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安排(共6篇)
精心安排 篇1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过程, 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课外作业,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是在现实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让学生做了许多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练习, 致使众多小学生形成了不良的作业习惯, 如不动脑思考、字迹潦草等;同时大量的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过多的时间, 抑制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养成, 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课外作业, 实现高效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认为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与科学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当我们设计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作业设计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要富有趣味性。内容设计要有趣味性, 内容是课外作业的核心, 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避免单一的计算。比如教学《分一分》后, 让学生回家以后, 把自己的各类玩具拿出来, 用课上学到的分类方法, 给它们分一分类, 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这种作业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开心。现行教材都有“实践与综合”这板块, 教师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区, 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探究, 这类作业使学生十分乐于参加;内容呈现形式要有趣味性,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可以设计填空、判断、选择、测量、找“病人”、小制作、猜字谜、算24点, 我是“火眼金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科学性要求布置作业时目的明确, 家庭作业是课内学习的继续, 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深化, 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当与近期的课内教学紧密相关, 可以是巩固练习, 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可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总之要与课内教学相关。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创造性与生活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切忌采用今天作业从多少页第几条做到多少页第几条的这种简单形式, 可以说这种作业教师谈不上设计, 学生常常根据自己课堂中依稀印象来完成, 因此错误百出, 学生根本没有开动脑筋再去探究, 效果肯定比较低下。课外作业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学习探究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不断解决问题, 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获得成功的学习乐趣,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生活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也是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终极场所。平时作业设计应当围绕学生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编创富有生活化气息的练习, 虽然这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 但这种练习富有成效, 我们认为非常值得。例如当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 我设计的课外作业就是让学生收集亲人的生日信息。 (1) 家庭亲人生日各是什么时间? (2) 说一说他们都是什么年出生的 (闰年平年) ? (3) 我出生到现在度过了多少月多少天?引起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刺激, 同时也促进学生去关心家人, 珍爱自己, 真是达到了多重的效果。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难易性与选择性
课外作业难度要适中, 太简单的家庭作业, 学生不需动脑付出, 就能轻易做出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 难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太难了纵使学生多方努力也不能完成, 会使学生出现失败挫折感, 长期如此, 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讨厌学习。设计课外作业时采用分层选做形式, 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基本习题, 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发展进步;30%的习题 (下转第87页) (上接第86页) 有一定的难度, 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获得成功, 体验快乐;最后10%的习题综合运用, 引领班级最优秀的学生去钻研, 实现在数学上有专长发展。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相关的习题, 这也是《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不同的发展”。
四、作业设计要注重适当性与时间性
超过了一定量的家庭作业非但不能提升学生的成绩, 反而会导致学生疲劳, 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 干扰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其他生活, 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成长,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设计作业时要考虑作业总量要适当。一般来说一、二年级不留有书面作业, 三、四年级数学课外作业在15分钟左右, 五、六年级学生课外作业不超过半小时为宜, 另外学生课外作业应有短期与长期两方面的统筹安排, 长短结合。如每学期可设计一两个跨度相对较长的作业, 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就要长期的训练, 每天练习几条, 持之以恒, 一学期下来必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总之, 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 我们应当设计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与情趣的课外作业, 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点滴蕴含生活的真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获取信息, 积极探究, 展示个性, 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精心安排 篇2
2009年高考成绩已揭晓,我校高考再攀新高。各项指标创我校历史新高。熊伟杰同学以599分的优异成绩勇夺全县普高理科第一名,居全县理科第13名。黄溢桥同学美术联考成绩居全省第四名,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美术校考中成绩居全国第一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优化管理、以人为本、精细培养的高考备考工作;得益于高三全体教师团结协作、真情奉献、群策群力、努力拼搏,是三高全体师生不甘平庸、锐意进取、脚踏实地、辛勤耕耘的结果;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和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2010年的高考备战已拉开序幕,擂起战鼓,吹起号角,新一轮的挑战在即,我们三高人将秉承三高的优良传统,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团结拼搏,共创三里畈高中美好的明天!下面谈谈我校对2010届高三复习备考的一些想法。
一、精心安排,加强复习备考的计划性
l、认真研究”两纲”与教材,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科学地制订备考计划。
