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作用

2024-10-25

担保作用(精选8篇)

担保作用 篇1

我省小额反担保借贷工作始于2003年, 本人是该项公证业务初始设计人, 后在全吉林省展开至今。小额反担保借贷虽然是一项公益扶助活动, 但也存在风险化解问题。借贷工作中, 一旦贷款不能回收或不能及时回收, 就会产生风险或形成不良之债, 它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危及就业部门的扶助政策可持续性发展。十余年的办证经历证实, 办理公证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就此笔者谈一下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公证显现的作用。

一、完善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的法律关系

公证可以完善小额反担保借贷合同及其从合同文件 (贷款担保合同、第三方反担保合同、还款协议、第三方反担保承诺书以下略) 公证是公证机构业务之一, 是一种诉前法律活动, 通过公证业务人员 (公证员) 的办证, 确认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及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来完善合同或避免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缺陷, 从而不致因为合同的事实不清或文件缺陷导致合同的不能完全履行或不能履行, 以便提高履约率。

(一) 主体

小额反担保借贷合同主体比较复杂, 它由投放贷款的金融部门、借款人、担保单位、反担保人及共有人构成, 小额反担保借贷关系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主体资格, 如果主体资格不合格, 或违背《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及《担保法》等有关条款之规定, 将直接影响合同的履约率, 如反担保人及共有人不合格将导致担保人的风险, 日积月累将影响就业扶助政策的施政方向改变。

(二) 客体

客体是指合同所指的货币或担保物、担保行为, 在小额反担保借贷合同中体现的客体是借贷货币币种和担保人行为, 如果借贷的币种不符合金融部门经营币种, 将影响小额反担保借贷合同效力, 但国内金融机构一般都没有问题的, 实践中须考虑贷款单位是经人民银行准营的金融机构即可, 关键注意审查担保人行为, 是否真实意愿。

(三) 内容

合同的内容是指权利义务的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权利义务是否平等, 会影响合同履行或发生障碍, 如在小额反担保借贷中, 不是担保人签署合同或共有人没到场及“偷梁换柱”, 将导致担保人的风险等等。

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经过公证证明, 公证员会从以上三个方面审查和完善, 以确保担保行为的合法。另公证职责上看, 通过公证员法律要件上审查, 可以规避信贷资金投放风险。

二、审查、确认、证明从合同及其文件签署的真实

公证机构的公证员对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文件的审查、确认、证明其真实合法, 不单是一种法律服务, 也是一种义务。它对担保行为具有扼要的审查、确认作用, 即可以防范信贷欺诈, 制约担保机构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也可以通过公证把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存在的法律上瑕疵或违规行为能在资金投放前排除。另一方面, 公证证明活动可使金融机构与债务人、担保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处于国家法律保护下, 有效的对抗第三人的侵害。公证员的审查、确认、证明活动具有特定性和程序性、专业性, 是依法行为, 是其他机构和组织所不能代替的。它的司法证明活动, 从其特性上看, 在诉讼过程中公证书能直接证明公证所确认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文书是真事实的、合法的, 它对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这是其他书证所不具备的, 其证据效力高于其他书证, 如《民诉讼》第六十九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另外, 公证员是国家认可的法律专业人员, 公证行为是公证员所为的执业行为, 如其行为有过错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 公证处要承担经济赔偿, 虽然赔偿制度是建立在监督公证员尽职尽责履行职务上, 但体现的是公证责任风险担当, 所以说公证员审查、确认及证明其真实、合法, 不仅体现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的最高证据法律效力, 也是一种风险责任的担当。

三、强制执行效力

我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公证机关可依法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 当事人可以不经诉讼, 持公证书根据《民诉法》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的时限,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小额反担保借贷发生纠纷时可以及时协助人民法院辩明是非, 分清责任, 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争诉, 防止因诉累而造成资金呆滞。如我市公证处在办理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时, 同时就债权债务问题明确了债务人义务及将来可能执行标的物 (履行担保指向) , 赋予还款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书, 使得担保机构的投放资金风险降为零。可以说办理公证的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 通过法院非诉强制执行可以节省时间, 减少诉累, 节省费用, 促进政策资金快速流转, 达到施政目标。

四、事后监督

公证的事后监督起源于恢复建制时期的80年代, 当初是卓有成效的推动了公证业发展, 现今已成为沟通的桥梁, 并演化为惯例。事后监督, 包括公证员的回访、调解、信息反馈和证后衍生服务等等。根据公证事后监督的惯例, 通过公证员回访, 了解借款人履行情况、担保人的能力情况等, 在回访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反馈给就业部门, 可以协同促进债务的履行。如发生债权实现困难障碍时, 公证处可依法调解或出具强制执行公证书以促进债务履行, 如出现履约能力情况逆变时, 有必要重新办公证手续转贷, 如送达证据保全, 还可避免丧失诉讼时效防患未然, 一旦发生纠纷诉讼, 使担保单位处于有利地位, 使其诉之有“证”。

总之, 通过公证的证明活动, 在就业扶助借贷工作中, 从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的完善, 到公证员审查、确认、证明合同的真实合法有效, 及履行中的事后监督, 违约强制执行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 公证部门作为法律服务机构, 参与就业扶助借贷, 可以通过法律层面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 在减少风险、监督履行上起着可行性的作用, 公证作用的彰显, 是推动就业扶助借贷政策持续发展十余年的一种渊源。

摘要: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公证是按照担保人、借款人、反担保人申请, 办理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法律公证是服务于国家就业扶助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认知和理解此项公证, 来完善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的公证作用。

关键词:小额反担保借贷,小额反担保借贷从合同及其文件,可持续性发展,强制执行效力,事后监督

参考文献

[1]杜文聪.论反担保制度[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03) .

[2]刘亮, 田德鹏.反担保与担保的关系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5) .

[3]岳琴舫, 刘平.保证合同中保证人利益保护的有关问题[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8 (04) .

[4]罗建, 陈红莹.反担保制度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S4) .

[5]车辉.对反担保法律适用问题的思考[J].法律适用, 2006 (08) .

担保作用 篇2

对于出资人A来说,按时收利息、本金,风险极小;对于借款人B来说,能迅速融资实现生意的周转;对于担保公司来说,控制风险收取担保金。这样我们可以了解到担保公司其实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同时为出资人的出资提供了可靠地担保,而担保公司的盈利就是从中收取担保金。我们一般见到的企业的借贷大部分是从银行进行,而且银行具有更好的可信性和安全性。但是很多中小企业是不愿意从银行借款的,其中的原因我会在下面的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区别中说明。

一. 什么是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是担负个人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职能的专业机构,担保公司通过有偿出借自身信用资源、防控信用风险来获取经济与社会效益。个人或企业在向银行借款的时候,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到第三方(担保公司或资质好的个人)为其做信用担保。担保公司会根据银行的要求,让借款人出具相关的资质证明进行审核,之后将审核好的资料交到银行,银行复核后放款,担保公司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指担保公司与银行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的中小企业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时,担保公司承担约定的责任或履行债务的行为。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自身无力提供足够的贷款担保时,作为第三方来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通过规范的运作为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牵线搭桥,从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顺利流动。从宏观角度来看,信用担保能够降低债权风险、强化债权作用,从而起到规范信用交易秩序、强化信用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稳定和促进市场经济环境有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从微观角度看,信用担保本质是银行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转嫁给担保公司和担保公司凭自身风险管理的能力化解风险的过程。

