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用法

2024-10-31

介词用法(共7篇)

介词用法 篇1

一、《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一共包括八卷, 三国时代吴国的康僧会在太元元年至天纪四年间 (251—280) 译出, 又称《六度集》、《六度无极经》、《度无极经》、《杂度无极经》, 收在《大正藏》第三册。这本佛经收录多种本生故事, 内容分为六章, 分别是布施度无极章、戒度无极章、忍辱度无极章、精进度无极章、禅度无极章、明度无极章。它的语言生动, 而且含有很多中古时期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六度集经》是早期汉译佛经中的典范作品之一, 它采用当时流行的四言体式, 具有极强的口语性。

二、对“着”字的研究发展

“着”字, 与很多其它介词一样, 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 因此可以说“着”字在虚化的过程中往往是一个兼类词。在先秦两汉, “着”主要用作动词, 同时也用作名词和形容词。但是, 因为历史上很多的专著没有收录“着”字, 所以, 对它的研究是进行得比较晚。如《说文解字》没有收录“着”字, 只收了“着”的同源字“箸”:“箸, 饭攲也。从着, 者声。”但是, 这一义项与“着”的意义、语法作用没有什么关系。《经籍纂诂》解释“着”字只用了一句话:“着即宁也。”《康熙字典》对“着”字的解释比较详细, 提到了“着”的十多个义项, 但都是实词的意义, 没有解释其作为虚词的用法。后来的《辞海》《辞源》, 以及各自的修订本都收录了“着”字, 而且解释得十分详细和深入, 但是依然没提出“着”字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类辞典, 如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杨树达的《词诠》、裴学海的《古书虚词集释》、杨伯峻的《古汉语虚词》、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虚词通释》等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收录“着”字。只有刘淇的《助词辨略》指出“着”字有两种用法:做助词和做实词, 但也没有提到“着”字的介词用法。其实, 根据前人的研究, “着”字发展到魏晋时代已经出现了介词的用法。

本文把《六度集经》的“着”字句全部摘抄出来, 分别作了统计:“着”字在《六度集经》共出现93次, 其中用作动词有62例, 占66.67%;用作形容词有11例, 占11.83%;用作介词有20例, 占21.50%。;没发现用作助词的用法。介词“着”的出现率仅次于动词“着”, 低出45.17%, 比形容词“着”高出近2倍, 统计数字表明, 每10个“着”字, 就有7动词、2个介词、1个形容词, 这就证明了“着”字在这个时期主要的用法依然是动词, 还没有完全虚化, 确切地说, 此时虚化正在进行。下面具体分析《六度集经》中“着”的介词用法。

三、《六度集经》中的“着”字的介词用法

由“着”字组成的介宾短语用作补语, 表示处所的所在和终点, 相当于“于”, 译为“在”、“到”, 这种用法是最常见的, 《六度集经》中“着”字的用法有19例属于这种用法, 在所有介词的用法中占95%。我们根据宾语的构成情况把这种用法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一) “着”的宾语由名词充当, 构成“‘着’+名词”结构, 置于动词后面。这种用法在介词的20个用例中有4例, 占20%。如:

(1) 女浴, 脱身珠玑众宝以悬着架, 天化为鹰, 撮衣宝去。 (P.3a) (1)

(2) 王曰:“甚善!”王即命外臣疾具如之, 悉闭着狱, 哭者塞路。国人佥曰:“夫为王者, 背佛真化, 而兴妖蛊, 丧国之基也。” (P.44c)

(3) (王) 又睹诸宝树, 众软妙衣, 臂钏指环, 璎珞众奇, 皆悬着树。曰:“睹之乎?”对曰:“唯然!” (P.22a)

(4) (贫者) 谓其妻曰:“起听吾言, 大王徙吾着檀特山, 十年为限。汝知之乎?” (P.8b)

(二) “着”的宾语由名词词组充当, 构成了“‘着’+名词词组”的结构, 置于动词后面。凡7例, 占20例的35%, 名词词组一般是偏正式的。如:

(5) 众佑曰:“无奈罪何?”又言:“跳着他方刹土。” (P.31a)

(6) 执法大臣曰:“夫罪莫大于去正入邪为悖逆之行者矣, 当钉凶人着蛊女之背, 使长负焉。” (P.7a)

(7) 鬼王敬诺, 即以天宝为殿, 七层之观, 众宝天乐, 世所希睹。鬼王掌奉, 送着本土, 稽首而退。 (P.46a)

(8) 昔者菩萨, 生于贫家;贫家不育, 以亵裹之。夜无人时, 默置四街, 并钱一千送着其道。 (P.25c)

(9) 大王不悦, 具奉伎乐, 饮以葡萄酒, 重醉无知, 复其旧服, 送着粗床。酒醒即寤, 睹其陋室、贱衣如旧, 百节皆痛, 犹被杖楚。 (P.51c)

(10) 王重忧之, 因募国女, 化之令男, 后遂逸荡不从真道。王恚之焉, 磔着四衢。 (P.23a)

