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摘除(通用8篇)
息肉摘除 篇1
摘要:目的:比较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4月~2010年7月收治的鼻息肉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鼻息肉摘除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治愈率为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复发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并且安全性可靠,是临床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之一。
关键词:鼻息肉,鼻息肉摘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严重者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据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1,2]。因此临床一旦确诊,应该积极治疗该疾病,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临床上手术方案也不尽相同借助本研究比较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以期获得更佳的手术治疗方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工作,现将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4月~2010年7月收治的鼻息肉患者,共计78例,均经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确诊。遵照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22~49岁,平均(30.8±2.5)岁;单侧15例,双侧24例病程2~18年,平均(3.0±0.8)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21~49岁,平均(30.5±2.8)岁;单侧14例,双侧25例;病程2~17年,平均(3.2±0.6)年。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反复鼻塞、流脓涕或伴有头痛等症状。既往均无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史,无变应性疾病史及哮喘史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采用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进行手术,患者去取平卧位或30°仰卧位,对于单发性息肉在直视下息肉钳夹住息肉蒂部,直接咬除或圈套器套除;多发性息肉采用直接摘除,要快速准确,同时开放筛窦或(和)去除部分中鼻甲,对出血较多者术后病变组织常规送检;后鼻孔息肉采用圈套器或钩取除。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及纤毛功能恢复剂,鼻腔喷雾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术后定期清理鼻腔。
观察组采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摘除术同对照组方法,同时进行鼻内筛窦切除术,术中显露筛泡后,刮匙或直头咬钳咬破筛泡壁,进入前组筛窦,循此缺口向前去除前组筛窦气房,尽量避免损伤筛前动脉,以免近心端回缩出现眶内血肿,前组筛窦咬除干净后,向外、下、后方逐步扩大,去除后组筛窦气房,清除腔内病变组织,直至蝶窦前壁,此时钳子伸入深度为7.5~8cm。中鼻甲在术中始终保留作为内界,筛窦气房及窦内病变全部开放去除术中充分开放筛房,将窦内息肉完全摘除,中鼻甲在术中始终保留作为内界,若中鼻甲有病变可部分或全部去除。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48~72h分次取出鼻腔填塞物,3~4周内定期清理术腔,随时清除血块、结痂,去除水肿样肉芽,直至上皮化。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一年后的复发情况,其中疗效标准如下,治愈: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总有效=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术后治愈率为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7,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5,P>0.05)。见表2。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一年后,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6%;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7,P<0.05)。
3 讨论
鼻息肉是由于嫉妒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形成,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其好发于鼻腔中鼻道、筛泡、鼻顶部与上颔窦及筛窦,并非都局限于鼻腔,发生的原因常见的是炎症刺激黏膜逐渐形成,也有因变态反应引起的[3,4,5,6,7]。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显的术后复发倾向,在鼻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5]。手术是治疗鼻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鼻息肉摘除术是治疗鼻息肉的的疗效早已得到临床认可,对于明显引起鼻塞或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在以类固醇激素控制2周后可手术摘除鼻腔及鼻窦内的息肉组织,手术时摘除息肉,仅起到改善鼻通气,促进窦腔分泌物的引流,其致病原因依然存在,再由于鼻息肉多不仅局限于鼻,还可以向周围侵犯鼻窦,故鼻息肉摘除术不是一种彻底的根治性手术,容易复发,在术后要进行随访[8,9,10,11]。而在进行鼻息肉摘除术的同时行鼻内筛窦切除术可以彻底清除窦内病变粘膜,对防止息肉复发十分重要。在术中应注意对筛窦的危险区、手术保持范围以及从前鼻孔到筛窦各部位的测量数据等都要牢记在心,同时术中按照个体差异及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使手术既安全又彻底;手术应在充足的光线下明视操作以保证术野清晰、结构明确;术中操作要轻柔、顺势而行,不可用力过猛,如刮匙刮到筛窦纸板时,细心体会能感到器械压在一片有弹性的硬薄板上的感觉,这时若用力过度,纸板就会被捅破,另外术中钳子或刮匙放入的方向应和中鼻甲保持平行,操作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反映,以保证手术安全进行[12,13];如遇因出血难以控制,术野不清楚,一时不能确定是筛房,或病人合作差等情况,宁可分次手术,而不要勉强冒进;术中尽量保留中鼻甲,作为手术时的标志,又可起到保护筛板的作用。而有必要去除中鼻甲时可用中甲剪刀、圈套器,残留的粘膜或骨片用筛窦咬钳或咬骨钳,不要用息肉钳强行撕下[14,15]。
综上所述,并结合本研究结果可见,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并且安全性可靠,是临床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之一。