担保公司的前身是信用担保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的诞生源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社会普遍现象和中小企业是构成社会经济主体的主要群体这一客观事实。中国的信用担保业起步较晚,从1992年至今不过10余年。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种股份结构的信用担保公司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05年6月,全国约有4000家左右的担保公司。但是,目前中国的担保公司还很脆弱,从担保公司出现至今,中国的担保业未能摆脱全行业亏损的状况。

担保公司对个人贷款业务的作用是使得担保公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银行个人贷款品种较少,对个人贷款条件要求严格,调查审查期限较长,手续繁琐,而担保公司贷款品种灵活,通过向银行提供担保,承担到期偿还义务,帮助借款人从银行贷款,满足借款人在创业、购房、购车等方面的资金需要。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有很多,在这里因为与文章的主干无很大关系,所以就不加说明。相关内容可以收索担保公司的有关书籍或是网站。

企业融资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银行,资产监管公司,信贷公司,担保公司及个人等。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从银行借款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一班小额的贷款期限短,成本高。数目大的借款银行有很多硬性的要求,而且利息很高。从而,利息相对较小,速度相对较快,期限相对较宽,通过担保公司来寻求借贷是很对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初期更倾向的做法。在这里必须明白的一个概念是担保公司并不直接借款给融资人,他只是给出资人提供担保的作用,使出资人能够较放心的把自己的款项借给融资人。

二. 担保公司的存在对银行的意义及优势

因为银行小额贷款的营销成本较高,小企业向银行直接申请贷款受理较难,这就造成小企业有融资需求时往往会向担保机构等融资机构求救,担保机构选择客户的成本比较低,从中选择优质项目推荐给合作银行,提高融资的成功率,就会降低银行小额贷款的营销成本。另外,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面,银行不愿在小额贷款上投放,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银行此类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而收益并不明显,对于这类贷款,担保机构可以通过优化贷中管理流程,形成对于

小额贷后管理的个性化服务,分担银行的管理成本,免去银行后顾之忧。

其次,事后风险释放,担保机构的优势更是无可替代的,银行直贷的项目出现风险,处置抵押物往往周期长,诉讼成本高,变现性不佳。担保机构的现金代偿,大大解决了银行处置难的问题,有些担保机构做到1个月(投资担保甚至3天)贷款逾期即代偿,银行的不良贷款及时得到消除,之后再由担保机构通过其相比银行更加灵活的处理手段进行风险化解。

另一,担保公司时效性快。作为银行,其固有的贷款模式流程,造成中小企业主大量时间浪费;而担保公司恰恰表现出灵活多变的为不同企业设计专用的融资方案模式,大大节省了企业主的时间与精力,能迎合企业主急用资金的需求。

再者,担保公司在抵押基础上的授信,额度大大超过抵押资产值。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需求资金。比如北京厚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就可以为企业提供综合授信80%-200%的贷款模型。

目前,许多投资担保公司,在贷后管理和贷款风险化解方面的规范和高效运营,获得了银行充分信任,一些合作银行把贷后催收、贷款资产处置外包给担保公司,双方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合作效果。担保公司以前归类为准金融类机构,现在属于非金融机构,而银行是属于纯金融行业,两者形式上类似,功能上都能够为企业融资,但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担保公司不是以自有资金放贷,而是为企业信誉做担保,由

银行放贷。也就是说企业在银行资信度不够达到贷款标准,可以找担保公司担保,那么担保公司做的就是银行不愿意做的那部分业务,风险由担保公司来承担。

担保公司的优势就是门槛低,办事效率高,放款速度快,接受各种形式的抵质押物做为反担保措施,比如房产、车辆、商标、股权等等抵质押物。

从上文来看,担保公司的主要职责为向中小企业甚至个人提供担保贷款,协助企业或个人完成担保融资。

到此,我们已经知道了担保公司最简单的回答,也基本回答了担保公司是做什么的,这么一个复杂而简单的问题。

浅论纳税担保和民法担保制度 篇3

关键词:纳税担保;民法担保;两者的比较

1纳税担保和民法担保之比较分析

1.1担保方式的比较分析

《担保法》第2条规定“担保的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我国《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及《纳税担保试行办法》明确规定纳税担保的三种方式:纳税保证、纳税抵押、纳税质押。纳税担保方式排除了定金和留置,较于民法担保有所取舍。

在纳税担保法律关系中,就税收之债而言,强调纳税人和纳税担保人的给付义务,不存在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或纳税担保人的问题,而定金是当事人之间互为担保的方式,显然不适用于纳税担保。留置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合同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税务机关通常并不事先占有纳税人的财产,留置也不适用于纳税担保。但是,《海关法》中却存在例外,第60条规定的“进出口货物的纳税义务人,滞纳税款三个月的,海关可以将应税货物依法拍卖,以变卖所得抵缴税款”因而具有留置担保的特征。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担保法》第84条和《合同法》第264条规定了留置权的适用范围,除特定合同之外,占有债务人财产的不能成立留置权。由此,《海关法》中“留置担保”尚未得到立法确认。

1.2责任范围的比较分析

民法上担保的责任范围一般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折价或者拍卖变卖抵押物、质物后,其价款不足清偿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第5条规定:“纳税担保范围包括税款、滞纳金和实现税款、滞纳金的费用。费用包括抵押、质押登记费用,质押保管费用,以及保管、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等相关费用支出。用于纳税担保的财产、权利的价值不得低于应当缴纳的税款、滞纳金,并考虑相关的费用。纳税担保的财产价值不足以抵缴税款、滞纳金的,税务机关应当向提供担保的纳税人或纳税担保人继续追缴。”可见,我国的纳税担保为全额担保,纳税担保人的责任并不以提供担保的财产为限,因为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继续追缴的权利。

1.3保证规定的比较分析

《担保法》第7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第8、9、10条规定了不得作为保证人的情形。保证的方式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第8条规定:“纳税保证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纳税担保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财务报表资产净值超过需要担保的税额及滞纳金2倍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所拥有或者依法可以处分的未设置担保的财产的价值超过需要担保的税额及滞纳金的,为具有纳税担保能力。”不得作为纳税保证人在第9条中做出规定,增加了不得作为纳税保证人七种情形,对担保人的担保能力也明确化、标准化。可见,纳税保证人的资格严于民事保证。《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第7条规定了纳税保证的方式,即连带责任保证,排除一般保证,当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届满未缴清税款及滞纳金的,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保证人在其担保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1.4强制担保的比较分析

纳税担保与民事担保的显著差异之一在于是否存在强制担保的问题。民法的基本原则为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担保的设定完全遵循意思自治,不存在强制担保。《税收征管法》第38条规定:税务机关“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时,责令纳税人提供担保,否则税务机关即可采取税收保全措施,这属于强制担保。

1.5担保成立的比较分析

民法上担保合同的成立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纳税担保的成立虽然也是以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纳税担保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基础,但是税务机关却处于主导地位,纳税人、担保人处于弱势。第一,《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62条规定,纳税担保书须经纳税人、纳税担保人签字盖章并经税务机关同意,方为有效。《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第7条规定,税务机关认可的,保证成立;税务机关不认可的,保证不成立。纳税抵押和纳税质押的成立也是以税务机关同意或确认为前提。第二,纳税担保人同意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纳税担保书。纳税担保书属于格式文书。对于抵押和质押纳税担保,还应由担保人按规定填写财产清单,且财产清单须经纳税人、担保人签字盖章并经税务机关确认才有效力。

