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编辑(精选12篇)
图书馆编辑 篇1
编辑的古义是顺其次第, 编列简策而成书。虽然记载文字的材料发生着变化, 但编辑二字, 沿用未改。《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对编辑的定义是:[动]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名]做编辑工作的人。也就是说编辑是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 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 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 各种媒体层出不穷, 编辑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 有报纸编辑、期刊编辑、图书编辑、网络编辑等。其中, 图书编辑与报纸编辑有许多相似之处, 不同的工作内涵又使其扮演的角色有所区别, 本文从媒体出版周期对编辑工作的要求、媒体结构性对编辑工作的要求、读者对编辑工作的要求、编辑素养、编辑实操、材料获取途径六个方面来简略阐述两者间的异同。
一、媒体出版周期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 要想使这些知识和经验得到保留并传播下去, 需要一种特定的工具, 这就有了图书。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对于人们生产生活有很大帮助, 但是它的出版周期较长, 传递信息的速度比较慢。从出版周期上说, 图书其实是一种不定期的出版物。这种不定期出版行为, 使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自由记载, 更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但这种出版周期对编辑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合理安排选题规划、认真做好出版计划、严格督促作者结稿、及时调整工作强度等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稿件累积时, 工作紧张,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稿件的编辑质量。
报纸也是一种印刷出版物, 报纸主要刊登新闻和时事, 反映最新信息, 把当前发生的大事、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出去。它的发行有一定的周期性, 受到时间和周期的限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经出版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修改出版周期和时间。这就要求出版社单位严格遵守出版管理部门制定的时间和周期。报纸编辑保证稿件按时、按量刊出的同时, 还要精心策划、发掘报道方向、安排采访、积累素材等, 为重点选题、新辟栏目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媒体的出版周期决定了编辑工作的节奏, 怎样在保证所负责编辑工作按照要求完成的同时做出精品, 是图书编辑和报纸编辑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媒体结构性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图书和报纸的整体性是很强的。图书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但是也需要编辑进行加工。图书编辑就是对每一种图书在出版前进行主题创作, 报纸的整体性特点很强, 这就要求编辑在出版前对报纸的整体构思加以强化并维护报纸的精神主旨, 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风格统一, 内在的“神”一致。
报纸编辑不是一个简单的出版过程。有业界人士认为, 报纸编辑不同于图书编辑, 报纸的结构性是很强的, 报纸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是由许多不同的作者和不同内容的文章组成的, 这就要求报纸编辑要对报纸的内容合理安排。先甄别稿件是否可用, 再把无序变为有序, 读者阅读起来才不会感到杂乱无章。而在图书编辑工作中, 一般都是由作者主动完成文稿的结构性工作, 编辑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当然, 随着编辑职能的不断变化, 编辑主动策划的图书, 对结构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读者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每一种图书在出版前都没有固定的读者, 但是, 图书编辑所编辑的每一本图书, 它的读者又是有针对性的, 有适合的群体。男女老幼所追求的读物内容都是有选择性的, 所以, 图书编辑就要对适合不同人群的图书进行编辑出版。正是由于读者范围非常广泛, 图书编辑对自身的修养要有宽域的、开放式的要求, 才能通过编辑工作满足各类读者群的阅读需求。
而每种报纸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 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影响着报纸内容的确定与写作方式的选择。如果报纸风格多变, 或者同一期报纸编辑水平参差不齐, 那么这种报纸失衡发展的结果就是失去读者。所以, 报纸的编辑工作要保持在一定的稳定状态和水平, 不宜经常变化。
读者不能决定图书编辑编辑什么内容的图书,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观念发生了改变, 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对有特定要求的读者群体, 要有选择地针对图书进行编辑, 来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要求。而报纸编辑则不同, 他所编辑的内容, 针对性要更强一些, 是把读者放在第一位, 对稿件有选择地编辑加工, 来满足读者要求。
四、编辑素养
图书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信息量是相当大的, 对图书编辑工作者的要求相当严格, 不但要有良好的基本功、精通文字语法, 还要有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数学精英未必精通化学, 公路专业背景的编辑如果不学习也不会知道桥梁、隧道的一些专有名词。因此, 随着市场的竞争, 对图书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学者型编辑更胜任图书编辑工作。编辑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又专又精, 才能更快更好地发现新的选题, 找到新的作者资源。
除了少数专业类报纸外, 大部分报纸都是新闻综合类媒体,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几乎涉及各门学科, 内容不深奥但很广博。这就要求报纸编辑不但具备与所负责版面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 还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适应时代潮流, 抓住读者的心, 编辑出适合绝大多数读者的报纸。作为报纸编辑, 还必须深入基层, 到群众中去寻找素材, 对所报道的事件要亲临现场跟踪调查, 深入挖掘事件真相, 报道才能真实生动。
五、编辑实操
图书的编辑工作, 除了复审、终审、校对的程序外, 其他工作都是由责任编辑独立完成的, 编辑工作相对独立。
报纸编辑有个体行为存在, 但更离不开群体协作, 报纸中每一个不同的版面都是由许多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小文章组成的, 每个版面的编辑又不同, 他们是独立的, 但是为了合理安排版面又要互相协作, 共同完成。有某文章既可以安排到A版面, 也可以安排在B版面的情况, 也有C版面的, 也就是说编辑约写的稿件可以改在另一适合版面发表, 这就要求每个版面的编辑都要互相沟通, 共同完成好报纸编辑工作。
一本图书具有多大的影响力, 能带来多大的经济价值, 直接体现图书编辑的个体能力和综合素质, 他编辑的图书影响力大, 经济效益显著, 这就证明他对业务精通, 责任心强。而报纸编辑工作中, 要想编辑出高质量的报纸, 取得优异的成绩, 光靠某个编辑的力量是不够的, 要靠群体协作, 相互配合, 才能编辑出高质量的报纸。
六、材料获取途径
单从编辑加工的角度来看, 图书编辑和报刊编辑存在诸多类似之处, 如都承担内容审核、文字校对、材料整理等工作。然而, 从材料获取途径的角度来看, 图书编辑和报纸编辑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 一本图书选题的确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审核, 因此图书编辑获取材料往往是主动的、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根据图书的主题和读者群的需求进行材料的搜寻和整理。图书编辑往往通过查阅书刊和网上资源、向作者约稿、组织调研活动等途径获取材料;而报纸版面上的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和新鲜感, 因此报纸编辑获取材料往往是被动的, 具备较强的临时性和随机性, 通常是社会上出现什么热点新闻或重大事件, 就临时进行材料搜集和整理。报纸编辑往往通过一线记者的采访稿、现场勘查资料、网上资源整合等途径获取材料。
通过以上六方面分析可以看出, 图书编辑与报纸编辑虽然各成体系, 各具千秋, 但又同宗同源,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书馆编辑 篇2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女| 25岁(1986年3月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xuXX@XXXX.com
最近工作 [1年6个月]
公 司:XX出版社
行 业:文字媒体/出版
职 位:图书编辑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新闻学
学 校:中国传媒大学
自我评价
具备独立采访、策划、约稿、编写、审校等具体编辑事务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图书的内容选题、宣传策划和编校等工作。工作踏实努力,具有耐心和毅力,擅长团队协作,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愿意长期从事写作、撰稿、编辑或者出版行业工作。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文字媒体/出版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图书编辑
工作经验
20XX/6―至今:XX出版社[ 1年6个月]
所属行业:文字媒体/出版
编辑部 图书编辑
1、主要负责****类的图书编辑;
2、图书资料的采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3、图书内容的编辑和撰写,在保证内容真实的同时增加文字表现力;
4、文字内容的校队和加工,保证出版时的完整无误;
5、与编辑过***图书,获得***的销量。
20XX/8―20XX /5:XX出版社[ 1年9个月]
所属行业:文字媒体/出版
编辑部 图书编辑
1、***图书的编辑工作,获得较高的口碑和不错的销售成绩;
2、确定图书前期的选题,保证内容创新,符合市场需求;
3、监督图书资料采集、编辑和校对工作,保证工作进度;
4、联系出版社,控制出版预算;
5、审核***类图书稿件。
20XX/7--20XX /7:XX出版社 [1年]
所属行业:文字媒体/出版
编辑部 图书编辑
1、图书的选题策划、资料收集、内容编辑、校对出版;
2、调整个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做好及时沟通和有效的解决;
3、图书内容的再加工和内容撰写;
4、培训新员工,增强他们的文字编辑能力。
教育经历
20XX/9 --20XX /7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 本科
证 书
20XX/12 大学英语六级
20XX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 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相关阅读:出于获得心仪职位的目的,求职者在参与到某些企业的应聘后,大都会凭借自己创作许久的个人简历来参与竞争。但屡次递交简历后却无法吸引到招聘方的关注,这也令求职者感到极为失望,难道自己的能力真的不足以令招聘方为之认可吗?
