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的社会作用

2024-10-13

都市报的社会作用(精选9篇)

都市报的社会作用 篇1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结构转型, 我国新闻传播业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各都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以都市人为对象的都市报从市民受众需求和都市生活本身发掘新闻资源, 充分表明社会转型背景当中舆论引导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 也可以看作是大众传媒从宣传工具走向社会纽带的积极尝试。

1. 都市社会的传播结构

都市化发展的现实是社会分工专业化和利益分配多元化, 这导致都市的社会发展更需要扩大社会沟通渠道和信息传播空间, 以便积极引导大众和整合社会秩序。而都市报的发展创造了新的信息源, 丰富了各种集体和个人的话语形式, 从质量上和数量上提高了社会传播水平。

1.1 人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更为广泛和多样化, 这既与外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态有关, 同时也与自身的主观因素、行为、动机和目的有关。这就要求对传播内容进行分类、再分类, 改版、再改版成为适应受众需求的都市报发展趋势, 即用不同类型的节目和版面满足不同受众的心理需求。比如新闻性栏目满足受众的认知、好奇心, 知识性栏目满足受众的教育需求和知识欲望, 娱乐性栏目满足人的交流和宣泄心理, 服务性栏目满足受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功利需要。

1.2 大众传播的价值取向。

首先, 媒介对人的引导作用在逐渐加强。人们会从大众传媒上的新闻事件和观点分歧当中去寻找自己的立场, 通过大众传媒来观察社会, 从媒介提供的信息中对社会和个人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预测, 大众传媒有意无意地帮助受众从别人的行为和命运中去重新界定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位置。都市报要充分考虑到传媒本身和受众的互动性。既要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性和普遍性, 同时又要以个性化、人格化的新闻素材作为社会责任和社会观念的载体。

其次, 都市社会讲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 人与事物的关系正在逐渐超越人与人的关系, 这就要求新闻报道突出时效性、节奏性和服务性。现代社会中各种传播媒介如电话、传真或网上邮件等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 但是情感交流也随之有所疏远,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复杂。都市报作为情感诉求的社会载体, 要对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如社会公德、治安环境、生活质量、情感交流、消费权益等问题进行反复传播。

第三, 正确引导受众接受信息, 提高文化水平。科技的发展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闲暇时间增多, 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资源。同时, 机构改革、产业调整、下岗分流等方面的新政策也引起了人们的不安和焦虑, 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心理失落。这就需要加强都市报的文化服务功能, 引导受众积极健康的接受信息, 在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同时, 尽量提升受众的文化修养素质。

2. 都市报的社会作用

受众能否接受被传播的信息是传播的最终目的。新的传播技术加速了信息产品进入传播市场的过程, 受众由被动接受信息向主动寻找信息转变。在这种情况下, 大众传媒只有通过研究市场和对手, 才可能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 提高运作效率, 增强创新能力, 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媒介的市场化发展对推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众传媒的社会化起着相当大的示范作用, 对都市报来说尤其如此。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现实化和理性化, 越来越重视对于社会事务的参与。所以都市报应以市民角度来选择和报道新闻, 使得新闻版面大众化、实用化;面向生活现实, 积极干预生活, 反映批评呼声;强调栏目和专题策划, 吸引和扩大受众群。这有利于开辟新的社会传播空间, 使得大众媒介与社会生活产生更直接的联系, 在社会和文化上加强了传媒与受众的互动, 扩大和延伸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简要说来, 都市报的传播功能有下列几点:

第一, 都市报首先可以起到社会整合作用, 把都市社会群体的成员共有的不同价值集合起来, 形成共同的社会纽带。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传媒本身与受众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参与, 借助个人情感的媒介化参与来延伸社会整合的范围。在已经形成社会阶层分类的都市社会中, 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所拥有的文化或亚文化的信念本身是群体身份的符号, 这形成了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界线。只有大众传媒才能打破这种价值和情感的界线, 成为共同的信息传播的载体。都市报扮演着建构社会共识的角色。

第二, 都市报是象征意义上的社会交换和分化的媒介。这种交换和分化的实质是信息分享, 通过信息的交流来确立作为主体的受众如何确立他的社会选择和角色定位。各种栏目和版面所提供的大量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既要对都市受众在政治立场、公民意识、社会公德等方面进行熏陶, 又要使得都市受众能够按照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条件在就业、教育、消费和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这样使得都市报的信息再生产成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中的形式要素, 推动建立都市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的文明水平。

第三, 大众传媒在中国是一个权威合法化的社会管理工具, 通过对受众的影响扩大有组织的社会控制的范围。因为大众传媒的参与、沟通和引导, 能够降低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直接磨擦的可能性, 加大理解和宽容度。充分的信息流通和舆论监督可以为现有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舆论基础和社会心理准备, 这有利决策者的民主决策, 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

大众传播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传播的信息内容为受众所接受, 以便推动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的追求而按传播的信息内容的提示去参与社会实践, 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从而真正体现大众传媒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巨大作用, 这就是都市报在今天所扮演的历史角色。

都市报的社会作用 篇2

成民人〔2011〕48号

各区(市)县民政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直属各单位:

为做好2011年成都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登记对象

具有成都户籍或在成都工作,于2010年、2011年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往年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但还未登记的社会工作者也可参加此次登记。

注:中央及省直在蓉单位的申请人员,须向省民政厅申请登记。

二、登记机构

成都市民政事务中心(成都市百花西路5号4楼)

三、登记时间

2011年7月30日至12月30日(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上午9:00至11:30;下午13:30至16:30。

四、登记方式

(一)网上信息登记。申请人首先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工作者登记信息系统”填写资料,可登陆成都社工网站,点击首页“社工登记”栏目里的“社会工作者登录”进入登记系统,按照登记说明进行网上信息登记。

(二)向登记机构提交材料。完成网上信息登记的申请人,须在12月30日前到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并提交以下相关材料:

1.《社会工作者首次登记申请表》2份(可在成都社工网站 “社工登记”栏目下载);

2.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2份;

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原件和本人签名的复印件2份;

4.近期同一底片2寸彩色免冠证件照3张;

(三)查看申请结果。申请人在提交申请材料一周后登录登记信息系统查看登记申请结果,若审核成功,需到登记机构领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登记证书;若审核不成功,请修改完善个人信息后重新提交登记申请。

五、注意事项

(一)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工作者登记信息系统”今年首次启用,往年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并已领取登记证书的社会工作者也需进行网上信息登记,登记机构对这部分人员已进行了部分资料录入,其它相关信息还需社会工作者自行修改完善。

(二)网上登记采取自助服务方式,登记者务必遵从诚信原则,对录入的信息负责,有关信息发生变化要及时修改。

(三)社会工作者的管理和服务按照登记时选择的“所在城市”进行属地管理。我市登记者工作地发生跨地区(省、市、县)转移的,应及时联系登记机构。

望各单位积极组织,做好本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工作。联 系 人:康宗英、李小雨

电子邮箱:cdshgz@163.com

联系电话:028-87030087

主题词:民政社会工作

信息公开类别:主动公开

成都市民政局办公室2011

(共印70份)

都市报的社会作用 篇3

一、 孤独绝望下的生死抉择

影片第一章节的题名叫“孤独的人”,映照了每个人内心的隔膜与孤独。王佳梅是孤独的,作为女儿,她得不到母亲的理解,执着奋斗的梦想在母亲看来只是痴人说梦;作为学生,她和同学之间感情淡薄,缺乏同龄人的心灵相惜与守候;作为员工,她有着被人瞧不起的新移民身份;作为援交女,她爱上了嫖客,最后得到的却只有羞辱。感情的唯一牵绊是远在湖南的父亲,但也只能默默地把自己援交赚来的钱汇给他。丁子聪是孤独的,少时失学,后来失业,有着自己深爱的人,却只能在自渎中回忆着那片刻的欢愉。臧警官是孤独的,一心投入工作,与妻子离婚,邋遢的造型也暗示着他与这个社会所认可的人群的格格不入。入狱之后的探访名单上的佳梅妈妈也是孤独的,背井离乡来到香港,为了一个身份嫁给一个老男人,明明心中是爱女儿的,与佳梅的关系却经常剑拔弩张,在人前强颜欢笑。电影中有很多佳梅妈妈抽烟的特写镜头,无论是打麻将的消遣,还是佳梅死后的悲痛,她脸上都是说不清的落寞悲哀。

