进, 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应该重点扶持引导小额保险的发展, 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做出较大的资源投入, 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经营模式, 以促进小额保险的长足发展。但在实践中, 小额保险经营模式并没有一刀切地选择政府主导模式, 随着小额保险业务的进一步推广, 考虑到小额保险半商业化、地域性强、普及率低、运营成本高的特点, 其经营模式日益多样, 包括合作—代理、独立经营等模式, 即保险机构、微型金融机构以及专营小额保险机构之间相互合作的运作机制。此外, 直销渠道、捆绑经营、基层合作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3 小额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实践表明, 小额保险发展中存在保险意识差、监管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供求不均衡、易产生逆选择等问题。

周红雨、徐汉坤 (2008) 以湖北农村为调研对象, 通过深入剖析小额保险的发展背景和取得成效, 崭露出保险意识不足、险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 因此, 加强宣传、拓展险种、创新模式成为推动小额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陈立、李林和冯源 (2011) 以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覆盖率和风险保障程度为基础, 从商业保险公司的角度分析小额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认为商业保险的趋利性、机构的地域性均与小额保险存在矛盾, 同时保险意识的薄弱也阻碍了小额保险的推广, 因此, 如何创新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成为小额保险探索的新方向;张璐 (2013) 也对完善我国小额保险提出若干思考, 文章以小额保险理论为基础, 基于对政府、商业保险公司、保监会、行业自律协会等主体行为的分析, 为我国小额保险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小额保险经营中面临的逆选择同样值得关注。邓涛涛 (2012) 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农村小额保险市场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总结了我国小额保险发展以来的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并以投保人的续约行为为切入点, 设计了一款针对投保人的保费奖惩机制, 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出该机制具有稳定性, 为小额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为应对各方面带来的阻力, 保监会及保险公司从与基层组织合作、与小额信贷捆绑、建立直接营销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如政府组织引导农村小额保险与“新农合”相结合的模式, 扩大了小额保险覆盖率;将小额保险与信用社等提供的信贷项目相结合, 鼓励保险公司建立农村保险代理机构模式, 以及开拓直接营销渠道, 最终增加小额保险在保险市场上的影响力。

4 小额保险供求的实证分析

理论上来说, 中低收入人口对于这种针对其收入特点而设计的小额保险产品应该既有现实需求, 也有客观的支付能力, 完全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然而相关调研发现, 目前我国小额保险在业务规模以及推广效率方面成效并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等特征。现有文献中, 以供求作为切入点的研究并不多见。

卢燕 (2011) 对小额保险需求进行分析, 认为风险、农民纯收入、保险费率等因素对小额保险需求不足产生影响, 建议借助新的保险提供主体以降低保险费率, 并通过加强风险宣传以促进农民养成良好的保险消费习惯显得至关重要;刘妍 (2011) 通过样本分析对江苏省小额保险投保意愿进行调查, 认为小额保险在规模与推广方面效果不佳, 表现出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等特点, 并进一步探索影响因素, 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保险认知与风险状况等因素对购买小额保险影响较大;杜朝运、毕柳、袁春兰 (2012) 等以供求矛盾为出发点, 重点阐述了我国小额保险产品供求错位、缺乏法律支持两个问题, 认为小额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 并分别从需求方、供给方、第三方的角度提出创造市场需求、创新产品、降低销售成本、政府积极扶持等建议。

性别差异在小额保险市场上同样存在。刘妍、卢亚娟等 (2011) 基于江苏省农村居民调查数据, 建立模型研究性别差异对农村小额保险投保意愿的影响, 研究显示, 农村女性相比较于男性投保小额保险的意愿更强烈, 与此之外, 农村男女在个人年龄、文化程度、保险意识以及近三年的风险状况等因素对其投保小额保险亦呈现出显著差异性。

5 小额保险研究新动态

近年来, 小额保险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研究成果为小额保险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借鉴。目前小额保险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5.1 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的协同发展

农村地区由于其经济落后、发展缓慢, 无论是在资源配置还是资金支持方面都比较匮乏, 小额信贷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情况。

目前, 大型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组织是我国发放小额信贷的主体机构, 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0万元以下, 1000元以上。和其他贷款类产品一样, 农村小额信贷同样存在着风险, 有必要引入与农村小额信贷相配套的保险机制。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协同发展模式在国际上有着广泛而成功的实践。

近年来, 众多学者提出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协同发展的观点:在微观方面, 张青枝 (2009) 从小额信贷与小额寿险、小额意外险等发展模式进行逐个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认为我国“小额信贷+小额保险”要发展顺利, 在产品设计上必须要符合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和其他客观环境的需要, 在实践上应针对当地具体实际情况, 探索出一批符合实际、行之有效并且易于推广的发展模式。在宏观方面, 李喜梅、何嘉欣、夏春萍 (2013) 等从贷款机构、保险公司、国家、农户等主体对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协同发展的合作效用、合作现状进行分析, 并为二者实现双赢提供政策建议, 同时从实践试点中得出结论:小额信贷与小额保险相捆绑这一模式促进了金融发展, 因此, 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应当从实际出发, 以点带面, 最终形成规模。

农村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的协同发展, 有赖于整个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 而这需要小额信贷机构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保险公司和农户应积极参与其中, 政府也要从政策和监管方面进行全面推动。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作为我国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必然将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2 小额保险的监管

小额保险在我国虽初具成效, 但仍存在监管不善的问题, 较多学者对该专题进行了研究:雷辉 (2010) 对小额保险监管进行理论分析, 结论表明我国保监会对小额保险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同时还强调有效的监管不仅仅是完善小额保险监管的合规性与风险性, 还要加强监管力度, 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周国辉 (2011) 、陈斌彬 (2011) 、王芳 (2013) 等借鉴国际经验, 对我国2008年以来小额保险试点成果进行数据分析, 认为我国小额保险监管法律制度存在较多问题, 就监管目标偏离、操作规则简单、监管内容不完善等方面对小额保险的发展提出建议。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称, 小额保险试点的监管, 从一开始就在向国际小额保险监督管理的标准靠拢, 目前世界上有较多国家在推广小额保险,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也应有所作为。为推动小额保险的试点, 保监会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 例如小额保险产品代理人的创新销售模式等。通过该模式, 没有从事过保险业务的新人只要经过保险公司培训30小时后, 就可以具备小额保险产品代理人的资格, 销售指定的小额保险产品, 为参保人提供保险服务。这项创新政策需要保险公司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和考虑, 而不是仅仅从盈利的角度考虑。监管部门正努力为试点公司提供支持, 适当减免监管费, 以便更多地让利给低收入人群, 推动小额保险的普及。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 小额保险的理论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已经达成共识: (1) 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小额保险营销渠道; (2) 设计出多样化、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3) 强化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的协同发展; (4) 建立适合小额保险的监管框架, 通过有效监管及创新来推动小额保险发展。

国际比较来看, 我国小额保险有必要在丰富经营主体、提升普及率、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做出成效。建议在小额保险服务效率、组织结构创新、专业化经营模式等方面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小额保险发展问题 篇2

(中国人寿厦门市分公司 戴数)

2008年8月12日,中国人寿9省(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以下简称小额保险)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着小额保险在国内正式开办。

作为保监会大力倡导的一项业务,小额保险一面世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品突出了‚交费低廉、保障适度、条款通俗、索赔手续简便、面向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为销售对象‛等特点,成为‚三农‛保险的代名词。本文就小额保险的快速普及与健康发展谈一点看法。

一、快速普及的意义

对于小额保险的发展,保监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是:‚政府支持、农民认可、商业运作、广泛覆盖。‛不难看出,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广泛覆盖‛。换言之,即‚快速普及‛,因为普及速度决定覆盖程度。从小额保险本身和公司开展这项业务来讲,快速普及的意义在于:

一是有益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让广大农民群众拥有了医疗保障。但从保障范围看,新农合未涉及因意外事故引发的身故、残疾以及全面医疗的保障,而意外事故又是广大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时常遇到的风险,一旦遭受意外,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抵御能力十分有限,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快速普及小额保险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是有益于公司的又好又快发展。我国13亿人口中,有71%居住在农村。巨大的农村市场,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健全的机构网络,是中国人寿开拓和服务农村市场的先天优势;快速普及小额保险,必将推动中国人寿农村保险业务向纵深发展。因为通过小额保险,公司可以近距离、大范围地接触农民群众,向农民群众灌输保险意识,传授保险知识,了解保险需求,宣传和扩大公司的影响力,由此带动各项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有益于加快保险村建设的步伐。打造保险村的意义,在于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扩大‚保险‛的影响力,进而影响和带动整个农村市场,实现协调发展。快速普及小额保险,特别是通过以村统保的模式,将会直接带动保险村建设的步伐。