其实我们若想制作出优质的个人简历也并非没有途径可以寻找,例如那些经常参与职位竞争的求职者,他们便可在丰富经验的支撑下,快速的制作出可令自己满意,亦受到招聘方认可的优质简历。
第一步、信息化
因为简历相当于一种间接的自我表达方式,所以我们在对其书写时,必须要将自己的信息全面的表达在简历中,很多求职者之所以难以用简历来赢得心仪工作,一部分原因便是在于他们并未进行全面化的信息表达,如此也就使得简历最终显现出来的运用效果非常差。
第二步、真实性
须知简历创作关键,勿让细节毁了你的前程。简历是否真实可靠,也关乎到求职者获得工作的几率,即便我们用心的对其书写绘制,但只要简历中书写出来的一些内容与现实情况稍有偏差,如此也会使简历失去应有的运用效果。要知道,招聘方最为反感的并非是那些能力不强的求职者,而是那些明明自身能力不出色,但偏偏要表现出一种自我能力很强的现象。
图书馆编辑 篇3
一从科技期刊与大众图书的服务对象看二者编辑的不同侧重
科技期刊与大众图书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两者编辑工作着力点和工作方式也有着显著不同。
1.读者群明显不同
科技期刊和大众图书的读者群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多为小众化,读者群比较固定,读者与作者有着相近的学习背景或研究领域,这些读者的阅读动机受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主观需求叠加作用,阅读目的明确,自主性强,属于一种专业性质的学习。因此,读者要求的阅读内容针对性强,既要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又要有深度和广度。但是大众图书的读者,阅读多是受媒体宣传的影响或同事朋友的推介,是一种临时决定或叫即时性的阅读,也可叫做诱导性阅读,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种阅读主观和客观上都没有紧迫感。这就决定了前者的编辑的策划主要围绕稿件进行,而后者的策划不但内容、作者重要,营销策略更是一个关键因素,两者在策划上会有不同侧重,采用不同的攻略。
2.对内容的创新性要求有所不同
科技期刊注重理论性、应用性和集成性等方面的研究,强调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突出的是前沿性、创新性和指导性,内容虽可能是科技热点焦点,但多数情况下是一些不被大众熟知的冷门和高深的专业领域的难点和疑点问题。
大众图书内容多以人文、故事、传奇、自传、生活感悟、保健卫生、投资理财、文化学习等受大众关注和追捧的内容为题材,以一些热门话题和热门人物为对象,寻找一些有轰动性、刺激性的话题,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或者是以实用性、指导性为目的出版一些公共教材和考试辅导书。因此,大众图书除少数为系列丛书外,大多为独立策划,每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作者和读者大都不同,即使同一编辑策划的图书无论风格和内容都可能会完全不同,其彼此间不需要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不同图书的读者群始终都在变化中。这就决定了大众图书的成败与选题策划的关系更紧密,策划本身更具有挑战性。
3.定价方式与营销策略完全不同
科技期刊的出版不但是连续的,而且是有周期性的;不但每期的主要栏目固定,而且每期的印张、印数都保持不变。所以,期刊一般至少在一个周期(一年)内定价不变。图书的印张、印数、价格是由书稿的内容和市场预期决定的,而定价则是决定图书策划成功与否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营销方式前者比较单一,或通过邮局发行,或自办发行,其中交换和赠送的比例相当大,而图书主要通过新华书店分销,需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因此,两者的营销策略会完全不同,后者在此方面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远比前者大许多。
二从二者业务着力点的不同看编辑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不同,决定了科技期刊编辑与大众图书编辑在许多方面的工作重点不同,工作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两类编辑在能力培养上需要有所侧重。
1.业务素质的突出点不同
科技期刊多数是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一学术领域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涉及专业方面的知识多而深,编辑需要对自己负责栏目的专业领域有相应的了解和把握,能够及时了解该领域国际国内的学术前沿,掌握学术动态,有能力与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进行学术方面的沟通。所以说,尽管科技期刊编辑同样需要是杂家,但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更突出,更应该是专家型的编辑,或具有较深专业背景的编辑。然而,大众图书编辑则更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对市场及社会热点的敏感力和洞察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大众图书编辑与报纸的新闻编辑的共性更多,知识面要求更宽。
日常的学习上,前者需要不断提升学科方面的专业素养,而图书编辑尤其需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人文地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2.策划的重点和工作方式不一样
科技期刊编辑的策划重点在期刊的内容上,主要围绕期刊的办刊方针,确定各期稿件的主题、组稿方式、稿件落实、相配套的稿件、稿件的具体作者,以及是否需要系列刊载等,再由栏目编辑分头落实。这种策划一般基于期刊的定位,以及编辑知识的积累和科技热点的追踪,内容可能是一个问题的广度,也可能是一个问题的深度,突出系列性和成组性,就此约请专家从不同侧面探讨同一主题。因此,期刊的主题每期都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对于图书编辑的策划,科技期刊编辑策划涉及的方面较单一,周期性更强。
图书编辑的策划更具挑战性,需要对市场有适时、动态的了解,能及时捕捉到社会热点、焦点,能洞悉一些社会问题,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不但知识面需要更广一些,组织能力也要求更强,需要从书稿内容方向的提出、论证、调研、作者的选择和沟通、市场推介方式、定价等各方面系统运筹,且运作时间、周期不固定,灵活性强。也就是说,策划能力是大众图书编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这就决定了大众图书编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策划经验,提高策划能力。
3.编辑加工的侧重点尤其不同
降低或杜绝差错率是每个编辑一直以来的责任和义务,无论科技期刊编辑还是大众图书编辑都是如此。
但是,科技期刊编辑承担着传播学术思想,构建学术交流平台的使命,因而需要使用规范统一的学术语言,而各专业领域都有自己规范的名词术语,尤其是一些前沿性学术成果在表述上要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这样才有利于学术共享和学术争鸣。在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中,贯彻标准是科技编辑的重中之重,包括语言文字、语法、标点的规范化,图表的设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公式的正确版式等,都必须严格规范,否则极有可能引起疑义。
但大众图书强调的首先是文字流畅、简洁,语言优美,能感染人、打动人,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有时甚至用方言增加读者的乐趣。所以说,在大众图书中,以通俗语言表达更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大众传播中更具有生命力。举个普通的例子,在图书中汽车的行驶速度以“迈”为单位比较通俗自然,而科技期刊中汽车的行驶速度则必须换算成标准计量单位每小时千米。
4.版式装帧也有显著不同
科技期刊的学术品位、学术风格、版式设计与装帧每期都有连续性,要有统一的风格,要有区别于其他期刊明显的元素,让人一眼便能在众多期刊中认出,如封面的图案、色彩,期刊
名的字体字号,内文的不同级标题,图表的格式字体字号等都有具体规定,无须编辑每期都进行画版设计。但大众图书则不同,每本有每本的风格,从内文到封皮、书脊的色彩图案、文字都需要精心设计,以吸引人的眼球。所以大众图书编辑必须有更高的美术鉴赏力和设计能力,需要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培养相应技能。
三针对性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业务水平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同行不同业。同是编辑,期刊编辑和图书编辑显然在工作方法上有明显的区别,但作为编辑他们都要经历类似的基本功训练,诸如选题策划、文字加工等,他们会彼此学习、借鉴、融合。由此可见,做好科技期刊编辑也应该吸收和借鉴大众图书编辑的成功策划经验,做好期刊全年内容的整体谋划,分期细化落实。与此同时,在期刊涉及的学科领域有所专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科技期刊编辑,办出一流的学术期刊。
1.以读者为导向,用心提升服务能力
首先,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要有前瞻性,能够展示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成果,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其次,要以系统眼光,从科技理念、学术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可操作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再次,要追踪学科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突出研究成果的亮点,以引导学术交流和争鸣;第四,要引领学术潮流,通过命题和自命题的形式,组织成组的稿件,系列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期刊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风格。科技期刊要始终把满足读者需要作为编辑的行动指南,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
2.坚持终身学习,培养严谨的治学能力
