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沿(精选12篇)
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沿 篇1
学生档案的形式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而不断变化, 也会因档案管理手段改变而随之改变。高职院校传统档案形式为纸质文本, 管理方式为文本记录、收集与保管, 档案获取方式一般为复印、影印及照相, 等等。显然, 传统的学生档案形式与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高速发展, 学校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相结合既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要求, 也符合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1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成就
近十年, 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程度发展迅速, 无论在实践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突破。高职院校档案包括学校管理方面的、教师方面的、学生方面的。本文中的档案管理主要指学生档案管理, 包括学生的学籍档案及成长档案、毕业档案等。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它采取数据信息的形式将学生档案储存, 有利于档案的查阅、储存与转移。当前, 学生档案信息化载体包括网络、计算机及其他存储媒介, 其中以网络电子档案为主。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取得的成就主要在以下方面。
1.1 学生电子档案的技术与标准
电子档案制作技术创新与标准规范化是其创建与利用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电子档案没有明确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那么这种档案就缺乏权威性和规范性, 在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后续研究也缺乏动力。电子档案著录标准 (EAD) 是网络环境下档案馆处理档案及手稿资料的著录标准, 当前已经建立了一种描述电子档案背景信息的国际标准 (EAC) 。
1.2 学生电子档案的产生与维护
传统学生档案形式为档案卡或者档案袋, 档案收集、管理、维护与转移的对象也是一样的。电子档案则有很大不同, 因其为数字信息, 要保证信息的可读性、完整性、真实性及遇到突发事件后损毁后的可恢复性, 而且电子档案经常遇到持续复制或者定期迁移, 要保证这些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有研究认为要引入可信档案服务 (Trusted Archive Service) 机制提供长期稳定的档案数据保存服务。
1.3 学生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
学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其存在的价值, 其反映了学生在学校的道德品质状况及学业表现情况等, 如果电子档案无法保证真实有效, 那么学生档案就没有必要与信息管理相结合了。电子档案在存储、转移和保管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安全问题, 如黑客的攻击、学生任意更改、其他人员更改盗取等。目前, 普遍认同的保障电子档案真实性的技术为数字签名技术, 此外, 基于时间戳 (Time Stamping) 的数据安全系统等是电子档案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2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发展动向
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 标准的规范化, 保证了数字信息的完整性。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相结合, 利用网络、光盘、硬盘等形式储存学生的学籍档案、毕业档案, 构建基于B/S的电子档案系统。
2.1 档案管理之风险管控与措施
对于传统档案管理而言, 风险管理主要于防止档案盗窃、丢失及损毁, 这主要发生在档案的存储部位。电子档案安全性面临的安全性问题更大, 问题的发生点更多, 在数据的存储及转移过程都有可能发生。电子档案风险管控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 技术方面, 运动成熟的电子档案技术 (如XML语言书写电子档案) 按照电子档案标准生成学生的电子档案。 (2) 制度方面, 制定电子档案查阅、借用与归还制度;建立电子档案存档、管理与转移制度;建立电子档案应急与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建立电子档案违规使用处理办法与奖惩办法。
2.2 档案管理之规范管理与措施
电子档案管理要规范, 资料的产生、转移、查阅及借用都要依规进行, 不能任意妄为。严格按照制度操作与管理, 保障电子档案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保密性。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定期组织电子档案管理员工学习规章制度及故障解决办法演练。
2.3 档案管理之应用与拓展
电子档案不应该向传统纸质档案那样成为死的文本, 只能作为证明材料应用。高职院校应该深入挖掘电子档案的应用价值, 使其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学业成绩的工具。 (1) 元认知作用, 元认知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核心成分, 其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结构要素。电子档案应该用于学生自我提高, 使他们能认识自身的不足, 通过交流活动自我反思及建立计划不断改进学习。 (2) 激励作用。电子档案记录了学生在学校的道德品质提高及学习表现状况, 电子档案具备反馈作用, 如果学生的表现被记录为正向的、积极的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反之亦然。学校要充分发挥其具备的激励作用, 对于学生在学校的优良与不良表现进行记录, 对于不良行为也不能一记了之, 而给予一定的改正时间。如果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过, 就消除不良记录。
参考文献
[1]王萍, 张帅, 张诗敏.国外近十年电子档案研究述评[J].档案学通讯, 2011 (3) .
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沿 篇2
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儿童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对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一个组成部分,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就要重视幼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要积极发展幼儿教育。
一、怀来县学前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大力投入,特别是普三以来,我县(即怀来县)学前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县城内设有两所正规幼儿园,各所小学基本附设了幼儿园或者学前班,这可以说是我县幼教事业跨越式的发展,也为今后幼教继续高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目前尚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前教育的办学情况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学校领导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意识淡薄,制约着幼儿发展
因为我县大部分幼儿园是附设幼儿园,对小学统一管理,而在小学,由于成绩评比,教师竞赛升学率等各方面原因,在领导们的天平上几乎所有的砝码都放在了小学上,幼儿园的资金投入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适量投入,教师也是经小学千挑万选后放在幼儿园,教师素质达不到,学校领导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幼儿园就是看着孩子,单纯地看孩子,只要不哭就可以,升学率才是头等大事。在这种重小学轻幼儿园的思想下办园,必然会导致教材资源、设备、卫生等各种因素的匮乏,从而严重地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幼儿园的发展
教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多数是小学替换下来的老教师;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即使是县城的两所正规幼儿园,也有大部分老师是由中小学教师调入,就我园教师来讲,幼儿专业毕业的教师尽占百分之三十七,而其他幼儿园的学前教师专业化教师几乎为零,部分为老教师另一部分为代课教师,他们都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地位低,由于大部分的学前教师都来源于小学的老、弱、病等弱势教师,被领导或者小学教师认为是能力低的,对其有轻视心理,故此在这些教师的心理中也无形地产生一种技不如人的压力,这种情绪就会带到教学当中,长期以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优教环境中弱势力。由于以上情况的存在,老师们只是维系着教学的正常运转,对于教学中的新理念的接受就会很慢,新《纲要》自出台至今,很少有人去主动探索、实践,故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地位提高也是影响幼教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阻碍着幼教的发展
由于教师素质水平不一,导致幼儿教育的效果多样化,幼儿发展失衡,具体表现为:
1.正规幼儿园: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幼儿生理、教授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等领域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启蒙心智,促使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2.小学附属幼儿园由于教育观念和教师教育惯性,使得幼教小学化倾向严重,理论的缺乏致使教师不能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去教学,具体表现在:a小学课程直接下移,拼音、识字、计算成为主体,忽视其他领域的发展,注重知识习得忽略习惯的培养;b教育方法小学化实施“填鸭式”授课,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以机械、被动教学为主,孩子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孩子们对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和新《纲要》脱节,严重地制约了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幼儿后期发展,孩子们早早地背上了书包提前进入学龄儿童生活,本来应该享受快乐的年龄却背上了不属于他们的沉重的书包,这样的生活快乐在哪里呢?
3.私立幼儿园:因在园人数直接决定着办园效益,单纯迎合家长心里,成为办园宗旨,看住哄好,写字算术,唱歌背诗成为全部内容,孰不知,6岁前的儿童小肌肉群未发育成熟,根本不应该做诸如写字之类的精细动作强化练习,否则易劳损,严重者还导致畸形发育,遗憾终身,这一时期的孩子应该是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最佳时期,私立园因为生源投家长所好的做法的后果是让许多幼儿提起去幼儿园就有恐惧感,由于写字算题还没有正式上学就已经有了厌学情绪,对孩子的发育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现代生理科学研究表明,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在此时给幼儿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进其行为能力更好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这个最佳时间就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基本上聚集在6岁以前,如1-3岁为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期等,在这个关键期给于积极的良好的刺激会促进孩子此项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错过关键期再进行教育不但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终身的缺失。
显而易见,由于各种园所的不同性质及教师的认识水平较低,我县大多数的学前教育是背道而驰,在幼儿发展的黄金时期演绎着小学教育,重复教育,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输送到小学的幼儿是合格的毕业生吗?所以说,呼吁规范幼儿教育要赶快提到日程上来,我们的孩子在等待。
4.幼小衔接程度不齐影响幼儿教育发展。在县城幼儿入学年龄呈下移趋势,按照国家规定现在的入学年龄是6岁,但是学前班从5岁就开始招生,甚至一部分幼儿4岁半就提前去上学,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幼儿在园接受正规幼儿教育的时间大大缩短,加在孩子身上的是超前和超负荷的非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们无疑是剥夺了孩子享受童年的权利。
上述问题的存在的确影响和制约着幼教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接受了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后,引起了我的无限感慨和思考,我们每天面对着可爱的孩子,他们今后的发展和人生的方向就由我们掌握着,这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我们的人生目标的延续,面对着我们的周围所存在的问题我想阐述我的几点想法。
(1)教师素质地位稳定教师队伍。首先要改变领导观念,使其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的,而幼儿教师作为执行者,责任重于泰山,关心幼儿教师及其工作成效,定时检查,引导都会对教师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
其次,通过提高工资,增加福利设置荣誉等方法,吸收一些优秀教师到幼教队伍中来,使幼教队伍稳定化持续化发展。
教师地位提高了,教师队伍稳定了,老师们才能安心教学,才能谈长远计划,才能有效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目前我县的幼儿教师基本素质较低,理论技能缺陷并存,技能较低导致教育质量不足,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通过行政加压是达到目的的途径之一。
在政策――学习――验收这样一个连接下,很快就能调动教师的学习欲望,首要政策加压,规定只有取得了幼儿教师从业资格的人员才可执教,并获得高等待遇和工资。
其次是培训教师,由于有了压力,所以必然就会有动力,积极地通过个中途径学习,同时由主管部门联合师范院校,职业学校提供定时定点的短长期集中培训,帮助教师进行业务上的提高和成长。
最后是验收,有过程还要有结果,验收不仅是对教师努力学习的肯定,也是给活动质量做了点评。幼儿教师也应该进行三项达标,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定期考核,对达标的教师予以颁发证书,允许从事幼儿工作,获得高等工资等,通过教师资格的认定,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修养,规范其教育行为,有效地促进幼教的发展。
(3)幼儿教育的管理应统一化、规范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我县的幼儿园由于个别领导的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的素质低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发展有些盲目,大多不具备自主发展的强势,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是实现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因为,它起导向作用,引领幼儿园向着科学育儿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它起到纽带的作用,评估内容制定的依据是国家的政策法规,所以在实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把新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渗透到教学一线,使得幼儿园教育不走或少走弯路,更快的领会到其他幼儿先进基地的教育精神,有机的促进我们的幼教发展。
(4)开办家长学校,加强家园共育。生源的多少是直接衡量一所幼儿园办学质量的一把力尺,优秀的师资规范的管理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多少个汉字会写汉语拼音,会说多少个英语单词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有些对孩子影响重大的人生教育他们却不以为然,这就是幼教意识淡薄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要想改变家长的观念,使我们的办园思想不至于被家长牵着鼻子走,就要从思想上让家长认识到这样的意识的短在之处,那么就要让家长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幼儿教育,什么是人生真正的起跑,比如我们园长在发现了诸如此类问题后就及时开办了家长学校,请专家讲座,创办园级刊物,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等等一系列活动,让家长认识到,我们要教给幼儿的是点石成金的方法而不是抛给他一堆很可能会随时被消耗掉或者贬值的金子,所以我们的幼教工作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生源旺盛,而且在县级甚至市级的同行中都名列前矛。
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沿 篇3
[关键词]指示曲线;边测边调;直读测调联动;恒流自动配水
注水作为保持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庆现有注水井20179口,期中分注水井18536口。分注工艺是针对非均质多油层油田,实施注水开发的一整套系列工艺技术。
一.指示曲线法(经验法)测调技术
现在水井分层调配施工中普遍采用电子流量计进行测试,同时携带压力、流量、温度三个参数。在测调过程中更换水咀不但要考虑水咀本身的压力损失,同时还要考虑地层吸水能力不同造成的同等配注下产生的地层注入压力损失也有较大区别这个实际特点,测调时更换水咀的经验公式已不能满足现场实际测试需要,更换水咀耗用很多井上的有效工作时间,测调效率较低。为此,在研究地层吸水机理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测试过程中测得的流压、流量数据,找出地层的吸水能力,求得地层参数,应用指示曲线法测调技术直接确定层段水咀组合,指导更换水咀,即指示曲线法测调技术。
它的主要功能为已知分层测压资料,求得地层参数,应用指示曲线法测调技术直接确定层段水咀组合,指导更换水咀。在未知地层参数的情况下,现场测量两张检测卡片,求得地层参数,计算水咀组合。若一次更换水咀达不到配注要求,二次测试计算水咀组合基本上能完成水咀更换工作。
指示曲线法这一新技术的出现为使得水井测调的工作周期有了明显的缩短,由原来的平每口井4.0天缩短至2.6天,尤其是在新的油田区块或对某区块缺少调配经验的情况下,这一优势尤为突出,只是通过两次测量就能大概给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水咀尺寸,避免了反复调换水咀大小反复测量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二.井下智能边测边调技术