长久的孤独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疏离感。“我不恨她,我恨人。”就是这种疏离与隔膜,助长了他们心里冷漠的一面。丁子聪杀害王佳梅并将其分尸时的残忍就是由此而生,在他心里,王佳梅作为灵的部分已经归于天国,那剩下的只是使其成为“人”的肉体,而“人”是可恨的,是不足惜的。“我不想佳梅是人,所以我杀了她。”这是丁子聪理直气壮说出的犯罪动机。他不想让她做人,于是撕下她的面皮,扯开她的胸膛,割下她的头颅,把她的肉剁碎冲进马桶,把她的骨头用手推车推走。与之相照应的,是在影片的开头,王佳梅的同学割破了自己的手腕,王佳梅对此的反应是冷漠的,没有恐慌,也没有畏惧。与丁子聪在法庭上叙述作案过程时冷漠、空洞的眼神形成一种呼应。这种冷漠与空洞的背后,正是对“人”的疏离。

当一个人觉得死无所惧的时候,往往是因为生无所欢。佳梅不可谓不努力。青涩的她唱着《娃娃看天下》登场时,内心满是对这个花样世界的向往,她把照相馆里别人的照片挂在自己家的墙上,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这样美好而光鲜。然而现实回应给她的却是反家暴海报上的丑陋面孔。她像每一个恋爱中的女孩一样沉浸在甜蜜中,迎面而来的却是心爱的人带着香港女朋友来对她进行的一场羞辱;她拼命想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她赤脚上街发传单,坐在天台上啃面包,她走上援交的路,她明确的给自己标价:“给多500,我可以明天早上再走。”然而现实对她来说,却永远是一间看不到风景的房间。因为有欲望,所以活着会累,因为有伤害,所以活着会痛,因为孤独无依,所以更害怕一个人的时候。当她扔下代表着光鲜与欲望的耳环,放下这一切痛苦,孤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深深的绝望。

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如果她继续活下去,片尾姐姐的生活状态就是她的明天——在一间看不到风景的房间里,挺着大肚子,希望能找个人来娶自己。这样的生活对佳梅来说无疑是更深的孤独与绝望。她觉得死亡对她来说可能反而是一场救赎。她并没有刻意追求死,她只是不害怕死,觉得“死了也挺好的”而已。一个人苦苦支撑着明天,她觉得活着累、绝望和孤独,死也许是对生的痛苦的终结。丁子聪的出现让她的生死天平出现倾斜。因为信奉基督,所以她不敢自杀,而丁子聪懂她,是一个值得信任,可以帮助她完成解脱的人。和一个心有灵犀的人,在极致兴奋的时刻摆脱生而为人的桎梏。

二、 挣扎在泥沼中寻找光亮

影片中,佳梅的妈妈为了移民身份嫁给一个老男人,一起住在逼仄狭窄的廉价公共屋屯里。这一类屋屯在香港电影中经常出现。在这里的人们过着卑微、灰暗的日子,时常还会有人来催交高利贷或者保护费。在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中,张静初饰演的内地女孩也是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这里阴暗、潮湿、拥挤、没有尊严,没有作为一个家的温暖,更容不下一个少女的梦想。在成为援交女之前,通过其他女孩的口说出了她要做援交女的原因,“她真的缺钱,她想自己搬出去,所以才一个人打两份工”。廉价的公共屋屯是佳梅想要逃离的地方,可是逃离了这里,她又无家可归,她在墙壁上写下“kdjfjdfj”,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用到了自己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因为想做模特,买了好多高跟鞋。用援交挣来的钱给自己买昂贵的耳环。除此之外,这组拼音字母还是佳梅的QQ密码,她通过QQ认识了丁子聪,也通过丁子聪的手完成了最终的自我解脱。可以说,和丁子聪交往的短暂时间,也是佳梅来港之后生活中所不多见的“风景”。表面上,男女主角所构成的是一种血腥的杀戮关系,然而促成这一血腥事件的直接原因,却是一种温馨美好、互相理解、心有灵犀的感情。

由于影片绝大多数的画面都是阴暗逼仄而绝望的,男女主角的美好感情因此显得弥足珍贵。佳梅和丁子聪的聊天更好像是在谈恋爱,和佳梅接待其他嫖客不一样,他们没有聊金钱、没有聊性欲、没有聊一切嫖客与援交女之间应该聊的话题。他们就好像网恋中的小情侣,通过网络来谈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虽然素未谋面,却是心有灵犀。两个人讨论歌词,讨论歌手,聊人生,聊来世,聊生死。为了融入香港这个社会,佳梅被妈妈要求说粤语,然而在和丁子聪聊QQ的时候,她用一回了普通话,她表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佳梅说,她是信主的,死了之后会上天国,上了天国,做什么都可以。从佳梅给丁子聪念圣经开始,到最后佳梅在窒息中微笑,这就变得不是一场谋杀,而是一场救赎。原来,看得见的风景是梦想,是美好的未来,是光鲜的生活,但到生命的最后,风景却成了渺茫的天国。在被杀的一刻,王佳梅又变回那个穿着白裙子在天台上唱歌的少女——“脸上泛上微笑,发上结着蝴蝶结,正是那段往事,我思忆中的七月。”臧警官最终都没有找到丁子聪谋杀的动机,却感触到了生活的冷酷和真实,就如那歌里唱的:“回头问问这天空,这人生可轻易吗?”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大都是在泥沼中挣扎求生,眼中望着远方熹微的光亮。

三、 闪回的叙事技巧与都市社会问题的探究

影片通过100分钟左右的叙事,让丁子聪、王佳梅、臧警官三人的故事交错出现,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倒错、并置、交叉、闪回的时序策略虽然细碎,但是却又不显得杂乱,这无疑是导演功力的集中体现。这些片段内在的有序性达成一种绝佳的叙事效果,比如对主人公两个人生活经历的讲述,采用并置对照的方式,如丁子聪受人欺负的经历与王佳梅新移民身份的尴尬,丁子聪对李慕容的求而不得与王佳梅受到心爱之人的侮辱,丁子聪对母亲遗像的珍爱与王佳梅给父亲发的短信等。就单条线路而言,片段的安排也大体以先果后因为顺序:先是佳梅与妈妈因为耳环而起的冲突,进而是邻居向美凤讨要耳环的场景;先是佳梅在政府反家暴海报上的丑陋面孔,然后是模特公司的经理给佳梅介绍这份工作的场景。而且这些片段的安排在情感起伏上具有内在连续性。当然,为了让这些比较分散的情节元素更好地组成一个叙事整体,作者还设置了很多关联性细节作为线索,这些细节本身也具有隐喻的功能,比如王佳梅的耳环,有效地串联了家庭、梦想、爱情与自我救赎这几层寓意。其他如高跟鞋、海报、照片等等也都是如此。

这种碎片化的处理方式无疑是成功的。运用鲜明而具有代表性的意象,采用寥寥几笔使人物形象霎时变得鲜活立体,同时,这种叙事方式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孤独与疏离的审美体验。

据导演翁子光表示,他意图着力表现的是“都市病”主题,极力剖析这场悲剧发生的社会因素。其中,为了强调“香港”这一元素,导演借佳梅姐姐的口来强调:“佳梅自从来香港之后,什么事也藏起来。不像小时候什么事都说出来。妈妈来到香港后也变了好多,人老了很多。”可是,这个真实案件发生的原因,真的是“都市病”这三个简单的字符所能概括的吗?对于凶手的杀人动机,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案。没有明确的因果,但也并不是源于人性之恶。不是因为吸毒,不是因为金钱,不是性虐待,于是警官想到他从精神科医生那里提出的设想:因为丁子聪妈妈的去世,使他缺乏对女性的信任,加上与慕容的关系,使他对女性产生仇恨。然而,丁子聪的回复却让臧警官的推论显得可笑:我一点也不讨厌佳梅,我甚至喜欢了她,我完全不讨厌女人,我讨厌的是人。臧警官自以为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来对丁子聪的内心进行解剖,得到的却是一个完全出乎他意料的答案。