息肉摘除 篇2
【摘要】目的:探究结肠息肉摘除术后行肠炎清灌肠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结肠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并给予肠炎清灌肠,对照组单纯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息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和周围黏膜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肠息肉摘除术后行肠炎清灌肠,疗效确切,有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黏膜修复。
【关键词】结肠息肉;摘除;肠炎清灌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02-02
结肠息肉属于临床多发病,其发生与感染、胚胎异常、遗传、年龄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症状表现为腹痛、便秘、便血、脱肛,指诊可触及息肉,肛镜下可见,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摘除来达到根治的效果[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接受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肠炎清灌肠并予以精心护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电子肠镜及病例分析确诊,息肉大小:<0.5cm患者23例,0.5~1.0cm患者34例,≥1.0cm患者43例;周围黏膜:充血水肿52例,糜烂16例,正常3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53.2±6.4)岁,其中2次以上(含2次)内镜治疗22例;对照组共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22~72岁,平均年龄为(52.8±5.3)岁,其中2次以上(含2次)内镜治疗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息肉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先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术后禁食,术后第2d可给予半流质饮食,前3d辅以止血、消炎、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第3d(结肠息肉较大者应推迟2d)行肠炎清灌肠,水剂,剂量为100ml,由黄连、黄芪、白及、蒲黄、元胡和赤石脂按2:5:4:3:3:3比例配置而成,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60~80滴/min,嘱患者卧床休息,左侧屈膝,垫高臀部,时间在1h以上,期间注意更换体位,每日1次,以7d为1疗程,不间斷治疗[2]。对照组单纯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息肉,不予以保留灌肠。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高频电凝电切术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①术前准备。术前3d饮食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术前1d晚和术前晨分别口服麻油和便塞停,剂量为30ml、60mg,嘱患者多饮水,对于解有渣大便者,以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提高其手术认知,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了解患者病情病史,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②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卧床休息3d以上,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予以饮食和运动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告知其院外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定期来院复查。观察组患者术后予以中药保留灌肠,应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在灌肠时,药液温度应控制在37.5℃左右,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外界环境变化予以适当调整,注意控制滴液速度,为避免出现肠穿孔、大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应尽量减少对肠黏膜创面的触压,使用一次性导尿管[3]。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来院复查肠镜,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和周围黏膜改变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1.5软件包对录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息肉<0.5cm、0.5~1.0cm、≥1.0cm分别为17例、23例、28例,对照组分别为6例、11例、15例,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观察组治疗前息肉黏膜正常22例,充血水肿和糜烂46例,治疗后息肉黏膜正常49例,充血水肿和糜烂19例;对照组治疗前息肉黏膜正常10例,充血水肿和糜烂22例,治疗后息肉黏膜正常16例,充血水肿和糜烂16例,观察组术后息肉周围黏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n(%)]
息肉情况观察组(n=68)对照组(n=32)
<0.5cm0.5~1.0cm≥1.0cm<0.5cm0.5~1.0cm≥1.0cm
愈合111314345
未愈合51014257
炎症改变379123
3讨论
中医将结肠息肉归为“肠瘤”,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收敛止血、生肌护膜为主,采用肠炎清保留灌肠,可增加局部药物浓度,药效直达病灶,从而促进患者更快恢复。本组中,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和周围黏膜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结肠息肉摘除术后行肠炎清灌肠,可进一步促进水肿、炎症的吸收以及黏膜的修复,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秀梅,周星璐,吴勤动,等.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患者结肠镜复诊的依从性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3,(4):391-394.
[2]林寿宁,陈洋,李延华.中医药诊治结肠息肉临床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2012,10(2):62-64.
