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模式(精选8篇)
发起模式 篇1
一直以来,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评价都是以“空洞”、“枯燥”等词语来概括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都是“敬而远之”的。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更是如此,一遍又一遍地机械炒冷饭,实在让学生难以下咽,更谈不上消化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却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致使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大打折扣。究其原因,现行教育体制、教材编写,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难咎其责。而其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因此,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使得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能力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以彰显个体生命的活力和特色,这样的重担自然而然就首先落到教师的身上。
在高三思想政治复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背诵的瓶颈期———看到书感觉都会了,背过几遍实在不愿再背了,但是,合上书,或者解题时却又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脑子里。为提高学生对记忆书面知识的兴致、斗志与效果,我尝试着建立“问答链”复习模式。
一、采取“问答链”复习模式的背景
(一)新课程的要求。
开放与创新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最鲜明的要求,它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没有差异、千篇一律、抹杀个性的整齐教育、灌输教育必须摈弃。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过程的控制者、教育内容的制定者,是绝对的权威。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才是课堂主体,而教师则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必须树立服务观念,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及闪光点。
(二)学生的状态。
学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接触的都是已学过的内容。旧知识不能像新知识一样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到了高三下半学期,高考进入倒计时,此时的复习极易被学生看作“炒冷饭”,不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后,都有意无意地表露出对所复习知识的厌倦和疲劳。表现为原来已掌握的知识现在不愿细看、深看,原来没掌握的东西现在又不愿深究。因此,在高三复习课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思维、填补他们的破绽之处、牢固夯实他们的基础成为最大的、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问答链”复习模式的基本流程
“问答链”复习模式主要适合复习课使用。它的运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由A学生提问,然后自主挑选上来答题的B学生,B学生在回答完A学生的问题后还需继续提问,再自主挑选C学生回答问题,C学生答完之后又提出新的问题挑选D学生回答……整个流程以图例来表示如下:A问→B答,B问→C答,C问→D答,D问→……这其中任一学生的产生都是自主的,而不是由教师确定的,提问内容基本上以上堂或本堂所复习内容为主(如果在开始新内容之前采用,则以巩固上堂课内容为目的;如果在这一堂课内容结束后即时采用,则是为了巩固当堂内容)。
三、采取“问答链”复习模式的目的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因此教师居于明显的主动地位,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新课程新背景要求我们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主动学,学生应占主体地位,教师则只是起引导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问答链”一改“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变为“学生问学生答”的新模式,教师只是在问答过程中起指导作用,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初步达成教育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就如上点所讲,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就应该“问”,学生就只能“答”,如果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了不起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围着教师转,而没有自己思维的过程。“问答链”这一全新模式一改学生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或者说“提问”意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树立“我要学”的意识。这样,学生不仅会注意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应占的主体地位,而且会成为启动思维、能发现问题的创新型人才,为以后成材打下基础。
(三)夯实学生基础。
