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共5篇)
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 篇1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 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的产生有其理论根源和现实依据的。“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 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的人本思想的基础上, 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马克思之前, 就有丰富的人学研究理论, 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 那就是他们对对象确定的是不科学的, 他们研究的是抽象的人, 而不是从人的生存状况去研究人。而马克思研究人学问题是从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来研究的。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843年10月, 马克思到巴黎与卢格筹办了《德法年鉴》, 卢格认为, 哲学的解放是从费尔巴哈开始的, 费尔巴哈扬弃了整个黑格尔的体系, 把自由的人提高为原则。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篇文章中, 都发挥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 并在理论上取得了新的进长。《论犹太人问题》中, 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同时也是人民所排斥的那种国家制度即专制权所依靠的旧社会的解体。他界定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不同含义, 并指出, 政治解放是人类解放在现阶段采取的一种形式, 但它不是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 马克思继续深化人类解放这一主题, 把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解放相联系, 从而使“人类解放”向共产主义方向发展。但是, 马克思当时的人类解放理论仍然是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为出发点的, 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马克思也认为要从这个结论得出人的解放。费尔巴哈对人的理解是抽象的, 只看到了人的精神共性和自然属性, 而忽视了人的政治方面, 马克思认为, 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 就是国家, 社会。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马克思指出, 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否认人的主体性, 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只是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由于旧唯物主义轻视或者忽视主体性, 对实践加以排斥, 所以无法把握人的本质, 无法解决人的问题。唯心主义强调主体性, 但是他们理解主体为人的思想或客观化了的精神实体, 这样就把人还原为精神。“结果竟是这样, 和唯物主义相反, 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 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 因为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唯心主义也无法准确把握人的本质, 解决人的问题。马克思克服了旧哲学的缺陷, 为解决人的问题、揭示人的本质找到了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的观点, 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爱”, 是因为他不理解实践的意义, 把人看作是撇开历史进程的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在马克思看来, 人, 以及人的意识, 是历史的产物——人的社会实践所创造的历史的产物。“总之,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 只是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所以, 人的本质是人本身, 是人的自我意识。
二、人的存在状态——人是处于异化状态的人
《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 马克思全面论述了异化劳动问题。马克思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又揭示了它的缺陷, 他认为, 他的研究工作是从以前的经济学特别是以亚当·斯密对有关问题的论述为基础的。但是, 这些经济学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它不理解这些规律, 就是说, 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因此,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 以对人性的基本理解为尺度, 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揭示了异化劳动的表现。他认为, 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中, 人的劳动则处于异化状态。异化劳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也就是说:“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马克思还批评了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的做法。二是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 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结果上, 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三是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术语并加以改造, 认为人是“类存在物”, 人的类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四是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异化学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全面性, 几乎囊括了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 同时他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普遍性, 能够用以说明社会历史的有规律的发展。马克思把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的异化学说加以彻底发挥和改造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思从“感性活动”的新视角, 将人看作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并深入到“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中去考察人的异化, 从而揭示人的异化产生的根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 大体上可划分为物质交往中的异化和精神交往中的异化, 分工造成占有上的不平等, 导致了劳动及其产品在分配上的不平等, 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这样, 包括过去劳动者创造出来、积累下来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整个生产资料就同他的产生相异化。支配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样支配精神生产资料, 精神上的生产决定精神上的分配。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和制约的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形成和规定着“现实的人”的本质, “现实的人”既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生产者。所以, 人只有通过现实的物质生产方式才能得到真正的说明。
《资本论》及其手稿结合对前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社会人的生存状况的研究, 进一步说明了个人与群体、社会之间的敌对、分裂现象的历史性。马克思指出, 在人类历史上, 个人最初是与自己的社会群体和谐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私有制对人的统治而形成的自我孤立的个人, 即迷失自己类本质、社会特性的孤立的个人, 乃是历史的产物, 既非本来如此, 也非永恒如此, 必将被未来社会全面社会化的、联合起来的个人所代替。在简单再生产中, 一方面工人不断地把物质财富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 工人不断地像进入生产过程时那样走出这个过程再进入这个过程, 成为财富的唯一源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商品关系、货币关系、资本关系。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人本主义, 它所讲的人类解放不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虚情假意, 不是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空泛不实, 而是无产阶级解放为前提的全人类解放。它是辨证的、具体的、主客体相统一的人本主义思想。从而得出来人的社会价值高于人的个人价值, 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列著作选编[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24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72:16.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56.
