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担保

2024-11-28

民营担保(精选5篇)

民营担保 篇1

金融时报2014年7月31日发表的《民营担保风险凸显》一文中披露, 由于汇通担保、隆昌鹏润融资担保等主要负责人相继“失联”, 安信担保陷入兑付危机, 债权人集体上门讨债, 法院上门查封资产……随着民营担保企业兑付风险的集中暴露和监管措施的不断跟进, 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暂停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 银行业清退民营担保公司或将加速推进。文章还称从去年到现在, 有些地区的民营担保公司已经倒下九成。

此文读后心潮难平。首先, 作为廊坊市首家民营担保公司, 从业十多年来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公众认可的很大贡献, 曾荣获全国最佳诚信品牌担保机构, AAA级信用担保机构, 走在“诚信”路上的明达担保公司事业不断壮大。看了该报导后, 我们为之震撼。我们呼吁要正确评价民营担保公司的功过是非, 不能把个别说成普遍, 甚至金融部门一起清退民营担保公司, 致民营担保公司于死地, 这将对民营资本投入国家准许的行业起到非常不好的作用。银行选择合作担保机构不能仅凭是国有投资还是民营投资, 而要以“诚信”“守法”为依据, 这样才是在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

当然, 民营担保公司也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些问题是理不饶、法不饶的, 问题不从自身解决是会被市场淘汰的, 这是经济法则决定的, 不能怨天尤人。

为此, 明达担保公司从全员教育入手, 在自强上用力, 采取“六大举措”应对民营担保业风险。

1. 控风险。

这里讲控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中的客户风险, 防止代偿出现, 为此必须做到“六实”:即保前调查做扎实;调查报告要真实;担保手续要做严实;反担保措施要充实;保后跟踪监管要适时;发现问题要求实。

2. 提服务。

要务必做到服务态度热情, 服务时效及时, 坚决克服作风拖拉、无计划、工作散漫、效率低下, 甚至误企业的事, 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

3. 依法规。

依法规主要是防控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要决不为任何非法利益所惑, 绝不搞高风险投资、高息借贷、串通骗贷、不依法代偿等的一切自损“生命”的营生。

4. 守诚信。

银行选择与担保公司合作, 不应当看官办还是民办, 要首先以看谁的诚信度高为首选。明达担保公司从业十多年来把讲诚信当作生命线, 对银行从无一次不讲诚信, 对客户也从没有过任何不讲诚信的行为。

5. 树形象。

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 尤其是担保业, 所以我们十多年来既抓企业的外在形象建设, 又抓企业的内在形象建设, 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素质培养、服务质量提升方面, 从未放松, 舍得投入, 也得到了社会普遍的好评。

6. 防退出。

全国正处在银行业清退民营担保公司的加速期。担保公司如被银行清退何以生存。因此, 我们要按以上五项措施狠抓落实, 以法人代表和领导班子带头亲力亲为, 带领公司全体员工把工作做扎实, 勇立潮头, 唱响民营融资担保业正气歌。

民营担保业或将整体洗牌 篇2

因为几家公司东窗事发。一个行业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今年以来,广东华鼎融资担保、创富融资担保先后爆出违规丑闻。北京中担投资信用担保公司又陷入危局。在经济寒冬期,担保行业的冬天无疑再冷上三分。

而目前,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证实,北京、广州、江浙等地区的监管部门已经借着担保机构年审换证之机实行大规模的整顿。清理违规经营的担保公司,与此同时,多地的担保牌照也暂停审批。

一场大洗牌已然开始,担保行业是否将因此脱胎换骨?