此技术主要应用了SZTA存储式水流量调节装置和边测边调可调式堵塞器。SZTA水量调节装置(边测边调)是供油田偏配注水井进行分层注水量自动调节的仪器。该仪器采用闭环控制,利用流量测控仪测试注水层的实际注水量,根据实际注水量和设定的配水期望值的差值大小,通过万向连轴器实现井下对接,利用伺服电机带动螺旋副调节水咀的开度量,使各层注水量满足配水方案要求。
与传统的水井测调技术相比,边测边调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了测调全过程的可视化调节。其技术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1)、利用电缆通信,实现地面与井下即时“交互沟通”。
2)、利用可调堵塞器,实现对各个配注层段随时随意调节。
边测边调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测调全过程实现地面可视化,使得原本看不见摸不到的井下测调变得直观、透明;
2、仪器一次下井,完成测调全过程,无需反复投捞更换堵塞器,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大大提高了水井测调的工作效率;
3、实现对堵塞器出水孔的无级调节,与传统的有级调节相比,可更好的满足油田注水的需要。
三.直读测调联动技术
测调联动工艺应用井下流量测调仪与相应的井下流量可调式堵塞器在井下进行自动对接,采用地面輸入指令,微机自控调节堵塞器内过流孔过流面积,从而达到分层流量实时监测、动态调整,避免了因更换水嘴而投捞堵塞器的工作,调试效率得到提高。
四.恒流自动配水技术
恒流自动配水技术是为了适应油田“精确注水要求”而研发的一种新型配水技术,其技术核心就是应用了一种新型堵塞器——注水调速器。
注水调速器由阀套、阀芯、护帽、弹簧、打捞装置组成。外型尺寸与常规堵塞器一致。其基本原理就是液压调速阀的原理,当调速器入口或出口压力发生变化时,分层注水量不受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变化的影响。注水调速器具有制造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井下工作稳定性高、现场使用方便、有效提高调试成功率等优点。经过技术人员多年的潜心研究,这一技术已经基本成型。
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注水井的测调工艺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伴随着现阶段电子、机械、数据远程传输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正向着精确、定量、智能、集成化方向发展。
井下工具由以前的机械式逐渐转变为电子存储式,由于传感器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测试工具的存储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软、硬件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检定等变得简单,数据读取、处理轻松,并且连续工作时间极长。未来的测试工具精度、准确度、抗干扰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将得到极大地提高,另外由于数据传输等技术的发展,井下数据、状况的获得将更直观、准确、容易。测试工具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
随着测试工具等的发展,测试方法工艺也一直在进步,低效率、高强度的测试方法将逐渐被淘汰,高效率、低强度的测试方法将逐渐占领测试行业的舞台。现在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年轻人投入到了测试行业的大军,这一领域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结论
1、指示曲线法适用于注水稳定,油层没有裂缝发育;多层油层性质相近,保证不存在折线型注水井。
2、井下智能边测边调和直读式测调联动技术在直接读取数据方面仍然受到层间干扰影响,并且需要很大的设备投入,地面到井下,整个数据传输过程都需要特定的设备。
3、恒流技术可以解决一些疑难井的快速测调,延长测调周期,但需要成本投入,对注水井有要求。
参考文献
[1]万仁溥.采油工程手册
作者简介
赵爽,女;生日:1986年12月;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两大剖面资料解释。
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沿 篇4
1、探索企业价值体系建设
企业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一是企业信念、愿景和使命, 体现企业对自身存在终极意义和发展目的的哲学思考;二是企业事业理论, 阐述企业目标和目的的关系, 体现企业发展理论的基本逻辑;三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这是企业文化的双核, 是组织文化的内驱力;四是企业价值推论与分布, 它演化成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准则, 分布到各个管理模块、业务模块, 是制度与流程之源;五是员工行为规范、礼仪和形象文化, 体现员工的行为作风、职业素养和企业形象;六是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 体现为企业对社会、对自然、对竞争对手及利益相关者的态度。
企业价值体系建设是指在企业基本冲动、企业本性和人性假设的基础上, 如何整合、应用文化这个特种资源, 让价值定向、价值观在企业组织中有序渗透、聚拢、转化、强化、评估的过程, 也是价值观的选择、认知、认同、共享的过程, 也就是价值观管理的全过程。这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根本, 也是文化建设的难点。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找到企业的精神指引, 在企业日常运行中作为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是企业大是大非的判断标准, 在企业逆境中的精神支柱, 是企业坚定的价值指南和保障, 更是企业道德力量、精神力量的展现, 是企业不跑偏的定位器, 是企业应该坚守的基本原则和隐规则, 也是企业人价值存在与人心安顿之所在。
当前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坚实的价值体系, 只有一部分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企业建立了完整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资源是企业独特的和最有价值的一种战略资源, 企业的文化优势也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现在,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制高点, 制定企业文化战略, 实施企业文化工程, 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形成了很大气候。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不仅提高了企业管理效能,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且也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万科在董事长王石的设计与坚持下, 坚守核心价值观, 多少年来坚决不行贿不受贿, 坚持制度治企, 法治至上, 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和职业化并重策略, 尊重人的隐私权、选择权, 强调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以人文关怀、自然环境关爱为抓手, 坚持未来意识。万科有三个“一票否决”制, 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工程程序等三个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票否决制的具体内容是, 在上项目时, 只要人力资源部认为有管理疏忽, 可能导致员工犯罪, 就可以不同意, 一票否决。而质量方面的一票否决是平衡质量与速度、与成本、与利润的关系。万科坚持质量否决和道德否决。使企业不仅表现出价值观的强大力量, 而且使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体现价值观的一致性, 坚守价值原则, 这是伟大公司的雏形, 也是公司受社会尊敬、被认同, 产生由内而外品牌美誉度的本源。
厘清企业价值结构体系, 形成企业文化深入发展的理论指导体系;怎样看待个体素质提升和企业素质提升的关系;如何运用有效、系统的管理工具, 使价值体系转化成管理行为和组织行为, 最终演化形成组织素质能力;通过企业文化力分布状况, 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及其阶段特征;探讨如何维护那些与组织成功相关的文化要素, 识别和改变一些功能失调的文化要素;探讨如何整合、调和各种亚文化等等。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2、推行企业价值观管理
企业价值观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价值定向、价值原则、价值凝聚、价值转化的意识和方法等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选择、判断和设计;二是围绕核心价值观进行推论、分解, 重点在价值转化和演化, 建立完整的企业价值体系;三是使价值体系干预企业运营, 影响组织、制度、流程和机制;四是推进企业价值观管理, 建设企业文化目标、传播、运行、保障体系, 形成企业文化管理系统, 实现企业价值管理的持续升级。
我们认为, 后天对人的影响成分很大。企业看到员工更多的是行为表象, 而员工在成长过程中内心潜藏的部分, 我们要重点思考:该用什么样的环境、管理模式、机制, 才能使员工理念与素质得到提升, 进而与企业组织价值的需要相兼容。
所以, 了解员工性格, 从多个方面测试员工价值排序和类型, 这是企业价值观管理的一个基础。有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某种事物的时候留下初始印象特别重要, 这就是所谓的首因效应。为什么中国员工到跨国公司, 他去之前觉得跨国公司会比国内大多企业要好, 他接触到企业以后需要第一次验证, 比如招聘, 包括程序, 如进到企业的第一堂课, 看到企业的环境, 印象是刻下来了。所以, 所谓首因效应、晕轮效应、选择效应及刻板效应, 企业文化建设要大量应用心理学工具, 企业价值管理尤其要注意选择现代工具支持。
掌握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很多企业都在做, 有的企业已经做得比较深入了。中国惠普坚持对员工血型、性格的测试, 相应的岗位和职业生涯规划, 在十年前就开始做了。简单说影响员工满意度, 企业在环境、情感、经济和发展四个维度来提供总体的资源供给。所以, 企业资源供给和优化配置资源方式, 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效率体现问题。企业文化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结构体系, 其次是要有好的工具和方法。
推进企业文化管理, 建设企业价值体系, 跟前几年强调的东西不一样了。人是群居动物, 从生命意义的角度, 滴水都要回到大海里, 才能不干涸, 生命才能得以安顿。所以个体都渴望在一个池子里, 在一个群体里有他基本的位置, 有他的实现方式。融入群体, 是人的一种潜意识, 企业共有价值观培育更要把握个体的潜在的动机和需要。怎么把它激发出来, 这就是企业文化策略。
企业团队文化有个演变过程, 从组建期进入到磨合期、规范期和绩效期。大部分企业都是绩效导向, 但绩效导向重点做什么呢?就是规范化、制度化, 流程精细, 公平、透明是关键, 配套人性化建设, 加强交流沟通, 作好平衡性工作。
3、企业共有价值观带有时代烙印
企业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共性特征, 比如“诚信、人本、业绩、共享、创新”等, 作为社会思潮, 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 越来越被中国企业共享。越来越多的企业度过利润驱动的第一阶段、竞争导向的第二阶段, 进入强调合作共享的新商业伦理时代。人本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各企业都在讲人本, 尊重人的生命, 树立生命本体意识, 如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尊重人格尊严, 强调个体价值, 并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参与管理和分享发展成果创造条件。企业推进人本文化, 又以人的能力、贡献、价值为评价的基本依据, 即注重“能本”, 这是一种平衡, 是企业以人为本的真实含义。而文化建设要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妥善处理企业发展的重大关系,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完善体制机制等, 这些均带有时代的深深烙印。
有些东西一说大家就可以接受, 为什么?因为是公理。比如企业基本的伦理和道德, 可以超出国界, 超出企业边界, 所谓有共享的社会思潮, 社会要求你到这个程度, 应该有这样的一个价值理念, 有共享的基本价值, 企业才能被社会所接受。
企业重要的任务是要发展人性。文化讲究治心为上, 个体的人要做到不会轻易地为外界的东西而动容, 不会因为短期的利益, 也不会因为恐惧而动摇。人为什么想要这个、那个东西, 是因为天性里面有一种恐惧, 就是对安全的内在需要, 我们既要理解人性的趋利避害, 也要了解人心向善, 是理念的人。人的心力修炼到一定程度就会“明心见性”, 这是人之本性, 是人性的发展, 假设人自然向往更高的精神追求, 内心渴望被点燃, 也一定会被点燃, 这是人性的光辉。
所谓的人本, 就是在尊重生命、人格、尊严的基础上, 以人的能力、贡献和价值来评价。企业领导人要洞察人性、动机和基本需要, 这是潜藏在冰山下、水线以下的东西。
企业当然要有刚性的制度约束, 对于一个初级阶段的企业更是不可缺少。海尔的发展历程便是企业文化演变和进化的历史。海尔最早规定不能随地大小便, 用刚性制度约束, 用负激励来对应, 所以, 在早年, 我们看到海尔的6S是“黄脚印”, 每天做的最差的员工站上去检讨、去反省。后来才改为“绿脚印”, 让做得最好的员工站上去分享心得。负激励、制度规范是外力驱动, 还不是内省。中国文化的内核是内省和宽恕, 所以有人说东方文化还是倾向于人本, 是基于中国人的人性的。从人性发展理论来看, 我们要进一步思考, 哪些东西是中国企业普遍缺失的, 哪些东西是最稀缺的。
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沿 篇5
在今日的讲座中,老师介绍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史,为我们讲述了经济学理论一开始形成到之后的发展。
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1、古典经济学派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如何分配,以及国民财富如何增加的问题。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
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2、新古典经济学派
1870年后,经济学的大树分出了枝干:一个枝干是以马克思为杰出代表,继续沿着劳动价值论这条线索,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提出剩余价值论,赤裸裸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性质。
另一个枝干就是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认识,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新古典主义理论(因为新古典主义抛弃了劳动价值理论,所以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现在有很多教科书仍把这部分理论叫做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作为传统经济学的对立面出现。效用决定价值,价值来自于主观感受。
它的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3、后凯恩斯主义
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诞生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又出现了继承凯恩斯基本经济思想和分析方法的后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又主要由两大学术流派构成,一是以美国经济学家为主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二是以英国经济学家为主的新剑桥学派。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也被称之为“美国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
新古典综合派在经济理论上的最显著特征是,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4、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弗里德曼是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该学派的最重要特征是将货币看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基于货币的角度来展开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5、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新的学术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费尔普斯、曼昆、罗默等人。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政府干预的基本思想理念,以对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的分析,论证了市场常处于非出清状态,因此,尽管存在理性预期,政策干预仍是有效、必要的。
6、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是从货币主义学派中分化出来的。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预期。
二、经济学理论的五个前沿问题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及《资本论》的普适价值
一是要掌握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方法。即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里面讲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体有五个原则:把生产力发展看作社会运动的首要因素,在生产力 发展的基础上解释生产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在生产力渐进的历史发展前提下来解释经济关系当事人的行为;马克思是从所有制关系出发来理解全部生产关系体系;从 经济关系出发来解释上层建筑;强调实践。二是联系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发展,不管是要生存下去还是要发展得更好,就是要和西方 经济学比较。
2、从确定性研究向不确定性研究的演变
3、改革、中国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应有的内容
改革实践面临两大挑战。第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挑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宪法层面说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但是现实中,公有制为主体到底怎 么体现的?第二,分配制度的挑战。我们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可现实最大问题是收入两极分化。如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在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怎么体现?