二、如何实现快速普及

实现小额保险的快速普及,须扎实做好三项工作。

(一)要统一和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是经理和主管的认识要到位。要把开展小额保险提高到是勇担社会责任,提升公司品牌,稳定农村队伍,积累客户资源,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其次是业务员的认识要到位。把开展小额保险视作是开拓农村大市场的一块‚敲门砖‛,让小额保险成为乡亲们认识保险、接受保险,让保险深入人心的切入点,通过优质的服务,提升个人的口碑,拓出一片大市场的高度来认识。

(二)要赢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发展小额保险,是保险业‚服务三农、服务全局‛的重要举措;广泛覆盖,成为普惠制度是小额保险发展的方向;而涉农收费,又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敏感话题。一边是惠农保险、普惠制度,一边是高压线、不能碰,所以说,快速普及小额保险,须与政府达成共识,赢得各级政府的理解、倡导和大力支持,建立统一战线,工作效果才能事倍功半。这是关键,也是真理。

(三)要有科学的拓展方法

统一认识、赢得支持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至于效果,还要靠科学的拓展方法。

1、明确方向。遍及城乡的销售网络和庞大的农村队伍是中国人寿在拓展‚两乡‛市场、普及小额保险工作中的先天优势。一是发挥农村网点特别是驻村业务员的拓展及服务优势,以‚以村统保‛模式为主打。二是发挥庞大的队伍优势,以分散销售模式为辅助。实践证明,这两种模式切合公司现阶段实际,既便于组织推动,又便于巩固队伍,还利于该项业务的持续发展,符合公司和业务员的共同利益。

2、宣传造势。推广小额保险,内部认识再高也仅仅是‚剃头的挑子‛,关键是要让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也认为好才行。所以,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统保,宣传一定要突出一个‚势‛字,通过‚海陆空‛(海报、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墙体标语黑板报、横幅及广播等)等宣传法迅速打开局面。

3、认真组织。普及工作涉及多个环节且人员众多,需要认真组织才行。对于以村统保:一是要开好一个会。在村干部的支持下,组织干部、居民组长、村民代表召开一个动员会,或者叫说明会,让大家了解参加小额保险的好处,统一干部们的思想。二是要动员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老百姓看干部‛是在农村开展工作的特点,干部带头参加才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团队作战。统保的关键在于有‚势‛,宣传要造‚势‛,承保要有‚势‛。身着职业装,佩戴展业证,小团队作战,效果非常明显。四是要限时办理。为避免统保时间过长产生的不确定风险,同时也为制造严谨高效的氛围,统保办理应限定时间,使统保工作自始至终保持一种规范、热烈、紧凑的场面。五是要积极动员,构建多渠道的缴费模式。缴费形式上,村民购买是第一选择,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来参与小额保险的推广也非常重要。如动员当地企业和企业家资助、条件好的村集体出资或出部分资等方式。对于分散销售:强化全员‚以‘小’促长,以长带‘小’‛的销售理念,推行‚一加一‛模式(即长险保单加小额保单)。销售小额保险,能够增加业务员的访量,积累长险准客户,促进个险业务发展;同时,寿险营销经过十几年的滚动发展,公司在农村积存了大量的忠实客户,巨大的客户群是业务员推广小额保险的目标市场,而组合销售小额保险又能完善客户的保障计划,可以说是互有需求,相得益彰。

4、典型带动。典型是一面红旗,具有无声的感染力,可以产生‚鲶鱼效应‛,带动整体发展。树立一批优秀的发展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经验做法激活了整个团队乃至一片市场。

5、企划推动。依托队伍开展普及工作,正确的引导是一方面,同时还须辅以中、短期的激励和考核措施。如开展阶段性的专项突击活动,可以迅速炒热职场和市场;将小额保险统保村、覆盖面等指标纳入农村服务部、驻村业务员的季度或年度考核,可以实现队伍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有益于小额保险的持续发展。

三、如何实现健康发展

如果把‚快速普及‛比喻成燎原之火,那么‚健康发展‛则是不息之火。为此,须切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优质的服务

优质的服务集中体现在售后的理赔效率上。

1、优先服务的意识。发生保险事故后,农民朋友对于保险金的需求相比其他群体要更加迫切,保险金意味着就是救命钱和保障钱。特别是我们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工作,政府在支持我们的同时也在监督着我们,如果理赔效率和质量跟不上,就会失去政府的持续支持,就会失去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不仅失去信誉,更会失去市场。所以,优先服务‚三农‛的意识要明确。

2、优质服务的措施。一是建立‚绿色通道‛。在小额保险的理赔上,公司应建立优先受理并限时办理的机制。二是创新服务理念。对情况特殊、影响面大的赔案,公司应开展预付或送赔款上门活动;对属于免责,但存有争议,特别是涉及身故、高残责任的索赔,公司应在依规办理前提下予以人性化的抚慰。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接到客户出险报案后,公司应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受益人应提供的索赔手续,避免应告知不详而延误理赔时间。

3、及时续保。对于一年期险种,续保依然十分重要。不及时续保造成的保单失效,如客户出险,索赔势必被拒,不仅令公司的公众形象受损,持续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应把‚提醒客户按时续保,及时为客户办理续保‛作为售后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良好的效益

小额保险产品在突出‚投保范围广、保障责任宽、保险费率低‛等‚惠农‛特点的同时,对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效益问题‛也是一场挑战。而作为商业保险公司,效益始终是第一位的。良好或一定的经营效益,是实现健康发展的保证。

1、严控经营风险。首先是优化客户结构。相比其他险种,小额保险的投保范围很广。以《农村小额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为例,由于该产品在投保年龄上未作要求,如有大量的高龄群体投保,势必会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原因在于高龄群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弱,受身体健康方面影响的因素多,一旦出险,保险责任一般难以直接判定,会令公司在理赔上陷入两难境地。所以,对于高龄群体我们应谨慎承保,应将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作为第一承保对象,既符合农民家庭实际的保障需求,也能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其次是力争承保面。按照大数法则的保险原理,将风险进行科学分散,从而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三是保障要适度。通过适度的保障来合理规避‚逆选择‛或高风险人群选择性投保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2、降低销售成本。‚盈利空间小、产生费用少、展业和服务成本高‛是小额保险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低成本普及就成为必然选择。一是要降低单证成本。普及小额保险,单证用量很大。统保和印制简易保单可有效降低单证费用的支出。二是要降低宣传成本。广播、黑板报、标语等是农民喜闻乐见接受方式,同时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宣传方式。

(三)贴切的保障

市场有需求、群众认可是健康发展的前提保证。前面提到,现有农村社会保障(新农合)中的保障程度还很有限。小额保险的普及能够很好地弥补新农合对于身故、残疾方面保障缺失的问题,但对于相对出险率更高,农民朋友更加需要的‚意外医疗‛方面的全面保障,依然是不足。农村市场巨大,但也脆弱,因为市场的‚传染性‛很强。一起不尽人意的服务就可能导致一片市场的‚疲软‛。我公司拓展的首批统保村中,有一部分办的是单纯的小额保险。一些客户发生意外后,因医疗费用得不到赔偿,便对小额保险、对公司产生了不信任感,影响了健康发展。之后,我公司及时增设了一定量的附加险,得到了销售人员和市场的良好反馈。所以,从维护农村保险市场和完善农村保障计划的角度来讲,开拓小额保险一定要尽可能完善保障的空白点。

小额保险发展问题 篇3

1.1 保障对象具有特殊性

商业保险大多是富人阶层具有的奢侈品, 而农民这类低收入群体被列出在外。

1.2 承保和赔付具有低成本、低保障特征

目前小额信贷额度较低, 发达地区小额信贷额度10万~30万, 欠发达地区1万~5万, 而小额信贷保险产品或赔偿保金斗以借款人向金融机构所借金额为限, 因此小额信贷保险锁承保与赔付的水平较低。

1.3 多数为短期保险产品

因小额信贷的期限一般在1 a内, 故农村小额信贷保险产品的保险期限也都较短。

2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模式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国不断革新农村小额信贷的制度办法, 拓宽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小额信贷保险目的在于降低和弱化风险, 提升金融机构支农惠农积极性, 有效缓解农村融资难问题, 满足农户资金需求, 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作为新生金融产品, 当前“小额信贷+保险”协同发展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如农户参保意识不强, 金融机构宣传不到位, 保险范围有限, 相关法制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该模式的持续发展。

3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模式现存问题

农户存在的问题为农户道德风险与农户参保意识不高;小额信贷机构存在问题为信贷机构内部道德问题, 产品单一;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为手续繁琐, 理赔时间长, 缺乏专业营销服务人员;政府职能部门存在问题为缺乏国家政策扶植, 银保合作代理机制不完善。

4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完善政策补偿机制

加大财政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农业保险和信贷投放杠杆效应;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加大对农业保险承保公司的财政扶持力度, 对其涉农保险业务税费予以减免优惠, 允许其在税前列支农业保险准备金。

