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培养策略(通用12篇)
课外培养策略 篇1
摘要: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 本文笔者探究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环境下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以使小学生从小学就会自主阅读, 进而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对于小学生而言, 尤其如此。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代没有大量阅读中外名著, 他很难为自己的发展构建坚实、宽厚的基础。纵观古今成就大事业者, 其少年时期都经历过一个大量、专著阅读的阶段, 自身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阅读而言终归是有限的。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 70%得益于课外。”苏霍姆斯林基也说过:“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多读课外书。因为书是启智的。”所以, 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面,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认为, 实现以上目标可采用如下策略。
一、教师需根据学生特点选定课外阅读书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学生小学阶段需要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如此巨大的阅读量如何实现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找准学生兴趣切入点, 推荐好的书目,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读物太少, 并且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细化, 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在工作实践中,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编了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经典诵读类。
此类书目适合诵读, 比如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等。如《三字经》《弟子规》《名人名言录》等可以让学生在晨读时大声朗诵。这样, 学生在吟诵、朗读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语言材料, 形成语感, 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还应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把经典背诵下来, 丰富学生的学识。
2. 中外名著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这项工作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读中外名著就是在和大师对话, 这是一个极好的提升自我的途径。因此, 我们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去读。
3. 浏览泛读类。
此类指时文、报刊、网络等阅读。生活在当下的学生不仅要接受传统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还应感受身边的生活和世界。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报看新闻, 培养学生阅读报刊的习惯, 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二、建立奖惩制度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养成, 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育。为了让学生坚持阅读下去, 并最终形成阅读习惯, 我在班级建立了阅读奖惩制度。为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 并坚持下去, 我推出了“读书积分卡”。“读书积分卡”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了量化, 学生的读书积分成绩由教师认真核实, 学生每阅读一万字的内容, 就可得到十分的积分, 五十积分可得一颗读书星, 依次累计, 逐层给予肯定和奖励。在学期末进行评比, 获得班级读书大王称号的学生可获得教师精心挑选的图书。“读书积分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相对于奖励还有惩罚制度, 如果学生没有完成教师限定的最低阅读量, 那么将会受到背诵课文的惩罚。
三、建立读书成果展览会
学生读书成果需要分享, 分享过程是对其的肯定, 更是一种激励。我在班级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书成果展览会。比如剪报本, 由16开白纸装订而成,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报刊上剪下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分门别类地贴在本子上。我还要求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 就像办黑板报一样。于是, 学生为剪报加上了花边, 勾绘了图案。很多学生都以自己的剪报本为傲, 视为珍宝。此外, 摘记本也是不错的形式。我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专门用来摘抄书中读到的精美语句、相关知识。因为学生的兴趣不同, 用心程度不同, 摘抄本、剪报本完成质量存在巨大的差距, 对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指点, 并帮助那些不用心的学生迎头赶上, 但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不能急功近利, 应鼓励学生坚持, 坚持, 再坚持。
教师了解学生, 但是未必完全了解学生。因此, 教师应让学生为其他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看的书,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轮流做每周一次的图书推销员。在图书推销活动中, 学生不仅介绍了好书, 也给予了教师了解学生的机会。学生推荐的书籍包罗万象, 但是往往能抓住同龄人的心, 这是教师所欠缺的。学生介绍书籍的时候, 教师切忌妄加评论。尤其是学生介绍的书不太合适时, 教师应该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引导, 如果直接进行否定批评, 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更会遏制其他学生读书的愿望。对于小学生而言, 喜欢哪类型书籍是一个逐步选择的过程, 需要教师用心引导和正确指点, 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成长的过程。
此外, 教师还可在每学期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对于学生而言, 这是盛大的节日。学生会在读书节上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如剪报本、摘抄本、古诗词背诵等等。读书节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肯定, 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成就感。
少年儿童时期, 正好是人生吸收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学生读什么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能影响他的一生, 并且是以后所不能弥补的。在这个最佳时期, 如果语文教师能将人类文化的精品、人类最优秀的作家呈现给学生, 引导他们阅读, 即意味着学生在少年时期———人生起始阶段就在和最精粹的文本对话、最杰出的人物沟通、最高尚的灵魂畅谈。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一定是人文底蕴深厚、内在丰富、较高素质的人。
小学语文教师, 请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让阅读陪伴学生的一生。这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迫切任务, 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课外培养策略 篇2
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黄庄小学
胡明超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但是,如何去指导儿童进行课外阅读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读书环境——让课外阅读活动“书香”浓浓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1.通过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悬念,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读书我快乐》中这样介绍:有个男孩,从小就梦想着外出探险。在他18岁以后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朋友父亲船。第一次出海,他就遇上了大风浪,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一起涌上心头,他退却了吗?他后来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呢?尤其是当他独自一个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的时候,是如何度过长达28年野人般的生活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便会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喜欢上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感受到课外读物的乐趣。
2.通过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
1(1)教师讲故事。善于利用故事,也可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会兴趣横生。
(2)学生讲故事。学生掌握知识后,特别在课外了解到新鲜知识后,总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课外书。调动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需要诱发阅读兴趣
当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适应课内学习的需要时,就会引起他们新的阅读需要——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必需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课内交流汇报课文中没有介绍的相关资料,会激发学生课前阅读的兴趣,课中让学生欣赏名著的精彩情节也能诱发他们的课外阅读激情。如:讲授走进毛泽东这一单元,在课前,学生需要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做什么的?有哪些伟大之处?关于毛泽东的经典故事有哪些?„„教师适时推荐读物,学生就会自觉地从课外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诱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诱使学生从被动地读到自己想读更多的书,一步一步走入书的殿堂,尽尝知识的甘霖。
(二)师生“共读”——让师生共同走进读书的乐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鼓吹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
1.教师提供读书目录
以读物的内容吸引学生读书。“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 2 物。我们平时在推荐读物时,要有针对性地推荐。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
(1)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
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符合这些教育要求的读物,首先在内容上是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强、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读物。在这个前提下,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2)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
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去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
第一,读课文中的人物故事。小学课文中写了众多的人物,其中有许多名人,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名人的故事,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第二,读与课文知识有联系的课外书。如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又如教学《赤壁之战》,学生对这个以少胜多的战例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就要引导学生阅读类似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比比皆是。