4、经济结构转型面临的挑战及绿色经济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因素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外部环境的演变。危机后很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的措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产能过剩压力。二是宏观调控。
5、语言经济学的五大命题
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沿 篇6
1974年,杜邦公司登记了基于感光树脂的柔性版专利,这一事件标志着现代柔印的开端。经过近40年的持续发展,柔印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包装工业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印刷方式之一。虽然早期的柔印工艺水平不高,只能生产一些以线条稿为主或者低加网线数的产品,但是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柔印目前已经完全可以达到胶印、凹印的高质量。出于印版自身特性的原因,柔印采用更安全环保的油墨以及高速的印刷设备,这使得环保高效成为了柔印符合时代精神的最大卖点,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地区的工业化国家广泛采用柔印的原因。
每一种技术从发明、形成产品到客户采纳、市场全面接受,都是一个不断考验、不断提高的过程,柔印也不例外。回顾这些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技术只是昙花一现,短暂到没有留下痕迹,失败的原因当然有很多,有可能是因为技术还不够成熟,也有可能纯粹是因为运气不够好,但是持续多年稳定发展的技术,就一定有其实实在在成功的硬道理。
在drupa2000上,杜邦公司首次推出FAST热敏制版技术和热敏型柔性版,当时距离柔性版发明大概有20多年,距离柔性版制版的另一个里程碑——数字成像技术的商品化只有5年。当年推出的制版设备是小尺寸(35.5inch×47.25inch,即90cm×120cm)的FAST TD1000,针对的只是标签等窄幅柔印产品。在drupa2004上,杜邦公司展出了FAST TD4260,即大一号(42inch×60inch)的热敏制版设备,针对宽幅的软包装和预印产品。而在drupa2012上,杜邦公司推出了FAST TD3000,最大制版尺寸就是当前柔印生产中最大的尺寸——50inch×80inch,主要针对瓦楞纸箱。回到drupa2008,当时杜邦公司推出了FAST ITR技术,即代表了柔印制版行业最先进水平的FAST无缝套筒版技术,套筒版不仅不用贴版,还能够完成完整的连续图案印刷,其利用单一技术,就能实现最快速、最高质量的柔印制版。当然,从成本角度来看,目前并非所有客户都能够接受套筒版。
12年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技术的发展脉络:从小到大,不断满足更广泛、更高效的使用需求。如果没有优质成熟的产品,当然就没有客户的认可,也就没有厂家持续投入研发和市场推广的信心。除此之外,发达工业化国家对环保、排废等问题的管控越来越严格,这也是FAST热敏制版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有超过1000台(套)FAST热敏制版设备正在日以继夜地运转。在柔印最发达的北美地区,杜邦公司的薄版(2.28mm厚度以下的柔性版被称为“薄版”,如常见的1.7mm和1.14mm)销售中,自2011年起,一半以上的份额均来自FAST热敏版。
解读FAST热敏制版技术
那么,什么是FAST热敏制版技术呢?
业内人士都知道,柔性版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凹版和胶版,其印刷图文部分是高于非印刷图文部分的。换句话说,柔性版是一种立体结构的印版,凸起的印刷图文部分通常被称为“浮雕”,由浮雕部位来承担转移油墨的任务。柔性版的制版过程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环节:成像和洗版。前者负责将原稿的印刷图文在原材料版(生版)上形成“潜影”,后者负责将潜影做出可以传递油墨的浮雕效果。
在此,我们要特别强调一下洗版的作用。柔性版是感光树脂版,经过曝光成像后,需要通过洗版把没有曝光的树脂单体去掉,而留下经曝光聚合固化的树脂,形成浮雕部分。
传统的洗版方法采用的是“洗”的方式,就是把曝光过的印版泡在某种溶液中,用毛刷把没有曝光的树脂单体“洗”掉。这种技术自柔性版诞生之日起一直延用至今。但是,问题就出现在这个溶液上。至今,最有效的洗版溶液都含可挥发的有机化合物(VOC),而VOC的存在导致传统洗版操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挥发的气态有机化合物污染空气,对人体造成危害;废液的回收不当会造成水源污染;易燃易爆的化学性质存在火灾隐患,储存和运输都必须受到严格管控。十几年前,欧美地区的工业化国家就开始通过严厉的排放管制来保护环境,VOC属于首当其冲的受控对象:使用溶剂洗版或者溶剂型油墨印刷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支付额外的处理成本,以保证其对人体、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低。
FAST热敏制版技术也是一种“洗版”技术,但它是用“粘”的方式,即把不需要的树脂单体从曝光过的印版上“粘”掉,然后留下浮雕结构。具体工作原理是:柔性版经过成像曝光,印刷图文部分的树脂单体聚合固化,洗版时,非印刷图文部分的树脂单体仍处在加热条件下,因此很容易被加压的无纺布“粘”走,如此经过多轮操作,直至树脂单体被清除干净,剩下印刷用的浮雕结构。
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洗版技术,FAST热敏制版技术是一个“干洗”的过程,没有溶剂参与是其最大的特点,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溶剂所带来的许多麻烦。而且,该技术在取消溶剂的同时,也取消了溶剂洗版流程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烘干,而烘干是传统制版生产中最耗费时间的工序,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制版时间,“FAST”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些国外的用户和杜邦公司的同事,了解到早期采用FAST热敏制版技术的客户被该技术吸引的主要原因是“环保”。但是后来他们发现,FAST热敏制版技术真的很快,这使得柔印制版环节不再是整个印刷流程的瓶颈,因为不用等很长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张(套)印版,甚至不用提前制作“备版”来应付可能出现的印版损伤,大大节约了物料,更节约了宝贵的上机时间。而且,这种未经溶剂浸泡的印版不会发生溶胀,也就不用担心因溶胀和烘干而导致印版尺寸和厚度产生变化,成品版的质量稳定性得到了保障,印刷品质当然也就提高了。
从设备投入来看,采用FAST热敏制版技术至少节省了烘干和溶剂回收设备,同时也省下了安置设备的空间。特别是溶剂回收设备,因其涉及到CVO的蒸馏操作,属于危险工作流程,理论上应该安排在独立的防爆房间里,因此这笔成本节约不是小数。
nlc202309051123
除了这些硬指标,另外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操作人员不再抱怨,因为他们不用再接触肮脏的溶剂,闻到有机化合物的气味,而且由于FAST热敏制版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他们的工作强度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参观过传统制版和FAST热敏制版车间的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判断:在FAST热敏制版车间工作的操作人员更干净、更舒适、更像白领。对于作为主力生产人员的“90后”以及管理层来说,这点非常重要。
中国市场的尝试与拓展
自2004年起,国内陆续有十多家客户采用了FAST热敏制版技术,多数客户满意度非常高,由于采用了FAST热敏制版技术后,其柔印生产进展顺利、收益理想。采用FAST热敏制版技术的客户大多是柔印企业,其中,有些是全球性公司,直接从国外将FAST热敏制版技术带进中国;有些则是勇于尝试的纯粹的国内企业,其在杜邦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利用FAST热敏制版技术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环保部对绿色印刷的要求,上海印刷集团下属上海新华印刷有限公司自2011年起开始采用目前最为环保的柔性版水墨印刷教材。两年来,柔性版水墨印刷教材从最初的单季30多万册的印量提高到目前的每年接近100万册,教材种类也扩展到了十多种,形成了真正规模化的生产和稳定的经济效益。杜邦公司包装成像部全程提供了高质量的材料和制版技术支持,协助教材印制胶转柔项目的顺利推进。经过长期考察和多方面评估,2013年上海印刷集团正式与杜邦公司签署FAST热敏制版设备采购协议,热敏制版技术将为我国的绿色印刷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全面支持。
CCL(丝艾)包装是加拿大著名的上市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压敏不干胶标签印刷企业。其在中国的三家标签印刷企业均采用了FAST热敏版进行柔印。CCL包装高层管理人员向笔者介绍,CCL集团全面采用FAST热敏制版技术制版(柔印是他们的主要生产工艺),原因是该技术效率高,操作环境对员工友好,且完全满足CCL产品的高质量要求。
整合创新技术 实现完美柔印
与时俱进、持续发展是任何产品、技术成功道路上的永恒主题,一旦盲目自满、驻足不前,就会走上一条导致淘汰的不归路。FAST热敏制版技术也是一样,如前所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杜邦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推出了从小到大、从平张版到无缝套筒版的洗版设备,从材料上不断完善性能,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同时,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柔印行业的先进技术,并投入大量资源评估新工艺,以整合我们的产品。近年来,HD Flexo(高清柔印)和平顶网点技术就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HD Flexo通过先进的印前处理和激光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极高的柔印精度,可与胶印和凹印媲美。而作为洗版技术,FAST热敏制版技术能够完美配合HD Flexo,在热敏版上稳定实现175线/英寸、1%的最小网点,从而表现出平滑细腻的阶调过渡。
平顶网点技术是近几年业内讨论最多的话题,其被认为是未来柔印制版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多家厂商都拥有各自的专利,从不同的技术方向实现平顶网点。作为杜邦公司的自家产品,DigiFlow平顶网点技术和FAST热敏制版技术的搭配更成熟稳定,因此成为众多国内外客户的选择。
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沿 篇7
关键词:表面工程技术,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激光表面冶金技术,离子注入,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
0 引言
表面工程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形态、成分和组织结构,以获得所需要表面性能的系统技术。表面工程是个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在学术上丰富了材料科学、冶金学、机械学、电子学、物理学、化学、摩擦学等基础学科,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1,2],而且在实际应用上,为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各种设备零部件表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材料的失效,如,疲劳、磨损、腐蚀、氧化、烧损以及辐射损伤等,一般都是从表面开始的,表面的局部损坏又很快造成整个零件失效,最终导致设备停产。由表面失效带来的破坏和损失是很惊人的。据世界摩擦学会统计,摩擦损失了世界性一次能源的1/3~1/2,磨损给工业国家带来的损失可达国民生产总值的2%~8%。中国机械工业每年所用的钢材,约有1/2是消耗在备件的生产上,备件中的大部分是由于磨损寿命不高而失效的[3,4]。因此,采用表面技术,根据需要,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会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资源,提高生产力,减少环境污染。表面工程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以多种方法制备出优于本体材料性能的表面功能薄层,其厚度一般为几微米到几毫米,仅为结构尺寸的几百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却使零件具有了比本体材料更高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和耐高温等能力,采用表面工程技术的平均效益高达数倍甚至数十倍以上。
另一方面,表面工程技术也逐步发展成为新型材料制备工艺,其中,既有作为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如,电铸成型、气相沉积特种材料(热解石墨、六方氮化硼、碳化硅)、喷射成型等,又有薄膜和微细加工工艺。后一类技术正致力于向更低的特征尺寸扩展,使得先进的微小尺度特征表面工程技术正在逐步成为支撑IC产业发展的微/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面工程以“表面”为研究核心,具有学科的综合性、手段的多样性、广泛的功能性、潜在的创新性、环境的保护性、很强的实用性和巨大的增效性,是当代材料科学技术、低温等离子体、真空科技等高技术的重要交叉领域和发展前沿。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1 表面工程技术的分类
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和种类很多,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但一般可以从功能、工作原理2个方面考虑。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种方法的分类都不是绝对的,都有遗漏和重叠。
按照作业的功能,表面工程技术可分为五大类(见图1)。
按照作业的工作原理,表面工程技术可分为四大类(见图2)。
笔者从工艺学角度出发来阐述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按照后一种分类方式予以展开讨论。
2 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沿