4.2 探寻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的新型信贷模式

为降低农民的违约风险, 可以让农业企业与金融机构按诚信、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 达成“保险公司+信用社+农户”之间的“三方协议”。银保合作开发更多适合农村地区的新型产品, 如小额信贷+人身保险、小额信贷+意外保险、小额信贷+教育保险、小额信贷+养老保险等多种保险业务[1]。

4.3 政府加强引导, 加大政策支持, 实行优惠政策

政府是小额信贷机构、保险公司、农户三方健康运行的协调者。首先, 政府可给提供涉农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一定的优惠, 如税收减免或费用补贴等措施, 适当放宽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其次, 加大对办理农贷保险的保险机构的财政扶持力度, 试行减免该业务的营业税和所得税, 允许其在税前列支农业保险准备金, 或对经营农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补贴, 促进保险公司介入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市场的积极性;最后, 对购买保险的借款农户提供补贴, 如实行一部分法定保险, 创造基本农业保险需求、给投保农户保费补贴等[2]。

4.4 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把建设农村信用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吸引资金向农村流动, 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在短期内可以考虑“信用联保”机制, 让农户之间相互监督。长期要建立农村信贷投入稳定增长,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大力创新支农金融服务品牌, 积极探索“信用-信贷良性循环”的有效方式。同时, 切实防范和分散信贷风险, 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山, 聂强.国外小额信贷产品设计的随机评价[J].现代经济探讨, 2012 (6) :58-62.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研究 篇4

农村小额贷

S公司发翻题研究

刘国防,齐丽梅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中国农业银行长春培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我国农村小额货款公司自2005年开始试点以来,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善金融体系内部结 构、解决我国支农资金不足等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试点中的农村小额货款公司还存在法律地位 不明、资金来源不畅、监管体制不顺、内部管理不规范、风险控制机制缺乏等问题。为此,建议明确农村 小额货款公司的法律地位,改变其“只货不存”的模式,完善监管体制,营造同业协作的良好环境,加强 小额货款公司自身的建设,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减轻税收负担,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关键词:农村货款公司;普惠金融;三农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

文献标识码:A 编

1007-7685(2009)12-0094-0

4为解决农户和小型企业贷款难问题,提高农 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成村经济发展,并引导民间 金融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2005年底,中国 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商业性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以山西省平遥县作为 首批试点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两家小额贷款公 司。2006年,试点扩大到山西、四川、陕西、贵州、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成立了 7家商业性小额贷 款公司。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 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 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小额贷款公司的 性质、设立条件、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监管等方 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随后,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 蓬勃发展起来。

一、各地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现状

依法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 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农村小 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经历了 “试点、扩大试点、推 广”三个阶段。从全国各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情 况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工作进展顺利,取得 了较好效果。

(一)发展速度较快

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不仅获得各省的高度 重视,而且得到民间资本的积极响应。《指导意 见》发布后,各省区迅速出台试点办法和扶持政 策,民间资本参与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也很高。由于贷款利率较高(不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而 且有转化为村镇银行的可能性,小额贷款公司对 民营资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那些从制 造业、房地产、股市撤离出来的闲置民间资本来 说,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 会。[1]所以,《指导意见》发布后,民间资金较丰富 的江苏、浙江等省份迅速行动。如,2008年7月 20日、22日,江苏省首批2家农村小额贷款组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指自2005年开始试点的、专门针对农村中低收人群体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 商业性贷款组织。根据《指导意见》的定义,小额 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

收稿曰期=2009-09-28

作者简介:刘国防(I960-),男,湖北天门人,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金融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学、市场

营销学。

—94 —

万方数据

织——丹阳市天工惠农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 兴化市永泰诚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相继开业。目前,江苏省已有15个县(市、区)首批获准参加 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9年3月末,全国已开业583家小额贷款公 司,筹建573家。[2]

(二)运行良好

一是贷款方式灵活。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伊 始,即在贷款的运作模式方面狠下功夫,开始显现 比较优势。如,贷款对象锁定“大银行不屑做、不 愿意做”的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放贷手续简便 快捷,担保方式灵活多样,甚至无需抵押担保;还 贷期限灵活,极大地迎合了农村经济主体资金需 求时间紧、期限短、季节性强的特点,深受农户和 小企业的欢迎,也给各地农村金融市场带来新的 气息。二是贷款质量较好。[3]小额贷款公司的投 资主体是私人资本,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风险控 制,并在防范金融风险上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因此,目前贷款质量较高,很少出现不良贷款。

(三)经济、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灵活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 满足了广大农户不同的贷款需求,对缓解县域和 农村资金困难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弥补了商业 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形成的金融服务空白。另外,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相对正规支农渠 道而言,具有门槛低、手续简便的优势;相对民间 借贷而言,具有规范化、低利率的优势,成为农村 借贷户的首选。因此,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 与营运有利于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和金融业的适度 竞争。

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为“三农”提供了 低成本、便捷、实惠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农业、农民 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非金融机构”的定性是小额货款公司 困境产生的根源

《指导意见》将小额贷款公司定义为非金融 机构的“企业法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小额贷款 公司成立的依据不是有关的金融法规,而是《公 司法》。而现行的《公司法》并没有对涉及贷款类

万方数据

经济纵横• 2009年第12期

业务的公司进行规定;我国的《贷款通则》则规定 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 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二者明显矛盾。这种定性及其矛盾反映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 范围、经营区域、监管体制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上,并直接导致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困境。

(二)“只货不存”使资金来源不具有可持续

“只贷不存”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吸取“农村 合作基金会”非法集资的历史教训,但制度设计 思路显然没有尊重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国际 上,小额贷款组织业务范围一般是“贷款、储蓄、保险和汇款”等;“只贷不存”的规定使小额贷款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先天不足。由于不能吸收 公众存款,小额贷款公司往往很快面临无钱可贷 的困境。虽然相关规定指出了所有者权益、捐赠 资金、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三条途 径,但毫无疑问,无论哪1 一种途径,都面临现实的 筹资难题。一般贫困地区的投资人本身并不富 裕,不可能不断筹集到大量资金;捐赠资金是我国 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也限制 了这些组织向商业化方向的发展。

(三)同业协作困难

由于不被承认为金融机构,农村小额贷款公 司在发生横向业务联系、开展同业协作时处处受 阻。如,小额贷款公司难以获得信贷征信系统的 服务,无法接入信用信息数据库来掌握客户在其 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信用等级等详细资料,增 加了信贷风险。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时,无法获 得抵押登记部门给予金融机构的差别待遇,增加 了经营成本。在申请融资时,很难得到商业银行 的核准,限制了信贷业务的发展。

(四)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造成各试点 单位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

从各省试点文件看,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区 域明确限制在县域之内,这就使各地的试点各自 为战,不利于吸收、累积和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小额贷款组织的管理有其自 身的规定性和历史的传承性。但从当前各地试点

—95 —

经济纵横• 2009年第12期

情况看,几乎每一个小额贷款公司的投资人及其 员工都是初次涉及这一新型金融业务,因此在管 理制度、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自己从 头摸索,不利于规范化管理和风险控制。

(五)市场定位偏离自身建立的初衷 从制度设计的初衷看,我国设立小额贷款公 司的初衷是为小企业、农户等群体提供信贷服务。但有三个方面的偏向扭转了这一定位。一是资本 的外来性。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在小额贷款 公司的注册资本问题规定上:有限责任公司不得 低于5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低于1 _万 元,且必须一次足额缴纳,这实际上排除了贫困地 区农村农民依法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可能性。所 以,许多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都是外来的。这些外来资本之所以敢于投资,完全是冲着《指 导意见》中“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 良信用记录的,可在股东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村 镇银行组建审批指引》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 定》改造为村镇银行”这一条。外来资本的弱点 在于他们无心扎根于当地。二是管理人员的外来 性。这是资本外来性决的。外来管理人员的弱 点是不熟悉当地民情,无法利用“软信息”来及时 发现市场机会与信贷风险。三是缺乏服务的专业 技术与经验。由于没有掌握诸如“无担保、无抵 押”、联保贷款、农户信用评级贷款等国际上成熟 的小额信贷专业技术,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并不具 备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为防范信贷风 险,在贷款对象选择上,无法完全按照国际小额信 贷服务的模式进行运作。

(六)收入来源单一,税赋相对较重

一方面,虽然相关规定允许小额贷款公司从 事贷款、中间业务、资产租赁、信用担保等业务,但 受资金及人才限制,当前试点中的小额贷款公司 业务品种普遍单一,资金运用受限,收人主要来源 于贷款利息。而且,由于我国农村项目的利润率 一般都较低,因此小额贷款的利率不能定得太高。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的成本却比较高。据世 界银行估算,通常小额贷款的保本年利息率为 15%~20%。降低贷款利率,小额贷款公司将无 利可图;提高贷款利率,又难以找到优质的贷款投 向。此外,由于其性质不属于金融机构,小额贷款 —96 —万