制定高考复习计划的依据有三个:一是“两纲”(即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二是教材,三是近几年高考试卷。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就认真地组织了两次集中研究。一是组织高三各学科的备课组长一起学习研究“两纲”,制订2010届高三的复习计划;二是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与今年的高考试卷,分析今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分析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地制订各学科复习备考的目标和计划,这样,避免了复习计划的盲目性,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年级组还定期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对所制订的教学计划与实际的教学进度对行核对,对于不能很好完有成教学计划的组别提出及时的整改措施。
2、整体部署,科学安排,夯实基础
①从2009年8月份到2010年3月下旬为第—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清晰的认识。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
在学法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防止以资料替代课本的倾向。要求学生弄清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要求,弄清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与运用,以及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看书与练习时间比例大约为3 :7,根据普高学生特点,练习以中低档题为主。复习中要求学生备好两个本:一是错题本,二是笔记本,错题本就是把平时的考试和练习题中那些做错的和不会做的题搜集起来,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还是自己一时疏忽看错了题,或是计算失误书写不当等,自己有何感受和启发,都详加评述和记录,以备常看。笔记本不仅是课堂笔记,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总结形成自己所能理解的体系。这一过程是将书本由厚读薄的,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我们要求师生基础训练点点落实,每复习完一个单元进行一次测验,每月我们还将组织一次月考,以此检查复习效果。为了落实我们还特别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指导,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办了四种层次的教学班,避免了“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
②从3月下旬到4月下旬为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知识系统和知识网络,也就是通过二轮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第二轮复习我们把目标瞄准中档题,从二轮复习开始,我们每周训练两套文(理)科综合训练题,每周作一套学科内限时训练题。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③5月为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提高应试能力,为强化训练阶段,也是高考前的冲刺训练,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及临考模拟等综合训练。重点是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这阶段还要加强学生应试技巧,做题程序、审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满怀信心去参加高考。
二、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为使整个高考复习有实效,就要十分重视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研究工作。
1.研究考题,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近几年各类高考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从对相同考点试题的对比研究中找变化,从各种模拟试题的集中研究中找动态和新意,从而跳出凭经验、走老路,程式化复习的框框,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我们向高三老师发放了《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分学科版),人手一份,要求老师认真作一遍,并进行认真分
年级组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抓备课组工作,年级一般一个月开一次备课组长例会,研究布置教学工作,检查复习情况核对教学进度。各备课组长是该学科教学、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学科的集体备课和教学工作的落实以及新上高三教师的培养,各备课组每周固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都有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要求要“五备”(备考纲、备教材、备重难点、备练习、备学生),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相同层次班级努力做到教学要“五统一”(目标、内容、进度、资料和练习)。备课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做好单元测试和月考试卷的命题,在命题前备课组要对试卷的知识点覆盖范围、能力要求、难点设置等进行研究,增强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每套训练题确定一人命题,备课组长审题,避免试卷的知识性错误。
年级组的学生管理工作,通过班主任这一条线来实行,主要是抓好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工作。
四、发挥优势,抓好“三小块”
体育、音乐、美术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抓好这三小块的工作,对于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农村普通高中升学来讲,可以说是一条捷径。我校本届高三共有“三小块”学生近百人,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一名分管体音美专职教务副主任亲自抓这项工作,主要负责体、音、美教学的总体管理,包括学科教学及对专业训练督查等,帮助专业教师明确形势,强化奉献精神,树立全局观念,加强与班主任、文化课教师的联系,目标同向,形成合力,共同提高。用体、音、美学科优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是专业考试前体音美学生训练的关键时期,暑假我们就到武汉去考查各培训点硬件和师资情况,为学生强化训练选好培训点,并派一名班主任驻汉负责学生的管理、指导工作。针对特长生的文化基础,我们还为美术、音乐生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文化课教师,制订出适合特长生的教学计划,选择好了适合特长生的训练题,以保证每个特长生文化考试都能达到高考要求,争取专业、文化双过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加强志愿填报的指导,尽量使我们的工作作得更圆满,为我校2010年高考争光添彩。
以上是我们高三年级复习备考的一些思路与将要进行的一些具体做法,各兄弟学校也带来了很多教学教研、备考工作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我们定当不断学习,继续努力争取使我们的备考复习工作做得更完善,使我校2010年高考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罗田县三里畈高中
精心安排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篇3
一、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如果我们能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精心设计巧安排,优效课堂自然来 篇4
一、精心设计习题,实现教学时间上的优效
1.练习设计要有目标性——有的放矢
练习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去考虑,做到有的放矢,要集中强化和巩固某一个知识点. 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中,教学例题后,为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 想一想先算什么划出来再计算: 第一组12 + 3 × 5216 - 3 × 4,第二组14 × 6 + 3 25 × 7 - 9,教师可以很轻松的借助反馈情况了解哪些学生还没掌握运算顺序, 及时调整教学. 此类练习题的设计非常的精致,在短时间内重点强化了运算顺序,让学生确切知道乘加乘减的习题不管乘法在前或在后都要先算乘法,这不仅强化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也为以后的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练习设计要有基础性——贴近学生实际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 数量关系和内容反应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 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例如,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学习后的思路:
( 1) 长方体有几个面? 他们各是什么形状? 相对的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 2) 正方体有几个面? 他们各是什么形状? 这些面有什么关系?