息肉摘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息肉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检查后确诊为鼻息肉,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试验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3~50岁,平均(30.89±2.75)岁,病程2~17年,平均(3.2±0.6)年;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2~52岁,平均(31.21±2.83)岁,病程3~18年,平均(3.8±0.9)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行鼻息肉摘除术治疗。为患者实施表面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治疗。其中,对于单发性鼻息肉患者,在直视条件下,采用息肉钳将患者的息肉蒂部夹住,并将其直接咬除;对于多发性鼻息肉患者,直接将息肉摘除,并开放筛窦或去除部分中鼻甲;对于后鼻孔息肉患者,可以采用圈套器将其直接去除。术后给予抗生素、纤毛功能恢复剂等常规治疗,定期清理患者的鼻腔。
试验组给予鼻内镜下行鼻息肉摘除术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摘除鼻息肉,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实施鼻内筛窦切除术。术中将患者的筛泡组织充分暴露,采用切割吸引器切除筛泡壁及筛窦气房,如无切吸器则采用直头咬钳将筛泡壁咬破,进入到前组筛窦组织中,沿着这一缺口将前组筛窦气房去除,将其去除干净之后,再逐步向外、向下以及后方扩大,将后组筛窦气房去除,然后对鼻腔内的病变组织进行清除,直到蝶窦前壁。术中保留中鼻甲,将其作为内界,充分开放筛房后,彻底摘除窦内息肉,若中鼻甲存在病变,则可去除部分中鼻甲或者是全部中鼻甲。术后给予抗生素、纤毛功能恢复剂等常规治疗,并于术后2~3 d内分次去除鼻腔内的填塞物,直到上皮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1年的复发率及其并发症情况。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鼻腔粘连、窦口狭窄以及眶内血肿。
1.4 评价指标
治愈:患者的反复鼻塞、流脓涕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窦口部位开放良好,窦腔黏膜表现为上皮化,且未出现脓性分泌物;好转:患者的反复鼻塞、流脓涕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经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窦腔黏膜部分区域存在水肿、肥厚或者是肉芽组织形成等现象,且出现少量的脓性分泌物;无效:患者的反复鼻塞、流脓涕等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经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者是闭锁现象,且息肉形成,存在脓性分泌物。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鼻息肉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因组织水肿的鼻腔鼻窦黏膜不断下垂而逐渐形成,主要发生于鼻腔的筛泡、鼻顶部以及筛窦等部位,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炎症刺激黏膜而引发,也有部分患者是因变态反应而引发[1]。由于鼻息肉疾病的病因复杂,且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2]。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鼻息肉,其中,鼻息肉摘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术式。对于因大息肉而引发的鼻塞或者是鼻周组织受损,可以为患者进行为期14 d的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将患者鼻腔及其鼻窦内的息肉组织摘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4]。但是,鼻息肉摘除术仅起到了改善患者鼻道通气,加快窦腔内分泌物引流的作用,而引发该疾病的因素依然存在,再加上鼻息肉不仅会出现于鼻腔,同时还可能会侵犯鼻窦,因此,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术后复发率较高[5]。
本研究中,我们对试验组在进行鼻息肉摘除术的过程中,同时为患者实施鼻内筛窦切除术,从而将患者窦内病变黏膜完全清除,进而有效降低了术后息肉复发率。在行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障手术是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从而可以保障术野的清晰性,使手术医师能够明确鼻腔结构;(2)术中操作应该尽量轻柔,顺势而行,切忌用力过猛,否则容易损伤鼻腔组织[6];(3)术中采用钳子或者是刮匙进行操作时,应使其方向与中鼻甲保持平行,同时还应严密观察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反应,从而保障手术的安全性;(4)术中若患者出血而难以控制,导致术野不清楚,而无法明确筛房时,切忌不可盲目进行手术,可分次手术;(5)术中应尽最大可能保留患者的中鼻甲,这是由于中鼻甲不仅能够作为手术的标志,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护筛板。但若必须去除中鼻甲时,则可以采用中甲剪刀或者是圈套器等进行处理,不能采用息肉钳将其强行撕下[8]。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的复发率,且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讨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鼻息肉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鼻息肉摘除术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复发率为2.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鼻息肉摘除术,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鼻息肉,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远红,高雄辉.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210-211.
[2]李峰.比较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449-450.
[3]曾志敏.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34(19):33-34.
[4]付全胜.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685-3687.
[5]沈敏,万俐佳,姜义道.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治疗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5):73-75.
[6]孙展.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23-124.
[7]杨丹,邢金燕,赵慧贤,等.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38(7):72-73.