方数据

公司必须按照工商企业来纳税,税赋明显比金融

机构重。

(七)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尽管在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时,相关规定明确 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准备金制度和风险保障基 金等风险控制措施,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上 没有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这表明,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为今后的经营 埋下隐患。小额贷款公司面临三类风险:一是客 户的信用风险,即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的风 险。农村地区贷款客户面对的是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经营风险相对较高;而单个农 户承受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业受到自然风险 等因素影响较大。二是经营风险,即经营不善造 成的风险。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表 现在单笔贷款额度较大,风险过于集中;实际贷款 利率超过借款人的承受能力。三是非法集资的风 险。由于资金来源不畅,又缺乏退出机制,变相吸 引公众存款巳成为个别小额贷款公司生存的无奈 选择。

三、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建议(一)明确小额貨款公司的法律地位

应及时调整相关法规,将小额贷款公司直接 定义为“金融组织”,并将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依 据落实到相关金融法规中。因为无论从国际上小 额贷款组织的兴起与发展趋势看,还是从我国小 额贷款公司的实践看,小额贷款公司都是从事金 融活动的企业组织。事实上,有些地方已开始做 这项工作。如,浙江省政府2009年6月出台的 《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将小额贷款公司定性为“以服务„三农‟和小企 业为宗旨,从事小额放贷和融资活动的新型农村 金融组织”,这就扫除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的 一些障碍。

(二)改变“只货不存”模式,拓宽筹资渠道 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资金不足的根本办法 是改变“只贷不存”模式。“只贷不存”不符合国 际惯例,不应成为我国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模式。短期内,应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筹资渠道。一是 扩大融资比例。对运营状况良好、风险控制能力 强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将融资比例放宽到资本金的100%。二是增加资本金,扩大经营规模。对 依法合规经营、效益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营 资金不足时,允许其提前通过增资扩股增加资本 金。三是简化向商业银行融资的手续,择优向运 作良好、管理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授信。

(三)明确主管机构,完善监管体制

在当前维持对小额贷款公司非金融机构认定 的前提下,应从有利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 角度出发,加强监督机构的专业能力与力量配备。同时,要加强监督机构与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等各 监管部门的密切合作与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管 理优势。此外,还应注意防止行政权力对小额贷 款公司的不当干预。从长期来看,一旦认定小额 贷款公司为金融机构,应立刻结束这种多重管理 的监管体制。

(四)营造同业协作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加 深对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公司重要意义的认识。另 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小额信贷公司发展的政策环 境,让小额贷款公司享受“准金融机构”的待遇,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

(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小额货款公司

治理结构

监管机构要加强培训与指导,将世界先进的 小额贷款组织管理理念及我国先期试点经验传授 给新开办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建立适合小额贷 款公司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制度及贷 款管理制度等。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 务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报表的填 制、有关资产的分类和拨备、小额贷款的指标考 核、小额信贷组织的经营等提出原则性要求,制定 统一的规范,以利于风险控制。

(六)培育农村金融本土力量,提高服务“三

农”的能力

一是培养本土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投资者。要从有利于本土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当 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特殊性,在 注册资金、资本构成、营业场所等规定上,适当降 低标准,从而降低组建成本和操作成本。二是要 培养农村金融本土人才。应改变传统的人才评价 观念,充分认识到小额贷款工作的特点,相信只有 熟悉农村的人员才能成为优秀的农村金融人才。

万方数据

经济纵横• 2009年第12期

三是加大业务创新步伐,扩展小额贷款公司金融 服务能力。要积极探索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权益 质押等贷款方式的应用条件与实施办法;针对客 户需要适当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配套服务;积极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估工作,以约束和激励 贷款人履行还款义务,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 发展。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减轻小额货款公司

税收负担

一是制定涉及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给新生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扶持。二是允许小 额贷款公司按照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或介于同业 拆借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利率向商业银行融 资。三是通过财政奖补资金核销小额贷款坏账损 失和补贴承贷人所承担的高额利息,促进小额信 贷的商业性和扶贫性工作的协调发展。

(八)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为农村小额信贷提 供保障。保险机构应在农村地区逐步开拓新的保 险领域,设计小额信贷保险等保险产品,在小额贷 款公司向农户发放小额贷款时,为贷款农户提供 意外伤残及意外事故保险。同时,政府应加大对 农村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4] 二是强化贷款规模 控制的内控机制建设,包括风险控制、业务操作流 程等制度建设,谨慎放贷。三是加强监管、防范风 险。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监督管理,防范非法集 资,确保小额贷款公司规范运营,实现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阮红新.小额贷款公司试水的样板意义[N].上海证券

报,2008-09-05.[2]

崔吕萍.1156家小额贷款公司可变身村镇银行[N].北

京商报,2009-06-19.[3 ]贾晨.浅述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及发展建议[J ].经济师,2009,(4).[4]王岩.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及对地区金融经济的影

响[J].黑龙江金融,2009,(4).(责任编辑:张佳睿)

—97 —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研究

文献链接

刘国防,齐丽梅

刘国防(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齐丽梅(中国农业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nqF5Fi敢据

LLJ WANFANG DATA

银行长春培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经济纵横。-::::

ECONOMIC REVIEW

2009(12)10次

参考文献(4条)

1.2.3.4.阮红新小额贷款公司试水的样板意义2008

崔吕萍1156家小额贷款公司可变身村镇银行2009

贾晨浅述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及发展建议[期刊论文]-经济师2009(04)

王岩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及对地区金融经济的影响[期刊论文]-黑龙江金融2009(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2.3.4.题[期刊论文]-农村 经济2010(1)5.6.[期刊论文]-商业研 究2010(11)7.8.9.10.剧锦文.李劲民山西平遥、内蒙古鄂尔多斯小额贷款公司之比较[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10(5)

杜晓山.聂强.Du Xiaoshan.Nie Qiang小额贷款公司与监管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现代经济探讨2010(9)

张本照.唐明祥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建议[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10(18)杨兆廷.连漪农村小额贷款问题探析[期刊论文]-农村金融研究2006(2)

胡战勇.谢华模.谢文君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制度缺陷与政策修正[期刊论文]-武汉金融2009(4)

金麟根.杨云聪.张聪.JIN Lin-gen.YANG Yun-cong.ZHANG Cong破解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难题

王洪斌.胡玫中小金融机构研究: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实践分析[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9(12)严昀镝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风险分析[期刊论文]-天府新论2009(z1)

王峰娟.杨立峰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期刊论文]-中国农业会计2009(10)

徐瑜青.杨露静.周吉帅.Xu Yuqing.Yang Lujing.Zhou Jishuai小额贷款欠公司运营现状及问

引证文献(10条)

1.2.3.谢金楼.张庆鹏江苏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王正艳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12(3)

宗姝君.周琪欢.李岩岩.张雅丽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9)4.5.6.甄妮.郭晓毅关于河南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情况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现代商业2012(21)谭敏谈信用文化建立及其对小额信贷发展的作用[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1(24)

刘博.孙超英开发性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机制创新研究一一基于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调研分析[期刊

论文]-理论与改革2012(5)7.8.9.10.罗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法律分析一一以湖北省为切入点[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2011(3)郑贤超浅析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缺位问题[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张磊小额贷款公司的未来蜕变之艰[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2010(18)张磊论小额贷款公司的未来蜕变[期

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小额保险发展问题 篇5

农村小额贷款一般情况是借款人申请, 经担保人担保, 银行确认后给予发放。农村小额贷款没有以农村的房屋产权抵押, 因为农村房屋的土地是属于集体制性质的, 不能在交易市场上正常交易, 无法评估其价值。只有通过担保人的担保, 才能获得贷款的申请, 因此, 农村小额贷款申请途径受到限制导致贷款申请太难了。鉴于这种情况, 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就是为了增加贷款申请的途径, 解决贷款难题。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以借款人不能按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归还银行贷款所致银行的经济损失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以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担保, 银行向借款人发放一定额度的小额信用贷款。通过这一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的有机合作, 解决了农村信贷抵押物不足和担保人缺乏的难点, 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农村融资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经济实体蓬勃发展, 迫切需要融资促进“三农”的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农村融资带来了新的途径, 开辟了贷款担保新天地, 已被业界称为“三农”贷款难破冰之举。从实践看, 是保证保险充当担保手段的创新, 是农村金融贷款担保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 必将对推动“三农”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现状