丑闻引来严管

整顿出乎预料的严厉。

10月12日,内蒙古金融办发布的公告称,注销包头市永诚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经营许可证。

两个月前的8月21日,江苏省收回81张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经营牌照,其中包括负责人已“跑路”的江苏薛氏高盛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

毗邻的浙江同样“毫不松懈”。5月,该省发布的一份《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五年规划》指出,到2016年,浙江省融资性担保机构总数将从目前的676家精简至400家。

以湖州为例,截至7月,该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数量已由之前的72家缩减至41家,淘汰率为43%。相距不远的温州,2010年底,在该市经贸委备案,具备“开业备案证”及“营运备案证”两证的担保公司总共52家。而今年5月,只剩下20余家。

而华鼎所在的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副秘书长吴晓光此前曾指出,今年年底前,广州90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中1/3或将遭到淘汰。

银监会6月份公布的文件披露,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其中,国有控股1568家,民营及外资控股的数量则大大超过前者,达到6834家。

这份《就2011年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与监管情况答记者问》的文件指出,目前,部分地区批设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过多,加剧了担保市场的过度竞争和乱象,整个行业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担保放大倍数难以提高,不利于融资性担保机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形成。

而在这几个月的行业洗牌中,不少民营担保机构纷纷出局。江浙地区一家地方性银行的副行长甚至表示,该行上半年放出的小微企业贷款中,民营机构担保贷款的不良率是政府背景担保公司的4倍,因此,民营担保机构只能被淘汰。“与民营担保机构相比。政策性担保公司的规模较小、管理规范程度更高,同时,他们接手的项目大多具有政府财政支持,风险更小,故而更具备优势。”

10月22日,广东银达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思聪接受采访时表示:“民营担保在中国的发展不足十年,直到2007-2009年才开始高速成长,2011年后伴随七部委出台《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而进入调整期,今年的经济形势低迷,再加上一些较大的民营担保机构因为自身原因出现了问题,导致监管部门对整个行业加强了关注和重视,对那些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实行清理,这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为了加强管束,民营担保机构的牌照发放也逐渐收紧。“前一阵子,有监管人员来四川与我们作了交流,他们的意思很明确,认为担保机构的数量够多了,希望先将其中一部分做大做强,再发展更多的数量。”四川信用与担保协会会长王永其告诉记者。

目前,全国多地已暂停牌照发放。譬如,3月1日,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发布公告称,将暂停设立新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审批,同时要求各地监管部门结合担保机构年审换证工作,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监管上。9月17日,厦门市经济发展局也发布类似公告,宣布暂停审批事宜。

“担保的放大倍数最大可以达到4-5倍,但目前,行业内的平均水平是2-3倍,所以,让一些企业做大,把其中的能力发挥出来。这个指导思想是对的。”

同时,王永其也表示,暂停发放牌照的做法值得商榷。“如果这个企业做得不规范,那么,监管方完全可以枪毙它,但如果是依法规范经营的正当企业。钱是老百姓自己的,他们愿意做这一行,有什么理由不批准呢?”

银担关系缓解

不过,10月22日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李世奇却认为,今年以来,民营担保机构的数量没有发生较大改变。“有一点需要说明,目前被撤牌或未领到许可证的民营担保企业大多不以担保业务为主业,而真正从事这一行的担保机构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

以担保之名。行借贷之实。这已非秘密。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高峰时期,温州注册有“担保”名称的公司一度多达270家,但真正拥有两证的担保机构在2010年底总共才52家,由此可见,很多民营担保机构实际上并没有与银行进行担保合作,而是充当了“民间借贷”的中介。

“风险高、收益少。这是担保业的常态。如果企业只做担保,按照国家规定,担保费率也就是1.2%-1.8%,而且,只要一笔业务出现问题,那么,全年都‘白忙’。”周德文说。

正因如此,“收着卖白菜的钱,却操着卖白粉的心”,这句趣言被不少从业者奉为“真实写照”。由于行业的利润空间小,2011年上半年银根紧缩后,民间借贷的利率水涨船高,不少担保公司开始铤而走险,纷纷涉足灰色产业,并深陷泥潭。

而为增加收益,华鼎的做法之一是“瓜分贷款”。此前,广东省某担保公司董事长接受采访时对此作出了解释:“如果我作为客户向银行贷款1000万。我实际拿到手只有500万,另外500万华鼎拿去做投资,而在我还上500万时,华鼎也须偿还银行500万。”