第三,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如学了《猫》、《养花》等课文,就向学生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教古诗时,就介绍其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诵读。
(3)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 3 向时,应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等等,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生生相互推荐读书目录
课外阅读中要激发学生向他人推荐可读书籍的兴趣,提高同一本好书在本班流动阅读的速度。过去,有的学生读完了某本书后,不是放回书架就是还给图书馆。我们力求打破这样传统的“一人读一书”的读书模式。在每学期即将开始,由教师先物色好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书,然后在开学时推荐给相应的学生。当学生们读完这本书后,会迫不及待地去推荐给志趣相投的伙伴读,由于是同龄人推荐,他们容易接受,也容易产生读后的共鸣。每个阅读兴趣的成员既是好书的推荐者又是好书的受益者,如A同学读了《爱的教育》推荐给B,B读了《爱的教育》又推荐给C,„„,B读了《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A,A读了又把《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C„„为了方便交流、推荐,读同一本书、同一兴趣的学生可设有联系卡和QQ群。任何学生读任何一本书像接力棒一样传下去,如此循环。学生们会通过这样的过程感受到新奇,有趣。同时也激大大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让课外阅读充满活力和生机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爱好,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巩固他们的阅读爱好。
1.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促进、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展示。如读书笔记展示、手抄报展示、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佳作推介会、读书卡片欣赏会等,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展示出来,在对话中展示,在展示中辩论。
(1)在交流中读。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读课外书时会写一写读书笔记,内容一般是标题、好词、佳句、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读后感想等。每周,举 4 行一次读书笔记交流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在展示中读。每月展出低年级同学的阅读卡片,中年级同学的手抄本,高年级的手抄报。这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阅读水平。
2.开展竞赛,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3.建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鞭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
当然,上述三类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但是不管哪种奖励,都要讲求新颖,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课外培养策略 篇3
关键词: 一年级学生 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策略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受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与限制,缺少课外阅读活动,阅读能力偏下,阅读兴趣明显低于城镇学生,直接影响语文水平。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研究,我们在沙湖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请一年级157名学生及其家长分别如实填写《学生阅读兴趣调查表》和《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表》,总结出培养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激发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增加载体,积极参与。首先,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发动家长给孩子买带注音的课外书,不定期给家长发一些买课外书的指引。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地开展,既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指导学生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保管、借阅工作。其次,给学生每人发一张《“悦”读表》,鼓励学生按要求每天课外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最少10分钟,然后按要求填写好表格。教师每周收上来检查一次,评出每周“阅读之星”进行奖励。语文老师上好一周一节的读书课,在读书课上和学生一起读家长统一买回来的课外书。再次,开展“天天听故事”活动。学生利用语文课课前准备时间,按照学号顺序轮流讲一个短小的故事。每周评选一次“故事大王”,每个月开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学生通过制作小书介绍喜欢的课外书的名字、作者、主要内容和喜欢的原因。最后,开展“剧本表演”活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选择课外书中的情节,自由组合成六人以下的小组,分组排练好小剧本后在班上表演。
2.保证阅读时间,改善阅读环境。首先,坚持每周一节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课。其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把课外阅读作为家庭作业,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规定阅读量和要求。最后,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是农村小学老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读、午读时间自主阅读,同学之间可以互换图书。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的图书阅读。与此同时,改善阅读环境。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整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一起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二、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终极目标
1.正确挑选课外书籍激趣。对于一年级孩子,封面插图是否有趣,故事主人公结局的好坏,都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书籍的兴趣。所以给一年级孩子选课外书时,应该以趣味设计和正确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为主。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鉴别能力,自主地按需选择课外读物。
2.树立榜样引趣。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组织“阅读之星”的评比,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老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读书,诵读古诗,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3.借助故事诱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效果比任何说教都好。课外,学生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故事世界中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4.利用阅读期待、情节加工再现品趣。家长选取文中精彩的片段,有声有色地为孩子朗读,然后突然中止,利用阅读期待适时向学生推荐读物,让孩子在课外书籍中挖掘阅读的清泉,欣赏品味阅读之乐。还可以将喜欢的故事情节进行合理加工想象,跟同伴一起编排,最后表演给大家,演员和观众都能在此活动中获得二次阅读乐趣,对内容和主题的品位将更深刻。
5.积极的评价能延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无论是学校开展的“阅读之星”评比,还是教师为学生所写的一句话评语,都能延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学生的阅读兴趣。
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每一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都能成功起步,应当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曹鸿飞.享受语文,享受学习.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3.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谈 篇4
一、引导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学生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其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1.组织故事会,比一比谁课外故事讲得好。2.看谁课外书读得多。初步了解学生读过什么书,读了多少书。3.推荐一本好书。先让每个学生推荐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说理由,然后全班进行交流。4.摘抄最喜欢的词语、最感动的句子。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是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在班上进行朗读展示。鼓励学生用读书积累的词语来说话,或模仿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句式练习等等,同时,利用学生喜欢看电视的特点,引导他们读一些高雅健康的原著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二、关注阅读内涵,注重方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单元训练点、学生的学习动态等引进补充阅读内容,让优美的文章滋润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
1.配合教材,推荐读物,迁移阅读。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让学生了解作品原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拓宽视野,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迁移阅读。课堂上相机介绍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阅读量,加深对这位作者的认识。推荐与文本相同题材和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迁移阅读。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2.制定课内外“读书卡”,训练学生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阅读综合素养。
3.授之以渔,指导读书方法。①精读。名著的名篇、名段,自己喜欢的读物,要细读,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②速读。为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可以训练学生使用“提纲挈领的标题读法”浏览篇幅较长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采用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阅读的“扫读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用直入主题的“提问法”,讨论交流,把握文章重点。③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传之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4.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确定学生课外读物,教师定期批阅,给予评价。教师给学生推荐读物,并且给予精心的批阅,一方面能监控阅读效果,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并在正面评价中激发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5.展示美文片段,加强积累巩固。利用早读课时机,展示学生课外的美文片断积累,包括文段、文句、诗词、格言警句、名人轶事等,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一方面能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积累,为习作积累素材,内化习作语言。