息肉摘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 . 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11 年1月至2014 年10月收治的200 例声带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 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120 例, 女80 例;年龄21~67 岁, 平均 (45.4 ± 7.2) 岁;病程3 个月至2 年, 平均 (10.5 ± 3.1) 个月;蒂声带息肉116 例 (58.0%) , 广基声带息肉84 例 (42.0%) ;单侧声带156 例 (78.0%) , 双侧声带44 例 (22.0%) ;临床症状:声音嘶哑95 例 (47.5%) , 咽痛88例 (44.0%) , 咳嗽20 例 (10.0%) , 气喘15 例 (7.5%) ;病因:长期发声不当98 例 (49.0%) , 上呼吸道感染46例 (23.0%) , 急慢性喉炎35 例 (17.5%) , 鼻炎21 例 (10.5%)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纤维喉镜下息肉摘除术。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阿托品。患者取坐位, 以2.0% 丁卡因对咽部和鼻腔进行表面麻醉, 采用1.0% 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收缩鼻腔, 将ML08ep66 型纤维喉镜[西化仪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送入较宽一侧鼻腔内, 沿鼻底经鼻咽部进入口咽, 再调整远端深入喉部, 明确患者声门位置和解剖结构及息肉情况后, 助手将活检钳口方向对准息肉底部, 并关闭钳、退出, 直到声带边缘光滑、平整。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息肉摘除术, 行气管插管全麻, 并接好心电仪进行监护。患者处于肩垫高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在冷光源导光束引导下沿着舌背将镜管插入到喉咽部, 并挑起会厌, 待喉腔暴露后固定好GD-503 型支撑喉镜 (杭州光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放入鼻内镜连接电视监控系统, 清晰暴露息肉, 左手持镜, 右手用喉显微器械将息肉完全切除, 最后修整创面及声带边缘, 直至声带游离缘平整光滑。术后噤声1 周, 常规抗感染、地塞米松雾化吸入5 天。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随访1 个月评价疗效, 治愈:声音嘶哑、咽痛等症状明显好转, 且声带息肉消失;有效:发音有改善, 镜检发现局部欠光滑、整齐;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且声带息肉未完全消失。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之和。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 SS 19 .0 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 使用u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 .5 4, P < 0. 05 ) , 见表1 ;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 (96/10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 (88/1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 P < 0.05) 。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7 例 (7.0%) , 其中鼻腔出血4 例, 喉痉挛3 例;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0 例 (17.0%) , 其中舌麻痹4 例, 软腭损伤、喉痉挛各3 例。两组并发症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康复。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8, P > 0.05) 。
3 讨论
声带息肉多由于长期发声不当或突然强烈发声, 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喉炎等疾病, 其病理改变早期在声带膜部边缘有组织液积聚, 出现局部水肿、血管扩张和出血, 继而出现水肿样、半透明玻璃样变性或纤维增生, 形成息肉[1]。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应用最广泛的是支撑喉镜及纤维喉镜下息肉摘除术。纤维喉镜操作灵活, 镜体柔软, 能经鼻腔进镜, 直达喉部病变部位, 手术体位灵活, 无需经口操作, 患者术中痛苦小[3]。支撑喉镜手术主要采用全麻手术, 患者声带较松弛, 视野更清楚, 对病变组织切除范围更准确, 可减少对声带正常结构的损伤, 但该法需经口腔导入, 对张口困难或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不适用[4]。
支撑喉镜手术全麻时患者自主呼吸停止, 声带松弛、固定, 声门间隙相对增大, 经口腔入路且采用鼻内镜辅助, 视野更清晰, 手术精确度高, 病变及细微结构清晰可见, 易彻底清除病灶[4]。而纤维喉镜术采用表面麻醉, 声带不够松弛, 且所用活检钳小, 每次所钳取的组织较少, 需多次钳取, 可能因息肉表面出血而影响镜面清晰度, 从而影响术后效果[5]。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支撑喉镜术经口操作易引起舌麻痹等并发症, 而纤维喉镜术易造成鼻腔损伤, 可见并发症方面二者各有利弊。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支撑喉镜下摘除术治疗声带息肉效果优于纤维喉镜。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有全麻禁忌证、不能充分暴露喉腔的患者不能行支撑喉镜术, 同时严重颈椎疾病患者也应慎用。另外, 医生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轻柔, 并掌握手术操作技巧, 防止损伤腭咽部。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喉镜与支撑喉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纤维喉镜下息肉摘除术, 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息肉摘除术, 比较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撑喉镜下摘除术治疗声带息肉效果优于纤维喉镜, 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并选择合适的病例, 以便能够彻底切除病变组织, 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声带功能。
关键词:纤维喉镜,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
参考文献
[1]曾星敏.显微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下摘除声带息肉临床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6) :76.
[2]黄茂华, 袁雪琴.浅谈声带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46.
[3]王江.支撑喉镜、纤维喉镜下手术切除声带息肉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2, 41 (7) :714.
[4]曾钟杰, 吴波, 蒋睿果.手术显微镜支撑喉镜下和纤维喉镜下切除声带息肉术后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2, 41 (29) :3070.