(11) 王仰叹曰:“虫兽之长, 杀身济众, 有古贤之弘仁。吾为人君, 岂能如乎?”为之挥涕, 命解其缚, 扶着安土。 (P.32c)

(三) “着”的宾语由方位短语充当, 构成“‘着’+方位短语”结构, 置于动词之后, 表示动作的处所。这种用法在三种类型中最多见, 共8例, 占所有用例的22.2%。如:

(12) 王仰天长叹曰:“吾无道哉!残天仁子矣!”取仁王尸及首, 连之以金薄, 其身坐着殿上。 (P.6c)

(13) 王曰:“审如尔云矣。”即饮之以葡萄酒, 厥醉无知, 抗着宫中。 (P.51b)

(14) 妻曰:“吾闻布施上士名须大拏, 洪慈济众, 虚耗其国。王逮群臣徙着山中, 其有两儿, 乞则惠卿。 (P.9b)

(15) (乞儿) 闲居忆曰:“吾本乞儿, 缘致斯贿乎?”寤曰:“由贤理家训彼儿顽。吾致斯宝, 受恩不报, 谓之背明。”作一银案, 又为金鼠, 以众名珍满其腹内, 罗着案上。又以众宝璎珞其边, 具以众甘。礼彼理家, 陈其所以。 (P.14a)

(16) 阿群宿命尝为比丘, 负米一斛, 送着寺中, 上作刀一枚。欢喜叹尊, 稽首而去。 (P.23c)

(17) 卖刍儿即为出眼, 以付使者, 函之驰还本土。相国以付妾嬖, 妾嬖悬着床前, 骂曰:“不从吾欲, 凿眼快乎?” (P.18a)

(18) (母) 恶念又生曰:“斯明溢度吾儿否哉?必虏之矣!亵裹入山, 弃着竹中, 绝食必陨。”儿兴慈念曰:“吾后得佛, 必济众苦矣。” (P.26a)

(19) 禅度无极者云何?端其心, 壹其意, 合会众善, 内着心中。意诸秽恶, 以善消之。 (P.39a)

由“着”组成的介词短语, 可以放在动词的后面作补语, 表示动作的方向、位置, 可以译为“向 (朝) ”。这种用法在20例中有1例, 占5%, 即,

(20) (梵志) 转相谤怨, 我知是法。汝知何法?我所知合于道, 汝所知不合道。我道法可施行, 汝道法难可亲, 当前说说着后。当后说反前说, 多法说非。 (P.50c)

另外, 《汉语大词典》中关于“着”的介词用法共立了五个义项 (2) , 这五个例子大多出自唐宋时期, 最早的是晋。这些引例都过晚, 从我们的研究中, 可以发现《六度集经》中早已有这类例子。所以我们可以推断“着”字的介词用法至少在公元280年前就已经出现, 希望我们的研究对《汉语大词典》的修改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曹小云.《六度集经》词语札记.语言研究, 2001, (4) .

[2]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北京:中华书局, 2003.

[3]李维琦.汉文佛典中的“着”.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3, (1) .

[4]李维琦.《六度集经》词语例释.古汉语研究, 1995, (1) .

[5]林新年.《祖堂集》“着”的语法化等级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4, (3) .

[6]陆美善.“着”的介词用法.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1994, (3) .

[7]田春来.也谈处所介词“着”的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7, (4) .

[8]夏广兴.《六度集经》俗语词例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2, (5) .

[9]郑宏.近代汉语“著 (着) ”字被动句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布.语文研究, 2006, (2) .

介词用法 篇2

一:表示相对,针对

be strange(common, new, familiar, peculiar, distinct, sensitive, immune, vulnerable, indispensable)to Air is indispensable to life.Aircrafts are vulnerable to interference caused by radiation.This injection will make you immune to infection 二:表示对比,比较

1:以-ior结尾的形容词,后接介词to表示比较,如:superior ,inferior,prior,senior,junior The quarrel happened prior to my arrival.2:一些本身就含有比较或比拟意思的形容词,如equal,similar,equivalent,analogous A is similar to B in many ways.3:表示一些先后顺序的形容词,如:second,subsequent,next,preliminary,preparatory Subsequent to the war,they returned to their hometown.4:to也偶尔出现在个别动词之后,与动词形成固定词组,表示比较,如:prefer to,compare to,in contrast to compare to sth.表示比喻或比拟,而compare with sth.表示比较,如: World is usually compared to a stage

Compared with his past,he has changed a lot.Prefer的正确句型是:prefer A to B或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但当prefer后接动词不定式时,表示比较的介词to就要改成rather than ,如: The undaunted soldier preferred death to surrender.Many people prefer spending money to earning money.They prefer to pursue careers rather than remain home as house wives.5:to与及个别的名词构成比较之意,如:alternative

Going to an under water concert is a great alternative to going to dinner.三:表示修饰关系