三、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效果
学生的阅读行为需要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笔者开展了一些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检查其阅读效果。
1.班级读书会。每周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分别为: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介绍新书信息等等。
2.评定读书笔记,评选最佳“读书卡”,选举“优秀小读者”,给予鼓励和奖励,完善和落实课外阅读的全面评估。
3.经常举办各种读书竞赛。如,主题知识大赛、古诗吟诵、美文诵读、格言比拼、对联攻关、读书手抄报以及家庭读书论坛、评选学习型家庭等等。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 篇5
内容摘要:
如何搞好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有所获呢?新课改理念要求,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要用系统论思想作指导,不论再搞“封闭式”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重视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会读书,成为快乐的读书人。要让他们深深地知道,自己的知识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再加上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只有走出课外,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力争做到:推荐一本又一本优秀读物,教给他们阅读兴趣的方法,努力开展好读书活动等等。深信,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会越来越浓,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组织学生阅读大量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同学们的阅读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兴趣选择恰当读物方法 指导 正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自己沉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课外阅读过程应该是学生能动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自主的、和谐的过程,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学习的过程,是融实践、生活、社会,融听说读写等各种因素一体的综合过程。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沉迷在题海、试卷中,无暇顾及古今贤文,视优美的经典为草芥,加之受地方经济的制约,农村95%的家庭无现代著,更不用说古典名著。所有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中规定:逐步养成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
一、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近年来我尝试着对所教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硬规定,须达到《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切实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把学生解放出来,向学生推荐读物,提供指导,让学生能真正和书籍交上朋友。去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为此,我国小语学会的理事长崔峦先生得出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不算成功的结论。他还强调:“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然而在今天这种网络信息时代,很多年轻人甚至儿童有很多时间是在网络上
“游荡”,不能专心致志地看文献资料。这就导致人类语言能力的退化。无法静心阅读也导致了现代人变得浮躁、浅薄。因此,引导孩子大量阅读经典名著,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孩子的心灵,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而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庞大的阅读任务,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讲解上,放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不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在五彩斑斓的生活中面对的诱惑太多,许多孩子对网络、对游戏,对打打杀杀的动画片十分痴迷,有的简直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面对好书,根本没有多少兴趣。而许多语文教师为了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强迫孩子每天或每周读多少书,甚至有的还规定了阅读的内容。这样使孩子觉得阅读成了一种强制性的任务和制度,于无形中对孩子内心深处原有的那种激情和自觉产生了逆反作用。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也说过:许多英国人终生不读莎士比亚,就是因为幼年时教师逼迫他们背诵的结果。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切记:孩子们的阅读必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必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呢?
(一)、老师率先垂范。
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老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对于学生读书兴
趣的培养,老师的率先垂范尤为重要,一个自己不喜欢读书的老师绝对培养不出喜欢读书的学生。因此,我们教语文的老师首先要养成自己爱读书的好习惯,有了一本好书,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有了好的心得体会可以和孩子们共同分享;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传授给孩子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也能够给孩子树立起喜欢读书的榜样,同时又能促进师生交流,增进理解和加深感情。
(二)、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要激发起小学生的阅读欲望,必须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我们上完《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后,就可以让喜欢寓言故事的孩子课外收集其他的寓言故事;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后,向孩子们介绍《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喜欢童话故事的孩子一定会很乐意找来读一读的;在学习了《狱中联欢》后,鼓励孩子把《红岩》这部小说找来读读。这样的扩展性阅读,孩子会很感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
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学校,鼓励孩子多去阅览室坐坐,在教室里开辟图书角,摆上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名家作品。家校结合,在家里设立孩子的小小书房,给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请家长配合,和孩子一起读书。这样浓郁的氛围下,孩子们自然能够静下心来读书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四)、经常开展有趣的活动,调动孩子阅读积极性。
要调动起孩子阅读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有趣的活动。如
“读书大王”评选、“我心中的伟人”演讲比赛、“红岩英烈故事”报告会、“我最喜欢的书”评选活动等。
二、帮助孩子选择恰当的读物。
林语堂先生认为学生在校“所读非书”。是说教科书“算不上真正的书”。而孩子课外阅读更不能无选择的是书就读,这样,很多不健康的读物很有可能毒害孩子心灵,将缺乏辨别力的他们引向歧途。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基础上选择内容健康、思想性、教育性强的好书来读。如:低年级孩子,可以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以及连环画、儿歌等注音读物;中年级学生,可以读一些寓言、童话集,简短的小说、诗歌和故事书。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读一些古诗词、散文、儿童小说甚至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些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在向孩子推荐好书时,不能做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孩子们到底喜欢读哪本书,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意愿。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三、指导孩子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孩子们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了好的读物,还得掌握好的读书方法。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读物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优美的诗词、儿歌、散文等,我们要在精读的基础上大声诵读;而小说、故事等则采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为了提高读书质量,还应指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很有效的读书方法,他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归纳和分析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读书笔记的要求可根据学生年级特征逐步加深,低年级的读书笔记,只要求能记下阅读时间、名称、文中人物即可。年级稍高,可以增加喜欢的词语、句子的摘录、文章主人公等要求。再高的年级则要求记下阅读的主要内容、文章作者资料、读后心得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老师只需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就可以了解孩子们喜欢读哪些书,读书的效果如何了。
如果我们每位小语教师都能认真解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执行新课标,就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成功,能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良好文化修养的高素质公民。
总之,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加强指导,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读,并提示阅读方法,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定会达到预期目的,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课外培养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应从这几方面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让学生明确读书目的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少年立志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应该怎样来阅读?我要用多少时间来阅读?这样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定、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必将大大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
二、教师推荐好合适读物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因此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關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三、授以阅读方法和技巧
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部分。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首先,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让孩子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阅读的核心是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共鸣。
