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法(精选12篇)
担保法 篇1
票据作为一种有价证券, 体现着一定的财产权 (金钱请求权) , 因此可为债权的担保。票据担保、也即票据权利质押, 简称票据质押。我国担保法第76条规定, 债务人以票据为债的担保出质的, 应首先与债权人订立书面质押合同, 并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票据交付给债权人, 票据质押生效。而我国票据法第35条规定, 票据质押, 持票人须在票据上作出设质背书的记载后, 将票据交付给被背书人, 便发生票据质押的法律效力。这样, 担保法与票据法关于票据质押形式的不同规定便发生冲突, 并继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票据质押是否发生法律效力的价值判断。这对保证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正确实施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都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看待我国担保法与票据法关于票据质押的不同规定的法律效力呢?按传统的民法理论, 担保法和票据法都属于民法的特别法, 且又都是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法律, 两者应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 当事人依据担保法或票据法的规定而为的票据质押都具有法律效力。但问题在于, 当当事人双方对曾依据担保法或票据法的规定而为的票据质押的效力发生争议时, 一方依据担保法或票据法的规定主张有效, 另方则根据票据法或担保法的规定主张无效, “同等效力”理论便无能为力了。因此, 担保法与票据法关于票据质押的规定的法律冲突的效力, 只能表现为某一规定优先适用。笔者认为, 就票据质押形式的有关规定而言, 票据法的效力应优先于法的特别法, 如果仅从一般法与特别法的整体关系上来判断两者哪一个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 确实难以确定。但就票据质押本身而言, 担保法的规定与票据法的规定从民事法律行为的角度上看, 仍不失为一般与特别的关系。因为在担保法中, 票据质押是一般的双方法律行为, 适用民法的一般规定, 即当事人合意和意思表示一致是其成立的必备条件。但在票据法中, 票据质押作为票据行为, 是一种特殊民事法律行为, 其有效成立主要以当事人单方的意思表示为准, 即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与其内心的真实意思不符 (如误解或错误) , 一般也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因此, 票据质押作为票据法规定的特殊民事法律行为 (票据行为) , 其有效成立的条件在与担保法中的票据质押作为一般民事法律行为规定发生冲突时, 理应优先适用票据法的规定。
第三, 从立法技术上看, 担保法对票据质押的规定也不合理, 质权人依此虽能取得票据, 但无法实现其质押权。因为票据质押的主要效力, 就在于质权人因此取得质权作为自己的债权担保, 并最终可以以票据金额优先偿还其被担保的债权。但质权人是否能够取得票据金额以实现其质权, 则取决于其所持的票据上的权利能否实现。所谓票据上的权利, 也即票据权利, 是指票据法规定的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 (付款人或承兑人) 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 持票人取得票据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受款人从出票人出取得票据;二是通过背书行为从背书人处取得票据。通过背书取得票据的持票人, 须是票据连续背书的最后被背书人, 才能取得票据权利。因为票据的连续背书方具有权利证明效力。票据债务人在向持票人付款时, 也只须审查持票人是否为背书连续的最后被背人。而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取得票据的质权人, 既非票据关系中从出票人处取得票据的受款人, 也非依背书方式取得票据的最后被背书人, 因此, 尽管其持有票据, 也无法行使票据法规定的票据权利;票据债务人也不对其承担付款义务。或许有人提出, 按照票据法第31条规定, 持票人固然以背书连续可以证明其票据权利, 但本条还规定, “非经背书转让, 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的, 依法举证, 证明其汇票权利。”按担保法取得票据的质权人, 尽管无法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票据权利, 但其依据质押合同取得票据, 应适用“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票据”的规定, 因而也享有票据权利。笔者认为这样理解不能成立。因为票据法明确规定票据转让须以背书方式进行, 不承认单纯交付转让的效力。所以一般情况下, 持票人只能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票据权利。只有在持票人无法通过背书方式取得票据的特殊情况下、例如持票人因继承或通过破产程序等取得票据, 方属于“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票据”。如果不加区别地容忍持票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以其他证据来证明自己合法取得票据并享有票据权利, 那么, 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转让须以背书方式进行的规定, 便形同虚设、没有任何意义了。这显然有悖于票据法的立法本意。
票据质押须作担保背书的记载, 也是国外及一些地区立法普遍遵循的原则。如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19条规定, 票据背书载有“担保价值”、“抵押价值”或其他抵押声明的, 持票人得行使票据上的一切权利;日本票据法第19条规定, 背书有“因担保”、“因质押”或其他表示设定质权文句时, 持票人得行使票据上的一切权利。一些国家和地区即使在民法典中对权利质押作出规定时, 凡涉及有关有价证券 (票据也是有价证券) 为质押标的时, 一般也都规定须有背书的类似记载。如瑞士民法典第901条规定, 不记名以外有价证券的出质, 在交付时须有背书或让与声明;台湾地区民法典第908条规定, 质权以有价证券为标的者应以背书方法为之。我国担保法在对票据质押作出规定时, 没有把设质背书记载作为有效成立的要件, 因而与票据法的规定发生冲突。这只能说明立法者对票据的性质认识不足。另从担保法第75条有失严谨的规定, 也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该条把票据 (汇票、支票、本票) 与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规定为并列的一项, 同为权利质押的标的。但是, 尽管票据与债券等都是体现一定财产权利的有价证券, 但两者与其表示的权利之间的密切程度是不同的。前者与其所表示的权利密不可分。有票据便有权利, 丧失票据便丧失权利。即便其为实质的权利人, 非依法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提起诉讼, 也不能再行使票据权利。后者则不然, 。持票人失票后, 他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因此消灭。只要其能举证证明自己与债务人之间存在这种实质关系, 证券与权利即可分离, 失票人仍享有证券上载明的权利。正是票据与债券等证券之间存在着这种差别, 所以各国立法一般把票据质押放在票据法中加以规定。担保法无视票据与债券等证券之间的差别而把其同置于并列的一项加以规定, 显然有失严谨。
最后值得特别说明是, 200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下称《解释》) 中有关票据质押的规定, 不但未能够弥补担保法规定的缺陷, 而且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解释》第98条规定:“以汇票、支票、本票出质, 出质人与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 以票据出质对抗善意第三人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该条并未明确要求持票人以所持的票据出质的, 应按票据法的规定以背书的方式为之, 只是规定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的, 出质人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这样的规定其错误在于:既然质权人并非通过背书的方式从出质人处取得票据的, 质权人如将其所持票据转让给第三人, 其方式只可能有三种。第一, 单纯交付;第二, 以背书的方式, 即以自己为背书人、第三人为被背书人;第三, 先伪造出质人的背书 (出质人为背书人自己为被背书人) , 再以背书的方式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通过第一种方式取得票据明显违反了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转让必须以背书的方式进行的规定, 其不享有票据权利;第三人通过第二种方式取得票据, 但因其不是连续背书的被背书人 (中间缺少出质人与质权人的背书环节) , 也不应享有票据权利。因此只有第三人通过第三种方式取得票据的, 才有可能为善意第三人。因为根据票据法的规定, 第三人在受让票据的时候, 没有审查票据背真伪的义务。但即便这样, 出质人因其背书签名是他人伪造的, 因而也不可能对第三人承担任何义务。
》接285页借鉴意义。
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 搞活土地使用权。具体讲就是“一稳定, 两不变, 三分离”, 即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 坚持土地集体所有不变, 耕地用途不变, 将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权分离, 承包权依附于农户, 使用权作为一种商品, 根据农户自愿, 实行依法有偿转让。稳制活田的意义是深远的, 从当前看, 它不仅有助于消除农民对农地政策可能变动的恐惧,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农田稳定投入的问题, 进而使一些闲置的农田在流动中得到充分利用, 更重要的是在许诺30年不变“永佃田的基础上, 农户手中的农用地使用权, 实际上成为稳定的、能够自我决定用途、能够分享部分地租的实实在在的土地产权。日本的农地绝大部分属于私人所有, 但是农地私有制度并没有给所有者带来完整的土地权利, 国家保留了相当多的对农地控制和管理的权利。比较而言, 我国农民已经获得从集体土地所有权中分离的使用权, 它的权益已近似于日本农户对私有土地的使用权。这一点是我国与日本的农地制度中相像的地方。但不同的是日本的土地私有权却是极有保障的, 而我国农民对农地的使用权在权利保障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就目前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来说, 重要一点就是要赋予农民稳定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这样才能推动农地流动的市场化进程。农地使用权的稳定和农地的市场化流转, 不仅可以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使农地资源得到更有效率的配置利用, 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农地的商品属性, 使农民更珍惜土地, 从而稳定并提高农民的土地利用预期, 减少乃至杜绝短期化行为。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土地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流动和转移, 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 (使用权) 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即保留承包权, 转让使用权, 农地的流转应以其经营权流转为主。日本通过放松对土地流转的限制,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鼓励土地流转, 扩大了土地经营规模, 提高了农用地的生产效率。日本的土地流转是有着完善的法律保障的, 而我国这方面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因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土地流转要建立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 (农户) 。承包方 (农户) 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让方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完善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制度。日本的农地国家宏观管理是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而我国农地管理中法律基础脆弱, 管理体系混乱。因此, 在我国农地的宏观管理中应加强农村土地立法的工作, 做到“依法治农”, 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效、稳固的法制保障。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都应通过立法予以规范。加强国家宏观管理体系建设。具体操作内容应该包括在进一步开展土地的数量、质量、权属关系、利用状况和基本条件调查的基础上, 建立土地档案制度, 完善地籍管理制度, 颁布并实施土地承包和流转的法律法规;健全承包与流转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制度;监督集体组织对承包金和地租的使用, 并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地租中一定比例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继续完善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制度;运用经济手段, 控制农用土地向非农用土地转移,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景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世纪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郑景骥.中国农村土地使用与管理制度研究[M].西安: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4、雷原.家庭土地承包制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9.
5、焦必方.战后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6、迟福林.走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作者简介】
许田晓 (1981-) , 男, 山东临沂人,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担保法 篇2
2000 年1月29日,孙某与石某重新订立了还款责任保证书,石某承诺于同年2月3日前如数还清。后石某再次违约。孙某于2000年9月20日向石某催要时,由在场的被告丁某(系石某连襟)亲笔书写了承诺书一份,载明:所有欠款于同月28日前结清。如没有钱,由丁某负责,28号结清。最后署名为:石某。
2001 年2月23日,孙某收到丁某给付的人民币1000元(丁某称该款系石某交由其给付孙某),尚欠货款39000元至今未还。孙某曾于2001年2月26日向丁某要款,遭丁某拒绝,双方为此发生纠纷。孙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石某与丁某给付货款及并按约定支付利息。
在诉讼中,石某对结欠孙某货款的事实没有异议。
丁某则辩称:我既不是债务人,又不是该债务的担保人。2000年9月20日,我虽然代石某书写了承诺书,但我在承诺书并没有签上“担保人丁某”的字样,故应驳回孙某要求我承担担保责任的诉讼请求。
[争议]
法院在审理中,对于丁某于2000年9月20日出具的承诺书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保证行为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告孙某与被告石某之间的买卖合同合法有效,石某结欠孙某货款有其出具的欠条为证。石某理应及时归还,其拖欠不付,侵害了孙某的合法权益。被告丁某虽然没有在承诺书中签字,但该承诺书是丁某亲笔书写。而且,从承诺书的内容看,丁某承诺由某对石某所欠孙某的货款负责还款的意思表示明确无误。作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丁某对出具该承诺书的法律后果应该是明知的。结合我国担保法关于保证的规定,应当认定丁某的行为是对石某的欠款进行担保。因此丁某提出的其不是担保人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但是,由于孙某与丁某对于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故丁某应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鉴于孙某在保证期间内已向丁某主张了权利,因此丁某仍应对石某的欠款(包括利息)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2000年9月20日的承诺书虽为丁某所书,但最后的署名人为石某,因此,对该承诺书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丁某代替石某所书,亦即承诺人是石某。承诺书中关于欠款于同月28日前结清。如没有钱,由丁某负责,28号结清“应是石某对孙某所作的承诺,而不是丁某对孙某作出的承诺。丁某虽然书写并知晓石某的欠款事实,但由于该条并无其签名,而且,在该承诺书的内容中,一无担保金额,二无担保方式,三无担保期限,故不能认定丁某系石某的保证人。本案应当驳回孙某对丁某的诉讼请求。
[评析]
本案争议焦点:2000年9月20日在孙某向石某追索欠款时,由丁某书写的“所有欠款在28号结清。如没有钱,由丁某负责,28号结清。石某。”但丁某未在此承诺书上落款和署名的行为是否属于担保(保证)行为?