( 3) 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学生能更清楚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建构了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奠定了基础.
3.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巩固新知识的练习设计可按以下三个层次来安排: 先进行模仿例题设计的模拟练习,让学生进入再现性思维; 接着应该是新知识的巩固,进行一些能概括新知本质,相对有灵活性、对比性的练习题,用来防止旧知识的干扰,强化新知; 然后是发展性练习,这一层次是有一定难度,思考性较强的题目,意在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2]. 这样层层推进的设计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比如,在“分数与除法”一课中设计如下的练习:
( 1) 我会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8 ÷ 13 =( ) /( )6 ÷ 24 = ( )/ ( ) 3/ 8= ( ) ÷ ( ) ( ) ÷ 9 =6 /9( ) ÷ ( ) =12/ 30.
( 2) 我会解决
一块3平方米的地,妈妈计划种4种蔬菜,平均每种蔬菜占地多少平方米?
( 3) 我会判断对与错
1分数的分母相当于被除数,分子相当于除数. ()
2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1 /5米. 3段长3 /5米. ( )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3次后,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 . ( )
这样有层次的练习,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以“趣”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低年级学生,主观能动性差,自制力不强,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练习呢? 那就需要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书面练习形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练习,使练习充满趣味性.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设计以下的练习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 1) 对口令: 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向好朋友挑战对口令,先按顺序,接着不按顺序,先慢后快. ( 2) 猜卡片. 活动前先在卡片上写好得数,然后抽一张,说出卡片上的得数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 3) 编儿歌. 例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一只蜻蜓一张嘴,两只眼睛六条腿,两只蜻蜓……用学生常见的小动物编儿歌,既避免了单一的读背重复,又增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让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大大加快练习速度,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
二、“运用活学”巧安排,分散练习实现课堂空间上的优效
一般情况下“运用活学”是集中在“释疑导学”之后进行的, 但一些特殊的题目也可放在下一节新授课之前. 比如,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教学,学生因受第一课时“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习第二课时“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一时难以接受,特别是类似“4 + 4 × 6,77 - 42 ÷ 7”这样要先算后面的运算的,经过当堂的练习,还是有少数学生容易错. 于是我就利用第三课时教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目标引学”时设计“4 + 4 × 6,77 - 42 ÷ 7”这样两道题来导入,让学生口述运算顺序后提出: 这两道题如果我要先算加法和减法的话要请谁帮忙呢? 从而引出新课内容———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通过这样的安排, 学生对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起到很好的巩固上节课知识的作用,同时又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初步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 可谓是省时高效,一举多得.
“运用活学”还可放在“释疑导学”过程中,这样更显得及时有效,特别是知识点比较多的课. 例如,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学生要认识小数( 知道小数各部分名称,小数的读写法) ,还要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会把十分之几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我们可在学生发现“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可以表示十分之几”后,马上口头出0. 8就是( ) /( ),0. 7就是( )/ ( ),0. 6就是( ) /( )等几道题让学生口答,这样学生在第一时间及时巩固了小数的意义,且用时少,收效高. 也就是说, “运用活学”在一节课中它是一个大环节,但在一个大环节中, 它可以是一个小环节,不单单在“目标引学”中激趣导入,在“释疑导学”中讲练结合,也可以在“前置先学”中设计“研究单”时把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安排在自主独学中探索,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在独学中生疑,在共学中引疑,在导学中释疑,在练习中用疑.