四、联系课文文本拓展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以课内带课外,使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课外阅读。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逐步增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例如:在上《三打白骨精》课时,通过了解学生对《西游记》熟悉程度,介绍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神话人物性格特点,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总之,应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课外培养策略 篇7
20年来, 国内外不少学者纷纷投身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之中, 做了大量的探讨分析工作,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在西方文化环境下, 英语教学的中心已经由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中国教育部也于2004年指出, 高校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4) 。
我国的英语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 阅读课教学时间几乎占总课时的3/4, 因此, 笔者认为, 开展好英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 自主阅读教学是解决学生阅读难题的关键。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要求学习者必须有“自主”意识, 主动地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生活的需要, 从而真正从“内因”上促进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针对笔者所在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有必要培养医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自主阅读的习惯, 让他们意识到阅读对于自己学习的重要性, 让他们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逐步摆脱学习依赖性。如果长期坚持课外英语自主阅读, 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需要强调的是:课外英语自主阅读不是完全由学生个人完成的独立阅读, 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过程。教师要对不同学生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意味着他们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 并学会在与他人的积极合作中解决自身的问题。在培养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并主动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
2 阅读认知策略的培养
传授语言知识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词汇和语法是学生构建阅读理解的根本。在课外, 教师应系统地列出相关阅读书目, 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广泛阅读难度适宜的相关文献并写出文摘, 以充实知识储备, 提高阅读效率。
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有不同的行文结构, 掌握不同文章的结构特征, 有助于学生很快摸清作者的思路和意图, 有效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对目标文章的分析应全面、深入、系统, 讲授篇章结构知识, 引导学生从段落、篇章结构把握文章。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如概括文章大意, 分析揣摩作者语气, 依据首末句预测段落大意, 将各段落主要内容重新排序, 绘制文章脉络图表等。
阅读技巧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已有技巧的培养。笔者在课堂上主要训练综合推理、推测词义、预测等高层次阅读技巧和略读、寻读等低层次阅读技巧, 并使学生认识到熟练运用不同阅读方式所产生的阅读效果。略读和寻读可帮助学生快速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查找某些具体信息。加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后两项属于细读策略, 读者借助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或已有知识推测下文, 揣摩作者的意图、观点或猜测生词含义等, 加强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这四种阅读认知策略。
3 阅读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学习策略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实时监控, 自我调节阅读的最佳状态, 最终达到自我提高。在阅读教学中, 很好地贯彻元认知策略训练, 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害怕阅读理解、成绩提高慢等问题, 当然前提是教师必需做好指导、监督工作, 特别是在训练的起步阶段, 要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 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 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阅读策略, 养成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方式、安排阅读任务、监控阅读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 从而一步步走向自主阅读。
元认知阅读策略的培养是达到学习者自主阅读的关键。其具体步骤是:确立阅读目标、自我监控阅读、自我评价阅读。阅读目标的确立是选择阅读策略的关键, 它可以激励学生有方向地进行学习, 避免盲从。不同的阅读目的要求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比如对熟悉的信息可以跳读, 对重要的信息要进行详读等。每学期初, 笔者都要求学生制定自己本学期的阅读目标, 规划出每天或每周的阅读时间, 并规定每周、每月、每学期的阅读量。如:每周看完一份英文报纸, 每月读完一本英文杂志等。另外, 笔者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如:第一学年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的英文文章, 能顺利阅读英语简易读物;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借助词典基本读懂英语围家大众性的报刊杂志和一定量的原版小说;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能较顺利地阅读原版杂志, 并能阅读自己专业的英文文献。根据阅读指标, 笔者特别推荐学生课外自主选择《21世纪报》、《英语周刊》、《英语学习》、《时代周刊》、《简·爱》等英文报刊和名著进行阅读。
阅读目标是否达到, 阅读速度如何, 理解程度如何, 文章的亮点何在, 何为行文意图, 有没有感悟到文章的内在美, 需要学习者自我检测, 并在此基础上调节控制后继阅读过程, 这对学习者的进步至关重要。因此, 学生阅读时必须学会不断加强自我监控, 有效调节阅读方法、阅读策略, 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科学有效的评估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进程, 从而在自主阅读中变得更独立、自信。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估时主要应了解通过一定时期的自主阅读后, 自己在知识、技能、策略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事实表明, 自我评价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导向系统, 能促进更迅速的阅读。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也要及时监控和评估学生的阅读训练进程。教师进行监控和评估不应仅以测试成绩为依据, 而应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笔者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写文摘或心得的习惯, 或以英文日记的形式来写读书笔记, 并且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另外, 笔者还把每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和难度, 每个小组每周选出一个代表向大家汇报他们的阅读内容和进度。
4 情感策略的培养
情感和认知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研究表明, 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 认知活动会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 也不会有实际效果。学生只有在积极、有利的心理状态下, 自主阅读才最有效。因此, 情感策略的培养也是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情感的控制, 如提高兴趣、克服焦虑等, 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阅读积极性。排除消极主观因素的干扰。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 不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而应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积极互动的组织者,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活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 教师应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调控和指点, 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 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营造轻松、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 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利用多媒体技术, 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让阅读与思考、评价相结合。最后, 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因材施教, 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风格,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断监控和调节其阅读认知过程。针对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消极认知特征, 如焦虑、不够自信、缺乏动因等, 教师应注重意志力、耐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还要注意选择难易适度的阅读材料,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逐步摆脱消极主观因素的干扰。笔者平时经常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素材并打印给学生阅读, 或列出学生希望阅读的名人传记、神话传说等书单, 让他们自己去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另外, 笔者还鼓励学生自选阅读材料。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 而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应该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论
医学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不高, 对于每周有限的阅读课而言,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扩大语言输人量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课外英语自主阅读。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自主学习观念的灌输, 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 是阅读教学必然的趋势。学生和老师应该积极配合, 探索这条有效的阅读途径, 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主要探讨医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及具体策略。通过实践, 学生的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并且培养了课外英语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外英语自主阅读,阅读策略,医学英语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Brookfield, S.Self-Directed Learning:From Theory to Practic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85.