内镜下行大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内镜下高频电摘除息肉治疗大肠息肉共186例, 其中男114例, 女72例, 年龄28岁~65岁。本组内镜下息肉摘除的186例病人均未出现心脏骤停、严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病人在行内镜治疗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紧张心理, 所以, 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给病人解释,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意义及必要性。讲解治疗过程、方法及配合, 介绍成功的病例, 告知病人内镜治疗的预后效果良好, 使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消除其恐惧感, 减轻病人的紧张与焦虑心理, 从而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如病人提出麻醉要求, 在无麻醉禁忌证的情况下, 可采取异丙酚静脉麻醉方法, 以减轻病人痛苦。同时尊重病人与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2.1.2 病人准备
评估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尤其注意有无心肺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前做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检查。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病人不宜进行手术治疗。了解病人有无腹部手术史, 排除手术禁忌证, 防止术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2.1.3 肠道清洁准备
清洁的肠道是顺利完成检查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护士必须重视病人肠道的清洁准备, 询问病人排便习惯。便秘病人术前3 d 少渣饮食, 病人在手术前1 d进流质饮食, 手术日晨起禁食, 术前晚冲服番泻叶15 g , 次日晨口服33%硫酸镁溶液100 mL , 半小时后口服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L, 观察病人粪便的性质, 判断肠道是否清洁, 直至排出粪便为清水样, 达到清洁肠道的效果。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病人卧床休息6 h , 1 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休息时间可根据息肉大小适当延长或缩短。进半流质饮食3 d~4 d, 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者用缓泻剂通便。予抗生素治疗, 抑制肠道内细菌生长, 预防感染。
2.2.2 病情观察与护理
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情况。如出现腹胀, 可进行腹部按摩, 促进排气, 必要时予肛管排气。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最多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1]。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后, 局部会出现少量渗血, 一般不需处理, 可自行停止, 但也有可能由于电凝不足或电凝过度, 使组织损伤较深, 焦痂脱落后形成较深的溃疡, 引起迟发性出血[2]。术后需严密观察粪便色泽, 必要时行粪便隐血试验, 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 监测血压、脉搏等, 防止迟发性出血发生。如发现病人有剧烈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脉搏及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粪便次数增多呈黑色等表现, 提示有出血、肠穿孔可能, 应及时报告医生, 积极处理。
2.2.3 出院指导
嘱病人避免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 定期随诊, 腺瘤性息肉病人属于结肠癌的高发人群, 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再发的可能性较大。多发性息肉切除后6 个月随访检查1 次, 单发息肉切除后每年检查1次。
3 小结
大肠息肉是大肠常见的病变, 息肉可以发生癌变, 特别是腺瘤性息肉, 癌变率较高, 尤以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3]。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内镜下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目前已成为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及时地摘除大肠息肉可阻止其进一步癌变。在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中, 护士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减轻病人紧张与焦虑心理, 更好地配合手术过程, 术前认真做好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 可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6例进行内镜下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术的病人, 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有效的肠道清洁准备, 加强术后指导, 观察病情,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内镜下息肉摘除的186例病人均未出现心脏骤停、严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护士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加强术后护理可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内镜,大肠息肉,护理
参考文献
[1]许国铭, 李兆申.消化内镜培训教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184-186.
[2]张轶群, 姚礼庆, 徐美东, 等.大肠大息肉的内镜下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2 (1) :60-62.