笔者认为,对丁某的行为是否应当认定为保证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本案事实,石某对其因购买建筑材料结欠孙某4万元货款的事实并无异议,故应予确认。丁某与石某之间具有特殊的姻亲关系(连襟关系),而丁某对石某结欠孙某货款的事实,以及在2000年9月20日对债权人孙某向债务人石某主张权利的事实也是清楚的、明知的。在此情况下,丁某仍然向孙某出具了包含有代石某给付欠款等内容的承诺书。从该承诺书内容看,丁某具有为石某的欠款向债权人孙某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具体、明确。
其次,根据丁某于2000年9月20日书写的承诺书的内容,既有将“所有欠款在同月(即2000年9月)28号结清”的意思表示,同时也有“如没有钱,由丁某负责,28号结清”的承诺。这一承诺在意思表示上不仅连贯而且明确无误。该内容不会使包括孙某在内的其他人在理解时出现歧义。而且,按照文义解释和通常理解,“如没有钱,由丁某负责,28号结清”既体现了丁某代替石某向债权人孙某履行债务的意思表示,同时也对归还日期作出了承诺。因此,完全可以确认丁某的行为属于保证。
最后,从丁某在出具承诺书后又归还孙某1000元的行为分析,无论该款是否先由石某交给丁某后,由丁某归还孙某,还是直接由丁某归还给孙某,基于“货币所有与占有一致”原则,都应当认定是丁某履行了还款的保证义务。
关于石某有无在上述承诺书上签名的问题。笔者认为,石某在该承诺书上有无签名对认定丁某出具上述欠条的行为是否属于保证行为没有影响。理由在于:从承诺书中“如没有钱,由丁某负责,28号结清”的承诺内容看,丁某具有为石某结欠孙某的货款进行担保的意思表示。而且,在该承诺书中,丁某还约定了归还期限,即至2000年9月28日结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条的规定,“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本案中,丁某书写的承诺书又恰恰是出具给债权人孙某的。换句话说,丁某的上述为石某的债务进行保证的意思表示是向本案债权人孙某作出的。在此情况下,作为债务人的石某是否在上述承诺书上签名,并不影响丁某在签名前所作出的对石某的债务向债权人孙某进行保证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的法律效力。而丁某的意思表示又完全符合保证行为的法律要件。因此,应当认定丁某出具上述承诺书的行为属于我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丁某属于保证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结合整个案件事实来全面分析,应当认定丁某的行为属于保证行为。至于保证方式,因丁某未在承诺书中作出明确承诺,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认定本案中丁某的担保方式为连带责任担保。关于保证期间,因保证人丁某与债权人孙某未约定具体的保证期间,故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认定本案的保证期限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二年。
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研究 篇3
关键词:担保业务;风险;内部控制
引言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温州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量的民营企业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部分企业在这期间相继破产,无法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其中一些债务必然是通过担保公司借款所得,这就使得担保公司必须清偿所欠债务,破产企业一旦过多,担保公司必然也会破产,变成破产企业牺牲品,其担保风险可见一斑。因而自2011年起,国家逐步加强了对担保行业的监管,加大了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市场准入门槛增加无疑可以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担保风险,还需要健全一套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因而有必要对内部控制制度作深入的思考.
一、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风险及成因
风险是在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所导致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风险贯穿于整个担保业务的过程中,担保业务按照先后顺序一般包括审查决策阶段、签订合同阶段、担保过程监管阶段以及绩效评估和追责阶段。
审查决策阶段是办理担保业务的起点,也是产生风险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受理担保申请人的资料、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对担保项目的风险收益率等指标进行评估以及审核批准担保等。
在受理担保申请阶段,可能产生的风险如下:(1)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对担保申请进行初审。(2)由于民营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担保公司上层领导可能会出于某些人情关系,使审查过程流于形式,提供关系担保。(3)申请人和公司受理人员存在关联关系,导致审核缺少独立性(4)由于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在担保申请人的利益诱惑面前,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方面做出虚假报告,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判断,为其提供担保。
签订合同阶段是担保行为生效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产生的风险主要是在合同条款之中产生的。担保申请人可能会要求增加条款或者减少条款,以减少自己的义务,增加担保公司的责任;合同内容可能存在重大疏漏或者欺诈,导致企业未来诉讼失败等。
担保过程监管阶段是担保公司担保业务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日常业务监管以及财务报表监管。在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是由于公司人员对担保申请单位监管不当或者监管不到位,导致公司未能及时发现担保申请单位的问题,延误了担保公司做出决策的时间,加重了担保公司的损失。
绩效评估和追责阶段是企业总结经验教训的最后阶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阶段的主要风险是没有及时总结担保业务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未成功的担保业务。以及未对公司人员做出正确适当的奖惩。尤其是未能有效地追究失职人员的责任。
担保业务风险较大,是因为除了以上可控风险以外,还有很多不可控风险,这是我们所不能左右的,比如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不可抗力的损失等。
二、健全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总体思路
内部控制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企业应合理确定公司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
在明确内部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应分析担保业务的总体风险收益水平,再识别担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主要风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风险较大的地方,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担保业务各环节具体控制措施
设计基于风险导向的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明确担保业务各环节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地梳理各环节的风险点,从而进一步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实现担保业务各环节的风险控制目标。担保业务按照先后顺序一般包括审查决策阶段、签订合同阶段、担保过程监管阶段以及绩效评估和追责阶段。
在审查决策阶段中,担保公司受理担保申请时,公司的控制目标是确保申请人的申请资料真实有效,申请条件符合企业的担保政策。为此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健全公司管理制度,任何人都应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办理业务。(2)资信调查人员与担保受理人员不能为同一人,这样可以避免同一员工的舞弊行为。(3)资信调查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4)公司应该完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
在签订合同阶段中,公司的控制目标是确保担保合同合法有效。为此应当采取如下措施:(1)将担保合同格式化,合同双方权利和责任相对等。如果担保申请人希望修改某些合同条款,担保公司应该聘请专业律师来一起商讨合同的制订。(2)注意对合同签章的核实,确保合同确实为担保申请人的意愿,使担保合同合法有效。
在担保过程监管阶段中,在日常业务监管方面,公司的控制目标是能够持续有效的对担保申请企业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管,能够获取该公司重大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为此应当采取如下措施:(1)随机指派多名人员不定期的检测被担保人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定期审查被担保人申请资金的使用状况,是否存在滥用资金,挪用资金的情况。(2)应当及时报告被担保企业出现的异常情况和重大信息,特别是不利于担保企业的负面消息。在财务报表监管方面,公司的控制目标是确保被担保公司财务资料真实有效,不存在错账,假账。为此公司应当指派员工定期对被担保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选取重要的财务数据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确保能够及时掌握公司动态。
在绩效评估和追责阶段中,公司的控制目标是能够保证每次担保业务完成,企业都能做很好的总结,做到赏罚分明。为此企业应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每一次发生的失误都能做到正确处理,对员工起到警示作用。对表现优异的员工都能做到正确的奖励,对员工起到鼓励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担保业务的风险并不都是非系统风险,还有一定的系统风险。虽然系统风险无法消除,但是只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标准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将非系统风险降到最低,从而降低整个担保业务的风险,进而可以促进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可以使社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合,使资金流入到最合理的项目之中。因而为了防止大额的违规担保行为的发生,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刻不容缓的。(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慧.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财务与会计,2006
[2]李三喜.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设计实务,财会信报,2013
[3]姚寒君.民营企业对外担保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探讨,内控与审计,2012
[4]王清刚.基于风险导向的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
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风险分析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作用日益凸显。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已超过1 000万户,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同时还创造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然而,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企业规模较小,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等级较低,抵押担保品不足且变现成本较高,经营风险较大且倒闭比例较高等等。这些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成本过高,同时也加大了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风险,并最终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为了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身为独立第三方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大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进而促进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然而,融资性担保机构在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用等级、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同时,自身又与银企之间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采取怎样的手段来保障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利益,减少其与银企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就成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一、国内外担保相关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我国七部门联合发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将融资性担保界定为: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从担保机构对待反担保物的要求上来看,融资性担保与信用担保存在很大的不同:通常情况下,融资性担保需要被担保方提供一些反担保物(抵押物)给担保公司,而且还需要办理抵押登记;然而,信用担保则通常只需要由担保公司对企业的整体作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无需被担保方提供抵押物,在了解的基础上给予被担保方一定的信用额度,然后在授信范围内为被担保方提供担保的行为。从风险角度来看,二者风险有很大区别:对融资性担保来说,就相当于担保公司投资于被担保方,一旦担保公司发生担保代偿,担保公司就可以通过处分抵押物来减少损失,保障自身的利益;而信用担保则纯粹是为了支持被担保方的发展,不要求提供反担保物,一旦发生担保代偿,将不能保障担保公司的利益。
(二)国内外担保相关理论综述
乔治·阿克诺夫(1970)[1]最早提到了担保是弱化乃至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有效机制。基于此,后来学者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框架内发展了融资担保相关理论并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Robert.J.Barro(1976)[2]在大量分析有关信贷配给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将融资担保和银行利率挂钩的融资担保交易成本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担保在保障合约执行的同时还会对贷款市场中的利率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J.E.Stiglitz,Andrew Weiss(1981)[3]从银行贷款利率和担保要求两个方面出发,在对信贷配给市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理论模型;之后他们对模型进行了改进,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不对称信息的信贷市场中可以同时存在逆向选择和激励问题,贷款方可以通过不同的贷款利率和担保要求组合来影响贷款申请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励贷款申请者争取投资项目的成功。
George Kanatas和Yuk-Shee Chan(1985)[4]在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探讨了担保的信号传递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信评价与信号传递担保理论;研究表明当借贷双方对同一贷款项目的评价不同时,借款者通过提供担保不仅能够促进借贷合约形成,而且也能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5]。
张汉江(1999)[6]等从市场风险的角度,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发现信贷市场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利率必然对应着高风险,具有高风险的项目挤走低风险项目的现象。
付俊文等(2004,2005)[7,8]结合中国担保业现状,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理论角度出发,提出了如何建立并完善担保项目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系统,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担保对象确定其相应的担保费率;之后他们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在对道德风险激励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建立不对称信息下的正负最优激励机制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担保企业道德风险。