[2]Cotterall, S.Developing a course strategy for autonomy[J].ELTJournal, 1995a, 49 (3) :219-227.
[3]Dickinson, 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Ellis, G.&Sinclair, B.Learning to Learn English:A Course inLearner Trai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Holec, 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1981.
课外培养策略 篇8
一、语文教学中注重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是一个注重体验的过程, 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应该读什么, 怎么去读。多注重一些阅读方法的传授, 正确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和自己日常所学相结合。当然还需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做到一法多用。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 可以摘抄下好词好句, 或是多写一些读后感。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当然, 开展新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老师需要做的,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以及阅读的期待。从而使使课外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也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合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活跃的一大因素。所以, 要想让学生真正博览群书, 最根本的还是应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只有在具备了饱满的阅读兴趣之后, 才能积极、持久地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 老师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去课外阅读, 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 从而更好地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把阅读当成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书目, 或是讲故事的形式等, 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这样一来,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 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类似的作品。如此一来,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阅读也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体验。
老师应该通过各色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享受的过程阅读书目, 积累有用的知识。从而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 游刃有余, 写出漂亮的文章自然。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 做到把“要我阅读”转换成“我要阅读”。通过日常的积累, 学生可以开拓视野, 增长知识面。
三、有效地把握课外阅读的时机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 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引导, 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做到从实际出发, 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
1. 学生应该着眼与课文来选择课外读物。把教材的内容作为基础, 通过对所学教材进行精读, 从而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运用, 同时做到在课后仔细阅读一些和文章作者相关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得了解。当然还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 把同类的作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和对比,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以及所学的内容。利用诸如此类的方法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还能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
2. 围绕所学的课程开展课外阅读。有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会遇到难以下笔的情况。不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不只是光靠老师在课堂中的授课就能完成的, 而是通过学生自身平时的日积月累, 通过长期的阅读才能有效掌握的。所以不仅要根据课堂所学, 同时应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开展各色各样的读书活动。在教学时,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图画作文、音乐作文等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可以亲身投入到写作中区。当然还可以通过举行一些“以书会友”的活动, 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4. 订阅报刊、创设“读书角”。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应该定期阅读报刊。同时不同的班级还可以创设“班级读书角”, 发动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到班级, 这样一来, 大家就可以共同分享所读的课外读物。在创设“读书角”之后, 应该制定好必要的借书、还书制度, 学生应该对书籍加以爱护。在看书的同时。养成爱护书籍的良好习惯。
5. 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优秀古诗文, 增加平时的积累。还可以通过开展赛诗会, 评选出每一期“古诗状元”等, 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6. 定期写读书笔记。在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 应该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 可以通过做读书笔记来达到效果。由于学生间的语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所以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低年级学生要求低一些, 而对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则有所提高。
7. 开展“红领巾读书月”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还可以举办一些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这样一来, 不仅能普及课外读物, 同时也能使学生树立起热爱祖国的决心。
8. 运用多媒体仪器进行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渡时期。所以, 老师在利用单纯的语言进行教学时, 学生有时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从而提不起学习兴趣。这就势必要求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学, 不仅能直观形象地把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 同时更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教学, 把抽象的知识用声音、图片、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 从而加深记忆。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
目前,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增加学生课外知识, 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 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的一个开阔的空间。所以,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中的方法与技巧, 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强化阅读理解能力, 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摘要: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课外阅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不仅能够开阔眼界, 还能有效提高语文素质。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如今, 很多学生在挑选课外阅读的书籍时功利性太强, 多是以写作为目的来挑选课外读物。当然不能否认这些书籍的作用, 但是学生真正想要写出优秀的文章, 需要的则是通过日常的积累。只有具备丰富情感经验, 以及各方面知识积累的人, 才能创作优秀的作品。不要把学习写作作为课外阅读的唯一目标, 而是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国玲.浅论在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 2012, (11) .
[2]朱小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有效性探究[J].语文学刊, 2011, (12) .