1:表示回复,反应意思的词,如:answer to question,solution to problem,response to inquiry,reaction to proposal,reply to letter 2:表示建筑构件的词汇,如: entry,entrance,approach,access,passage,exit,vent,path the approach to a bridge引桥

the approach to science

Half of the population was estimated to have no access to the health service.The access to education 接受教育的机会

The access to medical care 享受公费医疗的权利

4:表示人物职位和官衔的词,如:assistant to manager, ambassador to Spain, successor to tradition, heir to throne,deputy to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dvisor to the Prime Minister

5:表示权利和许可的词汇,如:right,admission

The employee finally got the admission to the boardroom.Everyone has an equal right to ……..6:表示栅栏或障碍的词汇, ,如:bars to development,the barrier to progress 7:表示与书籍,文本相关的词,如:introduction to passage.8:表示恭喜或是祝贺,如:

The director proposed a toast to the health of the guests.Let’s drink to Dick’s success in business

9:另外还有一些名词符合这种用法,有的具有两者息息相关,缺一不可的含义.如:key to door,invitation to party,guide to action,limitation to life,accessory to school

四:to还具有依据,伴随,和着节奏的含义,如:sing to piano, chance to the tune, stamp to the rhythm of the song, add salt to taste

五:表示趋势或倾向,如:tend to,be prone to,be inclined to,be apt to,be liable to

He’s liable to seasickness.You are liable to come to wrong conclusion.六:表示对事情的坚持与执着,如:sick to,hold o,adhere to,cling to He still holds on to his original views.七:表示约束,局限,如:limit to,confine to,resrict to He’s confined to the house by illness.He confined his remarks to scientific mangement.八:表示一种习惯或是一种适应性,如:get(be)to,used to,be accustomed to Finally,the students got used to my teaching method.十:表示起因和原由,如wing to,due to,thanks to,attribute to,come down to The flight was cancelled due to the thick fog.The famous artist attributed his success to his wife.十一:表示目的或结果,如:aim to,lead to,give rise to I aim to be an excellent college teacher.His conceit lead to his failure.These bad condition has given rise to a lot of crises 十二:表示命运,注定,如:be doomed to,be destined to,All military adventures by the two super powers are doomed to fail.十三:表示数量上的积累或增加,如:in addition to,add to,amount to

In addition to relief supplies,he also presented with some money.The annual output of steel amounts to 1200 tons.十四:表示全身心投入的含义,如:be addicted to,contribute to,devote to,commit to He is determined to devote all his life to his.十五:表示展望或是回顾,如:look forward to反date back to The church dates back to the 13th century.十六:表示方位概念.如:close to,next to I don’t like wool next to my skin.十七:表示依靠或借助,如:resort to,turn to,appeal to, He usually appeals to arms t o settle the territory dispute.十八:表示有关注,关于:as to,with regard to

十九:表示关注或重视,如:pay attention to,attach to,We should attach primary importance to job training.二十:表示依据或是根据,如:according to,in proportion to According to today’s newspaper,the match will be postponed.The lending countries subscribe towards capital stock in proportion to their economic importance.二十一:表示应该或必须含义的句式,如: It’s time to get up.We are supposed to get here at seven.It’s up to this country to ban nuclear weapons.二十二:表示相关联,相连接,如:be related to,be relative to,in relation to,be relevant to,link to

Investigate all the facts related to the problem.People often linked walth to happiness.二十三:表示反对和赞同。

1:to引导的表示反对,抗拒,对抗意义的词组。Be opposed to,be oppsist to,be contrary to,be adverse to,be resistant to,be contradictory to,object to,oppose to,deny tp,be aline to

These buildings are resistant to earthquake.They are to tally opposed to any changes being made in the plans.2:to引导的表示同意,赞同意义的词组:consent to,subseribe to,The employer consented to give him a salary raise.表示调整,使符合,使适应的含义,如:adapt to,commodate to,adjust to,conform to,habituate to,fit to,suit to,correspond to,cater to

She tried to habituate herself to the style of plain living.Your action should confo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They offered various foods to cater to the need of customers.His words doesn’t fit to his actions.Suit your writing style to the masses.3:表示投降,屈服,服从的含义,如:be subject to,be subordinate to,submit to,subject to,surrender to,give in to,confess to,admit to.The minority is subordinate to the majority少数服从多数

Countries nearby oceans are always subject to earthquake.He confessed to having robbed the woman of her wallet.We’re not the kind of people to yield to any military threat.常用词组

介词without用法总结 篇3

1. (表否定)没有,无,不需。如:

The letter was posted without a stamp. 那封信没贴邮票就寄出去了。

We got there without any trouble. 我们到了那儿,一路上没遇到任何麻烦。

You’ll get wet if you go out in the rain without an umbrella. 雨天外出不带伞会淋湿的。

I suddenly realized I’d come out without any money.