总之,国外对担保行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并且大多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框架下提出的新理论以及基于理论模型的实证研究。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担保能够有效地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信贷合约的形成。在大量分析信贷配给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学者们将融资担保和市场利率结合起来,提出了融资担保交易成本理论、信贷市场逆向选择与激励理论、资信评价与信号传递担保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从这些理论的提出可以看出,担保机构风险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来自市场的利率风险,来自担保对象的信用风险,来自银行的道德风险等等。本文主要以融资担保机构的直接利益相关者(银行和中小企业)为研究视角,来分析融资担保机构与银企之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期望对融资担保机构化解银企之间的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二、不对称信息下直接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在担保市场上,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作为借款人的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信贷时,具有比银行更多的信息优势,比如:在签订合同以前,中小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了如指掌;在合同签定以后,中小企业可以对贷款资金的投向进行选择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程度等等,这些信息都是银行不容易全面掌握的。此时,如果有担保机构的加入,贷款银行必然会将这些不对称的信息搜索成本转移给融资担保机构。
(二)融资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第一,为了获得贷款,中小企业故意隐瞒真实信息,有的甚至提供一些虚假信息来躲避担保机构的保前审查;第二,融资担保机构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他们之间也会存在业务上的竞争,因此,为了获得潜在担保对象的信息,融资担保机构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去搜寻相关信息,然而当成本大于收益时,担保机构就会放弃搜寻,从而就无法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三)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担保行业本身就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然而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是加剧了担保机构的风险。其高风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从选择贷款对象来看,由于银行较之于担保机构的优先地位,银行可以直接采取信用、抵质押等措施向符合其贷款要求的企业发放贷款,然而那些需要寻求担保机构提供“桥梁”的,往往是因为资信程度较低、经营状况较差或者是保证措施难以落实等而不能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企业;其次,从对贷款企业的监督条件来看,银行可以通过企业在银行开设的银行账户随时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动方向,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障资金安全,而担保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则离不开银行,仅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做到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图1反映了融资担保机构、债权人(商业银行)以及债务人(中小企业)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非正三角”关系。
(注:箭头指向的一方具有优势信息,背向的一方具有弱势信息)
三、融资担保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时,融资担保机构一方面要与商业银行就担保比例达成协议,另一方面还要对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并且为了控制自身的担保风险,减少因中小企业违约发生的代偿损失,还需要求被担保方提供一定的抵押品进行反担保。那么,融资担保机构降低与银行之间的担保比例,加强对企业的调查力度以及提高企业的反担保要求就一定能够减少与银企之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吗?下面我们通过建模来具体分析:
(一)研究的基本假设
首先,本文假定贷款企业具有很多可选择的风险不同的投资项目,并且各个项目的风险函数是连续的。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当融资担保机构向被担保企业转嫁调查费用时,企业可以根据其融资成本的变化以及自身的特点来动态调整投资项目,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项目进行投资,进而满足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
其次,研究还假定企业的每个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都是通过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向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数量均假定为C(此假定是为了简化运算,故暂不考虑企业自由资金的成本),担保机构的承保比例为η,担保费率为g,贷款利率为r(假定银行贷款利率r以及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率g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1),担保机构转嫁给担保对象的调查费用率为t(t为担保费率g以外增加的调查费用率)(2),此外还假定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金额为W(W为0时,表示企业无抵押),同时以实际承担的担保责任余额(1+r)Cη乘以担保费率g以及担保机构转嫁给企业的调查费用t*(1+r)Cη之和来计算担保费。
最后,我们假定每一个投资项目都只有成功或失败两种可能,项目取得成功时的收入假定为R>0,成功的概率为p,项目失败时的收入假定为0,并且我们发现项目成功的概率p与投资收入R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投资收入R越高,项目成功的概率p越低(3)。
如果企业进行投资,基于上述假定,假设企业投资的期望利润为EY,那么通过推导可以得出企业投资的期望利润函数:
此时,假设企业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期望收入为但是,如果企业不进行投资,那么企业的期望利润EY=0。因此必然会存在一组临界值(p*,R*)使得企业的投资期望利润为0。对于要贷款投资的企业来说,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R≥R*(或者满足p≤p*)时企业才会选择申请贷款进行项目投资。结合以上分析,我们通过联立方程组:
可以求得企业进行贷款投资的临界值:
并且通过项目成功的概率对担保比例以及担保调查费用率求导,可以得出:
在此基础上,我们假定在[0,1]区间上,项目成功的概率p的密度函数为f(p),分布函数为F(p),那么我们求得贷款投资项目平均成功的概率为:
(二)模型分析
1. 对关于t求偏导得:
2. 对关于η求偏导得:
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1)企业提供足够的反担保品,即当W>(1+r)C时。
(1)担保机构加强调查。因为说明项目平均成功的概率与调查费用率t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在企业提供足够的反担保品时,适当地加大调查力度可以促进企业按协议规定选择低风险的项目进行投资,从而使得企业减少逆向选择的行为。这其实和现实情况是一致的,因为当担保对象提供足够的反担保品,并且反担保品的价值大于所需担保的贷款资金时,如果担保对象没有按照担保协议规定使用资金,或者选择高风险的项目进行投资导致投资失败等,担保机构就可以通过变卖反担保品来保障自身的利益,相比之下,被担保企业的损失会更加严重一些;因此,如果担保机构加大调查力度,担保对象对担保资金的使用乃至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就必然会更加谨慎,从而减少企业的逆向选择。
(2)担保机构担保比例。因为说明项目平均成功的概率与担保机构的承保比例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在企业提供足够的反担保品时,适当地增加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分担比例有利于促进担保对象提高投资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以及道德风险问题。
这说明在企业提供足够的反担保品时,如果此时担保机构要求担保对象提供更多的抵押品,便会削弱由增加承保比例所带来的降低风险的效用;换句话说,担保机构在不提高担保对象的反担保要求的前提下,增加承保比例才可以使其效用达到最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担保对象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2)企业提供的抵押品不足,即0<W<(1+r)C(4)时。
(1)担保机构加强调查。因为说明项目平均成功的概率与调查费用率t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在企业提供的反担保品不足时,加大调查力度加剧了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在社会实践中也实实在在地存在这种现象,因为对于担保对象来说,其提供的反担保品价值低于所需担保的贷款资金,此时如果不按照担保协议规定使用资金,选择高风险的项目进行投资的话,即使投资失败,被担保企业损失也不会太大,投资一旦成功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如果担保机构加大调查力度,只会使得被担保企业增加隐藏信息的动机,从而加剧企业的逆向选择风险。
(2)担保机构担保比例。因为说明项目平均成功的概率与担保机构的承保比例η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在企业提供的反担保品不足时,担保机构增加承保比例不但不会增加项目平均成功的概率反而会促使受保企业选择风险大的项目进行投资,从而加大了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
另外,由于这说明在企业提供的反担保品不足时,担保机构要求担保对象提供更多的抵押品,会进一步加剧由增加承保比例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受保企业提供足够的反担保品时,如果反担保品价值大于担保责任余额,加强对受保企业的调查以及增加担保机构的承保比例可以帮助担保机构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提供足额抵押品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此时,为了响应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号召而诞生的融资担保机构不得不降低受保企业的反担保要求。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受保企业提供的抵押品价值不足以抵偿贷款金额本息和时,加大对受保企业的调查力度以及提高承保比例只会加剧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另觅他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要想办法在不增加调查费用的前提下,通过多方面途径获得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减少与受保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次,尽可能寻找那些对受保企业来说价值更大的反担保品来增强融资担保机构的反担保能力;再次,如果受保企业能够提供的抵押品价值有限时,融资担保机构可以在不提高银行贷款利率的前提下降低承保比例来降低银企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后,在保持承保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对受保企业的反担保要求,也可以通过降低银行的信贷利率来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面提到的解决思路,我们可以参考以下的对策建议:
1. 加强与信用评估咨询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客户档案。
首先,担保机构通过与信用评估机构的紧密合作,可以在更快、更好地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同时极大地降低调查费用,减少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信用评估机构是获取企业信用资源的专业化机构,它主要通过工商、税务、司法等外围机构进行有关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然后再通过专业的信用信息评估系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按照企业最近3年来的表现来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现有企业信用可分为优、良、一般、有限4个等级)。其次,担保机构可以根据每一个前来寻求担保的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库,作为以后对客户进行担保的依据。这样也有助于担保机构减少调查费用,同时减少受保企业的逆向选择。
2. 采取反担保措施,向债务人转移部分风险。
在我国信贷担保的实践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除小额流动资金贷款可不要求提供反担保以外,担保机构应有选择地对大额贷款或长期贷款采取反担保措施。为了增强融资担保机构的反担保能力,对那些没有抵押物或者抵押物不足以致于不能提供有效反担保品的受保企业,可以要求贷款企业的法人代表以及财务负责人以自然人身份与担保公司之间签订无限责任合同,承担一定比例的担保款额连带责任。如在美国的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计划中,在要求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抵押品的同时,还要求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拥有20%以上股份的股东提供个人抵押品。另外,也可以挖掘对于借款者来说价值最大的反担保品,针对被担保人的某些弱点对企业进行制约,同样可以起到降低道德风险的作用。比如对那些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时,可考虑接受企业的专利权、定货单等进行抵(质)押;对个体以及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时,则可采用“股权质押”的方式;对那些正常经营的企业可考虑采用“设备”作抵押或者用主要的“技术专利”作质押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的道德风险。
3. 建立与银企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对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我们可以从银行以及受保企业两个角度来考虑:第一,应该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建立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根据风险的不同确定担保机构的承保比例范围,比如加拿大是85%,英国是70%,日德是50%-80%,而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在对15.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的担保比例是90%,对15.5-75万美元的贷款提供的担保比例只有85%[9,10]。因此,只有在明确银行的贷款责任时,银行才会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调查当中,并且在调查的基础上择优选择贷款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保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第二,建立与受保企业法人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要求贷款企业的法人代表以及财务负责人以自然人身份与担保公司之间签订无限责任合同,承担一定比例的担保款额连带责任。
摘要:在回顾相关担保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以融资担保机构的直接利益相关者(银行和中小企业)为研究视角,通过建模分析了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比例担保,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以及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调查监控力度的强弱对其担保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反担保品并且该反担保品价值大于担保责任余额时,加大对企业的调查力度以及增加担保机构的承保比例,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当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品价值不足以抵偿贷款金额本息和时,加大对受保企业的调查力度以及提高承保比例只会加剧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关键词:担保机构,融资性担保,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本杰明.M.弗里德曼,弗兰克.H.哈恩.货币经济学手册(第2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Barro R.J.The Loan Market and the Rate of Interest Journal of Money[J].Credit and banking,1976,8(4):439-456.
[3]J.E.Stiglitz,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93-410.
[4]Yuk-Shee Chan,George Kanatas.Asymmetric Valuations and the Role of Collateral in Loan Agreements[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85,17(1):84-95.