所谓的精神分析没办法真正用来解释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例,人性的复杂幽暗超乎想象。因为残忍与善良、冷漠和温暖、爱与恨往往都是同时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很难用一个社会学上的概念来给它定论。那么,导演把“都市病”作为原因来揣测这个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案件,是不是也是一种自以为是?除了同样生活在社会边缘,丁子聪与王佳梅之间无论从性格还是经历上并不是十分相似,他们是否真的完全了解对方还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导演想要把男女主角在社会意义上的边缘位置作为这场案件发生的根源,但表达似乎还是欠缺一点说服力。

结语

试析都市报社会新闻的标题特色 篇4

都市报社会新闻标题在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之下, 不断在标题制作方式上推陈出新。在标题形式上由单一走向多元, 具体特点有:

1. 引题+主题, 虚实结合

很多新闻标题突破以往只有一句主标题的单一模式, 开始在标题中追加成分, 采用引题+主题或主题+副题的形式, 甚至有的标题采用引题+主题+副题的全面形式, 给读者最可能全面的信息。比如以下这条新闻标题:

一日三餐只需5元钱, 怎么管理自己说了算 (引)

奉化力邦村, 2800名外来工的自治实验 (主)

全部秘密就在于:“我们提供了人的尊严” (副) (《新民晚报》2006年7月3日)

一般的新闻标题只能传递一个最主要的新闻事实, 而这条标题传达了更多的细节内容, 使读者接受的信息量加大, 一套标题更像一条较为详细的简明新闻。

采用对偶形式, 使音节整齐匀称, 意义概括集中。

对偶式标题是报纸社会新闻很常见的一种标题形式。用结构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音节整齐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 可以达到音节整齐匀称、读来琅琅上口的效果, 并且也使意义相对集中, 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一种标题形式:

《下周云雨伴三伏有清凉》 (《大河报》2009年7月25日)

《变更车道出险情车毁人亡酿悲剧》 (《大河报》2008年12月3日)

上述两则对偶标题, 从语言形式上来看, 音节均匀, 节奏感强;在内容上, 传达的信息量大, 意思也相对集中;在语言风格上, 读来音律整齐, 特别是第一条, 充满了文化的美感。

2.内容提要+煽情式

这种新闻标题形式多见于社会新闻的特稿中。在特稿中, 人物是新闻报道的主体, 同时突出了新闻事件的戏剧性, 也因此特稿的标题往往更具有煽动性, 突出戏剧性和反常性。这种标题的最大好处是读者的情绪在阅读前就已经被调动到高潮, 对文章产生极大的心理期待。这种标题最开始是由《知音》杂志的标题特色推广开来, 最常见的便是以下这种:

《贫寒打工妹真情感天动地, 用双手为名校男友撑出一片天》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 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看晦涩难懂的新闻标题, 而一些比较煽情性的新闻标题便趁机而入, 用感情做砝码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这种标题可能刚开始会吸引读者的兴趣, 调动读者的好奇心, 但要注意也不能过分煽情和低俗化, 故作惊人之语可能会吸引读者一时的注意力, 但生命力肯定不会长久。经过标题的肆意渲染, 读者读过文章之后使原本的希望落空, 会导致读者对这类标题的排斥。

都市报社会新闻标题在内容表现上, 也有一些鲜明的特色:

1.修辞层面上, 为叙述对象反复追加修饰成分

《大年初二掐死情人后开煤气自杀电台名主持命丧“危险的关系”》

(《成都商报》2009年3月3日)

本来是一则社会煤气自杀新闻, 但是在制作标题的时候为叙述对象反复追加身份、特征等修饰成分, 使得被报道对象从“普通人”中跳出来, 有了增加新闻性的显著性和趣味性, 观众的注意力也便被拉过来了。这类新闻标题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视觉上和感情上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力, 但是也不能忽视新闻的人文关怀, 特别是报道关乎人命的新闻时, 要以严肃的口吻对待新闻事件, 反映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良知。

2. 叙事层面上, 不断强调伦理关系, 暗示故事的情色趣味

在叙事时, 标题制作并不要求完备地归纳或者强化重要的信息点, 而是渲染文中的情绪:惊悚、离奇、香艳或者异常。这样的情绪易于识别与接受, 直接刺激阅读者的感官, 使之产生阅读需求。

《判二缓一公公来接儿媳回家》 (《华西都市报》2009年3月5日)

这类新闻标题在叙事中突出主人公身份的奇特性和关系的异常性, 暗示其有违正常伦理关系, 吸引读者的眼球。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 新闻标题不能太猎奇或过于低俗, 不能在不符合新闻事件的情况下, 过分夸张标题的某些刺激性元素, 使报纸新闻陷入庸俗化。

3. 故布疑阵, 吊人胃口

《坐镇千里之外也能一目了然》 (《成都商报》2009年

7 月29日)

初看这则标题只能使读者不知所云, 从而引起强烈的好奇心, 尽快读文章了解详情的欲望被激发出来。细看文章, 原来说的是有家公司向医院捐赠了移动医疗车及卫星传真设备, 可以远距离将伤员的病情信息及时传送到医院, 由医生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用间接的方法制作标题可以避免直接讲述新闻事实, 似乎是为有效而顺畅的传播设置了障碍, 而事实上读者的好奇心却被极大地吊起来了, 非要把整个新闻读完, 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也是很多社会新闻标题制作时常用的技巧。

都市报的社会作用 篇5

西安市是中央综治委确定的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报告是西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1年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也是今年我院列入目标考核的重点课题之一。为了科学严谨的做好该项课题,为西安市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撑,拟赴我国西部城市成都市进行社会建设框架下的社会管理创新课题调研,调研安排如下:

1、课题调研指导思想

本次调研以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研讨班上重要讲话为指针,重点调研成都市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经验和做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西安市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经验。

2、课题调研的重点

成都市处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如何根据胡锦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路径创新、实践载体创新等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新经验,尤其是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学习考察的重点。

3、课题调研的内容

(1)成都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出台了哪些社会建设及社会管理的重要文件,做出了哪些

1重大的部署。

(2)成都市在社会建设中,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如何创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如何引导和培育各类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参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如何尊重并发挥公众参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主体作用、基础作用。

(3)成都市在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方面制定了哪些政策,建立了哪些机制。

(4)成都市在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与服务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有哪些好的举措。

(5)成都市在加强基层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做法及经验,具体包括社区基础建设投入、社区居委会成员工资报酬、社区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建设;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如何指导社区工作,如何防止社区成为准政府组织;社区的职能定位;政府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如何确保“权随责走,事随费转”;如何保障在社区居民自治法的框架下,发挥好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能。

4、课题调研活动安排

(1)学习搜集成都市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文件和工作经验材料。

(2)召开座谈会,听取成都市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情况介绍并就社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交流座谈。

(3)在成都市分别现场调研几个先进典型(区、街道社区或社会组织)

5、调研时间安排

7月22日—7月24日 成都

7月22日上午,成都市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拟邀请市社会建设办公室、综治办、发改委、公安、民政、社科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加。

7月22日下午,调研一个区、街道、社区或社会组织。

6、调研组成员

带队:夏泽民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成员:王国琪(男课题组组长 社会学所所长 研究员)

赵银侠(女 社会学研究员)

杨晖(女社会学研究员)

余晓艳(女 社会学研究实习员)

张永强(男 办公室主任)

王蕾(女办公室工作人员)

诚挚感谢成都市社科院的鼎立协作和支持。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赴成都市课题调研组

都市报的社会作用 篇6

一、关于环境新闻的界定

关于环境新闻的定义, 各个不同的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西方的工业革命使欧美诸国较早的面临工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问题, 因此, 欧美国家对环境新闻的理解相较于中国学者而言会更加全面。