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至今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在战国时代已经开始对钢进行淬火,并利用大豆中分解出来的N,C元素富化烧红的铁剑表面,以增强其强度和韧性。但总体上看,表面技术的发展是缓慢的,各种技术也局限于具体的应用中而互不关联,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系统。直至20世纪后半叶,随着世界经济与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的表面技术蓬勃发展,各种学科和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表面工程学应运而生。目前,表面技术在制造业中举足轻重,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关键技术之一。
2.1 先进表面冶金技术的发展前沿
表面冶金是源自于表面化学热处理工艺的发展。表面渗C,N处理早已在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后渗B,Cr,Al及Ti等技术也得到了实际应用。表面冶金这个概念是最近才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想是针对具体的应用,设计一层迥然不同于基材的冶金成分与组织,并通过特殊的工艺手段予以实现。表面冶金层的合金元素一般是以扩散的方式进入基材中,因而,其成分沿深度呈连续性的梯度变化,这也是表面冶金与表面涂层的根本差别。笔者主要讨论3个表面冶金前沿技术——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激光表面合金化和离子注入。
2.1.1 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是中国学者徐重教授发明的,是在离子氮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只适合于进行非金属元素渗入的表面技术扩展为包括可进行非金属及金属元素单元或多元共渗的技术领域,开辟了等离子表面冶金的新领域[5]。
图3是双层辉光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它利用双层辉光放电现象,在离子氮化装置中增加1个由欲渗合金元素构成的源极。该源极和阳极之间设有直流电源并使其间产生辉光放电。利用辉光放电所形成的氩离子,轰击源极材料,从而使合金元素被溅射出来,经沉积和扩散而在工件表面形成特殊的合金层。
双层辉光技术的优点有,a) 渗入元素选择范围广;b) 渗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c) 渗速快;d) 渗层成分、深度易于控制;e) 合金元素的消耗量少,成本降低;f) 无公害。
双层辉光技术已成功地在钢铁材料表面形成以W-Mo-Cr-V-C,W-Mo-C,W-Mo-Co-C,W-Mo-Nb-C,Mo-Cr等表面高速钢层、表面高合金高碳耐磨层、表面时效硬化高速钢层。还可以形成高Cr,Cr-Ni,Cr-Ni-Si,Cr-Ni-Al,Cr-Ni-Mo-N,Cr-Ni-Mo-Nb等抗高温氧化合金层、耐腐蚀不锈钢层和表面沉淀硬化不锈钢层,以及表面超合金层,如Ni基合金、Co基合金、Ti基合金等。
双层辉光技术在制造表面功能梯度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此外,与材料成型工艺结合也是颇具吸引力的发展趋势,比如将渗金属或表面陶瓷化工艺与等离子烧结作业结合到一起,可制造性能优异(耐磨、耐蚀、阻燃)的粉末冶金零件。
2.1.2 激光表面合金化
激光表面合金化是指用高能激光束以扫描的方式照射基材,在表面产生熔池,同时,向熔池注入合金元素或增强陶瓷颗粒。1个金属涂层和其下面基材的快速熔化、混合以及再凝固使涂层与基材产生合金化。激光表面熔炼可以在金属表面产生亚稳定的固溶体,金属表面的冷却速率可达105 K/s,凝固速度达30 m/s[6],获得的组织为非晶态或纳米晶结构。快速凝固使表面区域得以改性,且内部基体组织不受影响。该技术的优势包括能处理复杂几何形状、处理层深度可达数毫米、低的操作成本以及对改性层的成分控制较好等。图4是激光表面合金化(激光熔覆)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激光表面合金化对提高基材的耐磨性尤为有效,在镁合金AZ91和WE54上激光熔覆AlSi30使磨损率分别下降了38%和57%[7]。用激光束照射镁合金AZ91,向所产生的镁金属熔池中注入TiC、SiC或细的Mg2Si颗粒,使材料表现出了极高的耐磨性[8]。
2.1.3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是将表面暴露于离子化的粒子束之下,使高能量的粒子束射入基体,嵌在间隙位置并中性化而在表层形成了固溶体,主体性能并没有改变。
离子注入已成功地用于半导体材料搀杂[9,10],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束线离子注入技术可大大改善零件表面的耐磨性、耐疲劳性和光、电、磁性能。为了克服改性层比较薄的缺点,研究人员将真空蒸镀、磁控溅射镀膜技术与束线离子注入技术相结合发展了离子辅助镀膜(IAC)或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技术,既克服了一般镀膜技术中膜基结合不良的缺点,又将改性层厚度从原来的0.2×10-6 m提高到了几微米甚至几十微米。但是,与一般物理气相沉积(PVD)一样,束线离子注入存在着固有的视线限制,无法处理形状复杂或者较为大型的零件,近几年来国内外兴起的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III)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工件浸没在等离子体中,能全方位处理形状复杂的零件,也能方便地处理大和重的工件。沿着束线离子注入技术路线发展起来的MeVVA等离子体源,可以向金属表面注入金属离子,并在航空航天零部件的抗高温腐蚀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最近,一些研究者又综合了PIII和MeVVA二者的优点,实现了金属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11]。这项技术既可进行纯金属等离子沉积,又可进行金属等离子体注入,还可任意改变二者的比例,为离子注入技术在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2 先进表面涂层技术的发展前沿
表面涂层是指通过对基材表面施加力学、物理和化学的作用,直接形成所需特性的表面层。涂层与基材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存在成分与结构陡然的变化,这是它与表面冶金处理的根本差别。
按其工作原理,表面涂层技术可分为以下3类。
a) 原子沉积,指通过形成原子分散状态的物质来沉积所需表面层或薄膜的技术,包括液相沉积和气相沉积两类。前者,如,电镀、化学镀、电泳、溶胶—凝胶等,后者则有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分子束外延(MBE)三大类别。其中,PVD又分为蒸发、溅射和离子镀三类;CVD则有热化学气相沉积(T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
b) 颗粒沉积,指利用宏观颗粒状态的物质,沉积所需薄膜的方法,如,热喷涂、冷喷涂、静电喷涂;
c) 整体复盖:指利用连续介质状态的物质,形成所需薄膜的方法。如,包镀、热浸、表面烧结。
笔者主要讨论2个先进表面涂层技术——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和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
2.2.1 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
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是太原理工大学表面工程研究所潘俊德教授、徐重教授等发明的新型表面涂层技术[12],其特点是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装置中引入冷阴极电弧源,把辉光放电与弧光放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被处理工件周围设置辅助源极,利用辉光放电空心阴极效应使工件迅速升温,它既是加热源又是欲渗元素的辅助供给源。同时,在真空容器壁上设置1个或多个金属阴极电弧靶源,利用真空电弧放电引燃电弧源,不断地发射出高能量、高电流密度、高离化率的欲渗金属离子流,在工件负偏压的作用下加速到达工件表面,使工件进一步升温到渗金属的温度。依靠扩散和离子轰击作用快速渗入工件表面层,在工件表面可以形成渗层、镀层、渗镀结合层,也可以合成各种化合物薄膜。图5是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的特点有,a) 在工件表面形成金属渗层、镀层或渗镀结合层,结合强度高;b) 渗镀层致密、均匀;c) 设备简单;d) 无污染。
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已成功地在钢铁材料、钛合金和镁合金材料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结合强度高的金属和陶瓷薄膜。
1—炉罩(共阳极);2—引弧钩;3—阴极电弧源;4—孤源电源;5—辅助源极电源;6—基板偏压电源;7—机板转动机构;8—真空系统;9—阴极(基板);10—辅助源极;11—驱动(测温)孔;12—测温系统;13—被处理工件;14—迷气系统。
2.2.2 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13]
磁控溅射是1种应用最广的PVD技术,把非平衡磁场的磁控管按相邻磁极极性相反的方式组合工作,是磁控溅射技术发展过程中1个里程碑式的创新,在采用这种磁场排列的设备中,用于放置被镀工件的中心区域被连续闭合的磁力线所包围,这就有效地防止了由于使Ar原子电离的电子逃逸,显著地增加了等离子体,且产生了相当理想的等离子密集区(见图6)。
这项技术的沉积镀膜设备均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非平衡场磁控管,依靠这些磁控管组合产生的闭合场,有效地增加镀膜过程中的等离子体密度。该系统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形式,a) 2个相邻磁极相反的磁控管面对面排列方式;b) 4个相邻磁极极性相反的磁控管对称排列方式。这2种磁控管的组合方式都可得到闭合磁场,从而增加等离子体密度。
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设备可以产生非常理想的离子沉积环境,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设备的离子清洗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其直接结果便是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可以生产出高密度、高硬度、与基体结合性能极其优秀的镀层。
2.3 先进表面硬化技术的发展前沿
表面硬化,即表面热处理,指仅对零部件表层进行加热冷却,来改变表层组织和硬度,不改变成分的工艺,它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面技术之一。快速加热时,工件的温度是由表及里逐渐降低的,对于钢件而言,如果表层温度超过相变点而转变为奥氏体组织,随后的快冷即可获得马氏体组织,但心部仍保持原来的组织状态,从而获得硬化的表面层。
表面加热的方式包括感应加热、火焰加热、接触电阻加热、电解液加热等,最新的发展趋势是采用高密度能量加热,如,激光、电子束、等离子体和电火花等。
2.4 先进表面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沿
表面加工技术的类型很多,这里仅介绍表面清洗和表面蚀刻的发展情况。
表面清洗是电子工业生产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作业,无论是微电子制造还是电子装联,清洗作业都贯穿于整个生产流程。从工艺方法上看,一般可分为干法和湿法2种。从工作原理上来看,又可分为超声波、漂洗、等离子清洗等。目前,重要的趋势是对清洗剂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强挥发性且破坏臭氧层物质(如,氟利昂)的使用已受到严格限制。等离子清洗技术是最新的发展方向,但工艺还不成熟,中国在此方面才刚起步。
液相沉积、液相化学刻蚀等“湿法技术”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仍是集成电路微细加工技术的主流工艺。20世纪9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接近和进入纳米范围,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刻蚀、载能束刻蚀等“干法技术”逐渐地而不可逆转地变成了微细加工技术的主流工艺。
3 结语
煤田地质测量勘探前沿的发展趋势 篇8
1 GPS的简要介绍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它最初是美国为了军事的需要而被设计出来的。最初被设计的时候的主要目的则是为陆海空三军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 并且能够收集到基本的军事情报和应急通讯。它的定位原理就是根据太空中高速运动的卫星在瞬间的移动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 通过空间距离后方交汇的方法, 确定待测点的位置。GPS定位技术如果进行综合定位的话, 那么其数据的精度可以到达厘米乃至于毫米级。
2 GPS定位技术的勘测过程
2.1 GPS控制网的准备工作
在利用GPS对煤田地质进行勘测之前, 需要先设计好GPS控制网。关于GPS控制网的设计最好是要保障该GPS控制网能够覆盖住所有需要勘测的煤田范围。为此, 我们最好是采取3个或者3个以上的高级控制点, 严格按照国家的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标准进行设置。关于控制点的选取, 最好是要做到点与点之间的分布均匀、对称, 保障视野宽阔。关于卫星的高度角问题, 最好是能够大于或者等于15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 一些受到当地地形限制的煤田也可以自行确定, 但是最少也要保障能够有效观测到得卫星数目大于4个。关于GPS数据信号的采集, 我们可以将GPS接收机的频率设置为单频或者双频, 两者均能够满足我们对于信号采集的要求。为了保证GPS控制网的工作能够按照人们预期的那样进行, 那么最好是在勘测点附近周围收集四等以上的水准点最为勘测点, 方便人们在内业处理中使用高程数据, 提高数据的精准性。
2.2 GPS接收机的接收工作
一般来说, 最好是使用3台或者以上的GPS接收机来进行观测。同时通过边连接或者点连接的方式, 让这几台接收机同步工作。在计算同步环和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的时候, 为了能够让勘测人员快速、准确地发现数据在采集过程中的误差问题, 并且能够及时的补充测量, 那么最好是让GPS网能够构成网环路或者子环路, 从而成为一个闭合式的网。关于煤田地质的勘测时间, 勘测人员可以自行按照基线解算的要求而定, 通常的勘测时间是以一个小时为时间间隔。但是在进行高级控制点之间的勘测时, 那么观测的时段最好是延长一些, 以保障采集的数据精度达标。
2.3 数据的精度处理工作
我们知道GPS定位系统的数据采集以及传输的过程是经过了太空以及地球上的电离层、对流层, 在这个过程之中, 难免会出现数据的精度受损。电离层的折射、对流层的折射和多路径效应会让数据的精度出现偏差, 特别是我们在下午的时间进行煤田地质勘测的过程中, 采集的数据的误差度更大。关于这个基线数据的解算, 通常是采取删卫星、删时间、或者选择不同的误差修改模型等方法来进行人为地干预重新设置解算基线, 从而我们能够从较为准备的解算基线报表来估测GPS网所给出的基线数据的准确度。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后期适当的修改。最后获得比较准确地质量指标。