课外培养策略 篇9
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小学低段学生阅读的目标, 指明了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方向和目标。家长应该顺应心理特点让孩子喜欢上书, 同时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1. 顺应心理特点, 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 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 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对印刷美观、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 如动物画册、彩图科等。而有的家长错误地将孩子理解为“小大人”, 认为他们应该看一些有“深度”的书籍。因此, 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挑选, 尽量让他们喜欢上这些书。可以为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看的益智游戏类的书籍, 诸如《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这些书和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结合, 里面包含了走迷宫、找不同、寻宝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 孩子们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利用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
(1) 游戏法。利用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激发阅读兴趣。喜欢玩游戏和活动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家长只要留意孩子玩的游戏并顺势进行引导, 就可以有效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如, 有的孩子很喜欢玩一种叫“三国杀”的游戏, 从中知道了张飞、关羽、刘备等人, 知道了魏、蜀、吴, 但是他们很想知道三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 对此, 家长就可以利用孩子对这些人物的好奇心理, 引导他们看《三国演义》。
(2) 悬疑法。在读书时, 留下悬念给孩子。在为孩子阅读精彩文章时, 家长可有意留下悬念, 不告知结局, 这样, 孩子们就会急切地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而慢慢学会主动看书。如有位家长给孩子讲了《木偶奇遇记》中的一段故事。故事的大致意思是有个人想把匹诺曹带到一个不用上学、有吃有喝的地方, 匹诺曹很矛盾, 最后还是去了……家长就问:去了这个地方之后匹诺曹会怎么样呢?孩子一听马上就来了兴趣, 心里想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究竟是怎样的呢?于是就产生了一种阅读《木偶奇遇记》的迫切愿望。
(3) 以听促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 在这样的“拥抱”下, 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 热情高涨了, 慢慢的, 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家长可以把要孩子看的书以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 如曾经有位家长给孩子讲了《我是霸王龙》这个故事, 孩子觉得很好听, 后来在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后, 就要求买回家看。此时, 家长故意显得极不情愿, 并告诉孩子, 买回去的书要自己看, 结果孩子回家后真的很认真地把这本书看完了。
(4) 电视辅助法。喜欢看动画片是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 只要家长抓住机会, 因势利导, 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 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动画片往往会对孩子的阅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 中央电视台播出《美猴王》后, 孩子非常感兴趣。为此, 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故事, 引导他去看《西游记》。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指阅读材料的内容和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 根据阅读内容的类型, 可以把阅读材料分为童话类和科普类等。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纯图画的、绘本形式的、拼音的和纯文字的表现形式。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材料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着自己的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小学低段应尽量为孩子选择绘本和带拼音的材料,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 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一般说来, 从上小学开始, 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 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 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 那注定不会长久。”因此, 在为孩子挑选图书时, 一定要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 这样才能慢慢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 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合适的材料。
针对不同个体选择不同书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有七种智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同样, 在阅读方面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点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喜欢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 如《大科学系列》;有些孩子喜欢看一些漫画类的书籍, 绝大部分小学低段的孩子都是喜欢看童话类或故事类的书籍的。因此, 家长帮助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针对其个体的爱好选择阅读的材料。当然, 有的家长会担心因此而造成阅读的片面性。同样地, 加德纳教授认为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孩子的优势智能带动其劣势智能的发展, 即在阅读上, 家长要利用孩子的阅读优点, 引导他们在阅读喜欢材料的基础上阅读其他书籍, 在这个引导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智慧和方法。
3. 加强引导, 选择经典材料。
小学低段的孩子比较适合读童话 (故事) 类有拼音标注的书籍。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名著, 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叶圣陶童话》、《伊索寓言》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充满童趣的书籍, 如《宝葫芦的秘密》、《小熊维尼》、《绿野仙踪》等。一年级的孩子更多地应该选择绘本, 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教诲、有批判、有鞭挞、有唾弃、有颂扬、有歌唱, 让心灵一片空白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这样的文化营养里。因此, 尽管《三字经》、《论语》等古代经典著作比较难以理解, 但也应成为孩子们阅读的对象。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鼓励孩子多看些科普类的书籍, 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有适量的阅读书籍。孩子能否经常接触到书与其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 家长在家里要为孩子准备适量的书籍, 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 都可以先买来, 以为孩子的阅读做好准备。
第二, 将书放在合适的位置。为了方便孩子阅读, 家长应该将孩子阅读的书放在合适的位置。书放的位置会影响到孩子阅读的次数, 越是不方便拿的书, 孩子看的次数就越少, 因此, 家长应该将书放在孩子能拿到、容易拿的地方。比如, 可以放在孩子容易见到的地方、书架的最下层, 也可以放在床头柜上, 这样, 孩子每天都会接触书, 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第三, 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家长要爱读书和有读书的习惯, 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 才能给孩子读书做出榜样, 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当然, 家长不一定要读孩子的书, 也可以读自己的书, 其目的是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另外, 要与孩子共读, 亲子共读也是家长读书的表现, 实践证明, 亲子共读不仅可以培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还能了解孩子的阅读水平并给予指导, 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总之, 家长可以用自己爱读书的行为潜移默地影响孩子。
小学低段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 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 会有很多的困难和疑惑, 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家长、研究者共同解决。
摘要: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智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能力和课外知识的储备影响着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保证, 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孩子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家庭氛围的营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家长
参考文献
[1]朱桂金.由“小人书”走进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34) .
[2]荀以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11, (17) .
[3]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4]谢学宏.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取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 .