对于科技期刊编辑,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背景尤为重要,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成果斐然,作为科技期刊方面的专业编辑虽不容易在学术的深度上超前一步,但必须在专业的广度上领先一步,不断进取,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把握学术焦点,了解学术前沿,发现最热门的学术话题,找到最好的作者,约到最有代表性的论文,而这一点也常常是老编辑容易忽视的。做编辑久了,容易“审美疲劳”,过分依赖经验,缺乏突破的动力,不容易吸收新主张和新建议,使期刊质量停留在一个水平。所以说,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能力,是科技期刊赋予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责任,也是科技期刊编辑的必备素质。定期学习和日常自学都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出自其手的期刊才有可能引领学术前沿,引导学术争鸣。
3.努力提高自身的策划水平,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准
从形式看,策划能力对科技期刊编辑不像大众图书编辑那么被重视,两者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期刊编辑需要借鉴大众图书成功的策划理念,搞好全年总体策划和单期策划,让每期杂志的主题鲜明,全年各期彼此又有侧重和相关性,使各期杂志相互依存又自成体系。科技期刊通过召开主题学术研讨会、读者与作者见面交流会、审稿专家座谈会,开辟争鸣栏,力求寻找到有代表性的作者,以提升期刊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综上分析,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学术背景,需要在相关的学术领域不断学习和积累,需要一定的钻研精神。不但编辑业务需要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各种标准需要学习,科技知识也需要时刻补充。大众图书编辑则需要博览群书,耳听八方,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又要有快速的行动力,既擅长文字加工,又有很强的策划力,还要懂市场、会营销,能够八面玲珑。
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各种标准,应该是每个编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虽然,科技期刊编辑与大众图书编辑专攻不同,我们既要看到两者在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同时也要看到两者的基本功和基本素质是相通的,都承载着传播和弘扬中华创新知识和文化的职能。尤其科技期刊编辑担负着倡导学术正气的重任,更应把保护知识产权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抄袭是学术造假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更多出现在期刊。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有一双慧眼,有较强的专业水准和基于此的判断力,借鉴一些学术不端检测技术,为自己的期刊把好学术关,使自己编辑的期刊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图书馆编辑 篇4
1 练好“身手”
这里的“身手”就是编辑的基本职业素养和技能了。这里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编辑的基本能力, 这部分能力主要是指编辑对书稿的编辑加工的能力等。对教辅编辑而言, 教辅图书涉及对各科教材知识的解读和拓展, 需要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 因此, 教辅编辑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编辑知识, 还要掌握专业知识, 即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知识面既广又要专, 既要精通专业又要博学多才。另一部分则是编辑经验的积累。编辑的一部分能力必须要在经年累月的工作中积累起来, 除了一般的基础知识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经验的积累, 如:对书稿的整体把握,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是否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 书出版后是否适用于学生或老师, 是否具有出版的价值等等。因此, 在平时工作中, 编辑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做好能力的积累, 知识积累主要靠记录, 养成记录工作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记下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经验积累的要诀是善于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 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 多听多看多想。
好“身手”是做一名优秀编辑的基础, 有了好的基础, 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编辑。
2 更新“脑力”
有了好的“身手”, 打下了好的基础之后呢, 还要有好的“脑力”。这里的“脑力”可以说是能力, 包含选题策划、突破创新等各方面能力。如今的教辅图书的出版已不像十年前了, 坐在编辑室里就能闭门造车。如今教辅图书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民营的书商来势汹汹, 教辅图书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 要做出好的教辅图书, 就必须和一般图书一样要“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指的是走出编辑部, 走到市场上去考察教辅市场, 调查市场上同类的教辅不同的品种及质量, 寻找市场空白区;走到学校去听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 了解本社教辅的使用情况, 了解市场需求。这样才能策划出优秀的选题。选题策划要有创新。现在的教辅大都千篇一律, 从版式到内容上枯燥无趣。笔者有一次参加北京国际书展, 在书展上看到国外很多出版社出的教育类的书籍, 相当有趣。不再是条条框框的版式, 也没有枯燥无味的文字, 很多很难懂的知识都用有趣味的彩色漫画或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整本书色彩丰富、版式生动、内容新奇有趣。笔者觉得这才是优秀的教育图书, 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 这就是“引进来”。当然目前我们的教育环境和状态不可能引进国外的教辅, 但是我们可以“引进”他们的做书理念, 打破现有的教辅死板的框架, 做一本有趣的、生动的教育辅导用书。因此, 在做选题策划的时候, 我们应当要有“脑力”创意, 要创新, 要在内容可允许的范围内做适当的创意策划, 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来讲解知识点, 这应当是做一本优秀的教辅图书所必需的。同样, 这种“脑力”也是做一名优秀的教辅编辑所必需的。
好“脑力”还表现在顺应时代变化的潮流, 能及时地更新和捕捉新的相关信息, 及时掌握新的动态。如今数字化出版迅速发展, 它也必然是未来出版的大发展大方向。教育这块作为数字化出版的先行者, 已经有了电子书包和电子黑板等一系列数字化产品, 有些产品已在学校开始试验操作。有了好的载体和客户端, 接下来就必然是电子教辅资源库的建立和开拓, 数以亿计的教辅资源或将变成可即时更新的电子资料。这些都是对传统出版行业的一次挑战和机遇, 也是对教辅出版人的挑战。传统出版业不会消失, 必将和数字出版并行, 而传统教辅编辑不进行改变必将被淘汰。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脑力资源, 及时更新脑力系统,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信息, 做一名新时代下多功能、复合型的教辅好编辑。
在数字化出版的浪潮中, 教辅编辑要了解最新的数字出版技术以及相关的运营模式, 要强化专业策划能力, 在了解运营模式的基础上, 充分整合数据、图库、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的资料来展现书本内容, 将抽象难懂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简单直观的多媒体等方式来展现。此外, 将各科学科内容的进行整合, 穿插教学, 或许将成为今后电子学习的一大优点。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学习进度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作业, 将个性化发挥到极致。这些都是今后教辅编辑需要发挥好“脑力”来实现的。
3 保持好“心”
这里的“心”更多指的是心态和心境。笔者从事编辑工作十余年, 在这过程中, 经常遇到各种问题, 有时候稿子任务重、压力大, 心情烦躁不安, 往往在这种情况下编出来的稿子会出现问题。为此, 笔者认为要做好教辅编辑工作, 做一名教辅好编辑一定要一颗好“心”。这其中又包含三方面。一是心要清明。笔者曾听同事提起, 多年前到农村学校去做调研时, 一名老师拉着她的手说, 买书的钱都是同学们一分一分省吃俭用省下来的, 请一定要做好书, 做好的教辅。这么多年, 这名同事一直记着这个故事, 以此自勉, 做出了不少优秀的教辅。教辅编辑要有一颗清明的心, 要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不被尘世所扰, 不被尘土所遮, 只是为了孩子们的教育, 为了孩子们求知的渴望。二是心要清静。心不静不能做好书, 烦躁的心态下做出来的书也有如砂纸——粗糙不堪。做编辑也有如修行, 要坐得住, 坐得平, 一颗心清清静静, 全心思放在教辅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上。三是要清醒。心要清醒, 了解编辑工作的价值, 不计较得失。教辅图书和一般图书相比, 内容枯燥、复杂、知识要求高, 不及一般图书有意思、生动;教辅图书从来没有评奖或荣誉, 而一般图书一般都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名誉等, 这些都让教辅编辑经常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 一些教辅编辑心怀酸楚, 做起事来就难免懈怠了。做教辅编辑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心, 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 有热爱才有会工作的动力。第二我们追求的不是名誉, 我们做的虽然是默默无闻的工作, 却肩负着家长的希望、学生的前途、中国的未来, 责任重大。
以上三“清”, 都是做教辅编辑要保持好的三种心态, 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差别, 却又存在着些微不同。只有保持好了心态, 有一颗好“心”, 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辅编辑。如果把要有好的“脑力”当作做优秀编辑的核心竞争力, 那有一颗好“心”则是必要条件, 是出版好书的前提和保证。
4 锻炼“体力”