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点儿钱也没带就出来了。

2. (用在no, not, never等否定副词之后,强调肯定)没有……不,没有……则不能……,每……必定……。如:

You can’t get rich without taking risks. 人不冒险不富。

The old man cannot walk without a stick. 那位老先生离开手杖就走不了路。

Don’t go out without a coat; you’ll catch a cold. 别不穿外套出去,会感冒的。

I never think of him without seeing this picture. 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都会想起他。

3. (与v-ing形式连用)不,无,没。如:

She entered the room without knocking. 她没敲门就进了房间。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health is above wealth. 健康胜于财富这个道理是无需多说的。

They had to stand for hours without changing position. 他们得一动不动地站几个小时。

It wasn’t very polite of you to serve yourself without asking.

不问一声就自己吃起来是不太礼貌的。

4. (表条件)若无,若非。如:

I don’t like to go to a country without knowing something of the language.

我要是不懂得一点那个国家的语言,就不想到那个国家去。

Without water, we cannot live. 没有水,我们就活不了。

Can you see without your glasses? 你不戴眼镜能看得清东西吗?

二、作表语的用法

without引出的介词短语通常用作状语,但有时也可用作表语。如:

She is completely without shame. 她恬不知耻。

My investigations were without result. 我的调查毫无结果。

The houses in this village are without tap water. 这个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没有自来水。

We were without electricity for three hours but it’s on again now.

我们的电停了3小时,现在又有了。

三、后接复合宾语的用法

without后接复合宾语的常用结构如下:

1. without+宾语+副词。如:

I’d be lost without you here. 没有你在这儿,我会一筹莫展。

I’m very nearsighted without my glasses on. 我要是不戴眼镜近视得厉害。

2. without+宾语+介词短语。如:

We’d be better off without them as neighbors. 要是没有他们做邻居,我们就过得更愉快了。

I don’t like sweet coffee; I like it better without sugar in it.

我不喜欢加糖的咖啡,我更喜欢咖啡不加糖。

3. without+宾语+动名词。如:

Without anyone noticing, he slipped through the window. 无人注意,他从窗户溜了出去。

They debated for hours without a decision being taken. 他们争论了几个小时,也没作出决定。

4. without+宾语+不定式。如:

Without anyone to help, how can we go on? 没有人帮忙,我们怎么能进行下去?

It was boring to sit there without anything to do. 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太无聊了。

5. without+宾语+过去分词。如:

Without another word exchanged, they started off. 没有再交谈一句,他们就出发了。

四、用于虚拟语气

without有时可表示条件,引出虚拟语气,与but for大致同义。如:

Without(But for) appropriate software, a computer would be a mere box.

如果没有合适的软件,电脑只是一个空盒子罢了。

Without(But for) you, our project wouldn’t have succeeded.

如果没有你的话,我们的计划就无法成功了。

Life would be quieter without the telephone. 要是没有电话,生活就会清静一些了。

Without your advice I would have failed. 假若没有你的劝告,我想必已失败了。

五、without A and B与without A or B

两者基本同义,相当于without A and without B,即同时否定A、B两者。如:

We were cast away by the storm on an island without food or water.

我们因风暴而流落在一个小岛上,没有食物,也没有淡水。

I found myself in a strange place without money or friends.

我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既无钱财,又无朋友。

介词用法 篇4

“为”字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且用法广泛而灵活, 而《荀子》一书是春秋战国时期比较经典的一部语言学著作, 为上古汉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精湛的语言材料。故本文将以《荀子》一书为例 , 对“为”字的部分用法进行较深入而系统的探究。“为”字在《荀子》中的使用数量较多且是一种实虚兼属的语言现象, 既有作动词、名词等实词的使用情况又有作介词、助词等虚词的用例, 当然还有由“为”字组成的一些常见句法结构, 用法十分广泛, 为了达到深入而清晰的目的, 又考虑到“为”字作为介词的用法前人论述还不够全面且这种用法在《荀子》一书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故本文选取“为”字在《荀子》一文中作介词的例子进行分析, 希望能对今人阅读《荀子》等古文经典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二、《荀子》中“为”字的介词用法研究

“为”字在《荀子》中作为介词的用法不在少数, 根据“为”引进对象与作用的不同, 我们可以分以下六种情况来讨论 :

(一)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表示替代或使其受益, 译作“给、替”等, 读作去声。一般由体词性词语充当“为”的宾语, 多为名词与代词, 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在《荀子》一书中, 根据其引进宾语的情况又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

1. 宾语为具体的名词, 人、物或事

(1) 彼固天下之大虑也, 将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

(2) 爰有大物, 非丝非帛, 文理成章。非日非月, 明。

(3) 吾民之恶我甚, 则日不欲斗。人之民日欲与我斗, 吾民日不欲与我斗, 是强者之所以反弱也。

(4) 民不亲不爱, 而求其为已用、死, 不可得也。

(5) 禹傅土, 平天下, 躬亲行劳苦。

上述例子中“为”的宾语都是具体的名词, 以人为主, “天下生民之属”“天下”“我”“己”“民”都是“为”的宾语, 这种用法比较常见, 也比较简单, 在现代汉语中依然沿用, 例如“为我着想”等。

2.“为”字用代词“之”作宾语

一般认为, 上古汉语没有和现代汉语“他”词义、功能完全相当的第三人称代词。在古代汉语中, 往往借用指示代词“之”对上文提及的对象加以替代, 《荀子》一书中亦有这种情况。如 :