2.4 GPS高程拟合
GPS高程拟合可以通过联测3个以上的具有高程数据的高等级控制点或相关水准点, 并将其成果直接参与三维平差, 便可得出该区的所有GPS点的高程成果, 其精度也可以达到数万分之一, 从而能代替以往的先测平面后测等外水准的方法,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又保证了精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2.5 勘测点的采样工作
勘探点的放样可以根据勘探方法和勘探点的实际布设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我们长期的生产实践, 大体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现作简要说明。一是GPS控制配合全站仪测量法。此类方法大多适用于钻探点 (即钻孔) 的布设。根据工作区的施工面积和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勘探点的布设方向和布设密度, 在勘探点附近布设GPS控制点, 一般至少要求两个以上的控制点, 然后将全站仪架设在已知的勘探控制点上, 反算已知点与设计钻探点的距离与方位角, 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 将实际点位测定出来。二是GPS实时动态测量放样法 (RTK) 。具体作业方法是在已知点上设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 并将一些必要的数据如基准站的坐标、高程、坐标转换参数等输入GPS控制手簿, 一至多台GPS接收机设置为流动站。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 基准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基准站电台发送到流动站, 流动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与基准站发来的信号传输到控制手簿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 实时得到本站的坐标和高程及其实测精度, 并随时将实测精度和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 一旦实测精度达到预设精度指标, 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是否接受该成果, 接受后手簿将测得的坐标、高程及精度同时记录进手簿。GPS实时动态测量对勘探点布设密度较大且分布具有规律性的勘探方法非常适用。
结束语
对煤田地质的勘测采用GPS定位技术不但效率高、精确度高、工作作业之间的距离长, 而且还完全不受视通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操作人员对技术的掌握速度还快。GPS定位技术将操作从繁冗的勘测工作中解脱出来, 节省不少的人力、物力。而且RTK技术发展, 使得GPS技术所采集的数据的精确度更高, 刚好满足煤田地质勘测中对于数据精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绍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108.
[2]原煤炭工业部.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 1987.
煤田地质勘探前沿的发展趋势分析 篇9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探,发展趋势
从整个世界的能源格局来看, 煤炭的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都十分重要。进入新时代以来, 从各新兴能源的飞速发展中, 依然可以看见煤炭的身影, 可见煤炭资源依旧是我国能源的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能源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作为我国重要能源的煤炭资源, 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为了保证我国煤炭的供应, 就需要加强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支撑作用) , 这也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章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 探讨了煤田地质勘探的前沿问题。
1 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
我国作为煤炭资源大国, 我国煤田地质勘探的前沿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1.1 从完善矿井水防治与保水采煤研究方面来看
我国东部地区蕴藏着很多煤炭资源, 这里的煤矿虽然很多, 但地质条件复杂, 有很多煤矿埋藏的很深, 这给开采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突水事故就是其中危害最多, 也是最容易发生的。由于这些煤田挖掘的很深, 地质也很复杂, 再加上缺乏对突水的治理的相关经验, 给开采人员的安全保障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这就需要我国对突水事故的预预警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研究探讨, 这也预示着深部岩溶水形成的研究是现在我国煤矿水害治理技术发展的方向[1]。
1.2 从开展动态地质研究方面来看
在煤矿井下开采中瓦斯、透水事故的发生很多都是地质问题带来的的, 这和岩体的应力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开采煤炭的过程中, 因为深度的挖掘, 使原有的地质平衡被破坏, 地质条件也随之改变, 在重新建立平衡的过程中, 就会出现地质条件的变化, 而空旷的矿井很可能出现瓦斯、透水等事故。为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 我们就应该探索导致这些灾害发生的地质方面的原因如何进行防止和预警, 及时的掌握地质方向的变化, 实现对矿井灾害的预警, 可以有效避免或者减少这些灾害的发生, 从而避免或者减少这些灾害给国家以及人们带来的危害。
1.3 从加强环境地质勘查与灾害地质防治方面来看
煤矿的开采过程中, 伴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 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也就随之增加。地面大面积的下陷, 就是因为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被挖空导致的。挖空后的地表如果面临暴雨, 就有可能引发泥石流, 破坏原有的地质结构, 地表植物也难逃厄运, 更甚者可能引发地震, 这些都对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相关的制度和体制来督促煤矿在煤田开发的过程中, 既要保障煤矿的开采, 还要保障环境不被破坏, 使煤炭资源的开采得到持续的发展。
1.4 从提高勘探精度来看
现代化的煤炭生产基本都是连续作业的, 这也是现代化开采的一大亮点, 即保证了煤炭的产量, 也促进了煤炭开采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发展, 只需要煤炭在进行开发之前, 详细的掌握整个煤层 (如煤层的厚度、结构等) 的整体情况就可以了。但是当前我国的煤炭勘探出现了一个误区, 在煤炭勘探时, 重点勘探了储量, 而忽视了对煤层的整体情况的勘探。这也就要求我国必须建立建全现代化的煤炭勘探制度, 对全国煤炭储量的信息进行整合, 形成一个系统, 同时还要补全每个煤层的详细信息, 为以后开采过程中机械自动化采煤的进驻提供详尽的信息支持[2]。
1.5 从攻克煤层气开发难关来看
煤层之间还蕴含着一种十分优良的能源, 那就是煤层气, 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研究对煤层气的开采技术。由于煤层气的开采过程中生产效率低下, 且密度较低, 很难规模化的开采。这就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对煤层气的渗透率进行详细的研究, 从而使对煤层气的开采能够规模化、效率化, 这项开采技术可以使煤层气成为可实用的能源, 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 这也是现阶段对煤层气研究的重点。
2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从长远方向来看, 钻探仍将是近年来获取“第一性”地质资料的主要技术。各种探测仪器逐步向高性能、高精度、高灵敏、计控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计控化, 能够有效的分析、处理数据, 还能使其呈三维图形显现;物探方法的发展逐步转变为多参数测量、多方法、多维组合;地质勘探的各个作业单元、各个专业和整个勘探系统的管理逐渐被信息和计算机技术所替代。接下来, 本文将介绍近年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2.1 发展水平钻进技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先进的水平钻进技术被越来越多的采煤所重视。水平钻采用的方法是沿煤层钻进, 并通过随钻测斜技术协调, 受控定向钻是水平钻进技术的由来。从这几年来看, 这种钻进技术逐步得到推广, 这种钻进技术即可以在地下沿煤层钻进, 还能在通过地面采用水平线轨迹或弧形钻进煤层。八十年代后期煤炭部门才从石油部门引进了地面水平钻进这项技术[3]。
2.2 加强综合勘探据
有资料表明, 三维地震勘探这项技术虽然在英煤矿区中使用, 但钻孔研究依旧被英煤矿公司所重视。近年来, 一种岩层显微扫描仪被他们所掌握, 可以通过人机联作这种方式解释几十厘米落差的裂隙、断层、沉积和构造特征, 甚至于其应力方向。有专用软件的辅助, 岩石强度、岩石类型、孔隙度或渗透率、孔径、倾角、烃和分析水等用都可以被组合测井所确定下来。据说, 有了这套方法, “可提供一份详细、实用的构造及应力场图”, “从而使矿山设计切实可行”, 最佳施工方向和合理地选定开采方法将不再是难题。这说明了选用合适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综合勘探, 是深部煤矿勘探的发展的必经之路。
2.3 研究动态地质勘探技术
综上所述, 采掘活动的动态特性造成地质动力应力出现偏移, 从而危害到矿井的安全。因此, 分析原始地质条件的静止数据的同时, 还应该物性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或岩煤层应力, 这样才能预测动力地质现象的形成及其强度。采掘期间持续的勘探采区的物性或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是高效高产采煤的必要条件。
2.4 开发井下勘探技术
沿煤层钻进技术和矿井物探是煤矿开采前必须要用到的技术, 以便及时了解井下开展工作面勘探或采区勘探的信息, 以弥补地面勘探方法所造成的误差。因为上下围岩密度比煤层大, 所以低速槽是煤层的主要特征, 利用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对井下煤层构造进行探测的使用是从三十年前开始的。由于探地雷达技术发展十分迅猛, 在南非一些地段的成就尤为显著, 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能准确确定巷道周围裂隙带、定量研究岩体以及断裂带深度特征的Rock雷达系统。由此可以看出, 煤矿井下物探这项技术将作为煤田地质勘探前沿得到重大发展。
2.5 加快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煤田地质勘探的各相关专业的推广应用现如今已得到飞速的发展。一些新技术的引入及延伸, 可以使我们在现场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显示、解释、分析并进行预处理, 还可以通过各工作站、人工智能、分布式处理来控制质量和进行各项操作, 并对相关参数进行选择[4]。
2.6 努力开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研究重大地质科技攻关难题和重矿地带地质问题, 探讨如何有效加强煤炭资源的供给研究, 评价出煤炭资源的潜力, 应该加强在新技术和新理论方面的研究, 煤化工、煤层气等方面应做好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准备。通过对各种科技的利用, 使矿山地测信息的三维动态得到有效的监测, 形成一种全新的系统科技, 对缺煤区和隐伏区的找矿研究也要得到加强, 为煤田地质勘查提供缺煤区深度找矿和隐伏区找煤技术。
3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几点建议
3.1 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为维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应该根据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勘探现状以及分布特点, 通过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条件, 增加融资渠道, 增进勘探力度, 探明煤炭总量, 使煤炭工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3.2 要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煤田地质可持续发展
加强研究煤炭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方法和地质理论, 探明煤田地质基本情况, 为煤田地质勘查、煤炭资源调查以及相关的水资源、煤层气评价提供了着实有效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和相对应的技术支撑。
3.3 加强煤田地质勘查设备更新改造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促进国际国内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使高新科技技术代替传统地质勘查, 煤田地质的勘探开采由传统向科技方向发展。
3.4 加强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规划
已经探明的煤矿应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矿区基地要做出合理规划。加强对小型煤矿的整改, 使其成为有规模、有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同时, 对缺煤地区的煤炭资源还要加强勘探开发, 通过对煤的推广, 使农牧民开始使用煤, 减少对植被的依赖, 从而保护环境。
3.5 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
通过多渠道的融资, 进行煤炭资源的开发, 及时纠正和整治那些占着煤矿而不开发或拥有大型煤矿却去开发小煤矿的现象。 (下转第50页) (上接第236页) 3.6加强煤层气勘探开发