当编辑不是体力活, 却又是体力活。你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无论是炎寒还是酷暑的环境下, 你都得坐在那保持一个姿势一动不动, 几个小时、一天, 半个月一个月才能编完一本稿子。“三高”、大肚腩这些不说, 还有近视眼、颈椎病, 这些似乎都成了编辑的职业病了。为此, 在保持好的工作状态的同时, 还要有好的身体, 身体是编辑工作的本钱。
或许你会说, 要做一名优秀的编辑, 还要有工作的激情、要有发现挖掘的能力、要有美的眼光、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等等, 从某种角度说, 优秀编辑是怎样的, 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优秀编辑的形象。最重要的是编辑出来的书传达出来的精神, 被读者所认同、所赞赏;最重要的是编辑过程中的为读者着想,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编辑不能停留在‘简单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的层面上, 还要深入到‘怎样使读者理解他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在传播人类文明的时候, 表现出来的执著和大公无私……编辑不仅仅是文字功底, 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我国著名的编辑家邹韬奋先生一生办刊物、办书店, 提倡和身体力行的主旨“竭诚为读者服务”, 我想这或许就是一名优秀编辑的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
浅谈儿童图书编辑素质 篇5
浅谈儿童图书编辑素质
作者:梁瑞红
来源:《编辑之友》2011年第12期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代人,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特别是一本好的儿童图书,就像一枝七彩笔在儿童这张洁白的纸上作画一样,会留下一生的记忆,一本优秀的儿童图书,从最初的市场调研、选题策划到图书出版问世,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复杂过程,需要许多人付出辛勤劳动,其中编辑的工作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儿童图书编辑,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童心和爱心
编辑首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儿童图书编辑要时时刻刻树立责任意识,要对少年儿童负责,对少年儿童出版事业负责,我们知道,责任心是贯穿编辑工作始终的,策划选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搞图书市场调研,寻找发现好的选题;物色作者,要对这一学科的著名作家了如指掌,知道其各自的学术风格和秉性,做一名出色的“选题”与“作者”间的“红娘”;看稿审稿,要逐字逐句推敲,逐段逐篇斟酌,绝不能马马虎虎;发稿时,更要一篇一页仔细核对,认真填写发稿单和印制单;看校样时,要注意认真校读,做到万无一失,对于一些图文类图书,既要校对文字又要核对图画,图文合成打出彩样后,更要折成模拟本,从头到尾细审一遍,防止差错和疏漏,尤其是低幼图书,文字和美术编辑一定要分工不分家,从最初的选题研讨、策划构思开始,就要团结协作,共同把好每一关,消灭差错,给小读者奉献好的精神食粮,其次要具有纯真无邪的童心,儿童图书编辑要牢牢树立科学儿童观,遵循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特质,尊重儿童的愿望,倾听他们的心声;要永葆童心,时时刻刻把自己当做孩子们中的一员,深入到他们当中,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需要,并用他们的眼光去看世界,观察一切,和他们加强情感上的联系,这样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也才能编辑出孩子真正需要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迈开人生第一步时就受到思想和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再次要有浓浓的爱心,儿童图书编辑要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爱自己的服务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很投入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二、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图书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大人低下身子等于就是一个小孩,只有真正把眼光和心放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仅仅取悦孩子,甚至是献媚于孩子,”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尊重儿童的阅读习惯,并认识低幼儿童图书的特点,才能很好地策划对路的选题,恰如其分地选择图画、版式、开本、材质来呈现,在编辑出版儿童读物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及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年龄小的孩子看的书,就要注意在内容上,图画占的比例应大些,文字占的比例小些,甚至是“无字书”;形式上开本应大些,画面大些,颜色鲜艳些,主题突出些;语言上要形象生动,而且注意口语化,避免成人化语言;装帧上要圆角压裁,不能划伤儿童;材质上应柔韧,以防儿童撕扯损坏,如希望出版社的“培养聪明娃娃”系
列书,就以幼儿年龄段分册出版,正因为具备了以上特点,图书出版后,得到许多书店营销人员的肯定,一致认为这套书选题符合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对路好销,极受年轻家长们的青睐,对已上幼儿园的孩子,就要注意出版一些图文并茂的图书,除精美的插图外,还要配以适当的文字提示,逐渐引导他们学习一些词语和句子,加强听和说的能力,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所以给3~6岁的孩子,我们就要多编一些故事、学语言、训练思维、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的图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学入学准备”《汉语拼音》、“国学启蒙大卡”之《增广贤文》等,大字号,图文并茂,或用插图照片,色彩夺目、形象逼真;或手绘,用电脑填色,形象生动,与文字内容紧密相扣,相得益彰,装帧上采用打孔穿环,儿童容易翻阅,圆角压裁,不划伤儿童,300克以上的卡纸柔韧,多次翻看不易损坏,这些特点受到这一年龄段孩子们的欢迎,同时,幼儿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如O~4岁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也是形象视觉的敏感期,2~4岁是学习语言的敏感期,5~6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同时,人的许多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也是在幼儿期打下牢固基础的,因此,少儿图书的出版也要尽力和幼儿的敏感期发展相吻合,由于幼儿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一些形象化的东西常会引起他们注意,如在同一本书中,他们一般对文字会没有什么反应,而对插图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加之幼儿的注意常是无意注意,因此,新奇、颜色鲜艳、有动感的画面常会极大地吸引孩子们,而一些用色灰暗、构思呆板的图画书,孩子们常常对之视而不见,这就说明,图画在低幼儿童图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低幼图书的画面,一定要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不仅要生动形象,还要富有童趣,使他们在阅读时能获得愉快的精神体验,这样的图书,无疑非常受孩子们欢迎,幼小的孩子常爱听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这是因为童话故事符合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再造性等特点,童话故事一般描述生动,绘声绘色,人物又多是象征性的,行为动作非常鲜明,内容也常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童话描写情节曲折,千变万化,儿童多是随着故事的进行而不断想象着,在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幼儿认读童话》前言导读中,编辑加了这么一段话:“经典故事,传世美文,给孩子高品质阅读;精美大图,赏心悦目,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超大字体,一目了然,方便孩子指读认读;助读彩图,巧妙贴心,帮助理解重点字词;易懂词汇,即学即用,孩子阅读轻松起步;精练短语,朗朗上口,培养孩子阅读的信心,”因此,童话故事在孩子们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利用这一特点,寓教于乐,把知识的传授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孩子们爱听的童话故事中,所以不仅要注意出版一些图画书,供孩子们自己翻阅,同时也要注意多出版一些由成人讲读的、孩子们听得懂的童话故事书,在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互动过程中,使孩子们更充分地享受故事的情节和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成人和孩子间的亲情,使教育更加直接化,掌握以上这些特点,就要尽力编辑和出版一些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图书,不但要选择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东西,而且还要注意有儿童情趣,要多反映儿童本身的生活和他们熟悉的一些内容,使他们阅读时能够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和作品产生共鸣,同时也要注意启发儿童大胆想象,激起他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幸福未来的憧憬。
三、与时俱进,做一个称职、创新型儿童图书编辑
数字时代下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编辑 篇6
数字时代图书出版的含义