[5]杨胜刚,胡海波.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6(1):118-126.
[6]张汉江.信贷行为中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5):7-12.
[7]付俊文.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数理分析[J].财经研究,2004(7):105-112.
[8]付俊文,马楠.道德风险与信用担保:博弈论视角的分析[J].西安金融,2005(1):34-36.
[9]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情况[EB/OL].[2004-07-07].信用陕西网站.
担保法相关试题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请选出下列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下可以为保证人的选项。
A学校、幼儿园;医院
B社会团体
C国家机关
D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
2、依法应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的生效时间为()A抵押交付之日 B登记之日 C签订之日
D当事人协商之日
3、在保证担保方式中,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A 一般保证的保证范围为主债权,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范围为全部债权
B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连带责任担保的保证人不享有这一种权
C 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为六个月,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为两年
D 在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情况下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仅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责任,而连带责任担保不受此限制
4、甲乙双方拟订的借款合同约定:甲向乙借款11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乙在签字之前,要求甲为借款合同提供担保。丙应甲要求同意担保,并在借款合同保证人一栏签字,保证期间为1年。甲将有担保签字的借款合同交给乙。乙要求从11万元中预先扣除1万元利息,同时将借款期限和保证期间均延长为2年。甲应允,双方签字,乙依约将10万元交付给甲。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丙的保证期间为1年
B.丙无须承担保证责任
C.丙应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D.丙应对10万元本息承担保证责任
5、同升公司以一套价值100万元的设备作为抵押,向甲借款10万元,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同升公司又向乙借款80万元,以该套设备作为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同升公司欠丙货款20万元,将该套设备出质给丙。丙不小心损坏了该套设备送丁修理,因欠丁5万元修理费,该套设备被丁留置。关于甲、乙、丙、丁对该套设备享有的担保物权的清偿顺序,下列哪一排列是正确的?()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6、按照担保法的规定,下列合同中可以附最高额抵押合同的是:()A运输 B借款 C委托 D合伙
7、个体工商户甲将其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一并抵押给乙银行,但未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期间,甲未经乙同意以合理价格将一台生产设备出卖给丙。后甲不能向乙履行到期债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该抵押权因抵押物不特定而不能成立
B该抵押权因未办理抵押登记而不能成立
C该抵押权虽已成立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D乙有权对丙从甲处购买的生产设备行使抵押权
8甲、乙约定:甲将100吨汽油卖给乙,合同签订后三天交货,交货后十天内付货款。还约定,合同签订后乙应向甲支付十万元定金,合同在支付定金时生效。合同订立后,乙未交付定金,甲按期向乙交付了货物,乙到期未付款。对此,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甲可请求乙支付定金
B乙未支付定金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
C甲交付汽油使得定金合同生效
D甲无权请求乙支付价款
9、辽东公司欠辽西公司货款200万元,辽西公司与辽中公司签订了一份价款为150万元的电脑买卖合同,合同签订后,辽中公司指示辽西公司将该合同项下的电脑交付给辽东公司。因辽东公司届期未清偿所欠货款,故辽西公司将该批电脑扣留。关于辽西公司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属于行使抵押权
B属于行使动产质权
C属于行使留置权
D属于自助行为
10、甲公司向乙银行贷款1000万元,约定2005年12月2日一次性还本付息。丙公司以自己的一栋房屋作抵押。甲到期没有清偿债务,乙银行每个月都向其催收,均无效果,最后一次催收的时间是2007年3月6日。乙银行在下列哪一时间前行使抵押权,才能得到法院的保护?
A 2007年12月2日
B 2009年12月2日
C 2009年3月6日
D 2011年3月6日
二、多项选择题
1、担保的方式有
()A定金 B抵押 C质押 D保证
2、抵押权的实现方式:()A折价 B拍卖 C变卖 D划拨
3、甲向乙借款5万元,乙要求甲提供担保,甲分别找到友人丙、丁、戊、己,他们各自作出以下表示,其中哪些构成保证?
A.丙在甲向乙出具的借据上签署“保证人丙”
B.丁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本人愿代还3万元”
C.戊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负责”
D.己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以某处私房抵债”
4、某农村养殖户为扩大规模向银行借款,欲以其财产设立浮动抵押。对此,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该养殖户可将存栏的养殖物作为抵押财产
B抵押登记机关为抵押财产所在地的工商部门
C抵押登记可对抗任何善意第三人
D如借款到期未还,抵押财产自借款到期时确定
5、甲公司向某银行贷款100万元,乙公司以其所有的一栋房屋作抵押担保,并完成了抵押登记。现乙公司拟将房屋出售给丙公司,通知了银行并向丙公司告知了该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乙、丙订立书面买卖合同后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过户手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不论银行是否同意转让,房屋管理部门应当准予过户,但银行仍然对该房屋享有抵押权
B如丙公司代为清偿了甲公司的银行债务,则不论银行是否同意转让,房屋管理部门均应当准予过户
C如丙公司向银行承诺代为清偿甲公司的银行债务,则不论银行是否同意转让,房屋管理部门均应当准予过户
D如甲公司清偿了银行债务,则不论银行是否同意,房屋管理部门均应当准予过户
6、保证担保的范围:()A主债权及利息 B违约金 C损害赔偿金
D实现债权的费用
7、下列哪些权利可以作为权利质权的标的:()A汇票、本票、支票、存款单、债券、仓单、提单 B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基金份额 C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D依法可以转让的债权
8、下列可以作为抵押物的财产:()A土地所有权
B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附着物 C抵押人依法可以有权处分的交通运输工具
D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的土地使用权
9、办理抵押物登记,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供下列文件:()A抵押担保的范围 B主合同 C抵押合同
D抵押物的使用权或所有权证书
10、依据《中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下列哪种清偿顺序不正确:()
A按照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B按照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C按照起诉时间清偿 D按债权比例清偿
三、简答题
1、抵押权实现的条件及方式?
2、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
3、案例:A公司向Y银行申请一笔100万元的贷款,A公司以自己所有的价值50万元的汽车一辆设定了抵押,同时由B公司提供了保证,保证合同中B公司承担一般保证责任。A公司未能按时归还贷款。根据Y银行掌握的情况,B公司资金雄厚,于是Y银行要求B公司归还这100万元贷款,但遭B公司拒绝。
问:(1)B公司的拒绝是否有法律依据?
河南“担保”危局 篇6
他们参与“投资理财”的担保公司倒了。
这是河南省今年继郑州“诚泰事件”、洛阳“盛归来事件”之后,又一起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事件。
一年“融资”10个亿
“我悔得肠子都绿了,明明知道他们没证,我就贪那么点利息,才进去一个多月就出事了。”冷风中,36岁的王英(化名)皱着眉头,瑟瑟发抖,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8月初,她在河南圣沃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圣沃担保”)投入了10万元“理财”。
与王英比起来,刘女士感觉更为窝火,她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这就是一个“骗子”公司。9月初,她路过圣沃担保楼下,该公司的一名为段丽娜(音)的经理拉她理财,悲剧由此开始。
“她多次给我打电话,拉我高息理财,软磨硬泡。”刘女士说,9月中旬,她前往圣沃担保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刚开始说可以三天短拆或五天短拆,利息诱人,后来说只剩下44天的短拆了,最终“经不住诱惑”,她选择了26天短拆,投进去200万元。
“当时他们说得天花乱坠,就像洗脑一样,晕了,脑袋一点也不清醒,等出来后想想不对劲,借钱方不是法人,而且合同已经签好对方的名字了。”刘女士离开圣沃担保后意识到合同“有问题”。不过,等她回去想退出的时候,为时已晚。尤其令她气愤的是,这位理财经理在拉她到圣沃担保“理财”之前,警方已经开始对该公司进行调查。
事实上,圣沃担保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从天堂走向地狱。
《中国经济周刊》调查了解到,这是一家“母女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1日,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公司负责人为于兆筠和王雨,两人系母女关系。尽管起步较晚,圣沃担保却“后来者居上”。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目前涉案资金保守的数字为10.3亿。
“有的做了很多年的担保公司也达不到10个亿,这个刚刚起步的公司能在一年时间吸引这么多理财资金,是相当惊人的。”一位担保公司从业人员坦言。
投资者老周沮丧地告诉记者:“都是高息惹的祸。现在钱放着都贬值了,他们给的月息是2分起步,最高可能达到月息6分,甚至一毛,谁不动心?”
巨额资金流向不明
《中国经济周刊》调查发现,圣沃担保吸引的理财资金来源可谓五花八门,除了部分投资者的自有闲散资金外,还有部分“养老钱”,甚至贷款资金。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告诉记者,他爱人把家里的房子抵押贷款,另外筹措了亲戚朋友的一部分钱,总计投入了100多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投资者参与投资理财的方式亦各不相同。
其中,大部分人签订的合同借款人为同一人,但很少有人见到借款人,多为出借人直接与圣沃担保签订合同。有些是以“联合理财”名义,以类似“上下线”的方式“委托理财”。上述投资人刘女士告诉记者,据圣沃担保工作人员对她的描述,一般以1000万元为一个高点,存款额达到1000万元即可拿到最高息。但最高息多少,刘女士不愿透露。此外,以200万元为起点,凡是能拉来存款的也可以吃“下线”的“息差”。
圣沃担保事发后,“上下线”吃“息差”浮出水面。一女士坦言,她拿了10万元给表姐,由表姐负责在圣沃担保“理财”,她手上无借据、无合同,表姐每个月给她3000元利息。出事后她才知道,表姐还从中吃了部分息差。
在24日的案情通报会上,警方称自10月13日起已开始立案侦查圣沃担保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专案组多达200余人。目前,已抓捕24名涉案人员。警方称该公司管理混乱、账目不清,未透露具体涉案金额及资金流向。
圣沃担保的巨额资金流向何方?