但最终,华鼎出现了资金缺口,无法及时还付欠款。今年初,华鼎、中担等民营担保机构相继爆出危机后,负面效应不断发酵,银行开始单方面停止对担保公司的授信。

据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统计,今年8月底之前,包括工商银行、北京银行在内的一批银行创下了与民营担保机构零业务的纪录。

受之影响,2012年上半年,北京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582.99亿元,同比下降28.07%,其中,新增融资性担保额343.77亿元,同比下跌19.89%。而广东担保业新增担保额约为590亿元。同比降低近两成。

“银行的过度反应使得担保机构的业务量明显下降。而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又无法找到全新的融资渠道,因而也遭受较大的影响。”李世奇说。

“鉴于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降等多方面的因素,到今年年底,北京的新增担保额最理想的状况也只能是与去年持平。”李世奇说。而2011年。北京新增担保额达到694.19亿元,是2006年的3.11倍,换言之,过去5年,这个行业的年均增长高达25%。

“担保企业全国有几千家,出现问题的是个别机构,如何让整个行业更加规范,这的确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但无论银行还是监管层,绝不能因为局部的问题就‘封杀’整个行业,这就过分了。”王永其说。

整顿不能治本

尽管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都表示理解并支持监管部门对不规范现象予以整顿,但意见各异。

毕竟,这个行业只有十年的发展,还很脆弱,所以,多数人更多的是希望监管部门能够高度关注它、支持它,充分认识到它对于支持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李思聪隐约感觉到,与担保公司相比,小额贷款公司正越来越受政策部门的青睐。过去一年。广东省的小贷公司迎来较大较快的发展。央行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报告显示,广东省已成立小贷机构180家,较去年增长63家;实收资本182.12亿,同比上涨了77%。

“其实,担保公司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若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优秀的担保企业如果能在银行获得绿色通道,那么,它发挥的作用要超过小贷公司。因为,企业从担保渠道获得资金的成本只有基准利率加上担保费率,接近小贷公司的1/4。除了整顿,这个行业其实更需要扶持,需要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认同和支持。”李思聪说。

无疑,过度的整顿显得粗暴,在加强管柬的同时,担保业更需要几副良药,治愈痼疾。

“担保行业为何会出问题?因为,在目前的监管下,担保机构如果规范经营,那么它很难实现盈利,故而只能打擦边球,甚至千方百计让收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其实应该考虑,如何让担保机构在控制风险、规范运作的同时获得合理的利润。”

周德文告诉记者:“对于担保公司而言。银担合作非常重要,而一段健康的关系中,担保公司帮助银行化解风险,这不意味着所有的风险责任都要由担保公司承担。目前,这其中的不合理之处需要调整,但银担关系中,银行往往是强势一方,所以,政府需要在适当时机出面协调。”

民营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法律探讨 篇3

在我国, 担保行业是一个自身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紧密联系的新兴行业。据统计,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减少银行分担风险, 我国担保行业应运而生。1993年成立了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 从此, 中国担保行业在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关注弱势群体、扶持“三农”、增加政府税收等众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成为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年至2000年, 担保行业在摸索中前进, 整体发展缓慢, 担保公司数量少, 股本结构主要为政府出资, 这是担保行业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2001年至2007年,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随着民营经济大潮的席卷, 担保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民营资本开始注入, 民营担保公司应运而生;第三阶段:2008年至2010年, 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 生存异常艰难, 政府加大对担保行业扶持力度, 大量民营、境外资本涌入, 担保公司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但同时出现大量“异化”现象, 民营担保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自2011年以来, 七部委出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各地普遍展开融资性担保公司整顿工作, 担保行业进入规范运作、科学发展阶段。