摘要: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县于2013年开始了“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这一模式包括“目标引学”、“前置先学”、“释疑导学”和“运用活学”四个步骤.“运用活学”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课堂学得的知识、方法、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分析、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各自达到知识巩固内化,能力拓展升华的目的.本文重点阐述了“运用活学”中的精心设计与巧安排,对推进“学·导·用”教学模式改革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精心安排 篇5
确保培训受欢迎高效率
安康市2011年阳光师训(初中)工作总结
“阳光师训”是我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为此,安康市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关于下达2011年 “阳光师训”项目培训任务的通知》(安教发【2011】142号),安排部署了全市初中阳光师训工作,市教研室和电教馆成立阳光师训执行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在有关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电教机构和学校的密切配合下,我们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研能力”的为目标,遵循“面向教师需求、围绕课型、送教下乡”的原则,以“备课研究、上课研究、理论提升、专业引领”为内容,采取“三段四环十步”的模式,实施对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究活动,于2011年 7月10日-16日,8月16日-22日,先后组织对汉滨区、旬阳县的4000名小学教师,石泉县、平利县、紫阳县、岚皋县的2660名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开展了“阳光师训”工作,截止2011年9月底收回全部参训教师的《学员档案》和其它相关资料,建档七类共53卷。期间,专家、教师认真讲授,学员认真听讲并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圆满完成了我市2011年初中语数外理化生教师培训任务,现就我市 “阳光师训”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精心准备
市教研室、电教馆组织开展农村教师阳光师训工作是第一次,为了把这项工作作好,让参训教师受益,让上级满意,教研室、电教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心准备周密安排。
1、设立组织机构:市教育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市教研室、电教馆也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办公,聘请市局阳光师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我教研室、电教馆阳光师训顾问团,培训工作在市局统一领导和指导下,由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2、摸底调查:为全面了解各县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教师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需求、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积极与各县教育局、教研室、电教站联系,了解培训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困难,核实各学科参加培训的人数(语数外理化生共5552人),确定培训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为拟定出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实施方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3、研制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拿出方案初稿后,又多次征询(顾问、部分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的)意见和论证,最终形成了《安康市2011年“阳光师训”(初中)实施方案》,确立了“阳光师训”工作的宗旨、原则、目标、内容和形式。
4、创新培训内容。根据“阳光师训”的总体策划和目标要求,培训内容确立为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送教下乡研训一体,采取 “三段”(训前预习、集中学习、训后复习)、“四环”(备课研究、上课研究、理论提升、巩固提高(一课两上))、“十步””的培训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专题讲座、观摩教学、教学反思、分组备课,教学设计、课例点评、互动研讨、教学辅导等活动。
5、组建专家讲师团:为确保专家团队的高水平和培训的高质量,市教研室、电教馆根据培训目标,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荐“阳光师训(初中)”讲师团专家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推荐条件、推荐办法、专家待遇,办公室根据推荐情况结合平时积累的各方面优秀教师档案,认真研究,选聘了市内有影响的教研员和教师45人为安康市初中阳光师训讲师团成员,召开了会议,隆重的颁发了聘书。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再根据各县所用教材版本确定各县的培训专家和教师。
6、安排培训日程: 培训时间安排总体是“1+3+2”,“1”指的是培训前预习(集中培训前用一天时间按指定内容完成一节教学设计),“3”指的是3天集中培训(研习),“2” 指的是在岗实践巩固提高,培训结束后(教师用两天、学校两周时间)写出培训总结,在所在学校设计并上好一节公开课(根据情况,原则要求一课两上),写出教学反思。
针对“阳光师训”对象主要是10个县偏远山区乡镇的教师,为了便于送教下乡又确保培训实效,办公室经过与各县反复磋商,决定今年暑假分四期,培训四个县,7月10日到16日是石泉、平利,8月16日到22日是紫阳和岚皋,每期集中培训三天,第一天上午,开班式、校本教研通识培训,下午分学科教学专题讲座;第二天上午分学科公开教学展示,下午说课、反思互动研讨、专家点评和引领;晚上分学科分组备课撰写教案;第三天各备课组代表说课、互动研讨、专家辅导。
7、召开启动会议:在各项工作基本就绪的基础上,召开了安康市“阳光师训”工作会,会上就《安康市2011年“阳光师训”(初中)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对讲师团成员进行了分组,对每个组的培训任务和内容作了具体安排。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柏林,师范科科长陈晓靖参加会议,张柏林副局长作重要讲话,陈晓靖科长对“阳光师训”工作作了具体指导。