据知情者透露,圣沃担保高息融来的资金,又以更高的利息放贷给了需要资金的企业,以郑州、洛阳等地的房地产企业居多。而在此前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上,相关人士曾表示圣沃担保有一部分资金流向了郑州宇通等三家当地知名企业,但此番通报并未提及。
同日,郑州宇通集团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郑州宇通集团及所有下属企业均未向任何外部担保机构直接或间接借入任何资金,并承诺将来也不会从担保机构借入资金”。
资金的“过桥”与“过夜”
9月17日,圣沃担保的“东窗事发”已引起了“连锁反应”。
《中国经济周刊》调查发现,目前,河南已有一些担保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挤兑现象。在担保公司聚集的郑州财富广场、华悦时代广场等高档写字楼内,投资者到担保公司追要理财款的现象已不鲜见。河南宝银投资有限公司因资金紧张,其董事长谢国银竟然两次遭到投资者挟持“逼债”。
“高息融资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拆东墙补西墙,靠不停地吸纳新客户,新资金来归还到期的本、息,而后面的客户新注入资金一旦无法维系前面到期的本、息,就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此时发生挤兑,他们的资金链条必然会断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出事是早晚的,就像吹气球一样,越吹越大,早晚会破。”
而高息的背后是一个利益链条,折射出来的则是金融秩序的混乱。
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过桥资金”、“过夜资金”等在金融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所谓“过桥资金”就是很多企业在向银行借贷后,由于发展周期较长,贷款到期时无力偿还贷款,为了保证银行信用,就借担保公司的资金还款。将银行的贷款还上后,银行再重新发放贷款。此间,银行、企业、担保公司达成默契,用钱多不足一个月时间,而日息则达到2分甚至3分。
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圣沃担保负责人王雨曾称,圣沃公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在于近期银根紧缩,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货币流量急速减少,银行从中撤出,三方融资链条同时断裂,而该公司借贷出去的钱则一时无法收回。
监管乏力?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依旧无解,信用担保和民间借贷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救命稻草。不过,“井喷式”增长加剧了同业间的恶性竞争,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薄弱,担保行业乱象由此横生。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由乱到治。目前,我们应该做的是提振信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顿,清理市场上不合规的公司,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的公司,促使担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张立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
早在2010年3月,国家银监会、发改委等七部委就联合出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是年12月7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亦发布《关于开展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的通知》,对该省担保行业进行大规模清理整顿。2011年7月28日,河南省又出台了《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风险防控,以及政府监督的具体措施。
担保法 篇7
近年来担保业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有力推动下, 特别是纳入银监会监管以来, 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上海市是金融体制创新的示范区, 同时也是金融改革的试水区, 担保行业的发展也相对健康, 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以及对“促就业、保增长、调结构”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担保的实质是经营风险, 其本质上是风险的防范或将风险分散和转移。担保机构的介入分散了商业银行等对企业贷款的风险, 却给担保业本身带来了高风险。银行是在企业第一性不够满足或抵押品有瑕疵、或放大信用贷款额度时来寻求担保公司的担保, 这决定了担保行业高风险的实质。担保行业所特有的杠杆及资本金放大是部分对冲该部分的风险, 但是风险识别与控制, 仍是担保业务以及担保行业是否可以稳健发展的重中之重。
担保机构的主营业务构成仍然是融资担保业务, 非融资担保类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担保机构业务中占份额仍不多。担保品种基本上局限于流动资金, 很少有设备、技术改造之类的长期贷款担保。累计担保责任金额仅为可运用担保资金总额的2~4倍, 没有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 也基于此限制担保机构的创新发展需要在业务模式上创新, 考虑到要能够分享到企业快速成长的收益, 因而有了投资担保业务联动的雏形。既然传统担保行业是高风险低收益的模式, 并且在现有杠杆比例通常都是3~5倍左右的时候, 更应该考虑如何创新产品, 如何在已有的客户基础上在实现担保固定收益的同时, 能够依据企业的情况结合股权投资的模式, 能够分享企业高速成长的收益。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 债权过程之中的企业履约情况、实际经营情况、资产运营效率等情况, 也是股权投资判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因而可以将担保和投资联动。
一、担保与投资联动模式
准股权投资:在现行业务模式中, 担保公司通过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取得固定担保费收入, 可将其称为“固定收费模式”。相对而言, 在新的业务模式中将一部分固定担保费改为由企业的认股权支付, 因为认股权毕竟不是现实的股权, 所以, 我们将它称之为“期权业务模式”, 即为企业提供担保的同时, 签订一定比例的期权协议, 于未来若干年的行权期内, 选择适当的时机投资企业, 将担保转化为投资, 从而分享企业未来的告诉成长;反之则退出。
回购担保:当投资公司投资该企业, 且与该企业已经签订投资协议, 但基于对企业经营情况判断的不确定风险, 要求担保机构担保管理层以约定的价格回购风险, 投资机构才确定投资。相对而言, 该业务模式的主要发起人是投资机构, 在一定的情况下, 担保机构以此介入到投资环节, 并与以上产品形成投贷联动的产品组合。
二、担保与投资联动风险
无论是投资业务或担保业务的本身, 都存在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根据我国国情, 系统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由于系统风险的不可控性, 本文论述的风险控制, 主要是针对投资担保过程中的非系统性风险的判断, 包括信用风险、成长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具体风险因子, 通过风险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手段。
(一) 系统风险
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 即指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影响。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就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宏观的经济状况作出判断。就是指对整个经济体或绝大多数经济体普遍产生不利影响。一般包括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全局的因素。如世界经济或某国经济发生严重危机、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特大自然灾害等。整体风险造成的后果带有普遍性, 其主要特征是所有经济体均下跌, 不可能通过购买其他经济体保值。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都要遭受很大的损失, 其中许多人都要竭力抛出手中的经济体。
系统性风险中的经济周期波动等因素对股市的打击是极其严重的, 任何经济体都无法逃脱它的打击, 每个股市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基本上是均等的。这种整体风险发生的概率是较小的。
(二) 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因子中, 将综合考虑担保及投资的综合风险, 结合专家评价打分法, 区别企业的风险等级, 并依此确定具体的投资策略以及担保策略。
三、代偿及退出风险
担保机构在企业到期无法正常履约的情况下, 会出现代偿风险;对于投资项目而言, 在企业无法取得预期收益时, 会存在退出风险。因而在担保与投资联动的项目中, 会存在行权以及回购风险。
担保法 篇8
关键词:贷款担保,风险防范,补偿机制,存在问题
1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行业存在问题
企业贷款担保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提供贷款担保机构总体数量有限, 难以满足众多融资难的中小企业需求。 (2) 贷款担保机构自身资金规模不大, 能提供的业务数量也有限。 (3) 贷款担保的业务种类不丰富, 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各类资金需求。 (4) 贷款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方式制约了其提供贷款担保的作用。 (5) 贷款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协作不到位, 需要协调。 (6) 资本金补偿制度缺位, 补偿能力有限, 自我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弱。 (7) 相应的政策法规滞后, 这就容易造成担保市场的混乱。
2 担保机构风险防范、补偿机制
2.1 担保机构必须具备必要的资金实力、以抵御风险, 保证信誉
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 承担的是信用和责任。担保机构要有体现一定实力与规模的注册资本金。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担保的经济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 慎重研究担保代偿风险和赔付风险的概率, 从而限制担保的最高额度和担保的比例, 以抵御风险, 保证信用。
2.2 要建立健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以及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机制, 它是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信用的完善和发展, 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 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正常地进行和发展。
2.3 建立担保风险监控、补偿机制
(1)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加强对担保机构资金的管理, 规范担保行为, 对担保规模和总量实行一定控制, 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担保风险 (2) 建立风险监测指标和监控预警系统。在对监测指标进行综合反映的基础上, 利用担保风险监控预警系统, 对可能发生的担保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警示和管理各种风险。 (3)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是指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 致使担保机构在运用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后还无法有效地规避风险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补偿的一种机制。一是提取担保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是指从担保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用于代偿和坏帐处理的一种补偿性资金。 (4) 是建立政府补偿机制。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取得成效, 离不开微观经济的发展、支撑。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整机制、拉动民间投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稳定社会、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 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途径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的担保方式, 以最低成本获得最有效担保。目前, 除了传统的两证抵押、其他企业保证等担保方式外, 我国中小企业还可考虑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担保。
3.1 由政府提供担保
政府按一定比例对上述符合条件的商业贷款提供担保。当发生借款者违约时, 贷方只承担担保部分的损失。实际上, 政府担保等于提供了抵押资产的替代品。为了补偿在贷款担保计划中可能遭受的损失, 政府要收取一定保费, 一般小于贷款额的2%。政府担保成本即为违约损失与保费收入之间的差额。利用政府担保的方式, 即可避免政府直接参与私营企业投资决策, 又可培养创新程度高, 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小企业, 带动金融机构投资, 为中小企业创新开拓更广泛的融资渠道。
3.2 由担保公司或基金提供担保
担保公司是经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企业法人, 自收自支,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因此, 须坚持市场化动作, 资本保值运营, 控制风险等原则。担保公司是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只要不乱收费, 保持中小企业可承受的费率标准, 而不是一味加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以担保换资金的愿望将不再是“空中楼阁”。
3.3 从银行获得担保
目前, 我国银行开办的担保业务主要有备用信用证和保函业务。此类贷款的借款人应是已在外汇管理局办理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资本金已按期足额到位且未减资、撤资的外商投资企业。
3.4 从保险公司获得担保
目前, 保险公司能提供的此类服务一是再保险, 另一种是信用保证保险。两种方式的成本取决于保险人事先对被保险人资信的调查情况。
3.5 从小企业主本人或其主要股东处获得担保
国外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放款时会要求由小企业的股东或个人资产为企业贷款担保。
4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行业发展对策
4.1 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目前, 担保机构大多处于行政管理状态, 背靠政府, 人员也大都由行政、事业单位抽调或兼职, 这种运作方式是绝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 应建立企业化运作方式及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彻底改变行政管理模式, 对参与担保业务调查、检查、监督、决策人员, 须建立考核制度, 明确经济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落实有效措施, 与个人经济利益挂起钩来, 强化激励机制, 以适应市场经济, 充分调动积极性。
4.2 培育市场, 扩大担保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由于担保机构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人们对担保还普遍感到很陌生。力求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 大力宣传有关担保业前景和担保知识, 形成全社会理解、重视、支持担保机构的环境, 为担保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创造必要社会条件。
4.3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服务体系
良好的服务质量是产生信任的必要条件。担保机构应以转变经营机制为基础, 采取多样服务方式, 逐步建立担保机构和企业及区域性金融部门间的互联网、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使企业对担保机构有全新认识。
4.4 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担保机构人员素质
担保业的发展须有不同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 在对担保对象的调查中需要综合评价被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等, 写出较为完整的调查分析报告, 对担保业务检查、监督、决策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不仅良好的政治素质, 而且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信用社信贷工作做得好坏, 关键取决于信贷员的工作责任和各方面素质。因此这是降低和防范担保贷款风险的最有效的途径。一方面信用社要提高信贷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加强信贷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及风险意识教育, 使信贷员真正有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 提高信贷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另一方面, 联社要加强信贷员的业务培训和辅导, 重点是让信贷员熟悉《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熟练掌握贷款规范化操作程序, 并运用到贷款管理的实践中去, 从而提高信贷管理工作水平。再一方面, 对信贷员岗位实行竞聘制度。在坚持持证上岗, 定期考核等管理的基础上, 实行竞聘上岗, 从而迫使信贷员勤动脑筋, 多想办法, 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好, 努力降低贷款风险。营造一种外有压力, 内有动力, 充满生机活力的信贷员管理机制。
4.5 建立再担保风险基金
担保法 篇9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投资者对金融风险承载力的增强,发行企业债券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因此,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定价已经成为金融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处于起步阶段,信用体系尚不健全,我国企业所发债券多要求进行信用增级以降低信用风险,如设置偿债风险准备金、第三方担保、流动性支持、政府偿债基金等,其中以第三方担保尤为常见。然而,随着担保债券的发行越来越普遍,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其中蕴含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特别地,由于担保企业与发债企业之间具有违约相关性,从而可能导致他们企业违约时间的聚集性,加大了企业债券违约时的损失,识别和防范各种信用风险成为投资者和债券发行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研究信用风险相关性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基于结构化模型的方法和基于简化模型的方法。前者是指基于企业价值的模型,它直接模拟企业价值的动态过程,并假设其依赖于一组共同的状态变量,企业间的违约相关性决定于企业价值的动态演变规律。后者是直接对企业违约强度过程建模,其相关性来自于违约强度过程之间的相互依赖联系。因为企业价值通常是不知道的,所以基于简化模型方法在真实市场中更实用,使用起来也更灵活。
在简化模型下,Jarrow等(2001)建立的违约传染模型,成为当前处理违约相关性的主流模型框架之一。在这种模型下,违约的相关性来自于企业的直接联系(如担保与被担保、互相持有债券、上游和下游企业等),一个企业的违约将改变与之相关的企业的违约概率,甚至会使某些企业破产。其中Jarrow等(2001)模型的特点是:假设一个企业违约使得另一个企业违约强度增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然而,现实中一方违约事件的发生,对另一方违约强度的影响往往是随时间而呈现出一定的连续非线性变化。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违约方对其影响越来越弱、直至逐渐消失。为此,本文采用一指数类型的衰减函数来表示一方的违约对另一方违约强度的影响,建立了单向指数衰减违约传染模型。
在债券定价研究方面,Lando等(1998)给出了标准的简化模型,通过利用Cox过程对违约强度进行建模,考虑了相关的衍生证券定价问题,但其在模型中未考虑交易对手的风险。Jarrow等(2001)在存活企业的违约强度中直接引入其他企业违约的影响,刻画了违约聚类现象,得到了企业间存在单向依赖关系时债券的定价公式。Collin-Dufresne等(2004)进一步研究了企业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时债券的定价。以上文献的研究均集中在信用债券的定价研究上,而担保债券的定价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国内的任学敏等(2009)在第三方担保的情况下,使用简化模型对企业债券进行了定价,但其模型忽视了担保企业与发债企业之间的违约相关性,且未给出债券担保合约的定价。Bao等(2010)以及林建伟等(2009)利用Jarrow等(2001)的违约相关性模型研究了双方互相担保企业债券的定价,然而其市场利率为常数的假定显然与现实不符,另外他们同样未讨论债券担保合约的定价问题。
针对上述研究的缺陷,本文在简化模型框架下,考虑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基于Jarrow等(2001)的单向违约传染模型(原生—从属模型),构建更符合实际的单向指数衰减违约传染模型,得到发债企业与担保企业违约时间的联合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从而利用这一模型对担保债券及债券担保合约进行定价,且对合约中存在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进行分析,为我国金融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
2 模型框架的建立
设赋有信息流的概率空间(Ω,F,{F}0≤t≤T,Q)描述[0,T]时间段上的所有不确定性,其中Ω表示样本空间,FT=F,Q为(Ω,F)上Harrison等(1979)意义下相对于真实概率测度的唯一等价鞅测度,即在此测度下以无风险利率折现的不支付红利的证券价格为鞅,且市场是完备的。
在(Ω,F,{F}0≤t≤T,Q)上,定义X=(XLando等(1998)的Cox框架来定义企业i的随机违约时间τi:
式中,λsi为企业i违约时间的强度过程,满足是Ft可测的鞅,Ei是相互独立的单位指数随机变量,并独立于经济状态随机变量X.