息肉摘除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6例声带息肉患者, 其中观察组53例为住院接受支撑喉镜治疗患者, 对照组53例为门诊电子喉镜治疗患者。观察组53例中, 男29例, 女24例, 年龄24~76岁, 平均 (45.81±3.27) 岁, 病程3个月~5.5年, 平均 (2.87±0.59) 年, 其中广基息肉34例, 带蒂息肉19例。对照组53例中, 男28例, 女25例, 年龄24~77岁, 平均 (45.41±3.18) 岁, 病程4个月~6年, 平均 (3.01±0.68) 年, 其中广基息肉35例, 带蒂息肉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仰卧位, 表面麻醉后置入电子喉镜, 抬起会厌, 使喉腔充分暴露。由助手经镜侧孔导入息肉钳, 将息肉固定于两钳叶, 抽出息肉钳。观察组给予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仰卧位全麻后, 行气管内插管, 患者头部后伸, 下颌松弛后置入支撑喉镜, 挑起会厌, 调整喉镜, 暴露声门, 固定后, 观察声带病变部位, 用显微喉镜、喉剪、喉刀钳出病变组织。两组患者术后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每天给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雾化吸入, 绝对禁止发声1周。
1.3 疗效判定
术后6个月随访。治愈:声音恢复、声带光滑平整、病变完全消失、声带闭合及运动正常;好转:声音轻度声嘶 (但较治疗前改善) , 或不能发高音, 声带病变基本消失或少许残留, 表面散在充血, 声带闭合正常或有裂隙;无效:声嘶无好转, 声带残留较多病变组织, 声带闭合不全、存在粘连。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包,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53例, 总有效51例, 总有效率为96.23%, 对照组治疗53例, 总有效43例, 总有效率为81.13%,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6.01, P<0.05) 。其中, 带蒂息肉的治疗有效率,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2.23, P>0.05) ;广基息肉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01, P<0.05) , 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53例中, 出现并发症1例, 为咽黏膜损伤;对照组出现并发症3例, 1例咽黏膜损伤, 1例舌根撕裂, 1例继发性接触性肉芽肿。
例 (%)
3 讨论
支撑喉镜下手术术野清晰, 可清楚地看清微小病变和周围正常组织, 有利于彻底清除病灶, 并能尽量保留正常的声带黏膜。但该术式也有麻醉复杂、费用昂贵, 容易发生牙齿、软腭损伤、环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且有损伤口咽、舌部的风险[10,11,12]。电子喉镜操作灵活, 能直达喉部病变部位;对组织损伤小, 对舌部及咽喉部刺激较小, 患者痛苦小;手术视野范围广, 操作定位准确, 避免正常声带组织损伤;手术价格低, 创伤小, 不需住院, 经济实惠。缺点是由于活检钳口径小, 不能处理巨大息肉, 取较大息肉也很繁琐;患者配合要好, 否则不容易完成操作;不易切除位于前连合、声门下以及基底电子化的息肉。
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 对照组为81.13%,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较电子喉镜有更好的疗效, 结果与文献[4]报道不一致, 可能与本组广基息肉患者较多有关。对于带蒂简单型息肉, 两者的治疗效果无差异 (P>0.05) , 广基息肉的治疗效率,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广基息肉基底宽、广基无蒂、基底边界不清晰, 而电子喉镜手术钳小, 需要反复钳取, 容易损伤组织, 引起创面出血, 影响手术效果。而支撑喉镜下手术视野清晰, 避免了以上缺点。本组资料中, 两组患者并发症均较少。
息肉摘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我科2 01 3年1 0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结肠息肉患者29例, 设为联合组, 其中男21例, 女8例;年龄3 2~7 0岁;多发8例 (2 7.6%) , 单发2 1例 (72.4%) ;息肉直径0.3~2.0cm。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腹痛等, 大多数患者均经门诊就诊行结肠镜检查而发现。同时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手术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 男18例, 女7例;年龄28~71岁;单发20例 (80.0%) , 多发5例 (20.0%) ;息肉直径0.3~1.9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息肉大小等方面大体一致。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联合组实行综合护理, 即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护理、穴位按摩护理。
1.2.1 术前常规护理
(1) 心理护理:主要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稳定情绪为目的, 护理人员耐心对患者讲解息肉摘除术的方法、目的, 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术后效果, 同时给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 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从而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手术。 (2) 术前饮食:术前嘱咐患者3天内应进半流质饮食, 手术前一天给流质饮食, 术日当天禁食。同时告诉患者术前饮食的重要性, 手术前几日禁止食用牛奶、豆浆等产气多的食物, 防止术后及术中出现肠胀气等。 (3) 肠道准备:手术当天晨5时, 可使用恒康正清治疗, 将其药粉倒入带有刻度的杯中, 并加入2000ml温开水, 搅拌至溶解, 首次可服用1000ml, 随后相隔15分钟, 服用250ml。7时再取恒康正清1盒同法服用, 直至服完或排出水样清便。密切观察患者服用泻药后有无不适现象, 如有腹痛、心慌、脉搏细速等, 需及时报告医生, 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患者禁用山梨醇类泻药或甘露醇, 防止其进入人体后经细菌分解发酵产生甲烷和氢气等易燃性气体, 手术时若遇到电火花可发生爆炸致意外死亡事件[2]。
1.2.2 术前耳穴压豆护理
为缓解术前紧张引起夜寐不安, 术前48小时予耳穴压豆。将筛选的无壳王不留行籽用75%乙醇纱布消毒、晾干, 然后放在0.6cm×0.6cm胶布中央备用。然后对患者进行耳廓望诊, 选取一侧耳穴, 操作者左手持患者耳背, 右手持棉棒以均和的力量寻找心、肝、神门、皮质下四个穴位。消毒后将备用的王不留行籽对准所选穴位贴压好, 施加一定压力, 并按揉片刻以加强刺激, 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痛, 整个耳部有热感为宜, 即为得气[3]。此后每日3~5次, 每次每个穴位按压1分钟, 加强对耳穴刺激。
1.2.3 术后常规护理