西方较为完整也能够为众多人所接受的是曾在爱达荷、佛蒙特与西华盛顿大学执教的教授麦克弗络姆先生的定义:“ (环境新闻) 是在制定决定过程中,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一种有目的、为公众而写的, 以充分准确的材料为依托、反映 (最新) 环境问题的作品。”

我国学者王积龙在弗络姆定义的基础上引入了环境风险概念, 将环境新闻定义为:“环境新闻就是为了避免环境风险, 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一种有目的、为公众而写的, 以充分准确的材料为依托、反映环境问题的媒体信息。”

从这两个定义中可以看出, 它们都表明了环境新闻的制作过程, 也突出了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特征:它更注重科学性、调查性。以上两位学者都侧重于从新闻实践操作的层面上对其进行界定。

二、《南方都市数字报》有关雾霾报道呈现出的环境新闻题材的特性

环境新闻之所以能够被众多学者单独研究, 就说明环境新闻除了具备一些新闻的公共属性诸如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等之外, 它还拥有自己的专业特性即科学专业性、整体性、持久性。

(一) 科学专业性

环境问题与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环境新闻的开山之作《寂静的春天》里提到DDT与生物圈的变化的关系、河流湖泊污染与否的半段标准、现在被讨论的火热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科学时常与环境问题相伴, 环境新闻报道中一点一滴都蕴含着科学知识。就因为环境新闻与科学紧密相关, 因此环境问题不同于生活问题, 仅仅依靠个人的生活阅历就能够凭着直觉向公众表述清楚, 它自身也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 如果记者自身没有相关的知识而又必须向公众报道某个专业性很强的环境问题, 不说会影响自身的职业生涯, 还会因为有可能出现的信息错误引导民众走向行为和导致民众出现认知上的错误。

《南方都市报》在2013年10月30日刊登的一篇名为《PM0.5危害大过PM2.5》的文章, 引述复旦大学和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向民众解释大气中粒径在0.25~0.5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 (即PM0.5) 的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显著, 且粒径越小, 危害更大的事实, 并且向民众说明PM0.5对人类具体的危害之处。而且该文章的作者为了向民众表明该信息的可靠性, 专门在结尾特别说明介绍此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已经被某权威杂志收录。类似的文章还有2013年12月8日刊登的《PM2.5污染源两小时内能查出》, 此文也是引述广州市环保局局长杨柳的结论, 然后作者根据杨柳的结论再做详细解释。这表明《南方都市报》的记者们都是很注重科学性的, 明白环境新科学性对于环境新闻的重要性。

(二) 整体性

环境问题是不受地域和人们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的, 环境问题一旦形成, 它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绝对不会是局限在一个省或者几个省, 它有可能跨越国界, 造成世界级的破坏性影响。诸如空气污染、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不仅是令全国民众为之苦恼的事情, 而且也是全球性困扰的问题, 任何国内一个区域或者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足够能力去独自应对这类环境问题, 需要国内各个区域甚至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空气, 每个人都需要, 并且没有谁有能力去阻止它的流动, 一旦季风来袭, 受过污染的空气席卷整个中国或者整个世界都不是不可能。因此, 国内的一些环境新闻必然会从全国这个整体的角度去思量和报道环境问题。例如2013年1月20日《南方都市报》刊登的名为《雾霾中喘息的中国》的新闻, 就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应对雾霾, 并且也尝试着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方面的关系方面寻找出路。这对于更加准确和客观地向民众传达相关信息是大有裨益的。还有2013年12月3日《南方都市报》刊登的名为《上海出现六级重污染华东发布雾霾双预警》的文章, 主要讲述上海空气污染严重的事实, 但是作者并没有将视角集中在上海一个城市上面, 而是有另外补充了中央气象局发布的最新信息, 向民众传达华东整个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和雾霾的严重程度。虽然作者并不一定需要将华东整个地区的雾霾情况向民众公布, 但是考虑到雾霾覆盖的面积之广, 空气污染的整体性, 作者还是更加尽职地尽可能多地向读者传达更多的信息。

(三) 持久性

大自然这个强大而又脆弱的个体,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源源不断地向其索取各种资源, 随着人类在和自然博弈之中逐渐占据主动地位, 人类便不断挑战大自然的容忍极限, 掠夺它身体的资源, 并且还向大自然源源不断地输送废弃物, 如今大家深恶痛绝的空气污染问题便是人类向自然界输送大量废气并且又超过了大自然自我消化的能力的结果。但是, 类似于空气污染这样的环境问题的形成并非一日铸就的, 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恐也不太现实。2013年初, 各大媒体都开始报道雾霾, 直到2014年初, 各种有关雾霾的新闻不绝于耳, 在2013年一整年里, 《南方都市报》对雾霾的报道总共有85篇, 也就是说每隔四五天就有一篇有关雾霾的报道面世。当然, 雾霾新闻在2013年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大众面前与雾霾的危害性和根治的强大难度有关, 也就是说, 只要雾霾不解决, 媒体会持续将目光聚焦在雾霾身上, 不绝不休。

三、《南方都市数字报》有关雾霾报道呈现出的环境新闻的功能和作用

作为新闻的一大分支, 环境新闻自然拥有着新闻的公共功能。

(一) 社会守望功能

大众传媒在环境议题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扮演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角色。传播学者哈德罗·拉斯韦尔在其著《传播学的社会职能与结构》一文中认为, 大众传媒的三大作用之一就是环境监视功能。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与自然界有或多或少的接触, 自然也要受自然界的制约, 变动的环境可能会给社会活动提供便利, 也可能带来灾难。因此, 媒体如果能够及时而准确地向民众传达环境变动的消息,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意义重大。大众传媒对变动着的环境信息进行“雷达监视”, 提示可能的风险, 为人们做出有利的趋利避害的决策提供参考, 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民环境知情权。例如《南方都市报》在2013年12月9日刊登的一篇名为《冷空气今日赶到下午雾霾或缓解》文章, 作者就转述气象台发布的信息, 告知人们气温会因为冷空气的来临而下降和雾霾缓解的消息。这段新闻的播出, 对于有出行计划的民众来说无疑对他们是否施行出行计划有影响, 也给一些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市民提供警报。

(二) 社会整合功能

我国传媒学者喻国明教授说:“社会在其发展进程中常常有种种情绪需要宣泄, 而传媒和传媒人的责任不在于放任这种种的情绪宣泄, 而是要平衡于这种情绪的宣泄。‘哭的时候不要哭出沮丧, 笑的时候不要笑出狂妄’这就是传媒和传媒人的社会良知。”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牵扯利益面积比较广的社会问题, 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相关方面的新闻报道时, 尤其要坚持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以便扮演协调政府、公众、传媒之间复杂关系的角色。政府身兼民族复兴的重任,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兼顾保护环境的职责, 虽然值得批评, 但也属无奈之举;民众在这个社会生存, 更加注重于自身利益的维护, 他们只要求能够让自己拥有一个有利于自身生存的环境, 民族复兴于他们而言似乎可以划归于“假、大、空”议题范畴;媒体与生俱来的“瞭望者”身份使其以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为己任, 但是我国媒体都或多或少的与政治纠缠不清, 因此媒体有着平衡政府和民众利益关系的责任, 在报道相关新闻的同时最好给民众多提供些保护自身的好方法才是良道。

2013年12月13号《南方都市报》刊登的名为《雾霾天戴隐形眼镜, 小心结膜炎!》一文就引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家的观点, 告知人们雾霾天戴隐形眼镜的危害, 从而减少人们因为缺乏医学知识而给自身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

摘要:环境新闻在我国发展时间短, 但是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通过对《南方都市报》有关2013年雾霾的报道分析其呈现的自身特点和功能。分析认为, 我国环境新闻的特点有科学专业性、整体性、持久性;环境新闻的功能有两种:社会守望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

关键词:环境新闻,《南方都市报》,特点,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积龙.抗争与绿化:环境新闻在西方的起源、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都市报的社会作用 篇7