数字时代的图书产业模式和内容发生新的变化,编辑的传播理念和媒介素养受到挑战,在信息的生产模式、传播方式、传播速度、覆盖方式和应用方式等方面均产生了革命性变化,给出版社原有的编辑、出版、管理和经营模式均带来重大的影响。数字化的四大力量——增强互动、清除边界、去中心化和创造无限,促使图书出版与数字化在互动的型态下,展现了新传播时代的特征。信息的服务、媒体与读者角色的数量增长以及关系的不同等均产生了变化,显示传播典范已转移。数字出版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传统出版过程中采用数字技术,即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采用数字化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但最终的产品依旧是平面的、单媒体的以纸为媒介的印刷物;第二层含义也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出版,是指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从编辑、制作到发行,所有信息都以数字形式储存于光、磁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必须借助计算机等数字设备来进行的一种出版形式。
数字化时代,出版业的大趋势是数字出版,尽管传统出版(纸介质出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尽管目前对出版的前景与发展有犹豫者、观望者,但数字化浪潮已是势不可当。编辑的出版理念、编辑思想、工作方式、前进方向等都必须不断地加以变化与革新,否则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数字时代图书编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面临的挑战
一是运作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数字出版形式多样化后,相同素材通过不同载体呈现,媒体的汇流促使内容的集约化,不同媒体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初步实现无缝传播的理想,进而也迈向了“一体化多载体”的模式。在运作方式上也必然要求编辑调整角色,符合新的发展模式,才能在不同媒体之间多方协作,以适应跨媒体的出版工作,培养“多平台工作”的能力。因此,发展数字出版需要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是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传播关系的变迁带来的挑战。传播主体去中心化后,数字价值网节点创建者自由而多样,包括个人、媒体、专业领域的意见领袖、企业或组织等,传统出版为所有用户服务的定位将被弱化,信息可以从任何一个节点介入,产销者的概念将逐渐成为风潮。面对“编创换位”“编读换位”的情形,以及创作者、编辑者和读者向内容端不断靠拢,编辑活动应当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能力。
三是全时性服务带来的挑战。面对全时性的出版服务,在海量的信息中,要求数字出版编辑必须要有更娴熟的文字能力、编辑技巧以及数字技术能力,确保迅速地过滤垃圾信息,把关信息的重点,才能去粗存精,提供读者有意义和价值的信息。编辑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判别,将事件剪裁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不徬徨迷失在超载的信息中。因此,数字传播时代,对编辑的职能是极为挑剔而严格的。
2.面临的机遇
一是工作效率提升。编辑包括从组稿、采编、审稿到排版等所有的复杂工序,随着数字技术逐步运用到这些环节,不仅减少了工作流程,缩短出版周期,时效性增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省去了印刷、运送等耗资巨大的环节,还可进行资料的拆解、重组和再利用,从而降低出版成本。
二是培育多元化的编辑视角。在传统的媒体中,每种媒体只能使用单一或少量的媒体元素表达媒体信息,而数字传播的信息表现则兼顾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六大元素,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使信息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增加了图书的现场感和冲击力。数字内容具有多样性,加上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信息量大且检索快捷等特性,强大的信息技术正在把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最终培育了编辑的多元化工作视角。
数字时代图书编辑应转变理念
1.从线性到非线性
“超链接”的使用,为读者扩展了阅读的视野。编辑在运用数字技术时,要有不同于过去线性阅读的思维,借助“超链接”方式,使得网络图书的链接得到了强化,在页面接口的时代,编辑仅能靠文章所附录的“参考文献”来使读者做到阅读延伸。数字出版的呈现则是超链接的,互动程式操作,打破上下页接口的关系,读者可以从这个阅读点超链接到另一个阅读点,也可以在多处同时被“超链接”到另一个站点,而在新的页面,又可能通过不同的关键词,再度超链接到不同的网页,如此循环下去,读者的阅读视野可以大为扩展。数字出版读者借助后端资料库的存取,呈现动态的资料连动关系,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资料库分层的概念、检索工具的能力,才能从读者的角度思考资料的层次和呈现方式。
2.从单向到互动
网络传播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让传递者和受众可以互为主体,网络在线聊天、即时工具聊天更是把网络交互性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数字出版编辑,更应该重视数字传播交互性特点,在传播去中心化后,要因势利导,善用各项互动式传播,与读者建立互动式关系。新的技术手段给编辑们带来了新的挖掘作者的方式,关注作者博客、与作者在社群网站上互动等新的交流方式目前已经是编辑们开展业务的重要方式。以某网络图书阅读网为例,其十分重视网络媒体的互动功能,上线的每部电子图书都提供论坛、评选功能,开启读者可以参与图书传播的回馈机制,其后也会有图书评价等反映读者浏览行为的信息公开发布,做为平衡编辑室观点的导览策略。新时代的编辑应该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去设想各种不同的数字环境下可能的阅读方式。
3.用多样取代单一
数字内容的素材来源广泛,除了传统纸本出版的图文内容之外,影音的融入与网络连接将是数字产品发展的重点,纸本素材延伸的数字产品与新载体的原生数字产品都会以数字汇流的形式成为产品主轴,这也才能真正符合数字出版的特性。先进数字技术可以把各种多媒体格式转换成一种格式,从而实现内容的无缝连接与整合。因此,数字图书出版编辑应给予读者全方位多维的信息,增强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并且因应各种载体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文本、声音(音频)、图像、影像(视频)中任意切换和编排,形成一种关联性的信息网络。
小结
针对上面的分析,无论是政府还是图书出版产业都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数字时代图书编辑工作的转变与创新。就政府机关而言,在传播典范的转移下,数字出版编辑职能已迥然不同,应鼓励理论界深化数字出版编辑职能研究,促使编辑职能知识更加丰富化,作为人才培育的参考,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就数字出版产业而言,在传播典范的转移下,可将这些数字出版编辑职能概念作为审视编辑数字化能力的参考,进而作为图书出版社能力认证、审查和培训的参考。 (作者单位系中国质检出版社)
编辑部推荐图书 篇7
本书为2009年国际田联推出的官方正式指导书,主旨是解决指导田径训练过程中技术教学和专项练习教学的相关问题。本书英文原版由国际田联资深专家执笔,中文版由北京体育大学张英波教授和孙南教授合作翻译。全书共256页,全彩印刷,中英文对照。
定价:110.00元。
《执教成功之道》
本书是美国运动教育计划执教原理课程、运动急救课程和技战术教学训练课程的教科书。该书以执教原理、教学理论、身体训练原则和管理理论等为基础,将最新运动科学研究成果、第一手的实践经验与最优秀教练员的训练相结合,是一本操作性强的必备工具书。
定价:148.00元。
《中国青少年教学训练田径大纲》
本书由中国田径协会编写,是对1999年版的田径训练大纲进行的重新修订。本次修订凸显了田径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成材特点。根据以速度为核心、以体能为基础、以技术为关键的指导思想,对青少年训练全过程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安排。
定价:32.00元,版次:2009年7月第1版。
《跟专家练——跆拳道》
本书由岳维传编著,主要介绍了跆拳道最直接、最实用、最具特色的腿法踢击技术,即前踢、横踢、双飞踢、腾空后蹬等十四种踢击技术;及九套跆拳道高级架型,即高丽型、金刚型、太白型、平原型、十进型、地跆型、天拳型、汉水型和一如型,并配有动作示范图。
定价:25:00元。
《篮球——从入门到实战》
本书由德国翰讷思·诺伊曼著、由花勇民、葛艳芳译。本书包含了用具、场地器材、技战术、训练等丰富的内容,旨在为所有篮球爱好者(可能是运动员、教师、教练员或者是观众)提供对于发展竞技能力非常有价值的提示,扩充他们对于这项体育运动项目的信息。
定价:22.00元。
《太极拳语录注解》
本书由张肇平著,是针对之前整理的《太极拳语录》一书的注解性书籍。本书将原文分为580段,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有助于练习者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内涵,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定价:22:00元;2009年8月第1版。
(以上图书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汇款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8号院上地科技大厦4号楼602室
收款人:《中国学校体育》读者服务部邮政编码:100085
联系电话:010-62989438 010-66093854联系人:姜岳海李斯黎
特别提示:
1.请在汇款附言栏写清楚所购图书的书名、数量并准确填写邮编、单位、地址(市、区、路、号)、姓名、联系方式、以便准确邮寄。
图书编辑前期工作论 篇8
一、选题
美国资深编辑人威廉斯认为, 图书编辑须扮演多重角色, 首要角色是一狩猎者, 需要敏锐的触觉和独到的眼光。图书编辑在多方进行市场调研后, 所获得的选题信息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如何判断其是否可行呢?有新意、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自不必说, 其知识含量丰富, 思想境界高, 原创性强是保证图书内容质量的首要因素。
1. 立意高远
综观史上经典读本, 其学术性、知识性、思想性都极具前瞻性, 故能做到常销不衰。图书编辑欲打造高质量图书, 必须准确选择某一学科领域中最具价值的内容制定选题。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推出的《家国书》, 2009年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销售业绩亦不俗, 究其原因, 与所涉主题大有关系。该书描绘浙江宁波四大家族儿女在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进程中各自演绎的精彩的人生篇章, 整体呈现出史诗般的厚重感, 为获“五个一工程”奖殊荣加分不少, 传奇色彩加家国故事, 也令读者兴趣大增。此一成功案例正是出版社优化选题的有益尝试。