(1) 故知者分。

(2) 故先王案制礼义以分之。

(3) 政修, 则民亲其上, 乐其君, 而轻死。

(4) 百姓诚赖其知也, 故相率而劳苦以务佚之, 以养其知也。

(5) 情然而心择谓之虑。

第 (1) 例中“为之分”是一个双宾语结构, “之”是“为”字的间接宾语, 指代人们, “分”是“为”字的直接宾语, 指“名分” (此处名词活用为动词) , 此句意为 :“所以智者给人们制订了名分”; 第 (2) 例中代词“之”作介词“为”的宾语, 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们”, “为之制礼”即“给人们制定礼义”的意思 ;以下三例也是相同用法。理解这类句子时, 需要联系上下文明白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

3.“为”字后省略宾语

(1) 国者, 天下之大器也, 重任也, 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

这种情况在《荀子》中仅此一例, 介词“为”后省略宾语“他”, “所”指“处所”, “错”通“措”, 放置, 这里是“委任”的意思, “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意为“不可不好好的给他选择个地方然后再委任他”。

4. 介词“为”的宾语前置

(1) 是人臣之论也, 吉凶贤不肖之极也, 必谨志之而慎择取焉, 足以稽矣。

(2) 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也。

(3) 官人守天而守道也。

这三例中“自为”实际上是“为自”, 即“为自己”的意思, “自”是介词“为”的宾语, 只是前置了而已。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 :学者们一致认为介词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 而据王力先生推论, “为”的“帮助”义发展出了介词“给、替”的意思。关于介词是怎样从动词虚化而来的, 这个问题石毓智在《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了他的新看法。他是用时间一维性来解释介词的虚化机制的, 具体到语言中即为 :“如果一个句子中包含多个发生在同一时间位置的动词, 只有一个可以具有与指示时间信息有关的句法特征 (比如, 加“着”、“了”、“过”、重叠等) , 这个动词称作主要动词。结果, 那些引进与动作行为密切相关的事物 (例如, 施事、受事、地点等) 的动词用作次要动词的频率极高, 最后退化掉了一般动词的与指示时间有关的句法特征, 从动词分化出来而形成一个独立的词类——介词。”这一观点很好地映衬了王力先生的推论, 也为我们了解介词“为”的来源提供了参考意见。

(二) 引进动作行为所关涉或旁及的对象

即引进意念上的间接宾语以及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这种用法是由“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这一用法发展而来的, 相当于“向”“对”“对于”等, 与宾语组成介宾结构, 作状语或补语。读作去声。

(1) 当是时也, 夫又戒矣哉?

(2) 尧问于舜曰 :“我欲致天下, 奈何?”

(3) 故上士吾薄貌, 下士吾厚貌。

第 (1) 例中“谁为”是宾语“谁”前置, 意为“对谁戒备警惕呢?”;第 (2) 例中“为之奈何?”意为“对此该怎么办?”, 已凝结成一种固定结构;第 (3) 例中介宾短语“为之貌”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故上士吾为之貌薄, 下士吾为之貌厚。”, 意为“对他们礼貌轻 / 重一些”。从语义角度而言, 此种用法“为”字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关涉对象”, 而“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这一用法中“为”字引进的是“受事对象”, 二者是有细微差别的。

介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表被动意义。

“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并与之一起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可译作“被”, 读作阳平。

(1) 方术不用, 所疑。

(2) 暴悍勇力之属化而愿, 旁辟曲私之属化而公, 矜纠收缭之属化而调, 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3) 不善用之, 则楚六千里而役。

(4) 有而不有也, 夫故贵矣

(5) 如是, 则齐必断而为四三, 国若假城然耳, 必大笑。

上述例子中, “为”均为“被”的意思, 也可看作是被动句的标志。第 (1) 例是“为 + 施事 + 所 + 动词”的结构, “为……所……”已凝固为被动句中的固定结构 ;后四例是“为 + 施事 / 代词 + 动词”的结构, 表被动。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可以见到, 如“为我所用”。

(四) 介出原因

介出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时, 可译作“因为”“由于”, 读作去声, 根据宾语的不同情况又可分为四种情况, 现举例如下 :

1. 直接加原因

(1) 天行有常, 不, 不

(2) 天不也辍冬, 地不也辍广, 君子不也辍行。

(3) 故良农不不耕, 良贾不不市, 士君子不怠乎道。

这种情况中, “为”字的宾语多为名词或主谓结构的句子, “为”字和其后的宾语共同构成介宾结构, 在句中作状语, 表原因。

2. 宾语为代词“之”

(1) 墨子虽, 赘菽饮水, 恶能足之乎?

此例中宾语为第三人称代词, 表明因为的对象。

3. 省略宾语

(1) 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 重死持义而不桡, 是士君子之勇也。

(2) 天子者, 势至重而形至佚, 心至愉而志无所詘, 而形不为劳, 尊无上矣。

这种用法实际上是省略了代词“之”, 第 (1) 例中“之”指“举国而与之”这件事 ;第 (2) 例实际上是省略了宾语“当了天子这件事”。

4.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 乎其不可以相及也!