活动营销也称事件营销, 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家汤姆·邓肯在其《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广告和促销建树品牌》一书中认为, 事件营销是一个有意义的场景或促进性事件, 它有一个中心关注点并赢得目标客户的参与和注意力。他还认为, 公司和非营利组织运用事件有几个原因:使目标客户参与;把一个品牌和某个活动、生活方式或人物联系起来;接触到难以接触的目标群体;提高品牌知名度;为品牌宣传提供平台。 (1)

媒体选择活动营销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最著名的莫过于湖南卫视利用“超女”、“快男”等选秀节目来制造出一系列的媒介事件, 成为了媒介利用活动营销获利的经典案例。广播等媒体利用活动进行品牌营销, 便是通过组织、策划某些有意义的活动, 利用自身平台展开宣传, 来吸引受众和其它社会团体的注意力, 以便提高收听率及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在过去几年间,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举办了很多这样的活动, 例如在汶川地震期间掀起的“黄丝带行动”, 北京奥运期间的“为奥运喝彩”活动以及“爱心护橘大行动”等等, 这一连串的活动成功地达到了活动营销的目的, 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听友, 且大大提高了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品牌知名度。

一、活动营销的对象

CSM媒介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 在2005~2008年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广播电台市场份额排行中,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始终是福州地区收听份额最高的广播电台, 并且是全国唯一一家排名首位的都市生活类广播, 这与他们明确的市场定位是分不开的。从2005年开始,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便明确地把节目的受众锁定在都市私家车的车友身上, 并且结合了电台自身的特色, 尝试着以一种娱乐的方式给广大听友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无论是生活、娱乐、休闲、美食、爱车等相关方面、种种问题, 都可以在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主打节目中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问题, 广大听友都能在节目中得到互动的机会, 于是, 节目吸引的听众越来越多, 并且有了一个统一的称谓——“987车友”。

从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举行的活动营销来看, 活动的主体对象都是这些忠实的“987车友”, 而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活动营销行为也都是针对“987车友”的喜好和特性来进行策划和布局的。喜欢参加活动的“987车友”一般都是年龄在20~45岁之间的都市有车一族, 他们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追求时尚休闲的都市生活、富有爱心、认同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提出的道德理念。

针对“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友”的这些特征和喜好,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举行的活动大多涉及公益、娱乐、服务以及带有商业性质的优惠活动, 活动举办的形式也都基本贴近“有车一族”的行为特征, 例如“后备主义”活动, 就是倡导“987车友”把不需要的东西放在后备箱中, 然后电台组织大家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物物交换, 没有交换出去的东西则用于拍卖, 所得款项捐给贫困的学生。这个活动十分贴近广大车友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 既践行了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提倡的“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行车理念, 引导听众的公益心和正义感, 也让车友在活动中体会到了交流沟通的乐趣, 因此, 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广大车友的积极响应。

二、活动营销的种类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举行的活动各式各样, 在办台初期, 为了打响品牌名号, 其举办的活动大多具有商业性质, 因为在不具备庞大的忠实听众群的情况下, 商业化的活动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而近两年来, 随着“987车友”队伍的日渐庞大, 电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不断地增强, 纯粹商业化性质的活动已经看不见了, 相反,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正在努力地剔除这些活动的商业性, 凸显活动的公益性和服务性, 以期更符合办台的宗旨和理念。

1、常规性活动

常规性活动指的是按照某种规定或标准经常开展的活动。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举行的常规性活动很多, 涉及娱乐、服务、商业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满足“987车友”娱乐休闲、旅游购物等方面的需要。

“987娱乐兵团”是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在近期推出的一个车友线下活动组织, 车友加入“987娱乐兵团”即可通过广播、手机短信以及互联网等获知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近期举办的娱乐活动的信息, 如有对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举行的K歌、美食等娱乐活动感兴趣的车友, 便可通过短信报名获得参与活动的机会。从活动反馈的结果来看, “987车友”十分热衷于参加这类休闲娱乐活动, 一来可以近距离地接触电台的主持人以及广大的听友,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二来可以相对低廉的方式体验时尚的休闲娱乐活动, 可谓受益无穷。

2008年, 国际油价跌宕起伏, 我国也实施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 一时间, 油价成了百姓热议的一个话题, “987车友”也多次在节目中交流油价以及税改的问题, 这给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制造了一个很好的活动营销的机会, 经过协商,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与福州国荣加油站合作推出了优惠加油活动, 凡是贴有“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标的车友都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加油站内享受到优惠条件, 93#汽油每升可便宜0.47元, 97#汽油每升便宜0.3元。此活动一推出, 便受到“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友”的热烈欢迎, 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街头景观。

把活动与电台节目融为一体, 也是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目前正在尝试的一种做法。在每日中午时段的《城市私家车》节目中, 主持人王琳会在一定的时段离开演播室, 开着车到街上寻找10辆贴有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标的私家车, 如果对方能打电话到演播室, 他 (她) 就能获得福建都市生活广播送出的礼品。这是一个操作起来相对简易的活动营销行为, 然而却非常有创意:它把电台节目的背景拉到了演播室之外, 使得节目更加地生动和贴近;这样的活动使得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性更强、现场感更加突出。

类似的常规性活动还有很多, 例如“987自驾车俱乐部”每周的自驾游活动等。这些常规性活动营销一般都是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与其它公司或社会团体合作开办的, 大多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和进行的, 利用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这个平台为听众提供娱乐的信息、机会以及优惠活动、生活服务等内容。通过这些常规性活动,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聚集了一批忠实的活动参与者, 他们还拥有统一的标志——“987车标”, 这种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友专属的车标是一个醒目的黄色耳麦造型。目前, 福州共有三万多辆贴有“987车标”的私家车, 该车标就像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活动会员卡一样能为车友提供许多优惠的活动和信息, 所以吸引了大批听众参与。

2、非常规性活动

非常规性活动是指不定期、不按照固定的规定或标准进行的活动。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举行的非常规性活动主要来源于电台对于社会新闻事件所做出的反应, 事件有两类, 一类是突发性事件, 例如基于“5·12汶川地震”所发起的黄丝带行动;另一类是策划性事件, 例如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与福建电视新闻频道联合举办的“爱心护橘”活动, 通过策划这项活动使得“爱心护橘”的行动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介事件。无论是突发性事件还是策划性事件, 都是基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所举行的活动营销行为, 其出发点都是站在公益性的角度, 考验的是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反应力和执行力。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友”张穗准备在自己的车上系上黄丝带, 表达对汶川地震中死难者的哀悼。他打进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友的热线电话询问哪里可以买到黄丝带。通过电波, 他的想法立即引起了车友的共鸣。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所有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 买回黄绸布, 裁成一条条黄丝带。两天的时间, 一万多名车友就将黄丝带全部领光。在车友的提议下,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友又于5月17日在福州万象城举行了募捐活动, 在短短的3小时内, 车辆川流不息, 现场共筹集善款711972.9元, 创下了福建省红十字会成立以来单日单地零散个人募捐的最高纪录。

2008年, 受到四川广元“蛆橘”事件影响, 闽北柑橘出现了大量滞销。一位“987车友”在节目热线中提出, 他想购买柑橘, 帮闽北橘农一把。听完这位车友的提议之后, 大家纷纷打电话表示自己也愿意订购柑橘。于是,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携手福建电视新闻频道于12月6日在福州金山展览城举办了“爱心护橘大行动”, 从建瓯运来的近140吨柑橘在不到3个小时里被热心的市民抢购一空。

这两个活动是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在2008年举办的最有影响力的活动, 影响范围广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两项活动最初的缘起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车友在节目中的提议, 由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牵头发起, 并迅速得到了广大听友的支持和参与。从活动举办的过程来看,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迅速反应、有效组织, 是这些活动成功举办最关键之处, 而活动的公益性则使其影响力大大增加, 参与人群不断扩大。举办这样大型的公益性活动, 既符合电台提倡的“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行车理念, 同时又能大大地提高了自身品牌的知名度, 而这两项活动都是由观众提议发起的, 这也体现出了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对群众意见的支持和认同, 使得电台真正成为广大听友意见表达的平台, 这也是今后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所要提倡和坚持的良好做法。