2. 创新为要
高质量的图书, 选题要力求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好, 人好我多, 人多我新。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推出的“江南民间生活摹本”系列, 其选题的确立过程可作为典型案例。丛书以一特别角度来观照江南民间生活。一切以“新”为要, 在同类书中卓然出群, 故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 读者至上
拥有广泛读者群的选题也是高质量的选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如浙江摄影出版社推出的《大杭州名胜古迹民间故事集》, 以性价比高吸引读者, 本书出版后, 一版再版, 五次印刷, 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荐和培养。身高、比例、音乐感、对服装的理解是做模特的基本要素, 只要符合了就可以当模特。而对于模特的培养就在于舞台竞技与丰富的经验。
三、应推新理念培养复合型传媒模特
在训练上应推新理念以提高模特综合素质。这就必须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解决模特未来发展方向, 就必须培养她们的职业化能力。目前, 从国内各种类型的模特培训机构综合来看, 偏重于服装设计、影视表演的模特训练培养方式较易被业内认可, 这反映出我国模特种类单一、教育失重的特点。打破模特依托于服装行业的大众观念, 培养新一代复合型模特, 既是业内各界的责任, 也是模特们自身最大的愿望。在这种背景下, 提出了一种“培养复合型传媒模特”的新理念, 即“能说、能演、能策划、能编辑的知识型多元化模特。他们既能在T台一展风采, 又能作为主持人、记者、广告人、职业策划者等活跃在各个领域”虽
二、作者人选的确定
有了好的选题, 没有好的作者, 功亏一篑。按照威廉斯的说法, 编辑除扮演狩猎者的角色外, 还应该是双面人, 面对作者时代表出版社, 面对出版社时代表作者。作为出版社的代言人, 在选择作者时要掌握稳扎稳打、行动快速的原则, 尽最大努力选择一流作者。就具体实践而言, 可分以下几点:
1. 高知名度
高知名度的作者大多具有广博的知识, 文字功底好, 加上名人效应, 书稿通常为上乘之作。例如浙江出版社推出的《古玉鉴要》, 作者为业内公认的古玉鉴定权威, 著作等身,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可谓最佳作者人选。该书内容精准而实用, 保证了图书内容质量的精良。
2. 高水平
只要作者有真才实学, 即使无很高的知名度也可大胆任用。浙江摄影出版社推出的《碑拓鉴要》, 作者知识渊博, 表述精确, 孜孜矻矻, 精耕细作, 书中列一千余幅图片, 对历代碑拓各考据点一一加以解说比对, 可说是图书市场最专业、最严谨、写作姿态最为认真的碑拓鉴定实用工具书。
3. 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
有的作者有一定的学术造诣, 但是“茶壶煮饺子——有嘴倒 (道) 不出”, 这样的作者显然不是合适的人选。多年前曾做一书, 作者为一民间艺人,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苦于表达能力欠缺, 书稿几度修改, 换图换文, 直接影响了图书的内容质量。
4. 可合作性
如果作者对编辑的合理化建议一概拒绝, 那么将会给书稿带来不利影响。反之, 双方合作愉快则有利于书稿的顺利完成。《家国书》作者为茅盾文学奖得主, 在作品交稿前后, 经与出版社多次沟通, 她几次增删书稿, 故而使书稿很快进入编校、设计阶段, 皆大欢喜。
三、组稿
有了选题策划方案, 有了作者人选, 编辑如果没有强大的组稿能力, 策划案等于是废纸一张。对选题把握得准确与否, 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是考验编辑综合素质, 保证图书内容质量的关键步骤。
经过上述几项前期工作, 书稿应达到以下要求:政治观点正确, 没有知识性差错, 有较高的表述水平, 符合选题设想。书稿一经进入编校流程, 编辑的主要职责为拾遗补阙和锦上添花。由此看来, 编辑前期工作实为整个编辑流程中的重中之重。
然目前这种复合型模特人才的培养还未引起各家培训机构的重视, 也还未见相关课程的出台, 但“霖杰”模特公司的经纪人罗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模特展示的不是她自己, 而是客户的产品。她必须能够服务不同的行业, 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 还应该具备表演、上镜等综合素质, 能拍平面照、拍广告片、参加综艺演出等。总之掌握多元知识, 拥有文化底蕴, 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级的名模, 也才能在青春易逝的行当里找到未来的支撑点。
结论: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 服装表演面临发展机遇和时代的挑战, 面向国际、国内模特市场, 更新观念、加强理论联系时间的教育环节, 加强模特市场意识的提升是我们首要任务。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表演应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 其课程与训练应服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培养有个性风格的模特人才, 提高整体素质, 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脚步。
摘要:文本读物欲在图书市场脱颖而出, 除必须做到编校质量上乘, 装帧设计独到, 印制精美之外, 其内容质量的精良才是胜出的关键。
简析教辅图书的编辑流程 篇9
一、确定选题
每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都会组织召开选题会议, 每次选题会策划编辑都全体参加。选题会之前编辑会提前酝酿选题, 进行市场调研。选题会上, 编辑提出选题, 陈述选题, 然后集体讨论选题。
选题确定之后, 编辑开始对该选题设计合乎教学规律、新颖、实用、方便有效的体例, 设计出合适的栏目。然后带着选题和体例深入学校, 征求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对此选题的意见和看法, 以求不断完善。
二、组稿
组稿首先要确定作者。在挑选作者上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挑选名师参加。名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有良好的声誉, 在教学上有独到之处, 此类作者如教辅大师王后雄教授、汪江松教授、特级教师张立稳等。这些名师的加入不仅能带来优秀的著作, 而且会带来“名师效应”, 有助于后期的发行和销售, 树立教辅品牌。二是挑选工作在一线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参加。他们是教学的实施者, 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需求非常了解, 完成写稿任务也比较迅速。
选定作者之后就要召开组稿会。组稿会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介绍选题, 陈述其内容与体例, 发放统一的体例标准, 以保证在多人写稿的情况下体例一致。第二阶段是分组讨论。由于学科之间有差异, 不同学科的稿件在体例上也会存在细微差别, 所以有必要按学科进行分组讨论。一般是由学科编辑牵头, 带领作者就本学科的稿件进行讨论。在此阶段, 编辑和作者会在细节上进行研究, 编辑会向作者说明组稿的要求, 如要求作者在选择或编写习题时, 首先要选择或编写那些能真正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优秀习题, 而不是追求难题、偏题、怪题;如要求作者在习题的后面用铅笔写上简要的解题过程, 以方便编辑审稿时使用。讨论结束后, 编辑会要求作者根据讨论后基本确定下来的体例写一份样章, 内容通常是教材一个章节的知识。最后再确定样章和最终稿件的交稿时间。
三、编辑加工
(一) 熟悉教材
教辅读物是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解读和拓展, 只有对教材熟悉、对教材有比较好的把握才能审阅和加工好稿件, 才能准确地判断书稿质量的高低, 发现书稿中的问题。边审稿边看教材的审稿方式, 只能解决稿件的部分问题, 很难从整体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知识的前后连贯和统一、发现细微处与教材不同步、不配套的情况。细节决定成败。多处与教材不符或者不同步, 将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地使用教辅图书。因此, 有必要先熟悉教材再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 在编辑加工的同时要对稿件进行教材同步审查。
(二) 初审
责任编辑拿到书稿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对稿件作初审, 而非急于编辑加工。初审是对稿件做完整性和质量的整体检查。编辑应把稿件从头到尾翻看一遍, 检查是否与教材配套, 体例是否合乎组稿要求, 结构是否完整合理, 年级特点是否突出, 插图是否清晰, 版面数是否合乎要求。问题较多的要提出修改意见并立即退回作者修改, 问题不多的可以在文字加工中进行改正。
(三) “三审三校一通读”流程的调整与创新
传统图书的编辑加工流程为:交稿——初审——编辑加工——复审——终审——发排——一校 (改错) ——二校 (改错) ——三校 (改错) ——通读——改错——核红——改错——出片——核片——付印。教辅图书与普通图书相比加工力度更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般原稿粘贴的内容较多, 稿件不是很工整, 而教辅图书的版式比较复杂, 有时为了追求左右栏对应, 增加或删除题目的情况较多;二是教辅图书的格式复杂, 对格式的修改多;三是编辑为了完善稿件, 对稿件的内容修改多。所以, 如果三审都在原稿上进行, 容易导致稿件版面混乱、文字不清晰, 这会给随后的录入排版增加难度, 增加录入的差错率。传统的“三审三校一通读”的编辑流程已经不能适应教辅图书出版的实际情况。
针对教辅图书与普通图书相比在编辑加工上的特殊性,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教辅图书的编辑加工流程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以在更好地保证图书质量的宗旨下, 使图书更顺利地出版。调整后的编辑加工流程与传统图书的编辑加工流程在先后顺序上稍有不同, 思想较保守的编辑也许会对此流程有微词, 认为它不正规, 不符合图书出版的正常程序, 不应当如此实施。但时代在发展, 出版业也在发展。传统的编辑出版流程还是20多年前总结出的一套规则和经验, 也应该与时俱进, 发展和更新, 以适应新时期的新出版现状。总之, 新编辑加工流程被广泛应用到教辅图书的编辑生产中, 多年来效果良好, 图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所出版的图书全部质检合格。
四、下厂登录、印刷、检查样书、存档
图书下厂印刷前责任编辑需填写《图书下厂登录表》交予总编室, 填写《图书装订顺序单》, 并将其与封面、菲林、清样一起交予出版部门。样书出来之后, 责任编辑检查样书, 并签字、存档。直到存档这一步完成, 编辑才完成了教辅图书发行前的所有编辑流程。
参考文献
[1]鲍红.教辅乱象“隆中对”[N].出版商务周报, 2011-07-24.