2纳税担保法律性质

2.1公法属性——保障国家税收实现

施正文教授在《税收债权论》中定义税收之债:“作为税收债权人的国家或地方政府得请求作为税收债务人的纳税人履行缴纳税款这一金钱给付的法律关系。”税收之债是公法之债。基于税收之债产生的纳税担保,必然具有公法属性。其公法属性体现在担保成立,实现,法律救济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赋予税务机关在纳税担保法律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保障国家税收的实现。

2.2私法属性——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纳税担保作为民法债的担保在税法上的引入,折射出纳税担保的私法属性。其私法属性体现在纳税担保是建立在意思自治形成合意基础上。事实上,除为了维护国家、公众利益而赋予税务机关在程序和实体上的特权外,其与民事担保在形式上几乎没有差异。

2.3“以公为主、公私兼顾”——透过现象看本质

税收是现代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为了保障公益需求,实现税收之债,国家必须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强制执行力。纳税担保的宗旨是保障税收债权的实现,只是在保障税收安全的前提下,留出私法合意的空间,本质上反映出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因此,纳税担保兼具公法和私法的双重属性,是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在税法上的体现。但为避免法律适用上的冲突,两种属性并不具有同等地位,而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即:纳税担保的公法属性居于主导地位,在保障国家税收债权的前提下,兼顾保护纳税人、纳税担保人合法权利,满足纳税人的合法要求,避免给纳税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害,达到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纳税担保人之间权利、义务的相对平衡。

担保作用 篇4

信息高度不对称、担保抵押缺乏、高成本与高风险等问题长期困扰面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的问题。近年来, 小额信贷/微型金融在世界范围兴起, 它以低收入群体和微小型企业为服务目标, 提供小额度贷款、特别是无担保抵押贷款服务, 事实证明, 其资金不仅覆盖了目标群体, 并且实现了较高的还贷率。Stiglitz (1990) 等在信息经济学理论、契约理论和博弈论框架内, 对微型金融运行机理进行理论分析, 发现微型金融运用的小组贷款技术 (group lending) 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小组贷款的核心机制是连带责任和或有续借纪律下的停贷威胁:贷款机构要求不能提供传统担保抵押的借款人自我选择同伴组成小组, 组员之间要相互担保还款, 如果小组中有任何一个成员不能够或者蓄意逃避还款, 使得小组的整体债务没有被全部偿还, 那么整个小组会因为集体违约而被贷款机构拒绝再次贷款, 除非有其他小组成员为违约组员偿还。

小组贷款通过这一系列机制, “将银行资源和非正规金融的当地信息和成本优势结合起来” (A rm endáriz de A ghion&M orduch, 2005) , “利用了新的契约结构和组织模式, 降低了小额无担保抵押贷款的风险和成本” (M orduch, 1998) , 从而解决了以下信息问题:逆向选择 (甄别潜在借款人的风险) 、事前道德风险 (保证借款人正确的使用贷款) 、事后道德风险 (辨别借款人宣称的无力偿还贷款的真伪和在借款人蓄意欠款时, 强制借款人还款) (G hatak&G uinnane, 1999) , 而小组贷款的激励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产生于“社会资本”基础上的“社会担保抵押”。

二、社会资本、社会制裁和社会担保抵押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的社会学家P.B ourdieu在1980年提出, 又称为“社会资产”, 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指内嵌在社会结构之中的关系、信任、声誉、规范等资源。B ourdieu (1986) 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 那些资源是对某种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G uiso等 (2004) 认为社会资本是“在特定的社区内成员累积的优势和机会”或“社会关系形成的个人资源”。van B astelaer (2000) 认为社会资本是存在于人们之间的关系、信任和责任、人们共享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以及约束人们行为的内化的规则。社会资本的存在, 激励人们积极的争取社会认同, 其具体表现是追求或保护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身份, 目的是保持这一身份带来的价值。

在人们彼此之间关系密切的社区中, 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共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遵守的社会规范, 一旦有人破坏大家都认同的社会规范, 而且这一行为又被周围的人所察觉, 那么破坏规范者就可能面临着社会制裁。社会制裁又被称为大众制裁或舆论制裁, 包括非物质性制裁和物质性制裁, 前者包括人们对破坏规范者的蔑视、谴责、批评等, 以及破坏规范者声誉的丧失、其他社区成员对破坏规范者的排斥、破坏规范者在未来生活中的各种机会的丧失等;后者包括破坏规范者丧失得到产品和服务、或者其他成员物质帮助的机会。在一个个体成员关系密切的社会网络中, 破坏规范者的行为会在社区内被广泛传播, 从而被整个社区所知道, 破坏规范的社会成本可能远远大于遵守规范的经济成本, 而“社会关系的价值越高, 违约的成本越高” (K arlan, 2007) 。由于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在社会制裁的约束下, 合作 (cooperation) 成为人们最优的选择, 而破坏规范则失去吸引力。人们在比较自己在合作和破坏规范的期望收益与成本之后, 会做出进行合作的决策, 从而可以实现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均衡。

担保抵押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承诺的一项资产, 这个承诺一直保持到贷款偿还, 当借款人违约的时候, 贷款人有权没收担保抵押品并卖掉来偿还贷款” (International Labour O ffice, 2001) 。传统的担保抵押包括固定资产抵押品、个人担保、动产抵押品以及与贷款联系起来的储蓄。担保抵押对贷款人的重要性在于它“保护银行对抗风险”, “筛选潜在的借款人”和使借款人“尊重还贷义务”, 但是担保抵押的过程———对担保抵押财产进行评估、核实、登记和处置———成本极高且耗费大量时间, 限制了担保抵押贷款的规模 (International Labour O ffice, 2001) ;此外,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 有限财富、有限产权和不完善的、运行低效的法律和司法体系降低了担保抵押贷款的可能性 (B alkenhol&Schütte, 2001) 。

小组贷款的目标群体是低收入人群和微小型企业, 他们不能提供传统担保抵押, 所以不能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依靠借款人所拥有的信息以及当地的社会网络, 小组贷款创造了社会担保抵押机制。社会担保抵押的内容包括连带责任、停贷威胁以及由它们激发的同伴选择 (peer selection) 、同伴监督 (peer m onitoring) 和社会制裁:连带责任和停贷威胁将贷款小组成员捆绑在一起, 小组成员承担联合债务, 项目成功的成员承担着为项目失败的同伴还款的连带责任, 否则将会因集体违约而失去再次借款的机会。借款人会比较为同伴还款或失去再次借款的机会的成本, 为了使这一预期成本最小化, 他们会利用密切的社会网络来甄别、筛选潜在的同伴 (G hatak, 1999&2000) ;会对同伴的行为进行监督, 如果同伴偷懒、将资金转做他用、从事高风险项目、蓄意拖欠等行为被他们察觉, 他们就会对同伴施加压力等社会制裁, 从而有效地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Stiglitz, 1990;A rm endáriz de A ghion, 1999) , 这样微型金融机构就把部分甄别、监督和强制还款的责任或成本有效地外部化了, 由借款人或借款小组来承担, 从而降低了成本。