由保证保险担保的农村小额贷款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 一些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正在试点扩大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2009年下半年, 人保财险分别在广东佛山和浙江宁波地区开展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该保险直接对借贷当事人信用风险进行承保, 从而能够更有效、更直接地解决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 被视为解决农村融资难的切入点。2010年8月份福州某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 拟定向农村发放由保证保险担保的小额贷款, 贷款金额为1万至15万元不等的贷款, 年利息率为9.5% (含保证保险的保险费) , 利息率比农村金融机构高一些, 但是, 对资金需要者提供了方便, 有效需求很旺, 对金融机构安全发放贷款资金提供了保障, 对保险公司来说, 扩大保险业务, 增加了保险费收入, 可谓一剑三雕。还有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与保险公司合作, 由保证保险担保的向广大农村发放信用卡提供信贷消费。据了解都能安全回笼信用卡消费的款项。随后, 江苏、上海、山东、天津、北京等也相继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产品。随着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产品试点不断完善, 运作正常, 各方的利益得到保障, 充分发挥了保证保险产品的担保职能。

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成功地推出, 带动了“三农”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农村企业财产保险、农村民房保险、农村货物运输保险、农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等, 扩大了商业保险的领域。

三、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存在的风险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其所经受的风险必将影响其还贷能力, 对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农业生产一般而言要面对三大风险, 分别是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此外, 对农民提供保证保险的保险机构还要承受银行的管理风险及农民的道德风险。

(一) 自然风险。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周期长、不稳定等自然特性, 使其经受着自然界无常变化带来的风险, 自然灾害包括雷击、暴雨、洪水、台风、病虫害等, 可能造成农作物或养殖业的减产甚至绝收, 导致小额信贷保证保险风险的发生, 借款人可能换不起贷款。

(二) 社会风险。

首先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农产品由于生产周期长, 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大幅波动, 如2007年猪肉价格飙升, 2008年生猪供应量同比大幅增加, 而此时国内正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受到重创, 直接打击了养猪户, 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风险就会降临;其次是消费环境风险。一旦消费市场出现对某一农产品的质量投诉, 会使生产此农产品的农户或企业破产。第三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如早年广东省兴起的大种果树热, 造成水果供应过剩, 出现了部分农户挥泪砍果树。凡此种种, 最终导致农民无法还贷, 银行给农业信贷资金产生坏账, 并引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风险的发生。

(三) 经营风险。农民由于受其生活环境的限制, 在生产安排、技术处理、经营决策、现金流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 出现经营不善。

(四) 银行管理风险。

首先是银行管理制度。规范的制度可以有效地杜绝银行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的发生, 减少以贷谋私、索贿受贿、谋取非法收入等现象;其次是银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银行人员业务素质高低, 会直接影响到对信贷风险的判断和决策;第三, 银行信贷人员的责任心。银行人员责任心的高低, 显然也影响贷款的风险。

(五) 农户道德风险。

农户个体道德风险极大影响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甚至动用不正当的手段或串通银行信贷人员骗取保证保险担保的贷款, 导致信贷资金风险无法控制。

四、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展上存在问题

(一) 银行对保险公司担保贷款风险的保证保险表冷漠。尽管

银行把信贷风险管理摆上议事日程, 但还是不大愿意接受用保证保险这种新事物来化解信贷风险, 银行发放贷款时喜欢以不动产的抵押来控制风险, 主要原因如下:

1.银行不认为保证保险具有较强的担保作用。发放贷款主要通过不动产抵押和有价证券质押作担保, 这是银行惯用的做法, 认为使用这种方式发放贷款风险小。而银行没有看到保证保险是保险公司的信用行为, 只要银行选择了有实力的保险公司, 银行贷款的风险就会降低到零。对农村而言, 农村房产不能评估用于抵押, 银行没有机会选择房产产权作为不动产抵押, 保证保险是发展小额信贷保担保的最好选择。

2.银行没有对不动产抵押所需成本和保证保险提供担保的成本作比较。不动产价值评估用于抵押, 一般按1%的评估费用, 而保证保险提供的担保, 一般按年贷款额度的0.05%作为保险费用, 是不动产抵押的一半, 减轻了借款人的成本负担。

(二) 银行把信用度极差的借款人借款上保证保险。2009年7

月份, 有的保险公司停办了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主要原因是银行对部分资信较好的优质客户免上保证保险, 而对小部分资信差或者难以把握其资信的客户上保证保险, 保险公司很吃亏, 出现这种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情况完全是保险公司与银行没有商量好, 合作协议上存在问题。

(三) 保证保险发挥信用的作用没有被普遍接受。保证保险实

际操作过程中, 强大的信用优势却没有被普遍接受, 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保证保险产品拥有的信用, 宣传力度不够;二是保证保险产品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完善。

(四) 保证保险产品还处在试点。

到目前为止, 涉及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信贷总量不大,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保证保险还是属于试办阶段, 摸着石子过河, 需要积累一些经验;二是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不是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三是保险公司担心所有信用等级差的借款人都推给保险公司, 因此, 保证保险没有全面推开。

(五) 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保证保险承担的风险。目前,

只有保险公司出台的保证保险保险条款作为法规履行, 且不完善。

(六) 银行不够关注借款人要求保证保险担保借款的呼声。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融资, 特别是“三农”贷款更强烈要求保证保险承担的信贷风险, 然而得不到银行大力的支持。

五、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 保险公司需要大力宣传保证保险担保信贷风险的作用。

保险公司要加大力度向银行和投保人宣传保证保险的功能:一是切实能体现出保证保险产品比资产抵押优越。二是保证保险担保信贷风险能减轻借款人的借款成本。三是证保险担保信贷风险能减少信贷风险案件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四是手续简便。使用保证保险申请借款的就没有像不动产抵押手续那样繁琐, 只要找保险公司出具一份保证保险的手续就行了。

(二)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促进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的队伍。保证

保险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快速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高素质专业人才主要是指保证保险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出具有保证保险风险管理能力, 降低保证保险担保的贷款风险。一是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 招聘到高素质保证保险风险管理人才;二是委托高校培养, 加快保证保险风险管理人才的出炉;三是保险公司内部组织培训;四是选派员工到国外学习, 紧跟国际上保证保险产品发展的最新步伐, 尽快缩小同世界发展水平的距离。

(三) 保证保险担保信贷风险必须立法。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保证保险承担的风险。因此, 保险公司要尽快要求监管部门加快保证保险立法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应根据有关惯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 尽快出台保证保险业务的相关法规和具体操作办法, 在司法实践中探索信贷担保的保证保险管理经验, 以学法用法的管理方式加强对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和风险控制。

(四) 保险公司需要完善保证保险担保信贷风险制度。担保信

贷风险的保证保险实际上是用保险公司的信誉担保信贷风险。要进一步完善保证保险体系, 对诸如投保条件、承保范围、保险费率、损失赔偿界定等以法规形式加以统一规定, 加大保证保险业务的标准化和系统化管理力度, 使信贷发放运作顺当, 切实让银行感到无忧。银行也需关注各家保险公司资信程度, 因各家保险公司的资信程度是不相同的, 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保险公司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他们的实力也参差不齐, 因此, 银行需要精心选择资信好、有实力、服务佳的保险公司。

(五) 建立保证保险超赔风险基金。

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研究 篇6

一、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概况

为了多渠道防范和化解农业小额信贷风险, 2004年8月, 高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共同推出一种新的信贷保险业务———借贷者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从2005年开始, 中国人寿江苏省宿迁市分公司在泗洪县试点销售该产品, 2007年, 在宿迁全市推广。2008年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方案》, 在广西、河南等9个省区的部分县以下农村开展试点, 2009年又进一步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山东、陕西、云南等10个省区。

从全国范围看, 目前小额信贷保险业务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根据产品的保障责任不同, 主要有两类形式:一类是将小额信贷和农业保险相结合, 为农业生产贷款提供保险保障, 保险责任涵盖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及意外事

故等对投保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另一类是将小额信贷与人身保险相结合, 转移农民因疾病、残疾或意外死亡导致的没有经济能力如期还贷的风险。目前在我国发展较快的主要是后者。

二、小额信贷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农户小额信贷保险在发展农户小额信贷、降低信贷风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仅有效解除了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的担忧, 解决了农民找担保难的问题, 支持了“三农”发展, 也使保险公司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取得了银行、农户和保险公司三赢的局面。

1. 小额信贷保险改变了损失承担者

在小额信贷的农户不投保的情况下, 如农户无力还款, 则造成金融机构出现坏账, 此损失要由金融机构来承担。在我国现有利率政策下小额信贷的坏账风险过高, 金融机构的风险利率部分远不能弥补此损失, 因此小额信贷的长远发展存在隐患。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 把农户的还款风险直接转移到保险公司, 即投保户如无力还款, 则由保险公司还款。而保险公司的保险金又来源于众多投保户所交的保费。因此, 众多的投保户成为真正的损失承担者。