图书编辑策划能力的培养 篇10
1. 信息获取与加工整理能力
获取信息是编辑策划的前提, 是选题创意的来源。策划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并采集大量信息, 然后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总结并甄选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 因此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一名优秀编辑的首要素质。
策划编辑的选题创意往往来自于信息采集过程中的某种意向和愿望, 在这种意向和愿望的指引下, 有针对性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研究, 确定策划方向, 然后缜密思考有没有把这种意向和愿望变成现实的优秀的作者队伍、图书投入市场后是否可以吸引读者、是否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否有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条件等, 这样一个图书选题的创意便慢慢清晰起来。
在图书选题策划之初, 编辑就应从选题的实际需要出发, 认真整理分析和选题内容相关的信息, 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为策划精品图书和长效图书打好基础。在进行选题策划之前, 首先应充分搜集现有图书市场的信息, 对其进行分析, 然后对市场进行细分, 找到可以利用的市场空间, 对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加工之后, 能及时快速地对有用信息做出反应, 形成选题创意。所以, 编辑要对市场信息具有敏锐的嗅觉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其次, 针对选题广泛收集作者的背景信息, 寻找能够编写出高质量书稿的作者队伍。再次是需要有足够的发行信息, 了解相关图书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和读者需求, 找到影响产品销售的关键因素, 对图书进行相应的内容调整或者采取更为合适的市场营销手段。四是读者需求信息, 只有准确地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 才能以此为导向, 策划成功的选题, 并不断对选题进行维护性的建设和更新。
在纷杂的信息面前, 策划编辑还要具有科学的加工、整理信息能力, 能鉴别所获得的信息是否真实、全面, 善于从各类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从中发现对策划具有参考意义的内容, 从而使其更有效地为决策和设计服务。
另外, 编辑要针对每一个选题建立相应的信息库, 比如与选题相关的社会信息、作者信息、读者信息、销售信息、重印率、成本等, 以便从中总结经验。
2. 创造性思维能力
图书选题策划是指在大量的读者需求信息、市场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作者信息等众多信息的采集融合基础上, 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图书选题策划的核心就是创新, 这不仅指形式上的创新, 也指内容的创新、流程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等, 没有创新的选题, 不能称其为选题策划, 只能算是对热点图书的跟风。创新是增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编辑的创新意识是策划成功的关键,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编辑必须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首先, 是形式方面的创新, 如在版式、装帧、开本等方面进行创新, 要有封面、印刷等方面的精美匹配, 否则就会影响刊物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 不断学习,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化。只有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掌握专业的前沿性知识和信息, 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 才能对稿件做出客观的识别和评价, 才能保证选题的质量。只有具备了专业功底和了解了前瞻性知识, 才能在策划过程中找到高水平的作者队伍, 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 才能发现新的选题。相近专业之间的知识没有明确的界限, 而是相互渗透、相连相通的, 所以在保证自己专业优势的条件下, 编辑人员也可以以此为主轴, 扩充相关领域的知识, 开阔自己的思路。
再次, 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选题策划思路和读者调查两方面。编辑人员的创新性思维可以使选题充满闪光点, 使选题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形成读者喜爱的产品, 编辑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 占有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推陈出新。
读者是编辑的上帝, 充分满足读者需要的书才是一本好书, 这就要求编辑的思维要与时俱进, 积极研究读者群体, 分析读者反馈信息, 推出新型出版物, 挖掘读者队伍中蕴涵着的新的出版商机, 保持与读者之间畅通的信息通路, 增强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进而赢得稳定的读者群。
3. 沟通协调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可以使我们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编辑的工作事事离不开与作者、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编辑首先应善于与作者沟通, 构建作者群, 构建自己的信息网, 及时捕捉到尽可能多、尽可能准、尽可能前沿的信息, 为选题策划的孕育提供充足的营养
其次是与出版社的相关人员, 包括排版人员、封面设计人员、发行人员等的协调沟通。图书的版式和封面设计对图书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好的版式和封面设计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读者, 因此策划编辑应对图书的内容了解得十分清楚, 然后与排版人员和封面设计人员进行沟通, 把图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很好地反映在图书的整体设计中。图书策划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读者的需要, 因此在图书出版后, 策划编辑要配合发行人员, 组织与图书销售有关的研讨会、读者见面会等, 了解读者的需求, 做好图书的宣传和发行工作。
4. 质量控制意识和能力
质量决定图书的生命力, 因此编辑要具有全面控制图书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使图书能够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首先, 应严把稿件质量、编校质量、图书装帧质量关, 稿件应适合当前市场的需要且具有文化内涵和学术思想;编校过程中要处理好时间、编校速度和编校质量之间的关系, 合理安排时间, 有条不紊;在图书版式、封面设计和装帧等方面要符合稿件的内容和思想精神, 既不能喧宾夺主, 也不能过于呆板。
其次, 树立责任心。只有树立责任心, 才能在编校过程中把握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才能避免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图书的数量而导致图书质量滑坡的现象。
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不断赋予编辑素质新的内涵, 编辑应在出版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 不断锤炼自己、勇于创新, 策划优质图书、长效图书、畅销图书, 这是历史赋予图书编辑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羽佳.论策划编辑的全程整体策划.出版科学, 2010, 18 (3) :98-99
[2]常淑茶.图书策划编辑队伍建设与管理.科学与出版, 2010 (5) :52-53
[3]薛志红.简谈策划编辑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出版发行研究, 2005 (11)
编辑如何进行图书成本预算 篇11
【关键词】图书成本;预算;编辑;图书出版
【作者单位】刘冬梅,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
当前出版业对图书编辑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除要具备经营能力、搜集市场信息能力、预测市场发展方向能力外,还要具备计算经营成本的能力,包括管理费、印刷费、定价等,只有正确估算成本才能知道盈亏平衡点,提升利润。
一、编辑为何要掌握图书成本预算
近年来,传统图书市场受数字出版、按需出版、网络出版的影响,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图书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印数却持续降低,库存压力不断增大,使得大部分纸质图书的印数都集中在四五千册,出版社根本获取不到高利润,想要策划出一本经济效益好的图书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提前做好图书成本预算,对编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掌控风险,节约成本开支
编辑做好图书成本的预算除了能够让管理阶层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把握市场方向,明确投资,还能够让领导依据成本的情况确定选题。因此,编辑策划应当就工艺使用、挑选材料、定价、印刷数量、出版周期等方面进行彻底分析,做到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状态,将定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定最合理的印刷数量及出版时间,能够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销售及提升利润环节都有依据可循。
2.养成成本理念,提升图书效益
成本最小是出版社获得最大利润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就是在明确总利润后,只要将成本控制在最小水平,就能够获得最多的利润。因此进行图书成本预算是提升编辑成本观念的重要手段。图书大小、材料、装帧设计、印刷工艺等都与成本有关,编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要全面考虑怎样减少成本,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生产,印刷多少册图书有利于缓解库存压力等。编辑只有具备成本观念,在明确选题的时候才能够有据可循。
3.洞悉图书市场,明确选题方向
当前大多数编辑不具备市场风险意识,没有考虑到市场风险将会引发的后果,不了解什么样的选题受消费者欢迎,成本与定价控制在多少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市场要求编辑要具备预算成本的能力,提升对市场情况的预测能力。所以,图书编辑应当立足于市场,以成本为基础来明确图书的选题,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图书要计算哪些成本?
1.直接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只要是直接归纳到图书成本中的都属于直接成本。具体包括稿费、校对费、原辅材料花费、制版花费及印制花费其他费用,除以上各种费用外,还包括审稿费、编辑加工费、装帧设计费等。
2.间接生产成本
指一些与图书生产相关,但是不能准确归纳到某一种类中只能依照相应方法平摊的花费,又称作编录经费。例如编辑人员的工资、编录用品费等,还有不能归纳到单一图书品种成本的审稿费、编辑加工费等。
3.期间成本
期间成本是指一段时间内所支出的,不能归纳到某成本种类并且必须要从利润中扣除的费用。包含如下三个要素:其一,管理成本——有关部门为了举办并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需要花费的各项费用;其二,财务成本——为了获得生产经营需要资金而花费的成本,包含利息、调剂外汇手续费和金融机构手续费等;其三,销售成本(运营成本)——在图书发行期间为了支撑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所花费的成本,例如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开会需要的会议费、业务招待费、工作人员出差费用等。
三、做好图书成本预算的主要方法
1.要会“算”,准确算出图书的材料成本
编辑要有经济头脑,对图书出版流程中产生的成本做到心中有数。不仅如此,还要懂得如何在各成本环节“算计”,以节约出版过程中的成本开支。例如,在上海地区一本15印张的书,该书使用的是16开本,正文部分材料选择的是70G的塑板双面单色印刷,封面采用的是250G铜版单面四色印刷,使用封面勒口、覆光膜,穿线胶订平装,一共印刷了8000册,那么,正文的材料以6500元/吨来算,需要使用125令张纸,由于出版社需要印刷样书保存或留给作者(按照65来算),并且为印刷预留伸放量(黑白印刷是2.7%),因此,最终印刷的数量在8114册左右。从上述的数据能够看出,一共需要使用125令787×1092的70G胶版纸,大概是3.76吨,折合人民币大概是24439.03元(含税)。确定印刷数量之后才可以确定封面需要的纸张数量,由于铜版纸能够拆令,胶版纸是不能拆令的,图书封面加封底是4开,再加上勒口8开,一共需要2.63令,按照7800元/吨来算大约需要人民币2203.67元。
2.要会“省”,学会节约印刷的工价
如果说会“算”是对编辑的基本要求,那么会“省”也是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再以上述案例为例,上海书刊印刷的参考工价因印刷图书的数量不同,降低印刷的价格也不一样。正文黑白印工8000册的价格在5000 元—10000元之间,价格是0.04元/张,得到正文部分的印刷价格是5696.028元(含17%税)。这种印刷是最常见和单一的,不含任何复杂的技术,因此计算起成本也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单价×印张×印数×0.17(税)就能够得出成本。假如出版商对印刷工艺有特定要求,那么在选择印刷方式的时候就需要和印刷厂商议,这种印刷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失误,否则价格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
从下面的封面印刷就能够看出彩色印刷是怎么细分的:印刷8114册,2029张对开,这样一来,依照2200份以下的印刷价格是0.3984元/4色对开单面,真实工价是945.7737元;但是我们按照2201张来计价,印刷的价格是0.3523元/4色对开单面,最终得到的价格是907.2324元,比第一种印刷减少了成本。因此,细节在整体中是非常重要的,从细节能看出一个人对印刷出版有没有深入的了解,如果没有深入的了解,就可能被印刷厂“坑”了。当然,这两组印刷数量相差较小,价格也就相差不大,假如双面印刷,相差的价格就非常大了。因此,一个好的图书编辑在图书印刷阶段,也要学会精打细算,节省图书印刷的成本开支,才能够更好实现图书的经济价值,提升出版社的经济效益。
3.要能“抠”,懂得计算印后加工成本
“抠”,不是小气的表现,它更能够说明编辑懂得“居家过日子”,能够为图书出版节省开支。随着图书装饰方法的增多,很多图书靠包装封面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这样就可能大量增加成本。前文举例的书只使用了覆光膜、勒口等最简单的技术,因此造价很低。胶版纸装订和铜版纸装订是不同的,穿线胶、骑马订和无线胶订也不相同,印数、纸张、开本是需要相互对等的。统计印刷的花费是最费时费力也是最麻烦的,即使是最容易的封面也会有“轧钢线”总数多少的区别,所以这项工作最能检测图书编辑的谈判能力和市场掌控力。
如今市面上涌现出许多测算印刷价格的软件和网站,许多业内有名的网站也有类似的业务。可报价是与钱相关的东西,这里面有许多未知因素,不是电脑可以测算的。例如纸的价格变动、书的赠品等。所以, 大多数出版社还是使用手工计算给图书制定价格。
在如今图书制作日趋繁复的情况下,预算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就加剧了估算成本的复杂程度。有的书的估算单单列项就占据了一张A4纸,可见预算项目的烦琐程度。因此,大多出版社都会以25%上下作为制作成本的基准价以给图书定价,如果造价少于25%,就会使图书的质量下滑,但仅提高价格又会造成销售困难, 比25%高的话又会使利润降低。
因此,作为图书编辑,不仅要了解印刷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市场和统筹,必须通过不断积累,才能获得控制印刷和生产成本的能力。
[1]杨薇. 论图书采购中成本的控制[J]. 河南图书馆学刊[J],2006(2).