三、活动营销的作用

通过分析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关于活动营销的对象和种类, 我们可以看出,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对于活动营销是十分重视的, 特别是2007年与2008年这两年间举行的活动营销对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运营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1、凝聚受众

在当今这种信息化的时代, 互动这个概念是大众媒介非常重视的一个吸引受众的因素, 广播主要依靠声音进行传播, 是一种“点对面”的传播方式, 即使开通了热线, 但能够参与节目的听众毕竟是少数的, 更不用提听众与听众、听众与主持人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了。针对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听众的特点,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有效地吸引了听众的眼球, 并且提供了听众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 把“听得到”的广播延伸为“看得到”的广播, 培养了许多忠实的听众。

活动营销不仅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 重要的是还能凝聚人心。在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为“5·12汶川地震”举行的募捐活动现场, 在场的主持人和听友都被相互的行为所感动, 原本在台上的电台主持人准备了很多台词, 可前来募捐的车友太多, 他们只能一个接一个地念车牌号, 向车友们致谢。在这样的氛围中, 主持人和听友的心彼此拉近了, 听友和听友的心彼此拉近了, 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而汇聚在一起, 也凝聚在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

2、打响品牌

在福州地区, 有十几家电台在同时竞争, 大家都把目标集中在与交通、汽车有关的焦点之上, 而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作为其中收听率最高的一个广播电台, 与其长期以来的品牌经营是分不开的。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标就是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这个品牌的一个主要体现, 虽然现在的广播电台都有自己的电台标志,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电台标志都会像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一样能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推行车标的行动中, 我们就可以看出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对于品牌经营的用心。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最初设计车标的目的是出于商业联盟, 只是在某些活动中作为识别车辆的标志。后来, 随着活动的越来越多, 贴车标的车辆也越来越多, 而活动的商业性也慢慢地淡化, 车友“贴车标”的行为渐渐变成了一种对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品牌的心理认同。目前, 福州已有3万多辆私家车贴有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标, 这些私家车每天行驶在福州的大街小巷, 免费为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提供流动的车体广告。虽然福州也有其他电台开展贴车标活动, 但他们缺少吸引车友的核心理念, 只是一味以优惠手段来吸引车主继续使用这个车标。而“987车友”贴车标的行为完全是自觉自愿的, 甚至有违规的行为还会有在节目中被其他车友曝光的危险, 即使这样, 仍旧有越来越多的车友要求要贴上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标。贴上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标, 并没有既得利益, 但却能加入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这个团体中参与其举办的各种活动。由此可见, 活动营销不仅能够凝聚受众, 还能维持听众对于品牌的支持度, 并能通过车友来宣传这一品牌, 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3、塑造理念

在2008年“感动福建人物”的候选名单中, “987车友”也光荣地上榜了, 他们在“黄丝带”活动、“爱心护橘”大行动以及“后备主义”活动中的良好表现, 让他们成为了一个特殊的上榜者。由此可见, 活动营销对于理念的提升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在2004年《速度生活》节目刚推出时, 并没有特别想要提倡某种理念。到了2006年,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听众认同“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行车理念, 并逐步将这一理念推而化之, 变成一种社会性的公益理念, 此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巩固和推广这些理念。目前,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友已形成了自觉践行这些理念的习惯, 并且在节目中提倡、在活动中体现这些理念, 最终使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成为广大车友的精神家园, 使得贴上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车标、参加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活动、接受广大车友的监督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荣誉感。

摘要: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十分注重利用活动营销来塑造和提升自己的品牌。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营销,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成功地提高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聚合了受众的眼球, 并且拓宽了自己的传播平台, 打破了声音传播的局限, 打造出“看得见”的广播。本文试图从活动营销的主体、活动营销的种类、活动营销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是如何进行活动营销并以此树立自己的品牌观的。

关键词: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活动营销,品牌提升

参考文献

都市报的社会作用 篇8

1“长株潭”都市农业对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功能

目前,湖南现存的城乡二元区域格局削弱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以都市农业为载体,把“长株潭”大都市相对优越的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现代经营理念以及资本等向农业和农村渗透,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擎作用,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之一,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都是一致的。都市农业是具有较强带动辐射能力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依托都市强大的科技、人才、信息、市场、资本、产业和区位优势,发展装备现代、科技含量高、发展理念先进、劳动力素质高、无公害的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基地,为其它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笔者把“长株潭”都市农业对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功能概括为六个方面:

1.1 生态农业模式创新功能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化是都市农业的突出特征。我国在发展都市农业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的生态农业模式,比如,在北京郊区,一大批有机蔬菜、水果和肉类生产基地已开始投入生产;上海创造了以森林绿地、花卉、特色农业栽培为主,辅以其他的山水自然风光或旅游景观,构成综合型的旅游资源的观光农业;天津市建设了5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等等。这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指引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既可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又能实现生态农业和农村的综合治理,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

在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中,“长株潭”都市农业无疑要加大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步子,创造出多种符合各地实际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从而彻底改变农民的生产观念和生活方式。目前,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了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比如,星沙镇的猪、鱼、菜、花立体复合型生态循环高效产业;浏阳永安镇生态农业等,其作为长株潭休闲后勤基地的发展优势日趋凸显;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湘潭市也设立了泉塘高效生态农业园示范区。这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无论在目标上还是在措施上,都将为全省发展新型农业模式探索经验和提供示范,引导乡村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1.2 农用高新技术的试验、示范、辐射和扩散功能

高科技性是都市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的突出特征之一。为了适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美化环境的客观要求,都市农业必须走科技密集型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而且,处在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具有转化农业科研机构高新技术的先天优势,还可以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现代化设施进行生产,在发展设施农业、引进新品种以及做大高科技涉农产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等,产生高效益,让其它地区的农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并渴望学习这些农用科技,从而成为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渗透和扩散的载体,发挥着试验、示范、辐射和扩散农用高科技的特有功能。

在科学技术应用方面,“长株潭”都市高效农业园充分依托密集的智力资源,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其外源DNA导入、湘白猪、黄鸡选育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长沙除了天心区立达人初步建成了集“科、工、技、贸、游”于一体的现代都市高效农业园,浏阳古港、长沙暮云、宁乡历经铺、望城黄金、开福陈家渡等也正在建设农业科技园。湖南既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科技大省,应该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一步发展都市农业示范园的农业现代化生产。同时,实施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分工明确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鼓励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农民进入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促进科技向农村腹地推广扩散,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1.3 产业联动功能

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用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稳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都市农业的现代性充分体现在其产业体系的现代性方面:在产业链条上,都市农业突破了农业就是农产品生产的传统观念,其产业体系涵盖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推进农业产业向产加销、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功能上,都市农业同时具备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功能,实现了价值链和生态链的高度契合,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产业性质上,都市农业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产业;在地域上,都市农业要在城乡交错的地域范围内统筹规划,确定产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构建既服务城市又辐射乡村的农业产业体系。

“长株潭”都市农业对“市外”农业的产业联动功能体现在:(1)以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保险储藏业和农产品物流业为纽带,建设大基地。例如,长沙市望城县依托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引进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湖南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大宗农产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若能通过“公司+都市农业园区+市外农户”、“都市农业园区+市外基地”、“都市农业园区+市外农户”等方式,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产业联动功能,把都市农业的产业链渗透、延伸到周边地区和农村腹地,就能提升湖南农业产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特性,不断向现代农业转型。(2)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服务性都市农业,像长株潭交界处的日出东方观光农业园、长沙市的百果园农庄、株洲市的大京水库休闲山庄等,把大量城市居民和游客吸引到农村,推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湖南各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立足各地独有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大力整合全省旅游资源,推广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人文旅游等多种旅游农业模式,可以形成农业生态旅游休闲产业系列。

1.4 市场联动功能

都市农业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市场来实现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因而,都市农业具有以都市农业物流中心为核心,通过多种市场网络把农业生产与国内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功能。