如上所说,经过“问答链”教学方式的锻炼,学生树立了学习的全新意识: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要掌握与此相对应的问题;不仅要掌握细小的知识点,而且要从框架的角度全盘掌握,这样才可以从容迎战,不怕别人问倒我,还可以尽量难倒人家。提问是讲究科学性、严谨性的,因此学生对课本上的用语、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措辞都十分注意,记笔记的情形明显好转,课后提问的学生也大为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因此得到夯实。
(四)扩大提问覆盖面。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恶偏向,教师上课特意或不经意间遗漏某些学生的情况难免不会发生。而“问答链”的采用,却可以充分弥补教师的这种不足,扩大问答学生的覆盖面,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五)激活课堂气氛。
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问答的两位学生之间的动作、表情甚至课前发生的事在他们身上遗留下来的痕迹等都会使原本严肃甚至枯燥的课堂变得笑声不断。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我是非常愿意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的,这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采取“问答链”复习模式的效果
这一复习模式已经经过了高三学生的检验,他们当时对这一方式的态度都是“既爱又恨”。“爱”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不再味同嚼蜡,而是变得充满挑战了,这的确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恨”的是这种方式加大了他们学习的“压力”,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看书,才不致在课堂上出丑,才可以坦然、从容面对“问答链”的考验。而最终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学习需要创新,学习贵在创新。《荀子·大略》说:“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意谓君子的学习就像生物脱去皮壳一样,应不断地变化更新。明代薛瑄指出:“学不进,率由于因循。”学问没有长进,大多因为死守前人的结论,而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于思考,大胆探索,不拘泥于前人的窠臼。宋人张载强调:“学贵心悟,守旧无功。”意即学习贵在内心领悟即创新,抱守旧有的东西是不会有功效的。当前,在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共识理念,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贴近了人的发展和教育的本质。新课改要求我们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向传统教育发起挑战。
摘要:本文阐述了一个新的复习模式——“问答链”产生的背景、基本流程、目的及效果, 以帮助高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致、斗志和效果,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问答链”复习模式,基本流程
发起模式 篇2
关键词:解释言语行为,一语,二语,发起模式,表达方式
1 介绍
认知学科最早关注解释现象, Piaget (1929/1972)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解释现象属于认知研究的对象, 主要研究解释类型和心理表征的关系 (Donaldson 1986;Gelman and Gottfried 1996;Schult and Wellman 1997) 。心理语言学关注儿童中话语因果关系能力的发展, 研究关注语言标记和与其对应的语篇衔接类型 (Hood and Bloom 1979;Mc Cabbe and Peterson 1985) 。互动角度的研究强调解释行为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主张研究不以句子为单位的话语, 强调解释的语篇性特征, 这样做扩大了解释现象的研究范围 (Beals 1993;Blum-Kulka 2002) , 同时也指出解释行为存在其解释效果之外的逻辑关系 (Barbieri, Colavita and Scheuer 1990;Beals 1993) , 如对成人会话中解释的分析, 不应只限于因果关系的研究 (Antaki&Fielding 1981) , 也有对自然话会中解释的不同风格特征的研究 (Aukrust and Snow 1998) , 儿童如何使用解释话语构建社会现实 (Orsolini 1993;Pontecorvo and Girardet 1993) , 以及语篇目标、关键因素和参与框架对解释话语的内容和形式的影响 (Goetz and Shatz 1999;Orsolini 1993) , 等等。与教学有关的解释研究主体为教师, 包括对教师解释话语的研究 (Buxton, Salinas, Mahotiere, Lee, &Secada, 2013) , 以及对教师解释话语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Ata&Akman, 2012) 。除Aukrust (2004) 对二语学习者的解释话语与学术语言能力的研究外, 鲜有人从二语角度进行解释言语行为的研究。该文采用语用视角, 探讨学习者在一语、二语语境下, 解释话语发起模式的表现。
2 解释话语的定义及其会话特征
互动理论框架下, 解释话语可被理解为对现有问题回应的延伸话语, 由解释者或说话者在互动中隐性或显性的理解或指出 (Blum-Kulka, Harmo et al.2010;Antaki 1994;Barbieri et al.1990) 。解释话语本身包含两部分, 一个是被解释的现象, 另一个是解释现象的话语, 如you can’t ware the crown——被解释现象, because it’s mine——解释话语 (Barbieri et al.1990) 。因此, 被解释现象是引出解释话语的前提条件, 在会话中, 被解释现象可以自行引出, 也可以由他人引出。而使用话语解释前一现象的行为在本文中被定义为解释言语行为。