2. 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小额信贷存在无担保、无抵押、还款没有保证的风险。为减少风险, 各金融机构采用了农户联保贷款的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风险和道德风险。但农户联保贷款只能减少贷款户有能力还款而不还款的风险, 而对于贷款后所出现的突发情况而导致贷款户无力还款的风险无能为力。而通过保险, 金融机构把此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 出现此类风险后由保险公司替贷款农户还款。金融机构通过小额信贷保险有效转移了农户这类风险。

3. 有利于走出我国利率低的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晓山认为:由于小额信贷业务成本高, 风险大, 业务人员负责的农户数多, 又由于利率封顶限制, 该业务是亏损性的。而国际国内经验都表明, 在小额贷款的范围内, 一般承贷人可承受的利率要远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关键是要能够顺利地获得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小额资金。而利率作为国家的货币政策, 其调整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倾向, 其变动是相当谨慎的。

小额信贷的利率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利率R1和风险利率R2。基本利率R1是金融机构为弥补成本和获取利润而制定的, 风险利率R2则是为了弥补呆账、坏账的损失。我国小额信贷利率之所以被认为低就是R2不能弥补小额信贷过高的坏账损失。小额信贷保险发展得越完善则金融机构的坏账风险越低, R2也就越小。在小额信贷保险充分发展的条件下, 利率的提高就不再成为必须。因此, 加快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有利于破解我国小额信贷利率过低的困境。

4. 有利于促进小额信贷的供给

事实证明:小额信贷的农户有比较高的利率承受力, 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利率的提高并不会明显减少小额信贷的需求量。在没有小额信贷保险的情况下, 由于我国利率受国家货币政策的限制, 实际风险利率远远小于均衡下的风险利率, 因此, 金融机构在小额信贷上的实际利率r远低于均衡下的利率R, 这使得金融机构的供给积极性极大减弱。在小额信贷保险存在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的风险减小, 均衡利率R减小, 保险的程度越高, R越接近现行的实际利率r, 供需越趋向平衡, 从而调动了金融机构供给小额信贷的积极性。

三、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动力

1. 小额信贷保险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近几年, 小额信贷在我国发展迅猛。截至2006年底, 获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数为7 072万户, 占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57.6%, 占全国农户数的31.2%。而小额信贷保险才刚刚起步, 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险种也仅以借贷者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为主, 险种的创新空间还很大。如果正确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 那么小额信贷保险的未来发展空间将是广阔的。

2. 联保贷款自身的局限性

由于联保贷款实行自愿原则, 在多元博弈中, 农户会出于个人收益最大化的目的而选择与自己收入水平相近的农户进行小组组合。因此, 许多有能力、收入较高的农户会自动排除比自己收入低的农户, 而收入最低的农户很难找到比自己收入水平高的组合对象。如果小组成员全部是最贫穷的农户, 则很难获得贷款, 这就造成了把最贫穷的农户从联保信贷市场中排挤出去的结果。联保贷款的局限性为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留出了空间。

3. 国家政策支持

“三农”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金融支农工作的重视程度,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 要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2009年全国寿险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 保监会将推动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全面合作, 与银监会共同研究有关促进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发展的监管举措。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小额信贷保险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建议

1. 积极创新, 扩大业务

小额信贷作为我国政府加快“三农”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 发展的空间巨大, 小额信贷保险随小额信贷的发展而发展。据银监会的统计, 2005年3季度末全国在农村信用社有小额信用贷款或联保贷款余额的农户数为7 134万户, 占农户总数的32.31%, 农户贷款余额为5 676亿元, 占农村信用社贷款总余额的37.23%;发放过贷款证的农户数为8 219万户, 占农户总数的25.39%。而小额信贷保险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业务量还比较小, 险种还仅限借贷者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还有许多险种待开发, 如: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项目保险, 遭遇洪水、山洪爆发、冰雹、特大降雨、决堤等自然灾害保险。

2. 加强风险管理

小额信贷保险是高风险的险种, 做好风险管理应是保险公司常抓不懈的工作。

首先, 细化市场。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 进一步细化市场, 制定合理的费率。全国各地农村的发展水平不同, 农民的认识水平也大不一样, 不同地区农民的经营能力也有差别, 农民贷款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这些都会影响还款的风险。在费率的制定上既要考虑农户的承受力, 又要防范风险的积累。因此, 在市场细化的基础上, 应对每个市场详细分析, 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费率。

其次, 协调好与放款机构的关系。目前小额信贷保险的经营模式基本上是借款人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 承担保费, 银行作为第一受益人, 保费由农村金融机构代为收取并转账支付给保险公司。在这种模式下, 放款的金融机构的风险得到转移, 并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中获得手续费, 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投保的贷款农户付出了费用———保险费, 获得了风险转移, 同时信用提高, 获得贷款更加容易。而保险公司获得更大的保险市场。因此, 随着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的逐步成熟, 只有进一步协调三者的利益关系, 才能规避发展中只顾自身利益而不关心相关者的情况, 如常出现的银行的业务员不关心客户的风险高低只考虑卖出更多的保单获取手续费的情况, 才能保证小额信贷保险的长久发展。

第三, 积极采取现代风险管理手段规避风险。由于小额信贷保险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 没有可信的历史资料作参考, 在费率的制定方面难免有出入。在管理上, 成熟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有可能出现管理成本过高的现象。大量的保险公司的恶性竞争也可能导致费率过低。此类风险如不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防范, 有可能会积聚起更大的风险。因此, 采取一定的现代风险管理手段, 如再保险、风险证券化等, 以保证公司的安全是必要的。

3. 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小额信贷保险是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 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面临着低保费高保障及高成本的问题, 农民也面临着保费负担困难的问题。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给保险公司以适当的补贴, 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转;另一方面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农户所缴保费的一定比例, 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周慧.小额信贷保险初探[J].企业导报, 2009 (3) .

[2]岳静.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探讨[J].北方经贸, 2008 (1) .

[3]戴冠群, 何锋.浅谈小额信贷和小额信贷保险[J].中国商界, 2009 (2) .

[4]丁宁.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 2009 (5) .

论小额保险可持续发展 篇7

一、小额保险的界定

在全球范围内, 大部分低收入者无法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备, 致使大量中低收入人群暴露在风险之下。据统计, 全球约有超过20亿的低收入者未被正式的保障计划覆盖, 而他们正是对风险抵御能力最弱的群体。一方面许多家庭无力积累储备, 一些有能力的家庭不能正确认知风险的属性, 尚未积累足够的资金, 风险就发生了;另一方面许多家庭不愿储备, 他们低估了社会风险的破坏性, 或者对未来短视, 寄希望于接受公共救济或亲友帮助。小额保险计划正是针对这类群体而诞生的。

国际贫困扶助协商组织 (CGAP) 将小额保险定位于面向中低收入人群, 依照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所涉及的成本按比例定期收取一定的小额保费, 旨在帮助中低收入群体规避某些特定风险的保险。具有保险金额小、费率低、承保和理赔手续简便等特点。由于目标群体是中低收入者, 小额保险区别于传统保险计划, 具有商业保险和社会公益的双重性质, 是一种衍生的保险产品。小额保险的目标群体是中低收入者, 但不包括完全无力负担保费的赤贫阶层。其宗旨是帮助中低收入群体规避某些特定风险, 特别是那些危及基本生活的最迫切的风险, 例如重大疾病开支、意外伤残、农作物损失等。参与提供小额保险计划的运营主体具有多样性, 不仅包括商业保险公司, 相互保险组织、自保组织, 还包括非政府组织、民间互助团体等。小额保险保障水平较低, 保险赔偿和支付仅以保障被保险人的基本生活为标准。

二、我国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现状

从试点省份的实际市场状况看, 我国农村小额保险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 险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农村小额保险虽然所缴保费不多, 但有的险种保障范围较宽, 保障额度较高, 保费对农民而言还是偏高;有的险种缴费期过长, 对于收入不稳定并且在各季呈不均衡分布的农民来说, 很难保证每期都按时缴费;有的险种大同小异, 有的险种又比较单一。山西保监局公布的数字表明, 截至2009年7月, 山西试点地区小额保险赔付案件843起, 支付赔款515万元。相比于3, 480万元的保费, 大约15%的赔付率。可以预见, 参保农民若在两三年内没有得到赔付, 其续期投保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但目前试点产品多是意外伤残、身故保险, 意味着残疾死亡才能赔付, 因此造成赔付率较低。如果能附加意外医疗保险, 会更贴近农民需要。

(二) 农村小额保险经营风险大、成本高。

农村小额保险在我国的开展时间短, 各保险公司积累的数据不充分, 因此在费率的厘定和保险产品的开发方面比较薄弱, 在经营经验上也比较缺乏。农村小额保险的很多险种, 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深, 若发生自然灾害, 保险公司将承担巨额的赔偿责任。在农村小额保险的经营过程中,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同样十分突出。在非统保的情况下, 农民总是将风险最大的部分投保, 这些给保险公司的经营造成了风险, 提高了成本。另外, 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而保险公司由于考虑到成本, 在农村设立的营业网点少, 加上交通通信设施不发达, 往往为了几十元的保费要驱车几十公里展业、承保、理赔, 提高了农村小额保险的经营成本。