三、社会担保抵押机制的实证检验

(一) 克服逆向选择

W ydick (1999) 、K ritikos&V igenina (2005) 、Sim tow e&Zeller (2006) 分别检验了危地马拉、格鲁吉亚和马拉维的小组贷款小组中的同伴匹配, W ydick (1999) 、K ritikos&V igenina (2005) 的研究结果显示, 借款人总是会充分利用所占有的信息, 尽可能地与其信息范围内的最优同伴组成小组;W ydick (1999) 、Sim tow e&Zeller (2006) 指出, 当借款人彼此不了解的时候, 容易把一些高风险的借款人纳入小组, W ydick (1999) 进一步揭示, 当小组成员在彼此了解之后, 会发生很多次的重复筛选行为, 高风险成员就会被排斥出小组, 其余成员会吸纳新的低风险借款人重新组成小组。

(二) 组内合作和组内支持

理论研究指出, 连带责任和停贷威胁会促使组员相互合作和相互帮助支持, 使得小组贷款相对个人责任贷款在提高还贷率方面占据优势。Zeller (1998) 和W ydick (1999) 证明, 同伴支持 (peer support) 对还贷至关重要。K ritikos&V igenina (2005) 发现, 在选择连带责任贷款契约的小组中, 同伴支持解决了“拖欠的所有问题”, 而在选择个人责任贷款 (即小组成员不承担连带责任) 的小组中, 只有60%能够及时偿还小组债务, 他们大多通过施加社会制裁而不是通过提供组内支持来解决拖欠问题;借款人选择小组贷款契约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相信同伴会在他遇到还款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Sim tow e&Zeller (2006) 发现借款人接受全额连带责任 (full joint liability, 即在小组债务被还清之前, 对没有拖欠的小组成员也停止发放贷款) 的意愿对事后道德风险的发生有显著负效应, 而借款人接受部分连带责任———连带偿付份额是10%———的意愿对道德风险的发生的效应则不显著, 所以“全额连带责任增强了小组的团结, 从而使得借款个体不愿意为了拖欠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三) 同伴监督和社会制裁

Sharm a&Zeller (1997) 发现小组成员占有相关信息, 以及小组成员监督同伴是否正确使用贷款、并且向贷款机构报告同伴贷款使用不当的意愿等同伴监督变量对降低拖欠率有显著的正效应。W ydick (1999) 的检验结果证明, 同伴监督对降低借款人从事高风险项目和将生产性的贷款资金用作消费的道德风险、促进组员的相互帮助和支持、改善还贷率有显著正效应;他发现在借款人关系密切的农村地区, 道德义务非常重要, 因为它提高了社会制裁的效果;但在借款人关系并不密切的城市样本中, “小组压力看上去几乎对借款人的行为没有影响”。K ritikos&V igenina (2005) 发现在格鲁吉亚同伴压力明显改善了小组还贷表现, 组内成员的信息交流显著降低了内部拖欠的发生率, 而且, 组员还贷越困难, 组内交流就越频繁, 而且小组成员会分析那些声称不能还款的同伴的经营情况以辨别真伪。

四、社会担保抵押一定有效吗

(一) 同伴监督成本和串谋

实施同伴监督需要花费借款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 G hatak&G uinnane (1999) 指出, 如果对同伴进行监督的成本太高或者监督的收益小于不监督的收益, 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 借款人之间会进行串谋, 私下达成彼此不进行监督或者少监督的协议, 从而实现个人收益的增加, 但却导致了团体贷款优势的丧失, 只有当同伴监督成本足够小或者社会制裁力度足够大, 才能保证团体贷款的经济效率优势。W ydick (1999) 发现, 借款人企业的距离 (提高了监督成本) 与还贷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A lhin&T ow nsend (2007) 则发现同村的小组成员的比例 (同村意味着监督成本的降低) 与还贷率成正相关关系, 这意味着低的监督成本会促进同伴监督和改善还贷率, 而组员亲属关系、非亲属组员之间亲密的程度对还贷率有负效应, 因为它们提高了组员串谋的可能性。

(二) 停贷威胁的无效

尽管未来的借款机会能激励借款人及时还款, 但是, 只有贷款机构对违约的借款人坚决停止贷款或者借款人认为未来融资机会重要的时候, 停贷威胁才会起到约束效果。实际操作中, 贷款机构如果对整个小组都停止发放贷款可能会危害到贷款机构自身的利益, 因此贷款机构有可能放松贷款纪律;如果贷款机构之间竞争激烈, 那么借款人就有多个贷款结构可以选择, 来自某一特定贷款机构的停贷威胁的震慑力就会降低。在孟加拉、玻利维亚和印尼的小额贷款项目中这种情况已经发生, 并使得孟加拉和玻利维亚的微型金融出现危机 (A rm endáriz de A ghion&M orduch, 2005) 。此外, 如果借款人流动性比较大, 那么他欠债跑路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停贷威胁的作用会被削弱 (B ond&R ai, 2002) 。

(三) 密切的社会关系的负作用

理论研究认为社会制裁对克服道德风险、促进还贷具有正向效应, 但是当小组成员不愿意对拖欠者施加社会制裁的时候, 社会担保抵押就不那么有效了 (W ydick, 1999) 。K ritikos&V igenina (2005) 得到了和W ydick (1999) 类似的观察结果;A lhin&T ow nsend (2007) 发现组员亲属关系、非亲属组员之间亲密的程度———本来被认为有助于监督———对还贷率具有负面影响。van B astelaer&Leathers (2006) 认为, 薄弱的社会关系会损害信息共享和集体行为, 从而使得借款人不愿意提供同伴支持, 结果带来负面结果;但是强大的社会资本则会妨碍严格的纪律执行。

四、结论

小组贷款之所以能够在信息高度不对称和担保抵押缺失的信贷市场中有效运行, 是因为小组贷款的机制安排在社会资本基础上创造了社会担保抵押, 促使成员互相筛选、相互帮助和相互监督, 并对偷懒者或拖欠者施加社会制裁, 这些行为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提高了还贷率, 而且这些是借款人的自发行为而不是贷款人的行为, 因此, 社会担保抵押使得本应由贷款机构承担的筛选、监督和强制还款的责任或成本外部化, 由借款人或借款人小组来承担, 从而降低贷款机构的成本, 放松了信贷约束。但是, 应该指出的是, 社会担保抵押机制并不总是有效的, 当借款人因同伴监督成本过高而在监督上串谋, 或者竞争、借款人流动等因素降低停贷威胁的力度, 或者借款人碍于之前的社会关系而不愿意对同伴施加同伴监督和社会制裁的时候, 社会担保抵押就失去了原有的效力。因此, 对于微型金融机构来说, 应注意克服这些问题, 使社会担保抵押发挥最优的效力。

摘要:信息不对称和担保抵押缺失是低收入群体和微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社会担保抵押是微型金融小组贷款中的重要机制, 包括连带责任、停贷威胁, 以及由其引发的同伴选择、同伴监督和社会制裁, 社会担保抵押克服或缓和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使得还款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 从而放松了信贷约束。本文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 分析了小组贷款中社会担保抵押的作用机理, 并指出了社会担保抵押的不足之处。

担保人合同-担保合同 篇5

贷款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担保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经过充分协商,特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自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由贷款方提供借款方_________贷款_________元。借款、还款计划如下:

第二条 贷款方应按期、按额向借款方提供贷款,否则,应按违约数额和延期天数,付给借款方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的计算,与逾期贷款罚息同。