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 篇2
关键词:马克思人本思想;以人为本;贫困学生;能力培养
一、马克思人本思想概述
1.人类的特性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鲜明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指的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劳动,马克思认为这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质。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上所述,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而劳动只会存在于生产关系,或者由生产关系而扩大的社会关系之中。由此出发,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
以上三个方面是马克思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揭示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
二、以人为本,改进高校贫困生能力培养工作
通过分析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观点,我们可以发现“以人为本”构成其基本内涵。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是贫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帮扶机制,增强他们的文化基础。第一,评选表彰贫困学生学习标兵,大力营造勤奋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在班级中建立“学习导生”制度和“‘一帮一学习小组”进行精确帮扶。第三,发挥好“奖、贷、勤、补、减”立体资助渠道的作用,减轻他们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贫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贫困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心理压力偏大等问题,急躁心理、自卑心理、抑郁心理、自閉心理等较多出现,容易诱发心理疾病。为此,我们应当建立校、院、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健全畅通的心理信息传播渠道,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扰。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贫困学生综合能力当中比较薄弱的一环。贫困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缺陷主要是自卑、焦虑、嫉妒和自闭。我们应当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帮助他们拆除“贫困”这座心理围墙,教育他们以正确的方法开放个人交际圈,建立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和谐人际关系小环境。
4.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良好平台,提高贫困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提高独立自主能力是帮助贫困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强化自信心理,树立成长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引导贫困学生自觉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其次,推动“贫困学生教育培养社团化”工程,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角度出发为贫困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间。再次,建立“导师制”或者“导生制”,帮助他们逐步提高独立自主能力。
5.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搭建提高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桥梁。勤工助学是贫困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提高就业能力的一个最直接的实践方式。我们要根据“贫困学生教育培养社团化”的工作思路,建立“贫困学生勤工助学服务社”这类的学生社团,以社团作为中介,建立贫困学生勤工助学实践基,为贫困学生勤工助学提供平台搭建、信息支持、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等一条龙服务。
6.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开展贫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创新创业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紧迫要求。调查显示,贫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普遍弱于非贫困学生,要多措并举,利用KAB创业课程、“挑战杯”竞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等形成长效机制,努力提高贫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语
马克思人本思想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根本追求。马克思人本思想不只是一种宏观的理论指导,更是一种微观现实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把马克思人本思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高校贫困学生能力培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调查研究,让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论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迸发出光辉。
参考文献:
[1]肖勤福.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性[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51-54.
[2]张耀灿,陈成文,等.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68.
[3]龚劲丹.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4.
[4]余展洪.新时期大学生交往困惑解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4).