[2]田世忠,赵晶. 图书出版策划中的成本核算与定价策略[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3).
图书编辑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篇12
编辑工作离不开组织活动, 需要各环节通力合作、配合, 在组织活动中, 有效沟通是保证组织间高效运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编辑工作离不开沟通。
首先, 要做好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作者不仅是编辑实现图书选题策划的源泉, 好的作者还能够帮助图书进行宣传与推广, 帮助出版社顺利实施出版计划。其次, 要做好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因为图书的装帧设计对图书销售影响很大, 而编辑对图书的内容很了解, 为了将书的内容、思想融入到整体设计中, 需要编辑与设计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目的是使图书在上市后, 能够通过图书的整体设计, 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再次, 要做好与营销人员的沟通。图书出版的服务对象是读者, 一本书想要到达读者手中, 一定要经过营销渠道, 编辑有必要配合营销人员对图书进行宣传, 并且在定价、出版数量、出版周期、成本控制过程中, 与相关人员沟通, 以便确定图书的市场定位。
2 选题策划能力
图书选题策划贯穿于图书组稿、编辑、设计、印刷、宣传及发行各个环节。而编辑是图书选题策划的主要提出者、执行者和实现者, 因此, 选题策划能力是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编辑要能够制定出书规划, 包括图书对应的读者对象、其内容的编排结构、作者的选择及对其写作上的要求、图书的装祯设计思想、营销宣传方案等。编辑工作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成功的选题策划会给图书带来活力, 体现编辑和出版社的风格, 突出图书整体思想, 提升图书质量和水准。如果只有作者的劳动而没有编辑的构思, 编辑工作就成了只是技术性的加工整理工作, 在今天图书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是很难生存的。
编辑要实现选题策划能力, 首先, 应该培养精品意识。图书的出版一定要有精品意识, 要出就出有份量的。其次, 培养品牌意识。图书的双效益始终是出版社追求的不变目标。在注意力稀缺和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 一定要坚持走品牌化道路。再次, 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图书选题策划的灵魂。选题策划的创新不仅是内容的创新, 还是功能的创新、载体的创新、流程的创新。
3 信息采集能力
编辑的工作始于选题的策划, 而选题的策划工作又往往始于信息的采集。通过对读者需求、市场前景、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的考量, 加上编辑的工作经验, 在对采集信息的分类整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编辑工作迈出了第一步。信息采集包括: (1) 对读者信息的采集。 (2) 对国内外图书出版物市场有关信息的采集。 (3) 对其他出版社相关图书选题、出版信息的采集。 (4) 对各学科、专业、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采集。 (5) 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信息、重大活动和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信息的采集。 (6) 对作者队伍信息的采集。 (7) 对发行信息的采集。
编辑应具备信息采集的能力, 对于编辑来说, 信息是选题之源, 是编辑工作的第一步。编辑在图书选题策划之初, 就应该认真整理分析和选题内容相关的信息, 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以达到编辑工作顺利开展之目的。
4 审稿能力
编辑加工能力是一门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复杂工作, 是每个编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其职能包括完成对书稿的审读评价, 提出完整的书稿修改方案, 确认书稿质量并收定稿, 撰写审读报告;进而对书稿做文字加工和技术处理, 使之达到出版要求、保证出版质量, 进行交排版制作, 并负责统改校样。
编辑加工的内容从以往传统的文字内容为主, 以文带图, 正文中有少量插图, 已经进化到以图带文, 图文并茂的时代。图书形式的进化也更新了编辑加工的概念。从只进行文字加工、版式设计, 扩展到包含书稿的文字、插图处理, 图文的版式处理等书稿后期处理的各个环节。而且编辑更肩负着对书稿内容的把关、导向的把关、学术的把关等更高层次的使命。
5 营销策划能力
俗话说:“酒好也怕巷子深。”图书内容价值的实现和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实现, 都要通过其市场价值的实现来体现。编辑应该培养图书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应该加强服务意识, 负起推广、传播的职责。图书营销意识应贯穿于图书出版的全过程, 这是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必须要做的工作。
编辑工作和营销工作一体化是出版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出版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编辑营销可以采取送样书、座谈、调研、开首发式等活动。营销策划的主要内容, 是在进行科学、严谨的市场分析和论证的前提下, 预测选题方案实施的成功率, 疏通各种销售渠道, 收集各渠道的反馈信息, 从而确定图书市场的容量与空间, 落实图书印量, 并对销售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 制定规避风险的方案。
6 宣传能力
由于编辑对图书内容和装帧的了解远胜于发行人员, 所以肩负图书的宣传工作义不容辞。宣传包括对经销商的宣传、对读者的宣传、对本社发行人员的指导、网上宣传、书评等等。根据不同的对象, 宣传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经销商关心图书定位、特色、亮点、渠道等方面的信息;而读者更关注图书内容、涵盖信息、知识的容量等方面的信息。书评需要针对不同的读者, 提纲挈领, 充分展示图书亮点。
编辑可以通过新书发布会、新书预告、作者签名售书、撰写图书评论、提供赠品、制定折扣等方式帮助发行人员促销。
7 知识储备能力
编辑一切工作的完成均要建立在自身专而博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编辑工作的创造性、技术性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应该专而博, 专是指编辑人员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出版行业的发展规律、出版政策, 对出版专业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以及相关代表性学术研究人员有较深入地了解, 对出版物产品的未来热点、热销走向有较准确的预测, 对选题操作的全过程有全面的考虑和统筹安排;博是指对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要有所涉猎, 要有一定的外语知识、现代汉语知识、古汉语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美学知识等。
这些专而博的知识储备要靠编辑持之以恒的学习获得。活到老, 学到老, 编辑要培养学习研究意识, 一方面, 出版一个领域学习一个领域, 学习一个领域掌握一个领域, 通过出版实践储备知识;另一方面, 要多读书、多看报、向作者读者学习, 关注时事热点、向国内外同行业学习。编辑知识的储备可以为以后的选题策划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8 主题出版能力
编辑工作要有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编辑工作的前提。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确定编辑方针、制定出版计划、审核稿件、组织作者完成写作方案, 保证公益性图书、主题出版物的出版, 是编辑职责的重中之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出版产业化时期, 国家对主流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 期望越来越大, 出版产业面临的新环境、新问题也越来越多。编辑往往表现出责任意识不强, 监督、把关作用发挥得不够, 这是当前出版社编辑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编辑要深知自己的责任, 做到于工作琐碎中思想不陷于琐碎, 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 成为出版一线工作中的把关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