解释行为属于言语行为的一种, 即通过“言语”去“解释”说话人内在思考, 其行为主体为说话人, 区别于其他言语行为:在会话序列中, 解释可形成“会话空间” (Blum-Kulka, Hamo, &Habib, 2010) , 为“去语境化” (Blum-Kulka 2002) 的解释话语提供平台。这说明对解释言语行为的研究首先要考虑解释话语出现的会话序列特征。同时, 解释话语的话题选择与说话人语境中的思考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说话人内在的思考模式 (Blum-Kulka et al., 2010) 。解释言语行为具有为行为、观点和意图提供理由、背景或根据的社会功能, 这种解释表达了说话者承认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应该被社会理解的需求。
解释言语行为在口语会话中具有互动性特征。解释言语行为形成会话空间, 这是会话双方的共识, 被解释者期待解释者的回应, 解释者根据被解释者期待提供满意回应, 会话才能够顺利进行。被解释者的期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被解释者就某一问题进行提问, 或解释者根据共识知识进行自我判别是否做出必要解释。因此, 对解释言语行为的发起模式序列的研究, 可以探讨解释言语行为在口语会话中的互动情况。
中等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本族语解释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 那么在内在解释能力一定的情况下, 学习者在一语、二语语境下的解释言语行为发起模式的输出是否存在差别?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 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3 研究目标
本文采用互动研究中对解释的定义, 探讨学习者解释言语行为的发起模式在一语和二语语境下的使用差异, 研究有两个主要目标:
1) 识别学习者解释言语行为的发起模式在一语与二语语境下的的两个方面特征:
(1) 解释言语行为的发起模式;
(2) 发起模式与解释功能;
(3) 发起模式的言语表达类型;
2) 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者使用一语和二语解释言语行为的发起模式就以上三方面的异同, 探讨在一语与二语语境下, 学习者解释言语行为发起模式对会话互动性的影响。
4 研究方法
4.1 被试
本研究被试为48名 (男生13人, 女生35人) 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所有学生本族语为汉语, 二语为英语, 学习英语时间不少于7年, 英语水平为中等。
4.2 语料收集方法
语料收集过程在一节听力课上完成, 通过多媒体一次性收集学生口语音频资料。学生两人一组, 以给定题目的对话形式进行小组讨论, 时间为三分钟。其中, 英语、汉语讨论的题目相同, 即学生分别用汉语、英语进行讨论。为保证汉语讨论不对英语讨论产生太大影响, 之前并未告知学生要进行两轮讨论。首先由老师以课前热身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 给定话题进行汉语讨论, 然后开始正常的听力授课。课上内容讲授完毕, 由老师组织学生就课前讨论的话题进行英语讨论。除去7组由噪音或同学英语水平导致对话不连贯的音频资料, 最后确认汉语、英语音频资料各17组为研究语料, 搜集到的语料由四人统一进行转写并反复核对。
4.3 解释话语的识别
首先要识别会话中的解释话语。虽然自然话会中的解释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征 (Aukrust and Snow, 1998) , 但本研究不同于自然会话中的解释风格。给定题目的讨论中, 解释话语出现的频率要高于自然话语中的解释。同时, 解释话语的类型也比较单一, 大多数为因果关系解释和功能性 (目的性) 解释, 两种解释服务于传达或说明说话者对某一观点和态度的目的。尽管如此, 解释性话语仍然具有自然会话中解释的特征, 如说话人对某一问题发表看法或态度的解释、或回答对方就某一问题等 (Aukrust, 2004) 。本研究参考Aukrust (2004) 与Blum-Kulka (2010) 等人对解释话语的界定标准识别语料中出现的解释话语:对为什么或如何问题的回应;对显性或隐性责难或抱怨的回应;对请求、拒绝等言语行为自发或回应的解释;提出异议或要求的理据及基础的阐释;澄清问题或自发的澄清话语;叙述中用于解释人物动机话语以及用于解释整体原则的叙述。
4.4 编码信息
解释话语包含两部分, 一为被解释现象 (eu) , 二为解释现象的话语 (e) 。被解释现象与发起模式有关, 包括自我发起 (z) 及他人发起 (t) 的现象。语料中的发起类型主要为陈述自我观点 (cs) 、反驳他人观点 (fb) 、认同他人观点 (rt) 四种类型, 自我发起语言表达形式为陈述句 (s) 、疑问句 (q) 、反问句 (r) 。他人发起言语表达为疑问句 (y) , 反问句 (f) 。
两人同时对英语、汉语语料进行标注, 对比标注信息后, 对出现异议的信息进行磋商, 极少数无法达成共识的项目则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5 结果汇报
总共收得102分钟的汉语、英语语料, 包含350个话轮, 其中, 出现128个解释言语行为。解释话语的话轮数占总话轮数的37%左右。文献中对自然话语中出现的解释言语行为的比例为5% (Aukrust, 2004;Blum-Kulka et al., 2010) , 而本研究远远高于该比率。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语料差异。在争论性会话中, 交谈双方的目标为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尽力说服对方。因此, 会话双方为达成意图, 多次使用解释言语行为。本研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者口语语料收集形式, 所以解释话语的话轮在总话轮中的比例要高于自然会话中的比例。
5.1 发起模式
成人会话中, 人们倾向于使用自我发起的解释言语行为 (Antaki 1994) , 本研究的双语语料都体现出这种特征。英语语料中, 绝大多数为自我发起的解释言语行为 (94%) , 而他人发起的解释言语行为占总数的6%。汉语语料中自我发起的解释言语行为 (84.5%) 虽然高于他人发起 (15.5%) 的模式, 但比例并没有英语语料中差距那么大。