第三条 贷款利率,按银行贷款现行利率利息。如遇调整,按调整的新利率和计息办法计算。

第四条 借款方应按协议使用贷款,不得转移用途。否则,贷款方有权停止发放新贷款,直至收回已发放的贷款。

第五条 借款方如不按规定时间、额度用款,要付给贷款方违约金。违约金按借款额度、天数、按借款利率的50%计算。

第六条 借款方保证按借款契约所订期限归还贷款本息。如需延期,借款方至迟在贷款到期前三天,提出延期申请,经贷款方同意,办理延期手续。但延期最长不得超过原订期限的一半,贷款方未同意延期或未办理延期手续的逾期贷款,加收罚息。

第七条 借款方的借款由担保人用_________作担保。

第八条 贷款到期后一个月,如借款方不按期归还本息时,由担保单位(或担保人)负责为借款方偿还本息和逾期罚息。

第九条 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同意由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当事人双方不在本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补充条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条 本合同一式_________份,借贷款双方各持正本_________份,担保方_________份,_________公证处一份。

第十二条 本合同经双方签之日起生效。

贷款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签):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日

借款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签):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日

担保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签):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日

担保作用 篇6

对于处在产业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 可以由供应链“龙头企业”与主办贷款的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以“战略伙伴”为核心, 二者参与到原有的产业供应链中, 组成新的银企联盟供应链。供应链龙头企业在主办银行为其下达的信贷额度内作为产业供应链里中小企业的担保者, 由主办银行直接向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投放信贷资金, 从而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时担保品不足的问题, 并能从整体上有效提高该产业供应链企业的竞争力, 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实现主办银行、供应链企业的长期共赢局面。

一、供应链银企联盟的融资担保机理分析

银企联盟供应链有着以往供应链所不具备的特征, 不仅仅是企业现存的供应链和哪一个银行的简单搭配。它的特点是:它具有一个“银行”、“供应链龙头企业”之双重控制总中心的经营链条。其核心由产业供应链的龙头企业和主办银行共同构成, 二者形成战略联盟, 共同管理、共同控制经营产业链。

(一) 供应链银企战略联盟的定义

供应链银企战略联盟是指由主办银行、产业链条上的“企业” (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中小企业) 组成的战略伙伴关系, 由供方、生产方、各级批发商、零售店等一些互相独立的经济实体为抢占市场、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而组成的动态协作整体, 在每个产业链条中企业充分发挥其优势 (如开发、生产、销售等) , 为集团整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相互协作, 实现取长补短、责任共担、盈利共享。对于供应链战略联盟而言, 信息互动传递是其有效运行的基础, 通过对产业链上互动信息的吸纳, 能够有效地减少产业链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和其他不利信息, 提高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和竞争优势, 还能获得更全面的有关信息以及经营管理和技术上的帮助。

(二) 供应链银企联盟的融资担保机理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提出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融资模式, 其基本框架是:首先, 由物流企业、供应链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组成供应链战略联盟, 当产业链条中的中小企业需要贷款的时候, 凭自身状况和所需资金数额申请供应链龙头企业为其进行信贷担保;其次由龙头企业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进行综合的资信鉴定, 评估中小贷款企业担保的风险以及进行风险管理, 然后代表供应链战略联盟整体为贷款中小企业提供保证, 使银行的信贷风险进一步降低, 而主办贷款的银行需要考查的主要是供应链龙头企业的偿债、盈利、营运、成长等方面的能力。具体操作程序:1.产业链上游或者下游的中小企业向主办贷款的银行提出申请;2.贷款中小企业请求供应链龙头企业提供贷款保证;3.供应链战略联盟内部信息进行互动交流;4.共用信息集中到信息交流系统并进行加工;5.供应链战略联盟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担保作出答复;6.主办贷款的银行从信息交流系统获取各种数据及分析结果, 并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

(三) 供应链银企联盟贷款方式的特点

在基于信息互动互享的供应链战略联盟融资方式中, 担保系统是以供应链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整个产业链系统, 上下游中小企业不再受自身的担保能力的限制, 贷款业务的开展难度相对降低。产业链节点企业与申请贷款中小企业之间通过信息交流系统对贷款企业的偿债、营运、盈利、成长情况都有较为透明的了解, 而且信息交流系统的建立能解决银企之间互相隐瞒不利信息的问题, 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信息公开, 龙头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主办贷款的银行由以前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评价转为对龙头企业的评价, 主办银行获得了以供应链龙头企业牵头的战略联盟体系贷款担保, 再加上可以从供应链信息交流系统获取的各种互动互享信息, 可以将主办银行的贷款风险降到最低, 还可以省去贷款附属费用等等, 抬升了银行的盈利余地;而且有利于强化主办银行与产业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伙伴亲密度和可靠性。以供应链龙头企业牵头的整个产业链联盟系统为担保体系, 有效地降低了融资风险。

(四) 产业供应链银企联盟的应用前提

首先, 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必须参加到以供应链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条当中, 凭借自身对产业链条中企业的互补及特色, 最终被龙头企业所接纳, 这样龙头企业才愿意为了供应链战略联盟及自身的壮大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其次, 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应与联盟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稳定的业务往来和业务发展前景;各联盟企业之间一定要制定共同的联盟目标, 并愿意实现相互之间信息的共享透明化;供应链龙头企业愿意创立, 并由其他链条中企业共同协助的信息沟通系统, 以集中加工所共同需要的信息。总之, 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资金融通模式与现有的中小企业信贷模式相比较, 最大好处就是尽可能发现除了中小企业以外的其他产业链担保者, 并且主要探讨解决信息不对等以及中小企业资信差问题引起的资金融通风险。这种资金融通方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 带动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供应链联盟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了整个产业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达到了多方共赢。

二、银企联盟建立的具体思路

(一) 确定联盟目标, 挑选战略伙伴

银企战略联盟要有清晰的战略目标, 整合联盟各方的战略, 确保为合作各方创造共享价值。主要确立以下目标:市场防御与拓展;合作研究与开发;产业互助与互动。通过组建银企战略联盟可以实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从而达到产业间的良性互动。

除了制定合理的目标外, 同时还要挑选合适的战略伙伴。挑选条件是:具有生产能力或技术优势, 具有互补性资源, 能够带来银行 (或企业) 所需要的销售、研发、技能、财务风险分担或进入新市场的机会等优势。据统计, 目前我国银行业60%的利润是来自于10%的优质客户, 从银行业角度看, 其合作伙伴的重点应放在这些优质客户上;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长远些, 除了培养有前途、牢靠的客户网群, 银行还必须在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身上花费较大的精力。在这些企业中, 不乏所有权清晰、经营规范、技术含量高的优势企业, 而它们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国内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 将会对区域经济或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

(二) 银行要对“供应链龙头企业”参股控制

银行首先要参股供应链核心企业, 这样一来银行可以派员进入企业董事会, 参与经营决策。那么, 银行就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管理层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 从而客观而准确地判断其信用水平, 避免现有信用评估系统的不足。其次, 银行可以对企业施加重大影响, 在放款后有效监督资金运作, 避免企业随意改变资金投向, 并督促企业合理控制现金流量, 从而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再次, 当市场状况、宏观经济发生变化时, 银行作为大股东和债权人, 积极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可以有效提高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 降低呆账坏账。最后, 由于银行连续而准确地掌握企业信息, 在再次放贷时, 可减少大量的调查、审核手续, 提高效率, 大大降低了这种零售信贷的成本, 这样, 相信银行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监督会更容易, 有效防止贷款风险。