据统计, 截至2010年底, 全国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共计6030家。其中, 国有控股1427家, 民营及外资控股4603家, 分别占23.7%和76.3%。全行业资产总额5923亿元, 净资产4798亿元。在保余额总计11503亿元, 其中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8931亿元 (不含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贷款) 。从区域分布看,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 中西部地区发展较缓, 分布状况不平衡;从股本结构看, 民营及外资控股的担保公司占整个行业的76.3%, 担保行业已由政府主导逐步发展为政策性和商业化并存;从业务类型看, 传统的银行贷款担保依旧是担保公司主营业务, 但同时, 非融资性担保业务不断拓展, 债券、基金等直接融资担保业务成为大型担保公司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规范民营担保企业的运作, 我国已建立多层次、多位阶的法律规范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法律:《担保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层次———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层次———规范性文件:国家经贸委1999年6月下发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2000年7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01年2月下发的《关于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家财政部2001年2月出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2010年5月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四层次—————省级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民营担保企业的法律风险分析

目前, 民营担保公司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公司治理法律风险和合同法律风险。

(一) 治理法律风险

治理法律风险是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目前担保公司多是以有限公司形式运作的, 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风险问题在所难免。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 (股东会) , 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 (董事会、总经理) , 监督机关 (监事会) 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 并依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良好的治理结构能够加速公司的运转、提高公司的效益并有效防范公司内部法律风险。拥有良好治理结构的公司, 除了要具备完整的管理机构负责其日常经营外, 还需要法律部门指导其如何避免纠纷、规避法律风险、解决法律纠纷。但是, 民营担保公司大都不重视公司法务部门的作用, 甚至在公司内部不设法务部门, 这种现象减弱了公司对法律风险的防范能力, 致使公司内部法律风险的滋生。

(二) 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风险是企业外部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为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 出现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情况。民营担保公司在合同管理上存在的诸多不足易招致合同风险:仅注意合同的静态管理, 忽视合同的动态管理, 表现为仅注重签约时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调查和合同文本的审查, 而忽略合同从签约、移交、验收等环节的管理;企业法治观念淡薄, 合同法律意识差, 企业的公章、空白合同等重要的法律文书随意盖章、借用, 对联系业务的经营人员的相关授权不明;不签书面合同, 合同签订行为不规范、约定不明确, 合同不规范甚至无效或可撤销。

三、民营担保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 民营担保公司初期阶段的法律风险防范

首先, 民营担保公司应该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这是民营担保企业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第一步。在清楚掌握法律风险防范意义的前提下, 民营担保企业还需要认识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上的不足, 以企业经营为中心任务, 深入学习企业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 对当前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科学界定, 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吸取其他担保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上的经验教训, 且借鉴国内外的担保公司运作良好的经验, 深入学习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

其次, 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不仅要大力引进担保专业人才, 还应该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培训。特别要注重经济管理人才和法务人才的双向引进与培养。只有做到经济事务与法律事务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才能实现企业事务的健康、平衡发展。

(二) 公司治理结构法律风险的防范

第一, 建立完善的业务制衡机制与内控机制。完善的制衡机制与内控机制是担保公司通过集体廉洁、集体智慧防控风险的重要手段。根据风险管理的阶段性, 担保公司应分别设置担保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及综合管理部门。其中, 担保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公司的业务开拓, 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业务合规审查、合同文本审核, 综合管理部主要负责章证管理以及重要档案的管理。各个部门按“审保分离”原则, 相互协调、互相制衡。

第二, 建立与企业规模相匹配的法务部门。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担保企业, 应当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法务部, 聘请律师或其他具有法律从业资格证的专业性人才担任法务部门的负责人。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担保公司, 可以先聘请一两名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以法务部门为依托, 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 使风险管理制度化、日常化, 在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 始终做到防范第一。

第三, 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提高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首先, 不能为了增长公司的业务量而背离经营宗旨, 成为变相的民间借贷机构。其次, 应当加强担保公司的“三金”管理。规范资本管理, 坚决杜绝出资不到位、抽逃出资、虚假出资等不良现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提取各项代偿准备金、风险准备金, 与此同时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户管理。再次, 做好中小企业再担保研究工作, 切实增强担保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 建立与银行的协作关系, 形成银行、担保公司互助机制。