语料中, 解释言语行为的自我发起模式占百分比高, 主要由会话的语篇类型决定。在争论性会话中, 双方各执己见, 其目的一方面为表达自己观点, 另一方面为说服对方认同自己观点。而解释言语行为是表达与说服的主要手段。他人发起的解释言语行为较少, 且汉语语料较英语语料多, 说明学习者在用一语会话时, 会更多进行互动式提问。提问主要有两个表现:其一, 说明提问方对对方观点有期待, 其二, 这种互动形式为对方提供了平台, 让出会话空间, 是会话人际示好的表现。
5.2 发起模式与解释功能
解释言语行为的发起作用主要为陈述自我观点、反驳他人观点和认同他人观点。在本研究中, 发起模式与解释功能在一语与二语语境下共享一些特点的同时, 也存在差异。图表1是发起模式与解释言语行为的功能对应图, 竖轴为不同发起模式在各语料中的分布百分比。
整体来看, 图表1中显示双语语料中大多数的自我发起模式的解释言语行为用来陈述自我观点。汉语语料中用于反驳他人观点的自我发起或他人发起模式均高于英语语料。英语语料中出现两例自我发起认同他人观点的解释言语行为, 而汉语中则没有出现。用于陈述自我观点的解释言语行为在双语料中分布最广, 主要由争论性会话模式决定, 因为会话双方首先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是会话基础。汉语语料中反驳他人观点的解释言语行为高于英语语料, 这说明较二语语境相比, 学习者在一语语境下对他人观点的更敏感, 更容易使用解释言语行为进行相应反击。英语中的两例认同他人观点主要由于会话一方被对方说服。由于本研究设计只给出命题和观点, 并没有规定讨论结果, 因此出现认同他人观点的情况暂不作为本文主要讨论对象。
就自我陈述观点而言, 尽管英语语料中的解释言语行为少于汉语语料, 但是用于陈述自我观点的发起模式要高于汉语语料中的情况。同时, 在反驳他人观点的情况看, 这种情形截然相反, 汉语反驳发起模式要高于英语语料。自我陈述与反驳他人的行为最大不同在于, 从话轮角度来看, 自我陈述只涉及说话者一方, 而反驳他人则需要针对他人上一话轮观点进行解释, 因此, 反驳行为较自我陈述相比, 更突显会话的互动性和人际性特征。所以, 学习者一语会话行为比二语会话的动态性更强。
5.3 解释言语行为发起模式的言语表达类型
本研究关注解释言语行为发起模式的言语表达类型。陈述句用于说明自己的观点;疑问句则用于向对方发问, 寻求对方观点;反问句作为一种修辞方式, 表面上提问, 实际上则是在责问对方某观点。图表2说明学习者在双语语境下使用的陈述句最多, 疑问句和反问句非常少。学习者在汉语语境下使用三种言语表达式而在英语语境下使用了两种。
在同等研究设计条件下, 学习者解释语言能力恒定, 但使用的言语表达却不不同。尽管图表2中所示数据并不能在统计意义上体现出三种言语表达的差异, 但至少可以说明, 学习者在二语不同语境下所使用的言语表达类型不同。在一语语境下, 学习者解释言语行为的发起表达形式要多余二语语境。反问句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习者一语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在会话中使用反问句, 以提问方式对对方进行责难、否定也体现出学习者一语语用能力。这两种能力均未在英语语料中体现出来。
6 讨论
学习者在一语与二语语境下的解释言语行为发起模式的表现具有不同特征, 主要体现在解释言语行为会话序列的发起模式、功能与言语表达类型方面。而这些不同的最明显特征集中体现在会话的互动性方面。为了说明这种差异, 以例1和例2两段会话为例进行说明。
例1: (C2) 下划线为发起模式-粗体为解释言语行为
1.A:额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关于大学生是否能够应该承担经济负担的问题, 那我的观点是应该承担自己的学费
2.B:我的观点是学生不应该自己承担教育费用
3.A:那XX你的想法是什么呢?
4.B:我觉得首先学生自己没有经济基础, 然后很多事情也不知道从何入手, 我觉得就是从学习到工作需要一个过程, 嗯, 然后然后家庭如果无法承担这种经济负担的话, 也有很多方式比如说助学贷款,
5.A:额, 好的, 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让家长承担这种经济负担不是很公平的, 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承担下我们的学费, 既然我们就是说独立于家庭, 处在学校的话我们应该各方面做一些独立, 我是这样想的。
例1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他人发起的解释言语行为对话, 包含两轮他人发起的解释言语行为。A与B在讨论高等教育费用该谁买单的话题。A发起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即学生应该自己承担学费。B认为应该家长买单。在双方互知彼此观点后, 显然对话不能就此告终, 因此A就B的观点进行了提问 (你的想法是什么呢?) 。B首先对A的提问进行了解释, 到此为止, 是一个完整的A发起B解释的解释言语行为, 然后B在话轮末尾处就此事向A提问。B提问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想知道A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二是为A提供会话空间, 即把话轮让给A, 因此B的行为具有互动性特征。A的观点是高等教育费用不应该由家长来买单 (家长承担这种经济负担是不公平的) , 并解释为学生是成人 (已经长大) , 应该独立承担自己的开销。A不但回答了B的提问, 同时, 满足了B的会话期待, 即给出支撑A观点的解释。这种行为是对B提供会话空间的正面回应, 在会话过程中, 不但体现出会话的互动性特征, 又展示了会话双方人际关系的互动性特征。
在英语语料中, 这种互动性较少, 如例2。
例2: (E14)
1.B:I think the students shoud afford their study fund
2.A:um I think er that parents should pay tuition for theirchildren
3.B:my view is we are adult we have the ability of working and making money we shouldn't always live under parents wings and parents'age is become older and older er we should love dear parents we should er earn much money to assume duty for parents so I think th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af-ford his study fund it's it's a duty of themselves4.A:er I think in the in college students main duty is that er