新型能源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理应加强研究并合理的开发利用, 这可以有效降低矿难事故的发生, 降低矿井中瓦斯所带来的污染和危害, 有效的缓解了温室气体的产生, 是洁净能源的总量得到了质的增加。
4 结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除少数的发展中国家以外,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量在各主要产煤国逐渐减少, 这些主要产煤国明显增多了对工作面勘探、开发勘探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 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勘探精度。现在, 我国煤炭现代化生产中煤田地质勘探技术还远远不能和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因此, 必须跟紧时代的脚步, 把握好时机, 让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这样才能满足内需, 高产高效。S
【参考文献】
[1]孙振涛.浅论煤炭地质勘探前沿的趋势[J].中国煤炭地质, 2008 (2) .[2]肖明辉.煤炭地质勘探前沿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3]包艳琴.煤炭地质勘探前沿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0 (6) .
[4]范飞.论煤炭地质勘探前沿发展趋势和对策[J].山西煤炭, 2011 (1) .[5]秦永继.煤炭地质勘探前沿研究[J].城市建设, 2011 (5) .
参考文献
[1]孙振涛.浅论煤炭地质勘探前沿的趋势[J].中国煤炭地质, 2008 (2) .
[2]肖明辉.煤炭地质勘探前沿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0 (12) .
[3]包艳琴.煤炭地质勘探前沿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0 (6) .
[4]范飞.论煤炭地质勘探前沿发展趋势和对策[J].山西煤炭, 2011 (1) .
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沿 篇10
创业联盟是基于不完备合约下的新创企业和独立性组织间达成的合作协议。 这些独立性组织通过联合工作来共同发现、 评估和利用创造未来产品和服务的新机会(Reuer and Arino,2011)。
由于创业联盟在提升新企业成长质量和创建成功率上所表现出的突出优势, 众多的新创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开始采用这一战略性增长工具。 然而,创业联盟也面临着很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实证调查显示,联盟的失败率高达50%-70%,很多创业联盟的存活期甚至连一年都不到(Bleeke and Ernst,1993)。 创业联盟的重要性和其高失败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何提高创业联盟的成功率就成为了创业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
近年来, 我国中小企业的联盟实践有了较快发展,尽管如此,对国内新企业而言,创业联盟还是一种相对较为新颖的组织创新形态, 创业者对于如何有效管理创业联盟来收获创业绩效还缺乏足够的经验。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 越来越多的新创企业希望通过联盟战略来获取稀缺知识资源和发展创新能力, 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基于此,系统分析创业联盟的形成动因、 创建过程及其在创业管理研究中的实证应用, 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为国内新企业实施创业联盟提供实践参考和指导, 也能为我国学者今后开展创业联盟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创业联盟的表现形式、形成动因及其竞争优势来源
创业联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合资企业是其中最复杂的形式,因为这涉及第三方独立实体的建立,合作各方通过向新的合资企业投入资金和其他资源达成商业协议,属于股权联盟的范畴。 非股权联盟是创业联盟中最普遍的形式, 通常以合同的方式来开展合作伙伴之间的联合采购、研发、生产和销售。 创新外包、准时供应协议、技术许可和品牌联合等都是非股权联盟的典型例子。 很多时候股权型创业联盟和非股权型创业联盟可能包括不止两个参与者,因此形成了多方联盟,联盟星系、产业合作社、产业联盟等都是一些常见的多方联盟(Carpenter and Sanders,2007)。
Reuer等学者认为创业联盟实际上是一种代表了各类商业交易关系的混合形式, 并根据资源整合和资源承诺两个维度对创业联盟类型进行了划分。 其中供应商参与、专利许可、特许经营等可以看成是一种弱关系交易的创业联盟, 涉及的资源整合程度和资源承诺程度都是比较低的。 与之相反,合资企业、权益性及非权益性联盟涉及的资源整合和承诺程度较高。 联合生产、联合研发及联合销售等创业联盟类型则居于中间。
对创业型企业而言, 有效管理联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新进入缺陷以及合法性问题的存在使得很多新创企业很难寻找到最优的联盟伙伴,即使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 也会因为先前经验和资源禀赋的局限令新企业缺少有效管理联盟所必需的能力, 从而限制了其杠杆化利用联盟伙伴核心知识和资源的潜力。 不仅如此,在进行联盟谈判和联盟实施过程中, 这些不足也会使得新企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尽管如此, 创业联盟还是可以为新企业实现成长提供极大帮助。 就内部而言,联盟有助于新创企业获得新资源和新能力,就外部而言,联盟可以帮助新企业创建新产品和新市场空间, 并有助于企业快速进行国际化扩张。 通过与大企业甚至是行业主导企业结盟, 新企业还可以获得互补性资源和运营管理技巧,并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 与声誉卓著的大企业建立联盟也可以为新企业带来了一个事实上的信号效应。Stuart(1999)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和那些没有采取联盟战略的创业企业相比, 与大企业结盟后的新企业进行首次公开上市(IPO)的时间更短、股票市值更高、并可以募集到更多的权益资金。
三、创业联盟的创建过程模型
目前在实践层面, 创业联盟的发展已经十分迅速,但在理论层面,创业者对如何创建并有效管理创业联盟还所知甚少。 根据联盟伙伴间关系基础和目标设定上的差异,Ring等(2005)提出了创业联盟创建的三种过程模式,分别是新生型、机械型和嵌入型联盟创建过程。
在联盟创建过程中, 合作企业之间是基于聚合关系、 战略关系以及社会关系来形成彼此间的情感认知和契约达成。 聚合关系是指联盟伙伴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和诉求, 战略关系是指参与企业之间共享战略愿景,形成相容性的战略使命和价值观,而社会关系则是指各个合作伙伴通过联盟形成的社会资本和关系网络。 由于先前联盟经历以及信息分享模式上的差异, 联盟企业之间形成的这三种关系强度会有所不同。 根据产业类型、联盟目标以及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每一个创业联盟也会具有不同的初始形成条件。
当潜在合作伙伴之间具有很高的聚合关系和相对较低的战略关系和社会关系时, 采用新生型的联盟创建模式对新企业而言将会是一个较优选择,此时各参与企业基于聚合利益来界定创业联盟的战略目标、运作结构、控制机制和持续性期望。 当联盟企业之间的聚合关系、战略关系和社会关系都很低时,采用机械型的联盟创建模式是比较有利的。 尽管缺乏先前合作经历,但是企业之间却具有相同的目标:在市场上成功销售出自己的产品,因此,通过联合营销一方面可以扩大市场感知和顾客基础, 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某家成员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最后,当各参与企业在建立联盟前就已经有了长时间的合作历史, 并且成立联盟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新的业务机会时,嵌入型联盟创建模式就成了首选。 此时联盟伙伴间的聚合关系、 战略关系和社会关系都是相对较高的,彼此的利益和目标都是一致的,拥有共同的战略愿景和联盟预期。
四、创业联盟的实证研究分析
近年来, 一些国外学者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创业联盟领域的实证研究,且进展十分迅速。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回顾,本文发现,总的来说,既有关于创业联盟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四类: 一是考察创业联盟的前置变量及其驱动因素; 二是研究创业联盟的形成机制及其实施过程; 第三类文献侧重于分析创业联盟的稳定性; 最后一类研究则致力于揭示创业联盟对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一)创业联盟的前置变量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一些学者试图通过实证方法来分析创业联盟的前置因素及其影响变量。 Eisenhardt和Schoonhoven对美国半导体产业中102家新创企业在1978-1985年间的研发联盟数据进行了纵向研究, 事件史分析模型的结果显示产业内竞争者数量, 新企业的战略创新性,新企业创业团队的规模、先前管理经验、先前创业经验等要素是驱动创业联盟的重要前因变量。Steensma等学者利用来自挪威、印尼、瑞典、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5个国家494家新创企业的调查问卷,实证发现新企业感知到的技术动态性越大, 就越有可能采取联盟战略, 而且会选择权益投资方式来创建创业联盟。 此外,他们还发现国家文化的不确定性规避特质在上述关系间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 而国家文化的个体主义特质则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 Park、Chen和Gallaghe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联盟实践进行了研究,利用171家新创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发现当环境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较高时, 资源充裕性企业通常会采取联盟战略,资源贫乏型企业则不会;而当环境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较低时则刚好相反,此时资源贫乏型企业较之充裕型企业更有可能实施联盟战略。 总体而言,这一类的研究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创业联盟的驱动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微观知识基础。
(二)创业联盟的形成机制及其实施过程
还有一些研究力图对创业联盟的实施过程动态进行考察。 Sedaitis对俄罗斯9家从事国际贸易的服务性创业企业及其联盟实践进行了多案例研究, 发现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 治理制度及其与联盟伙伴之间的社会交换关系质量均会影响联盟战略实施的有效性。 Reuer等基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视角考察了合约复杂性对创业联盟实施过程的影响, 对德国电信产业83家新企业的实证研究显示: 联盟合约的复杂性不但增加了联盟伙伴的搜寻成本, 也提高了创业联盟的资产专用性。 Patzelt等学者利用实验研究方法对52位创业者做出的1632项创业联盟决策进行了分析, 发现新企业要想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并从联盟中获益取决于其所拥有的金融冗余性资源和联盟管理能力。
(三)对创业联盟稳定性的考察
创业联盟的高失败率决定了联盟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Deeds和Hill对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中的109家新创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 发现使用关系型契约以及进行权益性投资方式均有助于减少联盟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 而联盟企业间的先前合作经验以及联盟本身对参与企业的战略重要性均会对其稳定性造成重要影响。 Davenport和Miller对新西兰一家技术创业企业的联盟实践进行了深入案例研究, 发现创业联盟有助于提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概率, 而社会嵌入关系、 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及其共享的专用化资产质量则是导致联盟失败的重要原因。 Arino等学者考察了新企业的联盟契约动态性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他们采用对偶研究方法对西班牙的189个创业联盟进行研究, 同时对联盟双方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新企业更倾向于采用交易型契约投资方式创建联盟, 当合作伙伴间存在控制机制不对称时,创业联盟失败的可能性会增大。
(四)创业联盟对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近年来, 部分学者开始考察创业联盟对新企业创业绩效和其他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关系, 并取得了一些很重要的研究成果。 Deeds和Hill对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中132家新企业的联盟实践进行了追踪研究, 发现创业联盟有助于提高新企业的产品开发绩效,但由于联盟学习效应、资源承诺负载以及管理复杂度的增加,这一作用会呈现出边际递减趋势。 Nieto和Santamaria对西班牙1300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1998-200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统计研究,二元常态概率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 尽管技术联盟能够提高新企业的创新绩效, 但会根据创新产出和联盟伙伴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创业联盟对产品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工艺创新绩效的影响,此外,与其他联盟伙伴相比,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联盟合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 而且这一效应在产品创新中更为明显。 Casseres针对美国计算机产业中的创业联盟也开展了历时案例研究, 发现加入联盟体系有助于新创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但联盟绩效的获得则取决于新创企业在联盟网络中的位置,当新企业的规模小于结盟企业时,其通常会处于弱势地位。