σ-域流F是由经济状态随机变量和两个企业的违约信息生成的:
其中,FtX=σ(Xs,0≤s≤t),Fti=σ(Nsi,0≤s≤t)。
记
其中的H0A(H0B)包含了状态变量的所有信息和企业B(A)的违约信息。在域流为的Hti不确定性体系中,可以选择一个在0时刻关于Hi0可测、非负的过程λit,满足对任意的t∈[0,T],使得一个非齐次泊松过程Nti以λti为强度过程,这意味着可以假设企业i的违约强度过程依赖于其他企业的信用状态,则企业i关于H0i的条件生存概率和非条件生存概率为:
企业A、B违约时间的相关性表现在违约强度的相关性上。合约到期前,若发债企业A违约,但是担保企业B没有,由于承担部分偿债责任,其自身的违约风险会增大;而担保企业B违约,对发债企业A的影响甚微。因而企业A的违约强度只依赖于自身和宏观经济因素,而企业B的违约强度不但受自身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还依赖于发债企业A过去是否违约。因此,定义发债企业A与担保企业B的违约强度过程为:
式中,a0、a1、b1、c1均是非负实数,1{·}是示性函数。其中a0、a1是反映自身和宏观经济对企业违约的影响因素;在t时刻,企业A一旦发生违约,企业B的违约强度λtB会有一个跳跃,从a1增大为a1+b1,但企业A的违约对企业B违约强度的影响会越来越弱,随着时间推移会消失,参数c1反映了这种减弱的速度,当c1=0时,此模型就为Jarrow等(2001)中的原生—从属模型。另外,参数b1是传染风险因子,反映交易对手违约时的冲击强度,若b1=0,说明两企业是违约独立,任何一方的违约对另一方都没有影响。
为便于下文分析,假设市场短期利率rt为唯一的宏观经济状态变量,即FtX=Ftr,且与违约强度独立,在等价鞅测度下利率服从CIR模型[8]:
其中,a、b、σ是常数,满足2ab≥σ2,Wt是概率空间(Ω,F,{F}0≤t≤T,Q)上的标准布朗运动。定义货币市场账户:
则关于在时间T支付1美元与企业债券有相同到日的无违约零息债券(相当于国债)在时间t的价格为:
其中,Et表示在等价鞅测度下关于信息流Ft的条件期望算子。由Cox等(1985)得上式满足如下偏微分方程:
解得其仿射结构解为:
式中A(t,T)和A(B,T)分别满足:
其中
3 测度变换
本节采用Collin-Dufresne等(2004)提出的测度变换方法来计算两企业违约时间τA和τB的联合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定义新测度Pi(i=A,B),使得企业i在T时刻以前违约的概率在测度Pi下为零。测度Pi关于Q的拉东—尼柯迪姆(Radon-Nikondym)导数定义为:
其中,Pi是依赖企业i的概率测度,在[0,τi)上关于测度Q绝对连续,在[τi,+∞)上与Q几乎处处相等。ZTi是关于FT的Q-鞅,在[0,τi)上几乎处处严格为正,在[τi,+∞)上几乎处处为零。为了在测度Pi下进行计算,令Fi=(Fti)t≥0为(Ft)t≥0在Pi下零测集上的扩充。在新概率测度PA(PB)下,企业B(A)的违约强度为a1(a0),这样,新测度的引入就避免了企业A和企业B间违约强度的传染效应。利用Shreve(2004)中拉东—尼柯迪姆(RadonNikondym)导数过程定理:EPi[Y]=EQ[YZT],得两企业违约时间(τA,τB)的联合分布为:
上式分别令t1=0和t2=0得企业B与企业A的边际生存概率:
另外,通过式(12)对t1,t2求偏导,即可得违约时间(τA,τB)的联合密度函数f(t1,t2),进而(τA,τB)关于信息流Ft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为:
4 担保债券的定价
利用单向指数衰减违约传染模型及测度变换,此节考虑担保债券的定价问题。在上述债券担保合约的定义下,假定发债企业A一旦违约,将采用等价债券回收(Recovery of Treasury),也就是说,债券违约后按等价无违约风险债券(到期日、等级和面椎均相同)价值的一定比例清偿(设这个比例为R∈[0,1])。同时,假定担保企业B在自身没有违约的情况下,企业A违约后,所需承担的偿债责任为等价无违约风险债券价值减去回收值以外的部分(1),即(1-R)p(τA,T)。故考虑担保合约风险下,企业债权人在债券到期日期的收益包含以下三种情况:(1)若发债企业A在债券到期日之前没有违约,则债券持有人收益1美元;(2)若发债企业A在债券到期日之前(包括到期日)违约,但担保企业这时还没有违约,则债券持有人在到期日仍然可收益1美元;(3)若发债企业A在债券到期日之前(包括到期日)违约,但担保企业B这时已经违约,则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日只能收益R美元。而资产定价的基本准则是收益与风险的权衡,因此综合以上三种情形可得担保债券的定价公式满足:
利用违约强度模型及条件概率密度函数解得担保债券的定价公式:
特别地,当t=0时,担保债券的价格为:
从经济学直觉上讲,尽管债券的市场发行价格V(t,T)与b1有关,但是其变化关于b1是不敏感的。因为由式(5b)可知,b1对担保企业违约强度的影响只有在发债企业违约之后才起作用,而此时债券担保合约已经终止。
为了下面交易对手风险分析的需要,这里也给出相对于担保债券而言无担保债券(即信用债券)的定价公式。不考虑第三方担保情况下,零息信用债券是发行者在到期日支付1美元面值的一份债券,它可能在到期日之前违约,故这种情形债券的定价只需考虑企业自身的违约风险及市场利率风险。假定无担保关系与有担保关系两种情况下,债券有相同的到期日及回收率,且由式(5a)、(5b)知无担保关系时企业A、B的违约强度分别满足:
因此,企业A发行到期日为T的零息信用债券在t时刻的定价模型为:
然后,根据Jarrow等(2001)和Lando等(1998)关于信用债券的定价公式,解得
上式说明信用债券的价格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确保得到R美元,贴现到t时刻;第二部分是可违约事件发生时剩余的1-R美元,贴现到t时刻。特别地,当t=0时,得
5 债券担保合约的定价
本节给出交易对手风险下时间点t所对应的担保价值,即通常意义上的债券担保合约的(理论)价格。根据前文对企业间合约的假设,在确定债券担保合约价格时,企业若忽略对方企业的信用风险,假设对方信誉完美,会在现实中产生严重的问题。因为公平的担保价格,对发债企业而言,可以减轻企业的融资压力;同时,对担保企业而言,既是正常经营管理的前提,也是生存发展的基础。
为计算公平的担保费,假定签订债券担保合约不需要费用,由前文定义的传染模型,发债企业A的固定费息支付在时刻t市场价值为当发债企业A违约时,担保企业B的允偌支付在时刻t的市场价值为因此,由无套利原理知,公平担保费c应满足:
特别地,当t=0时,公平担保费为:
一般来说,在合约到期之前,交易双方任何一方的违约都将导致合约的终止,而发债企业支付给担保企业的担保费是在合约签订之日就商定好的,故在表达式(23)中,尽管c与b1有关,但其关于b1的变化是不敏感的。
如果不考虑担保企业违约,即假定担保企业是无违约的,则债券担保合约的价格珋c由下式确定:
定义担保费价差为担保企业无违约和有违约情况下债券担保合约价格之差:
直观的说,如果担保企业存在违约风险,那么对于发债企业而言,与担保企业无违约相比,支付少的担保费给担保企业是合乎逻辑的,因此,担保费价差是严格为正的。与担保企业有违约的情况相比,当a1=b1=0时,即为无违约情形。因此将a1=b1=0代入式(23)即得发债企业在无对手违约情况下债券担保合约的价格:
下面对企业间由于存在单向担保关系而引发的交易对手风险进行分析。
6 交易对手风险分析
前面在考虑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下,分别给出了无违约风险债券、担保债券、信用债券及债券担保合约的理论定价模型。事实上,从发债企业角度,由于担保企业B替企业A增信发债,由式(8)、式(15)及式(19)显然可得:
该不等式表明,相比无担保情况,债券通过担保机构的担保,降低了债券的信用风险,提高了企业发行的债券价格,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但由于担保企业存在违约风险,担保债券的价格比等价无违约风险债券价格低。
从担保企业角度,由式(13a)得在面临发债企业违约风险情况下,担保企业的违约概率为:
无担保关系下,由式(4b)、式(18)得企业B违约概率珚P满足:
根据有担保和无担保关系时担保企业违约强度的模型式(5b)和式(18),可知有担保关系时企业B的违约强度λtB大于无担保时企业B的违约强度因此,有担保关系时企业B违约概率P[τB<t]大于无担保关系时企业B违约概率珚P[τB<t]。这一点也充分说明,实际中,担保企业在提供担保缓解发债企业融资难业务时,也承担了由于发债企业违约而可能引发的传染风险。尤其是在较坏的金融环境下,一旦发债企业信用级别下降或破产,担保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即违约概率)将大幅增加,信用水平也大幅下降,导致加速其破产,两方面形成了博弈。
下面将对已有的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从直观上来反映交易对手风险对担保债券的定价及债券担保价值的影响。其中除图中标注外,利率模型和违约强度模型中的参数选取为:a=0.01,b=0.02,r0=0.04,σ=0.015,R=0.3,a0=a1=0.2,b1=0.15,c0=c1=0.1,T=10。
图1是从发债企业角度,模拟担保企业的固有风险对企业债券定价的影响。显然如图1,债券价格是关于担保企业固有风险a1的减函数,a1越大,即担保企业信用风险越大,债券价格越低。故发债企业在寻求担保企业担保发债时要慎重考虑,尽量避免由于担保企业的违约而带来损失。
图2、图3与图4分析了企业A与B的违约风险对担保债券及债券担保合约价格的影响。其中图2模拟了担保费价差的期限结构;图3模拟了债券担保合约价格关于担保企业B固有风险a1的曲线;图4模拟出了债券担保合约价格关于发债企业A固有风险a0的曲线。如图2,跟直觉一致,担保费价差是严格大于0的,说明在债券担保合约中,担保企业的违约风险不可忽略,会估高担保费用,加重企业融资负担。同时,从图不难发现,影响债券担保合约价格的风险因素中,发债企业本身的风险相比于担保企业的风险更重要。如图3,由于发债企业愿意支付一个更低的担保价格来应对担保企业更高的信用风险,债券担保价值随着担保企业信用质量(a1代表)的下降而呈递减趋势。与其他信用风险因素类似,债券担保合约价格与发债企业自身的违约风险密切相关,如图4,若担保企业给定,发债企业A信用越差,企业A债券的担保价值就越高,因为担保企业需要一个高的风险溢价来应对自身所面临的担保风险,这显然与市场规律是一致的。
7 结论
本文在简化模型框架下,考虑到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及利率风险,研究了基于风险中性下担保债券这一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定价模型,且给出了债券担保合约的公平定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交易对手风险对担保债券的价格及担保价值的影响,其结论对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和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本文假设企业违约时的回收率为常数,然而,雷曼倒闭、通用破产等金融危机以来的信用事件所揭示的回收率急剧下降的现实与固定的常数回收率假设并不一致,因此,后续研究可考虑将回收率有固定常数拓展为随机情形。本文假定违约强度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确定的函数且和利率是独立的,因此,为完善和拓展本文理论,贴近现实市场环境,考虑违约强度是一个随机过程,且与市场利率存在相关性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Jarrow R A,Yu F.Counterparty risk and the pricing of defaultable securities[J].Journal of Finance,2001,56(5):1765~1799.