(2) 门人曰“三遇齐王而不言事?”

(3) 楚、越独不受制?

(4) 故君子入则笃行, 出则友贤, 而无孝之名也!

(5) 今夙兴夜寐, 耕耘树艺, 手足胼胝, 以养其亲, 无此三者, 则而无孝之名也?

这种情况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构成疑问的句式结构, 多有反问甚至责难的语气, 可译作“为什么”。

(五) 介出目的

“为”字介出宾语表目的时, 可译作“为了”、“为着”, 读作去声。

(1)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

(2) 凡人之动也, 为之, 则见害伤焉止矣。

(3) 天之生民, 非也 ;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

(4) 君子之学, 非为通也, , 忧而意不衰也。

这种用法比较简单, 与现代汉语中“为”字作介词时的最常见用法基本一致。

(六) “为”相当于介词“于”, 在句中作补语

“为”字与宾语组成介宾结构, 起补充说明谓语的作用。

(1) 有人也, 势不在人上, 而羞下。

(2) 万物同宇而异体, 无宜而有用数也。

第 (1) 例中“羞为人下”意为“以在人之下为羞耻”, “为人下”这一介宾短语作“羞”的补语, 补充说明“羞”的原因 ;后一例中用法同上。这两例中“为”犹“于”, “为”“于”二字, 古同声而通用。

三、结论

《荀子》这部经典著作为古汉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为”字作介词的所有用法基本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实例, 并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从而较详尽地展示了战国时期“为”字用法的灵活性与广泛性。

总结起来, 在《荀子》一书中, “为”字作介词的用法有这样一些特点 :从位置来看, 多为“为”加宾语组成介宾结构, 用在其所修饰的谓词性词语之前, 作状语 ;少数作补语, 用于谓语之后 ;从介词“为”引进的对象来看, 多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一些体词性词语 ;而“为”相当于介词“于”的用法则比较特殊和少见。

参考文献

常见文言虚词释例编写组《常见文言虚词释例》,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8

白玉林、迟铎《古汉语语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段德森《实用古汉语虚词详释》,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6

李建民《中学语文文言虚词通释》,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杨伯俊《古汉语虚词》,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1

张觉《荀子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介词of用法扫描 篇5

she was the girlfriend of my friend. 她是我朋友的女友。

i give him a book of mine. 我把我的一本书给了他。

表部分:

the wood of this desk is cracked. 这张桌子的木头裂开了。

表动宾:

it’s a waste of time. 这是浪费时间。

表同位:

the island of hong kong is a great trading centre. 香港这个岛屿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表主谓:

he has got the news of the death of her grandma. 他已知他奶奶去世的消息。

表情感:

it’s kind of you to say so. 你能这样说真是太好了。

it’s clever of the king to find the plot. 国王很聪明,发现了这个阴谋。

i am fond of music. 我喜欢音乐。

she is sick of city life. 她厌倦城市生活。

表属性:

he was a man of great determination. 他是个十分果断的人。

she is a girl of much ability. 她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姑娘。

甲骨文中介词“于”的用法 篇6

本文以郭沫若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甲骨文合集》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小屯南地甲骨文》中典型的完整句子作为基础材料。由于本人的时间和能力及掌握的材料有限,因此未能统观全书并做出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对文中使用“于”的例句都尽力核对原始拓片,以确保材料准确。

自从发现甲骨文以来,研究甲骨文的著作就越来越多,已形成了甲骨学系统的研究领域。对虚词的研究,尤其是介词的研究,成果丰硕。张玉金的《甲骨文虚词辞典》,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甲骨文虚词的著作:管燮初的《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是一部根据16种重要甲骨论著中已有的定论,全面研究甲骨语法的开创性著作,它基本描写了甲骨文的语法体系:还有张玉金的《甲骨文语法学》,对甲骨文的语法做了系统阐述。另外还有郭锡良先生的《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等等。我们将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介词“于”进行用法研究和阐述。

朱德熙先生认为:现代汉语里的介词都是从动词演变来的,大部分介词还保留着动词的功能。郭锡良先生在《介词“于”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也指出:“在甲骨文中,‘于’字用作介词的类型也有多种,它是由‘去到’义动词虚化而成的。”也就是说“于”本是动词,意义是“去到”,经过语法化以后意义虚化,就由动词转化为介词。另外要想系统地研究介词,还要对介词进行划定。从语义上看,介词的作用在于引出与动作相关的对象(施事、受事、与事、工具)以及处所、时间等。此外,还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对其进行划分,也就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即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和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通过上述标准,我们就可以来判定甲骨文中的作为介词的“于”,例如:

(1)壬寅卜,王于商。(合33124)

(2)辛卯卜,王入商。(合33125)

(3)辛酉卜,殻贞:今二月王入于商。(合7774)