(1) 一般护理:患者术后6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 取去枕仰卧位, 术后1~2天内应尽量卧床休息, 术后禁止用力排气、排便, 病房内应保持清洁、舒适、安静。 (2) 饮食护理:患者术后禁食6小时, 若患者无病情变化, 可改用流质饮食, 第2天可改为半流质饮食或清淡易消化无刺激饮食, 2~3天后可给予普食。息肉切口较深或较大患者, 应延长禁食时间。术后2周内禁止食用多渣及高纤维饮食, 如芹菜、竹笋、韭菜等, 不可食用豆类食物, 便秘患者可使用缓泻药帮助排便。嘱患者术后1个月内不可行重体力劳动。告知患者若不注意休息、饮食等容易导致术后迟发性出血[4]。 (3)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观察腹痛及排便情况。若患者出现腹胀、面色苍白、血便、血压下降及剧烈腹痛等症状, 应立即报告医生, 并给予对症处理。 (4) 健康指导:结肠息肉的主要特点为多发性, 其中腺瘤性息肉有较大的癌变可能及复发率[5]。因此, 结肠息肉摘除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 一般术后3个月内复查肠镜。同时, 指导患者调整好心态, 降低负面情绪;合理搭配饮食, 多吃水果和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
1.2.4 术后穴位按摩护理
观察组术后给穴位按摩护理。取足三里、中脘穴处施摩法各约1min, 每天2~3次, 力度适中, 可有效调理中、下焦脏腑功能。其中中脘属于任脉经络, 其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 具有补益中气、健运脾胃的疗效。术后使用可调节患者食欲下降、脾胃系统失调、腹痛、腹胀及陈旧性出血排出等症状。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 可用于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症状。
1.3效果评价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患者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来评价, 两量表都包括20个项目, 采用1~4级评分, 得分越高, 表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差。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包括血压升高、不适、疼痛难忍和心悸等。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量表, 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1)
术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相当;术后对照组评分较术前变化不大, 而联合组评分明显降低,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中反应情况比较 (表2)
联合组患者术中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37, P>0.05) , 可能因本次观察例数较少有关。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联合组:非常满意2 1例 (72.4%) , 满意6例 (20.7%) , 不满意2例 (6.9%) , 满意度93.1% (27/29) ;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 (48.0%) , 满意7例 (2 8.0%) , 不满意6例 (2 4.0%) , 满意度7 6.0% (1 9/2 5) 。联合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11, P>0.05) , 可能与本次观察例数较少有关。
3 讨论
中医护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有着独特的护理理论及方法。通过运用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方法与西医常规护理方法相结合,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对结肠息肉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 包括中医辨证用药护理、饮食指导与调护、穴位按摩、健康指导及穴位贴敷护理等, 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等心理, 从而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而术中的密切观察, 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 则能够降低患者的不适、疼痛难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保证患者的安全。
本文结果显示, 联合组术后心理状态得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 对照组术后心理状态得分高于联合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中状况发生率高于联合组, 患者满意度低于联合组。提示, 综合护理对结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效果良好, 可有效降低术中反应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对结肠息肉摘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结肠息肉摘除术患者, 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联合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中反应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联合组术后心理状态得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 对照组术后心理状态得分高于联合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中状况发生率高于联合组, 患者满意度低于联合组。结论 综合护理用于结肠息肉摘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 可有效降低术中反应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结肠息肉,摘除术,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许国铭, 李兆申.消化内镜培训教程[M].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0:184.
[2]崔西玉, 黄燕霞, 罗笑雁.2706例大肠息肉内镜治疗及随访[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2 (2) :123.
[3]陈敏芳.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后迟发性出血八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 (3) :209.
[4]居兴芝.肠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护理干预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1) :1020.