课外培养策略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传统的阅读培养方法强调“传递知识”而不是强调“发展能力”, 尽管自学能力的意义逐渐被知晓, 但对思维能力和学习过程的注意仍然远远不够, 还是过分强调掌握全部内容, 使记忆占用了大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的三大规矩是“背书、练技巧、尊重权威”, 尊重权威的必然结果是沉默, 不向老师提问题。这一系列的历史“积淀”导致了当前农村地区中语感的培养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语感的界定
语感是一种修养, 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 (包括口头语言、书面符号) 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 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它具有如下一些特性:锐敏性、直觉性、整体性、联想性和体验性。
三、语感培养策略
策略一、以读为本——培养语感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 课外阅读应以读为主线, 但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天地玄黄喊一片”式的死读、傻读, 要通过朗读、诵读、默读、、赛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对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 词义的内涵, 表达的恰切, 语势的磅礴, 语法的运用, 条理的连贯, 意境的优美, 直到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
策略二、揣摩品味——培养语感的关键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作品读一两遍, 未必理解得透, 必须多揣摩。”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 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
1.反复吟诵、熏陶语言意境。重视对教材拓展阅读中语言的形象、节奏、气势及感情色彩的推敲、品味、引导反复诵读, 使学生感受到语气、语序、节奏所蕴含的情味和意境等。
2.语句比较、品味语言神韵。让学生读读、讲讲、比比, 从而体会到整齐与错乱、细腻与粗略、形象与干巴、具体与空洞、准确与牵强之间的差异, 在比较中强化差别感觉, 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这样, 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 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3.联系生活、丰富语言体验。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利用积累与运用中“自主阅读部分”,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 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 此时的感受才是真实的。
策略三、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保证
凡是技能, 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感训练亦是如此。只有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 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增强语感。
1.熟读成诵。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小学生记忆力强,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 文质兼美。让学生“熟读”, 逐步感受到语言的意蕴和文章的气势。通过背诵, 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 精美的篇章, 不断充实语言库存。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本身有量的规定, 教师可以因材施教, 每日推荐一定数量的诗、词让学生背诵。这样, 有利于学生贮存语言, 积淀语感, 从而扎扎实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2.广泛而多渠道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 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推荐一些优秀文章、读物, 让学生选读。通过晨读、读书汇报会、习作展厅等的形式, 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和大家交流。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实践活动, 学会了读书, 内化了语言, 从而增强了语感。
“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都是一个渐聚的过程。语感是语言认识的高级阶段, 也是必经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努力通过符合汉语学习规律的语言文字训练, 结合学校优质的资源来弥补托管留守儿童的语感缺失, 发挥语感在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准南《“语感”浅说》) 。
[2]龚向明《参与和合作:走出语感教学的误区》。
[3]林运来《语感, 语言训练的综合效应--学习叶圣陶论语感》。
课外培养策略 篇11
摘要词汇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文章主要讨论在课外培养和训练词汇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英语学习。
关键词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课外培养
一、词汇学习的意义与现状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语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词汇,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如果不储备一定数量的词汇,就不能实际运用语言。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单词掌握和运用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外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导致单词难以理解和掌握,自然也就难以很好地运用了。鉴于此,我认为教师应通过平时的词汇教学,有意识地渗透词汇学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养成良好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和记住英语词汇,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英语词汇学习的理论基础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词汇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艾宾浩斯遗忘定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人的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熟记后最初遗忘的较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会由快到慢,到最后就基本不会遗忘了。根据遗忘规律,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现英语词汇,克服遗忘现象。课堂上教单词时,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讲解课文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自然地再现;课后练习中,使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认知的意义建构原理,强调了认知主体主观能动性,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英语词汇教学程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更好地学是学生对英语词汇更好的意义建构;更好的意义建构是学生利用已有词汇知识和社会经验等达到对词汇知识的重组和建构,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
三、课外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培养与实践
(1)抓好语音,强调诵读。词汇学习第一关是会读,正确的读音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单词,因为读音的正确与否往往与词的掌握程度成正比。高中课本词汇表里对每个生词都有音标注释,但好多词学生还是不会读。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有些音标掌握的不好;二是学生平时读单词的时间很少。针对这两个原因,教师有必要在语音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如每节课前花2-3分钟帮助学生复习音标,在英语早读时播放磁带等。另外,教师还可从课文或课外挑选一些优美的段落和篇章让学生自己进行诵读,并在班内举行朗读比赛,增加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为学生练习语音创造良好的条件。
(2)科学记忆,循序渐进。单词会读还不够,还需知道其意思和拼写,而这就离不开记忆。高中英语课本每个单元的单词都接近或甚至超过50个,若想在短短的一到两天时间内记住所有单词并知道用法是非常困难。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可以把课后的单词根据重点程度进行标注划分:标注黑体的是课标词汇,即重点单词,学生不仅要会读、会写,还需知道其意思并学会运用;打“△”的是行文需要的词汇,大都为地名或人名,学生不需记忆;剩下的为话题拓展词汇,学生需要知道其音、形和义,但不要求运用。明确了主次之后,再把课后单词拆分为几个小版块,渐进记忆。
(3)传授方法,训练策略。好的方法会使事半功倍,词汇学习也不例外。一旦掌握好的记忆方法,养成记忆的习惯,单词的积累将会是成倍增长的。为培养学生在课外能自觉运用好的学习方法来记忆词汇,教师在课堂上应事先对各种方法进行指导和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习惯落实到课外的英语学习中去。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第一,翻译法。翻译法就是把英语单词用中文或简单的英文翻译出来,最好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英文翻译单词,这种方法比较直接,也能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的词汇。
第二,构词法。英语中许多词汇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教师应传授学生基本的构词法知识,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常用的构词法有:①复合词,如earthquake,bathroom,housework等。②派生词,分为词根加后缀和词根加前缀。后缀一般是改变词性,词义基本保持不变,如:careful—carefulness, hope—hopefu等;前缀一般是改变词义,不改变词性,如:advantage—disadvantage, possible—impossible等。③词性转换。有部分单词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前后缀本身就具有不同的词性,如seat(座位)—seat(使就座等)。