“王于商”就是王到商邑去,“王入商”与“王于商”的格式相同,“于”和“入”都是动词,“于”具有“去到”义。有人可能会认为“王于商”中“于”前省略了动词,“于”在此句中仍是介词,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因为动词做句子的主干成分往往很少省略。例(3)也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王入于商”中“于”才是介词,句中有动词“入”,与例(2)“王入商”比较,可以看出:如果句中有其他动词,“于”就作介词,引进与动作相关的对象以及处所、时间等,并且介词 “于”有时也可以省略;如果一个句子中无其他动词,那么“于”在该句中为动词。在甲骨文时代,人们还只是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交际,大部分卜辞都是用来占卜做某件事的利弊,所以动词往往是不可以省略的。甲骨文中这类例子很多,后面还将论述。

二、介词“于”的用法

杨伯峻认为:介绍一个名词或代名词到另外一个词上去来表明这两个词的关系的,叫做介词。介词的下面,一定是名词或代名词,再不然就是名词语(杨伯峻《中国文法语文通解》1956年11月商务印书馆)。也就是说,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介绍给动词、形容词的虚词,在句法构造中起介引作用的词。介词“于”是一个很重要的虚词,在殷墟甲骨刻辞中也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介词。说它成熟是由其在甲骨刻辞中的用例所决定的。郭锡良先生曾对《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进行过统计,其中“于”字共用了9000多次,残缺和难以诠释的用例3000多次,可以辨识的用例为5000多次,动词用例占5%左右,可见介词用例的比例有多大。郭锡良先生在《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一文中又指出:“在甲骨文中,‘于’字用作介词的类型也有多种,它是由‘去到’义动词虚化而成的。”这里把介词“于”的用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于”作为介词,可为动词中心语引进动作进行的处所、时间以及动作涉及的人名、庙号和山川神祗。这种用法在甲骨刻辞中运用广泛,郭锡良先生考察《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指出:介词“于”引进处所的用例占18%左右,引进时间的用例占9%左右,引进祭祀对象的用例占68%左右。引进祭祀对象的比例大,是由卜辞的性质决定的。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引进处所。这类介词“于”具有“在”“到”之义。“在”义的句中,“于”及宾语只做补语;“到”义句中,既可以做补语,也可以做状语。

(4)戊寅卜,争贞:王于生七月入于商?(合1666)

(5)贞:方允其来于沚?不其来。方其来于沚?方不其来?其来?不其来?(合6728)

(6)贞:王往于敦?(合7948)

(7)五日甲子允酒,有鑿于东。(合10302)

上述例句中划线的指方位处所,例(4)中的“于”是“在”义,其余的是“到”义。在甲骨卜辞中“到”义很常见,“在”义则很少见。

2.引进时间。也具有“在”“到”义。“在”义“于”及其宾语在句中只做状语;“到”义的“于”及其宾语既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补语。

(8)贞:勿于今夕入。(合1506)

(9)丁亥卜:汝有疾,于今三月弗水。(合22098)

(10)甲辰贞:其祷禾于丁末。(合33331)

(11)丁巳卜:惠今月酒宜?丁巳卜:于木月酒宜。(合32216)

这类“于”在卜辞中“到”义常见,如例(8)(9);“在”义不常见,如例(10)(11)。张玉金指出:甲骨文的时间介宾短语是以前置作状语为常的,而非时间介宾短语是以后置作补语为常的。

3.引进人名、庙号及山川神祗。这中引介在甲骨刻辞中用的最多,一般译为“向”“对”“给”。

(12)丁未卜,争贞:王告于祖乙。(合1583)

(13)丁酉卜:其祷年于岳。(合27465)

(14)其祷年在毓,王受年?于祖乙祷,王受年?于大甲祷,王受年?(合28274)

(15)癸卯卜:祷雨于示壬?于上甲祷雨?(合32344)

介词“于”和它的宾语一般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做补语,在这类句子中为了突出强调宾语,常把“于”和宾语置于谓语动词之前做状语,如例(14)和例(15)。

(二)介词“于”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16)贞:不至于商。五月。(前2.2.3)

贞:右至商。(乙2212)

(17)癸卯卜,殻:右于河,三羌,卯三牛,爎一牛?

癸卯卜,殻贞:爎河,一牛,右三羌,卯三牛?(丙124)

(18)辛酉卜,殻贞:今二月王入于商。(合7774)

辛卯卜,王入商。(合33125)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动词之后可以省略介词“于”,直接用地名、人名或庙号作宾语。这种情况在甲骨卜辞中并不常见,只是到了五期时才增多,陈炜湛认为:从武丁到乙辛,介词“于”字在动词之后并非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他们的存在,却使卜辞的文法多样化了。在武丁卜辞中,动词后多数带“于”字结构作补语,只有少数直接带宾语;在乙辛卜辞中,一般不加。

(三)介词“于”常与“自”搭配使用,形成甲骨卜辞中的固定句式;有“自……至于……”“自今至于……”“自今……至于……”,这些是在称占卜的某一段时间、方位时使用的句式。“于”仍为引介时间、处所的介词。

(19)自今辛至于来辛又大雨?(合30048)

(20)癸亥卜,古贞:祷年自上甲至于多毓?