8、召开备课会议:确定了培训内容落实培训任务之后,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我们召开了备课会议,把所有讲师团成员召集回来开会,会上每个成员先就自己的讲座或上课进行说课,然后大家评价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会后进行完善。承担讲课教师与对应的讲座教师围绕同一课型作了认真沟通。
9、准备资料包:为方便培训教师的学习,办公室根据参训人数,通过广泛遴选,购买了《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通识资料和学科资料,笔记本、笔和资料袋,还设计印制了专门的培训学员档案,起草印发了调查问卷,学员须知,人手一套。
二、认真实施
按照实施方案,阳光师训工作,采取”三段四环十步” 模式和“1+3+2”时间安排,围绕一个课型开展课型及其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三段四环十步”含义是:“三段(训前预习,集中培训,训后巩固)四环:上课研究(生成问题、反思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理论提升(专家讲座),备课研究(生成问题、反思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和巩固提高十步,包含研和训两个方面,研训一体”。
“1+3+2”含义是。“3”指的是3天集中培训,“1”指的是培训前在岗自学(集中培训前用一天时间就公开课内容完成教学设计),“2” 指的是培训结束后用两周时间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培训体会,写一份符合课型教学模式的教案,在所在学校上好一节公开课并写出教学反思。
围绕一个课型开展课型及其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含义是: 即预习、学科讲座、上课研究、备课研究、互动研讨、专业引领、教学辅导的内容都是同一个课型(语文和英语确定为阅读课,数学确定为一类概念课)。
“三段四环十步”和“1+3+2”构成有机整体。
在实施“三段四环十步”和“1+3+2”的过程中,一方面一丝不苟做好十步中的每项工作,另一方面狠抓了难以落实,如果落实不好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
1、加强培训场地检查验收:为确保培训万无一失,每一期培训开始前,都要提前深入现场进行十查(一查组织机、人员安排是否到位;二查培训教室示意图是否张贴;三查教材学生是否落实;四查个教室外培训学科标识是否张贴;五查培训课表培训要求是否张贴;六查多媒体是否能用是否在合理的位置,话筒音响是否能用;七查黑板牌刷粉笔是否到位;八查实验器材、药品是否到位能用;九查降温设施饮用水桌椅是否落实到位;十查专家课件是否调试);同时召开班主任及工作人员会,明确培训点工作人员的职责;力求使培训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出纰漏,不出差错。
2、落实训前预习:办公室把各个学科的学科讲座主题和标题,公开课的课型和课题提前通知各县,再由各县通知学校直至每个教师,要求每个教师集中培训前完成教学设计,报到时提交教学设计后方给予注册。
3、狠抓集中培训实效:一是抓点名签到,为此办公室专门印制了点名册,每个时段除本人亲自签到外,班主任还有不定期的点名抽查,确保每个人按时到场受训;二是抓学员档案,要求每个学员在学员档案的相应位置浓缩填写出每个时段培训内容的精华部分,写出评价意见和改进意见,确保人到心到;三是抓发言提纲,每个人发给一张特别印制的发言提纲专用纸,要求每个教师结合预习自备中生成的问题和听课反思提出问题写在专用纸上(下课统一收回),确保了互动活动的不冷场,高效率;四是抓分组备课,以校为单位由教研组长为组长组成备课组,集体讨论形成共识,然后独自撰写教案,作为作业的一部分,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说课,接受专家的辅导。
4、加强巩固提高管理:培训结束后要求每个老师用两周时间完成三项内容: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培训体会,自选一节与培训内容同课型的课撰写教案,在所在学校“上好”公开课并写出教学反思(“上 5 好”的含义:根据情况,原则上要一课两上)。为了把训后作业落到实处,我们与发证挂钩,要求公开课要填写教学评价表学校签字盖章,学校把每个人的所有作业收齐后统一交市“阳光师训”办公室并领回结业证,截止9月底,有2660人完成全部作业,使巩固提高得到落实。
三、深刻反思
回顾2011年“阳光师训”工作,投入时间10个多月、师资40余人、经费40余万元,但所取得的培训效果与社会效益却是无法估量的。培训会上有很多的出人意料,譬如:讲座和公开课老师们都聚精会神的听,互动研讨五点半延长到六点等等,回溯探因,其主因在于:
1、“阳光师训”是项惠及农村教师的好政策。对教师实质性的关怀是进行培训提高素质,“阳光师训”使教师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村教师的关怀。同时,体验和实践了:“以生为本、为学而教”的教育理念、“训研一体、互生共进”的师训理念、“不断探究教学规律、努力提升教研能力”的工作理念,老师们都说这次培训走路少,花钱少,收获大,因此,“阳光师训”是短暂的,产生的效应却是长远的。
2、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我市阳光师训工作,从调研到研制方案,从启动会议到备课会议,从日程安排到场地落实,自始至终得到张局长的正确领导和关怀,陈科长的亲切指导和帮助,使我们增添了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在石泉、平利、紫阳、岚皋四个点的培训中张局长、陈科长、县上的县长、局长亲临现场,指导培训,这为“阳光师训”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3、各县教育局的通力配合和培训点学校大力支持。本次“阳光师训”的4个点县局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了机构,制定了实施 6 工作方案,无论是人、财、物的投入使用,还是后勤服务保障,都给予通力配合和大力支持,(紫阳县城关初中为了解决天气炎热问题,投入大量资金,光空调柜机买了八台;平利县城关初中为了解决实验仪器和药品不足,派专人到安康购买等)确保培训正常有序进行。
4、“围绕一个课型开展课型及其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安排培训内容受到欢迎。问卷中老师对培训内容安排满意率达百分之百,都说三天时间始终围绕某一个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来展开,容易产生共鸣,容易达成共识,即解决问题又见效快。通过三段四环十步”培训使老师们对该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初步构建并在实践中得到内化(英语阅读课,程序是:导入——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归纳总结——回归课本;语文阅读课“品读悟”三步阅读教学模式,包括“激趣导入”、“交流预习”、“品读感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读、品、悟”是核心;数学一类概念课,程序是:诱导—自学(尝试)—归纳(汇报完善点睛)—变式练习—反馈补救)。