study
5.B:I thin-I think the er college students have its veryenough
6.A:er I think college student er er er must study hard al-though their spare time is enough but they can study... (time’s up) 2B
例2中包含三个自我发起的解释言语行为。B首先提出自己观点, 但没有就这个观点给出恰当理由, 没有满足A对会话的期待。A接过话轮表达自己的观点 (I think) , 并给出解释 (since) 。B并没有就A的观点进行反驳, 而是继续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里的解释言语行为在前, 观点在后, 虽属于解释话语, 但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A在第四个话轮中首先表明观点 (duty) , 然后再给出解释。B在第五个话轮表明观点, 给出解释。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 学习者在使用英语对话时, 更多的采用自我发起模式的解释言语行为。且言语行为的作用主要解释自己的观点, 并没有对对方观点进行提问、反驳等行为。而在汉语中, 双方在交际中互动明显, 即通过互相提问, 反驳对方解释言语行为内容的某一点等。因此, 例2并没有体现出较明显的会话互动性与人际互动性。
7 结论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学习者在一语和二语语境下的解释言语行为发起模式的表现。研究发现, 学习者在一语语境下表现出的会话互动性和人际性特征更明显, 即通过自我或他人发起的解释言语行为对方预留会话空间、反驳他人就某一问题的观点、使用多种言语表达形式进行交际。
发起人协议 篇3
第一条:
以下各方当事人同意作为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各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本协议,以期共同遵守。
甲方:赖朝刚 乙方:张无双
丙方:刘凌 丁方:陈海毅
第二条:
本公司的住址为:
第三条:
本公司在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核准的经营范围及国家法律法规非禁止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经营范围为:文化地产项目策划,顾问,建设(设计和装修);电影院项目策划,顾问,建设(设计和装修);会展策划,顾问,建设(设计和装修)等。
第四条:
本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万元。
第五条:
全体发起人均以货币的方式分期向本公司出资,具体出资情况为:
甲方:6万 乙方:6万
丙方:9万 丁方:9万
第六条:
甲乙两方分别负责向公司出资30%,而丙方和丁方除分别向公司出资20%外,还需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故约定四方所占股份比例分别为:
甲方:30% 乙方:30% 丙方:20% 丁方:20% 第七条:
各发起人应于年月日前,将其对本公司的出资现金存入验资帐户。注册资本金待公司财务负责人到任后办理验资帐户转基本户手续。
第八条:
各发起人应按时参加发起人会议,并按时提交公司设立所需要的有关文件或按时在本公司设立文件上签署意见。
第九条:
为了便于公司设立登记之需要,经发起人各方协商,决定委托发起人乙方具体经办本公司设立登记的相关事宜,但其他发起人要给予积极配合。
第十条:
本公司设立中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
1、聘请有关中介机构进行工作;
2、制作设立公司的各种文件材料;
3、办理公司设立的相关事项,并对应当报批的事项依法获得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许可或同意;
4、协调各发起人间的关系;
5、其他与本公司设立有关的事宜。
第十一条:
本公司的筹建费用先由股东甲方垫付,具体金额按有关凭证确认计算,待本公司依法设立后,该项费用由本公司承担,若是本公司因故不能设立时,由各发起人按出资比例分摊。第十二条:
各发起人承担以下责任:
1、本公司不能设立时,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在本公司的设立过程中,若是由于某一方的过错致使本公司受到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各发起人应当对本公司的设立提供各种便利或服务;
4、各发起人应当认真完成在本公司设立过程中应由其完成的工作。
第十三条:
由于发起人中的一方的违约行为,造成本公司设立的迟延或不能,由该发起人负责赔偿,若是多方违约,则根据具体情况由各方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一方在因本公司设立过程中的违约行为而给他方造成损害的,该违约方应当赔偿他方所受的实际损失。
第十四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可以修改本协议:
1、由于不可抗力的发生,协议必须修改;
2、因各方发起人合意修改;
3、一方或多方发起人提出修改,其他各方没有异议的;
4、其他情况而致本协议必须修改的。
本协议的修改必须通过书面的方式进行。
第十五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可以终止本协议:
1、本公司设立登记工作已依法完成,本公司依法成立;
2、各方发起人合意终止;
3、因发生不可抗力,本协议必须终止;
4、其他情况。
本协议的终止必须通过书面的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因履行本协议发生的一切争议,各发起人应友好协商,若协商不成,各发起人均有权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裁决。
第十七条:
本协议一式七份,一份提交工商登记机关备案,一份提交会计师事务所验资,一份留存作为将来本公司的档案,其他由发起人各方各执一份,各份的效力相同。发起人盖章:
多家单位发起“悦读中国”倡议 篇4