“长株潭”都市现代农业可以利用自身优越的资本、科技、人才、信息、产业和区位优势、建设省内、国内农产品交易展示平台、区域性信息服务平台、高能级技术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检测平台,集农产品批发交易、展示展销、出样订货、物流配送、电子结算于一体,形成立足“长株潭”,辐射周边,服务全省的大市场格局。在全省范围内扩展生产基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和样板。在此基础上,利用湖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重点抓好一批城市粮油、蔬菜、水果、水产、生猪、药材等批发市场,建设优质农产品对外展销集散基地,使它们成为辐射湖南,连通全国的农产品物流中心。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是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每年一届的湖南(国际)农博会在这里举办,这里已成为全国一流的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工程。

1.5 城乡融合功能

都市农业发展是以城乡一体化理论为基础的,它改变了传统的城乡对立观点,追求城乡之间的有分工、多层次、一体化的新经济格局,以及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促进城乡的经济融合、产业融合和劳动力融合,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都市农业的城乡融合性,首先体现为地域上的城乡界线日益模糊。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形成镶嵌型、插花式的生态农业。再比如,在城市群中间也容易出现一些在交通、信息和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与城市条件相似的农村,因此形成了具有城乡融合性的农业。其次,都市农业的城乡融合性,还体现都市农业能促进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实现非农产业和农业的有机融合。此外,通过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服务性都市农业,把大量城市居民和游客吸引到农村,一方面能增强城市居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帮助农村的意识,另一方面也使现代文明辐射到广大农村,有利于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城乡居民在文化领域的逐步融合。城乡融合不仅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效应和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而且能促进农民的市民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培育新型农民主体。

1.6 引资功能

世界银行已将“长株潭”列为中国首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两个城市群之一,并提供贷款支持。中央在中部崛起战略中也已将“长株潭”列入中部重点扶持的城市群,使金融对“长株潭”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强。加之全省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过程中强调“3+5”城市群发展优势优先原则,“3+5”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要求,使投资者看到未来“3+5”城市群的发展潜力,外商投资趋旺。外来资金的不断注入也带动了民间投资的日趋活跃,投资的“洼地效应”逐渐显现。都市农业凭借其蓬勃发展的势头,引资功能逐渐显现。例如,湘潭市引进了欧洲最大的饲料企业泰高公司、亚洲最大的农产品育种饲料集团泰国正大集团,国内最先进的肉食加工企业山东金锣公司、国内最大的生猪出口集团五丰等知名企业以及国内农业最高学府北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到湘潭投资置业,使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同时也使大量科学技术、信息、设备和人才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2 “长株潭”都市农业引领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构想

2.1 “长株潭”都市农业引领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长株潭”都市农业引领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对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作用”这个主题,抓住“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契机,在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农业强省为总目标,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深度开发和拓展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等三大主体功能,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延长产业链条,促进“长株潭”都市农业品位的提升和产业的优化升级,以联动发展战略为突破口,按照重点突出、梯度推进的原则,实施一系列以城带乡的政策,通过城乡间、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辐射带动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全省农业发展的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2 “长株潭”都市农业引领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设想

2.2.1 明确都市农业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中,应该充分认识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把发展都市农业纳入“长株潭”城市群战略规划。都市农业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是: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各种功能尤其是生态功能,服务于城市建设,促进都市农业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从都市农业在城市建设的独特价值看,发展有“农”的城市,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和谐的生态环境,形成生态环境优化的农村景观与城市景观交错分布的复合生态系统,有利于形成文化环境优化的农耕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得益彰的复合文化系统,使城市提升品位、充满生气和活力。都市农业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都市农业对城市发展除了发挥为城区居民提供鲜活的优质廉价安全的农产品等生产经济功能外,确实能够在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促进城乡居民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而展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城市品质。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从市场经济的竞争特点看,都市农业则可能难逃夕阳农业的厄运,甚至随时有可能从都市中消失。这是因为,都市农业是依附于都市经济势力的农业,是存在于都市内部或紧邻都市的农业,与城市建设用地并存,最容易受到城市扩张的消极影响,甚至遭到破坏。都市农业发展还面临优势下降、依靠传统农业方式增收困难等严峻挑战。因此,只有把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加以有计划保护和高起点规划,才能发挥都市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功能。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湖南都市农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2.2 明确“长株潭”都市农业在湖南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优先战略地位。

我国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经把都市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湖南省“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长株潭”地区要率先发展现代农业。

“长株潭”地区率先发展现代农业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生态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农业科技力量较强,有利于加快种养业优良品种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地理区位较优,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因此,湖南省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应该从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战略高度,制定战略规划,采取有力的措施,把“长株潭”都市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机制的示范基地,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示范基地,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居民的创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技术、信息和人才高地,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重地。

2.2.3 “长株潭”都市农业引领湖南省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和运行模式。

湖南主要农产品总量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有利于建设大项目,形成大基地,开发大产业。“长株潭”发展都市农业,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按照重点突出,梯度推进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区域战略布局和农业产业战略布局,根据湖南农业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整合全省优质农业资源,做大做强湖南优势支柱产业,形成各地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现代农业产业分工体系,通过联动发展战略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首先,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形成以“长株潭”为核心层,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为区域带,其它地区为辐射带,全省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布局。作为现代农业先导区,“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园区的规划要与全省的农业布局、旅游规划相衔接,以担当起带动周边地区和农村腹地现代农业起飞的领头羊角色,充分发挥“辐射源”的作用。作为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主产区,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地区要通过对农业的区域规划和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接力棒”的作用。其他地区,要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主动接受辐射,建设成为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制定总体区域战略布局时,须充分考虑资源、交通、市场等因素,形成里应外合、高效便捷的互动格局。

其次,明确产业战略方向,以优质稻产业、“双低”油菜产业、生猪产业和柑橘产业等四大优势支柱产业为链条,重点建设优势区域,确保湖南成为中国的这四大类农产品基地的战略地位。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主要是设施园艺(蔬菜、花卉)、设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物流产业、农业观光休闲等服务产业,储藏保鲜技术、生物制品等农业科技产业,以及发展具有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的农业环境建设项目;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包括特色蔬菜、特色家禽和特色水产等。

笔者以“双低”油菜为例,根据湖南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构建湖南省“双低”油菜产业联动发展战略的运行模式:(如图)

如下图所示,通过产业的区域联动发展,确立湖南在全国“双低”油菜产业的优势地位。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士在双低油菜开发和化学杀雄制种等方面取得了领先的科研成果,2004年5月,由浏阳市广宇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与湖南农大合作开发,总投资5695万元,占地4.67hm2,正式动工建设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繁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项目通过种子繁育现代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营销信息化实现优质油菜种子的产业化。进一步加强浏阳市“双低”油菜高科技农业园的建设,使之成为“长株潭”都市农业的优先战略产业,这是构建湖南省“双低”油菜联动发展战略运行模式的基础。建设湘西北主产区和衡阳盆地两大“双低”油菜优势区,是联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根据湖南“双低”油菜现有的区域分布,优势区域的范围包括澧县、津市、鼎城、安乡、临澧、汉寿、桃源、石门、华容、南县、沅江、安化、慈利、衡阳、衡南等15个重点县(市)。主要在常德、益阳、衡阳、岳阳等地。湖南农业大学在与浏阳市广宇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常德金健、益阳油中王、衡阳湖南环球科技农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优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和加工工艺,提高油脂精炼工艺和装备水平,重点发展高档食用油、调和油生产,积极开发专用油脂和油料蛋白质产品,带动该区域“双低”油菜的产业化发展。

最后,要恢复湘中南油菜区域,把传统的油菜生产地区纳入现代“双低”油菜整体发展战略之中。湖南过去传统的油菜生产地区主要是在湘中南一带,邵东、洞口、溆浦等地有很好的油菜产业基础。只要主动接受辐射,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扩大冬种面积,就能成为湖南“双低”油菜的主产区。

摘要:本文结合湖南的实际,重点分析了“长株潭”都市农业对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六大示范引领功能,并就如何充分发挥这种示范引领作用提出了基本思路和总体战略构想,以“双低”油菜产业为例,构建了都市现代农业先导区辐射带动全省优势农业产业联动发展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战略,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放.都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周建华,曾福生.基于都市农业发展视点的区域性城市群促成战略思考——以长株潭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04-108

[3]熊银解,傅裕贵等编著.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朱翔,周国华,贺清云,等.推进湖南城市化过程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5]胡建英,李志红,罗贞礼.郴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2005(6):98.