从国际经验看, 小额保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低廉的保费与充分的保障。如果不能有效降低成本, 处理好低保费与充分保障之间的关系, 小额保险保费规模快速扩张与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经营效益之间的矛盾很可能使小额保险业务出现昙花一现的局面。

(三) 缺少政策法律支持。

当前小额保险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然而, 当支持力度未能持续时, 次年能否继续承保就成为业务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从小额保险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经验看, 政府支持是小额保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积极规划和统筹小额保险发展, 推动相关部门的对话和协调, 使全社会重视小额保险的发展;有的给予小额保险提供者或低收入人群补贴;有的在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创新方面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 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小额保险的发展。在我国, 虽然保监会比较支持小额保险, 但相关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小额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例如, 如果有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的激励, 保险公司可能更有积极性去开拓农村小额保险市场。

三、我国农村小额保险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 鼓励保险公司险种创新, 丰富产品种类。

保险公司要加大对农村小额保险产品的开发力度, 加强对农村、农民风险保障状况的分析研究,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细分农村保险市场, 找到进入农村小额保险市场的突破口, 确定农村小额保险市场的重点险种。保险公司要开发出广大群众用得着、买得起、保障功能强、除外责任少的产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保险业应该继续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农民工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险等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的险种。继续扩大保险覆盖面, 提高保障型产品占有率, 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 切实保护农民消费者的利益。

(二) 探索适合我国的小额保险营销模式。

保险公司要探索农村小额保险多元化的营销渠道。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村居民购买农村小额保险的渠道还不多, 建立更多的渠道来销售农村小额保险, 可以使农户更方便快捷的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可以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居委会、农机站、邮政局等贴近农民生活的部门建立联系, 通过这些平台, 向广大农民宣传并推销农村小额保险, 提高农村小额保险的渗透力, 同时也可相应降低小额保险的销售成本。例如, 在中国人寿的试点中, 采取了以下四种营销模式:

模式一:全村统保模式。“全村统保模式”是比较普遍的一种, 并且基本做到了“一张保单保全村”。具体办法是, 依靠村委会向农民宣传和介绍产品, 在农民广泛认可的基础上, 以团险保单对全体符合条件的村民进行统保。按照筹资方式的不同, 在具体实施中有四种情况:一是由村民承担全部保费;二是由村委会通过村办企业、村企业家或村级经济, 为村民支付保费;三是多方按比例分担保费。比如, 山西晋中政企联合, 20元保费, 政府出20%, 保险公司让利20%, 农民负担60%。

模式二:与政府惠农政策相衔接的“联合互动模式”。近年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迅速, 利用其服务网络收费和提供相关服务, 可以减少建立额外销售和服务渠道的费用。中国人寿湖北、广西等地分公司试点经验显示, 通过这种“联合互动”共保障模式, 使地方政府在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同时, 还提供意外伤害保障等服务。

模式三:与农村金融机构相配套“信贷保险1+1模式”。比如, 与农村的小额金融机构 (如农业银行、农信社等) 合作, 销售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和定期保险等。

模式四:“能人投保、回馈乡亲”的“小型团单”模式。“能人”包括乡村致富带头人、中国人寿自己的营销员甚至高管人员, 由他们个人出资, 通过小型团单方式为村民购买小额保险。

(三) 加大并保持政策支持的可持续性。

小额保险具有半商业化和半公益性特征, 相对于其他商业保险而言, 小额保险的风险特征与成本结构比较独特。从风险特征上看, 小额保险业务理赔简单, 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而且对于农业保险来说, 巨灾风险很大, 在保险风险管控上, 有较大难度。从成本结构上看, 小额保险业务高度分散, 展业费用投入较高。整体而言, 费用成本和赔付成本都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没有持续的政策支持, 小额保险对商业保险公司吸引力不大。对农村代理机构和营销员来说, 小额保险单笔业务手续费很少, 代理积极性也不高。因此, 政府功能的介入对小额保险的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制度环境的构建上, 政府应积极探索小额保险的范围、性质、经营主体资格、保险人权利义务、会计核算制度、财政补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法规体系的构建为小额保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农村小额保险的推广发展, 运用税收杠杆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和有关保险销售渠道重视、推进小额保险, 比如减免小额保险的营业税和所得税, 对开展小额保险的农村保险代理机构和营销员进行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等。但是, 目前政府部门在积极引导小额保险发展的基础上, 还缺乏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 使众多的保险公司处于观望状态。因此, 通过政府的支持, 低收入群体可以获得适度的保障以防止现有生活水平的恶化;政府可以通过小额保险补充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公共管理效能;保险公司则可以通过这项业务培养潜在客户, 扩大市场影响, 同时可能带来一定利润。由此可以实现低收入群体、政府及其他非盈利机构、保险公司多方共赢的目标。

(四) 加强国际交流, 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对农村小额保险的监管应充分考虑农村小额保险保额小、保费少、多在农村开展的特点, 监管机构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农村小额保险代理人的展业资格和放宽农村小额保险的营销渠道。同时, 要监督指导各开展农村小额保险的公司建立农村小额保险的独立统计体系, 对各个统计指标进行分析调研, 密切关注小额保险发展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监管部门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外部环境、创新监管制度、促进小额保险在产品、渠道、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推动多种模式的小额保险试点, 保证小额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同时, 还应当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合作, 并积极参与国际小额保险相关标准和监管规则的制定。

参考文献

[1]梁涛, 方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2]孙健, 申曙光.国外小额保险的理论及实践分析.南方金融, 2007.7.

[3]林熙, 林义.印度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经验及启示.保险研究, 2008.2.

小额保险发展问题 篇8

为江苏农村小额保险的开展提供翔实的数据。

一、小额保险发展概况及在江苏省发展的意义

(一) 小额保险在试点省份发展现状

小额保险是一种针对低收入农民的疾病、死亡和残疾等特定风险的简易人身险。其产品具有保费低廉、期限短、保障适度、核保理赔简单等特点, 属于微利经营, 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

2008年6月23日, 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 并规定了9个试点。截至2009年6月, 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区已扩大到19个省区, 承保超过610万农民, 保费收入超过1.4亿元, 为农民共计提供超过810亿元的风险保障。

(二) 小额保险在江苏省发展的意义

1、填补人身保险的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省人身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在江苏省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 已成为江苏省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各种人群的需要, 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人身保险产品, 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但由于农村市场的种种限制, 真正适合农村市场的人身保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均不足, 且在营销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亟待加强, 如果选择开展小额保险, 可以有效地弥补人身保险的不足。

2、填补社保 (新农合) 的不足

据统计, 超过95%的江苏农村居民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调查数据显示, 江苏农村居民的新农合的参保率高达98.34%, 但受访者普遍认为新农合存在理赔程序繁琐、保障程度低、可选择医疗机构少和可选药品有限等不足, 且新农合有着“大病统筹、小病已付”的特征, 保障范围以大病为主, 住院费用受起付线和免赔比例的限制。而小额保险的程序简便、保障程度适度的特点可以恰当地填补新农合的不足, 完善农村保险。

3、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需要 (1) 满足农户的需要

(1) 满足农户的需要

由调查问卷结果可知, 分别有38.59%和56.22%的人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意外伤害风险和养老风险, 但由于经济条件、流程繁琐、自身对保险不了解及对保险公司不信任等因素, 人们大多不愿意购买商业保险, 只有25.93%的人购买了商业保险, 可见农村居民对于适应其自身情况的新险种的需求比较大。如果在江苏省开展保费低廉、程序简便、保障适度的小额保险, 可以填补以上不足, 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

(2) 满足社会的需要

2011年,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稳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基础上,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标准”, “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补充作用”。目前江苏省的社会保险已基本健全, 但仍有一些细节方面未能得到保障。推行小额保险能够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将社会保障渗透到各个细微之处, 带给农村居民最大的保障。

小额保险是小额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 通过为低收入人群建立保险保障的运行机制, 推进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使尽可能多的低收入人群愿意买、买得起、买得到、买得值, 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有效方式。

二、小额保险在江苏省发展的博弈分析

(一) 博弈要素

博弈是指决策主体在相互对抗中, 对抗双方或多方相互依存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的过程。构成博弈模型需要以下几点:博弈的参与者, 每一位参与者的策略, 每位参与者可选行动的组合所对应的每一位参与者的支付。在这些要素下, 通过支付函数分析参与者的博弈结果。