[2]Lando D.On Cox processes and credit-risky securities[J].Review of Derivatives Research,1998,2:99~120.
[3]Collin-Dufresne P,Goldstein R,Hugonnier J.A general formula for valuing defaultable securities[J].Econometrica,2004,72(5):1377~1407.
[4]任学敏.用约化方法对有第三方担保的企业债券定价[J].同济大学学报,2009,37(7):989~992.
[5]Bao Q F,Li S H,Liu G M.Survival measures and interacting intensity model:With applications in guaranteed debt pricing[Z].Zhejiang University,2010.
[6]林建伟,任学敏.双方互相担保企业债券的定价与风险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2):87~99.
[7]Harrison M,Kreps D.Martingales and arbitrage in multiperiod securities market[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9,20(3):381~408.
[8]Cox J C,Ingersoll J E,Ross S A.A theory of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J].Econometrica,1985,53(2):385~407.
[9]Shreve S E.Stochastic calculus for finance II:Continuous-time models[M].New York:Springer,2004.
[10]Leung S Y,Kwok Y K.Credit default swap valuation with counterparty risk[J].Kyoto Economic Review,2005,74(1):25~45.
担保法 篇10
此文读后心潮难平。首先, 作为廊坊市首家民营担保公司, 从业十多年来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公众认可的很大贡献, 曾荣获全国最佳诚信品牌担保机构, AAA级信用担保机构, 走在“诚信”路上的明达担保公司事业不断壮大。看了该报导后, 我们为之震撼。我们呼吁要正确评价民营担保公司的功过是非, 不能把个别说成普遍, 甚至金融部门一起清退民营担保公司, 致民营担保公司于死地, 这将对民营资本投入国家准许的行业起到非常不好的作用。银行选择合作担保机构不能仅凭是国有投资还是民营投资, 而要以“诚信”“守法”为依据, 这样才是在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
当然, 民营担保公司也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些问题是理不饶、法不饶的, 问题不从自身解决是会被市场淘汰的, 这是经济法则决定的, 不能怨天尤人。
为此, 明达担保公司从全员教育入手, 在自强上用力, 采取“六大举措”应对民营担保业风险。
1. 控风险。
这里讲控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中的客户风险, 防止代偿出现, 为此必须做到“六实”:即保前调查做扎实;调查报告要真实;担保手续要做严实;反担保措施要充实;保后跟踪监管要适时;发现问题要求实。
2. 提服务。
要务必做到服务态度热情, 服务时效及时, 坚决克服作风拖拉、无计划、工作散漫、效率低下, 甚至误企业的事, 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
3. 依法规。
依法规主要是防控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要决不为任何非法利益所惑, 绝不搞高风险投资、高息借贷、串通骗贷、不依法代偿等的一切自损“生命”的营生。
4. 守诚信。
银行选择与担保公司合作, 不应当看官办还是民办, 要首先以看谁的诚信度高为首选。明达担保公司从业十多年来把讲诚信当作生命线, 对银行从无一次不讲诚信, 对客户也从没有过任何不讲诚信的行为。
5. 树形象。
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 尤其是担保业, 所以我们十多年来既抓企业的外在形象建设, 又抓企业的内在形象建设, 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素质培养、服务质量提升方面, 从未放松, 舍得投入, 也得到了社会普遍的好评。
6. 防退出。
对外担保“扎堆”隐忧 篇11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主要是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申请银行综合授信提供担保,或为子公司偿还债务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以及为上游供货商以及下游销售商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等。
仓促担保很难避免担保决策随意性比较大,对被担保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资质证明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对由此带来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某些担保企业根本就缺乏风险意识。由于担保对象除了担保企业的控股公司以外还包括上游供货商以及下游销售商,这样就更加大了担保风险:由于不能时刻对担保项目进行有效管理,也就无法保证按规定时间还款,从而导致担保黑洞的出现。
担保的风险还在于,一旦企业为其他公司提供担保,如果贷款企业还不上款,那么担保公司必须代为还款。尤其是上市企业相互提供担保的链条中,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家企业出事,会殃及提供担保行为的全体企业。对上市公司来说,就会突然出现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损害在投资者心中多年积累的诚信形象,不利于再融资以及长远发展;甚至出现一家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导致另一相关企业出现财务状况恶化,进而破产、倒闭的恶性循环局面。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企业资质信誉比较低,根本入不了嫌贫爱富的银行“法眼”,而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窄,所以对银行信贷存在高度依赖。对于信贷担保条件不够充分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经营状况正常的企业,为了弥补贷款申请企业担保条件不足的缺陷,资质信誉高的企业担保现象就出现了。尤其是,上市公司资质普遍较高,信用等级也较高,对银行而言,如果有上市公司出具担保,且承担连带责任,银行就大可放心。当然,上市公司也是“有利可图”的。
但是,并不能因为“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而忽视其隐藏的风险。
首先,监管层要发挥其监管作用,让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能够受到更多的规范和制约。实际上,监管层已经注意到并采取了一些行动,包括银监会和证监会,其中银监会已加大力度对商业银行的承兑、担保、贴现等业务进行现场检查,对上市公司的担保进行全面摸底。
但今年短短十几日就出现上百家企业担保的现象也说明了监管仍然任重道远。监管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贷款担保事项的信息披露,以控制其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风险,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处罚的力度,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措施。
其次,如果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的是上市公司,那么一旦担保黑洞出现,损害的不仅仅只是企业和银行的利益,投资者更应该擦亮眼睛。投资者可以看一个统计指标: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过高,则说明上市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过大。一般来说,无论担保对象是谁、资质如何,这个比例也不宜超过50%;超过这个比例,则说明公司面临的风险过大,投资要慎之又慎。投资者的这一审慎行为也对提供担保的上市公司是一个警醒——时刻有被投资者抛弃的危险。
再者,银行也应该把好审核关,要做好风险控制,对上市公司担保贷款资格审查更加严格,要求提供反担保,对担保对象进行限制等等。
担保法 篇12
众所周知,目前中小企业的金融来源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匹配,资金短缺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产业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以集群为基础的互助担保拥有低成本、信息对称性强、风险内部化等融资优势,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由同行业、同一商圈企业形成的“担保链”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资金链断裂,出现了因互保联保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实践过程中,互保担保模式的缺陷被不断放大,从一种担保增信的金融创新异化成为风险传染的主要渠道,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的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交汇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经济。嘉兴全市三万多家工业企业中99%是中小企业,同时,嘉兴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已形成包括海宁皮革制品产业集群、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嘉善木业家具产业集群、桐乡毛衫产业集群、海盐紧固件产业集群等在内的38个产业集群支撑的工业格局。基于此,本文选取嘉兴市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较为全面地说明当前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机构运行的状况及问题,为政府部门制定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政策提供依据。
二、文献回顾
互助担保融资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互助担保机构的运作机理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体系较为完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更为宽松,互助担保已经形成一种完善的体系,因此,集群融资不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文献较少。在国内,互助担保融资起步晚,为促进我国互助担保融资的发展,陈琼娣(2008)、文学舟等(2011)对意大利建立的私人资金与政府资金混合基础上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担保体系详细分析,建议建立对互助担保机构进行再担保的政府信贷担保基金;陈恩才等(2009)、王志强等(2012)对欧盟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制度模式、运作模式和风险管理与控制等方面深入研究,提出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改变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利用行业协会等建议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同时,国内学者也对我国的互助担保融资进行了诸多有益探讨,罗霞(2011)研究分析了山东禹城的“中小企业信用联盟”模式的互助担保融资,对禹城模式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运行机制进行阐述,并对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的推广提出建议;杨扬等(2013)以辽宁省为例,研究了辽宁省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情况,并深入分析了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和金融秩序,认为辽宁地区应该根据不同经济发达程度来构建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模式;徐攀等(2014)以长三角集群内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为研究对象,对集群内互助担保公司、互助担保协会和轮流担保三种互助担保融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政府支持对于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融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对于互助担保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上分析互助担保融资的可行性,构建一种新的模式来推动互助担保融资的发展;二是对某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仅提出对该种互助担保模式的推广建议,缺乏对现存互助担保融资模式进行适用性分析。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阐述各种集群互助担保融资模式,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三、嘉兴市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机构类型
(一)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出资成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更为简便和快捷的贷款程序获取小额贷款,贷款流程大致为“贷前咨询→填写申请表→贷款审批→递交材料→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发放”。贷款企业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对抵押品和担保人的要求并不像银行那么苛刻,虽然贷款利率比银行高,但是中小企业能够较易获取贷款资金。
小额贷款公司是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的“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评级,根据级别允许小贷公司向商业银行融资的额度:A级或A+级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从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余额为资本净额的50%—100%;A级以下的小额贷款公司从商业银行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但2012年后商业银行逐年缩小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额度,计划2014年年底全部收回该部分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放贷资金减少。
近年来,嘉兴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不平衡,分化严重,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下降。经营良好的小贷公司放贷规模大,发展能力强,例如海宁的宏达小额贷款公司,年贷款余额达到5亿元;经营不良的小贷公司面临倒闭,例如嘉善、平湖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无法经营下去,纷纷停业。