(三) 建立合理的风险、利益分担机制

供应链各方一定要建立起公正、共赢的指导准则合作框架。这就要求供应链银企联盟中的主办银行、龙头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必须就运行中的准则达成一致, 从而保证银企战略联盟中的各方得到公平的待遇, 使有关各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付出投入的同时根据责任、投入、贡献大小得到相应的利益回馈。在银企联盟供应链运作时, 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作保证, 得到主办协作银行的信贷资金, 打通资金瓶颈。供应链银企联盟, 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及成长问题, 也能够使“龙头企业”通过长期稳定的产业链, 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也分散主办银行的信贷风险, 发展了新业务;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合理公平的风险、利益分担机制”。

(四) 银行应积极进行业务创新

目前各家银行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发展创新型业务是各家银行的必由之路。比如, 银行可以发展“关系型银行业务”, 从经营方面来看, “关系型银行业务”不仅能用在银行的信贷业务方面, 在信贷以外的其他领域也可以推广应用。发展“关系型银行业务”要求银行必须对自身进行彻底地改进, 组织机构由原来的“以业务为重心”向以“客户为重心”改革, 建立以顾客、区域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银行经营服务体系。首先, 改变内部组织机构, 把原来的产品、业务处室改为市场经营部门;其次, 变过去的分散营业为集中销售资源, 充分发挥客户经理服务小组的优势, 向顾客提供集中服务;再次, 改变过去以分散业务为基础进行顾客评价和信贷决策的方式, 以优势目标顾客为根本, 对银行战略和资源分配进行集中式讨论后拍板, 重点是发现有价值的客户, 依据客户给银行带来的不同价值, 决定向其提供何种服务及服务的价格;最后, 以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 强化银行和客户间的长久联系。

(五) 及时沟通信息, 加强银企协作

随着银企关系的市场化, 银企之间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二者之间信息的不透明。主办银行、贷款企业之间的协作需要有效的信息交流。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信息, 银行才能有效地进行贷款风险评价, 控制信贷风险。根据贷款风险的高低和不同企业的特点进行各项信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不断调整和制定多样化的贷款业务流程, 进一步贴近供应链企业的需要。在向供应链企业贷款时, 为了判断风险, 需要利用一些不易标准化和量化的信息, 如企业和管理者的素质、品质和可信程度以及技术能力的积累等等。但是, 在我国, 有关企业的信息大都掌握在某个信贷员的手中, 并没有将其整理作为长期资料记录, 因而银行很难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所以, 当前银企间的信息沟通也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这需要银行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三、银企联盟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中的优势及作用

(一) 解决银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企联盟供应链非常有利于主办银行信息鉴定机制的形成, 主办银行可以通过与供应链中小企业直接的沟通渠道进一步认识中小企业, 防止“银行——中小企业”这一单一沟通渠道导致的不足;通过各方面取得信息的相互比较, 从根本上杜绝中小企业的虚假资金、信用等信息。在这方面, 供应链中的主办银行比其他经济主体更富有效率, 可以有效解决贷款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 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门槛

处于供应链联盟中的中小企业, 可以用核心企业作为担保, 解决自身担保财产、资格等问题。所以, 基于上下游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实质, 银行愿意为与核心企业交易关系持久密切的中小企业提供以动产为保障的贷款;担保依靠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 而不依靠担保公司, 使得中小企业免去了许多麻烦:如不必再向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这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来说是件好事。

(三) 减少了中小企业贷款的资金成本

一旦主办银行、供应链控制建立起长期战略, 主办银行愿意为与核心企业交易关系持久密切的中小企业提供以动产为保障的贷款且不收手续费;而上下游中小企业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获得银行融资, 必须支付手续费。供应链银企联盟不仅省去了中小企业的许多麻烦, 同时也降低了资金成本。

(四) 降低担保公司风险

有利于整个社会金融风险的化解供应链融资的优点, 充分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作用, 使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 不必再找担保公司担保。中小企业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作用获得担保, 不仅可以解决担保公司要求中小企业“反担保”的尴尬难题, 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问题;也可以降低担保公司过分放大贷款、影响金融稳定的不利影响;同时中小企业还可以取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五) 银行、龙头企业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面比担保公司更具“软信息”优势

鉴于长期发展、控制风险的要求, 与社会经济中的其他经济主体相比, 供应链中主办银行、龙头企业之间经营业务关系更牢靠、更长远。首先, 可以随时掌握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第一手资料, 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等经营活动信息;其次, 通过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往来结算信息, 掌控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可见, 在供应链银企联盟中, 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比担保公司更容易获得中小企业资质及信用的“软信息”。

(六) 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

“供应链龙头企业”一般都是行业中的“龙头”, 实力强、信誉好;借助其和主办银行建立起来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很容易获得主办银行承诺的信贷资金额度, 一方面除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外, 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产业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的资金担保者, 分配一定的信贷资金额度给中小企业, 协助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 缓解其快速成长中的资金难题, 防止产业链条中的“资金链”间断, 有力地捍卫了产业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与长期发展。由于有“龙头企业”做后盾, 主办银行还能借助“龙头企业”与链条中的“中小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品流通渠道、资金流通渠道, 来获取中小企业的第一手可靠信息, 还有其获取信贷资金的真实目的及随时随地的使用情况, 有效地降低了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 从而进一步激发了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资金的动力。当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发生营运资金周转困难时, 中小企业通过用库存商品等实物担保方式向“供应链龙头企业”发出资金担保要求, “供应链龙头企业”根据产业供应链中自然存在的资金流通情况、经营信息情况、存货流通情况, 提供给中小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从主办银行获取资金, 减轻经营资金不足的紧张局面。当产业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商品存货流通发展为资金流通以后, 就会慢慢形成好的循环及长期伙伴关系。这种经营运转, 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急需资金, 帮助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也能够使“供应链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条的长期、安全运行, 获得更大的利益及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降低主办银行的贷款风险, 抢占中小企业贷款市场, 使银行更快更好地成长。

(七) 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及担保需求

供应链银企联盟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最大的作用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规模上处于弱势的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而且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资金一般都表现在原材料、库存等动产方面, 没有大量固定资产用作抵押, 其信用又不足以让银行放出纯信用贷款。如果用核心企业作为担保又免不了担保费用, 当然一般情况下核心企业也不愿意配合。所以基于上下游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实质, 银行愿意为与核心企业交易关系持久密切的中小企业提供以动产为保障的贷款, 这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 不仅解决了贷款担保问题,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额度。当然这只有在建成供应链银企联盟的情况下才能做得到。

四、结论

基于产业供应链的银企战略联盟可将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控股银行、核心龙头企业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 由一家“主办银行”与产业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签订联盟协议。其次, 通过“龙头企业”再与产业链条中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产业供应链链条中核心龙头企业、主办银行为纽带, 降低信贷风险、扩大信贷规模以及解决银企间资金供给缺口、银行控制监督问题。主办银行、核心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三者之间存在三种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关系。通过产业供应链中的银企联盟关系建立起来的融资信用担保机制, 使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得以创新。供应链“银企联盟”对解决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乏力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银企联盟并将其引入到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之中, 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的作用, 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 为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供应链,中小企业,银企联盟,融资担保

参考文献

[1]弯红地.基于银企联盟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及分析[J].经济问题, 2008年 (8) , 46~49.

[2]杨育谋.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J].中国中小企业.2007 (6) , 66~68.

[3]戴维·亨格等.战略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110~113.