注:本文系2013年陕西省高校辅导员精品项目结题成果之一。
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 篇3
一、马克思人本理论的内涵
1.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基础发展了人的本质。费尔巴哈从“类”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人,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与动植物一样是大自然的表现形态, 不具有能动性和主体性。人之所以存在归功于自然, 人的思维与精神均来自自然界。费尔巴哈将人从社会属性中剥离出来, 提出了人是具有某种普遍属性的“类存在物”, 在这种“类本质”支配下的人的生存, 他称之为“类生活”。费尔巴哈将人与动物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归结为人的存在及人与人交往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马克思肯定人的自然属性, 但没有将这种属性直接理解为人的“类本质”。在马克思看来, 人存在区别于别类或动物的质, 这种质并非是先天性就产生或是规定好的, 而是在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中产生和发展而来的, 归结到一起就是实践。费尔巴哈认为精神是人最宝贵的质, 肯定感性和思维。马克思则进一步提出任何一切人类的对象性活动都是实践的产物。人在实践中发展了各种社会关系。并总结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本理论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 主要论及了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自由发展, 在《共产党宣言》中说道:“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一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 互为目的, 其思想实质和内涵是一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三方面发展的统一, 即:人的本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社会所有成员个体需求得到满足;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协调统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通过劳动生产的社会实践来实现。人的本质包含人自由自觉的劳动。马克思认为, 劳动是人区别动物生命活动的有意识的生产实践活动。通过生产劳动, 物质财富得到极大的丰富, 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 个人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按自己的意愿从事发展活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2]沈壮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3]并把其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过程的有效性、要素的有效性三个基本方面。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理论与实际脱节。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使得他们有意识的增强了自己的求知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但也随之出现了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利益的重视而漠视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追求自我实现而不择手段, 在政治上方向不明确。网络的发展, 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 政治立场不坚定或辨别能力不高的学生很有可能受到不良风气和思想的侵蚀。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不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理论教育和方法都是固定在一定的模式之中。有一些内容已经僵化, 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跟不上不断发生的新情况, 就不能很好解决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倾向。这些都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 显性教育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校中均开设两课教育, 这也基本是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灌输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味的灌输而不顾及大学生的实际感受, 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忽视大学生是“现实的人”、能动的人, 忽视他们的主体地位, 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难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对教育内容产生不信任感, 从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 功利化特征日益突出。
当前, 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价值追求过于功利化, 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如有的大学生积极入党只是为了争取毕业后能进入国有企业, 或是有利于考取公务员。在学习上重视技能、应用性课程的学习, 如英语、计算机等, 忽视人文素质课程。同学之间的交往目的性强, 只交“有用”的人。有些大学生爱情的功利性、随意性增强。
三、用马克思人本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1. 营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情境。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系统之外的影响因素存在的。[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这些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网络即是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条件。我国古代的教育者就重视教育环境, 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在高校中应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主要是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 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注意调整教育方式是重点。当前普遍采用显性的教育方式, 一味的“灌输”, 效果甚微。借鉴西方的隐性教育方式, 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融合, 通过其他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教育内容, 这样便于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而不致于反感。
2. 充分把握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做思想工作, 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 这项工作既具有政治性, 教育性, 但更多的应该体现的是对人的理解、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 又要关心人。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片面强调教育者的教育主体地位, 教育对象———大学生通常都是被当做教育客体。马克思人本理论强调人的本质应该是具体的、现实的、能动的, 因此应在此基础上去确立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坚持“以人为本”, 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自觉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价值规范、伦理道德准则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 鼓励其积极回馈教育结果, 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3. 在实践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在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基础上, 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实践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提高能力”作为基本教育目的, 以“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的人, 因此引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 大学生可以了解社会, 增强大学生的奉献感、责任感, 深化对党的理论、指导方针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实践要与党政工作热点相结合, 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分析问题, 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社会实践要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用理论指导实践, 同时又在实践中去验证理论, 在实践发现和把握新的知识。
摘要:马克思人本理论是关于人的哲学, 终极目标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 是在特定的价值理念指导下,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 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在于营造有效环境, 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强化实践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人本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6.
[2]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J.]教学与研究, 2001, (04) :27.