(二)互助担保公司
互助担保公司是由政府或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出资设立的互助担保法人组织。互助担保公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这种类型的担保公司根据所有制的不同,又可分为供销合作社农信担保公司和国有担保公司。其中,供销合作社农信担保公司为集体所有制,由市经信委支持,扶持农业,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和其他为农服务的经济组织提供担保服务;国有担保公司由市财政出资成立,市场化运作,主要为工业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二是民营担保公司,几个法人股东发起,共同出资成立,为会员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三是混合担保公司,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担保有限公司,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目前该类担保公司数量较少。互助担保公司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会员企业通过互助担保公司申请贷款的一般程序为:会员企业提出担保申请(填写担保申请表)→担保公司进行项目初审(企业提供材料)→担保公司进行调研、综合评审-银行贷前审查→担保公司、银行、企业签订相关合同→银行放款、担保公司正式承保。
现今担保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当前拥有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营运较好,这类担保公司有财政资金作为补助,对于公司的盈利较不看重,更为注重风险控制,以求担保公司稳定发展,它们会制定一些标准,挑选质量好的企业进行担保,例如,南湖区的“南湖烟雨”,与当地银行合作从四十家申请企业中筛选出十几家企业进行打包贷款3 000多万元,银行承担75%的风险,政府承担20%的风险,担保公司承担5%的风险,且银行更愿意与国有或集体性质的担保公司合作,同时也会推荐信誉好的企业给担保公司,如秀洲区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而众多民营担保公司面临倒闭,民营担保公司资金放大倍数小,盈利空间小,若为几家企业进行封闭式经营是能够生存的,但多数民营担保公司为开放式经营,存在着严重的收益风险不对等的问题,使得担保公司经营困难。民营担保公司收益来源于按担保金额2%—3%收取的担保费和注册资本的银行利息收入,而承担100%的担保风险,加上政府近年来取消了财政补贴的风险补偿金,民营担保公司所承担风险太大,嘉兴市的民营担保公司从原来的14家萎缩成2家。
(三)民间融资服务中心
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是由政府牵头、当地的几家大企业作为发起人筹建的公司法人,采取“政府主导、借贷自愿、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为民间借贷双方之间的直接交易提供登记、备案、撮合、融资对接等综合服务的公共平台。利用社会资本的成立的民间融资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运行模式如图3所示。
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的服务流程为:建立资金供求信息库,提供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提供民间资金的供给信息,再通过信息服务系统实体和虚拟平台进行信息配对和对接,安排资金供给双方面谈,协助其办理手续并登记备案,最后整理借贷资料归档,并向主管部门备案。
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有三种产品供投资人选择:一是无风险产品,资金供应方在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进行登记,由中心与资金需求方进行匹配,代理签订借款合同,由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承担全部风险;二是中风险产品,资金供应方在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进行登记,中心和资金供应方商定合适的资金需求,代理或共同签订借款合同,按约定承担部分风险;三是高风险产品,资金供应方自行选择资金需求方,自行或由中心代为签订借款合同,资金供应方承担全部风险,收益归资金供应方,中心仅向资金需求方收取适当的服务费用。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在无风险产品和中风险产品中承担担保的作用,在高风险产品中只是担任中介的作用。
(四)互助担保基金
互助担保基金是指以商会等组织为基础,组织内部的中小企业在本地联系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与当地银行合作,共同出资组建一个的基金池,封闭运行基金为成员企业进行银行贷款担保的一种互助担保融资模式。该融资模式采用会员制,各成员企业缴纳的基金汇总存入当地合作银行,为成员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进行担保。互助担保基金采取滚动运营,基金收益不分红。当出现违约时,成员企业只承担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互助担保基金运行模式如图4所示。
互助担保基金模式是较为新颖的一种互助担保融资模式,嘉兴市通过商会等组织互助担保基金还在探索之中。目前,运行良好的互助担保基金为乌镇互助担保基金,35家企业经过乌镇中小企业协会与民生银行的双重筛选,共同出资成立互助担保基金,成员企业可以获得出资额5—10倍的融资额度,基金池内资金为其担保,其他成员企业只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避免了担保链风险。
(五)互助合作促进会
互助合作促进会是由银行和几家当地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非盈利性社团团体。中小企业以“自愿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原则,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成为互助合作促进会会员。会员企业缴纳的资金所组成的互助合作基金为成员企业银行贷款进行担保,各成员企业仅以各自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其他成员企业的贷款风险。互助合作促进会的运行模式如图5所示。
嘉兴市小微企业互助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13年5月,经市工商联批准,在市民政局登记,由中国民生银行嘉兴分行、浙江格兰德机械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社团法人。民生银行对需要贷款的企业进行调查、资产评估后,推荐资质良好的企业加入促进会,会员企业按照一定的会费标准,每年缴纳会费支持促进会的运营。单户授信金额最高为500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截至2014年6月,嘉兴市小微企业互助合作促进会拥有998个会员企业,会员企业通过促进会贷款共13亿元。
嘉兴市小微企业互助合作促进会对会员企业的管理实施按照产业集群分块管理,即分为嘉兴物流专业市场商圈、海宁合作社(总社)产业集群、桐乡服装鞋帽纺织产业集群和海岩紧固件产业集群这四个集群模块,最高贷款额度分别为3亿元、10亿元、7亿元和2亿元。促进会的互助基金仅用来为会员企业在民生银行的贷款进行担保,互助基金为开放式基金,包括会员企业按照其贷款金额的15%缴纳的互助保证金和按照贷款金额1%/年标准收取的风险准备金。会员企业按时偿还贷款时,其所缴纳的互助保证金将退还。互助担保贷款风险按照集群模块为单位共同分担,各集群模块会员企业以各自缴纳的资金为限承担互助担保的有限责任。出现不良贷款时,促进会先按照以下扣款程序代偿:一是该会员企业缴纳的互助保证金,二是留存的所属集群模块共同的风险准备金,三是所属集群模块其他会员企业缴纳的互助保证金;最后,促进会以原告身份通过法律程序向违约会员企业进行追偿。
四、不同互助担保机构模式的比较
以上五种互助担保机构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例如基于良好的集群环境建立,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然而,不同的互助担保机构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表1列示了从运行模式、资金来源、违约风险等方面对五种互助担保机构模式进行比较的结果。
从互助担保机构性质来看,除互助担保基金模式外,其余四种模式都为公司法人,在政府相关部门依法登记成立,成立手续较为繁琐,而互助担保基金模式只需成员企业之间协商约定即可组建,组建程序简单,但互助担保基金模式未经正式登记注册,法律约束性小。借款企业只要符合小额贷款公司和互助担保公司提供贷款和担保的条件,就能享受它们的服务,而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模式、互助担保基金模式和互助合作促进会模式要求企业达到一定标准办理相关手续成为会员后,再从中挑选审批提供服务,后三种模式挑选会员较为严格,会员企业资质较好,因此,民间融资服务中心、互助担保基金和互助合作促进会这三种模式的违约风险低于另两种模式。会员制经营的互助担保机构由于入会条件严格,成员企业数量少,易于互助担保机构进行管理,但会导致受益中小企业面小,而开放式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和互助担保公司模式为众多中小企业服务,受益面较广。从政府是否出资的角度分析,互助担保公司模式中的国资背景互助担保公司和混合互助担保公司与民间融资中心模式都有政府出资支持,结合互助担保公司模式发展情况,有政府出资支持的担保公司营运良好,所以一定政府的支持能够提高融资金额和融资效率,促进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
简而言之,政府的支持是必要的,政府对互助担保机构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互助担保机构如有政府作为后盾,其抗风险能力提高,银行对其信任的提高,则互助担保机构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来帮助中小企业获取贷款,但政府不能干预过多,互助担保机构市场化经营才能充分体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作用。法人性质的互助担保机构法律保护强,因为借款企业违约造成损失交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会员制封闭式的经营,虽然受益企业数量少,但是成员企业间的相互监督有效地降低了违约风险。
表2列示了五种互助担保机构模式的优点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一种互助担保机构模式的发展可以借鉴其他模式实际运营的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从以上对不同互助担保机构模式的优劣势对比中,我们可以知道:(1)当前政府对互助担保融资的支持力度不足,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制定针对互助担保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民间融资阳光化、合法化的国家层法律法规,明确互助担保机构的定位,依照这些规定,政府也可适当地对互助担保融资提供支持,为互助担保融资的发展保驾护航。(2)民间资本规模大,缺乏投资途径,可以借鉴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模式拓宽互助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来发展互助担保融资,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搭建使民间资本流入实体经济的交流平台,促进构建双赢局面。(3)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对于互助担保机构来说十分重要,好的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互助担保机构的作用,但目前还未出现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还需要社会各界进一步的探索。(4)尽快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利用产业集群融资的信息优势和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可以提高企业的守信度,增强互助担保机构对合作银行的谈判能力,争取优惠贷款,节约贷款成本,加快放贷速度。
五、结语
以集群为依托的互助担保融资是一种新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它的存在,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我国的集群互助担保融资模式还在探索中,近年来已有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中小企业集群特点明显的嘉兴市为例,研究了集群互助担保机构的五种模式,分析其优劣势,并对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借鉴现有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经验,可以从完善互助担保融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适当加大政府政策扶持与监督力度、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融资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互助担保融资完全发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爱香.“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化”打造产业集群——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企业经济,2008,29(5):134-137.
[2]陈琼娣.意大利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模式的经验及借鉴[J].南方金融,2008,30(12):58-61.
[3]文学舟,梅强.日美意三种模式信用担保机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经济问题探索,2011,32(7):173-179.
[4]陈恩才,牛刚.欧盟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的制度模式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09,(4):77-80.
[5]王志强,邹高峰,左军.欧盟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的经验与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300-305.
[6]罗霞.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研究——以山东禹城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8):186-205.
[7]杨扬,李帅帅,荣宏庆.完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机制——以辽宁为例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3,(7):53-56.
【担保法】推荐阅读:
担保公司担保案例06-15
担保公司担保函范文07-14
担保法名词解释07-27
担保法经典案例08-20
经济法担保法作业08-18
担保信息-滁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08-28
适用担保验放通关程序责任担保书10-22
第七章 担保法(练习题)09-04
担保与反担保的区别及合同无效后果11-07
担保方式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