不久前,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高峰论坛暨“悦读中国”大型移动互联网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京成功举行。此次活动已被纳入新闻出版总署全民数字阅读活动的总体方案, 与“书香中国”、“双百工程”一起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组成部分。举办手机阅读高峰论坛暨“悦读中国”大型移动互联网读书活动, 对于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广泛开展,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出版集团、作家出版集团、新浪、腾讯、盛大文学等16家出版社、读书网站、互联网企业及运营商在启动仪式上共同发起了“悦读中国”移动互联网读书倡议并签署倡议书。倡议书提出各方将积极推动精品内容传播和推广, 传承优秀文化;将坚持先授权后传播, 倡导绿色、正版阅读, 营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移动互联网阅读环境。
发起模式 篇5
“80后”作家被指“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90后”尚无话语权, 中国文坛出现青黄不接, 出版业陷入“无新人”的窘境, 针对这种状况, 悬疑作家那多联合《萌芽》杂志及张悦然、蔡骏、小饭、张冠仁等数十位“萌芽系”作家倡导“真写”运动, 意欲倡导“真实写作”推动中国文学“原创力”。《萌芽》主编赵长天则认为, 他并不十分赞同“真写”这个说法, 如果“真写”需要倡导, 世风实在日下。但是真诚写作的态度确实值得提倡, 最早韩寒、张悦然、郭敬明所以能从新概念大赛中脱颖而出, 成为偶像级作家, 除了天赋, 更重要是他们对于写作的那种真诚的态度。此次活动倡导者表示, 所谓“真写”是指:真实写作, 真诚写作, 不复制, 不抄袭, 不山寨, 呼吁“原创力”。并强调, 所谓真写, 不是针对某些作家, 并非否定某个作家或者某种图书类型, 只是在尊重游戏规则的同时, 希望更多的作者能够发自内心更为真诚、坦诚地认真写作。
深圳合作组织发起人会议召开 篇6
深圳市防水专业委员会主任瞿培华教授主持会议。瞿培华首先介绍了深圳防水专业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及取得的重要成绩。近年来, 深圳防水专业委员会依托质监部门, 在深圳开展了针对防水工程质量提升的大量工作, 在组织建设、项目评审、技术交流、会员协调、工程造价、产品检测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特别是承办建筑防水 (南方) 专家论坛、编制地方工程规范和产品定额等走在了其他地方防水社团的前列。同时, 他也分析了深圳防水市场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 目前深圳防水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现有的监管力量不足以保证工程质量, 必须在质量监管的组织和机制上形成突破, 必须联合防水材料生产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 (质检、工信、发改和住建等部门) , 在防水工程全产业链上形成系统性的质量监控网络, 才能遏制假冒伪劣的泛滥, 提升深圳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他表示支持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开展的“质量提升省市行”活动, 将《建筑防水卷材产品准入条件》、《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2013版) 、《关于加强建筑防水行业质量建设促进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产业政策落实到位, 提升深圳建筑防水产品和工程质量。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介绍了行业在质量提升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2014年行业质量提升工作的计划, 着重讲述了“质量提升省市行”活动计划。目前, “质量提升省市行”活动已经在上海、天津等地启动, 深圳是第三站, 河北省也已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近期将启动。他还介绍了上海、天津质量提升合作组织的运作方式, 以及促进建筑防水行业健康发展产业联盟成立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论发起人虚假陈述行为及表现 篇7
1证券信息披露义务
证券信息披露分为证券发行时的初始信息披露和证券交易过程中的持续信息披露。所谓证券信息的初始披露义务, 是指证券首次公开发行时对发行人、拟发行的证券以及与发行证券有关的信息进行披露。证券持续信息披露是指证券上市交易过程中发行人、上市公司对证券上市交易及与证券交易有关的信息要进行持续的披露。发起人是证券初始信息披露的主体, 披露的证券信息是否真实, 不仅直接影响认股人的投资决策, 而且也是后续的证券交易过程中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 主要包括报请核准和公开发行两个阶段, 发起人分别要向证券发行审批、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公众披露法定内容的证券信息。
1.1证券发行审批阶段的信息披露义务
证券发行审批阶段, 发起人要向证券发行的监管机构报送包含法定内容的审批申请文件。根据《证券法》第12条,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 应当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募股申请书和下列文件: (1) 公司章程 ; (2) 发起人协议; (3) 发起人姓名或者名称, 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出资种类及验资证明; (4) 招股说明书; (5) 代收股款银行的名称及地址; (6) 承销机构名称及有关的协议。依照本法规定聘请保荐人的, 还应当报送保荐人出具的发行保荐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 还应当提交相应的批准文件。