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篇4
关键词:人本思想;企业管理;民主管理;以人为本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习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人本思想在企业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突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提升到战略高度,才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但是还有一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率,忽视了人力资源在企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有时候会出现暂时性的发展,但并未取得长足的发展。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将企业员工的利益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企業应该以员工的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同于资产阶级社会把人作为一种牟取暴利的工具和手段,也不同于奴隶社会,奴隶主靠贩卖奴隶,剥削奴隶的人身自由,侵犯奴隶的人格尊严而获取财富的一种残忍手段。社会主义所提倡的人本思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也实现了员工的自身价值,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获得了双赢。
人本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人本管理的本质,在个人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企业会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个人的利益;第二,把人的管理置于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地位,人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企业员工企业就不能正常运作。第三,以实现人的自我管理为中心。人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能力在个人的生活工作中也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自律的人才能够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企业人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很多企业开始推行人本管理也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一些企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一些企业把人本管理当作文革时期的口号一样,光喊口号不做实事,人本管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未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其次,人本管理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培训工作也相对比较滞后,一些员工不能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对于自己份内的事都是敷衍了事,未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最后,企业人本管理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员工的参与性不强。
三、企业树立人本思想的重大意义
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人本思想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人本思想所营造出的良好工作氛围也为留住人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人才就是企业的资本,只有一个能留住人才的企业,才是前途无量的企业。其次,一些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等窘迫境况。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企业没有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导致员工也没有过多的心思放在工作上,这也是造成人才大量流失的重要因素。最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新生事物和前沿的科学技术,这也就需要有人的参与。没有人作为一种传输媒介,就不能完成企业的一系列活动。由此看来,建立人本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人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中,应树立正确的人本管理思想。人是企业运营、发展、生存的根本,尤其是在高层领导者之间,应该树立人本思想的观念,认识到员工在企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员工发挥了工作积极性才能为企业创造额外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人本管理的思想理念,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最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作用。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让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在企业中淋漓尽致的发挥作用,其次是在“人才就是资源”这一观念上发挥重要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使企业成为常青树。
(二)建立健全良好的用人机制。企业管理中,完善用人机制对企业管理是不容忽视的。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对员工的聘用制度实施严格监管。对符合企业生产运作要求的员工高新聘请,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坚决辞退。在各个岗位之间实行竞争机制,让员工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毫不松懈,并且对在岗员工实施奖罚分明的激励政策,让员工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是企业大家庭中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使员工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而不是完成任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三)转变员工思想观念。让员工从被别人管理的思想观念转变为管理企业事务的参与者,在企业部门组织上尽量施行“橄榄球化”管理,使企业员工组成尽量扁平化,打破以前因循守旧的管理模式,丰富工作内容,最大程度上让员工都成为企业管理的参与者,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参与公司企业管理体现了人本管理思想的自我管理原则,自我管理是民主管理的最高层次,一个企业只有实现了员工之间的自我管理,才能长足有效的发展。
(四)构建和谐融洽的工作关系。企业领导者应该为员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有如在家一样的温暖感觉。不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和压力,而是当作一种兴趣爱好,更好的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实,企业也是一个大家庭,各个工作人员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才能使企业这个大家庭更加的温馨和睦,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五)构建有利于员工的保障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的。很多人都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所以对于分内工作也是草草了事,得过且过,更不要说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所以企业只有为员工排忧解难,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深入了解员工的困难和生活需要,这样员工才能一心投入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可用价值。企业只有投入更多的资金构建员工的利益保障体系,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方面为员工完善保障体系,以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员工更加忠诚于企业,肯为企业办事出力。对于一些临时工的需求问题,企业难以解决的,政府应该加大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力度,使这些为国家贡献过自己力量的劳动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五、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实行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生存之道,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硬性化规定。只有认真落实和贯彻人本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企业才能兴旺发达、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常青树。
参考文献:
[1]周芳. 儒家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诠释[J]. 发展,2010,04:88-89.
[2]胡富彬. 论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J]. 价值工程,2011,04:117-118.
[3]任振涛.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商贸,2011,20:47-48.
[4]张雨婷.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外资,2011,21:114.
[5]严晓东. 人本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浅议[J]. 东方企业文化,2014,18:114.