[6]周国华,朱翔,罗文章.试论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群体一体化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1,(3):47-48.

都市报的社会作用 篇9

浙江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产业是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对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茧丝绸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省桑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规模园区达到60%,蚕茧产量8万吨,优质茧率80%,蚕桑综合产值30亿元,蚕茧初加工产值20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杭州素以“丝绸之府”闻名中外,蚕桑业不仅是杭州的传统产业,而且是浙江省的优质茧生产的主要基地。2003年以来,随着杭州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和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的实施,杭州市蚕桑业得到了稳步发展。

一、蚕桑业是杭州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03年,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发展。制定“城市、平原、山区”三个发展圈层,因地制宜地推广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粮型畜禽、蔬菜、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和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

从2004年开始,浙江实施蚕桑西进与优化改造工程,调整产区布局,稳定了嘉湖老区,拓展了浙西新区,在浙西南地区的淳安、临安、桐庐、建德、兰溪、武义、开化、缙云8个县(市)启动了蚕桑西进工程,在蚕桑西进战略的八个县市中,杭州市就占了四个。现在,建德已提升了草莓、畜牧、蔬菜、柑桔、茶叶、毛竹、水产、蚕桑、干果、油茶、莲子、中药材等主导特色产业,形成以大同、大洋等为重点的蚕桑生产区域;临安以“东竹西果、南桑北菜”推进区域特色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形成以昌化溪和天目溪沿线的河桥、乐平、潜川、於潜等乡镇为主的蚕桑产区;桐庐发展蜂业、茶叶、蚕桑、水果、水产、畜禽、蔬菜等七大优势特色生态产业,重点发展瑶琳、分水、百江、合村四个乡镇,其中分水怡华蚕桑示范园区成为杭州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淳安更是成为省“蚕桑西进”工程的龙头,形成“临岐—威坪—梓桐—姜家—汾口—枫树岭—安阳”的百公里蚕桑长廊;同时富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在洞桥、胥口、万市等3个镇,使其桑园面积、蚕种饲养量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富阳桑园面积和蚕种饲养量的80%以上,其中洞桥镇桑园面积、蚕种饲养量和蚕茧产量均占全市总量的1/2左右,蚕茧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杭州市的“十二五”规划中,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积极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明确优势产业和主攻方向,将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竹笋、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作为杭州市今后重点发展的十大主导产业。在提倡以现代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的同时,继续推进“蚕桑西进”工程,要求到2015年,蚕桑面积达27万亩,蚕茧饲养量达44万张,蚕茧产量达2万吨,蚕茧产值达6.3亿元,蚕茧总产值将达8亿元。

二、蚕桑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保障了杭州都市农业的稳步发展

首先桑园的绿色低碳性。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废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低碳的要求发展经济,循环利用三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的排放,成为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桑树拥有发达的根系系统,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具有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护田保土,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等生态治理功能。

对一年生桑园和意杨林的可吸入颗粒物、SO2和NO2三项主要指标进行调查,桑园分别为0.1127mg/m3、0.02685mg/m3、0.03617mg/m3,而意杨林地分别为0.1343mg/m3、0.01958mg/m3、0.02383mg/m3。说明桑园在降低碳的排放和净化空气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每667m2桑园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3t,吸收二氧化硫30kg。因此,充分利用桑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和处理有害工业废气、减少粉尘的功能,在改善大气质量,降低能源污染,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将产生积极作用。

其次蚕丝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蚕丝具有独特的光泽、优良的染色性、良好的弹性和韧性,在保暖、保湿和其舒适性和保健功能上是其它纤维或加工品无可替代、无可比拟的。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天然、绿色、无污染、多功能的蚕丝产品不仅引领国际消费主流,而且国内潜在的消费需求也将不断释放,必将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

近十年的世界真丝绸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中国占到了世界贸易的80%,浙江占比40%,杭州则占到了其中的25%。在2013中国国际丝绸论坛上,杭州丝绸第一次发布《2013杭州丝绸蓝皮书》,既是给杭州丝绸一个准确的行业定位,给杭州丝绸一个持续发展的清晰方向,也确定了杭州蚕桑业是提高生活品质的朝阳产业。

第三蚕桑产业链的长而完整性。蚕桑业是一个包括种桑养蚕、蚕茧收购、剥茧抽丝、缫丝织绸、印染加工、外贸出口以及桑蚕种子、种苗、蚕药等蚕业物资的生产供应和相关服务等在内的长而完整的产业链,涉及农、工、商、贸各环节,覆盖第一、二、三产业。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所以种桑养蚕、茧丝原料生产以及丝绸精加工等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空间分离。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密布。杭州可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劳动力情况和不同的工业化程度发展蚕桑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地区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三、综合开发利用蚕桑资源给都市农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1、桑园的利用

杭州市现有桑园近20万亩,在生长前期以及收获后的稀叶期可以利用秋冬季节间作套种其他农作物。新栽桑园头1—2年树冠矮小,枝叶稀少,可间作早熟黄豆、绿豆;成林桑园利用桑树萌发、生长前期及收获后的稀叶期、落叶期间种萝卜、花菜、青白菜等;用桑树旺盛生长期形成的遮荫环境,栽培生姜、天麻、凤尾茹等喜阴作物。

桑园还可以饲养家禽,桑园养禽具有除草、灭虫、增加有机肥等优点,技术简单易行。如每亩养鸡20只,杂草较对照城区减少50%以上,全年排出鲜粪相当于氮15公斤,磷13公斤,钾7.5公斤,是桑树全年需肥量的30%左右。桑园养禽既能增加蚕农收入,又能增加桑园肥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2、桑树的利用

桑树除采叶养蚕外,每年必须进行一次伐条,产出大量的桑枝,桑枝含粗蛋白5.44%、纤维素51.88%、木质素18.18%、半纤维素23.02%、灰分1.57%,是栽培食用菌的上等原料。杭州市淳安县是蚕茧大县,有桑园面积12万余亩,以每亩桑园年均产桑枝条400公斤计,年总量达5万余吨。从2008年开始,淳安县探索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和秀珍菇等食用菌的新路子,到2013年,仅以利用桑桑枝为原料的黑木耳菌棒就达2400万袋,消耗桑木屑8640吨。实践证明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生产已经逐渐成为杭州地区部分县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四、转型升级蚕桑业,促进杭州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种桑养蚕农户和蚕种饲养量逐年减少,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从业人口老龄化、蚕桑业规模持续下降(见表1)。

在全面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新形势下,蚕桑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才能促进杭州蚕桑新发展。

1、从传统农业向科技进步转型升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蚕桑业的发展必须改变过去依靠劳动力密集、土地资源丰富,以扩大面积来增加规模和效益,要依靠杭州人才密集、科技实力强的优势,把蚕桑增长的动力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益上来,重点研发和推广蚕桑新品种、规模化种养技术、蚕桑重大病虫防控和蚕桑资源循环利用及深度开发技术,走资源集约、资本密集、技术领先型的蚕桑发展之路。

2、从小农经济向专业规模经营转型升级

按照都市农业园区建设要求,加快老桑园、低产园更新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蚕桑园区。大力发展蚕农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蚕桑场养蚕、专业户养蚕等新型蚕桑生产主体,通过合作社建设,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大做强,提高带动能力。充分发挥龙头蚕桑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以订单为纽带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形成规模经营促进蚕桑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成本,从资源粗放的经营模式向资源密集的新模式转变,提高规模效益。

3、从单一种桑养蚕向多元化转型升级

上一篇:供应链危机管理下一篇:养殖类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