(三) 公司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

“事先防范”是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 当然,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合同事宜由企业法律顾问部门专司, 以法律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其次, 从客户分类、交易模式分类、业务分类出发, 综合考虑整个产业链风险以及政策法规风险, 对公司合同进行全面梳理, 明确更适合公司合同的法律风险分类管理目标;再次, 以公司不同类型的合同进行归纳总结为基础, 建立合同统一标准化模板;最后, 优化合同管理业务流程, 使从合同签订管理到合同履行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达到最优。

实现签订合同过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明确交易主体, 确定其是否具有独立签约的资格。对于不同的交易方, 不能一概而论, 更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第二, 做好合同相对方资信调查。形成科学的调查程序非常有必要, 建立科学严谨的调查程序对把握好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比较好的程序就是“一析———二看———三听———四问———五查”五步调查程序。从分析客户的资料开始, 形成问题, 带着问题去看, 听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判断企业申报资料与财务的指标的合理性, 查清企业的实际情况。第三, 要求对方提供反担保。可采用以保证金形式提供反担保、以质押形式提供反担保、以保证形式提供反担保三种方式。第四, 理顺法律关系, 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在签约后应注意保存证据, 并及时处理违约纠纷, 健全合同纠纷救济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健全来往信函和档案的管理制度, 做到合同和重要交易环节有书面存档, 以免发生法律纠纷时证据不足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生违约纠纷时, 应区别情况, 按照事先的合同及时采取协商、诉讼或仲裁等方式, 积极维护企业合法的权利, 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四、结语

民营担保公司是我国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 民营企业担保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公司治理法律风险和合同法律风险。主要防范措施有:首先, 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其次, 建立完善的内控、法务部门、风险补偿机制;最后, 在合同签订前、实现签订中以及签订后这三个阶段, 通过不同的法律手段进行法律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鄢梦萱.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8.

[2]谢志毅.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问题的探讨.现代经济信息, 2009.

[3]黄亚伟.贷款担保公司风险分析和防范——对宜兴市贷款担保行业的调查和思考.金融纵横·财富, 2007.

[4]汪洪源, 孙静, 等.关于投资担保公司在市场运作中的风险防范措施.现代商业, 2010.

[5]孙延兵.担保公司业务办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风险[J].改革与开放, 2008, (08) .

民营担保 篇4

近年来, 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融资困难问题严重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尤其是融资担保体系构建的滞后性和固有缺陷却使得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停滞不前。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现状及其作用机制

1.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发展现状

当前, 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各地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融资担保体系构建的政策实践。在此基础上, 我国逐步形成了信用担保、互助合作、商业担保等三种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模式。其中, 商业担保由于其适用的广泛性和长远性, 是目前公认的最具市场化前景的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模式的发展方向。

担保模式不断的发展离不开作为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担保公司的发展。担保公司可以缓解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担保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00家以上担保机构、每年为超过10万户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系统。其在我国融资担保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1.2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及其作用机制

当前金融环境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一是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 虽然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比较到位, 金融危机过后,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明显, 但真正恢复还需要较长时期。二是金融环境方面, 受前一阶段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金融贷款在政府基建投资上发放过大, 民营企业仍旧处于贷款困难的格局之中, 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将加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在这种环境下, 中小民营企业虽然是经济调整的重心, 但其融资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强, 我国政府在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风险保障的同时, 应该着重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为目标, 加强担保服务的提供。

2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发展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是由政府出资设立、以中小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融资担保机构。它的存在一方面有助于控制银行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则可以刺激银行开拓新信贷业务。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则是以中小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 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服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信用再担保机构等组成的担保服务组织。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以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发端, 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近年来, 我国融资担保体系随着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而加快建立, 但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 其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