担保作用 篇7

一、基本情况

普洱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于2003年12月正式启动, 业务开办以来, 银行、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各司其职,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经过近六年的努力, 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已成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扶持政策, 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09年8月末, 全市已个人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4898万元, 余额达40407万元。投入的贷款主要分布在农业、林业、餐饮、交通运输、服务等行业和领域。

(一) 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稳步

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展, 为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自业务开办以来, 普洱市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人数和放贷金额连续五年实现了翻番, 贷款已覆盖全市的9县1区, 财政投入的担保基金由2004年末的322万元增加到2009年8月末的1630万元。截至2009年8月末, 全市已累计对个人发放39246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 余额已由2004年末的175万元上升到2009年8月末的34755万元, 直接扶持的自主创业人员累计由2004年的94人次上升到2009年8月末的10955人次 (笔) 。特别是2009年以来,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等现实问题, 普洱市金融机构积极加强与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发[2009]4号) 及《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工作相关要求, 深入领会和把握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精神实质,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的金融服务, 积极构建和谐金融, 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快速增长。其中2009年1至8月, 累计发放5718笔、26397万元贷款, 分别占贷款累计发放笔数和金额的52.2%和67.3%, 贷款发放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明显加大, 金融扶持弱势群体政策效果明显显现。实施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直接和间接地带动了一大批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对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拓宽就业渠道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镇沅县王荣斌、沈国会夫妇2005年单位改制后双双下岗, 向农村信用社申请4万元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 办起了根雕加工厂, 在自主创业的同时, 吸收了1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截至2008年底, 资产总额已达20万元, 年收入10万元以上。

(二) 运用小额担保贷款的平台作

用, 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其对扩大就业的辐射拉动作用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 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 更是承载就业的重要载体。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支持国有企业改革, 解决经济转轨时期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六年多来的实践证明, 有效扩大就业必须全面、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对就业的拉动辐射作用, 为多层次、全方位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实现就业、再就业, 普洱市金融机构积极加强与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 注重研究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融资及担保问题, 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服务平台,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 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为保稳定、保民生、保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普洱市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从2007年3月正式启动,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发展, 全市扶持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规模和效益进一步得到扩大和提高,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09年8月末, 普洱市工行、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累计对辖内43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了5652万元贷款, 吸纳安置2000多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 各级财政共投入贴息资金16.9万元。

二、制约业务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普洱市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开展为保稳定、保民生、保增长和支持创业促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运作情况看, 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 地方财力有限, 担保基金规模小, 制约了贷款的有效投放

普洱市属少边穷地区,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008年, 全市地方财政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3.70亿元, 全年财政支出却达59.34亿元, 重点用于行政管理、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基本建设等领域。由于地方财力困难, 政府投入的担保基金额度小,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贷款的有效投放, 致使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及时得到贷款支持。截至2009年8月末, 全市筹措的担保基金仅为1513万元, 而个人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已达31380万元, 平均放大倍数已为担保基金的20.7倍。普洱市贷款额度原则上按担保基金的1—5倍发放, 从筹措的担保基金与下岗失业人员 (目前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862人) 人数对比看, 二者差距较大, 担保基金难以满足众多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及高校毕业生等的贷款需求。

(二) 工作量大, 管理成本高, 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小额担保贷款的贷后管理, 是关系到贷款的风险防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是小额担保贷款金额小、工作量大、环节较多、手续复杂, 经办人员在审查借款人资格、信用状况及发放贷款时, 很难对每个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 加之由于下岗失业人员流动性大, 经营地分散, 情况复杂, 加大了跟踪管理及清收贷款的难度, 经营管理成本较高。二是由于借款主体为弱势群体和小型微利企业, 发放对象一般为从事服务、餐饮、修理等行业的人员, 从事行业复杂, 资金投入后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效益, 达不到扶持效果, 且下岗失业人员具有分散性、流动性的特点, 就业创业预期收益难以确定, 未来收入难以估算, 贷款风险程度较高。

(三) 信用社区的创建工作进展缓慢

按照稳步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小+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的工作要求, 普洱市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曾就信用社区建设开展过前期调查, 并初步确定了信用社区建设方案, 但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信用社区创建工作进展缓慢, 不利于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 影响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促进普洱市就业再就业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发挥。

(四) 政策宣传不到位, 创业培训力度不够

一是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 部分急需资金扶持的下岗失业人员对相关政策了解甚少而得不到相应的贷款支持;二是下岗失业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低, 缺乏专业技能和创业的勇气及潜力, 虽然各级劳动部门都在开办创业培训, 但由于针对性不强, 导致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能力差;三是创业培训内容简单、重复, 一般仅局限于维修、服务、餐饮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 加之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大多不熟悉经营之道, 一旦经营失败, 将给贷款的回收带来一定困难。

三、促进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积极筹措资金, 加大担保基金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贷款需求, 积极调整支出结构, 按担保基金的放大倍数规定, 合理安排资金, 进一步扩大担保基金规模, 确保更多的失业人员享受到优惠政策扶持。

(二) 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进一步完善再就业培训

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涉及财政、银行、劳动等多个部门, 仅靠个别部门的努力难以奏效, 必须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 各司其职,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创业促就业的长效机制, 确保小额担保贷款可持续发展。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通过提供各种创业及技术培训等服务, 把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 从根本上降低贷款风险和损失, 真正发挥政策扶持效应。

(三)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 或深入社区等多种形式, 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方式, 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 让下岗失业人员明白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条件、程序及相关规定。

(四) 进一步加快信用社区的创建工作

担保公司担保项目的风险与防控 篇8

一、担保公司担保项目的特点及其引发的特有风险

1. 项目可抵押物价值不足

担保公司担保的项目大多为银行不予直接贷款的项目, 一般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项目比较多, 企业可预抵押或质押物价值不足, 在担保到期时一旦企业不能还款, 代偿风险比较大。

2. 行业风险大

担保项目涉及不同行业, 担保公司的业务人员和管理团队很难具备各行业的经营和管理经验, 很难做到单单精准。由于行业风险受行业盈利结构、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宏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影响的趋势很难研判, 另一方面行业上升和下降的拐点也很难精确判断, 行业风险在所难免。

3. 要求业务人员综合素质高

担保机构的业务人员需要金融、财务、法律、审计、评估、各行业管理的专业知识, 要求的整体素质较高, 综合能力强, 并要求业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而担保公司的人员很难进行过多专业的业务培训, 在人员业务能力和道德缺失时将直接导致项目风险。

4. 代偿后追偿过程复杂艰难

代偿后, 担保公司通过抵押物变现或向反担保保证人行使追偿权或行使股权变更等手续时, 担保公司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 由于人员精力的投入甚而影响正常业务的拓展开发, 使担保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二、担保公司担保项目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 缺乏风险管控措施

我国担保行业是新兴的行业, 而近年来发展速度过快, 担保公司的管理现状参差不齐, 由于没有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制度, 缺乏管控措施, 在业务开展的同时风险控制环节跟不上, 导致很多担保公司成立不久即陷入代偿或难以为继的局面。

2. 对项目缺乏科学的调查程序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担保公司很难对客户的情况非常得了解, 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部门和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往往对担保项目的业务经理提供的资料先入为主或惯性思维, 风险控制部门对项目的尽职调查工作不够细致、科学, 导致对担保项目误判, 最终决策失误。

3. 反担保措施一般不能真正解决风险。

被担保企业绝大多数因为银行不予直接贷款才引入担保公司, 被担保企业的资产实力不足, 在担保物价值有限甚而无担保物或股权质押效果甚微时, 往往反担保措施的执行效果不能真正解决项目代偿的风险。即使有一定的资产可以追偿, 但执行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 担保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4. 无保后监管措施或监管不力