文件应当按照《条例》第13条规定向批准机关报送:“申请公开发行股票, 应当向地方政府或者中央企业主管部门报送下列文件: (1) 申请报告; (2) 发起人会议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公开发行股票的决议; (3) 批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文件; (4)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筹建登记证明; (5) 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草案; (6) 招股说明书; (7) 资金运用的可行性报告, 需要国家提供资金或者其他条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还应当提供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批准文件; (8) 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近三年或者成立以来的财务报告和由二名以上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签字、盖章的审计报告; (9) 经二名以上律师及其所在事务所就有关事项签字、盖章的法律意见书; (10) 经二名以上专业评估人员及其所在机构签字、盖章的资产评估报告, 经二名以上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签字、盖章的验资报告, 涉及国有资产的, 还应当提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确认文件; (11) 股票发行承销方案和承销协议; (12) 地方政府或者中央企业主管部门要求报送的其他文件。”这些文件是证券发行监管机构判断申请主体是否符合发行条件的主要依据, 发起人必须按照法定要求将包含有关信息的申请文件报送审批。
1.2证券公开发行阶段的信息披露义务
公开发行证券的申请文件被审批通过后, 进入到证券公开发行阶段, 发起人要向公众公开发行募集文件, 履行法定的证券信息披露义务。
首先, 《证券法》第25条规定:“证券发行申请经核准, 发行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在证券公开发行前, 公告公开发行募集文件, 并将该文件置备于指定场所供公众查阅。”因此, 发起人应当按照法定的时间、方式向公众披露拟发行证券的相关信息。由于证券信息具有强烈的时效性, 所以正确的信息披露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定的时间进行, 否则也构成虚假陈述。《条例》第19条规定“在获准公开发行股票后, 发行人应当在承销期开始前二个至五个工作日期间公布招股说明书。发行人应当向认购人提供招股说明书。”
其次, 发起人应当按照法定的内容向公众披露拟发行证券的相关信息。招股说明书是发起人向公众公开的主要的股票募集文件, 是向公众披露证券信息的主要载体, 根据《公司法》第87条, 招股说明书必须包括以下法定内容:“招股说明书应当附有发起人制订的公司章程, 并载明下列事项: (1) 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 (2) 每股的票面金额和发行价格; (3) 无记名股票的发行总数; (4) 募集资金的用途; (5) 认股人的权利和义务; (6) 本次募股的起止期限及逾期未募足时认股人可以撤回所认股份的说明。”
1.3预披露制度
在上述两个阶段的信息披露义务以外, 2005年修订后的《证券法》还新增了预披露制度, 以加强对发起人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证券法》第21条规定“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 在提交申请文件后, 应当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预先披露有关申请文件。”即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 在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有关申请文件并在其受理后, 就要将有关申请文件向社会公众披露, 而不再等到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发行文件审核完毕, 做出核准发行的决定后再进行披露。这一规定不仅将发起人向公众披露证券信息的时间提前, 而且扩大了向公众披露证券信息的范围, 实际上将发起人报送审批的全部文件都纳入了向公众披露的范围。这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充分更及时地了解证券的相关信息, 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出理性的投资决定。
2发起人虚假陈述行为的认定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 也称不实陈述, 泛指证券发行和交易过程中不正确或不正当披露信息和陈述事实的行为。根据上述法条规定, 发起人必须按照法定的时间、方式披露证券信息, 否则即构成不正当披露。这是对发起人信息披露义务的形式上的要求。除此以外, 还必须对证券信息作真实披露。《证券法》第20条规定: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报送的证券发行申请文件, 必须真实、准确、完整。《证券法》第63条规定, 依法披露的信息, 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否则即构成虚假陈述。所谓真实, 是指披露的信息内容必须反映实际情况, 不得有虚假记载。证券法所要求的真实性, 是一种法律上的真实性, 在实践中可从客观性、一致性、规范性三个方面来判断。客观性是指公开信息的内容必须具有客观性, 其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实际发生的, 而不是为了影响股票市场价格而虚假编造的;一致性, 是指信息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即公开信息内容与其所反映的事实之间具有一致性;规范性, 是指所公开的信息必须符合证券法所规定的对不同性质信息的真实性的不同判断标准。所谓真实的信息, 在法律上也有描述性真实、评价性真实和预测性真实之分。描述性真实是一种事实真实, 描述性信息反映的是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既成事实, 依法判断描述性信息的真实性, 应以客观事实为参照, 检验信息的内容是否具有客观性和一致性。评价性信息的内容是对既成事实的性质、结果或影响的分析和价值判断, 反映的是已公开信息中的事实与其他事实之间的联系。预测性信息的内容是对公司将来的经营状况所作的预测, 反映的是公司经营状况中的既成事实与将来事实之间的联系。