2.2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 融资担保体系的监管和政策法律缺失。由于责任不明, 主管部门对担保行业缺乏系统的管理条例和制度, 尤其由于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的缺失, 而这必将成为担保行业继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其次, 从担保行业自身的发展来看, 由于我国担保行业起步晚、专业人才缺乏以及管理能力的不足, 我国担保行业的内部制度构建滞后。另外, 从管理能力看, 我国担保机构的发展良莠不齐, 一些担保机构的建立缺乏相应健全的制度, 导致担保机构信用风险增大等问题。

再次, 从担保体系运行的实际效果来看, 在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方面, 当前的融资担保体系不足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同时, 由于担保规模较小, 担保审查严格, 一些处于发展期的中小民营企业无法获得担保贷款, 使得担保机构存在的意义大打折扣。在担保资金方面, 当前担保资金的追加尚未有制度约定、担保资金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 仅仅依靠自身的担保利息的盈利难以持续生存和发展。而由于多数担保机构由政府出资, 担保机构的行政色彩浓厚, 市场化运行受到极大限制。

最后, 就风险承担而言, 担保机构与银行存在矛盾。由于资金放大倍数方面的分歧, 担保机构与银行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提高了担保所面临的风险。而就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而言, 由于担保资金缺少定期的损失补偿机制, 基金风险不能获得有效的风险分散, 这限制了融资担保机构服务的提供给和风险防范。

上述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关键的思路是要针对当前融资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国情重构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3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重构

融资担保问题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 其核心主旨离不开政府、银行金融机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融资担保机构等的协调工作。本文一方面将就融资担保体制的架构设计及其改进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将尝试对融资担保体系的内、外部风险补偿框架进行理梳理和总结。

3.1 融资担保多层次架构设计及改进

基于我国当前的融资担保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市场化发展的前景来看,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适当改进我国现存的融资担保体系:

第一, 建立“会员企业—信用协会—担保机构—经办银行”的完整的层系结构, 在每一环节, 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 要完善贷款抵押制度, 政府要加强立法, 解决中小民营企业抵押物变现能力弱地问题。另一方面, 要加强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作, 通过完善立法, 确立担保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性质, 保证担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 提高市场效率。

第二, 促进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制度建设。通过政府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担制度, 确立适当的风险分担机制, 并保证风险承担与受益比例的对等, 可以促进解决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问题, 并进一步强化其激励机制。

第三, 促进担保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设置担保市场准入机制, 建立民间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公司。通过引导建立互助性的融资担保机构, 提高民间互助担保机构运作效率, 能够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进一步促进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2 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体系建设

研究表明, 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还离不开融资风险补偿体系的建设, 应该加强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导的外部补偿机制, 实现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同时, 在重构体系中, 还应引入基于风险自留的内部风险补偿机制, 以实现风险的内部补偿。通过内、外部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 可以为担保机构和银行机构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重要步骤之一。

4 结论与政策思路

4.1 结论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完善和重构是基于我国市场化经济不断向前推进的现实而进行的。通过以上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当前的融资担保体系需要从制度完善和架构重新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以通过促进融资担保,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二是我国当前融资担保体系的重构要从担保制度架构本身和外围风险补偿两个方面着手。三是融资担保体系的重构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要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尤其要注意市场化运作, 促进风险和收益的对等。

4.2 政策思路

首先, 要完善信用分级制度, 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 健全再担保制度, 分散和规避企业风险, 降低担保损失的实际代偿率。要促进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机制的建立, 加强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导的外部补偿机制, 实现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同时, 政府机构要加大支持力度, 提供税收、补助等的支持, 同时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法律体系,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其次, 政府职能部门要注意规范行使职能。要严格约束政府行为, 使政府在担保运行中依法行使职能, 并逐步将政府职能行使过渡到引导和监管上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金融监管, 健全融资担保规则, 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另外, 通过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 促进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 从担保机构自身而言, 要审慎经营, 在审查环节要注意加强对企业的考察, 对企业进行严格筛选, 杜绝乱担保行为。在担保费率方面, 要进行市场化运作, 适当开放担保费率。

最后, 要促进建立担保机构与银行间平等协作与风险共担机制的建立, 确立担保机构与银行“风险和利益对等”的原则, 充分协调担保机构和银行间的利益关系, 注意市场化运作, 促进其风险和收益的对等。另外, 可以尝试在银行内部设置专门机构, 与担保机构进行专业化的对接和业务开展, 共担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国英.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J].当代经济, 2010.