很多担保公司的保后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保后监管方面投入的人力和资源不足, 在管控的时间节点上也不及时, 监管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导致对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不了解, 客户变更资金用途或对担保物处置等情况发生时, 风险已然成为事实。

三、导致担保公司担保项目风险的原因

1. 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是担保公司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变化而导致的风险, 比如:国际宏观形势变化给全球经济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给被担保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对这些外部客观因素的变化, 担保公司不能提前预知, 此类风险, 担保公司也最难于管理。

2. 担保公司内部管理疏漏

担保行业本身是高风险的行业, 集中了各类风险。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支撑, 在业务开展的同时, 也是在如履薄冰, 如果只重视业务推广不重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流程设置不完善, 将直接导致项目风险。

3. 被担保企业提供虚假的企业信息

有的被担保企业为了获取贷款, 提供虚假的财务数据, 在事前对财务数据进行了修饰;其关联方或地方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 为了自身利益会配合被担保方故意欺骗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对被担保企业的虚假信息甄别不出来, 将直接导致项目风险。

4. 被担保企业还款资金不足或挪作他用

被担保企业在获取资金后的经营过程中, 发生各类不可预见的情况, 导致经营不能按预期进行, 还款资金不足或被担保企业只能把资金挪作他用, 发生代偿风险。对于能够继续发展的企业, 为了支持被担保企业继续发展以保证还款, 担保公司只能续保。

四、控制担保公司担保项目风险的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健全、有效地内部控制体系是担保公司取得良好风险控制效果的有效保障。

(1) 构建科学、有效地内部控制组织框架。担保公司结合公司规模和业务特点, 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风险管理部按照领导层的决策要求, 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及规定,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对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形成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风险负责, 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防御和控制风险的公司文化氛围。

(2) 把“管理风险靠制度, 制度建设重过程”的风险控制理念落到实处。任何担保公司控制风险,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前提。而担保业务流程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现漏洞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所以只有在流程管理过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尽量减少风险。制定职责分离、权责制衡的控制制度;项目经理A、B双人调查、项目经理第一责任人制度;保后检查制度;风险分类评价制度;奖惩约束问责制度;项目稽核制度;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独立制度等管理制度。而很多担保公司对于各项管理制度, 流于走形式或不同人员区别对待, 未把制度落到实处, 流程管理中的制度落实在风险防控中非常重要。

(3) 实行项目评审委员会决策制。担保项目的最终决策需要评审委员会对项目经理和风险管理部提供的尽职调研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实行集体决策的制度, 防止出现个别人员为谋取不当利益或业务能力偏差而给担保公司带来风险。对评审委员会成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对于决策的意见予以记录, 实行责任制和奖惩机制。

2. 做好充分的尽职调查工作

(1) 制定调研提纲。根据被担保企业提供的初始资料, 围绕行业特点、生产经营状况、主要财务指标和发展前景等拟定尽职调查工作的提纲。

(2) 实地细致的调查是做好尽职调查工作的保证。实地调查一定要客观、真实、全面的收集客户的信息, 需要调研人员敏锐的洞察力, 对企业的信息切忌以偏概全或先入为主, 要重视企业的实质而不是形式, 要抓大放小, 分析信息的有效性。对被担保企业提供的信进行甄别时:

在客户基本情况的信息方面:核实与企业有关的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章程、验资报告、贷款卡、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股东的身份证、企业房产等所有单证的原件;

在客户经营信息方面:关注行业政策的批复原件及有效期、产品的认证证书、近期的主要购销合同和其他重大合同等, 了解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和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

在客户财务信息方面:为验证和提供财务方面的真实数据, 需要审核纳税凭单、银行对账单原件, 结合发票、出入库单、提货单、送货单以及购销合同以识别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3) 充分全面的反担保信息的收集是设计好反担保方案的前提。尽可能的收集反担保措施的资源信息、担保物的状态和特性是设计好反担保方案的前提。

在收集反担保信息时一定要防范法律风险:比如, 在核实抵押物或质押物的权属时, 关注是否有共有人, 注意防止重复质押, 并注意在抵押后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对于有土地、房产的, 核实手续是否齐备;关注公司章程, 哪些事项需要公司股东会同意的比如股权质押等反担保措施会有涉及时, 要按公司章程办理。

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被担保企业的各类信息, 比如对被担保企业的银行、供应商、上下游客户、受保企业的员工、企业竞争对手等, 进行调查以了解担保企业的经营和资信情况。

3. 灵活运用反担保措施

被担保企业规模和经营业务的情况不同, 还款来源的资金实力和履约能力不同, 除采用抵押物或质押物外, 反担保措施针对不同客户需要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灵活多样。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反担保措施:

(1) 监控贷款资金的使用:可以在贷款资金的存款账户中增加担保公司人员的人名章或网银支付口令, 并通知贷款银行协助监管贷款资金用于贷款指定用途;

(2) 监控回款资金用于及时还款:关注被担保企业的销售合同的发货和回款, 与被担保方约定销售合同中回款账户为贷款账户, 争取银行和付款方的承诺和配合;

(3) 对大额存货及抵押物的监管:利用信息技术对受保企业的合同和进销存信息及时跟踪;

(4) 分析被担保企业股权的质量, 是否可采取被担保企业股权质押;

(5) 在被担保企业抵押资产很少或有可操作的关联、往来等企业时, 采取第三方保证人保证;

(6) 受保企业的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主要股东的连带责任保证。

4. 做好保后监管工作

担保合同签订后, 担保公司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动向, 检查项目运行过程的各环节的运行情况, 同时关注保后受保企业由于内部、外部条件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进行全面的跟踪和检查, 从而适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保后监管工作是确保担保贷款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以及还款来源能及时足额还款的重要保证。

(1) 月度分析:通过定期分析受保企业的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跟踪客户的履约信息;

(2) 定期或不定期的实地调查:到客户现场实地检查受保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性、经营的实际情况、反担保物的状况等;

(3) 建立担保风险预警机制:担保公司结合自身客户群的特点和风险控制能力建立适合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客户的信息, 建立数据库, 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对于达到不同预警值的客户, 分别关注;

(4) 对于保后客户缺失商业信誉的行为必要时启动诉讼程序, 防止损失扩大。

五、结语

通过对担保公司担保项目的特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充分识别导致担保项目风险的内外部原因, 从而深入研究控制担保项目风险的防控对策。只有建立全面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把精细化的制度建设镶嵌在担保业务的每个环节和整个流程中, 才能保证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保前详尽的实地调研和保后有力的监管措施, 是担保业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但每笔业务不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地制宜, 量体裁衣, 需要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协作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玉萍.我国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分析.商业文化.2011 (2) :313[1]王玉萍.我国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分析.商业文化.2011 (2) :313

[2]张惠.我国担保公司风险偏好特点与管理策略研究.海南金融.2011 (7) :16[2]张惠.我国担保公司风险偏好特点与管理策略研究.海南金融.2011 (7) :16

[3]陈建军..担保公司业务运作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 (2) :67[3]陈建军..担保公司业务运作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 (2) :67

[4]周蓁蓁.担保公司的经营风险与防范对策.新疆财会.2011 (5) :67[4]周蓁蓁.担保公司的经营风险与防范对策.新疆财会.2011 (5) :67

上一篇:英语代词it下一篇:火灾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