甲子卜,古贞:祷年自上甲?(合10111)

(21)丁巳卜,亘贞:自今至于庚申其雨?

贞:自今丁巳至于庚申不雨?(合12324)

(22)癸酉卜,王贞:自今癸酉至于乙酉邑人其见方抑,不其见方执?(合799)

(23)癸酉卜:自今至于丁丑其雨?(合21052)

这几种形式在甲骨刻辞中同时并存,都能表示所涉及的对象或时间位移的起点和终点。

(四)关于介词“于”是否具有被动式的探讨

郭锡良先生在《中国语文》1997年第2期上发表的《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一文中谈到“受事名词+动词+于+名词”,如:“三百羌用于丁。”(合295)“丙寅卜,亘贞:王?多屯,若于下上?”(合808正)“贞:贞王?(多)屯,不若?左于下上?”(丙528)这是被看成表被动的于字句。(合295)中的“于丁”虽然介绍的不是施事者,但是也不是简单的祭祀对象,而是普通动词“用”涉及的对象,是动作的受益者。下两例的“下上”可以认为是引进的施事,只是“若”“左”还不是典型的及物动词。其实“于”字句不能算真正的被动式,“于”引进的是动作适应的范围,是一种广义的处所。在甲骨文中,这种表被动的于字句用例不多。

张玉金在《甲骨文语法学》一书中谈到:“具有引介施事词语功能的介词‘于’是‘被’‘受’的意思。”并提到“被动句中表示施事的‘于’字短语。”如:

(24)丙寅卜,亘贞:王?多屯,若于下上?

贞:王?多屯,若于下乙?(合808)

(25)己未贞:旨千若于帝,祐?

贞:旨千不若于帝,左?(合14199)

目前学术界对于介词“于”是否具有被动式还尚无定论。

参考文献:

[1]郭沫若.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郭锡良.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中国语文,1997,(2).

[3]杨伯峻.中国文法语文通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4]张玉全.甲骨文语法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介词用法 篇7

1. 表示“大约”,通常用于数字前。如:

It costs about $10. 这需10美元左右。

He arrived at about 10 o’clock.

他大约10点钟到达。

2. 在动词 know, hear, speak 等之后用不用介词 about, 含义有差别。如:

I have heard about him, but I don’t know him. 我听到过一些关于他的事,但不认识他这个人。

I’ve heard of him, but I don’t know about him. 我听说过他,但我不知道有关他的情况。

试比较:

He knows her. 他认识她。

He knows of her.

他知道有她这样一个人。

He knows about her.

他知道有关她的情况。

3. about和on均可表示“关于”,但about主要指泛泛地或非正式地谈论某事,其谈论的内容也较为普通;而on则指比较有系统地或理论性较强地论述某事,其论述的内容较正式或较严肃。试比较:

He wrote on mathematics.

他撰写数学著作。

He wrote about the school.

他报道有关这所学校的情况。

It is a book on birds. 那是一本论及鸟类的书。(可能是一本学术著作)

It is a book about birds. 那是一本关于鸟的书。(可能是一本供小孩看的关于鸟类的故事书)

4. 注意不要按汉语意思,在一些及物动词后误加介词 about,而在一些不及物动词后该加 about 时却漏加。试译:

他没什么不满吧?

误:He has nothing to complain, does he?

正:He has nothing to complain about, does he?

析:表示抱怨某事时,complain是不及物动词,其后需接介词about或of再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本句中about的逻辑宾语是 nothing)

我们会尽快讨论此事的。

误:We’ll discuss about it as soon as possible.

正:We’ll discuss it as soon as possible.

析:discuss(讨论)为及物动词,后接宾语时,无需用介词。类似地,英语说consider sth., 而不说consider about sth.;可说doubt sth., 而不说doubt about sth.;可说explain sth.,而不说explain about sth.;可说report sth.,而不说report about sth.等等。

二、about, round, around的区别:

1. 表示“在……周围”,三者常可互换。如:

They sat about[round, around] the fire.

他们围火而坐。

注:在现代英语中,about 用于这种情况已不多见。

2. 表示“到处”,三者常可互换。如:

He traveled about[round, around] the world.

他周游了全世界。

3. 用在数字之前表示“大约”,一般用 about 或 around。如:

It costs about[around] ten dollars.

它大约要花 10 美元。

There are about[around] 30 bookstores in the city. 这座城市里大约有30家书店。

注:在英国英语中,在表示时间的词组里也可用 round。如:

He arrived about[round, around] 5 o’clock.

他是大约5点钟到的。

I’ll be back about[round, around] lunch time. 我午饭前后回来。

4. 表示把某物分给一群人中的每一个时,可用 round 或 around,而不用 about。如:

Will you hand round[around] the papers?

请你把考卷分发一下好吗?

上一篇:门诊孕妇下一篇: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