民营担保 篇5

一、基本概念:民间借贷与信用担保

从法学的角度上看, 民间借贷泛指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依照约定进行货币或有价证券借贷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 民间借贷主要是指“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 发生在社会个人、企业及其他非金融机构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以货币资金为标准的价值让渡及本息偿付的活动”[4]。虽然在历史维度上, 不同时期与不同环境下的民间借贷会有不同的活动形式, 但整体上它都是官方金融的有益补充, 是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合约行为, 其手续简单、灵活而高效的特点, 更是迎合了小型民营企业在资金需求上“小、急、频”的特点。因此, “一直以来, 民间借贷都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5]。

而所谓信用担保, 是指由专门 (信用担保) 机构在一定法律和制度框架内, 面向社会提供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6]具体而言, 在经济领域, 它是在保证担保方式的基础上, 引入第三方信用担保机构, 为银行贷款 (或其他资金供应方) 提供足值担保, 从而弥补企业融资的信用缺失, 促成借贷双方交易实现的担保方式。比及一般的保证担保, 信用担保具有附从性、补充性与高风险性。

根据对民间借贷与信用担保的界定, 结合到信用经济的时代背景, 可以发现, 在小型民营企业的民间融资过程中, 由于小型民营企业具有资产规模小、资信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弱及信息不对称等特点, 其民间借贷的信用担保风险极高。担保风险趋高, 本质上反映出了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存在着重大问题。也正因此, 小型民营企业在民间借贷中仍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故而, 有必要深入探讨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中的信用担保问题。

二、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问题基本类型

从对信用担保的界定可以看出, 信用担保, 尤其是对小型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 可以有效地解决其因信用低而融资难的问题。在信用担保上, 核心点在于担保方式与担保物。担保方式的优化组合及担保物的透明化, 可以有效地降低信用担保风险, 确保信用担保功能的充分发挥。换言之,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问题基本上归纳为信用担保方式问题与信用担保物两类。

(一) 信用担保方式问题

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与定金五种担保形式。实践中, 比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是保证、抵押与质押三种形式。[7]就目前而言, 在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的信用担保, 通行的方式是保证。客观而论, 无论是对小型民营企业而言, 还是对信用担保机构而言, 保证确实是最为理想的担保方式。但由于未获得相关征信数据库的支持, 民间贷款机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很难正确判断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 信用担保机构同样难以正确判断小型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因而, 信用担保就存在了极大的问题。实际上, 上述三种方式之间存在着强效的互补性。因而, 在方式的选择,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应当优化组合保证、抵押与质押三种方式, 创新担保方式, 增强担保的有效性。

(二) 信用担保物问题

在法律层面, 我国《物权法》第180条与第184条明确规定了担保物的范围。然而, 在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的信用担保实务中, 信用担保物多限于担保方与小型民营企业自身的信誉或担保方与民间贷款机构之间、担保方与小型民营企业之间复杂的人情关系。虽然信誉与人情关系在情理层面上是非常不错的担保物, 但对于民间贷款机构来说, 还是十分单薄。

以信誉而论, 如前所述, 由于信息不对称, 信誉作为担保物更利于小型民营企业 (借款方) 而不利于民间贷款机构 (贷款方) , 也不利于信用担保机构。而以人情关系而论, 复杂的关系网, “在表面上似乎为民间借贷机构降低了风险, 但实际上却是无法收回借款”。显然, 在信用担保物上,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机构需要创新, 找寻出对于借款方 (小型民营企业) 与贷款方 (民间贷款机构) 都有利且均可接受的担保物 (如建立并规范担保基金) 。