第三,猜词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课文后没有而自己又不会的单词。这时,可让学生根据构词法以及上下文语境进行猜测,即猜词法。猜词法在做阅读理解时特别需要,是一项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也是拓展词汇的较好的方法之一。还有词典法与游戏法等,也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当然,学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不断训练,帮助养成良好习惯,掌握词汇,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3)多样检测,巩固效果。习惯的养成除了自觉外,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监督。因此,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词汇学习习惯的同时,教师应承担监督职责,发挥监督作用。检测是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单词掌握的情况,也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加强记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上进行适当的引导,积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课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就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真正热爱词汇学习、掌握并牢记词汇,从而为其他各项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外培养策略 篇12
一、激活阅读源头, 激发积极参与
农村学生对图书的接触较之城市学生差距巨大, 首先受学校办学条件限制, 农村学校所能提供的图书资源极其有限;其次受家庭影响, 农村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家里很少有适合孩子的图书。 虽然很多家长期望孩子多读书, 但是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书, 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看有益的书。 导致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匮乏, 阅读兴趣不足。 为此我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 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1.故事迁移。 教师可以从故事入手, 让学生从 “听故事”到“讲故事”, 进而到 “找故事”, 利用 “故事迁移”一步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促使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每逢星期一的早读课, 就是我们班的“讲故事”时间, 当学生挺直身子, 竖起耳朵听教师讲故事, 听得咧开嘴巴, 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 教师的故事戛然而止, 扬了扬手中的书, 告诉学生故事是从这本书看来的, 如果谁能帮助老师把故事讲完, 这本书就借给他看。 教师把书借出去后, 等过了两三天, 就请那位借书的孩子在班级中续讲那个故事, 并及时给予肯定。 其他同学也想得到教师的表扬, 教师又拿出几本书借出去。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好的故事, 到课堂中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这一时间段里, 每次早读课上的“讲故事”成了学生“最期盼的时间”, 学生大饱耳福, 充分展示自己的好书。 “讲故事”活动激发学生千方百计地搜寻自己喜欢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它让讲故事的孩子体会到被认同、被肯定的喜悦,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 使听故事的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好书漂流。 农村学生的图书终究有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办好书漂流活动。 要求学生书非借不能读也, 学生对借来的书通常能一鼓作气看完, 教师还要给在班级中进行传阅的每本书中夹上阅读卡, 鼓励阅读这本书的学生在阅读卡上写好阅读时间, 叙述简短的阅读感受, 甚至可以提出读书时产生的疑问, 等等。 通过阅读交流, 激发学生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学生看书也自然特别仔细认真。
3.逛逛书店。 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 一个人能买的书很有限, 一个班能买的书虽然多些, 毕竟还很有限。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逛书店看书。 教师要经常在班级里发布新书简介, 有时还略带遗憾地感叹:“这本书连我自己也没读过呢, 某某书店就有。 ”这样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就会自主地寻找书籍阅读, 阅读之后, 学生可能会得意地炫耀, 到后来, 学生就会经常回来跟教师汇报:“某某书店又有新书了, 这些新书叙述了什么内容, 老师看过了没? ”这样, 学生渐渐地由不进书店到爱进书店。 这样先是教师进书店, 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自主地进书店, 逐步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二、拓展书籍推荐, 提高阅读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 看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 也不好的, 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 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 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 因此, 当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日渐浓厚时, 教师就可以拓展阅读的广度,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小学生总是具有超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把“讲故事”转变为“好书推荐”, 推荐的图书不再局限于小说、童话、寓言、历史故事, 还可以包括生活、艺术、科技等图书。 教师要告诉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接下来大家需要提升一个层次, 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 看谁是最成功的推销员! ”这样的阅读活动, 学生会立刻兴奋起来, 跃跃欲试地四处寻找阅读资源。 在书籍推荐课上, 学生兴致高昂, 有的寻找偏门学科知识吸引其他学生眼球, 有的寻找感人的篇章打动人, 有的寻找曲折的故事给其他学生造成悬念, 有的寻找前沿的科技吸引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书籍推荐活动后, 教师再对学生的推荐结果进行点评,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范围, 学生在书籍阅读推介交流活动中, 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兴趣自然更加广泛。
三、开展合作阅读, 增强阅读能力
有效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和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就刻不容缓了。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教师可以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 将“好书推荐”活动中的优胜书籍拿出来,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读, 之后让每个学生找出书中好词好句, 并说明理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 就是不能重复, 在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表达中, 学生抽丝剥茧地将书中每个字反复阅读。 教师巡视进行点评, 在表扬鼓励中, 引导学生如何寻找中心句, 紧扣文章重点, 思考文章作者是如何安排结构, 前文的哪里是后面的伏笔? 好词好句应该应用于什么环境? 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等等。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强化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四、超越文本阅读, 巩固阅读能力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好的书籍使人产生共鸣, 引人思考, 催人奋进。 阅读, 不是阅读文字, 而是要体会文字的内涵, 还要超越文本, 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养分。 指导学生阅读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懂文本, 超越文本, 要做到勤于思考, 发挥想象。 比如, 阅读一篇好文章, 教师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华丽的文字之上, 还要思考这篇文章的背景, 从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因此,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必须做到跨越表面的读, 求得深层次的阅读共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 就要学生做到立足文本, 超越文本。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要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效率, 勤于思考, 发挥想象, 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 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综合素质。
摘要:文章剖析了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详细地叙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培养策略】推荐阅读:
高校课外培养08-28
课外阅读能力培养05-12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08-24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论文07-22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07-05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与实践10-20
教学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06-03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10-03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