完全信息博弈, 指每一位参与者都拥有其他参与者的特征, 策略集和支付函数等方面的准确信息的博弈。这里我们是基于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 分析小额保险在江苏省发展的可行性, 所以假设农户、保险公司以及政府之间的博弈属于完全信息是更贴合实际、更具备现实意义的。

纳什均衡, 在非合作的情况下, 博弈中的每一位参与者的策略都是最优的, 要使每一位策略都是最优, 必须达到一个“均衡点”, 这个均衡点就是纳什均衡。博弈参与者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

合作博弈, 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 或者至少是一方利益增加, 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进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政府希望同保险公司合作, 推出小额保险, 一是增加保险公司收入, 二是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 最终达到双方共赢。

(二) 政府与保险公司博弈 (基于合作博弈)

小额保险属于人身保险, 推行小额保险的目的是让收入较低的农民通过缴纳少量保费, 获取一定的保险保障, 以弥补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保险公司推行小额保险, 目的是盈利, 可如此低廉的保费很难提高保险公司的收益, 所以政府必须给予保险公司财力和政策上的支持, 减少保险公司的损失, 保险公司才会推出小额保险。

由表1可以看出, 政府可以选择支持或不支持推行小额保险, 保险公司可以选择推行或不推行小额保险。在该博弈模型代价矢量中, 前一个分量表示保险公司的收益, 后一个分量表示政府的收益。保险公司推行小额保险将会付出成本b, 政府如果支持保险公司推出小额保险, 必须付出费用a。政府支持保险公司, 同时保险公司推出了小额保险, 两者将分别获利为 (c, -a-b) 。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上看, 政府会因为损失而不支持保险公司推行保险;保险公司则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而选择不推行小额保险。但是对于政府来说, 付出的费用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社会福利。从长远来看, 如果支持保险公司推行保险, 政府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这时, 保险公司也会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 在政府的支持下推行小额保险。

(三) 农户与保险公司博弈

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8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可支配收入18679.52元, 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356.47元。从整体上看, 农民在江苏省还属于低收入人群, 购买价格高昂的商业医疗保险是不可能的, 所以保险公司推行保费低廉的小额保险是有其必要性的。调查数据还显示, 大多数农户愿意投保, 并且愿意支付相对较高的保费, 以获得更高的保险保障。

根据图1可以看出, 博弈的参与者是保险公司和农户。保险公司可以选择与政府合作推行小额保险, 或不推行小额保险。农户可以选择购买小额保险, 或不购买小额保险。从上个博弈模型中看出, 保险公司推行小额保险将会获得利润c。如果农户购买了保险, 当其受到人身伤害或者疾病而导致损失时, 会得到全额或者一部分的补偿, 及时规避风险。但是如果农户没有购买保险, 则会损失d。由博弈模型得出结论, 最优的策略是保险公司推出小额保险, 农户购买保险, 两者的获利为 (c, 0) 。

(四) 农户、保险公司、政府三者共赢

综合以上两个博弈模型的结果, 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 政府支持保险公司, 看似会损失a+b, 但与此同时, 社会福利的提高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却是无法估量的。而保险公司也会出于利益和社会公益服务的角度推出小额保险, 获得利润c, 并为低收入的农户提供了保障, 农户也不会为高额的医疗费担心了。在这种最优的决策下, 三者达到了纳什均衡, 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三、结论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微型金融服务体系为低收入人群服务的必然产物, 它保费低廉、流程简便、保障范围适度, 使得小额保险会很快被农村居民接受, 带给农村居民更多保障。在政府大力支持下, 江苏省各保险公司发行不同险种的小额保险产品, 既开拓了农村市场, 扩大了保险公司规模, 增加了保费收入, 满足了农村市场的需求, 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农村群众对于保险行业不了解、或不好的印象。保费收入的增加使江苏省地区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有所提高, 这将提高江苏省保险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促进江苏省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提升保险行业的总体水平, 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而政府通过支持保险公司推行小额保险, 以实际行动响应了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号召, 做好政府工作, 加大保障力度, 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也通过小额保险这项有效的金融扶贫工具, 改善民生, 促进农村金融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 建设和谐新农村。本文经过三方博弈, 验证可以实现农村居民、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共赢, 最终实现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焕, 李长越.开展苏北小额保险的市场调查报告[J].农村金融研究, 2010 (3) .

[2]、张文庆, 刘岳安.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保险的机遇与对策[J].山西政报, 2009 (13) .

[3]、于维生, 朴正爱.博弈论机器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 .

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研究 篇9

一、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 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现状

小额信贷保险形式主要有将小额信贷与财产保险相结合、将小额信贷与人身保险相结合以及保险公司针对贷款人不能按期偿还银行贷款时, 由保险公司代为偿还贷款的保险。当前上述三种形势的小额信贷保险中, 在农村信用社推广最广的是第二种: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经过近几年的保险营销, 保险公司由最开始一家独秀到现在多家保险公司的积极参与, 保单也越规范, 参与保险的农户逐渐上升, 但总体签约率还不是太理想。2009年11月2日, 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和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联手向中小企业推出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用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平安产险也与光大银行就“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展开合作, 且将贷款对象延伸至个人。农村小额信贷险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 在部分省市, 投保农户享有80%的保费补贴, 小额信贷保险正成为银行与保险合作的新名片, 且这样的合作是建立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

(二) 甘肃省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状况

甘肃省以服务“三农”为基础, 保险业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合作模式, 依托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渠道优势, 大力推广“安贷宝”等农村小额信贷保险业务, 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甘肃省“安贷宝”农村小额信贷保险业务自2008年正式启动, 2009年在该省得到广泛推广, 业务发展迅猛。该业务开办以来共实现保费收入3606.7万元, 累计37.76万人投保, 为甘肃省农信社提供贷款资金风险保障达140亿元, 总计赔付金额超过600万元。目前, 甘肃省省14个市州中已有张掖、武威等9个市州开办了“安贷宝”农村小额信贷保险业务, 办理网点达到541家, 承保人数由2009年的1.6万人迅速增加至2011年的23.38万人, 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农村小额信贷保险业务的发展, 有效调动了各级农信社面向“三农”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数据显示,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已从2008年底的53.05亿元, 攀升至2011年底的100.65亿元, 贷款投放实现翻番。

二、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在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远远不够成熟,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保险公司对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的积极性不够,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在保险公司的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较少;

二是银行信贷对保险公司的担保承认度不够高。银行更加偏向于其他的贷款方式, 对保险公司的担保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有待进一步实践;

三是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户由于知识缺少对农村小额信贷保险不了解, 关注度较低, 因而需求不够明显;

四是省内金融发展水平较低, 银行和保险公司缺乏规模合作,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需要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密切合作, 尤其是农村的金融机构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立以及保险公司分设机构的设立, 对银行和保险机构创造共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甘肃省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的建议

(一) 强化小额信贷保险宣传, 提高农户保险意识

在我国农村地区, 政府、金融、保险等要紧紧结合农民的真实需要, 大力宣传小额信贷保险的重要作用, 加大对农户保险知识的教育,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以及报纸等宣传媒介, 促使农民对小额信贷保险建立信任, 培养农民的保险消费习惯和理念, 让农民真正从保险中得到收益, 提高农户保险意识。

(二) 健全农村小额信贷保险运行机制, 促进可持续发展

健立完整的农村小额信贷保险运行机制, 首先要求从小额信贷保险的准入到退出是一个全面的市场体系, 严格的小额信贷保险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有利于保护保险双方的利益;其次从法律上对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加以保障, 促进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建立简便可行的适合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市场投诉渠道, 采取内部信访投诉和行业协会信访投诉机制等, 加强对农村小额信贷保险运行的监管。

(三) 加强小额信贷产品创新, 拓展服务范围

创新小额信贷产品, 在当前业务模式下可以将该产品继续扩大, 如由贷款机构作为投保人为贷款业务投保, 保险公司收取一定的保费后, 对借款人的还款进行担保, 在借款人出现违约或逾期还款时, 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仍由贷款机构作为第一受益人, 这样必将使贷款得到更大的保障, 减轻贷款机构贷后收款的压力。此外保险公司应在农村小额信贷保险业务的核保、收费及理赔等管理流程方面进行创新, 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 使得保险公司更加简洁方便的为广大农民担保, 增加保险公司的业务量, 实现银行、保险公司和农户的共赢。

摘要:小额信贷保险是一种以小额农户贷款为载体的金融新产品, 此项业务的发展不仅使信用社的资产得更好的保护, 而且拓展了保险机构的业务, 同时也给农户自己买了一份意外疾病加小额信贷保险。本文通过介绍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 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小额信贷保险,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王昊, 郭文执.甘肃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其路径选择[J].西部金融, 2012 (2) .

[2]丁璇, 娄玉花, 王树娟.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的实践及创新路径—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 2013 (6) .

上一篇:电力设计项目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安装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