三、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问题成因分析

佛曰:种如是因, 收如是果, 一切唯心造。易言之, 凡事有因必有果, 事出必有因。整体上,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存在问题, 既有小型民营企业与信用担保机构自身原因与局限, 也源于信用担保实际运作过程中的不足。

(一) 信用担保体系组织化程度低

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现状上看,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机构可归纳为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与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三种。但是, 并没有形成紧密联系的信用担保体系网络。或者说, 与民间投融资业渐趋兴起的步调一致,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体系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

一方面, “一体两翼三层”的体系结构尚未健全, 即民间借贷信用担保仅停留在地市县级, 省级再担保与国家级再担保均缺位, 同时政策性信用担保占绝对优势, 而商业性信用担保与互助性信用担保发展明显不足;另一方面, 民间借贷信用担保机构分散, 相关信息、技术缺乏共享与交流。

(二) 担保机构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弱, 风险分散机制缺位

恰如前文所述,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风险偏高发端于其资产规模小、资信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弱。同样地, 对于民间贷款机构来说, 该项目存在巨大风险则源于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及其抗风险能力弱。而其抗风险能力偏弱, 还起于风险补偿机制的缺位。

此外, 相应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风险的分散主要集中向再担保机构和银行分散两种方式, 然而由于再担保体系不健全及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存在较大分歧,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机构与银行分散风险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三) 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 政策性机构低效化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政策的支持。但从目前来看,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明显存在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的状况。实质上, 信用担保物问题的存在, 在很大程度上正源于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具体而言, 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包括关于信用担保方式、信用担保物的规范建设, 关于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政策支持与信用机构的定位及管理规范, 关于信用担保监管制度规范以及关于配套制度规范等。

当然, 无论信用担保方式的规范, 还是信用担保物的规范, 有赖于政策性机构的效率。从这个角度上说, 两者存在问题缘于政策性机构低效化。在实务中, 政策性机构存在效益与服务的矛盾, 还强化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并且运作效率不高, 市场化程度低, 官僚作风严重, 业务单一, 反担保条件苛刻, 手续复杂繁琐。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的规范化。

(四) 信用担保方风险———收益不对称

除开上述原因,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问题的形成还源于信用担保方风险与收益的不相称。也就是说, 信用担保机构与弱势企业相伴, 面临次级客户、次级抵押等问题。在现实中, 需要担保的小型民营企业往往是缺乏充分抵押品、信用不高的企业;同时, 担保费率未市场化, 担保基金运用渠道狭窄, 难以获得较高收益, 加上政府和社会支持不到位, 信用担保方面临着严重的风险———收益不对称。因而, 信用担保方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 遑论小型民营企业。也正因此, 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存在着相对严重的信誉问题。

四、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体系建构应有思路

透过前述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小型民营企业民间融资能力的增强亟需民间借贷信用担保体系的科学建构。针对目前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这一信用担保体系的建构应当遵循“两步走”的基本思路。

首先, 正视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的现状及其问题, 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民间借贷信用担保理论, 为小型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信用担保体系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对症下药, 大胆创新。第一, 建立以财政为主体, 以企业法人、社团法人、自然人共同组建的股份制信用担保基金为主的民间借贷信用担保体系;第二, 规范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建立与运作, 完善担保机构内部治理机制, 加强小型民营企业与担保机构信誉建设, 并完善信用担保风险分散机制;第三, 积极创新, 优化组合信用担保方式, 探索真正平衡的担保物, 开拓担保业务, 扩大其规模;第四,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同时防止其越位干预。

参考文献

[1][2]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人民网.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4.html, 2015-8-18.

[3]张善根.社会信任危机的法律治理[J].探索, 2015 (1) .

[4]巩宇航.中小企业融资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356.

[5]李智骁.民间借贷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6) .

[6]文学舟, 梅强.中国三种模式信用担保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33.

上一篇:乌鲁木齐铁路局下一篇:传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