五、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创业联盟对于我国新创企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深入分析新企业创业联盟的驱动因素、 表现形式及其创建过程和发展模式对于指导我国企业在商业竞争中理性地选择和实施创业联盟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创业特质论和创业机会观等研究主题相比,创业联盟仍属于创业管理的前沿研究领域, 相关理论和实证基础远未发展成熟, 也有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
首先, 既有研究对创业联盟的治理机制关注度不够。 联盟治理能够通过设计合理的契约和股权机制来保证联盟实施的动态稳定性及联盟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通过设计激励相容的一系列制度保证了联盟运作的有效和均衡。 但是,新创企业应该如何针对权益性和非权益性等不同类型的联盟来设计出相对应的治理机制? 如何在这些不同的治理机制之间进行选择? 这些问题值得创业学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最后, 创业联盟的过程模式亟须进行更加深入的解构。 联盟运转是一个多主体和多要素并存的复杂演化过程, 创业联盟可能会因初始条件和伙伴关系的不同而沿着不同的路径发展。 因此,今后也可以深入挖掘创业联盟的形成过程理性及其动态模式, 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有关创业联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对创业联盟进行系统性分析。首先阐述了创业联盟的概念内涵和表现形式,指出了创业联盟的形成动因及其竞争优势来源。随后,论述了创业联盟的三种创建过程模型,并对国外创业联盟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详尽评析。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机会与方向。
荷兰高等教育信息化前沿发展研究 篇11
关键词:荷兰;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01-03
一、引言
笔者自2016年9月于荷兰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访问,在此期间对荷兰高等教育信息化有直观的感受和了解。笔者在荷兰研讨课堂上看到了一个独特的景观:教师一进门,不是站上讲台,而是把今天的学习安排写到电子白板上后就退到一边,由学生就白板上的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更像一个裁判员和记录员,负责跟踪讨论进程、记录学生表现、引导讨论走向、总结学生观点。一堂课下来,老师只是在课堂最后解答了学生在提前预习教科书内容后存在的疑惑,并没有长篇累牍的讲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必须提前进行做大量的预习准备和资料查阅,而这些都由教师在学期伊始就通过教学终端提前发送到每个学生的个人智能管理平台上。
以上只是荷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直观掠影。这种独特的学习体验离不开高度的信息化建设,而这背后是值得借鉴的制度设计和教学理念。
二、荷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最新进程
荷兰的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涵盖高等学术教育(即Academichigher education,简称WO)和高等专科教育(即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简称HBO),以及专门面向外国学生的国际教育(IO)。[1]可以说,在整个高等教育谱系中,荷兰都充分利用了先进技术优势进行了信息化变革,并不间断地实施创新、交流和改进措施。
1.荷兰教育科研网的创新工程
教育信息化一直属于荷兰政府战略性关注的顶层设计,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长期规划的制定来保障其连续性。在具体执行层面上,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分散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当前,荷兰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资金制度是: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部制定的资金框架下,政府合作协议确保了各学校能稳定地得到财政投资,但各高校在如何使用资金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这也为高校科学合理地使用发展资金提出了挑战。
因此,为荷兰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信息化提供协作性支持的全国性公共组织——荷兰教育科研网(SURFnet Foundation,以下简称SURF)应运而生。SURF不是政府的分支,而更像是政府的合作方,每年需向政府提交工作报告并制定下一年度的信息化发展规划。SURF的具体组织架构包括负责决策规划的SURF办公室,以及三个执行机构:SURFnet(负责提供ICT基础设施网络)、 SURFmarket(负责与ICT供应商进行交易和向符合条件的购买者出售折扣产品)和SURFsara(全国性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当前SURF网络已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宽带网,遍布荷兰全境的免费学生漫游网(eduroam)就是SURFnet提供的服务之一。除自身组织架构以外,SURF还参与一系列组织外机构的建设来扩展活动空间,如在2010年与荷兰科学研究组织(NOW)合作成立了目前荷兰最先进的数字科研(E-Science)中心,以及由SURF单一控股的高质量ICT服务供应商Vancis。当前,SURF正处于2015年到2018年战略规划(“2015-2018 SURFStrategic Plan”)阶段。在这一阶段,SURF重点投入的创新型工程包括:以太网局域网建设工程(E-LAN);与荷兰高校医学中心(UMCs)合作的“云项目“;欧洲G?ANT研究网络工程和GN4发展项目;第八代SURF网络建设工程(SURFne8);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建设。[2]
由此带来的迅捷和便利贯穿在荷兰高等教育学习体验的全过程。以某个学生为例,在他报到注册后,可立即凭借个人账号可以登录个性化的智能电脑界面,自由使用云存储平台。学生和教学人员还可以在荷兰全境所有大学附近区域连接遍布各个城市的免费学生无线漫游网络(eduroam),随时使用各大数据库资源。一位莱顿大学(University of Leiden)的学生如果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选修了其他课程,那么他无需支付额外费用或重置网络,就能享受到同样稳定、安全的学生无线网。另外,通过学务智能管理平台(如Nestor),学生可以进行获取课程资源和课外链接、建立讨论组、注册课程和考试等多种操作,享受近在咫尺的资源共享和学习平台。
2.用大数据打造“定制教育”
荷兰教育历来秉承一种独特的“服务”理念,即把支付学费的学生看做支付服务费的顾客,无论是校务职员还是讲师教授,学生都享有与其面谈、获得指导和建议的权利。除了知识的传授者这一常规身份外,教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答疑者和服务者,并且后者的身份愈来愈被看重和强调。在这种理念的基础上,发展教育革新理念中前沿的“定制教育”(Customised Education)成为近年来荷兰教育的关键词,着重专业发展、 能力建设和兴趣培养。这一发展趋势也为大数据的运用提供了土壤。
在SURF正在建设的六大“定制教育”工程中,包括IT教育创新、开放的在线教育、测试和以测试为驱动的学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分析以及创新ICT应用试验台。[3]其中,学习分析的重要地位使得大数据在荷兰定制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是“一切皆可量化”, 教师就不能仅凭回忆、经验和猜测做决定。在荷兰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可以充分主导课堂,而教师和其他教学工作人员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记录引入对学生指导和评价的量化机制,并阶段性地分析学习数据。教师在课堂上记录的内容常常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发言次数、发言正确率、互动时长、发言表现、提问题的次数、回答问题的次数、课堂展示和小作业的分数等,而学校教务人员则在整体上分析从每一届到每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综合表现平均数值、考试分数汇总、迟到早退情况、升学退学率以及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状况等。这样细化的数据记录,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教学质量、学生表现和进步,不仅能及时、应变地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建议,还能准确、客观做出对学生的评价,更能对学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性分析,从而调整教学进程。而在学校层面上,大数据在“定制教育”方面的应用对数字教育和工作环境的应用(DLWO)的改善、学校课程开设、考试设计和教务改革也起到了助力作用。
3.开放大学的发展和跨国信息共享
荷兰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重点关注教育设备和电子教育资源的可用性(Accessibility)。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架构起遍布全国的学生无线信息网络外,另一个重要实践就是荷兰开放大学的建设和革新。“开放大学”即开放式的远程教育高等院校,这一理念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我国也于2012年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了国家开放大学,立下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荷兰开放大学早在1984年就由荷兰政府批准建立,笔者总结其最大特点有三个:其一是超过60%的部分来自于公共投入;其二是对各种前沿教育信息化成果的积极试验和运用;三是普及度高,社会声誉好,在2015年度荷兰大学指南(Keuzegids Universiteiten)上,荷兰开放大学击败了众多荷兰名校,获得“最佳大学”称号。作为荷兰开放式远程教育的先驱,荷兰开放大学历来有运用前沿远程教育技术的传统。笔者在荷兰曾亲眼目睹一位普通的荷兰餐厅老板是如何在下午无人点餐的时间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打开Studienet学习网站进行远程学习的。除了Studienet 这一网课平台外,开放大学还向学生们提供Modulair、ELO等学习支持平台。[4]
另一方面,由于荷兰是欧盟最早和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荷兰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充分反映了欧盟各国教育信息一体化的发展趋向。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云平台和数据库的服务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全欧洲,而不仅仅是荷兰。知识交换联盟(KE Alliance)由包括SURF在内的欧洲各国主要信息化建设组织构成,致力于在高等教育ICT基础设施建设上制定欧洲各国相协调的政策。例如,知识交换联盟已经开发出了跨国的软件许可证,推动“开放渠道”(Open Access)项目的建设,着力保障研究数据的跨国可获性。在国际层面上,除了与英国、丹麦、德国等国的教育信息化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推动欧洲内部信息化建设交流与协调,荷兰每年都会派SURF专家参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举办的国际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
这一覆盖欧洲的信息共享体系建设的新进程是:2014年3月,欧洲研究数据管理支持基础设施模型(SIM4RDM) 完成建设,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使用数据基础设施的指导性建议。这一模型使得研究者可以在更权威的网络平台上进行数据评估和数据管理,并能根据实时更新的政策建议改进自己的研究计划。
三、对国内的启示
1.信息化建设理念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是目的,而是让课堂最终成为学生主导的“领地”的手段。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高校可以运用最新通讯技术保障资源的可获性和交流的便捷性,可以用大数据打造一个完全基于学生个人表现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可以运用云技术创造资源共享和交流的空间,但这些都不是终点。在国内,很多高校也开通了学生的智能平台,也选派优秀教师录制了“慕课”,但学生的接受度和实际利用率可能很低。而在荷兰,在一堂由学生主导的讨论课上,如果不在课前自主运用学校提供的信息化学习载体并大量阅读,就无法完成预期的课堂表现,更关键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会将学生表现如实记录并数据化为考量成绩的标准。只要“教师主导“的授课理念不变,课堂的基本环节没变,学生缺乏自主利用这些信息化设施的必要激励,信息化教学设施就难以得到发挥的空间。
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摒弃以硬件建设论成败的理念。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是赶工程,无论是理念的塑造还是设备的完善都不在一朝一夕。评判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程度的关键,不仅在建设率,更在使用率。教育信息化最终关注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信息背后的学生。另一方面,结合荷兰跨国信息交流的事例,应该认识到,国际组织和跨国性学术团体的交流,将对缩短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差距、促进ICT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分享发挥重要作用。而参与跨国性学术团体,更是融入区域高校信息化建设主流的重要途径。在荷兰的案例中,欧盟范围内的经验和技术交流始终是一个前进的推力,而思考如何让我国各高校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与东亚范围内其他高校交流和接轨,也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发展理念。