所谓准确, 是指披露信息的文件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制作, 对有关情况所作的陈述和提供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应当符合, 或者是合乎逻辑的推测;表达方式不得使人误解, 公开信息时必须确切表明其含义, 不得有误导性陈述。据此可知, 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原则, 是在信息与所反映的客观事实之间的一致性, 即真实的基础上, 强调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以及各个信息接收者之间对同一信息在理解上的一致性。所谓完整, 是指披露信息的文件应当齐全, 符合法定要求, 每份文件的内容应当完整, 不得有重大遗漏。完整性原则, 是指公开的信息必须全面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 不得隐瞒或重大遗漏。但法律法规允许不披露的商业秘密及依法可以不披露的其他信息除外。违反完整性原则的行为必须是应当公开而没有公开重要信息, 造成申请文件、招股说明书或其他文件严重失实的行为。
对应上述信息披露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第17条对虚假陈述行为的具体形式做出了明确规定:“虚假记载, 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在披露信息时, 将不存在的事实在信息披露文件中予以记载的行为。误导性陈述, 是指虚假陈述行为人在信息披露文件中或者通过媒体, 做出使投资人对其投资行为发生错误判断并产生重大影响的陈述。重大遗漏, 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在信息披露文件中, 未将应当记载的事项完全或者部分予以记载。不正当披露, 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未在适当期限内或者未以法定方式公开披露应当披露的信息。”
3发起人虚假陈述行为的主要表现
3.1虚假出资
虚假出资是对不存在的事实在信息披露文件中予以记载的行为, 根据《规定》中对虚假陈述行为的分类, 应当属于虚假记载。发起人在公开的信息披露文件中, 要对其认股数量和出资类别作明确说明, 并公开验资证明。如果说其他虚假信息对于投资者利益的损害是一种或然的、隐蔽的, 那么虚假出资则从一开始就是对投资者利益确定的、明确的侵害。由于《公司法》第27条规定,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也可以用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因此, 发起人的虚假出资又分为货币不足额出资和高估非货币财产价值两种。虚假出资是对证券发行时初始信息的不真实披露, 虚高的发起人投资额对投资者的决策会直接产生影响。在发起人的虚假陈述行为中, 虚假出资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也最为巨大。
3.2虚构资金用途
虚构资金用途是使投资人对其投资行为发生错误判断并产生重大影响的陈述, 属于误导性陈述, 是发起人虚假陈述的又一重要表现。发起人在招股说明书中必须对募集资金的用途作集中说明, 并在报批文件中提交资金运用可行性报告。投资者往往会受到该项信息的误导, 对公司的盈利前景产生过高预期, 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
除此以外, 在我国实践中还大量存在另外一种更动机更恶劣的虚构资金用途行为, 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 即发起人利用对资金用途的虚假陈述, 以高投资回报率吸引到大量资金, 然后通过非法手段直接将资金转移, “掏空”公司。这不仅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而且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修订) 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2]李国光, 贾纬.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发起模式 篇8
这一运动包括了两个备受瞩目的具有开局意义的事件——创建了一个新的微型网站、出版1期《标准化新闻》特刊并推出新期刊。
开局性的事件
10月2日,ASTM联合发起了“制造日”活动,主要参加者包括美国参议员Bob Casey、费城市长Michael Nutter、ASTM总裁James Thomas以及其他高层官员。ASTM赞助250名学生参观当地制造企业,实地了解这一行业是如何提供优厚薪资和高技能工作的。除此之外,ASTM执行副总裁Katharine Morgan于10月7日在宾州州立大学召开的增材制造重大会议上致开幕词。本次活动主要关注3D打印协调一致标准的制定。
智能制造微型网站
目前,ASTM已经推出一个微型网站,为人们参与智能制造标准制修订提供4个有效途径。在这个网站上,技术专家能够搜索到ASTM增材制造相关的10个技术委员会和50个分委会的相关信息。同时,他们还能够了解增材制造相关的最新消息,如刚刚启动的增材制造设计规范的规则制定。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可以参加ASTM智能制造技术顾问委员会的活动,该委员会不但协调这一领域ASTM标准制定而且还组建了这一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
ASTM《标准化新闻》特刊:“ASTM标准引领智能制造”
ASTM《标准化新闻》11/12月特刊以3D打印、药品生产和ASTM智能制造顾问委员会为专题,特刊主题还包括一个智能制造的信息图以及ASTM总裁James Thomas就这一主题发表的专栏文章。特刊发行量达到15,000册,读者包括除ASTM会员外的这一领域的专家和领导者。
新期刊《智能制造和可持续制造系统》论文征集
【发起模式】推荐阅读:
同学聚会发起倡议书11-02
发起成立业委会倡议书10-23
发起人资产证券化05-23
企业发起人协议书07-23
股份公司发起人协议书09-20
发起人协议与公司章程有哪些区别05-09
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07-21
商业模式盈利模式10-23
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05-12
经营模式及服务模式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