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 篇5
关键词:人本管理 企业管理 应用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生存,企业必须对自身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而人本管理则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企业将人本管理思想有效的应用于企业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1 人本管理的概述
人本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管理企业时,管理的活动都是以人为本,从问题的产生、解决等环节均考虑到人的属性和需要,在满足人的属性和需要的前提下,对企业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动员企业的所有员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2 当前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企业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管理,才能在市场生存,然而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等原因,企业在人本管理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1]。
2.1 企业没有意识到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企业只看到直观的经济效益,或者是仅仅对一些数据敏感,并没有意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有的企业虽然目前的发展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但是并没有对企业采取有效的管理,这样长期的发展模式是不会得到持续的。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很容易导致企业的运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多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就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只有重视企业的管理,有效的运用人本管理,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加具有长期性与增长性。
2.2 企业人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企业没有真正重视企业人本管理,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企业人本管理体系,导致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企业没有设立一个人本管理的部门,或者是设立了人本管理部门,但管理人员都是兼任的,没有人本管理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处理企业的管理问题。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人本管理部门,但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的模式较单一,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处理企业的问题。这就导致企业认为管理部门的设立没有意义,从而撤销已经成立的管理部门,导致企业管理更加难上加难。企业只有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才能对企业有效的管理。
2.3 企业的人本管理没有一个有效的奖惩制度支
撑 企业对员工管理方面没有重视奖惩制度的功能,很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通常是对违反企业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但是对一些促进企业发展的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这就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大大的降低。比如有些企业员工发现机器在使用时改变某些零件就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源,将这个问题提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觉得可行,但是却没有对提出方法的员工进行奖励,这就导致企业员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不会主动向主管部门提出,这就导致企业资源的大量浪费。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奖惩制度,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及
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形成,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2.4 企业缺乏优秀的人本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由于企业对人本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并没有引进很多优秀的人本管理人员,这就导致企业人本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部分企业临时成立人本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也是临时抽调,没有人本管理的专业知识,只能形式化的进行企业的人本管理,并没有真正解决企业的人本管理问题。企业也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对人本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优秀的人本管理专业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经验并加以总结,以应对企业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加大对人本管理人员的培训,并不断加强与其他企业人本管理人员的交流,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有效的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
2.5 企业没有形成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仅仅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有效的激发企业员工的人文素养。企业员工的人文素养包括对工作的热情、工作的积极性、工作的责任心、工作的创新性等[2]。企业员工的人文素养的调动,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份保障。只有有效的建立企业文化,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人文素养,促进企业的发展。
3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的有效运用
企业只有加强人本管理,才能有效的实施企业管理,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才能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3.1 企业应明确人本管理的意识 人本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本,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员工,人本管理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应该重视人本管理,设立相关的人本管理部门,对人本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对人本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企业的人本管理落到实处。每个部门抽调一个人本管理责任人,对每个部门的责任人进行统一培训,再由责任人培训本部门的员工,企业按时监督培训的情况,对完成培训任务的部门予以表彰,对未完成培训的部门予以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企业员工都意识到企业人本管理的重要性,才能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企業员工明确人本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3.2 建立健全人本管理体系 企业应设立一个人本管理部门,人本管理人员应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并定期对人本管理的实施进行监督。企业应委派管理人员到成功实施人本管理的企业进行交流与学习并总结[3]。人本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企业的优势以及不足,制定一个有效的人本管理方案,从而有效的管理企业。人本管理的专业人员,应对企业的所有员工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包括员工的优势、劣势、擅长的方向、能力等做一个统一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员工在工作时尽量避开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人本管理部门应对每一个员工的个性特点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给每个员工建立一个优劣势分析表,让每个员工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将员工的潜能最大的发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3.3 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人本管理思想主要是以人为本,有效的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奖惩,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应制定一个奖惩制度的细则,细则包括哪些行文可以得到奖励,哪些行为会被处罚。将员工做出对企业有帮助的行为纳入绩效考核,将违反企业利益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奖惩细则中还应包括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监督,若是某员工发现另一员工有违反企业利益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并上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查明原委后对上报人予以一定的奖励,对违反企业利益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奖惩细则的实施,可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有效的实施人本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4 培养优秀的人本管理人才 企业应设立一个人本管理人才的培训方案,方案中包括工作态度的培训、工作技能的培训、工作质量的培训等等。培训时可以采取“以少带多”的培训模式,可以先培训一部分人,再由这些经过培训的人去培训企业的其他员工,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企业的资源,还可以让员工之间进行交流,对企业的发展达成共识,更加尽力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5 企业创立自身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创建,有利于企业员工人文素养的培养。企业可以通过定期邀请在人本管理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人员进行讲座培训,还可以定期开展企业相关知识的竞赛等,让员工在讲座、竞赛的氛围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所在。
4 结语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对自身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人本管理思想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企业只有加强人本管理,才能有效的实施企业管理,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才能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季梁.浅谈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思想[J].现代经济信息,2011(3):31-32.
[2]曹海成.浅析如何在工作分析中渗透人本管理思想[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7):490-492.
【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推荐阅读:
马克思民主思想08-02
马克思的民生思想05-15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08-15
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08-19
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05-09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07-24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07-25
看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思想汇报09-08
马克思的国家观研究11-02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研究05-11