息肉摘除 篇8
声带息肉的保守治疗效差, 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手术切除声带息肉即可。以往手术多在表面麻醉下, 经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切除, 术野较小, 操作较难, 效果较差, 易复发。支撑喉镜下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目前声带息肉多在支撑喉镜下治疗[2]。为探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的应用,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2月该院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30例, 其中男性13例, 女性17例。年龄24~68岁, 平均 (42.7±7.7) 岁。病程27 d~17个月, 平均 (3.2±4.5) 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声带息肉。临床表现:持续性声嘶;喉镜可见声带活动度较好, 有结节性隆起或赘生物。分布:左侧声带13例, 右侧声带14例, 双侧分布3例。职业:教师20例, 营业员3例, 较大噪音环境工作的工人4例, 其他职业3例。息肉基底直径≤3 mm 21例, 基底直径>3 mm 9例。
1.2 方法
常规术前4~6 h禁饮、禁食, 术前30 min给予苯巴比妥钠0.1 mg及阿托品0.5 mg, 肌肉注射。患者取平卧位, 静脉复合麻醉, 气管插管全麻, 麻醉后患者取平卧垫肩头低位。常规消毒铺巾, 辅助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 人工控制呼吸。术者站于患者头端, 消毒纱布保护前牙, 左手持支撑喉镜, 经口沿舌根将喉镜伸至咽喉部, 向上挑起会厌, 暴露声带, 固定喉镜。在息肉基底部沿正常组织与病变交界处切开粘膜, 息肉钳钳取赘生物, 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 避免伤及正常声带组织, 分次钳取并将病变清除干净, 修正创面及声带缘。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 夹紧棉球以免棉球落入气管, 形成气管异物。双侧声带息肉者先切除较大者, 均予一次切除。将切除的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禁食6 h, 常规给予抗生素3 d, 庆大霉素8万U和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 连续7 d。术后禁声2周, 1周即可出院, 嘱患者轻声咳嗽以免声带粘连。出现声带粘膜水肿充血肿胀者可给予静脉输注激素治疗。定期复诊。
1.3 疗效标准
术后1个月纤维喉镜复查。治愈:声嘶消失, 声音恢复, 喉镜可见声带色泽正常, 边缘光滑无充血, 声带运动较好;好转:声嘶明显减轻, 声音较手术前明显好转, 喉镜显示声带边缘较光滑或略粗糙, 无充血或轻度充血, 声带运动良好;无效:声嘶无改善甚至加重, 喉镜显示声带仍充血红肿, 边缘粗糙, 赘生物残留, 声带运动无变化。
2 结果
该组30例患者, 一次性治愈24例, 好转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3.3%。2例无效为广基型伴声带肥厚。该组患者无前牙松动, 伤及软腭粘膜1例。术后当天咽喉疼痛1例, 检查无异常后自行消失。
3 讨论
声带息肉是指发生在声带边缘部位的局部组织增厚, 病理表现为声带充血水肿、血管扩张, 声带粘膜下间隙可出现间质性积液, 进而出现纤维性增生, 形成息肉, 息肉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偶见钙化[3]。声带息肉可局限也可多发, 其发病与创伤、用声过度、炎症及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声带息肉与声韧带间出现间隙可导致声带闭合不全, 出现声音嘶哑。若不及时治疗加上一些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或者感染等就可能出现恶变, 因此本病早期出现症状就应积极治疗。由于其是咽喉部良性病变, 可采取保守治疗, 但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切除是临床最佳的治疗方案, 传统的直接喉镜和间接喉镜下手术操作较为困难, 效果欠佳。
随着支撑喉镜的出现, 声带息肉的手术视野得到很大的改观, 支撑喉镜下手术可也在附属摄像放大系统的帮助下, 清晰的看到手术部位, 同时冷光源的照射也可避免手术部位的损伤[4]。支撑喉镜的出现, 在治疗声带息肉是具有操作简单、精确、术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康复快的优点。该研究中我们发现治疗有效率为93.3%, 效果较好, 无前牙松动, 伤及软腭粘膜1例。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易出现伤及舌体、软腭、前牙的并发症。因此笔者临床使用中总结认为, 手术中视野较大但仍需操作谨慎、小心, 避免伤及舌体、软腭, 手术结束后及时帮助患者舒缓紧张情绪, 以免出现喉痉挛。
在长期的支撑喉镜临床使用中我们认为手术需要全麻, 可克服表面麻醉和喉麻下声带活动的影响, 但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尤其是小孩;支撑喉镜选用的为较大号喉镜, 对会厌颈部短粗者最好选用小号喉镜以免伤及会厌[5];手术过程中最好在声带相对松弛情况下进行, 以免张力过大影响愈合;切不可使用蛮力, 尤其患者颈部较短且肥胖。
参考文献
[1]薛海涛.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5, 12 (6) :395.
[2]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1.
[3]丁国玉, 廖晓耘, 余力生.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学杂志, 2002, 16 (3) :102-103.
[4]陈国富, 朱传桂.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170例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12 (3)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