5、“三段四环十步”与“1+3+2”有机结合,提高了培训效果。一是按照安排,教师通过预习写教案生成问题,通过观摩教学反思已有问题生成新的问题,通过上课老师解说与反思解决一部分问题更新一部分问题,再通过互动和专家点评、引领解决问题,这完成了学习的一个循环,也是第一个环节,这时教师对专家展示的课型的模式处于朦胧状态;二是学科讲座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剖析该课型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模式,采取这种模式为什么有效,以及对模式的基本步骤和实施要点的解说,使教师对该课型的教学模式有了清晰地概念(跃跃欲试,但在实施中还由于内化不够会出现许多操作层面的问题);三是按规定内容先集体备课,通过大家的智慧,使教学模式及其要点得到比较完整的在现(复习),再独立撰写教案又会生成问题,通过观摩各组代表登台说课和自我反思又生成新的问题,通过互动研 7 讨并解决部分问题,通过专家的辅导最终解决问题,这是第二个循环,基本掌握教学模式;四是回单位后再选定内容备课写教案上课写出反思,使模式得到进一步运用、内化和深化。(平时培训只有一或者一二,没有彻底内化)。从收回的作业看,老师们已对本课型模式达成共识并得以深化和运用。
6、“阳光师训”为优秀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每个专家成员都把这次阳光师训”看成是一次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绝好机会,他们全身心投入,虚心学习,认真负责,精心准备,为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
7、培训时间安排有待调整。把培训时间安排在暑假不耽误教学,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不利于作业的完成和对培训内容的及时巩固深化和运用,又由于天气炎热增大了培训点的费用。
精心安排 篇6
一、对复习课教学现状的分析
小学数学复习课如何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适应新的要求?怎样上好复习课、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被调查的对象是舞钢市部分数学骨干教师和学生, 调查的方法以听课、问卷与访谈为主。如何上好复习课,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 有近一半的教师不愿意让听复习课, 认为“不知道”如何上好复习课?对于复习课教学有很多的困惑。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复习课就是记忆概念、公式, 一遍遍重复做以前做过的题”, 觉得“复习课没意思”。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 现在的复习课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单纯地疏通知识点, 忽视方法能力的培养。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疏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 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点”连成“片”, 内化成学生的东西。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了疏通知识点, 只强调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 而忽视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单一, 上成了练习课。教学中练习层层递进, 密度不断加大, 角度依次变换, 难度随之增加。这样下来教师很辛苦, 学生则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得疲惫不堪, 事倍功半。时间久了, 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上“复习”课时, 教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 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如查漏补缺课往往是教师在查、教师在补, 很少照顾学生想怎么学习, 更不用说让学生自查自纠自补, 即便有的教师有意识也只给了少之又少的时间, 学生还没来得及深思就被教师拉回原地。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4.忽视发散思维, 知识迁移不够。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 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 就万事大吉, 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钻研有关的知识, 即很少举一反三、综合运用, 让学生思维发散, 实现知识迁移。
5.跳不出“认知”的怪圈, 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上, 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 以记忆为复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形式, 以大量的机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这样, 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活动, 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 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6.忽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它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复习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复习教学中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 同样的习题训练, 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
为克服上述问题, 笔者谈谈自己在复习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二、复习课的导入要开篇蕴情趣