2.资金、协作和人才战略
用战略的眼光谋划开放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是我国能从荷兰教育信息化发展动向中得到的另一个启示。在资金战略上,我国信息化建设可以借鉴荷兰案例,在政府引导下的多方投入和“成本分摊”机制。一方面,设立专门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基金会,不仅接受政府资金,也可以接受来自基金会、企业家和个人的资助,从而扩展资金空间;另一方面,在资金的利用上,荷兰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在购买软件和其他ICT产品时享有折扣价格,其间的价格空缺会由SURF来支付补足。我国也同样可以在ICT基础设施交易阶段与供应商谈判,为高校提供优惠的购买价格,从而在资金上鼓励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在SURF对荷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的各种支持作用中,整合资源、促成协作的作用不可或缺。在我国,主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部门也应当更加重视协作的力量,不仅整合专家资源、提供发展建议、建设合作平台、评估和监测成果,还可以直接选派专家参与各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协作性理念不仅是全国性的,还应当是国际性的,即致力于更开放的数据通道建设,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部门合作,为区域内的作者、读者、大学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建设免费的、高质量的研究数据交流平台和在线查找系统。而从人才的角度讲,SURF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产品的关键,在于一大批数据专家的集合和培养。人才培养的视野,不能局限于“专家”,而应当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数据科学家,即一群能够不受旧观念的影响、能够倾听数据发出的声音,从数据的相关关系做判断的信息化建设专家。
3.发挥远程教育建设自主性
我国刚刚起步的开放大学建设同样需要长远的战略支撑。“远程教育”这一理念看上去很美,但在很多场合中却更像是培训机构布置的一个“陷阱”,尤其在我国就业市场对函授学位等远程教育经历评价不高的背景下。荷兰开放大学的成就是很值得借鉴的案例。在荷兰,荷兰开放大学被公认为是和乌特列支大学(University of Utrecht)和莱顿大学(University of Leiden)等顶尖院校同在一组的真正的大学之一,其在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和文化科学上的专业排名位居荷兰前列。截止到2014年,荷兰开放大学已经连续五年排名荷兰高校学生满意度调查之首。从这些排名中不难看出,开放大学并未被“特殊对待”而排除出荷兰高等教育体系,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补充性地位并不妨碍其提高教学质量。从荷兰的经验来看,高等远程教育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其关键是要向对待一所真正的大学一般对待开放大学,发挥开放大学的自主性,而不能单单靠政府政策主导。应当允许开放大学制定自身的信息化发展计划,并自主地规划ICT投入在学校资金中所占的份额。
四、结语
由于各国家发展的进程不同,荷兰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中有不可复制和难以模仿的部分,对于荷兰经验的借鉴也不能着眼于技术上的追赶。当然,技术并不是全部。即使是在信息技术发展水平高、技术教育环境配置良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在很多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地方,或是信息化建设规划混乱、资源浪费严重的地方,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仍旧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只是高等教育革新的一个背景,在ICT和大数据技术背后,缩小数据鸿沟、改善学习设计才是真正实现教育改革的路径。这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当前需要铭记的“金规则”。
参考文献:
[1]荷兰教育、文化与科学部官网.https://www.government.nl/ministries/ministry-of-education-culture-and-science.
[2]荷兰教育科研网官网.https://www.surf.nl.
[3]荷兰教育科研网“定制教育”平台.https://www.surf.nl/en/innovationprojects/customised-education.html.
[4]荷兰开放大学官网.http://www.ou.nl.
煤田地质勘探前沿发展趋势初探 篇12
1 中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
从中国煤田地质特点及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从完善矿井水防治与保水采煤研究方面来看中国东部一些矿井,随着采深增大,突水事故经常出现,突水量也日益增大。由于这些煤田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加之采深不断增大,浅部矿井水治理获得的一些认识往往不适应深部矿井水动力条件。因此,中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深入研究矿区深部岩溶水形成与运移特征,深部矿井底板岩溶水突出机理,开发突水预测预报技术;开发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的采掘区无水险水害防治技术;
b)从开展动态地质研究方面来看。常见的岩煤突出、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突水、井筒破裂等井下灾害,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均与岩体应力场有关。“主要起因于岩煤采掘后,原有自然条件下各种地质因素之间的平衡遭受破坏,岩体应力再分配,从而引发或诱发出这类灾害性地质现象[1]”。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形成的地质机理,事先测定出采掘阶段岩体应力随时空的动态变化,就有可能预测上述动力地质现象是否会形成,确定并采取消除或减弱这些灾害的措施;
c)从加强环境地质勘查与灾害地质防治方面来看。由于矿区在天然条件下以及因开发而使地质体系遭受破坏,从而可能形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耕地破坏、水源污染、沙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等以及更具破坏性的灾害地质现象,如地裂、地表塌陷、滑坡乃至诱发地震。由于历史原因及煤矿不断开发,旧帐未清,新帐纷至,所产生的问题相当严重,煤矿环境问题是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后矿区环境评价与治理将成为开发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
d)从提高勘探精度来看。连续作业是煤炭工业现代化或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这要求开发前查明所采煤层的细微变化,如煤层厚度、结构和灰分的局部细小变化。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局部变化等。但是,世界各国的煤炭证实储量及中国的探明储量均只主要说明煤炭的原地埋藏数量,并未充分甚至没有提供满足现代开采技术要求的开采地质信息,为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普遍需要补充勘探;
e)从攻克煤层气开发难关来看。近年来许多国家正在把煤层气作为一种能源进行研究,已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煤层气研究、勘探和开发活动。在煤层气试验开发中,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是:多数井煤层气产率低、衰减快,钻井冲洗液污染煤层,完井后坍塌堵孔,水力压裂效果不明显,裂缝短,所占比例低,完井后采气效果差等。显然,研究中国煤层渗透率低的原因、渗透率变化规律、煤层气富集和高产因素、煤层力学稳定性和破坏规律,开发适于中国低渗率煤层的钻井、完井、采气和增产实用技术,探索中国煤层气开发有利区段的评价选择模式就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
2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用发展眼光看,近年来钻探仍将成为获取“第一性”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物探仪器日新月异,性能改进与更新迅速,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确度、遥控、计算机实时控制、处理、数据分析和三维图形显示方向发展;物探方法向多维、多参数测量、多方法组合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普及到地质勘探的各个专业、各个作业单元,乃至管理整个勘探系统。近年来,值得注意的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a)开发井下勘探技术。根据国内外资料,落差小于5 m、长度小于150 m的小断层及小型褶曲,近期不可能用地面勘探方法查明。因此,国内外普遍认为,应在采区开采前,在井下开展采区勘探或工作面勘探,其方法包括矿井物探和沿煤层钻进。基于煤层密度比上下围岩小,煤层是一个明显的低速槽,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采用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井下探测煤层构造。近年来,探地雷达技术发展迅速。最近南非开发出一种Rock雷达系统,能定量研究岩体,准确确定断裂带深度、巷道周围裂隙带特征。显然,煤矿井下物探技术将大有作为,是一重要发展方向;
b)发展水平钻进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先进的采煤国家愈来愈重视采用水平钻进方法沿煤层钻进,并采用与之相配合的随钻测斜技术。水平钻进技术是由受控定向钻进发展而来的。近年来,这种钻进技术发展迅速,不仅能在井下沿煤层钻进,还能在地面沿垂直一圆弧一水平线轨迹进入煤层钻进。地面水平钻进,在煤炭部门是20实际80年代后期才从石油部门引进的;
c)加强综合勘探。据有关材料说明,英国煤矿区尽管用三维地震勘探曾解释出小至煤厚落差的断层,但英国深部煤矿公司仍然重视钻孔研究。近年来,他们在已经评价的赋存经济可采储量的井田,按400 m~500 m网度布无心孔,用组合测井方法勘探。他们开发了一种岩层显微扫描仪,通过人机联作能解释几十厘米落差的断层、裂隙、沉积和构造特征,以及应力方向。借助专用软件,用组合测井可确定出岩石类型、岩石强度、孔隙度或渗透率、倾角、孔径、分析水和烃等。据说,通过这一综合勘探方法,“可提供一份详细、实用的构造及应力场图”,“从而使矿山设计切实可行”,可提供最佳施工方向和合理地选定开采方法。这表明,选用合适手段、采用多手段综合勘探,是深部煤矿勘探的发展方向;
d)研究动态地质勘探技术。如前所述,危害矿井安全的动力地质现象由采掘活动诱发而形成。它们具有动态特性。因此,预测动力地质现象的形成及其强度,不能简单地只凭反映原始地质条件的静止数据,而应主要分析基于岩煤层应力或其物性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资料。高产高效采煤推进速度快,进行动态勘探,即在采掘期间连续多次勘探采区的应力或物性随时间变化很有必要;
e)加快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现已在煤田地质勘探各个专业推广应用,发展较快。“由于引入了许多高新技术,如并行分布式处理、大容量存储、工作站、多媒体、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技术等,目前已能用人机对话方式处理、分析、解释和显示地质勘探数据,一些物探仪器自动化程度高,能在现场作预处理,控制各项操作和质量,选择有关参数”[2]。
3 结语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表明,除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外,各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均明显减少,但用于开发勘探、工作面勘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却明显增多,勘探精度大大提高。从煤炭现代化生产要求角度看,中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握时机,加快中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才能满足中国高产高效采煤的需求。
摘要:叙述了中国煤炭生产方针、煤田地质特点及世界先进技术发展现状,讨论了中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从提高勘探精度,开展动态地质研究等方面加以论述。并且展望了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地质勘探,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储绍良.矿井物探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沿】推荐阅读:
信息化发展管理会计的07-17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07-29
向管理型发展是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论文05-29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的互动发展10-16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05-19
现代管理会计发展08-26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趋势08-20
信息化会计管理发展07-11
战略管理前沿问题综述05-27
管理会计发展现状与变革方向论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