复习课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再学习, 由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 较难再引起学生注意, 如果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 创设适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情境, 学生学习时会觉得特别轻松、愉快。
首先, 要注重复习方案的设计。复习课前, 教师先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 找出书中涉及到本节复习内容的题目。然后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 将要复习的内容作有机的组合, 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 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 笔者在复习口算时, 先创设动物学校开运动会的情境, 然后把每道题设计成一个比赛项目, 学生特别的高兴, 而且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明显提高, 学生复习的兴趣很高。又如复习“乘法口诀”时, 借创设学校组织去儿童乐园的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并列乘法算式求图中小朋友的人数。让学生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 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 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
其次, 注重复习方式的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 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 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及设计一些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的题目, 通过复习,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复习。例如适当组织学生参加有趣的编题活动, 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复习教学活动。
三、选择性、针对性、开放性的复习内容相结合
复习时, 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 复习的内容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开放性。复习中的练习题, 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 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创造性的目的。例如, 笔者把期末复习的内容大体分为三大块:一是基础知识;二是计算题;三是解决问题。在复习时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回忆和整理学过的知识, 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哪个方面薄弱就进行针对性的对应练习。又如计算复习课, 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那么改错题和开放题比较好。有针对性的练习,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中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既可以把学生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分层练习、逐步提高
在复习阶段,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 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 通过题型或问题情景变化, 促进学生获得熟练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 利用学生间的互相提问、小组中成员的合作等学生喜爱的活动, 让学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还可以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或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 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他们在玩中学, 学中玩, 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一题多变的练习方法
一题多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这样复习有两个好处: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二是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比较, 防止知识负迁移。例如, “有5朵黄花, 红花比黄花多3朵, 红花有多少朵?”改变成“有8朵红花, 红花比黄花多3朵, 黄花有多少朵?”通过一题多变, 使学生搞清楚谁与谁比, 谁多谁少, 不是见“多”就加, 见“少”就减。
六、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 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复习时必须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使学生处处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总之, 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 转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另外,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 应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 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小学数学复习课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既要高屋建瓴, 又要精心安排:复习课的导入要开篇蕴情趣;选择性、针对性、开放性内容相结合;分层练习、逐步提高;重视一题多变的方法;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功能,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晓梅.如何上好整理复习课[J].小学青年教师, 2005 (5)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